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的文化功能(12篇)
1.体育的文化功能 篇一
立足功能浅议我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途径
摘要: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等多种功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于改进。本文立足于校园体育文化功能,描述了现阶段我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设途径。
关键字:校园体育文化 功能 建设途径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在校学生为主体,以课内外各项体育活动为主要载体,以校内环境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特征,以广大师生参与为依托的一种群体性文化[1],也是在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条件下,由学校广大师生在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体育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体育文化通常由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体育行为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三个层面构成。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进一步对学生终身体育观念产生重大影响,最终会影响到全民身体素质和全民体育观念。
1.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
1.1有助于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具有很强的感召力,无论是竞技类体育活动还是民族休闲类体育项目,都带有浓重的 娱乐色彩,吸引着广大同学的参与。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学业带来的压力,消除大脑疲劳,改善大脑环境,同时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肌体承受能力和心肺功能,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全面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1.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互助精神
校园体育文化主要依赖并通过校园体育活动开展,在学校日常开展的体育活动中,大部分以团体竞技项目为主,如:篮球、足球、拔河等等。这一类项目更强调参与者之间的配合,为了在项目中胜出,参与者必须有着良好的团队精神,为了团队的目标而相互分工、密切合作,“为了大我而牺牲小我”,这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互助精神。
1.3有助于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一环,在普通文化课的授课过程中,由于受到授课形式的限制,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在台下听讲,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感[2],但是在体育活动中,授课教师通过亲身示范和辅助手段能够将掌握的技术与技巧非常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进一步拉近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因此,校园体育文化是促进师生关系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1.4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强化个人的意志,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同时可以提高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锻炼人的意志,借此来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勇于进取的精神,这些都有利于学生保持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和个性化发展。
1.5有助于促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可以使学生在从事体育活动中感受到运动的乐趣,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强体质,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并在这个过程中促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2.现阶段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2.1缺少正确的体育观念引导
在功利主义的影响下,体育活动更注重成绩和荣誉,而忽视了其人文特性[3]。人们对体育活动的认识仅仅局限于对人身体素质的锻炼和提高,忽视了体育也可以优化人格和心理、增进人类的幸福感、磨练人的意志、促进人类的和谐发展。
2.2对体育课程缺少足够的重视
在很多学生家长和教师心中,体育课程并非是主干课程,尤其是在升学压力较大的中学,他们更加关注文化课程的教学,而对体育课程缺少足够的重视,往往为了提高升学率而对体育课程的学时随意删减,甚至取消体育课程。殊不知,体育课程也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素质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这一点是其他课程无法取代的。
2.3校园体育活动形式单一
由于受到设施设备的限制,目前校园可以开展的体育活动形式较为单
一、内容枯燥,多以球类和田径类为主,学生能够选择参加的体育活动种类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不利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2.4缺乏相应的体育设施设备
由于校方对体育活动重视程度不够,在资金上不愿意作过多的投入,造成校园体育设施设备数量质量严重缺乏,原有的设施设备严重陈旧,有的学校甚至没有足够的场地和器械来开展体育活动,而不得不在校外开展体育课程甚至取消体育课程,这使得学生无法享有运动的快乐,也无法保障学生的安全,体育文化建设更是无从谈起。
3.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途径
3.1改善校园体育设施设备
设施设备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充足的设施设备是确保校园顺利开展体育活动的前提。因此,学校应该集思广益,走社会办学的道路,多途径开展融资活动,确保校园体育设施设备的建设和完善,并制定相应的保障制度,提高设施设备的利用效率,保证校园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3.2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形式
由于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差异,学生有自己喜爱的体育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的体育文化活动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4],容易使得学生丧失对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的热情,而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文化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参与自己喜爱的体育文化活动不仅能够较大的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文化活动兴趣和积极性,也能够丰富学生的见识,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
3.3加强日常体育课程建设
体育课程是整个校园体育文化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在开展日常体育课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对体育课通常所采用的授课与考核模式进行必要的创新和改革,尽可能拓展体育课的授课内容、技能和知识层面。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适量的增加一些带有娱乐休闲性质的活动,通过一系列可行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得整个授课过程能够真正的将体育与健康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
3.4扶持体育类社团的建立与发展
体育类社团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是对日常体育课程有益补充[5]。校方对于体育类社团应该给予适当的支持,以社团自建为主、校方扶持为辅,组建各种形式和内容的体育社团、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团队精神、社交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5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
在许多发达国家,尤其是英美等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其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虽然由于国情、文化等各方面的不同,我们不能直接复制国内外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模式,但是通过与国内外知名学院体育文化建设的比较研究能够促使我们发现自身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汲取成功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特性和实际情况,进而提出改进的思路和措施。
3.6加大校园体育文化宣传力度
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板报、班会和校园广播,推广和宣传体育知识,在校园内构建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识和关注程度、培养终身体育的观念。
总结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我们必须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探索更多满足现代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需要的措施与途径,合理构建校园体育文化,使学生沐浴在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中,这对提供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史燕.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与价值[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2)
[2]顾问,王卫霞.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体育与艺术研究,2010,(17)
[3]佟贵峰,张运江.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建设的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0,(22)
[4]吕柱明,王晓明,程立.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J].南昌高专学报,2011年第1期
[5]柴功霞.浅谈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4)
2.体育的文化功能 篇二
一座城市文明进步程度, 也是一个城市精神文明和文化品位的体现。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 以及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和提高, 使人们对锻炼交际和娱乐休闲有了新的认识。人们活动内容的丰富和锻炼形式的多样化, 促使广大群众参与的体育文化的公共场所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 城市广场就成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休闲和娱乐空间, 广场体育文化以城市广场为载体, 借助城市基础体育设施, 以体育健身娱乐为手段, 人们参与体育文化活动而体现出来的一种物质的和精神的总和。城市体育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的一个分支, 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的锻炼意识、城市的经济条件、政策法规及场地设施等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因此, 城市广场体育文化受到本土体育文化的影响。具有地域性时代性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 的总和。具体来说, 城市广场体育文化的非物质文化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展现地域风韵
