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网论文查询系统

2024-10-13

中国知网论文查询系统(10篇)

1.中国知网论文查询系统 篇一

“中国知网”

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使用手册 错误!未指定书签。(教师)

CNKI科研诚信管理系统研究中心

“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使用手册(教师)

目录

一、教师登录........................................................................................................3

二、论文审阅........................................................................................................4 2.1查询和筛选文献......................................................................................4 2.2点击查看学生上传的论文情况..............................................................5 2.2.1点击篇名查看检测结果...............................................................5 2.2.2点击作者查看学生上传情况.....................................................12 2.2.3对学生上传论文的操作.............................................................12 2.2审阅意见................................................................................................13 2.3报告单操作............................................................................................14 2.3.1简洁报告单.................................................................................14 2.3.2全文(标明引文)报告单.........................................................15 2.3.3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报告单.....................................................15 2.3.4全文对照报告单.........................................................................15 2.3.5跨语言报告单.............................................................................16

三、学生信息......................................................................................................16

四、修改密码......................................................................................................17

“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使用手册(教师)

一、教师登录

使用教师账号登录系统,首先需要选择自己所在的学校名称。点击学校输入框,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定学校。系统提供了两种方法:一是根据地区和省市名称选择自己的学校;二是直接输入学校名称进行检索并选择。

教师在选择好学校的名称后,输入用户名,密码、选择身份(教师)、输入验证码,点击“登录”按钮登录系统。

第 3 页

“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使用手册(教师)

二、论文审阅

点击菜单左侧“论文审阅”按钮,进入论文审阅页面。

2.1查询和筛选文献

论文审阅页面主要展示了该指导老师下属的各学生提交的最新一篇论文。输入篇名或者作者,点击“搜索”按钮,可以筛选文献进行查看。

点选“届”信息,并按“搜索”按钮,可以筛选查看指导教师的不同的届的学生的文献。

点击“搜索”按钮后的下拉框,可按照是否审阅对文献进行筛选。选择未审阅或已审阅,可以查询已审阅或未审阅的文献。

第 4 页

“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使用手册(教师)

点击排序按钮,可以按照检测结果、提交次数进行排序。

2.2点击查看学生上传的论文情况 2.2.1点击篇名查看检测结果

点击篇名可以链接到该文献的检测结果页面。

学生的检测结果分为五部分。

第1部分:展示文献的基本情况,包括标题、题录摘要、作者、上传时间、脚注和尾注、检测范围。

其中:

题录摘要包括关键词、创新点、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脚注和尾注由系统提取;检测范围是指本篇文献的比对范围,点击“查看”可打开弹框。

第 5 页

“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使用手册(教师)

第2部分:各项检测结果,包括文字复制比结果、中英文互检结果、指标结果及表格结果。

(1)文字复制比

包括总文字复制比、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和单篇最大文字复制比(附篇名),这几个复制比都用百分比形式展示。

 总文字复制比:指被检测论文总的重合字数在总的文献字数中所占的比例。通过该指标,可以直观了解重合字数在该检测文献中所占的比例情况。 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指去除了作者在文中标明了引用的文献后,计算出来的重合文字在该检测文献中所占的比例。

 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指去除了作者本人已发表的文献之后,计算出来的重合字数在该检测文献中所占的比例。

 单篇最大文字复制比(含篇名):指被检测文献与所有相似文献比对后,重合字数占该检测文献总字数的比例最大的那一篇文献的文字复制比。这一指标体现了检测文献与单独的文献的比对情况,可直观了解检测文献是否存在大篇幅地与某一篇文献重合的情况。在该指标之后,附上了对应的篇名,可点击查看具体出现单篇最大文字复制比的文献。(2)与文字有关的各项指标

第 6 页

“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使用手册(教师)

根据检测文献是否分段,这部分指标有所区别。对于有分段的文献而言,其相应地在分段页面首页和单独段落的页面显示不同的与指标,而不分段的文献显示的指标则与单独段落页面显示的相同。一般地,我们把有分段的文献检测结果首页展示的这些指标称为“总检测结果”,把不分段文献和分段文献中的单独段落的检测结果页面展示的这些指标称为“子检测结果”。

A.有分段的文献检测结果首页

包括:重复字数、总字数、单篇最大重复字数、总落段数、疑似段落数、前部重合字数、后部重合字数、疑似段落最大重合字数、疑似段落最小重合字数。

 重复字数:指系统计算出的被检测文献与所有相似文献比对后,出现重合的总字数。

 总字数:指被检测文献的总字数。

 单篇最大重复字数:指被检测文献与所有相似文献比对后,单篇重合字数比例最大的那一篇文献的重复字数。

 总段落数:指文献总的章节数(对于不按章节显示的文献,则按照固定长度进行切分段落,每一段落为一章节)。

 疑似段落数:指检测文献疑似存有抄袭行为的章节的数量。 前部重合字数:指检测文献全文的整体前20%文字中的重合字数。 后部重合字数:指检测文献全文去除前20%剩下的部分中重合的文字字数。

 疑似段落最大重合字数:指疑似存有抄袭行为的各章节中出现重合情况最多的那一段落的重合字数。

 疑似段落最小重合字数:指疑似存有抄袭行为的各章节中出现重合情况最少的那一段落的重合字数。

B.不分段文献和分段文献中的单独段落的检测结果页面

包括:重复字数、总字数、单篇最大重复字数、大落段数、小段落数、前部重合度、后部重合度、最大段长、平均段长。

 重复字数:指系统计算出的被检测文献或者特定段落与所有相似文献比对后,出现重合的总字数。

 总字数:指被检测文献或者特定段落的总字数。

第 7 页

“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使用手册(教师)

 单篇最大重复字数:指被检测文献与所有相似文献比对后,单篇重合字数比例最大的那一篇文献的重复字数。特别注意的是,对于特定段落而言,此处的含义也是针对整篇文献而言的,并非针对该特定段落。 大段落数:指连续重合字数大于200字的连续文字串。

 小段落数:指连续重合字数大于100字,但小于200字的连续文字串。 前部重合度:指检测文献(或特定段落/章节)的前20%部分的文字重合比例。

 后部重合度:指检测文献(或特定段落/章节)的后80%部分的文字重合比例。

 最大段长、平均段长:系统设定,当连续文字超过一定比例/字数时,称之为“段”,一般认为连续200字以上的文字能够成为段。与比对文献重合的最大段长度即为最大段长;所有段的长度的平均值即为平均段长。(3)中英文互检结果

中英文互检结果仅提供给开通了中英文互检功能的用户使用,用以展示检测文献是否存在中英互译及其重复情况。

(4)根据《学术论文不端行为的界定标准》自动生成的指标结果 指标结果是系统根据《学术论文不端行为的界定标准》自动生成的,包括剽窃观点、自我剽窃、一稿多投、过度引用、整体剽窃、重复发表和剽窃文字表述。如果系统自己识别到检测文献中出现了某种指标,则其前部的标识显示为红色且该指标文字颜色变为绿色;否则为默认的灰黑色。

根据《学术论文不端行为的界定标准》,上述各项指标的含义和类型为:  剽窃观点:

① 直接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论点、观点、结论等,却不加引号和引注。② 不改变其本意地转述他人的论点、观点、结论等,却不加引注。③ 对他人的论点、观点、结论等删简部分内容后使用,却不加引注。④ 对他人的论点、观点、结论等拆分或重组后使用,却不加引注。⑤ 对他人的论点、观点、结论等增加一些内容后使用,却不加引注。 自我剽窃:

① 在论文中使用自己(或自己作为作者之一)已发表文献中的内容,却不

第 8 页

“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使用手册(教师)

加引注。

② 合作作者在论文中使用自己(或其中一个作者)已发表文献中的内容,却不加引注。

③ 在论文中使用自己已经通过答辩的学位论文中的内容,却不加引注。④ 论文的主要内容源于自己已经通过答辩的学位论文,却不加说明。 一稿多投:

① 将同一篇论文同时投给多个期刊。

② 在约定或法定回复期内,将论文再次投给其他期刊。③ 在未接到期刊确认撤稿的正式通知前,将稿件投给其他期刊。④ 将只有微小差别的多篇论文,同时投给多个期刊。

⑤ 在收到首次投稿期刊回复之前或在约定或法定期内,将论文作稍微修改后,投给其他期刊。

⑥ 在不做任何说明的情况下,将自己(或自己作为作者之一)已经发表论文,原封不动或做些微修改后,再次投稿。

 过度引用:

所引用的部分构成了论文的主要或实质部分。 整体剽窃:

① 直接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的全部或大部分内容。

② 在他人已发表文献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内容后使用,如补充一些数据,或者补充一些新的分析等。

③ 缩简他人已发表文献的全部或大部分内容后使用。④ 替换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研究对象后使用。⑤ 改变他人已发表文献的结构、段落顺序后使用。⑥ 将多篇他人已发表文献拼接成一篇论文后发表。⑦ 直接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的全部或大部分参考文献。⑧ 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参考文献进行一些增减后直接使用。 重复发表:

① 在论文中使用自己(或自己作为作者之一)已发表文献中的内容,却不加以说明或引注,或者只将已发表文献笼统地列在文后参考文献中。

第 9 页

“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使用手册(教师)

② 在不做任何说明的情况下,摘取多篇自己(或自己作为作者之一)已发表文献中的部分内容,拼接成一篇新论文后再次发表。

③ 被允许的二次发表,不说明首次发表的出处。

④ 多次重复使用一次调查结果、一幅图像或一个实验结果,却不加说明。⑤ 将实质上基于同一实验或研究的论文,每次补充少量实验数据或资料后,多次发表方法、结论雷同的论文。

⑥ 在合作研究中,合作者就同一调查、实验结果,发表方法、结论明显相似或雷同的论文。

 剽窃文字表述:

① 直接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却不加引注。

② 成段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虽然进行了引注,但对所使用文字不加引号,或者不改变字体,或者不使用特定的排列方式显示。

③ 多处使用某一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却只在其中一处或几处加以标注。

④ 连续使用来源于多个文献的文字表述,却只标注其中一个或几个文献出处。

⑤ 不改变其本意地转述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包括概括、简化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或者改变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的句式,或者用类似词语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进行同义替换,却不加引注。

⑥ 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增加一些词句后使用,却不加引注。⑦ 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删减一些词句后使用,却不加引注。⑧ 直接套用他人已发表文献的论证结构,仅仅改变其中的方法、数据、结论等内容。

(5)表格结果

表格也是系统进行提取的,并对表格内的内容进行检测。

此外,在这部分中,可以选择查看报告单及下载论文原文,其中报告单提供了简洁报告单、全文(标明引文)报告单、去除本人文献报告单、全文对照报告单及跨语言报告单五种不同的形式。

第 10 页

“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使用手册(教师)

第3部分:展示教师审阅意见,包括修改意见和审阅意见。其中修改意见是教师对该文献是否需要修改的判定;审阅意见是教师填写的审读意见。

第4部分:重合文字来源列表显示,展示与检测文献出现重复的来源文献及其文字复制比例和引证关系,点击其篇名可查看检测文献与来源文献之间的比对详情。

教师可以点击“文献溯源”逐条查看检测文献与来源文献的重合情况;还可以对列表按照时间、作者、检测结果进行排序。

教师还可以选择某篇来源文献,点击“逐一对比”,查看检测文献与具体单篇文献的重复情况,点击“初始化”则恢复到全文展示的初始状态(即显示与所有相似文献比对后的综合结果)。

第5部分:全文标红显示内容。

显示全文内容,并对出现文字复制现象的文字进行标红显示;在标红文字上,双击鼠标左键,可以查看该段文字和哪几篇文章存在文字复制现象。

特别地,对于有分段的文献,在其显示分段内容的首页上,是没有上述第4部分和第5部分内容的,取而代之的是,展示对该文献的具体分段情况及其检测概况。

第 11 页

“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使用手册(教师)

在最底部,则展示提取到的“剽窃观点”的情况。

2.2.2点击作者查看学生上传情况

点击作者可以进入学生上传文件页面,该页面展示了该学生的所有上传文献。

进入学生上传文件后,点击“两两比对”按钮,可以比对两篇文献的全文,查看是否有重合文字。

2.2.3对学生上传论文的操作

对学生上传的论文,可以选中某篇文献或全部文献,下载论文原文或者导出Excel表格。

对于下载论文,可以选中论文打包下载,也可以全部打包下载。

第 12 页

“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使用手册(教师)

点击“显示论文下载列表”,可以打开已下载的论文列表,并可将其下载到本地。

2.2审阅意见

进入论文审阅页面,点击论文列表内的“审阅意见”按钮,可以进入审阅意见页面。

教师可以选择修改意见,填写审阅意见,点击保存,系统会自动保存数据并跳转到论文审阅页面。

第 13 页

“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使用手册(教师)

2.3报告单操作

点击论文列表内的“选择报告单”,可以打开该篇论文的报告单查看。

教师可查看的报告单包括简洁报告单、全文(标明引文)报告单、去除本人文献报告单、全文对照报告单及跨语言报告单五种不同的形式;对于打开的报告单,可进行“保存”或“打印”操作。

2.3.1简洁报告单

简洁报告单的标题会提示“简洁”两个字。

简洁报告单分为以下几部分:

第1部分:文献基本情况展示,包括报告单编号和检测时间、篇名、作者、检测范围和时间范围。

第2部分:展示指导教师的意见。

第3部分:展示检测结果各项指标,包括文字复制比结果、指标结果、表格结果及提取到的脚注、尾注。

文字复制比包括总文字复制比、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和单篇最大文字复制比(附篇名),这几个复制比都用百分比形式展示,;此外,报告单还提供了与文字有关的各项指标,包括:重复字数、总字数、单篇最大重复字数、总落段数、疑似段落数、前部重合字数、后部重合字数、疑似段落最大重合字数、疑似段落最小重合字数。

指标结果是系统根据《学术论文不端行为的界定标准》自动生成的,包括剽

第 14 页

“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使用手册(教师)

窃观点、自我剽窃、一稿多投、过度引用、整体剽窃、重复发表和剽窃文字表述。如果系统自己识别到检测文献中出现了某种指标,则其前部的标识显示为红色且该指标文字颜色变为绿色;否则为默认的灰黑色。

表格也是系统进行提取的,并对表格内的内容进行检测。

脚注和尾注是符合特定格式的注释内容,单独提取并显示,这部分内容不计入检测的正文中。

第4部分:展示与检测文献出现重复的来源文献及其文字复制比例和引证关系,点击其篇名可查看来源文献。

第5部分:关于报告单的有关说明。2.3.2全文(标明引文)报告单

若选择查看“全文(标明引文)报告单”,则打开的报告单标题会提示为“全文标明引文”。

全文报告单的内容包含了简洁报告单的全部内容,并增加了原文的全文标红展示和由系统根据《学术论文不端行为的界定标准》自动生成的各项指标的详情展示。

2.3.3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报告单

这类报告单时指去除了作者本人已发表的文献之后,展示的各项检测结果的报告单。标题也会提示类型。

该类报告单与全文(标明引文)报告单的大部分内容相同,其特殊之处仅在于展示的文字复制比只含有“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这一项。

2.3.4全文对照报告单

全文对照报告单大部分内容与全文(标明引文)报告单一致,但是在原文展示的部分,全文对照报告单提供的是原文内容与相似来源内容的比对展示方式,可逐条查看每一条疑似内容与来源文献相应内容的比对。

第 15 页

“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使用手册(教师)

