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与成本的重要性范文

2024-10-06

质量与成本的重要性范文(精选12篇)

1.质量与成本的重要性范文 篇一

目标成本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全过程管理中的重要性

目标成本的管理工作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实行项目全过程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成本管理指房地产企业根据市场环境、企业潜力和发展规划,综合测算、确定目标利润后,以目标利润约束成本支出的管理方法。它具有全面、综合、超前的特征。目标成本的制定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建设项目成本的管理与控制,目标成本标准定得过高,就无法实现成本控制的真正价值,而目标成本定得过低,又不利于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目标成本,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把控,可以促进建设项目自身经济效益的提高,并且减少不必要的投资。要实现准确的目标成本控制,应充分熟悉建设项目各个环节的特征。

一、目标成本制定阶段

(一)拿地阶段的目标成本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也更加迅猛。拿地成本的日渐增高,要求房企在拿地前就能测算出相对精准的目标成本,这样才能从拿地的初始阶段即开始控制建设项目的成本,在保证项目成本控制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减少成本投入,使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在拿地阶段,合理地选取周围住宅及社区商业标杆企业成本控制的相关信息,通过对其竞争市场环境产品价格资料的分析,计算出该项目的拿地成本,合理地预估该地块的目标利润率,是房企的首要任务。此阶段的拿地成本,作为该项目的投资估算,是该工程造价的最高限额,是此项目的指导价格,此价格合理与否,是本次工程投资决策成败的关键。

(二)定位阶段的目标成本

定位版目标成本也称方案版目标成本。设计定位在整个成本领域中所占权重最大,具有“一锤定音”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房产公司在拿地后尽快完成定位版目标成本,完成经济上合理、销售业态上完善的限定设计,不仅可以降低工程造价,同时也保证了开发产品的价格及速度。

大型的房企所开发的项目大多为多项目、多业态、跨地区的形式。因此,公司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内部各业态的标准化做法,建立最新的标准化指标,并设立标杆产品。这一版的目标成本,需要准备几项优选方案,通过对各种方案的经济分析和对比,使方案之间的计算费用和盈利测算的口径一致,以提高项目的可比性。方案版目标成本应结合当地气候、地质条件,对建筑的户型比例、面积控制、单元组合、外墙及屋面形式、机电设备指标、电梯指标、配电和配水指标,以及与其相关的其他指标进行限额确认,使设计定位在成本的可控范围内。如此,不仅能提升设计的速度,合理地提高产品的售价,还能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设计院按照方案版目标成本中的限额对指标进行严控,设计方案完成后,应依据方案图纸进行工程造价的概算,如果造价金额高于目标成本,应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并同行业内同一地区与之相似的工程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发现设计方案中的不足之处、不经济环节之所在,设计单位可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改进。

(三)施工图阶段的目标成本

施工图阶段已经是目标成本的强控阶段,此时,目标成本的确定是实现事前控制的关键,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后变动带来的成本升高,所以该环节的控制要点和控制内容相当复杂。为保证目标成本制定的准确性与合理性,施工图纸必须完整,施工图审核须严谨,应尽量减少施工图纸的变更,以减少施工图与招标图之间的差异。施工图的设计直接影响建设费用与建设工期,直接决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设计标准和安全系数不能因为经济的原因降低,必须满足要求,但是如果在工程设计中任意提高安全系数或设计标准,而对经济上的合理性考虑较少,也会从根本上影响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

因此,这一阶段的控制主要体现在技术与经济的结合方面,技术方面合理,经济方面可行,即可大大降低项目的工程造价。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对其图纸预算进行有效的控制,对各个分项工程的造价均进行细化分析,并逐一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依据类似工程的相关指标分析工程分项指标,并对相关部位进行设计优化。例如:某项工程的施工图中,土建指标钢筋、混凝土的设计用量大于类似工程,即有必要对其用量进行适度优化,降低后期建造阶段的成本。因此,目标成本确立,可对钢筋及混凝土含量、墙地比、窗地比、外墙各种材质比例、保温材质、厚度设定限额。这样既可促使建设项目得到合理科学的设计,又可降低工程造价。

二、动态成本控制阶段

动态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对这些必然产生的动态成本进行合理优化,尽量控制不必要的动态成本的发生。工程项目在施工的各个阶段都会产生动态成本,我们应对其发生的原因仔细考察、细化论证,挖掘消除该事件的合理方式,即使无法消除,也应探寻优化该事件的方式,从而有效地降低动态成本总量,使之缩减至最低。

目标成本制定后,应及时完成目标成本的系统录入工作,并分业态拆分。同时,应及时完成相应的合约规划,使开发项目的每一单合同、签证、变更及付款均进入与目标成本相对应的动态成本中,及时对动态成本进行监控,如有超支状况,可及时得到预警。

目标成本制定后的合约规划,已经强控限定今后每单合同的总价。所有合同都应实行招标,至少选取三家或以上的承包人投标,从而选取性价比合理的承包人签订合同。在合同签订环节,文字上的任何差错均可能使工程造价出现波动,因此,对合同的编制不应留下任何漏洞,合同条款的严密性须严格审查,合同编制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合同编制的严谨性与准确编制的重要性,不能为施工单位索赔提供任何借口,不能给施工单位留下钻空子的机会。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应根据合同内容,严格审核各类设计变更与施工签证,建立和完善合同履约跟踪检查制度,提高合同的履约率。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设计变更并严格履行施工签证制度。对不可避免的变更,应对其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行多方论证,寻求经济适用的方案。同时,对变更及签证的各环节流程及其资料的真实性要进行严格把关,建立完善的合同履约跟踪检查制度,对虚假变更签证资料引发的工程造价增加,要做到及时审查,并严格禁止。变更的内容须由设计方或施工方提出方案,依据项目成本提供价格估算,再由总部负责审核,使变更的内容和金额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对变更及签证应及时审核,避免超过最佳审查期限。如:隐蔽工程被完全封闭后,现场便无法取证、无法审核了,这类不利于公司的情况应避免发生。对于专项施工相关组织方案应重点审查,以确保其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例如:基坑的支护施工,不同的施工方案对价格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施工前应有合理的方案涉及及论证阶段,达到方案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方可施工;土方开挖工程,在开挖前应做好实地测量工作,测量的量须由工程、成本、监理、施工四方签字确认,开挖后的收方工作也应加以确认。上述这些方面,每项是否超支,是否在可控范围,均应在每月动态成本中及时显现,如发生超支、系统标红预警,项目方应及时找出超支的原因,制定合理的措施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

动态成本的把控应实行分级管控制度。动态成本管理需要有合理高效的组织结构。管理动态成本须由集团和项目方的工作人员实行全方位管理,须建立合理的组织体系,使各部门人员协调一致地工作。

实施动态成本管理还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如每年年底应制定新一年的资金计划,根据工程的进度确定下一的资金支出状况。此项工作,需由项目工程部上报来年的工程施工进度,由项目工程及成本部按进度制订付款计划,送交总部资金计划审核小组审定及修订。总部根据提交的计划付款的重要性,确定控制重点,再以可控性原则以长期预算、预算和每月预算的形式,由财务、工程、成本三部门会同管理组织层的各部门将有关付款计划分解到位,最后由管理组织层将确认后的付款计划下达至实际执行层。新一的支付金额一经确认,原则上便不得超付。超出限额的部分,没有特殊的情况将无法办理付款。每笔付款都要严格把关,进度款支付的审批应提供由项目工程及成本部人员、监理方、施工方三方确认的施工进度,并附项目成本部人员确认的付款进度计算书,避免发生超付。须对承包方制定奖罚机制,项目管理人员应按季度进行实测实量,测量的结果可在对承包商的奖励和罚款中体现,奖罚款在付款中须及时体现。工程进度款控制可有效杜绝超付现象的发生,奖罚措施可激励承包方提升工作效率,令工程项目提前完工,不产生延误工期的现象。

要建立动态成本的定期报告与分析、专题报告与分析制度。每月须有月度报告,报告的格式设定要系统化、固定化,专题分析应形成专题报告。

每月的动态成本须与目标成本对比,各业态的目标成本应进行分摊,设立动态成本监控系统,监控整体的目标成本与动态成本须作对比,更要分业态分科目完成对比分析,这样才能使动态的成本更精确。各业态管理需建立责任考核制度,需对责任部门进行定期考核,对专门项目进行专项考核,目标成本核算与财务会计核算应有统一的核算接口,使两者的最终核算结果一致。

三、竣工结算阶段

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是一项全方位、漫长、艰巨而又复杂的重要任务,其成本控制的有效性与科学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健康发展。由于建设项目一般建设工期较长,应深入探索中间环节支付进度款项的复杂特征,明确工程建设项目结算成本的合理价位,从而有效地实现合理控制成本的科学目标。该阶段,应依据合同规定的条款,科学地开展结算工作,对与合同原则相矛盾的费用产生进行严格控制。结算完成后,应分产品、分业态进行各类数据指标的评估工作,并建立健全公司内部的资料库,使之成为今后拿地测算、造价估算及目标成本控制的重要依据。同时应总结该工程项目的动态成本变化的原因。结算阶段是工程造价成果累积的重点环节,即使进入工程收尾阶段,也不能放松警惕,需正视该阶段的重要性,总结每一项工程的经验,从而在全面的总结中为今后的工程建设项目提供宝贵的经验。

四、结语

随着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房地产开发企业要确保利润最大化,目标成本的确认和动态成本的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目标成本和动态成本的管理始终贯串于项目的全周期全过程。从房地产开发过程管理角度分析,整个项目的控制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事前阶段,目标成本的确立,使项目对每一项即将发生的费用有明确的测算,从而在事前对各类成本、售价、管理费、销售费等有明确的预期限定额;事中阶段,动态成本的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项费用均应在动态成本中体现,从而使工程的每一单变更、签证、索赔均在可控制范围内;事后阶段,结算后对成本的分析、对承包商的考评,为后期项目的开发提供有力支持。对开发项目各阶段作分析,有助于及时控制工程建设的各阶段,充分利用和认真分析建设周期中的重要信息,可把握市场经济的脉博,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

