信息技术学科复习安排

2024-08-28

信息技术学科复习安排(精选8篇)

1.信息技术学科复习安排 篇一

考研过来人教你安排各学科复习方案

3月3日,在我输入准考证号的那一刻,手不停地颤抖,突然看到显示的398,那一刻紧绷了一年多的心终于轻松了,这一年的努力没有白费。感谢那些一直关心和给予我帮助的人们,我没有让你们失望。

记得一年前还在规划考研时,各种压力席卷而来。首先是专业问题,我之前一直准备考武汉大学的考古及博物馆学。可是后来发现这种专业比较冷,在询问了老师和学长之后,觉得行政管理专业比较好就业。

其次是英语问题,大学以来英语一直是我的软肋,何况管理类对英语的要求又相当高。所以我又犹豫了。最后就是跨专业的问题,因为我本科就读的是国际经济与贸易,这和行政管理几乎没有任何关系。这意味着我要进入一个十分陌生的学科重新开始学习。

言归正传,谈谈我的考研复习吧。

英语:英语可以说是大部分考生的薄弱环节。有很多同学以为过了六级就没有太大问题了。实际情况是六级跟考研英语没有任何直接的相关性。我见过很多过了六级甚至专四的人考研英语小于50分的。我也见过许多四级都没有过的同学最后还考了60、70分的。可见,任何一种测试都有它独到的技巧。所以大家切不可掉以轻心。

英语的复习,建议大家首先买一本词汇书,每天不停地重复记忆。词汇记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开始做真题了。如果感觉英语基础薄弱的话,建议大家报一个培训班。平时可以每星期背一篇大作文和一篇小作文,同时练练笔,不要指望模板。要旁征博引,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特色。

政治:认真听老师讲的每一节课,就会有一个大致的框架了。把历年真题多做几遍。考前背大题就好了。

专业课:建议大家多背,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面复习专业课。有些学校有专业课的.考纲,其实没有用。什么掌握、了解、理解,其实没区别的。还可以把名校的相关专业的历年试题拿来做做。我考的这个学校基本上专业课重复率很少。每年还有一些书本以外知识点,这就要求平时把相关的书看看。多看点相关学术期刊,很多时候考的就是你的知识面。

考研是一场各方面综合素质的较量,尤其你想获得不错的分数,吃苦是必须的,愿的学弟学妹们考研复习愉快。

2.信息技术学科复习安排 篇二

关键词:信息技术,复习课教学,预设,误区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深化, 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体系的建立,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 考核对于学习水平、教学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评价手段, 复习成为了备考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对于信息技术学科而言, 很多教师都感到复习课难上, 复习的时间紧、头绪多、难度大, 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复习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制定合理的复习策略、创建高效的复习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以下就信息技术复习课中碰到的一些预设误区谈谈自己的想法。

误区一:复习课定位预设不明确

复习课预设时, 我们需要理清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那就是复习课的定位问题。明确复习课内容所针对的考核要求和形式, 这是复习课是否高效的核心所在, 其他的流程设计都需要围绕它展开。

复习课的定位非常重要, 它是整个课堂有效性保障的灵魂和总纲。对于信息技术而言, 复习课所面向的学业水平考试以上机操作的形式体现, 既要是学生的基本能力的水平过关测试, 同时还要体现出个体的能力差异, 兼具合格性和选拔性的考核特点。因而, 针对学生基础的不同, 复习的方向、要求、侧重点等都不一样。把握好定位, 才能把握好复习课的方向, 才能给学生提供匹配的训练, 为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复习。

误区二:复习课目标预设不准确

教师需要根据复习进度设定内容和目标。复习课应明确三点目标:第一, 帮助学生熟悉、回顾过去所学的知识;第二, 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知识结构;第三, 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及应试能力, 这三个要求的层次性是逐步提高的。

例1:《多媒体 技术应用》Photoshop操作复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操作过程中理解Photoshop的合成数字化图像的原理, 掌握Photoshop常用的选择工具、文字工具、滤镜及图层混合属性的使用。

过程与方法: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或归纳海报、广告及相关宣传品的构思及人文信息, 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 通过有计划、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感受生活的美,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 培养健康人生态度。

作为复习课预设目标, 复习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的预设应有别于新课, 应该是对技能的深化应用。学生已经对上述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 更无需再次“理解Photoshop的合成数字化图像的原理”, 这个目标的预设明显不能够满足复习课的要求。复习课中“过程与方法”目标应当给予足够重视, 在复习中总结、升华、掌握方法和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预设也有所欠缺。在本堂课中, 目标的递进、达成没有准确的对接考核要求。

目标预设不准确就很难以保证效果的,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是课堂教学起点的定位脱离了课堂教学实际, 无视学生的现状与班级实际, 课堂教学定位模糊, 不仅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教学资源, 甚至使许多学生失去了兴趣或信心。

误区三:复习课任务预设不清晰

查漏补缺是复习的重要目标, 尤其对于信息技术学科, 学生所有的复习都只能局限于课堂。如何高效利用课堂时间, 把握学生知识和技能体系中的缺失, 是需要在复习课前认真思考的问题。

由于信息技术教师在复习课前很难如其他学科教师一样, 通过提前一两天就在家庭作业中布置一些这样的作业, 从而通过批改家庭作业, 了解到学生现有的实际情况, 找准重点、难点, 找准各知识容易出错的地方, 增强复习的针对性。那么会考复习课的任务预设就只能要求教师认真研究考试, 预设任务是着重于对应考核, 从练习试题的题型、要求等各方面要有个参照考核模式和要求。

例2: 《多媒体 技术应用》Photoshop操作复习课

任务一:打开“多媒体素材”文件夹中“母亲节 .psd”, 结合母亲节, 利用已有的素材设计一张图片。

该任务会带给学生困惑, 任务中有一个关键词“设计”, 何为设计呢?应该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贴近主题的情况下, 有创造性地完成一幅有意思、有美感的多媒体作品。高中阶段考核是结果性测试, 是对相关技能步骤化的考核, 更多的要求学生在“技能”层面上的掌握、运用。本课的复习任务则完全跳出了与考核的对接, 要求学生在发挥想象和创造的基础上去设计作品, 这个任务的要求大大提高。学生花了大量时间去研究素材, 精挑细选, 发挥一切能动性考虑作品的内涵、美观、布局等, 最后学生在教师给定的有限时间内没能够完成相关任务。任务预设的不到位, 使得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浪费了大量时间, 还没有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

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在于实践性强。利用计算机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考试目标之一。教师的任务预设需要做到两个对应:第一, 复习课的实践任务要对应学生知识体系中的“漏”和“缺”;第二, 复习课的实践任务要对应考核。

误区四:复习课教学环节预设流于形式化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 信息技术课一改之前的简单的“讲 + 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课堂教学预设时需要思考的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的课堂导入成为首选。

例3: 《多媒体技术应用》Flash操作复习课

课堂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广告, 广告主题为吸烟有害健康。

学生:观看广告视频。

目的:以优秀的广告视频激发对多媒体作品制作的兴趣, 同时认识到吸烟对健康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视频, 提出“世界禁烟日”, 希望学生们能发挥想象, 制作一个“禁烟”的动画广告。

本节复习课的课堂导入用时5-6分钟。复习课是学生对已有知识深入理解和应用, 也就是说本阶段已经不再是学生对新知识的新认识, 而是对已有知识的再深化。更适合在新课教学中的课堂导入在复习课中有些牵强和浪费。复习课是知识整理、再构建、升华的过程, 要根据教学内容想好教学方式, 讲、练、议、评的结合, 多种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在复习课的预设中就需要考虑到每个环节紧密相扣, 层层递进, 逐个突破“疏漏”, 而应避免将复习课的有限时间浪费在这样不能够为达成复习课教学目标的环节上。

在教学流环节的预设上, 需充分考虑到各教学环节对达成复习目标的“贡献值”。复习课对教师在课堂中的要求更高, 每一个提问、每一个讲解、每一个引导都应当做到必要的衡量, 体现作用。对达成目标“贡献”不大的环节, 当删则删, 不必一定要套用某些固有模式。俗话说“教无定法”, 跳出固有模式, 充分考虑学生主体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误区五:复习课评价预设缺乏针对性

信息技术上机考核的特性决定了教师只能充分利用课堂完成所有的复习, 课堂评价是有效促进学生深化理解的重要环节。有的评价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 “臆测”题目难度后加以讲评, 忽略了当前学生的实际, 很难有针对性地做到真正“查漏补缺”。复习课的主体依旧是学生, 脱离的关注主体发展的评价, 如同空中楼阁一般浮于表面。某些复习课评价环节中表现为“这样做对不对?”“这样做能不能实现?”等问题。这类问题很难引起学生思维共鸣。对于有暗示作用的问题和点评, 学生的思维处于被动、依赖的状态, 学生不能够在评价中主动地在“问题”中发现“问题”。

