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评课稿

2024-12-18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评课稿(共7篇)(共7篇)

1.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评课稿 篇一

《分一分》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好吗?谜面是“八子下面藏把刀“。猜一字。(分)师:看到这个字,老师就想到了分东西,你们平常分过东西吗?那今天老师就请你们帮我来分一分。(板书:分一分)

2、回顾平均分

把6个苹果分给淘气和笑笑,可以怎么分?你认为这五种分法,哪种最公平呢?为什么?

3、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今天老师和大家做个游戏,听清楚游戏的规则,我们今天回答问题不用嘴而用手,答案是几,就拍几下。

(1)、出示苹果问:老师手里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拍手表示)

(2)、老师手里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拍手表示)

(3)、老师手里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教师作出几种情况,公平分最合理。)

3、师:(每人只有半个)你想怎样来表示半个呢?请发挥你的想象,大胆创造出表示“一半”的方法。可以画各种各样的图形,也可以发明一种符号来表示。

现在全世界通用的表示“一半”的数学符号就是1/2。它是我们数家族中的一个新朋友,也是今天我们重点要认识一个分数。(板书:分数)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折一折、涂一涂,认识1/2(1)拿出自己的学具纸,折出它的1/2并涂上颜色。

(2)我把()形平均分成()份,其中1份就是这个()形的1/2。

2、看一看,想一想,认识1/4 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

(1)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2)把其中的两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3)把其中的三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

(4)把这张纸的4/4涂上颜色,即是涂了这张纸的多少?色部分是这张纸的()

3、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像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四分之二„,都是分数。同学们,我们今天认识了分数这个好朋友,你们想对这位新朋友有更深的认识吗?(想)(2)、请翻开书54页,自己看一看,认一认,比一比谁最快认识新朋友。小组合作交流:

①说一说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②分数怎么读? ③分数怎么写?

④说一说分数线、分子、分母表示的意义。⑤、你能用折纸或者画图的方式表示出3/4吗?

(3)、交流分数各部分名称,以及各部分表示什么?(板书分数各部分名称)课中操 分数的组成

分数分数不简单,分子分母分数线。分的份数做分母,取得份数是分子。除号变成分数线,伸直胳膊好神气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好了,分数王国的国王看到大家学的这么好,就给大家设了一个闯关游戏,你们有信心完成吗?

第一关:蓝色部分都是图形的1/2吗?说一说。第二关:下面涂色部分都是一张纸的1/4,为什么?

第三关:在下面的图中涂上3种不同的颜色(红、黄、蓝色),并填空。第四关:他们拿的铅笔一样多吗?与同伴说一说。

这两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那么它们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也不同。

2、了解分数的发展史

四、拓展与小结

1、找一找生活中用分数表示的事物

2、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你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我们的身边到处是分数,我们的四周处处是数学。

五、布置作业:生活中哪些可以用分数,记一记。

2.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评课稿 篇二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分一分》。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初步认识分数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本单元的“核心”,也是以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学习小数的基础。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分数的概念是初次接触,分数被作为整体的部分,离不开平均分的经验。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他们在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认识,比如说“一半”,还有学生见过,听过,接触过简单的分数的。这都为学习本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2)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体会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学习重点:

会正确读写简单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学习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教法: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采用情境法、游戏法、和实践法等教学方法。学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中采用了能吸引儿童积极主动学习的操作学习法、游戏学习法等方法。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互动”游戏。游戏规则是回答问题不用嘴说,答案是几就拍几次手。问题是老师把4个苹果分给笑笑和淘气两个人,每人分得几个?那把2个苹果分给笑笑和淘气,每人分得几个? 这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在这里体现了公平性,引出平均分。接着追问只有一个苹果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几个?同学们没有拍手,答案是多少,为什么不告诉老师呢?有的同学会说一半,那我们来看看这两种分法,第一种公平吗?学生说不公平,那是一半吗?当然不是,第二种公平吗?公平,表示一半,那么用什么方式表示一半呢?在这里让学生意识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了。

2.互动探究,合作求解。折一折、涂一涂

让学生拿出自带的图形,任意选择其中一个张图形,然后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涂出他的1/2。交流时注重引导学生明确“一半”也就是说分成的两份要一样大小。还让学生明白虽然物体的形状,大小不同,但都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进一步探索研究,拓展分数。

让学生拿出正方形纸折一折,把它平均分成4份,用涂色部分表示想认识的分数,并和小组内同学说说它的意义。汇报时,请有代表性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把想认识的分数读、写出来。紧接着总结,像1/2,1/4,3/4等都是利用平均分得到的,都是分数。概括出分数概念。

