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小小故事会》教学设计

2024-09-20

第六单元《小小故事会》教学设计(共13篇)

1.第六单元《小小故事会》教学设计 篇一

初三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风流人物故事──男人孟轲

1500字

两千年前,太史公司马迁读《孟子》,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遂废书而叹。老先生所叹者,是以为利乃乱之始也。两千年后,我读《孟子》,也不禁废书而叹。我所叹者,是前贤亚圣孟子身上的那股咄咄逼人的英武之气和沛然淋漓的阳刚之气。人说:大哉孔子!我则想说:英哉孟子!天地间一伟丈夫,真男人也。

读《论语》与读《孟子》,感受迥然有别。前者循循善诱,吉光片羽,如雨露之养,时风之化,是典型的温柔敦厚的儒雅风范;而后者口若悬河,滔滔汩汩,其势不可当,“其锋不可犯(苏洵),雄辩无碍,一泻千里。孔子更多的时候是教育自己的三千弟子,故心平气和,大言炎炎,诲人不倦,在人们眼里是一个“至圣先师、蔼然仁者。孟子更多的是向不可一世的君王陈说自己的为政之道,故尔常常踔厉风发、意态亢昂,有时甚至带有火气,言辞犀利,显露出十足的刚直不阿、磊落恢弘的大思想家的个性,有一种睥睨王者的人格风范和精神气度。尽管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为争霸天下,莫不纷纷采取功利主义的攻伐之术,以为孟子的“仁政治国方略“迂远而阔于事情,也即见效太慢而不肯采纳,但在孟子义正辞严的强大思想攻势下,不能不一时心悦诚服。而孟子并不为了让君王接受自己的政见而屈尊阿附,他无意于取媚讨欢,弄个一官半职干干。他不仅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反而常常直刺君王的痛处,陷这些愚不可及的家伙们于尴尬难堪的境地,不得不“王顾左右而言他。每读书至这样的段落,便情不自禁再三嗟叹:孟子孟子,何其智勇!孔老夫子曾批评他的学生子路过于勇,而他的嫡传弟子孟轲,其勇较之于子路则更胜一筹。儒家提倡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不讲勇,但是,勇,实在该是男人的本色啊!

不知怎么回事,一提起文人书生,就是一副文弱、寒酸、迂阔的窝囊相,让人“不足观,不大瞧得起。然而,在文人老祖宗孟子身上能寻出半点窝囊的影子吗?他若知道后世文人把自身形象糟蹋成那种样子,肯定会怒发冲冠,大骂子孙不肖的。孟子实在是为后辈文人树立了刚直英武的楷模。男人的形象不只让剑客游侠武装专美,文人亦男人也。《孟子》中记载,一次,孟子要去朝见齐王,齐王正好派人对孟子说:“寡人本应去拜访你,但不巧感冒了,怕风吹,如果你能来朝,我可以接见你。孟子一听这话,反而不想去了,于是回答说:“刚好我也病了,不能上朝见王。第二天,孟子却到东郭大夫家吊丧。公孙丑说:“你昨天托辞有病,今天却去吊丧,这样不太好吧?孟子理直气壮地说:“昨天病了,可今天好了,为什么不能去吊丧?以臣子的身份公然与君王较劲,没有一身的正气、骨气、胆气是不行的。孟子曾引一位勇士的话说道:“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都是男人,谁怕谁呀!又有一次,孟子离开齐国,在昼邑歇宿。一个人想替齐王挽留孟子,便大模大样端坐着跟孟子说话,孟子不理他,趴在几上装睡,那人很不高兴,孟子就坦率地教训他:对一个年长的老头子应该懂得礼数!在孟子看来,一些峨冠博带的君王,只不过是贪财、好色的草包蠢货,或者是率兽食人的独夫民贼,哪里值得老百姓仰望尊敬?!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英雄气概,溢于言表。孔子制定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常礼数,孟子并未昏愚地全盘接受,他提出:民为贵,君为轻。他遗世独立,傲岸宏达,凛然不可侵犯,完全不把一些平庸的君王放在眼里。

相对于孔子的“君子学说,孟子给中国传统文化人格增添了一个意义深远的概念: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丈夫者,男子汉也;大者,巍巍乎崇高也,“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一怒而天下惧并非真正的大丈夫,蛮勇斗狠、奸诈残忍、蝇营狗苟、见利忘义之徒更难望大丈夫项背。真正的大丈夫是光明磊落的人,是意志坚定的人,是富有仁德的人,是胸怀宽广的人。大丈夫人格的获得,孟子有一秘诀:善养浩然之气。何谓“浩然之气?他说这种“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这是一种崇高刚强的正气,一种不可势压利诱的骨气,一种超迈雄放的豪气,一种无所畏惧的勇气,一种宏毅坚定的志气。孟子这一特点,是他的精神导师孔子所不及的。宋代理学家朱熹说:“孟子有些英气。近人林语堂说:“我们读孟子,可使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孟子尝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种苦心孤诣的教诲,一直使得后代文人们进退有据。不管身在魏阙,还是远处江湖,都不应失去了做人的立身根本,培养浩然正气。孟子身上那种有棱角、有个性的哲人风采、英俊气度、男人本色,成为一条汲之不尽的文化源泉,更行更远还生。

2.第六单元自测题 篇二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文后的题目。(4分)

成功的演讲,以机智的语言、诚恳的态度、自信的气势,让思想的清泉流进每一个听众的心田。走进“精彩演讲”单元,我们了解了爱因斯坦的真挚( ),左拉的精辟,

,郭沫若的雄辩( )……演讲者睿( )智的思想、惊人的口才深深地打动了我们,陶冶( )了我们的精神,提高了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分)

(2)结合语境,仿照上文画线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2分)

2.下列各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订正。(3分)

(1)叹为观止 交头结耳 若无其事 人溺己溺 改为

(2)打报不平 洗耳恭听 趁热打铁 片言只语 改为

(3)卷帙浩繁 哄堂大笑 炉火纯青 血气方钢 改为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3分)

(1)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 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2)由于 海姆佗的大名——我们早就从优美的德国民间故事里熟悉她了——中国作家代表团提前半小时到达贵市。

(3)就在这样的认识之下,我们向“年轻精神” 的青年朋友们学习,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

A.存放 羡慕 饱满 B.存在 景慕 饱满

C.存放 景慕 饱和 D.存在 羡慕 饱和

4.学校打算在图书楼走廊里悬挂一幅左拉的画像,请你帮助补全画像中介绍左拉的文字。(必须交代左拉的国别、身份、作品等信息)(2分)

5.幽默是智慧的表现,为幽默续言是很有趣的活动,不但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给人增添许多乐趣。请根据语境,在下面横线上填补恰当的语句,使其产生幽默的效果。(3分)

毕业典礼上,校长宣布全年级第一名的同学上台领奖,可是连续叫了好几声之后,那位同学才慢慢地走上台来。事后,老师问那位学生说:“怎么了,是不是生病了?还是刚才没听清楚?”学生答:“ 。”

6.学习了“精彩演讲”单元后,某同学被班级推荐参加“人生百味”主题演讲比赛,他打算就“独处让人生更美好”做专题演讲。为了撰写演讲稿,他搜集到下面两则材料,其中有一则不符合他演讲主题的要求,请帮他找出来,并说明不符合的理由。(3分)

材料一:1844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律系毕业生梭罗放弃了城市里的高薪工作,一个人身居远离闹市的瓦尔登湖畔。他自建小木屋,一待就是很多年。他独自一人从事着最原始的建设与耕种,用充裕的时间来思考,思考自然,思考人类自身,思考那些在繁华都市中无从想象的东西。“我搬到森林,是因为我要认真地生活……我要活得深刻,把生命的精华吸个干净……我要坚毅地生活,摆脱所有没有生命力的人和事……这样,当我死时,才不会发现:我没有活过。”

