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教学总结

2024-12-28

学案教学总结(精选12篇)

1.学案教学总结 篇一

关于学案教学的总结思考

高二政治组张立功

由于政治课很多内容比较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难调动,所以使得在很长一段时间政治课就是老师死教学生死背,极大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所以大家一直都在探索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听课学习效果的政治课教学方法。

面对这种情况,李瑞国老师在2006年4月去呼市观摩了呼市二中的学案教学法后,觉的学案教学这个方法可以在我校政治课教学中推广,回来后召开了多次教研组集体会议,共同商讨如何开展学案教学。由于不同年级教学内容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各自采取了不同的学案模式。我们高二备课组在李瑞国老师和肖毅老师带领下,全组教师积极投入到学案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中,经过多次集体商讨后,制定出了适合于符合高二实际的学案体系。而后大家又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群策群力,多方查找资料积极制作学案,并认真研究学案教学的方法,把教研组的科研气氛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浓烈程度。

我就拿《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教学实例来说明一下学案的体系以及教学中具体应用情况。

学案第一部分是学习启动,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一些小故事,小寓言或者热点事件来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这些故事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预习课文,并初步了解本课的核心内容。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学习启动是这样设计的:大家都知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但对于青少年来说人们往往只看到网络的弊端。据有关人士调查表明,家长和学校通常是反对青少年上网吧的,怕孩子在那里学坏,加之关于网吧事故的报道,使得部分青少年的父母更是担心,便强迫自己的孩子与网络绝缘,结果不但引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而且还增强了孩子的好奇心。控制上网也是难上加难了。

这段材料与学生的实际状况相吻合,学生读起来比较亲切,能引发他们对该问题的深入探究,从而引发其对本课内容学习的兴趣。而且教师可以利用此段材料在课堂上搞一次小辩论会,这样不仅让学生在不自觉中掌握了辩证法思想的内涵,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的效果也是令人满意的,学生们纷纷发表了自己对上网的看法,有的认为网络可以丰富知识,开发智力,应该大力提倡学生上网,也有同学认为网络是得很多学生沉迷于游戏和不健康的网站中不可自拔,荒废了学业。有的学生对网吧的进行了实地调查,说在网吧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在玩游戏和聊天,查资料的很少,甚至想建议政府为了学生的成长关闭网吧。

学生讲了这么多,教师就可以很容易的往今天的辩证法内容上引导了。在教学过程中,随着知识内容的灌输,学生始终都在用这个例子和所学知识对比,最终在不自觉中掌握了辩证法思想的实质。

学案的第二部分是预习课文填空,设计这一部分的原因在于以前我们总要求学生预习课文,但是学生只是走马观花的看一遍,不能够深入了解课本内容,看完了没什么印象,没有达到预习的效果。我们在设计的时候把课本中的重点语句,段落,和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做成填空,让学生在上课之前边看书边把填空做了从而达到预习的目的。

实践证明这个方法是有效的,由于学生做了十分充分的预习,课本中简单的知识已经基

本掌握,所以教师在讲课时一些简单的只是就完全可以一带而过,而把时间重点放在经学生

预习自己发现的难点的地方,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并且填空的内容也给学生日后记忆提供了

行之有效的帮助。

摘一例子供参考: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唯物辩证法认为,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是

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因而能够用、、观点去观察事

物。形而上学根本否认事物的存在,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力量的推动,当然也看不到事物的联系、变化和发展了。

学案的第三个部分是问题探究,主要是将课本中的难点重点设计成一个一个思考题,随

着教学的推进将其逐个解决。这样可以在课堂上的将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目的有步骤的解

决。达到当堂解决疑问的效果,并且使得学生在复习时也可以尽快抓住本课的核心内容并且

理解和记忆。本课中我们设计了2个思考题。

1、如何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与

形而上学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2、为什么说坚持辩证法与坚持唯物主义是统一的?

这两个问题是本课的两个难点内容,学生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接受,所以我们设计了这么两

个问题,在课堂上将其专门拿出解决,方便了教学,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且方便了学

生学习和巩固。实践证明也是很成功的,学生普遍感觉重点难点不再难学难记,考试也可

以随手拈来。

学案的第四部分设计的是体验高考。这一部分主要是精选历年关于本节内容的高考题,对学生进行一个即时的高考训练。这样既帮助学生巩固了相关知识,也能够让学生尽快的将

所学知识与高考相联系起来,消除其学习的盲目性。而且调查发现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也是最

感兴趣的。

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我们选了一道2001上海的高考题:歌曲《走进新时代》中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

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上述歌词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事物发展总是一帆风顺的 ②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特殊性 ③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方向 ④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这道题结合实际涵盖了最基本的辩证法思想,可以帮助学生知道本课在高考中的地位的重要性,进而激发他们学好本课内容的动力。

最后一部分内容是随堂训练,就是在课程讲授完毕后当堂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进而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减少了学生在课下耗费的时间,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本部分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基础练习、能力提高和特长培养。循序渐进地从多方面提高学生

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能够迅速学以致用,把所学知识和考试紧密联系起来,为以

后的复习和应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的体系就是上述这些,这个体系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地紧跟教学过程,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我认为,学案教学这种方式成功的找到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契合点,既有利于学生

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又能在注重课堂气氛的同时在从多方面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能力素质,也解决了学生学了不会用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而且也方便了教师备课,为新教

师迅速成长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平台。

当然通过实践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如何将学案与教师的备课充分

结合在一起,如何让学案能够完全符合课堂教学的每个步骤的需要以及如何让学生充分利用

学案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等一些问题。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解决。

2.学案教学总结 篇二

一、什么是学案

学案是与通常所说的教师教案相对应的学生学习方案。它是在教师广泛调研学生的学习状况, 研究学生建构自主学习诸种因素及可能性的前提下, 集思广益, 精心编写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辅助材料。学案教学简单地说就是运用学案, 教师指导学生先学, 教师再教, 然后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几个环节所构成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学案的运用

1.“导学”与自学。

“学案”编写好后提前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根据“学案”的要求预习, 并对学生预习作三点指导。一是要求学生读书要快、节省时间;二是要求学生在读书中找出知识点, 做好记录;三是边阅读, 边思考, 找出疑点, 作好记号。学生在初步感知教材的基础上对形成性练习作初步尝试, 做到动眼、动脑、动手。教师应对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 并作适当激励。通过检查, 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模糊点有所了解, 上课时进行针对讲解, 提高学习效率。

2. 师生共学。

完成自学指导后, 师生之间已有沟通的共同基础, 在“学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但是, 学生完成了自学并不等于教学的完成, 而是教学的开始, 这时教学应该具有针对性, 更有深度和广度, 否则, 教学流于知识的重复讲解, 将使学生失去兴趣, 弄巧成拙。

通过实践, 我认为学案教学法是有效的, 现把它的意义总结如下:

1.学案式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学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以及学生实际水平编写的, 具有层次性。它将重、难点知识融合在基础、中等及提高题中, 最大限度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活跃课堂气氛, 达到有效的主动学习。

