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诵读活动方案(精选16篇)
1.国学诵读活动方案 篇一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一、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重要意义
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益于传承中华文化。在诵读中亲近经典,感受到民族文化渊远流长;在亲近中热爱经典,从经典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化,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提高人文素质。能够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境界,丰富内涵、净化灵魂、启迪智慧,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学校教育引领社会教育的有效途径。能够在广大学生中打下良好的中华传统美德基础,并通过学生影响家庭、影响社会,使学生关系、生生关系及家庭、社会的人际关系得到明显改善,纯净社会风气、提振精神信心、构建和谐社会。
二、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德为本、德智兼修。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不仅要提升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要使广大学生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德,形成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教他们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互相合作。
2、坚持贴近生活、身体力行。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既要体现优良传统,又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心灵。要针对不同年龄对象的特点及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循序渐进,长期坚持。要注意实践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广大学生在读经典的同时,自觉遵循传统道德规范,自觉在生活中运用。
3、坚持汲取精神精华、反对生搬硬套。要把经典诵读与坚持汲取当代生活、科学精神和革命传统相衔接。
4、坚持合力推进、典型引路。正确处理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关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引领社会教育的功能,鼓励和组织广大学生在家庭和社区组织开展诵读活动。充分挖掘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在全社会营造国学经典教育的良好氛围,要注意培养和发现好的典型,积极扶持,大力倡导,以点带面,深入推进。
三、经典诵读活动的对象和内容
全校各年级学生统一参与经典诵读活动。每学期诵读一本经典。诵读内容为《弟子规》。
四、诵读活动的基本方法
假期诵读,提倡学生和家长一起诵读,有条件的可做到把读经典与看讲座和家庭讨论结合起来。
在校期间诵读要做到以下四点:
(1)诵读:每天10分钟集体诵读《弟子规》原文。
(2)讲座:每周一个课外活动开展讲座,或组织学生观看专家视频讲座,或由学校教师开展专题讲座,以解难答疑。
(3)对照座谈:每周开展一次学用国学经典讨论会。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对照经典要求,反思自身言行。亦可组织学生把学用经典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的变化写出来,在讨论会上交流。
(4)展示与检查:每学期一次。以班单位,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经典诵读成果(体会)竞赛展演或经典诵读演讲;每学期开展一次“经典诵读大家谈”征文竞赛和一次国学经典知识统一考试。还可通过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手段,组织演出,突出国学经典的文化韵味和教育内涵。
五、切实加强领导,确保经典诵读活动取得实效
1、建立机构,强化领导。学校成立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校长XX
任组长,XX
任副组长,学校班主任为成员。各班要高度重视,并精心组织,和常规工作一道统筹安排,一并检查。
2、明确责任,全面展开。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各班要结合本班实际,认真制订实施方案;要组织相关老师开展经典教学与研究;要建立相关制度,确保人员及活动经费。诵读原文学校免费提供,不得向学生收取费用。要形成教务处具体抓、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天天抓、全体教师共同抓、所有学生都参与的活动格局。
3、深入推进,逐步延伸。经典诵读要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与教师的业务学习相结合。在诵读过程中,要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诵读内容、统一诵读时间、统一诵读考核标准。鼓励各班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注重活动由校内向校外延伸,利用假期与家长共读经典,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同时达到学生带动家长,教师带动家人,学校带动社会的教育效果。
2.国学诵读活动方案 篇二
我园作为张家港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协作课题“国学经典课程教学研究”的协作单位,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研讨以及全园教师通力合作, 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 深入分析教材, 确定我园国学教育的教材为小班《弟子规》, 中班《三字经》, 大班《古诗》, 这些国学教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经典传统文化, 是历代先贤们的总结记录和文化积累的总籍,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结晶。在幼儿时期, 孩子的记忆力好, 对于诵读的内容很容易熟记于心, 到了他们能理解的年龄, 自然会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因为没有“厚积”就不会有“薄发”, 就不会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二、幼儿园的办学特色
我园的特色是“在多元阅读中促进幼儿的社会性情感发展”, 国学经典课程教育作为它的一个分支, 我们将认真落实开展, 在幼儿园生活的各领域潜移默化、不断渗透, 具体表现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包括了幼儿在园的户外活动、游戏活动、教育活动等一系列在园活动。我们国学教育的落脚点将不仅仅局限于“教育活动”。而是渗透在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之中, 比如:午餐前让幼儿诵读“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教育幼儿饮食时不要挑挑拣拣, 偏食会营养不良;吃东西也要适可而止, 饮食过量会损伤脾胃。这样的国学启蒙教育更符合幼儿的年龄及身心特点。
三、如何让国学经典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
1.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的渗透。
在幼儿来园和离园时段, 我们精心选择的经典诗歌和歌曲, 韵味十足地飘扬在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 幼儿和家长们浸润在优美的古典文化中, 增加了孩子们学习经典的兴趣, 同时丰富了家长们的国学经典知识, 这样潜移默化的熏陶让大家爱上国学, 喜欢诵读。在早操活动中, 我们选择的韵律操音乐充满浓郁的国学气息, 下午操也尽量融入国学元素, 如小班的《弟子规》, 中班的《三字经》, 大班的《江南》, 教师编排的动作充满古韵, 也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在午餐活动中, 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诵读活动和餐前感恩。“集体荣, 我才荣。食堂里, 有规矩;勿喧哗, 食不语。爱公物, 惜粮米。”“先长辈, 坐端祥, 食勿喧, 嚼勿响。双手递, 稳端放;心愉悦, 食饭香。”通过这样的方式向幼儿传递知恩、感恩、报恩的信息。
2.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渗透。
在课程安排表中, 我们将国学经典教育融入到活动中, 每周一次, 教师在学期初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在活动中, 教师通过生动的动画视频, 激发幼儿诵读的乐趣。在每月的课例研讨中, 我们也将国学教育内容融入其中, 结合幼儿园的感恩节, 老师们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设计课程, 大胆创新教学方法, 把教育寓教于游戏中, 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 在游戏中体验, 同时通过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手段、生动形象的语言引起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 激发幼儿学习国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使幼儿处于愉快的气氛中, 真正达到“快乐学国学”的课堂效果。国学观摩研讨活动的开展, 使我园教师对国学活动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对于国学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3.在幼儿园环境板块中的渗透。
“用环境文化当教材, 不仅让学习变得更为有趣, 更能使孩子们更容易掌握和运用知识。”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教师应该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园在环境的创设上, 坚持以幼儿为本, 创设让幼儿健康、智慧进行更好的和社会化发展的环境。在幼儿园进园的长廊上, 我们精心布置了图文并茂的《弟子规》图片, 选择的内容都是贴近幼儿和家长生活的, 如:“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家长们在离园活动中能带着孩子在那看一看、读一读, 这些博大精深的句子悄无声息地进入幼儿的心中。在二楼的通道里, 布置着我们开展国学教育活动的各类照片, 有教师的参与、幼儿的参与、家长的参与, 看着孩子们在“国学经典”中表演的照片, 我们仿佛又看到他们在台上自信地演出, 穿着古时模样的汉服, 手拿书籍, 大声诵读, 作为教师的我们很感动。幼儿在经过这里时, 还会停下来说一说, 兴致高的时候还会说上两句国学经典的句子, 这里让他们感受到了诵读国学带来的自信。