材料二:由于许多“宅一族”都是沉迷于社会大众一般难以理解的动漫等亚文化之中,并且很少与社会沟通交流,“宅文化”从一开始就受到质疑。《韩国日报》去年报道称,韩国大约有10万名以上的“宅一族”青少年无法适应社会关系,存在自闭的倾向。首尔市青少年商谈支援中心的郑老师介绍,他曾经遇到过一个女孩,虽然已经18岁了,但一直“宅”在家中上网,不愿意上学,现在的语言能力比小学生还要差。

二、阅读精品屋(42分)

(一)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7~9题。(6分)

【甲】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乙】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7.上述两首诗中,两位诗人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2分)

8.甲诗中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请对其表达的妙处作简单赏析。(2分)

9.乙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的诗句是: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10~14题。(15分)

朋友之义

朋友之义甚重。天下之达道①五,君臣、父子、兄弟、夫妇而至朋友之交。故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天下俗薄,而朋友道绝。” ②见于《诗》。“不信乎朋友,弗获乎上。” ③见于《中庸》、《孟子》。“朋友信之”,孔子之志也。“车马衣裘,与朋友共”,子路之志也。“与朋友交而信”,曾子之志也。《周礼》六行④,五曰任,谓信于友也。汉、唐以来,犹有范张、陈雷、元白、刘柳之徒⑤,始终相与,不以死生贵贱易其心。本朝⑥百年间,此风尚存。呜乎,今亡矣!

(选自《容斋随笔》卷九,洪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

【注释】①达道:共同遵循的道德。②天下俗薄,而朋友道绝:天下的风俗淡薄,因而朋友之道断绝。③不信乎朋友,弗获乎上:如果不能取信于朋友,也就不能获得主上的知遇。④行:良好的品行。⑤范张、陈雷、元白、刘柳之徒:范式和张劭、陈重和雷义、元稹和白居易、刘禹锡和柳宗元这些人。⑥本朝:指宋朝。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孔子之志也 ( )

(2)谓信于友也 ( )

(3)呜呼,今亡矣( )

11.翻译文中语句。(4分)

(1)故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

(2)不以死生贵贱易其心。

12.本文中,作者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引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nlc202309012148

13.在论证过程中,本文所运用的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请试作简析。(3分)

14.联系实际,谈谈你读后的感悟。(80字左右)(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9分)

青年·教育·未来

姚 明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首先感谢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能够在如此隆重的场合,与大家共同分享我的一些内心感受。

我庆幸,自己是一名青年,这意味着我还有机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即使失败了,我还可以重新再来。

坦白地讲,我个人的运动生涯不算十分成功,但至少有几点感受希望和大家分享。

首先,成功需要清晰的人生目标。我认为应该将人生的大目标在不同的阶段分解成几个不太好高骛远的小目标,才能获得不断前进的动力。

我在退役仪式上,特别感谢了两个人,他们是王治郅和奥尼尔,正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我才获得了不同阶段的人生目标。

有了目标,更要努力去实现它。我之所以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客观上讲有年龄的优势,但我在这里可以负责任地讲,在追求目标、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捷径,我的经验只有一条,那就是“珍惜每一天的时间”。

第二,成功需要团队合作,换句话讲,是需要通过团队的成功实现个人的价值。

过五关斩六将、单骑救主……这些事情在电影里、游戏里或是体育比赛的某些特定时间或许可能,但在现实社会当中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现实当中的成功,往往都是团队的成功,而每个成功个人的背后,往往都有一支优秀团队的支撑。

也许,你的天赋很高,甚至在某个时段决定了团队目标能否实现。当顺利的时候,大家自然而然会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此时,即使有一些矛盾、摩擦,也无关紧要。但是在逆境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作为团队的核心力量,既需要有“站出来”承担责任的勇气,更重要的是有理性的自我反省,团结大家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个问题上,我是有过经验教训的。

2004年雅典奥运会小组赛,中国男篮58比83不敌西班牙队,我更是5次犯规离场。当时,我的情绪失控了,摔了毛巾,赛后接受采访时指责了队友。虽然事后大家都善意地认为,我这么做是出于一种极强的责任心,但我觉得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这种方法都是欠妥的,毕竟,团队的成功不是一个人能决定的。

此后,我就开始寻找困境之下能使整个团队克服困难、重拾信心的方法,后来这个方法找到了,那就是沟通。

我相信,人的天赋各有不同,但每个人总有自己擅长的东西。不能因为自己的天赋,就忽略了团队中别人的存在,也不能因为自己的天赋一般,就不再坚持自己的理想。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在团队当中获得自己合适的位置,并最终帮助大家一起获得胜利。

第三,青年人的成功需要发挥教育的力量。这里我所说的教育并非单纯意义上的培养三好学生、高考状元、奥数英雄,而是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具体地讲,就是一方面要鼓励更多的青年人不断学习,自我发展,另一方面要为青年人创造机会,去想象,去尝试,去创新,甚至是去犯错误,唯有如此,青年人才能真正担当起社会发展的责任。

朋友们,“自信和希望是青年人的特权”。希望属于青年,但更属于有志青年。

为了明天,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吧。

谢谢大家。

(节选自《格言》,有删改)

15.姚明认为,青年人该如何迈向成功?(2分)

16.在演讲过程中,姚明注意结合自身运动生涯的得失进行阐述。请从文中选取一例,并简析其作用。(3分)

17.从文中画线语句可以看出,国际篮球巨星姚明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2分)

18.怎样理解“为了明天,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吧”这句话的含义?(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12分)

每一天的努力都是凝聚

俞敏洪

①小时候,父亲做的一件事情到今天还让我记忆犹新。

②父亲是个木工,常帮别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都会把别人废弃不要的碎砖乱瓦捡回来,或一块两块,或三块五块。有时候在路上走,看见路边有砖头或石块,他也会捡起来放在篮子里带回家。久而久之,我家院子里多出了一个乱七八糟的砖头碎瓦堆。我搞不清这一堆东西的用处,只觉得本来就小的院子,被父亲弄得没有了回旋的余地。

③直到有一天,父亲在院子一角的小空地上开始左右测量,开沟挖槽,和泥砌墙,用那堆乱砖左拼右凑,一间四四方方的小房子居然拔地而起,干净漂亮地和院子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父亲把本来养在露天到处乱跑的猪和羊赶进小房子,再把院子打扫干净,我家就有了全村人都羡慕的院子和猪舍。

④当时我只是觉得父亲很了不起,一个人就盖了一间房子,仅此而已。每天仍然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贫困但不失快乐地过着我的农村生活。等到长大以后,才逐渐发现父亲做的这件事给我带来的深刻影响。

⑤从一块砖头到一堆砖头,最后,变成一间小房子,父亲向我阐释了做成一件事情的全部奥秘。

⑥一块砖没有什么用,一堆砖也没有什么用,如果,你心中没有一个造房子的梦想,即便拥有天下所有的砖头,也不过是一堆废物;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梦想,而没有砖头,梦想也没法实现。

⑦当时,我家穷得几乎连吃饭都成问题,自然没有钱去买砖,但我父亲没有放弃,日复一日捡砖头碎瓦,终于有一天,有了足够的砖头来造心中的房子。

⑧后来的日子里,这件事情凝聚成的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也成了我做事的指导思想。

