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复习教案(精选9篇)
1.一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篇一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
一、复习文:、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可能会说些什么?
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可能会说:“哦,我明白了。原来您是想让我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呀!以后,我一定要多动手做做看!”
2、想想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
848年一天,阿切尔看到一位先生用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邮票便很容易、很整齐地撕开了,阿切尔从这位先生的举动中受到启发,从而开始了研究,最后终于发明了邮票打孔机。
3、如果让你来画风,你会怎么样画呢?
我可以画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是风把风筝高高地吹起来了。
我可以画几根舞动的柳条,是风把柳条吹起来了。
我可以画几斜斜的衣服,是风把挂在院子里的衣服吹歪了。
二、背诵:、我国最早的邮票是。邮票上印着,内容。它可以用来,被称为“微型百科全书”。邮票很有价值。
2、复习语文园地四中“我的发现”
奶牛牛奶
蜜蜂蜂蜜
水池池水
图画画图
牙刷刷牙
山上上山
领带带领
算盘盘算
到达达到
喜欢欢喜
3、会两个字合成一个字:如:木+子=李
三、听写:
朗读哄骗喝水口渴骗人菜刀眨眼波涛陈旧转动斜坡同志偶尔要求英雄
请求仍然天使方便提高漫长晴朗英国公式题目雨丝旗杆竹竿忽视艺术
志气文艺明显问题提问而且仍旧牡丹杜鹃社会乌鸦鸭子乌黑车票整天
显示忽然铁丝发票整齐使用浪漫方式另外并且求助
四、比较组词:
慢哄篇令题朗喝
漫洪骗另提郎渴
枚裁伦酒便斯仍
牧载轮洒使撕扔
五、多音字:
hōnɡ
hē
pián
ɡān
哄
hǒnɡ
喝
便
杆
hònɡ
hè
biàn
ɡǎn
六、填空:、填入合适的动词:邮票眼睛
七、近义词:
举动—
立即—
仍然—
徐徐—
称赞—
八、反义词:
困难—方便—斜—清晰—动-弯-九、四字词语:五颜六色
能工巧匠
冥思苦想
十、拓展:、积累名言:
生命在于运动。――富兰克林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柏拉图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2、关于读书的谚语: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有三到:眼到、心到、口到。
3、“把”字句、“被”字句:
邮票被人们称为“微型百科全书”。――
邮票很容易地被那个人撕开了。――
2.一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篇二
【网络构建】
【核心讲解】
一、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内涵: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世界观原理:①相互区别:第一,性质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第二,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②相互联系:第一,整体离不开部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第二,部分离不开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2)方法论意义: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系统优化方法
(1)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特征:①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②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方法论要求: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四、发展的概念
1.发展的普遍性
(1)表现: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原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发展的实质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五、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1.前途光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3)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2.道路曲折——新事物战胜旧事物需要一个过程
(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2)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3)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3.方法论意义
(1)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2)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六、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1.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1)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2)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3.方法论意义
(1)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缺乏信心,都是不可取的。
七、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1.矛盾的含义与作用
(1)含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作用: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①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②方法论要求: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①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②表现: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③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b.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c.意义: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endprint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①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③方法论意义: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八、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2.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1)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2)要求:①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②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③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重点论是要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九、辩证否定观
1.辩证否定观
(1)含义: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特征:①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②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实质:“扬弃”,即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1)观点:否定就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排拒或毁灭,是借助于外力作用实现事物的变化。
(2)特点:或简单地肯定一切,或简单地否定一切。
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内涵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的;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2.创新意识
(1)理论依据:①辩证的否定观。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2)具体要求:①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②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创新的社会作用: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考向预测】
一、联系是普遍的,整个世界是一个联系的统一整体,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近二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人们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哲学性质的问题。坚持“五位一体”,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和社会的关系,用系统优化的观点看问题。以此为背景,考查联系的观点是高考出题的重要方向。
二、发展具有普遍性,我们党对小康社会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小康社会的建设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从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的“到20世纪末要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党对小康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在小康社会的建设中,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断促进小康社会的建成。以此为背景,考查唯物辩证法中关于发展的观点,是高考考查的重要方向。
三、美与丑、善与恶……2013年有太多的道德追问
从哲学上看,道德的冲突是矛盾的具体体现。对道德的追问,体现出矛盾的对立性,也预示着社会道德的发展,彰显着矛盾的转化。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运用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法对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社会等各种现象及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是高考中常见的切入角度。
四、辩证的否定是有肯定、有否定,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的因素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辩证否定的观点。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善于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同时,对待传统文化还要有创新意识,在继承中发展传统文化。在高考中,通常结合《文化生活》知识和《生活与哲学》知识考查“传统文化”这一知识点。
【备考建议】
本单元从方法论的角度回答了“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一主题,从思想方法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世界是怎么样的”。主要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全面观、矛盾观。
高考对本单元内容的考查很多,难度较大,命题主要集中在联系的特点、发展的状态和趋势、矛盾分析法、辩证的否定观和创新的作用等方面。命题趋势呈现“一不变、三上升”的特点。“一不变”就是将矛盾作为重点考查对象不变;“三上升”就是对系统优化方法、发展的观点、辩证的否定观的考查呈上升趋势。试题主要以寓言、漫画和自然科技及文化热点为背景,考查学生调动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备考中,要从整体上认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理解联系、发展、矛盾、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世界;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唯物辩证法是革命的、批判的,必须要树立创新意识;创造条件推动矛盾双方的转变,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实现更好的发展。endprint
备考时,要狠抓常考知识点,对每一具体的辩证法原理既要表述准确、理解全面,又要联系社会热点,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等方面的热点,尝试用哲学原理解读热点材料,从而提高能力、举一反三。
综合知识四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网络构建】