复习课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让学生在考核前对知识和技能体系有一个更加清晰的巩固, 复习课往往会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复习课的预设需要智慧, 尤其是信息技术复习课, 时间紧、容量大, 复习无法延伸至课外只能在一周两节课中完成。在复习课预设中需要走出误区, 有的放矢, 信息技术复习课的有效生成才能够保证。

参考文献

[1]吴庆麟.认知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2]施良方, 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探信息技术学科 篇三

在信息时代,提倡把“知识”放在问题中,放到现实中,放到一定的情景中,让学生通过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主动地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获取新知识和利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这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还包括发展学生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笔者是自2000年11月起在所任教的六年级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应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验的,即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网络的简单应用及网页制作”知识模块的教学。

一、网络学习环境下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网络学习环境”是指以互联网资源为主要信息源,利用建于本地网或位于国际互联网中的主题学习网站,赋予学习者以明确的方向,引导学习者产生一个有趣且可行的任务,并提供必需的、能够指导他们完成任务的资源。

“小学生探究性学习”是指小学生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选择并确定他们感兴趣的研究主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应用多学科的学习成果,仿照科学探究的过程,主动提出(发现)问题,以问题为中心,自主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学习情景和学习途径。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而不仅仅是传授或教导。

“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特点是:注重通过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学习科学知识,强调发现问题及探究问题的过程。在问题探究中,学生初步了解、应用科学研究的方法;体验科学家发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其主要目的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探究性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应用的整体实施计划

依据实验启动前制定的实验计划,本实验共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引入阶段、深入阶段和总结阶段。

准备阶段:主要做好学生的学习动员、优秀课例学习、协作小组的分配和成立资料整理小组等前期工作。

引入阶段:通过开展“走近长城”(结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长城》一课)、“我最喜欢的动物”(结合中队主题)两个单元的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从中掌握“网络的简单应用”模块知识,包括IE5.0的使用、网上浏览、网上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如何使用搜索引擎等基本技能,并让学生熟悉、适应这种学习方式,与协作小组的成员融洽合作。

这两个单元的学习都是通过给定一个学习主题、给出单元学习计划、提供自建的资源库(包括与主题相关的资源、网络应用和WPS2000的网上教程等)的模式来开展的,并通过制作学习作品,使学生能熟练运用以前学习的WPS2000知识制作电子板报。

深入阶段:深入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掌握Frontpage2000的基本功能及运用其制作网页的基本技能,学会鉴别信息、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进入深入阶段,主题不再局限一个,在师生的共同提议下有多个学习主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

第三单元的单元计划主题有:①校服设计;②校园文化氛围设计;③流星雨现象;④除了地球,人类能否在别的星球上生存;⑤广州(岭南)饮食文化;⑥九运会后的广州面貌等。

根据第三单元的学习、反思情况,我在进行第四单元的教学设计时注重培养学生以下三个方面的素养:一是尊重知识产权(如资料后需注明引用资料目录);二是能够按一定的分类形式整理、存储收集到的信息(如要求对搜集资料做索引目录);三是能从相对较高的层次分析、处理信息(如要求每个学生就信息技术发展与人类的某一方面写一篇文章)。

在第四单元学习结束时,学生要能用Frontpage2000制作出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较强的新颖、生动、大方和美观的探究性学习作品。

总结阶段:主要以调查问卷、交流会和橱窗板报等形式进行,让学生对一个学期来探究性学习的情况从学习态度、学习收获、学习成果和存在的不足等方面进行总结。教师在帮助学生进行总结的同时,也要整理自己的教研

日志,找出教学的成功之处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

三、探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课中的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的设计

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标是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指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取、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网络的简单应用及网页制作”部分教学目标的制定紧紧围绕这一总的目标,整体目标下又分为基本目标(包括认知领域、操作领域和情感领域)和发展目标。

基本目标

认知领域:(1)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了解网络、因特网的概念及功能;(3)了解上网的基本知识;(4)认识学习网络知识的意义及重要性;(5)了解网站设计的基本过程及制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操作领域:(1)能熟练地用IE浏览器浏览网站;(2)学会并能熟练地运用网站的搜索引擎来检索、查阅所需的资料;(3)掌握网上信息(图片、文档资料、软件等)的下载、收集、利用的基本技能;(4)学会电子邮件的使用(书写、收和发电子邮件);(5)能熟练使用winpopup软件在课堂上进行寻求帮助、经验分享的交流。(6)能够按一定的分类形式整理、存储收集到的信息;(7)掌握Frontpage2000的基本功能及运用其制作网页的基本技能。

情感领域:(1)愿意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并接受网络安全教育;(2)感兴趣于网络知识的学习,积极应用于具体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把网络变成自己学习、生活的良师益友。

发展目标

(1)培养学生从因特网这个丰富的资源库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信息鉴别、处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4)培养学生进行信息创新的能力;

(5)培养学生具有21世纪的协作意识和新时代价值观念;

(6)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7)培养学生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

2、学习主题的设计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探究性学习中,选题是整个研究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步骤,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引入阶段,学习主题主要来源于学生学习的相关学科或社会、学校比较关注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学会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在确定第一单元“走近长城”主题的同时,我提供了以下问题供学生参考:①长城经过我国哪些省?②长城的来源或为什么修筑长城?③长城在古代战争中的作用;④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传说、风景图片;⑤长城的城墙结构及建筑材料情况;⑥古往今来有关描写长城的佳句或对联等。

深入阶段选题的方式则比较灵活,可由学生自行确立题目和探究方向,也可由老师提出课题,供学生选择,还可以是教师确立主课题,学生确定子课题。如第四单元,教师给出单元主题: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在这个总的主题下,学生可以从四个方向去确定探究的主题:其一,科学技术给人类学习方式带来的变化;其二,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其三,科学技术给信息处理带来的变化;其四,科学技术给信息的存储(或表达)带来的变化。

从我们的实践来看,如何准确地提出一个问题或确定一个研究方向,往往比着手去研究它更为重要。

3、学习组织形式的设计

(1)协作/合作学习小组

通过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是基于网络应用的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小组成员或全班同学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分工合作,并采用对话、商讨和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

从我们对学生进行的“信息技术水平调查”收回的问卷来看,当问及“你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A.老师边讲、我们边做B.和同学一起合作C.独自做作品D.其它”时,95%的学生选择的是和同学一起合作。从教学实验结果来看,学生在具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小组中学习,其效果远远优于传统的班级组织形式。

合作学习小组分配的原则一般是由研究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每组4-5人,教师可视具体情况进行协调,给予帮助。在实际教学中这方面给我的体会是,要在小组协作中强调团队精神,组长的领导组织作用很重要,组员的配合支持也同等重要。要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的成功并不代表集体的成功,在合作过程中要避免以下情况出现:组长单干,组员旁观;急于表现,突出自我,缺乏交流;你推我让,拈轻怕重,缺乏责任感;不闻不问,冷漠处之,缺乏热情等。

(2)研讨、交流的氛围

Internet得天独厚的信息传递优势使得它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也是一种交流中介,为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提供了共享与交流不同观点、看法的机会。而且,其收发电子邮件、留言本和聊天室等功能,使得研讨、交流的时间不只是局限在课堂的40分钟,可以说,从时间和空间上对课堂进行了延伸。在网络环境中,学生之间还可以通过winpopup软件发送短信息来学习交流,这种方法简单快捷,又不致于影响到其他的同学。

要想创设一个较好的研讨、交流氛围,学生需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先内部协商(即和自身“辩论”哪一种观点正确),然后相互协商,小组讨论、交流,对当前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

4、教师辅导策略的设计

网络学习环境下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并不排斥教师的辅导作用,之所以提辅导而非指导,是因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通常要求学习者自己作出决定并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指导和建议更多的是暗示性的而不是直接的,它只在学习者需要的时候才出现。

教师的辅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学习资源的极大丰富,教师在筛选、组织和传递学习资源方面的主导性作用特别重要。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讲台上的圣人”转变为网络知识海洋中的“导航者”。

(2)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

(3)加强“异步”辅导。即教师对各个学习小组进行提优补差的个别辅导。个别辅导可以在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电子邮件异步、非实时地实现,也可以通过Internet上的在线交谈方式实时实现。通过前者,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请教,通过后者可以得到教师的即时讲解。

5、学生学习策略的设计

(1)抛锚策略

“锚”指的是包含某种问题、任务的真实情境。抛锚教学策略的主要目的是使学习者在一个真实、完整的问题背景中,自主产生学习需要,通过主动学习、教师的嵌入式教学以及学习小组中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亲身体验“识别目标→提出目标→达到目标”的全过程。

