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德说(精选15篇)
1.中国道德说 篇一
一、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职业礼仪塑形象》选自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一单元第二节中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第一节对个人礼仪、交往礼仪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职业礼仪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了解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自觉遵守职业礼仪。为第二课时的讲述做了很好的铺垫 ,对每个中职生职业生涯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现实性和教育意义。
(二)学情分析:
中职一年级学生处于应试教育到职业教育的过渡期,对学生的最大考验是适应中职职业教育的特点,中职学生初中阶段的文化基础较差,对枯燥的理论性的知识没有多大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能动性,以一种深入浅出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
(2)理解职业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
(3)理解职业礼仪的作用
2、能力目标:
养成自觉遵守职业礼仪的习惯
3、情感目标:
(1)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
(2)以讲礼仪为荣,以不讲礼仪为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及蕴含的道德意义
难点:遵守职业礼仪的作用
二、 说教法:
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及学习规律等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采用适宜学生的教法。这些方法可概括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用为根本。
三、 说学法:
在上述教法的引导下,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动一动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论中落实实践内容,并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四、 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教师通过世界大学城网站搜索相关课程资源
2、全班学生被分成三组,布置了职场礼仪资料搜集的任务,并将所搜集的资料上传到班级学习群共享中供同学一起来学习。
(二)导入新课:
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几个场景来理解职业礼仪的内涵。
场景一之“抢险英雄”
场景二之“中大奖”
场景三之“火眼精金”
(三)新课教学:
1、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诚实守信、优质服务
仪容端庄、语言文明
课堂讨论:职业礼仪的要求中包含了哪些道德意义?
全班分几个小组一起讨论,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彼此探讨,从而达到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效果。
2、职业礼仪的道德意义:
观看视频——“最美司机吴斌”
同学们观看视频后分小组讨论:从吴斌身上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从而得出职业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
☆职业礼仪的准则和规范,属于职业道德的内容。
☆职业礼仪是一个职业人道德素质的外在表现,体现职业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负责任的态度。
☆敬业作为职业礼仪基本要求的首要内容,奉献是职业礼仪的最高境界,敬业奉献是职业人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3、职业礼仪的作用:
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模拟职场中的各种场景:
场景一之迎接上级领导
场景二之同与同事相处
展现“小琪的三封信”:
请各组同学将课前老师布置的用相机或手机拍下的你认为成功的职业人士的图片进行展示,并解说:
请结合小琪的几封信以及职场成功人士的故事,概括遵守职业礼仪的作用:
☆讲究职业礼仪有助于个人求职成功。
☆讲究职业礼仪是塑造和维护良好组织形象的需要。
☆讲究职业礼仪,能有效地提升个人素质,塑造良好的个人职业形象,有利于人际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和效益的提高。
(四)归纳总结:
礼仪其实是“礼”和“仪”两方面的结合,“礼”是对人的尊重,“仪”是尊重的方式。礼仪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是建立在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基础之上的。只有在职场上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充分认识并理解职业礼仪,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职业形象。
(五)课后作业:
作业1:运用所学知识,分小组自编、自演、自导招聘求职礼仪情景。
作业2: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将来的就业方向,写一封就业求职信。
同学们可以把课后自己的作业展现到校园网中的“学生园地”模块中,如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给老师“在线留言”。
(六)板书设计:
职业礼仪塑形象
1、职业礼仪的要求:
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诚实守信、优质服务
仪容端庄、语言文明
2、职业礼仪的道德意义:
职业礼仪的准则和规范,属于职业道德的内容。
职业礼仪是一个职业人道德素质的外在表现,体现职业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负责任的态。
敬业作为职业礼仪基本要求的首要内容,奉献是职业礼仪的最高境界,敬业奉献是职业人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3、遵守职业礼仪的作用:
讲究职业礼仪有助于个人求职成功。
讲究职业礼仪是塑造和维护良好组织形象的需要。
讲究职业礼仪,能有效地提升个人素质,塑造良好的个人职业形象,有利于人际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和效益的提高。
五、说教学反思:
本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主动建构良好的认识结构。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具有开放的思维方式。
同时,将新理念融入到课堂,结合校园网、QQ群等相关的网络交流平台,让学生充分体现自我,来鼓励学生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价值,使他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展示自己独有的风采。
2.中国道德说 篇二
首先,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 是银行从业人员和银行的安身立命之本。诚与信, 是一对同等意义的范畴。诚实信用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 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 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诚信是金融人员的必要美德, 它对银行业发展来说, 是一种形象, 一种品牌, 一种信誉, 一个使企业兴旺发达的基础。金融工作要广泛接触群众, 以诚信为本, 一诺千金, 涉及到有欺诈行为。诚信度是该事业发展壮大的基础。将诚实信用融入到职业道德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 使从业人员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中培养诚实守信的观念, 忠诚于自己从事的职业, 信守自己的承诺。相反, 缺乏诚信, 虚假宣传, 仿造凭据, 拖欠款兑等, 必将使自己走入歧途, 对单位来说也必将江河日下, 甚至倒闭。由于欺骗欺诈现象屡禁不止和不断蔓延, 已经出现了所谓“信用缺失”、“信用危机”的现象, 成为银行业职业道德健康发展的一大“公害”。因此说诚信就是成功, 诚信是金, 直接就是经济收入。
再次, 谨慎是金融人员的优秀品质。养成小心谨慎的工作习惯, 是金融安全的保障, 是防偷、防错、防遗失、防灾害损毁、防诈骗、防杂乱无序等有力措施, 谨慎贯穿到金融工作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 不容许些微的粗心大意。
第三, 廉洁是金融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尺度。金融工作天天要与钱打交道, 如果没有廉洁奉公的品质和职业道德, 就可能经不住“金钱”的诱惑, 还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金融工作者接触大量的资金, 最怕见钱眼开, 乱抓乱挪用, 或者为了个人私利, 违规违法。要努力克服人性的弱点, 保持廉洁奉公的行为, 一贯按原则办事。培养廉洁风尚, 要从小事、细节上做起,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不挪用一分钱, 坚守处女阵地, 不搞第一次奸情和下不为例;还要自觉抵制社会各种诱惑, 远离吃、喝、嫖、赌的花花世界。记住廉洁的围堰一旦被打破, 迅猛的洪水汹涌倾泻, 后果不堪设想。对于金融人员, 做到“手提万贯, 一尘不染”, 廉洁方显英雄本色。
第四, 谦恭是金融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金融业是服务行业, 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待人接物上, 态度谦恭是金融工作者的工作需要。这样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人为麻烦, 顺利推动工作。因此金融工作者应加强学习, 主动涉猎公共关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谦恭也需要培养, 在克服自身心浮气燥的个性的同时, 谦恭起来, 脸上常带微笑。
第五, 协作精神是金融工作人员应有的素质。金融行业部门多, 互相牵制多, 需要纵向与横向紧密合作, 如果金融工作者缺乏协作精神, 个人意志太强, 或者独断专行, 工作秩序就会打乱, 工作就要出问题。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 就能提高工作效率, 增大工作收益, 并能为建立和谐单位、和谐社会, 以及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别总拿道德说事 篇三
这种情况被一个美国留学生写成一封读者来信登在报上,文章认为台大是台湾的最高学府,而学生连排队乘车的公德心都没有。这篇文章引起了轩然大波。台大认为这是奇耻大辱,于是发起了“台大学生自觉道德运动”。我进大学时,正值该“自觉运动”的高潮时期。
当时我还年轻,受到报纸宣传的影响,也认为学生乘车不排队是道德问题。问题是,当时学生道德运动搞得如火如荼,运动的压力的确使学生在等公交车时排队了,但公交车一来,排的队立刻大乱,大家还是一拥而上。
后来我想通了,台大学生乘公交车不排队根本就不是道德问题,而是公交车供需不平衡的经济问题。当时公交车的供给少,等一班车要十几二十分钟,错过一班就会误很多事,拼了命地抢上公交车当然会成为常态。因此,如果不去改善公交车的供给,那就会造成学生表面上在排队,但公交车一来照抢位子的现象。这是一种阳奉阴违、表里不一的自欺欺人。就像今天,台湾的交通工具选择已多,人们可以自己开车,也可以骑脚踏车或是乘坐地铁,坐公交车的已少,没人叫他排队他也会排队。这并不是现在的人变得比较有道德,而是整个交通工具的供需关系已经完全改变。
泛道德意识因为最容易讲、最廉价,因此用道德来谈问题最为普遍。道德虽和许多问题有关,但它不是每种问题的根据,用道德谈问题,通常只会愈谈愈糟。贪污问题就是一例。
如果一个政府拥有一种秘密的权力,它就可以在暗箱中为所欲为。西方认为贪腐乃是政府的秘密所造成的,这也是西方的反贪特别强调政府必须透明的原因。1993年,全球成立了最大的国际非政府反贪组织,叫作“透明国际”。政府的透明度乃是一个可以客观检证的问题。北欧的瑞典之所以贪腐率低,就是因为瑞典的政治透明度举世第一。
但我们很多时候不是以透明度来思考贪污问题,自古以来,我们是以道德来谈贪污问题。我们认为要防止贪污,就必须提高官吏的道德水准,使他们有一种清廉如水的节操,才可以一芥不取,故必须加强政风的建设。这些都是道德性手段,而不是制度性手段,所以才出现大家都说自己清廉,但总有人阳奉阴违的现象,就好像当年台大学生说一套做一套一样。
(摘自《杂文越看》
4.中国道德说 篇四
潍坊高新区北海学校 王新珍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道德讲堂的题目是:“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
一、要想做一个文明的人,首先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以德服人。下面我们先来听一首四德歌,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请起立(播放视频)
二、我们身边不乏文明之人,他们不分性别,不分年龄,不分职业。下面请欣赏一位73岁的文明模范的事迹。(看视频)
三、文明的语言,造就文明之人,下面来诵读一段经典文字: 续小儿语
从小做人,休坏一点,覆水难收,悔恨已晚。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当喜。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还增一毁。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
1、先找一个同学起来读,我们一起谈谈这段文章的意思
2、全体同学齐读一遍。
四、哪些行为是文明的,哪些行为时不文明的,同学们能分辨出来吗?好,看看哪位同学有火眼金睛?