在学生概括出分数概念后,让学生自学课本说说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分数的读写法。老师提问,学生汇报,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读写法板书在黑板上。

3.适度拓展,强化训练。进入智慧岛,在这里各自展现自己的能力,首先来争当裁判家,接着进行学雷锋做好事,将分数送到各自的家,再来辨别谁有火眼金睛。

3.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评课稿 篇三

分一分(一)教学反思

三年级北师大版数学下册 李茹华

这节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苹果”游戏,引出分数,在活动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对分数的意义不易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时利用了具体的事物,从学生的生活实地出发“分苹果”形象生动地展现平均分,说明分数产生的原因,通过除法列式的展示让学生理解分数学习的必要性。通过演示,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2的理解。通过蛞煌浚折一折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分数的意义,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在认识其他分数的教学中,以“放”为主,让学生主动活动。展示正方形和圆形的不同折法,展开对1/4本质意义的探讨,理解分数的每一部分的含义,加深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分数的读、写法,采取直接介绍,利用实验操作、观察、判断等直观手段,逐步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逐步懂得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在活动中渗透新知识。通过除法列式引出分数的必要性,通过涂一涂不图形的1/2强化分数的认识。在认识不同分数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折一折(折不同形状的纸),说一说,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的读写。在活动之中,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建构。教学内容的呈现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型展开。

2、面向全体学生,让孩子成为学生活动的主人。这节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全员参与中通过观察、思考、领悟、理解逐步来认识分数。本节课的引入,在认识1/2这一环节中,每一位学生都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感悟1/2,在认识分数这一环节中,全体学生又一次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创造出新的分数,了解2/4,3/4,4/4的意义。在活动中进一步感悟分数。从始至终,全班每一个孩子充分参与动手实践,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实现了让学生成为主人这样的教学意图。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在学生遇到困惑的时候及时引导和点拨。

3、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是学生思维被激活的一个活动,让学生自己独立去发现,科学上已经被发现的东西,是由学生的生活世界走向数学王国的活动过程。在教学中也不止一次的闪现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例如,导课时在探究“半个”的表示方法中,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1/2,蛞煌孔约合不兜1/2。让学生折一折并涂出自己喜欢的分数,这进一步实现了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设计意图,学生各式各样的折法和涂色方法都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体现。

不足之处,学生用描述性语言叙述分数的意义时,语言还要再规范一些,在明白理论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新授时间再紧凑一些。如在探究用什么方式表示一半时,学生说出用1/2表示一半就不要引导其他表示方法了。给理解分数的意义的练习留更多的时间,会使教学内容达到更好的效果。

4.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评课稿 篇四

教学例题时,重点是让学生观察、交流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分成几部分,以及这样摆放的好处是什么。感受分类的作用。

试一试学生大部分是按照颜色进行分类,一小部分按照形状进行分类。但是在表达的时候,形状两字说不好,只会说胖的、细的、手掌的。往往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量和他本生具有的是不成比例的,知道这个意思找不到准确地词表达,想写出来却不会写字,这是一年级目前存在的比较大的问题。这道题,有个别学生分类标准不明确,既按颜色分了,又按形状分了。老师一定要强调只能按一种标准进行分类。

书上想想做做第四题实际上是实际操作题,一来培养了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来将分类运用到实际中,积累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的题目往往在很多时候被忽视,可以弄个比赛促进一下,也让孩子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

5.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评课稿 篇五

尊敬的老师:您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页至第3页的分桃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展开。首先是说教材。

一、说教材

▲说地位作用及前后联系

本课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能被除数整除)。它是在学生对除法竖式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安排的内容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后面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通过学习,初步掌握用竖式进行除法计算的方法。理解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说编排意图及特点

仔细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它分四个层次编排。

第一层次是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把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

第二层次是动手操作进行探究,首先用小棒代替桃子分一分,接着把分小棒与口算联系起来,体会每一步口算的意义,最后把分小棒的过程用竖式记录下来,结合分物理解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第三层次是情境延伸,提出:把6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学习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第四层次是巩固应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 的编排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充分体现了知识结构的有序性,既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说教学目标及依据

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认识,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结合分小棒的过程,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

数学思考:通过分小棒的活动,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

解决问题:能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情感态度:在探索算法的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说重点、难点及理由

根据数学知识结构和《课程标准》要求,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能被除数整除)的竖式计算的算理,并掌握算法。

分析学情,可能有部分同学能够列出竖式并计算正确,但是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大部分同学并不理解。所以理解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具准备