2.学案式教学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学案”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 目标步骤清晰, 有了“学案”他们可以根据“学案”逐条看书, 初步理清教材内容, 记录预习中的问题, 学案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

3. 学案式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通过预习学生有了认知冲突, 教与学有了明确方向, 教师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 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学案”提纲充分展现课堂的学习任务和知识结构, 学生对照“学案”, 须作适当的记录, 节省了时间, 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

4. 学案是集体教师的智慧结晶, 资源共享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

传统教学中, 集体备课仅是讨论较难知识点的讲解, 备课不够深入、全面, 做不到本学科的资源共享。因而, 同一学科的不同教师的教学成绩往往相差很大。学案教学法的实施, 实现了同一备课组的资源共享, 它在新课的讲授思路, 重点、难点的突破及课后习题的选择、讲解各环节都经过了同组教师充分讨论, 提高了集体备课质量, 为实现有效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3.“学案教学”之探究 篇三

一、“学案教学”中教师的备课主要是设计学案

采用的方式是:轮流主备,集体讨论增删,形成共案,组长把关,审订,然后付印。共案到手后,各位教师在共案的基础上,根据学情作个性补充,而后施教。

1.创作化原则。教师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创作,学案是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学生学习、探究、走向教材深处的“导航仪”。要设计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教师必须把握课标,认真学习教材,准确加工教材,科学补充教材,合理拓展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在《课标》中承担的使命和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生活经验和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突破点,把教材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虚为实,科学整合。使学生能够通过学案的引领,顺利走进教材,自主进行知识构建,发展思维,并让学生最终走出教材,形成学习经验,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2.学科化原则。学案编写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学案设计有它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格式,但在具体设计操作时不可受“式”的束缚而模糊了学科特点。应以探究知识为基本线索,以“三维目标”为指向,以发展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为目标,为学生设计符合学科特点、符合探究知识规律的学习行为,绝不可抹杀学科的特殊性。一般地说,语文科侧重语文实践、积累和对文本的感悟。学案设计既要体现探究知识的共性特点,更要体现学科的自身规律,切不可把学案简化为一份习题,课课一副面孔,节节一个模样。

3.问题化原则。学案如何实现学生知识建构,关键在于将知识点转化为探究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知识点的设疑,即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思维,落实知识。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直接体现在对题例、问题的选择设计上。精选的题例体现着学习文本的实质内涵,体现着教学重点、难点的落实、突破。所以,学案中的问题习题的设计,成为学案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4.个性化原则。学案同时是教案,共案到手,执教教师必须根据所教学生的学情进行个性加工。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细节预设,对重点、难点作引导点拨,对解题思路方法及知识规律作总结归纳,指导学习方法,等等。可在学案教学设计时,作个性设计,成为执教者的个案。

二、“学案教学”的课堂活动的流程

“学案教学”的课堂活动是根据课前学案预设的流程来进行的,即“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展示反馈——评价点拨”的程序。

1.自主学习。学生依据学案自学指导要求,逐段逐节研读教材,完成学案所提出的任务与要求。教材是学本,学案是引导。学案具体设计的重点研究的问题,学生在阅读教材中逐项明确,逐题落实,对预习自学是很好的落实。对课前进行了预习自学的学科,课堂上可直接自学检测,以展示反馈的手段,反映自学效果,暴露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2.小组学习。学生自学的困惑,自学检测暴露的问题,都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求教的欲望。教师随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以一帮一、兵教兵的方式,解决学生的个性疑问。教师深入小组,进一步了解学情,并随机辅导点拨,引导小组成员积极交流,热烈讨论,适当辨论,把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

3.展示反馈。此环节中,训练是主线,展示是手段,反馈是目的。对学案上的问题习题,学生都有一个“自做——交流——总结”的学习过程。学习的效果如何,要作必要的展示反馈。小组问题,小组内展示;共性问题,全班展示。可以采用多种展示方式,进行各种有效的反馈。

4.评价点拨。展示反馈的结果必须通过评价点拨落到实处,先评后点,评中有点,点中有评。展示的结果,可以组内自评,可以组与组交叉互评,还可以采用小组报告制度,将展示结果的正确与否汇报给教师,并督促展示对象纠正修改。教师在学生展示与评价的过程中,巡视展示的内容,要甄别对错,及时判定。同时,发现代表性的问题及学生思维的亮点,特别是对于多元思维、对于预设问题之外的生成问题,对于共性问题,教师要进行及时评述,点拨讲解,使学生豁然开朗。对于思维重点,思维的多元表现,教师要加以激励引导,三言两语点出妙处,使学生能够借鉴。

学案一般按以上四环节操作,但四环节不可机械地割裂开来,合作中有展示,展示中有合作,过程性评价更是贯串始终,

4.岳苗凤学案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篇四

西井中学岳苗凤

新课程理念突出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切入点,把教学的立足点,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把备“教案”变为备“学案”,为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提供了文本和方案,实现了教学一体化,教与学协调同步,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在渗透这一思想,或在对中高年级听课中,感受到以下几点:用学案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上课是按学案设计的几个环节规范而有序地进行。基本是以“问题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拨——检测评价”的五段式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

1、问题导学:通过设计问题导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起探究欲。

2、自主学习:学案设计有自学指导和自学检测,学生可以按学案要求阅读教材。学生的预习自学一定会产生困惑和疑难,在百思不得其解时就会产生讨论交流的欲望。而在自学检测中,学生出现思维障碍时,也有了讨论解疑的需求。

3、合作交流:合作学习小组,是一个强有力的学习团队。组长一定是优秀的学生,有能力解疑解难,帮扶差生,所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一般性的疑难问题,可以在小组的交流争论中得到解决。学习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将由老师辅导点拨引深。

4、展示点拨:教师对学生的辅导点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在自学讨论时,教师在课间巡视中,深入学生,对个别学生或小组给予随机的指点帮助。另一方面就学生的共性问题和知识的应用拓展,作指导性点拨引深。这样,教师的辅导帮助就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帮到学生的需要的地方。课堂上教师的辅导讲解不超过十分钟。

5、检测评价:一节课学生在不断地质疑认知,不断的进行练题实践,一节课学生自学、自练的效果如何。教师要组织题例加以检测,一方面可以摸清学生学习的实底。另一方面可以暴露出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对下节课进行针对性解决,做到了心中有数。

学案教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用学案教学,学生是在老师的组织下,依据学案的设计编排,环环紧扣步步深入地进行自主的学习。学习的过程是:先由学生依学案要求自学。当学生个体自学出现困惑,由合作小组“兵教兵”讨论解决,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由教师随机辅导,点拨引深。在练题实践中,学生是练一题知一类,练题得法,得法再练。课尾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是以自已学习为主,合作讨论为辅;以练题得法为主,以教师讲解为辅。学生不再是被动听课,而是自我探索,自我实践。

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学案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对教师队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脚踏实地探索研究。在进行学案教学,我发现暴露出的问题有:

1、学案的题例设计必须少而精,要有选择性。所以备课上不够用心,导致课堂操作很急促,降低实效性。

2、课堂上要把自做与讨论严格分开。有的同学很懒散在小组讨论中自己不去先做,产生困惑而后讨论。而是一味的依赖别人,降低学习效果。

3、学生的小组合作,分工不明确。有的同学一个人全包揽了所有学习任务,其他同学没事做。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采取的对应措施有:

1、教师课前备课要结合教材,认真筛选适合的题型。

2、一定要让学生先独立完成。有了疑问再进行小组合作,避免有人偷懒,依赖性强,降低学习效果。

3、注重小组合作,小组长的培养,与组员搭配好,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4、要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行为能力的培养,只有把学生素质提高了,才会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5.导学案阶段性总结 篇五

一、优点:

(一)、学案教学能“用活”教材。“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按照由易到难或者其他的逻辑顺序提出问题,这样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

(二)、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以前的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掌握的好与坏只是通过提问几个同学来了解,也不能全面的掌握,课堂上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的接受,效果不好。新课堂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三)“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课堂上,不再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而是根据质疑问难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教师和同学共同回答,或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拉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案教学,可以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教师“导”的技能,增加学生“学”的活动,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学生多多参与,教师巧妙点拨、指导。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是变被动学为主动学的好方法,它顺应了学习内容越来越丰富、学习活动趋于多样化的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学案教学特别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二、困惑:

(一)在这一段时间学生运用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最初的豪情壮志,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开学一周,从来没有在一节课中完成学习任务,总是一节课40分钟只能完成双向五环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一张导学案却需要2至3个课时才能完成,就是这样检测反馈回来的成绩不太理想。

(二)应用“学案式教学”的模式上课,完全以学案为主线,都是统一模式,我个人感觉那样的课堂是那么的僵硬,缺乏一定的活力。限制了教师对课堂的延伸能力。所以我觉得教学中还是应以课本为主线,以学案为辅进行教学。才能充分施展教师的教学魅力及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我觉得学案内容过多,题量过大,部分内容过难。常常出现学习目标不能按时完成造成拖拉现象。

(四)探究问题时,收放有时会失控。怎么才能组织学生进行高效小组交流?

回想这段时间的课堂情况,我们教研组反复讨论研究发现,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在这种新型模式学习下,教师的评价跟不上、学生的不适应等等,最关键的还是导学案编制的实用性和教师的引导上出了问题,而老师并没有灵活运用,只是一味的想着设问导读环节不交流,没有让学生有一种遇到问题就探讨的学习习惯,只是在责怪学生。另外在课堂展示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生的说,学生眼高手低,从而导致了诸多问题。

6.导学案使用课题的阶段总结(共) 篇六

仲曙光

学案是实现教师共享共赢的举措,是控制作业量的有效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招,学案还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工具.今年是我校使用导学案的第3年,作为体现我校教师团队合作精神的一个窗口,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集体备课情况

本教研组确定每周的周二为集体备课时间,即课题活动日,本组每位教师都能够做到积极参与每次活动。在活动中,大家一起讨论学案编写的心得体会和学案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学习交流先进的经验和好的教学方法。做到每次备课都能够切实地解决问题,并做到有主题,有记录,有反馈。

二.加强对学案质量和使用情况的监控

各备课组成员有明确的编写和校对的任务,在每章开始教之前编写好本章的学案并发给学生。备课组长对对印刷的学案留底。各备课组对课堂教学中学案与教材、学案与多媒体的关系,学案如何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学案如何合理使用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学期结束每位成员进行阶段总结并在例会上进行交流,选出有见地有新意的在学校的教师论坛进行交流。三.开展学案导学的体会

评价学案的最终标准是它的实践效果。一个优秀的学案应该起到这些作用:(1)激起动机,激发想象;(2)紧扣课标,开阔眼界;(3)重视学法,培养能力;(4)面向全体,层次多样;(5)结构合理,操作容易。

学案对指导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是非常有帮助的,这也是学案最值得肯定的地方。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会学习的素质都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但是从结果来看,应该更 1 多地让学生参与学案的设计,以便使学案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同时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还应该更多地与学案内容发生联系。“学案导学”对提高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解决由于教材和讲授本身的问题造成的学生理解困难是极有帮助的,另一方面学案的使用对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缓减心理压力也有一定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学案和教学过程的时候充分考虑不同程度学生的特征,应该对学生进行如何使用学案的指导,以便使学案发挥更大的作用。四.“学案”使用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1、如何引导学生使用学案?

(1)拿到“学案”后根据其导学题目(问题)认真进行预习。所有同学要解决“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然后可以做当堂检测题,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在完成“学案”时做到三点:自觉、主动、独立。

(2)课堂学习时要适当作些方法、规律等方面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

(3)每隔一段时间后,将“学案”进行归纳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对于做错的题目要整理在错题本上,在学期结束时作为复习资料使用,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4)用“学案”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炼、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2、学案导学中如何有效落实“预习” ?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达到“自律”,真正学会学习。让学生通过预习能够首先确定学习目标,然后按目标要求展开探究自学,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基本知识和完成基本训练。预习完,学生要登记好还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其次,教师一定要严格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杜绝不预习和对预习敷衍了事的现象;如果保证不了预习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把预习放着课 2 堂上进行一段时间预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对新知识没有预习或没有预习好,坚决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

同时,教师要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如控制自己的预习时间,以提高效率;用红笔划出书中新单词、重点、难点内容;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并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以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五.获得的成就

1.使学生学会了如何预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课题组的老师通过研究,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教育理论水平。

六.下学期的工作

1.继续完善课题的工作内容。

2.及时反馈导学案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研究的内容。3.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4.研究好导学案的编写工作,把导学案中自学的比例放大。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阶段总结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学生多数来源于农村,生源素质较差,而教师非常敬业,付出的劳动要比他人多很多,但是教学质量并不理想。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就是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课题。结合区教育局统一要求,我们这学期进一步推行导学案与训练案相结合的课堂模式。

二、探究问题的过程

1.实施方案的确定

我们几个教学领导反复深入研究课题的可行性,同时确定研究人员,选择工作有积极性、善于钻研的几位年轻教师作为科研骨干,与他们一起探讨制定“导学案与训练案在高效课堂中的运用”实施方案,可以说方案的每个环节都逐字推敲,逐步分析。使其而且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教师观念的转变

为了进一步转变观念,使用好导学案,学校组织老师们去中丁中学参观学习,学习他们的学案编写,学习他们管理,学习他们有效组织课堂的经验。每位教师参加培训后都赞叹说:真是不虚此行,受益匪浅。

3.学案的编写 如何使“导学案”和“训练案“达到教学的有效和高效,取决于学案的质量。“导教案”与“训练案”,一个着眼于“教”,一个着眼于“学”;两者虽然紧密相连,但在目标要求,课堂角色、思维角度、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其次,我们学校经常到电脑上下载不同学科的学案给教师参考,也购买一些关于学案的书籍。现在我校的教师使用的学案,既包括以下5个部分:①学习目标②重难点③预习检测④合作探究⑥拓展延伸⑦达标检测。这只是一个大体框架,不同学科,不同人对其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这点我们也想探究出一套适合我校某个学科特点的,比较科学的方案。

