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课堂语言留白艺术(精选19篇)
1.浅谈小学英语课堂语言留白艺术 篇一
留白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境界。国画中留白,方寸之间尽显天地之宽,使无画处皆成妙境;音乐中留白,则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文学中留白,“……”中会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如果在课堂中不注意适当留白,不给学生留下自主思考和自由发展的时间、空间,学生就会缺少深层次的体验或思考,课堂就会缺少自然生成,就会缺少灵性,因此,课堂教学也需要留白。
当代中学生风华正茂,感情充沛,想象力丰富,语文老师应该在课堂上努力创造一些空白,让学生在空白情境中尽情释放个体情感。那么如何创造和利用空白来带领学生进入无声之境?
一、创设情境,戛然而止
语文课是师生一起完成鉴赏的活动过程,尤其是美文欣赏课,更是心灵接受陶冶和洗礼的活动过程。对于这样的语文课,教师可以在教学方式上做适当的创新。
如学习必修三现代诗歌《发现》时,先在导学案中预设问题“发现了什么”,课堂中给学生听配乐朗读,等朗读一结束立刻关闭声音,此时全班陷入绝对的静寂之中,教师再充满感情地示范朗读一遍,带学生进入闻一多的心境,达成与作者的心灵交流,促成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
二、故布疑阵,移花接木
练习评讲课是比较特殊的课,属于学生的二次学习范围。评讲课效果如何决定了练习的存在价值,如何让课堂做到举一反三,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很多教师想出了不少有益的办法。但是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是练习目标达成的首要条件。
新课改条件下,教师要争取变不停地举例讲解为学生的触类旁通。成语题由于知识量的庞大,一直让师生们倍感头疼。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评讲时邀请学生就练习中的错误类型举例。例如:“错用对象”常见的有哪些,现场造句;“望文生义”的有哪些,现场造句……在知识总结后,对于那些可以根据字面意思来理解的成语,鼓励学生大胆解释。此时,再配以适当的练习巩固,效果是立竿见影的。这样,本来很被动的作业评讲也变得主动起来,实际效果远远超出了学习后的苦背苦学。
新授课同样可以采用此种“留白”方式。我们经常在面对学生的试卷时惊讶于他们对文本的陌生,与其到那时再无奈,不如在课堂中开始有意识地引导。
如学习《祖国山川颂》时,在导学案中设计“回忆所学课文中对祖国美丽风景描写的内容”一题,鼓励学生必须保证能举出至少两例;学习文言文时,在导学案中设计“回忆所学课文中对于xxx实词和xxx虚词的例句和解释”一题,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举例;归纳文章艺术技巧时,在导学案中预设“这种写法你曾经在哪篇课文中遇到过,有什么作用”的题目,鼓励学生做到举例恰当、分析有理。 经过这样的“留白”过程,学生可以慢慢学会融会贯通,在实际练习时一样可以“移花接木”。
三、风起云涌,气势取胜
许多文章都很有气势,准确把握文章的气势是学生顺利完成与作者心灵交流的必要保证。对于这样的作品,教师要帮助学生学出气势来。这样的作品学习时可以设计将同类作者或者作者的同类作品一起交与学生,在丰富的材料面前“留白”。这样的“留白”由于空间过于庞大,所以在运用时教师还是要把握好尺度的,尽量将学生的思维方向控制在合理范围之间。
如学习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时,配以《破阵子》和徐南铁的《郁孤台之魂》以及《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描写,课前再投影长江惊涛骇浪的图片,那么作者的胸怀壮阔、心中的热血沸腾便能够窥得一二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不讲一词一句,由学生讨论归纳出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时想说的心里话,此后的.写法归纳和作用总结也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学生一知半解、人云亦云的尴尬学习结果了。
四、逐鹿文海,求同存异
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是拓展知识面的重要方式之一,仅仅依赖45分钟的课堂来获得知识是绝对不够的。那么,怎么引导学生阅读呢?巧设“留白”。对于美文,我们都能百读不厌,但是光读是不够的,在导学案中设计学习心得时可以预留“求同存异”的板块,让学生从所看文章里举出跟课文风格相近、写法相似的例子,进行比较阐述,并对不同点稍作分析。这样的“留白”最大的好处在于促成学生的自我成长,尽量做到每一步都尽可能的扎实。
总之,“教学留白”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感悟能力,能达到“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教学效果。
2.浅谈小学英语课堂语言留白艺术 篇二
语文教学艺术也应该是一种“未完成”的形态, 它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 而不是一个教师唱独角戏。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科学地“留白”, 留下一些“空白”和“未定点”, 就能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就能“召唤”接受者即学生的能动参与, 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呈现一个人与人相遇、灵魂与灵魂相撞, 输出信息与反馈信息相融的美妙境界。教学留白, 方法很多, 其中教师教学语言的“留白”是一个最重要的方面。
一、 犹抱琵琶半遮面———通过模糊语言留白
我国传统美学认为, 事物往往因模糊迷离而显得更美。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之所以迷人, 是因为她“犹抱琵琶半遮面”, 给人留下巨大的可供猜测的空白。语言因模糊而留白, 同样会引人深思不已, 令人回味无穷。
美国第22、24任总统克里夫兰是运用模糊语言的高手。他在竞选第二十四任总统时, 华盛顿州给西北的一座大山是命名为雷尼尔山还是塔科马山的问题是当时的热点, 这真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有一次, 克里夫兰乘专列去搞竞选宣传暂停大山附近, 当地选民要他对大山命名问题表明态度。但克里夫兰知道, 这里的选民对大山命名的态度不一, 如果自己的态度明确, 就会得罪一部分选民。于是, 他决定采用模糊语言, 避开这个矛盾。他首先用大量的篇幅、华丽的词藻来形容这座美丽的大山, 最后, 在表明立场时他说:“我要让人们都知道, 我是坚决支持将这座大山命名为……”, 关键时刻, 列车“呜……”的一声, 出站了, 汽笛声把克里夫兰后面的话给淹没了。这里, 克里夫兰巧妙地运用了语言的模糊艺术, 避开了得罪任何一方, 赢得了选票;同时, 也给选民们留下了一个想象的空白: 总统候选人对大山的命名到底是什么态度呢?
我在讲授《孔雀东南飞》时, 就采用了“模糊语言留白”法。当师生共同欣赏解读完诗歌的第一、二自然段时, 有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既然刘兰芝是一个“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的既工于女红, 又知书达理, 还勤劳善良美丽的完美女性, 为什么会被焦母看不惯而“自请归家”呢? 我要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说, 就是“此妇无礼节, 举动自专由”; 但马上就有学生反驳, 刘兰芝临走时还“上堂拜阿母”, 可知刘兰芝并非“无礼节”之人;有的学生说, 焦母要赶走刘兰芝是因为刘兰芝没生孩子;有的学生还说, 焦母要赶走刘兰芝是因为焦母看上了比刘兰芝更好的东家之女, 她喜新厌旧; 有的学生甚至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说焦母要赶走刘兰芝是因为焦母心理变态, 见他们俩感情那么好就生气。学生表现得异常活跃, 他们希望我对他们的看法作出评价。针对学生的期盼心理, 我先是赞扬了同学们善于思考, 勤于探究的学习品质, 接着大谈特谈“孔雀东南飞”故事所发生的时代背景, 最后在表明我的立场时, 我说:“在你们众多的看法之中, 谁最有道理呢? 结合故事所发生的时代背景, 我同意……”我讲到这个节骨眼上, 刚好打了下课铃, 学生眼睁睁地看着我走出教室。我像克里夫兰一样, 给学生留下这个“模糊的空白”就走了, 问题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 引导学生进入了追索的、探求的境界,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 轻拢慢拈抹复挑———通过语言节奏留白
语言节奏留白, 就是借助语言的高、低、快、慢、断、续等技巧创造“空白”的一种教学方法。白居易著名诗歌《琵琶行》, 诗中主人翁琵琶女奏出的琵琶声, 十分感人, 人们听得如痴如醉, 诗人更是感动得泪如雨下。琵琶女弹奏的音乐为什么能如此迷人感人呢? 原因众多, 但琵琶女善于利用音乐抑扬顿挫的节奏制造艺术“空白”引发听众沉思、联想、回味是一个重要原因。琵琶女“轻拢慢拈抹复挑”, 使琵琶声时而低声沉咽, 时而高亢激越, 这种张弛有度、疏密有致、新颖多变、起伏跌宕的音乐节奏, 构成一种虚虚实实的艺术空白, 吸引、感动了诗人。弹奏音乐如此, 语言表达亦是如此。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就认为, 念白应有缓、急、顿、挫, 有当断处, 有不当断处, 都要恰到好处, 有些台词不必说尽, 要“说半句, 留半句, 或说一句, 留一句, 令人自思”, 这是为了给观众留下一个理解、消化的空档。好的教学语言更应讲究变化和节奏。必须有动有静、有张有弛、开合有度, 富于节奏感, 必须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构成一种“召唤结构”, 才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历史教师、《百家讲坛》栏目里的中学教师纪连海就十分精通运用“语言节奏”来制造“空白”以增强讲授的魅力。纪老师讲课, 声音总体来说, 是十分洪亮的, 他多半用的是大音量, 但当他讲课讲到精要之处时, 有时用极小的声音讲, 学生纷纷伸颈侧目, 甚至站着前倾, 聚精会神地听, 学生听惯了大音量, 突然来一个小音量, 小音量形成的“空白”,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纪老师还善于运用“语言停顿”艺术形成“空白”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我在教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一文时, 也采用过这样的方法, 当我讲到“忧劳可以兴国 , 逸豫可以亡身”一句时, 我感叹道:“庄宗由弱变强, 又由盛转衰, 直到身死国灭的过程, 充分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究竟什么道理呢, 我打住不说了, 我布下空白, 此时, “于无声处听惊雷”, 整个课堂表面上是处于静态, 而实质上是动态, 是暗流涌动, 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的活动中。果然, 过了一会, 学生争相讨论, 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精彩生态。
三、 此时无声胜有声———通过体态语言留白
体态语言是一种重要的交际语言, 是以身体动作表示意义的信息系统, 包括身体各部分无声的动作, 如眼神、面部表情、点头或摇头、手势等。人际交往, 都离不开体态语言。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就十分懂得运用体态语言来表情达意, 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那“半遮面”的出场式, 使千般风韵, 万般情思, 东方女性的羞怯, 流落天涯的苦楚, 尽在这遮与不遮, 露与不露之间; 接下来, 那弹奏的表情, 时而低头, 时而蹙眉, 时而起立, 时而坐下, 就这样, 琵琶女内心的情感, 通过这有声的音乐和这无声的体态语言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感动得诗人和读者泪湿青衫。
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中有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情节: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 脸色惨白,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 ”他说“我———我———”但是 他哽住了, 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 拿起一支粉笔, 使出全身的力量, 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 头靠着墙壁, 话也不说, 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这段文字中, 人物话语很少, 但韩麦尔先生那眼神、表情、动作和手势所表达的信息及产生的感染力、穿透力, 远远超过了暴风骤雨激昂慷慨的语言, 真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体态语言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语言, 在教学中为使学生理解教师难以充分表达的意境, 不妨以“体态语言”来代替, 便于学生充分地展开想象, 用想象填补“空白”。我在讲授鲁迅先生的小说《药》时, 就曾采用过“体态语言留白艺术”吸引学生参与教学。小说《药》里有这样一个情节:
原来你家的小栓碰到了这样的好运气了。这病自然一定会好; 怪不得老栓整天笑着呢。”花白胡子一面说, 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 低声下气道, “康大叔———听 说今天结果一个犯人, 便是夏家的孩子, 那是谁家的孩子, 究竟是什么事?
