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课教育学复习资料(共9篇)(共9篇)
1.大学公共课教育学复习资料 篇一
公共关系学期末复习资料
题型:名词解释4*4分,填空15*1分,单选15*1分,多选10*2分,简答4题24分,论述1*20分
第一章 公共关系概述
公共关系的定义: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为树立自身的形象,运用各种传播手段,使自己和公众相互了解,相互适应的一种活动或职能。
公共关系的基本目标:为一定的组织机构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第二章 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的分类
1、美国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帕森斯依据不同的功能和目标,把社会组织分成:生产组织、整合组织和政治组织三大类
2、美国社会学交换学派的代表布劳依据受益者的类型将组织划分为:互利组织、私有者的营利性组织、服务性组织和公益性组织四大类
3、美国社会学家爱桑尼以权威的类型蒋组织划分为:强制性组织、功利组织和规范组织三大类
4、在我国,较认可的分类方法是按社会生活基本领悟来分类,将社会组织分: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公益组织、群众组织和宗教组织五大类
5、公共关系学者根据营利还是非营利,竞争还是独占两大因素,将社会组织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竞争性的营利性组织、竞争性的营利性组织、独占性的非营利性组织、独占性的非营利性组织
第三章 公共关系客体——公众
公众的分类
1、按照公众对组织的重要程度分为: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
2、按照组织对公众的态度分为:受欢迎的公众、被追求的公众和不受欢迎的公众
3、按照公众对组织的不同态度分为: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边缘公众 按照组织的内外对象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
4、按照公众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分为: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
知晓公众的概念:是由潜在的公众发展而来的,指那些已经知晓自己的处境,明确意识到自己面临的问题与特定组织有关,迫切需要进一步了解与该问题有关的所有信息,并开始向组织提出有关的权益要求的公众。
第四章 公共关系的基本方法——传播
公共关系传播的概念:是指社会组织利用各种媒体,有计划地将信息与公众进行沟通、交流与传递,以达到争取公众、共享信息的目的。
公关传播的类型:自我传播、人际传播、小团体传播、组织传播、公众传播和大众传播
第五章 公共关系工作的职能与原则
公共关系工作的职能:
1、收集信息,监测环境
2、输出信息,扬名立善
3、协调关系,增进合作
4、咨询建议,参与决策
5、预防危机管理,处理突发事件
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原则:
1、真实性原则
2、平等互利原则
3、持之以恒原则
4、全员关系原则
第六章 公共关系活动的步骤、方法与模式
公共关系活动的步骤:
1、公共关系调查
2、公共关系策划
3、公共关系实施
4、公共关系评估
公共关系的调查方法最常见的有:文献研究、公共关系审查、民意测验和公共关系预测
公共关系活动模式
1、根据公共关系活动性质不同分为宣传型、交际型、服务型、社会型和征询型(公共关系模式)
2、根据社会组织的社会环境状况不同,公共关系活动模式分为建设型、维系型、进攻型、矫正型和防御型(公共关系活动模式)
第七章 公共关系礼仪
出一些小题
第八章 公共关系人员素质与职业道德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公共关系意识
1、塑造形象的意识
2、服务公众的意识
3、真诚互惠的意识
4、沟通交流的意识
5、创新审美的意识
6、立足长远的意识
第九章 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新闻发布会的程序:
1、来宾签到及分发会议资料
2、主持人宣布会议正式开始
3、发言人讲话
4、接受记者采访
5、主持人宣布会议结束
6、安排其它活动
7、做好会后效果检测
第十章 公共关系谈判与演讲
公共关系谈判的概念:是指社会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为寻求一致的观点和利益,通过洽谈、协商,最终达成一致协议的一系列行为活动的总称。
第十一章 公共关系文书写作
策划新闻事件的概念:俗称新闻炒作、软性宣传,是指社会组织围绕某个公共关系实务目标,通过公共关系人员有计划、有目的地巧妙设计和安排,有意识地引起新闻媒体的关注,并加以广泛报道,从而在社会上产生轰动效应的一项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第一章 公共关系概述.............................................................................................................................................................1 公共关系的定义...............................................................................................................................................................1 公共关系的基本目标.......................................................................................................................................................1 第二章 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1 社会组织的分类...............................................................................................................................................................1 第三章 公共关系客体——公众.............................................................................................................................................1 公众的分类.......................................................................................................................................................................1 知晓公众的概念...............................................................................................................................................................1 第四章 公共关系的基本方法——传播.................................................................................................................................1 公共关系传播的概念.......................................................................................................................................................1 公关传播的类型...............................................................................................................................................................1 第五章 公共关系工作的职能与原则.....................................................................................................................................2 公共关系工作的职能.......................................................................................................................................................2 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原则...............................................................................................................................................2 第六章 公共关系活动的步骤、方法与模式.........................................................................................................................2 公共关系活动的步骤.......................................................................................................................................................2 公共关系的调查方法.......................................................................................................................................................2 公共关系活动模式...........................................................................................................................................................2 第七章 公共关系礼仪
出一些小题.....................................................................................................................................2 第八章 公共关系人员素质与职业道德.................................................................................................................................2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公共关系意识...................................................................................................................2 第九章 公共关系专题活动.....................................................................................................................................................3 新闻发布会的程序...........................................................................................................................................................3 第十章 公共关系谈判与演讲.................................................................................................................................................3 公共关系谈判的概念.......................................................................................................................................................3 第十一章 公共关系文书写作.................................................................................................................................................3 策划新闻事件的概念.......................................................................................................................................................3
2.大学公共课教育学复习资料 篇二
按照当前 提倡“专 门用途英 语”的学 者分类 , 英语教育分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ESP)和General English(GE)。而ESP又进一步细分为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EAP)和行业英语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EOP)。可以看出ESP突出语言的专业性特点,以实用为出发点,“工具性”学习色彩浓厚。
ESP取代GE的做法,过度强调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的相关性。ESP固然有一定价值,但完全转向ESP,却过犹不及,忽视了大学公共英语教育的人文精神教育,这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未来的走向,都不利。
“人文精神指以人为本、体现人的本质属性的精神,是揭示人的生存意义、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人的完善和自由发展的精神”,而“大学教育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是工具性的功能,就是要教给学生建设社会、发展社会的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是它的目的性功能,就是塑造人,这是精神方面的东西,更为根本”。所以,大学既要“教书”,更要“育人”。但现实情况是,“更为根本”的塑造人的教育——人文精神培养,在当下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中,越来越不受重视,取而代之的是“工具性”特色浓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专门用途”英语课程(ESP)取代传统的通用英语(GE),就是最明显的表现。其本质是将大学英语教育变为纯粹的“工具”教育,最终目的是造就熟练的“匠人”,难怪有些专家说“:“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正处于失落的状态” ,而从当前很多学校大力推动“专门用途英语”,逐渐压缩大学公共英语的趋势来看,以上所提及的“人文精神失落”状态,在当前的大学公共英语教育中,更值得注意研究和探讨。出现“工具性”课程的强化,有其原由。
市场经济对社会各层面的普遍影响,也波及教育行业。“学校培养学生必须紧贴社会的需要,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学生,我们就需要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这样的“社会定制”思维,大行其道,其结果是经济化思维过度凸显外语的交际功能。再往前发展,眼光进而被限制在更狭小的“本专业”听、说、读、写、译上面,语言的工具性价值得到极致发挥,而其所承载的更大价值的人文精神内涵,被无限压缩至狭小的空间。由此,我们看到“大学英语”发展到“科技英语”、再到“计算机英语”、“材料科学英语”、“物流英语”等等,但按照现代科技的发展,“学校不可能将社会各领域所需要的各种英语都纳入到英语课程的设置之中”。随着市场经济的指挥棒走,亦步亦趋,“社会定制”大学公共英语所有课程的可操作性,仍是一个问号。若如此,“外国人若要学汉语,是否也要学‘函电汉语’、‘科技汉语’、‘保险汉语’、‘旅游汉语’、‘餐馆汉语’、‘护士汉语’” ?