下面我们来仔细读一篇文章,1、读完同桌两个相互讨论一下,2、让个别同学到前面说一说
五、既然大家都知道了哪些是文明的行为,哪些是不文明的行为,你们想以后怎么做呢?谈谈感想,1、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
2、课间不追逐打闹,做到轻声慢步。
3、遇到垃圾,主动弯腰捡起。
4、过马路时,严格按信号灯行走,做到红灯停、路灯行,走斑马线。
六、我们都是文明的城市小主人,接下来我们来把文明传递开来:每个人制作一张精美的贺卡,写上文明的语言,把它送给你的朋友。
1、自己制作精美的卡片,画上花边、图上颜色,也可以画上图案。
2、认真的书写上有关文明的话语。
3、把载着文明的贺卡传递开来(送给最好的朋友)
4、个别学生展示自己收到的贺卡,分享喜悦。
七、文明不光体现在课堂上,它更应该体现在生活的各个角落:让我们走进社区,争当一名最美的小小保洁员。同时把活动照片发班级邮箱。
5.《中国医师道德准则》 篇五
《中国医师道德准则》规范了医师的道德底线,促使医师把职业谋生手段升华为职业信仰;医师应遵从行业自律的要求,以医师职业为荣,笃行中国医师道德准则,赢得社会的尊重,让医学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一、基本准则
1. 坚持患者至上,给予患者充分尊重。
2. 敬畏生命,以悲悯之心给予患者恰当的关怀与照顾。
3. 不因任何因素影响自己的职业行为,拒绝参与或支持违背人道主义的行为。
4. 在临床实践、教学、研究、管理或宣传倡导中,承担符合公众利益的社会责任。
5. 终身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
6. 以公平、公正的原则分配医疗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7. 维护职业荣耀与尊严,保持良好执业状态。
二、医师与患者
8. 不因患者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政治关系、种族、宗教信仰、国籍、出身、身体或精神状况、性取向或经济地位等原因拒绝收治或歧视患者。
9. 耐心倾听患者陈述,建立相互尊重的合作式医患关系。
10. 以患者可以理解的语言或方式与之进行交流,并尽可能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不以不实的宣传或不正当的手段误导、吸引患者。
11. 不以所学的医学知识和专业技术危害患者或置患者于不必要的风险处境。
12. 医师不应将手术、特殊检查和治疗前的知情同意视为免责或自我保护的举措,更不应流于形式或视为负担,而应重视与患者的沟通和宣教。
13. 医师享有对患者处方、治疗或转诊等技术决策的自主权,当患者利益可能受到损害而医师本人无力解决时,应主动通过相关途径寻求解决。
14. 选择适宜的医疗措施,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尽量给予医疗帮助或协助其寻找救助途径。
15. 追随医学进步,不断更新知识,通过自我提升,更好帮助患者。
16. 在医疗实践中,严格区分治疗行为与实验行为,恪守职业道德。
17. 正确评价自己的医疗能力,在个人技术有局限性时,应与同事商讨或寻求帮助,以求得到合理诊疗方案。
18. 在临床实践中应时刻关注可能威胁患者安全的危险因素,并积极向管理者提出危险预警和改进建议。
19. 在指导医学生临床诊疗活动中应避免给患者带来身心损害。
20. 慎重对待患者对于维持生命治疗的选择。尊重丧失能力患者在其丧失能力之前所表达的意愿,可通过生前遗嘱、替代同意等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权益。
21. 为患者保守秘密,避免在公共场合讨论或评论涉及患者隐私或有身份识别的信息。
22. 除信息公开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而需要隐瞒信息的情况外,患者有权知道病历上与其相关的信息及健康状况,但病历上如涉及第三者的保密信息,医师则应征得第三者同意才可以告知患者。
23. 尊重患者的合理要求和选择,尊重其接受或拒绝任何医疗建议的权利。
24. 面对失去意识的急危患者,应寻求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在无法联系患者法定代理人时,医师可默认为患者同意,报经医疗机构管理者或授权负责人同意后施救。对自杀患者,也应挽救其生命。
25. 对行为能力受限的.患者,应尽量让其在诊疗过程中参与决策。
26. 如果患者法定代理人或授权人禁止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治疗时,医师有义务提出异议,如在危急时则以患者利益至上而从事医疗行为。
27. 发现患者涉嫌伤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时,应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应特别关注对未成年人、妇女和精神障碍者的人身保护。
28. 在宣告患者死亡时,要严格按照临床死亡标准和相关医疗程序施行。在患者死亡后,应当安慰家属,告知其善后事宜。
三、医师与同行
29. 医师应彼此尊重,相互信任和支持;正确对待中医、西医各自的理论与实践。
30. 公正、客观评价同行医师的品格和能力,不包庇和袒护同行,积极参与医疗技术鉴定和出庭作证等法律程序。
31. 医师不应相互诋毁,更不得以不正当方法妨碍患者对其他同行的信赖。
32. 医师应与同行相互学习与交流,并将自己的技术和知识无私地传授给年轻或下级医师。
四、医师与社会
33. 给予急需医疗帮助的人提供适当的医疗帮助并负有专业责任。
34. 对社会负有解释科学知识的专业责任,医师应成为公众健康的倡导者、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和公众健康危险的警示者。
35. 要意识到团体、社会和环境在患者个人健康方面的重要影响因素。要在公共健康、健康教育、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社会福利以及相关立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36. 应确保所参与的项目研究符合科学和伦理道德要求。
五、医师与企业
37. 不得因医药企业的资助而进行有悖科学和伦理的研究,不能为个人利益推销任何医疗产品或进行学术推广。
38. 对于医药企业资助的研究,医师应该在公布、展示研究成果或宣教时声明资助事实。
39. 医师不得参与或接受影响医疗公正性的宴请、礼品、旅游、学习、考察或其他休闲社交活动,对于企业的公益资助、临床研究或学术推广应按规定申报和说明。
6.中国道德说 篇六
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特点和当代社会道德的重建
重视公德和私德的统一、重视德治和法治的统一、重视群体主义和个人事业的统一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特点.当前社会治理德治是基础,法治是根本,要做到德治和法治的.结合.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道德,是实施公民道德建设,重建当代社会道德不可缺少的条件.