为了便于教学,我让同学们课前准备好学具小棒,教师自己制作了一套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教学。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数学课程基本理念,本课教学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并配合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在教学中组织了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分小棒的数学活动,主动地参与探索和研究,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流程分为四个环节:(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三)分层训练,巩固深化;(四)课堂总结,感悟延伸(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兴趣是驱动学生学习的最好的动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始第一步我创设了猴子分桃子的情境,生动有趣,贴近儿童生活。这些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

第二步是引导学生独立观察,获得准确的数学信息,并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会完整表述出来。

第三步是引导学生正确列出算式。由此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帮小猴子们分桃子。(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 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根据这一基本理念,在教学中组织了分小棒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分物的数学活动,体会到:可以先分整篮的,再分零散的。接着请学生结合分小棒以及口算的过程,尝试用除法竖式算一算。最后展示交流成果。

合作探究是本课的重要环节,我把它分为四步:

1.分一分,用小棒代替桃子,结合分小棒,逐步抽象出口算过程。

引导学生摆学具,分一分。通过操作引导学生体会到:可以先分整捆的,每人可以分到3捆,再分单个的,每人可以分到4根,最后合在一起,每人可以分到34根。

教师引导学生再思考:结合刚才分小棒的过程,你能用口算算式表示分的过程吗? 根据口算过程,我们分桃子,可以先分整篮的,每只猴子分到3篮,每篮有10个,也就是每 只猴子分到30个;再分篮子外面的8个,每只猴子又分到4个,所以每只猴子一共分到34个。

2.算一算,尝试用除法竖式计算,并说说每一步的意思 首先请学生结合刚才分物以及口算的过程,尝试用除法竖式算一算。也就是用竖式表示分的过 程和结果。然后交流、展示各自的竖式。学生可能会写出不同的算式,如:

算式(1)和算式(2)表示分小棒的过程,在这里要强调第二步分掉6个十,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写,算式(3)的情况是在2只猴子能把6篮桃子分完的情况下,才能解释清楚。当遇到不能正好分完时,就无法表示。所以,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的分物过程来学习竖式,并让学生逐步体会到除法竖式计算的一般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算起,先算十位,再算个位,并指导学生数位对齐,书写规范。

说说每一步的意思:

3.情境延伸,6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还剩几个?

首先引导学生读题目,然后列出算式,尝试用除法竖式计算。独立完成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过程,追问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重点强调余数的实际意义:剩下2个桃子,不够再分,所以余数是2,余数要比除数小。

4.归纳结论,除法竖式计算的一般方法

最后解决课首问题并作答,每只猴子可以分到34个桃子。小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算起,先算十位,再算个位,并指导学生数位对齐,书写规范。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分层训练,巩固深化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新知识,我设计了以下四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引导学生通过分物体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先明确题意,再用算式表 示分的过程。

(1)这些积木平均分给2个大班,每班分到多少块?分一分,算一算。

(2)用竖式算一算,并结合分积木的过程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3)如果把这些积木平均分给4个小班,每班分到多少块,还 剩多少块?

2.变式练习

巩固除法竖式计算。计算时,如果学生遇到困难,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再计算,还应该提醒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数据,养成认真审题思考的良好习惯。

3.综合练习

巩固除法计算。左边框内各数是被除数,中间是除数,右边框内填商。独立完成 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4.提升巩固

提高练习一:巩固有余数的除法计算。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被除数的 个位不够除要商0,教师应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

提高练习二:培养口算能力,为试商打基础。可以让学生尝试独 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教师有针对性指导。

(四)课堂总结,感悟延伸

教学进入最后一环节:课堂总结,感悟延伸。师生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大家是怎样进行学习的?让学生对本课学习的知识及学习的方法进行梳理,总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算起,先算十位,再算个位,并指导学生数位对齐,书写规范。加深理解!

四、说板书设计

这是本课教学的板书设计,力求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说教学评价方法

本节课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即师生评价、生生互评和自我评价三者有机结合。

6.三年级下册《分一分》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学设计

苏志新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P67“分一分(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分数概念比较抽象,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一个简单的数学事实出发: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得半个苹果,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表示“一半”。这个讨论过程,一方面 让学生意识到原来的数不够用了,要另想办法表示“一半”;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创造,感受表示“一半”的方法其实有很多的。在多种方法的对比中,体会用分数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进而让学生在“涂一涂”“折一折”“说一说”等操作和描述活动过程中理解简单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并会认、会读、会写分数,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本节课的核心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操作过程来理解简单的分数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从整数到分数进行数的概念和第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认识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一些困难,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形式,逐步体会分数的意义,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与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设计意图: 通过涂、折、找等活动,让学生充足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观,亲身经历“分数”的探索过程,切实感悟“分数”的真正内涵;同时,在找一找的过程中,把刚学习的“分数”的概念,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拓展了学生印象中“分数”概念的外延,使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学习的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2、过程与方法:玩中学——学中做——做中得——乐中验。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渗透了学习方法。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更深入的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的必要性。