通过这些国学经典教育的活动, 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浸润”教育, 教师凭借和筛选“经典诵读”的精华,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幼儿园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已有一年多的时间, 教师自身的素养得到了提高, 幼儿的行为得到了规范。在园时, 幼儿懂得了分享和谦让;在家里, 他们会给爸爸妈妈拿上拖鞋, 为爷爷奶奶端上一杯茶, 吃过晚饭还会主动地收拾碗筷等等。这些都说明, 在幼儿园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是必要的, 也是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总则第七条》规定“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 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开展国学经典教育, 让孩子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健康成长。
摘要: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 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 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这就表明了作为教师的我们责任重大, 特别是在幼儿的启蒙阶段, 性格形成期显得尤为重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徐梓教授认为:“国学经典教育就是通识教育、博雅教育和素质教育。”因此我园也开展了国学教育, 通过诵读经典, 规范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的社会性情感, 从而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定一生基础。
3.国学经典诵读之 篇三
【关键词】国学;孟浩然;田园诗;友情
孟浩然的诗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杜甫说他“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又赞叹他“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遣兴》)。皮日休则称:“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北齐美萧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先生则有,微云澹河汉,疏雨滴梧桐。乐府美王融,日霁沙屿明,风动甘泉浊;先生则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语谈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的确不薄,语谈仅仅是外表,主客之间的情谊,由谈初到清真最后清切。这是内在的韵味散发出来的醇香,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正是谢榛语的那种“清音有余的感觉”。
有关友情的描述,唐朝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此句真切的表达了知心朋友,情谊深厚,即便远在天涯,也好像近在眼前。显示出友谊的真挚。胸怀的阔达。可见人生中拥有真诚的朋友,心中便不会孤独,当代人也常说:多一个朋友,便多一条路。是啊,真正的友谊就是不顾及对方的社会地位,富贵贫贱,美貌与丑陋,而注重双方的心有灵犀一点通,注重自然,注重默契。很多唐诗中体现了这种情感:王昌龄的《送魏二》“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王维的《山中送别“除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未见常见天际流。”而最令人欣赏的友谊之情,是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体现出的那种“淡”“真”“切”的淳朴自然的朋友之情,值得大家细细赏读:
故人具鸡黎,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首句“故人具鸡黎,邀我至田家”。“这”一邀一致,文字上毫无渲染,召之即来,简单而随便,好似小学生在日记本上写的一日行程一样的朴素而平淡,再加上“鸡黎”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只简朴而随意,这样,客人和主人彼此的心扉毫不顾及地向对方敞开,客人不嫌弃你农舍之主而降低身份,主人不谄媚你达官显贵而升官发财,那就盘腿而坐,促膝而谈,气氛润恰而平静,不讲虚礼和排场,如此幽静而祥和,这不仅是主任和客人的真挚情谊所至,也有清新愉悦的环境所衬托,你看那外景——“绿色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两句一近一远,近景绿树环抱,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荡开笔锋,展示一片开阔的远景: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让村庄不显的孤独。一“合一“斜”,静中含动,景都活跃着,人怎能闲坐,于是主客敞开胸怀,娓娓而谈——“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轩窗一开,放眼望去的不仅是主人和客人,而且也将读者的眼球引向这这特定情境当中去,随着主人和客人一起欣赏: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映入眼帘,让人心旷神怡,那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荫怀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适的感觉。于是,话桑麻中,主人与客人的欢声于笑语都仿佛萦绕在我们耳际,正是在这种情景氛围中,客人忘记了仕途的荆棘丛生,名利得失,他从主人的笑语中寻到了安然,坦率,真实,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中,盼到了已久的向往之地,从他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中,他心境平和,思绪舒展,举猎灵活,自然省净,这样的环境,谁愿意离去,谁不渴望再来,虽然没有说出自己乐而忘返的想法,但客人和主人的情谊无需再遮掩,淳朴而诚挚溢于言表,于是,再不需客气,我想我做客人既主人,主人即客人,下次的约会,定在了——“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不请自到,那种率真,那种理直气壮的情怀,好比小女孩在父亲跟前撒娇:“我要,我要,我就要。”古人相待的热情,做客的愉悦。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
此句看死信笔写来,却首尾衔接。首句“一邀一致”尾句“还来就菊花”,此外既感到篇法圆紧,有体会到客人的洒脱自然。
当然,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也有用张扬和比喻的手法体现的,如李白的《赠汪伦》:“讨还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不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清湛,更出动离人的情怀,难忘王伦的深厚情谊,水深轻身自然的联系起来,以比物手法形象的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王伦送李白的情意更有多深呢?李白毫无掩饰的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他与王伦不一般的情意:“不及汪伦送我情。”耐人寻味。清朝的沈德潜很欣赏着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载》显然,秒就妙哉“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才用比物手法,便无形的情意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有清真。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与《赠汪伦》相比较,纯属于平淡的叙述至此,没有一句夸张之句没有一个兴奋之词,但到了平头百姓的谈话,让我们觉得这种淡淡的平易进人的风格,与作者描写的场景——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力形式与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诗词是在平淡中蕴涵着深藏的情谊,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显得薄弱。比如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虽只有鸡黍,但那份友谊之情,却一点都不薄,而是主客情深的精妙之处。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将主人与客人之间的情谊演绎的谈中含真,真中含深,深中含切。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似乎变得自由和灵便了。你只觉得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
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彩。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从他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似乎不难想见,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似乎有几分皈依了。
4.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篇四
“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人生”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方案
一、活动目的: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组织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诗文,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示学生青春风采。让同学们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熏陶,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学生阅读和诵读的兴趣,增强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二、活动主题: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人生
三、参赛对象及比赛形式:初
一、初二年级六个班6个集体诵读比赛。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4月23日(星期一)下午第7-8节 教学楼前
四、参赛准备:
1.各班选手赛前准备国学诗文于比赛时进行诵读,时间十分钟左右。2.各班于下周二文科组活动结束后将本班诵读串词上报曹素平老师,下周四课间操时间派一名学生到初三年级组曹素平老师处抽签。
3.若有配乐请将其于第八周星期四前上交到田永年主任处。
4.各班的语文教师配合班主任对各班参赛作品进行指导、训练和验收。
五、竞赛流程: 1.抽签决定次序; 2.自备诗文诵读材料; 3.评委评分并评出名次。
4.活动议程:第一项:学校领导致辞(闵校长)→→→第二项:经典诵读比赛→→→第三项:颁奖仪式→→→第四项:学校领导总结讲话(任校长)。
六、奖项设置:一、二、三等奖一名
七、评委:闵 强 马 峰、任栋才、祁红伟、马 山、田永年
金络汉、朱解伟、王世喜、刘 丰、张俊年、八、学生主持人训练和各班诵读串词的审阅:曹素平