⑨在我做事的时候,我一般都会问自己两个问题:一是做这件事情的目标是什么,因为盲目做事情,就像捡了一堆砖头而不知道干什么一样,会浪费自己的生命;第二个问题是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够把这件事情做成,也就是需要捡多少砖头才能把房子造好,之后就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砖头不是一天就能捡够的。

⑩我生命中的三件事证明了这一思路的好处。

第一件是我的高考,目标明确:要上大学。第一年第二年我都没考上,我的砖头没有捡够,第三年我继续拼命捡砖头,终于进了北大。

第二件是我背单词,目标明确:成为中国最好的英语词汇教师之一。于是,我开始一个一个地背单词,在不断遗忘背过的单词的痛苦中,父亲捡砖头的形象总能浮现在我眼前,最后,我终于背下了两三万个单词,成了一名不错的词汇教师。

第三件事是我做新东方,目标明确:要做成中国最好的英语培训机构之一。然后我就开始给学生上课,平均每天给学生上六到十个小时的课。很多老师倒下了或放弃了,我没有放弃,十几年如一日。每上一次课,我就感觉多捡了一块砖头,梦想着把新东方这栋房子建起来。到今天为止,我还在努力着,并已经看到了新东方这座房子能够建好的希望。

金字塔如果拆开了,只不过是一堆散乱的石头。日子如果过得没有目标,就只是几段散乱的岁月,但如果把一种努力凝聚到每一日,去实现一个梦想,散乱的日子就积成了生命的永恒。

(选自《做人与处世》2007年第4期)

19.俞敏洪先生在上文中给我们揭示了什么人生道理?(2分)

20.第①段中,作者说“小时候,父亲做的一件事情到今天还让我记忆犹新”,请根据下文概括父亲做的这件事的具体内容。(30字以内)(2分)

21.第⑧段中,作者说“后来的日子里,这件事情凝聚成的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从全文看,这里的“精神”最核心的因素有两个,一是 ,一是 。(每空限填4个字)(2分)

22.第 ~ 段中,作者罗列自己“生命中的三件事”,有什么作用?(3分)

23.请从你所积累的名言警句中写出一句体现“努力”的句子,推荐给俞敏洪先生,作为《每一天的努力都是凝聚》的道理论据。(必须交代清楚该名言警句的作者)(3分)

三、文笔展示台(40分)

24.请以“传递正能量”为题,写一篇演讲稿。立意自定,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人名、地名、校名等真实的信息。

3.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篇三

本单元有5篇课文,分别是《小松鼠找花生》《雪地里的小画家》《借生日》《雪孩子》《小熊住山洞》学生尝试着自己阅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感悟雪孩子舍己为人的优良品质。:《小松鼠找花生》 本文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课文结尾小松鼠的问题,既与课题呼应又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课文采用科学童话的形式,寓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活泼、浅显,符合儿童的特点。《雪地里的小画家》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讲述四中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琅朗上口。《借生日》一课当你承受母爱的滋润时,是否该在心底留一分感动,一分牵挂故事中感受母女间的情感。《小熊住山洞》是一个意在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童话故事,以孩子喜闻乐见的连环画形式出现。全文不注拼音。鼓励学生自己借助拼音图画或通过其他方式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学生通过感悟书中的精美语言,被伟大与神气的自然所吸引。在充分感知课文后,我引导学生课后找一找,在冬天,还发现了哪些“小秘密”,亲身体验,寻找冬天的小秘密,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学习的快乐。由此教师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增加学生创造性学习与实践的机会,鼓励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亲近自然,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学生用眼、耳、鼻、手等器官去感受自然,最后用语言表达出来,效果较好。

4.高一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篇四

新教材听说课的教学设计

(SEFC)Book1A Unit6 Good Manners

江苏省天一中学 丁丹

目标设计:1) 按新课程标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采取启发式、创新式的教学方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媒体,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大胆想象、积极参与,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2) 运用“语言的输入 语言的辅助输出 语言的输出”这一语言规律,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尤其是说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设计: 1)帮助学生复习使用表示道歉的用语。

2)教育学生如何做到行为规范,争做一个有良好行为举止的中学生。

过程设计:

一、 导入(Presentation):

一首英文歌曲:(Thank you /You’re welcome.-----摘自《新概念英语》)

设计问题:1)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ong?

2) Why do we always use these expressions?

(歌曲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问题的回答,巧妙地引出话题:Good Manners)

二、 热身(Warming up):

1.展现图片,利用所给短语完整对话。

设计学生活动:1)Pair Work

2)集体校对:一问一答式

(学生在完整对话时,既有了开口说的机会,又复习了表示道歉的用语。)

2.对话内容提升:

设计问题: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dialogues?

设计填空:

When we want to enter a room, we should say: Excuse me. May/can I come in?

When we want to interrupt other’s conversation, we should say: Excuse me. May I interrupt you for a moment?

When we have troubled others, we should say: I’m sorry. Or: I’m terribly/really sorry.

(根据问题设计的填空,不仅提升了对话内容,而且使学生对使用道歉用语的场合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 听力(Listening):

1. 听前导入:

步骤一:问题设计:What are the three words that we often use if we want to be polite to others in our daily life?(Answer: Please, Thanks, and Sorry.)

(从问题答案引出“表示道歉”的重点。)

步骤二:看图片,听故事。(图片及故事的听力材料附后)

问题设计:What’s it talking about?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young man?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tory?

(这一步骤,不仅使学生了解了在公众场合打扰了别人要道歉,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道歉用语”来引出课本听力部分,而且为后面讨论部分“如何做一个具有良好行为举止的中学生”作了铺垫。)

附听力材料:

On the afternoon of July 2nd, I was traveling from Shanghai back to Shenyang by train. In front of me were sitting two men and a woman. A young man was sitting between the man and the woman. The man was reading a newspaper and the woman 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 Later the young man brought out his tape – player and played some very loud music. What was worse, he was singing along and drinking. The people around looked at him angrily. When the train stopped at a station, he got off in a hurry. Suddenly, a man in the train called him as he hurried away. “Young man, you have lost something.” The young man stopped and returned, wondering what it might be. The man in the train said:” You have lost good manners, you should mind your manners next time.”

2 . 听力训练:

第一遍:整体理解,完成问题:

第二遍:了解细节,完成填空:

1. What does Bill say to apologise for taking the bike without telling Cliff?

Oh, _I’m sorry. I only used it to get to school because I was late.

2.What does Cliff say?

_That’s Ok. Just ask me next time, will you?

3.What does Bill say to apologise for losing the bike?

I really have to apologise . It’s about your bike.

4. What does cliff say?

Oh, that’s all right . I guess it wasn’t really your fault, wasn’t it?

That’s OK _. Forget it_ . It was an old bike anyway.

5.Bill took Cliff’s bike without asking him. He also lost Cliff’s bike.

He apologises for losing it by saying :

I’m really sorry about the bike.

第三遍:(视班级及学生实际能力情况而定。)

(分别设计听的任务,有利于学生听的任务的完成。)

3. 听后活动:

a) 根据听力内容,编对话。(抓住机会,趁热打铁,这是一个语言辅助输出的过程。)

b) 总结道歉用语及回答。(总结所听的内容,为下面的口语训练作准备。)

Ways of Making Apologies

(Please )Forgive me. I’m very sorry.

I apologise for…

I’m sorry. I didn’t mean to …

Oops. Sorry about …

Possible Answers

Oh, that’s all right.

Oh, well, that’s life.

It’s OK.

No problem.