1、房地产目标成本科目主要包括开发期内完成房地产产品开发建设所需投入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土地费用、前期工程费用、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用、开发间接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开发期税费、其他费用以及不可预见费用等。

2、目标成本的制定:

目标成本的制定以市场导向和顾客满意为原则,以项目的规划指标、建造标准以及各部门共同确定的销售交楼标准为基础。在开发前期阶段,首先要进行市场调研和顾客需求调查,根据调查情况制定可行性方案,财务成本管理人员、工程审计人员、市场营销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在开发项目建设的前期阶段需要共同协作,根据市场情况和相关的历史同类项目成本资料对开发项目的目标成本进行制定。各成本项目的工程量应根据已竣工的相似工程的结算分析得出的关联系数,由项目规划的基本指标推算得出;单价应根据产品定位、交楼标准,图纸要求按当地工程造价计算依据市场行情计算得出。

具体的制定步骤如下:第一步,预测项目的目标收入。第二步,制定目标利润。第三步,制定目标成本。

3、目标成本控制需采取的措施:

首先,应在房地产开发前期充分调研当地地产市场,调研各业态的销售情况,用容积率指标控制面积。

其次,根据本地区需求情况采用不同产品进行比例搭配及确定交房标准。参考往期类似业态成本情况(其中包括配套费用、建安成本、各项开发税费等),将各不同业态进行组合,并进行测算(销售收入及成本支出测算),选取满足“效益最大化”的业态搭配比例。业态比例及初步交房标准出具后,形成房地产目标成本第一版———成本“概算版”。

(二)对方案的设计进行比较,进一步细化目标成本。

各业态搭配比例及目标成本“概算版”确定后,对业态和户型进行多方案设计比较,通过比较确定单体平面和户型;通过对建筑面积、套内面积、公摊面积的比例测算,确定最合理户型和户型搭配,从而获得最大得房率和销售面积,并根据当地情况确定合理成本。此阶段对交房标准已基本确定,根据方案进一步将目标成本“概算版”细化。

(三)在施工图设计及深化阶段,确定目标成本的“预算版”。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将价值工程及限额设计两者相结合。

首先,根据价值工程,做好房屋建造标准。价值工程是把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的管理技术,通过对产品的功能分析,达到产品适当的价值,以最低的成本去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房地产价值工程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功能不变,成本下降。(2)功能大幅提高,成本略有增加。(3)功能提高,成本降低。(4)功能略有降低,成本大幅降低。(5)成本不变,功能提高。在价值工程体系中选取适合本项目价值体系,并确定房屋建造标准。

其次,项目限额设计。限额设计是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设计,对设计规模、设计标准、工程数量和预算指标等各方面的控制,凡是能进行定量综合的设计内容,均要通过计算确定,要充分考虑控制建筑设计标准,控制单体工程配置标准;比较外墙保温材料和作法,门窗材质、标准;外装饰材料的选择搭配,室内不同公共部分装修标准、装饰材料的选择搭配,在满足必要使用功能的同时成本最合理。充分考虑施工的可能性和经济性。在限额设计中结合价值工程,充分运用价值工程分析,确定合理功能。

第三,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细节,对土建、水、电、暖专业进行各种技术经济比较。在设计细节上满足后期使用功能,同时在此阶段应选择业务实力强的设计院进行设计,保证使用功能满足要求,减少后期的设计变更。

施工图经过深化及内部审核后,需委托工程造价咨询单位介入进行预算的编制,同时根据市场价格确定材料暂定价,编制本项目目标成本第二版———目标成本“预算版”。目标成本“预算版”编制完成后进行招投标工作,并与投标单位进行工程量及组价的核对,最终完善目标成本“预算版”确保施工图纸范围内的内容明确,目标成本“预算版”一经确定不得更改。

房地产成本管理目标成本解析

随着房地产竞争日趋加剧,应对复杂的地产形势和将来发展趋势,要向管理要效益,保证成本的支出获得最大效益,以经济合理性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房地产成本管理控制成为重中之重。而只有做好成本控制中的目标成本管控才能形成行业成本优势来迎接更严峻的竞争和挑战。本文从房地产目标成本形成、问题分析及解决入手进行研究,为房地产成本管理人员提供借鉴、参考。房地产目标成本概念及现状存在问题

目标成本顾名思义指在一定时期内为保证目标利润实现,并作为合成中心全体人员奋斗目标而设定的一种预计成本,它是成本预测与目标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房地产的目标成本是房地产项目开发周期内的全过程成本,遵循成本的总值可控、动态管理房地产目标成本科目主要包括开发期内完成房地产产品开发建设所需投入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土地费用、前期工程费用、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用、开发间接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开发期税费、其他费用以及不可预见费用等。在房地产目标成本科目中,土地费用为市场招拍挂形式确定,公共配套费用为各地市缴费标准,开发间接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及开发税费均根据国家及房产开发公司标准执行,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及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用根据市场招投标及开发全过程工程控制为主,在房地产全过程成本控制中往往出现以下问题:

1.1

房地产用地规划时对业态规划模糊,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目标成本,导致效益降低。例如:像城市综合体等多业态项目,业态规划时未分析市场的销售及业态成本情况,导致了产品建造后销售惨淡及利润降低。

1.2

方案、深化及施工图设计阶段标准化程度较低,设计满足不了施工及销售要求,产生了大量成本浪费情况,影响了目标成本的准确性。

1.3 实施阶段设计变更、签证较多影响了目标成本的可控性。

目标成本存在问题分析:房地产业一直为国家朝阳产业,前几年有可观的利润。随着国家调控及市场的激烈竞争,房地产效益不断缩水,问题也逐渐暴露。许多房企也由原来核算型企业(做了再算)向价值创造型(算了再做)企业转型。现针对以上房地产各阶段影响目标成本的因素中,现展开进行分析如下:

首先,在房地产用地规划阶段,因业态分类模糊导致了利润的降低,许多房地产公司拿地后便考虑立即进行开发并达到预售条件,往往对用地规划阶段成本把关不严,随意对业态进行规划,不考虑效益最大化。这就使许多项目没有经过考察论证就急于规划报批,致使房地产目标成本前期便处于粗放式状态,最终导致项目建设过程中销售、成本压力骤增。第二,方案图纸及施工图纸设计阶段,许多房地产公司因标准化程度较低,没有限额设计,没有统一的建筑风格,没有较好的设计成本团队,导致了目标成本的不可控制。第三,施工阶段因为项目人员业务能力差,工作责任心不强以及图纸设计的错、碰、楼等现场导致了施工中出现大量的设计变更及签证。经过考察诸多房产项目,以上几方面对目标成本影响效果所占的比例如下:第一项本阶段成本控制的效果约为75%~80%。第二项本阶段成本控制的效果约为15%~20%。第三项施工图设计结束至项目实施阶段,本阶段成本控制效果约为5%以内。目标成本控制需采取的措施 3.1 项目产品定位清晰明确,形成房地产目标成本概算版

首先,在房地产开发前期(尤其像城市综合体的多业态项目)充分调研当地地产市场,调研各业态的销售情况,应用容积率指标控制面积,结合市场需求对不同业态建筑面积的合

理配置,建多少高层、多层、商业、别墅、花园洋房;配置那些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获得最大销售额。

其次,根据本地区需求情况采用不同产品进行比例搭配及确定交房标准。参考往期类似业态成本情况(其中包括配套费用、建安成本、各项开发税费等),将各不同业态进行组合,并进行测算(销售收入及成本支出测算),选取满足效益最大化的业态搭配比例。业态比例及初步交房标准出具后,形成房地产目标成本第一版成本概算版。

2.质量与成本的重要性范文 篇二

1 企业成本管理的作用

1.1 企业成本管理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促进了企业工作效率

企业成本的有效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成本的控制,能够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人力和财力,能够运用较少的劳动力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在高校的科研工作中,高校能够对成本进行管理,就节约了大量资源的使用,提高了自身的工作效率。

1.2 企业成本管理可以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不断改善企业的管理理念

企业的成本是衡量企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的指标,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是否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可以直接在企业成本的运用上得以展现。企业通过对成本的管理,可以及时发现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及时地调整工作思路,规避风险。尤其是在高校中,在进行成本管理的时候,要不断完善在工作过程中的管理,强化技术改造,以提高高校的管理能力。

1.3 企业成本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的成本决定了其产品的价格,企业的成本低,就可以在竞争中获得一定的竞争优势,特别是在高校的成本管理中,如果不能对成本进行控制,就会失去竞争优势。高校通过合理的成本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高校教学的成本,确保高校在竞争中不会处于劣势。高校通过成本管理,可以提高高校教职工的成本意识,能够让教职工在工作过程中控制成本,在制定科学的成本目标之后,可以制定科学的成本标准,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果

2 企业成本管理的方法和对策探讨

2.1 企业内部要强化成本管理理论的研究,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会计水平

企业内部要制定有战略意义的成本管理理念,成本管理要在传统的管理方法上进行创新,在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地了解,尤其是在高校中,高校要实现不同部门的有效地沟通,对高校的典型案例进行探究,将高校成本管理的理念切实转化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在高校内部要完善会计工作的评定和考核机制。

例如在四川旅游学院,高校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成本管理政策,高校的领导通过与教职工的深入交谈,采用教职工提出的建议,运用新的成本管理理论结合高校实际情况进行成本管理理论的完善工作,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该院校不断关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总结自身成本浪费的主要原因,运用制定的成本管理理念来弥补成本浪费问题,提高了该校的教学质量。

2.2 企业要建立成本管理系统,使全体员工树立成本管理理念

企业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效益,就不能局限于对自身发展状况的了解,同时也要分析自身工作质量在市场上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成本管理系统。现在,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尤其是在高校的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教学成本的管理,同时,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服务成本管理、环境成本管理等都要列入高校成本管理系统中。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要依靠一定的经营理念,高校的发展也不例外,教职工的理念的促进是院校成功办学的关键,因此,高校要树立全体教职工的成本管理理念,提高教职工在教学过程中的成本节约意识,让教职工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控制成本,提高教学质量。