非物质文化指的是精神文化, 而“城市精神 (city spirit或urban-spirit) , 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 一个城市为谋求自身的发展, 在长期的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 反映城市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底蕴、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 它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核心”。每座不同的城市都有不同的地理区域, 也会形成具有自己特有的城市特点和城市精神, 在一座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 城市精神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是引导一座城市文化发展的导向, 是塑造城市形象的内涵, 蕴涵着本地域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 也是一个城市整体面貌的突出体现, 是一座城市的精神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每座不同城市的文化水平、经济条件、时代面貌和历史的变迁等因素构成了这座城市独特的城市文化, 城市广场的体育文化是在继承和尊重城市既往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只有将城市的文化建设和地域文化相结合才能真正体现城市特色。城市广场作为巨大的物质载体, 不仅能够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弘扬城市精神;而且在微观上不断调节和影响人们文化修养和精神追求。
《北京宪章》中说:“文化是历史的积淀, 留存于城市与建筑中, 融合在人们的生活中, 对城市的建造、市民的观念和行为起着无形的影响, 是城市和建筑之魂”。作为城市内涵和城市精神的城市广场, 已成为市民各种活动和娱乐的载体, 城市广场的建设、装饰、布局和绿化必须与其周围环境和地域人文风貌相一致, 并且要考虑是否符合人性化的生存, 是否体现了地方特色蕴含。这样才能体现出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才能让这座城市的市民具有归属感, 才能让外来游客感受到当地文化与众不同的魅力和内涵。如何提高城市广场的文化品位和地域差异, 建设文化特色城市广场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城市广场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的城市广场体育文化, 成为了展现城市精神的精髓。
2. 打造城市品牌、展现独特本土文化
在中国, 广场的建设能够体现时代的特点。比如:中国现代城市广场的建设主要分为两个时期, 建国初期的建设以政治性和集会性广场为主 (天安门广场) 。
这就说明广场建设具有当地城市本身的风俗民情和历史文脉的文化特征。在不同的地域、历史文化的背景下, 形式是不同的。本土文化是代代相传并且可以跨越时空的, 从而造就了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民俗特征。城市广场地理位置和、布局、装饰等的选择是传播和展现本土文化的最好载体。城市广场为市民提供了锻炼、文化交流、娱乐休闲和情感沟通的和谐平台, 同时也增强了人们对地域文化的认同。富有本土文化的城市广场, 可以通过人们在广场的行为和活动内容, 体现一个城市的精神风貌, 从而塑造一个城市的精神品位。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广场的建筑、布局及环境可以传达本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增强外来人员对本城市了解, 从而加快经济发展,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广场体育文化是广场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 城市广场文化活动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活力和精神风貌。因此, 要想建设好一个城市广场, 必须将本土文化特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广场体育文化环境相融合, 但是作为一个具有特色文化的城市, 要想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 广场文化建设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具有民俗文化、地方特色、环境优美的广场, 才会获得群众的喜爱和认可, 成为城市中能够促进市民身心发展的场所。它的建成将促进广场文化及本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3. 体现体育精神, 规范人类道德文化
人类文明历经了不断的演变和社会的更迭, 体育也随着物质不断丰富而越来越兴盛的得以传承下来。在历史长河中中, 由体育运动等各种形式而组成的文化已成为现代物质文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体育文化是随着历史的积淀、体育思想和精神的不断弘扬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其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对和谐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塑造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对人们的道德行为起到了重要的衡量和规范的价值。从另一个方面来说, 体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体育也成为一种重要的传承作用, 因而可以作为一种文化载体, 彰显着一种文化精神, 其所具有的运动形式代表着的价值观念被人们普遍认可。因而体育所代表的精神和内涵已经超越了体育运动本身。体育不仅仅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运动形式, 而深刻的内涵是代表着人类行为规范和意识形态, 是一种人类能动性的具体体现。另外, 体育的乐观精神、自信精神、公平价值、坚持信念、团结拼搏和道德情操等方面, 也是我们人类的道德智慧和进取精神所孕育的最高产物。因此, 体育运动所体现的精神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是社会发展的本质属性, 具有相对的特殊性和稳定性, 其精神结晶区别于其他文化现象。作为具有影响性和代表性的体育精神, 从体育文化体系的道德意识和观念来讲, 体育精神应该是归属于社会伦理道德范畴。因为体育运动中所体现的体育精神一般情况是在运动情况下体现的, 也是人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处理彼此的关系时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意识的不断提高, 社会制度也在来断变革, 人们的意识也逐渐上升到精神价值层面。社会的变革对人们赖以生存的制度和精神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致使公民的传统道德受到严重影响, 道德水平低下, 人们的道德意识淡漠。在历史的发展中, 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对西方现代文明的起到重要的作用, 其所具有的精神价值和道德引导作用已普遍被人们认同。近代中国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体育重要性的不断认识, 我国体育事业的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尤其是群众体育的发展和繁荣, 极大的推动了体育精神成为我国道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体育的精神价值不仅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和进步起作巨大的推动作用, 也为促进我国公民具有平等公平、包容进取的道德观念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对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促进建设和谐社会起着极大的作用。
4. 彰显人文精神、促进建设和谐社会
人文精神时社会文明的表现, 人生价值的核心是人文本体, 是对人性的尊严、信仰、真理、自由和自我价值实现的不断追求和尊重。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沉淀下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我们都要珍视、传承和发扬, 因为这会对我们的社会发展起作不可估量的价值。“人文精神”也是代表着我们社会的文明程度发展高低、人民群众素质修养的水平, 代表着一个国家民族或一个地域的历史文化沉淀的深厚, 从一个层面上来说也反映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人们的观念和意识形态上对体育认识也逐步深入, 体育在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和实现人的精神价值追求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社会活动丰富多彩, 而体育也是一项重要的人类社会活动, 体现着一种文化现象, 彰显着社会进步和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 对人类生命价值进行不断的探索和追求, 是我们人类对自身文明的一种超越。“以人为本”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今社会的总体发展趁势, 体育所能体现的人文精神, 其核心价值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融合到寻常百姓的生活中。城市广场体育文化活动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不断发展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 已经成为现代生活方式和娱乐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来说, 人文精神的影响和人文氛围的感化是我们最需要的, 而这种影响和氛围就是通过广场体育文化活动来生动实现的。建设和谐社会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 体育广场文化也就适时的走上了历史舞台, 体现着文化的核心价值。社会和谐的发展也要求人类社会相应的发展, 体育文化优越性改良有助于社会和谐发展和人类生态环境的进步。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意识形态的改变也需要体育精神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体育精神也在无时无刻的影响着城市广场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变化, 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起到优化的作用。体育精神为人们营造了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围, 极大的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和发展空间, 体育氛围和体育运动的发展对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结语
城市广场体育文化的实质是指借助一定地域特色的城市建筑为基础, 借助一定民族文化活动和社会性为手段, 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有意识的不断发展和传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广场体育文化不仅具有广泛的活动空间, 而且具有丰富的形式和多样性的内容。其独特的开放性和公共性特征, 深刻地体现着人类的价值追求, 而具有较强的娱乐性、文化性和地域风俗性强烈代表着时代发展的气息。广场体育文化不仅丰富了人们社会生活方式, 促进了地域文化发展、融洽了人们交往和繁荣城市广场活动, 而且对促进不同民族的文化融合、传承本土文化和发展特色的城市文明具有重要作用, 对建设和谐社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融合剂和助推器的作用。
摘要:城市广场文化是一种特定地域的文化特征, 也反映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文化品质和精神面貌特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辩证分析等研究方法, 对城市广场体育文化的特征和功能进行辩证分析。依据为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突出城市文化特色、营造独特城市文化氛围、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非物质,广场文化,城市体育
参考文献
[1]石立江.对城镇广场体育的文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 2009.31 (5) :17.
[2]钟振新, 李龙.新时期湖南城市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4 (4) :
[3]孙伟.后奥运时期我国城市体育文化创新的路径选择[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36 (12) :2.
[4]卢燕.城市广场体育文化建设初步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 2009:31.
[5]于可红, 谢翔, 夏思永.体育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08:93.
[6]吴玲.论当代体育精神的构建[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 2007:19-20.
[7]卢燕.城市广场体育文化建设初步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 2009:31.
