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现状分析

2024-08-31

中国电商现状分析(精选11篇)

1.中国电商现状分析 篇一

2013年中国生鲜电商现状调查报告

目录

生鲜电商现状调查..........................................................2 1.生鲜电商概念..........................................................2 1.1生鲜产品电子商务............................................2 1.2电商的四个象限................................................2 2.生鲜电商发展的三个阶段......................................3 2.1起源于传统零售商的鲜电商............................3 2.2生鲜电商的第二次分化....................................3 2.3 生鲜电商的崛起...............................................3 3.生鲜电商分类及发展模式......................................4 3.1 基于商业模式的生鲜电商分类.......................4 3.2生鲜电商选择的物流配送模式........................5 3.2.1物流配送模式选择.................................5 3.2.2冷链配送体系的构成.............................6 4.5.发展生鲜电商的关键..............................................6 几大生鲜电商对比..................................................8 5.1综合型电商平台................................................8 5.1.1 亚马逊....................................................8 5.1.2 京东商城................................................9 5.1.3 “1号店”..................................................9 5.2 垂直生鲜电商.................................................10 5.2.1 中粮“我买网”..................................10 5.2.2 沱沱工社..............................................12 6.有合作可能的生鲜电商..........6.1筛选理由..........................6.2 目标企业.........................生鲜电商现状调查 1.生鲜电商概念 1.1生鲜产品电子商务

生鲜产品电子商务即用电商的手段在互联网上直接销售生鲜类产品,如新鲜果蔬、生鲜肉类等。生鲜电商随着电商发展的大趋势而发展。2012年被视为生鲜电商发展的元年。

1.2电商的四个象限

如果从产品的附加值和电商难易度(注:电商难易度是指该产品是否适合做电子商务,比如是否适合通过网络来展示产品的特色,是否适合物流配送,是否容易通过网络建立信任。)两个属性来对产品进行划分,可以分成四个象限,如下图所示:

其中生鲜类产品属于物流配送要求较高而且产品附加值也较高的第二象限。在生鲜产品中海鲜毛利50%以上,普通水果约20%,冻肉20%-30%。尽管毛利略高,但生鲜电商的冷链物流成本要比普通电商高出一倍,并且生鲜商品损耗率通常达10%至30%,而普通电商产品损耗率不到1%。

2.生鲜电商发展的三个阶段 2.1起源于传统零售商的鲜电商

生鲜最初的“触电”,是在2006年。那时,这一新兴的业务还没有正式的名字,有人把它叫做超市电商,有人称其为食品电商,更有甚者扣上了“零食电商”的帽子。最早参与这个市场正是传统零售商们,麦德龙、沃尔玛、家乐福、易初莲花等都是最早的触网者。

在2009年,这批最初寄望产业链延伸的生鲜电商们几乎倾巢败退。原因是合电商兴起,团购业务出现,综合电商开始与供应商直接合作,自己的游戏规则俨然被颠覆。雪上加霜的是,由于看到传统零售商们在电子商务上的人才短板、高额成本、高压竞争,连资本也不愿助其一臂之力。

2009年-2011年,传统零售商们的生鲜电商业务还存在,但已没有专门的团队管理,这是传统零售商涉足电子商务的第一次大败退。

2.2生鲜电商的第二次分化

2012年,三个零售电商平台开始惹人注目:中粮的我买网,被沃尔玛收购的1号店,以及很小但是很特别的本来生活网。本来生活网一成立定位就是生鲜食品,后来成立了自己的线下体验餐厅;而坚持线上服务线下的我买网、1号店则先销售其他品类商品,再进入生鲜食品领域,1号店则推出自营生鲜品类。

2.3 生鲜电商的崛起

生鲜电商市场第三次大变化,源于新近顺丰优选的冒头,以及此后快速崛起的沱沱公社、优菜网和大卫之选,让人看到了生鲜电商冷链配送的机会。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中国全社会生鲜产品零售总额约2.5万亿元,而线上的交易额仅为1%,未来这一比例有望达到10%,2500亿的市场前景是各方看好的根本原因。然而,做大做强生鲜电商的难题是,冷链配送的高成本使得利润摊薄,而绿色农产品有限的供给又制约了企业规模的壮大。

3.生鲜电商分类及发展模式 3.1基于商业模式的生鲜电商分类

作为一个全新的行业,生鲜电商的特点除了广阔的前景和重重困难之外,另一个特点就在于其商业模式各不相同。如目前涉及生鲜类食品网购的电商可以细分为4类:

(1)淘宝、天猫、京东商城、1号店、亚马逊等综合型电商,这类电商目的是做全品类,生鲜是其全品类战略中必然会涉及的,做生鲜短期内不一定盈利,但为增加消费黏性不得不做。其模式主要是吸引各个生鲜厂家入驻自己的平台,并由入驻厂家自行负责冷链配送,只负责监管,生鲜配送对其来说属于战略性亏损的品类。

(2)专门从事食品网络零售的垂直网站,主要包括中粮我买网、沱沱工社、优菜网、本来生活网、优果网、易果网等,以生鲜产品为主打,配有自己的冷链配送服务,这类生鲜电商打造的是“不是卖商品,卖的是生活品质”,保证生鲜食品优质、高端。但由于成本等各项考量,只在某一个或几个城市运营,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3)物流企业依托自身强大的物流体系优势,发展生鲜电商。此类企业发展生鲜电商实则是为自己未来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进行铺路。

(4)线下超市依托自己的体系优势发展线上生鲜服务,对这类企业而言,网上只是宣传路径而已,它利用门店辐射范围进行配送,减少了成本,缩短了配送周期,但大部分业务仍在线下。

针对四种模式的特点、产品类型及典型企业代表进行分类,具体如下表: 表3-1 生鲜电商分类

对于综合型平台电商而言,目的非常明确统一,生鲜电商只是丰富品类之举,是战术而非战略,如同传统超市里的生鲜是外包而非自营,只是为了吸引人流。而对于各个垂直型电商网站来说,则又各自有着不同的打算。

3.2生鲜电商选择的物流配送模式 3.2.1物流配送模式选择

电商进入生鲜领域不可避免地要面临自建或第三方冷链物流的整合,而这同样也意味着不小的成本压力。目前生鲜电商选择的物流配送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自建物流体系:我买网、本来生活网等垂直类电商,顺丰优选等物流企业。这类生鲜电商的一个共同点是目前仅限于一定区域进行配送,不能大规模覆盖所有区域,具有区域局限性。

(2)选择第三方物流:大型综合类电商平台还是选择由进驻的生鲜类厂商自行配送,如京东和亚马逊等,他们不约而同选择了开放给第三方企业的方式经营,从而避免了成本的巨大投入。

3.2.2冷链配送体系的构成

1、泡沫箱+低温冰袋:对于大多数生鲜电商来说,还不具备完善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多采用泡沫箱+保温冰袋的模式外包给第三方快递公司进行配送。如京东平台上入驻的壹百克、佳利麦等。

2、全程冷链的自建物流体系:有一些具备物流优势的企业选择自建冷链物流体系,京东表示将在9月份上线自营的生鲜食品,并由自己的物流体系进行配送,并称将会在配送站投入冷柜,保证食品的全称冷链;中粮我买网发布的冷链冰山全景图显示,采用在“仓储中心建生鲜仓,冷藏车运输,配送站配备冷柜,在隔温配送箱里配备冰板”的方式保障全程冷链。

3、电子菜箱配送体系:武汉家事易推行通过电子菜箱入驻小区,形成终端宅配网络。用电子菜箱解决生鲜配送难题。目前家事易已经在武汉市多个小区建立了覆盖电子菜箱终端。实现了“电商+冷链快物流+智能终端取货”的模式,采用电子菜箱拥有保温+GPRS等功能进行生鲜配送。

4.发展生鲜电商的关键

(1)生鲜电商自营冷链配送成本:据了解,沱沱工社自营冷链每配送一个订单的成本可能就高达50元。顺丰根据北京六环以内平均每天的订单数和配送成本,计算得出现在同行平均每一个订单的物流配送成本大概在47元多,整个业内至少都在40元以上,这还不包括整个仓储、IT、客服系统等成本,所以100元左右的订单对电商而言都是亏损的。这就使得大多数生鲜电商只有不断提高客单价才能取得收支平衡。

从产品质量可控性、规模化发展、稳定提供服务等方面来说,生鲜电商自营冷链是最佳选择,但这同时意味着巨大的前期资金投入,物流车、冷库、人力资源等等所形成的成本过高问题可能使得生鲜电商过早夭折。对于像京东、1号店这样的大平台而言,盈利是其面临的重要课题,所以投入庞大的资金自建冷链物流显然是不可能的。据了解,亚马逊、京东和1号店就是由进驻的生鲜厂商自行配送,通过选择开放给第三方企业的运营方式,避免前期的巨大成本投入。