4.教学活动的具体操作

按照我们方案的预设,大体分五个环节。

(1)学案自学,以案导学

这里要体现目标导读,主干知识导引。我们通常情况下提前一天下发学案,这也就是把作业由课后复习,拿到了课前预习,课后作业要少留,否则解决不了作业量过大的问题。

(2)互助合作、研究交流

“探索”是学习的灵魂,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个人探究,弄清事物规律的来龙去脉,对疑难问题有所分辨,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在思想上有所启迪,在交流合作中有所提高。合作探究需要分组,分组有两种方法:一是为了方便,按班级现有座次分。学生比较习惯,没有思想波动、没有被歧视的想法存在;二是按好、中、差分,要打乱座次,利于“三生”培养,利于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所以我们尽量采用后者。

(3)精讲点拨、释疑解惑

“点拨”并非代替,教师应以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和关键。当点则点,当拨则拨,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自求顿悟,这一点许多教师把握不好这个度,唯恐学生不会,忘记了自己角色和地位,总要当主角,这还需要训练。

(4)当堂训练、巩固提高

训练题设置要有层次性,体现因材施教和三生培养,既为成绩好的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也为成绩差的学生装上起跑的助推器。这一点我们教师做得很好,但做起来还存在问题。

(5)反馈小结、归纳梳理

经过一节课的学习、探究,学生对所学内容已有很深的再认识,归纳梳理,使其理解并升华,形成知识体系,使知识更教条理化、系统化。

三、实验结果

1.通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我校新模式已推广到全年级,全学科。最初遇到的导学案编写问题已经得到基本解决,多数老师找到了导学案的编写思路,找到了导学案与新课程改革的最佳结合点,能够把导学案作为教学载体,在继承发扬优良的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更多地注入了新课程理念。为了进一步探索这一教学模式,我校相应开展了学案导学课展示、常态课、课改课、专题课等教学模式研讨活动等。通过活动,为科研骨干教师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提供了互相切磋、互相交流的平台,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通过课堂观察,我们看到了教师能够注重知识的点拨,学习方法的引领,能够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语文教研组在组长位兰双老师的影响下,学案设计思路清晰,课堂活动设计科学合理。他们在不断实践反思中形成了“导入新课——检查预习——走进文本——总结收获——课堂小结——巩固成果”五步教学模式具有鲜明的学科教学特色。

数学组的姚爱辉老师在讲授《一次函数》的课堂上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超越课堂。让学生结合身边切实可感的数学现象设题,引领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发现、体验、发展,既体现了教者有效地整合各方面课程资源的能力,又很好的体现数学学科的探究性与应用性。让我们看到了导学案的优势。

2.学生成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最终受益者。

由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逐步提升。多数学生能够依据学案自主学习,通过网络、教辅书等多种渠道查阅资料,完成老师设计的预习部分。课堂上也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中,学生学会了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课堂上的合作、交流、展示、最后归纳总结等环节也充分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反思能力等,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案的使用,为师生架起了共同成长的桥梁。

3.在浓厚的科研氛围影响下,校园里绽放出朵朵科研之花。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在全校老师的努力下,我们的课题取得了初步成果。在科研骨干的引领下,我校教师全员参与课题研究,积极参与校本研修的同时,能够自主研修,能够边实践边研究,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科研成果比较显著。解放老师的《古诗两首》得到领导及同行的赞扬。高兰霞老师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深受学生喜爱,四、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对教案与学案的关系没有清楚的认识,导致学案的编写四不像,学案的利用不是很顺畅。

2.学生小组分工不明确,在小组讨论、小组探究、小组展示等环节把握不到位,不够准确,不够科学。

3.少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不能保质保量的进行预习。

4.少数教师,特别是非中考科目的学案设计没有体现教学个性,没有体现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5.教师对学案导学课的设计与应用缺少创新性。

七、今后的努力方向

1.研究适合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导学案,初步形成学科模式。

2.研究小组分工较科学的方法,并使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在不同环节都有事可做,而不是放任自流。

3.加强外出培训学习,使广大教师从思想和行动上都有较大的转变。4.敢于创新,努力构建学案导学教学特色。

7.学案导学分层教学 篇七

一、理论先行,推进实践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 因此在教学中,问题情景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课堂练习的安排等等都要尽可能地让全体学生主动地参与,调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形成有效的合作交流和师生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 为此, 提出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学案的编制和使用中要有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环节,实施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关注和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

二、学案导学的编制和使用环节

在上面理论的支撑和要求下,在编制学案时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提出了四个原则:“重组教材,化解难度,指导学法, 形成体系.”通过反复地使用和反馈,我们提出,学案的编制要求做到如下三点:

1. 学案的编制必须以课标为准绳 ,以课本为依托并紧密结合课本,以学生自身认识的水平为出发点,将教材进行重新组合,并化解教材中的知识点的难度,选择有效精练的问题帮助学生学习,以便于学生能够自我地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内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 学案尽可能的 “简单化 ”,在 “精 ”字上下功夫 ,做好课堂上的预设,便于学生在课堂上精讲、精练、精做,能力强的同学能当堂完成,课后再增加部分拔高题,层次较弱的学生留部分习题作为课外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3. 分层教学 ,并穿插对学生的学习指导 ,告诉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以及学习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设置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问题,让他们能提出问题,积极地探究问题,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案例不等式及其解集

(一 )知识目标

1. 知道不等式及其解和解集的意义.

2. 会用不等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量关系.

(二 )阅读思考 (课本 P114~115)

1. 什么叫作不等式及不等式的解?

2. 什么叫作不等式的解的集合? 可用什么来表示?

3. 什么叫作解不等式?

(三 )尝试练习

1. 课本 P115~116 练习 1、2、3 题.

2. 方程 2x + 3 = 1 的解有__个, 不等式 2x + 3 > 1 的 解有__个.

(四 )小 组交流

1. 学生互查尝试练习,并及时纠错.

2. 提出学习中存在的疑问.

(五 )当 堂反馈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不等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不是不等式

B. 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不等式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C. 不等式-3 < 3总成立

2. 有下列四个结论 :1 4是不等式x + 3 > 6的解 ;2 x > 4是不等式x + 3 ≥ 6的解集 ;3 x ≥ 3是不等式x + 3 ≥ 6的解;4 x ≥ 3是不等式x + 3 ≥ 6的解集.其中正确的有 ().

A. 1 个B. 2 个C. 3 个D. 4 个

3. 不等式表示 :(1)x - 3 是非正数 :___;(2)x 与 3 的 和不小于-5:___.