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具学具预备:

苹果、水果刀、正方形纸、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做个游戏,听清游戏的规则,今天回答问题改变一下方式,不用嘴而用手回答,答案是几就拍几下手。

1、出示苹果问:老师手里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2个)

生敲两下桌子

2、老师手里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1个)

生敲一下桌子

3、老师手里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师:咦,你们怎么不敲了 生:半个

师:对,半个。半个该怎么写呢?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个苹果的一半吗?

4、学生动手创作,教师让学生展示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有的学生用0.5,有的用折纸,有的用A从中间画竖线隔开,有的用B从中间画横线隔开,有的用o画线隔开,有的用“双喜”的“喜”来表示物体的一半,有的用 正方形从中间画线隔开来来表示,有的是1/2还有的学生用画图来表示。

请这些同学一一介绍自己的表示方法,解释每种表示方法的含义。师:2/

1、1/2,“这是什么意思?”

生:“这是二分之一,表示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相等的。”

师:“你们在哪里见过二分之一?” 生1说:“我在一本数学书上见过。” 师:你平时很善于观察。生2:“我没有见过,是我自己想的。” 师:“你很厉害,能自己创造的。”

师:“同学们,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苹果的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不过,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用这个数1/2来表示。”

师边说边走到黑板前,用红粉笔框住了1/2。“ 师:你们知道这个数叫什么名字吗? 同学们不敢肯定地回答:分数。

吴老师边出课题边肯定大家的答案:“对啦,叫做分数。”接着,吴老师又一次回到1/2前,给同学们引荐这位新朋友---“分数”。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一分(一)

二、新课学习:

1、认一认

老师把一个苹果从中间分开 师:我是怎么分的苹果? 生:平均分的

待同学们明确了“平均分”后,老师带领同学们边比划边说:“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谁来再说一遍,好你说,你说

师::哎,你们还能在这块苹果中找到另外一个二分之一吗? 一个同学很快地跑到前面,指苹果的另一半说1/2。

师:刚才你们画的图、线段和文字都表示把这个物体平均分成两 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如果你认为1/2这个分数能表示你的意思,就可以擦掉你写的;如果你认为你的表现方法更好,也可以保留意见。”很多同学纷纷跑上去擦掉自己画的图、文字、线段。只有一位同学坚持认为自己画的图更好执意不擦

师;我也同意你的想法,能坚持自己不错。1、动手实践,理解新知。(1)涂一涂。

师: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请看教材53页(出示图片:衣服、树叶、小汽车、长方形、正方形、圆、正六边形)同学们先观察这些图片有什么特征(轴对称图形),它们里面就隐含了很多的分数。你能表示出它们的二分之一吗?让我们一起来涂一涂吧。

师:涂完的小朋友,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得到每个图形的二分之一?你们俩还有没有不同的画法?

师:哪一组愿意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学生出色片段)

生1:我把六边形的上下两个边的中间用线连起来作对称轴,然后涂出其中的一份。

生2:我把六边形的对角有用线连起来作对称轴,涂出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生3:我把圆对折画出它的对称轴,而且这种对折的方法可以找出很多条对称轴,然后涂出其中的一份,表示二分之一。(学生作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师:二分之一还可以表示很多物体的一半呢!(2)找一找。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体或事物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你能找一找吗?先看一看,再思考一下,你可以边找边说,看谁找的最认真,最多!

(3)判断图中哪些阴影部分是原图的1/2。

2、老师和同学们做第二个游戏。

(1)折一折。

师:我们认识了二分之一,你还能创造出其他分数吗? 师:请你利用手中的纸折一折涂一涂,然后在小组内和同伴说说你是怎么得到这个分数的。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师:看到这副图,你都想到了什么?

“我想到其中的一部分可以用1/3来表示。”

“我还可以在这个圆中找到另外两个1/3。”

“一个1/3是1/3,两个1/3是几?”

“3个1/3是不是就是那整个圆?”

“从2个1/3中去掉1个1/3,是不是还剩1个1/3?……”

师:“同学们了不起,你们的联想真丰富呀!”

