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

2024-09-22

现代汉语语法(共8篇)(共8篇)

1.现代汉语语法 篇一

现代汉语语法教案1 第四章 语 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汉语语法学中有关概念数据,术语,了解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掌握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句子成分和句子分析的方法、句类和句型、分析多层复句的方法。提高学生析句、造句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分析现代汉语的水平。教学重点、难点

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句子成分分析法和结构层次分析法,几种特殊的现代汉语句型。§1.语法概述

一、为什么要学习语法

现在己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科学主要有三个方面: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智能化需要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其中语言知识的研究处于重要的地位。智能计算机的研究己较好地解决了字处理和词处理的问题,句处理问题亟待解决。句处理需要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目前的语法研究还远远不能满足中文句处理的需要。

以上从科技方面讲了学习语法的重要性,我们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也离不开语法,语文知识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基础不好,其他学科也学不好;日常生活中的口语表达、书面语表达也离不开语文知识,作教师的要讲课,要批改学生作文等作业,这更离不开语文知识,语文知识中自然包括语法。

二、什么是语法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它客观地存在于语言之中,是语言中组词造句的规律,是语言中大大小小的音义结合体进行组合时所依据的一套规律。语法学是研究、说明语言结构规律的科学。

语法这一术语,可以指语言中客观存在的结构规律本身,也可以指语法学或语法书。

三、语法学研究的内容 概括起来说是词法和句法两部分。词法包括词的构成、词的分类、词形变化的规律等内容。

句法:包括短语的结构规律及类型、句子的构成规律及类型、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等。

四、语法学的分类

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可分为:

①历史语法学②比较语法学③描写语法学 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

①传统语法学②结构主义语法③转换生成语法

五、汉语语法的特点(与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与古汉语相比)

1、构词法、构短语法、构句法基本上是一套规则,即:词法、句法二者之间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2、汉语的词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所以词类与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句式变化无标志,词、短语不易分辨。

3、语序、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

4、词的转类,活用比古汉语有所减少。

5、量词、语气词较丰富。

六、语法的性质 ①概括性(抽象性)

语言中的词成千上万,句子难以计数,语法不是说明具体的词和句子的含义的,而是从无数具体的词句中抽象、概括出它们的结构规律和格式。②稳固性

从历时的角度看,语法与语音、词汇比较起来,变化是相当缓慢的。词汇的变化最快,从“五四”到现代,新词不断增加,旧词不断消失。语音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从韵文、韵书中可以看出。③民族性

各种语言都有它们各自的特点。印欧语系语言的词大都有丰富的形态变化,汉语缺乏,但语序固定。④系统性 语法单位及单位间的组合、聚合都有规律性、系统性,其单位与规律之间也是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系统。如语序与语素组合,词与词组合、短语与短语组合,在汉语中基本上运用一套组合规则,从而形成了汉语语言单位的组合系统。

七、几个基本概念: ① 形态:词的形式变化。

② 语法形式:由一定的语音形式标示,并作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而存在的形式。③语法意义:语法形式所表示出的意义,即语言结构中语法成分和结构关系所具有、所表示的意义。

④语法范畴:是语法意义的高度抽象。

⑤语法功能:是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相结合的产物,包括:词或短语在具体语言结构中所表示出的作用,所具备的特点。

⑥语法特征:即语法功能和词的某些形态变化特征。语法特征的概念大于语法功能的概念。

⑦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指客观存在于语言之中的语法系统,一指语法学家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对客观存在于语言中的语法结构规律所作的系统阐述。⑧语法手段(语法方式):人们通常把语法形式归纳为若干种,成为语法中所特指的语法手段。

八、语法单位:从语法的角度,在语流中切分出来的一个个音义结合体。包括语素、词、短语、句子。语素是最基本的、最小的语法单位,句子是最大的语法单位。划分语法单位的目的是便于进行语法描写和语法研究。

语法单位分三级四等:语素、词、短语、句子共四等。其中词、短语为一级,因为它们都可以构成句子。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法单位,词是最小的能自由运用的语法单位。短语和句子是较大的语言单位。

(一)短语(词组、结构、句法结构)

短语是词按照语义搭配和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而尚未成句的语言单位,是介于词和句子之间的语法单位。

语素、词、短语之所以是静态的、备用单位,就是因为它们不像句子那样前后有较大的停顿,没有一个完整的语调,末尾没有语气词,书面上不用标点。语素是词的备用单位,词、短语是句子的备用单位,如果词、短语加上一个超语段成分则构成一个动态的句子。超语段成分指语调、语气,较大的停顿,书面上表现为句号、问号、感叹号等。文章的题目是词、短词,还是句子?这个问题可以讨论。短语的六种基本结构关系:

短语名称 偏正 述宾 述补 主谓 联合 同位

中间可插入: 的/地 着、了、过 得 是不是 连词

前后关系: 修饰限制 支配 补充 陈述 并列 等同 短语的组合形式有两种。实词+实词:基本上可分六类,有的中间也可以借助虚词的帮助。虚词+实词:介宾短语、“的”字短语、方位短语、“所”字短语、比况短语等。

(二)句子

1、句子的概念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句子前后有较大的停顿,书面上用句号、问号、叹号等标点表示,整个句子伴有一定的语调和语气。停顿、语调、语气可统称为“超语段成分”。因此句子可作如下表示: 句子=语段成分(词、短语)+超语段成分。

2、汉语句子的特点

如果不区分语法和语用,汉语的句子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不一定具备主语、谓语。

②即使具备主语、谓语也不一定是NP+VP。

③即使NP+VP也不一定是施、受关系。主语可以是施事、受事、工具、处所等。

3、句子的分类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句子分成不同的类型。①、按句子的语气和功用分(一般称“句类”): ②按句子的结构分(一般称“句型”):

单句:不能分析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的句子,单句由词或短语构成,由句子成分作构成材料。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密切联系的、在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组成的句子。复句中的单句叫分句,复句也有一个超语段成分。③句子成分和句法成分

句子的构成成分叫句子成分,通常认为句子成分有六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除此之外,还有“小零碎儿”——独立成分。

句子成分可以由短语充当,也可以由词来充当。句子成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语法关系,句子成分的命名大都是由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决定的。

4、句子分析

①、结构层次分析法:

②、句子成分分析法:

§

2词 类

一、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

二、分类的依据

主要依据词的语法功能,即词的组合能力和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词的形态变化、词的意义可以作为归类的参考项。

(1)形态:根据词的词法特征,即表示词的某些语法意义的形态来分类。(2)功能:包括词的组合功能和造句功能两个方面,词的语法功能是划分词类的主要标准。词的组合功能指某类词能跟什么词组合,不能跟什么词组合;词的造句功能指某类词能做什么句子成分,不能做什么句子成分。

组合功能可以用某些鉴别字标示,如“很”“是”“不”“有”等,这些词语义比较单纯,有广泛的适用性。

(3)意义:词的意义是个重要的参考项。

三、汉语词类大系

汉语词类首先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再分为体词和谓词。体词经常做主语和宾语,包括名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和部分代词。谓词经常做谓语,包括动词,形容词和部分代词。名 词

名词一般能用数量词修饰,不能用副词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

2、名词的语法特点

(1)名词是体词,所以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偏正短语的中心语,还可以构成体词性联合短语。

(2)可数名词可以用表示物量的数量词修饰,而不能用副词修饰。(3)一般不能重叠,少数名词可以重叠,重叠后有“每”的意思。(4)普通名词复数可以加“们”。

3、名词的附类 方位名词

4、关于名词的三种语法功能 ①数量词修饰、限制名词的问题 ②副词修饰名词的问题

③名词修饰动词的问题 动 词

动词是表示行为、动作、心理活动、存在、变化、消失、趋向、判断、能愿等的词。

1、动词的意义分类

①行为动词:表行为、动作的。②心理动词:表示心理活动的。③存现动词:表示存在消失变化的。④趋向动词:表示趋向。⑤判断动词:表示判断。⑥能愿动词(助动词): ⑦使令动词:表示使令。

2、动词的主要语法特点:

如下表:A、作谓语;B、带受事宾语;C、带“着、了、过”;D、用物量短语修饰;E、+程度副词“很”;F、+“不、没”;G、重叠;H、构成“×不×”。

A B C D E F G H ①行为动词:说、研究

+ + + - - + + +

休息、失败 + - + - - + ± + ②心理动词:想、喜欢

+ + + - + + + + ③存现动词:有、发生

+ + + - - + - + ④趋向动词:来、过去

+ - - - - + - + ⑤判断动词: 是

+ + - - - + - + ⑥能愿动词:可以、应该 + - - - + + - + ⑦使令动词:请、命令

+ + - - - + - +

3、动词中的几个小类

判断动词“是” 能愿动词(助动词)趋向动词 使令动词

4、动词 的再分类

根据动词带宾语的情况,可以把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两大类。不及物动词(自动词、内动词)、及物动词(外动词、他动词)的分类标准有三条:①±受事宾语,②在意义自足的主事主语句里,±宾语,③直接±宾语。一般取①②两条标准确定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如果取第③条标准,那么不及物动词就太少了,因为能带施事宾语和处所宾语的动词也是及物动词了。及物动词的再分类

① 体宾动词:只能带体词性宾语的动词。②谓宾动词:只能带谓词性宾语的动词。

③体宾动词兼谓宾动词:既能带体词性宾语又能带谓词性宾语的动词。形

1、分类

表示性质、状态、形象或形状等的词。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 表性质: ②表状态: ③表形象或形状: ④其他:

2、语法特征

①形容词大都可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状态形容词因为已有表示程度的意思,所以不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②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加缀。区 别 词(非谓形容词)

1、语法特点

不能作谓语,只能作定语,加“的”以后更加自由地作定语。

2、区别词与一般形容词的区别

区别词和形容词都可以修饰名词作定语,但形容词作谓语,一般可用“很”修饰,这两项功能是区别词没有的,也是形容词与区别词的最大差别。关于名、动、形的区分

1、比较明显的名、动、形可以借助意义来辩别,这可以叫意义初识法。2、比较复杂的,特别是有相同语素的,可用功能辨别法。

区分名、动、形首先应当抓住区别性功能,把名词(体词)和动、形(谓词)区分开来。

3、名、动、形的兼类: ①、形兼动:

②、形兼名: ③、动兼名: 数 词

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1、数词的分类

(1)单纯数词、复合数词:(2)基数词、序数词:

(3)确数词、概数词:

2、数词的语法功能

①数词常与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数量短语经常修饰名词。②数词不能重叠。

③数词表示年龄时,单独作谓语,并受副词修饰.。④在算式中数词可以作主语、定语、宾语。

3、正确使用数词 量

1、量词的分类

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又叫单位词。一般分为物量词、动量词、时量词三类。(1)物量词(2)动量词(3)时量词

2、量词的语法特点

(1)单音节量词可重叠,重叠后有“每一”的意思,可作定语、主语、谓语。(2)、量词与数词组合的数量短语可合称数量词。

3、量词的特点

(1)个体量词与名词之间搭配关系比较固定,或说名词对个体量词的选择性很强,汉语的量词发达就是这一原因造成的。(2)增加了一种区别同音语段的语法手段。(3)量词的运用有时还带有修辞色彩。

(4)名量搭配有一定的理据性。代 词

代词不是根据语法功能分出来的类,而是根据“替代”作用把它们聚合起来的。

1、代词的分类

汉语有一套简明的代词,表示指称,主要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三类。

2、代词的语法特点

代词同它所代替的词的功能大致相同,所指代的词能作什么成分,这类代词也能作什么成分。

副 词

只能做状语的词叫副词。“极、很”等少数副词还可以作补语。副词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程度、范围、时间等。

有人把副词归入实词,因为它可以充当句子成分,有的副词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如:“不、没有、也许、有点儿”等。有人把副词归入虚词,因为它不作主要的句子成分,又无实在意义。还有人把它说成半虚词。(半虚词还有介词,半实词是代词)。

1、副词的分类 ①、程度副词 ②、时间副词: ③、范围副词

④、表重复、连续的副词 ⑤肯定副词、否定副词和估量副词 ⑥情势副词 ⑦语气副词

2、副词的位置

一是在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前,一是在句首,即句中和句首。

3、副词的语法功能

①只能充当状语,但“很”“极”例外,还可以作补语。②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但也有例外。

③用在复句或紧缩句中的副词既有关联作用,又有修辞限制作用。

④副词在名词性谓语句中,可作谓语的修饰语。

4、副词的运用 ①、多层否定要正确。②、运用副词不能前后矛盾。③、有关联作用的副词配搭要恰当。④、程度副词运用要适中。

5、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的区分

6、副词同形容词的区分

7、副词和形容词同音

8、副词和区别词的兼类 介 词

介词用在词或短语前头,合起来表示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目的等。

1、介词的分类 ① 纯粹介词: ② 介词兼动词:

介词还可以从表述的意义进行分类。

① 引出处所、方向、时间: ② 引出方式、方法、手段、依据: ③表比较:

④表处置: ⑤表被动: ⑥表排除: ⑦表对象、关联: ⑧表原因、目的:

2、介词的语法功能

①不单独作句子成分,不能重叠,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不能带“来、去、上来、下去”等趋向动词。

②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介宾短语,在句子中充当句子成分,常作状语、补语、定语也可以作宾语。

③介词短语是一个特殊的功能类,不属体词性短语,也不属谓词性短语。

3、介词与动词的区分 连 词

连接词、短语、分句、句子、句群等的虚词。

连词都有连接作用,但有连接作用的不一定都是连词,某些副词和少数短语也有连接作用。

1、连词的语法功能和分类

连词主要是表示连接项之间的语法关系。

2、连词和有连接作用的副词的区分

3、连词与介词的区分

4、常用的几个连词

助 词

助词是粘附于词、短语和句子上面,表示某种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的词。助词与其他虚词一样,不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只表语法意义,无词汇意义,读轻声。助词有以下四类: ①结构助词:的、地、得 ②动态助词:着、了、过

③比况助词:似的、一样、一般、般

④其他助词:所、等、连、给、个、看、它、他们等

1、结构助词

2、动态助词 语 气 词

语气词是后置粘着词,读轻声。一般认为语气词用在句末,表达句子的种种语气,其实不一定。

1、语气词的分类

①表陈述语气的:的、了、吧、呢、着呢、呗、罢了(而已)、也罢、也好、啦、嘞、喽、啊等。

②表疑问语气的:吗(么)、吧、呢、啊(呀、哇、哪)、来着等。③表祈使语气的:吧、了、呢、啊(呀、哇、哪)等。④表感叹语气的:啊、啦等。

2、语气词的特点

①语气词都读轻声,句子语调的高低升降变化主要体现在语气词。

②一种语气可能有几个语气词来表示,一个语气词也可能表达几种语气,所以一个语气词属何语气,要有一定的 语境。

③两个语气词连用,可能由于同化或异化作用而发生音变,成为一个音节。

3、基本语气 词

上面列举的语气词最基本的有六个,可分为三组。

4、结构助词与语气词等的区分 叹 词

叹词是表示人类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

1、叹词的分类

2、叹词的特点

3、叹词的位置和功能 象 声 词(拟声词)

象声词是摹拟事物或自然界的声音及描写事物情态的词。

1、象声词的作用

用语音摹拟自然界的声音,以增添声音的实感,给人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实感,使语音形象、生动、具体,以增加语言的表达效果。

2、象声词的分类(1)定型的:

(3)非定型的:

3、象声词的功能 词 类 小 结

(一)词类与词性

(二)主、宾语位置上的形容词、动词是否变成了名词

(三)关于名动词、名形词

(四)词类交叉问题 参考之一(语法概说)第一节 语法概说

1.语法

语法有三个含义,但主要是指客观存在的语言结构规律。本章所学的内容也是这个含义。

语法规律存在于人们的话语当中。人们所说的话,每句话里的词语怎样搭配,怎样排列,搭配和排列的结果是什么样子,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语法研究的内容,就是从无数具体的句子中抽象、归纳出句子的结构规律。

如“火车”、“天气”不能说成“车火”“气天”;再如“我们上现代汉语课”这句话中每个词所占据的位置都是一定的。

2.各级语言单位在组成高一级的语言单位时,都是有规律可循的。(1)语素与语素组成词:道路——群众——伟大(并列)

(2)词和词组成短语:打扫房间——绘制图片(述宾短语 动+名)

(3)词和短语组成句子:我把电脑关闭了。——弟弟把钢笔弄坏了。(甲把乙怎么样了,其中甲为施事,乙为受事)

3.语法的特点 语法主要有两个特点:

一是概括性。语法规律不是指个别的、具体的句子结构格式,而是从具体句子中抽象出来的规则。根据这种规则组词造句,可以造出许许多多合格的句子。

二是稳定性。语法规律当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跟语音和词汇相比,语法的发展变化缓慢得多。

3.语法学

语法学是研究语法的科学,或者说是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科学。

语法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从研究目的分类,语法学可以分为历史语法学、比较语法学和描写语法学。

从研究的方法分类,语法学可以分为传统语法学、结构主义语法学和转换生成语法。

4.汉语语法的重要手段

汉语是形态变化不丰富的语言,也就是说,形态变化不是汉语语法的重要手段。汉语语法的重要手段是语序和虚词。

语序在汉语语法中有极大的作用:其一,相同的词,排列顺序不同,表示不同的的句法关系,如“经济繁荣”和“繁荣经济”的句法关系不同。其二,同样的词,排列顺序不同,表示不同的施受关系,如“人民爱总理”和“总理爱人民”的施受关系不同。其三,同样的词,排列顺序不同,说话的口气也不同,如“你怎么啦?”和“怎么啦,你?”的口气不同。

虚词在汉语语法中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一,不同的虚词,可以表示不同的句法关系,如“我和你去”与“我或你去”句法关系不同。其二,不同的虚词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气,如“他离开了”和“他离开吗”语气不同。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之一(语法概说)

2.现代汉语语法 篇二

20世纪90年代, 随着语法化理论的引入, 介词语法化研究成为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之一。介词语法化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数量越来越多。虽然也有评述介词研究成果的论文出现, 如万莹的《现代汉语介词二十年》 (2008) 、史冬青的《汉语介词研究评述》 (2007) 、李瑞的《近年来现代汉语介词研究综论》 (2005) 等, 但专门对现代汉语介词语法化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的文章还不多见。我们试图在对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现代汉语介词语法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 分析这些成果取得的成绩和不足, 并预测了介词研究的发展趋势, 希望对以后的介词研究有所帮助。

一、现代汉语介词语法化研究概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国外语法化理论的引入, 运用这种新理论对介词进行研究的成果也越来越多, 我们就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介绍。

金昌吉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论文《谈动词向介词的虚化》 (1996) 中就探讨了动词向介词虚化的原因及过程。在阐明动词向介词虚化的原因时, 他说“徐通锵先生认为‘结构的不平衡性是变异之源’, 据此, 他提出‘结构→有序状态的变异→结构’这个公式对语言系统进行动态的分析。我们认为, 用这一理论来观照动词向介词的虚化问题, 可以解释许多过去难以解释的问题”。也就是说, 金昌吉先生同意徐通锵先生的观点, 认为“结构的不平衡性”是动词向介词虚化的原因。随后他还解释了“把”字句、“被”字句和“比”字句出现的原因, 并提出了认识虚化现象时应该注意的几个原则性问题, 即系统性、持续性、限定性、同一语义范围内的优选原则、词义渗透、虚化链、分离和类变。在谈到虚化的过程时, 他认为动词虚化的过程也就是词义由实到虚的过程, 这一过程“以意义为依据, 以句法地位为途径”, 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中间有许多相关的环节。一般来说, 动词向介词的虚化过程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 (1) X (动→介虚化过程中的词语) +NP之后出现另一个V (p) 。这是X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2) 某些实在义素消失, X与另一个V (p) 之间的相互制约减少。 (3) 义素的进一步失落, NP范围的扩大。 (4) 句法位置的基本固定化。这些观点在他的专著《汉语介词和介词短语》中也有体现。

陈昌来这方面的成果有专著《介词与介引功能》 (2002) 和一些论文。他在论文《汉语介词的发展历程和虚化机制》 (2002) 中认为, 句法结构位置是诱发动词虚化为介词的基本前提, 即虚化为介词的动词首先得能充当连动句的第一个动词, 或者是充当连动句的第二个动词, 否则, 动词没有虚化为介词的基础或前提。他还认为实现这种虚化还需要动词词义泛化以至弱化、虚化。