(2)选择第三方冷链配送的困难重重:对电商而言,从农产品的采购到配送,链条已经足够长。最好的方式应是把物流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其他市场化的第三方冷链公司如果能提供相对专业的供货、仓储和物流操作,它们的前期操作困难就会小很多,成为一个纯粹的电商平台,然而,目前市场上能提供合适服务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并不多,而服务价格、配送范围、冷链操作能够符合要求的可选择的范围更是狭窄。像摘鲜网这样的中小电商,会通过借助各方的冷链来降低成本。例如其猕猴桃运输借助的是蒙牛的冷链,也就是在蒙牛往某地配送牛奶后,搭上其回程的“顺风车”。

据了解,目前已有的独立冷链物流网络多为产、供、销一体化模式,或是在特定区域内自给自足,而全国性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型,比如易果网就曾经多次寻找第三方配送商而未果。对此,中粮我买网的物流总监任盈军也曾表示,“要么就是价格太高,要么就是传统的冷链,需要跟他们进行大量磨合,还要花成本对他们进行改造,需要时间。”

(3)生鲜电商发展关键是冷链物流体系的完善、专业第三方冷链配送的建立: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之所以在国内经营发展不善,其生存压力也不容小视,在日本一直坚持做冷链宅配的雅玛多进入中国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因为宅配背后的真正推手是电商,但电商对价格非常敏感,留给第三方的盈利空间很少。由于分拣基地、车辆、冷藏设备、人员等的成本过高,大多数冷链物流企业目前普遍运营B2B业务,主要在供货商与销售网点之间进行物流配送,宅配业务极少。

(4)生鲜电商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在国内,生鲜蔬菜和肉类的流通过程普遍需要经历48小时以上,才能到达市场或商超的货架上,而大于48小时则让我们与新鲜失之交臂。在未来,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和质量要求的提高,建立一套完整的宅配体系,使流通时间大大缩短的生鲜宅配服务将是大势所趋。电商企业要想在这一领域抢得先机,必须率先具备仓储、物流能力,并解决商品运输、保鲜难题。此外,还需要通过供应链整合在终端渠道和配送模式上不断寻求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将各个环节高度黏合。总结起来,即生鲜电商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供应链,二冷链,三宅配。

5.几大生鲜电商对比 5.1综合型电商平台 5.1.1亚马逊

(1)亚马逊生鲜国外模式:亚马逊是全球电商业鼻祖,在强大的数据分析、供应链支持和云计算支持下,在创建10余年后的2007年亚马逊在美国西雅图推出了自己的特色服务Amazon Fresh,为当地的用户提供生鲜类食品的购买和及时配送服务,6年之后打破本地禁锢,在旧金山等地也有所发展。

亚马逊生鲜(AmazonFresh)目前只在旧金山和西雅图推出,单笔金额满35美元免收快递费,上午10点前的单子晚饭时间即可送达,晚上10点前的单子第二天早饭时间即可送达。生鲜所包含的货品,从牛奶到电子产品一应俱全,亚马逊网站称包含超过50万件日常用品,包括苹果、洗发水以及数码相机,家庭所需不要再劳累奔波跑超市了。除了亚马逊自营商品,本地食品店或者餐馆等第三方的商品也可以通过亚马逊生鲜送达,比如西点店的面包、快餐店的盒饭、比萨店的比萨等,下单后开门即可收取。

(2)生鲜配送物流模式:亚马逊正在全美的物流中心中增建冷库,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是一项投资巨大、回收期长的服务性工程,所以亚马逊生鲜服务在试验五年后仍未在美国全范围内推出。

亚马逊生鲜为消费者提供了两种可选的收货方式,门外配送和在家配送。门外配送:不需要消费者必须在家,上门送货时间无须严格限制,一般会有三小时的收货时段,亚马逊快递员将货品放于门外,配送所用的包装袋具有保温功能。生鲜商品配送过程中一般需要低温或冷冻处理,亚马逊的做法是用冷水瓶与商品一起包装,这些水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使用,装水的瓶子归消费者所有,消费者保存、丢弃或再利用,都没有问题。

在家配送:选择这种配送方式需要与亚马逊约定一个在家的一小时时段收货,这种配送的好处是节省时间,如有意外,选择了“在家配送”却因外出而错过了配送时段,亚马逊会要求消费者重新支付费用。因为没有了保温包装的生鲜货品更容易腐败变质,亚马逊只能丢弃处理,消费者可能还要为此支付25美元的重新存储费用,如果再次下单,消费者可能还需要重新再支付一次货品费用。

(3)亚马逊中国的生鲜发展:2012年6月,亚马逊中国也悄然出现了生鲜频道“鲜码头”,是一家OTO模式的网络平台海鲜商城。5.1.2京东商城

(1)京东现有的生鲜平台:2012年7月,京东商城正式宣布推出生鲜食品频道,成为继顺丰优选后网售生鲜食品的B2C平台。虽然京东目前已有生鲜频道,但在运营模式上,主要采取了商家入驻的模式,进驻京东生鲜频道的合作商家也已超过300家,涵盖蔬菜、水果、海鲜水产、半成品、冻品、禽蛋、鲜肉、加工肉类等八大类目,而龙头商家的交投也已经十分火爆。

(2)京东自营生鲜频道将上线:由于经营生鲜食品符合京东全品类的战略以及作为对生鲜配送的深度介入,京东自营农产品上线时间初步定于2013年9月前后,目前已经开始着手准备生鲜产品领域,选择品种包括蔬菜、鲜果、肉类、禽蛋等。以追寻源头、地方特色等为特色,品类会更加齐全,海外生鲜产品也将作为京东生鲜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京东方面甚至还将借力全新装备的生鲜频道,为实现顾客一站式购物体验的经营目标添砖加瓦。

(3)京东的物流配送:京东凭借强大的资本力量和已有物流经验建立起了全国物流网络,但是由于生鲜食品的特殊性,在配送上有所限制。除了一些耐于储存的商品可实现全国配送,其他生鲜食品的配送也只能按计划逐步分区推进。

包括佳利麦、壹百克、沱沱工社等在内的京东开放平台供应商,均表示“采用“泡沫箱+低温冰袋”保温包装,由第三方快递公司配送方式,京东负责监管。目前大多数生鲜食品,覆盖范围大部分在京津、江浙沪、广州等一线大城市。

京东涉足冷链自营业务后,会逐步加大冷链投入,对仓储和配送要求会更高。京东商超会采取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模式,冷链的产品直接从供应商冷库到京东一线配送站,京东会在配送站投入冷柜,保证从源头到消费者手中商品品质不发生改变。目前将充分利用社会和渠道资源以及自建设备,确保需冷藏的产品全程冷链不断。5.1.3 “1号店”

(1)1号店的成立及主营业务:1号店于2008年正式上线,是一家B2C的电子商务企业,由上海益实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投资创办。1号店在线销售超过18万种商品,涵盖食品饮料、美容护理、厨卫清洁、母婴玩具、数码电器、家居运动、营养保健、钟表珠宝、服装鞋帽、机票服务、品牌旗舰店等十二大类,还在业内率先拓展了众多虚拟产品服务项目,如手机充值、生活费用付款、火车票查询、机票订购等在线服务。

2012年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美国沃尔玛(Wal-Mart)宣布1号店增加投资,持股比例将从20%提高至约51%。这意味着沃尔玛正式取代平安集团成为1号店最大股东。2012年下半年,1号店的开放平台1号商城开始独立运营。

(2)1号店借助沃尔玛上线生鲜:2013年4月,1号店生鲜频道开通上线,正式推出生鲜品类,首站圈定上海,由于沃尔玛已经有完善的进口产品渠道,在与其打通之后,1号店会先从相对标准化的水果开始,之后是冷冻、冷藏鲜肉、蔬菜、鱼类,现在是在上海外环以内配送。

目前,1号店的生鲜业务正在快速扩张之中,一方面,正在加大扩张生鲜品类,预计2013年8、9月份将会上冷冻食品,之后将会上生鲜肉类产品;另一方面,进行区域拓展,在2013年年底前,将会开通“北京、广州”两座一线城市。未来将视情况,决定是否再向其他城市扩张。

(3)1号店的冷链物流:1号店和1号商城的物流体系是分开的,1号店是自营体系,1号商城则是商家进驻的开放平台。1号店的自营物流只支持他们的自营体系,不对进驻商家开放。1号店的优势在于准确预测订单量,跟供应商全面合作,供应商的员工会在1号店办公区域内工作,保证能做到最专业的处理,将生鲜食品残损率降到最低。据悉,1号店已计划增加仓库范围,并开始在厦门、沈阳、西安、济南等地方选址,未来能在更多的区域实现当日和次日配送。