九、场地布置与会场组织:郭万军、周多涛
十、音响、摄像、照相: 田永年 丁积伟、韩小伟
十一、电子屏宣传:曹廷林
宣传标语:张掖五中2018春“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人生”中华经典诵读比赛
十二、信息报道:马 麒
十三、评分统计、奖状打印:华 一、张 磊、马 麒
备注:本次活动是本学期的一次大型集体活动,请各位领导、各处室主任和相关人员依据以上工作安排,认真准备、积极配合,保质保量搞好此项活动。
附件:“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人生” 中华经典诵读比赛评分标准及细则
评分标准
评分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基本原则,本次比赛评分采用百分制,打分时保留两位小数。核分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再求均值,保留两位小数,即为最终得分。
评分细则
一、比赛规则: 1.比赛采用百分制
2.各参赛班级按抽签顺序上场。3.比赛时限,6-10分钟。
二、评分标准:
实行百分制,具体分布如下:
1.朗诵选择的内容符合比赛要求—— 20 分
2.朗诵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圆润。语言技巧处理得当。表达准确、流畅、自然;语气、语调、音量、节奏富于变化,能熟练表达所朗诵的内容—— 30 分
3.朗诵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号召力,能较好地与听众感情融合在一起,营造良好的朗诵效果—— 25 分
4.朗诵者精神饱满,能较好地运用身体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朗诵者应举止大方,富有艺术表现力—— 20 分
5.现场反映良好,上下场迅速有序,并能做到上下场致意,答谢——5分
教导处、文科组
5.国学诵读活动方案 篇五
遂川阳光希望小学
2017年上半年 遂川阳光希望小学
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载体,通过诵读,学习古代优秀诗文,在全校掀起诵读经典的热潮,让学生们在诵读中亲近中国文化,在亲近中热爱中华文明,在热爱中创新传统思想,在创新中弘扬民族精神,丰富我校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书香校园,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汉语言文学的艺术魅力,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
二、活动主题
诵读中华经典,营造书香校园
三、组织机构
1、比赛评委 组长:薛文明
组员:曾玉华
肖冬荣
王新华
黄小明
吴庆茂
王春林
朱光生
骆东华
主要职责:负责各项目的评分工作
(评分要求:采取去除最高分和最低分,求其他七位评委的平均分的方法计算总分。)
2、场地准备组 组长:熊冬华 组员:古吉业
涂肇军
罗春兰
主要职责:负责场地、灯光、音响等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舞台设计布置;评委桌台准备等现场条件保证工作。
3、文秘工作组 组长:肖金群
组员:郭雅萍
陈金兰
张春燕
吴玲
主要职责:负责班级所报题目、议程安排、评分表、统计表制作准备及统分统计、奖证奖品制作准备、节目单制作分发、座位安排、后期资料整理归档等文秘类工作。
4、主持工作组 组长:刘荷峰
组员:钟玲
廖莉
袁美华
主要职责:节目的主持及串词整理等工作
5、后勤保障组 组长:叶瑞云
组员:朱娟
周志珍
江作良
主要职责:负责后勤保障类及音乐播放工作
6、宣传报道组工作 组长:刘晓琴
组员:彭萍
邓裕玲
陆云
王雪娟
主要职责:负责现场摄影摄像;后期展板的制作和新闻报道等工作。
7、各班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负责维持本班秩序。
四、比赛内容及要求
1、内容:由各班自行从《国学经典读本》、《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等书中去挑选。附:现代文、现代诗歌不参与。
2、要求:
(1)以班为单位参赛,每班选取6人以上学生参加,由语文老师负责,其他感兴趣的老师亦可对班级进行指导。(2)参赛时间每个节目控制在6分钟以内。(3)以年级为单位抽签决定比赛顺序。(4)鼓励学生统一服装及配乐朗诵
五、活动日程安排 1、3月20日
召开筹备会议 2、3月28日
各班报送节目单 3、4月5日
节目串词及伴奏 3、4月10日
组委会对节目进行整合及微调
4、第九周 正式比赛(具体时间根据天气情况确定)
六、活动流程
(一)主持人致词
(二)诵读展示
(三)现场评奖
(四)领导讲话
(五)现场颁奖
七、比赛时间及地点:2017年上半年 遂川阳光希望小学校园内
八、奖励办法
1、邀请学校领导及相关老师组成评委会,根据各班的诵读形式、表演特点及诵读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现场打分。
2、按年级分组设奖
一至二年级: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至四年级: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五至六年级:一等奖2名
二等奖2名 指导奖:各获奖班级的指导教师
附: 不管任何情况,保持获奖总班额不变。如出现二等奖分数相同的情况,则由评委二次投票表决选出二等奖。
附录:评分标准
1、选材内容符合比赛要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1分)
2、遵守纪律,上下场迅速、有序。(1分)
3、节目形式灵活新颖,令人耳目一新。如:有配乐,配乐与所朗读篇章意境吻合,节奏和谐。(2分)
4、普通话标准,发音准确,诵读时脱稿,朗读熟练,声音洪亮,语速得当。(3分)
6.文学院品味国学诵读经典活动方案 篇六
活 动 方 案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二〇一五年七月
品味国学 诵读经典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国学经典诵读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神圣使命。为了更好的帮助文学院师生了解国学文化,丰富充实暑假学习生活,特举办“品味国学 诵读经典”活动。现将读书活动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品味国学 诵读经典
二、举办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三、领导小组
组长:孙冬青
成员:张
坤、何云龙、黄宇
一、赵亚平
四、活动时间
2015年7月—2015年9月
五、活动对象
文学院2013级、2014级全体学生
六、活动内容
1、必读书目为《论语》或《红楼梦》,其他经典书目可自行阅读。
2、阅读后将读书心得形成文字材料,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在2000字左右。心得体会必须为本人原创,严禁抄袭。
3、选取优秀作品汇编成册,并颁发证书。
4、新浪官微@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团委,在假期发起话题同步互动,参与话题讨论将有机会获得精美奖品。
5、开学后,邀请相关专家与大家分享阅读心得。
七、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八、本方案最终解释权归文学院所有。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7.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实践 篇七
一.巧编《精选国学经典》课程, 丰富语文课程资源, 把点滴的积累和点滴的渗透作为滋润学生心田的甘霖, 巧选经典, 妙用经典。
1、精选国学经典, 丰富课程资源。语文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之所以精选国学经典作为构课程生态系统和课外学习资源的一个部分, 是因为它有着和语文学科紧密联系的优势。泱泱五千年, 国学文明源流长, 国学经典代代传。这是历史的积淀, 更是现实的需要。
2、巧编国学经典, 挖掘课程价值。《精选国学经典》需要精选, 更需要精编。选的目的是学, 如果仅仅达到了精选的目的而没有做到精编, 那么, 学的效果就荡然无存。所以, 我们的策略是精选之后再进行精编。精编是有原则的。一是体例要一致, 前承小学阶段的学习, 在初中阶段力求各年级使用课程体例一致化。二是贴近实际, 以七年级上、七年级下、八年级上、八年级下、九年级上、九年级下为不同层级, 所编课程力求与各学段学生的年龄相适应, 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实际、心理实际、能力实际相匹配, 做到难度适宜、梯度有别, 在学习时达到层层递进的目的。三是摆正位置, 以国家课程为主, 以校本课程为辅, 从典型上以国家课程为依托, 习得方法, 习得能力。从趣味上以校本课程为佐, 靠文化的力量影响学生。四是数量适度, 选编内容不让学生感到是学习的负担, 而是学习的必要。同时, 强调趣味性。
3、妙用国学经典, 尽显课程价值。作为一门课程, 国学经典的价值就在于渗透。所以, 教师妙用国学经典课程, 方能尽显课程价值。在这一点上, 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是教学相长。借《百家讲坛》, 老师常听, 常学。备《精编国学经典》, 老师精钻, 细研。力求在拓展视野、掘深理解的情况下设计教学案。或因需而动, 融入课堂教学;或依时而布, 早晚按时诵读。让老师教起来, 让学生诵起来。
二是明确目的。开设《精编国学经典》的目的, 就是用国学文明教育学生, 就是用经典思想教育学生。文化的教育功能更表现在渗透上。所以, 学习要讲究诵读的针对性, 尽量做到一点一滴地积累, 一天一天地渗透。天之长, 日之久, 渗透性必然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程标准如是说, 我们也如是做。
二.丰富学生学习方式, 把兴趣诵读和自主探究结合起来, 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巧学经典, 巧用经典。
1、丰富学习方式, 体现课程理念。《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学方法的选择, 评价方法的选择, 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精选国学经典》课程也是为了丰富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而开设的。具体来说, 就是通过这一课程的开设, 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找到探究学习的方法, 从而更好地诵读, 以达到真正地自主学习的目的。
2、巧学国学经典, 内化素养能力。作为校本课程, 《精编国学经典》正是在这样的定位中, 正是在学生的巧妙诵读中, 发挥着它的育人功能, 提升着学生的素养与能力。作为基础教育, 面临的任务就是既培养高素质尖端人才, 又要为农业、工业经济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使每一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 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发展成才之路, 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李岚清同志也指出“只有全面发展的人, 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精选国学经典, 就是为了适应新时期对教育的要求, 通过各类不同的课程学习, 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 得到全面的发展。
3、巧用国学经典, 彰显底蕴文采