作 者:钱宗范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广西,桂林,541001 刊 名: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OUJIANG TEACHERS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GUANGXI 年,卷(期):2002 15(4) 分类号:B824 关键词:传统道德 德治和法治 公德和私德 公民道德建设7.中国道德说 篇七
先说职业道德失范。如今的两会给人的感觉就是热闹, 不管内容如何, 提案如何, 大家都关注, 这是一场政治的盛会, 就如同春晚是一场娱乐的盛会, 尽管质疑之声不断, 但大家对它的热度依旧未减。而这种热闹的情景, 多半是由媒体营造出来的。媒体的“疯狂”其实是好事, 这体现了民主政治的进步, 体现了公民对国家事务参与的热情, 更体现了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责任感的提升。记者报道两会应该关注什么?两会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 关系着老百姓的诉求是否能实现, 记者理应带着民众的呼声来报道两会, 关注的焦点也应该集中在跟老百姓利益切实相关的问题上。然而, 每年两会, 我们都能看到, 记者乐此不疲地追捧明星代表和委员, 跟刘翔上演百米赛跑;为跟拍陈道明摔倒在台阶上;为了围堵张艺谋引起现场混乱。就连以记者身份来采访的吴小莉都成了众多记者围追的对象。有些记者还索要签名、合影留念。问的问题也是跟国计民生丝毫没有关系的私人问题。2012年3月5日,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歌舞剧院歌舞团团长刘春梅, 在人民大会堂外高唱起她和潘长江对唱的歌曲《过河》, 并对记者们说:“媒体朋友们, 你们太辛苦了, 我爱你们!”这一幕现身网上后, 刘春梅火速蹿红, 人送外号“high歌姐”。刘春梅后来在接受《京华时报》采访时, 重述了当时的情景。原来她被记者围住, 走不出去, 有记者提议她唱歌。“后来我说, 我唱首歌来答谢大家。我对大家说, 感谢媒体朋友的关注, 谢谢你们, 我爱你们, 我用我的歌声回报你们”。刘春梅还透露, 她在会议中心大堂也唱过一首《吉林, 我可爱的家乡》, “唱得声音好大好大”。赵本山也被围堵的记者们要求唱二人转, 这一唱便一发不可收拾, 拉二胡、吹葫芦丝, 忙活得满头大汗。除此之外, 关注代表委员吃喝穿戴的, 关注美女服务员的, 关注会场外口水八卦信息的, 关注个别委员雷人语录的。还有的记者自身的行为和提出的问题就很雷人。两会记者之间经常流传一个段子:代表一出现, 众记者一哄而围, 又拍又照, 散后竟互相问:“这位代表是谁呀?”2012年3月5日, 《华西都市报》记者陈诚在微博上发了一条两会花絮:“在人民大会堂门口, 一个老头被记者逮着了, 很多记者拥了上去, 没有多少人认识他, 互相打听:他是谁呀?有人回答:好像是谈高考的。于是大家使劲问关于异地高考问题。我的天呀, 实际上他是高铁专家”。2008年, 更有台湾记者问科技部部长万钢对艳照门事件怎么看, 万钢只能无奈的回答:“这实在不是我领域内的问题。”这样的问题, 既浪费了代表的时间, 也减少了其他想提“正经”问题的记者的提问机会, 更重要的是, 这些记者辱没了自己肩负的使命, 是对自己职务的不负责任, 也是对广大民众的不负责任。这种两会报道的娱乐化倾向, 不仅降低了两会的政治影响力, 也使媒体自身公信力下降, 丧失了媒介的社会责任, 而对公众而言, 也削弱了公众对于民主权利和参与政治决策的追求。长此以往, 两会的意义何在?民主政治的道路何在?
再说新闻侵权。新闻侵权, 顾名思义就是新闻从业者在采访和报道的过程中侵犯了公民的个人权利。比较常见的就是新闻侵犯名誉权和隐私权。新闻侵犯名誉权是指通过不实的报道和不公正的评论对当事人的名誉构成损害, 使他的社会评价降低, 以致精神受到损害或财产受到损失的行为。而两会记者的“围追堵截”和“推拉抢拽”不涉及到内容失实和不公正评论, 自然也没对代表和委员们的名誉构成影响。至于, “围追堵截”和“推拉抢拽”是否涉及到侵犯代表和委员们的隐私权, 倒是值得琢磨一番。
新闻侵害隐私权是指新闻媒介未经当事人许可, 在采访活动中侵入当事人私生活空间或在新闻作品中公开他人隐私而使他人隐私权受到伤害的行为。[1]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新闻媒介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在采集信息的活动中侵入他人私生活区域, 二是在传播内容中公布宣扬他人隐私。第二种方式是在传播内容中未经他人许可宣扬了他人隐私, 当然是侵犯了对方的隐私权。而第一种方式却往往被忽略, 也就是说,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未经他人同意就侵入他人的私生活区域, 也是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这其中又包含五种情况:第一, 侵入住宅。第二, 侵入公共场所的私人场合。第三, 窃听电话和偷拆偷看他人的信件。第四, 侵入互联网私生活区域。第五, 骚扰。私人住宅是最重要的受法律保护的私生活区域, 记者未经许可当然不能强行进入或秘密进入。公共场所的私人场合, 有一些比较好界定, 比如商场的试衣间、宾馆的客房、饭店的包间、电影院的包厢、医院的病房、私家车内等。对于这些场合, 记者一般能做到不擅自闯入。但有一些则不太好把握, 就是在公共场所中私人性质的谈话、交往或者其他行为。比如说在公共场所两个人坐在那里聊天;某人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在公园里一家人的野餐聚会;在银行用ATM办理业务等, 这方圆一米之内的地方都属于私人区域, 未经对方许可, 记者是不该强制或秘密进入的。就算是记者与采访对象一对一的采访, 也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 这样才能让采访对象心理上觉得舒服。可是, 两会代表和委员们在记者的围堵下寸步难行, 记者步步逼近, 代表节节后退。一位亲历两会的记者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
亲眼见, “围堵”中有人被挤倒在地, 有人被挤掉了鞋, 摄像拍照者为抢机位更是打破脑袋, 器材碰了被采访者的头;亲眼见, 被“围堵”的代表委员如一叶小舟在人潮中左右飘摇;亲眼见, 采访对象被挤在晃悠悠的小桌边, 推到墙角里, 堵在厕所门口;亲眼见, 一位部长被媒体麦克风戳了脸, 沉吟一句:“记者也应该有职业规范”。[2]
2008年两会, 卫生部长陈竺刚一出现, 就被眼尖的女记者发现, 她立刻狂奔过去, 后面的记者也闻风而至, 第一拨记者跨过栏杆, 第二拨记者撞翻栏杆, 干脆直接踩踏过去, 第三拨记者拼命围追, 恨不得自己长出三头六臂。这时, 最前面的一个女记者被挤倒了, 于是后面的记者就成了可怜的“多米诺骨牌”。好在陈竺部长也没让记者们失望, 尽管在人群中只剩下半张脸, 但还是回答了记者们的问题。代表被记者们如此“亲密接触”的采访, 严格说来, 确实是侵入了公共场所的私人场合。但是, 毕竟代表和委员们都是公众人物, 记者们的问题也都是跟公众利益相关的, 跟代表和委员们的职务相关的问题, 根据“私权因公共利益而退却”的原则, 记者们只是行为不当, 还不至于构成侵权。而且, 代表和委员们即使心里老大不乐意, 也不会去追究。但是, 这也给记者们提了一个醒儿, 如果记者们在“亲密接触”代表们的同时还问一些跟公共利益无关的纯私人问题, 那就是大大的不应该了。当年李亚鹏在机场怒打记者, 就是因为记者屡次尾随并近距离拍摄李嫣, 在多次警告无果的情况下, 护女心切的李亚鹏才出手打记者。李亚鹏是公众人物不假, 机场也是公共场合没错, 但记者问的拍的都是人家的纯私人事务, 何况做过手术的李嫣还未成年, 如此近距离拍摄也难怪李亚鹏按捺不住了。
再看“骚扰”的情况。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骚扰”意为“使不安宁, 扰乱。”比如, 不断打电话、发短信, 或者用跟踪、尾随、追逐等方式对他人纠缠不休, 严重地影响了他人的生活, 给他人造成精神痛苦, 这都是骚扰的行为。两会记者尾随、追逐代表;不断打电话、发短信、递纸条请求采访;在代表驻地房间门口软磨硬泡, 这些司空见惯的采访技巧是否算骚扰呢?每年两会, 都不乏有代表为了躲避记者追逐逃进厕所的情况, 无奈记者们还是死守厕所门口不放松。今年两会, 一位记者为了能采访到释永信, 堵在他的房门口, 软磨硬泡, 最后甚至说出“我佛慈悲, 希望大师能帮忙完成任务”, 一向冷对媒体的释永信这才接受了一次短暂采访。如果严格按照骚扰的定义及解释, 当代表们婉拒采访时, 记者的这些行为无疑对代表们构成了骚扰。但是在司法上一般还要看损害后果及其严重程度, 如果记者是长时间地尾随、蹲点, 三番五次地打电话, 发短信, 严重影响了代表们的正常休息和正常工作, 那么记者就要承担侵权责任。而且, 如前所述, 作为公众人物的代表和委员们, 对他们构成侵权的要求要更高一些。好在, 两会的记者们还没有达到那个程度, 只是采访心切, 对跟公共利益相关的信息求知若渴。对代表和委员们的追逐、尾随也是短时间行为, 即使造成代表们的心里不适, 也不构成侵权。然而, 通过上述分析, 记者在两会中的行为表现, 侵权与否只是一线之隔。
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是中国新闻走向专业化的重要一环, 加强新闻立法也是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应有之义。对于媒体记者来说, 有些采访就是行走在道德与法律的边界线, 记者可以用脚尖去碰这条线, 但却不能跨过去。如果跨过这条线, 不但会失去记者的良心, 也会触碰到法律的底线。对于采访两会的记者来说, 不扎堆, 不围观, 不追星, 以理性的心态倾听真实的表达和诉求, 并及时客观地把这些诉求传播出去, 才是两会记者应该做的。
摘要:每年两会, 记者们“围追堵截”式的采访已经成为一道风景线。被围追的代表委员们也大多表情尴尬, 疲于应付。记者的行为虽然有为了满足公众知情权的良好初衷, 但行为过度者确实有失记者的职业道德规范, 严重的还会构成新闻侵权。本文从新闻道德和新闻侵权两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以规范两会记者的采访行为。并提出建议:记者不扎堆, 不围观, 不追星, 以理性的心态倾听真实的表达和诉求, 并及时客观地把这些诉求传播出去, 才是两会采访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围追堵截,两会,新闻道德,新闻侵权
