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教学管理之我见

2024-08-17

初中教育教学管理之我见(19篇)

1.初中教育教学管理之我见 篇一

初中班级管理之我见

双桥区东坎中学:任建军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一个班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声誉与发展,有鉴于此,班级的管理就尤显重要,特别是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正处于转型阶段,班级管理就更成为不容忽视的大问题。那么,该如何管理好班级呢?鄙人认为,要成功管理好一个班级,应注重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一、注重情感教育的培养

“没有爱,就没有了教育,”情感教育最深层的含义就体现在一个“爱”字上,又以这个“爱”字扩展为爱事业的情感和爱学生的情感。班主任注重情感教育的培养,就是要加强爱事业和爱学生两方面的培养。

(一)爱事业情感的培养,爱事业情感的培养表现在班主任自身的精神状态和行为作风上,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必须具有信心十足、精力充沛、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具有为人师表、兢兢业业、无怨无悔的行为作风;所以,班主任应率先垂范,从己做起,确立“事业至上”的为师信条,从而朝气蓬勃、豪情满怀地面对学生,管理班级。

(二)爱学生情感的培养,苏赫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最主要的东西”,爱学生是班主任必备的心理情感,只有爱学生,才能把这种情感生发的思想、语言、行为等传导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共鸣。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管理中要把真挚的爱奉献给学生,做到对全体学生公证一致,不偏不倚,无论亲疏、好差优劣,都一视同仁、阳光普照,让学生在无私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这样,班主任就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打开通向学生心灵的渠道。

二、注重对学生的尊重与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过程,如何诱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对学生的尊重与激励。

(一)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人都有尊重的需要”,苏赫姆林斯基对此有过深刻的论述:“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在于使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作为班主任就更应该懂得如何去尊重学生。现在的中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和肯定,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肯定和认可学生的价值,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重要。特别是后进生,他们的自尊心更强,对外界的刺激更敏感,内心深出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因此,班主任不能在学生有过失时伤害学生,应在尊重的基础上给予善意的批评,以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取得进步。

(二)班主任要抓住一切机会赞美学生。每位学生都有一种引人注意获得赞美的天然欲望,作为班主任,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激励和赞美,使每个同学都充分感受到自己的长处,从

而使他们找回改正缺点和战胜困难的勇气。著名电视主持人白岩松在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时,特别提到一位中学数学教师,在一次数学模拟考试中给了他意外的表扬,就是这一次表扬使他找到了前进的动力,最终取得了成功,他在回忆中深情的写到:“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感谢那位表扬我的老师,如果当时他因我过去的成绩一般,而不肯把表扬给我,甚至对我的成绩表示怀疑,那我就不会迅速从自卑中找到自信,也许结果会是另一个样子。”我想,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但成功必须从自信开始,而自信就来自于老师、班主任不经意的表扬和赞美,因此,班主任要把鼓励和赞美的语言献给自己的学生。

(三)管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决策与管理能力

当代的初中生,对各种社会现象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独立思考能力逐步增强,对班级工作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决策意识和管理意识,传统的家长制、一言堂式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现代教育的要求,为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建设良好的班级体,班主任应注意组织学生参与班级的决策和管理,使学生在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得到锻炼、受到教育,养成尊人律己,奋发勤学的好习惯。

(一)让学生参与班级重大问题的决策。学生直接生活在班级体中,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比班主任更了解班级的情况,学生提出的见解更切合班级的实际和学生的心理,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所以,在审定班级计划,制定礼貌公约、礼貌细节,安排班级重要活动时,应让学生积极讨论、各抒己见,班主任再从中总结、归纳,尽可能采用他们的正确意见,让他们贯彻执行,这样学生更乐意接受和遵守。

(二)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依靠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从而养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是班主任成功管理班级的一条有效途径。其方法是建立班级值日制,每学期初,让学生在班会上发表演讲,民主推选出五至十位同学聘为“班主任”,然后采用轮换方式,每天由一位“班主任”选一位同学为助手,具体负责班级的所有日常事务,如检查一天的学习、纪律、卫生等,并做好记录,小结,期中再在班会上让学生评议,好的留任,有欠缺的找出原因,再行推选。如此做法,不仅能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班级管理,得到锻炼,还能让学生感到自己的价值,自觉培养遵纪守律,勤学奋进的优良品质。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项需要精心耕耘,努力开拓的工作,只要我们本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生信条,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我们的学生中、工作上,真正做好上述三方面工作,我们就能把每一个班级管理好。

2.初中教育教学管理之我见 篇二

一、真诚相待,做学生喜爱的班主任。

班主任必须更新思想观念,切实改善师生关系,把“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当做自己的行为指南,做到尊重学生,树立平等观念。比如我班某一学生性情怪僻,但善绘画,经常在厕所里、黑板上、同伴的背后“发表”他的杰作。一天早饭后,我走进教室看见黑板上画了一只瘦猴子,旁注小字:我们的班主任瘦猴,一问又是他画的。我找到他,他对此供认不讳。我笑了笑平静地说:“你的绘画技术确实不赖。那瘦猴的形象也的确像我。你看那高高的个头,瘦瘦的身材。”他看我没有发火,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我接着开导他说:“你哪里知道,我那瘦瘦的身材就是因为我经常彻夜伏案办公而又缺乏锻炼造成的!你这幅画提醒了我,我今天决定挤出时间锻炼身体,把身体练得棒棒的,以便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稍停,我又说:“过一段时间,我想请你为我认认真真画一张像,对比一下,看我有没有进步。不过,到时候你的画技也不能停留在现有的水平上啊!”我的冷静、克制与真诚使他深受感动。他向我主动承认了在黑板上给老师画像是不对的,并表示今后一定改正。临走时,我把办班级墙报的任务交给了他,他也愉快地接受了。

二、确定方针,坚持德育为先。

班级建设,必须首先抓好德育,并使“五育”和谐发展。忽视德育,不能保证班集体的建设方向,不能形成班集体的凝聚力。要建设好班集体,首先要对每一个学生有较全面的了解。很多学生无心学习,纪律涣散,他们认为读不读书不重要,只要会赚钱就行。而且在现代通讯宣传工具发达的条件下,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增大,而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他们思想开放,性格独立,心理上求变,兴趣上求知,喜欢横向看问题,但认识问题往往偏激,信仰摇摆,人生观模糊。不少教师认为,教书难,教后进生尤其难。难就难在学生对教师的教育不轻易信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做;教师管,学生服的教育方式往往事倍功半,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教师对学生的惩处,很容易受到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干预,增大了工作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我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依靠学校,在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基础上,确立了“德育为首,智育为主,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班级方针。从根本上来保证班级建设的方向,扭转了不良的局面。

三、严格管理,坚持制度建设先行。

十多年来,我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信条和行为准则,以“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为行为准则,关心、尊重和爱护学生,想学生之所想,积极为学生排忧解难。立足于全面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以教会学生做人为出发点,坚持从育人环境抓起,从学生行为规范抓起,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以强化对学生的基本论理道德教育和基本文明行为训练为重点,完全达到了“三多一要”和“四到位”。“三多”即多观察———掌握苗头、动向、脉搏,防患于未然,多分析———排除不利的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和心理障碍,多指点———指导学生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出现问题应怎么处理等;“一要”———要全员管理、全程管理、全面管理;“四到位”指导思想工作到位、日常活动到位、点滴小事到位,正面教育措施到位,使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学会做人,振作精神,发奋图强。

四、组织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活动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如野炊、郊游,各类体育比赛,文娱活动等,任何一种团体活动都离不开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可以说,这些活动,是增强班级凝聚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比如我校体育组组织的校级篮球比赛,接到这一通知后,我立即召开班级动员会,组建本班男、女篮球队各一队,比赛期间,要求每一位同学都必须到场观看比赛,同学们给球队队员送水,为场上队员呐喊助威,我本人也每场必到。球队队员曾对我说:“有本班同学为我们加油、助阵,使我们增加了更多的信心,我们心里非常高兴,感觉到这场比赛,不仅仅是我们几个队员的事,而是关系到整个班级荣誉的大事。”结果,全体队员奋力拼搏,终于取得了理想的成绩。事后,对于这次活动,我又进行了认真的总结,使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体会到集体的荣誉,团结的力量与同学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进而延伸到同学们日常学习,生活之中。

3.初中教育教学管理之我见 篇三

【关键词】山区初中 教育教学 创新管理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起点高、前瞻性强,强调从根本上转变课程功能,革新教学内容,改变传统学习方式,建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面对新的教育理念,山区初中如何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一、更新观念、科学发展

(一)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

所谓科学发展观,即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内容,以坚持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以促进全面发展为重要目的,以保持协调发展为基本原则,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重要体现,以实行统筹兼顾为总体要求。内容十分丰富,也十分重要。因此,山区初中的教育教学管理,必须认真学习、理解、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健康发展,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二)全面认识初中教育发展内涵