有些学校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评价体系单一,只看大学英语四、六级大学英语考试分数和通过率。考试压力之下,学生学习的应试目的性很强,故而在平时学习过程中,也只格外注重与应试相关的听、读、写、译能力培养,无暇顾及英语承载的人文精神素养,降低了语言学习的价值。从接触英语教育开始,大家梦寐以求的是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力压群雄。如此经年累月的教育模式,很自然就让学生的英语学习陷入“应试性学习”,再给他们提人文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根本就无暇顾及。进入大学以后,在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压力下,学生又重回应试窠臼。
就业市场用人单位的急功近利,也影响了学校的课程设置。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功利化色彩突出,期待所招聘到的学生,能一上班就是熟练工,完全省去中间的培训阶段和成本。所以常听到用人单位抱怨学校没有把学生培养成熟练工,认为毕业生所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不一致。显然,用人单位希望学校完成“技术培训”的所有环节。于是,学校也开设专门用途英语(ESP)这类“社会定制”的课程。
从本质上讲,教育的人文精神培养,才是终极目的,而诸如“ESP”这类课程,突出语言的工具性功能,是“营生”手段的学习与积累。“营生”固然必要,但不是教育的全部意义。营生之后,要培养有理想、有追求、有涵养的社会公民,教育更需要人文精神培养,这并非简单的“工具性”课程所能取代。
所以,大学公共英语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部分不仅不能弱化,为了学生的综合发展,应该进一步加强。要完成这一目标,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很重要。
外语教育工作者对大学英语教育的本质和功能达成相对统一的共识,厘清语言交际功能价值和人文素质培养价值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大学公共英语人文素质教育教材,所采用的“普通英语”,具有所有类型英语的“共核”,学好了这个核心部分,再嫁接其他的“专门用途英语”,才会有坚实基础。而强调“工具性”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好比是希望在一块土地上,只种一种暂时适合的作物。这些都只能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教育目的是培养“人”、而不单是培养“匠人”。
外语教育工作者只有从思想上达成相对统一的共识,并制定成相应的导则,大学英语教学工作才能有章可循,向着相对明确和统一的方向前进。先行确定指导思想,犹如修路先得明确方向。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和完全经济化的“社会定制”人才培养思维保持适度距离,抵制大学英语教育过度功利化。
编写富含人文精神内容的优秀教材。教学目标的达成,离不开优良的教材作为载体。这方面,现行教材有所体现。比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三册第五单位“Graceful Hands”这篇文章,处处透露终极人文关怀精神。就标题“Graceful Hands”而言,先让学生讨论:什么样的手才是“优雅的手”,让他们描述自己所见过的最优雅的手;学完本文,再让学生讨论:文中“优雅的手”,与我们平时所见的“优雅的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从中获得什么感想?多数学生能体会到,文中“优雅的手”,更多的是指善良的卡拉克夫人那样具有“美丽心灵”的人,所具备的独特魅力,而不是具体的手之美。包括文章中提到的老人去世之后,那句“One single tear flows from her left eye…”,老人留给世间的最后一滴泪,到底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是感激文中的“我”陪伴她走完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对世间和亲人的不舍?是对一生沧桑的感慨?从教学实践效果来看,这些细节的深入讨论和研究,确实会让多数学生对生命有新感悟,对人生有新思考。这些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显然不是“专业英语”所能完全取而代之的。
当然,当前的教材编写,还需要进一步吸纳更多高质量的人文题材文章和材料,让大学英语人文精神教育有优质的素材基础,从而让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和实践中“有米下锅”。
改变有些学校和用人单位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和通过率作为唯一评价体系的局面,对学业成绩评价体系进行创新改革。评价体系指挥棒,对教育的过程和结果总会产生巨大影响。当前从学生到教师,都极其关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原因在于很多学校把四、六级考试成绩和学生毕业证、学位证以及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挂钩;用人单位的招聘,也常用四、六级证书对学生进行筛选。这样做的后果,无疑是把学生再次推向应试教育。多样化、包含人文素质考评的完备评价体系,在当下的大学英语教育中,显得更为重要,修正四、六级考试一统天下的单一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事物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变则通,是个常识。结合新时期社会发展、学生差异,对当前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进行反思,进而采取适当的改革措施,自然合理。但改革的方向和方法,应该充分考虑各个因素,然后得出符合发展方向的新举措,而不是盲目、彻底地否定传统、彻底推倒先前的优秀成果、另起炉灶、从零开始,否则改革成果也终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必然以社会成员的包括人文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为基础。虽然时代不同了,但人的综合发展规律,始终万变不离其宗,犹如身体要健康,需要从食物中得到平衡的营养成分。显然,大学公共英语教育的改革,不应该只是用“工具性”特点浓厚的“专门用途英语”,来彻底取代大学公共英语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部分的内容和课程设置,而应该是平衡好二者之间的联系和比重。过于功利化的大学英语教育,无法做到完全覆盖所有学科和专业的“专门用途英语”,也不能彻底取代大学英语人文素质培养这部分的地位。
摘要:当前在大学公共英语教育界,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有很多争论,产生了一些问题。其中主要问题之一是:“专门用途英语”有取代传统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的趋势;大学的公共英语教育中,本该强化的人文素质教育,被压缩和弱化。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应得到及时纠正。
3.大学公共课教育学复习资料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公共精神;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364-02
一、大学生公共精神与道德教育的内涵
公共精神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在参与公共生活时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是对公共事务和社会整体利益的主动关注、积极参与,致力于社会改良和进步的一种价值和行动。公共精神指“现代社会对公民提出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美德,要求公民公共精神是现代社会有效治理、建构良好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思想道德基础,也是实现社会全面和谐的重要思想道德基础”。[1]大学生公共精神的核心要素包括:独立的人格、公共参与意识、社会公德、公共理性。
笔者认为,高校道德教育是在学科知识的传授、校园文化的熏陶、教师行为的引导过程中,通过学校日常生活中诸多隐性因素的作用,实现对学生在知、情、信、意、行方面社会人格品质的培养塑造过程;从而使学生展现出美好的人性、卓越的品行,使自身成为社会发展的主体,推动社会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提升。公共精神和高校道德教育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首先,公共精神的培养是高校道德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高校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优秀的青年,在教授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操,而公共精神正是现代社会所需求的一种最重要,最基本的美德。其次,高校道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公共精神的重要环节。道德教育是一种过程性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高校生活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和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大学生走上社会的必经阶段,对大学生向社会人角色的转变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二、大学生公共精神缺失的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竞争、流动、分化的趋势。打破单位、地域、城乡所有制的界限,“流动中国”扩大了人们的交往,给社会增添了活力。当代大学生的公共精神逐渐彰显。特别是在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捍卫国家领土主权、西部支教等重大事件和活动中,以80后为代表的大学生群体,处处发挥重要的带头作用,关心国家命运、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的安危。但同时也暴露了大学生的公共精神在某些方面缺失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独立的人格
“独立人格主体作为公共精神的现代内涵有着两层含义:“一是主体平等,现代公共生活中参与个体地位和权利是平等的;二是主体拥有独立人格意识,即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并持有自己的观点”[1]。然而在当下,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贫富差距也逐渐加大,部分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缺乏主体平等意识:在富贵权势面前战战兢兢、卑躬屈膝;在贫穷无利可图面前趾高气昂、颐指气使。同时还缺乏独立的人格意识,甚至存在部分大学生被物质所“物化”“异化”的现象。马克思认为“异化”指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现象。利己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和强权主义在社会生活中左右着大学生的思想,使得大学生对道德观念、是非观念、真假丑恶不能独立正确地做出判断和评价。
2.公共参与意识淡薄
积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监督是作为一个合格公民的基本特征。约翰.穆勒所言“一个绝对不能参与政治及公共事务的人,不能称为公民”。从总体上看来,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不断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公共事务中去,这体现了大学生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公共利益的维护。同时国家、社会、企业等也为大学生提供各种有利的条件和政策,为大学生的公共参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例如,“三下乡”、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等社会实践活动。但目前,大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公共参与的动机存在功利倾向,公共参与的整体层次不高。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平民教育,与此同时,就业形势变得日趋严峻。据有关资料显示,2013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达700万。截至9月底数据统计,今年企业校园招聘计划总量和招聘岗位数量仅为去年的80%左右。这就使得部分大学生社会参与活动更多的是以个体切身的利益作为目标和动机,例如考虑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否与评奖、评优、各类加分挂钩,从长远考虑的就是是否与未来的就业有无益处。
3.社会公德行为的失范
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是社会成员的精神面貌的直接体现。从现阶段来看,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公德整体行为积极向上。但是,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难免会接触到负面的信息和思想,从而给他们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行为带来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文明行为习惯缺乏。在校园中,部分大学生生活习惯懒散,踏着上课铃声进教室,把早餐带进教室影响了正常的上课秩序;在校园公共场所存在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情侣之间行为不雅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在社会交往中,不遵守基本的礼仪规范,言语不文明,举止不端庄,仪表怪异奇特。缺乏诚信宽容精神。在学习上存在作业、论文、考试抄袭作弊等现象;在人际交往中言行不一、做人不真诚缺乏诚信,对待日常生活事务斤斤计较,缺乏宽容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在班级事务中缺乏应有的关心集体的意识;在学校的集体活动中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存在的破坏公共秩序,损坏公物等不文明现象时,抱有事不关己的漠视态度,一切以自身利益为重。
4.公共理性缺乏
公共理性是公民的一种理智能力也是一种道德能力,对个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言论自由,在这个公共领域中,人们的公共精神得以体现、公共参与得以更好地实现。但这种公共参与的方式也暴露了大学生公共理性缺失的现状。社会领域频频出现了公共性事件,并引发了网络上的大量争论,其中不乏高校大学生的参与。从他们在网络参与中所发表的言论、所持的观点和立场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公共精神还处于感性阶段,极易形成从众性思维枷锁,在认识、判断、解决问题的时候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无主见、无创新意识。他们“人云亦云,喜欢追随热点事件,兴奋点转移快,容易投入,也容易撤离,他们很少追问自己为什么关注,也没有耐心对一件事持续的关注或对一类问题作更深刻的解读和思考”。[3]
三、大学生公共精神建构的路径
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养成需要从多维度进行干预。高校道德教育是培育大学生公共精神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要培养大学生公共精神就必须高度重视和改进高校的道德教育。
1.构建全方位系统化的道德教育体系
首先,要积极建设有利于大学生公共精神塑造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利用网络、广播、报纸、微博等媒介进行公共精神的渗透:积极宣传、鼓励正确的、体现现代公共精神的品质和行为,宣传社会中涌现出来的各种先进的典型,加强对社会公共精神热点问题的引导,塑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对于缺乏公共精神的现象和行为进行监督、教育和批评。其次,要把对大学生公共精神的教育,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课堂中去,渗透到专业课的教学中去,结合到高校学科建设、人文建设、学校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去。教会大学生尊老爱幼、讲文明懂礼貌、见义勇为、助人为乐、遵纪守法、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命运,做一个具有社会公德的好公民。第三,是要健全管理制度。高校应根据时代的新特点,通过各种方法、途径,构建切实可行的、合理的管理制度。对于违反公共精神的现象和行为,根据其情节的不同程度进行不同层次进行的处罚和教育,警醒他人,树立良好的校园风气。
2.提高教师队伍的道德素质
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校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不仅承担着传道授业的责任,而且更担负着“育人”的重任,同时也对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识上来说高校教师的举止和言行对大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和示范作用。高校教师能否为人师表、道德素质高低,对培育大学生公共精神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目前,某些大学生诚信缺失与部分教师学术诚信的缺失不无关系。如果高校教师缺乏公共精神,一些大学生就会效仿,这势必会导致大学生的道德滑坡。因此,高校要着力于师资队伍的建设,使得高校教师能够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学识、感染大学生,激发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只有具备公共精神的高校教师,才能以其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培育出具有公共精神的大学生,传递社会正能量。
3.重视引导与实践教育
大学生公共精神的不会自发生成,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更不是单纯教会其知识学习就能够培育的,而是需要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供给大学生体验和感悟的机会。正如英国古典政治哲学家穆勒所言:“唯有让公民亲自参与实践,在讨论、判断、裁决的过程中,公共精神才会有所增进,规范的参与实践是培养公民精神的最佳场域”。[4]因此,高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有效的、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校园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和行动,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公共参与意识,促进公共理性的发育。同时也使得大学生能在实践中树立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意识,从而培养独立人格。
参考文献:
[1]龙兴海.大力培育公民公共精神[N].光明日报.2007-08-28.