学习的目的在于用。学生学习了国学经典, 教师在课内外要乐于、巧于为学生搭建学以致用平台。例如在生活、课堂中, 在不同的环境下, 在自己的同伴、周围的人群中, 在收集各种学习资料时, 在搜集最广泛的信息时, 都可以用国学经典文句交流互动、自我反思、探讨疑问。还可以提供诵读比赛, 文句解读比赛, 文句默写比赛, 文句引用比赛, 让学生大显身手, 尽展其学。这样, 有了学习之后的一个平台, 学生的满足感有了, 学生的潜在力挖了, 学生的求知欲强了, 通过学习再学习, 学生的文化底蕴就厚了, 表达便越来越有了文采。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8.传承中华文明 诵读国学经典 篇八
[关键词]中华文明 国学经典 诵读诗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5-001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美德教育,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古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让古典诗文丰富语文课堂有其深远的意义。但如何在教学中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诗文,传承中华文明,及早让儿童接受传统优良文化的熏习教育,使之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情感得以升华,行为得以内化呢?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在指导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过程中,采用“激发兴趣—导之以法—引导背诵—课外摘录—灵活运用”的古诗诵读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身心修养。
一、激发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出自《论语·雍也》)意思是说,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不如爱好它的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不如对它有兴趣的接受得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探求知识的原动力,是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因此,我们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和自读古诗的兴趣。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读浅显的诗,让他们感到读诗并非难事,以此来调动和激励他们自学和自读古诗的兴趣。我的做法是,让学生把自己能背的古诗背诵给同桌听;然后再把他们接触过的部分简单的诗词抄下来进行背诵。这样,学生背诵起来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他们的自信心就增强了。
二、导之以法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方法对科学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要想大量诵读古诗文就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这样才能完成一定的背诵数量。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导之以法。
一是学诗授法。以教材中的古诗教学为主,注重指导学生读诗的方法,并逐步让学生领会和掌握。在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细读—精读—感悟”三步骤自读古诗的方法:(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3)多诵读,悟诗情。
二是配诗悟法。学完课本里的一首古诗后,教师补充一首易于比较的课外古诗,让学生自学,求同存异,让学生进行自我体会和巩固。如在学习唐代贺知章的《咏柳》时,我引导学生说: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了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春风能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了春天无限的创造力。这样指导,学生就容易领会和掌握诗歌了。
三、引导背诵
指导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读诗方法后,我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古诗背诵。首先,我引导学生总结背诵古诗的一般方法,即通过适当解说,引起学生对内容产生注意和兴趣。教师可选择一些比较浅易的,与学生生活有关的,易于学生接受的内容来引导背诵。这样,学生愿意读,以后也会记得住。教师可采用词组语块背诵法、熟记“诗头”背诵法、联想画面背诵法、抓“诗眼”背诵法等。有了背诵的方法,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系列的背诵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检查背诵的情况,再适当引入一些与古诗文内容有关的知识,如“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的特性或记叙事物,或说明事物,或展开议论,相当于现代的杂文,但都是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的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其实就是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这样理解以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就会进行关注并产生兴趣。
四、课外摘录
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读书时随手摘录文章中的优美词语、名人名言或警句、精彩生动的片断描写等,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和记忆原文的内容,丰富和积累词汇,提高认识能力和写作水平。不论是哪一首经典诗文,都经历过漫长的历史长河的冲刷,最终沉淀而形成。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肯定是下足了工夫,所以诵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诵读,感悟诗意,找出名言名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边引导,边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摘录记住了重点词句,再加入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悟,熟读背诵起来就没有多大困难了。
五、灵活运用
在古诗文的诵读学习中,教师应注重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在指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和作文练习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恰当地运用古诗。但对此我不会作过高的要求,不会作硬性规定,以免学生望“诗”生畏,产生惧怕心理。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指导运用效果甚佳。有部分学生就能引用古诗写出精彩的篇章,有部分学生还能尝试着写诗,并能写出一些小有韵味的古诗来。
如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里有一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路在曲折后出现开朗,让人从中悟到:锲而不舍就会产生希望,就会出现新的境界。理解了诗意后,学生在习作中或在平时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就会想到这句诗,从而将古诗合理地运用于学习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名言名句既能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和自读古诗的兴趣,又能鼓舞学生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教育目的。
此外,当我们知道学生在大量诵读古诗文时,我们应注意不要增加学生的背诵负担。对此,我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利用早读时间进行“读诗指导”,保证有充分的时间向学生介绍相关诗歌的创作背景及诗歌的大意,还有诗人的思想感情等,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整首诗的理解,增强他们的记忆。二是利用每一节课的课前3分钟时间,让学生读古诗、背古诗。三是利用下课10分钟的时间和课外活动的30分钟时间,让各个语文组长检查同学的古诗背诵情况。有时,我也会搞突然袭击,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抽查。每到这个时候,学生们都会争先恐后地跑到我面前说:“老师,检查我。老师,检查我。”看到他们兴致如此高涨,我常常会面带笑容、心情舒畅。
经过几年时间的古诗文诵读,学生们获得了明显的提升。在日常的作文中,学生们的古诗词运用自如。如一个学生在《教师节的礼物》中引用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的同桌经常在课堂上搞小动作,不听老师讲课,写作业时就去抄别人的答案,这不成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吗?”像这样句中有诗、朗朗上口的句子随处可见。
现在,经过几年时间的积累,学生们不但会读经典、诵经典、用经典,而且还能说经典、唱经典、演经典。每个学期,学校都要举行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各班学生表演的节目,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让大家受益匪浅。
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愚昧落后,没有先进文化和科技,就会任人宰割;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愚昧无知,没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会虚无和异化,甘为奴隶,受人鄙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正是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滋养了一代代炎黄子孙,使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背诵国学经典诗文,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祖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自己生活在这样的国度而感到光荣和自豪。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我们时刻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样,无论身处何方,都不会迷失方向;就算身在他乡,心也会永远装着祖国和人民。所以,我们要更好地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让民族精神的血液一代代流淌,永不停息!
[1] 黄桂梅.诵读经典古诗文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成才之路,2010(14).