1号店的负责人称冷链物流一直是制约生鲜电商发展的核心问题,对此,1号店采取的解决方法是,外包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以及冷藏库房。并表示由于冷链物流的建设成本过高,未来也不考虑自建。

5.2 垂直生鲜电商 5.2.1中粮“我买网”

(1)我买网的创建:中粮集团(COFCO)是中国领先的农产品、食品领域多元化

产品和服务供应商,中粮我买网是由中粮集团于2009年投资创办的食品类B2C电子商务网站。我买网成立之初采用的是经销模式,不仅会卖自己的产品,同时也经销其他优质产品,包括代理国外产品。

(2)我买网的物流体系:自成立以来,我买网一直深耕生鲜电商领域,在北京、上海、广东顺德三地独立建仓。在物流方面,近年来积极筹建自己的配送体系,以保证消费者购买的食品安全、安心送到家,提升服务质量。据介绍,我买网于2010 年底开始自建物流体系,现已拥有正规高效的物流团队,从根本上提升产品配送能力,其完善的物流包装和配送速度,受到了消费者广泛的赞誉,也开创了食品类电商销售的先河。

截止2013年6月份已经拥有50000多平米常温仓、约6000平米生鲜仓以及近1500平米红酒窖。实行“超过保质期1/3时间的货品不入库、超过保质期2/3时间的货品不出库”管理措施,实现食品最佳口感和营养。并针对食品尤其是生鲜食品保存条件高、易变质特殊性,我买网所有商品分别采取冷冻、冷藏、恒温等针对性仓储物流管理,生鲜食品则提供“全程冷链”配送服务,保证食品的新鲜营养和品质安全。

2013年6月中粮我买网发布“冰山全景图”,以易于被理解的卡通漫画形式,对生鲜电商最重要的一环——冷链配送体系,进行了揭秘。

图5-1 中粮我买网“冷链物流全景图”

5.2.2 沱沱工社

沱沱工社的目标:稳扎稳打,保持利润向前。

2010年4月,九城集团推出专业提供新鲜食品的网上超市——沱沱工社。沱沱工社的经营范围包括有机水果蔬菜、海鲜、零食饮料、鲜肉等16个品类共3000多种产品。

与中国绝大多数的食品垂直B2C不同,沱沱工社拥有自己的有机农场,这让沱沱工社可以在定价上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在先后投入7000万元之后,直到2013年上半年沱沱工社才看到盈利的曙光。2012年,沱沱工社的增长为181%,营收2311.2万元,毛利为474.9万元。

从一开始,沱沱工社就准备打造生产+B2C+冷链配送的全产业链,并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开设农场与冷链配送。由于缺乏知名度,订单量不足以支持整个网站的运营,加上冷链配送需要投入上亿资金,最终上海和深圳的业务被关掉,只保留北京地区的冷链配送。

在全程冷链配送方面,沱沱工社投资2700万在北京顺义配有6000余平米,集冷藏、冷冻库和加工车间为一体的现代化仓储配送物流中心,分为标准库和生鲜库,其中生鲜占40%,此外还购买了若干台冷藏冷冻车,采用冷链物流到家的配送运作模式,承诺将最新鲜的食品精准交付。

2.中国电商现状分析 篇二

1 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将不同关境的交易方,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支付和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把商品送达,以此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其发展的前提是互联网的高度发达,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的平台上操作完成,拥有和传统国际贸易完全不同的特点。

与传统进出口贸易近年来增长放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跨境电子商务进入发展的快车道。2013 年全球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050 亿美元,最活跃的依次是德国、美国、英国、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预计5 年内全球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有望达到3070 亿美元。作为电子商务新兴国家,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生机勃勃,表现抢眼,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从2009 年的0. 9 万亿元人民币,以年均31% 的增速达到2013 年的3. 3 万亿元,增长率达31. 3% ,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1. 9% 。2014 年上半年,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速超过30% ,发展态势异常迅猛,随着国家跨境电商利好政策先后出台,行业参与者积极推动行业产业链的逐渐完善,到2013 年我国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外贸企业已超过20 万家,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企业超过5000 家,大量本土品牌和传统外贸企业蓄势待发,准备进入跨境电子商务领域,预计未来几年跨境电商将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据艾瑞咨询估计,2017 年跨境电商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占比将达到20%左右。

从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结构看,2013 年中国跨境电商中出口占比达88. 2% ,进口占比为11. 8% ,显示我国跨境电商中出口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进口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跨境电商进口受国家监管较多,当前增速较缓,要满足中国消费者对海外产品日益增长的现实需求,还需要国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法规体系,并改善贸易便利化措施。从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出口流向来看,2012 年美国占比为17. 2% ,欧盟为16. 3% ,分别居第一、第二位,其余出口流向为我国周边的亚洲地区。

2015 年3 月商务部发布的年度数据报告显示: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在这里跨境电子商务的增长速度贡献了30% 以上,而传统外贸的年均增长率则不到10% 。我国有200 多万家中小企业,其中有20 多万家从事跨境电商业务,它们的年交易额超过2500 亿美元,而能和中国这么大的跨境交易额相媲美的只有美国,在由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重塑的国际贸易交易中,中国显然是抢得了先机。

2 发展跨境电商的优势

2. 1 跨境电商本身所具有的优势

第一,跨境电子商务摆脱了地理空间的制约,各国的贸易保护政策对其影响也比较小,外贸企业可以减少海外分支机构的设立,企业进行海外市场扩张的成本被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海外市场规模较之过去可进一步扩大,小企业也有机会开展国际贸易。第二,跨境电子商务不需要使用国际贸易中的中间商,越过一中间商直接将商品销售给当地消费者,改变了传统外贸模式中大多数利润被国外中间商攫取的状况。传统的电商形式中最常见的是B2B模式,随着大量第三方在线交易平台的建立,使跨境电商的交易门槛大幅降低,越来越多的零售商甚至消费者直接参与到网上购买和销售过程,减少了中间环节,优势更加明显,B2C模式的使用显著增加。第三,可以直接获得境外市场信息和用户反馈,优化海外客户关系管理,进行个性化定制,提高对境外市场反应的灵敏度。第四,跨境电商以网络营销取代传统的境外营销手段,大大减少了出国谈判磋商的频次,降低了成交的代价,不仅节约了营销成本,而且借助网络营销的丰富手段和精准定位可以取得更好的营销效果。此外,网络营销还可以绕过当地政府对传统广告营销规定的相关流程,简化营销活动的手续。

2. 2 中国发展跨境电商的优势

2. 2. 1 中国的电商平台基本具备了规模优势

中国的电商平台经营主体有三种,一是自建电商平台的出口企业。二是为出口企业提供交易服务的电商平台,国内的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近几年发展迅速,兰亭集势、敦煌网、阿里的速卖通等跨境电商企业发展日趋成熟。尤其是阿里巴巴在近几年国内的电商市场获得了巨大成功和在美国成功上市,构建了市场的大数据资源,又形成了国际声誉,在跨境电商领域极有可能将国内电商的极大优势蔓延、复制至国际电商领域。三是利用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发展电子商务出口的企业。这三种形式都离不开电商平台的搭建。尤其是在企业的国际电商化发展尚未成熟的阶段,依靠其自身完成全部跨境电商环节的难度较大的情况下。

2. 2. 2 世界市场巨大的 “买中国” 的需求

Pay Pal公司在2013 年对世界上最主要的五大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美、英、德、澳和巴西进行抽样调查,共超过5000 名消费者参与,同时结合了Pay Pal内部跨境交易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这五大目标市场在2013 年对中国商品的网购需求达到679 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18 年,这个数字将达到1440 亿元人民币。截至2013 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也是世界第三大跨境网购市场。一方面,国际市场对中国货有着强烈的购买欲望; 另一方面,跨境电商的订单特点往往是小批量、高频次、直接化,这正迎合了中国海量中小型企业的诉求,他们可以利用电商平台进行更加形式丰富的国际市场营销,并能提供充足优质的货源。中国制造将借助跨境电商平台更加顺畅的进入世界市场。

2. 2. 3 中国与国际经济联系日趋紧密

跨境电商国际物流对比国内电商,肯定在效率和交易成本上有所增加。所以如果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可以存在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内,就会使市场加倍扩大,风险和成本却几乎不会随之增加。中国目前在APEC、东盟、WT等国际经济合作组织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国际间商贸往来频繁,国内的生产企业可以更便利更迅速的掌握国际市场的消费需求,国际间的贸易政策和信息也更加透明和公开,这都有利于国际电商的顺利开展。

2. 2. 4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

近年来,跨境电商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国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提供的利好政策。2013年7 月,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扶持跨境电商发展的 “国六条”,2013 年8 月,我国商务部等部门先后公布了 《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的意见》等,对零售出口企业在海关、检验检疫、税收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出台了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这一措施实现了相关政府部门与电商企业、物流企业的标准化信息流通,明确规定要在商品通关、商品检验、税收、外汇买卖、货款支付和信用六个方面支持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随着行业的发展和监管体系、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将会建立一套适应电商出口的新型海关监管模式以及电商出口信用体系。我国财政部、国税总局也联合发布通知,明确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 国务院颁布了 《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在海外设立批发和展示中心、建立“海外仓”等国际营销网络; 我国海关也将其纳入了监管系统。上述政策在已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通关服务试点的上海、重庆、杭州、宁波等30 个城市试行。

参考文献

[1]仝冰.浅谈跨境电商现状及其国际物流模式选择[J].品牌,2015(4).