四、 口语训练(Speaking):

第一部分:任务一:Pair Work用所总结的道歉用语编对话,一两句即可。

任务二:Pair Work用所给场景(附后)编对话,并注意运用道歉用语。

(语言的输出,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Situation 1

You are at a school party. Your friend tells you that the man you are going to work with tomorrow has also come to the party. You have never met the man before, but your friend does not know. You ask him to introduce you to the man.

Situation 2 :

Many students and teachers come to the party. You are looking for two seats to sit down with your friend, but there are none. You see two seats, but there are bags on them. You go over to ask the girl sitting beside the bags.

Situation 3

Many people are drinking at the party and there are many glasses on the table. You take the wrong one. What will you say and what will you do?

Or: you can use your own situation.

第二部分:Discussion: What should we do if we want to be a student with good manners?

1) At school…(图片附后)

2) At home…(图片附后)

3) In public places…(图片附后)

(这一话题的讨论,完全是一个语言自由输出的过程。这一贴近生活的话题,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让学生有话可说,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通过这一讨论,还促使学生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做一个文明的学生。把德育教育融入了英语课堂教育中。)

1.At school….

2. At home…

3. In public places…

五、 课堂内容总结(Summary):

问题设计:What have we learned today?(a:…how to make apologies;

b:…how to be a person with good manners.)

(这一总结使学生对一堂课的内容一清二楚、一目了然,也达到了让学生自我检查的目的。)

六、写的训练(Writing):

1. 观察图片,口头描述。(图片附后)

2. 写短文。(课上时间有限,可作为 Homework.)

5.第六单元《小小故事会》教学设计 篇五

据说古时候的人真的是用铅做笔芯,后来有个牧羊人在一个被大风连根拔起的大树留下的坑里发现了石墨,刚开始用石墨做铅笔芯的时候很容易破碎和折断,于是人们就把石墨碾成粉,掺入粘土,然后烧制而成,这样就不容易折断了 还可以通过配比控制铅笔的硬度,铅笔的型号就是这样来的。

直到18世纪末,世界上还只有英、德两国有铅笔供应,拿破仑发动了对邻国的战争后,英、德两国切断了对法国的铅笔供应,因此,拿破仑命令法国的化学家孔德在自己的国土上找到石墨矿,然后造出铅笔。但法国的石墨矿质量差,而且储量少,孔德便在石墨中掺入粘土,放入窑里烧烤,制成了当时世界上好使耐用的铅笔芯。在石墨中掺入的粘土比例不同,生产出的铅笔芯的硬度也就不同,颜色深浅也不同。“H“即英文“Hard”(硬)的开头字母,代表粘土,用以表示铅笔芯的硬度。“H“前面的数字越大(如6H),铅笔芯就越硬,也即笔芯中与石墨混合的粘土比例越大,写出的字越不明显,常用来复写。“B”是英文“Black"(黑)的开头字母,代表石墨,用以表示铅笔芯质软的情况和写字的明显程度。以“6B”为最软,字迹最黑,常用以绘画。普通铅笔标号则一般为“HB”,考试时用来涂答题卡的铅笔标号一般为“2B”。

根据铅笔的硬度,偏硬为H,偏软为B,b-black(黑的深度),h-hard(硬度)目前我见过的最高型号为12B和12H,而不画画的人大多是没有见过6H以上和6B以上铅笔的。决定铅笔硬度的因素为制作铅笔芯的石墨中掺入粘土的多少(粘土为最常见的增硬剂,也许还有别的),掺入粘土越多,铅笔越硬,反之越软

6.第六单元自测题 篇六

1.阅读下面的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明mèi( )的春天走远,我可以留在清秋。尽管再往前走,就是一个严冬。大地如许萧瑟,生命分( )外凋敝,但是能不能安心,这是人在流光中的一段把持。人可以伤春,可以悲秋,但所有的春恨秋愁走过之后,我们的心被春花秋月荡yàng( )成为一片宁静宽广,这才是诗词的斑斓( )意象滋润过的心灵。

2.下列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在这座开放包容的城市中,聚集着来自天南海北的外来务工人员。

B.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争做21世纪的风流人物。

C.通过举办“赛诗会”活动,同学们不仅提高了诗歌鉴赏能力,而且享受了天伦之乐。

D.王警官是一个破案高手,曾经侦破过很多扑朔迷离的刑事案件。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取消暂住证制度,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这一改革举措百姓非常受欢迎。

B.有人惊呼,“抢红包”这个春节的“伴奏曲”盖过了亲情的“主题歌”,有可能毁掉春节。

C.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莫言又默默地写了一本大约16万字左右的书。

D.“火星一号”是由荷兰私人公司主导的火星探索移民,目的是在火星建立永久殖民地。

4.默写。(6分)

(1)大漠孤烟直, 。(《使至塞上》)

(2) ,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日暮乡关何处是? 。(《黄鹤楼》)

(4)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回延安》)

(5) ,犹有花枝俏。(《卜算子 咏梅》)

(6)古诗词中,有不少同情百姓疾苦的名句,请从你的积累中写出完整的两句。

5.学校打算在图书楼的走廊里悬挂一幅辛弃疾的画像,请你帮忙补全画像中介绍辛弃疾的文字。(必须交代清楚其朝代、身份、字号、地位等信息,2分)

辛弃疾(1140-1207)

6.下面是《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报告》中的一份统计表,请将你从中获得的结论写出来。(3分)

7.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有关题目。(5分)

“我有月光/我从来不明亮/我有桃花/从来不打开/我有一辈子浩荡的春风/却让它吹不到我。”难以想象,这样清新唯美的诗句竟出自一名“乡村女诗人”之手。

今年39岁的余秀华,系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农民。因为出生时倒产、脑缺氧,造成脑瘫。她用坚强的毅力上学读书,高中读了两年便辍学回家。从此,诗歌成了她忠实的伙伴。从1998年开始写诗,至今她已经写了2000多首。去年9月号的《诗刊》杂志重点推荐了余秀华的诗,认为它们充满了“重量和力量”,从此,余秀华和她的诗迅速进入了公众的视线。写了16年诗的她,在几个月内迅速成名。她的作品行文质朴、感情浓烈,在微信朋友圈中被反复分享,迅速被人熟知与谈论。她被学者誉为“中国的艾米丽·迪金森”。

(1)给上述新闻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15字以内,2分)

(2)如果让你以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余秀华,你会如何发问?请设计出有质量的访谈问题。(3分)

二、阅读精品屋(36分)

(一)阅读《木兰诗》,完成8~12题。(15分)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木兰当户织 ( )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3)双兔傍地走 (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0.诗歌表现了主人公木兰什么样的品质和精神?(2分)

11.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分)

12.有导演拟把《木兰诗》改编成电影《巾帼英雄花木兰》,并在编写剧本时,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情节(从军缘由、行前准备、征途思亲、战场生活、百战情况、凯旋辞官、返回家园)的详略处理征求你的意见,请把你的合理化建议写出来,并简述这样处理的理由。(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完成13~17题。(11分)

边界望乡

洛 夫

说着说着 又猛然折了回来

我们就到了落马洲 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

那冒烟的啼声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一句句

手掌开始生汗 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

乱如风中的散发 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头问我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冷,还是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不冷?