刘丹青的主要成果有专著《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 (2004) 和论文《语法化中的更新、强化与叠加》 (2001) 等。他指出大多数介词还处在由实词向虚词的语法化进程中, 完全虚词性的介词很少, 动词虚化为介词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赋元动词是介词的重要来源之一, 二是“连动句的句法环境”是汉语前置词来历的主流。他认为动词向介词语法化具有单向性、渐进性和叠加性。

齐春红、邱渊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分析了动词向介词的虚化。代表性的成果是《谈动词向介词的虚化和介宾短语的入句位置》 (2003) 。他们认为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 人们越来越重视背景信息, 为了表达新信息, 就必然创造一些介词, 这就是现代汉语中介词大量产生的认知基础。

张旺熹在论文《汉语介词衍生的语义机制》 (2004) 中“重点描述了汉语衍生为基本介词的动词的非终结性特征, 并认为, 非终结动词在句法语义上都要求后续或追加动词短语, 形成连动结构或兼语结构, 以满足句子语义完形的要求。而当一个句子同时出现多个动词短语时, 受语言结构主从关系原则的制约, 非终结动词短语就要发生语义降级, 可以说, 汉语介词可能是一部分非终结动词在连动结构或兼语结构中由语义降级而产生的句法后果”。

除了上述成果以外, 关于介词语法化的成果还有:傅雨贤等人的专著《现代汉语介词研究》 (1997) ;张谊生的专著《现代汉语虚词》 (2002) 等。论文有:马贝加的《介词“向”的产生及发展》 (1991) 、《介词“沿”的产生》 (1992) 、《介词“同”的产生》 (1993) 、《介词“就”的产生及其意义》 (1997) 、《介词“经”的产生与发展》 (1999) 、《对象介词“将”的产生》 (2000) 、《在汉语历时分析中如何区分动词和介词》 (2003) ;刘坚、曹广顺、吴福祥的《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 (1995) ;李琳莹的《介词“对于”的意义和用法考察》 (1999) ;陈安平的《介词“问”的产生》 (2001) ;陈勇的《上古汉语“从”的虚化及发展》 (2005) ;陶振伟的《“到”的语法化》 (2006) , 《“拿”的语法化》 (2006) ;何洪峰、苏俊波的《“拿”字语法化考察》 (2005) ;邵宜的《介词“往”的语法化过程考察》 (2005) ;刘永耕的《动词“给”语法化过程的义素传承及相关问题》 (2005) ;孙福婷的《动介的非完全语法化状态》 (2006) ;肖任飞、陈青松的《介词“向”“往”“朝”的句法语义模式分析》 (2006) ;周芍、邵敬敏的《试探介词“对”的语法化过程》 (2006) ;黄敬轩的《汉语介词“就”的语法化历程》 (2007) ;刘祥友的《“向”的介词化过程》 (2007) ;林运运的《“把”语法化过程及其机制》 (2007) ;郑宏的《介词“将”的产生》 (2008) ;刘瑞红的《介词“自”和“从”历时比较简析》 (2008) ;范志飞的《“和”类虚词的语法化》 (2008) 等等。还有很多硕士和博士学位的论文也以此为研究的对象, 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以上对介词语法化研究成果的介绍难免以偏概全, 也会存在疏漏之处, 但大体上可以反映出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我国语言学界对介词语法化研究的基本情况。

二、研究中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不足

这些年来对介词语法化进行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多, 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总的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能够借鉴国外先进的语言理论结合汉语实际进行研究。

借鉴国外的语言理论或语法体系研究汉语语法其实从汉语语法学建立之初就开始了。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之作《马氏文通》 (1898) 就是模仿西方的语法理论体系写成的, 比如它模仿西方语法名词、代词的“格”而为汉语设立了“次”, 认为汉语的词类与句子成分一一对应等。又如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 (1924) , 它的体系主要来自英国《纳氏英文法》等。但这些成果的不足是抹杀了汉语的很多特点, 没有结合汉语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而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研究汉语介词语法化的成果同样是借鉴了国外的语法化理论, 但并没有照搬照抄, 这些成果是在语法化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汉语中介词一般由动词虚化而来的特点进行的研究, 借鉴先进的语言理论不仅促进了汉语介词研究的深化, 而且也解释了汉语研究中各种界限的划分难以“一刀切”的原因。

(二) 研究成果不断深化, 研究思路不断拓宽。

通过梳理汉语介词语法化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 研究成果不断深化。前期的研究成果主要是探讨介词的来源和研究介词的语法化过程, 如《介词“向”的产生及发展》 (1991) 、《介词“沿”的产生》 (1992) 、《介词“同”的产生》 (1993) 、《介词“就”的产生及其意义》 (1997) 、《介词“经”的产生与发展》 (1999) 、《对象介词“将”的产生》 (2000) 、《介词“对于”的意义和用法考察》 (1999) 、《介词“问”的产生》 (2001) 等。研究介词的语法化原因和机制的成果也有, 但比较而言较少。近些年来的研究成果不仅研究介词语法化的过程而且进一步剖析介词语法化的原因和机制, 如《实词虚化的机制》 (1998) 、《汉语介词的发展历程和虚化机制》 (2002) 、《汉语动词介词化动因考察》 (2005) 、《“把”语法化过程及其机制》 (2007) 等。因此, 研究成果不断深化。

研究介词语法化的思路也越来越宽。不但注重介词的个体研究, 而且研究某一部经典著作中出现的所有介词, 如《〈韩非子〉介词研究》、《〈国语〉介词研究》、《〈西游记〉介词研究》等, 还有介词框架的研究, 如《介词框架“除了……以外”考察》、《“在N的V下”介词框架考察》、《汉语介词框架“PP”上研究》、《介词框架“在X前”的考察》等。

(三) 个体介词语法化研究充分, 对动介兼类的原因有了新认识。

在我们检索到的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关于汉语介词语法化的研究成果中, 探讨某个介词语法化的成果最多, 如我们前面介绍的《介词“向”的产生及发展》 (1991) 、《介词“沿”的产生》 (1992) 、《介词“同”的产生》 (1993) 、《介词“就”的产生及其意义》 (1997) 、《介词“经”的产生与发展》 (1999) 、《对象介词“将”的产生》 (2000) 、《介词“对于”的意义和用法考察》 (1999) 、《介词“问”的产生》 (2001) 、《“通过”的语法化和语义研究》 (2006) 、《汉语介词“就”的语法化历程》 (2007) 、《“向”的介词化过程》 (2007) 、《“把”语法化过程及其机制》 (2007) 、《介词“将”的产生》 (2008) 、《介词“自”和“从”历时比较简析》 (2008) 、《“被”字的语法化及被字式的发展》 (2008) 等。所以说对汉语个体介词的研究比较充分。

汉语中引进语法化理论以后, 学者们对动介兼类的原因有了新认识。陈昌来先生在《汉语介词的发展历程和虚化机制》中说“现代汉语介词除了少数古已有之的传统介词和个别受外语影响而产生的介词外, 多数是在近现代汉语中从动词虚化而来的。……正是这一事实, 使得现代汉语的介词跟动词纠缠不清, 因为虚化是一种过程, 过程中充满竞争。有的词虚化过程比较彻底, 完全失去了动词意义和功能, 成为典型的介词;有的还没有失去动词性, 或者说, 有时表现为动词功能, 有时表现为介词功能, 相当一部分词是属于动介兼类词”。

当然, 在对介词语法化的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注重历时研究, 忽略共时平面的描写

有关介词语法化的研究成果很多都是从历时的角度研究介词语法化的过程或机制, 而对共时平面的描写比较少。既然语法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那么介词的语法化就不可能是突变的, 在同一个历史时期, 应该有其发展变化的痕迹, 所以, 我们既要理清其语法化的历时过程, 也要在共时平面探究其逐渐虚化的轨迹, 只有这样我们的研究才是比较全面的。

(二) 研究“动介非完全语法化状态”的成果较少

孙福婷认为“动介非完全语法化状态”是指虚化程度不太高, 动词用法占主流, 介词用法还没有被广泛关注, 正处于动词向介词虚化的过程当中的一种状态。我们的现有成果中研究“动介非完全语法化状态”的成果还不多, 像孙福婷的《动介的非完全语法化状态》 (2006) 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我们认为只有搞清楚了非完全语法化的原因才能进一步印证我们目前得出的介词语法化的原因和机制的科学性, 所以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应该深化。

(三) 介词语法化的对比研究有待加强

在介词语法化的研究成果中, 我们应该加强对比研究, 如汉语介词语法化与印欧语中某一种语言介词的语法化进行对比研究, 也可以是汉语介词的语法化与汉语副词或连词的语法化进行对比等, 从而揭示其共性和区别, 有利于发现汉语介词语法化特有的规律。

三、现代汉语介词语法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我们认为介词语法化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

1.汉语介词是一个封闭的类, 其数量是有限的, 所以, 可以做到对每一个有语法化现象的介词进行研究。因此, 我们认为个体介词语法化的研究将继续加强。

2.随着国外新的语言学理论的引进, 介词语法化的研究角度也将不断增多。目前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动词向介词虚化的成果已经出现, 这类研究成果还将不断出现。

3.研究内容也会越来越广, 如对介词框架以及介词语法化以后对句式所产生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可能将会受到关注。

介词是汉语中一种很重要的虚词, 对介词的语法化研究将进一步推动介词的研究进程, 并促进对其他虚词的语法化研究, 从而带动对整个汉语虚词的研究。因此, 介词语法化研究在汉语语法学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金昌吉《谈动词向介词的虚化》, 《汉语学习》1996年第2期

[2]陈昌来《汉语介词的发展历程和虚化机制》,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3]万莹《现代汉语介词研究二十年》, 《探索与争鸣》2008年第6期

[4]李瑞《近年来现代汉语介词研究综论》,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6期

[5]史冬青《汉语介词研究评述》, 《东岳论丛》2007年第6期

[6]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第4期

[7]吴金花《汉语动词介词化动因考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8]周芍、邵敬敏《试探介词“对”的语法化过程》, 《语文研究》2006年第1期