[2]孙蕾,王芳.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5(3).

3.中国跨境电商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篇三

关键词:跨境电商;人才;调查分析

本文通过对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分析结果,论述了跨境电商工作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提出了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的教师队伍的培养和课程设计方案。

一、调研方式

(一)调查时间:2015年11月~2016年4月

(二)调查范围和对象:

全国主要地区的外贸行业企业,以广东、江浙、北京、辽宁等30多家跨境电商企业。

(三)调查方法:

网络、文字资料、研讨会和企业实地走访相结合。

(四)调查内容:

1、跨境电商企业当前人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2、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二、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分析

(一)跨境电商企业当前人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跨境电商人才严重缺乏。据著名跨境电商平台wish的一份调查显示,超过94%的受访卖家表示在未来中有扩大公司规模、继续招聘人才的计划。而一份对北京跨境电商行业的一份调查分析(以下简称“调查”)显示,86%的企业认为严重缺乏跨境电商人才。

2、跨境电商人才存在的问题。经过我们对辽宁、北京等十几家跨境电商企业的调查,跨境电商企业的受聘者主要来自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国际物流、外语以及国际商务专业。尽管开设这些专业的院校很多,毕业生也不少,可是这些毕业生并未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二)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1、国际贸易毕业生最受跨境电商企业欢迎。报告显示,在招聘跨境电商人才时,70.10%的企业选择国际贸易专业,59.90%的企业选择电子商务专业,44.10的企业选择外语专业,再往下则是国际商务、国际运输物流等专业。

2、跨境电商企业更多缺本科和专科。“调查”显示有82%的企业认为大专学历就可以胜任工作,是最适合的人选。企业将高职培养出来的学生评价为“实践能力强、好塑造、待遇要求合理、不眼高手低”,归根结底是因为大专生的性价比比较高,能干活,肯吃苦,工资水平较低,这也是大专生就业的优势。而且更多希望跨境电商人才是复合性学科。

3、应届毕业生更受欢迎。据wish平台进行的调查显示,在接受eBay调查的卖家中,近50%的受访者表示更倾向于招聘应届毕业生,有近56%的受访者表示在未来一年内有与学校合作进行校园招聘的计划。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快、更熟悉网络时代的生活方式、可塑性更强、招聘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跨境电商零售出口产业为很多刚刚步出校门的学生提供了新的就业方向和发展机会。

4、企业对岗位、职业技能和素质的要求。“调查”显示,目前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最为迫切的是营销类岗位(包括销售、客服等),占58%,其次是商务管理类岗位(包括采购、物流、策划等),占31%,技术类岗位占11%。 在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职业技能中,企业最看重的是网络营销(包括网络推广、销售、客服等)以及电子交易与支付(包括网络采购、网络支付等),分别占到100%和85.2%。企业对职业素质的要求则是,合作与沟通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

5、专业能力。调查显示,跨境电商企业比较看重英文书面表达能力(100%),计算机操作能力(89%),中文书面表达能力(85%),中文口头表达能力(68%),英文口头表达能力(52%),专业理论水平(21%)。因为跨境电商企业的重点工作岗位,如营销、客服等岗位,日常工作就是与国外客户书面交流,所以外贸英语、商务英语是这些岗位的核心能力。

6、综合实践能力更重要。报告显示,80%以上的企业希望大学增设实践性比较强的课。实际上,调查结果也显示,企业实际并不缺纯技术性的人才,企业也不缺高级的管理人才,大量的缺少却是真正能够具备综合能力从事业务的人才。当然,企业也希望大学能在培养综合能力人才方面进行改进。

三、大学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式建议

(一)设置跨境电商专业

针对企业跨境电商企业需求设立跨境电商专业或在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国际商务专业里设置跨境电商方向。针对跨境电商岗位实际需要安排课程内容。

(二)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许多学校建立了校企合作模式的跨境电商实践课。在跨境电商平台上,把企业的资质和执照、产品和资金优势与学校的师资和人力资源相结合,开设网上店铺进行进出口营销活动。共同经营、互利互惠。

(三)增设实际操作课程

增加实训课时,利用速卖通、敦煌、亚马逊等跨境电商平台,通进行真实的跨境电商实际操作。使学生在实战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篇幅限制,跨境电商岗位技能分析和课程设置将在后续文章中论述。

参考文献:

[1]刘颖.北京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论文网http://www.xzbu.com /7/view-7214381.htm,2016.03.

[2]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全文[R/OL]. http://b2b.toocle.com/detail--6254680.html,2015.06.

4.中国电商现状分析 篇四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电商物流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电子商务行业作为数字化生存方式,代表着未来的贸易方式、消费方式和服务方式。因此要求打破原有物流行业的传统格局,建设和发展以商品代理和配送为主要特征,物流、商流、信息流有机结合的社会化物流配送中心,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体系。

电子商务最大的优势在于高效,这无疑对物流的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物流的滞后已经给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电子商务把物流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其提供了空前发展的机遇。

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现状:

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整体交易规模为8.1万亿元,增长27.9%。对于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作为重要一环的物流行业是否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是否能够在良性的市场竞争格局中服务好电子商务,都成为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现在的快递物流企业过于分散、低价竞争,这不但制约了行业的发展,也有损消费者的权益。对于电子商务公司来说,筹集资金自建物流、并购第三方物流公司等,已经成为解决物流瓶颈的重要举措。目前,京东商城、苏宁易购、阿里巴巴等电商已纷纷筹集重金投资物流。

2012年3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翻两番,突破18万亿元。其中,企业间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超过15万亿元。

电子商务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随着电子商务市场的扩大,商品配送需求正在快速膨张。2012年的快速配送量较2011年增长54.8%,达到56亿8500万件,单日最高处理件数超过3000万件。快递行业的处理能力已经难以跟上货物的激增,网上订购的商品发生配送延迟的情况时有发生。从这一方面看,中国的电子商务行业已经进入仅凭价格低廉和产品种类丰富难以脱颖而出的时代,物流建设才是电商竞争的关键。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电商物流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共八章。首先介绍了电子商务物流的概念、发展环境,接着全面分析了中国电商物流行业的总体发展状况。随后,报告详细阐述了电商物流细分市场、网络购物物流的发展,并对电子商务物流行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及自建物流企业的经营状况做出分析。最后,报告对电商物流行业的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和预测。

5.微信电商现状浅析 篇五

事件背景:

2014年3月4日微信官方宣布微信支付接口即日起向已通过认证的服务号开放。通过调用微信支付接口,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号可直接为用户提供快捷的微信支付。微信支付为商家提供了两种支付方式:一种是线上商家帮助用户在微信内打开网页购买商品时调用,另一种是线下商家为商品生成二维码,让用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腾讯表示微信宣布开放支付接口的时间早于预期。

微信支付接口开放正当其时

微信5.0推出之后,其最吸引眼球的功能就是支付功能。微信支付的推出使得微信能够直接在应用内部实现交易和结算,使得微信的各项功能实现生态闭环,是微信商业化的关键步骤。此后众多企业和商家一直等待微信支付接口的正式开放,3月4日微信支付接口开放虽早于预期,但是实则是商业环境已经成熟的结果。

1、用户习惯已经培养成熟。微信支付推出之后,腾讯花费大力对其进行推广,并且收效明显。首先腾讯在早期已经跟一些企业进行合作,开始推进微信支付,如麦当劳、小米等企业早已与微信合作在公众平台上推进各种活动,这一过程不但使这些合作企业获得了大量品牌曝光,微信支付也逐渐开始进入普通用户视野。而2013年底2014年初这段时间更是微信支付迅速扩张的时期,一方面手机打车市场竞争激烈,腾讯通过嘀嘀打车对于微信支付进行推广,对于使用微信进行支付的用户提供补贴,成功使微信支付渗透进普通用户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春节期间的微信红包活动,更是通过微信的病毒化传播完成了大量用户的转化。