注释
1[1]魏永征张鸿霞主编:《大众传播法学》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171页
8.中国道德说 篇八
中国在大型的突发事件中,无论是正义战争、爱国运动、革命起义还是战胜天灾人祸的全民性行动,都会涌现出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英雄人物。但是能将那样的非常现象视为通用的道德法则么?也不能。道理很简单:那是突发事件,那是一时一事的特殊行为。与事后人们的平时行为尤其是个人行为不是一回事。更何况某些壮烈行为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理。有的源于无私的正义冲动,有的也可能基于从众意识、从上意识或其它功利目的。总之,不能用非常事件中的非常举动去形成通用的道德法则。
真正的通用道德法则,既不等于官方法则、圣贤法则、英雄法则、哲人法则,也不能流于庸人法则、世俗法则、市井法则,而只是指国民中大多数正常人愿意遵守也能实践的道德法则。也就是说,只有中国绝大多数人(无论是官还是民,无论是名人还是凡人)的道德都在及格线之上,尤其是能够切实地落实到个人、自身,中国的道德才能实际化、实效化。
中国的道德体系和道德法则其实常常是偏颇的,左右摇摆的。古代重“义”,就在彻底否定“利”,必须远离“利”的沙基上,虚造了貌似堂皇的道德空中楼阁。今天重“利”,就直接地或变相地把个人利益视为世上首要的(甚而唯一的)圣物。与此同时,也公开地或隐含地将“义”当成戏弄对象。针对这样的状况,中国能建立和形成科学的道德体系和道德法则么?实话说来很难。
何以如此?义的遥远化、利的直接化所致也。
什么是真正可信的道德体系和法则?通俗地说就是对合理的利予以有力的肯定和尊重,对合情的义予以有效的提倡和彰扬。总之,要使合理的利和合情的义都直接化。
如何使义和利都直接化,都正常化,这才是中国道德读本的第一章节。中国古代经典性的道德读本,首推《论语》、《孟子》等等。孔子百分之百地推崇“义”,百分之百地否定“利”,甚而将重义或重利视为君子和小人的首要区别。孔子生在春秋时代,观念自然老些。生在战国时代的孟子,脑袋就灵活多了。他公然说“义者,利也”,并解释说“无恒产必无恒心”,意思是连基本利益都无法保证的人很难有可信的道德。可惜他的话也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没有什么实践性。中国的道德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事太多了!空洞的道德宣讲之所以很难产生实际的行为效应,还包括我们的另一种无知:不懂得任何道德一经与法律脱节,都必然苍白无力。在法律强风吹拂下的道德,才有可能成为坚实的道德。在种种追名逐利之风(尤其是贪腐之风)盛行的社会环境中,强行树立某些“道德楷模”让人跟着去学样,不仅无大作用,甚而有“愚民政策”意味。
9.中国古代道德修养格言 篇九
1、修身不言命,谋道不择时.
2、崇德而定势,行又而忘利,修修而忘名.
3、习与性成.
4、“无伤”二字,修已者之大戒也.
5、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修身以不护短为第一长进.人能不护短,则长进者至矣.
10、习惯之始如蛛丝,习惯之后如绳索.
11、君子反道以修德.
1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4、学苍竹到老虚心留劲节,敬苍松久经风雨不知寒.
15、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16、正已而不求于人.
17、夫子温、良、恭、俭、让.
18、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19、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20、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21、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2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3、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24、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25、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2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27、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8、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29、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30、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31、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32、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
33、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34、治外物易,治已身难.
35、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37、闻人之谤当自修,闻人之誉当自惧.
38、修已而不责人.
39、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40、以德服人.
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2、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怨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43、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
44、君子不可以不修身.
4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7、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4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49、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50、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无惮改.
51、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身,外正其容.
5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3、养气要使完,处身要使端.
54、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场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55、德不孤,必有邻.
56、修身以敬,勿托以尊.
57、不修身而求今名于世者,就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58、欲影正者端其表.
59、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
10.中国功夫说课稿 篇十
黄羊川中心小学 薛国庆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是六个单元中唯一的一首有说唱形式的歌曲。本课通过一首歌曲让学生了解“中国功夫”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武文化”,它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这也是我们中国人为以骄傲和自豪的。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形式多样,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它以修身养性为主要目的,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宝贵遗产。学生通过歌曲了解武术中的一招一式都含着一种精神所在。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的学唱,培养学生对中国武术的热爱,懂得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以修身养性,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
2.通过歌曲的学唱,懂得中华武术魂,唱出中华儿女的志气,唱得富有激情和感染力。
3.深深体会歌曲最后一段歌词,能唱出爱国情怀。
重点:通过对《中国功夫》的了解,让学生对歌曲的演唱更富有激情和感染力。
难点:深深体会歌曲最后一段歌词,能唱出爱国情怀。
三、说学法
学生运用听、说、品、赏、练等学唱歌曲。
四、说教法 教师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方法教学,使学生达到体验中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活动中归纳知识;参与中培养能力;合作中学会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1、学生由观看PPT图片、认识电影名人等导入《中国功夫》并阐述练习武术的作用。如:学生熟知的明星成龙、李连杰等所演的动作电影来说明中国功夫在世界上是很受欢迎的。
2、问题设计:听歌曲回答问题。
能使同学们知道歌曲表现出了什么样的情感?歌曲的表现力是怎么体现的?歌曲有什么特色?