【核心讲解】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含义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2.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从性质上说,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从过程上说,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①从时间上说,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②从性质上说,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①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②当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①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②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③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较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①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③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1)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含义:①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②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地位与作用:①地位: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②作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四、人生价值
1.价值和价值观
(1)价值: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2)人的价值:①含义: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②特点: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③评价: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3)价值观:①含义: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②实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在一定的社会存在基础上产生的,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性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2)表现: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五、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客观依据
(1)原因: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要求: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1)表现: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意义: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endprint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1)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同。
(2)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4.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1)表现: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就不同。
(2)处理办法:①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②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持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③正确反映并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六、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价值的实现方式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①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②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①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②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③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要正确理解世界观、人生观、人生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2.坚定理想,铸就辉煌
(1)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2)共同理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3)理想的作用:一个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就有了坚定正确的方向,就能够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人类的幸福结合起来,从而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考向预测】
一、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只能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结合党的十八大等社会热点进行考查
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了深化改革的方向与任务,习近平到深圳和广东视察、重走邓小平南巡路线,李克强“用改革红利激发内需潜力”的讲话,这些都可能成为高考试题的切入点,同学们要给予足够重视。
三、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价值。罗阳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其人生价值观对整个社会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四、结合道德模范和感动中国人物的先进事迹进行考查
在高考中,很容易以此作为命题的切入点,结合《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考查开展这些活动的理论依据、重大文化意义以及如何向先进人物学习等知识点。
【备考建议】
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和实践出发,认识社会历史的真谛(知道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明确社会历史的主体,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价值,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懂得如何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把握实现和创造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
近年来,高考的命题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社会发展方面,集中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二是在关注民生方面,集中考查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三是结合模范人物的事迹,考查人生价值的实现。命题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主要从具体原理切入,紧扣社会热点,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一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篇三
第一块:
明确单元专题含义(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导语:明确任务听讲
2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阅读、做好批注。教后反思
3布置活动:谈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准备3—5分钟,然后口头作文,注意要说出真实而独特的感受,若能情景交融就更好。讨论,结合阅读提示,谈谈自己对四季的理解。
第二块:
了解单元大概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明确任务
2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
3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探究中外文学作品“春夏秋冬”所蕴涵的生活哲理等等)讨论、组建学习小组
第三块:
确定单元活动方案(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如从四季中选取感兴趣的专题,收集各方面的材料,编制一期“春意常在”、“冬日浪漫”、“秋日私语”等为主题的壁报或网页、组织一次散文朗诵会等。)讨论、交流
第四块:
学习评价(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一)出示评价内容:
1、你对大自然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吗?
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
3、本节课你发言了吗?(组内或班上)
4、你能品味散文中优美、诗化的语言并做了一定的摘抄吗?
5、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
4.最新一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教案 篇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地朗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课前预习:1)读课文 2)给生字口头组词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听字、读词、读句子。
二、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
1、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难记的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记住它。(编字谜、组词)3)书空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注意笔顺)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课文;做识字游戏:你读我指。
2、指名读课文。
3、认读词语:(各自读、指名读、开小火车读)
4、交流识字方法:
1)加一加:青—静木—床古—故(反文旁)亡—月—王—望 减一减:液—夜凝—疑换一换:底—低比一比:乡—纟 2)字谜:点点大(头)。举,比较象人双手举过头顶。3)生字歌谣:田心思 广木床 亡月望
五、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在格中的位置,说说要注意的地方。
2、生说师板书,生描红再仿写。
六、课后检测:
七、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8、静夜思
加一加:青—静木—床古—故亡—月—王—望
减一减:液—夜凝—疑换一换:底—低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在诵读过程中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听写词语:目光、耳朵、耳机、木头、大米、玉米
二、揭示课题,解题:题目中哪个字交代了李白写这首诗的时间?夜——组词 在什么样的夜里?安静的夜晚——记忆“静”
哪个字交代了李白的心情?思,就是想的意思。想什么呢?顺势学习“故乡”。介绍诗人李白。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读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这首古诗主要讲了什么?
2、自学提示: 再读课文,提取信息:
诗句中哪些地方写“夜”呢?(明月)
“明月”可以推测为八月十五中秋夜,团圆的时刻。李白客居他乡。
引导:明月,地上只有一个谁?(李白)是啊,天地这样广阔,却只有“明月与李白”相 对望,难怪李白强调静夜里静思,他更加地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了。
四、朗读感受古诗韵味。
1、教师范读——唱读
2、同桌互读、背诵古诗。
五、课后检测:
六、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8、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9、夜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认读本课词语,认识“厂字旁”。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课前预习:1)读课文 2)标自然段 3)口头组词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认字读词带句读。
二、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词。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学生自己认读生字。
3、同桌互相认读画出的生字、词语,互相纠错,看谁读得好。
4、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自由认读、指名读。(2)开火车读,再自己选词说话。(3)语境中识字:
从前我的胆子小,夜晚不敢往外瞧。勇敢故事没少听,看到窗外心乱跳。爸爸偏拉我散步,花儿像是在微笑。
夜色原来这么好,今后不再胆子小。
5、检查读课文情况: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要做到不丢字,不错字,不加字。
6、评议。
四、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在格中的位置,说说要注意的地方。
2、生说师板书,生描红再仿写。
五、课后检测:
六、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9、夜色
外 晚 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夜色的美丽。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认读词语
二、课前谈话,引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小朋友,你们晚上怕黑吗?为什么? 适时表扬那些不怕黑的勇敢的孩子。齐读课题
三、朗读感悟:
1、轻声读课文,读后标出课文有多少小节,指名汇报。
2、学习第一节。
(1)边读边想“我”为什么会“心乱跳”呢?这时“我”心里都想了什么?