公开课我采用戏剧表演手法, 自己扮花白胡子, 学生演康大叔。师生在课堂上反复表演, 引导学生逐步进入小说情境, 形成体验, 学生通过我们的动作、神态、表情等体态语言, 深刻地把握了康大叔盛气凌人的性格和花白胡子低声下气的奴性与麻木, 体态语言留下的空白, 使学生深度卷入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 达到了直觉与想象, 活动与学习, 动脑与动手, 自助与互助, 合作与交流融为一体的理想课堂境界。
总之,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留白是一项含蓄高深的教学艺术, 它与教师的个人素养、学生的接受情况、教学内容和具体的场景氛围等都有密切关系。这种语言留白尽管是教师特意设计的, 但它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大雪无痕, 落地无声。
3.小学英语课堂的“留白”艺术 篇三
一、导课留白
英语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互动性很强的语言交流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师在引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设置悬念,留下一段空白,很容易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使他们快速集中注意力,进入最佳思维状态和求知状态。例如,教学Halloween时,教师展示南瓜、面具等图片请学生欣赏,同时小组比赛,看哪组同学最先猜出今天我们要学什么节日:“Let’s enjoy some pictures.How beautiful!”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接着,再加以引发:“Do youlike it? What holiday is it,can you guess?”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与学习兴趣立即被激发出来了,小手如林,自然进入了教学情景。
二、提问留白
课堂中,教师的科学提问是启迪学生思维的主要手段,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笔者听过一堂课,课中师生共同讨论到了“Hobbies”这一话题。有学生问:“Do you have any hobbies,Miss Hu?”“Yes, I do.”老师很快给出了答案,随即提出“I have two hobbies. Can you guess?” 教师点到为止,马上将话题抛给了学生。学生纷纷开动脑筋,做出种种猜测:You like taking photos./You like flying kites./You like go shopping./You like growing flowers.等等。精彩纷呈的话语很好地达到了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思维的目的。
三、内容留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知识原野的窗子。”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设置暂时性的知识 “空白”,注重文本意境的再现和创造,崇尚教师讲课时尽可能少讲,尽可能不“一语道破”,摒弃传统教学精雕细琢、面面俱到的做法,给学生暂时性的知识空白,会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去探险。如,我在讲It was there的句型时,我请学生认真观察老师的动作:我先把包放在讲台上,然后把包放在讲台旁边的椅子上。接着我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句子:My bag was on the teacher’s desk. My bag is on the chair.接着我沉默不语,观察学生的反应,我很欣慰地看到学生都若有所思的表情。大概1分钟后,我看到有半数以上的学生的脸上出现了轻松的表情,于是,我叫了几位学生回答他(她)对这was的理解,都回答得很正确。这种教学形式,能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加深了他们的印象。同时,如果教师讲完一个知识点后设下“留白”,给学生消化、吸收、练习和巩固的时间,也能获得不错的效果。
四、拓展留白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是简单地接受文本内容,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所学内容的补充完善和发展创造。例如,教学公共标识时,书上的词汇,只有No smoking, No littering, No parking, Do not touch, Danger, No eating or drinking, Keep off the grass,Be quiet八个,而学生在课前收集许多标志是书本上没有出现的,学生在用自己收集的公共标识和同桌会话时只好问老师 :“Miss Hu,what does this sign mean?”在一一回答之后,我还是感觉学生没有“吃饱”。课后我专门做了调查,列出了下列词汇作为第二节课的补充:Entrance 入口,Exit 出口,On 打开(放) ,Off 关Open 营业,Ticket Office/ 售票处,Information 问询处等,有效地拓展了语言学习的空间 如此一来,学生能更真实、丰富地开展对话活动,整个课堂交际也由此变得更加丰满和充实。
4.浅谈小学英语课堂语言留白艺术 篇四
一盆鲜花,会使你的房间增添不少光彩;一首优美的乐曲,会使你疲劳的身心顿时感到轻松舒展;峭壁上的劲松,能给你奋发向上的力量;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会让你留恋忘返„„美滋润着人们的心灵,给人以愉快的享受。人们热爱美,寻找美„„
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研究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艺术性,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
教学艺术的内涵十分丰富,人们常说“言传身教”。言传是第一位的,尽管教育的手段和途径丰富多样,但其中最常用、最便捷的仍是教师的课堂语言,这是任何教育手段都无法替代的。
语言是一种艺术,它随时都在向人们绽放它的光芒,展现它的美,我们教师正是和这种艺术天天打交道的语言工作者,是不断探索这种艺术奥秘的教育工作者。
一、导入语要“异”。
课堂导入语的“异”,是指形式和语言的奇异、奇特和标新立异。如果你着装漂亮,必定会吸引过往路人的注意。同样,作为教师,如果能使得自己授课前的导入语新颖.奇特,那么必定会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能在刹那间擒住孩子的注意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间十分钟是孩子们的“黄金时间”,在这十分钟里,他们尽情玩耍、嬉闹。上课铃声一响,孩子们都陆续走进教室,平时成绩比较好,自制力比较强的同学很快地进入到课堂角色中,而部分自制力弱的同学还沉浸于刚才的玩耍嬉闹中,如果用一种陈旧的课堂导入语:“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那些自制力弱的学生,根本听不进去,当他们“醒”过来时,老师上到哪儿都不知晓。这是影响学生听课效率,造成孩子的思维与教学环节上的脱节的因素,也是造成班中学生“两极分化”的原因之一。
生活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年代中的孩子,在电视和报刊的影响下,知识面不断拓宽,那些理性、陈腐的陈述,逐渐被他们淘汰,他们需要的是那些新颖、奇特、标新立异、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导入语。
在教学《称象》时,我事先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在导入这堂课时,我是这样开始的:“你们瞧,老师带来了一些器材,这节课,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顿时,45双眼睛同时射向了讲台,静候实验的开始。
“听听读读”这类课文兼并了“听、读、记”的特点,孩子们往往对这类课文比较感兴趣,在授此类课文时,教师尤应注意以课堂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听》这课时,我的导入语非常简单:“同学们,你们听——”随之,便播放出一段配乐的朗诵,孩子们顿时便进入了“听”的角色。
由此可见,导入语的“异”不仅能有效地体现教师课堂用语的艺术性,还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过渡语要“顺”
顺则通,通则美,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过渡语是起了承接、小结的作用,是教师钻研教材、抓住内容之间联系的切入口,是教师在找到激发学生思想火花知识点的基础上,组织提炼语言,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必要步骤。
例如教《找骆驼》一课,为了更能让学生明白老人是经过仔细观察才知道那只骆驼特征的。我的过渡语是这样的:“你们瞧,老人清晰地说出了骆驼的特征,却说自己不知道它往哪儿去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通过这段过渡语的设置,既帮助孩子理顺了文章的脉络结构,又使孩子在脑海中对全篇文章作了一个小小的总结。《真正的好孩子》中有一个片段,讲黄莺和喜鹊争相夸自己的孩子,乌鸦却在一旁不做声。在处理这个片段和下一个片段“小鸟回巢”衔接时,我用了这样的过渡语:“漂亮的外表,动听的歌喉,真让人羡慕不已,然而,光靠这些,就能称得上是好孩子了吗?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吧„„”这样,非常自然地过渡到了下一片段,整堂课也随之和谐起来。
因此,一位语文老师如果在课堂中注意自己过渡语的艺术,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能使孩子在课堂中领略到那种语言和谐之美。
三、提示语要“精”
“精”在字典中的解释是“精巧、细致,提炼精华,除去杂质。”提示语就好似一盏明灯,在黑暗中,为你照明前进的方向;提示语又好似一个舵手,在你快要触礁时,让你转变航向,顺利驶向彼岸;提示语又好比一支号角,在疲乏的时候,能激起前进的动力。在教学《曼谷的小象》时,为了让孩子明白小象之所以如此聪明,是由于阿玲的教导、指挥得当,作者称赞小象,实是赞美阿玲。就在学生们为“是赞美阿玲?还是赞美小象?”争论不休时,我这样提示:“小象的技艺真是精湛,但它精湛的技艺又是从哪儿来的呢?”经过这样小小的提示,孩子顿时领悟了作者是通过写小象来赞美阿玲的指挥有方!同时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教师如果在备课时,细致、巧妙的设置提示语,不仅能激发孩子思想的火花,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整个课堂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束语要“悬”
“悬”是指悬念,引发别人的思索。有一位年长的教师,他曾对我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位好教师,他能够做到在上完一堂课之后,他的学生仍沉浸在他刚才创设的情景之中„„
语文课本上的文章,都是名家名篇,我们手中的教材是经过专家精心筛选,编排而成的。有些作品的内涵,非常值得孩子去细细品味。作为语文教师,在授课时,不要忽视下课的那几分钟,要设置一些能够引起孩子思索和回味的结束语,让学生带着满腔的热情,在课后继续进行探究。
在教《一个忠告》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结束语:“这个忠告是熊给的吗?他为什么这样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深入思考„„
当然,结束语除“悬”外,还要“全”。所谓“全”就是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整篇文章的意思,起到言简意骇之效。
可见,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他的美学艺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研究、去探索!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的语言艺术
5.浅谈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篇五