在成都理工大学,刚开始,很多教职工都不懂成本的管理,在教学起初阶段,他们不能采取有效地措施控制成本。所以,在院校内部进行了定期的成本管理方面的讲座和培训,让教职工提高了对成本管理的了解,教职工通过接收培训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成本管理的意识,很多教职工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院校的成本管理工作中去,在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成本浪费现象得到了有效地控制。该院校重视对专业化人才的使用,节约了院校的人才成本,并对专业型的人才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养,节约了院校的人才成本。

2.3 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时候要完善成本的保障体制,减少成本的浪费

在企业内部要建立成本管理的保障体制,能够对企业的成本管理起到规范的作用,尤其是在高等院校中,能够确保高等院校成本管理能够顺利的实施,院校可以通过对成本管理部门的设立等方法来控制成本。

例如在四川警官学院,院校对其内部的教学成本进行约束,建立了成本管理的保障体制,院校内部相应地建立和完善了成本预警机制,能够对院校自身的情况和外部环境进行全面地分析。院校外部环境会对院校造成的重大影响,在四川警官学院对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进行预警,使院校可以从容地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该院校在内部设立了成本管理部门,实现了在教学和工作过程中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节约和控制。

3 结语

企业成本管理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价格的优势,因此,对企业成本管理的作用、方法和对策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企业成本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成本的控制,能够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人力和财力,能够运用较少的劳动力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特别是院校通过对成本的管理,可以及时发现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规避风险。成本管理要在传统的管理方法上进行创新,在院校教学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院校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地了解,制定相应的成本管理系统。高校在进行成本管理的时候可以通过对成本管理部门的设立等方法来控制成本,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摘要:现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实现了快速地发展,我国的经济环境在不断地变化,人类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企业加强自身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同时,市场的竞争也是日趋激烈。本文通过分析企业成本管理的作用和方法,重点分析院校成本管理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院校的教学效率。

3.浅谈质量与成本的关系 篇三

摘要:如何认识工程项目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在为企业生存谋求最大化经济利润的同时兼顾企业信誉和品牌的树立,是工程项目的深层次管理目标。要有效地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实现质量成本控制,除了要在宏观上遵循全面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和成本责任制原则,理顺管理思路,从制度上对管理责任加以落实外,更为重要的是在管理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而合同就是这个“的”。

关键词:工程项目;质量与成本

长期以来,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对质量与成本二者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一直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甚至常常把质量与成本对立起来。一类是习惯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成本关心不够,造成工程质量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增加了提高工程质量所付出的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不理想,企业资本积累不足,甚至背上经济包袱,导致资金周转不灵,经济陷入困境。另一类是片面追求利润,尤其是在当前的建筑市场中,施工企业多而任务不饱满。由于供需不平衡,就形成了买方市场,业主处于明显的主动支配地位,对工程盲目压价。施工企业为了寻求生存,占有市场,不惜压低价格,微利甚至亏损来获得承包。低价承包的后果造成有些施工企业不规范执行施工程序,施工安全没有保证,施工质量隐患重重,更有一些企业为了达到盈利或保本的目的,只能通过偷工减料、粗制滥造来完成工程。

要正确认识工程质量与项目成本间的关系,就必须运用质量成本管理的方法走出这个误区。首先,要明确“质量成本”的定义。质量成本是指工程中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包括内部故障成本(如返工、停工等引起的费用)、外部故障成本(如保修、索赔等引起的费用)、质量预防费用和质量检验费用。施工企业在建筑产品的施工过程中投入人工、材料、机械,再加上直接和间接的管理费用,并最终形成的建筑产品使用价值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即是透过质量成本而得以确定。

从质量成本管理的角度来看,要使施工企业的效益达到最大化,工程的质量并非越高越好,超过合理水平时,属于质量过剩。一般说来,质量预防费用起初较低,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逐渐会增加,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时,该项费用就会急剧上升。质量检验费用较为稳定,不过随着质量的提高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因质量不足引起的内、外故障成本则不然,开始时因质量较差,损失很大,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改进,该项损失逐步减少。只有在三者的交叉作用下,才能达成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找到一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所以,工程产品的质量无论是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调整。

要有效地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实现质量成本控制,除了要在宏观上遵循全面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和成本责任制原则,理顺管理思路,从制度上对管理责任加以落实外,更为重要的是在管理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而合同就是这个“的”。项目内外的经济活动所构成的项目成本,无论是固定成本还是可变成本,都可以纳入项目的内外合同体系,从工程项目开始时签订的工程合同到项目经理部与各个内部市场,如内部劳务市场、机械设备租赁市场、材料市场和资金市场等签订的各类经济合同,各项成本的发生过程就是各个合同的履约过程。形成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对于切实做好质量成本的预测、预控以及过程控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加强合同条款的签订工作,做好质量成本的预测预控。质量成本管理的首要工作是根据工程要求,制定质量目标计划,并在合理的质量标准要求下,搞好成本预测。既不能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而使工程全面出现质量过剩现象,以致完成工程量不少,但经济效益低下;也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虽然就单项工程而言,利润指数可能很高,但是因质量上不去,可能会增加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既增加了成本支出,又对企业信誉造成很坏的不良影响。而施工前各种合同的签订就可以直接决定成本预测的结果,因为各种合同(劳务合同、材料合同、三钢租赁合同和构件加工合同等)一经签订,资源的消耗就基本落实,计划成本就成定数。因此,不管从合同管理的角度出发,还是从质量成本预测预控的角度出发,都必须签订好合同。签订合同是质量成本管理的开始,质量成本控制的过程实质就是合同的履约过程。加强合同的履约管理,可以提高成本控制的质量,使质量成本的预控预测落到实处。为此,要根据各类合同中体现的成本预测结果及自身管理水平,编制详细的成本计划及切实可行的降低成本措施,细化管理责任,落实到人。要以项目经理牵头,项目核算员为主,项目其他人员共同参与,各负其责,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如各种表格、台账等。同时要建立以落实责任制为手段,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成本分析与考核體系,从项目成本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到成本的具体控制者,都应有自己的经济责任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对责任人进行考核,建立考核档案。

搞好各种合同履约完成的分析、评审与考核。为确保通过严格的合同管理实现有效控制成本的目的,在合同履约终了时,要对合同履约结果进行全面考核,真正落实各个岗位管理人员的责权利。通过合同分析评审,对管理者、责任人进行考核,严格兑现奖惩,以便对项目的成本结果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规范合同管理。除执行国家已制定并推行的合同示范文本外,就企业内部合同而言,也应制订标准统一的合同文本,以促进合同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在签订合同以前,应执行合同参与人会签制度,让人人肩上有责任,全员努力促成成本的降低。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合同台账和合同评审分析与考核资料,便于公司参与项目成本管理,随时检查项目部的成本管理情况。

强化合同管理是促成质量成本管理扎实运行的有效手段。以合同管理为突破口,进行质量成本管理,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质量损失(内、外部故障损失)、预防费用和检验费用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企业要在工程施工阶段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工程合同中的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施工方案,积极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并发掘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等等,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

结束语:

4.质量与成本的重要性范文 篇四

龙翔学校 靳丹

一、深入了解,因材施教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向他们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各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各不相同,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倾向,只有深入了解每个学生,从多种多样的个性中概括和把握学生的共性,把教学措施主要建立在学生共性的基础上,即相近的智力水平,相近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教师因材施教,学生因教而学,教学高度适应,师生相互促进,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二、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

教师应坚持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的指导思想。这样的教学指导思想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潜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实践,总结了以下五点可行的方式:

1、按照学生的智力水平进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要求,而对智力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应放低要求。

2、抓住学生特长,分层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特长分层进行教学,使学生的特长得到 真正充分的发挥,并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各显神通。对于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层次的引导,促使其在学习上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发展、进步。

3、按照学生的努力程度进行教学。“因材施教”不仅要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进行,但也不能忽略学生的努力程度。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将事倍功半,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孔子的学生颜回,才智不算太高,但非常好学,“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并不是让学生被懂得去接受知识,而应该鼓励他独立思考,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把因材施教与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起来。

三、巧妙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古诗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著名教育家托兰斯也曾指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进行,自由而安全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思想处于积极活跃状态,使其创造力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人和”氛围呢?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同时,教师也应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友爱、互助的氛围。其次,教师应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无端限制,使学生有自由表现的机会。如:我在讲《花的勇气》一课时,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续编故事,既锻炼了他们的说话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兴趣很浓,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5.质量与成本的重要性范文 篇五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得到了划时代的进步,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教育模式转变为大众化的教育模式。近些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对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开展了水平评价、专业评价、基础实验室评价等类型的评价工作,政府对学校的质量评价日益得到了重视。目前,在高校对大学生的质量评价,也从单一的学习成绩转变为评价大学生的素质能力。这不仅给对大学生的质量评价增加了难度,同时传统的评价方法也不适应对大学生质量的评价。

高科技时代,人类社会对科技创新的人才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高等教育已经转化为素质教育的模式。建立科学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运行机制,对于加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国各高校对大学生的质量都很关注,但由于各高校的基础和水平不同,相应的教育质量评价系统也必然不同。武书连的大学排名模式虽然不是政府行为,但是他对我国大学、大学生、家长的影响力度是不容忽视的。在武书连的大学排名中,我国排名三甲的高校,无疑教学质量属上乘,起码近几十年其它高校无法逾越。但还是希望通过教学质量的评价手段,用一种科学、系统、促进教学效果提高的质量评价体系,来加强教学的管理手段,提高我国高校的综合教育水平。