课件出示句子:“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指导读,读时读出害怕的语气。(2)思考:你认为课文中的小朋友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3)指导朗读。指名读,评议。
4、学习第二节
(1)自由读第二节,想想“偏要”什么意思?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说说。谁能用“偏要”说一句话,指名说。
(2)和爸爸一起出去散步,“我”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指导体会(3)思考:你平时看到的花草好看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4)师小结:原来晚上也像白天一样美好、可爱。
(5)指导朗读,要读出惊讶而又欣喜的语气。指名读,评议。
(6)小朋友在和爸爸散步时还可能看到什么美景?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
出示“美丽的夜景”图片,在夜晚也能看见美丽的景色,引导学生想象。这是一幅多么静谧、安详的图画啊!小鸟在洁白柔和的月光下静静地睡着了,好象还做了个美梦呢!(7)指导朗读,读出自信、骄傲而又高兴的语气。评议。
5、说话训练:你有过害怕黑夜的故事吗?现在还怕吗?小组说一说。
6、读全文思考:你认为课文中的小朋友现在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
四、小结:
我们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其实黑夜里也有很多美丽的景色,要我们去发现去观察。
五、课后检测:
板书设计:
9、夜色
怕黑————不怕
10、端午粽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认读本课词语,认识“立字旁、米字旁”。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课前预习:1)读课文 2)标自然段 3)口头组词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认字读词带句子。
二、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词。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学生自己认读生字。
3、同桌互相认读画出的生字、词语,互相纠错,看谁读得好。
4、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自由认读、指名读。(2)开火车读,再自己选词说话。(3)多音字:
分:上课不分fēn神,考试得高分fēn。
本是分fèn内事,不值取分fēn文。
5、检查读课文情况: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要做到不丢字,不错字,不加字。
6、评议。
四、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在格中的位置,说说要注意的地方。
2、生说师板书,生描红再仿写。
五、课后检测:
六、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10、端午粽
真 分 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指导端午节的由来、风俗习惯。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听写词语。
二、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要干些什么呢?
三、自主学习: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说说每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再读思考:
(1)包粽子的材料有哪些?粽子的味道、品种有什么特别的?(2)说说端午粽的由来。
2、汇报:
1)“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三个表示颜色的叠词表现了作者对粽子的喜爱之情。2)“掀、剥、咬”分别写出了煮粽子、剥粽子、吃粽子的动作。又黏又甜:味道好、喜爱之情。
3)从最后一段中我们了解到:屈原既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又非常爱国。所以称他为——(出示:古代爱国诗人。)
正因如此,所以——
出示:人们怀念他,崇敬他。4)了解端午其他风俗。
四、多种形式读。
1、自读、开火车读,背诵课文;
2、读给同桌的小伙伴听。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检测:小状元
板书设计:
10、端午粽
端午习俗吃粽子
11、彩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认读本课词语,认识“衣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长句子。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课前预习:1)读课文 2)标自然段 3)口头组词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认读词语。
二、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词。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学生自己认读生字。
3、同桌互相认读画出的生字、词语,互相纠错,看谁读得好。
4、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自由认读、指名读。(2)开火车读,再自己选词说话。
(3)辨析:坐和座:字音同,字形近,字义不同。
“座”表示座位,也表量词,用于较大或者固定的物体。
“坐”则表示臀部放在椅子上等物体上以支持身体等。
5、检查读课文情况: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要做到不丢字,不错字,不加字。
6、评议。
四、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在格中的位置,说说要注意的地方。
2、生说师板书,生描红再仿写。
五、课后检测:
六、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11、彩虹
那 到 兴 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联想力和想象力及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听写词语。
二、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说说每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再读思考:
(1)彩虹在什么时候出现?文中把彩虹比喻成了什么?(2)我想象着自己到彩虹桥上去做什么?为什么?
2、汇报:
1)彩虹出现的时间:雨停了。读出喜爱之情。
2)把彩虹比作桥,帮助爸爸给田浇水、给妈妈照镜子、挂秋千——懂事、处处为家人着想。3)反问句:表示肯定,意思是:那就是我在下雨。
四、多种形式读。
1、自读、开火车读,背诵课文;
2、读给同桌的小伙伴听。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检测:小状元 板书设计:
11、彩虹
一座美丽的乔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认识与身体有关的生字。
2、积累学过的词语,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找规律。
3、熟读背诵古诗,了解诗意。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背诵古诗。
二、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课堂练习:
1、识字加油站:
1)读一读八个词语,写出身体的各部分名称。2)交流识字方法。
2、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找规律
第一组:胆子 粽子 镜子(子读轻声)
第二组:爸爸 妈妈 哥哥(叠音词)
第三组:故事 月亮 时候(名词,表示事物或时间的名称,第二个字读轻声)2)书写提示:读一读,再观察生字的书写特点,描一描,写一写。
3、日积月累:
1)自由读,小组读古诗《寻隐者不遇》。2)介绍作者:贾岛,唐代诗人,号碣石山人。3)解词语:
不遇:没有遇到。
童子:隐者的徒弟。
此:这。处:地方,这指隐者的行踪。4)译文:
我寻访隐者,在松树下碰到了他的徒弟。便问道:“你的师傅到哪里去了?”孩子告诉我:“师傅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中,云雾迷漫,我也不知道他到什么地方去了。” 5)各自说说诗句的意思。6)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联系背诵。
四、课后检测: 和大人一起读《妞妞赶牛》 教学目标:
1.通过借助拼音、插图等读懂故事内容。
2.通过听读、自己读、表演读等多种读的方式,感受阅读的乐趣。
3.能认真倾听他人发言,能勇敢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重点:通过听读、自己读、表演读等多种读的方式,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难点:能认真倾听他人发言,能勇敢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绕口令,读的时候要注意:大家一起读书时,尽量保持安静,不打扰他人,向他人请教问题时要小声。
二、小耳朵听。
1、学生捧起书,仔细听老师读。
2、同桌互相读,如果同桌朗读时遇到了困难,请你帮助他解决。
3、检查朗读。(1)指学生朗读。(2)男女生比赛读。(3)全班比赛读。
4、理解词义。
赶:驱使,驱逐。
保:保卫。
扭:转动一部分。
顶:用头或角撞击。
拗不过:无法改变(别人的坚决的意见)。
三、一起说内容:谁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
课文写了妞妞在河边放牛,牛牛想(),妞妞为了()。(各自练说)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5.一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篇五
单元主题
快乐的夏天
单元目标
1、通过阅读与夏天有关的儿歌、童话、古诗等,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夏天的美好,感受夏天的情趣。
2、会认72个生字,要求认清字形,会口头组词;会写36个生字,要求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3、通过看、找、画、说、演等各种有趣的方式,积累词语。
4、初步了解动物与自然现象的关系,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单元重难点
1、通过阅读与夏天有关的儿歌、童话、古诗等,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夏天的美好,感受夏天的情趣。
2、会认72个生字,要求认清字形,会口头组词;会写36个生字,要求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课时安排
识字四
2课时
古诗两首
2课时
荷叶圆圆
2课时
夏夜多美
2课时
要下雨了
2课时
小壁虎借尾巴
2课时
语文园地四
3课时 识字四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带有虫字旁的字和“展、运、网”3个生字。
2、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正确、整齐、规范书写6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朗读儿歌。
4、认识并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使学生产生好奇,愿意观察、了解大自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认识并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使学生产生好奇,愿意观察、了解大自然。
三、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四、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动物图片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㈠、谈话激趣,看图导入
1、夏天就要到了。夏天里,小动物们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看图说花。(出示文中插图)引导学生想象: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小动物?他们在干什么?