[2] 金延旭.诵读古诗词,增强师范生语言表达能力——谈我校在推普活动中引入古诗词诵读的做法[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9.国学诵读活动方案 篇九
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满江红》《少年中国说》诵读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活动: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活动课时:两课时
四、活动准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
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
五、活动过程:
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1国学经典《笠翁对韵》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笠翁对韵》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 :
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及大致文意。
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涵,学写对仗春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课件出示了有水有轩的地方,老师讲解那个地方叫江心洲,后来叫鹦鹉洲,因为这个故事离我们很远了,都藏在地下了,课件跳动变为“地下文章鹦鹉洲”,同样方法,揭示了“空中事业麒麟阁”。
2、当孩子们理解这两句韵语时,接着继续讲解典故陈后主,隋炀帝,一个喜好音乐,一个喜好游玩,都不是好的君王。出示:“陈唱临春乐yue,隋歌清夜游。”老师出示以上四句后,让学生朗读,让学生猜猜他们各喜欢什么。
3、指出这些语句来自李渔《笠翁对韵》。引入今天的课题。
二、激发兴趣,品读韵诗
1、自读整篇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正音
3、出示整首韵诗,“鱼对鸟,鹡ji对鸠jiu。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虎类狗,蚁如牛。列辟pi对诸侯。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齐读,感觉节奏感。
4、老师出示课件,有关鹡和鸠,翠馆和红楼的图案,让学生理解鹡和鸠都是鸟类,翠馆和红楼是建筑物,鱼对鸟,鱼和鸟都是动物,接着朗读,诵读。
5、这里压的是什么韵?学生——ou韵.老师继续问这首韵诗,哪个字最多——对。那么一个字对的有:鱼对鸟,鹡对鸠;两个字对的有: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列辟对诸侯。五个字对的有: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七个字对的有: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十一个字对的
有: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6、继续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背诵。
7、“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七贤,老师解释了七个爱写文章的人,三友,用课件让学生自己练说。“虎类狗,蚁如牛。”好多同学按今天的眼光来分析,最后,由老师说出其中的典故。
8、在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后,从听觉的角度来引出“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播放马儿快跑的声音,学习“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用悠扬婉转的短笛声让学生学习“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9、韵诗不但有韵律美,还有节奏美,让我们拍着手,再来读一读。
10、我们一起背这首韵诗,老师出示填空题,鱼对,鹡对,翠馆对。
七贤对,爱日对。
虎类蚁如,列辟对。
陈唱临春。隋歌清夜。
空中事业,地下文章。
三、拓展练习
1、出示课件,让学生组成对子
2、找对子
海内存知己— 路遥知马力—— 明月松间照— 生当作人杰— 白日依山尽—— 远看山有色—
四、总结
中华民族的文化渊远流长,除了《笠翁对韵》,还有《三字经》等等,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能进一步领略带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小学经典诵读方案
横涧中心小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是凝聚着中华古圣先贤无数智慧结晶的文化宝典。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为使我校能够继续广泛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打造“书香校园”,特制订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是凝聚着中华古圣先贤无数智慧结晶的文化宝典。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其文明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目标要求
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积累,能够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朱子家训》、《千家诗》等,能够讲述其中古圣先贤发人深省的传世故事,领略感悟受用一生的做人道理。
三、诵读原则
1、模糊性原则:以激发兴趣、陶冶情操为目标,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
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不要求程度整齐划一。
3、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4、鼓励性原则:少责备多鼓励,以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四、活动安排
认真做好活动方案的制订及前期准备工作。
1、成立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卢玉理
副组长:张青华
成 员:各班主任、各班语文教师
2、工作分工:
制订活动方案。责任人:张青华
具体实施责任人:各班主任、各班语文教师
3、前期准备工作:做好校本教材的搜集与整理工作
《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朱子家训》注音、注释、校对:各班语文老师。
必背与推荐诵读古诗整理:郭亚军
耿巧
年段诵读目标
一年级:《百家姓》+必背古诗15篇+推荐诵读5篇。
二年级:《三字经》+必背古诗15篇+推荐诵读5篇。
三年级:《弟子规》+必背古诗10篇+推荐诵读10篇。
四年级:《弟子规》+必背古诗12篇+推荐诵读10篇+自选诵读篇目。
五年级:《朱子家训》+必背古诗12篇+推荐诵读10篇+自选诵读篇目。
扎实开展好系列活动
1、评选“诵读星”
年级根据背诵情况,每月评选出“班级诵读之星”。根据学校举行的经典诵读比赛,评选“校级诵读之星”,可每学期期评选一次。
2、继续制作“古诗诵读卡”
卡片可用硬纸板制作,正面为自己喜欢的古诗文名句,反面为诗文配图或诗意解释等,并注明制作人。先在班内交流背诵,然后每班挑选5只卡片至各
班巡展。最后由学校组织评选,评出制作精美的古诗诵读卡。入选者作为参评“校级诵读星”的条件之一。
3、开展古诗文手抄报制作比赛
开展古诗文手抄报制作活动,为诗文配画,要求图文并茂,画面能充分体现诗文意境,内容形式不限。每班至少交5份作品参与校级评比,获奖者作为参评“校级诵读星”的条件之一。
4、举行讲故事比赛
围绕在古诗文诵读过程中搜集到的传世故事,讲故事,并谈谈故事包含的道理,或从中受到的启发。各班在班内预赛的基础上选派代表参加,每学期不少于1次。
时间安排
1、每节早自习和语文课前,老师可组织学生背诵一篇诗文。
2、每天大课间五分钟时间,以诵读为主题,检查诵读情况。
3、班主任充分利用早读、课间操、课前预备的时间让学生诵读,鼓励学生
在课间游戏的时候边玩游戏边诵读,让学生时时能读,处处能诵。4、11月份,举行一次校级经典诵读比赛,评选出“校级诵读星”,每个年级4人,学校予以表彰。
横涧乡中心小学
横涧乡中心小学2016—2016学年上期
经
典
颂
读
活
动
方
案
横涧乡中心小学
2016年9月小学经典诵读方案
小学经典诵读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推动“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活动,让学生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 的作用,为加深师生中华文化底蕴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诵读内容:
一年级:第一学期:《三字经》;第二学期《三字经》
二年级:第一学期:古诗23首;第二学期:成语故事,成语积累
三年级:第一学期:中段古诗20首;第二学期中段古诗25首
四年级:第一学期:中段古诗20首;第二学期中段古诗25首
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古诗、对联;第一单元宋词部分及名言
教师自定内容:《龙凤字经》、《疯狂背诵古诗》、《三字经》、《弟子规》、《论语》、课标规定的60首古诗、《成语世界》等资料。
三、测评与奖励
1、测评
自测。各年级各班根据学校规定的必读必背内容,开展平时的诵读活动,并进行自测,自测采用六级三段制。
抽测。期中后各班自测结束,学校将对各班自测情况进行检
测,检测主要采用抽测,在各段抽几位学生进行检测,将他们的完成百分比与各段的百分数相结合,以确定分值,并将检测结果与各班的学科竞赛成绩结合。
检查项目包括诵读时间落实情况、诵读内容完成情况、学生背诵、熟读、诵读达到的程度和数字统计、学生结合诵读抄写或默写情况等。
交流。校内每学期要开展一次集体和学生个人的诵读比赛,评选出优秀年级、优秀班级和优秀个人。
2、奖励
学校将在对各班的诵读活动进行检测及经验交流的基础上开展评选“中华经典诵读优秀指导教师”和“中华经典诵读小名士”活动,附:60首古诗各年段的要求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八年级传统经典诵读教育
实施方案
把国学经典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每天诵读经典,确保诵读内容的落实,八年级组拟定诵读如下经典:
1.归园田居
2.使至塞上
3.渡荆门送别
4.登岳阳楼
5.长歌行
6.野望
7.早寒江上有怀
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9.黄鹤楼
10.送友人
11.秋词
12.鲁山山行
13.浣溪沙
1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5.雨霖铃
16.渔家傲
17.蝶恋花
1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9.清平乐
20.鹊桥仙
21.踏莎行
22.一剪梅
23.满江红
24.卜算子
25.青玉案
26.破阵子
27.一剪梅
28.兰陵王
30.暗香
主要措施:
1.坚持每天20分钟的经典诵读。
读准确读流畅熟读成诵并默写。
2.课前一分钟以背、写的形式抽查经典诵读情况。
3.每学期展示一次经典诵读情况,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采用不同形式开展展示竞赛。
10.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方案 篇十
——武南镇中畦中学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将弘扬民族精神教育与现代公民素质培养有机整合,传承国学经典文化,濡养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一代新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促进其终身发展,积极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根据凉州区教育局 《关于在全区中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开展以“与经典同行,与圣贤相约 ”为主题的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活动要求