(2)合作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习者通过讨论、互助等方式来互促学习,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策略包含了这样一种思想:学生们在一起学习,对自己和学习伙伴的学习都要负责。合作小组内要倡导“互帮互学、宽容待人、荣辱与共”的合作精神,精益求精地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6、小组评价策略

小组评价策略包括:学习小组对其他成员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对小组的整体评价,即先按照评价量规对学习作品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然后根据小组代表的发言(或答辩)情况进行整体评价。在这种策略中,学习者的努力程度、成绩和学习策略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察和测验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合作评价方式。评价以正面取向为主,多采用鼓励、肯定、表扬的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之处,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组评价的内容不仅包括主题内容、技术应用方面,也包括学习态度、道德品质方面。

7、反思策略

反思的目的是突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明确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该如何解决,解决了哪些方面,还有哪些方面未解决以及本单元的学习有哪些收获等。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反思策略主要有小组成员谈学习体会、制定小组计划书、填写反思表、课堂学习情况调查表和单元小结等。

以下是我们在学习中使用的小组计划书:

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小学生有自己的年龄特点,探究性学习应避免走成人化的路子

在设计探究的主题时,要考虑参与探究的对象是小学生,因此,主题的设计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能感受得到并能理解的。学习评价量规中的评价内容的描述及选定,也要尽可能地从小学生所能理解的语言角度去考虑,避免成人化语言。

2、应处理好掌握知识与网络道德、学习态度和培养能力等的关系

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体现在“六个重视”: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情况、重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当然,探究性学习也不排斥对知识的获取和掌握,相反,它要求学生通过探究,去获取超出现行教材规定的范围,更多更广的新信息新知识。

由于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尚未形成,对信息的识别、分析和判断能力不强,而且自律能力较差。为此,网络信息道德的培养是信息技术课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教师除了采取安装互联网管理系统以防止学生受到不良的影响的方法外,还可以尝试在教学中运用班会讨论、办板报等形式,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地提高道德素养。

3、探究性学习应注重探究的过程,而不是探究的结果

学习是一个过程,体验和表现比结果重要,探究性学习应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交流与合作。作为组织者,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探究的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在我们的教学中,学习评价标准采用等级制,学习评价采用二次评价,目的正在于此。

4、充分发挥和运用家长、社区和社会教育资源的作用

要充分发挥家长、社区和社会教育资源的作用,争取他们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4.信息技术学科总结 篇四

到树人来,一转眼就是一学年了,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了这一学年.刚来到树人,在教学工作和其它工作方面很不适应,通过一年的努力,在教学和其它方面感觉比刚开始顺手多了.回顾一学年来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结合实际,开展好常规教学.1,针对目前计算机设备,思考在现有计算机软硬件的实际情况下如何实施教学.采取一些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紧紧围绕努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这个中心目标,着重抓提高学生获取,处理信息能力的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使得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操作要领得以传授给学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了学生十分喜欢的课程之一.在本学年中,区教师进修学院信息技术部教研员敬老师到校听了我两节随堂课,其中本期听的《窗口的认识》一课,学生的积极探索发现的氛围感染了他们,学生发现的一些知识他们都还不知道.所以他们给予该课好评,认为是一节很好的随堂课.2,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不断充实自己.从行动上,学电脑技术,教学技能.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其它教学研究和培训活动等.认真总结教学得失,撰写经验论文.论文《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将会使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获得市级二等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获得市级三等奖.二,发挥自身优势,提高网络教育效率

学校校园电视台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它效率高,成效显著,是其它媒体所不能比的.我结合学校各阶段教育的重点,电视新闻从校园环境,学生学习,好人好事诸多方面进行报道,对张扬优点,遏制不良现象,在全校形成好的风气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本学年中,我在学校电视台大眼睛栏目里做了近30期校园新闻.每周三午会按时播出.每播完一期就开始准备下期新闻的内容,准备文字稿件,拍摄素材,配音,配解说,编辑新闻节目.这样一来完成一期新闻节目少说也要花上3个小时,多则4,5小时.通过一学年的工作,校园新闻栏目受到了老师,同学,家长的好评.例如,我们那期“文明就餐”新闻播出后,唐娥老师就说,“这期新闻对教育学生节约粮食起到了震撼的作用,学生看见了那一盘盘没有吃完而被倒掉的饭菜,心里确实为之一震.这比我们平常用嘴巴说教好了多少倍.”又如我在新闻中加了一个“学雷锋,树新风”内容,表扬好人好事.我们在一期新闻中表扬了二年级二班一位同学助人为乐的精神,还把该同学的生活画面搬到了电视画面中,孩子看见自己上了电视高兴得不得了.还回家把这事告诉了他父母,家长还专门到学校来告诉老师说这件事对孩子触动大呢.还有个别学生在学校天桥上打碎一个鸡蛋,将鸡蛋黄弄到地面和不锈钢栏杆上,真令人恶心,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谁看见了很生气.于是我找了二年级八的3个学生去清除了这些脏物,并拍摄了画面,从正面报道这件事,表扬了做清洁的这些同学,从测面批评了那个调皮学生,起到了好的效果.再有就是在新闻中增设的一个“校园小星星”内容,以后每期将播放一个特长学生,这对激发学生上进,张扬学生个性起到了好的效果.除了搞好本职工作和新闻节目外,还经常牺牲中午或周末的休息时间,做了许多应急性工作,给学校或一些年级编辑视频节目,帮同事做课件和帮一些班级拍摄队会活动达等活动2000多分钟.还肩负着学校一部分计算机和闭路电视的维护等等.三,加强学习,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在教学之余,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搞好我们的小课题研究,在小课题研究里,学生既能玩得高兴,又能学到许多平时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计算机系统的知识,硬件系统有关知识等,部分学生还能组装计算机,能判断一些简单的故障.有的学生还学会了用计算机来解决一些其它学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四,找出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

5.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篇五

在信息技术时代下,计算机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受到很大的冲击,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将现代的信息技术优势应用到我们的学科教学当中,能更好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适应信息技术时代下的教学发展要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学科教学

正文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给课堂教学效果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可以说学科教学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了。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概念究竟是什么呢?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 ,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创造生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已经是新时代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首先信息技术与教学学科的整合能为新型的教学结构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知识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传递,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知识内容的丰富与传递形式的多样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发了世界教育教学方式的革命,也亟待要求着我国的教学改革。其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将带来革新传统的教学策略和理念。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要求传统的课程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课程资源的物化载体不再是单单的书籍、教材等印刷制品,也将包括网络以及音像制品等。使课程资源更加丰富,是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通讯功能与专家、教师等交流,扩大课程资源范围。再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也带来了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从深层次讲,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带来的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与加工能力、信息的创新与利用能力,还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分享意识。由此从根本上内化学生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要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需要每一位老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不断的学习和总结经验。由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基于整个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功底。包括网络平台的应用,即基于计算机的信息资源搜集管理以及信息的加工与处理。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操作与软件的应用,主要涉及到计算机终端机操作,投影仪等媒体设备的应用等。还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 等办公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这些应用技巧都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学习和积累。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教学整合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通过学习杨秀利老师的课程我觉得应该着重注意一下两点。一 不能绝对取代传统的教学工具。即运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并不意味着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虽然信息技术对当前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使用计算机不意味着可以不用黑板和粉笔,可以取消语文课上的朗读、英语课上只利用录音机、计算机跟读、数学课上只用计算器计算,发挥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协同互补,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二 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科整合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些教师理解太绝对,太片面,总认为课堂气氛越活跃越好,往往当制作的课件较为新颖时,看似丰富多彩,学生反而会杂乱无序,不去思考,只看热闹。也许不用课件的课堂还会紧张有序,但用了实质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一节课下来很热闹,但老师和学生的收获并不多,学生是占了主体地位,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一点没体现出来,这就背离了我们教学整合的初衷了。

接受完入职培训,我即将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结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程学习我来简单的谈一谈我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理解与想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却是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信息技术的介入,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并带来了活力。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优化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技术的视听功能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从而从内在的产生学习兴趣。荀子有言“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多媒体形象直观的效果能更容易的解决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了信息技术的语文教学也将更重视学生这方面的培养。

6.信息技术学科工作计划 篇六

信息技术学科工作计划1

计算机教学是一项面向未来的教育,在小学阶段进行计算机教育不仅是为了适应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也是为了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科学意识,适应二十一世纪建设的需要。

为使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计算机知识,而且学有所用,特制定本学期计算机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小学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共三册,本学期学习第一册(上),共三个单元:第一单元:计算机乐园;第二单元:计算机绘画;第三单元:与键盘握握手。教材结构和谐紧凑,内容深入浅出,形式活泼美观,生动有趣,适合小学生的知识特点和认识水平,便于小学生更加容易地掌握教材内容。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计算机的部分基础知识已有所了解,键盘输入也有一定的基础,只是操作计算机有一定的难度,本学期要在教学中不断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操作水平和键盘输入水平。