2.3.5跨语言报告单

跨语言报告单是基于跨语言检测而产生的,系统针对进行了跨语言检测的文献,提供专门的跨语言报告单。

在跨语言报告单中,除展示了同全文(标明引文)报告单相同的文献基本信息、检测指标、相似来源之外,还单独展示出“跨语言检测结果”,该结果也以百分比形式展示。

同时,报告单中展示外文的原文全文,并逐条展示中文与外文的对应情况。

三、学生信息

点击左侧的“学生信息”导航,可打开学生信息列表,查看该教师的所有学生信息,并可按姓名、学号、届、院系、专业和班级进行排序。

在学生信息列表,可以为某个学生重置密码,点击密码重置栏的“重置”按钮,确认重置后,系统会为该学生随机生成一个新密码,学生可用该新密码登录系统并修改自己的密码。

选中某个或者全部的学生信息,点击“导出Excel”按钮,可以导出学生信息。

第 16 页

“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使用手册(教师)

四、修改密码

点击左侧菜单“修改密码”可以修改登录密码。

输入正确的信息后,点击“修改”可以修改密码,点击“清空”可以清空输入信息。

第 17 页

2.中国知网论文查询系统 篇二

1992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和国家医学研究院22位科学家组成的小组将学术不端行为定义为,在申请课题、实施研究报告结果的过程中出现的捏造(fabrication,F)、篡改(falsification,F)或抄袭行为(plagiarism,P)。“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提出了我国学术不端行为的七种表现形式: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伪造、篡改实验数据;随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重复发表论文;学术论文质量降低和育人的不负责任;学术评审和项目申报中突出个人利益;过分追求名利和助长浮躁之风。在中国著名生命科学家邹承鲁看来,在我国学术上的不端行为还应包括:伪造学历和工作经历;贬低前人成果;自我夸张宣传;一稿多投;在自己并无贡献的论文上署名;为商业广告作不符合实际的宣传等。虽然各种定义存在差别,但实质内容大体相同,即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出现的违背科学共同体行为规范、弄虚作假、抄袭、剽窃或其他违背公共行为准则的行为。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统收录的各类资源为AMLC提供了资源支持。AMLC将提交的文件与涵盖6 000万条数据的中国知识总库、上百亿网页资源、数百万英文文献资源或个人比对库比对,并创建一个完整的文献复制报告。AMLC可快速、准确、高效的检测文献中的文字复制情况,为发现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提供科学、准确的线索和依据。在报告中,不仅包括检测文献总的文字复制比例,还详细列出检测文献中每一段雷同文字的详细出处,并准确定位每一段文字的具体位置。实现一个文献与其他一个或多个文献的比对,避免潜在的版权侵犯行为。

《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采用量化的数字规则为学术不端行为诊察提供帮助,目前推荐的规则为:(1)轻度:重合文字大于1 000字或重合百分比小于40%;(2)中度:重合文字大于5 000字或重合百分比大于或等于40%,但小于50%;(3)重度:重合文字大于10 000字或重合百分比大于和等于50%。

《中国医学影像杂志》在此基础上,根据目前的使用情况,暂定的初审通过标准为:

1.综述文献重合文字大于1 000字或重合百分比小于40%,包括对自己已经发表文献的重复。

2.论著要求对他人文献的文字复制比小于或等于25%,且为没有结果的内容复制。

3.重复自己已经发表的论文,材料与方法可以相同,但是必须有实质内容的差异,讨论部分的文字复制比小于40%。

4.重复自己未发表的硕士、博士研究论文,文字复制比不受限制,但是与他人发表文献的重复使用低于2条。

3.中国古代城墙防御系统——马面 篇三

马面这个名称,首先见于《墨子》中的《备梯》与《备高临》二篇,其中所说的“行城”即“马面”。表明至少在战国时,它已被用于城市防御了。从目前考古资料来看,最早在城墙上构筑马面的是燕下都的宫殿区,以后有汉魏洛阳金墉城北壁的“墩台”,但直到北宋才被普遍使用。现存最早的马面实物,见于甘肃夏和县北的汉代边城八角城。它的内城尚存马面五处,西南及西北各二处,东南一处。马面宽12.2~38,5米、长6.7~11.7米不等,为非对称式,是依据需要而设。

中原地区现已发现马面的最早实例是北魏洛阳城,在它的北墙广莫门西侧发现马面一处,平面大体呈方形,凸出城墙外侧11.7米(约相当于城厚的三分之二),正面宽度约13米。另外在西墙北端的承明门北,也发现有马面的残余。在以后的实物遗留及考古发掘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北宋汴京外城、元上都等城池,在其外侧均筑有马面。

夏都统万城的马面与以往的实心马面不同,为空心。这些马面间距50~100米,分布在城墙四周。但西城南墙的马面较为特殊,是空心敌台,既长又宽,每座长18.8米,宽16.4米,现存高度为14.2米。赫连勃勃将南城墙修得格外严密,主要是为了防御北朝的刘宋。正如沈括在考察统万城后所说:“其城(墙)不甚厚,但马面既长且密。……若马面长则可反射城下攻者,兼密则矢石相及,敌人至城下,则四面临之。”考古发掘南面的空心马面中建有仓库,通过梯子上下出入,井内的支柱、楼板、粮食均已霉腐。赫连勃勃的刻石中有“崇台秘室”之词,可能是指这种建筑。可见,统万城的马面是一个融作战、军需、军械为一体的平战两用堡垒,在世界筑城史上尚未见有先例。中国构筑空心马面的历史比11世纪波罗的海罗斯城的石头城塔早6个世纪。

明代早期都城南京城墙及中都凤阳城墙,均未建筑马面。但是,依据南京城墙的形制考察,它的平面呈不规则形,各段城墙之间容易组织侧防,起到了“马面”的作用,因此,无需再筑马面。这说明古人在设计建筑城墙时并非因循守旧,囿于传统定制,而是因地制宜构筑各种城防设施。明北京城初期也未建置马面,明成祖朱棣迁都时,在北城垣修筑“马面”。至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加建南城时,才在城墙上修筑马面172座。面积有大小两种,间距为60~10米,估计是为了配合不同射程的武器而建造的。

明代在战略防御比较重要的城池外侧几乎都筑有马面。如秦王朱樉的封地西安城,绕城一周建有马面98座,为20米宽,12米长的长方形,马面外侧三面设有垛墙,左右两侧的垛墙开有垛口,便于抛掷砖石,放发矢弹,以阻击敌人攻城,马面正面的垛墙不开垛口,比左右垛墙高出二尺,可以防止城下矢弹伤人。马面之间距离120米,火力交叉点为6米,恰是古代弓箭、弩、飞钩、掷枪、擂石等抛掷类武器的有效射程和杀伤范围,从而在主墙体之外,形成二组正面及两侧之间的高空密集交叉火力网,提高了城墙的防御功能。其他如山西平遥县城建有马耐2处,间距40~60米。沿海城市如江苏南通城,也建有马面。

为了增强马面的防御和战争能力,在马面之上一般都建有敌楼,即陈规所言的“其上皆有楼子”,既可以屯兵和嘹望,又可以储藏武器,使城墙的防御性能发展到最高点。西安城墙每座马面之上,明初均建有一座歇山式重檐二层敌楼,驻兵防守。战时既可以利用它外凸和高大建筑的特点,观望敌人,观察敌情,防止敌人迂回城下攻城。又可以凭借敌楼从正面及左右两楼间三个方面的交叉火力,狙击敌人,随时点线相连,编织严密的高空火力网,是城墙防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中国梦 演讲稿社保系统 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是————,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梦 社保情》。

50年前,大洋彼岸的马丁路德金有一句名言:“I have a dream”,我有一个梦想,传遍整个美洲。今天,在世界的东方,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华夏民族,也传唱着一个梦想——它就是“中国梦”!