[9]齐春红、邱渊《谈动词向介词的虚化和介宾短语的入句位置》, 《云南师大学报》2003年第2期

[10]张旺熹《汉语介词衍生的语义机制》, 《汉语学习》2004年第2期

[11]陈昌来《介词和介引功能》,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

3.高校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优化研究 篇三

【关键词】高校 现代汉语 语法教学 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37-02

一、高校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现状

现代汉语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及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通过学习现代汉语方面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分析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以及将来从事语言文字教学工作或其他语言文字工作打下坚实良好的基础。

这样现代汉语的语法内容主要包含词类、短语和句子三部分。虽然内容不多,但是知识点非常琐碎,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使语法教学陷入了困境。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实用性差。和其他课相比较,现代汉语不像文学类的课程有生动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故事情节,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得到精神的享受,愉悦身心。另外在当前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大学生普遍感到迷惘,学习没有目标,觉得语法学习没有实用性,对此学习兴趣不高。即使以后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语言类的知识成分所占比重也不多。

二是语法比较抽象。语法本身就是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最大的性质是抽象性、概括性。表现在语言学专业术语较多,不太好懂,而且语法规则像数学公式一样,让人感觉枯燥乏味,学生学习起来积极性普遍不高。

总之,由于教学内容抽象概括,很多老师在教学时方法不当,未能把抽象转化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暂时也无法感受到现代汉语语法的实用性,因而现代汉语语法课的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教学内容优化策略

目前高校现代汉语教材有10多种,比较通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黄伯荣、廖序东的版本,有的学校还自主编写了适合自己学校使用的教材。通过调查研究,使用这些教材进行语法教学,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

现代汉语作为一门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在高校很多专业开设,不同的专业开设这门课程有不同的需求。需求不同,教学内容也就相应地有所不同。编辑出版专业要培养编缉和记者,教学时侧重于运用语法知识分析病句的能力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应以语法知识为主,在此基础上分析语法现象,分析病句。对外汉语专业强调语言的使用,侧重于微观的语法现象的比较。针对专业不同,教学内容侧重点也不同的情况,谢达生提倡校本课程开发建设。他认为“高校的现代汉语教材还存在着不分对象,不分专业,不分阶段,一视同仁的现象,课程针对性不强,灵活性不够,重点不突出等问题。”以黄廖本《现代汉语》为例,词类的误用,标点符号等内容对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而言特别重要,可是却设置成了自学内容。而对于汉语言专业的学生而言,针对性不强,缺乏实用性,对于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只是侧重宏观而缺乏微观的分析,涉及的知识面广,但深度不够。

所以目前的语法教学内容要加强针对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讲授不同的教学内容。

2.教学体系以结构主义为主的同时,要辅以其他语法体系

我国的很多语言学家不仅重视语法规律本身的研究,也非常重视语法的教学,形成了科学语法体系和教学语法体系。朱德熙先生在《语法分析和语法体系》中指出“通常说的‘语法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指语法事实和语法规律的表述,即用来表述已知的语法事实和规律的框架,不是企图揭示语法构造的本质和规律的理论。”这里的语法体系即教学语法体系。王力先生强调理论要联系实际,不仅要学习语法理论,而且要把语法理论运用于实践。把语法理论称为科学语法,把用于实践教学的语法称为学校语法。他在《语法体系和语法教学》一文中明确指出:“学校语法着重在实践,科学语法着重在理论的提高。这并不是说学校语法不需要理论基础,但是在中学里必须把理论寓于实际材料之中,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理论,也不是科学语法不解决实践问题,如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和历史的关系等。学校语法和科学语法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相依存的。学校语法要以科学语法为源泉,科学语法要以学校语法为出发点。”他所提到的“学校语法”即教学语法。根据王力先生的表述,科学语法体系和教学语法体系是不同的。语言学发展到现在,科学语法体系有很多,如结构主义语法,转换生成语法,认知语法,三个平面的语法体系等,每个语法体系都有自己的优点。

那么教学语法应以什么为体系?上个世纪,我国规定使用的教学语法系统分别为《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称《暂拟》)和《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简称《提要》),《提要》是在《暂拟》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也称为“新教学语法体系”,于1988年秋季开始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实施,一直贯彻至今。目前高校使用的现代汉语教材多达10多种,如黄廖版、邢福义版、陆小所版、胡裕树版等。不管哪个教材,使用的教学语法体系都是以《提要》为基础,在此基础上结合结构主义语法,也就是说现在高校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体系是传统语法体系和结构主义语法体系的结合。

我们认为,无论科学语法体系,还是教学语法体系,以结构主义为主,这是一种相对较好的选择。从总体上来说,相对于其它语法体系而言,结构主义语法体系把语言分为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特别适合初学者,认知语法涉及其它学科如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转换生成语法符号较多,比较抽象难懂,国内研究者都相对较少,因此教材选择了结构主义。但是结构主义语法体系本身也有不足:过于强调形式而忽略意义。在实际教学中可适当地结合其它语法体系,避免结构主义本身的局限性,不同的语法体也可以相互补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学内容要有前沿性。

目前的许多现代汉语教材较为落后,很多教材大同小异,知识陈旧落后,没有体现最新的研究成果。在语法理论上,可适当添加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在举例时也可以结合当前热门的,比较新颖的语言现象。让学生体会到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进一步语言研究作基础。通用的黄廖本教材,现已出增订六版,每次增订都会或多或少地增添一些内容。最新版本教材上新增了胡裕树、张斌的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形式动词等,但是力度仍不够。

4.教学内容要有学术性。

学生在课堂上习惯中学填鸭式的教学,缺乏活力,没有学习自主性。为了改变学生这一现状,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内容就要体现学术性,让课堂真正活起来,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上课时我们除了讲一些定论的东西之外,也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有争议的东西供学生自己讨论。并针对某一问题让学生课后去搜集语料,在此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增加学习语法的兴趣。

教材只是编者语法观的体现。语法学说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同一语法现象,研究的角度不同,得出的观点可能不一样,因此有必要对不同语法体系的不同语法观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同时学生会发现存在着不同的语法观,到底哪种是正确的,哪种是错误的,这些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学习现代汉语语法的兴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生要读更多的课外书,不断地进行深究,增加学生语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如现代汉语教材大体系基本相同,但是小体系却不统一。对于词类的划分,不同的教材划分的结果是不一样的。集中在词气词是否应该归入到助词,叹词和拟声词的归属,区别词是否应该独立等问题上,由于语言学观点不统一,划分的结果相应地就不统一。这些有争议之处很多,都可供学生讨论,通过课后查找资料形成自己的语法观。

5.要与中学语法内容进行有效对接。

高校现代汉语语法知识部分内容在中学就学过,因此出现部分重复内容,学生感觉似曾相识,如句法成分、病句分析、复句等内容,学习兴趣当然不会很高。对此如何将高校汉语语法知识与中学语法知识进行有效地衔接,这是教学时需要考虑的重点。我们认为同样的内容,高校的讲授重在学术探讨,而中学的讲授在于阐明知识,侧重点应不同。

三、教学方法优化策略

1.改变传统的灌输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目前教学改革已有多年,但大学教学仍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灌输,是一种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除了讲授法之外还有研讨法、探究法、对话法、提问法、演示法等多种。但是让学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参与教学有很多困难。一是中小学中一直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如果突然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学生无法适应。最终讨论会无法进行下去。二是班容量大,一个班50—60人,大班教学,课堂上不可能让人人都参与讨论。

虽然困难较多,但是为了培养创新型,研讨型的人才,我们也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课堂上可分小组进行讨论。针对现代汉语的教学内容,课堂上一方面可采取与方言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单纯讲普通话语法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如果能将普通话语法与方言结合起来会有很好的效果。因为学生熟悉自己的方言。不仅对自己方言的认知加深,而且方言语法学习与普通话语法学习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另一方面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的语言现象进行讨论。语言发展变化很快,特别是网络语言中每年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新的语法现象,这些都可以作为课堂上的调味剂。课外一方面可以进行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方言语法调查。最初可以以自己的方言为调查对象,然后再扩大到对其它方言的调查。通过调查,比较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更好地巩固现代汉语语法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对所习内容进行归纳,让学生自行对所学的语法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及时复习已学的知识,形成知识链条。如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等的语法特点中都提到重叠,若课后自行总结哪些词可以重叠,哪些词不能,以及重叠形式和语法意义,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掌握会变得更加巩固。

总之,讲授法虽然比较呆板,但是是必须使用的方法,和其它的方法相结合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是讲授法占多长时间,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以一节课45分钟的时长来计,讲授的时间占到15—20分钟是最合理的。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推广,教学活动比以前更加便利,方便了老师和学生,但是也带来了一些弊端。老师和学生都过度依赖课件,老师离了课件就不会讲课,学生上课一味地照抄课件,无暇听老师讲解,还有的学生上课不听讲。下课后拷贝课件,把简单的照抄和拷贝课件当作学习的任务,课堂上没有互动,对知识不作深入的理解,学习效果肯定不好,在实际教学中,要发挥多媒体教学的长处,扬长避短。

2.将语法与语境有效结合

只有将语法分析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将语法与语篇、语用相结合,才能充分体现语法规则在实际中的运用,从而加强语法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丹麦语言学家叶斯伯孙在讲授词类时,就是把它放在具体的文章中,将文章中不同的词类用不同的字体来显示,培养学生的语法直觉,以提高其语法能力。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3.语法学习与语音、词汇相结合,不能孤立地进行学习。

语音、词汇和语法作为语言的三大要素,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着,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很多语法现象和语音、词汇有一定的关系。多义短语有些是由语音外在形式体现出来的,如“他们两个人一组”“拿五块钱出来”,前者停顿处不同,语义不同,后者音强不同,语义也不同,和“出来”是否读轻声有关。有些和词的意义有关,“长五米”中“长”可理解成形容词性的,也可理解成名词性的“长度”,词义不同,短语结构就不同。

4.可尝试专题教学

现在的教学模式单一,每位老师承担一个或几个班的课程,从头讲到尾。而北京部分高校开启了新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分为几部分,根据老师的研究专长进行分配。这样教师虽只讲内容的一小块,但是可把内容讲得更深入,更细致。与吕叔湘先生提倡的专题研究类似,也可以称为专题教学。教师需要讲授的内容少,有时间有精力进行充分地备课,以最优化的方式将优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5.举例要典型,生动有趣。