三、教学目标:

1. 了解电脑的组成,掌握电脑的开关机操作及鼠标的各种基本操作。

2. 熟练鼠标的操作,了解金山画王的窗口组成,学会用卡通并图,用画笔绘画、给图着色等操作,能设计制作出相对完整的、比较综合的电脑绘画作品。

3. 了解键盘组成及指法规则,熟练掌握键盘指法及常用控制键的使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及击键习惯。

四、教学措施: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使用辅助教学软件创设情境,以电脑为意义建构的工具,采用“任务驱动”“学科整合”及探索式教学法,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探索等环节,激发兴趣,增长知识,培养技能。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运用任务驱动、讲练结合等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五、教学进度:

三年级第二学期微机教学计划

计算机教学是一项面向未来的教育,在小学阶段进行计算机教育不仅是为了适应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也是为了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科学意识,适应二十一世纪建设的需要。

信息技术学科工作计划2

一、结合计算机的硬件实际,开展好常规教学。

1、结合我校的计算机硬件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上课。在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都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分析,思考在现有计算机软硬件的实际情况下如何实施教学,并写成教案上课。

2、在教学中,严格按照区教学大纲的要求,切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有趣、高效的教学模式,力求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保证上课的质量,每上一节课,都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备课,在备课过程中我还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并尽量收集更加广泛的材料,让学生有更加多的选择。我的信念是决不打无准备的仗,这些准备工作使我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有条不紊。对于学生个体,本人加强了对后进生的指导工作,拉近学生之间的差距,这增强了后进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使其能与其他同学同步前进,享受领会知识的快乐。

二、加强教学教研,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教师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本学期,在教学之余,加强了对业务的钻研。在本学期,县局举行了中小学优秀课件制作活动,学校配合县局的工作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课件制作活动,我校几名教师都参加了这次活动,上报的作品不管是质量上还是数量上均居全镇首位,受到了学校领导的好评,得到了中心校领导的认可。

三、配合学校工作,做好信息技术过关工作

负责全校电脑与校园网的维护与管理,作为电脑教师,这项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这一块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几乎每天都有那么一两台电脑出问题,特别是学生机,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有时弄弄就没有了一节课时间了;出现大问题就花上整天的时间都弄不好。

四、充分发挥的优势,提高学校办学的信息化发展的水平。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走在学校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除了搞好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外,为了能做好学校的财务工作,和其他各种后勤工作,不计酬劳,任劳任怨、加班加点,按时保质完成工作。

信息技术学科工作计划3

本学期,认真贯彻XX年《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精神,立足以学生为中心,以大信息技术教育教研为理念,结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特点,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研究,切实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具体工作任务如下:

一、建立一个信息技术课程的考核机制。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必须按照系统原则进行科学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和效益。有的学校甚至只学不考,这种评价或不评价的方式极不合理,更不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这学年我准备组织小学信息技术考试及制定评估标准和相应的政策,分类推进,督导检查。通过这些工作,提高学校和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视程度,促进信息技术应用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二、继续加强培养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利用电子白板、班班通等现有设备,与电教馆联合组织研训活动。积极组织引导信息技术教师进行网络教研活动,形成基层信息教研网络。建立并完善动漫学科教学资源,以加强教材研究,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发现和培养信息技术学科的骨干教师队伍。

三、充分利用“示范学校作示范”活动,带动综合实践发展。在本学期,充分利用“示范学校作示范行动”活动,积极参与综合实践的听课、磨课、研课。并大力推进网络教研,实现观课、议课、研课、磨课多位一体的教学研究活动,进而促进本学科的发展。

四、继续管理和维护好教研网络平台,进一步推动整体教师信息技术水平。

五、加强农村信息技术教研工作。消除“数字鸿沟”,切实提高 (文章转自实用文档频道XX09) 农村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六、推动信息技术教研与综合实践课互相融通,有机整合,互相促进。

逐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组工作计划。

2、组织小学信息技术课标及教材培训。

3、对各学校教学业务工作进行调研。

4、确立信息技术课题。

5、组织学习信息技术业务题的1—3题。

十月份

1、乡校教学工作调研、听课指导、案例研究。

2、“示范学校作示范行动”第二十次课堂教学开放日(逸夫片区)活动(具体安排随后见通知)。

3、校际联手乡校互动交流活动。

4、召开学科教学研讨会及课题研讨会。

5、组织学习信息技术业务题的4—6题。

十一月份

1、乡校教学工作调研、听课指导、案例研究。

2.各乡校期中组织信息技术质量检测(11月13日)

3.校际联手乡校互动交流活动。

4.组织参与乡校教学开放日活动。

5、组织学习信息技术业务题的7—9题。

十二月份

1、乡校教学工作调研、听课指导、案例研究。

2.组织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送教下乡。

3、组织学科教学研讨活动及课题研讨活动。

4、组织参与乡校教学开放日活动,并进行听课磨课。

5、组织学习信息技术业务题的10—12题。

一月份

1、组织学习信息技术业务题的13—15题。

2、组织信息技术期末质量检测。

3、总结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榆次教育局教研室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心组

20xx年8月

信息技术学科工作计划4

根据本教研组上年工作总结,为切实规范和提高我校信息技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和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我校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其专业发展,结合信息技术学科工作计划以及我校的具体实际情况,特拟定本学期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组工作计划:

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加强常规管理。切实规范和提高信息技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和教学质量。

二、加强信息技术教研组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学科培训和教材教法活动,逐步提升我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能力及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工作思路:

一、加强常规管理,规范信息技术教师备课、上课及作业、辅导等行为,优化评价方式,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业水平。

1、本,继续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但要求提高,要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对教材、学情及外部环境的分析,提高对教法、学法的渗透,注重过程性辅导痕迹,体现分层教学,作业布置及板书1

设计要有针对性和新颖性。所有教师全部采用教案模板备课,并由教研组择优上传至吴忠市教育资源库,进行共享交流,扩大我校教师影响力。并开展信息技术学科优秀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以促进学科教师的备课能力。

2、结合教材教法达标活动,要求以知识树或知识结构图的形式对所任年级教材进行分析,并适时进行教后反思。要求组内成员做好听课准备,在听完一轮的基础上,教研组将组织开展听评课活动,并开展中心学校级的信息技术优质课竞赛,以规范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认真组织对新加入信息技术行列教师的帮扶工作,确定帮扶对象,制定帮扶计划,教研组将进行跟踪听课,以使新教师尽快适应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工作。

4、规范对各年级信息技术学科的评价工作。教研组将于每学期末对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进行教学质量统一测查,测查试卷分理论部分(笔试)、操作部分(上机操作)及平时表现(学校自测打分)的形式全面衡量学生信息技术学业水平。因此,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在平时提高教学目标达成度,加强过程性评价,充分有效利用教学时间,使学生掌握应有的信息技术能力。测查成绩将列入考核学校团体总分及学科教师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加强培训,以点带面,提升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1、学校教研组将适时组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与研讨,中学组培养出两位、小学组培养出几位信息技术专业校级“高手”,对各校进行技术支持和保障,实现人力资源共享。

2、由校级“高手”对本校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培训,包括上传、下载资源,制作课件、收发邮件、试卷印制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面的培训,从而以点带面,提升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三、具体工作行事历

八月份:

1、开学初微机室等教学设备维护。

九月份:

1、制定工作计划。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资源共享与使用研讨。

3、信息技术第一轮课堂教学听评课活动。

十月份:

1、维护校园网建设

2、信息技术第二轮课堂教学听评课活动及反馈。

十一月份:

1、进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案例、论文征集活动。

2、利用学校网站进行网络教研专题活动。

3、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组织进行学生电脑绘画、电子报刊的作品上交及评比活动。

十二月份:

1、学校级优秀教学反思、案例及论文评选及上传活动。

2、学生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

3、成绩统计与分析。

4、年终总结。

信息技术学科工作计划5

一、工作思路

依据市教研院20xx-上期工作思路和区教科所学年工作计划,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规范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本区具体情况,积极开展各学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与指导工作。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服务,着力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综合素质,使我区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步入一个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教师培训方面:通过教材分析、示范观摩课、专家讲座、经验交流活动、教师赛课、征集教学设计案例等教研活动形式,对全区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组织教师参与区、市级以上活动,如,新教材培训、教师优质课竞赛、学科论文评比、联片教研等活动。吸收兄弟区县好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模式。

学生素质培养:重点强化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继续组织我区中学生参加20xx年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力争有所突破。

课题研究方面:继续开展“重庆市中小学教研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子课题《巴南区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研方式研究》并顺利结题。