3、节奏练习:练习学生本节课需要掌握的节奏,这样填词学习时就没有那么困难了。
4、说唱部分练习:在节奏、速度、情绪上有明显的对比,要求有激情和感染力地演唱歌曲。
5、歌曲的处理:主要从歌曲节奏的变化与旋律的压缩进行处理,使歌曲的情绪发生变化,更富有感染力。
6、完整的演唱歌曲:让学生跟伴奏来富有激情地演唱。
六、知识拓展
主要是简要介绍少林、武当、峨眉各门派功夫的基本招式,使同学们对中国功夫有更深刻的了解。
七、小结:
通过学习这首歌,使同学们知道了“中国功夫”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武文化”,它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这也是我们中国人为以骄傲和自豪的。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形式多样,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它以修身养性为主要目的,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宝贵遗产。
11.八说中国梦 篇十一
一天晚上下着雨,我从外面回家,因为没有带雨伞,进了小区便匆匆往家走。前方有一个人打着伞,正当我快步从他身边超越时,只听他说:“同志,雨大,我们一起走吧!”接着伞就伸了过来。我心里顿时热乎乎的,连声道谢。他是一位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交谈中知道我们住同一栋楼,正好同路。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
这件事过去好几天了,一想起我心里还很感动,今天说出来和同学们分享,为什么呢?我以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应该主动关爱他人,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大家都知道“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只有大家相互关爱,相互温暖,和谐相处,社会才有文明进步,国家才有繁荣昌盛。
中国当代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说:“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这句话说得多好多质朴啊。古人也说:“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意思是说,作为有教养的人,应以他人为贵,而看待自己则很轻。这些道理应当记取。同学们,我们是不是怀有爱心?能不能身体力行,关心同学,关心家人,尊重长辈?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我们就是一位正能量的传递者,做好了作为社会一员的角色,为社会为国家尽了一份力量。
12.中国传统道德心理观研究 篇十二
1、“道”、“德”的出现
从词源上考据, “德”字先于“道”字出现, “德”最早出现于殷墟甲骨文中, “道”字的首次出现则是在甲骨文之后的金文里。在先秦文献中, “道”与“德”多分开使用。在古代典籍中, “道”、“德”是分开使用的, “道”最初指的是道路, 同时也隐含了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参与, 将“道”的内涵引申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及人的行为规范。随着社会实践活动范围的扩大和人们思维的提高, “道”包涵了更加具体的内容, 如王道, 皇天之道。对“道”理解上升到哲学层面, 即为世界万物运转所必须遵守的规律。
2、“道”、“德”之间的联系
由于早期的人类社会, 生产力低下, 对自然的膜拜, “德”指“具体行为”。到西周时, 强调内心的参入, 即正直的行为、善行。“德”是对“道”的领悟和运用。
西周早期, “德”字作为一种“行为”或“作为”的意思使用。春秋时期, 孔子认为“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孔子认为道德, 礼制都是可以引导民众的。孟子主张“无恻隐之心, 非人也, 无善恶之心, 非人也。”他认为人要有同情心和善恶分明, 要有道德判断力。老子日:“圣人无常心, 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 不善者吾亦善之, 德善;信者吾信之, 不信者吾亦信之, 德信。”此中的“德善”与“德信”便通于“得善”、“得信”。《荀子·解蔽》中“德道之人”亦指“得道的人”。道德既包含一种内化的过程也包含一种外化的过程, “道”是“德”的内在转化, “内化”指个体将外在要求转变为内在需要的过程。道德的内化指道德义务感和社会责任感。“德”是“道”的外化, “外化”指将内化形成的道德认知和道德信念用行为表现出来。“外化”指强调要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将被个体内化的“德”还需外推与人 (德行) 并使他人也“得到”。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心理观
中国古代典籍中表明道德既指人们所要遵循的必要的社会规则, 也包括人们遵守规则所表现的品质。道家和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部分, 道家认为道德就是人们对道的把握和理解。不是简单地对规范理解而是要个体参与和体悟为基础的, 侧重于一种认知能力。儒家认为道德应包括仁、义、礼、智、信、忠、勇。这里指儒家的道德心理, 主要是指促成人们将道德认知转化成实际的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心理动力机制, 即情感上愿意去实践或追求某一道德行为, 意志上有持之以恒的毅力的心理机制。在这个心理动力机制中, 最重要的情感动力是人格培养的自我满足感和人格缺失的耻辱感 (“知耻近乎勇”) 。
三、中国传统道德心理观的特点
1、强调模仿学习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古人在对道德的概念理解中采取了注重身教、环境陶冶和潜移默化的方法。传统道德概念强调道德就是有高尚品质的人或行为。大多数的学者认为圣人的行为就是道德,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 因此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向受教育者示范, 或者利用榜样人物的行为向受教育者示范之, 引起受教育者情感上的共鸣, 激发受教育者有意无意地接受并模仿示范者, 使受教育者产生于示范者类型的行为。道德概念中的古人所推崇的“圣人”的品德或行为, 就是一种模仿学习。学习是通过模仿过程而产生的, 即一个人通过观察另一个人 (榜样) 的行为反应而学习了某种特殊的反应方式。利用人的无意识心理和模仿学习来转变人的心理过程, 来达到“德”。
2、注重认知提高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中“在明明德”指出要领悟和了解“德”才能获得“大学之道”。中国传统道德心理一直强调贵心悟。心悟是一种认识手段, 在形式上看, 属于直觉思维和整体思维, 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特色。古人认识到, 做个有道德的人说起来很容易, 做起来很难, 强调要有心悟, 提高道德认知, 在内心中增加自己的兴趣, 增强内部强化。《大学》中提出“物格而后知致, 知致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它要求个体必须先进行长期的格物致知, 而后经过修习后才能把握“心正”, 直至“天下平”。在中国传统的道德心理中侧重于道德认知的提高, 将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内化, 激发道德行为。
3、增强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做出抉择的顽强毅力和坚持精神, 坚持自身认定的行为方式, 形成行为习惯。《礼记.中庸》中“知耻近乎勇”的意思就是要人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是一种值得推崇和夸耀的品质。中国传统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耻的文化”。古人十分重视通过羞耻教育来培养人的道德意志。一个人的羞耻感可以克服个体的不良行为, 增强道德行为。
“君子必慎独也”是传统道德心理理论中所强调的, 它是指个体在独处无人监督之处, 仍能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 按一定的道德准则行动。慎独是一种自律, 自觉地磨练自己的道德意志, 培养和造就个人道德行为。
四、传统道德心理观的教育意义
1、培养多维道德观
在传统文化中, 道德的概念不仅仅指行为规范, 而是成为个体的一种内在需要, 是个体行为选择的结果。多维道德观指道德从根本上说更是人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是基于道德内涵的多层次性, 依据对道德的理解自下而上逐层提升的特点, 以个人的心灵参与和体悟为基础, 在自身需要发展的推动下自己创造的道德。无论从教育概念本身还是从一个充分发展的主体来看, 都要求一个人能够独立思考。灌输, 由于试图封闭人的思想而与这种要求格格不入。因此, 对道德培养中, 不仅仅对道德规范的灌输, 而应该关注受教育者个体的生命体验和内在精神的发展要求为目标, 重点培养个体对道德的领悟与道德思维能力。
2、让道德回归到生活
中国传统道德心理认为道德来自生活, “道”、“德”的最初概念就是从社会实践的总结出来的。老子以“道”为天地万物的本体, 它体现于万物之中, 涵养万物, 促成万物, 使万物得以自然生息。而“德”是体现于具体事物中的“道”, 是道的功能的体现。人的一般品德心理特征, 无论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习惯, 以及由此而构建的道德信念, 都是因参与道德实践而产生。因此, 道德教育是要和实际联系, 要用现实生活中事例和榜样进行教育。德育是培养人的德性, 德性来自于社会规范, 因此培养道德就要在社会生活中体验和感受。
3、提高道德自律
个人的道德修养是从道德自律阶段进入了道德自由阶段。现在国人的道德教育, 从某种意义上说, 是一种没有主体的教育, 以单纯的灌输为主。科尔伯格说:“灌输既不是一种教授道德的方法, 也不是一种道德的教学方法。”培养道德自律是很有必要的, 个体需要自觉地用“现实的我”与“道德的我”不断斗争的过程, 一旦二者之间趋于融合统一, 品德修养也就达到了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 不逾矩”。道德本身来自于社会生活规范。个体不仅要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规范, 还要在生活中经受磨练, 才能体验生活和感悟生活。提高道德自律, 以便使人们自觉地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参考文献
[1]于洪燕, 易连云.中西传统“道德”概念的历史演变及其现代教育意义[D].西南大学, 2006.