3.体育的文化功能 篇三
【关键词】体育文化;校园文化;价值功能
【Abstract】Sports culture on university campus, existing in the school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nstructing spiritual civilization on university campus, and it is an unique cultural phenomenon with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Promoting campus sports culture development, realizing its own value, constructing healthy university campus sports culture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promote teachers and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sports culture ;campus culture ;value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与现代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已经成为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大学教育系统中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体育文化价值的实现,以此加强高校内涵建设,培养师生体育精神与体育意识,增强体育技能与体育文化素养,有利于大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利于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不断扩大自身的社会影响力,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力量。
1大学校园文化中的体育文化内涵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是在高校教育环境下,广泛开展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具有大学特色氛围的集体体育实践活动。它以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教育文化条件、体育条件为依托,营造学校体育教育的氛围与环境,是校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体育文化的重要分支〔1〕。
这种体育文化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校风校纪建设、生活方式养成等内容密切相关,并且在长期的教学科研过程与行政管理工作中逐渐形成起来,在广大学生的参与与精心培育下不断发展,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相互影响、渗透、融合、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在不断构建自身的过程中,通过对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的选择和重组,通过体育教学、群体活动、体育竞赛等体育的行为方式,展现了体育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全面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师生文化素养,加深终身体育思想意识,促进高校体育文化改革的深化。
2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
2.1导向性
大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层人才,高校体育必须遵照这一目标建设校园体育文化,这与大学本身对社会体育的敏感度以及探查能力是分不开的,因此提倡科学、健康、文明的体育活动,不断创新高品位的校园体育文化,对于促进大学生科学体育健身,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和体育竞技精神,规范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轨道是具有导向性作用的。
2.2多样性
校园体育文化可以分为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校园体育行为构成的制度文化等多个部分,而由于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的不同,以及体育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校园体育文化也就拥有多样性的特征。如高校成立了多种体育社团,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提供了空间。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诸多社会体育中喜闻乐见的如休闲体育、娱乐体育、竞技体育等多种体育文化也渗透到大学校园中来,为校园体育文化的更新不断注入新的力量,校园体育文化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使得大学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增强〔2〕。
2.3实践性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表现着体育的本质特性,即实践性。除此之外,大学时代是人生的活跃时期,告别了高中时代的紧张学习氛围,学生的实践体验欲望强烈。特别是每年新生的到来,为大学校园的体育文化带来了全新动力,而校园体育活动中,体育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学生们在实践中体验到体育所带来的乐趣,获得体育活动所带来的价值,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竞技精神,为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必要机会,能够达到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3〕。
2.4开放性
新时期的大学校园体育文化面临的需求是多样的,高校体育发展的态势也决定了其体育文化建设的开放性。针对其所面临的社会体育需求和校园体育文化需求,高校体育处于“学习化社会”的状态。针对当前大学生对高校体育的依赖性相对减小和大学生信息来源的渠道增多等方面的具体社会现实,社会体育的形态以及管理方式,开始逐渐进入校园,充实着校园体育文化,而学生的体育倾向也开始流向社会,可见体育教育的社会功能也越来越突出。社会体育文化与校园体育文化的相互渗透,使得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建设必须适应这种开放性。
3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
校园体育文化是培养学校的人文气息、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大学校园文化发展的催化剂。
3.1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园体育文化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具有暗示性和渗透性,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学到书本以外的知识〔4〕。以往的教育方式主要是以教师到学生的单向灌输为主进行学习的课堂教育,而体育文化带来的教育是在具体的体育活动中,按照统一的规则,遵照一定的行为规范,通过严密的组织而进行的让参加者和旁观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校园体育文化的教育。这种教育功能体现在自我教育、品德教育、终身教育三个方面。
体育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实践中的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力,对学生良好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3.2情操陶冶:构建和谐校园
校园体育文化能够传播体育思想、体育文化意识、体育氛围、体育感染力、体育行为等,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它是一种校园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能够使师生在紧张的工作和学习之余,得到放松与调适,获得思想修养上、审美情操上和情感品质上的陶冶。在思想修养的陶冶中,校园体育文化使学生在高格调的体育讲座中激发了强身健体、报效祖国的热情;在高水平的体育竞赛中坚定了自尊自强的决心斗志;在高质量的体育实践中磨炼了意志信念。在审美情操的陶冶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在情感品质的陶冶中,学习到情绪的自我调节以及情感的自我优化。
与此同时,丰富的体育活动使学生在紧张学习之余,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或特长,参加多种体育活动,达到放松肌体、缓解紧张的目的,不但能够消除心理上和情绪上的摩擦干扰,还能够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3.3融合功能:创造良好校园氛围
大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群体,传统的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文化观念,使得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与管理人员之间、教师与管理人员之间,以及各个学院、专业、年级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距离感,另外随着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也使这种距离所带来的弊端更加明显和突出。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契机,它能够通过丰富的体育活动,开拓校园内部交往空间,增多感情沟通渠道,增加交往的频率,促进人际关系的改善,不断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
3.4社会实践功能:丰富服务社会内涵
面对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大学生作为个体在求学与深造的过程当中,应当进行各种社会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必须不断提高心理素质水平,调动主观能动性,发挥创造性。
依靠学校各课程教学的同时,需要打破传统教育中被动接受的思维方式,这就离不开与学校、社会、家庭等其他教育形式的相互配合。因此,开展校园体育文化,提高公平竞争的意识,磨炼顽强拼搏的精神,能够使学生实现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实现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平衡与协调。社会实践功能主要包括人际交往的社会化、行为规范的社会化以及人生责任的社会化。在这样的社会实践功能基础上的体育文化活动能够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4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功能的实现路径
4.1加强校园体育文化意识建设
首先要意识到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重视传统文化内容的研究,力求发挥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功能;其次,强化校园环境的体育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坚决抵制低俗文化,引导校园文化朝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再次,加大校园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进行主题式体育文化的构建,以此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风气;最后,在培养师生共同的体育意识、体育精神、体育观念的同时,促使学生增强健康意识,积极陶冶情操,不断提高体育素养。
校园体育文化意识的建设,关键在于观念、内容和形式的大胆创新,因此在营造高校体育文化氛围的过程中,面对困难和阻力需要不断探求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规律,总结新思想和新理论,结合现代科技工具,促进体育文化作用的发挥。
4.2加强高校体育课程建设
体育课堂教学作为高校体育文化的最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得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提高体育欣赏能力等的重要途径。学校通过体育课组织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技术技能、科学锻炼方法,体育课堂教学需要一定的教学规律,以及系统完整的教学体系,进行教学目的明确、教学组织严谨的科学过程。因此加强体育课程建设,从教育文化和体育文化上来看都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能够接受身体、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能够学会简易处理运动创伤,懂得科学锻炼方法与营养保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比较全面和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了解体育文化,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同时有效加强体育文化的宣传。
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开展校园体育文化的主要途径,完成体育锻炼任务的同时要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合本校实际的方式来开展课外体育文化活动。
4.3健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运作机制
高校体育文化一般是以群体活动的方式出现,人多面广、活动范围较大,因此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要提倡自由参与,但不能放任自流,那么健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运作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强化管理,健全体育工作的组织机构。学校可以通过每年召开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来进行全年体育工作的总结、回顾和部署,并且对体育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第二,建立体育工作分级组织和管理机制。对各项体育竞赛进行合理组织,例如全校性的体育文化活动由学校体育部调控,体育部门指派教师进行指导,各学院也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如院与院之间的对抗赛。坚持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大型与小型相结合、竞赛与娱乐相结合的原则,以此保证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三,建立体育专项俱乐部,委派体育专项教师来进行指导,学校提供场地、器材予以支持。
4.4提高体育教师整体文化素质
高校体育教师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其文化素质影响着高校体育文化的具体实施情况,作为体育文化的接受者与传播者,体育教师的文化素质在直接表现体育教师文化价值观的同时,也影响着体育教师对体育目标、体育精神、体育教学等多个方面的实施。大学体育老师应该不断掌握新知识,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更新体育教学思维方式,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引入体育人文知识,指导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健康文明、快乐向上地发展进步。
4.5加强设施的开发、利用和管理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以及办学实力的不断提高,大学具备足够的体育场馆、精良的体育设施、充足的教学设备,在建设规模和层次上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因此,加强设施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更大程度上发挥其效益和功能,不仅能够使校内师生获得更多的体育锻炼机会,还能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校园体育文化创造更好的物质环境。
5总结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促进学校体育和学生个性体育的发展。体育文化的大学校园价值不仅体现在体育活动方面,更大程度地弘扬了体育精神,营造了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贯彻了素质教育理念与终身教育理念,推动着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春先,邬红丽.中国高校校园文化指标体系研究〔J〕.体育科学,2010(8):56-57.