发展是硬道理,是时代的潮流。教育要顺应潮流,但绝非随波逐流,而是要掌好舵,把好航向和航速。首先要搞清楚要不要发展?怎样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才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山区初中学校的发展,应当包括扩大规模、优化学科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校长必须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和教育发展步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和发展机遇,从山区学校的实际出发,群策群力,科学定位,实事求是地制定和实施学校的发展规划,正确把握和严格遵循初中办学的基本原则和客观规律,使其全面和可持续性发展。

二、改革管理制度

(一)价值取向——建构创新型学校

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不仅需要一定的方法和艺术,还要建立一定的管理制度,更要关注最根本的或前提性的问题:管理的目的是什么?每天的奔波劳碌到底是在忙些什么?笔者认为:管理者应朝着自己的价值取向,因地制宜,建构创新型的山区初中学校。

(二)核心理念——以人为本

管理的思想和理论要求在学校管理中,要确立人在管理活动中的核心地位,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校的各个成员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在实现育人目标及学校全方位的发展中得到尊重和满足,得到身心、知识、素质等各方面的长足发展。

(三)管理结构——建立民主的管理机制

摈弃“金字塔式”的组织层级模式管理,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各种有利的因素,形成教育合力和一种新的运行规则。把教师、学生从单纯的被管理者的角色向既是被管理者又是自我管理者的角色转变,建立健全由教师、学生、学生家长、教育专家或社会知名人士共同组成的校务委员会以及以教师为主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使广大教师有一定法定的形式和正常的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

(四)完善组织——建立具有团队精神的学习型组织

初中新课程增强了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因此,必须改变教师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教师之间应互相关怀、共同协商、共同开发课程、设计教案、交流经验,提供支持、启迪灵感、共享智慧、减轻负担、共同发展。学校要形成合作文化,每一个成员在个体独立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团队,产生拥有感,将彼此视为一家人,互相协助、鼓励,形成团队合力。

三、讲求管理策略

(一)提倡德育人文性,提升德育质量

所谓德育人文性,是指在德育工作中自始至终渗透人文关怀,其核心是对人的关爱和尊重。主要做法有:

1.丰富学生文化底蕴。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自由、民主、正义和文明,让学生认同文明社会的道德准则,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从而确立理想的人格、目标,并愿意为之奋斗。

2.加强人文环境建设。环境可以熏陶人,可以规范人。

3.完善学生行为规范。加强道德教育,会使学生懂得该做什么人和如何做人。要把这种认识转变成学生的日常道德行为,并付诸实践磨砺。

4.强调德育的自主性、层次性。从目标上分层:基本目标面向全体学生,较高目标面向全体团员。从阶段上分层:从初一到初三在教育内容上要渐进、连续和各有侧重。重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统一。

(二)倡导有效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质量

1.教学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的需求是多元的,现阶段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需求有情感需求、认知需求和升学需求。满足学生这三方面的需求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2.教学要因材施教。教师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背景、认知结构,研究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理,组织好从简单到复杂的有序积累过程。学校提倡适当加大课堂教学密度,给学生充足的信息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课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调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提倡通过分类指导,为学生个体节省时间,反对用过分耗费学生时间、精力的低效教学去换取应试成绩。

3.提倡教学的适应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适应不同的学生。教学模式的选用要适应教师的特点。学校倡导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积极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的素质特点,设计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案。

4.重视教学反馈。提倡课堂教学节节有反馈,教师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和阶段测验,根据批改情况和存在问题,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不使问题堆积;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病历”,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态,以便有的放矢地辅导学生。

如上所侃,是为我见。

【参考文献】

[1]周序.中小学教学管理.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4.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四

内 容 提 要

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应试教育的束缚,作文教学成为当今初中教学的薄弱环节。面对这种情况,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语文教育的工作经验,总结了一些作文教学浅显的方法,注重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把作文教学和语文课教学紧密结合;强调作文素材的积累;重视写作后的多种多样的评改;引导学生在快乐的体验写作的乐趣。

关键词:写作兴趣紧密结合素材的积累作文评改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文是语文教学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语文教学中能否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作文教学也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普遍难题。本人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年,我认为虽然作文教学没有捷径可走,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决不是说我们就束手无策,毫无办法。只要遵循科学有效的方法,是可以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之路。下面我把自己的一点经验拿出来与同行交流。

在常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多数学生普遍害怕写作,普遍存在着对作文不感兴趣,缺乏主动性自觉性的现象。如果你问学生为什么要写作文,很多学生表示是为了应付老师,真有些谈“作文”色变,即使真的去写也会存在多雷同,缺乏创新性,时间紧张等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写作兴趣,江苏清江中学孔祥田老师,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当前中学生的写作(作文)现状,他选择了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层次、不同性别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你对作文是否爱好、感兴趣”问题的调查结果是:回答爱好、感兴趣的学生占8%,回答比较爱好、感兴趣的学生占13%,回答不爱好、不感兴趣的学生占79%。对“你对完成作文抱何态度”问题的调查结果是:回答“乐于写作”的学生占9%,回答“为了交差”的学生占69%,回答“无所谓”的学生占22%。通过以上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现在的中学生,真正爱好作文、对作文感兴趣、乐于写作的不足10%,而绝大多数学生则不爱好、不感兴趣,只是为了应付、交差而写作。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引导学生喜欢作文,把写作文当作一件快乐的事,那么所有的写作活动都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赠送,我们的学生当然是乐意接受这种赠送的。可见解决兴趣是一切的前提。

如何才能提高初中生的作文兴趣、让他们爱好作文呢?我经常采用以下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给学生创设一些具体的环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学生参加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要求学生写出活动的过程和感受。通过听音乐、看电影等,要求学生写出各种声音、画面的变化对所表达情感或主题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摹拟演练这些声音、场面来激起写作的兴趣。

二、比赛竞争,你追我赶。羞于落后,又不甘落后,是现代青少年显著的心理特征,所以竞争是很好的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如用同伴的好作文作对比,激起那些不喜欢作文的同学明白自己的缺点和差距,从而奋起直追。

三、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把学生的优秀作文在教室展示,并进行奖励,对有创意的作品老师认真修改并向相关的刊物投稿,如能发表,是对所有同学的最有效的鼓舞,借此可以掀起写作投稿的热潮,学生自然兴趣大增。

四、教师带头,动笔写作。这也是有效提高初中生作文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我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师带头动笔写作,并把自己写出的文章展示给学生,给学生引引路,让学生觉得写作文是很平常的事情,而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从而对作文产生广泛兴趣。

其次,要把作文教学和语文课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我认为,把语文课与作文课割裂开来的看法和做法是错误的。必须予以纠正,现在的中学语文课文都是专家精选的名篇,又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我的做法是,努力做到对学生学过的课文烂熟于心,熟记语文课本中的名篇佳句,并有选择性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和古诗文名句,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大有裨益。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久而久之,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多了,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对学生的作文要仔细研究,优点、缺点都心中有数。在讲授课文时,恰到好处地联系学生的习作,使其发扬优点,纠正缺点。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再回过头来联系学过的课文,进行反馈沟通,使学生领悟课文精妙处。如“读书”类的题目,学生在写自己读书的收获读书的快乐时,该怎样去表达呢?我会引导学生回忆冰心的文章《忆读书》,冰心读书时是怎样的体会,她读《三国演义》时津津有味、含泪上床大哭一场;读《水浒传》时气愤填膺、大加赞赏;读《红楼梦》时 “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廷和家庭的盛衰的滋味”。使学生明白自己都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受,把自己的当时的心情写下来。

第三,要使学生广泛涉猎,日积月累,即学即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中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比较单一,写作时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成了通病,必须养成良好的积累知识素材的习惯,所以我要求学生都要随身携带小本子,“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养成记录生活的习惯,注意学习仿效,就是博采人家的表现方法来写我们自己的生活,力求把生活写真,把人物写活。如新学期开始我把学生的假期积累进行展示,使他们积累的对联、民俗、谚语相互交流。我要求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不仅是眼看、耳闻、鼻嗅、舌尝、身触,而且要研究、调查、记录等。每年我都会让学生写对春节文艺晚会的观后感,每年中央台“感动中国” 人物评选是我组织学生必看的节目,今年的晚会中的诗朗诵《温暖2008》成了学生写作中经常引用的好素材。涓涓细流,汇成江河;九层之台,始于累土。随着学生生活阅历一天天增多,知识储备一天天丰厚,他们的作

文水平的飞跃指日可待。

有了丰厚的积累还不够,还需要很多的方法技巧的训练。我是这样做的:

一、由浅入深,由仿写到独创。模仿是一种学习方法,它是通过模仿他人的作品,从而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仿写是学生学作文的必由之路。模仿离不开“现成的样子”。刘勰《文心雕龙》云:“摹体是以定习,因性以练材”。实践告诉我们,课文是最佳的模仿对象。教材所选课文体裁、题材丰富多彩,文情并茂,例子现成,俯首可得。比如:写父(母)子(女)情深,我教学生仿写朱自清的《背影》,通过朴实、细腻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叙说人间真情。