把我撞成了

严重的内伤 惊蛰之后是春分

清明时节该不远了

病了病了 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

病得像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 当雨水把莽莽大地

只剩下唯一的一朵 译成青色的语言

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 喏!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

咯血。而这时 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

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 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

飞越深圳

后记:1979年3月中旬应邀访港,16日上午余光中兄亲自开车陪我参观落马洲之边界,当时轻雾氤氲,望远镜中的故国山河隐约可见,而耳边正响起数十年未闻的鹧鸪啼叫,声声扣人心弦,所谓“近乡情怯”,大概就是我当时的心境吧。

(选自《烟之外》,洛夫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

13.由全诗可知,洛夫的《边界望乡》是一阕动人情肠的 变奏曲。(限填两个字,2分)

14.诗人选用了不少新颖而奇妙、精粹而鲜活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请从诗歌中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意象,并简析其表达效果。(3分)

15.第二节中,诗人为什么会“手掌开始生汗”“心跳”?(2分)

16.诗中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参照下述示例,从诗中另选一处品味。(2分)

示例:在“三月的春寒”天气,“我”却“双目尽赤,血脉贲张”,这一处对比反衬出游子思乡情感之强烈。

17.作为全诗的收束,诗中画线的语句意味深长,请阐释其内涵所在。(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0分)

诗意蟋蟀鸣

韦良秀

①蟋蟀,又名“促织”,俗称“蛐蛐”,曾经是无数骚人墨客吟咏的题材。蟋蟀入诗最早见于《诗经》,其中有“季夏之月,蟋蟀居壁”“处暑蛩鸣”“立冬蟋蟀入室”等诗句。《豳风·七月》对蟋蟀的记述更为详细:“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而《国风·唐风》中有一首诗的题目就叫《蟋蟀》,诗中写道:“蟋蟀在堂,岁聿其莫”“蟋蟀在堂,岁聿其逝”“蟋蟀在堂,役车其休”。其大意是说:不知不觉间,蟋蟀已经来到我的家里,日月流转,稍纵即逝,就让我们尽情享受美好的生活吧!在汉代的《古诗十九首》之五中,我们也可以听到蟋蟀的吟唱:“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②蟋蟀的吟唱是秋日已至的象征,它在叶微黄、草微枯、风微凉的秋日里发出鸣唱,闻之令人生悲,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贾岛的“促织声尖尖似针,更深刺着旅人心”一句,就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这种离愁别绪。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写过一首题为《促织》的诗:“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久客得无泪,故妻难及晨。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诗中所描写的即是长期客居他乡的自己,在听到床下蟋蟀所发出的鸣声以后,油然而生的怀亲思乡的忧思和背井离乡的感伤。

③蟋蟀不仅善鸣,而且善斗,不少文人骚客对蟋蟀争斗的场面吟咏不绝。宋代顾文荐在《负暄杂录》中,如此记录斗蟋蟀之风:“斗蛩亦始于天宝年间,长安富人镂象牙为笼而畜之,以万金之资,付之一啄,其来远矣。”明代诗人顿锐的《观斗蟋蟀》,将此情形描写得更为真切:“见敌竖两股,怒须如卓棘。昂臧忿塞胸,彭亨气填臆。将搏必踞蹲,思奋肆凌逼。既却还直前,已困未甘踣……”顿锐以拟人的笔法将蟋蟀激烈争斗的场面刻画得极为生动传神。

④当然,也有一些吟咏蟋蟀的诗超越了诗人的个人情感,表达出对贫富差别以及社会黑暗现象的不满。如宋代诗人王安石也有一首《促织》诗:“金屏翠幔与秋宜,得此年年醉不知。只向贫家促机杼,几家能有一絇丝?”在这首诗中,诗人以鲜明的对比描写当时社会上贫富差距之悬殊,借对蟋蟀无端“促机杼”的嗔怪之语表达了心中对贫家的同情、对富家的愤慨,寓意深刻含蓄。除此之外,无论是白居易的“惜渠止解能催织,不识穷檐机轴空”,还是杨万里的“不解缫丝替人织,强来出口促衣裘”,抑或是陆游的“州符县帖无已时,劝耕促织知何益”,都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苛刻,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穷苦生活,读来令人悲愤。而蒲松龄老先生在他那篇脍炙人口的《促织》里,用饱含辛酸血泪的笔墨,辛辣地讽刺和揭露了宣德皇帝时期“上有所好,下必甚为”的官场规则,以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黑暗制度。

⑤又是一年秋日到,又闻秋夜蟋蟀鸣。在此起彼伏的“唧唧”声中,小小的秋虫在千年的古韵中竟立体丰满起来。

(选自《光明日报》2014年8月20日,本刊有改动)

18.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列举《诗经》和《古诗十九首》中与“蟋蟀”有关的诗?(2分)

19.古代骚人墨客吟咏蟋蟀的诗,从内容和主题的角度看,主要包括哪些方面?(3分)

20.文中画线的语句在结构方面起着怎样的作用?(2分)

21.下面的宋词中也涉及蟋蟀,请分析其首句“昨夜寒蛩不住鸣”的表达作用。(3分)

小重山①

岳 飞

昨夜寒蛩②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释】①小重山:1141年,岳飞在率军北伐、连战连捷的有利形势下,接连收到了朝廷撤军的严令,只得班师回朝。不久,朝廷罢免了岳飞的军权,岳飞闲居家中,这首词即作于此时。②寒蛩(qióng):秋天的蟋蟀。

三、文笔展示台(40分)

22.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学习了“诗词拔萃”单元后,你是不是有了做诗人的冲动?请把目光聚焦自然界,用心去倾听自然,感受自然的律动,学写一首小诗,表达你的感悟。要求:不少于18行。

7.语文六下第六单元复习设计 篇七

【复习思路】

苏教版六下第六单元,有《广玉兰》《夹竹桃》《古诗两首》等课文,还有一个单元练习。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以达到综合知识,形成知识结构链,促进学生智能和个性发展,采用“串珠成链”的方式,把散落在教材中各个知识点整合起来,让知识在整体中发生聚合效应,以达到高效地单元复习。

【复习过程】

一、寻觅课文异同,整体把握内容

1。第六单元有哪些课文?这些课文都有什么共同点?什么不同点?请同学说一说。

2。全班讨论交流。

共同点:《广玉兰》《夹竹桃》《古诗两首》三篇课文的内容都是状物的,作者通过写广玉兰、夹竹桃、石灰、墨梅,以表达赞美和喜爱之情,感受自然美和艺术之美。

不同点:

①体裁不同。《广玉兰》《夹竹桃》是散文,《古诗两首》是咏物诗。

②作者不同。《夹竹桃》作者季羡林,被誉为“学界泰斗”(齐读作家卡片――季羡林)。《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作品,《墨梅》是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的作品。

③表达方式不同。写广玉兰突出幽香、纯洁、旺盛的生命力,夹竹桃是赞美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写石灰和墨梅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写石灰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写梅花的鄙视流俗、贞洁自守,以寄托诗人的志向。

教师小结:第六单元的课文都出自名家之手,都是经典之作。这一组课文放在一起主要是学习状物、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

二、寻觅重要视点,串珠知识之链

1。特殊字音:

这一单元中有很多值得关注知识点,我们在复习时,可不能疏忽。首先要注意几个在练习中经常会出现的特殊读音。

出示:玉琢冰雕(zhuo)

参差(cen ci)

微风乍起(zha)

教师提示:“琢”“乍”都是翘舌音。“参差”是多音字,特别要注意“参”的读音,如“人参shen”“参加can”。“差”的读音,“出差chai”“差不多cha”。(学生齐读,抄写在笔记本。)

2。重点句子:

出示:

(1)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说它纯白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我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质感,说它玉琢冰雕吧,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

这句话写出了广玉兰绽放的花儿和,从词语中感受到的,我觉得作者眼中、心中的广玉兰。

(2)指名学生读句子,集体讨论:

这句话写出了广玉兰绽放的花儿洁净和高雅,从纯白、淡淡的、青绿色、玉琢冰雕、柔韧而有弹性等词语中感受到的,我觉得作者眼中、心中的广玉兰美得无法用语言描述。

3。重点段落:

出示:

(1)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2)这段话写出了夹竹桃的____。

(3)“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中写迎春花、玉簪花和菊花是为了突出____,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师生讨论共同完成。)

4。古诗:

(1)出示:《石灰吟》《墨梅》这两首古诗运用了XX的写作手法。诗人于谦借石灰抒发了XX的思想感情,诗人王冕借墨梅抒发了XX

(2)集体讨论:《石灰吟》《墨梅》这两首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诗人于谦借石灰抒发了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诗人王冕借墨梅抒发了他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

三、寻觅经典操练,重视语用表达

1。本单元中有值得注意的语言操练点,如《夹竹桃》一课出现了表示双重否定的句式: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仿照这句话造一句表示双重否定意思的句子。

学生操练:

2。“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本单元的课文都是状物的,都是名家经典之作,要会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表达语言。《广玉兰》的第三自然段用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写出了广玉兰的各种形态。仿写这一段:选写一种花的姿态,如梅花、桃花、迎春花、樱花等。

学生操练:

8.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篇八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搜集资料的方法,培养他们搜集资料的良好习惯;

2、在搜集资料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和交流与合作 的能力。

3、根据收集资料的内容,写一篇小论文。第一课时 【活动步骤】

一、情境导入:

师问:我们每天都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吸收知识的营养,使自己一天天成长起来。请大家说说,除了课堂学习,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知识?如何能快捷地查找知识?

生答:(看书、听广播、看电视、看报纸、上网查资料、实地调查采访……)

师结:上图书馆查资料与上网查资料,这是我们现在最常用的查资料的方法。(板书,引出课题)

二、活动指导:

(一)搜集信息的基本步骤:

(1)明确主题,确定任务;(2)根据情况,决定渠道;(3)捕捉信息,获取资料;(4)筛选信息,分类整理;(5)综合信息,阐述结果;(6)文字课件,交流互补。

(二)搜集途径:

1、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图书馆,是藏书的场所,是学习的天地,那里高高的书架上林立着密密的书册。走进图书馆,怎么用最短的时间寻找、选择我们所要查阅的资料,怎样整理、利用查阅的资料,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传统的书目卡片借阅方法

了解图书馆的分类体系,搜集资料首先明确其归类,学会使用书目,书目就是图书目录,分类记录着图书的名称、作者、出版情况或内容提要。可以根据其中一项查找所需资料。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卡片式目录。还要配合使用索引,查阅中发现所需资料,及时做好摘录、札记,有条件的还可复印。

(2)小型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借阅方法

小型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一般有如下六个流程:图书编目、图书流通、图书检索、期刊管理、系统管理、退出系统。“借阅图书”记录着书名、著者、分类号、出版社、条码号。知道所需书籍以上任何一项资料,就可输入电脑,直接取“图书检索”流程查找。

2、上网查阅资料(1)大范围扫荡:

如果找的东西范围比较大,需要一大批同类网站供你参考与比较,那么你可以先去专门收集网址的网站。如“5566.org”就能将比较出色的网站分门别类,让你一目了然。当然为了稳定使用,可以安装一个有相同功效的软件在你的硬盘里随时调用,如“仙剑书签”。(2)找准专业搜索站点:

找图片可以去“google”或“baidu”,放音乐下载可以去

“sogua”。“天网搜索”是一个“FTP”共享搜索引擎,通过它可以到开放的FTP服务器中下载大型软件和电影。

(3)百度搜集下载:发现好的文章资料,可以用软盘储存,也可直接存入电脑,或整理打印。

3、实地调查和采访:

(1)明确调查和采访的问题和对象。

(2)设计问题,制作问卷、拟定提纲。

(3)记录工具。

(三)实例导航

1、明确主题——中秋

2、确定栏目——

中秋溯源——今夜月明人尽望

中秋习俗——月中霜里共婵娟

中秋诗文——堂前月色愈清好

3、搜集渠道——网络

4、整理资料——课件

四、作业布置:

请你以课文提供的“三峡”“电脑”任一专题为内容,自主选题,课外搜集相关资料,准备下周展示交流。

第二课时 【活动准备】

1.分小组:学生自愿组合,推选小组长。

2.定主题:以课文提供的“三峡”“电脑”任一专题为内容,由学生自主选题,教师指导设计提纲。

3.提要求:各小组长分配任务,学生根据主题需要,准备工具。

4.定议程:以班级为单位推选主持人,由师生制定课堂议程。【教师点拨】

按我们所学的资料搜集的方法,可搜集以下几方面内容,并打印、装订成册或制成课件。

中秋传说——欢度佳节同相知

(一)走进三峡

1、我眼中的三峡——我的眼里只有您

2、名人眼中的三峡——揭开您的盖头来

3、诗人眼中的三峡——酸酸甜甜就是您

(二)走进电脑

1、了解电脑——世界真奇妙

2、运用电脑——不用不知道

3、评论电脑——让我欢喜让我忧

4、展望电脑——前景无限好 【展示要求】

1、说普通话,做到口齿清楚,态度大方。

2、能围绕中心说话,条理清楚,用语准确。

3、讨论问题时,积极发言,观点明确,表达清楚。

4、讲述见闻,内容具体;描述事物,抓住特点,语言要生动。【成果展示】

1、介绍活动概况:介绍本组成员情况、活动地点、选定的主题、使用的方法。

2、介绍使用方法:较详细的介绍一种方法,可借助实物投影、电脑等手段进行演示。(每组一人)

3、分享一点体会:说说本次活动最大的收获。

主持人结束语: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几种搜集资料的方法,其实,很多情况下是可以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搜集资料的搜集资料有利于我们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我们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能力让我们从现在起,做生活的有心人,从搜集开始,积累资料,不断积淀我们的人生阅历,时刻采撷我们的生活美丽。【作业布置】

根据搜集的材料,写一篇关于“中秋”“三峡”或“电脑”的小论文。【佳作看台】

电子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这一名词如今已家喻户晓,随着一批个人电脑的涌现,如苹果机、PC1500等等,电子计算机已进入千家万户。现在的计算机,运算速度已达每秒亿次以上,而且能歌善画,在某些方面已可以与人脑一比高低了。但是,在30年前,这一切都是不可想像的,因为那时计算机不但体积庞大,性能差,而且操作也极不方便。

电子计算机诞生于硝烟弥漫的第二次大战中,当时英德的“密码战”已白热化,几乎可说是谁先破译了对方的密码,谁就取得了胜利。这时,有个叫图林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能迅速破译敌方密码的机器,取名“图林机”,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具有分析能力的机器。于是,英军掌握了德军机密,扫清了英吉利海峡中的德国潜艇,为诺曼底登陆创造了条件。

随着诺曼底登陆的成功,军事上需要计算的数据也越来越多。如果让一千名熟练的计算员用手摇式计算机来计算这些数据,起码要两个星期。为了尽快取得数据,科学家们在“图林机”和机械计算机的基础上开始制造电子计算机。这台计算机建成后,体积足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每秒仅能运算几千次,而且要上千名专业人员操纵它,但它已是当时最“聪明”的机器了。

50年过去了,电子计算机经历了四个巨大的飞跃。首先是晶体管计算机代替了电子计算机,使体积缩小了一倍多,性能提高了两个数量级。然后又出现了集成电路计算机,体积又缩小了许多,性能又提高了一二个数量级。再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当上了主角。现在的微型计算机已缩小到笔记本那么大,而且它的中央处理机只有手指甲盖那么大,可单独使用巨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突破了每秒亿次大关。