学生说,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㈡、活泼多样,自主识字
1、指名读词:小动物们多可爱呀!我们来认一认他们的名字吧!
你是怎么认识这些词语的?如果遇到不会认的字你怎么办?
2、认读生字。
⑴、自主认读,师出示所有的生字词。
⑵、同桌交流:请你把认识的字交流交流,如果同桌不认识,请你作小老师教教他。⑶、指名同桌赛读。
随机重点指导后鼻音“蜻、蜓”;前鼻音“蚓”;翘舌音“蜘、蛛、展”;“结”读一声。⑷、愿意读的同学一起读。
3、识记生字。
⑴、主识记(出示生字卡):盯着这些生字,读一读,把他们记在脑子里。⑵、全班交流: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生字的。
⑶、摆一摆:人人动手,把14个生字分成两类摆一摆。
小组交流:说说你为什么这么摆。
⑷、巩固练习:指名读、男女生分读、抽读、开火车读。⑸、今天,我们还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一种识字方法。㈢、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引导发现这些字都有虫字旁,虫字旁和动物有关。⑴、小组讨论(出示生字卡片):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讨论讨论。⑵、全班交流。
2、引导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⑴、读一读,想一想字的意思,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
出示小黑板:
蝴
虫
胡 ⑵、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⑶、全班交流。
注意提醒学生:“虫”字变成“虫字旁”时,一横变一提。
⑷、小结:汉字中有许多这样的字:一边表示它的意思,一边表示它的读音。我们可以用这种规律认识更多的汉字。㈣、朗读韵文,积累词语
1、过渡:同学们真不错,刚才学习的很好,下面看看你们读书读的怎么样。
2、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指名读集体评议、同桌互读互评、全班齐读。
3、指导表演读:读你喜欢的句子。自由练读,指名表演读,全班自由表演读。
4、引读(边拍手边说):什么半空展翅飞,什么花间捉迷藏?„„
蜻蜓半空干什么,蝴蝶花间干什么?„„
蜻蜓哪里展翅飞,蝴蝶哪里捉迷藏?„„
5、用《小星星》的曲调唱课文。师范唱、生练唱、生表演唱。㈤、指导书写,掌握结构
1、认读“蚂”、“蚁”两个字。
2、找共同点,掌握结构。
⑴、学生自主观察这两个字,说说有什么发现。⑵、“一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提醒同学们怎么样写才好看。⑶、“再看”黑板,生提示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3、“二记”。
4、“三描”、“四练”(练一个),师巡视,个别指导。
5、展示学生写的字,评议。
6、继续练写,争取比前一个有进步。㈥、实践活动,课外作业
回家后,边表演边把课文读或唱给家人听。第二课时 ㈠、巩固生字
1、我会认
⑴、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指名读、全班齐读。⑵、“我说你找”。教师随机说一个字,学生从生字卡片中找到这个字,读三遍。
2、我会说。⑴、“我和动物做朋友”:(出示图卡,上部分是动物,下部分是名称)
你想和哪种小动物做朋友,请先上来举着那张图卡带领大家读三遍,然后说一句话给大家听,话中要有你这位动物朋友。⑵、“我让生字交朋友”:出示所有的生字,说词语。⑶、全班交流:你还在哪里看到过今天学的生字? ㈡、指导背诵
1、齐读全文。
2、看图说一说。
3、自由背诵、引背。
4、借助插图背课文。
5、表演背。㈢、鼓励创新
1、激发兴趣:课文中只写了六种小动物,真是太少了,我们来多说几种吧!
2、教师示范:蜜蜂花丛采蜜忙,你们呢?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㈣、指导书写
1、全班交流,找共同点,掌握结构:自己观察要写的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出示“前”、“空”。
⑴、提醒一下同学怎么样写才漂亮?
⑵、教师在学生的提示下范写,并根据情况适当补充:“前”是上小下大,“空”是上大下小。、学生描红、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⑷、展示学生写的字,评议。
3、出示“房”、“网”(方法同上)。㈤、实践活动
同学们是不是也想了解一些小动物呢?那就课后收集有关资料或观察你感兴趣的小动物,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七、作业设计
1、表演背诵课文。
2、收集小动物的资料。
八、板书设计
识字4 蜻蜓
飞
蝌蚪
运 蝴蝶
捉
蚂蚁
游 蚯蚓
造
蜘蛛
结
13、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3、背诵两首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在课文中学习生字词;背诵古诗。
三、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四、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㈠、看图激趣
1、出示课文插图:图中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指名说)清代有一位诗人为这写了一首诗,你想读读吗?
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平舌音“所”。㈡、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对读,检查字音。
3、再自由读,说说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
4、指名说。
㈢、图文结合,再读感悟。
1、出示挂图,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什么?(牧童骑黄牛)
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歌声振林樾)
2、多美的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㈣、读诗想画面。
1、师配乐读古诗,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根据画面练习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㈤、读一读,想一想
从“林樾”、“鸣蝉”可以知道这首古诗是写哪个季节的? ㈥、指导书写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
3、教师范写,同时讲解。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评价。
第二课时
㈠、看图导入
1、出示挂图:这是什么?