二、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多写多练,水到渠成。多写是提高学生写作的重要途径。我要求学生不仅每周写一篇大作文外,还要求学生每天写生活随笔,写日记。在日常语文课文的讲授中也会穿插一些多种多样的作文练习,如词语串联、句子扩写、精彩开头、人物速描、片段练习、口头小作文等等,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高屋建瓴,提高结构布局的能力。培养学生拟写提纲的好习惯,做到成竹在胸,对文章的整个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考虑,这样才能使文章层次分明,首尾贯通,避免遗漏。

四、定时训练。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总反映时间不够用,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训练时,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当堂布置,当堂完成。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写作有了较大的提高。

最后,方法多样的教师评改,是作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重中之重。很多同事反映批改作文的痛苦,因为学生毕竟受其知识储备、生活阅历、个别差异所限,不可能每一篇文章都能赏心悦目,作文批改时的乏味是可想而知的。我在批改作文时采用老师略改、学生批改、集体评改、个别批改相结合的方法,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具体的做法是学生完成作文后,第一步必须认真做自我批改,并为自己作文下评语,然后老师可以用较短的时间浏览,对全班作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第二步再交给学生互相评改,不仅要求他们找出别人作文里病句和错别字,还要求给别人的作文评分和写上评语,并签上批改人姓名,最后再交给老师检查,由老师对学生评语进行批改。第三步对于那些写作水平较差的同学,教师可以个别引导对其进行当面批改,指出其存在问题,提出要求,然后让他们自己去改,最后

教师重点检查。在上述的全过程中,教师减轻了负担,学生较大程度地调动了批改的积极性,同样是批改一篇作文,学生的得益显然比教师一人批改大得多了。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当然会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勇于探索、善于交流,一定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更好的为我们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中学语文教于学》杂志2006年第3期

河南教育出版社《实用写作》

语文出版社《教师用书》七年级上

5.初中美术愉快教学之我见 篇五

友谊中学 邱炼

愉快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思考,在愉快中获得知识,在愉快中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在愉快中培养学生当学习的主人。关于“愉快教学”,古今中外不少有见识的教育理 论家都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所说的“好”与“乐”就是一种兴趣,一种愉悦的心理,一种力求认识和创造的倾向。

现代教育心理研究也表明,兴趣与学习的关系非常密切,只要有兴趣,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乏味之事。通过教师的愉快教学,学生无需有意识的努力就能保持专注的注意力和盎然的学习兴趣。日久天长,学生就会逐渐形成对学习的“持久兴趣”。持久兴趣愈浓,学习动机就愈强,努力程度也会愈高,从而彻底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和疲倦感,在愉快的感受中做学习的主人,满怀信心地进取、向上。

一、初中美术愉快教学的具体措施

美术课的愉快教学,就是要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愉快因素,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本人一直从事初中美术教学工作,围绕着美术课的愉快教学,在实践中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和尝试。

(一)教师的教态应亲切自然,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

教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外部表情与内在气质的形象反映,它对学 1 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好的教态学生会感到亲切、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会给学生愉快的暗示,学生会从中受到感染。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懂得微笑的意义,他们即使在十分疲惫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也总是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因为他们懂得,学生会从老师的微笑里感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同时学生也会从教师的愉快感中受到鼓励,激发起爱老师、爱这门课的相应情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老师自始至终贯彻积极主动性原则,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美的教育。

(二)运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 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这就必须强化直观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教学陷于枯燥乏味,如将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引入美术课堂,使教学媒体多样化,就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实施愉快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在上《墨与彩的韵味》一课时,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同步演示法,即老师边讲边辅导,此法直观性很强,很适合水彩画的教学。但由于学生的绘画水平各不相同,老师“断断续续”地示范、讲解、辅导,画得快的同学想“开快车”,而画得慢的同学又因跟不上而显得手忙脚乱。针对这种情况,我先把这幅画的作画过程拍录好,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及解说,在进行同步演示前先放录像给学生看,让学生先看到了这幅画的作画全过程,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这样,画得既好又快的同学就可胸有成竹地作画,心里没底的同学也可跟着老师的示范慢慢进行。这样,既丰富了课堂的教学 2 手段,又面向全体学生,使教学在张弛有致的和谐节奏中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情景。

(三)重视导课和结课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一节课,从开始就应引人入胜,让学生的精力很快集中并对新课产生兴趣,因此对新课的导入应作精心的设计。导课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 设计。

例如,在上《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一课时,我从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因穿衣服的颜色而左右她一天情绪的几个生动例子导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为新课的展开作好了辅垫。

一堂完美的课,不仅开始要引人入胜,而且结尾也要精彩、余味无穷,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回忆,激起对下一次课的强烈欲望。

我在上《墨与彩的韵味》一课是这样结课的:“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画的基本技法,画了一幅中国画——泼墨图。星期天,你可以背上画夹去写生,去把生活中的人间仙境描绘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这样的结课使学生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

(四)重视辅导环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辅导是教师对每个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过程中的具体指导。辅导在美术课堂教学各环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美术课一般要求教师在15—20分钟之内作少而精的讲解示范,余下的20—25分钟是学生作业。所以,辅导在 美术课堂中所占的时间最多,教师需付出一定的精力。教师应根据本节课 3 所授内容,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练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溶进自己的审美情趣;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点拨 ;对个别作业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启发提示;对好的作业,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并可让该生谈谈其作业的构思、方法等,使其他同学从中得到启发。由于作业时间较长,课堂气氛容易显得沉闷,为使学生保持一种愉快状态,作业时可用录音机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音乐。经实践,音乐用于辅导环节,效果很好。通过音乐情景激发学生情趣,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思维活跃了,课堂结构也优化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作画兴趣和愉悦心理的目的。

二、实践愉快教学的效果

两年来,我一直对初中美术的愉快教学进行尝试,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上狠下功夫,尤其是善于激发学生对枯燥无味的课产生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事情。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在学生普遍喜欢上美术课,认为上美术课心里没有压力,而且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有部分学生强烈要求参加美术课外小组活动,并积极参加各种美术比赛。两年来,有不少人获了奖。

6.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篇六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体现;反过来说,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重视阅读教学。

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的抽象思维还要借助具体形象、生活经历阅历不丰富,所以对文体解读起来,飞、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想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并非轻而易举的事,而是需要长时间的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采用多读的方法。

一、多读。要想把握好文本,最基础的就是多读。我们应从学生出发,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读的时候,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如默读、朗读、诵读;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如分角色读,集体读,轮流读。初中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如果一拿到文章,老师便讲,即使你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对文章也知之甚少。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学习兴趣不会太高,收获也不会太大。相反,学生多读,能将所读部分的字词句保留在大脑中,达到词汇、语言的积累。以后再遇到,无形中便有迁移的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随之提高。

二、抓住关键字词句。关键的字词句可以帮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如阿累的《一面》中‚看一下那书背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赫然‛是指很明显、醒目,感到‚赫然‛固然是由于书脊上‘鲁迅译’三个字鲜明醒目,更由于‚我‛心目中早有鲁迅的伟大形象,对鲁迅怀有异常崇敬之情。‚像得到了保证似的‛可以体会到我对鲁迅的无比信赖。学生对鲁迅这个人的认识便更加深刻。再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第一段便写到‚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呢?因为它‚不平凡‛,抓住了这个‚不平凡‛,便抓住了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抓住‚赞美‛,又是把握住了文章的感情线索。这样借助关键字词句,便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三、讲求感悟。这一环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片文章,不同的学生阅读之后,感悟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教师不应该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在教学时应问问学生,‚你读了这篇文章,受到了什么启发,有什么感想?‛如学习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大多数同学都会赞成文中这对父母的做法,认为一家六口宁愿饿死也要在一起;但我们不免为这一家人今后的生活担心,所以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这对父母应该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去一个。无论哪一种看法,我们都应该尊重学生的见解。

四、了解时代背景。学生的感悟很重要,但是文本的时代背景和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由于学生无法设身处地,所以理解起来很难或不深。在阅读教学时,我们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形象,帮助学生感悟。学生通过感悟活跃了思维,拓宽了思想境界,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

7.初中诗歌教学之我见 篇七

如何在教学中把握和处理这种文学体裁是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下面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诗歌阅读的方法, 诗歌教学应重点围绕吟咏诵读、赏析品味、联系生活、联想想象等几个方面进行品析和鉴赏。

吟咏诵读。“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在诗歌教学中更应该让学生反复诵读, 读出语感, 读出意味。朗读的方法很多, 可以采取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读。可默读、可朗读, 可个别读、小组读、齐读, 可划节奏读, 可配乐朗读, 可范读, 可竞赛读, 可背读等。朗读的形式一定要灵活多变, 这样更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热情。