[2]杨绍刚.西方道德心理学的新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
[3]于洪燕, 易连云.传统“道德”概念的历史演变对学校德育的现代启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4) .
[4]曾建平, 肖三蓉.儒家与弗洛伊德的道德心理之简略比较[J].心理学探新, 2006 (3) .
[5]张忠华, 于福存.论传统道德心理文化的现代意蕴[J].当代教育论坛, 2005 (12) .
[6]Hare, W. (1987) .Open-mindedness in moral education:Three contemporary approaches.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Vol.16, No.2, p.99.
13.感动中国道德楷模专题复习 篇十三
【热点材料链接】
热点材料二:2012年2月3日晚,cctv感动中国2011人物揭晓,分别是朱光亚 两弹元勋、吴菊萍 最美妈妈、张平宜 跨越海峡的希望之翼、杨善洲 一生奉献给人民的好、阿里木 烤羊肉串的慈善家、吴孟超 人民医学家、刘伟 身残志坚的精彩人生、孟佩杰 照顾养母12年的孝女、胡忠 谢晓君夫妇 坚守在雪域高原上的支教者、刘金国:两袖清风、一心为公。
【说明考点链接】
1、思政考点1:理解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b)
2、思政考点2:学会珍爱和尊重生命,实现生命价值(c)
3、思政考点3:懂得人需要正确认识自我(b)
4、思政考点4:掌握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和途径(c)
5、思政考点5:知道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a)
6、思政考点6: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c)
7、思政考点7:懂得诚信的基本要求,做一个诚信的人(b)
8、思政考点36:知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及其重要性(a)
9、思政考点37: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张扬和培育民族精神(b)
10、思政考点39: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目标(a)
11、思政考点41:认识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做一个负责的公民(c)【教材知识链接】 【教材知识链接】 【考场设问链接】
1、评选《感动中国》人物有什么重大意义,2、他们感动中国的原因: 3(学习感动中国人物的有什么意义, 4(青少年如何向先进人物学习,化感动为行动, 答:(1)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教育人民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体现伟大的民族精神。(2)有利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3),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5),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伟大民族精神.答:(1)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教育人民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体现伟大的民族精神。(2)有利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3),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5),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伟大民族精神.答: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人们追求真、善、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助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助于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有利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等。答: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增强社会责任感,勇担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
【考场设问链接】
5、这些英雄模范人物有什么共同品质,6、了解了感动中国人物的先进事迹后,某校立即为此开展系列“向先进人物学习”的活动,现请你参与进来,完成下列任务:(1)请你设计几种活动形式;(2)请任选一种形式,设计出活动主题和活动步骤;(3)结合材料谈一谈开展这次活动有什么意义。
7.“感动中国人物”身上都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8(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你准备怎样向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学习, 答:他们有着回报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共同品质。
答:?办板报;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等。主题班会,主题:“?我们学习的榜样”;步骤:? 组织同学们观看先进事迹的相关图文、影像资料 ?自由发言,补充自己所知道的某人先进事迹,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请老师说一说我们中学生应如何向xxx学习?为?开展爱心捐助。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弘扬社会正气,推进公民基本道德建设,培养“四有”新人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1)学习他们的责任意识。(2)学习他们热爱祖国、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
支撑。我们应向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学习,不断发扬和丰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学习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科学的本质在于创新,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越来越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程。我们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应该向钱伟长那样积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尽自己的贡献力量。
(4)学习他们的亲社会行为。社会是每个人的归宿和依靠,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大家庭”。我们青少年在平时的生活中应当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5)学习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意志坚强的崇高品格。我们应该向这些获奖人物那样树立崇高的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磨砺意志中自强不息,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青少年应树立远大理想,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应承担的
责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服务社会,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等。
【命题角度预测】 【题型高效速查】
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他们就是2011“感动中国”的人物坚守藏区12年支教胡忠、谢晓君夫妇。据此回答1—2题
1(胡忠、谢晓君夫妇之所以感动中国是因为()?他不图名利,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高尚道德情操 ?他甘于清贫、帮困助弱的崇高思想境界 ?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 ?他们身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a(??? b(??? c(?? d(?? 2(从胡忠、谢晓君夫妇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平凡的岗位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他们是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杰出代表 ?新时期仍需要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也是一种奉献 a(?? b(??? c(??? d(a d 3.《感动中国》节目寻找震撼心灵的精神力量,因此也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精神史诗”。举办“感动中国2011人物”评选及表彰活动,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确保社会生活实现绝对公平和永远正义 ?弘扬社会正气,促进社会和谐 ?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a(??? b(??? c(??? d(??? b(1)心灵感悟:通过阿里木烤羊肉串8年资助上百名贫困生的事迹,你感悟到了什么, 阿里木是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作为一个普通公民,他自愿在承担起资助贫困学生的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2)畅所欲言:阿里木被评为2011十大“感动中国”人物有何重要意义,(3)问题观察:我们身边还存在哪些缺乏责任的现象,(4)自我提高:为提升自己思想和行动,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公德,唤起公民的责任意识,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
不关心集体、自私自利、迟到早退、不爱护公物、好逸恶劳、挥霍浪费等。具体到行动上,我要以阿里木为榜样,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应承担的责任,自强不息、不畏艰难,奉献社会,把崇高的理想付诸于平凡的行动。如:培养独立意识,从洗自己衣服、做饭、打扫卫生等小事做起;勇于承担责任,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自强不息、力争上游,把学习的本职工作做好~
5.《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十年来,《感动中国》向全国观众推出了一百多位感动中国人物,在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因此也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精神史诗。”
某校九年级(3)班结合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围绕“责任与使命”这一主题准备开展一次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1)有感于中国人物的事迹,请你谈谈承担责任对人的成长有何必要性和重要性,(2)这些先进模范人物有什么共同品质,(3)你认为自己应该主动培养和锻炼哪些素质,才能适应当代社会对青年一代的要求, 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对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14.中国移动职业道德 篇十四