〔2〕李卫国.论后奥运时期我国校园体育文化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5(36):90-91.
〔3〕李辉.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5(227):96-97.
〔4〕任莲香,虎晓东.试论校园体育文化教育的作用〔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2(46):111-112.
4.企业文化的功能 篇四
1.导向功能
企业文化作为广大职工共同的价值观、追求, 必须对职工具有强烈的感召力。这种感召力就能把企业职工引导到企业目标上来。这种功能往往在企业文化形成的初期就已存在, 并长期地引导职工始终不渝地去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
2.规范( 约束) 功能
企业文化是无形的、非正式的、非强制性和不成文的行为准则, 对职工有规范和约束作用。在一个特定的文化氛围中, 人们由于合乎特定准则的行为受到承认和赞扬而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与满足。反之, 则会产生失落感和挫折感。因此, 作为组织的一员往往会自觉地服从那些根据全体成员根本利益而确定的行为准则, 产生“从众”行为。这就是企业文化规范( 约束) 功能的依据所在。
3.凝聚功能
美国学者凯兹・卡恩认为, 在社会系统中, 将个体凝聚起来的主要是一种心理力量, 而非生物的力量。社会系统的基础, 是人类的态度、知觉、信念、动机、习惯及期望等。企业文化正是以大量微妙的方式来沟通企业内部人们的思想, 使企业成员在统一的思想指导下, 产生对企业目标、准则、观念的“认同感”和作为企业一员的“使命感”。同时, 在企业氛围的作用下, 使企业成员通过自身的感受, 产生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和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的形成, 将使职工在潜意识中形成一种对企业强烈的向心力。
4.激励功能
所谓激励, 就是通过外部刺激, 使个体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发奋进取的效应。研究激励理论的学者发现, 最主要的激励因素是被激励对象要觉得自己确实干得不错, 至于用绝对标准去衡量他们是否真干得不错, 那倒无关紧要。在一个“人人受到重视、个个受到尊重“价值观指导下的文化氛围中, 每个成员所作出的贡献,都会受到青睐, 得到领导的赞赏和集体的褒奖。结果是, 在这种环境中, 任何一个心理健全的成员都会感到满意, 受到鼓舞, 同时为了进一步发挥个人的才能而瞄准下一个目标, 并以旺盛的斗志开始新的行动。这就是所谓“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导致成功的了。”
两重性
企业文化功能具有两重性。这可以从两个角度看,
一是健全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传统对企业文化共同体的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 不良和病态企业文化传统对企业文化共同体的发展起阻碍和破坏作用。
二是常态的企业文化, 其功能也可能有两面性: 开拓创新型文化有可能稳健不足, 稳重求实型文化有可能进取、冒险不够; 固守创业文化传统, 在企业进入稳定发展时有可能酿成灾变,墨守守成文化传统, 企业文化很快就会转变为守业以至败业文化。文化功能的两重性充分表明了文化的相对性。企业文化传统的优良性是有时间、条件和地点限制的, 不存在永恒的完美无缺的企业文化。因此, 在企业文化工程、文化管理、文化革新以至革命方面, 都须充分顾及到企业文化功能的两重性和文化的相对性。
5.二、企业文化的功能 篇五
人们往往把企业文化与文化、体育、娱乐、培训、办报刊等活动联系在一起,其实这些仅占企业文化内容的很小部分。企业文化有着广泛的内涵,是企业在生产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企业文化按其结构和具体表现形式可分为四个层次:精神文化(核心)层、行为文化层、物质文化(产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功能有———
1、导向功能: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成员个体的思想行为起导向作用;二是对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起导向作用。这是因为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它就建立起了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如果企业成员在价值和行为取向上与企业文化的系统标准产生悖逆现象,企业文化会将其纠正并将之引导到企业的价值观和规范标准上来。
2、约束功能: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企业文化的约束不是制度式的硬约束,而是一种软约束,这种约束产生于企业的企业文化氛围、群体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群体意识、社会舆论、共同的习俗和风尚等精神文化内容,会造成强大的使个体行为从众化的群体心理压力和动力,使企业成员产生心理共鸣,继而达到行为的自我控制。
3、凝聚功能: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是指当一种价值观被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后,它就会成为一种黏合力,从各个方面把其成员聚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4、激励功能:企业文化具有使企业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奋发进取精神的效应。企业文化把尊重人作为中心内容,以人的管理为中心。企业文化给员工多重需要的满足,并能对各种不合理的需要用它的软约束来调节。所以,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及行为准则会形成强烈的使命感、持久的驱动力,成为员工自我激励的一把标尺。
5、辐射功能:企业文化一旦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它不仅会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对本企业员工产生影响,而且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交往等)对社会产生影响。企业文化的传播对树立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很有帮助,优秀的企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6、品牌功能:企业文化和企业经济实力是构成企业品牌形象的两大基本要素,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企业品牌展示一个企业的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经济实力和企业文化内涵的综合体现。评估一个企业的经济实力如何,主要看企业的规模、效益、资本积累、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等。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发展战略、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是企业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企业道德观及其行为规范。企业如果形成了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精神、发展战略、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即企业品牌,就能产生强大的团体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从而推动企业经济实力持续发展。企业文化(软件)与企业的经济实力(硬件)具有紧密关联性,无论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如“微软”、“福特”、“通用电气”、“可口可乐”,还是国内知名的企业集团,如“海尔”、“华为”、“康佳”等,都具有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品牌的价值是时间的积累,也是企业文化的积累,是企业长期经营与管理积累的价值所在。因此,我们要建设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就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企业文化建设。
(三)企业文化的特征
1、时代性。当代企业文化渗透着现代经营管理的种种意识,如商品经济意识、灵活经营意识、市场竞争意识、经济效益意识、消费者第一意识、战略管理意识、公共关系意识等,正如一滴水能映照出一个太阳,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把时代精神浓缩在内。
2、人文性。企业文化是一种在小群体中调整人际关系和本身的一种人伦文化,它不依自然规律进行,而是按文化规律办事,因而它不具备“天文性”,而充满“人文性”。
3、多样化。人类创造的文化是丰富多样的,这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6.茶文化的社会功能 篇六
茶文化与一般的饮食有很大的区别,它除了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之外,更重要的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茶道精神是在茶艺操作过程中体现的,是人们在品茗活动中的一种高品位的精神追求。人们走进现代的茶艺馆,并不是为了解渴,也不仅仅是为了保健的需要,更多的是追求一种文化上的满足感,是高品位的文化休闲,可以说是一种高档次的文化消费。经营茶艺馆者,当然应该讲究经济效益,但同时也非常重视茶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如经常举行茶艺表演,开办茶艺知识讲座和培训等,以及开展其他茶文化活动,显示出自觉的文化积极性,这是其他餐饮业所不能比拟的。对在茶艺馆从事茶艺工作的人员,在文化素质上的茶文化的高尚任务,应该具有一种使命感和荣誉感。
唐代刘贞亮在《茶十德》中将饮茶的功德归纳为十项:“以茶散闷气,以茶驱腥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疠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其中“利礼仁”“表敬意”“可雅志”“可行道”等就是属于茶道范围。因此,除了增进人们健康、促进茶叶经济的发展、弘扬传统文化之外,还可以将茶文化的社会功能简要归纳为下列三个方面。
第一,以茶艺雅志,陶冶个人情操。茶道中的“清”“寂”“廉”“美”“静”“俭”“洁”“性”等,侧重个人的修身养性,通过茶艺活动提高个人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