[2]田媛,李梁.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再思考[J].社科纵横,2012(9):147-149.
[3]刘春泽.大学生公共理性教育应得到重视[N].光明日报.2013-06-24.
4.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篇四
(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2)及时增减衣物;(3)避免与感冒的病人接触,流行期间不要去公共场所,不要去病家串门;(4)勤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乙肝的预防
(1)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2)加强血液及血制品的管理;(3)注射时要一人一针一筒;(4)提倡分餐制;(5)个人专用剃须刀和牙刷等。怎样吃才算吃得科学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3)每天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4)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均衡,保持适宜体重;(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7)饮酒要限量;(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品。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1)饭前便后洗手;(2)进食定时定量,少吃零食;(3)不吃腐败变质和霉变食品,不生吃毛蚶等水产品;(4)不吃过烫食物,少吃冷饮;(5)不暴饮暴食。怎样保持情绪稳定、愉快
(1)能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2)热爱生活,对前途充满信心;(3)善于忍让克制,待人宽厚遇事不斤斤计较;(4)能冷静对待欢乐与忧伤等突发性事件。怎样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
(1)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保持心理平衡;(2)培养尊重他人、真诚待人、乐于助人的良好个性;(3)凡事相互谅解,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4)敢于坚持真理,维护正义。高血压的防治措施
高血压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三低二戒、一合理、一控制。三低:低盐、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饮食。二戒:戒烟、戒酗酒。一合理:饮食合理。一控制:控制体重。
高血压的治疗:二期以上的高血压病病人应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预防艾滋病
(1)不要有婚前或婚外性行为;(2)如果配偶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应使用避孕套保护自己;(3)注射时不要与别人使用同一针筒、针头,尤其不要静脉注射毒品;(4)不与别人共用牙刷、剃须刀;(5)不要输用未经检测过的血液或血制品,特别是进口血制品;(6)下列情况不会感染艾滋病的:如一般社交或工作接触,包括与艾滋病患者握手,在餐厅、饭店用餐,使用公共游泳池、浴室、公共交通工具,昆虫叮咬。
如何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1)要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的家禽,尤其是产自疫区的鸡肉、鸡蛋等禽类食品,因为这类食品有可能带有病毒,而普通老百姓不知道如何加工消毒,容易被病毒感染。(2)其次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菜时一定要坚持生熟分开,切生鸡肉的案板和刀就不能再去切熟食,否则如果这只生鸡正好是一只病鸡,直接入口的熟食就容易沾上病毒,那么人就很可能被传染上禽流感。(3)不要喝生水,鸡肉、鸡蛋一定要煮熟了吃。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在70度以上的水里几分钟即可灭活。(4)吃东西前、回家后一定要洗手,把可能存在的病毒洗掉。(5)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6)豢养宠物鸟的家庭最好不要把鸟笼子挂在外面,因为许多野禽如麻雀、喜鹊都已经被确定是禽流感病毒的携带者,如果宠物鸟和患病野鸟有所接触,那么肯定会被感染禽流感病毒。宠物鸟的主人要及时给自己的鸟注射疫苗,并随时关注小鸟的情况,如果发生死亡现象,千万不要自己处理,不要用手去摸小鸟的尸体,而是应该立即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如果市民在平时遛弯、散步的时候发现死亡的麻雀、喜鹊,或不知名的漂亮野鸟,千万不要去摸它们漂亮的羽毛,甚至把羽毛带回家收藏,因为它们很有可能是死于禽流感,应该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7)尽量少去病人集中的医院,以及人员密集、空气浑浊的电影院、网吧、地下超市等。(8)在购买羽绒服、羽绒被时,要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如果有鸭或鹅的异味,最好不要购买。(9)如果接触过禽类,又出现了可疑症状,应立即载上口罩并到正规医院就诊。怎样预防糖尿病
(1)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2)肥胖和有明显糖尿病家族史的成年人要经常检查自己的血糖,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3)肥胖者要节制饮食,控制体重。(4)多吃新鲜蔬菜,增加纤维素的摄入。怎样预防控制结核病
5.大学公共安全教育班会 篇五
教学内容:引导学习一些生命安全、交通安全、校园安全等知识。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之可贵, 珍惜生命, 注意安全, 掌握一些安全知识,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诱惑,同学们一定要有一定的安全意识,珍惜生命,注意安全,安全重于一切,只有健康的身心,才能保障我们好好学习,将来好好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一、交通安全
(一)导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树立交通安全意识,从精神上远离交通安全隐患,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 为了贯彻落实公安部、教育部《关于加强中职学校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精神,继续进一步搞好我校的交通安全教育,减少交通违章,杜绝交通事故。让学生了解交通活动中必备的安全知识,懂得安全的重要,并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传达给周围的人们。
(二)交通知识
1、道路、交通
2、交通安全
3、交通法规
4、道路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
5、看图识标志
(三)讨论分析
1、行人为什么要在人行道上行走,没有人行道要靠路边行走?
2、行人横过马路为什么要走人行横道?
3、没有划设人行横道的马路应该注意哪些?
4、为什么不能翻越护栏?
5、为什么不准扒车、追车、强行拦车?
6、为什么走路时不能看书或做其它活动?
7、骑自行车应该注意什么?
8、乘汽车时要注意什么?
9、遇到交通事故怎么办? 总结: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尤其要注意的是骑自行车的安全和过马路的安全。
二、校园安全
(一) 导入:请看这些校园事故
案例一:
10月25日晚,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寄宿制学生晚自习结束后,在下楼梯时发生拥挤踩踏事故,造成8名学生死亡,45名学生受伤。
案例二:
11月8日,学生李某午饭后来到学校教学楼三楼走廊上玩耍,他右脚跨在走廊栏杆上,不慎失手坠落至一楼,因头部严重受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三:我班的一位男同学,在体育课的舞蹈练习中,由于动作不规范,被自己的脚绊倒在地上,右肩着地,造成右肩粉碎性骨折,要植入钢板固定骨头,目前正在康复中。
案例四:
在一节早读课前,某校一名女同学,因与一名男同学发生口角,一怒之下,拿起圆珠笔往男同学的手臂插去,导致男同学的手臂被插伤。
(二)结合案例,谈启示
结合以上几个案例,谈谈你有什么启示?
(三)学习安全知识
1、日常行为安全:不携带刀具、火种或其它危险品进入校园;严禁勾引校外人员来校滋事、打架;不进网吧、游戏室、歌舞厅等娱乐场所;不在楼梯、走廊上追逐打闹、推撞;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挤、不抢行;严禁攀爬围墙、栏杆及大树。
2、体育课、实验课安全:上体育课时,要有防范意识,不随意投掷器材。实验课时要严格操作程序,按规范操作,不随意动用器材和药品,不携带任何化学药品出实验室。
3、集体活动安全:班级、年级、学校组织的户外活动,要严格遵守活动纪律,听从老师的指挥,身体有不舒服的要及时告知老师或身边的同学。
4、心理健康安全:心理上出现问题可采取适当方法加以排解,如可找老师、家长、学生、朋友等倾诉。
三、生命安全
引言: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没有了生命,就没有了一切的基础;放弃生命,就放弃存在的基础。人生活在关系中。只有珍爱自己的生命,才会珍惜他人及生灵的生命。一个对自己生命轻视的人必然伴随着对他人(物)生命的轻视;对自己的身体缺乏尊重和珍惜的人,必然漠视他人(物)的痛苦。
近年来中小学校的校园暴力凸现,令全社会关注。校园暴力是社会暴力现象在校园的延伸,社会暴力入侵校园,使危及校园安全的恶性案件不断出现。犯罪分子或出于个人恩怨,或为了报复社会,也有由精神病人引发的。校园暴力并不是近几年来才出现的,但它的不断升级,却是不可否认的,因而也最应引起警惕。
1、什么是校园暴力?有哪些因素?