赏析品味。诗歌的语言简练、内涵丰富、意蕴深远, 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品析, 体会语言的深刻内涵, 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歌讲究炼字, 我们在学习中一定要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赏析和体味, 体会关键词的深刻含义, 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联系生活。生活即语文, 在赏析诗歌时, 可以借助个人的生活体验去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体验, 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如在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时, 可以让学生从诗作的写作背景去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结合生活体验领悟诗歌阐释的人生哲理, 树立坚定乐观的人生态度。首先让学生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 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 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这两句的深刻含义。诗人阐明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即当生活欺骗了你的时候, 不要心急, 不要悲伤, 苦恼时要善于忍耐, 一切都会过去, 我们应永保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 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 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要善待生活, 善待人生。然后让学生仿照诗作第一节中作者的思路, 假如生活再次欺骗了你, 我们不要怎样, 应该怎样, 坚信什么?结合自身的认识和体会说一说、写一写, 表达读诗后的心灵感悟, 写出对诗人的回应。运用这种仿写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的语言, 加深对人生的思考, 训练学生的迁移能力,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联想想象。在鉴赏诗歌的多种手段中, 联想想象是最主要的方法。魏晋南北朝时代文学理论家刘勰在其《文心雕龙·神思》中就已经明确提出了“想象”这一论题。想象是诗歌的翅膀, 也是诗人写诗最重要的道具, 欣赏诗歌一定要通过想象去把握诗歌的意象, 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因此在诗歌教学中,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联想想象的特点和优势, 重视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启发和引领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去丰富、补充作品中的情感和内容, 深层次地理解诗意, 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中深邃的意境与丰富的形象。如学习《天上的街市》一诗, 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里的想象世界, 可以允许学生做合理的补充和发挥, 目的是重现或再造诗中的景象与事物, 加深学生感受, 培养其联想、想象能力。在深入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 可以让学生仿照示例, 发挥联想和想象, 续写下边的句子。例: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迎春花开放了……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发挥联想、想象续写句子, 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联想、想象的能力。诗歌正是因为有了联想与想象, 才使得创作者与鉴赏者能够“视通万里”、“心骛八极”, 实现审美愉悦与精神熏陶, 所以在赏析诗歌时, 一定要插上想象的翅膀, 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联想, 将诗歌的内容还原、扩展、升华, 以达到读懂、读通、理解、超越的目的。

8.农村初中学校管理工作之我见 篇八

关键词:农村 初中学校 管理工作

一、目前农村学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影响农村学校的健康发展

1.学校的管理机制不健全,造成“学校苦办,家长苦送,教师苦教,学生苦读”的被动局面。

2.管理工作制度疲软,管理效益低下,实效性不明显。

3.教师外出培训机会少,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子较窄。

4.缺乏科研带头人,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原动力不足。

5.农村学校的生源流失严重,使农村学校的生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明确农村学校管理工作的层面及其效能,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

农村学校一般办学规模不大,但俗语说得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要让农村学校这只“麻雀”健康能腾飞起来,翱翔于蓝天,其完备的“五脏”是核心,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关键。

(一)以学校校长为核心的校级管理层:实施宏观调控与微观把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校级管理层要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进行决策:始终坚持“育人为本、教学为主、质量第一”的管理理念,确定适合本校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办学思想,确定学校的办学目标,制订工作计划和各项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实行管理制度化,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之路,充分发挥制度的功能;确定学校发展规划;引导全校教师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组织教师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改革与实践,使教师形成全新的育人观、学生观、教学观、价值观、效益观和质量观。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者、决策者、组织者、促进者的校长,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不能只限于纸上谈兵、经验管理。因为学校管理进行宏观调控的依据,主要来源于一线的教学实际,所以校长应尽可能地摆脱事务性工作的束缚,深入地研究,积极地参与第一线的各项活动,了解和把握学校各方面的动态,掌握各个层面的管理工作和开展情况,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好微观把握,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全校新课程的实施进行宏观调控。

(二)各处的中级管理层:要以微观调控为主,管理工作抓狠抓实

中级管理层要在校级管理层指导和领导下,带领全校师生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引领教师坚守职业道德,具体落实学校的办学目标,具体实施学校的工作计划和各项方案,认真参加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严格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1.总务处

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后勤保障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基础,认真把学校的发展规划与基建规模落到实处,搞好学校的各项硬件设施,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2.政教处

负责学校师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师生政治思想素养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坚持“依法治校,德育为首”的原则,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有计划的做好班主任的培训、考核等工作,指导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组织师生开展政治学习,加强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严肃的纪律来保证各种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3.教务处

负责学校教学工作:坚持学校教学为中心,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的要求,制订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规范教学行为;带领师生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可课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树立“教学质量是农村学校的生命线”的意识,以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在社会的声誉和形象。

4.科研处

负责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树立“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的意识,带领全体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引导教师有意识的运用最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教学能力,增强教师教师创新意识;充分地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确保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促进农村学校可持续发展。

(三)其他的終极管理层:要抓紧抓细,才会提高管理效率

1.班主任的管理层

班级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而班主任则是班级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管理者。班主任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重点之一。因此,学校要正确认识班主任在学校德育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首先重视对班主任的培养,把那些思想道德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身心健康、乐于奉献的教师选聘来担任班主任岗位,让班主任切实当好学校领导的助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践行“树德育人”的使命;其次,学校要制订班主任培训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岗前和岗位培训,定期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组织班主任进外出学习,提高班主任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工作及研究能力;再次,学校领导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努力为班主任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在评优、评先和福利等方面关心班主任,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从而促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高。

2.普通教职工的管理层

教师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体,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农村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由于农村学校教师与城市里学校教师在工作环境、待遇上等有很大的差距,造成了农村学校的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严重流失。因此,农村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上,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首先,要坚持“以师为本,实行民生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扬教职工主人翁精神,要充分相信教师,依靠教师,让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各项重大问题的讨论和决策。其次,不仅要做到制度留人,更要做到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农村学校的健康发展。

3.学生的管理层

学生是学校管理的对象,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由于历史、制度、政策等诸多因素,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相对滞后,农村学校的学生素质与城里学校的学生素质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为此,在提倡城乡“学校均衡发展”的今天,就要充分利用国家对农村学校教育强有力支持的政策,严格从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对农村学校的学生进行科学管理。首先,要加强学校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其次,保证学校的每一项工作、硬件设施、校园环境、校风校貌等对学生都会起到教育作用,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9.初中教育教学管理之我见 篇九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动容的悲惨;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悦、无名的愁……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笔者认为首先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注意抓好以下几方面的环节。

一、要创设情感氛围。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得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而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他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就抓住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带入境。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击情,才能扣击心灵。那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动作,会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会激活学生思维,会让学生产生期待。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比如我在教《故乡》一课就设置了这样一个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我们都深爱自己的故乡,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写故乡、思故乡。赞美故乡风土人情的有之……抒发对故乡离情别绪的有之……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激动和欣喜的有之……鲁迅也是凡人,他一九一九年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感受又是如何呢,我们来跟随《故乡》中的“我”的足迹一起去感同身受一下吧……这样就激起学生带着情感去体会“我”回故乡的喜乐悲愁了。

二、要读出情感信息。“三分诗,七分读”是我国古代就有的说法。也就是说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中。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过程,而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加里宁曾经说过:“没有任何人象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捕捉住一切细微的事情。”试想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那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能不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情感,能不产生销魂摄魄的效果吗?文章的多种风格,就决定了多种风格的朗读。朗读的语调、声音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它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声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画面,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的闯进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灵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比如《沁园春雪》上阕要读的豪情万丈、下阕要读的居高临下、最后三句要读的意气轩昂才能体现作者伟大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心。而《周总理,你在哪里》以沉缓的声音(只在倒数第二段语势稍高扬)、深切的语调来朗读才能体味人民对总理的无限深情。《最后一次讲演》中以低沉的喉音平静的叙述李公朴的遇难,随之音量逐渐加大、音速逐渐加快。情感也逐渐由激动→愤怒→咆哮→自豪,这样闻一多先生当时爱憎分明的感情、闪光的泪花、悲愤的神情、有力的手势就如在眼前了。同样只有抱着掏心掏肺的心态、带着恳切无比的语气朗读才能体会得到《出师表》中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良苦……要使学生在读时读得真、悟的深,语文教师在课前还有一件重要事情要做,那就是广采博览,深刻透彻的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并把这一信息传达给学生。

10.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之我见 篇十

摘 要:初中英语是学生英语学习的起初阶段,所以英语听力教学至关重要,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打好基础,这是学好英语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语言知识;解题技巧;听力训练

一、英语教师要想搞好英语听力教学,首先要注重语言知识的教授

诚然,我们在英语课堂的听力教学上,最重要的是严格把好音标关。因为学好音标是学好英语的前提,音标基础的好坏决定了语音、语调的好坏,语音的基础打好了,这对我们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无疑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其次,就是我们在英语课堂听力教学上,要注意朗读技巧的训练和培养。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许多如语句重音、节奏、音变、连续以及语调等知识。再有,就是在英语课堂听力教学上,要正确引导学生记忆单词。这是基础的基础,是的,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词汇的学习和积累,词汇学习要边学边记,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读音规则来识记。

二、英语教师要想搞好英语听力教学,就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听力解题技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

是的,我们在英语课堂听力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有这样一种感觉,听力内容不难,但做起题目来没把握。问题就出在听力解题技巧不够,再加上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就难免会产生这样的后果。既然如此,我们怎样做,才能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呢?首先要教会学生听前快速浏览习题,捕捉一切可以从题面上获得的信息。其次就是要教会学生专心致志,抓住要点,联系前后内容。我们要求学生认真听,不管是听几遍,都要仔细听,都不可漫不经心。还要注重句子和短文的整体内容,抓住重点词语和要点,不要强求听清每一个单词。可以根据预览效果和听到的内容来进一步抓住正确答案的有关信息。再有就是开动机器,眼睛和耳朵一起用,动手动笔记录。记录时要有重点有技巧。