2、支付宝屏蔽微信。继去年淘宝屏蔽微信之后,今年2月13日支付宝也停止对微信平台商户的接口开放。这意味着微信公众平台的商家无法再使用支付宝付款,而已经开通的支付服务也可能逐渐停止。阿里巴巴这一举措对于微信是一次冲击,可能造成部分商家因为支付方式的问题而流失。但与此同时也给微信支付提供了一次机会,商家很难舍弃拥有海量用户的微信平台,而微信支付接口开放之后同样能够为微信公众平台的商家提供便捷的支付工具,对于微信本身和平台上的商家是一次双赢的机会。

3、微信电商产业链已相对成熟。微信公众平台一经推出就已经被赋予了各种想象,也有许多先行者进行了积极尝试,目前微信电商已经成为实际可操作的商业模式,产业链各个环节相对成熟。首先商家对于微信的认知已经相当到位,微信的流量对于商家是强烈的吸引,不少商家甚至直接使用朋友圈进行产品推广,而可以直接进行交易的公众平台将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其次基于微信生态圈的第三方平台大量出现,这些第三方平台能够为中小商家提供网站网页设计、数据服务以及其他运营服务,使得商家进入门槛大大降低;最后用户习惯逐渐得到培养,能够接受通过微信平台进行支付和购买。

微信电商平台特征

1、精准性。由于微信公众平台需要用户主动关注,是用户主动选择的结果,因此微信公众平台店铺的粉丝是其最巨潜力的消费群体,无论是对于进行活动推广,或者向其推荐商品,都能够实现更高的购买转化。

2、社交性。微信是一个天然的高粘性的社交平台,因此微信电商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售卖,而是集营销与电商于一身,通过微信的社交性进行品牌维护、口碑营销以及产品推广。因此这一平台对于商家来说是一个机遇,也需要商家转变思维,对于这一平台进行更好的利用。

3、打通线上线下。微信支付接口有两种,一种是线上商家帮助用户在微信内打开网页购买商品时调用,另一种是线下商家为商品生成二维码,让用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因此微信电商一方面针对线上商家,一方面也可以打通线下商家,还可以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互动,实现O2O的闭环。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O2O及移动网购为未来几年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微信公众平台的支付接口开放及近期腾讯对于大众点评的投资,使得腾讯未来在这一市场前景广阔的领域必将占据一席之地。

6.中国农村电商消费趋势报告 篇六

今日,由21世纪经济研究院、21世纪报系联合主办、京东大数据和京东云提供数据支持的“2016中国农村电商消费趋势报告”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报告显示,从消费习惯与消费结构来看,网货下乡用户更容易受到促销因素影响,由于属于电商初级用户,农村地区用户在商品选择上更偏重价格,理性消费观还需要大力引导与提倡。

据悉,此次发布的《2016中国农村电商消费趋势报告》由21世纪经济研究院与京东联合推出,是双方合作发布的首份农村电商行业生态报告。报告显示,农村电商用户数量近年来呈爆发式增长,无论是网货下乡用户,还是农产品上行(特产馆)用户,其消费习惯与消费结构均呈现独特特征。此外,作为农村电商的重要支撑,在线金融、商流体系也在农村地区有所发展。

从网货下乡用户分布来看,沿海地区下单人数居前,内陆地区四川领跑。江苏、河北、浙江、山东、广东、四川、河南构成第一梯队,合计下单人数占比超过50%,其中仅江苏一省农村地区下单人数便占比超过9%。与此同时,网货下乡下单人数地区差异也极为明显,青海、西藏、甘肃等地区下单人数不到1%,偏僻省份的电商生态环境仍待改善。

从消费习惯与消费结构来看,网货下乡用户更容易受到促销因素影响,对促销敏感人群占比约51.52%,高于全站平均水平约5.5%;对评价敏感人群占比约31.93%,低出全站水平近20%。由于属于电商初级用户,农村地区用户在商品选择上更偏重价格,理性消费观还需要大力引导与提倡。目前,网货下乡的主要消费品类为家电、手机、电脑办公、服饰内衣用品,但食品饮料、个护化妆、鞋靴、农资等品类的销售额增长迅猛,体现出巨大潜力。

作为网货下乡的典型品类,农资电商的消费呈现出强烈的地域特征。例如,东北地区对盆栽/苗木、园林/农耕及种子的需求量远远大于其他品类,体现出该地区土地、水和森林资源丰富,以农林业为主的特点;而新疆、甘肃、青海中西北部地区等依靠灌溉的绿色农业和荒漠放牧业为主的地区,除需要大量的肥料之外,对兽用器具、兽药等也有一定需求。

在农村电商的另一个渠道——农产品上行中,以特产馆消费为代表的用户群体,不仅呈现高端化倾向,且年龄相较全站而言更为分散,尤其是36岁以上用户,显著高于全站水平。这体现出,对于中高年龄层的用户,网购各地特产已经成为他们的习惯,相比线下购买而言 ,在可信赖的电商平台通过有资质的特产馆购买,也反映出用户对食品安全和网购品质的关注。

特产馆用户消费特征呈现出“极端矛盾性”。一方面,特产馆用户极易受到促销因素影响,对促销敏感的人群占比几乎相当于全站水平2倍,高度敏感人群更是高出全站水平133.97%;但另一方面,特产馆用户忠诚度极高,从绝对值来看超出全站水平1倍多——并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个促销就能够打动他们的。综合来看,特产馆用户的消费关键节点是首次体验,在首次购物时,这类用户往往会反复比较,然而一旦选定某特产馆产品后将会时常成为“回头客”,密切关注促销信息,在合理降价区间内完成购买。

从特产馆销售路径来看,沿海发达地区体现出极强的购买力,其中,广东人尤其爱买买买,在全国各地特产馆消费排名前五的省份中,都能看到广东的身影。此外,除均会销往北上广一线城市之外,各地特产销售路径也呈现一定的亲邻性,如江苏、山东本地对山东特产的消化能力不容小觑,安徽岳西馆特产主要销往长三角地带,广东省特产也被湖南、福建等地用户追捧。

报告主要观点:

1、网货下乡消费趋势

1.1 客户群将逐渐向女性及老年人倾斜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年龄较大的农村人口,在当地生活了几十年,已形成浓厚的乡土感情和滞留原地的“惰性”,而一些比较年轻的农村人口则相反,他们一般读书较多,思想活跃,敢冒风险,勇于开拓,接受新事物、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强,具有脱离农村、向往城市的强烈愿望。根据人口普查资料计算,东部长三角与珠三角两大城市群的迁入人口更是以年轻人口为主,其中,仅20-39岁的“80后”和“90后”就约占六到七成。

考虑到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女性需要留守照顾家庭,自农村“出走”的年轻人多以男性为主。因此,农村电商的客户群(即最终使用电商平台上所购产品的人群)将呈现女性化及老龄化。建议下乡网货更多考虑该客户群特点,提供更具群体特点的产品如箱包服饰、营养保健品等。

1.2 偏远地区电商潜力可观

沿海江浙地区的农村电商消费量蔚为可观,但甘肃、贵州、西藏等地的农村电商增长潜力值得关注。由于地处偏远,当地货品供应能力有限,未来随着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普及以及农村电商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建立,上述地区有较大的增长驱动力。

建议加快边远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物流配送、电商服务等相关建设,商家也可重点关注偏远地区的商品销售。

1.3 消费习惯与消费结构向城市靠拢

随着农村地区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升,农村电商用户的消费习惯与消费结构也开始向城市靠拢,不再一味追求低价产品,也开始向品质看齐。不过,相较于城市用户而言,农村电商用户仍容易冲动消费,如何引导该地区用户的理性消费值得电商企业探索。

建议在农村地区大力推广与提倡理性消费、品质消费,帮助农村用户树立健康的消费习惯与观念。

1.4 午后及晚间有两个消费高峰

11点至17点、21点至23点是农村用户下单高峰区段。从需求特点来看,手机、电脑办公、服饰内衣是农村电商目前的主要消费品类,生鲜类产品发力伊始,但其销售以超高速猛增,体现出巨大的潜力。

建议农资用品等带有强“农村”标签品类加速推广,可在下单高峰区段进行商品重点展示。

1.5 冰洗类家电需求旺盛

从京东帮上的数据来看,冰洗类家电收到全国范围内农村电商消费者的青睐,但厨卫、小家电的销售仍有待开发。一方面,大家电线上购买价格适宜,且京东帮服务到家,更方便了用户购买后的使用。厨卫、小家电则较容易通过线下实体店完成购买,线上购买习惯仍待培养。

1.6 国际知名大牌开始“深入”农村腹地

诸如雅诗兰黛、苹果手机、兰蔻、拉菲、杰克丹尼等国际大牌开始深入农村,得到农村人群的`关注。未来随着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消费能力的提升,国际知名大牌有望通过农村电商平台开辟出新的市场空间。