相关教师鼓励学生参与本次活动,认真组织班级学生训练,为学生朗诵材料内容把关,做好学生的训练工作。
二、比赛内容
以《老子》、《道德经》、《易经》、《大学》、《中庸》、《论语》、《黄帝内经》、《三字经》、《弟子规》等儒家经典为核心的优秀古诗文古诗词等经典名篇为内容。
三、组织机构
组长: 吴琦
副 组 长: 李学祥赵延智张俊
组员: 全体教职工
主持人:年刚胡文华
记分员、算分员:赵芸李梅 奖状:苏积琪音响:陈军德
照相、摄像:丁翠华刘 佳会场布置:卜增彦评委:待定
四、参赛人员
全校同学全员参与。
五、比赛时间、地点
6月2日(周三)下午,学校观礼台。
六、比赛要求
1.各班先初赛,后推荐一名同学参加学校复赛。2.时限:3~5分钟。
3.诵读要求:形式不拘,可使用音乐、服饰、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
4.朗诵要求语音清晰准确、抑扬顿挫、情感丰富、表情达意。5.扮装、道具、音带等,由各班自行设计、准备。6.复赛学生名单于比赛前一天早晨报送学校团总支。7.比赛次序于赛前抽签决定。
七、评分标准:
1、服装整齐统一、精神面貌好(20%)
2、普通话标准,诵读流畅,语速、语调恰当,停顿合理(30%)
3、诵读形式丰富,感情处理得当,富有表现力、感染力(40%)
4、诵读时间:3~5分钟(10%)
八、评奖方法
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武南镇中畦中学团总支 2010年5月27日
武南镇中畦中学 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方案
11.小学阶段扎实推进国学经典诵读 篇十一
关键词:国学经典;时间;形式;背诵
一、6~12岁左右的少年适合读哪些国学经典
一部五千年中国文化史,儒释道三家,经史子集浩如烟海,因为孔孟更入世一些,他们讲的多是人情世故,语言也更为朴实,文风也更为扎实,更适合孩子。都要以人为本。讲孝道,讲师道,讲仁爱,如果之前没有接触过国学的,最宜从蒙学读物学起。根据儿童心理认知特点以及年龄特点蒙学读本《三百千》《幼学琼林》《笠翁对韵》等。如果之前接触过蒙学经典,可以渐进到“四书五经”及“老庄”。
二、怎样读国学经典
1.时间
每天十五分钟左右读起,循序渐进。可以早读、午读时间,可以是自习闲暇,可以是在家里亲子共读。重要的还是培养坚持的韧性。这样的安排是依据儿童的身心特点、理解能力,按部就班,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孩童就在这一步步的积累中拓宽自己的“见识”,吸取人生的智慧,形成丰富的“文化教养”。语文学习重在积累感悟。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是在大量阅读、背诵、积累、运用的语言实践中锻炼出来的。
2.形式
多彩的活动,培植诵读经典的兴趣通过设计不同的朗读方式,或快或慢,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低吟浅唱,就是师生对国学经典的语言、节奏、情感交融的过程;诵读理解后,再引导学生讲经典故事、编经典故事、演经典故事……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画经典,用连环画画出名著中的故事或者插图;演经典,表演展示、内化了学生学习的所得。当学生有创意地把国学的精髓部分用“读、唱、讲、品、书”的形式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时,国学经典便如音乐般流入每个学生的心田,营造了更浓厚的诵读氛围。
3.关于背诵
如果一味强调让孩子背诵,孩子压力大,在短期内记下了,但时间一久又忘了。不如让学生在轻松、安定、愉快的状态下多读、熟读、常读、长读,水到渠成,背的结果自然就实现了。
我国优秀的古典国学经文意存高远,它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诵读国学经典,就是在与历史上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对话。长期坚持诵读的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深邃,习作充满意趣;对人文、历史见识广博,谈吐不凡;蒙童养正,熏陶品格,培养意志。
参考文献:
黄亢美.小学语文课程理念与实施[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2.国学诵读活动方案 篇十二
1.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注入的国学元素
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持,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文化根基的扶持是看不到发展希望的, 民族缺乏自身文化内涵也就不会取得进步,无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将国学教育渗透在方方面面,让小学生的个性得以延伸,精神得以升华,促进小学生思政道德与审美素养的提升,帮助小学生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格与独立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中注入国学元素,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考虑。
1.1经 典诵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合进国学经典诵读知识,能够在提高学生国学素养的同时,丰富学生人文内涵,同时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融入诵读活动,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认知水平,加大学生的新词积累量,增强语感。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人13岁之前的记忆是最好的一段时期,依照这个规律特点,小学过程中的语文学习需要将重点集中在记忆和积累上。新课标规定小学学段学生需要背诵至少古诗文160余篇。小学生诵读不但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而且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感知诗文中所要表达的形象与意境,因此在小学生记忆最好的时期进行经典文化的学习, 能够达到文化熏陶与智慧锻炼的目的。
1.2故事熏陶
我国民族五千余年的文明传承, 留下了大量声情并茂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经过千百年的历史穿越,表达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集中表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智慧,同时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揭示历史变化方面有”史书”作用。教师可以在每天上课的前几分钟声情并茂地为学生讲几个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国学故事中的精彩之处,从而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为其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育良好, 教师要为学生讲述一些趣味性强的国学小故事,描述各种国学经典,在轻松快乐的过程中学习,消除因为反复诵读而出现的无聊情绪。所以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生动的国学典故,对学生开展国学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积极的学习态度。
2.国学经典的诵读方式
2.1范读引领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国学经典诵读的有效融合,范读引领是一种方式。在诵读文言文的时候,不能用诵读现代文的方式诵读,如果缺乏正确的范读引领,学生就无法准确地掌握诵读节奏,更别说语感的积累沉淀了。例如在诵读《老子时,其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虽然已经有标点断句,但是小学生诵读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会像读三字经一样三字三字一读。但是这句话中的“非常”和日常生活中的“非常”不一样,正确的读法应该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表示的声音延长,“·”表示的是前一个字加重语气,每个分句都是采取的先抑后扬,是一种假设性的预期。范读之后,文言文的内在精髓就出来了,句子大概的意思也更容易明白。
2.2诵 读积累
国学学习的一项基本方式便是诵读, 诵读是古诗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方式,正所谓“三分文章七分读”,尤其是文言经典,当中包含的韵味都是靠“读”出来的,教师为学生示范了正确的范读后, 可以组织学生对诵读段落所表达的大致意思进行谈论,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反复诵读。学校每周专门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程”,每天早晨空出十分钟的早读时间专门进行经典诵读,确保学生有充足的诵读时间。诵读活动中可以由教师领读,也可以挑选几位诵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或者专门放名家诵读音频。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诵读的作品有《三字经》、《千字文》等,中高年级学生可以选择《四书》、《五经》、《大学》、《中庸》等。
2.3运 用摘录
正所谓“不动笔墨非读书”,国学经典中存在大量传颂千古的名句,例如《论语》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孟子》中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春秋》中的“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等等。在这样的句子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要求学生把名句内容摘抄在笔记本上,不但作为诵读材料积累,这些句子彰显的道理也能在平常写作和与人交际中使用, 帮助学生把一些典籍中学习到的名句转化成自己的语言。
3.结语
13.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篇十三
2011~2012学年上学期
国
学
经
典
诵
读
实
施
方
案
2011~2012学年上学期胡屯镇联合校
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根据聊城市教育局【2011】72号文件,《关于在全市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系列活动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基于我们胡屯镇联合校的基本情况,特制定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指导,以弘扬民族文化,培养道德人才为宗旨,以诵读国学经典名篇为载体,诵经典,知经典,悟经典,营造和谐的、人文的、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使学生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培养崇高志向、自强人格和诚信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并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渗透到家庭和社会,推动全民诵读经典活动的广泛开展。
二、活动目标
1流长,儒、传承国学经典文化。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学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在诵读中,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友,提升境界、丰富内涵、开阔胸襟、陶冶性情、启迪智慧,让中华民族智慧的精华引领学生的生命追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