三、教师在英语课堂听力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日常教学的听力训练

实际上,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听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事。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英语组织教学,还要加上必要的手势、表情、简笔画等,这样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想办法去听懂教师的话。还要充分利用录音带、同步听力练习册等,要坚持在教学中进行训练。

总之,英语听力的练习要坚持,教会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一定会过听力这一关。

(作者单位 吉林省梨树县榆树台镇第一中学)

11.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十一

一、在作文命题上要有新的突破,在写作题材上要有新的拓展。

作文的教学改革,首先应是观念上的转变。为了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必须在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意识上下功夫。首先教师在命题上要有新的突破。一是要克服命题成人化倾向,特别注意命题的趣味性。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就像鲜花吸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其次,立意上要实破传统观念束缚,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因此,教师指导时,主要是活跃学生的写作思路,促使他们无拘无束地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作常识告诉我们,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就越充实。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名篇佳作,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去欣赏它的美。从内容、表现手法、语言、修辞、艺术效果等方面去领悟。让学生把好的词语、句子、段落摘抄在笔记本上,经常看一看,对于好的句子要让学生熟记于心。

二、搞活作文课堂教学,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双方共同的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这就 要求教师谙熟学生的写作实际水平,针对学生“不知道怎样写”的问题指点门径,力求做到一课一得。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目的是使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在写作上得到运用,让学生尽量把教材上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即学以致用。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体现。即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作文训练紧密结合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适应 生活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我认为,我们现行作文教学的最大失误,是没有把学生置入大社会、大自然之中,在他们的脑海里是一片灰色的世界,没有色彩,没有生机,唯独老师、家长是他们的影子,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把心灵沟通、感情渲泄 的快乐,变成言不由衷、动辄被咎的痛苦。初中毕业后还是被“怎样写”和“写什么”深深地困扰着。作文是表达,是创造,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所认识的客观世界。学生感到难,对教师来说也难 作为教学很难在短期内见效。怎样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是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同时又是最不容易 找到现存答案的课题。在我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生涯中,尽管作过这样或那样的尝试与摸索,作文教学始终给 我留下了深深的感触,要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取得明显的成效,关键在教师教师对作文教学的地位、重要 意义及其艰巨性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教法上悉心钻研,不断地探索、开拓和创新。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这么一个概念作文教学是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综合训练。识字、讲读是基础,社会实践是内容,它是学生基本技能综合训练的一种手段,具有再创造的特性。在学生方面,让他们树立“为学习而写作”的学习指导思想,即把写作当作学习其他学科的一种手段。

三、指导学生把握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辩证分析问题。

同一个题材,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发现的问题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各有不同。作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构思时思路开阔,八方辐射,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必须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他们的多维思维方式。运用这种“扩散”型的思维,学生就会感到思如泉涌,要写的东西很多,就会感到作文绝非是“自古华山一条路 ”,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样,就可以从诸多的角度中选择自己体会深刻、材料新颖、立意独特的角度来写,克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毛病。

四、让学生掌握文体知识,使学生适“材”选“体”,落笔成文。

学生写文章之所以感到无从写起或不知 道“怎么写”,原因之一是不掌握文体知识,缺少“规矩”。其实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们的共性,又有 各自的特点,不同文体的比较教学,交叉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根据不同的题材性质 ,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写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还有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 设置中心句的方法等等。

五、范文引路,模拟训练。

传统的教学范文还是有不少在写作手法和技巧上的可取之处,可以把其当作 学生模仿写作的典范。但是,教师应在教这些课文之前,作好写作安排,教者心中有数,使学者学有目标。在 评析课文时,着重分析作家观察、发现、思考、联想、选材、构思的方法,讲清每篇文章的仿作重点,让学生 有法可效。范文引路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学范文之取材分析、布局谋篇的方法,而不是抄袭,让学生通 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发挥,最终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怎样写”的心理障 碍问题得到了解决,教师往后的作文教学工作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12.初中舞蹈教学之我见 篇十二

一、舞蹈与中学生教学的联系

1.舞蹈与中学生生理素质。舞蹈训练跟体育运动一样, 有助于中学生的身体健康发育。如:舞蹈素质训练中的压腿、踢腿以及肩、胸、腰、髋上的各种手段练习及对韧带、肌肉的延展训练等等都跟体育训练有着密切的联系。舞蹈来源于生活, 却高于生活, 它要靠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动作, 来表现各种美。动作的协调性训练有助于中学生的大脑发育;长期训练能有效提高中学生的耐力和灵活性, 有助于中学生形体的健美, 从而使中学生的身体塑造得更挺拔, 肢体更灵活, 身体各部位更加协调。

2.舞蹈与音乐教学。舞蹈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舞蹈往往使音乐课堂更加生动形象, 教学效果更加良好,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当音乐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时, 随音乐律动, 然后用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音乐, 这样一定比教师直接讲解音乐内容效果要好。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理解音乐的前提必须先听音乐,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音乐的赏析能力有限, 尤其是一些条件落后的乡村初中学生, 连最起码的音乐聆听教学都不能保证, 学校领导以及专职不专业的音乐教师均不重视, 音乐教学走过场。教学中只唱不听、只听不讲、只学不练……甚至个别地区学校干脆将音乐课改上文化课, 这样的学校的学生对音乐课也就不重视。他们无从掌握欣赏音乐的知识与技能, 其音乐教学的难度很大, 即便舞蹈是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手段, 在面对一群不重视音乐甚至对音乐课有偏见的学生, 要实施音乐教学必须借助舞蹈、范唱等多种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还要降低难度, 精选学生易掌握、易感兴趣的内容, 逐步有计划地启发与引导。当然, 我们不能夸大舞蹈课的意义, 更不能迷信其作为教学手段的功能, 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盲目运用, 尤其是一些教师准备不充分, 对音乐理解不准确, 律动姿势僵硬, 肢体语言不准确, 这就反而会误导学生。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认为, 人的情绪和兴趣, 对人的认知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情绪高涨, 精神愉快, 认知效果就好, 学生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学, 喜欢学和坚持学。初中舞蹈教学, 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我和许多的老师一样, 我们必须面对一个现实:普通的中学生很少有学生是经过专业训练的, 所以我们要积极应对。在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和积极性时, 笔者主要采用的是肯定学生, 因材施教。初中舞蹈教学,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的过程, 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种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舞蹈是一种受情感支配的人体艺术, 学生只有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 才能把舞蹈情感充分表达出来, 从而从真正意义上领会舞蹈艺术之美, 把舞蹈艺术扎扎实实地学到手。所以我经常提醒自己, 不管生活或工作上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 都不能把不满的情绪带到课堂上。

作为老师, 我在课堂上耐心地讲解动作、亲切地鼓励学生, 以此来回应他们学习舞蹈的热情。学生也体会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能感受到老师对舞蹈艺术和学生的一片赤诚之心, 对老师也有了一份纯洁的感情。师生感情融通了, 我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也就跟着提高了。

三、用真情感化学生

每个人对美的事物有着自己的感知。但初中生的思维直观, 简单纯真的内心世界和涉世未深的头脑使他们难以进行正确的审美活动, 但他们对美却有着自己的追求。因此学生在学习舞蹈之前, 先给学生充分听音乐的时间, 让学生在听中感受音乐, 在音乐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幻想, 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地感受和见解, 并勇于表述自己的体验, 把在欣赏中的这段音乐情绪和所掌握的情感基调说出来。同时,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倾听音乐的节奏, 使他们将节奏、想象和舞蹈联系起来。音乐的情感和美感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学生一旦领略了这段音乐的感染力, 他们的内心世界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 激发他们无限的热情。

1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篇十三

涪西初中:冯秀华

【摘要】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加强诵读,积累古诗词;

二、结合背景,理解古诗词;

三、抓住诗(词)眼,鉴赏古诗词;

四、联系生活,运用古诗词。较好地运用这四步,就可以大大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积累理解鉴赏运用

中国古典诗词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传唱千年不衰,成为国中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们洋溢着中国文字的魅力,充满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它们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脉脉相承,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才。我们作为语文老师,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去学好古诗词?本人在新课标教学理念地指导下,根据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的摸索、研究来谈谈个人的做法。