诚实守信、遵纪守法、遵章守制;勤勉敬业、履行责任、优质高效;忠诚企业、团结协作、务实创新、奉献进取;相互尊重、文明礼貌、共谋发展;以人为本、公平公正、廉洁奉公。
(二)员工职业道德释义:
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公司立足于市场经济社会的基石,是融洽公司与所有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协调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忠诚地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是每一个现代公民应有的职业品质。全体员工要以诚为本,讲信用,讲信誉,信守合约、承诺。
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公民必备的文明素质,是保持社会和谐安宁的重要条件。作为央企员工,应清醒认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必要性,更要遵守法律和纪律,倡导“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道德观念,要做到明纪、知法、守法。同时,在进行公司业务时应自觉遵守所在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遵章守制。
遵章守制就是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公司的规章制度是职工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遵章守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公司强化基础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基本要求,更是营造和谐企业、安全生产、廉洁从业的基本要求,也是员工执行力的重要体现。所有公司员工都应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更应以身作则,自觉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按章办事,规范有序,令行禁止,服从统一安排,及时解决员工在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中遇到的问题。
勤勉敬业。
敬业精神是一种优秀的职业品质,是企业和员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潜在动力源。每一名员工都应以勤勉敬业的态度进行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忠实维护公司利益和股东整体利益,对企业和社会负有责任感、荣誉感,以实际行动塑造企业形象。
履行责任。
作为国有企业首先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履行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方面的责任。作为国有企业的员工,要有企业靠我们发展、社会责任靠我们大家去履行的神圣使命和高度责任感,从企业大局出发,坚定为企业的奋斗目标而奋斗的决心,热爱自己的事业,刻苦学习,增强自身素质,按要求一丝不苟地做好本岗位的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向工作态度要业绩,向工作方法要业绩,向经济效益要业绩,用高超的技术、能力建功立业,用优异的工作业绩实现企业和个人共同发展。
优质高效。
公司全体员工要充分认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激发自己对工作的热情和兴趣,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在日常工作中按标准和规程进行工作,不断完善,持续改进,避免少、慢、差、费的方式方法,确保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忠诚企业。
公司全体员工要关心公司的发展,维护公司的信誉,保守企业秘密,维护企业的利益,把企业的发展与自己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愿意为公司的兴旺发达贡献自己的力量。
团结协作。
团结协作就是团队合作精神,就是员工在工作中要互相支持、互相协作、互相配合,顾全大局,明确工作任务和共同目标,尊重他人,虚心诚恳,积极主动协同同事搞好各项工作。
务实创新。
务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的体现。就是员工在工作中要讲究实际、实事求是,注重现实、崇尚实干精神,追求充实而有活力的人生。创新,就是要大刀阔斧地破除落后的旧观念、旧行为、旧习惯,转而树立先进的新观念、新思维、新习惯。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全体员工,特别是各级领导要坚决抛弃僵化和保守的传统观念,顺应潮流,敢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推崇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创新文化,对风险和失败保持正确的态度,努力创造鼓励成功、宽容失败、尊重创新愿望、发挥创新才能、肯定创新成果的良好企业文化和氛围,在创新中寻求和把握发展机遇,在创新中使员工体验到工作的乐趣和意义。
奉献进取。
奉献是企业社会主义属性的体现,是共产主义道德所提倡的崇高精神,是指企业对国家、社会的奉献,员工对其所属组织的奉献。我们的企业性质和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企业奉献国家、社会的责任义务。流动性强、条件艰苦、工作强度高、风险高的工作性质和特点,要求我们员工必须具备奉献精神,才能担负起自身使命。奉献精神对于企业内部的员工和组织之间具有更突出的现实意义,奉献精神是协作的前提。提倡奉献精神,可以有效地保证协作,保证团队产生出最大的合力。奉献精神是我们移动人长期以来的传统,是我们建立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对每个员工而言,就是要把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从点点滴滴中寻找乐趣;努力做好每一项工作,全心全意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服务。进取是一种向上的精神,进取才能获得人生的辉煌。就是员工要终身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倾心努力向前,精心钻研,争做技能型、专家型人才,超越平庸,立志有所作为。
相互尊重。
相互尊重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基础之上,就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就是全体员工要尊重客户,尊重合作伙伴,员工之间相互尊重,上下级之间相互尊重,以及企业同行间相互尊重。通过尊重,赢得客户的信任,创造融洽的工作氛围、合作的基础、流畅的信息和情感沟通、高效的工作节奏,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尊重他人,取长补短,才能丰富自己,赢得他人尊重。
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指人与人在接触交往中,相互表示尊敬和友好的行为规范,是文明行为的最起码要求
共谋发展。
客户、合作伙伴、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公司的发展源于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客户的信赖、合作伙伴的协作和社会的支持。公司在生产经营中要注意协调好多方关系,保持和谐一致,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实现与业主、客户共赢,与合作伙伴共发展,公司和员工一同成长,一同发展。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出发,充分信任、尊重、关爱员工,重视员工的物质、精神和发展需求,激发和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全体员工以推动企业持续发展为己任。同时,注重安全、注重产品质量、注意保护环境,重视业主的利益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在追求最大限度的利益的同时,促进社会大众、员工、业主等各方面关系和谐。
公平公正。
公平公正就是指公司为每一位员工,为所有相关业务单位,提供“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环境,给予员工平等的工作机会、学习机会和发展机会,让每位员工都能够积极为企业持续发展做贡献,从而实现自我价值,获取相应报酬。给予所有相关业务单位一视同仁,热诚相待,亲切友善。
廉洁奉公。
廉洁奉公就是将企业的集体、整体利益和员工的实际利益摆在第一位,清正廉洁,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遵纪守法,秉公办事,不利用职权谋私利,自觉抵制消极腐败思想的侵蚀,接受群众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以企业大局为重,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和企业规章制度,不假公济私,侵占企业的利益;不奢侈浪费,不追求排场。公司员工应妥善保护和使用公司财产(指公司所有或有处分权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商业秘密)、证照、印信,确保其有效、完整,并有效用于公司生产经营。不得侵占、挪用、外借,更不得利用职权贪污、收受贿赂或取得其他非法收入、不当利益或为他人谋利益。不得超越权限、违反程序决定企业重大事项,不得有其他侵害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的行为。不得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营私舞弊。
15.中国教学道德思想的历史梳理 篇十五
中国传统教育虽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进, 但总体却始终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以“仁、礼”为准绳, 来衡量教学行为, 规范教学过程。从孔子的“仁者不忧”、孟子的“舍生取义”, 到朱熹的“教理、教事”都在彰显着德育为核心的教学思想。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在“五育并举”的方针中也首倡道德教育。这种以伦理为本位的教育教学思想, 要求把道德教育融入到知识教育中, 认为知识教学过程也就是道德培养过程。教育教学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和实施要求都被赋予了浓厚的伦理道德的内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道德教育居于首位, 形成了泛道德化的教学。
(一) 古代时期。
孟子作为孔子嫡传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明确提出了“明人伦”的教学目的。“人伦”就是五对关系:“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孟子·滕文公上》) 后世称为“五伦”。而设立学校的教育目的就是要“明人伦”, 孟子说:“设为痒序学校以教之。痒者, 养也;校者, 教也;序者, 射也。夏曰校, 殷曰序, 周曰痒, 学则三代共之, 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 小民亲于下。” (《孟子·滕文公上》) 而从孟子提出此教育目的后, 也确立了后世两千年的中国教育性质, 即伦理教育。
《学记》是中国最早的专门论述教学的论著, 在“教学为先”的主张下, 提出“化民成俗”的教学目的。“君子如欲化民成俗, 其必由学乎!”通过有目的的教学, 使得人们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和智慧。
董仲舒提倡道德教化为本的教学。“三纲五常”是董仲舒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 也是教学的根本依据。在此思想指导下, 他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德性, 更加突出了儒学伦理道德教育特色。
韩愈认为教育要“明先王之教”, 要“学所以为道”。而“先王之教”就是仁义道德, 并且这些仁义道德体现在从小到饮食习惯, 大到社会政治的一切事物中。只有学好仁义道德, 方可安身立命。