三、工作安排

8月:制定计划、落实工作。

9月:组织20xx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报名工作。

9月:参加20xx年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大赛。

9-10月:重庆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优质课竞赛初赛。

9-10月:信息技术教师教研活动。

10月:组织20xx年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

10-12月:重庆市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大赛片区赛。

12月:征集信息技术学科优秀教学设计及论文。

1月:总结本学期工作。

信息技术学科工作计划6

我在本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期间认真学习了各位专家教授的授课精髓,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为了能让本次培训中学习到更多的现代化教育手段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真正让自己获得一定的进步,以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现制定个人的研修计划如下:

自我分析:

通过这次的信息技术能力测评,我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全部不合格,自己还达不到信息技术能力的运用初级阶段,自己在word和excel的运用上还仅仅知道一些皮毛知识,还几乎不能运用PPT制作课件;在交互电子白板的操作和使用、数学化学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网络环境支持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多媒体图像素材加工与处理等方面还处于空白阶段。

研修目标:

通过这次培训前的测评结果来看,我应该侧重学习交互电子白板的操作和使用、数学化学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网络环境支持的初中数学化学探究式教学、多媒体图像、素材加工与处理的基础知识和运用,把学习到的信息技术应用课堂教学上,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能力,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以学习课程标准为抓手,通过课堂改革,转变教育观念,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学习word和excel的相关知识,科学化的管理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科学的分析,让自己从以前的用计算器,甚至于用算盘中解脱出来。从而促进自己向专业教师发展,同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教学相长。

研修计划:

1、完成培训课程计划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及时登录上网学习视频讲座;参加网上网下的积极参加互动研讨、学习反思、答疑等活动;按照要求完成作业。

2、学习多媒体图像素材加工与处理、多媒体资源的获取与处理等了解与教学相关的通用软件及学科软件的功能及特点,掌握多种途径获取数字教育资源,掌握加工、制作和管理数字教育资源的工具与方法,掌握互联网、移动设备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并能熟练应用到教学和管理中,既减轻教师学生的负担,又提升自己的能力。

3、学习word和excel、PPT以及多媒体素材加工,把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备课、课堂教学和编写课堂练习中,利用技术支持,改进教学方式,使课堂气氛更活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自己的组织和管理课堂的方式方法得到有效的提高。

4、学习数学化学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网络环境支持的初中数学化学探究式教学、数学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案例评析等知识,并在以后的自己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让自己的课堂教学从传统模式走向现代教育模式,彻底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现代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学习计算机网络教室的操作与使用、交互电子白板的操作与使用、多媒体教室系统的操作与使用等了解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类型与功能,熟练操作常用设备。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些设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使用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等技术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气氛活跃,体现生本课堂的基本理念,从而实现多渠道锻炼学生学习的能力。

6、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理解信息技术对改进课堂教学的作用,具有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意识。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自己运用现代化技术教学的水平有所提高,促进自己向专业教师发展。

7、在本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结束后,我还要继续学习相关的知识,提高自己的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使自己在教育教学中能熟练的运用各种信息教育手段。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锻炼、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达到转变自己的观念,能真正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争取做一名真正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教师。

信息技术学科工作计划7

一、工作思路

依据市教研院XX-XX学上期工作思路和区教科所学年工作计划,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规范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本区具体情况,积极开展各学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与指导工作。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服务,着力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综合素质,使我区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步入一个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教师培训方面:通过教材分析、示范观摩课、专家讲座、经验交流活动、教师赛课、征集教学设计案例等教研活动形式,对全区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组织教师参与区、市级以上活动,如,新教材培训、教师优质课竞赛、学科论文评比、联片教研等活动。吸收兄弟区县好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模式。

学生素质培养:重点强化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继续组织我区中学生参加XX年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力争有所突破。

课题研究方面:继续开展“重庆市中小学教研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子课题《巴南区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研方式研究》并顺利结题。

三、工作安排

8月:制定计划、落实工作。

9月:组织XX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报名工作。

9月:参加XX年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大赛。

9-10月:重庆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优质课竞赛初赛。

9-10月:信息技术教师教研活动。

10月:组织XX年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

10-12月:重庆市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大赛片区赛。

12月:征集信息技术学科优秀教学设计及论文。

1月:总结本学期工作。

信息技术学科工作计划8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和“为发展而教育”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发挥信息技术学科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优势,深化课程改革。发扬XX精神和本组“勤奋求实合作探究,敬业奉献与时俱进”的传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的发展而努力。

二、工作内容

(一)教研组建设

1、认真开展每周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间周参加市教研活动,集思广益,提高本组业务水平。积极组织集体备课,统一进度与教案,及时进行课后总结,积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资源库。

2、教研组计划在本学年内完成学科校本课程编写。分模块,全员参与,同时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增加组员之间的凝聚力。

3、教研组内在日常教学中随时进行新课程标准探讨,准确把握课程方向。

4、继续进行组内的听课研讨活动,高二在10-11月份进行公开课,全体教师参与。

5、组织教师参加评优课活动,积极参与新课程公开课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形成好的教研气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我校在本学科的新课程教学中能处于领先的地位。

6、配合网络中心,积极进行本组的信息化资源库建设。并为学校其他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7、组织教师努力钻研业务,提高素质,在此基础上逐步积累经验,撰写科研论文。

8、组织本组教师采取多种形式,做好业务进修工作,以适应本学科内容的不断发展。

9、进行教研组外出学习交流活动,主要是新课程方面的教育教学探讨.

(二)教学工作

1、认真贯彻执行学校的教学“五认真”要求,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实施目标教学法,注重新课程下学生的学习过程,创新意识的培养。

2、教学中,结合教材知识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知识产权、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在高二课程中,注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3、对于高一教学,在探索中及时总结经验,争取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有特长的优秀学生,形成明显的班级特色。

4、高二年级本学期12月份进行江苏省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工作,任务重、责任重大,必须每个老师认真对待。按照备课组的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争取100%过关率。

5、做好学科竞赛工作,对于高中各种不同的竞赛,由专门教师辅导,作好学生的培训、选拔、辅导、提高等工作,争取好的竞赛成绩,培养出全面发展又学有专长的学生。

6、本学期继续加强上机实践课的学生行为规范要求,特别是使用计算机的行为,要做到爱护公物,认真遵守机房管理守则。

7、及时做好计算机教室中机器的维护等工作,保证教学和其他教育研讨活动的顺利开展。

信息技术学科工作计划9

一、自我分析:

1、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

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

2、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能力:

创设任务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突出学习者的主体性,增强成功感、注重自主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整体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任意识。

3、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

教师要对教育中介进行再认识。教育物质中介主要指教学内容和教学工具。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有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黑板就能进行教学。今天的教学活动中,教室已经成为多媒体教室了,投影仪、电脑、音响、麦克风等信息技术设备远远优越于粉笔的功能。教师没有驾驭信息技术的素质,怎么能进行教学活动?教学的工具也发生了变化,教师需要再认识教学工具。教学内容当然也不再是孔子时代的“六艺”,也不再是“四书”“五经”和“一本一纲”,而是包括教材在内的多方面、多元化的知识内容。获得知识的手段不只是教师上课,还可以从生活中、从互联网上获得,知识不仅出现在书本上,还出现在网络中、电视媒体中。所以,教师要重新认识教学内容。

二、学校环境分析:

学校班级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也没有建立信息化资源库。

三、我的培训目标:

1、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能力: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能灵活自如地进行变式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优化课堂教学,推进教学改革。

3、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

具备理解、渴望的信息素养;获取、解读的信息素养;具备整合、应用的信息素养;具备交流、合作的信息素养;具备生成、发展、健康的信息素养。

四、实现目标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或挑战:

信息化教学的专业理论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教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需进一步熟练化、科学化,以此提高个人在信息化教学方面的能力及实效。

五、行动计划:

自我学习:利用业余时间自助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平时加大信息技术理论及实践应用的学习,每天保证至少一小时以上。

学习榜样:向身边及网络的信息化教学能手学习,取长补短,使自己尽快成熟起来。 培训充电: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习培训,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持续为自己充电,牢固树立进步来源于学习的意识。

教育教学实践与反思: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不怕麻烦,力争课堂教学信息教育经常化、科学化,向实效性方向努力。

同伴互助:对于同伴要经常交流所得,资源共享,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信息技术学科工作计划10

一、工作思路、目标

1、根据省市区20xx年工作思路,切实履行“研究、指导、服务、管理”职能,发挥区信息技术学科组引领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同时引导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发挥作用,在各学科信息技术融合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

2、加强常规管理与指导,开展课堂教学研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引导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发挥创学工作室指导和引领作用,开展以拓展课程为主的“创客教学”活动,促进教师全方位、多功能发展。

二、重点工作

1、做好教师常规管理与指导

加强教师常规管理和课堂教学指导,落实整合后的课堂教学内容,重点关注青年教师的教学常规与教学指导,尽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与各团长一起检查、指导好每个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