第二,以茶敬客,协调人际关系,茶道中的“和”“敬”“融”“理”“伦”等,侧重u人机关系的调整,要求和诚处世,敬人爱民,化解矛盾,增进团结,以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第三,以茶行道,净化社会风气。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由于商潮汹涌,物欲剧增,生活杰作加快,竞争激烈,所以人心浮躁,心理易于失衡,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而茶文化是种雅静、健康的文化,它能使人们绷紧的心灵之炫得以松弛,倾斜的心理得以平衡。中国茶道精神提倡和诚处世,以礼待人,奉献爱心,以利于建立和睦相处、相互尊重、互相关心的新型人际关系,以利于社会风气的净化。
7.试论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与功能 篇七
校园体育文化是一个学校精神风貌的体现, 它塑造着一个学校的形象。学校体育改革必然涉及校园体育文化的方方面面, 因此, 加强对校园体育文化的了解, 对于引导学生体育活动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
1.1、关于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 反映学校师生员工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一种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 它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表现为由学校党的建设、行政管理、教学活动等派生出来的文化现象, 如学校电视台、广播站和校报校刊、宣传橱窗、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等内容。
1.2、关于体育文化
在我国关于体育文化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卢元镇对体育文化做了如下总结: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大体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想、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物质条件。广义地讲, 体育文化不仅包括身体素质、体育器械、运动产品等物质形态文化, 还包括体育知识、技术、组织和制度文化, 以及思想观念文化等精神文化。
1.3、关于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里, 人们在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教学环境下,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在各种体育活动中相互作用创造出的学校文化形态之一, 包括体育精神、体育的价值观念、体育道德、体育行为和体育能力。广义的校园体育文化指学生在体育教学、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2、校园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
2.1、全面教育性特征
校园体育文化是生存于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的一种文化现象, 肩负着教育使命。它能激发学生从事身体锻炼,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提高其感受美的能力, 塑造美的人格和心灵。
2.2、时代性特征
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 它的内容与形式同样到一定时代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教育体制以及社会结构、社会风气、社会潮流、文化风尚等的制约。
2.3、娱乐性特征
校园体育活动项目广泛而丰富多彩, 有竞技、表演、游戏、休闲等项目, 所有这些普遍带有浓厚的娱乐色彩。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娱乐, 不同的体育项目给人的愉悦之情不同。
2.4、渗透性特征
学校体育精神能够发生辐射, 渗透到学生学习、娱乐等各项活动之中, 渗透到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形成的过程中。在体育领域里始终贯穿着竞争和向上的精神, 这种意识都是现代人的一种特殊重要的素质。在发达国家十分重视个人的体育经历。美国许多成名的大企业家均或多或少有体育经历。
2.5、隐蔽性特征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潜在课程主要以不明确的内隐方式, 通过学生无意识的, 非特定的心理反应机制影响学生, 能够绕开学生体育意识的障碍, 使他们在无意识中领悟人生真谛, 调适自己的偏颇, 约束自己的行为。一所有良好体育文化风气的学校, 它所形成的体育环境气氛和集体舆论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使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不断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与整个气氛和舆论相协调, 新生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其约束, 以适应新的环境。
3、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
3.1、校园体育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功能
校园体育文化具有尊重生命,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功能;能够关怀他人, 形成博爱宽容胸怀;能够培养意志, 发扬顽强拼搏精神;具有完善人格, 塑造高尚道德情操的功能;具有教育熏陶功能,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能使人融入群体, 追求和谐发展;能使人体验运动, 提高审美情趣;具有开拓创新, 培养开放意识的功能。
3.2、校园体育文化的导向功能
校园体育文化的主体是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的开展, 个人的风格和追求是体育文化追求的一种具体体现。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不仅使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富有生机, 而且使学生得到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 对学生掌握多种体育知识和方法起着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 学生最终将告别校园而走向社会, 在此过程中, 他们将所学的知识、爱好、兴趣和体育锻炼习惯一并带到社会, 传播于社会。这有助于社会体育风气的形成, 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而引导大学生提高体育文化素质, 对培养集体意识、互帮互爱的良好品德更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3、校园体育文化具有传播社会文化的功能
校园体育文化既是一个促进师生知、情、意、行等方面相互转换、整体发展的教育过程, 也是对人的生理、心理、精神和个性发展起积极作用的一项满足精神与物质需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体育运动作为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窗口, 它不仅具有强身健体、满足需要、丰富精神和物质文化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培养人才之功能, 更有继承传统和创造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社会作用。
摘要:通过文献法介绍了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总结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阐明了校园体育文化在当代校园中发挥的功能。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特征,功能
参考文献
[1]何永超, 体育理论教程[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
[2]卢元镇等, 体育社会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3]曲京演, 浅谈人文体育的精神与和谐社会[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5 (3) 。
[4]王利,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探析[J], 现代教育科学, 高教研究, 2006 (3) 。
8.论职业院校体育文化特性与功能 篇八
【关键词】职业院校 体育文化 特性 功能
1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校园体育文化以校园为基本载体,学生是主要的参与者,学生们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身体素质,放松学习压力,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文化。校园体育文化有三个层次的内涵:首先是物质层面,例如体育场馆、体育教材以及各种体育协会、组织等;其次是制度层面的,贯彻体育文化制度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提高体育水平的关键;最后是精神方面的内涵,体育文化集中体现在老师、学生的体育知识、体育素质、价值取向方面,以及所化建立的校园文化。
2新时期职业院校体育文化的特征
2.1体育文化“以人为本”的开拓性
现代职业院校体育文化主要体现以人文本的建设思想,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提供了多方面的发展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体质,从素质教育出发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新性,通过体育训练发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体育知识获得满足感,同时在体育活动中通过失败和成功感受胜利的喜悦感,学生只有通过努力达到目标才能树立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2体育文化科学发展的导向性
职业院校体育文化的建设方向还是取决于高校在体育中队社会体育现实探索能力的高低,用科学的方式来研究和分析现代社会体育文化的具体要求,并以此为基础,对职业院校体育文化建设提供依据,以便使用社会体育文化的发展。