电子计算机不但在体积与性能上飞速发展,在操作方法上也是突飞猛进。最初的计算机因部位繁多,必须要有上千名专业人员去操纵它,而且它根本不懂“语言”,要它运行得像电信局的接线员那样把象征着一条条指令的插头插到插座上,真是麻烦极了。晶体管和集成电路计算机的体积比起电子管计算机已小了许多,所以只要几个人来操纵。但它只懂一种语言——代码语言。所谓代码语言是指一种由0和1构成的语言,各个机器都不一样,非常麻烦;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体积更小,一个人便可操作,于是又名“个人电脑”。这种计算机不光懂代码语言,还懂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高级语言是指一种含有英语保留字的语言,不懂计算机而精通英语的人,看了程序也可知道个大概,所以稍加指导,连小学生也能使用这种计算机。这种计算机还能画画、唱歌、设计图纸等等,功能齐全。它的中央处理机还可单独装在炮弹、导弹甚至人体中,让武器百发百中,让残疾人过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和它的中央处理机在工业、农业、医疗、科研、交通等各个领域大显身手,已成为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现在,电子计算机虽已被称为“智能电脑”,但它和人脑相比还相差甚远。相信通过科学家们的努力,计算机会更微型化,性能也会更高,最终成为分子计算机、原子计算机甚至质子计算机,从而成为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的忠实朋友。【佳作2】

中秋节风俗

中秋节,传统中最具诗意、最为浪漫的佳节。中秋之夜,皓月当空,或合家团聚,或三五好友,赏月品酒,吃月饼,祝福团圆,其情其景美不胜收。

祭月赏月是中秋节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间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

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诗人赏月时的真情流露。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秋庆祝活动更为丰富多彩。不仅保留了过去民间习俗,剔除了一些带有封建迷信的活动,而且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使中秋具有新的时代气息。从2010年开始,我国政府规定每年中秋节放假三天。

9.必修一第六单元训练 篇九

1.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A. 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 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 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2. 对下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最高人民

检察院] [最高人民

法院][国务院][各部委][中央军事

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图示]

①图中的国家机构组织系统形成的标志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②图中反映的国家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③这一制度是其他各项政治制度的基础 ④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3.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 )

A. 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

B. 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区域自治的设想

C. 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 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

4.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这一规定反映出当时( )

A. 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B. 人民政协已成为统一战线组织

C. 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彻底完成

D.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起来

5. 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以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下列相关认识,符合史实的是( )

[一届人大

A. 第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B. 第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 第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干扰

D. 第五届人大期间形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6. “在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中国在选择政党制度时必然要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应运而生。”这旨在说明新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 )

A. 符合传统文化内涵

B. 是民主革命实践的产物

C. 是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

D. 是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要求

7. 以下三幅历史图片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相关,如果根据图片文字说明,要给这三幅图片确立一个恰当的主题,那么,这个主题应该是(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徵 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庆曲

A. 民主政治的成就

B. 民族团结的力量

C. 改革开放产生的巨变

D.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作用

8. 《中国的法治建设》中指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纪元。”对此材料中“新纪元”理解正确的是( )

A. 在法律上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

B. 确立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

C. 制定了中国第一步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 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

9. 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下列对两段诗歌理解错误的是( )

A. “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侵略

B. 两次分离都是因为外来侵略造成的

C. 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

D. 闻一多在诗中所指的分离曾长达半个世纪

10.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宪法或宪法性文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或评价\&《共同纲领》\&①\&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1954年宪法\&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82年宪法\&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③\&]

A. 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B. ①人民共和国成立后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C. 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 ①三大战役取得胜利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同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二、非选择题

11. 法制建设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指标。自古至今,法律都起着保障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三 国与国之并立而有交际;人与人之相处而有要约,法政所由立也。中国惟不讲此学,故外之不能与与国争存,内之不能使吾民得所。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故今日之计,莫急于改宪法。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而广译之。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四 据《华商报》消息,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最近因一枚由本村村民发明刻制的“公章”而闻名全国。他们将刻有“县平秋镇圭叶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字样的印章分为五瓣,分别由四名村民代表和一名党支部委员保管,村里的开销须经他们中至少三人同意后,才可将其合并起来盖章,盖了章的发票才可入账报销。这枚印章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公章”。

材料五 “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 of 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材料一与材料二中“法”的职能有什么区别?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有哪些?

(2)简述以上材料所反映的梁启超法治思想。分析梁启超法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3)材料四“史上最牛公章”“牛”在何处?

(4)请举一个中国现代史的史实论证材料五中“民治”这一观点,指出20世纪末中国提出的“民治”目标,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自己对“法治”的认识。

10.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篇十

《我最喜爱的景物》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次习作安排在第六单元。本单元是以“城乡美景”为主题。习作之前的课文以优美的文字、独特的视角、分别描绘了如醉如染的三峡之秋、如诗如画的天山牧场、绚丽奇异的西双版纳密林。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提供了很好的载体。习作之前的“能说”部分说的是“我最喜爱的景物”,这些都为本次习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中,应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在整体设计上,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在生活中提取素材,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说生活,用自己手中的笔描绘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力求使学生轻松愉悦的,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注重描写景物方法的实践。教学目标:

1、观察生活中的景物,在享受观察的乐趣中提高观察力和想像力。

2、乐于习作,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真情实感。

3、善于交流和评议,在习作中激发潜能,丰富积累,陶冶情操。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与描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内容。

1、“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生活中的一草一木都需要我们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感受。让我们拥抱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用我们的慧眼来观察,用我们的笔流畅的绘出属于自己的图画。这节课我们就上一节习作课,用笔描绘《我最喜爱的景物》。

2、板书课题。

二、回顾课文,重温写法。

1、学生自由读本单元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景物描写的段落。

2、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喜欢的段落,说一说作者运用了哪些巧妙的方法将美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

(学生可以按照描写的时间前后的顺序说,如《三峡之秋》一课;可以从抓住景物特点方面来说,如《迷人的天山牧场》、《西双版纳密林奇观》;可以从描写生动方面;可以从表达真情实感方面来说。)

(根据的学生的自由回答,相机板书:按照顺序

抓住特点

描写生动

表达真情)

3、鼓励学生,小结强化学到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唤醒记忆,梳理思路。

1、老师已经很早让大家观察自己的身边美丽景物或是回想自己曾经看到过的美景,想想你最喜欢的景物是什么?你为什么喜欢它呢?

2、同桌之间互相简单的说一说,注意要说清楚、说流畅。

3、指名说一说,集体借鉴优点,弥补不足之处。(教师注重要及时恰当的表扬,鼓励学生以最兴奋的状态投身学习中。)

四、拟定提纲,交流解惑。

1、教师提示:你最喜欢这个景物的原因就是它的特点。我们在动笔之前,要对自己习作安排做到心中有数。为了让我们的写作思路更顺畅,先要简单拟定一个写作提纲,请大家按小黑板的提示语编写提纲。

提示语:(1)、我喜欢的景物是———,文题是——————。

(2)景物的特点是—————。

(3)按照——————顺序来写,表达————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清,自由起草写作提纲。

3、指名读提纲,全体评一评,借鉴,再次完善提纲。

五、学生动笔,完成初稿。

1、你们要描述的景物可真有特点,老师有些迫不及待想要看看你们最喜爱的景物究竟是什么样的了,下面我们就用自己的笔描绘出它来,力求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2、学生动笔成文,教师巡视帮助。

六、交流评析,共同提高。

1、指名读草稿。

2、引导学生评议:语句是否通顺,描写是否生动,是否运用修辞,是否抓住特点,是否按照一定顺序,是否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各自再次修改草稿。