2、指导好组团教研活动

指导好组团教研活动,按《信息技术组团活动工作手册》要求,指导好各团长能胜任团队管理,力争各团队开展的研训活动有特色,真正让组团活动成为信息学科教师有效的教研活动。

3、做好拓展课程开发与实施

继续进行拓展课程开发活动,利用个人或团队开发符合学生的拓展课程,再由学科中心组和创学工作室共同选编为全区性的拓展课程教材,通过创学工作室指导各团各校有步骤地开展创客实践活动,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中,发挥好信息技术教师的作用。

三、工作创新点

1、做好信息应用推广:利用公众号推送学科信息与资源,推广信息微技术,微应用,数字学习,学科应用等。

2、加强创客实践活动:利用创学工作室做好学校与各团队的指导工作。

信息技术学科工作计划11

工作目标:

加大课程实施研究力度,提高教师课程执行能力;坚持评价引领、项目推进、研究改革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探索“项目研修”实践方式,提升学科研训活动效能,扎实开展信息技术学科研训工作。

工作重点:

加大教研组建设力度,促进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提升。

加大校本研训的研究和指导,加强对村完小常规教学的监督指导。

加大课题研究力度,申报区级、市级课题。

做好数据中心、校园网络的规划、建设、管理相关工作。

一、配合做好教师发展中心安排的工作,做好教研活动、各级各类竞赛。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与管理。结合办学水平评估工作,继续督促初中各学校按照市教育局的统一要求,根据《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及省编教材的内容和要求,开齐开足信息技术课程。

组织组内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培训活动。

根据教师发展中心的安排,组织相关教师参加相关研训活动。

二、做好研训中心统一安排的工作

初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工作。结合评估工作,优化评估办法,促进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正常开设,提高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推进义务教育信息技术学生评价项目的全面实施。提升信息技术学科组管理能力,促进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效益的提升。

村小工作指导。提高村小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水平,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学科组建设,在团队建设、常规工作、学科活动、示范作用、教学水平、学科特色等方面综合推进、评价。

教师教学基本能力竞赛工作。做好竞赛发动、准备、评价等各项工作。

三、做好主题研训活动

小学信息技术主题研训活动。

四、项目推进

继续实施“义务教育信息技术学生学业水平评价”项目。结合初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活动,进一步修改完善操作方法,覆盖到包括村完小在内的所有学校,将小学五六年级下学期纳入评价。

网站维护管理:做好“数据中心”、“学校网站”建设与管理维护工作,“淳小微信公众号”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

五、主要活动安排(以实际通知为准)

时间:双周周三上午

地点:三楼录播室

参加对象:信息技术学科专职老师

第二周

传达区级教研计划精神,各年级集体备课。

第四周

学习组内研训计划,新教材解读,学生模块作业解读。

第六周

确定组内课执教内容,确定在一个月内完成组内课研讨。

第八周

组织组内教师参加区级听课活动安排,相互交流。

第十周

交流学习组内课课堂专题研讨。

第十二周

交流学习集体备课,撰写相关论文,以及准备区级课题。

第十四周

学生社团教学交流学习。

第十六周

针对中高年级的课型进行集体备课,以及二次复备。

第十八周

检查学生模块作业收集情况,准备期末测试内容。

第二十周

学生模块作业整理。

信息技术学科工作计划12

一、原有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学习计算机有一定的基础,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比较理想,如王华、张林、姜燕、许王红等同学比较突出,但大部分学生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还嫌狭窄,对于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还不够熟练或者不规范,少部分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没形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本学期的上课特点,所以,本学期将继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外,着重继续巩固和加深对word的学习,让学生能尽量熟悉和使用word,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下阶段的计算机学习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

二、本册教材分析

学习计算机的目的是学会应用,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提高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对我们学习和工作的有益辅助效率,所以,因为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接受能力,为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自觉性,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性,本学期着重强化word的学习。word是字处理软件中较流行的一款,功能强大、方便灵活,学好word,可以帮学生编辑美丽的文本,提高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实用性,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本学期尤其以word教学作为学期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拓展word的使用和强化学生应用方面再细致扎实些,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用。

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学生巩固计算机的特点、应用,巩固windows窗口的组成和基本操作、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掌握word软件的窗口组成、基本概念和一些使用技巧等。

技能方面:学生巩固掌握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进一步巩固掌握word软件的文字输入、编辑、存取、文字和段落格式的设置、特殊符号的插入、图片的插入和修改,绘制简单的图形等。

能力与习惯: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不随意更改计算机系统文件的道德规范;进一步提高学习计算机的兴趣;结合word字处理软件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应用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1、以windows自带小游戏等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充分给学生上机练习的机会,并加强指导;

3、加强多媒体教学网的直接演示,让学生跟着操作,提高教学直观性和教学效果;

4、及时对知识与技能进行检测,提高反馈效益;

5、加强小组的交流、讨论、学习。

6、加强实际文档的应用练习。

四、分单元教学进度及具体教学要求

(略)

信息技术学科工作计划13

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变革力量,它影响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教育当然也在其中,信息化的发展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舞台。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我们以英语的信息技术内容培训为重点,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英语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为关键,全面研究工作,为我校教育创新和教育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工作基本情况分析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充分运用现代化科技成果,结合现代教育理论,探求优化教育教学过程,重视“学”、“思”、“乐”、“创”的结合,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语言训练离不开情景创设,英语教学中的情景创设有助于启迪思维,激发学生表达思想的欲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创设生动活泼的英语学习情景,将媒体“硬件”和创设情景“软件”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探索一种有别于以往教学方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的作用,让先进的教学手段成为教师的有力助手,使学生尽早尽快地掌握所学知识;有利于教育教学的研究,寻找到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有效方法。

二、本学期具体电化教学工作安排

首先,把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把信息技术作为英语教学的认知工具和知识载体,采用任务驱动学习、研究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协作交流学习等策略,围绕英语学科知识的学习进行整合实验。我们在这一方面的具体做法是,通过发送E-mail ,应用Flash动画、PowerPoint等手段进行整合。例如:

1.利用幻灯片制作名片。首先交给学生最基本的幻灯片的制法,然后让全体同学用PowerPoint制作指定的课题。这样结合生活实际训练学生,不但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还促进了学生对电脑中的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有了深入的理解与应用。

2.发送电子邮件。初中人教版英语课本中有许多以电子邮件形式出现的课文。九年级第七单元Section B 3a部分 ,讲述了S.T.Zhang发给旅行社的一封电子邮件,咨询了关于旅游线路的信息。在学习了这封电子邮件后,我让全体同学模仿这篇文章给旅行社发送了一篇电子邮件,就家庭旅游的问题进行咨询。此举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课本学习要点,还锻炼了学生发电子邮件的技能。

其次,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模式的整合。

信息技术地推广与应用,带动了教育教学的改革,促进了教育模式地转化。把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同样是课程整合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把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整合这方面,我主要应用博客、个人主页等手段进行整合。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碰到一些难于理解的句式结构,我不是将直接地晦涩难懂的语法告诉学生,那样只会有百分之十的优生理解透彻,那如何做到照顾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领悟的目的呢?这时可以利用设置问题的办法发到博客上。请大家各抒己见,把你的对句子的理解,你个人对上述问题的看法、观点、想法写在“回复”里。与大家共同讨论和分享。并对他人提出的想法作出评论。而且还可以发帖子求教专家,请专家帮助解答,很好的达到了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在课下网上检查学生的讨论情况,第二天课堂上有针对性的提问几个在讨论中不积极的、或者对此还模糊不清的学生。

我还利用博客来写每天的课堂教学反思录,随时写下自己的教学心得,便于日后的整理和利用,更能够使自己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实现与他人交流分享,从而进一步提高认识,真正为成长为学者型教师而努力。同时博客也可作为叙事工具,叙事研究是一线教师从事教科研的很好方式,教师把一个个“教学故事”记录在自己日常的博客中,指出从故事中得出的经验和教训,以便于今后的研究。

第三,信息技术与英语学习模式的整合。

网络信息化教育是一种学习过程交互化的学习模式。它以内容选择自主化,知识呈现多样化,图文音像趣味化等优点,减少了理性知识的认知难度,实现了学习过程的个别化,个性化,随机化,扩大了教育的范围与途径,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信息技术不仅是一种展示手段,解决如何教的问题,还是一种辅助工具,解决如何学的问题。把信息技术同英语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优化英语学科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会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信息技术学科工作计划14

一、工作思路

以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工作中心,针对课程改革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开展共同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组织学科教师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对《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信息技术》的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课程实施的能力和研究水平。通过交流、研讨,及时了解教师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中小学课程建设与实施能力。继续加强学科中心组和教师协作组的建设,不断加快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培养,提升学科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科研能力,努力提升我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思考,努力提升课程实施的理论水平。