良好的教师语言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功效。教师的声音既有感染力,能点燃学生的热情,牵动学生的情绪,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一个教师讲课若能声情并茂,那么,她的声音便会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潜入学生的心田,把学生带入艺术的境界,特别是语文教学。过去在教学实践中,我曾不断地发现这样的现象:因语言不简洁,不能表情达意,或因语言平淡乏味,或因语调低沉,致使学生昏昏欲睡或焦躁烦厌,学习兴趣一扫而光。可见教师语言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之大。记得刚毕业踏进讲台那年,我上课的语调没有任何的抑扬顿挫,学生那疲倦和沉闷的表情写在脸上,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完全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看着学生疲倦的表情,深深地让我尝到挫败感,我深感教师语言的重要性。
人们常说“言传身教”。言传是第一位的,尽管教育的手段和途径丰富多样,但其中最常用、最便捷的仍是教师的课堂语言,这是任何教育手段都无法替代的,同时也是教师基本功是否扎实的体现。成功的教师能靠一把声音和支粉笔就能让课堂动起来。回想起来失声那段时间,根本没办法进行正常的教学,特别在低年级更显声音的重要性。语言是一种艺术,它随时都在向人们绽放它的光芒,展现它的美,我们教师正是和这种艺术天天打交道的语言工作者,是不断探索这种艺术奥秘的教育工作者。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教师的语言是无法替代的,课堂上教师的授课语言要精心锤炼。教学的基本原则告诉我们,教师要把握好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语言的传递而实现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精彩、恰当的语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能使语文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一、有声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法国·蒙田说过:语言只是一种工具,通过它我们的意愿和思想就得到交流,它是我们灵魂的解释者。有时候听别人讲话是一种享受,记得以前有位教语言学的老师,她的声音犹如出谷黄莺,声音很柔和,每次听她讲课都会很舒服,随着她讲课的思路走。有时候一句幽默的笑话会引起我们的哄堂大笑;一句名人哲理,让我们体会人生百态。老师的一颦一笑都牵引着我们。我发现,课堂语言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富有示范性,准确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用准确严密而简明的语言表达才能保证知识传授的科学性和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的可能性,如果教师表达不清晰,要求不明确,换来的是学生面面相窥,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情绪。每一堂课,授课效果的好坏,并不取决于教师的话讲的多少,而是看教师的语言是否直达目的地,啰嗦而僵硬的语言让学生找不到重点。在实践教学中,我深有体会,一味地生硬的传授只会事倍功半,但能吸引学生的教学却能事半功倍,举个例子吧:在识字教学中,在已经朗读完准备教生字的时候,有的新教师时常会这样说:“小朋友,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学生字吧”;如果这样,学生只会枯燥乏味;但如果换一种说法:“同学们,生字宝宝来到课堂上跟我们交朋友了,你能准确地把它的名字读出来吗”“生字宝宝可淘气了,它把拼音帽子摘下来,你还能把它认出来吗”相信像这样的过渡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此外,由于小学课堂教学还兼有对学生进行规范语言训导和陶冶的任务,新课程教学里设有口语交际这个内容,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注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习惯,如听者要讲礼貌,学会听,认真听,听清楚;讲者要表达清晰和讲礼貌,在交际过程中我还教会学生使用文明用语:请、谢谢、不客气等。因此教师应注意自身语言的规范化和示范性,使用值得学生仿效的的语言,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能。
(二)富有启发性,激励性
生动的语言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拨动学生的心弦,对学生产生心理的催动和激励作用,是教师口头语言的归宿。教师一句启示性的话,有时能使学生茅塞顿开;一句激励性的话,有时能鞭策学生终生并使其铭记不忘。讲到学生心坎里的话,既有思考回味的余地,又能作用于人的心灵。例如:在课堂上,学生很积极地回答问题,但答案不是理想的,这时,我会对他说:不要紧,老师表扬你勇敢,相信你下次会有更精彩的回答。(三)富有童趣,激发性
低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要他40分钟规规矩矩坐得端正那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好动是孩子的天性,那如何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呢?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学语言要富有童趣,语言要简练,清晰。记得我在教《葡萄沟》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西游记中去西天取经时经过的那个地方吗?(火焰山)在这旁边有个美丽的地方——新疆吐鲁番,下面随着音乐我们一起去走走。这样引人入胜的设计,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带他们走进课文。
二、无声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有时候“无声胜有声”,对学生来说这种教育会比不断地说教更具影响力。课堂上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次沉默都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出乐学的氛围,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发生作用,这便是“无声语言”的独到之处。学生喜欢新鲜的事物,在教学中,把“无声语言”引进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时候我会通过一些通俗易懂的符号来调动学生,如在整理学生的纪律时,我用符号“=”表示坐好,“‖”表示站立,“△”表示爬下静息,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也乐于接受,偶尔的训练比以往的说教效果要来得好。恰当优美的手势、和蔼可亲的面部表情,充满鼓励的眼神,都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和感染,使学生在爱中受到教育。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神态语
有人说过:教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创造一个奇迹,我们顺手的摸一摸他的小脑袋,竖起的一根大拇指……这对孩子们都很敏感,他们能从我们这一举手一投足间感受我们对他的关爱,而这些都有可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心灵。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神态语,可使学生感到亲切中严肃,肯定中有期待,否定中有鼓励,容忍中有警告。如在课堂中,当学生回答问题很紧张时,我会微笑着向他点点头,以热情、信任的目光让他得到信心和勇气。当课堂纪律松散时,我会用严肃的表情来表达我的不满,学生通过察言观色,感受老师的不满意。这些简单的动作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手势语
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学生都关注着,这时候,手势语起到作用。当学生回答问题很出色时,我会竖起我的大拇指表示我的赞赏,又如上课时,学生在开小差,我会悄悄地走到他身旁敲一敲他的桌子以表示我对他的警告。
好动,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教师用肢体语言让学生跟着模仿,将会大大刺激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一旦喜欢上老师,就必然会喜欢上你所教的科目。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同学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例如我在教《两只小狮子》一课时,我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地体会狮子的勤奋,于是,我让全班同学起立边读课文边做动作(可自由组合小组成员演示)。《葡萄沟》这篇课文,我在课堂上还让学生尝尝葡萄的味道,通过做一做,尝一尝这样直观的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练和表现的机会,同时也理解了课文内容。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了流动的阳光,形成了一种和谐、轻松的气氛,学生在平等、愉悦的环境中玩、学,其乐无穷。这种教学方式生动有趣,很受学生欢迎,可以长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乐学不疲。
6.浅谈小学英语课堂语言留白艺术 篇六
单位:湘潭县第八中学姓名:齐鑫义邮编:地址:湖南省湘潭县射埠镇湘潭县八中手机:学科:信息技术
411216
***
信息技术
语言艺术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湘潭市湘潭县八中 齐鑫义
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声声入耳、句句感人、取喻贴切、出言有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积极探索和提炼课堂教学语言对教学的重要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具有较强的号召力、饱满的激情、严密的逻辑性,也应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趣味、幽默而富有启发。
一、课堂语言严密,准确规范
对信息技术概念的讲解或讲述操作方法时,要认真推敲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一定要使用信息技术的常用术语,否则会容易使学生产生疑问或误解。
如,在讲计算机的硬件部分时,我们不能把“存储器”说成“储存器”;在讲鼠标的操作时也不能把鼠标的“单击”说成“点击”。因为“存储器”、“单击”都是计算机中的常用术语,而“存储器”、“点击”等词语都是生活化的语言,虽然学生能够理解,但不规范。
再如,“选定”和“选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经常被混为一谈。两者的区别在于:“选定”是做标记,而“选择”则是指执行一个命令。如对Word文字处理中,“选定一段文字”不能说成“选择一段文字”;“选择粘贴命令”不能说成“选定粘贴命令”等。
二、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简明扼要。
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简明扼要。言不在多,意达则灵。信息技术课,教材内容多,安排的课时少,要想完成教学任务,必须提高课堂容量,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力争能在最短时间内让绝大部分学生听懂并乐于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反复地推敲,词语要经过慎重的选择,力求做到中心突出、条理分明,具有鲜明的逻辑结构。特别是操作步骤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不能不着边际和不得要领。
三、课堂语言饱含激情而具有号召力
教师应该把握住感情阈值及感情流量,把握住感情色彩,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例如 讲“网页制作”一章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在引入新课时,用了这样一段话:“前面通过对Internet知识的学习,我们只需点动鼠标,便可坐观世界风云变幻,尽揽各地风情。当你在浏览这些精美而颇具风格的网页时,你是否也曾蠢蠢欲动,是否也想过在Internet上一展自己的风采?是否也想在互联网上营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数字家园……从现在开始,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步入一个激动人心的章节──网页制作的殿堂!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和同学们的不懈追求,你们一定会梦想成真!”