一、加强诵读,积累古诗词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丰富的感情、深刻的内涵蕴藏在凝练的语言中,不反复诵读,又如何体会得出?只有反复吟诵,才有可能把握诗词的感情脉搏,理解诗词要表达的中心。但“一口却吃不成胖子”,古诗词的教学不是一夜春雨、杏花满树的快捷,它需一点一滴的积累沉淀,积小流才能成江河,到达一定程度时,进行“质”的飞跃。当然,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宝贵,最精彩的部分,而作为语文老师,还有诸多的语文教学任务等着我们去完成,因此我们没那么多时间,也没那个条件去大量的积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得靠语文老师平时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古诗词的好习惯了。如:每节语文课前由语文课代表在黑板一侧抄好一首诗词,语文课预备铃一响,由课代表带领大家反复朗读,每堂语文课把师生相互问好的时间改成让全体学生齐背这首古诗词,开始先由教师赏析,后来逐渐转变为学生赏析,为学生提供大胆展示自己的空间,使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得以提高。利用这短暂的课前几分钟,每周可熟记并理解两三首诗词,日积月累,就是一笔不小的古诗词财富了。当然靠课前这几分钟学显得太微不足道了。我还要求我的学生每人自制诗词卡片,一面抄写题目、作者,另一面抄写古诗词文。每天晨读时,要求学生进行相互抽查背诵,让大家温故而知新。下课时,四个同学一组还可以打诗词牌,即每人依次摸牌,看到题目、作者的则背诵诗词文,看到诗词文的则说出题目、作者,答不出则让下一个同学答。这样既积累了古诗词,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另外,我们还可以让利用寒暑假的时期让学生搜集报纸,广告等媒体中的古诗词精美的语句,在开学趁热打铁,开展背诵比赛。

二、结合背景,理解古诗词

凡是有生命力的古诗词都是诗人有感而发之作,诗所传达出的思想主旨无不与作者的平生、阅历、遭遇及他所处的时代的社会生活相关。因此,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就必须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这样才易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赏读杜甫的《春望》诗,先要弄清这首诗是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探家,正值安史之乱,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安家。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诗人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他乘隙逃离长安。这首诗就是他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诗人正是因为与家人难通音信,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萦,表达他对妻儿的强烈思念,于是发出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慨。若不跟学生讲清这一背景,学生就很难明白作者的这种境遇,也就理解不了一封家书何以值万金。又如李白的《行路难》,若不弄清楚李白写这首诗的处境,那么诗中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等句子学生就无从理解。因此分析诗歌前,我先跟学生把背景资料交代清楚:天宝元年,李白被召入京,供奉翰林。玄宗虽对他礼遇有加,但不过是赏识他文学上的才华,李白“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思想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一向清高的李白忍受不了这种处境,而他的清高又为当朝的权贵所难容,终被“赐金放还”。离

开长安,就意味着被迫放弃自己的理想。这不能不使有着积极入世之心的李白感到极度苦闷。这时,他的一位朋友在京城摆了一桌酒席宴请他。面对美味佳肴,李白却“停杯投箸”,难以下咽,学生也就能理解这种心情了。

三、抓住诗(词)眼,鉴赏古诗词

古人作诗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力求一字传神,一语惊人。而一首诗中最凝练最传神的字句就如同这首诗词的眼睛,即整首诗词的主旨句。因此抓住古诗词的诗眼或词眼,是我们教学古诗词的一个突破口。比如大家熟悉的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诗人曾用过“到”、“过”、“入”、“满”等字,但终觉不如“绿”字来得好。原因是:用“绿”字诗意就更显深沉,情思浩荡,不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逐生,流露出诗人当时奉诏入京的喜悦,还有经历罢相之后被征召回朝的重重忧虑,一个“绿”字高度概括出诗人的喜悦、彷徨等丰富的内心世界,着实让称道。又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最后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道出了朝代更替的实质,引导学生明白了这句,那么学生自然就能理解作者站在潼关这一兵家必争之地是何等的感慨万千了。

四、联系生活,运用古诗词

古诗词作为祖国文学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如何诵读,如何理解,如何鉴赏,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古诗词。比如:当我们带领学生出去旅游,登上了高山之巅,我们可以问学生:此时你最想用杜甫的哪一句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学生一定能答出: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当一学生考试失意时,我问其他同学,我们可以用李白的哪句诗来劝慰他?大家齐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我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中写雨的一段时,讲到“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三个比喻写出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我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学生用杜甫的诗《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很好地回答了我。是啊!“润物细无声”不正是春雨细密轻盈这一特点的绝好写照吗?

此外,我经常鼓励学生多留意生活中的古诗词,把这些古诗词运用到他们的日记中、作文中。有些学生不但运用自如,更是对一些古诗词进行大胆地加工改造。例如有位同学在写到自己的校服丢了,他独出心裁,模仿《春晓》一诗写到:“春眠不觉晓,校服吹跑了。若有拾到者,酬谢少不了。”他的聪明才智,他对古诗词的巧妙改写不能不让我们由衷地折服。

14.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篇十四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本文作者认为古诗教学可从三个方面入手:把握诗歌的意境美,让学生对诗意情感艺术的理解:把握诗歌的音乐美,让学生自主诵读,完成语言积累和情感熏陶;把握诗歌的语言美,让学生背诵积累,增强其文化底蕴.

作 者:冯家纯 作者单位:射洪县太乙镇光荣初级中学校,四川,射洪,629211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7)分类号:G63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意境美 音乐美 语言美

15.初中政治教学之我见 篇十五

一、调动学习主体, 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工作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体。其中, 教是主导, 学是主体, 教是为了学。教师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使学生的知、情、意和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地发挥。为此, 在教学中, 要特别重视让学生“动”起来, 以调动和发挥学习的积极性。

1. 让学生的脑动起来, “多思”

即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 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 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如讲到《法律常识》中“我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时, 提出“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是否允许信教”的问题;当讲到“我国经济建设遇到资金困难的问题”时, 引出“能否靠多发行人民币来解决”的疑问, 学生在分析中有分歧, 但教师进行引导, 便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2. 让学生的口动起来, “多说”

即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对学习中的问题敢于陈述己见, 展开讨论, 以开拓思路、活跃气氛。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 及时组织讨论。如讲到我国的公有制经济时, 联系党的十六大精神, 结合我国股份制经济的发展, 讨论和领会“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的理论含义;讲到“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时”, 可进行“权利和义务是否可以放弃”的课堂讨论等。这样, 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3. 让学生的手动起来, “多做”

即鼓励学生勤做学生笔记, 写预习提纲, 编制试题, 动手解答, 以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所谓“不动墨笔不读书”。教师要在课前安排预习, 课堂督促笔记, 课后布置适当的练习, 根据教材内容, 让学生自己编写试题,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二、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实践能力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 本身实践性很强, 时代气息浓。但政治概念和原理, 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 学生直接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只有理论结合实际, 让理论回到它赖以升华的事实中去, 学生才能通过对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的分析, 正确地理解和准确地把握理论所概括的内容。因此, 恰当地联系实际, 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其主要途径有:在课堂教学中, 将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观察社会, 分析研究时事;在课堂教学外带领学生迈出校门、走向社会。如鼓励学生坚持收看“新闻联播”, 浏览报纸杂志, 从关心国内外大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大小事情入手, 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观察分析到的社会现象和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讨论, 真正“学以致用”;组织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时事报告会, 专题讨论会;平时组织学生参加时事兴趣小组, 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时事, 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地取材, 组织学生到附近的企业、机关参观, 三请企业家、人大代表、道德模范讲课等, 学生亲身体验生活, 了解社会, 既深化了课堂知识的理解, 又接受了思想教育, 还培养了学生的政治敏感能力, 使政治学科的知识、教育功能得到结合。

三、课堂生动活泼, 创设和谐气氛

教学是一门科学, 更是一门艺术。政治理论本身抽象性、逻辑性很强, 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更要讲究授课的艺术。

1. 语言表达要生动幽默

教师在讲授概念、阐述理论观点时, 语言表达切忌平铺直叙, 风平浪静, 而应抑扬顿挫, 生动形象。教师可选择幽默故事和绘画等内容, 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接受政治观点。

2. 理论分析可借助例证名言

教师讲授理论观点时, 可从有趣的例证讲起, 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有利于加深对理性概念的理解的扩展。汉语中的许多成语、谚语、格言、诗词名句, 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活生生的事例等, 都包含着或直接表现着精深的哲理。像“守株待兔”有力地揭示了形而上学的弊端。“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包含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物以稀为贵”, 反映了价格与价值、供求的关系等。

3. 教学手段应多种多样

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兴趣, 教师应采用录音录像、幻灯投影等多媒体教学, 还可以通过讲故事、举事例、看图解意、图表分析、时事政治报告、小品表演等方法, 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 让学生在听、看、思、说、演多种器官的并用中, 学懂、记牢, 运用政治知识。

16.初中政治教学之我见 篇十六

首先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缺乏正确的教材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部分教师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生活经历、学习基础等实际,只从教者本身的角度出发,准备和组织教学,搞“一刀切”,因而造成课上“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显得很吃力,学生却无动于衷,失去了对课堂学习的兴趣。例如有些优质教学光盘,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典型范例,可是部分学校、部分老师就是没有用起来;网络上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但由于一些教师盲目自大,先进的经验不去学习,固步自封,墨守成规,使一些优质教学资源没有发挥最大效益。作为教师,应根据教情和学情,充分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我们既要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指导作用,又要跳出教材和教参的条条框框的限制,打破教材的原有顺序,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增删取舍,适当拓展延伸;利用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有机地进行糅合,发挥每个资源的长处和优势,为课堂所用。时代呼唤创新教育。传统的政治课堂存在许多弊端,如:教师讲授多,学生深思少;师生一问一答多,学生探讨研究少;教师启动不足多,学生启动不足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等等。这些倾向妨害和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其次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一些教师由于对这一理念缺乏深刻的理解,以为新课改追求的是在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去合作探究,教师就解放了,无需教师去准备和组织,于是片面追求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讨论时间又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就在教师的要求下草草结束了。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作为教师要在课前精心组织、准备和安排,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安排活动。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过程中,应及时巡视课堂,发现不足时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指导学生寻找不足的着手点。在课堂活动中,要科学地合理安排,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参与活动,以期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或主动性的目的。