3、夯实学生文化底蕴。国学经典内容丰富,文字精练,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练性和表达应用技巧。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夯实学生的文化功底,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诵读活动开展,营造儒雅高洁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使学生道德、文化、情操、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三、诵读内容
一年级:《童蒙诵读》《三字经》P 2---8页,背诵古诗词《童蒙诵读》前30首。
二年级:《童蒙诵读》《三字经》P 2---11页,背诵古诗词《童蒙诵读》前50首。
三年级:《童蒙诵读》《千字文》P 18---24页背诵古诗词《童蒙诵读》前50首。
四年级:《童蒙诵读》《弟子规》P 29---36页 《西游记》,背诵古诗词《童蒙诵读》前60首。
五年级:《童蒙诵读》《论语》P 46---51页 《增广贤文》P75---76页 《三国演义》《毛泽东诗词》背诵古诗词《童蒙诵读》前70首。
六年级:《童蒙诵读》《论语》P 46---56页,《童蒙诵读》《增广贤文》P 75---77页,《三国演义》,背诵古诗词《童蒙诵读》前80首。
四、具体实施
(一)诵读时间
1、每天早上利用早读二十分钟,随到随读,采用老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读。
2、利用每天下午上课之前的二十分钟时间,周二周四学生临摹经典诗文,周一下午最后两节,学生自由诵读自己喜欢的经典作品。
(二)诵读要求
1、熟读成诵,快乐积累。
国学经典是高度浓缩有相互关联的智能思想体系,包括大量对人生、世界乃至神秘宇宙的智能思考和为人之道的论述,是古人真实深远的生命体验。当然,经典跨越历史的长河,毕竟与现代社会相隔久远,难免存在一些糟粕。我们要以辩证的眼光去了解,去学习。
诵读,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括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朗诵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语言正是在反复的实践中形成一种习惯,“少成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营造氛围,让校园处处弥漫着浓郁的书香气。各中心校要有醒目的巨幅标语和名言警句,激励师生阅读经典,各班级精选古诗文、阅读体会布置教室;在校园广播、板报、活动板块等媒介开辟国学经典诵读专栏,让学生时时处处沐
浴其中,得到熏陶、感染、浸润。
3、各班诵读力求做到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三)活动展示
1、大型集体诵读:各中心校以年级为单位整体展示,并辅以队形变换、伴奏、伴舞等艺术表现形式。
2、小型诵读展示:以经典诵读会,个人故事会,亲子诵读活动,诵读擂台赛等形式,展示教师、家长、学生参与诵读经典上获得的喜悦的成绩。
3、读书笔记展示:主要以学生作为载体,展示读书心得,彰显人文教育。
(四)检查评比措施
1、联合校不定期抽查早读情况,教师是否盯班、是否读联合校规定的经典内容。
2、联合校于期中、期末两次对学生诵读内容进行测验,经典诵读测试的内容占语文测试内容的10%。
3、各中心校要求为学生制作读书之星书卡,根据学生《童蒙诵读》的阅读量为每位学生涂卡,作为评选星级少年的依据。
4、联合校本学期两次对学生诵读内容进行检查评比,成绩直接记录对每位教师的考核。
14.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篇十四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2013年新学期伊始我校深入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一学年来,我校以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学习型校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我校把经典诵读作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承认个体差异,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二、开展活动,保证实效。
1、课前一吟,熟读成诵。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每一节课前一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学而时习之”。
2、举办诵诗比赛,激发热情。我校利用每周的班队活动时间以个人、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诵读竞赛。
三、科学评价,促进提高。
我校以班为单位组织了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促使学生多读书,多搜集资料,了解诗文方面的知识、名篇佳句等,学校评出优秀班级和个人,并给予表彰奖励。
15.国学诵读活动方案 篇十五
在教学实践中 (以小学低学段为例) , 我尝试通过多媒体运用到国学诵读中, 进一步促进和提升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 阅读观察能力、创造性思维以及文化素养。
一、借用歌曲, 古诗新唱的方法积累语言
根据课本教学内容和意境, 利用多媒体播放适当的音乐, 能为课堂注入无限的艺术魅力,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此外, 给古诗词配上节奏, 即兴来一段说唱, 或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深情吟唱, 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学习经典文化的同时受到音乐的感染。
如《静夜思》教学中, 当学生听到“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这缠绵的歌声时, 学生会真切地体会到远方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的场景。 又如, 在学习杜甫的《绝句》时, 随着轻快的节奏和悠扬的歌声, 学生可以从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中情真意切地感受到诗人面对一派生机的春景时心情特别舒畅……借用歌曲, 让学生随着音乐节奏产生心灵的共鸣, 引发审美愉悦, 可使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由此可见, 古诗新唱的方法无疑给诗文的背诵带来了一缕新的春风。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特点, 把古诗词的学习延伸到课外, 让学生把诗词配上自己喜欢的旋律, 定期以歌唱比赛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诗文积累。
二、巧借多媒体图画, 提升学生阅读观察的能力
古人有云:“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画是有形诗, 诗是无形画, 自古诗画同源。由于图画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 因此将古诗词语形体化, 这样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使学生能够清晰理解诗意, 深刻领悟意境。
古诗所选配的插图, 每一幅都是诗情浓郁, 气质浪漫, 真可谓“诗情画意, 相得益彰”。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把这些插图展示出来, 以此增添教学过程的生动性,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如在教学杜牧的《山行》时, 教师可先出示幻灯片让学生观察所配插图: 整个画面以红色为主调, 展现山路、人家、白云和苍劲的树, 停车观赏枫林的诗人。 学生在欣赏完这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之后, 反复朗读、体味, 就会理解诗人所要表现的“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主题。
三、通过多媒体感悟意境, 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多媒体的演奏情境, 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 从而进入诗歌中所描述的场景, 表达诗歌的境界。 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古诗 《村居 》中就有这样的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如此生机盎然的景象, 单就字面的感知理解是不够的。 教师可让学生通过配乐朗读、听录音、看图画等方法, 结合自己的生活, 展开联想, 想象诗中各种景物所描绘出的画面:早春二月的村庄周围, 绿草如茵, 黄莺飞舞, 微风的吹拂下, 河堤两岸的杨柳轻轻摇摆。 放学归来的孩子们在这美丽的春色中快乐地放起风筝。 形态各异的风筝在空中翩翩起舞……就这样, 在悠扬的音乐中, 教师通过多媒体创设意境, 唤起学生的情感, 把学生带入情境, 反复吟咏。 相信, 学生早已被诗中的美景所陶醉, 再次拉近了与诗人的情感距离, 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提升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国学经典蕴含着强大的道德能量。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许多经典的诗文立意深刻,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 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将得到不断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学生, 就是给学生开启了一扇与历史名人对话的大门, 与圣贤为师为友, 帮助他们更好地塑造人格。
诵读经典古诗文, 可以帮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准则和方法, 使人性格温和, 举止文雅, 修养得以提高。如在教学《三字经》中“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弟于长, 宜先知”时, 我会结合讲解内容插入“孔融让梨, 黄香温席”的动画视频。 学生在欣赏视频的同时会静静思考、慢慢体会这些故事所告诉他们的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个做人的准则。 此外, 我还会适时地播放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视频, 如二十四孝的视频、感动中国人物的视频, 还会播放孝亲歌曲的视频, 如《感恩的心》《烛光里的妈妈》等。
学生在这些国学经典的浸染下, 会潜移默化地用圣人的言行举止来规范自己, 心地向善, 进一步提高修养, 真正做到“读千年美文, 做少年君子”。
总之, 在多媒体这双斑斓的翅膀下, “诵读国学经典”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 它用自己的独特魅力唤起了学生创造的灵性, 奏响了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 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 语文课堂也从此更加充满灵动和生机。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 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语文教学变得异彩纷呈, 绘声绘色。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把信息技术技术融入到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中, 通过创设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关键词:信息技术,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熊春锦.国学道德经典导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6.