四、课堂语言幽默风趣,比喻恰当,而富有启发
幽默能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使课堂生动活泼。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记忆较困难。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例如,我们在讲“文件夹和文件”时,可以将“文件夹”比作“抽屉”,“文件”比作抽屉里摆放的“物品”,或将“文件夹”比作“房间”,“文件”比作房间里的“人”或“物品”,既形象又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同时,人要居有定所、物品要归类摆放,这样就水到渠成自然化解了学生心中“为什么要建立文件夹”的疑问。
7.浅谈英语课堂的语言艺术 篇七
一、语言要规范标准
教师的语言要讲究语法, 要规范、标准, 特别是英语教师还要发音准确。语言本身就是传递信息的载体, 如果发音不标准, 让对方都听不懂你在表达什么, 甚至误解你的意思, 这就很难达到学习语言的效果。如果教师发音不规范、不标准, 学生就会深受其害, 甚至一辈子都改不过来。作为一名英语教师, 在说每一句话、每一个单词时, 都应该使自己的语法合乎规则、合乎标准。
语言标准是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讲汉语要有规范的普通话, 讲英语要严格按发音规则。但是有时受地方发音的影响和教师基本功的影响, 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 例如houses, [hauziz]读成[hausiz], 这是语音错误;还有句子结构错误, 像You and I are good friends不能说成I and you are good friends.所以作为教师, 一定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语言, 提高自己的语言质量。
二、语言要简明易懂
简明就是说话精练、通俗易懂。讲课的语言既要有书面的精确, 又要有口头语言的明白易懂。讲课应有一定的语言风格, 切忌讲课语言拖泥带水, 唠唠叨叨, 抽象深奥, 这样就达不到教学目的。
比如, 讲到英语中Be (是) 的用法时, 一般的教师都这样讲:Be动词有三种形式am、is、are。am用于主语为第一人称代词I的情况;is用于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的情况, 即he (他) 、she (她) 、it (它) 之后, 或者主语是单个的人名、地名之后;are用于主语是you的情况, 以及主语是复数的后面。老师这样讲当然不错, 但是有些枯燥、烦琐, 学生很难记住和应用。我们不妨这样讲:I用am, you用are, is用于他她它。仅仅这样一句话, 就能讲得清楚明了,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语言要幽默有趣、富有吸引力
中外教育的调查显示, 未来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富有幽默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优秀的教师不应该只把课堂当做传承知识的场所, 更应该把课堂当做师生交流思想感情、碰撞智慧火花、启迪智慧灵感的“磁场”。使学生产生快感和兴趣的方法很多, 但是最有效的还数幽默, 它有着其他手段所不能替代的特殊教育功能。语言的幽默不仅表现在说, 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去表达, 通过动作、眼神来传情。因此, 教师应该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幽默, 把幽默带进课堂教学中去, 使每一节课都充满笑声, 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获得智慧。
四、语言要生动、形象
语言要富有启发性和感召力, 要用生动的语言把抽象、深奥的道理讲得具体形象, 既不呆板, 也不枯燥, 从而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反之, 教师的语言不生动、不形象, 授课内容就会显得干巴、无味。语言的生动与教师的文化功底、讲话技巧有关, 还与一个人的性格有关。说话要讲究语调, 要抑扬顿挫, 把语调的高低变化与感情的起伏统一起来, 这样才能叩动学生的心弦, 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要力争使每一节课都上得生动、形象, 使学生跟上自己的节奏, 这样课堂教学才能事半功倍。
五、语言要健康、文雅
语言要柔和、亲切、纯洁。在对待师生关系上, 教师要尊重、赏识和赞美学生。教师不仅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 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闪光点, 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人们常说, “箭伤肉体, 语伤灵魂”, 教师在对待学生时要处处从爱护学生出发, 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对待一些所谓的差生, 教师的语言要更加注意, 要注意说话的语气, 多鼓励他们, 使他们感觉到老师在关注着他们, 没有放弃他们, 使他们感到在班级这个大家庭里, 他们是和优等生一样的。教师要语重心长、和颜悦色、轻声细语、循循善诱, 令学生心悦诚服, 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文明老师, 绝不能用“fool”、“stupid”等词汇去伤学生的自尊。
8.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留白艺术”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留白;课堂教学
一、时间留白,让学生展现思维过程
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过程。如果我们教师在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后,就迫不及待地要学生回答,很难设想会有令人满意的答案出现,即使有个别优秀的学生能够回答,这也是以剥夺大多数学生的思考权利为代价的,得不偿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会知识,千万不要满堂讲,满堂问也是不可取的。
1.提问后“留白”
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是一个问题才“抛”下去就急着请学生举手发言了,可结果,学生要么答非所问或者回答不到点子上,要么就是语句罗嗦,颠三倒四,究其原因,不是学生不够专心,而是缺少思考时间。因此,我认为,每次提问后都应有意识地留一些时间给学生——特别是基础薄弱的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来进行思考。为此,教师要有足够留白的决心,因为此时的“冷场”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一个个正确的答案。
2.板书“留白”
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可对板书设计的内容进行艺术处理。板书并不一定都必须是完全齐备的,可有目的地把有些内容通过省略或丢弃的办法使之隐去,形成板面空白,让学生自己去联想,去思考。
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让学生试算例题后,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教师可板书“先——,如果——,就——。除到——就——”,让学生去补充完整。这样,不仅降低了难度,使学生能顺利总结出法则,更主要的是,能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初步感知数学概念叙述的严密性、逻辑性。这也说明,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留有空白,能够较好的突破难点,使学生多思考,多讨论,真正理解概念,并灵活运用。
二、知识留白,尊重学生的个性
在课堂上,把某些知识有意识地留下不讲,给学生暂时性的知识“空白”,这会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去发现。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所以这种空白的设计并不是对于部分知识的舍弃,而是通过空白的设计去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去获得空白处的内容,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教学年、月、日时,快要下课了,我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不是整百的年份如果是四的倍数,那就是闰年,而整百的年份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这是为什么?”当学生上钩,欲罢不能时,我并不阐述原因,只告诉学生在哪里可以找到答案。学生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到处找资料。在找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远远比一堂课所学到的来得多、来得深。
三、小结留白,留一个知识的“缺口”给学生
课堂小结是一堂课的“终曲”,是一堂课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能弹好“终曲”,则会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并取得“言犹尽而意不穷”的效果,我们的新课程强调学生要带着问题进课堂,更提倡学生能带着问题出课堂,没有人规定所有的问题都必须在课上解决,更不该把那些带着问号的孩子都教成句号。因此,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开放式的,我们的课堂结尾不应该是“今天学习的知识你都懂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的回答是齐唰唰的“懂了”,“没有了!”一节课上下来,把学生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这看似成功的课堂教学难道不值得我们教师反思吗?我们的课堂小结不妨多问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学的?你还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想问老师或者同学的吗?只要我们的课堂打破了封闭的“满堂灌”和所谓的“完美”式,多给我们的课堂留一些“窗口”,给学生的知识留一个“缺口”,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去“查漏补缺”,以“不全”求“全”,在有限中追求无限,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探求新知的好奇心。用留白方式作为结尾,能使整堂课显得余味无穷。因此,好的一堂课不应该是一个完美的句号而应该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省略号,这样的结束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把更广阔的思考空间留给了课外,留给了下一节课……
四、作业留白,自主选择显个性
传统的作业布置,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的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的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其实学生是有差异的,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在布置作业时,教师不妨和学生共同研究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布置一些自选作业,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样做体现了教学从首先关注知识转向了首先关注人。学生就会将学习视为一种自主的、赏心悦目的、最具创造性的活动。
总而言之,在课堂教学中合理留白,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在面对一种不完美或有空白的刺激物时,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要急于改变他们、并使之完整的趋向。在学生自觉改造、补充完整的过程中,会激起他们大脑的冲动,提高知觉的兴奋程度,掌握知识的同时也给学生以极大愉悦的感受。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妨巧妙的运用“留白艺术”,让学生静下心,仔细思考;让学生动起来,操作探索;让学生坐不住,跃跃欲试;让学生走出课堂,体会到数学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
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留出空白,留出精彩!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种留白艺术的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永.数学教学中的留白艺术及应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4)
9.浅谈小学英语课堂语言留白艺术 篇九
摘 要:本文首先就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性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介绍,接着提出了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性的主要特点,最后针对于此,提出了提升小学教师语言课堂艺术性的主要策略。旨在通过于此,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性
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与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因此,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教学语言,紧扣教学主题,对教学语言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这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性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小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教师的课堂语言非常重要。小学是学生学习生字生词的开端,教师的课堂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后续发展。特别是在进行生字生词教授的时候,教师的吐字发音、说话方式等都对学生影响重大。因此,教师必须注意教学语言的规范性,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有助于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性所体现的一个重要特征即为形象性和生动性。教师语言的艺术性能让原本抽象、枯燥的课文内容变得浅显易懂。特别对于一些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语言的艺术性,将课文中的文字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形象的表达出来。这种讲解方式是非常有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之笔。
二、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性的主要特点
(一)生动性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应该具备生动性的特点。小学生的接受和认知能力都还较弱,思维方式也比较单一。因此,教师应该针对这一客观事实,让自己的教学语言变得尽可能的生动有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口语化的语言介绍课文内容。此外,尽量避免使用一些晦涩难懂的语言,这样势必会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丧失兴趣。
(二)规范性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语言的规范性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教师一直都是学生崇拜的对象,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可能会让学生学习模仿。
因此,教师的语言必须规范严谨。各种发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内容都必须正确且正规,避免由于教师不规范的教学语言误导小学生的学习。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使用普通话为学生进行授课。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普通话表达能力,又可以让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
(三)情感性
语文教学面对的素材是具有情感性和思想性的文学作品。因此,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多使用具有浓烈情感的教学语言进行教学任务的开展。教师应该对课文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理解认识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感情因素,并通过自己的情感处理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也能领会到作者的真情实感。例如,在学习《最后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时而激昂,时而悲伤的教学语言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怀。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杯,提升教学效果。
(四)艺术性
一般而言,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是对教学语言的最高追求。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是指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尽量使用具有美感的语言进行语文教学。而学生则能够从教师的语言中享受艺术的熏陶。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比其他学科的教学语言更具有美学价值,其审美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声音洪亮、普通话标准、用词准确,这就可以被称为“语音美”;其次,教师根据课文内容使用艺术性的语言表达,语言风趣,语句形象生动,这可以被称为“形式美”;最后,教师的教学语言尽量深刻且富有哲理,内容发人深省,让人陶醉,这个可以被称为“内容美”。小学语文教师只有认真揣摩以上的几种艺术之美的表现形式,才能深刻把握教学语言的艺术性特点,为学生带来陶冶情操的课程讲授过程。