1、继续组织全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师深入学习《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并开展教材研讨交流活动,进一步把握好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和学科内容体系,提升对课程的理解力和实施能力。

2、针对高中技术课程实施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进一步开展信息技术必修和选修模块实施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的专项研究,以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为切入点,组织学科教师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进行专题性研讨,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学科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研究,提高课程的实施能力,提升我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水平。

3、组织专家讲座、学术沙龙、参与式研讨、公开课观摩与评价、校际合作、案例设计等多元的研训活动,加强对学科教师能力与素养的培训,从而努力提升新课程实施的水平。

4、继续学习国内外技术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如任务驱动法、项目学习法、协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等),并恰当地运用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5、切实加强常态课研究,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开展改善课堂教学的措施与策略的有效性研究,不断提升学科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6、组织专题调研,回顾总结我区信息技术学科“十二五”期间发展情况与现状,针对学校和教师对学科教科研工作的需求,以及学科的发展,制定信息技术学科“十三五发展规划”。

(二)立足课堂实践,切实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

1、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研究。引导教师在认真落实“常州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在良好的研究氛围中逐步提升教师观课、议课的能力和水平。

2、在学科教学中,倡导师生互动、思维充分、学生信息素养得到发展的高效益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动态生成资源及其关系的研究,引导教师夯实知识基础,促进教学智慧的生成。

3、组织各年段课堂教学同题异构研讨活动,引导教师探索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分享教学实践智慧,共同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和方法。引导教师认真进行教材分析、开展教学创意、教学设计和论文撰写等活动,切实提高对学科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4、开展适合于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微课程建设与应用的研究,积极组织学科教师参加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课堂教学的应用实践,努力促进本地化课程资源的积累和师生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三)抓好组织建设,加快促进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

1、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学科中心组建设,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问题研究、项目研究为抓手,提升中心组教师的研究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学科中心组的研究与辐射作用,并带动其他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

2、不断完善信息技术教师协作组建设,积极通过鼓励和引导各协作组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交流研讨活动,帮助各协作组建立对话、交流和指导机制,营造一种互助成长和主动发展的良好氛围,真正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和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机会和平台,有效促进我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能力素质的整体提升。

3、组织教师立足信息技术学科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提升学科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促进研究型教师的成长。

4、根据信息技术变化发展快的特点,要求各校信息技术教研组要结合本校学科教师的情况继续组织业务进修活动,全面提高业务素质。

(四)搞好竞赛活动,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1、引导各学校开展好电脑制作活动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的培训和辅导工作,并通过组织培训、讲座、交流、研讨等形式的活动,进一步提长学科教师的进行社团活动的组织与辅导的能力与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和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素养。

三、日程安排

九月份:

1、针对修订后的教材,明确各学段学科教学建议和进度安排;

2、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讨活动——创客教育主题;

3、校级信息技术教研活动。

十月份:

1、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学科优秀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征集活动;

2、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教师协作组活动。

十一月份:

1、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教师协作组活动;

2、组织参加市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评比活动;

3、校级兴趣小组正常开展。

十二月份:

1、组织参加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计活动;

2、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教师协作组活动;

3、组织新教师开展汇报课活动;

4、组织参加市小学Scratch趣味编程教学现场观摩研讨会。

一月份:

1、组织进行电脑制作活动辅导培训与交流活动;

2、组织学校准备20xx年全国中小学生电脑作品活动作品。

信息技术学科工作计划15

一、基本要求

作为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应以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学习行为和学习方法为背景,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最新应用融于一体,使之既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理论,又吸收现代教育技术的有益经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体现操作性、实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内容

根据我校的计算机硬件实际情况,四年级小学信息技术本学期教学内容安排如下:

1、利用word软件的进一步介绍,使学生能够每天完成一份电子日记。

2、在word中实现图文混排。

3、利用word 制作电子报。

4、学会在word中制作表格。

三、学情分析

针对学生年级的逐渐升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对于计算机中的一些理论性问题可以适当融汇于课堂中,以便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此外他们现在处于小学中高级阶段,在课堂中的教学方式、引导方式等方面需要谨慎,加强师生关系的调控,严格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可喜的是这些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且他们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及思维能力上也有所提高,因此他们的接受知识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四、教学措施

1、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时采用放教学录相, 通过演示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知识。

7.信息技术学科复习安排 篇七

在这样的形势下,边缘学科不断兴起,各学科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已成必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状,体现课程的综合性,提高教学的综合效益”。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各门学科素养之间既交叉共融、相互渗透,又各有侧重、彼此牵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每一门功课犹如车轮上的一根‘辐’,许多的‘辐’必须集中在‘教育’的‘轴’上,才能成为把国家民族推向前进的‘轮子’,学校里的分科是由于不得已,做人做事原是不分科目的”。因此,“学科通联”是培养时代新人养成多维视角、多元统一、动态把握事物的思维方式的重要理念。

通联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看似不同却又相关的事物或现象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联的目的是通,通的前提是联。“学科通联”有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指打破原有学科之间的壁垒,突破单一学科的局限,加强各类课程与各门学科之间横向的联系和整合,实现不囿于某一门学科范围且具备多学科属性的跨学科教学,最终实现从有形的拼凑到无形的渗透;第二个维度是指本学科内部纵向的贯通,从学段、年级、学期、知识单元、课时的角度进行梳理,研究其核心目标和关键问题。

本文着重从比较常见的第一个维度谈学科之间的“通联”,笔者并不主张取消各学科的基本教学,而是想尝试在深度理解不同学科的本质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活化学科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有序、有度的通联,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以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信息技术学科突破“整合”实现“通联”

多年来教师所称呼的“信息技术整合课”,实质上就是信息技术软硬件环境下的“计算机辅助学科教学课”或是之后的“数字化学习课”,信息技术还处于为其他学科做“嫁衣”的处境。当前,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确实为跨学科学习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同时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具和环境,为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同时也是“学科通联”中与其他学科产生化学反应的最佳催化剂。

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应该以一种整体的姿态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的不是碎片化的东西,而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认知结构。学习科学和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人脑拒绝学习孤立呈现的事实,当知识以有意义的、相互联系的方式呈现时,学习最容易发生。大量的课例表面,实现粘合这些“碎片化”的知识使其相互以有意义的方式呈现,正是信息技术在“学科通联”中体现的天然优势。

●Scratch创意编程与学科有机通联

Scratch软件是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的适合青少年的编程语言,近年来,在国际国内信息技术教学界针对它的研究和讨论愈发热烈,其已被纳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Scratch的教学和研究中,而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参与教学研究的教师多数是非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Scratch软件本身的特点使其既成为一项教学辅助工具,同时也成为学生发挥创意、实现自我表达及展现个性的平台。笔者尝试从Scratch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并辅以实例来呈现信息技术在“学科通联”中的强大粘合力。

1. 数字化的创意艺术创作

Scratch是强大的数字化艺术创作工具,在与美术、音乐等艺术类学科的通联中有独到的作用。如图1所示,笔者用Scratch的角色交互、画笔等功能设计了一个仿Windows画图软件的“画图工具”,除了画图软件的常规功能外,还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创设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实用工具。如果用信息技术绘制美术的图案属于“辅助”教学,那么让学生用信息技术学科的技能创造绘图工具,就是学生个性的自我表达了。笔者还利用Scratch内置的128种不同乐器声音,以及软件节拍和音高设置完成乐曲的创编(如图2),学生在教室中可以随时对比不同乐器演奏同一乐曲的奇妙,以及随时即兴修改乐曲曲调。

2. 数字化的创意故事编述

Scratch制作动画的优势,决定了它可以非常便捷地让学生在语文、德育等学科中发挥创编能力。例如,利用Scratch中的绘图、广播、角色说话等功能创编寓言故事及寓言故事“新编”,如上页图3所示的“龟兔赛跑新编”,学生“新编”了小乌龟的全新技能,并打败了兔子;利用Scratch中的控制角色造型变化及大小功能,创编成语故事场景,如图4中的“火上浇油”。以往,笔者利用Flash等软件呈现教学需要的故事情节和场景,而在通联课程中则让学生在Scratch环境下自主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个性化地进行表述。

3. 数字化的创意科学实验

在很多真实环境下不便于开展的科学实验,也可以在Scratch环境中直观地模拟出来。例如,针对科学课中学到的“蚂蚁信息素”内容,笔者利用Scratch的侦测和判断指令设计了蚂蚁沿着信息素前进并返回的编程内容(如图5);还有学生根据书本的描述,设计了“神舟五号”升空的模拟动画(如图6),在哪个环节哪一个部分脱离机体都设计得惟妙惟肖。此外,Scratch还可以模拟电子电路设计、模拟人工智能交互等。