[2]彭雪卿.经典诗文诵读策略研究与实践[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7.
[3]郁忠华.创新理念,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经典诵读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4]陈文博.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软环境[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2 (4) :1-7.
16.论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性 篇十六
一、课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五千余年。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史上最珍贵的遗产之一。它富含丰富的文化底蕴,营建出优美的意境。小学阶段是学生发育成长的黄金阶段,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接受传统文化道德和先进人文理念的熏陶,对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塑造品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理念,新的学段目标要求,并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了:“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感悟,加深体验与领悟”的评价要求,还设置了“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与经典古诗文诵读进行有机的融合,已成为必然。
二、学习国学经典的重要性。
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易经》《论语》《孟子》等经典名著可视为重要代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对社会、对学校、对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1、注重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激发诵读兴趣
我在课题研究实践的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在语文课堂上指导诵读经典,还注重国学经典与语文学科、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机整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通过大量诵读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氛围,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加,相信学生不会满足于教师指定的背诵篇目,反而要求教师选一些经典来读;可以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学生知道了自己平时运用的语言大都出自国学里的,还有故事、典故、格言等,自然而然积累就多了,并能自觉地运用到作文中去,一举多得。
2、感受真善美,提高人文素养。
“读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未成年人在诵读经典的同时,会自觉用圣人的言行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通过学习国学启蒙,让学生体会到“少时熟读,终身受益”的良好读书习惯。通过熟读这些经书,逐渐地在心中树立:“修身、齐家、治天下”是我们的理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我们的追求;“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是我们的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我们的操守;“以诚为本”是我们做人原则;“无为而无不为”是我们的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我们的意志;“见贤思齐”是我们的人生态度。
3、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许嘉璐副委员长曾经说过,近几十年,我们为什么没有大师级的人物?为什么没有产生世界性的名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传统文化的底子太薄。孩子们不可能读那么多哲学,做那么多行而上学的思考,最好的办法就是诵读古典优秀文章,那些名篇名句都是人生哲理、是中国魂,以经典为平台,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古诗文诵读效果短期内不是很容易看出来的,它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但事实上,不少未成年人已经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运用起他们学过的东西,甚至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运用。
经过实验证明,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学习后,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提高:
(1) 记忆力加强,注意力集中,忍耐性加强;
(2) 语文程度提升,写作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加强;
(3) 带动其他学科如数学,科学等成绩全面提高;读书兴趣大大增强。
(4) 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变得知书达理,温文尔雅;
(5) 自信心增强,处世大方,更容易被人所接受。
三、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
1、开展调查,了解诵读状况
确定课题后,为了解学生对国学兴趣、国学知识掌握和目前经典诵读情况,我分别设计了调查问卷,从学生问卷中,我们了解到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浓,对国学知识大都不太了解,目前经典诵读数量不多。根据这一调查情况,我制订了国学教学实施方案。
2、推荐读物,选择诵读内容
国学经典是浓缩了中国古代人文自然知识结晶的精华, 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从调查中,得知學生对国学了解不够,兴趣不大。所以选择音律谐和,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作品,使学生易于诵读,一方面向学生推荐启蒙学读物要求学生在校内诵读;另一方面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 为了使每个孩子都乐于诵读,并且读有所获,我们把诵读内容分层次,逐步渗透,不断提升。
3、授之以法,提高诵读效率
许多学生有了经典诵读兴趣,但在诵读中没能恰如其分把握住诵读的韵律。为了使经典诵读成为有效的诵读。我在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让学生看关于诵读篇目的视频和听录音诵读的形式。有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结合多种教学手段我把国学课变成是经典诵读欣赏课、诵读比赛课等多种类型不同的课,引导学生学会诵读;并且还会定期举办诵读交流会,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好的诵读方法;
4、激励评价,获取诵读乐趣
为了引导学生逐渐提升国学诵读层次,激发诵读兴趣,养成正确的诵读习惯,我坚持“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采取多种活动加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诵读、熟读、直到背诵的浓浓兴致。此外在学生达到某项要求的时候给以相应的奖励,。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前提下,自然诵读,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四、问题与困惑
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策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有不少问题与困惑。
1、当前的教学评价制度制约了古诗文诵读的深入开展。根据目前的教师教学评价目标和内容、评价结果和结果应用的现状,最大问题在于应试教育的观点依然根深蒂固,尤其是试卷的命题改革力度不大,往往逼着教师围绕着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机械性的强化训练。这种抱着“树根洗澡”的教学,往往会导致经典古诗文诵读的途径与策略失去生命机制。因此,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制度迫在眉睫。
2、自主诵读古诗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古诗的理解。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背诵古诗往往基于字面上的熟悉,对于诗的内涵理解可以说是囫囵吞枣。有的学生就会认为自己已经会背诵了,在课堂教学时忽视对古诗意思的理解。常此以往,势必降低古诗学习的效果,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3、因为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背诵的范围很广,有的学生选背的古诗并不为大家所熟悉,在生生之间考核背诵时,虽然要求把古诗写出来,但在中低年级还是存在一定的识字困难。
4、积累古诗文的工作展开得不够。学校古诗题库的存量不够丰富,对年级的科学分类尚不科学,需要进一步改进。
5、学校现代信息技术硬件投资不适应经典古诗诵读的教学需求,老师们期盼多媒体技术进入校园,古诗文教学会因多媒体辅助更显精彩.
【国学诵读活动方案】推荐阅读:
班级国学经典诵读方案09-12
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计划08-17
国学经典古诗词诵读活动总结09-26
国学经典诵读兴趣小组活动计划01-02
黄塘完小4月份“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06-16
国学诵读08-12
国学诵读计划11-16
国学经典诵读意义10-08
国学诵读演讲稿07-03
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