三、提升小学教师语言课堂艺术性的主要策略
(一)教师应该凸显教学语言的生动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性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努力提升教学语言的生动性,生动性的语言能够让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讲故事的授课方式就是提升课堂语言艺术性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且特别适用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小学生。例如,教师在讲解《鲧禹治水》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首先向学生讲述一下大禹治水的故事,经过故事的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后续的教学效果自然会提升很多。
(二)教师应该凸显教学语言的针对性
想要提升小学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性,教师还应该注意语言中的针对性。教师应该善于利用教学语言,将一些抽象的内容表达的更加形象生动,这些有助于加强小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性还应该充分体现针对性。这种针对性应该充分考虑各个年龄阶段不同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在教学语言上应该格外注意。
其具体运用如下:在小学的初级阶段中,这部分学生刚刚步入校园,对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都较差。这个阶段教师的语言应该比较的温和且细心。尽量多使用一些有趣诙谐的语言进行教学。同时,教学的时候耐心也非常重要,对于一些难点重点内容,教师可以在语言上做一些着重处理,便于学生理解。
在小学的中高级阶段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这个阶段下,教师应该在语言上更加体现教学过程的引导性,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接地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相互关联,让学生觉得学习到的语文知识非常有效。
总之,在现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特点与小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和语文综合水平息息相关。而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方式、教学水平也都是最终通过教学语言传递给学生的。因此,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身教学语言的水平,让学生在充满语言“生命力”的课堂上快乐地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凯涛.论教师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09)
[2]龙美华.关于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4,(07)
10.小学班主任管理语言艺术浅谈论文 篇十
1.1言之有理的特点:在小学班主任管理语言艺术中要注重言之有理的特点,也就是说班主任的每句话都要讲道理。在对小学生进行教育或者讲道理的时候,要良好的掌握语言在表述中的逻辑关系,更好地将事情经过或者道理有条不紊、条理清晰的讲述出来;除了注重描述事件和讲述道理的条理外,还有注意观察小学生的情绪,保证班主任和小学生双方都在理性和平静的状态下进行交流并思考问题。班主任和小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更好地发挥管理语言艺术言之有理特点的前提。
1.2言之有别的特点:在小学班主任管理语言艺术中,言之有别是指在班主任的管理过程中要注重个体的差异,针对不同性格学生要运用不同的语言。小学阶段的学生三观尚未完全形成,性格各有区别,班主任应该更深入的对每个学生的性格进行了解,从而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进行更有效的交流沟通。这种言之有别的管理语言艺术可以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同时完成班级管理工作。
1.3言之有物的特点:在小学班主任管理语言艺术中要做到言之有物,就要求班主任结合事实说话,给学生们阐述各种道理。这种以事实为基础的说理更为清晰且直观,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道理,提高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
11.浅谈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 篇十一
教学艺术的内涵十分丰富,人们常说“言传身教”。言传是第一位的,尽管教育的手段和途径丰富多样,但其中最常用、最便捷的仍是教师的课堂语言,这是任何教育手段都无法替代的。语言是一种艺术,它随时都在向人们绽放它的光芒,展现它的美,我们教师正是和这种艺术天天打交道的语言工作者,是不断探索这种艺术奥秘的教育工作者。
一、导入语要“异”
课堂导入语的“异”,是指形式和语言的奇异、奇特和标新立异。如果你着装漂亮,必定会吸引过往路人的注意。同样,作为教师,如果能使得自己授课前的导入语新颖奇特,那么必定会吸引学生们的注意,能在刹那间擒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生活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年代中的学生,在电视和报刊的影响下,知识面不断拓宽,那些理性、陈腐的陈述,逐渐被他们淘汰,他们感兴趣的是那些新颖、奇特、标新立异的导入语。在教学《称象》时,我事先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你们瞧,老师带来了一些器材,这节课,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顿时,42双眼睛同时射向了讲台,静候实验的开始。
“听听读读”这类课文兼具“听、读、记”的特点,讲授时,教师尤应注意以课堂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听》这课时,我的导入语非常简单:“同学们,你们听——”随之,播放一段配乐朗诵,学生们顿时进入了“听”的角色。
由此可见,导入语的“异”不仅能有效地体现教师课堂用语的艺术性,还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过渡语要“顺”
顺则通,通则美。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过渡语起了承接、小结作用,是教师钻研教材、抓住内容之间联系的切入口,是教师在找到激发学生思想火花知识点的基础上,组织提炼语言,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必要步骤。
例如教《找骆驼》,为了更能让学生明白老人经过仔细观察才知道那只骆驼的特征。“你们瞧,老人清晰地说出了骆驼的特征,却说自己不知道它往哪儿去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通过这段过渡语的设置,既帮助学生理顺了文章的脉络结构,又对全文作了一个小结。
《真正的好学生》中有一片段讲黄莺和喜鹊争相夸自己的学生,乌鸦却在一旁不做声。在处理和下一段“小鸟回巢”衔接时,我用了这样的过渡语:“漂亮的外表,动听的歌喉,真让人羡慕不已,然而,光靠这些,就能称得上是好学生了吗?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吧……”这样,非常自然地过渡到了下一段,整堂课也随之和谐起来。
因此,语文老师如果在课堂中注意自己过渡语的艺术,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还能使学生领略到语言和谐之美。
三、提示语要“精”
“精”在字典中的解释是“精巧、细致,提炼精华,除去杂质。”提示语好似一盏明灯,在黑暗中,为你照明前进的方向;提示语又好似舵手,在你快要触礁时,让你转变航向,顺利驶向彼岸;提示语又好比一支号角,在你疲乏的时候,能激起前进的动力。
在教学《曼谷的小象》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小象之所以如此聪明,是因为阿玲的教导、指挥得当,作者称赞小象,实是赞美阿玲。就在学生们为“是赞美阿玲?还是赞美小象?”争论不休时,我这样提示:“小象的技艺真是精湛,但它精湛的技艺又是从哪儿来的呢?”经过这样小小的提示,学生顿时领悟了作者是通过写小象来赞美阿玲指挥有方!同时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教师在备课时,细致、巧妙地设置提示语,不仅能激发学生思想的火花,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整个课堂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束语要“悬”
“悬”是指悬念,引发别人的思索。有一位年长的教师,他曾对我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位好教师,他能够做到在上完一堂课之后,他的学生仍沉浸在他刚才创设的情景之中……
我们手中的教材是经过专家精心筛选,编排而成的。都是名家名篇,非常值得学生去细细品味。作为语文教师,在授课时,不要忽视下课前的那几分钟,要设置一些能够引起学生思索和回味的结束语,让学生带着满腔热情继续探究。
教《一个忠告》时,我设计了如下结束语:“这个忠告是熊给的吗?他为什么这样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深入思考……
当然,结束语除“悬”外,还要“全”。所谓“全”就是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整篇文章的意思,起到言简意赅之效。
12.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留白艺术 篇十二
一、运用留白艺术设置悬念,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虽然是一种非智力因素, 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成效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就会产生学习的惰性心理, 而没有发自内心的学习动机, 就只能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被动学习, 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劳累的, 结果是低效的。因此, 在讲解一篇新的文章时, 我们不要急于将知识一股脑的抛给学生, 而是要学会制造悬念, 以问启思, 以问导学, 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 真正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生本教学理念。如在学习《山中访友》这一课时, 我将文章题目板书在黑板上, 提出:“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可能访问的是哪些朋友?”没有了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 学生拥有更多思考与发表的时间与机会, 这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与参与意识, 学生们纷纷举手, 回答:所访问的一定是自己的一位挚友。接着再问:作者所访问的是这样的朋友吗?请同学们翻开书来仔细阅读, 看看作者要访问的究竟是哪些朋友?这样的疑问在学生心中激起了涟漪, 学生急于想知道问题的答案, 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便可以很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从而为教学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运用留白艺术实施个性化教学,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小学生虽小, 但是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与思维方式, 有着明显的个性, 在基础知识、认知水平、爱好特长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忽视学生间的个性差异, 将学生视为标准的器件, 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 这样只会将学生培养成为整齐划一的机器, 毫无个性特点可言。新课程倡导个性化教学, 提出要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生命个体。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我们要因材施教, 兼顾学生间的个性差异,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课堂留白, 可以让全体学生拥有更多主动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让学生能够将阅读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 这样学生更能够产生更多富有个性化的见解。在此基础上鼓励全体学生的独立发言, 而并非让部分优生来回答所谓的标准答案。在这些富有个性化见解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学生间的差异, 更能够达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发展。实践证明, 留白艺术是对学生个性差异的极大尊重, 是对全体学生学习主动权的尊重, 是落实个性化阅读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三、运用留白艺术拓宽探究空间,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现代社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新课程下各科教学的主要阵地。而思维既是一种能力, 更是一种过程, 在人类的整个智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只重结果, 忽视过程, 教师所要的不是学生思考的过程, 而是只片面地看学生学习的结果, 而且只限于教材与教参, 为所谓的标准答案所束缚。这样的教学模式只会禁锢学生的思想, 学生做事只会循规蹈矩, 而造成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的缺失。运用留白艺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探究的空间, 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将学生将整个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可以让学生生发生出更多独特的见解与全新的看法, 这样在课堂上便会拥有更多的独树一帜与标新立异, 这样的课堂是灵动的, 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 突破传统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 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 立足文本, 同时又需要超越教材、超越文本, 拓宽文本空间, 学会运用留白艺术, 将学生带入主动探究与积极思维的空间, 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潜能得到释放, 拓宽学生探究的深度与广度, 闪现智慧与创新的火花。
四、运用留白艺术激活学生想象, 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著名心理学专家王相盛教授也指出:“想象力是智力结构的翅膀, 使各种信息富有活力。”想象可以穿越古今、横跨中外, 将不同时空的事物与知识点联系起来, 通过分析、比较等进行不断的提取, 通过再加工与再创造形成新的形象与见解, 这对于学生分析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语文学科, 文字有着无穷的魅力, 在静止简单的文字背后包含着优美的景象、鲜活的人物、感人的情节, 这对于读者来说本身就具有着无穷想象的空间, 我们要利用文本的形象性, 运用留白艺术, 给予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 同时还要加强教师的启发与诱导下, 使学生能够展开充分而丰富的想象, 超越文本, 超越课堂, 超越时空, 基于文本与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创造出全新的形象与情景, 这对于学生语言素材的积累, 对于学生写作灵感的激发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想象可以让学生头脑中涌现更多生动传神的词语, 闪现更多的灵感, 生发更多的新意, 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从而使学生可以写出更多内容丰富, 富有新意与个性的文章,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总之, 教学是一门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艺术, 而留白正是这种主体艺术的重要体现。我们要研究留白艺术, 运用留白来为学生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主动思考,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与量, 只有掌握好度与量, 把握平衡点,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的优势。这需要广大教师依托于语文学科特点与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不断的研究与实践, 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让课堂教学因留白而更精彩、更高效。
参考文献
[1]孙玲莉.在课文“留白处”等待精彩——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课程教育研究, 2012, (31) .
[2]张宏君.巧妙留白, 让小学语文教学更精彩.学周刊A, 2013, (4) .