再找出一个图形,不是平均分的

师:把这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 师:对了,只有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得到分数,像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四分之二等都是分数。你还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师:我们这样说下去,能把分数说完吗?” 生:“我知道了,分数有无数个。“对,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2)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分数究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4叫分母,表示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分数线上面的3叫分子,表示这样的三份,这个分数怎么读呢,从下往上读,分数线读作“分之”。就读作:四分之三。

齐读两遍。写分数的时候要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写分数线下面的分母,然后写分数线上面的分子。这个分数就写好了。大家试着写一下二分之一。

3、闯关游戏

好了,分数国王的国王看到大家学的这么好,就给大家设了一个闯关游戏,你们想玩吗?进行课后练习。

反馈练习

巩固练习开始了,同学们兴奋地用分数表示着下列各图的阴影部分。

接着判断练习开始了,大屏幕上出现了下面各图形,请同学们判断

各图中的涂色部分能否用下面的分数表示。

三、拓展与小结

1、总结提高 师: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用分数说一句话。生:“我家有3口人,我占全家人口的1/3。”

生:“我们组有7个人,我们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7/50。” 生:“我爸爸买了100个鸡蛋,打碎了一个,打碎了的正好占这些鸡蛋的1/100”时,吴老师顺手将1/100写到了黑板上。

“1/100该怎样用你喜欢的画图方法表示呢?请你试试看!”只见这位同学认真地画着,画着画着停住了,他扬起小脸“老师,这种方法太麻烦了,还是分数表示好。”边说边使劲把开始画在黑板上的桃子图擦掉,这位个性极强的孩子此时,心服口服地接纳了分数这个新朋友。

2、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你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我们的身边到处是分数,我们的四周处处是数学。

7.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评课稿 篇七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授课

内容

分物游戏(小数目物品平均分)

主背人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1课时

授课时间

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日常生活中已接触过分物体的情景,知道把物体分成几份的方法。

创设“分物游戏”的具体情境,通过操作活动,经历活动过程,体验平均分的具体意义。

、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能用图示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2、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3、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体验平均分。

难点

体验平均分。

教法

学法

启发谈话法,实践操作法。

教具

学具

课前谈话,激发情感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今天我们就跟小猴子一起来做分物的游戏,有兴趣吗?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分桃子。每只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

(1)

认真看图。

(2)

讲一讲小猴是怎样分桃子的?结果怎样?

2.分萝卜。

(1)几根萝卜?几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到的萝卜一样多,每只小兔分到几根?怎样分?

(2)学生动手操作。

(3)汇报交流。

3.分骨头。15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狗,每只狗分到几根?

(1)学生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

(3)你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4)学生展示画图方法。

达标训练,形成能力

全课总结,提出希望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作业布置: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收集后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分物游戏

分得同样多

分得一样多

授课

内容

分苹果(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2课时

授课时间

学生已经初步体会了平均分的意义。

创设“分苹果”的情境,经历“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标、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能用具体操作或图示的方法进一步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2、经历“分苹果”的具体情境与操作过程,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3、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的过程,感受合作与分享的愉快。

重点

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

难点

进一步体验平均分。

教法

学法

启发谈话法,操作法。

教具

学具。

课前谈话,激发情感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平均分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分苹果好吗?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出示情境图

.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2.分成3堆,每堆一样多,可以怎样分?

(1)学生动手操作。

(2)汇报。每堆都有4个苹果。

3.每袋装4个,需要几个袋子?

学生动手操作。

(2)交流汇报。需要3个袋子。

4.比较。说一说,两次分苹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达标训练,形成能力

全课总结,提出希望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分苹果

分成3堆

每堆4个

分得结果相同

每袋装4个

需要3个袋子

授课

内容

分糖果(大数目物品平均分)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3课时

授课时间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平均分的意义。能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创设分糖果的情境,设计3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最终用表格记录大数目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并体会用表格记录大数目平均分的必要性。

标、学会用表格记录大数目的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大数目的平均分用表格取代画圈记录平均分的必要性,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2、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有剩余的平均分及奋发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重点

学会较大数的平均分。

难点

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

教法

学法

启发谈活法,操作法

教具

学具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以前学习的分一分都是数目比较小的,今天我们能不能尝试对较大的数目进行分一分呢?你们有信心吗?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认真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出示轻情境图)

2.同桌讨论:可以怎样分?