2012年11月,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博物馆时饱含深情的说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期盼。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核心内容,是凝聚人心的巨大动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

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对于我们社保人来说,“中国梦”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社保部门接触的大多是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职工等弱势群体,一举一动,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社保人肩负着责任,怀揣着热忱,积极为政府分忧,努力为百姓解愁,让青春舞动在平凡的岗位上,让活力充满于神圣的工作中,让笑容洋溢在我们的服

务里,“服务民生,群众满意”,这,就是我们社保人追求的梦想!

中国有梦,梦连城市乡村;社保有情,情系千家万户。我们社保部门政策性强、业务量大、覆盖范围广。社保工作直接涉及到每一位参保人的切身利益,我们工作的好坏,服务态度的优劣,直接体现着我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整体形象,社保工作承载着百万参保人员的幸福,承载着每一个参保家庭的期盼,更承载着全市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扶”。这,就是我们社保人追求的梦想!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多么可贵的“民本意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扶”——这是多么浓厚的“百姓情结”,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民本情怀!身为社保人,这种情怀早已诠释在我们日复一日的服务工作中,体现在真诚相助,热情服务的平凡岗位上。

群众满意是我们工作的立足点,近年来我们做到了让参保人员“应保尽保”,使保费征缴“应收尽收”,确保待遇“应付尽付”。从“参保职工手册”到“社保卡”,从“五险独立”到“金保工程”的推进,从城镇职工到城乡居民全覆盖,把党的惠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我们的社保事业蓬勃发展,为和谐社会扮演着“大保障、大民生”的角色。

社保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更没有波澜壮阔的英雄事迹。有的只是一份责任、一份耐心、一份默默无闻的辛苦和坚持。虽然,群众对我们有过误解,也有过抱怨,但

作为一名社保人,我们依然无怨无悔,因为我们心中满载着一个质朴的“社保梦”。小鸟虽小,它的梦想却是整个天空。“社保梦”虽小,但受益的是万千百姓。

朋友们,梦想的风帆已经起航,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社保人迎着“十八大”的春风,顺着“中国梦”的航向,将会更加努力,打造群众更加满意的服务窗口,为“社保梦”增光添彩,让“中国梦”梦想成真!。

5.中国传媒大学考研成绩查询 篇五

一、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查询系统已开通,网址:yz.cuc.edu.cn/yzbwlfw/SSCJ.aspx

二、如考生仍对成绩有异议,可向我校提出复核申请。

1.申请时间:

202月21日10:00――2月22日16:00.逾期不再受理。

2.申请复核方式:

通过中国传媒大学研招网进行网上申请(网址同成绩查询)。

3.复核结果于2月26日后反馈,请关注中国传媒大学研招网通知。

4.根据教育部及北京市相关规定,考生本人不得查阅答卷,由学校委派专人进行复核。复核仅限漏判、加分错误、登分环节,不重新阅卷。

三、我校为国家统一划线招生单位(非自主划线单位),国家复试分数线约3月中下旬公布(具体以教育部公布时间为准)。我校各招生专业复试分数线将在国家复试分数线公布之后划定,此前不接待预测分数线的`咨询。复试分数线将在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上发布,通过我校复试分数线的考生即可进入复试环节,我校不再以其他方式通知考生。

四、具体复试办法、时间等均在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公布,请考生留意。

6.国税系统中国梦主题演讲稿 篇六

当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者升起第一面以镰刀铁锤为标志的鲜红党旗时,集结在这面庄严旗帜下的中国共产党人便具有了一个坚定而神圣的梦想: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为全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

如今,总书记的中国梦,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勾勒出了一副美好蓝图。

作为新时期的国税人,我们又该如何为中国梦尽一份力呢?在凤阳这片神奇而辉煌的土地上,在凤阳国税窗口纳税服务之星代吉玲的身上,我找到了真正的答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她1986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基层税务分局、县局办税服务厅从事税收会计和窗口服务工作。27年来,她几乎每天总是第一个到岗,为同事们做一下卫生;她每天总能面带微笑,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她每天总会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解答着纳税人的各种咨询;27年来,她没有出过一次差错,没有一次迟到或是早退,甚至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年休假。还记得,那是2009年的11月份,领导和同事们发现她日渐消瘦时,大家就一再催促她到医院体检。检查结果是:除患有右附件囊肿、肝囊肿外,还有8项指标严重超出健康标准。尽管如此,她仍然带病坚持工作,有几次差点晕倒在前台岗位。单位领

导得知情况后,要求她必须立即停止一切工作,好好安心养病。但她仍一边在小门诊输液,一边坚持着工作。就这样,她坚持着,不愿请一天病假。

还有去年的八月份,她连续几天低烧,自认为身体素质一直很好的她,就没放在心上,再加上当时发票发售岗位来了一位新手,她之所以坚持着上班,为的就是要当好传、帮、带的角色。可低烧继而转成了高烧,持续十几天未退。当她坚持不住晕倒在岗位,被同事们送到医院时,发现肝部已经严重脓肿,需立即手术治疗,否则就有生命危险。手术后,县局领导还给她特批了一个月的病假,并叮嘱说:“假期不结束,禁止她来上班。”可她倒好,出院后的第二天就坚持非要来,最终单位领导也没拗过她。县局领导考虑到她的身体情况,曾多次找她谈话,想将她调到工作量相对少一些的岗位,但每次都被她一一婉言拒绝了。

她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多年来,她数次被评为“纳税服务之星”、“三八红旗手”、“优秀公务员”等多项荣誉称号,并荣立一次三等功。

她对自己所做的这一切无怨无悔,因为她是国税人,“聚财为国,执法为民”是她的使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她的宗旨。也正是因为有许多像她一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凤阳国税人,才换来了凤阳国税的和谐发展,换来了凤阳经济的不断发展。他们用自己“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诠释着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铮铮誓言!

7.中国知网论文查询系统 篇七

操作步骤: (一) 注册。登录w w w.c r m p.c n点击“在线投稿”, 按照系统提示逐步进行注册。注册时务请填写本人真实姓名、邮政编码、地址、联系电话、工作单位等, 我们承诺对作者的信息保密。请注意:乡村医药网与投稿系统的用户名目前还不能通用, 要分别注册, 为方便使用, 建议作者用同一用户名注册。 (二) 投稿。按提示的流程进行即可, 注意您稿件涉及疾病所属科室的选择。

注册、投稿时如有疑问, 请致电编辑部。

8.达索系统的中国10年 篇八

事实上,中国的工业企业应用达索系统软件产品的历史远远超过20年(最初达索系统的中国市场是通过IBM来完成销售,直到2005达索系统直接在中国市场组建自己的销售团队),即便Bernard CHARLES谦虚地表示,在中国“还有很多公司都不知道有我们这家企业,不知道我们可以帮到他们”。但在制造业领域,作为市场占有率居“第一梯队”的达索系统,始终是一个面向高端制造业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三维体验平台:“体验”思维

自从2008年达索系统在ENOVIA V5和MatrixOne的基础上,提出PLM2.0并发布新一代的ENOVIA V6平台,达索系统的核心软件系统就分别被配置在V5和V6两个平台上,且两者并行。直到2012年,达索系统正式在V6平台的基础上推出了三维体验平台。

从用户的角度看,V5和V6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V5强调软件的各自独立,而V6则整合了达索系统各个独立的软件,并使得这些软件之间具有了某种互联的机制。因此,达索系统的三维体验平台从一开始,就是在解决达索系统内部的产品整合问题——基于云计算并对所有的产品进行互联模式的某种修改。

事实上,为了打造V6平台,达索系统投资了近20亿美元,并且进行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并购:除了CATIA、DELMIA、SOLIDWORKS、ENOVIA和SIMULIA等耳熟能详的品牌外,其他如支持三维可视化的3DVIA,支持实现互联网社区协同创新的SWYM,以及不仅能够实现企业搜索,而且能够用于实现知识分享的EXALEAD等,达索系统的三维体验平台都有所涉及。