朱熹是中国古代儒家教育的集大成者, 提出了“明天理, 灭人欲”的教育目的。他认为“天理”与“人欲”不可共存, 要“革尽人欲, 复尽天理, 方始是学。” (《朱子语类》卷十三) 所以学校的教学要以“明人伦”为目的, 重视道德教育。
(二) 近现代时期。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 西方“自由、民主”的思想波及中国, 出现了很多反对封建教育, 倡导教学改革的教育家, 蔡元培则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一位。
蔡元培提出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宗旨。他提出的“健全人格”的培养实际就是一种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并在此宗旨下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五育分别指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以及美感经验。这其中, 他又尤为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在出任教育总长后, 公布的《教育宗旨令》中明确指出“注重道德教育, 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 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德。”[1]五育并举体现了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延续并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教学道德思想。
二、初步的教学民主思想
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的教学方针可以说是最早的教学民主思想。《学记》中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教学原则, 认为师生在教学中可以相互促进。韩愈提倡“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些古代教育家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了初步的教学民主思想。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教学中也提倡充分尊重学生, 教师要放下架子, 与学生平等交流。
(一) 古代时期。
孔子教学中, 奉行有教无类的教学原则, 把受教育的范围前所未有地扩大到平民。在孔子的学生中, 有穷居陋巷的颜回, 有以黎藿为食的子路, 有商人出身的子贡, 也有出身贵族的司马牛。孔子这种有教无类的方针体现了教学的平等和公正。孔子认为无论学习知识还是培养道德都要建立在学生主动性上,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要求教学必须在学生有所思考的基础上进行, 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不能无视学生的情况而灌输。孔子还特别注意学生的差异, 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是我国历史上首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
王充认为在教学中, 学生要敢于“问难”与“距师”。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激发思维, 而不能惟师是从, 要“师弟子相诃难”, 从而“激而深切, 触而箸明”。这种敢于批判, 敢于否定的教学思想正是教学中的一种真谛。
王夫之认为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主导, 但要靠学生的自觉学习, 教学才有成效。教学原则方面。王夫之认为教学要“因人而进”, 学生的天资各异, 教学必须有针对性, 教师要在了解学生性情的基础上, 采用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方法去教学。另外, 教学要按一定的顺序, 要遵循人能力发展的规律。这些教学原则体现着教学的合理内核。
王守仁在批判传统儿童教育的基础上, 提出教育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使用强制、体罚的方法只能是事与愿违。使儿童“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 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儿童“如草木始萌芽, 舒畅之则条达, 摧挠之则衰萎。”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所以, 教育必须顺应儿童性情, 让儿童像草木一样自然生长。另外要量力施教, 要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来进行教学, 要“随人分限所及”, 使儿童爱学、乐学。
(二) 近现代时期。
蔡元培提倡在教学中要注重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要“深知儿童身心发达之程序, 要择种种适当之方法以助之”。[1]反对压抑学生的个性去进行教学,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研究精神。
陶行知提倡尊重学生, 鼓励创新。他不仅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 而且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努力激发儿童的创造性, 在教学中, 要“不耻下问”, 甚至以生为师。
三、注重教师的作用, 强调教师的德行
在中国几千年的教育传统中, 都特别重视教师的作用和地位。荀子将天地君亲师次第排列, 将尊师视为国家兴旺之本。《学记》中说“能为师然后能为长, 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也特别强调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对教师作用的重视, 在德育为先的中国古代教学中, 势必尤为注重教师德行的示范作用。孔子说“身正令从”、《学记》中的“师严道尊”、董仲舒说“善为师者, 既美其道, 有慎其行”, 以及后世各代教育家都特别注重教师本身的道德修养, 认为教师必须要“正言、正行、正教”, 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言行举止提出了严格的道德要求。
(一) 古代时期。
孔子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身教胜于言传, 所以特别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 他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教师对学生要“诲人不倦”, 要爱护学生。对学生不仅要有耐心、恒心, 更要有爱心。曾表白说“爱之, 能勿劳乎?忠焉, 能勿诲乎?”
孟子将教学作为人生三大乐事之一, 提出了教学要“盈科而后进”, 否则就会像“揠苗助长”一样, “非徒无益, 而又害之”。 (《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还强调“教亦多术”, 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学记》中强调“师严然后道尊”、“能为师然后能为长, 能为长然后能为君”。对教师的要求十分严格,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 又知教之所由废, 然后可以为师也”。教师在教学中还要能“长善救失”、“及时施教”、“循序渐进”, 要注意学生差异, 要遵循一定的顺序, 帮助学生扬长补短。
董仲舒对教师提出“圣化”的要求。说“善为师者, 既美其道, 有慎其行, 齐 (剂) 时蚤晚, 任多少, 适疾徐, 造而勿趋, 稽而勿苦, 省其所为, 而成其所湛, 故力不劳而身大成。此之谓圣化, ” (《春秋繁露·玉杯》) 明确要求教师采取最有成效即“圣化”的教学。
韩愈也主张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他说“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他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 要不耻下问, 要鼓励学生不迷信权威, 敢于创新。这种教学民主的思想, 正是教学道德性的重要内涵。
王夫之认为教学要有效进行, 教师一是要善教、乐教, 即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 又要有热爱教学的精神, 这样才能使学生爱学、乐学。他说“善教育者必有善学者, 而后其教之益大。”二是教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在教学中要“正言”、“正行”、“正教”。教师必须能以身作则。
(二) 近现代时期。
蔡元培提倡教育独立, 教学自由。认为教育不能过多地依附于政治和教会等, 要有自己独立的发展空间。教师要有学术上的研究自由, 可以自由地交流和讲授。但特别强调要实现这些目标, 教师本身要有过硬的学识和高尚的人品。
陶行知的教学道德思想中突出体现了教师要热爱教育, 热爱学生的特点。陶行知在其一生的教育生涯中都在践行着这一教育信念。“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不仅是他自己的写照, 也是他对教师职业的期望。他提倡平民教育、乡村教育, 大力推广普及教育, 创办了晓庄学校等面向平民大众的教育基地。教育民主、教学平等的思想贯其一生。
四、社会本位的教学道德培养目标
中国古代社会重国家轻个人, 个人的道德取向以社会道德性为目标。教学的目的和学习的目的体现政治化的特色。“学而优则仕”, 是古代学子们孜孜以求的人生理想。教育教学的价值判断以是否符合政治要求为标准, “仁政”、“德治”的目标在于培养恪守纲常礼法的文人。
孔子的教学目的是与他的政治主张密切相连的。孔子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达到“学而优则仕”。所谓“君子”, 不仅有才, 更要有德, 又尤为重视君子的品格, 对此还提出了“仁者不忧, 知者不惑, 勇者不惧” (《论语·宪问》) 的具体要求。所以在孔子的教育中, 德育居于首要地位。并且将知识教育融入德育之中, 以知识学问为基础, 来提升道德品质。
孟子在立足仁义礼智的基础上提出了“大丈夫”的理想形象。要相信正义, 要有“浩然之气”, 甚至舍身取义。可以说“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的“大丈夫”形象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
王充认为教育不仅可以改造人性, 也可以改造社会。在充分肯定教育作用的基础上, 提出了培养“文人”、“鸿儒”的教学目标。王充将当时的知识分子分为五个层次, 文吏、儒生、通人、文人和鸿儒。其中文人和鸿儒是教学的培养目标。这两种人才不局限于所学的知识, 能够将所知所学融会贯通, 更好地成为封建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
朱熹提倡将所学伦理知识身体力行, 将所学之理转化到实际行动中。实行分阶段的教学方法, 关于小学教育, 朱熹认为要“教以事”, 使儿童通过具体的日常做事, 学习一定的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 使其在习惯的养成中形成自觉的道德意识。对于大学的教育, 教学的重点则是要“教以理”。使其知“事物之所以然”, 以成长为封建社会所需的人才。
摘要:教学道德性的研究为当代教育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 但通过对中国教育历史的梳理, 可以发现, 关于教学道德的思想其实一脉相承。以德育为中心的泛道德化教学, 教学民主原则, 重视教师德性, 社会本位的教学道德培养目标都在彰显着教学的道德性解读。
关键词:道德化,教学民主,道德思想
参考文献
【中国道德说】推荐阅读:
中国传统道德与人文素质教育07-14
从小悦悦事件看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建设08-20
中国女性的堕落不是道德问题,而是社会问题09-05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和方法说课稿12-10
用英语说中国谚语11-26
新中国科技成就说课07-27
中国花鸟画说课稿09-01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10-08
《中国民歌》六年级音乐说课设计09-16
道德规范与道德品质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