再次过于注重学生的个体代表效应,弱化学生群体效益。就学生方面来说,由于缺乏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成了陪衬,他们更多的时候是在当听众,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内容组织,不同的合作形式,有侧重地实现一类或两类目标。在评价合作学习时,要以“尊重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作为评价合作学习的目标和尺度,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另外,合作学习要发表了意见也不会受到重视。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使每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就教师而言,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选取合作学习内容要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可合作性和可评估性。其次,对合作学习的目标确定要适当,起点太高,尽管合作学习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三维目标的均衡达成,但客观地说,一节课能将三维目标一并实现,应根据不同的内容组织,不同的合作形式,有侧重地实现一类或两类目标。再次,在评价合作学习时,要以“尊重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作为评价合作学习的目标和尺度,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另外,合作学习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让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有畅所欲言的机会。

最后片面强调表扬激励作用,忽视批评指正的功效。新课程强调尊重、赏识,其实质是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相信学生的发展能力,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成长氛围。但是,有些教师没有很好地理解评价的内涵和作用,认为实施新课程就批评学生,对学生只是一味地表扬。于是,课堂上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对学生取得的一点成绩过分表扬:“你很聪明”、“你回答得最好”等等,给学生的回答每次都给予热烈的掌声,课堂气氛轰轰烈烈,过分地吸引人的“眼球”。在不少老师看来,激励与批评是对立的,强调激励就批评,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认识,表扬亦能造成伤害。殊不知,过分的褒奖有时会适得其反,缺乏激励性,还有可能“过犹不及”,误导学生。其实,新课程并没有让批评惩戒“安静地走开”,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明白,表扬激励和批评惩戒是教育的双翼。适当地批评指正不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还让学生感到一种被关心、被关注的温暖。批评在个体的社会化进程中或缺,在教育过程中没有批评,做错了就应该给予批评,有时甚至是严肃的批评。学生固然喜欢被表扬,但是对于真诚的实事求是的批评,也是心存感恩的,他们会去深思自己的失误、寻找缘由,使个体在心理上有一种强化,对错误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以避开再犯类似的错误,从而推动个体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发现学生的不足时,应该以一种直接而真诚的方式表达出来。以便学生及早发现自身不足并加以改正。表扬与批评都应该在教育中发挥其共有的作用。没有激励的教育,是刻板的、没有动力的教育;没有惩戒的教育,是虚伪的、不负责任的教育。只有在不断完善与激励中,才能实现教育的有效性,才能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提供最大程度的帮助。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善、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遗憾”就是这个道理。

17.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利弊之我见 篇十七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生动直观,但是在众多优势凸显的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种种问题,如教学效果、教学手段使用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改善,以期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产生质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教学手段、整合提高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作为信息技术基地校的我们,也如火如荼的投入到这一课改当中,利用我校丰富的信息技术资源每一位地理老师都做了自己新的尝试,并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经过几年自己亲身的教学实践发现多媒体教学真是一柄“双刃剑”,利弊如下:

一.信息技术使得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1.帮助地理教师摆脱了尴尬局面

“考试”这一指挥棒向来是中国很多学生学习的一大动力,地理课不参加中考导致学生不重视地理学科,而在全社会不重视这门学科的主导社会思潮之下,想要把这一门对学生的未来以及中国公民素质的提高有重大意义的学科普及开来,地理老师很尴尬,我们几乎是“一个人在战斗”。信息技术为我们打开了另外一扇大门,因为没有一门学科能像地理学科一样包罗万象,我们丰富的课件让学生走进了另外一个无止尽的世界,比如只是一个“中国的领土”问题,可以给学生展示我们国家的边疆问题,如南海诸岛的归属,引导学生思考台湾岛的重要性。学生被地理知识浩瀚的海洋吸引了,他们再也不会离开你的课堂。2.极大地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第斯多慧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多媒体教学软件中丰富多彩的视频图像,优美动听的声音,色彩鲜艳的图片,生动活泼的文本文件,都是能吸引学生听、看、动手和思考问题的兴奋点,加上教师的及时讲解,定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如在讲《香港》一课之前播放一段香港回归的片段,学生的情绪迅速到了制高点,为这一课的成功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丰富教材内容,扩展学生视野

由于新课程的实施,新教材对原有教材进行了压缩重组,使许多学生有“吃不饱”的感觉,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知识进行引申、丰富和加工,利用更多的图片和声像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堂容量,如在讲世界地理时,可以在讲完课本知识之后,给学生展示更多的有关这一国或一个地区的资料和图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空间。与此同时,这些课外知识往往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3.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巩固教学重点

地理教学中有许多学生较难理解的理论性或知识性的难点问题,如“季风的形成”“地球的运动”,这些难度较大,比较抽象的地理现象,我们就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动画、图片、文字讲解等工具,创设逼真的情境,这比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更能实现突破教学难点的教学目的,学生反应普遍良好,学习兴趣大增,教学成功率大大提高,知识掌握程度也大为提高。于此同时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巩固教学重点,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课中天气符号的掌握是一个教学重点,可以通过大量的不同天气符号的组合让学生强化练习,学生互相展示,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巩固教学重点。4.强化感官刺激,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现代地理教学媒体大大延伸了人体感官,扩大了人的视野,扩展了教学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了传递和接受信息的速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关注环境几乎是每个学科都在涉及的内容,但是无疑地理学科的作用无人可及,如果只是讲解水污染的现状和危害,学生只是听听而已,其实无需语言,只要播放一段水污染的片子,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被震慑到心灵,而他们今后的行为也会潜移默化的改变。5.能做到当场测练,反馈课堂效果

多媒体教学软件提供的新的教学手段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能实现讲练结合,扩大课堂容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使学生及时巩固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课堂测练也能够使老师能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和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差疑补漏。6.网上探究,自主解决问题。

初中地理新教材,以人文地理内容为主,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开放性。互联网的发展,为学生探求知识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也为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因此打破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Internet等信息海洋中收集大量的最新资料,探索和解决地理实际问题,不仅能使一些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地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讲解“高新技术产业”这一课时,我们在课堂上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直接查询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查询,使学生了解到互联网具有巨大的信息资源。

二.信息技术运用在课堂上在某些方面存在的问题

1. 多媒体课件成为穿着“现代技术手段”的板书,而传统板书板图的功能过于弱化 多媒体教学本应产生生动直观、刺激思维的作用,但有的教师的课堂多采用静态的甚至是课本中已有的图片文字,成为图片资料的挪移,对学生思维刺激不够,教学效果不佳。与传统的黑板、挂图没有本质上的差别,究其原因,其中除了一部分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技术有限外,更重要的是不知道运用多媒体真正的目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针对教学内容,对资料进行活化处理,按照事实性原则、突出性原则、局部放大性原则、新颖性原则等,使地理素材新鲜地、突出地、动态地、呈现在课堂上,给学生以定向感观刺激,使地理要素与空间形态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之相反的一面是传统的板书和板图却在弱化甚至消失,一节课下来学生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什么都不知道,阶段性的文字和板图等定格的刺激缺失了,一节课显得过于空洞,课堂效果也大打折扣。2.课堂显得僵化而凌乱,教师被课件牵制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而多媒体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的。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僵化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而忽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那么教师就成为多媒体课件的放映员,学生成为缺乏活力的观众,课件成了简单的电子讲稿。我认为,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不应丧失的,教师的重要性始终存在,多媒体只能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辅助手段,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之一。一节地理课,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是经过认真的思考与研究,多媒体素材的搜集与使用,必须为教学体系服务,科学合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素材的搜集上,要尽量采用能反映学生生活环境的乡土素材,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教师被“绑”在讲台上,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在多媒体教学中,授课过程教师只担当起放映员的角色,师生沟通交流很少。采用多媒体教学,依然要充分体现师生的交流互动,师生要共同参与到教学中去,不能忽视了教师肢体及语言对学生的感染力。当然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在我拥有了一只远距离控制多媒体课件的“讲课笔”,终于可以走近学生,但是还有多少教师被“绑”在讲台上还不得而知。4.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

如今在做公开课的时候,如果没有使用多媒体,那这节课就仿佛就很拿不上台面。其实我的个人感觉很多课的讲解不使用多媒体,课堂效果可能更加明显一些,如在讲《中国的行政区划》时,为了让学生能够记住各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形状我曾经用多媒体把几乎每个行政区的行装旁边都显示出一个和它形状类似的事物,结果学生的想象力被我禁锢了,湖北省只能像大檐帽,山东省只能像一只跪着的骆驼,熟不知湖北也可以像一把手枪。所以现在我只用拼图让学生展开自己丰富想象力。只有对课经过深入研究之后才知道哪些课是真正需要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我们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