3.汇报交流。

4.下面是笑笑和淘气做的记录,你能看懂他们是怎样分的吗?(出示表格)

(1)汇报。

(2)小组合作。我们可以把每次分的情况记录在表格中。现在就请每组同学分工合作:用4个小圆片分别代表4个人,用50根小棒代表50块糖果,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分一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3)学生交流展示表格,重点说一说从表格中看是怎样分的。

(4)小结:用表格记录能清楚明白的看出分的过程,结果也能显示出来。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5)做记录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达标训练,形成能力

全课总结,提出希望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表格记录

生1

生2

生3

生4

第 次

第 次

第 次

授课

内容

分香蕉(认识除法意义和除法算式)

主备人

课型

练习

课时

第4课时

授课时间

通过前面3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对平均分的意义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创设分香蕉的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抽象出除法算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2、经历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除法算式的写法和各部分名称。

难点

除法的意义。

教法

学法

启发谈活法,讲解法。

教具

学具

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小猴子带着12根香蕉请大家帮忙来了。你看!(出示情境图)分12根香蕉,每份同样多,可以怎么分?请你帮小猴子分一分。

自主探究:

.认识除法。

(1)

汇报分法。上面这样的问题,都可以用除法表示。

(2)

写出除法算式。

(3)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读法。

(4)

将自己的分法写成算式,读一读,并说出除号和各数表示的意思。

2.小练习。

把60页和61页的问题用除法算式表示。和同桌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

巩固训练:

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授课

内容

练习五

主备人

课型

练习课

课时

第5课时

授课时间

除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为学生还没有学过利用乘法口诀求商,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有可能一些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能够用口诀计算,但应会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起来有难度,因此,教学时,只要求学生利用学具操作获得结果,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加以指导。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练习是为了学习表内除法奠定基础,是让学生感受到除法和乘法的关系,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不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更能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

.巩固除法算式的的读法、写法,进一步体会除法算式的意义。

2.进一步巩固用除法解决简单问题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促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正确列式计算

难点

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教法

学法

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

学具

小棒或圆片等物品、教

一、课前谈话

激发情感

.同学们,最近在分一分的游戏活动中,你都学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根据汇报把本单元知识点板书)

2.同学们在分一分的游戏活动中学到的知识还真不少呢,你都掌握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检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你们有信心吗!

二、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三、全课总结

提出希望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分一分与除法

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

0

÷

=

授课

内容

练习五

主备人

课型

练习课

课时

第6课时

授课时间

除法对于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经过上节课的练习学生对除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除法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知道我们身边时常会遇到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但由于二年级孩子还小,因此个别孩子理解和运用还存在困难,教师加以指导。

练习课本身就是比较枯燥的,为了使计算课“活”起来,把情境给孩子,让孩子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探究问题,在交流中分享,在分享中提升,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熟练掌握除法算式的的读法、写法,进一步体会除法算式的意义。

2.进一步巩固用除法解决简单问题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

除法意义的理解

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法

学法

讲练结合 教具

学具、动物图片磁力块

一、开门见山

直接进入

昨天我们复习了分一分与除法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完成相关的习题。

二、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老师准备把这些爱心奖励给助人为乐的4个小朋友,你能帮老师分一份吗?每个小朋友分到几颗爱心?怎样列式?

8÷4=2(颗)

2.说一说算式的含义几个部分名称。

三、达标训练形成能力

.(1)一共有()个笑脸。列式:()

(2)每2个笑脸编成1组,可以编()组。

列式:()

(3)每4个笑脸编成1组,可以编()组。

列式:()

(4)平均编成6组,每组有()个笑脸。

列式:()

2.圈一圈,填一填,并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

3.讲故事,并列算式算一算。

4.和同伴一起看算式讲故事。

四、全课总结

提出希望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授课

内容

小熊开店(用乘法口诀求商)

主备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7课时

授课时间

本节课是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起始课。“小熊开店”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就像同学们去超市买东西一样,为学生创设了解决问题的情境,也让学生了解了数学知识于生活。在上节练习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感受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教学时只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感受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的简便性,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是数学课程的共识。教学时,通过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让学生通过看图观察、动手操作、思考等过程加深除法与乘法的联系,因此,教学过程设计应力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始终参与学习过程,在愉快的情景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从而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除法打好基础。

.结合解决购物问题,经历探索、交流除法运算方法的过程,理解除法与减法、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掌握除法的运算本质。

2.体验除法运算方法的多样化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简便性,能用学过的乘法口诀求商。

3.能提出并解决购物情境中一些简单除法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于生活。

重点

能用学过的乘法口诀熟练求商。

难点

能提出并解决购物情境中一些简单的除法问题。

教法

学法

启发式、引导式、动手操作和演示实验法

教具

学具,小熊、小车玩具等

一、课前谈话

激发情感

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并配有音乐,这时戴小熊饰戴的一名同学走进教室,向学生问好:嗨!小朋友,你们好!今天小熊姐姐的小商店开张了,欢迎你们到我的店来参观,好吗?(把商店里的物品以实物的形式一件一件摆在桌面上)今天,小熊姐姐想要考考小朋友:你们能根据自己最喜欢的商品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引出:买四辆小汽需要多少钱?