事实证明,达索系统围绕三维体验平台战略所进行的解决方案整合是成功的:一方面,达索系统的软件体系变得更加清晰,功能定位更加明确。另一方面,达索系统也成为所有PLM系统提供商当中,从产品层面就开始跨界更多领域并不断取得市场好评的一个(在2015大中华区3D体验高峰论坛同期,Bernard CHARLES还出席了一个与家居行业合作成立面向中国市场的家居电商平台的签约仪式)。

“我们的平台叫做三维体验平台,之所以起这个名字是因为我相信体验的重要性。”达索系统企业策略、行业及营销执行副总裁Monica MENGHINI不止一次在面对媒体时这样讲,达索系统的三维体验平台要强调的重点,并非针对软件技术的“平台”,而是面向用户的“体验”。这显然与一般的系统提供商是不同的。

在达索系统看来,将设计作为未来核心竞争战略的工业企业,真正的创新将是业务模式的创新。而业务模式的创新要求工业企业养成所谓“体验思维”——从意识体验、购买体验、产品体验、服务体验、内容体验、使用体验和拥有体验等方面,全面满足工业企业与终端用户之间的交流需求。“三维体验平台是从软件功能和系统构架方面,为工业企业提供了一个工具,使其可以将这种体验思维成为现实,从而为实现业务创新提供必要的工具。”大中华区总经理王皓峰如此强调。

不难发现,达索系统一直希望三维体验平台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研发平台、服务平台或者生产加工平台,而应该是一个获得创新业务模式的商业平台——至少在达索系统对三维体验平台的定位上是这样。

但是对于长期应用达索系统软件的用户——尤其是航空航天、汽车等达索系统传统优势领域的用户,大多都存在多CAD、多PDM共用的情况,因此三维体验平台所涵盖的业务范围越大,所包含的功能越丰富,这部分用户就会越担心在其他信息系统上的原有投入贬值,以及由其他信息系统产生的原有产品数据价值的遗失。

“这是一个常见的误解,达索系统的三维体验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所以并不存在用了达索系统的软件就不能用其他系统提供商的软件这种情况。”Olivier Sappin,达索系统汽车与交通运输行业副总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汽车行业,作为与产品研发相关的信息化系统如果没有足够的包容性,几乎是不会有市场的。“如德国BROSE(编者注:博泽集团是全球40强汽车供应商,也是这一产业领域的第五大家族企业),它在三维体验平台上不仅使用了CATIA,而且还使用了包括Pro/ENGINEER、NX和SAP在内的各种系统。达索系统提供的汽车行业解决方案的三维体验平台完全能够从产品数据层面与其他系统和软件进行交流:不管是什么样的数据、什么样的CAD或者是PDM,我们都有能力把这些数据拿过来,然后做自己的集成。”Olivier Sappin说。

对于如何保持三维体验平台自身的成长性,向更多第三方合作者保持达索系统以往的开放性,BernardCHARLES认为,从技术角度来讲,三维体验平台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平台——“它本身是非常开放的,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它又不是开放的。”

Bernard CHARLES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三维体验平台对于达索系统来讲是一个革命性的转变,所以我们并没有谋求继续与过去的合作伙伴再合作,我们也没有去找过去的第三方解决方案,我们现在正在寻找的,是代表未来的第三方解决方案。对于我们来讲,什么是过去,什么是未来,我们分得很清楚。”

在Bernard CHARLES的认识当中:过去都是API,未来是网络服务;过去的互联是通过服务客户端来实现,未来是通过云以及商务移动来实现。“在过去,我们有很多做补充应用的合作伙伴;未来,我们已经把世界级的解决方案都集成了,甚至还会包括诸如商务分析能力、社交平台,以及供应链等等解决方案。因此,从技术的角度讲,达索系统已经创造了一个面向未来的平台(云计算、公有云、私有云以及商务移动应用、互联、非互联……),所以达索系统不需要其他的插件来实现。”Bernard CHARLES认为,三维体验平台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平台——“独特包容性的平台”。

而对于主要负责产品营销的Monica MENGHINI来讲,开放和封闭并不能成为判断一个系统价值的标准。MonicaMENGHINI在回答笔者相关提问时说:“我不喜欢开放和封闭这两个字。我希望找到一个无处不在的解决方案:用全新的思维方式,通过这个平台吸引到全新的合作伙伴。这些合作伙伴的解决方案应该是基于云端的;同时,我们也开放我们的源代码,帮助合作伙伴更好地开发应用;对客户来讲,我们要提供给其彻底的灵活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有机的平台,推出了这些有机、灵活的产品组合。我们是希望创造一个全新的、不受传统遗留系统束缚的平台。”

Monica MENGHINI告诉笔者,达索系统会要求所有的合作伙伴和供应商通过推出一些解决方案,以尽可能发挥三维体验的价值,但不要摒弃原有的可用的解决方案,“这是客户的诉求,”Monica MENGHINI说:“我们希望能够把这些现有的数据添加到三维体验平台上,通过这个更为强大的平台发挥现有数据的力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包容性的概念。”

行业解决方案:与“创新”相关

继谷歌无人驾驶汽车,2014年,Link&G02.0——这辆来自法国的无人驾驶汽车再次让世人注意到来自欧洲汽车行业对这一新兴事物的响应。

与其他无人驾驶汽车类似:这个名叫Link&G02.0的无人驾驶电动汽车可以通过传感器检测到两百米内的场景,经过中央电脑分析数据,判断即将放生的碰撞,对车辆行驶机构下达指令,从而让汽车与其他车辆保持安全距离。

“实际上,AKKA通过研发Link&Go无人驾驶汽车,就是要向业界展示下一代的无人驾驶车到底是什么样的,从而为业界提供技术支持。”Philippe Obry,AKKA首席创新官兼AKKA研究公司CEO作为达索系统三维体验平台的用户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Philippe Obry告诉记者,如果说Link&Go阶段还在解决关于“无人驾驶”的技术问题的话,那么到了Link&G02.0,AKKA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已经从技术开发变成了一个“用户体验的开发”。其中用户体验的意思是:产品的研发不仅要关注到产品本身,还要考虑城市、地形和环境等对最终产品所产生的影响。

在Philippe Obry的描述中,无人驾驶汽车事实上应该是整个城市物联网的一个单元,未来的无人驾驶汽车也许并不需要通过自己的传感器来获得数据用以判断路况、红绿灯和周围环境等,而是通过整个城市的物联网、大数据来进行计算,并通过云技术传递给每辆跑在路上的无人驾驶汽车。“因此,Link&Go2.0的研发并非只涉及到单纯的汽车技术,还涉及传感器、物联网和新兴IT技术等众多学科的配合,甚至还涉及到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协调。”Philippe Obry认为,应用达索系统三维体验平台开发Link&Go2.0的过程,事实上也是在实践一种设计复杂产品的思路。

“虽然达索系统的母公司是达索飞机制造公司,但是实际上达索系统在1981年成立时,第一个客户是日本的本田,所以达索系统在汽车行业有非常厚重的积累,我们对用户对产品研发和产品创新的需求有非常深刻的了解。”拥有20年汽车行业工作经验的Olivier Sappin告诉记者,在过去的10年,汽车行业对产品创新的关注点还比较集中在汽车造型方面,“但是近10年来,汽车越来越复杂,就变得跟航空行业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像,所以我们从航空拿来一个关键的方法,叫系统工程,我们现在对汽车行业也在应用这种工程的方法论。”

Olivier Sappin解释说,以往讲的工程,是产品工程,但是现在汽车企业的产品层面的创新,就经常会碰到一个问题,就是要去协调不同的参与方,以一种更科学、更优化的方式,完成对产品全方位的创新实践。

“为了支持更高效的创新,达索系统提供了一个平台,把不同的角色,包括大数据、工程师等,放到同一个平台上去协作,把不同的数据整合起来,从而实现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从那么多、来源不同的数据里,获取你想要的并做有效的分析,最终得到你想要的结果?这需要一套对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的工具,达索系统能提供这样一个平台:通过三维体验平台就可以把整个产品设计过程变成一个创新设计的三维体验。”