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是多元化的复杂体系,它的基础原理是根据学科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运用适宜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全面考查,旨在探索该学科的教学规律,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实际上是对教师教学考核的评价体系,是对高校教育结果考核的评价体系。对高校今后的发展事关重大。需要所有关心高校事业发展人的支持。因此,在科技创新时代,为了实现低碳经济;培养绿色的创新人才,更需要实施现代化的管理科学手段,用高校内部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来检验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实践活动,这是高科学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和实践的领域,是高校教育管理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1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的理论依据

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的评价理论,是搞好教学质量评价的理论基础。由于评价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因此,教学质量评价研究与管理学、教育学、教育统计学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哲学、系统论、控制论等方法论也是评价理论的基础,它是以重视教学质量的理念和对质量的责任感为出发点,采用科学手段对教学工作进行设计,实施检查及分析,以保证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实现的一种管理方式,也是高校管理者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管理规律,对教学各要素及教学过程的环节进行计划、指挥、协调和控制,使其规范有序,高效优质地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系列职能活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价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的应用科学,在设计与使用中具有明显的实践特点。

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理论上是互相促进的,但多年来,由于成果和利益的驱动,使教师形成重科研、轻教学的观念。长期以来教学工作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使高校内部的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成为“为评估而评估”,教师“为评估而教学”的现状。

在高校负责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主管单位是教务处,它是由教务处实行自上而下,对教学质量进行检查的评价工作。没有注意到教育专家、教育学者、广大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忽视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导致教师之间心理的不平衡,没有达到内部教学质量评价的初衷。教师教学质量的优劣不仅反映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对大学生质量的评价,不能仅以大学生文化课的考试分数论优劣,应该重视评价学生在大学中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发展状况。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一种高度专业化又充满个性化和创造性的科学研究、探索的结晶,高校教师在教学事务中“应当而且事实上享有相当广泛的自主权”。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教学评价的目的,使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促进高校的发展;而不能使评价的结果成为对教师的奖惩、考核或者评定职称、划分等级的依据。

评价工作旨在通过教学质量评价的手段和过程,形成科学的激励机制,调动师生共同努力承担教育革命的使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而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又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它不应该是教师教学工作的结论,它应该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延伸,它是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发展和提高,是为了通过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不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动态过程。因此,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是教学质量的内涵。“评估是为了更好地教学”,而绝不能仅仅是“教学是为了评估”。高校的评价工作一定要把握是“为了人的发展而评估”,不是“为了评估而评估”。从教师的思想深处改变把评价看作是人为地划分等级、制造摩擦。应该使教师深刻的认识到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是教学创新、科技创新精神的有力保障。

2高校各部门要积极参与数学质量评价

学校教学质量的总体评价包括办学指导思想、教学条件、师资队伍、专业建设、实践教学、育人环境、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学效果以及办学特色等十大内容。其评价方式应采取专家组深入各院系、各职能部门实地考察的综合评价办法。评价的目的在于推动学校各个部门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工作,通过教学质量评价,努力进行教学改革与教学的基本建设,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2.1加强高校师生对教学质量评价的认识

世界上要做好一件事必须要理念一致,步调才能一致。要提高教育质量,为我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大批的劳动者,高等学校就必须重视对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的评价,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这样才能使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高等学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我国高校已经实施,但是,在对教学质量评价的理念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师生和教学管理干部,在思想理念上对教学质量评价不重视;一些高校在教学和科研不是相互促进,而是以科研为导向的评价模式替代了对大学生教学的主线,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承担的主要工作,虽然教学和科研工作在理论上应该是相互促进的两个基点,但在实践中却成了一轻一重的关系。而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关系到高等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应该重视教学和科研这两项教育工作,切不能偏废。

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价,可以由许多途径获得,但全面地、系统地评价是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则,因此,应将师生自评、教师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同行评价结合起来,使教学质量评价过程成为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参与,使教学质量评价在运行过程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

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又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实验条件、教学环境等多因素组成的一个功能系统,在这个功能系统中,任何因素的疏忽或变动都会对教学质量后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学校的教学质量的优劣与学校所有成员相关,只有依靠广大师生员工的智慧,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才能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使高校的广大师生在教学质量评价中得到收益,增加信心,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质量的评价活动中来,保证教学质量评价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会促进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质量,促进高校的发展和提高。因此,在高科技时代,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手段,利用高科技的评价手段,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价,这种评价体系应建立在对教师教学内容全过程的评价上,也就是说,不仅要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同时要将对教师的评价范围延伸到教学的其他环节。教学质量的评价系统从设计开发到正常运行,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评价工作实行的原则是自上而下的评价,但教学质量的评价系统的构建确是来自自下而上的信息资源,在收集信息资源和使用评价系统时,要重视领导、专家、教师、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作用和主动性。要通过采取不同的评价形式,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学生整体素质要得到全面的发展。

2.2树立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远大目标

高校内部教学评价活动主要是大学生对教师授课的评价。这是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有效地使大学生的评教工作得到预期的效果,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反馈教学信息,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这项工作是由学校主管教务的校长和教务处、各学院领导负责。但要做好这项工作,高校的团委、学生处、各学院院长、负责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学生辅导员,同样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对教育质量评价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大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是靠思想教育工作来完成的。辅导员和大学生接触最多,最了解大学生的思想需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如果大学生对学习态度不端正,或厌倦学习,那么这部分大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就会有不正常的态度,结果不仅会损伤教师的积极性,也违背了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价的初衷。因此,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中,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大学生掌握知识的渴求。这样,当我们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就可以使学生按照为教师负责的态度,把教育质量评价规定的项目和程序,公正地给任课教师评定分数或划分等级,使教师通过教学质量评价得到收益,以利今后的教学和提高。

如果参评的一些学生,不能对课堂教学评价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大学生就会以自己感情上的好恶来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将自己的主观意念随意放大,这不仅会影响教学质量评价的准确性,同时还会使教师在感情上受到伤害。长期下去就会使教师为了得到学生“好”的评价,放弃教学大纲;为了迁就、迎合学生,就会降低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了和学生保持“友好”关系,就满足一部分学生的要求,用原则换取评价分数。为了避免出现由于严格要求学生的教师得分不高,保持有好关系的教师得分高的不正常现象,只有通过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才能在大学生行使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中,遏制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同时,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价是通过学校教务处职能部门来进行的教学评价工作,但是,这种评价的工作不仅仅是教学工作,还包括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评价,包括对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评价。因此我们说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工作。学校党委、校长都要亲自抓、亲自管,在开展教育质量评价活动的初期,高校党委和校长都要通过会议强调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的重要性,都要强调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的全员性。只有充分地估计到,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对教学质量产生的影响,才能使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做到宣传、交流工作到位;才能使学校教务处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使大学生的评价结果成为优秀教师的标准,通过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起到激励教师努力教学的作用,增强教师的责任心,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使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得到预期的目标。

2.3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要把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做好,必须把握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我国现行使用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教师自评、同行评议和学生评教等。其中,教师自评是教师了解自己教学状态和行为的基本手段,它往往借助于课堂录制等技术手段实现。多所高校通过质量评价工作指出,同行评议不仅有利于被评价者提高教学,也有利于评价者提高教学。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规范化,使一些教师为了达标而违心地放弃个性化、创造性的教学风格,来迎合教学质量评价的要求。因此,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必须设计合理,不能只注意考核表面的、形式的、易于操作的表征现象,要重视教师内在的、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和创造性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才能通过教学活动展现教师的科技创新工作。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样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因此,评价教学工作的主体多元化,是国外大学教学质量评价的特点。显然,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是针对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仅就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质量评价而言,这种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就必须根据教学规律。例如,教师的备课情况、讲课内容、重点和难点的确定、语言的表述能力、课内的时间安排等等内容,都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果把这些关键因素进行有效的组合,利用机算机系统的编译,就可以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目前,高校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划分为: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同时,我们要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要注重党的教育方针,要有利于进行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的实施。在课堂教学中应重在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绿色创新的先锋。

3.结语

6.质量与成本的重要性范文 篇六

班级:11营养 学号:2238415514 姓名:范存颖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食品安全涉及人类最基本权利的保障。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食品安全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近几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的恶性事件不断发生,随着食品加工过程中化学品和新技术的广泛使用,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如山西溯洲毒酒事件,阜阳劣质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禽流感事件、瘦肉精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等等。在如此多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前提下,要保护广大民众的生体健康,食品质量管理监督力度的加强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政府部门的惩罚制度也要严格进行。为了人类的健康一定要把好食品质量安全与质量管理这一关。我们也要协同政府部门严格遵守管理制度,从小事做起,使我们大家都吃的放心,吃的安心。

关键字:食品质量,质量安全,质量管理,对策

Analyses the importance of food quality safety and quality

management Class: 11 nutrition student number: 2238415514 name: Fan Cunying

Abstract: The food to Ann first.Food is the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ost basic material conditions, the guarantee of food safety involves the most basic human rights.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economy, food safety has become a hot topic of concern.In recent years, some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the world of food safety malignant events are occurring, along with the chemicals in the process of food processing and the wide use of new technologies, new food safety problems emerge.Back state wine events such as shanxi, fuyang inferior milk powder incident, Sudan red, avian flu, events, clenbuterol, melamine milk powder events, etc.In so many food quality under the premise of security, to protect the life of the general public health body, the strengthening of food quality management supervision is urgent thing.The government also should undertake strict punishment system.Good for the health of human beings must keep the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and quality management.We also collaborates with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strictly abide by the management system, from small start, that we are all eat the rest assured, eat at ease.Key words: food quality, quality and safety, quality management, th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正文: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食品质量安全不仅与人们生命健康有直接关系,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衡量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也有一定关系,因此强化食品安全质量管理意义重大。在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中,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有效配合,以便使改善后的食品质量管理模式能适合时下发展需求。以下内容是对食品安全质量安全与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级对策的分析研究。

一、食品质量安全及质量管理的定义

食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1]。目前来看,食品安全主要有六种,即生产安全、经营安全、结果安全、过程安全、现实安全和未来安全[1]。鉴于食品安全内容,可以将食品安全归结为实物量安全和实物质安全。其中实物质安全较实物量安全问题要突出,也较受社会各界关注。