讨论归纳:所谓校园暴力是指在校园或校园周边地区 所发生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非学校人员对学校师生所实施的暴力行为。 而校园欺负成为校园暴力最为经常的表现形式。 校园暴力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①暴力行为是发生在校园或紧邻校园的周边地区;②暴力侵害的对象为校园里的人、事、物,包括教师、学生及其财产等,但以学生为主要目标;③校园暴力的结果是侵犯了他人人身权利、公私财产以及心理的伤害,并由此而引起的自杀、自残等;④校园暴力的发生往往极具突发性,虽然有些事件有预兆,但容易被有关部门和人员忽视。
事实证明,如今的校园暴力已经超出单纯的打架斗殴的可控范围,它在个别地方甚至正在演变成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制造敲诈、勒索、抢劫、杀人等恶性刑事案件。
2、校园暴力的几种表现
(一)打架斗殴。
打架斗殴是校园里最常见的暴力行为,通常是一些品德较差的大同学,自以为有力气,就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来殴打校内外的学生。除此之外,还有这伙中学生与另一伙中学生相互殴斗的现象,也称为学生打群架。中学生打架斗殴破坏了学校的正常秩序,给学校带来了不好的声誉,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其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不难发现,中学生打架斗殴的发生具有时间上的规律性:(1)放学 时。中午或傍晚放学,特别是周末中午,一些与校内学生有联系的校外少年,还有被学校开除的不良少年,站在门口寻找机会打架。同时,大批学生出校时易因发生碰撞而引发打架。(2)考试结束时。每个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后,老师忙于批改试卷,学生普遍松口气,一些不良学生就惹是生非,易发生打架斗殴。(3)秋季开学时。新生刚入学,学校老同学串联的,其中有因过去的“仇恨”而算账的,往往采用暴力攻击的手段来解决。(4)课外游乐活动时间。不少学生喜欢到校外去打桌球、玩电子游戏和相聚郊游等。由于社会活动场所管理不严,人员复杂,学生之间常因争输赢、争地盘而发生冲突,导致打架斗殴。(5)节假日。由于休息时间,有的学生家长又不在家中,在无事可做的情况下,有的学生就跑到外面去,易发生打架,甚至相约互斗。
(二)强索钱财。
这是近几年来发生的比较普遍且严重的校园暴力现象,往往发生在中小学校门口或附近地区,大年龄的中学生向低幼学生强索钱财,以暴力相威胁,逼迫低年龄学生交出零用钱或学习用品等,并不准他们告诉学校和家长。此类事件不仅摧残了被袭击学生的心灵,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而且造成许多家长人心惶惶,对孩子的身心和教育担惊受怕。
(三)毁坏物品。
有的学生由于心中的不满、怨恨等情绪作用,通过毁坏物品来表现和发泄。在一些学生里可以看到被学生破坏的课桌椅、墙壁、门窗等,其中一部分就是有的学生发泄情绪实施攻击的结果。这类攻击行为的目标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
4、校园暴力阻止的途径和方法
校园暴力给学生个人、家庭乃至社会造成的危害是巨大且长久的。铲除校园暴力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有关部门争取配合,做好安全教育。
要坚持树立安全是“1”,其它是“0”的思想,定期举办安全知识讲座,法制报告会,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专题片。可针对流行趋势和当前的发展现状,融入更丰富的内容和更新颖的形式。如用反暴力的偶像示范,学生可能会乐于接受。
(二)教育孩子珍惜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暴力的基础就是对生命的极端漠视。在虚拟的世界里,没有真实的受害者。这一事实很易使他们产生“再暴力的东西都与人类感受无关”的错觉,以致现在的孩子们不但漠视动物和他人的生命,甚至漠视自己的生命。针对这一点,我们可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长等知识的传授。这既能让学生对自己有所认识,也能使学生对他人的生命重怀珍惜和尊重的态度。
我们还应该教导孩子们遵从最基本的价值取向,让他们懂得人生活在一个社会里应该是平等的、公正的,相互之间应该是富有同情心和怜悯心的。只要让孩子懂得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原则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同情,他们对暴力的危害就会有新的理解。
(三)加强师德建设,消除校园“冷暴力”。
目前,法律法规在对待老师的“冷暴力”上还显得相当苍白,但教育行政部门早已关注校园“冷暴力”问题了。各地学校也从加强师德建设入手,尽力消除校园“冷暴力”。对学生多一份理解,少一点苛责;多一份信心,少一点失望;多一份亲切,少一点冷漠,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和发展的空间。这些做法无疑将会对消除校园“冷暴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清查影视节目和出版物,净化文化市场。
虽然我国有关青少年问题的法律中都一律禁止孩子接触暴力文化,便在现实中却基本没有可操作的限制性规定,还基本处于放任状态。实际上,我国对影视作品中的暴力没有分类,更没有因为其中有暴力内容而限制孩子观看。现阶段,这种状况应有所改变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条文,对电影电视作品进行分类,并推广至网络媒体、电子游戏和书报杂志,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健康的精神产品。定期彻底清查文化市场、净化文化市场、净化孩子们的视听,切忌让未成年人接触带有暴力行为的文化。
(五)未雨绸缪,及早防范。
一方面,从自身做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从而铲除校园暴力滋生的土壤。许多案例表明,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条件,一定的气候,越是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学生纪律差的班级,发生的事件越多。学校暴力事件是一种见不得人、偷偷摸摸的勾当,因此它只能在黑暗中进行。如果我们让阳光普照校园,那么参与暴力者就不敢出现,阳光是什么,阳光就是班级的正气,学校的正气。每个同学都要树立正气,这样才会形成班级的正气,学校的正气。所有同学必须努力做到“十要十不要”:要举止文明,不要口出脏话;要自尊自爱,不要自以为是;要尊重他人,不要出口伤人;要团结互助,不要欺弱怕强;要礼貌待人,不要打架斗殴;要强身健体,不要吸烟喝酒;要友谊为重,不要早恋误自;要遵守秩序,不要围观起哄;要开卷有益,不要盲目阅读;要学习法纪,不要我行我素。另一方面,各班级要配齐安全班委,定期向学校反映可能发生的校园暴力隐患,积极争取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保护和帮助,将校园暴力扼杀在萌芽之中。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家庭、学校和社会齐心合力,校园暴力这颗毒瘤就一定会被铲除,我们的校园定会成为孩子们的乐土!
四、总结
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只讲了几个方面的安全问题,希望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安全的问题,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了好的身体,我们才能快乐的学习,健康地成长。今天的班会到此结束。
大学公共安全教育班会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公共安全意识,提高中学生面临突发事件自救自护能力,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最大限度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学生造成的伤害。
2.了解生活中和在校期间可能出现的不安全隐患。
3.掌握紧急情况下的逃生策略。
教学要求:
知识方面:了解有关知识;明确危害安全的行为。
能力方面:通过学习,时刻提高警惕,自觉做好防范工作。掌握自救方法,提高自护能力。
觉悟方面:认识安全的必要性,树立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危害安全的行为,及自救措施。
教学方法:讲座
课 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树立起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
1.当前,在中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他们中有人被敲诈,有人被欺负,甚至有人被杀害,此类案件比比皆是,甚至有上升的趋势。因此,对我们中学生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非常重要。
材料一 :据《报刊文摘》报道:四川某学校的低年级学生张某,从入校常受到高年级男生的敲诈,他自己不敢花零用钱,省下的零用钱“奉献”了哪位“大哥哥”。有一天,该学生被逼急后,偷了同班同学的随身听,被老师查出后,才说出了偷窃的原因,此案令人震惊。
材料二:据《羊子晚报》报道,重庆某中学生,由于上网吧,在网吧里结实了一位社会青年,该青年常以向家长、向老师通报他上网吧为由,向该中学生勒索香烟、钱等。后来有一次发展到在路上争吵,该生被社会青年动手毒打,幸好被“110”巡警发现,在家长的强烈要求下,开始了立案侦查。有少数学生被欺负,一直不敢告诉老师和家长,而是请社会青年来“摆平”,终于酿成了流氓斗殴。我校前两个学期在原高一、高二、高三、初三的个别学生中都分别发生过本校学生因打篮球或食堂打饭发生争执,没及时报告老师妥善处理,而采取欺骗老师请社会青年和我校体招生帮忙,使用禁止带入学校的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致使学生受伤,造成严重的恶果。给学校、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一)管制刀具包括如下:
(1) 匕首、三棱刀、三棱刮刀、半圆刮刀、侵刀、扒皮刀、羊骨刀、 猎刀、弹簧刀;
(2) 刀体八厘米以上,带自锁装置或非折叠式的单刃、双刃尖刀;
(3) 武术用刀(能开刃的)、剑等器械;
(4) 少数民族用的藏刀、腰刀、靴刀;
(5) 其它可能危害社会治安的刀具;
(二)学校要求如下:
坚决禁止学生携带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到学校及宿舍中。对违反安全规定,擅自携带管制刀具及危险物品及时予以没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关警告和处理。对多次违反学校安全规定的住校生屡教不改者,按学校有关安全规定给予行政处分并予以退宿。
采取的应对措施:
第一、 要学法、守法、懂法、用法。
第二,要有及时报告的意识。特别是个子矮小,体力单薄的学生遇欺时,要及时报告家长、老师,请求其出面解决。
第三、要有机警的报警意识,即遇危急时临危不惧,寻找脱身之遇,求助于警方帮助。
第四、要谨慎交友。
二、紧急情况下的逃生策略
(一)地震 地震,群灾之首。强烈的破坏性地震瞬间将房屋、桥梁、水坝等建筑物摧毁,直接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还会诱发水灾、火灾、海啸、有毒物质及放射性物质泄漏等次生灾害。
前兆:强烈地震发生前,人们常可观察到一些自然界的反常现象,这就是地震前兆。比如,地声、地光、井水异常(水突然变浑或突升突降),一些动物比人类敏感,如猫狗发疯般的乱咬狂叫,老鼠成群结队的搬家,鸡到处飞,猪、羊等大牲畜乱跑乱窜等等。