2.3体育文化需求的开放性
有需要就有动力,需求就是体育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现代职业院校的体育文化发展方式多样化,第一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需求;第二是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再者就是完善校园文化发展的需求。现代人的物质生活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人们开始追求体育锻炼,以便有更健康的身体,同时也为日常生活增加娱乐性,体育文化已经作为一种社会需求发展起来。因此,现代职业院校体育文化也要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其关键就是要能适应社会体育需求。职业院校体育文化发展既是社会的需求也是大学生的需求,职业院校中有不少专业学习也需要体育文化;而职业院校体育文化不仅要为社会服务,还要为学生专业设置服务。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是多样化的,而校园文化的复杂性要求其体育文化必须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以便大学生能在校园体育文化中了解到终身体育的理念,而不是将体育作为一种娱乐和消遣的方式。
2.4时代性
职业院校体育文化具有时代性,每个时代的体育文化都有差别。例如,上世纪50年代,我国实行的劳卫制,学校学校的体育能力必须达到运动员的标准;到了80年代,体育文化的主要潮流就是女排;而90年代又成了足球,如今,我国推进全面健身热潮,每一次开展体育活动,都会影响到校园,甚至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作用,不同时代的体育净胜都在改变着校园文化,而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也反映着当时的体育文化。
3职业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
3.1校园体育文化的身心调适功能
积极参加校园体育锻炼,能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并起到娱乐身心的目的,促进学校德育、智育的进行。校园体育文化有着我们无法想象的凝聚力,它可以将学生、老师团结起来,把所有正在进行繁杂学习、工作中的人都带动到体育活动中来,让他们有互相沟通的机会,扩展了学生、老师之间的交流空间,让所有人都能放松心情,释放压力,同时卸下包袱融入到团体中,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以及和谐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能让老师与老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3.2校园体育文化的美育功能
体育文化是在体育活动的发展、体育内涵的深化中发展而来的,而体育文化不仅是但村的体育运动,它还包括了与美的联系,给人们以精神上的享受和文化上的教育。体育运动中有丰富的美感等待我们发掘,那些强有力的动作、风一般的速度、结实健美的躯体、柔韧娴熟的技巧都会让人感受到美的存在,用心去体会美感,学会审美享受,从而让学们不断的追寻和向往。这就是体育文化给我们带来的更深层次的人生追求。
3.3娱乐功能
学生每天都面临着复杂而繁重的学习任务,也需要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来放松他们的身心,而校园体育文化就能为他们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娱乐,也能给学生心理上的疲惫感觉渐渐卸下,让学生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和轻松的身体再去面对辛苦的学习任务,这样既有效率又有效果,学生也自然会感受到心理上的放松,也让他们认识到,虽然学习有压力,但也不能放弃做人的乐趣,要有乐趣、有激情的生活下去。
4对大学生人格塑造的思考
4.1更新观念,冲破学校的樊篱
传统的体育文化重视人的娱乐享受和日常交际,而学校体育文化则注重学生的野外体育能力和对社会文化的适应。为了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我们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自己的同学一起,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要引导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随时适应外界的变化,调节自身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4.2建立和形成良好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
要完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首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 工作:(1)营造积极的体育气氛,要促进体育运动的开展,不能只依靠行政手段和各种强制手段;(2)建立校园体育文化必须注重相应体育设备和场地的管理,因为有物质的保障,才是发展的基础;(3)激发体育老师的积极性,同时依靠学生,在校园内建立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组织,并将学生的热情、激情保持下去。
5总结
体育文化的发展是新时期经济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体育文化经过了历史的见证,历经时代的变迁,都足以证明它是利国利民的优秀文化类型,为现代和谐色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历史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校园体育文化在体育文化建设发展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体育文化的未来发展就是依靠校园体育文化的持续进步,将来高等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也必将走向竞争的道路,并成为独具魅力的文化分支。
【参考文献】
[1]王爱华.论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9).
[2]马万风,等.试论高校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其功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4).
[3]谭正红,陈琳.论高校体育文化的特征及价值向度[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3).
[4]乔梁.关于校园体育文化问题的思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18(1).
9.企业文化的要义和功能 篇九
企业文化的要义和功能
,
企业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这种“软力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基本功能:
A.导向功能:旗帜鲜明地崇尚何种价值观,反对何种价值观,坚定地把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要求上来。
B.凝集功能:使员工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共同体意识。
C.激励功能:企业文化是企业活力的加速器。
D.约束功能:形成舆论压力、理智压力和感情压力。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如主流思想)会有所侧重,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遵循继承和发展相结合、借鉴和创新相结合和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经过提炼与设计、倡导与实践、发展与提高三大步骤,逐步完善企业文化建设。
10.论述企业文化的功能与作用 篇十
企业文化功能就是企业文化的“性能”与作用, 它分为内功能和外功能两种。内功能是指企业文化在其文化共同体内部的文化功能;外功能是指企业文化对外部环境的作用与功能。诸如企业文化对人类文化的影响, 对社会各阶层、各种角色的影响, 对其他集团文化的示范与冲击。显然, 内功能是企业文化的基本功能、主要功能, 外功能是企业文化的派生功能、辅助功能。当然, 随着企业文化共同体的全球性的迅速发展及其实力、作用的与日俱增, 企业文化的外功能愈益重要, 其研究和探讨价值亦愈大。
企业文化作为广大职工共同的价值观、追求, 必须对职工具有强烈的感召力。这种感召力就能把企业职工引导到企业目标上来。这种功能往往在企业文化形成的初期就已存在, 并长期地引导职工始终不渝地去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
企业文化是无形的、非正式的、非强制性和不成文的行为准则, 对职工有规范和约束作用。在一个特定的文化氛围中, 人们由于合乎特定准则的行为受到承认和赞扬而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与满足。反之, 则会产生失落感和挫折感。因此, 作为组织的一员往往会自觉地服从那些根据全体成员根本利益而确定的行为准则, 产生“从众”行为。这就是企业文化规范(约束)功能的依据所在。
美国学者凯兹·卡恩认为, 在社会系统中, 将个体凝聚起来的主要是一种心理力量, 而非生物的力量。社会系统的基础, 是人类的态度、知觉、信念、动机、习惯及期望等。企业文化正是以大量微妙的方式来沟通企业内部人们的思想, 使企业成员在统一的思想指导下, 产生对企业目标、准则、观念的“认同感”和作为企业一员的“使命感”。同时, 在企业氛围的作用下, 使企业成员通过自身的感受, 产生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和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的形成, 将使职工在潜意识中形成一种对企业强烈的向心力。
所谓激励, 就是通过外部刺激, 使个体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发奋进取的效应。研究激励理论的学者发现, 最主要的激励因素是被激励对象要觉得自己确实干得不错, 至于用绝对标准去衡量他们是否真干得不错, 那倒无关紧要。在一个“人人受到重视、个个受到尊重“价值观指导下的文化氛围中, 每个成员所作出的贡献,都会受到青睐, 得到领导的赞赏和集体的褒奖。结果是, 在这种环境中, 任何一个心理健全的成员都会感到满意, 受到鼓舞, 同时为了进一步发挥个人的才能而瞄准下一个目标, 并以旺盛的斗志开始新的行动。这就是所谓“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导致成功的了。”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讲通俗点,就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约束)大家的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不是虚张声势的表面宣传,也不仅仅是企业凝聚员工队伍的“粘合剂”,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及其员工精神风貌、多元化信息和昂扬向上的张扬和浓缩。