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㈡、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㈢、图文对照,再读感悟
1、看图:池塘是怎样的?诗中是怎样写的?
(引出: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引导学生理解“泉眼”和“晴柔。
2、图上还有什么?诗人是怎样写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全班齐读。㈣、指导朗读
1、个别读。
2、评读。
㈤、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分小组练习(一人读诗,其他人想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3、指导背诵。㈥、巩固生字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认读。
2、去掉音节认读。
3、小组合作,认记字型。㈦、拓展练习
学生背诵其他自己学会的诗,比如杨万里的诗,或描写夏天的诗等。
七、作业设计
1、练习书写生字。
2、背诵一两首描写夏天的古诗。
八、板书设计 所见
骑 振 捕 闭
小
池 泉眼
树阴 小荷
蜻蜓、、、、、、、、、、、、、、、、、、、、、、、、、、、、14、荷叶圆圆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图画阅读,引导学生大胆地想象,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们快乐的心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们快乐的心情。
三、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四、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动物头饰、荷叶图片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㈠、创造情境,步入文境、1、谈话导入:同学们,春天迈着轻盈的步子走远了,夏天又笑盈盈的向我们走来了。老师发现我们的教师就象一个美丽的池塘,你们发现了什么吗?(教室中的荷叶道具)师: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认记“荷叶”二字。
教师一边板书一边引导学生说:大家看,“荷”字上边是草字头,下边是我们班何静的“何”,“叶”字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一个十字,口字旁要写小一些,十字的一竖是悬针竖。
3、揭示课题
现在,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出示挂图)
啊,放眼望去,小池塘里到处都是------(引导学生说出“荷叶”)
那谁能用自己的话夸夸荷叶呢?(学生回答,师相机板书“圆圆”)
学生齐读课题。㈡、初读课文,感知语言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汇报学习生字的情况。
⑴、指名说说读准“珠、翅、是、停、晶、坪”这六个字应注意的地方,指名带读。⑵、组织学生以各种方式练读其他六个生字。
3、再读课文,检查正音效果。
让学生讨论学习方法,并按照自己的方法再读课文,读完之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你们愿意怎样学习这篇课文呢?那就按照你的方法来学习课文吧。大家来再读课文,这次要比刚才读得更准确、更流利。㈢、熟读课文,激发情感
1、用看图的方法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练读“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这一句。
看图:荷叶是什么样的?
师:刚才有同学提议用看图的方法学习课文。来,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课文的插图吧。大家仔细观察,荷叶是什么样子的?(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⑵、再看插图,找出课文中提出的荷叶的好朋友。(指名说,全班一起说。)教师在黑板上粘贴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图片。⑶、激发兴趣:同学们,你最喜欢谁呀?
(以下各自然段的学习顺序,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决定。)
2、用表演的方法学习第五自然段。⑴、确定学习方法。
师:刚才有同学提议用演一演的方法来学习课文,那有谁愿意当一回小演员,演一演你最喜欢的小演员呢?
⑵、学生练习表演(指名戴头饰表演)。⑶、学生自评、他评。
师:(叫刚才表演的学生):刚才你是小演员,现在请你当主持人,说说你认为你刚才表演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自评)台下的导演们,你们有什么看法?(他人评)⑷、理解“凉伞”。
师:小鱼儿笑嘻嘻的,说明它非常高兴,它为什么这么高兴呢?同学们,你们先看一看这幅图,再说一说。(学生讨论)
齐读“凉伞”,板书“凉伞”。
师:所以呀,小鱼儿说------(生读课文)
男女生分别读,看谁最快乐。⑶、表演读背。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一边表演一边朗读,能背的就背一背。大家可以用荷叶道具来表演,也可以借助教室里的课桌、书等来表演。㈣、指导写字
1、学生认读本课生字。
2、重点交流“朵”、“我”等容易写错的字。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
㈠、巩固生字。
1、学生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2、齐读全文。
㈡、用读一读的方法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书。
师:有同学提议用读一读的方法学习课文,谁愿意来读一读小水珠这一段?
2、理解“摇篮”
⑴、用树叶滴上水演示。
师:同学们,你们看,风一吹,荷叶轻轻摆动,荷叶上的小水珠怎么了?(指名回答,板书“摇篮”,齐读,说说“篮”与竹字头的关系。)
⑵、学生进行读书比赛。指名比赛读,评议后,确定模仿对象。⑶、学生分组有感情地练习读。⑷、全班一起做动作练习背诵课文。㈢、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分组比赛,学习“蜻蜓和青蛙”两段。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分成蜻蜓和青蛙两组,任务有三项:⑴、组内进行朗读、表演比赛,选择一位最佳选手上台表演。⑵、组内根据课文确定几个问题,向对方提出。⑶、熟读本组内容,对对方的提问做好充分准备。
2、学生上台表演,并根据对方的提问进行回答。
3、看图,理解“停机坪”和“歌台”。(读一读,说一说,教师板书。)
4、看图,温习古诗《小池》。(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了什么?)齐背古诗。
5、学生边表演边读这两段课文。
6、小结:我们不仅读了课文,表演了课文内容,孩童国回忆学过的古诗更好的记住了课文,知道了荷叶是圆圆的、绿绿的,是---的---。大家的学习方法可真多,收获可真大呀!㈣、复习巩固,升华情感
1、全班同学边演边背诵。
2、实践练习:荷叶在你们眼中是怎样的呢?
七、作业设计
回家以后,请同学们将自己眼中的荷叶画下来,我们进行一次绘画比赛,看谁眼中的荷叶最美。
八、板书设计 小水珠的摇篮
小蜻蜓的停机坪—荷叶圆圆—小青蛙的歌台 小鱼儿的凉伞、15、夏夜多美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看插图、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理解字义,让学生逐步独立识字。
4、欣赏夏夜的美景,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受助认为乐的美好品质。
5、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欣赏夏夜的美景,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受助认为乐的美好品质。
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四、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词卡片、动物、睡莲头饰、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㈠、激趣导入
1、前不久我们学过的一首古诗《小池》描写的是初夏的美景。那盛夏的景色是怎样的呢?(出示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 ?