食品质量管理是指质量方面发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质量管理可分为 个方面,即质量策划、质量目标、质量方针、质量改进、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为了保证食品质量,使广大群众免受食品安全的危害,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是如今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内容之一。

二、食品质量安全及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及社会经济。但我国的食品供应体系主要是围绕解决食品供给量问题而建立起来的,对于食品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不够。我国食品行业在原料供给、生产环境、加工、包装、贮存运输及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都存在严重的不适应性[3]。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目前,由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是对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构成的最明显威助。特别是近年来,一些企业无视国家法律,惟利是图,在食品生产加工中不按标准生产,偷工减料,掺杂使假,以假充真,滥用添加剂,以非食品原料、发霉变质原料加工食品,致使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屡有发生。如山西溯洲毒酒事件,阜阳劣质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禽流感事件等等,直接危害了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严重打击了广大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人们对食品谈之色变,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构成了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3]。因此,食品质量安全涉及千家万户,是老百姓生存最基本的要求,食品质量安全没有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就没有保证,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

三、我国对食品质量管理的措施 HACCP是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的英文缩写,中文名称是“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它是一种对食品安全危害予以识别、评估和控制的系统方法,也是一个确保食品生产过程及供应链免受生物、化学和物理性危害污染的安全管理工具[4]。

八十年代末HACCP原理传入中国。九十年代起我国制订“出口食品安全工程的研究和应用计划”[4],水产品、低酸罐头类等数十种食品被列入该计划,并开始对出口美国的水产品加工企业实施HACCP体系管理。

2002年,依据《WTO与公共卫生协议》的“食品安全”规定,中国政府将食品安全问题列入了《中国食品与营养发展纲要》,并要求水产品、速冻蔬菜和果蔬汁等六类食品出口企业必须建立HACCP体系[4]。

2002年3月20日,中国认监委发布《食品生产企业HACCP管理体系认证管理规定》[4]。同年4月19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出口食品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规定》[4],明确规定了《卫生注册需评审HACCP体系的产品目录》。该生产目录中所列产品的出口食品企业必须建立HACCP体系后才允许进行卫生注册。同年7月,中国卫生部下发食品企业实施HACCP的通知。

2003年,中国国家认监委(CNCA)和国家认可委(CNAB)正式开始受理“HACCP认证”(即: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认可工作。我国在2006年发布GB/T22000-20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4],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22000-2005,该标准不仅包含了HACCP体系建立的全部内容,而且扩展到对整个食品链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

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5]。《食品安全法》第三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5]本条规定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社会责任。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法》中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有关工作的落实,规范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工作,2010年,卫生部起草并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5]。该办法分七章,包括:总则,规划、计划和立项,起草,审查,批准和发布,修改和复审,附则,共计四十二条。《办法》规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和制(修)订计划的内容及制定程序、标准起草过程要求、公开征求意见要求、标准审查程序、标准批准发布形式及实施后的管理等。

四、实现食品安全质量管理有效途径

(一)、建立健全的食品质量监督安全管理体系

之前的安全质量管理模式在执法过程中,常会出现交叉、模糊或真空现象,这样就给一些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出现上述问题主要是因管理框架、职责不分和部门协调不当而引起的。这就需改善原有的食品质量监督安全管理体系。在原有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适时的借鉴和学习国外在食品质量监督安全管理中有所成就的例子,协调监管体制,创造新的食品安全质量监管模式。因我国地域辽阔,生产力水平不均衡,应着重解决商品监管职责过于分散状况。可以集中安全监管职能,明确权责,在此基础上再建立一种相对有效且权威的协调机制,以最大限度的降低食品安全质量监管成本[7]。

(二)、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标准体系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标准体系处于不统一状态,不仅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还有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这就使得在对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中,常出现标准不统一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分歧,使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不能有序进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体系后,食品安全性能和检测标准也无法满足国际标准。这就需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借鉴《国际食品法典》[7],从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实际出发,对产品生产流通环节进行全程监控,确保将标准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从而使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得以完善[2]。从事生产加工的企业也应该粘上质量安全标志,使消费者能买到高质量产品,吃上放心食品。同时也应该根据市场实际状况,及时修改制定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以满足国际食品安全管理标准需求。

(三)、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促进了食品加工企业的发展,也使食品加工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食品安全质量问题上。我国现在有关食品安全依据主要来源于1995年通过的《食品卫生法》[6],法律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实际遇到食品质量问题时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建立法律体系过程中,可以从我国国情出发,适当的借鉴发达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对本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及时补充和完善,并对存在于不同法律法规中食品安全方面的内容进行整理,以避免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中出现法律冲突或使相关法律体系处于混乱状态,从而保证法律体系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四)、加大食品安全违规处罚力度

国家在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同时,也应该出台一些食品安全违规行为的法律、法规,明确违反食品安全法规相关责任人惩处条款,对刻意隐瞒、不作为或隐瞒相关信息的行为依法追究[6]。一旦出现产品安全质量安全或安全事故,就应该以责任追究制度为依据,从重且快速的处理这类事件。对于那些执行中没有履行法律的失职人员也要从重处罚或承担相应责任。

(五)、建立健全的信息服务体系

食品安全质量管理能否有效进行,除了对一些标准、法律法规和监督体系进行完善,还需要建立信息服务网络,这样可以多渠道的获得食品安全质量价格、交易和供求信息。食品安全质量管理部门将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收集和整理,为以后工作提供有效资料。同时食品安全管理部门也可以发布一些制度和抽样预警信息,为食品加工各环节提供预测、预报和预警信息,以促进其快速发展。

五、结束语:

食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综上所述,食品质量安全和质量管理对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忽视它。为了确保完善它,我们必须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光靠国家、政府等等管理机构去制约管理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团体、个人都要严格遵守管理条约并确实落实实施。

参考文献

[1]、王雷钧.浅析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J].硅谷,2008:18 [2]、黄夏、陈智理.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广西轻工业 ,2009-04,第4期 [3]、孙美玲;孙同清质量管理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性[期刊论文]-广西轻工业 2007(05)v[4]、HACCP/ISO22000, 2013-08-19 [5]、陈锡进.中国政府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分析框架及治理体系[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第1期

[6]、中国食品质量管理面临的形势与对策[J】.食品工业科技,2004(1):22—22.

7.浅谈质量管理与成本管理的关系 篇七

新中国成立初期, 百废待兴, 全力以赴加快生产满足各条战线的物质需要是对企业的客观要求。计划经济体制也不需要每一个企业了解市场和客户需求, 所以, 以生产 (技术) 管理为中心对企业进行管理也理所当然。改革开放以来, 市场经济逐步走上正轨, 企业也引进了以科学管理为核心的西方企业管理体系。随着企业推向市场, 对经济效益 (利润) 的追求要求企业不断加强财务 (资金) 管理。进入21世纪, 各类管理学说层出不穷, 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在众多的管理理念中, 企业客户 (价值) 管理近几年日益被重视, 效用也逐渐突出, 在大型企业中应用已成潮流。但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处在从科学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型的进程之中, 财务 (资金) 管理仍然处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企业内部管理中财务管理为中心, 财务管理中资金管理为重点, 成本管理为核心。成本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职能。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 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 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企业的质量管理发展至今已经进入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已经十分完善和普及。这给财务管理尤其是成本管理带来了新的方法和契机。

我国国家标准GB/T 19000-2000中关于“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这个定义更能直接地表述质量的属性, 由于它对质量的载体不做界定, 说明质量是可以存在于不同领域或任何事物中。质量的载体不仅针对产品, 即过程的结果 (如硬件、流程性材料、软件和服务) , 也针对过程和体系或者它们的组合。也就是说, 所谓“质量”, 既可以是产品的质量, 也可以是某项活动的工作质量或某个过程的工作质量, 还可以是指企业的信誉、体系的有效性。质量管理不仅要管好产品本身的质量, 还要管好质量赖以产生和形成的工作质量, 并以工作质量为重点。也正因为如此, 全员、全过程、全系统的质量管理贯穿于工业生产过程的所有阶段。这也是成本管理对企业全员、全过程、全系统参与成本管理的要求。要有效地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 就必须对生产或服务过程的所有阶段加以控制。这些控制按其性质可分为4类: (1) 新设计控制; (2) 进厂材料控制; (3) 产品控制; (4) 专题研究。而成本管理也要在这几个方面不断强化成本意识。

一、全员参与既是质量管理的要求也是成本管理的要求

质量管理的全员性即企业全体人员包括领导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等都参加质量管理, 并对产品质量各负其责。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已经不是由财务部门独立完成和负责的, 它要求企业所有人员参与, 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 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员工都要通过成本分解承担成本目标责任, 从而形成全员参与成本管理, 对各自的成本目标负责的局面。

二、全过程控制既是质量管理的重点也是成本管理的重点

1.产品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首要环节, 也是成本控制的首要环节。设计过程, 包括市场调查、产品设计、工艺准备、试制和鉴定等过程。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制定产品质量目标;确定适合的设计方案;保证技术文件的质量;做好标准化的审查工作;督促遵守设计试制的工作程序等。在这些过程之中要自始至终保持成本意识, 在产品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成本与质量的辩证关系, 不能为了质量牺牲成本, 更不能为了成本牺牲质量。

2.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是指对产品直接进行加工的过程。它是产品质量形成的基础, 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基本环节, 也是成本管理的关键环节。它的基本任务是保证产品的制造质量, 建立一个能够稳定生产符合质量要求的生产系统。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组织质量检验工作;组织和促进文明生产;组织质量分析, 掌握质量动态;组织工序的质量控制, 建立管理点等。这些工作也正是成本管理需要控制的过程。优质的生产过程可以产生优质的零配件、半成品和成品, 在此过程中优质产品 (包括零配件和半成品) 可以十分明显地降低产品的总成本, 甚至增加产品附加价值, 提高产品售价从而降低产成品的相对成本。可以说质量管理的关键点就是成本管理的关键点。

三、内容和方法全面构成体系化管理既是质量管理的关键也是成本管理的关键

建立质量体系是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同样的道理, 成本管理也要建立一整套管理体系, 不能割裂经营过程的各类内在联系。内容和方法是否全面关系到成本管理的成败。在内容和方法上, PDCA循环 (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 和4M1E (人员、设备、材料、方法和环境) 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也是成本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内容。企业要扎扎实实地开展成本管理就要从质量管理体系中汲取营养, 跳出财务管理的束缚, 创造性地利用质量管理已经取得成功的做法开展成本管理工作。

成本管理与质量管理一样, 是一个全员、全过程和全系统的管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 企业所属的每一个经营单位、每一个人和每一个环节都与企业经营成本息息相关。正确把握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的辩证关系, 注重过程管理, 加强经营流程中价值形成过程的管理应该是今后成本管理的一个努力方向。

摘要:21世纪中国企业质量管理已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与长足的进步, 本文就成本管理如何借鉴质量管理体系, 进行研究与探索, 对企业成本管理特别是目标成本管理提出了一种新的成本管理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企业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目标成本管理

参考文献

[1]许亚湖.论全面市场观念下的企业成本管理[J].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学报, 1999 (5) .