三、使用学案的成果

1.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数学学案的使用拓展了学科教学目标,把教学的立足点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实现了教与学协调同步,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2. 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开始形成

数学导学案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能节省时间并带着问题听课,对提高课堂效率及课内知识的落实都很有帮助. 过去的教学往往是在课堂上进行,在课堂上“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 现在有了学案以后,在预习环节就给出要求,让学生主动去查找资料、 思考、分析、尝试解决问题,而且给出学习过程和目标,促使学生在课前就会做很多准备,这样学生就能预知自己在学习本课中的困难及要点,能够有准备地上课,进而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3. 学生注重学习方法的把握

要真正实现教学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学案导学有利于老师改变过去以讲为主的课堂局面,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还给了学生,老师只是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起个引导作用,学生则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出学习的方法,克服了原来那种机械记录老师所讲的知识点,被动学习知识的局面.

4. 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较大提高

8.学案教学之我见 篇八

关键词:原则;途径;成果;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0

顺应历史潮流,把握时代命博,新课程改革以燎原之势向全国展开。为了迎接新课改的到来,奋斗中学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实施学案教学就是重要的一笔。

对于学案教学这项新举措,我投入极大的热情。不断探究,不断实践,在我们共同努力下,使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升。现总结如下:

第一部分:学案教学遵循的原则。一、主体参与性原则。教师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一切教育措施都是为了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而选择、设计。二、主动探索性原则。学生要主动参与到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从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着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三、实践性、开放性原则。教学的设计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营造开放的教学氛围与环境。四、整体发展性原则。教学要以学科知识的认识活动为中心,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第二部分:学案的编制途径。学案教学以学案为载体。学生依据学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探究、解决问题。学案教学能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效益的最大化,十分有效地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空间。学案教学成功的首要因素是学案的编写。在开学初,我们就将本学期的学案编写任务做了分工。每位教师承担三到四个学案的编写任务。先由各位教师精心筹划、准备,编写出初稿,然后在备课会上对初稿进行审议,集思广益,利用全组教师的智慧,编写出高质量的学案。

第三部分:学案的六大组成。我们的每份学案都由六块组成,教学目标、学海导航、典型例题、夯实基础、知识小结、课后作业。

教学目标的制订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针对本节的课程标准制订出符合学生实际的目标。目标制订要具体,要有可检测性。

学海导航的设计要把握三点。一、树立“先学后做”的理念。学案要以“学”为中心去预设,主要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二、教师在设计学海导航时,要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思维研究教材。三、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探究、消化的空间。学海导航所设计的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如自学,互动交流,实验探究,讲解等。教师可根据知识的难易、轻重合理设计。

夯实基础、典型例题、作业都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巩固与检测。习题的设置要紧扣教学目标,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针对性和高效性、梯度性。

知识小结一般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由学生完成。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也是对所学知识地整理和深化。要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网络,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复习与巩固。

第四部分:学案教学所取得一些可喜成效。实行学案教学以来,我们的教学氛围、教学效果又上了一个台阶。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学案教学改变了学生学的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教学的立足点由教师教转变为学生的学,由备教案转变为备学案。学生有了学习的文本方案,实现了“教、学、案”的一体化。教与学更加和协、统一,切实减轻了学生负担,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二:学案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突出了学生的学与练,体现了教师的导与帮。学生的学是主旋律,教师的导和帮是画龙点睛。教师与学生协调互补,相得益彰。学习过程规范有序,更有实效性。第三,学案教学更利于打造精品课堂,更有利于提升教师团队的作战能力。每一份学案都是经全组成员商讨、推敲而定稿,集众人之智慧,使教学设计更加合理、更加完善。

学案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我们高一化学组全体成员一路携手,微笑走来,我们每一步都迈得很认真,很努力,很稳健,但前进的行程并非全为坦途,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一、个别学案编写质量不太高、不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实用性差。这样教学与学案难以和协、统一,既挫伤了学生对学案教学的热情又影响了教学效果。实际上学案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学案教学的水平,从而更好的把握教学,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二、学案中所包容的知识容量要把握好。本学期的学案教学中几次出现一课时的学案,而一课时很难完成的情况,这需要我们对知识按排、选择更加合理,不能面面具到地都包含在学案中。

三、部分学生不能自觉完成学案中的自学任务,学习积极提高不明显。所以,我们在学案教学中,要注重督促、检查也要注重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更重要的要以充满魅力的学案为前提,以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及博学、仁爱的人格为后盾,担负起“导演”、“教练”、“主持人”的责任。通过设疑启发、组织讨论、精讲点拨及时反馈等方式,因材施教,点燃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四、要注重学案的回收检查与学案的装订保存,回收检查既能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学案又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来落实教学效果。装订保存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复习与巩固,让优质资源不断发挥功效。

五、学案教学与先进的教学手段、设备并不矛盾,相反是更加容易交汇溶合。在以后的学案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设备的有机结合,让学案教学发挥更强大的力量。

学案教学符合新课改的精神,适应时代的发展。在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充分体会到了学案教学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我们会继续深入研究、不断完善。乘新课改的春风,挥学案教学这一巨桨,掀起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浪潮。

参考文献:1:《中学学科网》

2:《课程改革之课改方案》: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

9.高中化学学科导学案编写总结 篇九

徐瞻

导学案是“163高效课堂”的根,课堂要高效,要使课堂真正成为“知识的超市”,必须使用导学案。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而导学案是针对学生学习而编写的一种学习方案,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导学案是师生共用、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2011届高一年级实行“163高效课堂”已经一年了,编写使用导学案也已经一年了,导学案的组成包括: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学习目标,重、难点,预习案(教材助读、温故知新、知识链接、我的疑惑等),预习自测,探究案,我的收获,当堂检测等。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备课组对“163高效课堂”导学案的编写形成了初步的共识,也有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想法。

一、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导学案导学案,关键在于“导”,这个“导”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一是体现在“学习内容”即学什么,包括具体学什么,先学什么后学什么,二是体现在“如何学”上,这就是所谓的“学法指导”。具体包括:用什么方式来完成这些动作?用什么材料来完成这些动作?完成这些动作的质量如何保证?不仅要有详尽的导学案的使用说明,更要着重学法上的指导,即在导学案编写的各个环节中都要能够很好地贯彻 “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编写原则,站在学生的角度,把握学生思维的特点,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

二、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要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课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内容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了解、掌握、运用的概念、化学用语、知识要点等;但“了解”“理解”“运用”“体会”这些词很难明确表达具体的行为和达成的程度,学生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所以学习目标中尽可能不要用“了解”“理解”“运用”“体会”这些模糊语言,可以考虑使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2)能力目标:需要学生提升哪些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读图表的能力、画图表的能力、知识迁移与综合能力等。(3)情感目标:仔细挖掘蕴藏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和个性发展目标。帮助学生成长为合格的“人材”,我们的第一追求不是“人才”,而是“人材”。

三、预习案

1、完成时间:25分钟(阅读教材)+20分钟(完成预习案部分的问题与预习自测),建议老师给出较祥细的预习指导(必要时考虑讲半节预习课)并可适当延长预习时间。

2、预习案编写中必有教材助读环节,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设温故知新、知识链接等。

3、教材助读设计问题要讲求策略:

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

②问题不宜太多,太零碎或过分详细;

③问题应能引导学生阅读并诱发学生思考;

④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一个又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延展性和创造性;

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你的理由是?你发现了„„等等。多用“想一想”“议一议”“试

一试”“练一练”等问题情景去设计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导学案的主线下进行自学,让导学案成为自主学习指导的老师。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愿意做填空题而不愿意做简答题,因此填空题可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去完成导学案,但是这个方式也恰恰顺从了学生的惰性,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知识的综合能力,而且填空题的方式也为学生抄袭作业提供了便利。而简答题则不一样,因为简答题就算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是一样的,学生解答问题的结果是一样的,但他们的叙述绝不会完全相同,能够较好地避免学生抄袭作业的问题。

4、我的疑惑

在一年的“163高效课堂”实施中,我们发现很少有学生填写“我的疑惑”,很明显这一版块的设计没有体现出它应有的功能,也不能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明晰的线索。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填写“我的疑惑”,教师在导学案的评价中,可以考虑对这一版块的测重考评,即对于哪些提出特别有价值的问题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并提高导学案评价的等次。

四、探究案

“问题探究”是课堂的主旋律,所以教师预设的问题要能抓住课时的点、章节的脉(线)和教材的网。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应根据本校学生不同程度而定,忌太简单和太难,探究点的量以2至3个为宜:

1、难度要严格控制。我们在过去一年所编写的导学案中有一部分问题设计的难度偏大,知识点考查也比较综合,以致于学生的完成的质量很差。三个方面的因素提醒我们应注意探究问题的难度控制:一是教材的难度本身并不太大,如果设置的问题的难度高于教材太多,学生读教材不能完成导学案,自然也就不愿意再去读教材了:二是处于高一高二这样的学段尤其是高一,学生未适应高中的教学难度,有些问题可以在高三复习中再学习;三是我校“163高效课堂”模式刚刚起步,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还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应注意保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2、探究点问题的设置一定要注意层次性。导学案要将难易不

一、纷繁复杂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层次分明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案,的确很难。我们应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问题,要有梯度,要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要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深化、升华。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对所选取的探究问题进行必要的分类标注,A、B、C层的学生应分别完成哪些相应的探究问题,要使特优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优生受到激励,待优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思、思有所获,既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又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

五、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要体现测学的功能,要求很高:

1、题型要多样化,题量适中,以

五分钟左右完成的题量为宜;

2、回扣学习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每一个探究点后面尽量跟上相应的练习,为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有最大的收获,还应适当增加选做题。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3、注重及时反馈矫正。课堂教学中,反馈矫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当堂检测所起的作用越大就越需要及时的反馈矫正。

六、训练案

为巩固所有知识,提升学生能力,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建议最好能单独编制训练案,而不是与预习案、探究案放在一起。内容全面,题型多样,本节内容的全部知识点尽量全部涉及;难度适中,分层设计,难度略高于预习自测题与当堂检测题;题量适宜,以优生一节课能完成作为标准。

10.学案教学总结 篇十

班级: 姓名: 小组:(使用日期 月)蜀道难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清思路,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学习重点】

学习目标1、2 【学习时数】

两课时

一、资料助读

1、走近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美誉。诗风雄奇豪迈,感情奔放,幻想丰富,形象鲜明,是我国诗歌史上继屈原后又一伟大的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2、关于蜀道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3、写作背景 唐朝时,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们乐不思返,而没有意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变乱的可能。

这首诗大约是开元十九年(731)李白初入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古辞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

二、学习过程•检查预习效果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噫吁嚱(yīxūxī)鱼凫(fú)秦塞(sài)石栈(zhàn)猿猱(náo)扪参历井(ménshēn)巉岩(chán)抚膺(yīng)飞湍(tuān)喧豗(huī)砯崖(pīng)转石(zhuàn)崔嵬(wéi)豺狼(chái)吮血(shǔn)咨嗟(zījiē)

2、词语解释

(1)危(高)乎高哉!.(2)蜀道之难,难于(比)上青天。.(3)开国何(多么)茫然(时间久远)尔(那时)来四万八千岁 ....(4)西当(处在)太白有鸟道,可以(凭借)横绝(跨越)峨眉颠 ...(5)然后天梯石杠相钩连(交错相连)..(6)上有六龙回(使动用法,使……回转)日之(的)高标 ..(7)黄鹤六飞尚(尚且)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活用:为之发愁)攀援。..(8)但(只)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跟随)绕林间。..(9)使人听此凋(活用:使动,使……凋谢)朱颜 .(10)连峰去(距离)天不盈(满)尺 ..(11)砯(拟声词作动词)崖转(活用:使动,使……滚动)石万壑雷 ..(12)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为什么)来哉 ...(13)剑阁峥嵘(山势高峻突兀)而崔嵬(山势高险),一夫(人)当(把守)关,万夫莫开。

(14)所守或(表假设)匪(不是)亲 ..(15)侧身西(向西,名词作状语。)望长(长长)咨嗟(叹息)。....

3、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 __________ 点拨 “匪”,通“非”。

4、句式

(1)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2)雄飞雌从绕林间:________________(3)又闻子规啼夜月:________________(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________________(5)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________________ 点拨 1~3省略句 4.介词结构后置句 5.宾语“胡”前置

5、一词多义 危

(1)危乎高哉()(2)正襟危坐,而问客曰()(3)其君之危,犹累卵也()道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3)道芷阳间行()(4)何可胜道也哉()度

(1)猿猱欲度愁攀援()(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崔九堂前几度闻()(4)高祖为人有大度()尔

(1)尔来四万八千岁()(2)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3)无他,但手熟尔()(4)非死则徙尔()坐

(1)以手抚膺坐长叹()(2)项王项伯东向坐()(3)停车坐爱枫林晚()(4)因击沛公于坐()去(1)连峰去天不盈尺()(2)沛公已去()(3)去死肌,杀三虫()(4)汝可去应之()何

(1)问君西游何时还()(2)青泥何盘盘()(3)大王来何操()(4)徐公何能及君也()乎

(1)危乎高哉()(2)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4)相与枕藉乎舟中()参考答案:

危(1)高(2)正,端正(3)危险

道(1)道路(2)途径,方法(3)取道(4)说 度(1)度过(2)推测,估计(3)次,回(4)度量 尔(1)那(2)你,你们(3)罢了(4)表肯定 坐(1)空,徒(2)坐下,坐着(3)因为(4)座位

去(1)距离(2)离开,离去(3)除掉,去掉(4)前去,到-----去 何(1)疑问代词,什么(2)表示程度深,多么(3)疑问代词,什么(4)表示反问,怎么

三、整体感知

1、课文描写蜀道之难,突出强调了它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段:蜀道开辟之难(一叹蜀道之高)

第二段:蜀道旅途之难(二叹蜀道之险)第三段:蜀道人事之难(三叹蜀中战祸之烈)

2、写剑阁的那一段包含哪些内容?联系当时的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参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言剑阁有易守难攻的险要形势,暗示中央朝廷的部队很不容易打进来,因而野心家可以据险发动叛乱,“化为狼与豺”,搞地方割据。如果割据势力之间出现矛盾冲突,难免要发生混战,结果必定是“杀人如麻”。诗人这番预言在十多年就得到了证实:从上元二年(761年)到大历初(766、767)即有段子璋、徐知道、崔旰等人相继发动叛乱。

四、探究分析诗歌艺术特色

1、练习二:诗中三次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一种什么表达技巧?每一次的含意有什么变化?其作用是什么?