4. 数字化的创意项目开发

PBL(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属于比较高层次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以“产品模式”在完成一次学习任务的时候推出一项作品。这类教学活动往往很难界定是哪一门学科的活动,可能同时通联了多门学科的知识内容。学生需要综合应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养成多维视角、多元统一、动态把握事物的思维方式。例如,学生开发的重量级飞机游戏“太空大战”(如图7),实现了非常有趣的游戏功能。在激昂的背景音乐中,飞机飞行在浩瀚的太空里,在一颗颗行星、陨石中穿行,遭遇到敌机后可以发射各种炮弹:常规炮弹、散弹、跟踪弹以及激光等,每种特殊攻击还会消耗能量值。除此之外,学生还尝试用单片机制作了控制游戏的手柄和按键。在开发类似项目中,学生需要团队协作,有项目顶层的“设计者”,有代码实现的“程序员”,有图片和音乐美化加工的“美工”和“音乐师”,还有寻找和纠正各种程序Bug的“测试员”。在实施这样的大型项目设计时,通联了信息技术、数学、美术、音乐、物理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单一的学科能力无法完成这样的学习。

信息技术学科和各学科通联,还将发生更多的化学反应,迸射出更灿烂的智慧火花,而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去挖掘、探究。

摘要:<正>研究表明,人类近三十年积累的科学文化成果相当于之前五千年的总和,每天的知识仍在爆炸性地增长,新的知识和信息源源不断地扩充到课堂教学中。在这样的形势下,边缘学科不断兴起,各学科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已成必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状,体

参考文献

8.信息技术学科复习安排 篇八

使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了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基本能力,让学生了解或使用信息技术就成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然而,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心理和生理特点的限制,不应一开始就向学生介绍系统的信息技术知识。本文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指导下,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信息技术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在多年的实践、研究中探索出的信息技术教学的规律,对小学三年级提出以下的教学总体安排。

初步认识计算机4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与计算机

2.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3.让学生感受计算机,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内容及顺序安排

1.对信息的初步认识

2.计算机的组成、应用、类型、发展

3.机房规则,使用计算机的道德。开机、关机,会用快捷方式打开应用程序

4.用计算器计算,查看日历和时钟

教学建议

将学生带入机房,让学生看看、摸摸、开开、用用计算机,用视频和动画演示、讲解信息及信息与计算机的关系,了解计算机的应用,或让学生走出教室去实地参观考察。

鼠标操作4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鼠标

2.比较熟练地操作鼠标

教学内容及顺序安排

1.鼠标的种类

2.鼠标指针

3.鼠标的指向、左单击、双击、拖动、右单击

教学建议

鼠标操作是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础,学生一定要比较熟练地掌握鼠标的指向、单击、双击和拖动。为了使学生在练习时不觉枯燥,可以用纸牌游戏,或游戏式的其他学科的学习软件,让学生在游戏和学习中熟练掌握鼠标的使用。

画图 8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使用绘图软件,并能用一些简单的工具绘画

2.将美术课和信息技术课进行有机地整合,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内容及顺序安排

1.会从快捷方式进入“画图”并会退出;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

2.用彩色铅笔绘画、写字并用橡皮进行修改

3.用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刷子进行绘画、写字。新建画图区、在默认位置下打开和保存画图文件

4.调整画布的大小和位置,用喷枪喷彩色颜料,撤销与重复

5.用颜色填充工具画彩色画,放大镜的使用,设置画图的背景色。隐藏与恢复工具箱、颜料盒和状态栏

6.用矩形工具、圆形工具、圆角矩形工具画几何图形

7.用直线、曲线、多边形工具绘图

8.学会使用帮助功能,提高操作技巧,综合练习

教学建议

绘画是小学生很感兴趣的,可以很直观地表达他们的思想,建议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并与美术、语文教学紧密结合,比如将语文课中的语言描述用画表现出来;或者让学生创作一幅有故事情节的画,然后将故事讲出来;绘画时要与已有的美术知识如构图、色彩等结合起来。

键盘操作6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键盘

2.能正确地操作键盘

3.保持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毅力

教学内容及顺序安排

1.了解键盘的分区:打字键区、功能键区、编辑区、小键盘区。主要掌握打字键区。操作键盘的正确姿势和指法

2.基准键的练习

3.基准键和上排键的练习

4.基准键和下排键的练习

5.Shift键和常用符号!、@、#、$、(、)、<、>、?、%和数字键的练习

6.综合练习

教学建议

键盘操作是学习、应用信息的基础和关键,但又是最枯燥、单调的练习。为了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选择一些专为小学生设计的、画面精美的并将打字练习融于故事中、竞赛中的软件,练习设计难易适度,有梯度,学生可以随意选择练习内容、能满足学生个性的软件,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汉字录入10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Win98

2.学会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汉字

3.初步认识字处理软件Word

4.深入学习绘图软件,提高绘画的技巧与能力

教学内容及顺序安排

1.认识Win98桌面及组成,桌面图标的打开和关闭,认识窗口及对窗口进行操作,“开始”和软件的启动

2.会用两种方法打开Word,认识Word窗口, 进入和退出中文输入法状态

3.用全拼方式输入单个汉字

4.用全拼方式输入词组,自造词

5.用智能ABC的简拼方式输入词组及标点符号的输入

6.用计算机写作文,在桌面上建立自已的文件夹,并将所写的作文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里

7.打开保存的作文,对作文进行文字修饰,设置字体、字号、修饰,文字对齐

8.用文字工具在画图中输入汉字并对汉字进行字体字号的设置

9.选定、裁剪工具的使用,对画进行剪切、复制、粘贴,透明与不透明处理

10.进行翻转、拉抻、扭曲、反色等特殊处理

教学建议

汉字录入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练习比较枯燥,建议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以保持学生的兴趣,比如用有趣的练习软件,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和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将绘图和汉字录入结合起来,比如自编连环图等。

对以上安排的几点说明

1.教学内容的确定

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习兴趣,感受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社会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信息素养,而不是系统地学习计算机原理。上述教学内容的确定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为依据,但又不是完全按照《纲要》所指定的信息技术初步、操作系统简单介绍、用计算机画画、用计算机作文、网络的简单应用、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六个模块来选定教学内容,而是根据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和信息技术的教学起点来组织教学内容的。

2.教学内容顺序的编排

教学内容顺序的编排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本文的这种编排打破了《纲要》中六个模块的顺序,重新建立起新的顺序。

3.计算机知识本身的特点

以上六个模块之间没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除了必要的基本操作能力(如:开关机、鼠标操作、汉字录入等)外,这几个模块之间没有严格的先后次序之分,可以把任何一个模块作为学习的起始切入点。本安排将画画儿作为学习的切入点,更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对小学生来说,模块内是有难易之分的,入门学习都比较简单,但是学习越深入就越困难,对文化知识基础的要求也越高,所以我们打破了模块化的教学安排。

4.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应遵循教学论的原理,要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基础,按照先简单后复杂、先形象后抽象的原则来安排顺序。如果按六个模块分开单独学习,对学生来说将是简单—复杂—简单—复杂这样一个循环过程。这就违背了教学论的原理。应采用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先学习一个模块中简单的能接受的部分,然后放下这一模块,再去学习其他内容。

在初始阶段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让学生去感受计算机,体验计算机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打一些益智的游戏,用一些辅助学习的软件去改变常规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游戏中逐渐认识计算机,掌握鼠标的操作,并体会到计算机在学科学习方面的初步作用,对计算机的几大部分,操作系统的桌面等等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第二阶段,让学生学习用计算机画画儿,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丰富,而抽象思维能力还较低,他们很善于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以及他们的思想。过去他们都是用笔和纸来表达他们的思想,现在将计算机交给他们,作为展示自己思想的大舞台,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渡,他们会发现计算机是那么神奇。计算机绘画的色彩鲜艳,操作方便,表现丰富,便于修改,还有丰富的素材供他们选用,真是神奇。他们会学习兴趣大增,学习愿望更强。

第三阶段,可以进行键盘操作、汉字输入、文字处理的教学。键盘操作和汉字输入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练习比较枯燥又比较难,但又是学生日后应用信息技术的关键,如果汉字录入速度太慢将是以后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一大障碍,现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正浓,此时如果教师采用寓练于乐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潜力也是很大的。在这个过程中适时、适量地引入相关操作系统的知识和比较抽象的文件、文件夹等的概念及相关操作,学生会在很自然的状态下学到相关的知识。因为这时他们已经有一些文件的感性认识,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件,全校同学都放在相同的地方,会不好管理,就有将自己的作品分类存放在自己的地方的要求。这时,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这样教学,虽然打破了信息技术学科体系本身的惯例,但为学生建立起了科学的学习顺序。

这种不按模块进行安排的教学顺序,在教材编写上和顺序的确定上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作非常细致、全面、深入的研究,并要通过反复实验、修改、完善。

上一篇:资源与运营管理 参考 全面质量管理下一篇:公开课比赛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