发生地震时: (1)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大约只有12秒钟,如果你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你住的是楼房,跑已经来不及了,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厨房,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柜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具体参见学校教学楼、宿舍楼紧急疏散预案)
(3)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
震后: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二)火灾 水火无情,人所共知。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说,近5年来,全世界平均每年有2070多万人在大火中丧生,受伤的就更难以计数了。
在面对大火肆虐的危急时刻,必须坚持“三要”、“三救”、“三不”的原则,才能够化险为夷,绝处逢生。
1.“三要”
(1)“要”熟悉自己住所的环境
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做到对住所的楼梯、通道、大门、紧急疏散出口等了如指掌,对有没有平台、天窗、临时避难层(间)胸中有数。
(2)“要”遇事保持沉着冷静
面对熊熊大火,只有保持沉着和冷静,才能采取迅速果断的措施,保护自身和别人的安全。有的人因为乱了方寸,出现错误的行动,结果延误了逃生的宝贵时间。例如,只知道推门,而不会用力去拉门;错把墙壁当作门,用力猛敲;甚至不管三七二十一,盲目跳楼……在开门之前要先摸摸门,如果门发热或烟雾已从门缝中渗透进来,就不能开门,准备走第二条路线。即使门不热,也只能小心地打开一点点并迅速通过,随后立即把门重新关上。因为门大开时会跑进氧气,这样一来,即使是快要闷熄的火也会骤然燃烧起来。
(3)“要”警惕烟毒的侵害
在火灾中,最大的“杀手”并非大火本身,而是在焚烧时所产生的大量有毒烟雾,其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另外还有氰化氢、氯化氢、二氧化硫等。消防专家的研究表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为1%时,人呼吸数次后就会昏迷过去,一二分钟便可引起死亡。专家建议,用湿毛巾将鼻子和嘴捂住,尽快地撤离火场。如果火势过大过猛烈,出口通道被浓烟堵住,且没有其他路线可走,可用湿棉被做掩护,贴近地面的“安全带”,匍匐通过浓烟密布的走廊和房间。绝对不能以身体站直的姿势去跑。因为冷热空气是对流的,有毒烟气飘浮在房屋空间的上部,而贴近地面的地方会跑进一些新鲜空气供人呼吸。站着跑很有可能无法呼吸,窒息而死。如果自己的衣裤着火,应该脱掉,或在地上打滚,将火弄灭。若有人惊惶而逃时衣裤带火,应将其按倒在地打滚,直至火熄。
2.“三救”
(1)选择逃生通道自“救”
发生火灾时,利用烟气不浓或大火尚未烧着的楼梯、疏散通道、敞开式楼梯逃生,是最理想的选择。如果能顺利到达失火楼层以下,就算基本脱险了。
(2)结绳下滑“自救”
在遇上过道或楼梯已经被大火或有毒烟雾封锁后,该怎么办呢?应该及时利用绳子(或者把窗帘、床单撕扯成较粗的长条结成的长带子),将其一端牢牢地系在自来水管或暖气管等能负载体重的物体上,另一端从窗口下垂至地面或较低楼层的阳台处等。然后自己沿着绳子下滑,逃离火场。
(3)向外界求“救”
倘若自己被大火封锁在楼内,一切逃生之路都已切断,那就得暂时退到房内,关闭通向火区的门窗。呆在房间里,并不是消极地坐以待毙。可向门窗浇水,以减缓火势的蔓延;与此同时,通过窗口向下面呼喊、招手、打亮手电筒、抛掷物品等,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消防队员的救援。总之,不要因冲动而做出不利于逃生的事。
3.“三不”
(1)“不”乘普通电梯 发现火灾后,人们为了阻止大火沿着电气线路蔓延开来,都会拉闸停电。有时候,大火会将电线烧断。如果乘坐普通电梯逃生,遇上停电可就麻烦了,既上不去,又下不来,无异于将自己困在“囚笼”里。
(2) “不”轻易跳楼 跳楼求生的风险极大,弄不好往往不是死就是伤,不可轻取。即使在万般无奈之际出此下策,也要讲究方法。首先,应该向楼下抛掷棉被或床垫,以便身体着落时不直接与硬的水泥或者石头路面相撞,减少受伤的可能性;然后双手抓住窗沿,身体下垂,双脚落地跳下,缩小与地面的落差。
(3) “不”贪恋财物 火灾来势极快,10分钟后便可进入猛烈的阶段。因此,消防专家警告,遇上火灾时,必须迅速疏散逃生,千万别为穿衣或寻找贵重物品而浪费时间,因为任何珍宝都比不上生命更为珍贵。更不要在已经逃离火场后,为了财物而重返火口,到头来只能是人财两空,自取灭亡。
(三)雷电 夏季,经常会有雷雨大风,应该预防雷电袭击。
1.在空旷田野上,不要使自己成为尖端,也就是说,要尽量降低自身高度,不应该把铁锹、锄头、高尔夫球棍等带有金属的物体扛在肩上高过头顶。
2.在市郊地区,最好躲入一栋装有金属门窗或设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也可躲进有金属车身的汽车内。
3.在稠密树林中,最好找一块林中空地,双脚并拢蹲下;在大树下躲雷雨是极不安全的。此外,不要在高楼烟囱下、地势高的山丘处停留,以防不测。
4.在山间旅游,如路遇山洞也可进入避雷。
5.打雷时,最好不要到湖泊、江河,海滩等处钓鱼和划船,也不要去游泳。
6.打雷时,在平坦的开阔地带,最好不要骑马、骑自行车、驾驶摩托车或开拖拉机。
7.打雷时,在室内相对比较安全,但要紧闭门窗,防止危险的侧击雷和球形闪电侵入。
三、交通安全
1.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1) 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 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
3) 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4) 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2.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准骑自行车上街。
四、家居安全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家居安全要注意什么:
1.用电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4)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5) 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2.安全使用煤气
1) 燃气器具在工作时,人不能长时间离开,以防被风吹灭或被锅中溢出的水浇灭,造成煤气大量泄露而发生火灾。
2) 使用燃气器具(如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保持足够的氧气,防止煤气中毒。
3. 游泳时要注意安全
1)游泳需要经过体格检查。2)要慎重选择游泳场所。 3)下水前要做准备运动。
4)饱食或者饥饿时,剧烈运动和繁重劳动以后不要游泳。 5)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跳水。
6)发现有人溺水,不要贸然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
五、校园活动的安全
1.在走廊里和上下楼梯时不能推搡打闹,以免误伤同学。
2.在劳动和冬季扫雪时正确使用工具,以免误伤自己。
3.上体育课严格按老师要求练习,正确使用体育器械,在健身器上运动时,也要注意安全。
六、保持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
1.有基本的医疗保健知识,和对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我校将在今后逐步给同学们上这些课程。
2.按时打防疫针。
3.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肌体免疫力。
4.自觉抵制不良生活习惯,拒绝毒品诱惑。
5.保持健康的心理,乐观向上。如有需要,可到学校心理咨询室找心理老师求助。
大学公共安全教育班会3
一、教学目标:
1.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2.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3.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情的教育。
二、教学过程:
1.导入:列举出生活中的安全事例。
2月22日下午,山西平遥发生一起儿童集体溺水身亡事件,6名放学结伴回家的小孩,在河道边滑冰不慎落水溺亡。据了解,这六名落水儿童中,的年龄11岁,最小的年仅5岁。当时,平遥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报警,称汾河一级支流惠济河南政村段河道里掉入三名小孩。而经过紧急打捞后,共从冰层下打捞起6名溺水儿童,因溺水时间过长均抢救无效死亡。
2.讲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A.公路上、公共场所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是因为有的人安全意识不强。
B.班级举例:学校发生的事故及后果。
C.国家、政府狠抓安全教育工作。
3.明确小学生应注意安全的地方:
(1)学生讨论。
(2)集体归纳。
交通安全:全国平均每天发生交通事故1600起,死亡257人,受伤1147人,直接经济损失731万。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交通安全,上放学时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不在道路上玩耍,过马路时要提高警惕,事先看清左右来往车辆,及时消除交通隐患。乘坐校车时要遵守相关制度,安全文明乘车。发生事故后,当事人或目击者应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肇事车辆及伤亡情况,迅速拨打电话“122”、“110”或委托过往车辆、行人报告附近部门。
防火: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地方,防火是学校安全的重要问题。1)禁止在校园、宿舍内吸烟、点蜡烛。2)禁止使用电器。3)定期检查防火设施发现损坏应立即修复。希望大家能齐抓共管。共同参与到校园安全防范的活动中来。
防盗:保管好个人财务。在下课期间要锁好门窗。住宿人员要遵守宿舍条例,禁止到他人宿舍乱串,坚决杜绝外来陌生人员进入宿舍。对可疑人员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发现盗窃事件即时报告。
防溺水:不要私自在河边、水库边玩耍、追赶,以防滑入水中,有句俗语:有事无事江边走,难免有打湿脚的时候。严禁私自下水游泳,必须有大人的陪同并带好救生圈。如果不慎滑落水中,应吸足气,大声地呼喊,岸上的人应马上呼喊大人救援,并找附近的有长树枝、竹子、草藤什么的,便于抛向落水的人抓住,如果没有大人来救援,岸上的人应一边呼喊一边马上脱掉衣服、皮带并把它们接起来抛向落水的人。
防校园暴力: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若存在分歧、矛盾要及时沟通化解,不要心存怨恨。若发现对方寻衅滋事应及时向有关老师反映情况,寻求学校的帮助。
食品卫生安全:住校人员一律在校内就餐,不吃过期、变质等垃圾食品,发现有质量问题的食品要及时上报,饮食后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体育运动安全:在体育运动中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听从体育教师的安排和调度,不可私自活动或打闹。老师讲解动作要领时要认真听讲,在做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时要学会自我保护,加强保护意识。在做器械运动时要检查好器械是否存有安全隐患问题。
4.学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看哪些方面未做好,今后要加强注意。共同构建安全校园。
三、总结班会
“安全工作重于泰山。”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做到警钟长鸣!