但在某些特定品类如农资用品中,农村用户的品牌意识并未建立起来。建议这些品类的品牌商在农村地区除推广特点产品之外,还应该开始进行品牌营销,建立农村用户的品牌意识。

1.7 农村用户对移动端的依赖,远远超过了城市地区

这意味着,以当前农村地区基础建设而言,移动端消费更加方便快捷。因此,加大对移动端引流的投入,有望进一步拉伸农村电商的消费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农资用品是移动端需求量最大的品类,农资用品商户可加大在移动端的商品展示。

1.8 农资用品需求呈现地域特点

由于各地农业条件不同,农资用品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整体而言,肥料均是全国各个区域主要的农村电商消费品类,但东北、西北地区对肥料需求更甚,远远超过其他品类。四川地区对园林品类更加欢迎,体现出当地农林种植的特点。

1.9 探索农资电商扶贫新模式

农资电商可以在农民不丧失土地经营权的前提下,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管理,通过科学种田、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品质,保障餐桌安全,从而形成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二三产业反哺农业,农民参与二三产业利润再分配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建议农村地区在符合该模式实施条件的前提下考虑尝试。

2、特产馆消费趋势

2.1 用户群体现高端化倾向,年龄分散

特产馆消费的用户普遍呈现高端化倾向,建议特产馆产品开发时可多加包装,以较具品质感、品位感的呈现为优。考虑到用户年龄分散的特点,特产馆产品可多样化,无论是保健品、小吃零食、地方饰品等,均可进一步探索。

2.2 用户的首次消费体验是关键点

尽管特产馆用户极易受到促销影响,更多为冲动购物,但忠诚型用户远远高出全站水平,因此首次购物体验将成为用户未来是否重复消费的关键点所在。这也就要求特产馆塑造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与服务能力,尽量影响用户首次购买决策。而在用户完成特产馆的购买之后,可利用降价促销等方式吸引用户消费。

2.3 食品饮料、生鲜产品等品类可进一步丰富选品

特产馆用户对食品饮料、生鲜产品的需求呈现压倒性的占比,这体现出用户的品类偏好。建议在这些品类中进一步丰富选品,为用户提供更多样的选择。

2.4 沿海发达地区体现出极强的购买力

特产馆产品更多销往沿海发达地区,这些地区购买力强,对品质及产品个性化的要求更高,因此在选品时要更多考虑销售当地优质产品,并可深加工以提高产品层次个性化。

2.5 特产馆精准扶贫

作为“农产品进城”的重要通道,生鲜电商能够助力国家精准扶贫战略。通过布局地方特产馆,以农副产品、生鲜冷链物流为突破口,能够帮助贫困地区优质农副商品摆上城市餐桌。

3、农村金融新趋势

农村在线支付习惯开始养成。目前农村地区的在线支付水平与城市不相上下,但部分地区在线支付仍待开发,包括宁夏、重庆、贵州、广西、广东等省份在内的在线支付水平相对较低,建议可重点在这些区域推广在线支付。

白条支付仍有发展空间。包括云南、青海、西藏、贵州等偏僻地区的白条支付能力有待改善,可重点发展当地乡村推广员普及使用白条功能。

4、农村电商物流新趋势:形成“三段式”物流模式

随着县级推广中心与乡村推广员的普及,“三段式”物流模式(电商中心仓-县域级配送中心;县域配送中心-乡镇配送站;乡镇配送站-村级站点)也开始形成。目前在最接近末端之处,物流配送仍是难题。

7.中国电商现状分析 篇七

中国学者对我国当前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已经进行了理论分析:杨坚争、于露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目前制约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网络运用程度、支付条件、法律规范、跨国物流等。本文以学者的分析结论为基础, 尝试从行业整体发展的层面出发, 以中国广西为例, 探索与东盟国家发展跨境电商的优势与劣势, 并根据其中的问题提出建议。

二、SWOT分析

1. 优势

广西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是中国对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与窗口, 具有与东盟国家开展跨境贸易的天然优势。由于毗邻东盟各国, 广西成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联系的桥梁, 战略地位凸显。

为扶持和促进当地企业开展跨境贸易, 近两年广西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 (如下表所示) , 大体侧重在:降低中小型企业的压力, 免除税金;完善仓储物流;建立海关监管制度等。

2. 劣势

(1) 人才与政策监管缺失

电子商务贸易在交易方式、货物运输、支付结算等方面与传统的贸易方式相差较大, 现行的管理体制、政策、法规已经无法满足其发展需求, 电商平台进出口贸易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亟待完善。

跨境电商作为新兴产业、新兴学科, 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 要求从业人员的知识面不仅要广而且要有较高的专业技能。

(2) 交易国家发展程度不一致

以跨境支付为例, 目前东盟各国的货币和支付方式没有统一, 仍然存在不习惯在线支付的国家,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导致的网络普及率的差异 (如下图所示) 。新加坡的普及率高达73%, 而缅甸却仅有1%。中国与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贸易机会和发展空间高于其他欠发达国家, 小国的潜在市场有待于开发。

(3) 物流体系不完善

随着广西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物流的弊端开始暴露。物流企业资金短缺, 设施落后;陆路运输收费频率和费用高, 货物难以快速到达;除南宁到越南的直邮路线开通, 与其余东盟国家的物流运输都要绕行, 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物流成本。

3. 机遇

(1) 网络零售市场领先

统计数据显示, 在过去的2015年, 中国电商交易额高达5.2万亿元, 同比增长约29.3%, 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12.4亿增长到14.9亿, 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3.88万元, 同比增长33.3%。今年一月到七月网上零售额超过2.6万亿元, 同比增长27.5%, 中国已成为全球领先的网络零售市场。根据下图数据分析, 2017年以后, 中国电子商务的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2) 国际经济联系日趋紧密

在中国电商飞速发展的同时, 近年来与东盟国家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扩大。中国-东盟信息港的建设工作已经拉开序幕表明中国企业正式进入东南亚市场。尤其是在“一带一路”规划下, 国际商业贸易往来频繁, 带动了广西北部湾地区的跨境电商业务。

4. 挑战

在全球跨境电商贸易额增长的大背景下, 双方在跨境电商领域合作的机会也随之增加, 但是, 正因为机遇不断增加, 人才的缺失以及价格战的变化也逐渐浮出水面。许多企业在投资了海外仓之后, 资金链也更加紧张。跨境电商行业必定是优胜劣汰, 对于跨境销售商而言, 海外广阔的市场既是机遇, 更是巨大的挑战。

三、发展对策建议

1. 政府层面

跨境电商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我国政府应从规制层面入手, 建立工作协调机制, 统筹好商务、海关、税务、检疫等各个部门, 适时出台法律法规, 明晰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业务范围, 为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

2. 跨境支付

跨境支付是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环境中的核心问题, 由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们的支付习惯不同, 因此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客户, 为其提供相应的收款方式。总体来看, 东盟国家主要运用信用卡和Pay Pal支付, 而其他支付方式可作为辅助手段, 例如:香港离岸公司银行账户, 可以实现不同货币直接自由兑换, 从而解决东盟国家货币不统一的问题;Money Gram公司推出的速汇金汇款适用于个人之间的全球汇款业务, 手续简单效率高, 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便利;对于传统的B2B跨境电商企业, 则适合使用电汇, 保证企业利益不受损失。

3. 物流服务

随着双方跨境电商的进一步发展, 传统的国际邮政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因此, 需要对物流模式进行创新。海外仓储服务可以降低物流成本, 效率高, 能提升海外客户的购买量。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 能够很好地掌控供应链以及库存时可以采取这种方式。第二是开通直邮, 以南宁到越南的直邮路线模式为基础, 开通通往东盟多国的路线, 完善以南宁为中心的中国-东盟跨境物流体系。第三是建立专线物流, 将大批量的货物集中, 再通过专线物流发往目的地, 不仅能够降低配送成本还有利于海关清关。

4. 人才培养

培养跨境电商人才, 一是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宣传, 普及跨境电子商务知识, 培养企业跨境电子商务意识;二是鼓励发展跨境电商培训机构, 针对对跨境电商发展需要, 培养一批既懂电子商务又懂对外贸易的人才;三是通过各种各样的电子商务赛事、论坛等汇集跨境电商人才;四是可以重新整合广西高校人才资源, 通过校企合作多方位培养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商人才。

四、结论

双方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决策支持, 需要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完善政策, 才能够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政治支撑。当然也不能脱离企业自身的优化服务, 在跨境电商这个优胜劣汰的行业中, 规范化的仓储管理与高效、优质的物流配送都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在多个环节做好工作, 才能切实保障双方长远发展。

摘要:近些年, 随着广西跨境电商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以及与东盟国家“电商丝路”进程推进, 现已初步形成了中国-东盟跨境电商主渠道。根据阿里跨境电商研究中心等官方部门的数据显示:中国与东盟的跨境电商业务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虽然双方经贸发展进入快车道, 但并不能忽略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在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基础下, 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的现状进行分析, 重点阐述了会影响双方跨境电商发展的因素, 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跨境电商,SWOT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1]梁海跃“.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广西与东盟国家跨境电商的思考[J].企业管理, 2015.