参考:反复。第一句的含义是表现蓦然惊讶的感觉,第二句的含意是表现一种畏惧和发愁的心理,第三句的含意是表现无可奈何,只得作罢的情绪,其作用是:这一句是全诗的主调,是主旨句,在诗中加强了主观色彩,造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让主调在读者心目中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2、“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参考: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3、讨论:结合前面两段,说说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①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峻。②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援——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③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④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⑤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4、李白诗歌雄奇瑰丽富于浪漫色彩。说说课文是怎样体现李白诗歌的这种风格的。参考:大胆的夸张、神秘的传说、神奇的想象、生动的描写。

将神话传说、想像和艺术夸张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是本诗的最主要艺术特点。三者相辅相成,生动描绘出了蜀道峥嵘崔嵬的面貌和它阴森深邃的气氛,有力地突出了蜀道的艰险高峻和难以攀登的可畏可叹,还为蜀道涂抹上一层古朴凄凉、离奇迷幻的色彩,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高大形象。

五、课后练习:背诵这首诗歌,完成以下训练题。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噫吁(xū)参井(shēn)巉岩(chán)B.飞湍(chuān)崔嵬(wéi)吮吸(sǔn)C.咨嗟(zī)猿猱(náo)嗟乎(jiē)D.喧豗(huī)砯崖(pīnɡ)胁息(xié)解析:选B。“湍”应读tuān,“吮”应读shǔn。

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但见悲鸟号古木

号:鸣叫 B.连峰去天不盈尺 盈:满、足 C.砯崖转石万壑雷 砯:水流的声音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嗟:叹惋之辞

解析:选C。砯,本意是水流的声音,但在这首诗中活用为动词,冲击。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问君西游何时还 ②吏呼一何怒 B.①但见悲鸟号古木 ②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①难于上青天 ②以其无礼于晋 D.①其险也如此 ②其孰能讥之乎

解析:选B。B项,“但”,都是副词,只是。A项,“何”,①疑问代词②副词,多么。C项,“于”,①介词,表比较;②介词,表对象。D项,“其”,①代词,它;②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噫吁!危乎高哉 ②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B.①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②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C.①不与秦塞通人烟 ②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D.①以手抚膺坐长叹 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解析:选D。D项,“以”都是介词,用。A项,“乎”,①表感叹;②表反问。B项,“然”,①形容词词尾,②代词,这。C项,“与”,①介词,跟;②连词,和。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体诗分为四、五、七言和杂言,没有平仄限制,也不讲求是否对偶。

B.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时期,此时的诗坛,群星璀璨,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等众多诗人。

C.最能反映盛唐精神、代表盛唐诗歌成就的是李白。他的诗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反映着他鲜明的个性。

D.《蜀道难》原本是乐府古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李白之前的古辞,也多咏蜀地山川之险。

解析:选B。白居易不是盛唐诗人,应为中唐诗人。

6、下列对诗歌内容的鉴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B.诗歌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噫吁嚱”开篇,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C.诗中融神话传说、写景绘形于一炉,亦真亦幻,由山脚写至山顶,移步换景,逐一写来。

D.诗歌用了散文化诗句,字数不等,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解析:选C。C项“由山脚写至山顶,移步换景,逐一写来”分析错误。

7、语用创新

诗歌“歌”什么?歌的是人生精神。歌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①__________________,歌的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执着。

诗歌“歌”什么?歌的是人间真情。歌的是②__________________,歌的是“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爱情,③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所给的例句看,应该先引用诗句,再点出这句诗表现了怎样的“人生精神”或“人间真情”。

答案:(示例)①歌的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②“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亲情;③歌的是“桃花潭水深千尺”的友情。

8、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释】①蚕丛路:蚕丛,传说中蜀国的开国君主。蚕丛路,代称入蜀的道路。②春流:泛指春天水涨,江水奔流;一说指流经成都的郫江、流江。蜀城:指成都;一说泛指蜀中城市。

(1)简要分析首联与《蜀道难》首句表达方式上的不同。

参考: 本诗首联只是平静叙述,宛如好友娓娓而谈,感情诚挚恳切。“见说”一词显得委婉。《蜀道难》首句是饱含强烈激qing的感叹句,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雄奇豪放的基调。

(2)具体描绘蜀道“崎岖不易行”的是哪几句?简要分析其中一句。参考: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悬崖峭壁迎面而来,就在人的脸侧重叠而起;云气依傍马头蒸腾升起,人似腾云驾雾。生动表现了山岭的迂回险峻,栈道的狭窄高危。

(3)颈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写得生动传神,含义丰满,表现了多方面的内容。你能概括出几点内容?

11.初探“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篇十一

通过对“学案导学”一段时间的应用,我们发现,恰当运用“导学学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实现有效教学。

一、导学学案的设计

一份好的“导学学案”通常应包括本节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策略,给出本节知识的重点、难点,提供“自学检测”、“探究活动”、“课堂例题”、“课后习题”、“课后小结”、“提高探究”等栏目。在实际操作中,学案的格式与模式是灵活多变和有所侧重的,完全由教学需要来决定,并不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固定模式。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灵活处理编写学案。学案的编写基本上要求按章节进行,以章节为单元,在内容编排上与教学进程同步。

编写导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自学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的讲课应尽量精而少。导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当富有启发性,应当尽可能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和理解能力,由浅到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能够拾级而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学案的设计无论是在自学预习部分还是课堂的讨论,直到课后小结,都应该体现出教师适当的引导,以利于学生学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案导学的教学程序

根据学科的教学特点,结合我们学校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所构建的教学流程框架如下:

三、学案导学的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将学案编写好后,提前2—3天发给学生。学案中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尝试解决学案的第一部分——“自学检测”。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如要求学生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难点内容;鼓励学生根据学案上的问题有目的性地看书,并标出自己尚存的疑点和不明点,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学生课前依据学案预习是“学案导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在此过程中既充分体现了学案的导学功能,又实现了“以生为主”的教学思想。

2.课堂探究阶段。有了学生的课前自学作为基础,教师在课堂上可组织学生就学案中的探究式问题展开讨论。对于一些基本知识,可以采取师生互问的方式;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一般在教师指导下分组讨论,有条件的最好能提供现场实验,验证学生的推测是否正确。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及时针对讨论过程中学生碰到的实际障碍,给予适当的点拨、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最终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3.课后巩固、小结阶段。在每份导学案的最后都应该预留一定空间,由学生自主进行本节知识的归纳总结(当然,教师应该提示小结什么),然后在其后给出教师的参考小结。学生通过对比自己与教师的小结,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知识上和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长期坚持下去,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归纳能力。此外,教师要通过晚修辅导或者部分批改学案的方式及时掌握学生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以便下节课讲解习题中的普遍错误。