8.质量与成本的重要性范文 篇八

关键字:质量成本 ;产品合格率;两阶段模型

1 引言

根据现代质量成本制度的观点,质量成本是企业为保持或提高质量所付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产品未达到规定的水平所产生的一切损失。就是说,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或提高产品质量进行的管理活动所支付的费用和由于质量损失所造成损失的总和。1956年,美国的费根堡姆( A .V.Feigen-baumn)提出了“预防、评估、失败分类法”,(简称PAF分类法)。PAF分类法把质量成本分为4类: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根据质量成本在控制中是否可以避免,可将上述4类归纳为2个方面:一是预防和检验成本;一是损失成本。预防和检验成本由预防成本和检验成本构成。损失成本由外部损失成本和内部损失成本构成。

2 传统质量成本模型

质量成本与合格质量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最早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通过曲线进行描述,形成传统质量成本模型。如图1所示:图中C2表示预防和鉴定成本之和(投入)。它随着合格品率的增加而增加;C1表示内部和外部损失成本之和(损失),随着合格品率的增加而减少。C是C1和C2的和,表示质量成本曲线。C曲线上有一极小值,对应的合格品率就是企业进行生产时应当控制的经济的制造质量水平,而其对应的质量成本是最佳的质量成本。

图1 传统质量成本曲线

由于C和C1、C2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的关系,有人曾参照柯伯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见[2])来建立如下数学模型。

Y11X-β2,Y22Xβ2,Y=Y1+Y2 (1)

式中αi和βi是非负的待定常数(i=1,2)。

这一模型虽然可以反映产品合格率与产品质量成本之间的关系但还不能完全反映质量成本与产品合格率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当产品合格率处于X= 0和X= 100附近时质量成本的变化情况无法反映出来。

为更好地反映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人提出了用龚泊资(Gomperts)曲线模型如下公式2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

X=KαbY (2)

其中K,a,b是待定常数,且K是极限参数。

用这一模型有可以描述产品合格率与产品质量成本之间的关系,由这个模型,我们可以分别作出产品合格率与预防鉴定成本及质量损失成本的数学模型。

目前质量成本特征曲线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1)这些模型的立足点在于企业,强调企业内部最经济的质量水平,其计算的最优质量水平肯定不是100%,也就是说企业会将有缺陷的产品投入到市场上,这样就不能够最大地满足顾客需求这一现代质量观。然而这些缺陷有的是企业通过努力可以克服的质量缺陷。这样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就下降了很多,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 2) 这些模型指出:当产品100%合格时,质量损失为0,质量投入为∞。给人以“要提高质量公司就得花费巨资”的错误印象,使人陷入认识上的误区,产生“企业花费巨资改善质量,到底值不值”的疑问,从而束缚了企业质量改进的机

3 两阶段模型的建立

如何来正确的分析质量成本和质量合格率水平之间的关系?本人认为两者的关系是不可以仅仅用一条曲线就能描述准确的。本文提出利用两阶段的两条曲线来描述两者的关系,相比于以前的单一曲线肯定要准确的多。

我们都知道,就产品的合格率来说,必须要首先符合国家关于产品合格率的标准,只有合格率在此标准水平之上的产品才可以上市销售,所以在本文中我们就以这一国家标准合格率水平作为两阶段的参考分界点。

本文认为两者的关系在参考分界点上下是非对称性的关系。通过研究本人认为,产品的合格率低于参考点合格率所产生的质量成本要比高于参考点合格率所产生的质量成本要大,并且在本文所建立的关系模型中,高于参考点合格率的质量成本是一个凸函数,低于参考点合格率的质量成本是一个凹函数。并且无论是高于或的低于参考点合格率,随着和参考点合格率水平差距的增加,它们对质量成本的边际影响都呈递减的趋势。

在本文用一个S型的函数关系模型来评价相对于参考点合格率的正偏差与负偏差的质量成本值(见图2)。

就这一函数模型来说有4个显著的特征:

(1)对产品合格率与质量成本的关系评价是基于某种参考点来进行的,在本文评价中,参考点定义为国家的产品合格率标准。

(2)低于参考点比同样程度的高于参考点对质量成本的影响要大,这就是图2中的下面的曲线比上面的曲线更陡峭的原因。

(3)对大于参考点的质量成本,行为表现为风险规避(曲线为凹的),而对低于参考点的质量成本,行为表现为风险追求(曲线为凸的)。

(4)对于高于或的低于参考点合格率的偏差,随着偏差的增加,它们对质量成本的边际影响都呈递减的趋势。如图2中曲线走势渐缓。

基于上述的研究和图2的关系,考虑用以下的分段二次函数来描述两者的函数关系。

这里a1,a2,b1和b2是待定常数;x为产品质量合格率;参考点x0是产品的国家合格率标准。由特征(3)可以知道b1<0(风险规避)和b2>0(风险追求)。

4 模型应用

按照本文所建立的函数模型,对一实际的质量成本案例进行计算。本文根据参考文献提供的质量成本历史参考资料(表1),计算出了该企业的质量成本与产品合格率之间的函数关系。

由于在实际的生产中,一个企业的产品合格率如果比国家要求的合格率标准还要的低的话,那么在市场上就没有任何的生存可能了,所以在这里就不计算低于参考点合格率的情况了。利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出该企业质量成本与合格率函数关系为:

从结果看出b1=-280.82339<0,符合我们的初始设定的模型特征(3)。

5 总结

本文并非是按照以往是研究去求得企业的最优的质量合格率水平,我们探讨的是如何根据企业以往的历史质量成本合格率数据,回归出两者相对比较准确的函数关系,这样做的主要意义在于,一但企业建立起来了自己的质量成本合格率函数关系,那么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企业产品的合格率来计算出企业应该的质量成本值,将此值与企业质量成本的实际发生值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超支或是节约的原因所在,有利于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A .V.Feigen-baumn著,杨文士,廖永平译,全而质量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2]汪邦军,质量成本曲线方程与质量改进的经济分析,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J],2002,6

[3]刘秀英,刘瑜,对质量成本问题的浅析[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

[4]曾方红,质量成本控制的数学模型[J],广西师院学报,1998,3

9.质量与成本的重要性范文 篇九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医院在进行经营管理中也推出了一系列的管理手段与方式,而全成本管理就是其中之一。下面我们将从全成本管理的概念、原理以及作用出发,对医院实行全成本管理的必要性以及条件进行分析。

一、全成本管理的概述

所谓的全成本管理就是指从不同的角度对各种成本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以达到全过程控制的目的,而且它也不再是简单、静态的一种成本核算方式。例如,从人的角度、客户的角度、部门的角度以及项目的角度等去进行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另外,全成本管理也可以从成本的发生过程对成本进行分析、控制与管理。全成本管理主要是将企业或单位中的成本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责任成本方式分摊到其所对应的成本对象上。

二、医院实行全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1.医疗机构的全成本管理有利于过程的改善

将全成本管理正确地应用到医院的管理中能够达到降低经营成本与改善病人治疗结果的目的。采用全成本管理法能够降低经营成本主要是因为其对当前的运行情况以及如何加以改善有一个明确的了解,从而能够得到更大的`效益以及降低成本;而其之所以能够改善病人的治疗结果,主要是因为对病人的救治过程的运转以及如何加以提高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医院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一直致力于过程的改善,并将其视为一种生存之道与医院经常采用的方式。而全成本管理在这方面就发挥了极好的作用,因此,在医院实行全成本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2.对员工的业绩进行精确的考核

以前,医院将管理人员的成本都是摊到一线部门的身上,而他们的产出却难以进行界定。而采用全成本管理的方法就可以“核算”出管理人员的责任成本,并且能够对他们的产出进行考核。

3.有利于相关部门制定合理的医疗技术服务收费价格

医疗服务价值即医疗技术服务的成本,它是由很多的部门组成,比如医务人员的工作、医疗设备的使用以及场地的占用费等等。采用全成本管理就能够得出可靠的医疗技术服务成本,从而为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提供依据。

4.有利于财政部门核算补偿经费

在《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中规定了补助范围、内容以及经费的核定方式,而它们都依赖于医疗系统的成本核算,例如:基本医疗服务的补助数额,其就是按照基本医疗服务的数量以及单位服务量的社会平均成本或先进成本的核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医院必须做到清楚明了地进行核算,而全成本管理则可以做到这一点。

5.有利于使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形成有序的竞争

在不同的医疗结构中,相同的医疗服务的成本也不相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各医疗结构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降低其成本以及提高服务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而全成本管理就能够为各类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项目或是病种费用提供一个横向对比的平台。