1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 篇十三
发布者:查明丽 发布时间: 2011-12-22 22:22:12 一名山区的小学数学教师,面对的是独立意识尚未形成的孩子,他们非常看重教师的评价,所以在价语言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及思想感情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精选课堂评价语言。价语言要充满激励性
生都渴望取得好成绩,受到教师表扬和同学认可,都希望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比别人做的更好,并且得的表扬、奖励越多,其行为活动的再发性就越高,及时有度地呈现激励性评价,能有效引起师生点,我在课堂教学时,采用不同的评价语言,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醒学生。当上课认真,表、具体的我会说:你太聪明了!都快比上“一休哥”了;当上课还可以,表现一般,回答问题不具体: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当上课不认真,态度不端正,回答错你能改掉不认真听课的坏习惯,相信你也能和前面同学一样聪明!几种不同的评价语言,学生一听就这样的,学生不断发现不足,逐步提高上课的质量。
价语言要多样化
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面向全体,关注差异,是当前评价改革地基本要求之一,是发挥评价发展性堂评价语言时能够正视学生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处境和需要,因人而异,寻找他们的发光点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有个性发展优势的,给予积极的评价语言,使其多方面潜能能得以于弱势的,注意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其主动参与评价,而不是消极适应。要了解学生现有发展化、进步的角度评价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在评价后进生时,班里有几个后进生,思维迟钝,行为习惯又差,以往老师对他们长期的负面评价,使他们失去了自兴趣,上课不听,讲话,作业不做。针对这些情况,我努力关注其闪光点,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他步,就给予鼓励,当众表扬他们。现在,他们逐步找回自信,上课也能专心听讲,而且非常乐意上很欣慰。的课堂评价语言是滋润学生心灵的甘泉,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的钥匙,是获得有效课堂的关键。
14.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热身艺术 篇十四
第三小学
昊华钢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巧妙的热身活动可以创造良好的英语氛围,安定学生情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中来,恰到好处的热身活动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弦,使课堂教学更具艺术性。课前的热身,我通常会根据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需求,灵活多变地加以运用。
一、悬念热身
悬念,它会给人造成一种急于了解结局的紧迫心情,善于运用悬念激发学习兴趣,就是要学生对问题或事情产生好奇心,使他们带着一种期待的心情去学习。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运用悬念热身,给学生的心理造成期待效应,以增强英语课堂的吸引力。例如,我在教“How much is it?”时,我穿了一件崭新的连衣裙走进课堂,让学生猜我的裙子的价格。学生跃跃欲试,急于想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多少钱?”的意思。于是,我趁热打铁导入新课,学生很快就学会了这种句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When is your birthda?”时,我首先让学生猜猜我的生日在什么时候,学生好奇心强,对老师的事情特别感兴趣,纷纷举手,踊跃发言,把本来很难表达的年、月、日由枯燥抽象的数字变成了鲜活的话题。悬念式热身深受学生欢迎,它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兴趣为爱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话题热身
话题热身是指,在教授新课之前,教师给出一个话题,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用英语自由交谈。话题热身,能唤起学生求知的热情,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例如,我在教(PEP)Book 4 Unit 5“I have…for lunch.”一课时,我以“What’s your faveourite food?”为话题,和学生交流彼此喜欢的食物、饮料、水果等,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引出本课新授内容。又如,我在教“My day of a week”时,我让学生交流彼此的周末活动,如:Do you like weekend? 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等问题展开话题,让学生在教师看似有意无意其实是精心设计的话题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新课主题。这样的热身自然而流畅,而且为英语课堂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
三、歌唱热身
优美的旋律歌曲能唤起孩子们的兴趣,更能陶冶孩子情操。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歌曲旋律并根据所学的内容填词。这些优美的儿童歌曲可以唤起孩子对英语的热爱,而且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英语发音,上课伊始,利用歌唱热身,节奏明快,气氛热烈,学生会感到新奇振奋,从而自然地进入学习氛围。例如我在教有关animals的单词前,我教学生唱“Old Macdalnard had a farm”,让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和动作,做动物模仿操。又例如我教one 至ten 的数字时,我首先教唱“Ten little figers dance”,让学生跟随着音乐,一起挥动着手,齐做手指活动操。经过趣味盎然的唱唱热身,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新课的学习。课堂上优美的歌曲韵律,欢快的节奏能吸引并打动学生的心弦,既使学生获得音乐的享受,又能使他们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乐于求知。
四、竞赛热身
形式多样的竞争比赛是激发情境、激活课堂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了使英语课富有新鲜感和挑战性,针对儿童的求胜心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我设计和组织了一些形式各异的竞赛。例如,在教《A field trip》一课时,课前我黑板上画好一座小山,宣布这节课采取男生、女生竞赛爬山的形式,男女双方每完成一项任务,就可以在山坡上插一面红旗,最先登上山顶的一方获胜。在竞赛过程中,学生们都能赛出基础,赛出质量,赛出能力,且越赛越有兴致。竞争永远是一剂课堂兴奋剂。竞争好胜心理驱使学生乐于参与比赛活动,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在紧张、热烈的竞争气氛中,学生都满腔热情地参加,课堂气氛可谓空前的高涨。竞赛热身,挖掘了学生的学习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思维的灵敏性。
五、视听热身
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通过丰富的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手段,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应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充满情趣的语境,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视、听、说并举,真正感受英语的魅力,使他们学在课堂、乐在课堂。例如:教学Asking the way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一个模拟小城市,一个卡通警察,一位路人等。通过立体直观的真实生活演练,便把问路,指路及其重要交通习语一网打尽,让学生学得轻松,乐在其中。例如,《Look at the monkeys》先在屏幕上放出各种动物做动作的图像而不发出声音,请学生看屏幕,让学生仔细观察,开动脑筋,让学生们猜猜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学生们积极性很高。猜完后,出示正确答案,如“jumping”、“climbing”、“running”、“swinging”等。接着,就让学生进行模拟表演。学生进入角色,兴趣倍增。在此情境中,既轻松地掌握了应学的短语,又增强了他们的表演意识和欲望。
15.浅谈小学英语课堂语言留白艺术 篇十五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随着现代教育媒体的运用, 教学语言的纽带作用随之有所减弱。但我认为无论运用什么样的现代教育媒体, 也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教学语言, 相反它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因为我们授课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 教师富有情感地面对学生用口语讲解有着很强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尤其是在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方面, 是任何其他手段都不可与之相比的。
一、质疑——发现课堂语言艺术的不足
深入课堂, 我们常发现存在这样的想象, 教师语言令人嚼之如蜡, 黯然无色,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流水帐”语言:一堂课, 教师表情严素, 语调平淡, 没能突破重点, 教师照着原先的教案走流程, 类似“是不是呀?”“对不对呀?”“懂了吗?” (2) “指令性”语言:“我再说一遍。”“请大家给我听好了。”“打开书, 读第一自然段”。 (3) “接话式”语言:一节课, 处处铺石搭桥, 生怕学生回答不出, 教师说前半句, 学生补充后半句。 (4) “打断式”语言:在课堂上我们也经常听到“不对!请坐。”“错了。谁再来?”“能不能多想想?长期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 学生必然“金口难开”, 从而会导致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 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可见, 语言艺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 那么, 如何才能发挥课堂语言艺术的魅力, 以提高课堂效率呢?
二、思考——发挥课堂语言艺术的魅力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应该精致, 它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精确的、有生命力的。用韦志成老师的话来说有‘四美’:1.音美, 要讲普通话;2.意美, 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生动美;3.形美, 追求修饰美、多样美;4.情美, 具有高尚的情操美、道德美等。但这并不是说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要字字珠玑, 句句似诗。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教师的教学语言虽属于日常口语, 但又不同于‘大白话’, 应该是加了工的口头语言, 与随想随说的日常交谈有区别。教学用语既要有人民群众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 又要有美丽严密的书面语言, 教课是让学生置身于美丽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 受到教育和感染。”
三、行动——走进课堂语言艺术的殿堂
如此看来, 走进课堂语言艺术的殿堂并不是无迹可寻的, 根据教学实践,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1. 唤起生活体验激发爱好。
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形象的语言, 能将“死”知识变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活”知识;具有情感的语言, 能感染学生, 陶冶学生的情操;生动的语言, 能吸引学生, 让他们听了便“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使教材化难为易, 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我曾看过一些教学视频, 有位老师教学《笋芽儿》时是这样操作的:教师问“你曾撒娇过吗?”生齐声回答“没有。”显然, 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 要理解“撒娇”这个词语似乎有些难, 于是, 教师又问:“比方说, 你和妈妈一起出门, 看见了一条非常漂亮的裙子, 你很喜欢, 可是, 妈妈不给你买。这时, 你会拉着妈妈的手, 说……”教师一边说, 一边做动作, 学生看了, 也模拟她的样子, 细声细气地说:“妈妈, 给我买吧, 给我买吧!……”有了这样的铺垫, 再回到课文中学习, 小朋友很快就领会了小笋芽撒娇时的语气。可见在教学中, 老师将这些较难理解的词语, 用学生生活中的事情来引导, 将抽象、枯燥的词语具体化、生活化,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在这样的听课过程中, 激发了学习的爱好, 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某些难词的意思。同时, 也能较轻松的将这些字词进行迁移, 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2. 展现优雅体态激发情感。
教师的课堂教学, 也是在“台上”的活动。通过课堂观察可以看出, 一堂优秀的课堂教学不仅得力于好的有声语言, 也必然伴随着自然、得体的教师体态语。教师的教学行为, 不仅是一种智力的投入, 而且是教师整个人体的参与。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个信任的目光, 一个赞赏的微笑, 一个肯定的点头, 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
几乎一切无声的语言, 即体态语言都可以用来作为人际间沟通的手段, 都可以用来为教学服务。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医院儿童心理咨询部主任罗伯特·布鲁斯曾说:“体态语言对于教师帮助学生长时间注重以便于完成任务而言, 不失为一种强有力的措施。”
16.浅谈小学英语课堂语言留白艺术 篇十六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语言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149-01
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研究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艺术性,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
教学艺术的内涵十分丰富,人们常说“言传身教”。言传是第一位的,尽管教育的手段和途径丰富多样,但其中最常用、最便捷的仍是教师的课堂语言,这是任何教育手段都无法替代的。
语言是一种艺术,它随时都在向人们绽放它的光芒,展现它的美,我们教师正是和这种艺术天天打交道的语言工作者,是不断探索这种艺术奥秘的教育工作者。
一、导入语要“异”
课堂导入语的“异”,是指形式和语言的奇异、奇特和标新立异。如果你着装漂亮,必定会吸引过往路人的注意。同样,作为教师,如果能使得自己授课前的导入语新颖。奇特,那么必定会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能在刹那间擒住孩子的注意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上课铃声一响,孩子们都陆续走进教室,平时成绩比较好,自制力比较强的同学很快地进入到课堂角色中,而部分自制力弱的同学还沉浸于刚才的玩耍嬉闹中,如果用一种陈旧的课堂导入语:“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那些自制力弱的学生,根本听不进去,当他们“醒”过来时,老师上到哪儿都不知晓。这是影响学生听课效率,造成孩子的思维与教学环节上的脱节的因素,也是造成班中学生“两极分化”的原因之一。
生活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年代中的孩子,在电视和报刊的影响下,知识面不断拓宽,那些理性、陈腐的陈述,逐渐被他们淘汰,他们需要的是那些新颖、奇特、标新立异、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导入语。
在教学《称象》时,我事先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在导入这堂课时,我是这样开始的:“你们瞧,老师带来了一些器材,这节课,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顿时,45双眼睛同时射向了讲台,静候实验的开始。
“听听读读”这类课文兼并了“听、读、记”的特点,孩子们往往对这类课文比较感兴趣,在授此类课文时,教师尤应注意以课堂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听》这课时,我的导入语非常简单:“同学们,你们听——”随之,便播放出一段配乐的朗诵,孩子们顿时便进入了“听”的角色。
由此可见,导入语的“异”不仅能有效地体现教师课堂用语的艺术性,还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过渡语要“顺”