[2]杨坚争, 刘涵.我国不同规模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应用状况调查分析.2014.

8.中国电商“垄断”之道 篇八

市场环境催生“垄断”

只有几个人白手起家的“开心网”,刚刚将SNS游戏炒热。数以百万计的白领网民们,开始沉醉于不分昼夜的网上偷菜,腾讯利用平台优势,不仅推出SNS形式的农场游戏,更利用强大的技术团队快速创造了钓鱼、牧场等形式。当开心网刚刚拿到投资努力开拓会员,腾讯却通过终端对数千万腾讯会员的快速宣传,在数天内就切走了开心网的千万潜在用户。最致命的是,当人们厌烦了偷菜、偷鱼的时候,却永远不会厌烦与在线新老网友的聊天。

就像五星级酒店和快捷酒店推出了同样的房价,其输赢结果已然不言而喻。使得开心网后续乏力,腾讯切走SNS游戏,也显得是如此的轻而易举。

另外一种所谓的“垄断”,则是由于电商影响过于强大,整个行业无法出现“齐头并进的同僚”。淘宝C2C平台的强大,不仅在于占领网购40%以上的份额,更使得C2C直接成为了淘宝的代名词,近6年来冒出的大大小小无数C2C平台,还没有一家能够与之分庭抗争。

直到腾讯对电商近期逐渐开始重视,电商事业部倾力打造了“拍拍”,才使得C2C有了些许的竞争味道。赶集网此次虽然高调出现,但也并非是完全意义上的C2C平台。况且,战斗仍然是在强国之间打响,根本没带其他网站玩。这在业界人士看来,仍然只是巨头之间的战斗,没有脱离“垄断”的味道。

虽然上述内容曾一度被众多互联网公司、企业、从业者,认定是一种间接的垄断行为,都表示了不同的声音。议论纷纷、众口一词,但通过对电商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后就会发现,扩张和复制,原本就是我国电商最基本的行业思维。

所以这些巨头网站的商业行为,其实均属正常。是由中国的电子商务环境,特别催生出的特殊局面。可以说,是由市场推动着这些所谓“垄断”现象的出现。

品牌印象打造“垄断”巨头

大多数互联网从业者都不得不承认,在某一固定的电商行业领域,网民只会记忆并登陆1-3家网站。也就是说,网民顶多能记住3家以内电商品牌的名字。尽管网上比价方便,还很少有网民为了购买一件数百元的商品,而拼命登陆七八家网站进行比价。况且,很难有网民同时记住七八个卖同类商品网站的名称。

因此,网民很难通过长期的观察和试用,再来判断某一电商品质的好坏,这时,具备品牌先入为主和强势推广实力的网站,就自然占得了先机。

如今,大众网民买生活用品的网购,首选必然是“淘宝”;要买数码商品,身边的朋友基本上张嘴就说“京东”;买钻石会想到“柯兰”;买图书就是“当当”、“卓越”;买女性商品就是“麦包包、走秀、唯品会”等等。之所以会形成这种市场氛围,归根到底就是网民形成了“品牌印象”。但这简单四个字,也是这些网站花费了千万甚至上亿费用拼回来的,是花费了心血拼回来的。这四个字,确确实实也是电商永远的追求。因为消费习惯就意味着“消费忠诚”以及无限制的“口碑传播”。一但拥有了这些,也拥有了圈内常说的市场良性循环。

这些大网站的特点都是先入为主,通过巨大的宣传攻势,第一时间俘获了网民的眼球,引导出消费欲望。特别是中国人的最明显习惯“扎堆”,也造成了口碑营销的中国化特色风格。使得大网站,是“愈大越大”。因为网民的消费习惯和潜在需求的推动,已经注定着这些网站将在行业前沿生活得较为滋润。

所以这种垄断,是电商品牌利用自身优势进行模式复制,对网民形成自然吸引,自然对中小型、初创型电商形成了威摄。

客户资源优势明显

出现所谓“垄断”态势的巨头网站,毫无例外地都有着强大的网民数量。使用新浪新闻资讯、博客、微博的网民;使用百度搜索、知道的网民;使用腾讯软件的网民;使用淘宝购货的网民,他们的总量可以占据中国网民的70%以上。

网民是所有模式成功的体验者,也是互联网的生命力。正是由于如此,近3年来我国新兴的电子商务网站只有10%左右,是死在了模式上,而90%都是死在了推广上,都是由于过于自信网站自身的优势,忽略了网民的喜好,导致网站的不良推广后,被市场所淘汰。

而巨头网站们有着令人仰慕的网民资源,自然而然地要将这些资源化为有形资产。毕竟电子商务是以盈利为目标的模式,任何网站都不可能以奉献为己任。这些网站通过对新兴模式的研究和复制,利用自身的优势网民资源进行运营、盈利,也是无可厚非的市场行为。没有任何品牌愿意固守陈规,眼看着馅饼从眼前溜走。

有了网民的坚实基础,知名网站跨行业开展新兴电子商务模式,才具备强大的发展潜力。节约了可怕的推广成本,同时还降低了最大的市场风险。这些巨头网站怎么可能会放弃这种市场机会呢,不论是谁经营网站,相信都会不由自主地考虑扩张,只不过是角度和尺度问题。

9.-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研究报告 篇九

-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研究报告

1月9日,全球领先的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权威首发《2016-2017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中国进出口跨境电商(含零售及B2B)整体交易规模达到6.3万亿。至,中国进出口跨境电商整体交易规模预计将达到8.8万亿。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近年来中国进口零售跨境电商平台相继成立,在激烈竞争中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推动中国进口零售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持续稳步增长,进口零售跨境电商在进出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中占比将不断提升。

以下为报告详细内容:

10.中国电商现状分析 篇十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目前,由于处方药尚未在网上药店放开,医药电商B2C产品种类主要以OTC、保健品、家用医疗器械、药妆、计生产品等为主。

医药电商或再次迎来爆发期。一旦政策松绑,医药电商将迎来巨大发展机会。

医药电商政策调整呼之欲出

目前,由于处方药尚未在网上药店放开,医药电商B2C产品种类主要以OTC、保健品、家用医疗器械、药妆、计生产品等为主。天猫医药馆中,排名靠前的药物分别是治疗不孕不育、补肾、补益类和维生素等OTC产品。

此外,整个医保体系尚未对网上药店开放,网上药店的销售系统无法做到与医保报销系统有效对接,消费者无法使用社保卡进行报销。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成为制约医药电商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一直以来,业界不断呼吁政策能够进行调整。

针对医药电商监管及发展的课题,国家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日前特意来粤调研,听取广州七乐康药业连锁有限公司介绍。调研期间,该负责人表示,将制定有关政策支持优化互联网医药销售,包括开放部分处方药网上销售事项,尽快确定网上销售处方药目录和标准,以及制定互联网上医保消费方法等内容。

据了解,国家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在调研广州七乐康药业连锁有限公司(七乐康网上药店)时还指出,七乐康跟康复之家、宝岛眼镜的O2O工作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可以为医药O2O做试点。

国家有关部门正考虑逐步加大对医药电商的扶持力度,近期正密集举行相关的研讨和考察活动,医药电商政策调整已是呼之欲出。一旦政策松绑,医药电商将迎来巨大发展机会。

此外,随着国务院医改办“医保异地就医结算”时间表的逼近,即2015年部分试点省份要全面推开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业界认为,网上药店的医保支付或将彻底打破异地结算的障碍。据了解,去年底,海南省食药监局规定,网上药店买药可享医保报销,规定从网上药店买药由实体店配送,但仅限于海南省永敬堂和广安堂这两家网上药店,且只有零售连锁药店才有资格申办网上药店。今年3月底,上海也宣布将试点网上药店医保支付。

医药电商将再次迎来爆发期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若网上医保试点和处方药销售得以开禁,国内医药

电商将迎来井喷式发展。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处方药的市场份额是非处方药的3倍多,但处方药市场基本被医院占据。处方药毛利高、价位高、市场份额大,若这块蛋糕被切开,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2010年整个医药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约为2亿元,而仅仅三年时间,至2013年线上医药市场规模就达到40亿元。预计,2014年中国线上医疗市场将增长到187亿元,2015年将达到290亿元。近几年都将以25%以上的增长速度稳步向前。

以目前国内最大的网上医药销售平台七乐康为例,2012年,七乐康网上药店实现销售1.2亿元;而2013年前4个月的总销售已经突破1亿元,2013年全年完成销售近4亿元。2014年以来,月均销售近亿元,今年有望突破10亿元大关。广州七乐康药业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石振洋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七乐康网上药店以销售计生用品、医疗器械、美瞳以及OTC药品等四大类目为主,分别占到总销量的20%左右,个人护理、奶粉等其他品类大概也占到20%。