板书列式:5+5+5+5=20(元)和5×4=20(元)

二、抓旧引新

迁移引入

老师有20元钱,能买几辆车呢?(学生列式20÷5,有的学生可能快速说出答案,由此引入。)你是怎样迅速得到答案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用乘法口诀求商用乘法口诀求商)

三、看题引问

明确目标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过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

四、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学生探究计算结果。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或摆一摆,或者画一画,总之用你想到的方法求出20÷5的结果。

(2)学生展示计算方法。

(3)优化算法。比较各种方法,选出最简捷的计算方法。

(4)然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乘除法的联系”和“用乘法口诀求商”比较简便。

2.运用模型、解决问题

小熊姐姐看大家爱学习、肯思考,很快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知识,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这个知识玩得很好。

五、尝试练习强化重点

.对口令游戏。游戏规则是:由老师读除法算式,学生乘法口诀,哪一个小组的同学先把卡片举起为胜。

2.小鸟回家游戏。(教科书69页第3题)

游戏规则是:我出除法算式,同学们快速找到口诀卡,贴到相应的小房子下,哪个小组找到的多越准,哪个小组就获胜。

六、看书质疑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68页,如有不懂之处请举手发问。然后完成教材68页的 部分。

七、达标训练形成能力

八、全课总结

提出希望

同学们,在小熊朋友的店里,我们不但购买了自己喜欢的玩具,而且还学到了很多数学知识,你能把学到的告诉到家吗?(学生回答)小同学们,小熊姐姐可高兴认识你们这些聪明的孩子,真希望下次你们再来光临我的商店。谢谢你们,再见!

小熊开店

(1)

20元钱可以买几辆车?

20÷5=4(辆)

口诀:四五二十

(2)36元钱可以买几个娃娃?

36÷9=4(个)

口诀:四九三十六

授课

内容

快乐的动物(倍的认识)

主备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8课时

授课时间

本节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第一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倍”这个概念是比较抽象的,但却非常重要。这部分内容学生不易掌握,学生对倍的概念比较模糊,“倍”是生活用语,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知,发展观察、分析和解决除法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这个认识,并结合对“人人都能获取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等基本理念的理解,力求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的和谐、民主、平等的数学课。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建立表象,所以本节课以趣引入,让学生在情境中逐步体会、感知,让学生寓学于情,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在设计各个教学环节时都不同程度地采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创设出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在比较小动物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会用图形直观和除法算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除法算式中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难点

倍的意义

教法

学法

启发式讲解

教具

学具、动物图片磁力块

一、课前谈话

激发情感

森林中的许多小动物都来到河边参加聚会,真是热闹。它们是谁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请学生去认真观察,数一数,并用完整的数学语言来介绍图中的小动物。

汇报结果板书:

二、抓旧引新

迁移引入

下面同学们用“o”代表小猴的只数,每3只圈一起视同1份,那6只小鸭也把每3只圈在一起,有这样的几份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倍的认识”。(板书)

三、看题引问

明确目标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过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

四、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刚才我们把6只小鸭每3只圈在一起,有2份,用除法算式可以表示为6÷3=2,就是说6是3的2倍。即小鸭的只数是小猴只数的2倍

五、尝试练习强化重点

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图中哪两种动物的只数存在这样的倍数关系。(完成下表)

学生汇报结果。

六、看书质疑拓展延伸

以上学习的内容就是教材第70页的知识,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是否有不明白之处?

七、达标训练形成能力

.2.圈一圈,填一填。

3.画一画,填一填。

八、全课总结

提出希望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倍的认识

授课

内容

倍的认识练习课

主备人

课型

练习课

课时

第9课时

授课时间

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学生对倍的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应用“倍”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在练习时“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学生会有混淆。

本节课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并应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课精讲是基础,还需要精练,只有精讲精炼相结合,才能达到最有效果。同时再加上科学的指导,有效地订正,使练习课人人都有所收获。

.进一步建立倍的概念,能结合具体情境,求出几倍数和倍数。

2.能应用倍的基本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体会“倍”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

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难点

能选择信息说出谁是谁的倍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法

学法

讲练结合

教具

学具、动物图片磁力块

一、课前谈话

激发情感

.昨天小动物们在河边聚会,来了许多小动物,小猴余兴未了,看还有几只小猴子在河边玩耍。出示:河边2只,树上5只。

2.根据画面谁能提出数学问题?怎样解答?