达索系统高科技行业全球副总裁Olivier Ribet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另外,Olivier Ribet还详细向记者解释了达索系统所谓的系统工程是如何实现的: “现在达索系统在系统工程领域有非常好的一个解决方案,例如高科技电子行业的解决方案里面的RCOP模式:从需求再到功能,再到逻辑设计,最后到详细物理设计,我们都有很完整的一个解决方案推动产品研发的进程以实践系统工程。比如对于录音笔的产品研发,从最初的需求调研——不仅能够录音,同时能够有很好的质量,对录音距离的要求等——就开始介入,然后,在逻辑设计阶段将这些个需求转化为各种各样硬件的设置,以实现相应的功能。直至最后的详细设计阶。”

达索系统基于三维体验平台的不同行业解决方案推出,事实上不仅实现了通用平台与行业化知识的整合,同时,也是在流程上和创新制度上,将信息化工具与企业典型业务进行了某种结合。

记者手记

“我们今天庆祝10周年,我们非常高兴取得了这些成就。不久前中国政府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愿景,这个计划是非常宏伟的。在接下来的十年——2015到2025年这个阶段,达索系统的解决方案将在中国制造2025愿景中的制造业数字化部分,发挥更大的影响。”BernardCHARLES说。

9.中国梦心得体会 法院系统人员 篇九

在通往幸福人生的赛道上,没有人有资格抢跑。社会应该毫不偏袒地为所有人提供人生出彩的机会,让每个人都享有梦想成真的可能,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社会公正问题也越来越为政府所重视。实现社会公正,既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石,也是进入攻坚期的中国改革的内在目标。

社会公正、机会公平,和每个人的发展密切相关。以我个人为例,从一个“山里娃”到大学生,从法学教授到法官,以自身努力改变命运,和高考制度、法官选任制度、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等机制分不开。这些看似抽象的制度,其良好运转,维护了一个社会的机会公平,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

人的家庭出身、先天禀赋是无法选择的,政府的责任不是去消灭这些差异,而是保证每个公民都站在同样的权利起跑线上。在通往幸福人生的赛道上,没有人有资格抢跑。机会平等,意味着人们不受家庭出身、个人所处阶层的影响,不受任何种族、性别、年龄差别的影响,而只受个人自主活动能力和努力程度的影响。社会应该毫不偏袒地为所有人提供人生出彩的机会,让每个人都享有梦想成真的可能,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

近年来,一系列引发舆论关注的热点事件背后,凸显的往往是社会公正问题。在“炫富”引发的滔滔民意背后,可以看到公众对分配公正的企盼;透过“萝卜招聘”等现象,折射的是公众对公平的就业环境的渴求。“公生明,偏生暗”,公平政治的推行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是中国社会未来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自古以来,民众都期盼良善而有作为的主政者能够实现社会公正。好的主政者往往可以为社会的公正和发展创造条件,但在现代社会,社会公正的实现更多地依赖于良善的制度和法律。就目前而言,让公正成为社会保持健康活力的稳定器,衡量人们满意度的天平,应以十八大确定的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为导向,加强社会公平的基础性制度建设。

国家要让每个中国人的生活有盼头、有奔头,让每个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靠,推动人民维持有尊严的生活,这样才能保证无数中国梦的实现。而作为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应该力图使每一个案件都得到公平处理,这样才能保证权利公平的法治社会,保证每个人的梦想不因不公而受挫。只有权利平等,中国才可能是一个强大的、有尊严的美丽中国。

10.中国社会利益关系的系统理论思考 篇十

关于社会利益理论的十大见解

1.利益是人们满足自身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

人们通常从两种思路出发定义利益:一是将利益界定为对人们带来的好处,这是从人们需要的角度出发,强调利益客体对利益主体的意义,因此强调了利益的“自然属性”,把握了利益形成过程中“人”与“物”的关系。二是将利益界定为某些社会关系的展示,这是将人们需要的满足看成既定状态,着重说明不同主体在利益实现时的关系,因此强调了利益的“社会属性”,突出了利益形成过程中“人”和“人”的关系。事实上,完整的利益概念是上述两个层面的综合,需要满足是利益形成的存在前提和自然基础,社会关系是利益形成的展开方式和社会基础,它们分别揭示了利益的客体性质和主体性质。就前者而言,利益是人们满足自身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以及其他需要的满足;就后者而言,利益的创造、交换、分享和实现取决于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利益是永恒的,利益关系是不断变化的

利益是永恒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利益产生于人类的需求这一特征表明,在人类的全部历史上,利益会永远存在并发挥作用,换言之,不论利益的社会历史内容如何变化,利益本身总是存在的。另一方面,利益的客体和主体具有鲜明的历史性,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空间的变化,利益主体也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分化组合,由此可见,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动态演进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3.利益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

利益问题往往会演化为社会利益问题,社会利益问题是从社会角度出发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利益。利益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利益及其实现始终具有基础作用,一切社会活动的中心是利益,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是利益关系,据此,一切社会科学的核心也是利益关系问题。因为,归根结底它涉及到的是为多数人还是少数人的利益服务的问题。

4.社会利益是总体多方面的利益

社会利益是一个总体的概念,主要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社会利益不仅有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经济利益,还有参与国家政策、管理社会事务的政治利益,以及文化生活充实愉快的文化利益。其中经济利益是指人们的物质财富所得和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是社会利益的基础。政治利益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及所获得的各项政治民主权利,是社会利益的核心。文化利益是指人们所能享受的科学文化发展成果和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最高形态的利益。

5.“利值”是量化社会利益的测度

社会利益涉及人们的需要满足及其形成的社会关系,这自然会引伸出利益的量化问题,也就是计算利益数值或测度“利值”的问题。利值是对利益及其社会关系的数量或形式表达,是采用指标体系及其数学工具来测度和分析利益及其社会关系的数量特征、逻辑关联、内在趋势的。理论上,测度和分析利值是有必要的,只有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才能揭示利益演变的基本规律,同时对利益的量化研究也有助于人们理解实践中的利益冲突和补偿机制。

6.社会利益关系演进是有规律的

由于利益主体和客体的变化,利益关系也将随之发生演进,而这种演进是有一定规律的,因为利益关系是社会生产力所决定的、是生产关系中最核心的内容。据此,生产力一生产关系的演变也就决定了利益关系的演变特征和方向。利益关系的演进有两种含义:一是既有利益关系中不同利益主体所获得的利益绝对量的变化,即由于利益规模的变化而引致利益关系的调整。二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利益相对量的变化,即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相对利益关系的变化。

7.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人民利益决定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命运,所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人民利益是根本。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就有相应的根本利益,经济利益作为根本利益是与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相对而言的,国家利益作为根本利益是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相对而言的,长远利益作为根本利益是与眼前利益、短期利益相对而言的。不存在超越对应物的绝对意义上的根本利益。

8.社会利益关系是新时期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社会利益关系出现了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来源多样化、利益差距扩大化和利益关系复杂化等新特征,利益关系成为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问题。利益关系是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制度变迁的背景下,社会利益的冲突成为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利益冲突不断强化的情况下,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有时会趋于紧张,需要进行适当、有效地调整,以寻找新的利益均衡点。

9.协调利益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利益关系是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问题,据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和基础是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制定有效的利益整合协调对策,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成果,进而构建一个利益共享的社会。

10.马克思主义者一贯重视利益关系

马克思主义者历来重视利益及其关系,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通过研究发现,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利益有关,一切关系实质上都是利益关系。但是不同的制度有不同的社会利益关系。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集体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利益关系理论为指导,同时吸取西方经济学利益关系理论中某些有用的成分,并结合中国实际,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利益理论。这些光辉思想、理论和论述,是我们研究、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社会利益关系的指导思想。