铺天盖地的广告极大宣传了企业,它借助各种媒介、媒体将企业广而告之,从而影响受众,企业的文化也在简单而生动的细节中让人印象深刻。一个标新立异的广告词、一个耳目一新的广告牌、一篇报道深刻的通讯,都让企业借助企业文化在无形中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而企业物质文化作用更加明显。
其实,企业文化更多的是抽象而隐蔽的挥发,在无形中助推着企业的发展,首先,企业文化具有凝聚作用,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可以把广大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员工明确目的、步调一致;其次,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导向作用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精神,发挥着无形的导向功能,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与重要方法,从而把企业与个人的意志统一起来。
企业文化的内容简单明确,价值观得到组织成员的广泛认同,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的企业实践活动中,企业的主要成员会产生使命感,员工对企业及企业的领导人、企业形象将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这是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内在动力的基础。
11.厦大体育课的各种功能 篇十一
酷炫体育课
厦门大学的公共体育课程从1997年的七八门选修课,拓展到如今的45门选修课,形成了民族传统体育系列课程、形体塑身与健身健美系列课程、户外拓展训练系列课程、大小球类系列课程以及马拉松、帆船等特色课程体系。
本科生在大学期间必修4个体育学分,从大一到大四都可以选修。在45门开放的选修课中,除了潜水课仅面向海洋与地球学院、环境与生态学院的学生开放外,其余选修课均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由于厦大靠近海洋,作为一门生存技能,2009年设置游泳特色学分,如通过测试,即男生一次能连续游400米,女生能连续游200米,就可获得1个特色学分,2011级学生开始列为必修学分。由于身体原因不能游泳的,可以到医院开证明免修。
游泳不够特色?那么接下来的课程说出来一定会让你尖叫!潜水课于2014年2月开课,教学环节中的充气机、压缩空气瓶、潜水装等先进设备均由德国引进,选课学生可以免费体验。虽然只有2个学院的学生可选,潜水课是非常抢手的,100多人争抢20个名额,即便是第一轮选课幸运选中后,还需要体测,男生一次性游泳400米,女生一次性游泳200米才可以得到最终的上课资格。课程中限制水域在翔安游泳馆,开放水域在漳州古雷半岛内海,也就是说,选中潜水课的学生有机会真刀真枪下海潜水。一个学期课程结束后,学生基本可以达到初级潜水员的水平。
和水相关的运动已成为厦大的特色,除了亲民的游泳和高大上的潜水,还有民族运动龙舟和西洋运动帆船。厦大校主陈嘉庚先生对龙舟项目情有独钟,1950年集美龙舟赛产生,并因海峡两岸的参与而广为人知。在厦大,作为民间传统运动项目的龙舟课,也是热门的体育课,在龙舟课上表现优秀的同学还可能被收编进龙舟队。帆船这一西洋运动的代表,在2014年上半年一推出,就成了选课的争抢目标,每周六会固定在五缘湾出海半天。修过帆船课的同学打趣道:“掌握本技能,台风暴雨不用怕,专注减灾三十年!”
还有一门课不得不提,2012年暑假,厦大首开攀树运动课程,由三位中国内地第一批具有国际认证的职业攀树师担任教练。上课时配合攀树装备使用,安全措施到位。攀树课高大上,选课需要拼人品,和国际接轨,每年不仅有国际比赛,甚至国外将攀树当做心理治疗的方法,听起来甚酷!
体育课什么都培养
除此之外,厦大还开设了高尔夫、橄榄球、马拉松、瑜伽、健身气功、跆拳道、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等课,还有针对不能剧烈运动的同学的康复保健课。很多课程看起来花费不菲,但学生并不需要特意添置装备。
学校为什么愿意花这么多资金和精力,开设这些课程?体育教学部的林致诚主任告诉记者,积极为学生开展多种有趣、与国际接轨的课程,根本目的是希望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终身热爱。另一方面,体育课不仅锻炼学生的体能,也将海洋等相关专业的科考工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融入其中。
学校开设被誉为“精英运动”的高尔夫课程之初曾经引起争议,可喜的是最后呈现的是正能量,高校体育界对这门课程也非常赞成和认可。林主任认为直接把高尔夫等同于精英教育其实是不正确的,高尔夫本质只是一门体育运动,是一项很有历史积淀和生命力的运动,在国外不新奇,而学校的出发点是希望开设与国际接轨的体育课,让学生尝试不一样的运动。厦大是第一所在本科阶段开展高尔夫运动教学的学校,其他高校也在慢慢发展。每年举办的全国高尔夫大学生锦标赛已经有40多所学校参加。建立一个高尔夫练习场的花费是两三百万,少于建立一个游泳池或者篮球场的费用,但使用效率很高。
只有厦大开设的攀树课,源自校领导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考察时,发现攀树是其精品课程,并专设一列树供学生上攀树课。回校后校领导希望丰富厦大的体育课种类,开始尝试攀树课的筹备。学校请来香港的爬树师给学校老师授课,购置了专门爬树的器材,课程距今已经开了差不多2年,学生兴趣都很高。考虑到安全问题,班级容量较小,所以在开始选课的3分钟内攀树课就被选空。信息与科学技术学院的黄宇这学期每周二都有攀树课,他现在已经可以借助工具灵活地升降了。攀树不是返祖之作,而是时尚又严肃的国际运动,所学的也不仅仅是爬到树上这么简单。攀树运动可以和很多专业结合,比如生物学的植物专业,如果要研究树种采集标本,深山中机械上不去,只能依靠工具人力爬树。林主任讲了一个趣事,景德镇的一棵古树有枯枝架在上面,村民怕掉下来砸到人,但是机械开不进去,又没有人会爬树,就写了救援信,最后是学校攀树课的老师帮忙爬树取下来的。
中学时期的体育课大多是些跑步、篮球等常规运动,来到厦大后,很多同学可以尝试那么多不一样的运动,大家对体育课感兴趣了。
专业及技能也融入其中
除了培养学生终身热爱运动的意识,学校开设体育课也和专业相结合,将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等能力融入其中。
开设已近1年的潜水课是海洋与地球学院的院长戴民汉教授提议的,这跟学院科考工作紧密相关。开潜水课的成本很高,上课人数也不多,学校克服了很多困难。学校曾经送老师到国家体育总局湛江潜水学校培训了一两个月,在摸索中把课程完善起来。
帆船项目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在欧美国家是非常普遍的运动,很多家庭都有帆船,六七岁的小孩就玩帆船。国家倡导海洋战略,学校希望通过开设帆船课程,让同学们了解海洋,培养和教育青少年的海洋意识、环保意识。
龙舟是一项需要耐力、力量,在集体中挑战自我极限,非常体现团队合作的运动。曾是龙舟队一员的郑杰笑言,龙舟不仅让她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更把她锻炼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女汉子。
在野外生存课上,学生收获的不仅是强健的体格和坚强的意志,还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并不直接参与,而是在一旁指引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林主任说:“大学是最后的体育教学阶段,我们的目标是在大学期间,同学们都能够掌握一到两项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技能,这对个人以后的发展非常好。”
爱好不仅在课堂上
除了教学课程外,学校还从群体活动方面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首先是体育教学部对学生体育社团的支持。体育部跟团委对体育社团实施双重管理。校内30多个体育社团每个社团都有一个指导老师,由体育部老师负责。社团每年都会有活动计划及比赛,比如刚刚结束的趣味高尔夫比赛,就是体育教学部协助高尔夫社团开展的。体育部会根据社团开办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提供技术支持和一定资金支持,包括场馆运动设施和比赛提供奖杯奖品等,近几年学校体育社团大都蓬勃发展。
其次是运动会的改革以及校代表队的高水平建设。近年来厦大的运动会增加了趣味性、集体性项目,目的是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参加人数从2000增加至10000。校代表队高水平建设推动了群体活动的开展。男篮、健美操以及武术代表队都曾代表学校征战重大比赛并取得一定成绩,起到了宣传作用,吸引同学们关注这个项目,培养兴趣进而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学校力图在校园内建立浓厚的运动氛围,学生们也常以学院为单位进行自发的体育运动,比如2014年管理学院为鼓励更多学生自觉锻炼,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长跑五万米”活动,能够主动完成五万米的同学综测都会加0.1分。虽然有加分机制,但同学反映0.1其实非常少,起不了大作用,同学们跑步也多出于兴趣。
12.体育的文化功能 篇十二
体育文化是人类在体育实践过程中, 将身体、动作、运动工具和与社会属性关联的观念、精神和意志两者结合, 为能够照顾到身心健康的需要, 依靠着身体形态以及动作上面的操作、变化等等展现出来的有着特定的运动色彩的文化, 此种文化常常能够从一些体育现象以及生活当中看出, 可以说和其他的一些文化一样, 体育文化也反映出了国家、民族以及时代独有的特点, 并且可以对于人们的体育行为展开高效的规范、约束, 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对于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展产生独特的影响力。我国的体育文化在厚重的传统文化影响下, 目前更重视的是实现身心之间的协调, 突出对于品德的修养以及塑造, 重视追求统一、中庸, 可以说有着自己的特色, 迥然区别于其他的国家。
二、高校体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爱国教育功能、价值导向功能、精神激励功能、人格塑造功能成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 达到提升人才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的目的。
1. 爱国教育功能