18.初中英语有效教学之我见 篇十八

初中英语有效教学之我见

文/韩亚琴

摘 要:生动的英语课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才能使英语课堂生动而有效呢?根据从教初中英语多年的经验,从课堂上如何记住易拼错单词、语法教学、课堂多样化等方面,谈谈体会。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学”一词中的教,英文中译为teach,是“给人示例”的意思。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关键是看学生有无学到有用的知识,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巩固得如何。我通过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帮助孩子们巧记易拼错单词

英语老师都深知孩子们学英语最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识记英语单词。因此,我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积累并自创了一些趣味识记易错单词拼写法,如girl/first/birth/tired 4个单词,除了girl中的ir 字母组合不会写颠倒,其他3个单词中的ir常写颠倒,于是我编了顺口溜when the girl was first at birth, she was tired.这样,孩子们在笑声中轻易地记住了4个易错单词;如,tree/true/truck3个单词,我又笑着对孩子们说:when you feel lonely, please go to a true tree by truck to tell it your secrets.孩子们狂笑之后又记住了tr字母组合;believe末尾两个字母e易漏写一个,我即兴发挥:when you believe others,you should use two eyes together not one of them。只要学生易写错的单词,我会及时纠正,教给他们一些趣味的记忆单词法,让孩子们感觉记单词也很有趣,由怕背单词变为爱背单词。

二、抓好语法教学

在英语交际教学法中,明确指出交际能力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我在Grammar的教学中,先让学生明白句意,再举例句,归纳词和句的用法。例如9A unit2 grammar中涉及would rather…than和prefer…to的用法,我先给出一些图画和短语,自己先以身示例:I would rather wear purple than wear red;My son prefers playing to doing homework;My husband prefers beef to fish.What about you?学生一个接一个地试着用这两种句型进行口头操练,然后自己总结归纳,通过贴近生活的感知、理解来学习和使用语法,而不是孤立的拿句子就事论事。

三、课堂活动应力求形式多样

1.生活化的活动

“教育即生活”,让学生在一个简约的、生活化的课堂中学到直观的、有真实感的知识。如,我在教现在进行时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教学素材水果、饮料等,接着让学生欣赏一段英语歌谣后引入教学:

T:Do you like fruits,snacks or drinks?Ss:(Different ideas.)

T:Great!Next,I’d like to invite several students to come to the front to eat them. Any volunteer?(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想上去品尝,我选了几个学生叫他们在讲台上吃,边吃边提问下面的学生。)

T:Next,look at Kate,what is she doing now?S:She is eating a banana.

T:What about Millie?S:She is drinking juice…整个过程中,学生在吃中学到了进行时。

2.情景化的活动

交流是学习英语的目的,而语言的交流活动离不开语言情境,我在设计活动时要尽量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学生易于融入活动,有事可做,有话可说。如在教My school day(Reading)中,我事先拍下了自己在校一天的录像。首先引导学生猜测What am I doing?在学生回答之后,我在校工作、生活的一些画面就被逐一点击打开,出现了工作的一个场景及短语。这时,学生纷纷脱口而出:Oh, have classes/do morning exercises/have lunch…接着,我在此设问: What do you often do at school?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在校一天的生活及学习情景,说出have lessons/chat with each other/have a rest…此情此景,使课堂褪去了那份生硬和刻意,讲英语因有了真实的情景而成了自然又顺利的事情。

四、注意文化教学渗透

学英语要让学生通过英语文章、视频材料等的学习,了解西方人说话、做事等礼仪知识,了解其风土人情。如我在教授牛津英语9A Unit 5 Reading(Audrey Hepburn)中,学生对一些外国明星不是太熟悉,于是我组织他们观看由奥黛丽赫本主演的Roman Holiday,看完之后,对奥黛丽赫本生活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我再讲解这篇文章时,水到渠成,效果极佳。平时我在开课前也播放音乐、英文歌、对话材料,来为孩子们营造一种语言学习气氛。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当还孩子们说的权利,而老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做他们的好朋友,提高英语课堂的生动性和有效性,让我们的英语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心灵所向往的最快乐的地方。

参考文献:

张丹。初中英语有效教学和谐课堂。光明日报出版社,.

19.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十九

一、营造写作氛围,激发写作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在全班营造一种写作的氛围,作文教学自然就事半功倍了。那么如何营造写作氛围呢?

1. 以身示范,潜移默化。

语文教师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倘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使得学生如沐春风,那么,学生自然会对语言文字产生浓厚兴趣,萌发出表达的欲望。同时在学生作文过程中,教师亲自动手写作,将现实生活变成文字,可以是班内、校内的真人真事,也可以是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将作品拿到班内与学生分享,可能水平不是很高,但在学生的心目中,你的形象会变得高大,学生会觉得自己的语文老师很神奇,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喜欢甚至是崇拜你,“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也许会因喜欢上语文老师而喜欢上作文。我上初中的时候,刘佳平老师教我们语文,经常将自己的作品拿到班上念给我们听,我清楚地记得那时刘老师念得神采飞扬,乐在其中,我对老师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我喜欢上写作和刘老师的熏陶是分不开的。后来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也经常在学生面前“卖弄”自己的作品,一方面是自我陶醉,另一方面确实对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开展活动,构筑平台。

初中生都有自我表现和被肯定的需要,创办本班或者本校特有的作文报刊,让学生拥有展示自我的舞台,无疑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下口中学的时候,我们办过“棋盘山”文学社;在管道峪中学的时候,曾经和古月中学的“山花”文学社进行联谊活动;在古月中学的时候曾经办过“关山情”文学社,吸引了大批文学爱好者,为他们喜欢上写作打下了坚实基础。除此之外,我还利用手抄报的形式,将学生作品张贴上墙。

二、激发写作的兴趣。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令学生“望文轻叹”的区域:学生搜肠刮肚却未凑得只言片语,教师费尽唇舌始终打不开学生的灵感之门。教学效果确实如吕叔湘先生所说———“少、慢、差、费”。其原因就是在于学生的社会实践少,信息渠道不畅,校园生活枯燥乏味,造成了思维的限制性;作文题目的陈旧俗套,内容单调重复,造成了思维的呆滞性;老师过多的公式化、概念化的作文指导,造成了思维的单一性。这三性互为因果、互相影响、恶性循环,形成一个“思维怪圈”,造成学生脑细胞“萎缩”的现象,从而对写作倍感腻烦。基于以上问题和现象的现实存在,语文作文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而改革,首先要改掉学生的“苦”和“烦”,还学生以“乐学”和“乐写”。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如何让学生“乐”起来呢?“快乐作文”是我近年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探索最优途径的一次尝试。

三、搜集生活素材,让学生的心“活”起来。

学生要写作,首先要有素材,而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言之无物,没有时代感,没有生活气息,根本原因就在于离开了写作的活水源头———生活。曾有人说:“语文一旦与生活相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生活做生活的主人。长期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写作限制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无话可说,时间长了,写作给学生的心灵戴上了沉重的枷锁,周围的生活在他们眼前觉得很平常,没有新意,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很空洞,更多的学生则为了完成任务,东搬西凑,写出来的文章没有真情实感。例如:我让学生写自己的童年生活,有部分学生写到了在大海边玩耍的情景,还写了跟着姥爷在沙滩上捡贝壳的场景。其实,在农村生活的孩子,根本没有见过大海的真实面目,更不要说自己在沙滩上捡贝壳。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在写作前让学生实地观察生活中活的事物,让他们了解事物,感受生活,使他们的心也随着新鲜的事物“活”起来。只要学生有一种想写的欲望,就能从生活中找到活的素材,写出来的内容也是活的。例如:在一次作文教学中,我让学生写某一处的景色。明明是在春季,但很多同学却写了《我喜欢秋天》《冬天的雪花》等文章。还有部分同学写春天时还写了到河中游泳,去树林采野果的片段。我当时很生气,但事后静心一想,这不是学生的错,是学生到野外去观察的机会太少了。于是我专门抽出两节课的时间带学生到校外去观察春天的景色。回来后我让他们继续写这次的作文,结果同学们都写出了自己观察到的真实景象。虽然语句不太通顺,但内容是真实的,是“活”的。

之后的每次作文课,同学们都要求我带他们去野外,我也根据写作的实际需要,尽量满足他们的意愿。并在野外活动中引导他们寻找写作素材,感受生活的美好,使他们有“心”写作。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学生对作文不但不那么害怕了,还表现出了一种想写作的欲望,我认为这就是写作的一个好的开始。只有学生的心活起来,写出的文章才会活。

摘要:写作是人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我、倾诉情感的一种内在需要,是对自我、对生活、对世界的一种碰触、认知和对话,它应该成为每个学生的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每个语文老师最关注的话题。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面临着效果差、效率低的困境。本文旨在探索一种新的作文教学形式,以期给作文教学注入新的理念:让学生把写作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完成培养学生表情达意能力的目标。

上一篇:数控专业毕业实习报告下一篇:学生会总结发言稿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