顺则通,通则美,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过渡语是起了承接、小结的作用,是教师钻研教材、抓住内容之间联系的切入口,是教师在找到激发学生思想火花知识点的基础上,组织提炼语言,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必要步驟。
例如教《找骆驼》一课,为了更能让学生明白老人是经过仔细观察才知道那只骆驼特征的。我的过渡语是这样的:“你们瞧,老人清晰地说出了骆驼的特征,却说自己不知道它往哪儿去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通过这段过渡语的设置,既帮助孩子理顺了文章的脉络结构,又使孩子在脑海中对全篇文章作了一个小小的总结。
《真正的好孩子》中有一个片段,讲黄莺和喜鹊争相夸自己的孩子,乌鸦却在一旁不做声。在处理这个片段和下一个片段“小鸟回巢”衔接时,我用了这样的过渡语:“漂亮的外表,动听的歌喉,真让人羡慕不已,然而,光靠这些,就能称得上是好孩子了吗?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吧……”这样,非常自然地过渡到了下一片段,整堂课也随之和谐起来。
因此,一位语文老师如果在课堂中注意自己过渡语的艺术,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能使孩子在课堂中领略到那种语言和谐之美。
三、提示语要“精”
“精”在字典中的解释是“精巧、细致,提炼精华,除去杂质。”提示语就好似一盏明灯,在黑暗中,为你照明前进的方向;提示语又好似一个舵手,在你快要触礁时,让你转变航向,顺利驶向彼岸;提示语又好比一支号角,在疲乏的时候,能激起前进的动力。
在教学《曼谷的小象》时,为了让孩子明白小象之所以如此聪明,是由于阿玲的教导、指挥得当,作者称赞小象,实是赞美阿玲。就在学生们为“是赞美阿玲?还是赞美小象?”争论不休时,我这样提示:“小象的技艺真是精湛,但它精湛的技艺又是从哪儿来的呢?”经过这样小小的提示,孩子顿时领悟了作者是通过写小象来赞美阿玲的指挥有方!同时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教师如果在备课时,细致、巧妙的设置提示语,不仅能激发孩子思想的火花,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整个课堂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束语要“悬”
“悬”是指悬念,引发别人的思索。有一位年长的教师,他曾对我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位好教师,他能够做到在上完一堂课之后,他的学生仍沉浸在他刚才创设的情景之中……
语文课本上的文章,都是名家名篇,我们手中的教材是经过专家精心筛选,编排而成的。有些作品的内涵,非常值得孩子去细细品味。作为语文教师,在授课时,不要忽视下课的那几分钟,要设置一些能够引起孩子思索和回味的结束语,让学生带着满腔的热情,在课后继续进行探究。
在教《一个忠告》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结束语:“这个忠告是熊给的吗?他为什么这样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深入思考……
当然,结束语除“悬”外,还要“全”。所谓“全”就是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整篇文章的意思,起到言简意骇之效。
17.课堂评价语言艺术 篇十七
历史组
语言交流是课堂教学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适时评价,组织和引领学生展开有效学习活动的重要措施。课堂评价语言是教师教学机智、口 语技能、教育智慧的全面展示,精彩的课堂评价语言是一门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艺术。下面以我们历史组教学中的几个实例来和大家一同探究一下课堂评价的语言艺术。
课堂实例1.老师讲到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齐物”观点的时候,当老师讲到庄子认为世界万物本质都是相同的,“生即是死,死即是生,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这本是用来说明庄子逍遥的人生态度。但是这时有个学生说:“这不是神经病吗?”班级立即有了赞同的声音,有个学生这时又说道“不能说庄子是神经病,庄子是消极避世的”。针对学生这一突发的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老师该如何进行评价呢?我们不是庄子,也难理解庄子。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庄子,学生对庄子这种认知也不奇怪。
老师的评价是这样的:
1、“后面说的这个学生看到了庄子思想的消极避世的态度,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过于直白和片面,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全面,不仅看到消极的一面,更要看积极的一面。当然了说庄子神经病的同学更是没有理解如何来评价人物(交给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2、庄子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在中国文学史有很大的影响”,庄子的代表作《逍遥游》被誉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从文学角度来理解庄子的思想)。理解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人生境界。
3、通过这样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的看待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完成课堂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对学生的评价既没一味的肯定评价,也没一味的批评。更没有置之不理。
结论:对于教学中,常见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们应该对学生怎样评价呢?教师的评价要有针对性、诊断性,以总结性评价澄清正误,明确是非。更要采用导向性评语,影响学生思考的方向和思维的深度、广度乃至教学的效果。我认为教师课堂评价应该准确得体。
课堂实例2.学《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课堂上,同学们刚看完视频《萨拉热窝刺杀事件》。这时有学生说: “老师,我认为普林西刺杀斐迪南夫妇是恐怖主义的表现。我们现在总是在说要反对恐怖主义,我觉得他的做法不妥。”
老师评价:
1、“大家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能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用现代观点——恐怖主义评价这件事,很难能可贵。
2、若把萨拉热窝事件放在当时历史背景中去思考。当国家、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时刻,他的表现出什么精神?学生回答,爱国主义,民族主义。
通过教师的引导,既尊重了历史史实,又尊重了学生的个人感受,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种的评价,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
结论:教师善于捕捉课堂生成,通过巧妙的评价处理课堂上的意外,让评价恰到好处。
课堂实例3.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在突发奇想,提出一个与本课知识无关的问题,例如,在讲述秦始皇建国之初勤勉为政的例子时候,以秦始皇每天看260斤奏折为例来说明,有学生提出秦始皇可以让别人代劳的异议。对此解决的方法应该是:
老师评价:
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赞赏学生的提问行为,肯定学生有创见的问题,善待学生的“突发奇想”和“异想天开”,力争使所有学生都敢于提出问题,乐于提出问题,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问题,如有必要解决的就当堂解决,没有必要在课堂解决的或解决不了的,把它延伸到课外。这样做,既不伤害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老师评价:
2、教师要努力提升学生“提问”的能力和水平。“提出问题”是学生的一种综合能力,比“答题”要难。许多学生心存疑问,又很想提问,却往往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问题;因此,教师要耐心教会学生提问,着力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使绝大多数学生“心有疑则能问”。例如:告诉学生“提问”的基本要求,教会学生将“疑问”变为“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亲身经历,立足所学知识让学生先提出问题,然后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进行完善。久而久之,学生不仅可能清楚、恰当地表述自己的疑问,还可能提出富有创意的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增强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论:教师在评价学生多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语言,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让课堂充满人文魅力。学生意识到他们在被关注,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课堂实例4.想发现问题的课堂,突然出现一个表现很好的学生怎么办。某次听课出现了这样一个情况:任课教师讲授某一套2013年的高考题,学生积极发言。选择题学生没有按照顺序一个一个解决,而是主动站起来解答自己认为答案完全正确的或者理由充分的题目,表现的非常好,真正体现了课堂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但是当回答到大题其中一问的时候,某个学生站起来回答的答案很是标准,这时老师没有表扬这个学生,也没有引导学生答出理由,而是命令学生坐下,这个学生坐下之后,很不高兴,往下的课听得效果也不好,我与听课的另一位同行发现了这个问题。课下交流的时候,我们和那位老师交流了这个情况,讲课的老师很诚恳的接受了我们的意见,并且说回头会和那个学生交流。结论:课堂要学习效果,更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不要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是以“人”为主的,是一个活的世界,其发展是不可预知的,及时的鼓励性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的欲望,增强自信心,使学生明白努力的目标,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评价是以导性评价鼓励为主的,抓住契机,适时地进行评价。
18.浅谈小学英语课堂语言留白艺术 篇十八
摘要:本文针对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两极分化问题阐述了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重点介绍了通过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表达艺术和组织提问艺术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措施。
关键词:课堂教学;兴趣;语言表达艺术;组织提问艺术
“学为中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能为学生指点迷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它要求教师在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率,“先研”使教师充分了解教材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使学生能主动参与、融入课堂,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提高语言表达的艺术
巴特尔说过:“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的话,那么教师的语言就是艺术中的艺术。”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除了要具有科学性、教育性、激励性、启发性以外,还需要有自己独特的风韵格调。
(一)规范语言,赢得学生的信任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教师有责任把地道的、标准的、优美的英语提供给学生。农村初中生平时接触英语的机会不多,他们听到的学到的英语就是老师课上说的教的,因此英语教师的发音准确与否决定了学生的发音,还可能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如经常听到有学生把work读成walk,/藜:/和/蘅:/不分,所以英语教师在上课时应特别注意自己的发音,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发音,以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生动的语言,获取学生的共鸣
英语教师的语言要充满感情、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例如在教授牛津英语8AUnit6ReadingTheEarthquakeinTaiwan时,在读到小作者被困在废墟中时,我就用比较沉重的口气去读,后来小作者想尽办法自找出路时,我就用奋发向上的语气去读,在读到小作者求救的那声“help”时,我就使出很大的力气去读,这样就好像我们身临其境一样。懂得语言的技巧,朗读的技巧,快慢轻重、强弱连读、跌宕起伏,能够反映出教师内心的情感,从而达到师生共鸣的效果。
(三)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欲望
英语是西方语言,在英语课上我尽量让学生听录音模仿,并且有机会还会让他们看一些原版的影片,去领略一些西方文化,并感受语言的魅力。教师生动幽默的教学口语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二、提高组织提问的艺术
提问是英语课堂中师生间最有效的双边活动,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语境,适时提问
借助各种教学媒体在提问过程中创设语境,能够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例如在教牛津英语8BUnit2Reading时,为了顺利导入课文,我先复习前一节课的touristattractionsintheworld.提问:Doyouwanttogototheseplaces?在一片“Yes”声中我马上又问:DoyouwanttogotoHongKongDisneyland?Isthereanyonewhohasbeentherebefore?班上有一位同学去过,所以先让她描述了一番,然后我又通过教学光盘和PPT课件介绍了迪斯尼乐园中的四个不同的公园―Tomorrowland,Fantasyland,Adventureland,MainStreetUSA以及在这四个不同的地方可以进行的activities,由于教学内容比较贴近生活,大多数孩子都很感兴趣,教学效果也相当不错,一节课在这种情境式的交谈中不知不觉地就结束了。
(二)提问形式,灵活多样
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问题提问可以由浅而深、由易而难,层层深入,句式可以由一般疑问句、反意疑问句到特殊疑问句互相转换。回答的方式也可以有由教师先提问,学生独自思考后一起回答或教师点名回答;也可以教师提问后学生pairwork或groupwork讨论后再小组派代表回答;还可以由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提出同一个问题,因为有时一个问题问下去,学生没有一点反应,但是换一种问法却可以激起千层浪。例如:在教牛津英语8BUnit1Reading后我问:Can you describe the changes toS unshineTown?一句简单的一般疑问句,由于涉及的内容范围较大,学生很难回答,于是我换个角度来问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the environment/houses/people?这样问题具体化后,同学们反应很热烈,课堂效果明显好转。
(三)适当停顿,加以引导
我们面对的是不同层次的所有学生,每位学生思考问题所需要的时间不同,教师提出问题后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不要催促学生回答。在停顿的过程中,教师不要频繁地重复问题或追问,应该耐心地等待学生,同时可以环顾全体学生,用目光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如果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应该加以提示。如果是由于不理解问句意思导致不会回答的,可以用不同的形式重复问句;如果是对文章不理解而导致不会回答的,可以给出一些关键词或关键的语句加以引导。我们应该给所有学生思考的机会,回答问题的机会,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做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英语教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王松美.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2004(5)
[2]关鸿羽,白铭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M]中国和平出版社,2006
[3]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3)
[4]张士清.课堂语言艺术基本功训练[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2000
[5]马云龙.体态语言与英语课堂教学[J]上海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9
★ 高考英语完形填空备考四字诀
★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 体育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析论文
★ 成立实践课堂,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能力
★ 大学生创新能力创业教育论文
★ 小学教师心理教育能力培养初探论文
★ 现代漆画形式与内涵探悉论文
★ 论文与教育随笔
★ 赏识教育的初中英语教学运用论文
19.留白科学教学 创设艺术课堂 篇十九
笔者被学生点醒了, 当时把这个题当成简单题, 从没考虑过“下滑力”, 完全是定势思维所致!