6.大学公共数学教育探索的论文 篇六
1前言
数学(mathematics),起源于古希腊语中μáθημα一词,意为知识、学问、学习。古希腊人将许多与知识、技术有关的内容都归属于数学。人类文明发展中数学的古老渊源与持续的生命力令世人惊叹,高斯(C。F。Gauss)称“数学是科学之王”,马克思说“一门科学,只有当它成功地运用数学,才真正达到完善的地步”。现如今,大学公共数学教育俨然是高校中受众面最广的公共基础教育之一,甚至对我国青年群体影响都十分巨大。然而,我国的大学公共数学教育生态状况并不容乐观,课堂教学注重“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群体叫嚣“学习数学无用”、家庭教育灌输“顺利通过考试”、社会需求强调“实战经验丰富”,这些扭曲的价值取向是大学公共数学教育偏颇与失衡的表征,本文欲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探讨大学公共数学教育危机的本质并探索生态化的优化方式。
2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大学公共数学教育系统
教育生态学是一门从20世纪60、70年代起在欧美国家最先兴起的新兴边缘学科,它是运用生态学中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英国生物学家坦斯列(A。G。Tansley)在1935年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现在一般认为“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生存的所有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具有能量转换、物质循环代谢和信息传递功能的统一体”[1]。将这一思想运用到教育生态学中则可将许多问题用系统的观点来进行分析,大学公共数学教育就是一个泛化的教育生态系统。美国著名学者布朗芬布伦纳(U。Bronfenbrenner)在《人类发展生态学》(TheExperimentalEcologyofEdu—cation)中指出“成长中的人与其所在的环境间不断进行着彼此的适应,在此过程中,能动的人受到各种情境关联的影响甚至更大的环境的影响”[2]。借鉴拓扑结构的思想和布朗芬布伦纳系统层级的理论,大学公共数学教育可被置于一个多层的同心拓扑结构中,大学公共数学教育系统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与大学公共英语、大学公共体育、大学公共思政等教育系统既相互区别、又互为补充共同构筑大学课程系统的底层网状拓扑结构。这种结构不是一个松散的集合,其根本意义旨在形成大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具体可描述为语言教育提供感性的、情感驱动的思维;体育教育提供韧性的、目标驱动的思维;思政教育提供德性的、精神驱动的思维;而数学教育则提供理性的、逻辑驱动的思维。底层的“基础思维系统”与上层的“专业教育系统”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只有在结构有序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大学课程系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集成效应。大学课程系统是学校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并进一步从属于社会生态系统。通过上述子系统内部以及子系统与母系统间物质、能量、信息的不停流转,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的社会功能。大学公共数学教育系统如何可持续发展是本研究的目的。该系统不仅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开放性等系统通性,更具有以下特性:第一,生态主体的“个性化”。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各自成长的生态转变中刻上时间维度更迭带来的“烙印”,且这种“个性化”的“粒度”为1。第二,生态主体的“多角色扮演”。不同于一般生态系统中物种可互斥分类,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分别从产生知识和生成反馈的“生产者”到提升技能和吸收知识的“消费者”再到积累经验和运用知识的“分解者”。第三,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路径并非单向“拉链路”。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一般遵循着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再到分解者的顺序,生态学著名的“十分之一定律”指出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大致为1/10,其余9/10以各种形式被消耗。由于大学公共数学教育的组成结构、生态功能的特殊性,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不但不停在生态主体间传递,转化率完全取决于系统的“活力”,而且转化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与学生“异养型”成长的过程。
3大学公共数学教育系统优化的生态化思路
大学公共数学教育系统的生态研究就是要从生态学视阈出发正确审视系统内生态主体与主体之间,主体与环境之间,系统与子系统、母系统之间的关系;客观分析生态要素的存在、湮灭,要素关联的紧密、松懈、断裂和新生,从而最终实现生态主体与环境的相互适应、彼此协调,和谐共生,实现生态系统从失衡到平衡的重构。将系统的内源稳定机制和外源调控机制结合在一起主要有以下思路:3。1以生态化的视野为指引,构建共同发展愿景要让我国的大学数学教育走出现在的发展困境,就必须用以普遍联系观念和整体价值思想为核心的生态化的视野把握全局、雕琢细节。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对政治社会化、经济全球化、文化生活化的助推作用应得到更进一步的重视,数学这一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力和对科技发展的催化作用应得到进一步的强调。各项政策的制定不应拘泥于眼前利益,而是以动态的全局的观点,透析高校、产业、政府三者之间的协作关系,高校的人才储备和科技研发,产业的实践机遇和创新需求,政府的资金控制和政策调控相互交织、共同运作,最终实现三者的螺旋式上升。高校应将“培育人”作为自身的神圣职责,每一位学生经过高校的锻造再融入社会,进入各行各业,高校应明确自身定位,在制度、组织、文化的各个方面汲取一切有利资源,在学校教育系统内部形成各种交互影响的良性场域,让沉浸在其中的教师与学生感受最良好的氛围,发挥最强的自我效能感,让学校的各个机关各个院系从分散走向凝聚。在大学数学教育中,教师教书育人的价值感、学生孜孜以求的进取心应该被重新点燃,教师应该将简单的学科知识教育上升到对学生的智力教育、情感感染、德行陶冶的层面,将自己的工作作为学生个体社会化过程的重要阶段。学生应该实现从了解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自我的全面蜕变。3。2以生态位的重整为基础,实现资源优化利用“生态位,又称生态龛,是指某一物种在相应的生态群落中所处时间和空间上的位置及与其他相关物种之间的关系”[3]。教育生态学中的生态位则是指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态元所处位置、运行状态、功能效应。高等教育系统在教育系统甚至在整个社会大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都应重新得到纠正,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已经到来,但是社会舆论、家庭教育、学校氛围仍十分追捧“金榜题名”,“上完小学上中学最后考大学”几乎已成为每个中国学生的学习“宿命”。学校教育参杂了过多的应试性、目的性,家庭教育太注重效果快、结果好,以近年来各地高考数学卷中屡见不鲜的极限题型、概率题型为例,从选拔学生、知识更新、思维训练的角度进行课程改革当然无可厚非,可是因此而将高中阶段的部分原有基础内容删减,诱导中学将大学数学内容讲得似是而非、模棱两可最后强记硬背是否是本末倒置值得商榷。
学校向学生要高录取率,家长向学生要高分,社会上所谓的提优培训鱼龙混杂,各种一夜暴富、投机获利的负面文化在蚕食中国青少年的内心,缺乏营养的贫瘠土地如何结出美丽的果实?学生在这样的生态系统中成长,很难不被诱导形成急功近利的浮躁心境,而这种心境会一直在大学甚至更久的时间里延续,短短四年后,社会就需要大学毕业生具有“丰富经验”“技术过硬”,家庭就希望孩子“自食其力”“飞黄腾达”,这种荒诞的怪圈必须瓦解。高等教育并不是人的教育的终结,终身教育、泛在学习的时代已然悄悄到来,从政策、思维、舆论等各个方面都要将高等教育的生态位塑造为以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更前沿的技术、更丰富的资源对人的专业培养。在高等教育的内部,各个层级的高校的生态位也必须得到重整。传统重点高校要带头明确发展方向,对数学教育的发展不仅要着眼于学校的发展,更要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并最终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在此过程中,要走出中国自己的教育特色,而不是一味跟随追逐国际的教育热点,与此同时带动地方普通院校发展,例如教学成果的推广、教师学历的深造等等,从而实现各个层级高校数学教育的协同发展,实现区域数学教育的共同进步。非重点高校更应正视自身生态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并非“重结果轻过程”“重实践轻理论”“重新潮轻传统”的借口。在师资、政策、资源、生源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过度模仿重点高校的办学模式只会让目标与结果大相径庭,应做到对社会需求、学生状况、师资力量、资源享有的全面了解和权衡,定制属于校本的一体化数学教学方案,这种一体化是不同院系与数学教研团队的一体化协作,是每个学生和各个教师的一体化成长,是数学教育与全面素质提升的一体化进程。
中国不仅仅需要杰出的科学家引领时代,更需要大量高素养的能应用数学知识的大学生为各行各业助力,这需要非重点高校在教育中的系统化、渐进化、综合化、个性化。在数学教师团队内的生态位要走出“高度重叠”和“过度分离”的两大误区。现有的教师团队中青年教师教学往往缺乏广度和深度的积淀,甚至在不同班级不同年级中采取千篇 一律的教法,使得学生的专业需求及个体差异未能得到考虑,也正由于教学特色的缺乏导致了教师团队产生了拥挤效应,形成不良竞争;而年长教师中又存在着种群分化导致的过度分离的问题。教师团队应形成核心价值观统一的有凝聚力又有差异的梯队层次,表现为教师生态位的部分重叠和生态位宽度的拓展,这种重叠并非全体教师在某种资源上的全体重复利用,生态位的宽度拓展也并非全体教师统一地向某种资源汲取,而是既要保证多种多样的资源不但能被合理地有序地利用,而且还能不断依照资源生态链开发新兴的资源,与此同时教师间可以实现灵活多样的合作,在合作中将每个年龄层的教师的效能最大化地发挥。3。3以生态链的丰富为方式,运用科技加速发展教育生态系统涉及了社会、经济、自然等各种生态系统,其中存在着制约、促进、适应、利用、储存等各种各样的关系,这些关系彼此之间又会形成相互的影响,“那些具有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泛生态元,根据生态学、系统论、经济学、社会学及其他科学原理所构成的链状序列,成为泛生态链”[4]。我国大学公共数学教育现在的困顿一定程度上在于生态链的稀疏和断裂。政府与高等院校间的生态链多为单向的,政策制定缺乏对学校内在需求的了解,普遍存在滞后性,高等院校与产业间的生态链又十分缺乏,教育生态系统中中学教育与高等教育间的生态链多以高考为导向和终结,课程教学中高校教师与学生间的生态链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培养需求,教师团队中人才合作的生态链也未能跟上学科发展的需求,如上所述,信息生态链、资源生态链、时移生态链、人才生态链的种种匮乏、阻滞最终导致了数学学科发展的受限,数学人才的稀缺,学生个体社会化过程的种种困惑和不适应,企业无法从毕业生中招到满意的人才。让生态链丰富起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是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政府、高校、企业应该利用多种科技手段让彼此间的信息生态链形成多元、复杂、及时、高效、广泛的信息生态网,了解彼此、服务彼此、促进彼此并将这种力量渗透到社会、经济、教育生态系统的内部。高校内部的人才生态链、组织生态链、制度生态链变得充满“人情味”、富有“鼓励感”,充满“灵活性”。师生间生生间的教学生态链可以利用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自主式学习等各种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更要走出课堂的“小时空”,实现碎片化时间的高效整合利用,打造泛在学习模式。
4结语
增加并不等于发展,变化未必带来进步。面对大学公共数学教育生态的危机,眼界、思路、方法至关重要,以生态化的视角剖析问题的根本,以系统的观念看到问题的全局,以动态的理念把握问题的趋势才能摆脱陈旧,另辟蹊径,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最终实现教育领域的生态文明。
参考文献
[1]范国睿,等。共生与和谐:生态学视野下的学校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
[2]U。Bronfenbrenner。TheEcologyofHumandevelopment:Ex—perimentsbynatureanddesign[M]。London:HarvardUni—versityPress,1979:21。
[3]李永峰,等。环境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88。
7.大学公共课教育学复习资料 篇七
严峻的形势逼迫我们必须扎实有效地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 真正地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造就创业品质, 因此, 弄清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真正内涵、驱动机制以及正确的公共政策选择十分必要, 这将对有效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诠释
在传统意义上, 人们习惯将“创业”一词理解为创建新企业, 即创立、创设或创新某种事业或职业岗位。“创业”一词在《辞海》中被定义为“创立基业”, 即开拓、创造业绩和成就, 恰与“守成”一词相对应。中外诸多学者对“创业”一词的内涵也给出了种种不同的观点。鉴于“创业”概念涉及的领域之广, 内容之多, 形成一个严格的为人们所共识的“创业”定义将是理论界长期讨论辨证的学术问题。基于本文所指向的创业活动实践主体——大学生而言, 较为适宜选择相对宽泛的“创业”定义, 融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 可表述为“个人或团体, 依据自己的想法 (即创意) 整合资源, 开创事业并获得财富的过程。”
而“创业教育”是由英语中“enterprise education”翻译而来, 最早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9年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提出来的[1]。教科文组织指出:从广义上说, 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从本质上说, 创业教育就是指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 即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 提高能力, 以及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和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面阐述了完整的创业教育概念, 即创业教育包括两个方面内容:求职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进一步强调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 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 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要“使他们不仅成为求职者, 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2]”。
美国著名的创业教育研究机构考夫曼基金会对创业教育给出了一个操作性较强的定义:创业教育是一个过程, 它向被教育者传授一种概念与技能以识别那些被别人忽视了的机会, 以及当别人犹豫不决时他们有足够的洞察力与自信心付诸行动。教育内容包括在风险面前的机会识别与在资源整合的前提下创办一个企业, 也包括对企业管理过程的介绍, 比如商业计划、市场营销等。可以看出, 该定义中创业教育所指向的教育对象是各类受教育者, 而非单指大学生。