语言是门艺术,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如文学作品的语言、网络语言、广告语言、街道名、店铺名、歌词、电影电视语言,小品相声语言等,学生对这些语言非常熟悉,在教学中将这些作为语法教学的用例,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汉语的博大精深,激发学习语法的热情,进一步对汉语语法进行深入研究。

总之,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亟需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优化,通过各种措施,深化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

4.《现代汉语语法》期末复习(精) 篇四

一、课程说明

“现代汉语语法”课程是新疆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专业(专科第一学年必修的基础专业课之一,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现代汉语语法方面的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完善学生的语言知识结构,进而提高学生正确运用汉语的能力和水平,培养和提高学生汉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今后广泛阅读、翻译、研究汉语言书籍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语法》,内容包括词和词的构成、词类、词组、句子、句子成分、特殊的动词谓语句以及复句等。系统讲授汉语语法的基本单位,构词规律、句子结构规律等。注重理论解释和实际运用相结合。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1、教学要求: 掌握汉语语法的概念、内容(语法包括什么、词法研究什么、句法研究什么,为什么学习语法。

2、内容要点

语法的概念、内容、学习语法的重要性及方法。

3、重点、难点

语法包括哪几部分,词法包括什么,句法包括什么

第二章词和词的构成

1、教学要求

字、词、语素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什么是单纯词、什么是合成词,合成词的四种构成方式,复合式合成词的类型。

2、内容要点

语法单位,词、语素、字,词的构成。

3、重点难点

词、语素和字之间的关系,合成词的构成方式,复合式合成词的构成方式 第三章:词类

1、教学要求: 实词、虚词的定义,实词、虚词各包括哪几类词,特殊的实词和虚词,名词的定义、种类、语法特征,两类特殊的名词,形容词的定义、语法特征、形容词和动词的区别,数词和量词的定义、表示法,“

十、零、二、两、倍数、概数、序数、半、几、多少”的用法,物量词的种类及用法,不定量词“点儿、些”的用法,动量词的种类及用法,动量词与物量词的区别,代词的定义、特征、种类及用法,副词的定义、种类及用法,副词“都、还、又、再、也、就、才”的用法,介词的定义、种类、介词词组的用法,动词和介词的区别,“把、将、被、叫、让、连、对、对于、比、给、于、以、除、和、同、跟、与、关于”的用法,连词的种类、用法,“还是、或、或者、因为、由于、以至、以致、而且、况且、何况、不管、尽管”的用法,助词的定义、种类、及用法,“的、地、得、着、了、过”的用法,语气助词“的”和结构助词“的”的区别,叹词的定义、特征、种类及作用,为什么说叹词是特殊的虚词,拟声词的定义、用途,为什么拟声词是特殊的虚词,五种兼类词,同音词的定义、种类、用途。

2、内容要点:教学内容: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副词、虚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词的兼类、同音词、词的活用。

3、重点难点

实词、虚词、特殊的实词和虚词 第四章词组

1、教学要求

词组的五种基本类型(主谓词组、谓宾词组、偏正词组、补充词组、联合词组、特殊词组(方位词组、介词词组、“的”字词组、同位词组、连动词组、兼语词组和固定词组(成语、专有名词、习惯用语。

2、内容要点

词组的定义、词组的基本类型、特殊词组、固定词组。

3、重点难点 重点:词组的基本类型 难点:特殊词组、固定词组 第五章句子

1、教学要求

什么是句子、句子的分类(单句、复句、单句的分类(主谓句、非主谓句、主谓句的再分类(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名词谓语句称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2、内容要点

句子和句子的分类、单句、称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3、重点和难点 重点:单句的分类 难点:主谓句的再分类

第六章句子成分和句子成分分析

1、教学要求

句子成分分析,双宾语,补语和宾语的区别,多项定语,多项状语,状语和主语的区别,句子的独立成分。

2、内容要点

句子成分的种类、句子成分的分析方法、主语、谓语、宾语(双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及它们的标志“的、地、得”的用法,句子的独立成分。

3、重点难点 重点:句子成分分析 难点:“的、地、得”的用法 第七章几种特殊的动词谓语句

1、教学要求

连动式、兼语式、“把”字句、“被”字句、被动句、“把”字句与“被”字句在表达上的区别。

2、内容要点

连动式、兼语式、连兼式、“把”字句、被动句。

3、重点、难点

1.重点:“把”字句,“被”字句 2.难点:兼语式 第八章复句

1、教学要求

复句的定义、类型、关联词语

2、内容要点

复句的定义、复句与单句的区别、联合复句(并列、连贯、递进、选择、总分与偏正复句(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目的、连锁的特点及常用关联词语。

3、重点、难点

联合复句、偏正复句、关联词

三、考核方式

考核分两部分:形成性考核和课程终结考试。课程总成绩采用百分制,形成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30%,课程终结考试占70%。

1、形成性考核由辅导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记录(5分、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20分、参加辅导课和小组活动及其它教学活动的情况(5分综合评定。

2、课程终结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新疆电大负责课程考试命题工作,包括编制考试说明、命题、制卷和制定评分标准等。考试由各地电大分校具体组织实施,评卷由新疆电大统一组织。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四、本次考题参考类型

一、给指定词语在句中选择恰当位置(10分

1、他A进房间来B才看见,有那么C多朋友在等D他。(着

2、我们A学校的B学习C环境D不错。(很

3、A他昨天B 把作业C交给D老师。(没

二、填空(15分

1、固定词组有、专有名称、三种。

2、语法单位包括。

3、多位数中有零时,不管连续有几个零,只读一个。

三、选词填空:(10分 自从由

1、今以后,你要努力学习。

2、这句话引鲁迅全集。

3、这个剧团二十名演员组成。

四、判断正误(10分

1、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2、“巧克力”是单纯词。(3、名词可以受“不、很”的修饰。(五、选择正确答案(10分

1、房间里的电话响------好长时间,他居然没醒。A着B了C得D的

2、我今天终于买--------了两张电影票。A完B遍C光D到

3、这么重要的消息,我--------不告诉你呢? A怎么 B怎么能 C怎么该 D怎么行

六、改正下列病句(10分

1、黑板上的字都写得很清清楚楚。

2、他对问题讲清楚了。

3、因为他家来客人了,因此不能参加会议了。

七、用下列关联词语造一个复句(20分

1、如果……就

2、无论……都

3、之所以……是因为

八、回答问题(15分

1、按句子的作用,句子分哪四类?

2、什么是句子?

3、助词的种类是哪些?

现代汉语语法模拟题1

一、填空题(15分

1、表示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的词就是数词。

2、虚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具有实在词汇意义,只是在句中表达一定的语法意义。

3、两类特殊的名词是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

4、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大部分。

5、根据分句和分句之间的关系,复句可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

7、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8、根据词的语法功能,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9、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五类。

10、表示人和事物的词叫名词。

11、固定词组有成语、专有名称、习惯用语三种。

12、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二、给指定词语在句中选择恰当位置(10分

1、这个A作家的B作品C他D都看。(D 本本

2、你穿A这双鞋B太大了,我再C拿一双你D。(D 试试

3、东边的A地平线上B升起了C一个D大太阳。(D 红彤彤的

4、每天A放学后,他B地听C课文的D录音。(B 一遍一遍

5、让他A干什么B他都是C这样D样子。(D 快快乐乐的

6、那些A文件我B已经C地看过了,没有你要D找的文件。(C 一份一份

7、我们A都累死B,也不愿意C让别人D笑话。(A 宁愿

8、我们A学校B都认识C刘老师D。(B 人人

9、这里A一个人B能发现C他的D秘密。(A 没有

10、小芳A照一张B照片C寄给D奶奶。(A

三、判断正误(10分

1、A老作家用了一年的时间写完了那本书。(对

B老作家用了一个年的时间写完了那本书。(错

2、A艾力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写了一篇论文。(对

B艾力用了一月的时间写了一篇论文。(错

3、A我去火车站用了一半个小时。(错 B我去火车站用了一个半小时。(对

4、A他每月工资六十左右块钱。(错 B他每月工资六十块钱左右。(对

5、A这个农场每年粮食产量三千万多斤。(错 B这个农场每年粮食产量三千多万斤。(对

6、A他在图书馆里借来了许多杂志。(错 B他从图书馆里借来了很多杂志。(对

7、A图书馆除了有这本书以外,别的地方都没有。(错

B除了图书馆有这本书以外,别的地方都没有。(对

8、A这种报告我们学习汉语很有帮助。(错

B这种报告对我们学习汉语很有帮助。(对

9、A这件事,他说过我。(错 B这件事,他对我说过。(对

10、A敌人对我们投降了。(错 B敌人向我们投降了。(对

四、选择正确答案(10分

1、全社会行动------B------,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

A上来B起来C不去D过来

2、他的事我-------D---------想说什么。A很B要C非D不

3、老师会把书发--------C------每个同学的。A到B在C给D去

4、王老师常常把艾山当--------B------艾里。A到B成C给D为5

5、妈妈同意我去中国留学,我高兴得----C-----。A极了B极C很D狠

6、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口语好------B------。A得多B多了C得多了D多极了

7、他把最后一口酒喝--------B---------了。A下来B下去C进来D起来

8、网上购物就是通过网络把东西买-------A----------。A回来B过来C过去D进去

9、他把最后一口酒喝--------B---------了。A下来B下去C进来D起来

10、这篇文章的内容比那篇--------A---------。A简单得多B很简单

C一点儿简单D简单极了

五、选词填空(10分 替、跟、地、自、还 又、再、得、过、吧

1、你每天跟谁一起学习。

2、你要没有时间去,我替你去吧。

3、这句话引自鲁迅全集。

4、你唱得太好了,请你再唱一遍。

5、我又买了一支钢笔。

6、时间到了,你还不走吗?

7、我们曾经去过北京。

8、艾海提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9、他结结巴巴地说:“这是我的责任”。

10、过去的事就叫它过去吧。

六、改正下列病句:(10分

1、敌人被这突然的袭击吓了。(吓坏了 敌人被这突然的袭击吓坏了。

2、你在哪儿来? 你从哪儿来?