其实主要原因是笔者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没有给他们发表言论的舞台, 自以为是地扼杀了他们的思维, 而庆幸的是能有那样的学生敢于在课堂上指正, 不仅让笔者对那道题进行反思, 更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彻底的反思!
后来, 笔者终于知道, 缺少的是——留白。
中国的国画往往有大片的空白, 这种艺术处理的手法叫“留白”。它可以收到虚实相映, 形神兼备的效果。留白是一种运用广泛的艺术表现手法, 它是作者在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旨而精心留出的“空白”, 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教学中, 我们要在时间上给学生留白, 给学生以思考和辩论的时间;我们要在内容上给学生留白, 给学生以想象和发展的空间;我们要在逻辑上给学生留白, 给学生以创新和思维的火种。
一、时间上的留白, 是根本的
(一) 在课堂上, 留出时间给学生思考, 不赶进度, 不赶内容, 让学生通过自我琢磨、通过讨论把某一个问题想明白, 是留白最根本的一步
在当前给学生减负的大背景下, 如何减少作业的量, 而又不降低质量呢?很多人自然想到作业要经过挑选, 要精, 对此, 笔者并不反对。笔者觉得, 更重要的是, 教师怎么讲评作业, 怎么让少量的作业发挥出更大的潜能。
作业改好后, 很多教师喜欢发下让学生订正, 然后上课说说答案, 稍微讲一两道题, 作业就算处理完了。这样固然节约时间, 却没有太大的效果。笔者改好的作业, 不是学生课余去订正, 而是在课堂上订正。订正的时候, 旁边要有注释, 要有原因, 要有过程。订正完毕以后, 由小组长组织, 让他们分小组讨论, 把能通过讨论就明白的问题在小组内自行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全班交流, 再不能解决的, 由教师来分析。一节作业课中, 笔者讲解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讲完后, 学生再自己琢磨, 再内化、顺应、平衡。最后学生自己改编错题, 你认为, 这个题还可以从哪个角度考?大家相互再交流。尽管一节课所讲的题目很少, 却可以让学生收获很多。在留白的30分钟时间里, 学生有能力、有精力、有机会去弄懂自己不知道的知识。
(二) 在课外, 留一两个既有思考性又有挑战性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证据的收集、资料的查阅、较长时间的思考等, 力求达到一种顿悟的感觉, 从而弄明白某个问题
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 更多的是在课外。在一节课的结尾, 留下精心设计的“空白”, 也就留下了悬念, 吊起了学生的胃口, 让学生在课后欲罢不能, 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结尾留下的“空白”不仅包括作业, 还包括在课后对科学内容的思考与探索等。如果我们能准确、恰当地运用留“空白”艺术, 精心、巧妙地设计“空白”, 那么不仅会使我们的课堂变成生动的、活泼的, 还会使学生在课后仍乐此不疲地自主学习。
例如, 在《大气的压强》一节教学结束后, 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课外探究题:市场上有一种圆形塑料吸盘, 挤出它与玻璃之间的空气, 它就可以吸在玻璃上, 请你利用这样的吸盘、弹簧秤和刻度尺, 粗略测出大气压的值。
再如, 在《浮力》一节的教学中, 课堂上学生已经体验了将空瓶按入水中所受浮力的情况, 笔者让学生回忆学习游泳时, 站在浅水区和深水区的不同感觉;在《消化系统》的教学中, 让学生课余去感受食物之旅;在《串联和并联》的教学中, 让学生观察家庭电路中电灯、开关的连接方式。
通过设计这样的留白, 把课内的知识向课外延伸,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 让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
(三)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有前瞻性地做好铺垫, 适当提出问题, 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经验, 当成长到一定的阶段时, 有些曾经看似困难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初中生处于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 这也就决定了初一与初三的学生在认知上、在学习能力上、在理解能力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因为, 理解某些知识是需要时间的, 这也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进行长远的留白, 不可操之过急。
如, 在讲七年级《水的密度》时, 有些教师就迫不及待地把物质的密度, 包括计算全都讲完了, 其实对学生来说是很不好的, 教师花了很大的力气, 学生学得也相当的困难, 久而久之, 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科学失去兴趣。其实, 初一的时候, 只要告诉学生水的密度简单内容即可。到了初二, 虽然才事隔半年, 但学生的理解能力已大大提升, 再加上有前面的基础, 进一步理解密度的其他内容就方便多了。教材的编写是螺旋式上升的,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再比如, 在七下《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教学中, 有教师马上对各个系统进行教学, 还有七下的元素符号的教学, 马上有人把八年级的化学式给讲了, 这些都是违背教学规律, 不注意给学生留白的表现, 使得原本体现艺术的科学教学变成呆板生硬的填鸭式的知识灌输。
总之, 留白最基本的表现, 就是要给学生时间, 让他们慢慢接受, 慢慢思考, 慢慢回味, 就像吃饭一样, 吃快了会被噎到的, 只有细嚼慢咽, 才能品位出其中的滋味。
二、内容上的留白, 是必须的
传统教学观认为, 教师把一个问题很清楚地告诉学生, 就算是一个好教师。而笔者认为, 讲不清楚的固然不是一个好教师, 而讲得太清楚的教师也未必是一个好教师, 讲了还留有余味的, 才是一个好教师。在课堂上, 把某些知识有意识地留下不讲, 给学生暂时性的知识“空白”, 这会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去发现。“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所以根据教学实际和教材特点大胆取舍和适当调整, 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 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留白, 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教材的设计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这就注定了在学习过程中, 很多问题是学生已经学习过且已经掌握了的。如果, 对于这些知识, 教师还是不厌其烦地讲解, 不仅让学生听得乏味,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觉教师不够尊重他们——难道连这么简单的问题我们也不知道吗?还要你讲!反之, 教师留出时间, 留出内容, 让学生自己温故而知新, 其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比如, 在《磁现象》的教学中, 学生在小学已经对磁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生活中已经对磁现象有一定的经验, 因而进入这一章后, 学生是有很多话要说的。在新课教学中, 如果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先进行一定的自我学习和小组学习, 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的。“什么是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有什么特点”等等, 都是学生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
再比如, 在电路教学中, 教师也没有必要逐个介绍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 只需设计一些问题, 如“怎样可以让小灯泡发光?”“缺少开关的小灯泡能发光, 但有什么不好?”等等, 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
(二) 对学生触手可及的知识留白,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 有很多知识只要教师稍加指点, 学生自己加以琢磨就可以弄明白的。对于这样触手可及的知识, 教师也要注意留白, 让学生通过自学和相互学习把他弄明白即可。
比如, 让学生通过阅读, 了解消化系统的器官和消化腺, 通过知识的比较, 可以罗列出各个器官和腺体的结构和功能, 最后教师再加以提升, 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再比如, 让学生通过简单的计算, 就可以领会到W=Pt公式中应用“1J=1W×1s”和“1k·Wh=1kW×1h”的区别, 从而体会到在不同的场合中应该选用不同的单位计算, 也可以领会到物理学习中单位换算的重要性。
(三) 对学生有挑战性的知识留白, 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学习要提升, 就必须站在一个更高的台阶, 自然也会遇到一些挑战。碰到有挑战性的问题, 教师也不必急于立即告诉学生答案, 而应该设置一定的台阶, 引导学生战胜困难。
在《电路的计算》学习中, 尤其要注意台阶的设置和思维的留白。首先应该让学生熟练掌握电路图的等效方法, 包括电流表、电压表的处理;接下来应该让学生体验开关和滑动变阻器处于不同状态时电路的变化;然后在不同的电路状态中寻找对应的有效的数据;再完成最后的计算;其实, 学习过程就是这么简单。而在每完成上面一个步骤的时候, 教师都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下一个环节, 而不是简单地教会学生用I=U/R计算。
三、思维上的留白, 是艺术的
学生的思维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教师的“留白”要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 必须有一定的思维梯度。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指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一个区域。教师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和发挥的问题的难度要处于这个区域。这样, 原有的认知系统与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经过学生思考后, 能使问题由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
在实验设计中, 我们不妨这样留白。比如, 《欧姆定律》的教学, 我们在复习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知识后, 可以直接告诉他, 科学家欧姆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I=U/R的关系式, 那如何通过实验去验证呢?一般要探究三个物理量的关系, 可以控制其中的一个量不变, 改变另一个量, 来探讨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所以, 首先, 应该控制R不变, 验证I与U的关系?那么, 应该设计什么样的电路来验证呢?……
这种做法, 直接把学生能理解的结论告诉他们, 而对关键的探究过程进行留白, 反而更能理顺学生的思维。
再比如, 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中, 可以这样设置留白, 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一个更大跳跃。我们已经知道了当u>2f的时候, 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那么, 假如我们在使用照相机的时候, 想让所拍摄的景物变大些, 该如何操作呢?学生很容易通过讨论得出“走近些, 拉长暗箱”的答案。接着就可以追问, 为什么这样操作就可以呢?可以运用光学原理进行解释吗?请作光路图加以说明。
同样是探究, 只是本末倒置一下, 就可以让学生更加具体地知道教师要做什么, 教师怎么样做, 而不是被动地去验证, 也不是被动地探究, 而是可以更加主动地思考, 自己应如何探究。思维上的留白, 更需要艺术性。
让课堂充满活力, 真正成为生命的课堂。生动的课堂, 在教学意义上应实现:留一个条件, 让学生自己去锻炼;留一点时间, 让学生自己去安排;留一些问题, 让学生自己去解决;留一个空间, 让学生自己去展示;留一个权力, 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古人云:“天高任鸟飞, 海阔凭鱼跃。”让我们通过教学留白, 营造一片鸟飞的天空, 鱼跃的海洋, 放飞学生的思维空间, 让教学留白更好地回归到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吴永军.新课程备课新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语言留白艺术】推荐阅读: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07-27
浅谈小学英语高效课堂06-26
浅谈如何活跃小学英语课堂气氛09-09
浅谈如何创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孙玲)07-31
浅谈小学英语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07-03
浅谈全英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利与弊08-12
大班英语课堂语言教学09-09
浅谈学习高效英语课堂的体会09-01
浅谈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09-12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