本文中所讨论的创业教育建立在广义创业教育认识基础上, 是以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 培养大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意识、能力、知识和心理品质等多方面素质, 广义上讲属素质教育范畴。
一般情况下, “创业”与“创业教育”具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即先有“创业教育”, 后有“创业”行动。创业教育是从事创业活动的准备阶段, 包括思想意识、心理素质、知识技能等多方面的储备。因此, 创业教育是顺利开展创业的前提和基础, 而创业是创业教育行动的实施, 是结果。需要明确的是, 有了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创业的基础和先导, 未必一定会产生创业的实际行动和创业的成功, 但创业教育必将使创业这一行动更有目的性和有效性, 增大其成功的可能性。因此很有必要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 以增大他们将来创业的成功几率。
2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驱动机制
1)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外部驱动力来源于时代发展的需求
21世纪是“创业时代”,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聚焦在创新与创业水平上。创业活动作为科学技术最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 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推动力量, 鼓励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包括我国在内许多国家的政策取向。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 学校的声誉归根到底还是要靠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实力以及就业、创业后做出的成绩。因而, 高等学校必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毕业、就业、创业教育, 必须增强毕业生的创业意识, 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21世纪是以现代高新科技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 这就需要大学生去创业, 同时这样的时代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各种机遇。进入知识经济社会,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标准也越来越高, 即重视素质和能力, 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在创业已成为许多人需要面临的人生选择之一的时代, 创业教育必定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创业者, 并为推动整个社会的创业热潮和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到:“毕业生将愈来愈不仅仅只是求职者, 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因而, 创业教育正在成为全世界教育界努力的目标。
2)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部驱动力来源于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要想在今后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 以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 仅仅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培养自己的创业素质和掌握一定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创业是一项综合技能的展示, 需要一个人具有很强的运用和驾驭知识的能力, 涉及到的知识更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一系列的知识。要将其转化为生产力, 高校学生必须通过综合的技能培训, 接受创业教育进行系统的创业训练, 并掌握娴熟的操作技能, 以便今后能在社会生活中随机应变地进行创业活动。
3)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紧急驱动力来源于当前就业形势与大学生自身素质之间的矛盾
我国高校自1999年开始持续扩招,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明显加快, 但短期内劳动力的需求数量并不可能急剧增加, 因此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又由于受全球经济发展影响, 尤其是当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使得当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了一本“难念的经”。因此, 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势在必行。高校不再仅是产生理论家、思想家的摇篮, 更要培养出具有现代经营理念的优秀创业型人才, 必须通过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使大学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 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3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公共政策选择
在我国, 由于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创业教育的大环境尚未形成、开展创业教育的意识相对淡薄以及创业思维训练的不够普遍等原因, 使得已经开始试点的创业教育存在着诸多的软肋。在此形势下, 探索正确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公共政策选择显得至关紧要。
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单独依靠一两个部门是不能完成这一重任的, 它需要社会各个部门形成一种合力来共同努力。
3.1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政府是掌握和控制公共资源的主体, 离开了政府或缺乏政府的掌握和控制, 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将变为一纸空谈。因此, 要准确定位并充分发挥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中的职能。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信息优势和行政职能传递国内外创业信息, 推进和督促创业教育有序、有效地进行。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协同制定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激励政策,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例如, 大学生创业的最大的难题是资金问题, 可以尝试通过政府设立小额贴息贷款, 或借助社会风险投资基金等方式扶持大学生开办、承包和改造企业, 特别是小型科技民营企业。政府还可以制定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 使大学生的创业活动能够得到法律的支持与保护等等。
3.2 充分发挥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1) 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学科课程。课程的设置是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基础, 也是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手段。可以说, 创业教育学科课程既是创业教育的形式, 也是创业教育的平台和依托, 因此, 课程设置是开展创业教育的重点和关键。
在课程设置中应将学科创业课程、创业实践活动课程与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等创业教育目标之间形成一个体系, 同时, 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应该兼有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创业实务类课程和创业实践类课程, 而这些课程在设置上都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参与、多实践、多尝试、多操作, 让他们直接受到社会的洗礼, 为走向社会自主创业积攒经验。
2) 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我国旧有的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的学生普遍存在着理论知识水平高、动手能力水平低、创新意识淡薄等问题, 很显然不能满足创业教育的需要。创业教育不同于传统学科教育, 它特别强调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实践性, 注重应用体验式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主动且有意识地学习创业知识。为了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在教学管理模式上甚至可以考虑实行弹性学分制, 允许学生办理休学, 暂时离开学校先自主创业;或者是实行奖励学分制, 即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创业所取得的成绩可以折算成学分, 提前修满学分就可提前毕业。
3) 培训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创业教育的教育主体即实施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决定着整个教育的成败与否。目前, 我国几乎找不到在创业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 因此, 我国急需建立起自己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要想在短期内依靠自己的力量一点点探索培养, 是很不现实的, 因此, 快速建立起自己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在必要时引进外来人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在引进人才的同时注意培养自己的师资队伍, 这就要求高等院校鼓励教师到创业一线去兼职, 甚至可以有计划地选派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开展创业实践, 通过开展“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实践, 培养一批“创业型学者”或“学者型企业家”, 并使之成为学校创业教育的骨干教师;也可以聘请一些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任兼职教师, 兼职从事创业教育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4)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业教育的教育客体本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将来自主创业的成与败。因此,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至关重要。例如, 高校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创造创业氛围和创业机会, 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 增强学生们的创业意识, 使学生掌握创业过程的实质。此类的活动如管理游戏、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系统仿真、小发明小创造、创业计划对抗赛、成立创业者协会等。同时, 学校要重视产学研合作, 建立一批可从事创业活动的实践基地, 引导创业活动向长期化、阵地化发展, 积极争取利用社会资源为创业活动提供物质保障, 为学生参加科技实践提供便利。
同时, 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 即注意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等心理品质, 为他们日后自主创业打下坚定的心理基础。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艰苦奋斗的精神, 适应环境及社会生活, 自我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 人际交往的能力等, 既是创业必备的心理素质, 也是创业人才成长中所需培养的重要因素。
此外注重学生创业知识结构的建构。一个人的知识越多, 知识面越广, 结构越合理, 创造力也就越大。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是创业的必要条件, 也是培养学生具备综合素质的一个具体要求。
3.3 充分发挥社会在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上的舆论导向作用
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要取得实效, 需要社会配合着做好舆论上的导向, 从而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目前, 社会大多把大学生自主创业视为就业“热潮”中的“冷选择”, 是学生在找不到工作后的无奈选择, 是一种能力低和很没面子的表现, 这样的一种观念也束缚了一部分想走创业之路的学生。因此, 形成一个尊重创业、支持创业的社会氛围, 对坚定学生创业信念, 走创业之路,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 为了激励学生自主创业, 2008年4月初, 题为《青春在这里闪耀——当代大学生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典型人物风采录》一书正式出版了, 它是由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社特意选择了来自清华、人大、西南交大等高校的22名大学生的成长故事汇集而成的, 这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他们将激励当代大学生勇于到基层就业或进行自主创业, 不盲从、不等、不靠, 通过不懈努力开创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这些政策上的扶持和舆论上的导向都将会为我国的创业教育带来巨大的推动力量。
企业要利用自身的条件协同高校对大学生实施创业教育。例如, 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给予资金支持;在许可范围内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给予支持, 如请成功的创业人士给大学生作报告, 谈经验、体验、技能、知识等, 并给正处在创业过程中的学生以切实的指导;在精神上给予创业教育以支持, 当有创业的学生找到企业要求进行合作时, 企业应少一些冷漠和嘲讽, 多一些态度上的平等对待和感情上的尊重, 即使不能给予创业学生支持与合作, 也尽可能地提供建议[3]。总之, 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 实施各种方法, 在全社会努力营造鼓励创业、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唐德海, 常小勇.从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的历程[J].教育研究, 2001 (2) :30.
[2]唐德海, 常小勇.从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的历程[J].教育研究, 2001 (2) :31.
[3]余瑞玲.关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8 (3) :148.