3.看,远处又来了一只小猴子跳到了树上,你又能提出与前面不一样的问题?“树上的猴子是河边猴子的几倍?”

这就是我们今天继续利用“倍”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1)画一画,填一填。

(2)

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1)画一画,填一填。

(2)画一画,算一算。

(3)

三、综合练习提升能力

请选择合适的数填在()里。2、3、4、6、8、9、12、16、18

(1)()是()的2倍

(2)()的3倍是()。

四、全课总结

提出希望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授课

内容

花园(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主备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10课时

授课时间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倍“的概念,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用乘法口诀求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部分知识学生容易混淆,在分析问题是重点强调方法,知道什么时候用乘法计算,什么时候用除法计算。

设计有趣的、现实的、蕴含数学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体现“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使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不同收获。在具体的学习中获得必要的生活和学习经验。

.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借助几何直观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思路的重要性。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体会“倍”的含义

难点

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法

学法

故事引入,自主探究,启发巩固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

学具、花图片磁力块

一、课前谈话

激发情感

.同学们,你们看雕塑公园美丽的花都开了,引来了许多蜜蜂和蝴蝶,公园里可真热闹。(出示主题图)

2.说一说从图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自己在表格中画一画。

3.展示学生的作品。

4.从上面的表格中你能提出一个和“倍”有关数学问题吗?

二、抓旧引新

迁移引入

这节课我们我们就来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板书)

三、看题引问

明确目标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过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

四、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探究“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1)要求“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怎样列式?说一说每个数字和算式的含义。

(2)要求“蜻蜓的只数是鲜花的几倍?”又怎样列式?

(3)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4)小练:

妈妈今年32岁,我今年8岁,妈妈的身高是我的几倍?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1)有多少只蜜蜂?画一画,算一算。

(2)展示学生作品。

(3)你对“3倍”怎么理解的?画一画并举例说明。

(4)小花有6朵,蜻蜓的只数是小花的2倍。蜻蜓有多少只?

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五、看书质疑拓展延伸

以上学习的内容就是教材第73页的知识,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是否有不明白之处?

六、达标训练形成能力

七、全课总结

提出希望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12÷4=3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有多少只蜜蜂?

9×3=27(只)

授课

内容

练习六

主备人

课型

练习课

课时

第11课时

授课时间

把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触角”向生活延伸,通过一系列相关习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在解决问题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语言表达所获信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巩固表内乘除法的计算,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和倍的含义。

2.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有趣的情境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

正确计算乘除法。

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

学法

讲练结合 教具

学具

一、课前谈话

激发情感

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哪些疑问?

这些知识点掌握的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就运用这些知识点解决一些问题。

二、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小结:求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分成若干份,求这个数,都用除法计算。

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三、全课总结

提出希望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有提高吗?

测试内容

分一分与除法单元测试

课时

第12课时

测试时间

一、填一填..一共有辆小汽车,平均编成4个车队,每个车队分辆.列式是(),根据口诀来计算.2.把这些南瓜平均放在2个筐里,每筐放个.列式□○□=□,在这个算式里,是

除数,是被除数,商是,读作.3.在○里填上“>”“<”或“=”.35○4×8 21÷3○14÷2 5×6○17+18 16○4×4

4.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6<20 5×<38 4×<35 5×<46

二、选一选..把12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枝。

A.3

B.4

c.2.除数是4的算式是.A.4×2 B.2×4 c.4÷2 D.8÷4

3.计算“36÷4=9”时,要用帮助我们求商.A.乘法

B.加法

c.乘法口诀

4.根据一道乘法算式,至少能写出除法算式.A.一道

B.两道

c.四道

5.笑笑平均每天看4页书、5天可以看书页.A.20

B.24

c.28

三、连一连.10÷2=5 16个苹果,每4个分一份,可分成4份

16÷4=4 把10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5

20÷4=5 32除以8等于4

32÷8=4 被除数是20,除数是4,商是5

5×7 三五十五

6×4

24÷6 三四十二

12÷3

15÷5 四六二十四

35÷7

4×3 五七三十五

3×5

四、画一画..○○○○,画△使△的个数是o的倍.______________.2.根据算式画一画,圈一圈.2÷3=4

○○○○○○○○○○○○

五、做一做..直接写得数。

2÷4=

0÷5=

30÷5=

8÷3=

20÷5=

6÷4=

42÷6=

2÷3=

24÷6=

45÷9=

21÷3=2

8÷4=

2.2.画一画,算一算。

3.4.二年一班组织跳绳比赛.如果每组5个小朋友,可以分成7组还剩1人,二年一班共有多少人?

上一篇:食品物性学心得体会下一篇:16年“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