关于利益理论和实践的十大概念

1.综合利益论

综合利益是经济主体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与其他经济主体的相互关系汇总,通过经济活动过程实现各种经济利益的耦合。综合经济利益的基本组成要素有:客体经济利益、主体经济利益、过程经济利益、时间经济利益、空间经济利益五种。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综合利益的多重耦合”具有如下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系统性――综合经济利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第二,动态性――综合经济利益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且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动态开放系统。第三,实体性――综合经济利益是各经济主体或看得见、或摸得着、或感受得到的客观实在。

2.和谐利益论

实现利益和谐,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利益关系的和谐,利益和谐是对立面的统一及其最佳表现。和谐利益是指社会利益关系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在利益差异和利益矛盾的前提下实现利益均衡和利益共享,各利益主体的活力与创造力竞相迸发出来,在共同利益不断增进的同时,个人利益也得到不断丰富与发展。利益和谐与利益矛盾同生共存,利益和谐是相对的、动态的、历史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长期而伟大的历史过程。

3.共享利益论

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在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全体社会成员将自由地结合为一个社会性的经济共同体或“自由人联合体”。在这一经济共同体中,生产资料是全体社会成员联合占有的共同财产,劳动过程是全体社会成员参与民主管理的联合劳动,劳动产品是由社会占有的共同产品。从总体上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利益观是实现与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共享利益,共享利益观是社会主义利益观的核心。

4.开放利益论

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开放利益的概念。从更为准确的意义上说,开放利益是以国际交换为条件而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更多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在这里,社会生产过程的变化是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与交换相互关系的理论仍然是解释开放利益的正确理论基础。

5.机会利益论

“机会利益”一词尽管是我们首先使用的但前人已经做了不少的贡献。我们把机会利益定义为:在不对称信息的条件下,拥有信息优势的经济主体利用其信息优势所提供的经济机会而获得的经济净收益。上述机会利益的定义具有三层含义:第一,要获取机会利益,首先必须创造相对信息优势。第二,能够及时准确地利用信息优势所带来的机会。第三,利用机会的手段既可以是生产性的,又可以是非生产性的,到底采用何种手段来谋取机会利益,取决于在特定情况中何种手段能带来最大的综合利益。

6.风险利益论

风险利益是对人们在不确定性经济活动中获得的那一部分额外收益,或蒙受的那一部分意外损失的经济现象的理论抽象。我们试图从利益的角度将风险的本质归结为风险利益,将风险利益归结为人们对风险增益这一超额利益的主动追逐与积极获取,并在此思维路径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一个风险利益理论和制度框架,然后运用它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7.交易利益论

人们对交易成本比较熟悉,而且一时成为经济学的时髦用语,但是,对交易活动中交易主体最主要的决策变量――交易利益,却较少涉及。我们提出并构建了交易利益这一范畴。第一,交易利益是人们在交易中获得的、超过交易机会成本的收益,交易利益产生的一般基础是主体之间的差异性,并用这一范畴对产权理论、企业理论、价格理论与制度变迁理论进行了新综合。第二,从交易利益的角度来解释经济组织的出现和经济制度的变化。作为对以上现象进行解释的交易成本经济学,必须建立在其他情况都相同的假设基础之上,否则就不能对经济组织和经济制度的效率进行比较。交易利益范畴既考虑到进行交易的成本因素,也考虑到交易的预期收益因素,从而能够对经济组织的产生和经济制度的变迁提供更为深刻的解释。

8.保障利益论

所谓保障利益,即劳动者个人积累、参与收益分享或收入再分配中获得的某种程度的.效用满足。按保障利益的实现主体不同可分为:个人保障利益、企业保障利益和社会保障利益。保障利益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作为社会稳定系统的一部分,保障利益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获得了巨大发展,但仍然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内生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不平衡与不适应无法克服:而社会主义社会保障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劳动者的根本利益,实现社会生产目的和宪法赋予劳动者的权益。

9.休闲利益论

休闲利益论的研究,目前在国内基本上是一个空白,留待研究的学术空间还很大。休闲利益论的研究无论理论还是实践均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从实践上看,休闲利益论将休闲作为一种文化产业来营造,将其与社会生产力联系起来,强调休闲活动的社会功效――作为人类教育手段(户外教育和户内自修),对于满足人类文化求知乃至劳动力本身的生产,特别是人类身心健康的培育都具有积极意义。从理论价值看,休闲利益论的建立和完善同样对我国休闲和旅游理论研究有开拓贡献。

10.未来利益论

未来利益就是较长时间以后得到的利益。我们所坚持的未来利益,既包括当代人的长期利益,又不影响子孙后代的利益。这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利益。我们强调未来利益决不是不顾当前利益,而是兼顾两者利益。如果破坏环境、破坏生态平衡,不仅影响未来利益,而且也不可能增加当前利益,甚至随着当前利益的被破坏,进而影响未来利益。因此,未来利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利益,就是既保证当代人的利益,又不影响子孙后代的利益。

新时期我国社会十大利益关系

1.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这是我国各种社会利益关系调整的轴心。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主要是在中央与地方利益的“收”和“放”上做文章,当时是以国家整体利益为主,适当兼顾地方利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与地方社会利益关系的重心发生了转移。

2.国家、企业、个人的利益关系。国家利益是以国家为主体的整体利益,以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为内容,代表国民经济的全局利益。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是谋求利益的基本经济单位,有自身的利益。个人利益主要表现为个人占有和支配利益,用于满足个人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表明: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有一致的方面,也有矛盾的方面,需要及时调整。

3.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利益关系。这主要表现为沿海与内地的关系,或者说是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沿海与内地的差距越来越大,利益矛盾日益突出,并可能引发一些社会不安定因素,给整个经济改革和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4.工农之间的利益关系。主要包括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城市与农村的利益关系、工人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这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巩固工农联盟的政治问题,尤其要正确处理。

5.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利益关系。主要包括垄断行业与竞争性行业、基础性行业与加工行业、新兴产业与夕阳产业等之间的利益关系。近些年来,行业之间的利益矛盾呈扩大趋势,尤其表现在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失衡上,因此,应控制和限制垄断行业的利益。

6.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主要是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国有企业承担改革发展的成本负担非常沉重,企业办社会的色彩较浓。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由于享受的待遇不同,在竞争中处于不平等地位。这种由于政策性因素导致的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在竞争上的不平等,引发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利益矛盾。因此,应该让不同的企业得到相对公平的待遇,以推动企业之间的合理竞争。

7.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十分悬殊,导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利益矛盾凸显。个人之间的利益差距,主要表现在农民、一般工薪阶层与私有经济经营者、企业承包者、个体劳动者、资本所有者及其他高收入阶层之间收入悬殊。

8.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改革开放以前,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差距很小,甚至出现“脑体倒挂”,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之间的利益矛盾突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脑力劳动者的收入逐步提高,甚至普遍高于体力劳动者的收入。这种状况是合理的,但二者的收入差距不宜过大。

9.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这是指劳动力所有者、资本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利益矛盾比较突出,尤其是资本所有者与劳动力所有者的利益差距不断拉大,直接影响着各生产要素作用的发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0.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往发展迅速。国家之间的关系最根本的就是利益关系。在与他国的交往中,要在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基础上,兼顾他国的利益。

新时期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十大特点

1.利益观深入人心。改革开放前,由于我国传统的“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以及“左”的片面强调“政治挂帅”,人们往往忌讳谈利益,回避利益关系的研究,似乎一提利益就是宣扬个人利益至上,谈论利益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背道而驰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人们的利益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马克思所说“现在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

2.利益主体多元化。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随着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放权让利、发展多种经济成分,以及国民收入分配向居民个人倾斜等,出现了一个与计划经济时期利益统合相反的变动趋势,即利益分解。这种利益分解不仅将原先强制统合到整体利益中去的特殊利益分解出来,而且产生了不少新的利益主体,造成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利益关系成为一个多维的、有机的系统。