医药电商行业已经具备了爆发的条件。当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空气和水污染威胁不断,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到2030年时,中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这将产生巨大的健康产业需求,大概有8万亿的市场。

而在人工、租金等成本支出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很多实体零售店已经难以为继。按照相关政策要求,一家实体药店必须配备2个执业药师,以人均5000元工资计算,一家药店一个月就要多支出1万元,假如有100家连锁药店,一个月就要多支出100万元。“这是一笔巨大的成本,加速了传统零售药店的死亡。”

截止2013年7月底,具有资质的网上药店已经突破100家。继天猫、京东发力医药外,1号店、当当网等也加入到医药B2C的竞争中。

在《中国医药行业六大终端用药市场分析蓝皮书(2012-2013)》中,网上药店正式成为第六终端。对于为何将网上药店视为第六终端,中康资讯总经理吴翰解释称,虽然网上药店占整个医药终端比例仍然很小,但从其快速增长的势头与整个社会的互联化上,可以看到它必定是未来市场中的重要组成板块。

未来或现一家独大格局

未来医药电商行业发展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行业洗牌成为必然。此前,国内最大民营医药商业公司九州通被传秘密接洽腾讯,双方谋求医药电商合作;阿里巴巴斥资13亿港元入主中信21世纪,市场分析认为,阿里此举或为拿到医药电商的直销牌照。

对此,互联网行业的特性就是一家独家,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由于医药本身的特殊性,网上经营并非易事,医药电商遭遇来自行业政策限制及电商本身发展瓶颈的双重困境,这势必将优胜劣汰。

医药电商并非如传统业态经营者想的那么低成本高产出,医药电商绝大多数处在创业起步阶段。以七乐康为例,目前除获得一笔天使投资外,其他都是靠自有资金在运作,但税费、物流、电商平台费用等开支,使得医药电商的纯利目前非常微薄,很大程度上牵制了企业想要快速发展的脚步。

此外,药品毕竟不同于一般商品,不少药品对温度、湿度有很高要求,因此没有专业的医药仓储、物流难以确保安全,而这些完全需要自建的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产品规模发展和企业硬件升级两方面的博弈。

11.中国进入“电商时代” 篇十一

从1998年中国产生第一笔互联网交易以来,中国电商蓬勃发展,其巨额消费数字背后不仅是中国消费市场格局的演变,也是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变化。

电商悄然改变生活

陈雪每天都会习惯性地点开淘宝浏览一下收藏的店铺,有合适的便下单,付款,等待快递。

这样的流程对25岁的她来说已经再熟悉不过了,这是她淘宝的第7个年头。现在淘宝已经成为陈雪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她平时买的最多的是衣服和生活用品,最近几年连家电、出行的机票酒店都用淘宝搞定。用她的话说:“淘宝是万能的,没有淘宝是万万不行的。”

现在,連陈雪的母亲也成为网购大军中的一员。“2015年的‘双十一’,我妈比我还积极,提前几天就开始叫我帮她挑东西,因为自己熬不起夜,零点抢购这种事情都交给我了。”陈雪说,母亲一开始对电商是排斥的,总觉得买到手的东西还是要看得见、摸得着才踏实,可后来渐渐体验到了物美价廉、想买就买的感觉,便自动成为了电商的粉丝。

陈雪和她的妈妈不是特例。在当下中国人的生活中,电商已无孔不入。由淘宝、京东等电商所构成的生态圈在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也在悄悄转变着人们的生活理念和态度。

为了适应消费者的不同需求,电商的类型也日益更迭。最近一两年,O2O(即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模式)迅速发展,一些大的商家也开始试水。埃森哲大中华区零售业主管、董事总经理许佑宏表示:“尽管移动购物是大势所趋,但我们的调研显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尝试在网购之后去实体店取货,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体验也需要实体店来补充。”

“茵曼”是一个原创设计网络服饰零售品牌,在2015年中公布了自己“茵曼+千城万店”计划,5年内将在全国1000个城市中开设10000个线下实体店铺。其创始人方建华表示,体验式营销能更好地“圈”到客户,以上海的体验店为例,其试穿成交达到65%的转化率,而在网上即便是“双十一”期间,也仅有6%的转化率。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电商纷纷升级为O2O的模式。

连锁反应

并不是所有人都对以淘宝为首的电商持有积极态度。有人认为,电商冲击了实体经济,让城市商业失去活力和良性循环。

确实,尤其对处于下游的销售点、批发商还有餐饮业或者娱乐业,因为它省去了中间批发、存储管理的环节,借助网络平台实现了产品与消费者的直接对接,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的确存在。但是也要看到,电商便捷的市场营销模式对生产者、消费者是利好的,对中国经济的升级转型和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巨大。

目前,仅仅淘宝网就有个人店铺100多万家,企业店铺超过12万家。其中既有销售企业,也有工厂直接开店。厂家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最大程度地获益于信息对称。同时,商品价格降低,也增加了购买动力。

不仅如此,受惠于电商的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可能是大学生、打工妹,甚至是退休人员,但网络平台的便捷让这些人参与到社会经济的链条中来。戴佳瑞就是其中一员,她的双胞胎妹妹在悉尼大学读研究生,刚开始是很多亲戚朋友托她带澳洲的保健品、化妆品还有奶粉。因为质量有保障,价钱又不贵,久而久之人气越来越高,最后姐妹俩索性在淘宝开了自己的店铺。

电商的壮大还促进了第三方服务业的崛起,物流快递业、专业仓储服务商、财务管理类、IT服务商、网店装修等等。

而那些被认为是电商抢走了生意的实体业主们,也在倒逼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出路。一部分是坚守实体店的优势,把消费转变成独具魅力的视觉、听觉享受。并利用各种机会策划相关的文化活动、展览、甚至是趣味游戏、比赛,让人们在闲逛中既买了东西,也愉悦了身心。另一部分则学会拥抱互联网。北京的朝阳大悦城是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综合性购物中心,其未来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构建一个服务平台,让线下实体商业空间成为线上电商导流的物理入口。2015年“双十一”期间,甚至鼓励顾客光明正大抄货号再到网店上购买—电商与实体商业不再是简单的“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而是更为复杂的“线上+线下”。而同时,电商巨头京东等也开始推出“京东到家”等应用,消费者在线挑选自己附近超市、花店、蛋糕店等的商品,在两小时内送货上门。这种合作升级也让网购更加靠谱,送货更为高效。

未来:越洋和下乡将成“重头戏”

中国电商的野心不仅限于国内,他们正尝试将购物节延伸到海外。天猫国际、亚马逊、网易考拉、小红书、洋码头、丰趣海淘等跨境电商,都在提供外国产品的在线购买。

传统的“海淘”因为支付、语言、物流、海关等重重障碍,使很多中国消费者望而却步,但是跨境电商不仅免去语言障碍,在结算时也可以通过银行卡、支付宝、微信直接用人民币进行交易,物流上也用比较成熟的直邮+国内保税仓模式。

越来越多的外国品牌商意识到中国市场强大的购买力,而跨境电商正是他们打开中国市场的重要契机。尤其在韩国,中国跨境电商受到了异乎寻常的追捧,绝大多数韩国品牌愿意为中国市场扩大产能,甚至有些会为中国生产特供产品。

2015年的中国“双十一”,外国顾客也参与其中。分析显示,相较于高端的大牌商品,韩国、美国、欧洲的外国客户更钟情于物美价廉的日用百货和服装、鞋帽、饰品等快时尚消费品。

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跨境电商加入到分抢蛋糕的大战中,这不仅是因为有强劲的市场需求内动力,更重要的是宏观政策上的支持。2015年,国务院相继印发了三份促进跨境电商发展的文件,商务部也是对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坚定的“促进派”。

另一方面,农村市场和电商也碰撞出了新的火花。2014年农民网民1.86亿,交易额3530亿元,同比增长了96%。

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三巨头在乡村建设服务站、县级运营中心、乡村物流,并帮助农户创建账户、指导下单、完成支付、收取产品等,真正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到优质便捷的电子商务和快递服务。

电商对农产品“走出去”至关重要。“庄稼人也有了自己上网的平台,可以自己上网淘宝,自家种的东西还可以放到网上往外卖,这样就能挣钱哩!”家住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塘川镇双树村的村民赵生奎说道。无论是青海的枸杞、牛羊肉,山东的苹果,安阳的柠檬还是山西的大枣、核桃散落在全国各地的众多村镇靠着电商的力量,让本地的特色产品和资源走向全国市场。

目前,“互联网+农业”的模式已初显锋芒,可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瓶颈问题还有待解决:发展意识不强、人才短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滞后、物流技术能力差、缺乏金融扶持等。

上一篇:幸福源泉团队介绍下一篇:管道清淤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