2、夏天真美!夏天的夜晚也很美呢!(板书课题)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错误。
3、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通顺。㈢、再读课文,识记生字
1、出示全部生字(带拼音),学生认读。
2、这些生字就躲在课文中,看谁先把它找出来。
3、找出来以后读一读,再把带有生字的那句话和同桌互相读一读,看谁读的准确。
4、再次出示生字(不带拼音)。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你是怎么记住的? ㈣、细读课文,读后感悟
1、夏夜,静悄悄的。忽然传来了呜呜的哭声,是怎么回事呀?请大家快速把1—5自然段读一读。
2、你们喜欢小蚂蚁吗?那你们来当小蚂蚁,老师来当睡莲,一起来读一读吧。
第二课时
㈠、复习导入
我们上节课认识的生字朋友又来找我们了,你还认识他们吗?(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㈡.读文感悟
1、师:夏夜,公园里静悄悄的。一只小蚂蚁掉进池塘里上不了岸了。它在睡莲的帮助下,爬上了睡莲的叶子。睡莲姑姑挽留它。(出示句子:今晚就在这儿住下吧!你瞧,夏夜多美呀!)生齐读。
2、是呀,夏夜真是太美了!这么美的夏夜,小蚂蚁住下来了吗?请同学们快速阅读6---16自然段。
3、它要去哪儿?为什么?
4、谁想来读小蚂蚁的话?(生练读,指名读。)
你们听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谁还想读?(全班齐读)
5、小蚂蚁回家了吗?哪些动物来帮它的忙了?再读8—12自然段。
6、他们说了些什么?大家练一练,喜欢谁就读谁的话。(学生练读)
大家读的真好,能演一演吗?(四人分角色练习表演)
7、指名上台戴头饰表演。(两组竞赛,师生评议。)
还有这么多同学想演,那我们一起来吧!想演蜻蜓的同学站起来。想演睡莲的呢?萤火虫呢?
小结:大家表演的真棒,为自己鼓鼓掌。
8、小蚂蚁是怎么回家的呢?
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出示第13自然段,指名读。)
多么可爱的小动物呀!谁能读的更好?
真不错!我们大家一起来读,好吗?生齐读。
9、现在出发了!(出示第14自然段,师引读。)
(配乐,生齐读。)㈢、读后扩展,积累词语
1、是呀,多美的夏夜呀!那夏夜有哪些美丽的景象呢?
出示小黑板:的小灯笼;的假山;的草坪;
指名说,齐读。
、除了青青的假山,你还知道青青的什么?
出示小黑板:青青的;绿绿的;弯弯的;
学生自由答)
㈣、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小蚂蚁又回到了家,蜻蜓和萤火虫也回家了,公园里又静悄悄的了。只有星星在高兴地眨着眼睛。看到这些情景,你想说些什么?
让我们一起来赞美:“啊,夏夜多美啊!” ㈤、指导写字
1、大家的课文读得这么好,字能写好吗?
2、出示生字: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从结构、偏旁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
3、学生描红,临摹练习。
七、作业设计
除了蜻蜓和萤火虫,你知道还有谁能帮小蚂蚁回家呢?回家查找资料,活动课我们来交流。比比谁是小科学家,知道的知识最丰富。
八、板书设计
15、夏夜多美
睡莲
小蜻蜓
小萤火虫
(帮助)
小蚂蚁
16、要下雨了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以及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四、教学用具
挂图、生字卡片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㈠、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让学生回忆夏天下大雨前的情景,并说一说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声音。
2、除了这些情况,还有哪些现象能说明快要下雨了呢?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㈡、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
2、学生相互提醒要读准的字音。
3、认读词语。
4、认读生字。(指名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
㈢、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错误。
3、同桌交流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4、指名说。
㈣、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习1—3自然段。
⑴、学生自由读课文,并交流读懂了什么。
⑵、学生读课文,用“
”画出小白兔说的话,用“
”画出小燕子说的话。
⑶、指名读、评议。小组分角色读。
⑷、重点指导“我正忙着捉虫子呢!”这一句话。
⑸、全班分角色读,注意读出小白兔疑问的语气、小燕子耐心、温和的语气。
2、小组合作学习4—7自然段。
⑴、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⑵、小组自由合作读。
⑶、小组练说:小白兔又碰到了谁?问了什么?小动物是怎么回答的?
⑷、小组派代表到台上说。
⑸、小组分角色朗读;指名分角色朗读。
⑹、全班齐读、表演读。第二课时
㈠、复习巩固
1、识记生字。
⑴、学生自由认读生字。
⑵、汇报交流、重点指导、口头扩词。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㈡、学习第八、九自然段
1、启发学生思考:
⑴、听了小动物的话,小白兔相信了吗?
⑵、天真的下雨了吗?
2、指导学生朗读第八、九自然段,注意读出小白兔焦急的肯定语气。
3、引导学生小结下雨前的征兆:小燕子、小鱼、蚂蚁的活动。
㈢、指导背诵课文
1、学生自由背课文,挑选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
2、指名背课文。
㈣、书写生字
1、学生认读要求书写的生字,交流应注意的地方。
2、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七、作业设计
1、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下雨前的征兆?