3.利益来源多样化。,在经济转型阶段,利益来源日益多样化,有包括工资、奖金、各种津贴等在内的劳动收入,有包括存款利息、股票红利、资本利润、不动产租金等在内的财产性收入,还有身份收入(指部分国家干部、知识分子等凭借其优势身份所获得的部分货币和实物收入)等。少数人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而“设租”所获得的“寻租”收入,也构成了利益的来源之一。4.利益表达公开化。利益表达是利益主体为实现其特殊利益而进行的活动,它的实质是把利益主体的态度、意见等转变为向社会和国家提出要求的方式。利益表达渠道的公开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目前,利益表达的渠道主要有利益组织表达、公共舆论表达及行动表达三种,决策者应对不同渠道的利益表达予以重视。

5.利益差距扩大化。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各利益主体的自我意识日益强化,首先追求自身利益。但是,由于各利益主体的内在和外在条件不同,导致其利益的实现程度不同,形成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差距,并且利益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6.利益关系复杂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利益主体增多,利益来源多样化,利益表达公开化,以及利益差距扩大化,我国转型时期的利益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呈现出纵向权威性利益关系与横向契约性利益关系相互交叉与相互渗透的趋势。利益关系复杂化以及由此导致的利益矛盾冲突的公开化等,使利益关系问题成为当前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问题。

7.利益诉求全面化。利益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时空同一主体所追求的利益也是不断变化的,而且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利益的综合,主要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经济利益是社会的基础利益,政治利益是社会的核心利益,文化利益则是社会最高形态的利益。人们追求的首要利益是物质利益,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人们对非物质利益的追求将会愈来愈迫切。利益诉求的全面化是必然趋势。

8.利益关系问题是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问题。改革实质上是利益关系的调整。改革越深化,各种利益关系的矛盾就越突出。我国的利益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利益关系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问题,处理得好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处理得不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新时期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矛盾是发展和改革进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也要在进一步发展和改革进程中解决。

9.协调利益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利益关系历来是社会和谐与否的晴雨表、风向标。历史经验证明,利益关系紧张之日,就是社会不和谐之时:而协调利益矛盾,实现利益共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让人民共享社会发展的利益,这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的新发展。当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集中起来讲就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失衡。解决问题的办法是,通过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构建和谐的利益关系提供制度支持。

10.利益理论和现实的研究方兴未艾

利益问题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新颖的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它与各门社会科学相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利益的理论,是我们研究新时期我国社会利益变化发展的理论基础;西方学者关于利益的理论,也可供我们研究借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科学工作者对利益概念的界定、社会利益及其内涵、社会利益的量化、根本利益的认识、新时期基本利益关系的理解、社会利益关系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社会利益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社会利益与社会科学的关系等利益理论与实践作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和探索;但是,我国利益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总体而言方兴未艾。

协调新时期社会利益关系的十大思路

1.促进利益增长的思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矛盾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所导致的利益客体匮乏则是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这决定了现阶段利益关系的矛盾,归根结底还是相对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利益需要之间的矛盾。因此,协调和解决利益矛盾问题,其基础还在于发展生产力。只有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做大“蛋糕”,增加可供全社会不同利益主体分配的利益,才能从根本上使社会利益关系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2.保证根本利益的思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首先就要认真解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准确了解和把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首先是由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不同的。建国60多年来的经验教训一再表明,只有准确认识社会的主要矛盾,才能真正把握其根本利益,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带领人民群众一道前进;抓不住社会的主要矛盾,或者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存在偏差,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得不到满足,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会受到挫折。目前,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所以说,集中精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现代化,就是要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3.统筹兼顾的思路。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应兼顾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并突出弱势关怀,以维护社会利益关系的均衡。要做到统筹兼顾城乡利益关系,统筹兼顾区域利益关系,统筹兼顾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与社会利益,统筹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统筹兼顾本国利益与外国利益等。同时突出弱势关怀,在当前主要是关心尚未脱贫的农民、进城农民工、城市失业者、残疾人和生活困难的退休人员,以及其他一些由于各种原因而陷入困境的群体。

4.利益共享的思路。利益共享是广义的、全面的,包括中央与地方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产业之间、不同群体之间都能够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利益。利益共享问题中最关键的是劳资利益共享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寻找新的协调机制、规范机制、运行机制,按照“共同占有、权力共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基本原则建立利益共享制度。

5.利益综合的思路。利益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等,利益关系也包括经济利益关系、政治利益关系、文化利益关系等。因此,协调利益关系,必须综合考虑以上各种利益和利益关系,坚持利益综合的原则。在这种利益关系体系中,首要、核心的就是经济利益关系。经济利益是政治利益的基础,政治利益是经济利益的集中表现。文化利益关系与经济利益关系、政治利益关系一样,是社会利益关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越进步,文化利益关系的地位和作用就越重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综合的原则。

6.利益保障的思路。这是指打造由个人、企业、社会保障组成的“三驾马车”,从多个角度和层次满足劳动者日益增长的利益保障需要。个人利益保障的实质是一种利益的积累,企业利益保障的实质是利益的分享,社会利益保障的实质是政府作为中间人发挥利益调节的作用。

7.利益补偿的思路。在我国的改革进程中,部分利益主体由于利益受损而逐渐成为困难群体。困难群体的存在,使利益差距扩大,利益矛盾激化,从而危及社会稳定。因此,有必要对改革中形成的困难群体采取适当的利益补偿措施,缓和利益分化的加剧趋势。城市中的困难群体、农村及中西部地区居民是改革推进中的主要利益受损者,应该作为利益补偿的主要对象。建立和健全我国的利益补偿机制应依据“造血”原则、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

8.利益关系制衡的思路。要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利益关系的制衡机制,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利益关系制衡机制主要包括: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保障大多数人的利益与限制少数人的暴利、维护合法利益与打击非法利益等。

9.社会公平正义的思路。社会主义社会,公平正义仍然是人们社会生活中一个普遍而基本的追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市场机制对于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作用非常有限,政府这只“有形的手”要发挥积极作用。

10.及时调整的思路。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的整合、新旧观念的冲突、社会结构的重组、改革和发展的不平衡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比较突出。能否妥善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好各种利益矛盾,关系到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及时调整利益关系,需要建立利益表达和利益均衡机制,以及建立常态和长效的矛盾处理机制。

社会利益关系尚需探索的十大课题

1.利益概念的界定,到底是利益好处论,还是利益需要论、利益价值论、利益权利论、利益能力论、利益关系论,怎样给利益下定义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首要问题。

2.社会利益及其内涵可进一步探讨。可以说社会利益是由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等构成,但能不能说社会利益是由宏观利益、中观利益、微观利益组成,值得研究。

3.社会利益的量化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难题,“利值论”是一个在理论与实践上难度很大的课题,需要花力气攻关。

4.对根本利益的认识尚待研究。有人说,根本利益是相对的概念,不存在超越对应物的绝对意义的根本利益,此说法是否成立有待推敲。

5.目前国内有关利益补偿的研究并不少见,但需要对利益补偿的分类、特点、原则、来源等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探讨。

6.虚拟利益是尚未很好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虚拟经济的核心是虚拟利益,但理论界关于虚拟利益问题的研究很少见,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7.怎样理解和认识新时期的基本利益关系大可研究。人们对新时期基本利益关系的认识大体上可概括为:中央一地方利益关系论、国家一个人利益关系论、城市一乡村利益关系论、资本一劳动利益关系论,弄清这些关系问题非常重要。

8.社会利益关系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否可以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即贯穿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利益变化规律、适合于特定社会形态或发展阶段的演化规律、中国新时期社会利益关系发展的演化规律。

9.社会利益关系与构建和谐社会到底是怎样的关系;是关键论、动力论、重点论、需要论、保障论还是条件论,有待论证。

10.怎样认识社会利益与社会科学的关系:能不能说一切社会科学的核心归根结底也是利益关系问题,值得深思。

注释:

上一篇:省政府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下一篇:关于促进我市服务业品牌建设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