七、鼓励性总结,结束全部学习活动。

板书设计:

我最喜爱的景物

抓住特点

按照顺序

描写生动

表达真情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

《我最喜爱的景物》教学设计

上集镇中心小学

11.四上第六单元略读整合课教学设计 篇十一

郯城县第二小学 戴利华

内容简介

本单元是“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这组教材编排了两篇略读课文:《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这两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设计理念

首先导入单元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间真情?人间真情包括哪些?这两篇文章分别表现了哪些人间真情?然后围绕单元主题“人间真情”,再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同时,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爱的教育》。总体设想

本单元教学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模块一 :学生自主预习,自读课文,疏通字句。

模块二:熟读课文,理解内容,能从字里行间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谊。模块三: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卡罗纳》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进行细致描述的写作方法。

2、《给予是快乐的》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真切感受,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3、积累语言,背诵精彩段落。模块四:口语交际和习作

回忆生活中帮助过你的人或需要安慰的人,向他们表示感谢和安慰

第二部分:整本书阅读——《爱的教育》读书交流会 第三部分:语文实践活动——讲讲身边的真情故事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进行细致描写的写作方法。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等词语造句。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字里行间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谊,能获得“人间真情”的体验。

4,能练习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的意思,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

5.学习写作方法,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的。6.学生能根据学习经验,写好真情小故事。模块一 预习教学流程

导入——了解内容——识字——检查自学 板块设计 板块一:导入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人间真情”的课文,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

板块二:通读两篇文章,了解课文内容。

1、认真阅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

师:看到同学们读得这样认真,这样投入,说明同学们被这两篇课文感动了,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两篇课文的生字词吧。【出示生词课件】

这些生字词大家都会读了吗?谁来读一读?【学生读,教师点评】 2、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完成:

A,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卡罗纳,走进这饱含深情的字里行间。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想一想,卡罗纳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从哪儿感受到的,并在句子旁边写上批注。c,师生交流反馈

B,《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是怎样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 自由读课文,找出体会深刻的句段。

检查自学情况,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板块三:利用工具书,认识生字词。

1、学生利用现代汉语词典自学生字词。

2、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认识。

3、找出难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

4、找出难读难懂的句子,师生共同解决。板块四: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听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文情况。3、交流读书单。

【设计说明:对于语文学习而言,预习是求知过程中一个良好的开端,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预习时,除了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外,教师对预习的内容也提出几个为什么,提高学生以求甚解的自学能力。勤于思考,多多设问,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语文素养。】

模块二 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教学流程

总结主要内容──体会情感 板块设计

板块一:根据读书报告单,说一说每一课的主要内容。《卡罗纳》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理解、互相关爱。

生交流感受:我体会到了一个【怎样】的卡罗纳,是从【文中句子】感受到的。【伤心,可怜,痛苦,悲哀------】

学习描写卡罗纳伤心的四句话。

课件出示:

“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他自己大病了一场似的。” “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他一定是想起了往日的情景。那时候,母亲差不多每天都来接他;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下身来向他千叮咛万嘱咐。’

“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篇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

a,指名读感受深刻的句子。

b,说说你是从哪里感受到卡罗纳的伤心的?【引导学生抓住字词理解:面容灰白,放声大哭,号啕大哭,趴,抱等】

《卡罗纳》 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样做的?

学生默读课文后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在全班交流。c,师生交流反馈

师:在卡罗纳遭受不幸的时候,身边的人寄语他热情的安慰,默默的关爱,让他心灵的悲伤早日消逝。正因为这世界上有了爱,我们才有了幸福和快乐。请同学们打开主题学习课本123页,读一读《一顶顶帽子,都是爱》,感受一下另外一种爱。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老师和同学们关心玛莉的有关语句。

《给予是快乐的》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地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b,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分别在什么地方说的? c,分角色朗读男孩的表情的句子和说的话,体会小男孩“一心希望寄语别人快乐”的高尚思想。

d,小男孩除了想给予弟弟一辆新车外,还想给予弟弟什么?

学生思考,教师启发:同学们,小男孩的弟弟脚有残疾,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行走,难免会自卑,小男孩还想给予弟弟------【生活的勇气,生活的希望,信心】现在,你对小男孩有了新的认识吗?

能把你的感动,敬佩之情读出来吗?自己练习,指明读。板块二:细读文本,画一画,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人间真情? 1.学生默读在书中批注。2.学生汇报交流。

板块三:总结阅读的意义。

12.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篇十二

一、主题思想明确,理论联系实际紧密

“父母之爱”这一单元的主题思想明确,又因贴近学生实际,学生理解起来不难,平时学生基本可以体会到自己是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感受到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而学习了本单元后,学生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升华了父母之爱的主题思想。

二、三维目标落到实处,学以致用深入心坎

“父母之爱”在三维目标的达成上,重点是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了主要内容,体会到表达父母之爱离不开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进而体会到人物描写的一些习作常识,好像在文本与学生的习作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桥的一头是文本,另一头是习作的生成,这样一来,困扰学生写人习作的瓶颈变得顺通无阻啦,“父母之爱”也就有了阳光般的走向,走向教育的绿色春光。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利于文本与学生实际的双向互动

通过《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和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六的教学,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见地,在以新的眼光重新发现父母之爱深沉和宽广后,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润物细无声般激起了感恩父母,用积极健康的学业成绩回报父母,也回报社会的情感表现,顺应心脑对行动的可指挥性,表露于外的则是言行举止的具体行动,真可谓文本之石激起了父母之爱这湖的千层浪,透过每朵浪花,而每朵浪花都在闪烁着涟漪的笑靥,这笑靥正是语文教育最为珍贵的成功之处。

四、学生习作见真情,父母之爱绽放笑脸

习作最容易折射小学生的心声,一位学生在《做饭》中写到自己忙左忙右,总算做出了一顿饭,可看看时间,几乎忙了一个早上,唉,平时自己还会对妈妈的厨艺评头品足,真是不应该啊!我以后会记得“劳动创造了美”,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母亲为我感到骄傲自豪。学生习作能如此认知,实属难能可贵,既是对单元文本主题的领会,又是学以致用的最好应验。字如其人也好,文如其人也罢,最要非人云亦云的克隆文化,最要原生态的习作,这样的习作是创作的源泉,我们教师得悉心呵护,百般珍视。

13.第六单元《百分数》教学反思 篇十三

一、选择贴近学生生活中的事例题材作为教学源泉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事例都与数学知识有联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求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在执教《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课中,我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百分数概念的引入(出示大量含有百分数的素材让学生感知)——概念的形成(在解决推选足球选手的问题中形成)——概念的强化(在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例如:姚明加盟NBA联赛的第一年,投篮命中率为49.8%。)——概念的运用(创设问题情景:同学们估计一下,听课老师对这节课的满意率为多少?),每一个题材的选取,我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了观察比较、探索研究、归纳总结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到了数学就在身边。

二、关注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

以往应试教育教学中,数学课的教学最简捷、最有效、最出成绩的教学方法就是直接告诉学生这种类型题就用这种方法做,如求平均数就是用总数除以份数。长此以往,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高分低能学生占大部分。因此新课程理念强调,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能只关注结果。我的《百分数的认识》这节课教学内容无论是素材的选取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学习百分数有有什么作用,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而是通过小组学习,让学生感悟在生活中搜集到的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在探索学习中悟出一些百分数的意思,从而总结出百分数的意义,然后再解决应用到实际生活例子中。

三、动手操作,促进学生创新

上一篇:汉语拼音第三单元的教案下一篇:三个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财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