四、学案导学的体会与反思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实践,我们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对于“学案导学”的优点有了一定的体会,不过也发现了实施学案导学时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在前期实施阶段,教师必须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去编写不同层次的学案,工作量大,教师的备课量成倍增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教师的负担加重。学生要借助学案提前自学,做好学习笔记,一时不适,另外对于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学案导学的课堂讨论中,学生各种难以预料的问题层出不穷。对于学生随机提出的问题,尤其是涉及到跨学科的问题,教师往往不能立刻做出回答甚至还不一定能做出回答,这是对教师的课堂经验、人格素养、教学机智的挑战与考验。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2.学案教学:有效课堂的摇篮 篇十二

一、学案教学的思考与编写

1. 思考

(1) 服务新高考。江苏新高考历史属于选修科目, 采取等级评价方式, 而江苏新高考B级以全部考生50%划线, 一般四星级学校90%以上学生可以达到B级, 历史选修, 以本科线为目标, 对于四星级学校学生来讲并非难事。因此学案的基本要求也应该是本科水平考试要求, 不能人为拔高, 以免增加学生负担。高考科目与录取方式的变化将对高中历史教学产生重大影响, 也为高中历史教学留下了巨大的研究空间, 谁在这一研究中抢占先机, 谁将走向成功。学案的编写如果凭借惯性思维, 重复昨天的故事, 不顾改变了的评价方式, 去作不合实际的拼搏, 实在是偏离了有效教学的轨道。

(2) 体现新理念。历史教学案的编写必须体现两大新理念:一是“主体论”,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活动为主线, 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是“教学最优化理论”, 实现教学效果和时间消耗的最优化, 以保证教学过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挥从一定标准看来是最优的作用, 获得可能的最大效果。学案不同于教案, 教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怎么讲, 而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 前者重在教, 后者重在学;前者以教师为中心, 后者以学生为中心。

(3) 积累高效经验。学案不应该是教师个体的成果, 还应该是备课组全体教师的成果, 是全体备课组成员挖掘潜力、整合资源、运用智慧、发扬优势的一个契机和平台, 在编写学案时, 还要参考各种教学资料 (学案、史料、图片、习题、高考题、史学观点) 。教师必须在自己创作和分享别人创作的基础上, 加以个性化理解, 才能把栏目菜单和活动方式打造成精品, 彰显个人教学风格。历史有效教学更多的是一种理念, 而不是一种教师可以直接在课堂中加以运用的操作技术, 学案的编写要求教师依据有效教学的理念, 运用自己的专业判断, 在具体情境中做出专业决策, 即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 以适当的方式, 对适当的人做适当的事。

2. 编写

(1) 与教学进程同步。一节课一个学案, 一个学案一堂课, 一个单元一个总结。每一个单元每一堂课, 根据不同的课型和教学目标, 由集体讨论、研究, 统一体例, 编写出一个较高水平的导学方案, 在课前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该方案的要求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 发现问题, 在课堂上相互讨论, 遇到难题时教师加以点拨, 从而使学生掌握历史的基础知识, 形成基本技能。学案向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 内容全面, 突出重点难点, 挖掘易混淆点易疏忽点, 在内容编排上与教学进程同步, 这就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堂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及记忆知识要点上, 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2) 科学设计体例。有效课堂的学案体例特点应该是简明实用、可操作性强, 包括课标解读、教材阅读、课本讲解、练习深化四个环节。课标解读展示的是本课或本单元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和知识的结构、框架、体系, 让学生对本课或本单元有一个总体感知。教材阅读是引导学生读关键词、读中心句, 边读书边识记边理解, 在体例编写中采用填空题和思考题的形式, 这一阶段的学习实际上是学生的自学评价。课本讲解重点讲典型例题、讲中心问题, 在能力培养上达到会理解、能运用, 在体例编写中采取详、略、空, 该详细要详细, 该简略要简略, 该布白要布白, 这一阶段的学习实际上是经典范例讲解。练习深化分课内随堂跟踪练习和课后巩固提高练习, 以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学案中最核心的部分应该是对学习任务 (导读题目) 的设计, 这是课堂上促成知识迁移的关键内容, 所以, 读书、讲课、练习都离不开题目的设计。学生凭借导读题目增强了自读教材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自觉地进入探究质疑状态。学习任务以导读题目或问题组为呈现形式, 要体现小坡度、渐进性的原则。

二、学案教学的运用与实践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学效益”理念得以体现的主要形式, 使用学案教学时, 我们实施了“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质疑讨论—问题反馈—精讲点拨—达标练习”等环节。此举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课堂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及记忆知识要点上, 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这一系列环节中, 尤其要突出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

1. 指导自主学习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有效的课堂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平等互动中交流沟通, 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和提高课堂效率。

学案编写好后, 我们提前一两天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根据学案的要求初步阅读教材, 并对学生阅读作三点指导。一是要求学生读书要快, 要尽量节省时间。二是要求学生在读书中找出的知识点或问题答案要准, 并在书本上勾画出来, 在学案上填写出来。三是边阅读边思考, 找出疑点, 作好记号或记录, 以便提问。在学生初步感知教材的基础上对形成性练习作初步尝试, 做到动眼、动脑、动手。教师要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 并作适当的点评和激励。

2. 强化师生互动

完成上述自学指导工作后, 师生之间已有沟通的共同基础, 课堂教学就成为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在学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时候教师要把静态的学案看成动态的活动式学习方案, 把每一个栏目策划成一个或几个学习活动。

其方法一般可分为启发式—提问、讨论、归纳、练习, 开放式—质疑、探究、小结、练习, 技能式—示范、实践、评优、作业, 讲练式—提问、讨论、辨析、点拨和训练, 使学生在探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能力、升华情感。同时, 通过图示、比较、归纳、演绎等多种方法, 结合先进的媒体表现手段, 充分调动学生多重感官, 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学案教学的问题与误区

学案教学在追求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方面的优势越来越被大家所公认, 但各校在学案教学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或认识上的误区, 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学案编写的粗放化、简单化、随意化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第一要素。其原因是没吃透教材, 缺乏集体智慧。一个年级的学生都在使用同一套学案, 足见学案的质量很重要。

第二, 传统教学观念深重, “教师不讲学生不会”这一思想还根深蒂固, 以讲解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式依然存在。

第三, 自主学习流于形式, 课堂上对学生的自读、自我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活动往往不能认可, 以为是浪费时间, 所以不能给予足够的时间, 自主学习成为摆设。

第四, 反馈矫正不到位, 学案不能当堂批阅。学案重量轻质, 造成课堂容量过大, 来不及反馈矫正, 面面俱到反而面面不到。

上一篇:法院上半年的工作总结下一篇:狗年春节微信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