三、应用全成本管理的条件

1.建立一支职业化的医院管理者队伍

一直以来,我国医院的经营管理者都只是精通于各自的专业,而对管理却不太擅长。如今,医院逐渐的成为经营的主体,而其根本之举就是要尽快地建立一支职业化的医院管理者队伍,引进经济管理、社会学、工商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使其在医院的经营管理中发挥出决策、咨询的作用。只有建立了专业的医院管理队伍,全成本管理才能发挥其预期的效果,不然很可能出现反作用。

2.引进“战略成本管理”

传统的成本管理主要是注重成本的节省,即在生产的过程中不损耗无谓的成本或是对工作方式进行改进以节约成本。该管理方法主要有“成本维持”和“成本改善”两种表现及执行形式,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减少废品损失、节约损耗以及零库存等。而战略成本管理主要是指管理会计人员提供医院本身以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从而帮助管理者形成与评价企业的战略,以提高竞争优势,并使医院能够有效地适应外部变化的环境。战略成本管理旨在提高医院竞争地位的基础上探求降低成本的路径,其重在成本的避免,立足于预防。因此,在医院进行经营策划的时候就对医院的地理位置、市场定位以及经营规模等进行了全面的考虑,能够从源头上控制成本的发生。若是想要全成本管理发挥预想的效果,引入战略成本管理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举措。

3.结合平衡记分卡实现医院的科学发展

在任何医院中,其全面协调发展不仅包括其与社会的协调,还包括内部的协调。医院与社会的协调主要是指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发展均为错误的发展观。而在医院的内部协调中,我们可以结合平衡记分卡进行绩效管理。其主要是在医院的远景目标、财务目标、病人与内部业务之间寻找平衡,将医院的长期发展战略与短期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并将医院的远景目标转化为业绩考核指标,避免医院与科室等只追求短期的财务回报,对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将全成本管理与平衡记分卡相结合,更能发挥全成本管理的预期作用。

四、结束语

10.质量与成本的重要性范文 篇十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下,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科学地运用项目管理是降低成本与提高生产率的有效途径。时间、成本、质量是项目管理的三要素,如何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达到最协调的状态,是项目成败的重要取决因素。铁路工程建设的项目工序较多、协作面较广泛,因此,怎样合理组织人员,协调工作,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最高的质量完成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进度与成本的最佳协调方案,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项目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由此探索铁路工程建设中,项目成本与其质量、进度时间相互协调的方法。

关键词:铁路工程建设成本控制质量进度

早在人类早期,如建设金字塔、长城等时候起,这些工程就已经行成了建设项目,只是还不具备对其进行项目管理,诸如成本、进度等协调关系的研究。工程建设的成本控制是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之一,成本控制与质量及进度协调是衡量工程建设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

1.成本控制与质量的协调

1.1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成本目标与质量的联系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与质量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当对该工程建设的质量有着高要求时,就势必投入更多的时间和成本,在一定的范围内,质量目标与成本控制及进度目标之间成反比;当工程建设投入的成本减少时,在工作量一定的条件下,对工程质量就是造成一定的。当工程建设的成本有着合理优化的计划时,使工程有着均衡连贯的进展,则不但能够缩短工程周期,也能保证工程质量,并且,在进度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合理地提高工程质量能减少因质量问题导致的返工,一方面又降低了工程的.成本,质量、进度得到有效的控制。

1.2铁路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目标与成本之间的影响

许多的工程建设有其实效性,要赶在一定的期限内必须完成,如上海的世博会建筑,一些体育场馆建设等等,不能有延期的现象,否则该工程就失去了时效性。再比如铁路,它的建造周期也都有前期的计划,像这类工程项目的投资和质量,就成为了可以选择的决策变量。有些工程单位,为谋求更高的利润,采用一些费用较低的材料,甚至是不达标的劣质产品,抑或是在施工是偷工减料,这不单会给工程的安全性带来隐患,也有损施工公司的名誉和形象。而由此导致的质量不过关、返工、停工等,则会反过来加大施工的成本,而为挽回企业形象所作出的公关措施,同样也增加了一比开支,又导致了工程成本的增加,造成不必要的支出。

对于某项具体的工程而言,它的质量标准也不是一味求高求好,而是基于多方面的考虑,比如工程成果的使用人、社会对其的功能需求。若是一味追求高品质、多功能,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包括人力和物力上的。工程的质量和成本息息相关,工程的质量要求定位得越高,它的投入成本势必越大,因其在施工中势必采用质量好、价格高的建筑材料,更复杂的施工工艺,更高性能的施工设备,更先进的施工管理体系。但是也并非质量目标降低,就能够降低成本,因为工程质量低往往会导致工程的运营、管理、修理、养护费用的增加,甚至返工,不但造成材料、人力物力的浪费,也增加了成本支出。

1.3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成本控制与质量目标间的协调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对其他因素造成影响,目标成本与目标质量中任何一方的改变,就会对另一个目标产生影响。所以必须对他们进行协调,以求找到一个平衡点,达到最佳效果。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与建设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遵循如下原则:

(1)加强工程质量目标管理。在工程开始之前,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将质量的目标进行逐层、逐项分解,之后与负责施工的直接责任者签订关于质量目标的责任书,实施质量一票否决制。

(2)强化培训,提升项目参与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对各级领导、所有成员的关于造价管理、质量教育、施工管理及业务技能的培训,树立起质量第一的意识,提高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水平、操作技能水平,科学地降低造价。

(3)制定合适的质量成本。成本是影响质量的因素之一,也不是说成本越高,质量就越好,他们之间并非线性比例关系。

(4)工艺合理、技术先进、组织均衡。在确保工程质量同时,缩短施工期是控制成本的有效途径。当组织施工的时侯,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按照合同工期建立“工期一成本”关系曲线,优化工程的进度,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科学地安排施工工序,加强投资动态控制,对资源进行峰值分析,尽量的做到错峰施工,降低资源峰值与资源平均值的差异,从而实现工期短、质量好、成本低的管理目标。

2.成本控制与进度的协调

2.1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成本目标与进度的相互关系

成本控制及进度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以往一般是将它们分别管理,相互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这就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因此,需要研究如何使成本控制与工程进度达成协调。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消耗在施工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和其他直接费等。直接成本随着产量的多少而变化。间接成本包括企业管理费和财务费用等。间接成本是一种时间性的成本,不会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而是随着时间累积的。一个项目持续的时间越长,需要付出间接成本就越多。

2.2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成本控制与质量目标间的协调

一般说来,工程建设项目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或对变化所采取的控制措施,都会给其他项目因素带来变化亦或冲突。正因为认识到工程项目中的成本目标和进度目标二者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在确定了其中一个目标值时,都会对其他目标产生影响,所以要对之进行协调,使二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达到最优目标系统。因此本文探究协调原则几点:

(1)赶工须先于其他的活动。因为,当某项活动成为其他后继工作的瓶颈时该项活动就最该缩短。只有当这项活动缩短后,其他各种活动才能够得以实施。

(2)赶工须在关键路上。对于那些不是非常重要,并且已经出现时差的活动赶工,非但不会加快项目进度,反而会造成更大程度的时差。因此,只有在关键线路上的活动才能驱动项目前进,对位于关键线路上的活动进行赶工才有助于加快项目进度。

(3)选择活动工期长的活动。对一项工期很长的活动进行赶工,可以获得更多的潜在时间收益。

(4)活动位于项目前期。根据“阳光法则”,若是活动在项目的前期,那么万一赶工失败,就仍然还有恢复的时间,而且项目的早起,所需要的资源也比较少。

(5)选择更易出现常规问题的活动。缩短时间就等于减少了危险时间,减少出问题的概率。

(6)活动劳动密集度低。当活动的劳动密集程度较低时,在项目前期通过增加人手完成任务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当活动对技术有很高的要求时发掘合格人选完成任务就很困难。

3.结语

本文对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的三要素:铁路建设的成本、质量、进度三者进行了关联分析,论述了三者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关系,从而探究使之达到平衡协调状态的方法。也许对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而言,这些论点还只是表面,但希望能对实际铁路工程管理实践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邱苑华,沈建明,杨爱华.现代项目管理导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0

[2]高伟.建筑施工项目目标控制研究「学位论文」.西南交通大学,

[3]罗伯特巴特里克著,杨磊,王增东等译.项目过程测评与管理「M」.北京:

[4]赵研.工程项目开发的成本控制模型「学位论文」大连海事大学.:27一30

11.油田土建施工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 篇十一

【关键词】油田项目;土建施工;质量管理;成本控制

当前,石油企业对开采技术和石油加工技术不断进行提升,由于生活生产用油量几乎每一年都呈现上升趋势,导致石油的开采范围和强度不断扩大。石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但同时,其自身的施工质量和成本控制没有得到合理的管控,建设施工资金越来越高,为求高强度的石油产量,对于石油工程中的土建施工等环节的施工质量管理没有得到相对的重视,这是如今的石油产业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一、油田工程的成本控制问题

原油开采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高投资、回收资金周期长的项目,由于还要进行纳税等财务问题,致使如今的油田项目成本控制一直以来都是石油企业有待解决的问题。在项目施工阶段,由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等贯穿项目全程。油田工程在建设中的成本有直接、间接之分,前者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耗费的各项支出,这些支出主要用于建设基本工程实体或者助于形成工程的费用,例如,人工费、材料费、设施费等。而间接成本则是指 施工方为施工的前期准备、施工组或者管理施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例如,管理人员的薪资,设备的折旧费和维护费、办公费用、以及一些临时设备费用等。

1、工程招标前期成本控制

我国油田项目的建设主要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意指项目要通过公开招标、开标、评标和定标等流程才能确定承担的施工方,这种方式直接形成了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工程成本。

2、施工原料的成本控制

在油田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原料的采购、技术变更以及履行合同方面都有涉及。所以,对于价格的审查、成本预算、现场勘查以及专业技术等人员的工作有效设置以及他们之间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负责价格审查的人员要对材料采购的价格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合理的价格,质量过关,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负责财务预算的人员必须拥有专业的基础知识,合理的规划工程,尽量控制住项目成本,而项目的管理人员则需负责整个工程实施监督,要保证工程师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的,并督促项目施工进度,避免因工期延误导致的成本增加,最后,施工技术人员主要解决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技术性问题,给工期的顺利提供保障。