8.大学公共课教育学复习资料 篇八
摘 要 我国少数民族数量众多,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本文试图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大学公共体育教育,以弘扬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丰富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资源,增加课余训练竞赛的内容和交流机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大学 公共体育教育
一、大学公共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其问题
(一)学生缺乏对体育文化的关注和了解
长期以来,大学公共体育教育存在重视体育技术技能教学,而忽视体育文化教育的问题。学生对目前的主流体育文化,如奥林匹克文化、西方竞技运动文化等的认识尚且肤浅,对处于非主流地位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是知之甚少。公共体育教学中对理论课的授课时数有所要求,但为什么其实际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笔者认为造成此状况的原因,是由于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受教育过程中,体育教育的边缘化和异化造成的。体育是唯一贯穿于学生整个教育过程的学习科目,但是学生对体育文化的了解却非常浅薄,甚至不知道体育也是一种文化。所谓受到重视的体育技术技能教学,带来的却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普遍下降。肥胖、“三高”、各种恶性疾病的频发和低龄化,已经对人类的生命造成极大威胁。大学公共体育教育的症结究竟在哪里?该如何改变现有状况?笔者认为,首先必须通过体育文化的切实普及和传播,来唤起广大学生的觉醒,使他们真正自愿地接受体育教育。
(二)学生尚未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没有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的便利滋养了人们的惰性,体力劳动的减少使人们的肢体活动能力下降,种类繁多的休闲娱乐方式使人们眼花缭乱。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被电脑、网络、手机等媒介占用,对此过于依赖,不能自拔,有的甚至荒废了学业。在公共体育课上,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成为体育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利用余暇时间参与体育活动,科学锻炼身体,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体育教师不可忽视的责任。另外,在注重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思想道德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三)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规范化的同时,也产生了缺乏新意的弊端
目前,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设置已经相对规范。在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中普遍开设的科目是西方竞技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等,另外还有一些民族体育项目开展的较为普遍,如武术、毽球等。以前作为必修课的田径项目,由于锻炼过程枯燥乏味,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被定向运动等项目所取代。由此可见,大学公共体育课程建设要想不断的发展进步,就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和民族院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的相对普及,比如在我国藏族聚居地学校,就较多地开展一些具有藏族特色的民族体育项目,诸如大象拔河、藏式摔跤等。那么,这些深受少数民族学生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有可能融入到非民族地区的大学公共体育教育中,让更多的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所了解、产生兴趣、从中受益。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大学公共体育教育的作用
(一)弘扬少数民族体育文化
在全球化时代,东西方文明在产生剧烈冲击的同时,也发生了融合,体育文化也不例外。源自古希腊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已经冲破地域界限,成为全世界人民认可的体育文化。日本国术柔道在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后,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19世纪后半叶,起源于英国的乒乓球运动,如今被中国人民誉为“国球”。同样起源于英国的羽毛球运动,在中国也得到广泛的开展,且竞技水平世界一流。目前的民族体育文化,也许将来就会得到全世界人民的认可。但当前首要的任务是要在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中,挖掘整理,去粗取精,发展弘扬。大学校园是文化知识的熔炉,是继承发展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良好载体。
(二)丰富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资源
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包括汉族和其他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其中花炮、射弩、陀螺、毽球、武术、押加、高脚竞速、珍珠球、蹴球、龙舟、秋千、板鞋竞速、木球、民族式摔跤和马术,共十五个项目经过挖掘整理,制定竞赛规则,最终发展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竞赛项目。目前,毽球和武术已经被很多学校列为体育课的教学内容。陀螺、珍珠球、蹴球、板鞋竞速等项目也已经在民族院校等学校中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丰富了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资源,为高校体育课程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三)增加课余训练竞赛的内容和交流机会
目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主要包括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省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及各种单项赛事。参赛运动员包括各行各业的少数民族选手,其中在校学生是各类比赛的主力军。2008年12月,广东省民族宗教委、省体育局、省教育厅命名了四所高校为“广东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其中,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原广东民族学院)被设立为广东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木球项目和蹴球项目训练基地、华南师范大学为板鞋竞速项目和高脚竞速项目训练基地、广州大学为毽球项目训练基地、广州体育学院为珍珠球项目训练基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训练竞赛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舞台,同时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了极大的宣传,丰富了学校体育工作内容。
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大学公共体育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增加专业人才数量,提高业务水平
作为体育学二级学科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的人才多集中于武术专业,其他项目的专业人才匮乏。专业人才数量的不足,造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科学化发展的步伐缓慢,无法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现有人才业务水平层次不齐,接受专业培训进修的机会有限,水平亟待提高。
(二)选择和改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大学公共体育教育不仅需要严谨的理论论证,更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为例,目前开设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有毽球、武术、珍珠球、蹴球、陀螺、板鞋竞速和民族健身操。其中在板鞋竞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该项目具有技术构成简单,易于开展的优点,但如果作为一门课,开设一学期的话,显得授课内容不够充实,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将其作为游戏,在其他项目体育课的准备或结束阶段组织进行,不但可以丰富课堂内容,而且可以使此项目得到更加广泛的开展。
★基金项目: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编号(10SKY030)。
参考文献:
[1] 王南童.体育课程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2] 李宝玉.新课程下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5.
9.大学公共课教育学复习资料 篇九
1、下列银行中,哪一个银行与其他几家银行性质不同?()A、中国工商银行 B、中国农业银行 C、中国人民银行 D、中国银行
2、以下最稳定的货币制度是()
A、银本位制 B、金币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平行本位制
3、宏观货币需求和微观货币需求是从哪个角度研究货币需求问题的?()A、剔除通货膨胀角度 B、经济运行角度 C、经济总体和个体角度 D、经济主体角度
4、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将导致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5在产业周期的各个阶段上,商业信用的动态与产业资本的动态是()A、一致的 B、相反的 C、无关系 D、不确定
6、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能力()
A、与原始存款成正比,与法定存款准备率成正比 B、与原始存款成正比,与法定存款准备率成反比 C、与原始存款成反比,与法定存款准备率成反比 D、与原始存款成反比,与法定存款准备率成正比
7、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
A、自有资本 B、贷款和投资 C、发行金融债券 D、存款负债
8、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具有灵活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A、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B、再贴现率 C、公开市场业务 D、窗口指导 9.下列属于消费信用的是()
.A直接投资 B 银团投资 C赊销 D出口信贷
10.金本位制下,()是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A 货币含金量 B铸币平价
C中心汇率 D货币实际购买力
11.专门向经济不发达会员国的私营企业提供贷款和投资的国际金融组织是().A国际开发协会 B国际金融公司
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国际清算银行
12.属于管理性金融机构的是().A商业银行 B中央银行 C专业银行 D投资银行
13.属于货币政策远期中介指标的是().A汇率 B超额准备金 C利率 D基础货币
14.执行价值单方向转移的货币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15.租赁设备由承租人维修保养的是()
A.经营租赁 B.古代租赁 C.传统租赁 D.金融租赁
16.1998年我国取消贷款规模管理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主要是()
A.利率 B.同业拆借利率 C.货币供应量 D.存款准备金率
17.“扬基债券”的面值货币是()
A.日元 B.美元 C.英镑 D.法郎
18.凯恩斯认为交易性需求是收入的()
A.平减指数 B.非平减指数 C.递减函数 D.递增函数
19.对有价证券行市的正确理解是()A.证券行市与市场利率负相关
B.证券行市是有价证券的发行价格
C.证券行市是证券面值的资本化
D.证券行市与证券收益率负相关
20.下列金融市场类型中属于长期资金市场的有()
A.公债市场
B.同业拆借市场
C.本票市场
D.回购协议市场
21.作为金属货币制度基础的构成要素是()A.货币名称
B.货币单位 C.货币金属
D.本位币的铸造与流通 22.某一预计商品价格总额为1200万元,赊销商品总价格为200万元,货币流通速度为2.5次,按马克思货币必要量公式计算的货币必要量是()A.480万元B.400万元
C.560万元
D.500万元 23.建立时没有资本金而是根据国家授权执行中央银行职能的是()A.新加坡中央银行
B.韩国中央银行
C.土耳其中央银行
D.斐济中央银行 24.外国银行在美国发行的可转让定期存单称为()A.牛市定期存单
B.熊市定期存单
C.扬基定期存单
D.开口帐户定期存单
25.对经济运行影响强烈而不常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2
A.信用配额
B.公开市场业务
C.再贴现政策
D.存款准备金政策 26.属于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的是()A.世界银行
B.亚洲开发银行 C.国际金融公司
D.农业发展基金会 27.由国家补贴保险基金的保险称为()A.财产保险 B.商业保险
C.政策性保险
D.保证保险 28.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主要条件是非现金结算的广泛运用和()A.利率市场化
B.充足的备付金
C.商业银行机制完善 D.信用制度的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1、货币的职能有()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E、世界货币
2、货币流通规律表现在()
A、商品价格与货币需求量呈正比例变化 B、商品价格与货币需求量呈反比例变化 C、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求量呈反比例变化 D、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求量呈正比例变化 E、商品流通数量与货币需求量呈正比例变化
3、按对利率管制程度的不同,利率可以分为()A、市场利率 B、一般利率 C、公定利率 D、官定利率 E、优惠利率
4、影响商业银行存款派生能力的因素有()A、原始存款 B、法定存款准备率 C、提现率 D、超额准备率 E、派生存款
5、现代信用最主要的形式有()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国家信用 D、政府信用 E、消费信用
6、下列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有()A、信托公司 B、证券交易所
C、租赁公司 D、各种基金会 E、信用合作社 7.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方主要项目包括()A.政府债券
B.流通中货币
C.再贴现及放款
D.外汇、黄金储备
E.其他资产 8.中央银行的基本特征是()A.不以盈利为目的B.与政府有明确分工
C.国家所有制
D.处于超然地位
E.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 9.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有()A.流动性
B.社会性
C.安全性
D.盈利性
E.效益性 10.对货币市场表述正确的有()A.货币市场流动性高
B.政府参与货币市场的主要目的是筹集资金,弥补赤字
C.一般企业参与货币市场的目的主要是调整流动性资产比重
D.货币市场交易频繁
E.货币市场是有形市场
11.政策性金融机构特有的职能是()A.倡导性职能
B.金融中介职能
C.补充性职能
D.选择性职能
E.计划性职能
12.名义货币供给如果超过了实际货币需求,就会引起()A.货币升值
B.物价上涨
C.物价基本不变
D.货币贬值
E.物价下跌
13.金属货币制度下辅币的特点主要有()A.不足值货币 B.贱金属铸造
C.规定磨损“公差”
D.有限的法定支付能力
E.可以自由铸造 14.影响经济主体对货币需求量的主要因素是()A.一定时期居民收入水平
B.利率高低
C.居民收入结构
D.企业的货币收支流量
E.预期价格变化
15.古代信用存在的主要形态是()A.价值形态
B.实物形态
C.凭证形态
D.商品形态
E.货币形态 16.国家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办法是()A.扩大投资
B.紧缩信贷
C.增加赋税
D.发行公债
E.增加纸币发行
三、名词解释 1支付手段 2基础货币 3市场利率 4法定存款准备金
5、现金漏损率
6、超额准备金率 7铸币平价 8中间业务 9货币需求 10格雷欣法则 11实际货币供给 12单一规则 13抵押贷款 14资本与金融项目 15价值尺度 16公开市场业务 17出口信贷 18通货膨胀 19.回购协议 20.实际货币需求 21.欧洲债券
22.复合型中央银行制度 23.商业信用
四、简答题
1、简述利率的作用。
2、简述中央银行的职能。
3、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有哪些?
4、简述西方国家中央银行的制度形式。
5、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6、如何制止基建投膨胀?
7、试述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8、试述人民币的性质。
9、试述发展和完美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性。
10.与直接融资相比,间接融资的优点和局限性有哪些?
11.如何理解中央银行十国家的银行?
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十什么?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十什么?不同发行方式下的发行价格有哪些形式?
14商业银行主要有哪些中间业务?
五、论述题目
1、你是如何评价通货膨胀效应?
2、试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3、试述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
4、试述社会主义经济中信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
5、如何理解不同体制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你认为现阶段我国中央银行应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大学公共课教育学复习资料】推荐阅读: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考研复习心得06-1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管理实施意见(试行)06-19
大学招聘公共基础知识10-06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应急11-14
浅谈大学公共选修课12-18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大学生简历,大学生简历07-30
公共关系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10-12
西北工业大学公共管理硕士招生简章08-17
浙江大学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办法-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07-26
江南大学公共体育课选项的现状及分析论文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