3、他的无组织无纪律的行动,惊慌了敌人。他的武组织无纪律的行动,惊动了敌人。

4、我一直保存了这两件东西。我一直保存着这两件东西。

5、我刚刚做完着作业,就下课了。我刚做完作业,就下课了。

七、问答题(15分

1、什么是字、词、语素?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的造句单位。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写单位。

2、什么是合成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

3、汉语中语法单位有哪几个? 语法单位包括语素、词、词组、句子。

4、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怎样? 单音节形容词AA式:红红的、白白的 双音节形容词AABB式:老老实实、干干净净 有贬义的双音节形容词A里AB:糊里糊涂、慌里慌张

5、什么是量词,量词分哪几种?

表示人、事物和动作行为的计算单位的词就是量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动量词和物量词两种。

八、造句(20分

1、造一个主谓句

2、造一个被字句

3、造一个把字句

4、造一个连动句

5、造一个双宾语句 现代汉语语法模拟题2

一、填空题(15分

1、多位数中有零时,不管连续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2、表示人和事物的词叫名词。

3、语法是语言中组词造句的规则。

4、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

5、语法单位包括语素、词、词组和句子。

6、有实在意义的语素叫实语素。

7、合成词的构成方式有四种: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简缩式。

8、能够充当句子成分,具有实在词汇意义的词叫实词。

9、表示方向和位置的名词叫方位名词。

10、数词不能直接同名词组合,中间必须加量词。

11、“二”和“两”的意义相同,但用法有些不同。

12、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组是由词构成的,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

二、给指定词语在句中选择恰当位置(10分

1、大家A都没来B,我C回家D了。(C 只好

2、A他丢了B书包,C连毕业考试D都没参加。(C 以至

3、处长A气得不B,小马C却在D一旁笑。(B 行

4、A这件B衣服C买得D大了。(D 太

5、我A忙得B,没时间C跟你D说话。(B 不得了

6、A孩子B向C妈妈扑D了。(D 过去

7、我们A学校B都认识C刘老师D。(B 人人

8、这里A一个人B能发现C他的D秘密。(A

没有

9、小芳A照一张B照片C寄给D奶奶。(A 要

10、A你可能B有病了,C不会D这么瘦。(C 否则

三、判断正误(10分

1、语法单位包括字、词、语素和句子。(×

2、“布尔什维克”是合成词。(×

3、表示人或事物的词叫代词。(×

4、所有的名词后都可以加“们”表示多数。(× 5“我们大家”包括说话人和在场的所有人。(×

6、介词是虚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份。(×

7、叹词可以单独成句,即独词句。(√

8、“钻空子、吹牛皮、开后门、碰钉子”都是习惯用语。(√

9、表示时间处所的状语可以放在句首。(√

10、无主句是不需要出现主语的,并不是主语省略。(√

四、选择正确答案(10分

1、人们把这些国家英雄的名字刻-----A---------。A在石碑上B上石碑上C到石碑里D上石碑里

2、只要你保守秘密,这件事就------C------。A传出去B传不过来C传不出去D传起来

3、房间里的电话响----B-----好长时间,他居然没醒。A着B了C得D的

4、喀纳斯的风景----A-----。A、太美了 B、太美 C、太了 D、美了

5、穿上那件大衣一试,---B--正合身,我就买了。A、一大一小 B、不大不小 C、大的大,小的小 D、没大没小

6、老师会把书发----C---每个同学的。A到B在C给D去

7、如果能把这些荷花画-----C-----,那该多好啊!A起来B回来C下来D回去

8、这辆汽车车窗--------A---------了。

A坏B得C极D是

9、院子里停了很多车,----C----都是好车。A、一辆一辆的 B、一辆辆的 C、辆辆 D、一辆

10、他很会做生意,乘便宜,他又买----B-----了一批货。A出B进C起D过

五、选词填空(10分

这、那、什么、几、谁、他、这样、那样、各、多少 1桌上放的那几本书都是他的书。2你那样干不行,应该这样干。

3这是我的作业本,上边那些练习在前几天就做完了。4这本是小说,那本是剧本,这两本我都看了。5这是谁干的?真不像话。

6这是我的老同学,他不在这儿工作。7他看看这看看那,不知买什么好。8无论什么困难,他都能克服。9他们的行动得到了各班的支持。

10你写的那篇论文有多少字?

六、改正下列病句:(10分

1、昨天有四个同学们来看我。昨天有四个同学来看我。

2、时间还早吗!不要急,慢慢的吃呢。时间还早呢!不要急,慢慢地吃吧。

3、因为他家来客人了,因此不能参加会议了。因为他家来客人了,所以不能参加会议了。

4、以前她牺牲,说过这样的话。他牺牲以前,说过这样的话。

5、阿依古丽买了五衣服。阿依古丽买了五件衣服。

七、问答题(15分

1、动词的重叠形式如何? 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是AA式:讲讲说说笑笑看看写写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ABAB式:休息休息研究研究商量商量由少部分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是AABB式:说说笑笑躲躲藏藏

2、词、语素、字三者的关系怎样? 单音节的词:字、词、语素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多音节的词:字、词、语素之间的关系是不一致的。

3、按句子的作用,句子分哪四类? 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4、什么是叹词? 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就是叹词。

5、代词的种类有哪些? 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

八、造句(20分

1、宁可……决不

2、首先…..然后

3、因为……所以

4、如果……就

5、无论…..都 现代汉语语法模拟题3

一、填空题(15分

1、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

2、根据词的语法功能,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3、大部分形容词可以受副词的修饰

4、语法是语言中组词造句的规则。

5、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音义结合的造句单位。

6、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

7、附加式合成词有前加式、后加式两种类型。

8、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和副词七类。

9、表示时间概念的名词叫时间名词。

10、助词包括时态助词、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三种。

11、连词是虚词,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也不能充当。

12、固定词组有成语、专有名称、习惯用语三种。

13、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写单位。14、单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种。

二、给指定词语在句中选择恰当位置(10分

1、他A一研究B 就什么C都忘D了。(起来

2、请A你B电视关了C再去D睡觉。(把

3、大家A都没来B,我C回家D了。(C 只好

4、那本A小说你B翻译C怎么样D了?(C 得

6、处长A气得不B,小马C却在D一旁笑。(B

7、A这件B衣服C买得D大了。(D 太

8、这里的A饭吃是B好吃,C但贵得D。(D 很

9、他比A以前B瘦C了,更D精神了。(C 多

10、A到过B颐和园的人C,都称赞它D的美丽。(A 凡是

三、判断正误(10分

1、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2、“巧克力”是单纯词。(√

3、名词可以受“不、很”的修饰。(×

4、表示时间概念的名词叫时间名词。(√

5、“36003”的读法是“三万六千零三”。(√

6、连词是实词,可以作句子成份。(×

7、无主句是没有谓语的句子。(×

8、“依我说、我看、看样子、总之、大不了、据说”都是句子的独立成份。(√

9、“她花了一块钱”中的“花”是名词。(×

10、连动句也是一种双动词句。(√

四、选择正确答案(10分

1、你们到底----A-----? A、去了没有 B、没有去了 C、去没有了 D、没有去了

2、老王----B-----?他怎么还不来? A、吗 B、呢 C、啊 D、吧

3、从你住的地方到学校---C-------? A、多有远 B、多远有 C、有多远 D、有多遥远

4、我走进大厅,看见里面站着----D----两个人。A、不大不小

B、一长一短 C、时好时坏 D、一男一女

5、网上购物就是通过网络把东西买-----A------。A回来B过来C过去D进去

6、他的事我-----D------想说什么。A很B要C非D不

7、这幅画你------A--------.A画得是不好B是不好画得 C画得不好是D不好画得是

8、他在五年时间里,------A-------。A学会了三门外语B学三门外语会了 C没学会了三门外语D没学会三门外语了

9、他明天不能回国,因为-----------C----------------。A他没买到了机票B他没买到机票了 C他没买到机票D他没买机票到了

10、等我---------A--------,就可以吃了。A做好了这个菜B做了好这个菜 C作者个菜了好D做这个菜好了

五、选词填空(10分

每、各、几、多少、还、又、再、也、就、从

1、老师要求我们每分钟写四个汉字。

2、他们的行动得到了各班的支持。

3、你们学校有多少教职工?

4、你到北京去过几次?

5、我们老师的办公室又干净又整齐。

6、那天,天还不亮,他就起床了。

7、自从中学毕业后,我就没见过他。

8、刘胡兰坚定地说:“死也办不到”。

9、明天又是星期六了,再过两个月这个月就过去了。

10、他刚从北京回来,明天就要走了。

六、改正下列病句:(10分

1、我刚刚做完着作业,就下课了。我刚做完作业,就下课了。

2、她在我的床站了一会儿。她在我床边站了一会儿。

3、阿合买提工作很勤勤恳恳。阿合买提工作很勤恳。

4、他跟这里的情况很熟悉。……..他对这里的情况很熟悉

5、艾力曾经去了北京。艾力曾经去过北京。

七、问答题(15分

1、什么是句子? 词或词组构成,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并且有一个特定语调的语言单位。

2、助词又哪几类? 按照语法功能,助词可以分为三类: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动态助词(着、了、过、来着)、语气助词(啊、啦、吧、吗、呢、了)

3、句子成分有哪些?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4、判断一个语言单位是不是词,要看哪三个条件? 第一要看它能否自由运用(自由造句),第二看它是不是语音和意义的结合体,(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第三看它是不是最小。

5、什么是数词? 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就是数词。数词包括基数、序数、倍数和概数,基数又 包括整数和分数。

八、造句(20 分)造句(1、不是….而是

2、不仅….而且

3、与其…..不如

4、虽然……但是

5.现代汉语语法基本参考书目 篇五

(带“• ”必读)

一、现代汉语语法(含现代汉语教材中的语法部分)

 朱德熙(1982)《语法讲义》,北京:商务印书馆。黄伯荣、廖序东主编(2007)《现代汉语》(增订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邵敬敏主编(2007)《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语法

 卢福波(2011)《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修订版),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杨玉玲(2011)国际汉语教师语法教学手册,高教出版社。杨德峰(2009)《对外汉语教学核心语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施春宏编著(2009)《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概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孙德金(2002)《汉语语法教程》,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参考语法