3、工程竣工成本计算

工程在竣工后,要进行项目审查和评价工作。必须由施工方进行一审工程,二审则由造价管理中心审查,最后由审计或者检查部门对两者的审查结果进行抽查检查,如果发现了问题必须对施工方和责任人进行处罚并采取应对措施。

二、油田工程土建施工质量管理

油田工程中,土建施工管理是整个项目的关键,贯穿了全过程,直接关系着施工的质量和成本控制。首先,施工进行之前必须编制好相应的质量计划,施工人员必须对设计方案和图纸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熟悉,充分了解设计者的目的和意图。施工人员还应该掌握一些相关的施工技术规范,从而根据图纸和施工现场预测出施工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帮助编制人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质量计划。其次,对于施工前的设计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档案和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组织、施工技术以及成本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个综合性的文件,因此,项目负责人必须利用设计方案有序指导工程施工。最后,关于控制施工质量,必须切实落实到实际,并对材料质量、施工设备、参数以及施工人员的行为和操作、施工方式等进行重点管控,在确保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的同时,强化质量预控检查,降低因施工管理造成的质量问题。

三、合理化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

土建工程中,如果工程造价工作不合理,后果不仅是会增加成本,更是导致施工方和建设方的矛盾冲突,其中,施工中的材料成本、项目的机械设备成本、施工及时成本以及劳动成本都可能相对增加,因此,这就需要一个合理的工程造价。确保要合理的利用资金购进施工原材料、对设备进行更新和维护、合理安排开发技术以及安全技术培训的费用等,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进一步保证对工程质量的管控。

合理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一方面,对工程变更进行有效的控制。当项目的实际情况与设计方案不符时,要尽量保证在施工前期做好变更工作,并及时分析造价的增减情况,变更书必须由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的人员审核后签字才能进行实际工程变更。另一方面,对工程现场的签证进行有效控制。工程现场签证时建设方经常性的工作,签证应该通过及时的审查,并发现其中的隐藏或者不合理的地方,并及时给出处理方案并修正或补充、调整,降低工程的成本浪费。

四、加大安全管理力度,提高队伍素质

安全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整个油田工程的目标,是影响全工程建设质量和控制成本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大对安全建设的施工管理,强化安全施工一时,为减少安全隐患、降低经济损失提供动力。尤其是,在油田施工中会使用到庞大的吊装设备和高压电设备等,这些设备的操作和构造都很复杂,因其造成的安全问题也很常见。因此,这就需要施工放在施工前就对各环节人员进行施工安全教育,对设备进行校正和维护,还要切合实际整理并制定出安全施工策略。施工过程中还应为施工人员设置安全保护装置,安排专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处理,确保施工人员本身的安全。

除此之外,因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等对工程施工质量意识不高,导致施工的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的得不到重视。部分土建施工方因为没有将技术措施落实到位,施工技术交底现象差,施工人员普遍素质不强,因此造成很多特殊工种确实、施工操作不规范等现象产生。由此,施工方应高度重视施工队伍人员的建设,通过对项目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其自身对工程质量和成本控制意识的形成,引导其在竞争环境下逐渐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对于技术人员,要不断提高其技术能力,定期针对性的培训,对其的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提升,在施工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对于基层施工人员,加大对安全施工的宣传力度,施工前进行安全和道德素质培训,提升器安全意识,保障施工安全的同时减少安全隐患。

结语

由此可见,要提高油田土建施工质量的管控和成本控制,施工方必须加强项目施工、工程造价以及项目所有人员的素质,高度重视起项目的安全管理,为油田土建施工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动力,不仅有效保证工程质量,对工程的成本控制也起着积极作用。而油田项目是一个工期久、技术杂的高难度工程,其发展随着各方面因素不断在变化,因此,在研究油田建设这条道路上,仍需要我们不断分析探究。

参考文献

[1]刘伟,王慧鑫.油田土建施工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J].化工管理,2013,12:183.

[2]李俊,张杰.试论油田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14:206.

12.质量与成本的重要性范文 篇十二

1 质量成本优化模型的建立

1.1 可靠性原理与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优化问题也可称为系统的可靠性与经济性协调问题。一般可靠性与经济性的协调, 主要涉及到以下几方面[4]: (1) 限定系统总的质量成本, 以便寻找其最佳可靠性 (在企业中表现为质量等级) 。 (2) 在给定系统可靠性水平下, 求系统的最小质量成本。 (3) 确定系统总质量成本的前提下, 恰当的分配成本费用。 (4) 基于不同的可靠性和质量成本, 比较不同的方案。在企业实际运营中, 通常先定一个质量目标, 然后据此进行成本的优化与控制, 使总质量成本最低。可靠性与质量成本的关系模型如下:

其中, C为总质量成本, Cxi (R (x i) ) 为当子系统xi的可靠性为R (xi) 时的质量成本, R (xi) 为子系统xi的可靠性.R为系统可靠性.Rs为系统可靠性的限制值;ξ (R (x1) , R (x2) , ..., R (xn) ) 为当子系统可靠性为R (x1) , R (x2) , ..., R (xn) 时的整个系统可靠性。

系统可靠性R的计算公式[5]:

其中, S为系统成功事件;Li为第i条线路的最小路径集。

1.2 质量成本优化模型

(1) 质量成本模型的构建。

本文利用正切函数来模拟每个部分的质量成本和可靠性的关系, 故得出的质量成本模型如下:

其中, R (xi) 为子系统xi的可靠性;Ca (xi) 为子系统xi的质量成本基本值;ki为质量成本增长指数。

(2) 质量成本优化模型的构建。

根据以上对可靠性与质量成本模型的研究, 得到的质量成本优化模型如下:

其中, Q (xi) 为系统的最低总质量成本;R (x i) min为子系统xi可靠性的最低限制;Rmin为系统总可靠性的最低限制;其它参数与上文相同。

2 FNN-GA算法

2.1 遗传算法 (Genetic Algorithm)

遗传算法来源于生物遗传学和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 是一种自适应、全局优化的群体操作, 该操作以种群中的所有染色体为对象, 通过选择、交叉和变异等遗传操作产生新一代群体, 直到获得满意的结果[6]。

(1) 编码。质量成本优化问题是数值优化问题, 为了使问题的解决更直接、更有效率, 采用浮动编号。在本文中, 将每个质量等级R (xi) 作为一个基因, 使所有基因按某种不确定的结构组合成一条染色体。

(2) 适应度函数设计。本文利用公式 (4) 质量成本优化模型来设计个体适应度评价函数。

(3) 遗传操作。

(1) 选择操作。从前代群体中选取适应度值较大的染色体。选择前后群体规模保持不变, 目的是保留好的个体, 淘汰差的个体。

(2) 交叉操作。本文按一定的交叉概率Pc, 进行单点交叉操作。

(3) 变异操作。本文按一定的变异概率Pm, 进行均匀变异操作。

2.2 模糊神经网络 (Fuzzy Neural Network)

(1) 模糊神经网络由输入层、模糊化层、规则层及输出层构成。

(1) 输入层, 将各接收的输入量传送到下一层。

(2) 模糊化层, 该层利用高斯函数计算出输入层传送的每个变量所隶属于各语言变量的隶属度函数, 其每个节点带便一个模糊语言值。

(3) 规则层, 通过各节点的组合计算相应的模糊规则适用度, 此层每个节点表示一条模糊规则, 它的输出为该节点所有输入量的乘积。

本文采取的模糊规则如下:

If x1 is A1 and x2 is A2...and xn is An, then y is B

(4) 输出层, 对上一层的输出结果进行清晰化计算。

(2) 模糊神经网络的误差计算如下:

式中, N为学习样本数;L为输出层的节点;VL为第N个样本的第L个节点的期望输出;TL为为第N个样本的第L个节点的实际输出。

2.3 遗传算法与模糊神经网络的融合应用

(1) 遗传算法和模糊神经网络的算法描述。

(1) 将R (xi) 代入遗传算法中, 并随机初始化种群。

(2) 计算每个染色体的适应度函数, 并对适应度值进行排序, 选出适应度值最大的染色体作为最优染色体。

(3) 计算选择的概率为每个染色体。

(4) 设置交叉概率Pc及变异概率Pm。

(5) 若达到迭代次数时结束, 否则转步骤 (b) 。

(6) 将遗传算法选出的最优染色体作为模糊神经网络参数的初始值。

(7) 计算模糊神经网络每层节点的输出。本文根据输入样本空间的质量等级, 识别最优质量成本方案, 因此输入量的特征空间为质量等级R (xi) 的集合, 输出层为二维模式, 这样输入层选择|R (xi) |个节点, 输出层选择1个节点。

(8) 计算网络的误差。

(9) 调整网络各参数。

(10) 达到迭代次数时结束。

(11) 重复步骤 (g) 到 (i) 直到满足结束条件。

3 结论

本文利用模糊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 对质量成本优化的数学模型进行优化。研究的内容在保证系统总可靠性满足约束条件的前提下, 使系统总质量成本最低, 不但使企业实际经营活动中的可靠性与经济性结合起来, 同时还克服了以往对质量成本在概念上或理论上研究的文献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障碍。研究的结果容易理解, 可以帮助决策者控制质量成本, 并不断对其进行改进。总之, 它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性与质量成本之间相互协调的途径。

参考文献

[1]Albright, T.L.and Roth, H.P.Themeasurement of quality costs:an alter-native paradigm[J].AccountingHoriwns, 1992, 6:15-19.

[2]Bemowski K.The benchmarkingbandwagon[J].Quality Progress, 1991, 24:8.

[3]Burgess T F.Modeling quality-costdynamic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Quality&Reliability Management, 1997, 13 (3) :8.

[4]郭永基.可靠性工程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197-224.

[5]史玉芳.施工项目管理可靠性综合控制技术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 2005:32-37.

上一篇:文言文阅读答案下一篇: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