2、收集有关动物与天气的趣闻进行交流。
八、板书设计 天气
很闷
16、要下雨了
燕子
低飞捉虫
小鱼
游到水面
蚂蚁
忙着搬家
17、小壁虎借尾巴
一、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3、初步认识一些小动物尾巴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一些小动物尾巴的作用;积累表示两个连续动作的动词。
三、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以及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四、教学用具
挂图、生字卡片、动物头饰、动物图片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㈠、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壁虎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壁虎有关的文章《小壁虎借尾巴》。
板书课题,齐读。
㈡、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图画独立读课文,同桌之间互相提醒字的读音,注意平舌音和翘舌音。
2、分小组互助读书,把课文读通顺。全班交流:你们小组新认识了什么字?是怎么认识的?(学生没说到的,教师及时提醒。)
3、出示词语卡片(带拼音):
小壁虎
借尾巴
蚊子
一条蛇
逃走
难过
姐姐
新尾巴
⑴、指名读,齐读。
⑵、去掉拼音再读。
4、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㈢、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壁虎向谁借尾巴?它借到了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2、指名回答,学生回答时,教师相机贴出动物图片。
㈣、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很难看时,它的心情怎样?(伤心、难过)那就请你们难过地读一读,看谁读得最难过。(指名读,齐读。)
2、小壁虎向谁借了尾巴?(自由读第三段。)读小壁虎说的话,看谁读得最好。
3、读得真好,这么有礼貌!从哪个词语看出来它很有礼貌?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它呢?出示练习:小鱼的尾巴要用来
。学生填空。
4、对,小鱼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请你们用手做做拨水的动作。
小结:如果尾巴没了,小鱼就会淹死,所以它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5、分角色朗读小壁虎与小鱼的话,教师范读,男女生分读。
㈤、指导写字
1、学生认读生字,观察特点,并说一说他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练习临摹。
第二课时
㈠、复习旧知
1、把认识的生字读给同桌听。
2、学生观察图画,回答:小壁虎向
借尾巴,结果。
㈡、继续学习课文,感悟理解
1、自由读四五段,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2、全班交流读懂的问题,教师相机指导。
3、学生读老牛与燕子说的话,想想他们为什么都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4、出示小黑板,帮助学生了解动物尾巴的用途:的尾巴要用来
。(学生用图片边摆边说。)
5、你们想想看,老牛、燕子的话又该怎么读呢?(注意各自的语气。)
小组分角色练读。
小结延伸,拓展交流: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多伤心呀!它还会向谁借呢?他们会怎么说呢?(仿照课文续说。)
学生借助收集来的资料,分小组说说其他动物尾巴的用途,并演一演。
6、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它该怎么办呢?(教师引读第六段。)
7、结果怎样?为什么?
指导朗读:小壁虎长出了一条新尾巴,这是它可高兴了。它的话该怎么读呢?(学生自由读,男女比赛读。)
㈢、课堂演练,加深理解
1、分角色朗读全文,喜欢谁就读谁的话。
2、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表演。
3、指名带头饰上台表演,共同评议。
七、作业设计
编故事:小壁虎长出了一条新尾巴,它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谁呢?朋友们会怎么说呢?
八、板书设计
17、小壁虎借尾巴
小鱼
图
拨水
老牛
图
用尾巴
赶蝇子
燕子
图
掌握方向
语文园地四
一、教学目标
1、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认识带提手旁的字。
2、在读句子中学习联系上下文分辨多音多义字。
3、懂得在生活中识字,并愿意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主动认字。
4、会积累词语,感悟词语的搭配。
5、能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6、能结合图画编故事,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认识带提手旁的字;在读句子中学习联系上下文分辨多音多义字;懂得在生活中识字。
难点:感悟词语的搭配;能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能结合图画编故事,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教学方法
以练习加深记忆和理解
四、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小黑板
五、课时安排
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㈠、导入:
今天我们来发现一些新东西。
㈡、我会认
1、把带有四种偏旁的字打乱顺序贴在黑板上,学生先自由读,然后做分组游戏。
2、学生自由读一读,然后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发现。
3、交流发现:每一行的字都有相同的偏旁。(相机在四行字的前面板书四个偏旁。)
还发现了什么?能举个例子吗?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字的偏旁与字的意思有关。
4、用这种方法你又认识了哪些字?(多种形式读“我会认”中的字。)
5、你还认识有这四个偏旁的字吗?(小组交流,进行汇报。)
㈢、我会读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个句子,你们读一读,看看大家还能发现什么。
1、出示含有多音字的三个句子,分小组读一读。
2、指名读,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句子里有两个字是一样的,但读音却不一样。)
对了,这就是我们说的多音字。
3、你们能用它们不同的音来说说不同的词吗?
4、你还知道哪些多音字?(学生交流、汇报。)
㈣、生活识字
教师展示拍摄的照片,最好是学生熟悉的街道或其他地方,引导学生认读照片上的生字,鼓励学生平时留意身边的汉字。
第二课时
㈠、导入
(播放时钟“嘀嘀嗒嗒”走动的声音)时间老人的脚步声响起了,又到了“日积月累”的时间,今天我们要积累些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㈡、读读记记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一读。(自己读、与同桌读、小组成员一起读。)
2、指导朗读。
⑴、指名读,正音。
⑵、分小组练习朗读。
⑶、配乐朗读短语。
3、发现积累方法
你们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短语?
教师总结:在读书的时候做个有心人,就能积累好多词语。
4、扩展练习
你还能开动脑筋,把这些短语说得更具体吗?
()夏夜
()球赛
()松果
()翅膀
()问题
()天气
()眼睛
()荷叶
㈢、我会读
(出示小女孩在海边沙滩上玩耍的情景图。)
你看见了谁?谁跑过来和她一起玩了?(浪花)
1、借助拼音初读儿歌。
2、指导感情朗读儿歌。
⑴、学习第一自然段。
浪花是怎样和我一起玩的?(学习朗读第二句。)
多调皮的浪花啊!我和它玩得高兴吗?从哪里看出来的?(学习朗读第三句。)
你们喜欢这调皮可爱的浪花娃娃吗?(配乐朗读第一自然段。)
⑵、学习第二自然段。
我多想浪花娃娃能再和我玩呀!你们看,它真的来了!这回它给我带来了什么礼物呢?
多么珍贵的礼物呀!你们喜欢吗?那你们会怎么读呢?