在学校教育当中, 体育一直都占据着很重要的分量, 这对于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可以说意义重大, 所谓的爱国主义可以说应当是一种对祖国长时间以来形成的一种深刻而浓厚的情感, 体现为一种民族自尊心以及自信心等等, 是一种能够激励国家复兴、民族发展的奋斗精神, 爱国主义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 代表着强大的凝聚力以及推动力, 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 如果缺乏精神支柱的支持, 国家和民族也就没有了生命力的来源,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尽可能的帮助学生培养民族自尊心以及自豪感等, 积极地调动起学生对于祖国的爱国之情。
2. 价值导向功能
要实现高校体育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导向功能, 必须着重引导大学生的体育观教育。通过活动培养大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形成团结互助、乐于奉献的崇高品德, 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这里谈到的体育观, 主要指大学生对于学习体育的意义、目的的看法, 它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高校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体现。高校体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满足大学生的精神各方面的需求, 广泛吸引大学生将体育运动作为终身坚持的兴趣爱好。从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3. 精神激励功能
精神激励功能是指高校体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能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将教育目标内化为个人的奋斗目标。激励功能在高校体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表现在:第一, 激发大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对于有效保证高校体育顺利实行和促使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具有重要作用。第二, 激发大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行为。激发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可采用物质和精神激励两种手段, 共同塑造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第三, 激发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是其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长度延伸的重要因素。因此, 激励功能的发挥, 是最大程度地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其产生自我教育动机, 改变行为模式的关键。
4. 人格塑造功能
所谓的人格塑造, 也就是在学校教学当中借助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的人格发展逐渐的健全, 并产生良好的促进效用。所谓的人格也就是对于个人而言的一种显着性格、特征等等, 囊括政治、道德、心理以及情感等等诸多的因素,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就在于塑造个体人格, 让社会上的成员能够形成高尚的精神人格,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养, 并产生高贵的道德观念。对于体育赛事来说, 发展健全的人格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追求目标, 而这也可以看成是高校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终极目标所在, 他与青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极为紧密, 直接影响到了未来年轻一代的成长以及国家、民族的希望能否实现的问题。体育作为教育工作重要的一部分, 在全面培养人才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各种体育竞赛和体育形式, 让参与者在不知不觉中了解感受运动所包含的体育精神魅力, 竞争意识、审美观念等, 在无形当中内化一些思想观念, 让人们在其观念的引领下进行相关的体育活动, 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产生具备健全人格特质的国家和民族需要的全能型人才, 健全的人格是个人成长的所需, 是培养具有中国特色、一专多能综合性人才的需要。
三、发挥高校体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高校体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非常显著, 因此要采取措施更好地发挥高校体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1.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通常情况下, 体育老师从事的工作都被看成是教书育人, 因此应当主动的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水平, 强化学习意识, 改进相关的观念, 将素质教育贯穿到教学过程当中, 借助丰富多元的理论提升自身的理论、学识水平, 建立起更加健全的学习制度。一方面借助教职工大会、讲座以及竞赛的模式, 积极的引导教师学习接触诸如《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类的法规文件, 展开全校范围内的师德教育, 开展民主评议等等。此外, 还应当积极的鼓励教师强化该方面的理论学习, 并自觉的与实践相结合, 树立起科学的教学观念, 不再简单的关注知识的传授, 更重视学生人文素养、德育全面发展。
2. 优化体育课堂教学, 提升学生体育文化素养
展开体育课堂教学可以说是对于高校来说最重要的组织模式, 也是能够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展开并取得效果的关键手段。高校体育教育目标主要是通过体育教学内容来实现的, 不仅要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还要满足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需求, 突出在教学上的健身性以及娱乐性等等, 关注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相关内容。对于高校的教育来说, 其展开的方式主要是理论以及实践两大课堂模式, 理论课教学中, 教师以讲授为主, 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和体育道德规范。借助理论教学的内容, 学生可以尽可能的全面的了解体育锻炼的目的所在, 并系统性的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等等, 在教师的引导下还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在实践课的学习当中, 能够尽快的掌握动作技能等, 后者被看成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
3. 广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增强学生主动参与体育的意识
课外体育活动在发挥高校体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课外体育活动, 学生不仅能充分锻炼身体, 促进身心健康, 还能有效实践课堂上学习的运动技术,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拓展体育课外活动方法如下:
(1) 抓好早操工作。早操是学生参与体育课外活动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通过做早操, 可以锻炼学生身体, 使他们养成早起的好习惯, 还能强化行为规范和体育行为习惯。通过早上运动锻炼能够使人精力更加充沛, 对学生一天的学习都是有好处的。
(2) 建立课余体育协会。高校中大学生体育协会非常多, 如篮球协会、足球协会、羽毛球协会、乒乓球协会等。这些协会吸收引了很多的大学生参与协会并成为会员, 各类体育协会根据自己的规章制度组织会员参加相应的体育活动, 以便更好的规范他们的行为。学生通过体育协会能更好的提升运动技术水平, 还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和体育活动能力, 最终有利于学生体育行为习惯的形成。
(3) 结合学生的特点, 举办各种体育活动。既可以举办高校体育运动会、开展体育专题讲座、体育知识竞赛、体育演讲比赛等活动, 又可以开展一系列的篮球或足球联赛或友谊赛等体育比赛。通过开展这些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树立自信, 提升能力和综合素质。体育知识竞赛和讲座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还能陶冶其情操。体育运动比赛可以培养人的强烈责任感、成就感和竞争意识, 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体育文化包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将体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以体育文化为载体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可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概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
[2]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9.
[3]赵立军.体育伦理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7.
[4]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体育的文化功能】推荐阅读:
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限制因子分析论文08-27
体育文化传播10-08
自媒体时代对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论文07-13
体育文化与家国情怀10-27
×县文化体育工作思路10-31
县文化体育工作思路11-25
文化体育中心设计方案12-18
地域文化传承中学校体育文化建设论文12-09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分析论文07-13
试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