 陆庆和(2006)《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施春宏编著(2010)《国际汉语教学语法教程》,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房玉清(1992)《实用汉语语法》,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李德津、程美珍(1988)《外国人实用汉语语法》,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刘月华、潘文娱、胡韡(2001)《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

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偏误

6.中文信息处理与现代汉语语法论文 篇六

论文摘要:用计算机来处理汉语信息包括“字处理”、“词处理”和“句处理”三个阶段。“句处理”是实现自然语言的处理与理解这一关键性的技术难关。其中遇到的问题比较多:词性的判断;短语、句子的结构分析;歧义现象分析等等,最根本的方法是语言学家尽可能地把语言中的这些现象通过归纳、分析、总结出规律,再用形式化的方式描述出来,以便利于计算机处理。 论文

关键词:中文信息处理 现代汉语语法 句处理

用计算机来处理汉语信息,就是汉语信息处理,又称中文信息处理。中文信息处理包括“字处理”、“词处理”和“句处理”。“字处理”、“词处理”分别与汉字和词汇有关,在此主要谈谈“句处理”。

句处理的主要内容是,怎样使计算机理解自然语言(如现代汉语)的句子的意思,又怎样使计算机生成符合自然语言规则的句子。“句处理”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将是一种涉及到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诸方面的综合性知识。目前。大家都深感现有的关于汉语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中文句处理的需要。单就句法方面的情况说。在中文信息处理过程中将会不断遇到我们想象不到的问题,许多问题在人看来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但计算机就解决不了。也有一些问题,本身在学术界就有不同的观点,那么,就给中文信息处理增加了更大的困难。

用计算机来处理中文信息,遇到了很多困难,从现代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

一、词性的判断

由于汉语缺乏形态。汉语的词性判断主要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不同的词,词性意义可能不同,同一个词出现在不同的地方,词性意义也可能不同,汉语中,大多数词有固定的词性,但有些词的用法比较特殊。例如:

1。他花了十块钱买了一盆花。

2。你用那个锁把门锁上。

3。他比雷锋还雷锋。

这三个句子中分别有两个“花”、“锁”、“雷锋”。但它们只是音同、形同,词性和意义都不同。句子1中的第一个“花”是动词,“花费”的意思,第二个“花”是名词,“植物”的意思。句子2中的第一个“锁”是名词,即“锁子”的意思,第二个“锁”是动词,是“锁住”的意思。句子3中第一个“雷锋”是名词,表示人名,第二个“雷锋”是形容词,表示“雷锋的精神、品质等”。具有一定语言知识的人大体上都能分清它们的区别。从传统语言教学的角度来讲,句子1中的两个“花”是词形、读音相同,但词性和意思都不一样,且两个“花”的意思之间没有联系,所以属于同音词。句子2中的两个“锁”,也是词形、读音相同,词性和意思都不一样,但两个“锁”意思间有联系,所以属于兼类词。句子3中的两个“雷锋”词形、读音相同,词性和意思都不一样,意思也有联系,但第二个“雷锋”属于词类活用。Ⅲ从教学的角度看,这种分类比较细致,便于人们的理解和掌握,但是,从中文信息处理的角度来看,这种分法太细,不便于计算机掌握。

目前,在中文信息处理中,是这样来定义兼类词的:亢世勇认为“兼类词有广义兼类词和狭义兼类词。广义兼类词就是中文信息处理中所说的现代汉语的同形词,对于计算机而言,只要词形相同,不管读音是否相同、意义是否相通,是同形异音词、同形同音词,还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种用法,都是相同的,都要从多个当中选一个。狭义的.兼类词就是指一般的现代汉语着作定义的,‘同形同音、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且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语法功能的词”’。陆俭明认为,兼类词是“指同字形、同音而意义不同或词性不同的词”。如果按这种定义理解,以上三个句子中的两个“花”、“锁”、“雷锋”都可以称之为兼类词。因为,中文信息处理的目的是让计算机能根据具体环境判断出词的词性,从而准确理解其中的含义就可以了。尽管如此,但是,汉语词类是多功能的,一类词不需要发生词形变化就可以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不同类的词可以充当相同的句子成分,这样就给兼类词区分带来了更多的麻烦。因而,兼类词的选择是计算机词性自动标注的一个“瓶颈”。尽管信息处理专家运用了规则排歧、统计概率排歧或者两者结合起来等多种方法进行排歧,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方法、一种系统能够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二、短语、句子的结构分析

由于汉语缺乏形态。所以。语序和虚词成了汉语中表示语法的主要手段。有些短语、句子的结构不好理解,需要形式和意义结合起来分析。例如:

A组:a。陕西+甘肃+宁夏 (“陕西+甘肃+宁夏”三者为联合关系)

b。中国+(北京+陕西)(“中国”与“北京陕西”是偏正关系。“北京”与“陕西”是联合关系)

C。中国(陕西(西安))(“中国”与“陕西西安”是偏正关系,“陕西”与“西安”也是偏正关系)这一组中的abe三个短语对人来说,都很容易分清楚,但计算机目前还很难区分,要让计算机分辨清楚,就得把三个处所名词组合在一起构成a类、b类、e类不同关系的条件与规则研究清楚,并将这些条件与规则加以形式化输入到计算机内。

B组:开始讨论(述宾关系)分析研究(联合关系)研究结束(主谓关系)

取下来(述补关系) 看完再说(连谓关系) 叫他回来(兼语关系)

生产管理(定中关系) 讽刺说(状中关系) 介绍写(不构成合法的句法关系)

这组是现代汉语里“动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构成的种种不同的结构关系,对人来说,通过讲解大致可以分辨,可是让计算机要分清楚,就非常难,因为我们至今还没有总结出“动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构成各种不同句法关系的具体规则。换句话说,“动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在什么条件下一定构成合法的什么句法关系,能构成什么样不同的句法关系,我们至今还说不清楚。

C组:天气好――好天气(主谓――偏正)很好――好得很(偏正――述补)

来人了。――人来了。(述宾――主谓)

一张票三元钱。――三元钱一张票。(主谓――主谓)这一组都是由于语序的不同而形成的结构和意义都不同的短语和句子。这些结构对人而言,稍加学习就可以理解,但这些给计算机理解意思增加了难度。需要人们把这些语序的变化形成的不同的结构概括出规律来,再用形式化的方式描述出来。输入到计算机里。

三、歧义现象

现代汉语短语结构的歧义是进行汉语句法分析的一大障碍。“句处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排歧问题,计算机面对的歧义,不只是我们人所能感觉到的诸如下面这样一些句子的歧义现象:

(1)他正在输血。(他正给病人输血。/他病了,正输血。)

(2)看望的是病人。(你看望的那个人是病人。/看望你的那个人是病人。)

(3)我们急需进口产品。(我们急需进口的产品。/我们急需从国外进口产品。)

某些在人看来不存在歧义的句子计算机会认为有歧义。例如:

(4)a他被警察叫去罚了一百块钱。

b他被警察叫去写了一份检查。例(4)a句和b句,在人的眼里结构是不一样的。a句“被警察”这个介词结构一直管到底。全句意思是“他被警察叫去,他被警察罚了一百块钱”:而b句“被警察”这个介词结构只 管到“叫去”,管不着“写了一份检查”。可是,计算机分辨不清楚。要让计算机分辨清楚,我们就得将“PP+VPI+VP2”(PP代表介词结构,VP1和VP2分别代表紧挨着的不同的动词性词语)这种结构中的PP对后面动词性词语管辖的范围及其条件与规则进行充分、准确的描写,并加以形式化,“交给”计算机。而这一类现象与规则我们过去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更不用说研究了。

其实以上所举的例子都存在歧义问题,因此,也可以这么说,“句处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排歧问题。

中文信息“句处理”的研究工作,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最早进行“句处理”研究工作就是基于规则展开的,但上个世纪90年代初,基于规则的“句处理”研究工作遇到了重重困难与难关,主要是语言学家所提供的语言规则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处理的需要。目前,为了解决好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句处理”难题,出现了一个竞相研究、竞相发展的局面。对于句处理,提出的各种策略和途径,归纳起来。主要有基于规则和基于统计这两种策略。基于规则的研究者,一般求诸专家的理性知识,由人来对语言知识进行抽象:基于统计者,一般求助于计算机对大规模语料库真实文本的统计分析,由计算机来抽象出语言知识。各种策略和途径,目前,我们还很难说哪一种是唯一正确的。各种策略和途径,表面看不同,其实,最终都需要依赖可靠的汉语知识来驱动计算机正确处理自然语言(汉语)。因此,“无论是比较传统的基于规则的处理策略,还是90年代以来方兴未艾的基于统计的方法,在对语言知识的需求这一点上实际上都是共同的。所不同者,走规则路线的研究者一般求诸专家的理性知识,由人来对语言知识进行抽象(比如以带有合一条件的规则形式给出)。而走统计路线的研究者一般求助于计算机对大规模的语料库的统计分析,由计算机来抽象出语言知识(比如以一定的数据结构记录的统计结果等)。两种路线孰优孰劣,不能笼统判断,只能跟具体的应用目标结合起来,由实践结果来评价。”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倡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因此,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攻克难关,实现计算机对自然语言的处理与理解的目标,使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兰宾汉、邢向东:现代汉语(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48。

2。亢世勇:面向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177。

3。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51。

7.现代汉语语法 篇七

“在”一词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 “在, 存也。按, 字从土, 与坐同意。”最早出现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 父没观其行。”中, 义为“存在”。分析比较《辞海》和《新编现代汉语词典》中都对“在”做了动词和副词的释义, 但也不难发现许多不同:古时“在”可以表示“察, 视”之意, 而现在不能;现今“在”多了“介词”的用法, 这个义项在古时也是没有的;“在”与“所”联用虚化为表强调的词语, 没有了实在的意义。本文就将对其动词, 副词, 以及虚词做典型性分析, 以期从历时的角度考察“在”字, 对其语法化做初步的探究。

一、作动词, 表达词汇义

黄廖版的《现代汉语》教材中指出,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的一类词。1而“在”则作为动词表示“存在”也是其最典型的用法:

1.“在”字的出现较早, 最早广泛使用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2.“在”字的词汇义发展脉络比较清晰。这些意义除了“存问, 察, 视”义消失以外, 其余各义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常用。

3. 其中, 义项“参加”、“留在”的语义比较抽象, 难以继续语法化, 也不容易构成可以重新分析而引起语法化的句式。

二、做副词, 表词汇义

汉语中, 副词是一类比较特殊的词类。既可以充当语法成分, 归入实词;又具有某些不同于实词的个性特征, 如黏着, 定位, 虚化和封闭。可以说, 副词是一类“半封闭”的词类, 且由于语言的不断发展和虚化, 现代汉语的副词仍然处于不断增长和消亡的过程中。

“在”有“正在”之意, 常充当状语。但也有其不同于一般副词的特征, 例如“在”不能修饰形容词。此外, 在张斌版的《现编现代汉语》中提到, 副词具有附着性, 大都不能单用, 比如问“味道怎么样?”只能回答“好!”或者“不好!” (形容词性) , 不能说“很” (程度副词) 2但“在”则不同。回答可以是“在。”“不在。”。此时当“在”作为省略句存在的时候, 又具有了实词的特征。可见, “在”作为副词的时候, 仍处于一个动词虚化的时期, 其实词的性质大于传统副词。

此外, 我们还可以发现在“我在吃饭。”的说法。当其被译为英文为“I am eating.”。不难发现, 当“在”作为副词修饰动词的时候, 其作用类似于英语中的“ing”对正在进行式的标记作用, 从这个角度上看, 其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而存在, 标示着一定的语法意义, 有具有显著的虚词特征。

三、作介词, 表达功能义, 起标记作用

“在”作为介词的用法最早出现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时权拥军在柴桑。”现代汉语中也一直保留该用法, 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共同构成介词短语, 表示和动作、形状有关的时间、处所、范围和条件。

黄廖版《现代汉语》中明确指出“在”字作为介词的用法是由“在”作为及物动词的用法虚化而来的。处于实词虚化的一个过渡状态, 与及物动词“在”通行, 可以根据语境, 意义判别他是动词还是介词。但在有些语言现象中, 其二者间的界限就不是那么清楚了。例如, “在…中”结构中, 若中间插入的是名词性结构, “在”则充当介词;但在“艾滋病在蔓延中。”“在”又充当的是谓语中心语, 为动词。但如若后面还有后续, 如:“青藏铁路在设计中, 工程技术人员遇到了许多原来意想不到的技术难题。”“在”又成了介词。可见, “在”作为动介兼类词在此类划分时的界限是很模糊的。

四、与“所”连用, 表功能义, 起强调作用

我们还注意到“在所不辞”等语言事实的出现。此时“在”和“所”字连用, 表强调, 后多接“不”。这样的用法仅限于一些四字结构, 并且大都是处于“在所不X”的凝固结构中。此外, “在”和“所”连用表强调, 不能单独使用, 此处的“在”的使用方式向我们传递出一个新的信号——就表示此时“在”的使用已经进一步虚化了。此种用法“在”必须和“所”连用, 不能单独使用表强调, 有了极强的黏着性, 成了一个依附性极强的词缀。

在当今语言学对“语法化”研究大都停留于一些虚化程度很高的典型介词, 例如“被”、“把”等。而诸如“在”等语法化程度不高, 且正处于语法化过程中的词汇的研究并不多, 也不深入。经过本文对“在”语法化路径的详细面熟, 希望能使初学者对语法化研究有初步认识。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 (增订第四版) , 黄伯荣、廖序东,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6, 第9页

8.现代汉语语音在语法中的标记作用 篇八

关键词:现代汉语 语音 语法 标记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b)-0153-01现代汉语语音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语法手段来使用,这对于口语语法来说尤其如此。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语音研究的不断深入及语音合成技术的发展,语音与语法的結合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现代汉语中的儿化、音节重叠、声调等语音形式所体现的语法意义各有不同,可以起到一定的标记作用,使我们在看到某种语音形式时,即明白其蕴含的语法意义。

1 儿化在现代汉语中的名词标记作用

在普通话系统中,er可以自成部分音节,如耳、儿、二、尔等,但不能与声母相拼,也不能构成复合韵母。实际上,在普通话中,er常依附在其它音节后边构成儿化音,使该音节成为一个带卷舌动作的儿化韵母,这种韵母被称为儿化韵,一般用汉字表示为“×儿”。儿化可以表达词语的语法意义,使该词语的词性发生改变,具有名词的特征和作用。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名词儿化,如:头儿、嘴儿、瓶儿、牛儿、信儿、眼儿、白面儿等。

(2)动词儿化,如:滚儿、盖儿、扣儿、夹儿、钩儿、刺儿等。

(3)量词儿化,如:条儿、点儿、根儿、块儿、袋儿、个儿等。

(4)形容词儿化,如:粗儿、活儿、圆儿、好儿、鲜儿、零碎儿、好歹儿等。

(5)兼类词儿化,如音节“huā(花)”可以儿化成“huār(花儿)”,儿化后,其语法属性有了较大改变,“huā(花)”可以表示度过、在支付或支出上用掉钱(动词),可以表示有杂色的、有花纹的(形容词),也可以指一种用来欣赏的植物(名词),是一个兼类词,但是儿化后其就只能专指一种用来欣赏的植物(名词)了。

2 音节重叠在现代汉语中的新语法标记作用

在现代汉语中音节重叠非常常见,具体有AA式,如人人、家家等;AAB式,如聊聊天、走走路等;ABB式,如沉甸甸、绿油油等;AABB式,如安安静静、兢兢业业等;ABAC式,如有声有色、可歌可泣等;ABCC式,如傲骨嶙嶙、波光粼粼等。音节重叠在现代汉语中有着重要作用,一是可以变化词形,二是能够使新词具有重叠前的音节所不能具有的语法意义。就第二个作用而言,我们可以把音节重叠作为新语法意义的标记来看待。

2.1 名词重叠AA式,具有“所有”“全部”“每一”等意思

如:家家、日日、月月等。

2.2 量词重叠AA式,可以表示数量上的增加,也可以表示“复数”

如:个个、块块、片片、堆堆、坨坨等。

2.3 形容词重叠为AA式、AAB式、ABB式、AABB式等形式,可以表示程度增加或减弱,也可以表达亲昵可爱或厌恶的意味

如:小小(的)、红红(的)、重重(地)、缓缓(地)、胖乎乎、毛茸茸、轻飘飘、稳稳当当、明明白白、安安静静等。

2.4 动词重叠为AA式、AAB式、ABB式、AABB式等形式,可以表示少量、短时、尝试等

如:尝尝、听听、跑跑步、哭哭啼啼等。

3 轻声在现代汉语中的词缀、虚词标记作用

在现代汉语语音序列中,有一些音节常常读成一个又轻又短的调值而不是原有声调,这就是轻声现象。轻声是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不是阴、阳、上、去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轻声也有调值,但轻声不标调,其发音时音长较正常音短,音强较正常音弱。一个实词或实语素根据实际需要音变为轻声后,其所表示的意义往往发生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由具有实际意义的实词(实语素)变成不包含任何意义的词缀(虚语素)。实词(实语素)轻声化为词缀(虚语素)后,其存在的价值仅仅是在为构筑某种语法结构服务,从而可以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即轻声在现代汉语中具有标记词缀、虚词的作用。当然有一些词缀正在虚化中,还保留一定的词汇意义,这另当别论。

3.1 轻声的词缀标记作用

在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的数量在词语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在大部分双音节词中,构成词的两个语素在词义表达上占据的地位往往不同,会产生前轻后重或前重后轻的现象,从而促使了词缀的出现,较常见的结构有:

(1)前缀。其表达形式为“第×”“小×”“老×”“阿×”等,如:第五、小猫、老鼠、阿姨。

(2)中缀。其组合形式有A+B+C(三音节词),A+B+(C+D)、A+(B+C)+D、(A+B)+C+D(四音节词),如吃得(不)开、犯得(不)着、滑不唧溜、酸不溜湫、花里胡哨。

(3)后缀。其表达形式为“×儿”“×子”“×头”等,如鸟儿、儿子、苦头。

3.2 轻声的虚词标记作用

虚词没有实际含义,不是句子的必要构成成分,但是它们在句子中具有一定的语法意义。现代汉语中的虚词较多,常见的虚词有“的”“地”“得”“着”“了”“过”“吧”“吗”“呢”“啊”“嘛”“哩”等,这些虚词在现代汉语发音中都是读为轻声而不发原调,但大多在发音时要根据其前一个音节来进行音变。如语气词“啊”附着在句子的末尾时,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a、o、e、i、ü、ê的,就读作“呀”(ya);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u(包括ao、iao)的,读作“哇”(wa)等。

4 声调在现代汉语中的形态标记作用

在现代汉语中,声调包括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类型,对于同一个字来说,可以有多种读音,这种有多种读音的汉字我们称之为多音字。对于多音字而言,不同的读音往往代表不同的含义,其所表示的词性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可以把声调作为一种语法标记手段来使用,使同一个汉字的不同读音形式在构形和构词表现出不同的作用,从而使声调成为一种形态标记。例如,“种”可读为“zhǒng”“zhòng”,也可读为“chóng”。读“zhǒng”时是名词、量词,表示植物果实中能长成新植物的部分、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胆量或骨气等;读“zhòng”时是动词,表示把种子或幼苗等埋在泥土里使生长;而读“chóng”时是形容词,表示幼稚。同样是“种”字,其在用不同的调值发音时,给予我们的语法功能提示迥异。在现代汉语中类似的汉字还很多,如“差”可读“chà”“chā”“chāi”“cī”“chài”,“背”可读“bèi”“bēi”等等。

综上所述,在现代汉语中,不同的语音形式可以标记不同的语法意义,如儿化可标记名词,音节重叠可标记新的语法意义,轻声可看着是词缀、虚词的标记,而不同的声调可作为形态标记来使用等等。可以说,加强对现代汉语语音在语法中的标记作用的研究,具有极为现实的意义,这也是对现代汉语语法的一种补充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宗济.普通话语句中的声调变化[J].中国语文,1982(6):17-19.

[2]张伯江,方梅.汉语功能语法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34-35.

[3]吕叔湘.现代汉语单双音节问题初探[J].中国语文,1963(1):102-104.

上一篇:专家指导心得体会下一篇:中考考前复习——古诗词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