⑶、学习第三自然段。
又是做游戏、又是送礼物,这么淘气、可爱,就像一群----淘气的娃娃。
你喜爱这些淘气的娃娃吗?能把你的喜爱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⑷、配乐朗读儿歌。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猜谜游戏)
一、教学目标
能结合图画编故事,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我们举行故事大王比赛,有没有信心获胜?
㈡、拓展活动,续编故事
1、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师叙述:有一天,小兔在路上散步,小松鼠急急忙忙地向它走来„„
后面会发生什么呢?小松鼠会说什么?他们会怎么做?请小组合作续编故事。
3、学生交流讲故事,比一比,谁的故事最精彩。
4、书上只有一幅画,你们的故事这样精彩,把自己的故事画下来吧,可以是一幅画,也可以是几幅画。
5、把画的故事展示出来。
㈢、拓展学习
6.一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篇六
知识与技能
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字。过程与方法
感知古诗内容,体会古诗的韵味。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在接受古诗文化熏陶的同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教学难点
在接受古诗文化熏陶的同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导言: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2.多媒体课件出示: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谜底:月亮)
3.课件展示月下美景图,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引入并揭示课题。4.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夜、思”等。
5.课件演示秋夜李白望月图,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这是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播放古诗朗诵课件,请学生认真听记古诗内容。
2.学生先自读诗句,边读边在诗中圈出生字条里的生字,圈好生字后多读几遍,再与小伙伴合作识记不认识的字。3.检查学生生字学习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夜、思、床、光、疑、举、望、低、故。(2)组织学生交流多种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指导。4.做“摘星星”的游戏。
(1)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正确认读生字。
三、朗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读古诗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
2.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小组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互相问一问。
3.相机理解“霜”:你在哪儿见过霜?(天冷的时候,玻璃上、地上会结出一层白白的冰晶,那就是霜。)4.再次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练习说话,体会诗意。
第(2)课时
一、细读古诗,感受诗意 1.学习第一句古诗。
(1)指名读整句诗,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2)相机指导:“明月光”是怎样的月光? 2.学习第二句古诗。
(1)组织学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出示图片,直观认识“霜”,并与月光下的景象对比。3.学习第三句古诗。
(1)看多媒体理解“举头”的意思。(2)说说诗人在干什么。
(3)指名读整句诗,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4.学习第四句古诗。
(1)指名读整句诗,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2)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低头”的意思。(3)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
二、再读古诗,深化情感
1.教师范读,学生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感悟诗中传递出来的思想感情。
2.同学们,此时你们看到月亮会想到什么?(播放乐曲)
3.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又会想到故乡的什么呢?
三、古诗赏析,了解诗人
1.课件播放配乐朗诵《古朗月行》《月下独酌》。2.再次介绍李白。
四、指导书写,学写生字
1.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思、前、故”的写法。教学设计
8、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9、夜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胆、敢、勇、事、窗、原、此、再、睡、觉”10个字,会写“再、事、讲、拉、外、此、故、步”8个字。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做一个勇敢的孩子。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体会夜晚的美丽,懂得有些事不能只靠听,还要自己去亲身体验发现。教学重点
通过音乐、图像等,调动各种感官来体会夜晚的美丽,在朗读中体会亲身体验与实践很重要的道理。教学活动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感受夜色的神秘与美丽。(1)导问:说一说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夜晚。(2)学生依据平时的生活体验,谈一谈对夜晚的感受。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夜色》,看一看课文里的小朋友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诗歌,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诗歌。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字音。2.学生自学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厂”。3.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识字情况。
三、诵读诗歌,体会诗歌情感变化 1.逐段朗读,感受“我”的心情变化。
(1)在第一小节中,找出描写“我”害怕夜晚的句子,读一读。(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读这两句时,音调放低些,读出害怕的语气。(3)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小节,学生朗读时教师适时指导。(4)全班齐读,读出小朋友对夜晚害怕的心情。
(5)第二小节中,找出描写“我”从害怕夜晚到变得不害怕夜晚的句子,读一读。(6)指导朗读第二小节。
(7)指名学生朗读汇报,注意伴随着小朋友心情的变化,朗读语气也要发生变化。
(8)朗读比赛,读中体会小朋友从害怕夜色到喜欢夜色的心理变化。
四、集中识字,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生字——看、笑、外、晚、再。
(五)总结全文,再次感受夜色
1.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诵诗歌,感受小朋友对夜晚从害怕到不害怕的心理变化,体会了诗歌优美的语言,还认识了许多有趣的生字,让我们再读一读诗歌,体会夜晚美丽迷人的景色。2.播放音乐,学生配乐朗诵诗歌。板书设计
9、夜色 害怕——不害怕
从前胆子很小——现在喜欢夜晚
10、端午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过程与方法
知感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教学活动
第(1)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2.学生认读生字。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三、再读课文,练习书写 1.教师指导学生多种方法朗读。(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①说一说课文共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②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2.研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教师提出问题: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很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豆。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导回顾: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认识了哪些生字宝宝? 3.作业布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2)课时
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
(1)多媒体出示小动物的图片:熊猫、山羊、兔子„„(2)小组派代表选择喜欢的小动物,每个动物后面隐藏一个本课的词语,小组同学认读词语,获胜小组得到相应的小动物图片。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 1.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2)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2.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依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三、指导观察,正确书写 1.创设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学们想不想吃?(2)课件出示:写有生字的粽子图片。
(3)导学: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来学写这几个生字,写得好的同学会得到香甜美味的粽子。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板书设计:
10、端午粽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11、彩虹
教学目标
爱国之情
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过程与方法
正确观察图画,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的内容,使学生初步懂得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发学生产生联想。教学重点
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活动 第(1)课时
一、猜谜导入 1.猜谜激趣。
课件出示:“雨过天晴挂天上,身材细弯像座桥,让我仔细数一数,七种颜色真漂亮。”孩子们,猜猜看,它是谁?(彩虹)大家想和彩虹交朋友吗?那就和它打个招呼吧!3.学习“虹”字。
二、读文识字
1.朗读全文。
(1)导学:第一遍读课文,你会给自己提什么要求?(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初读课文的方法:
三、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我”想怎么做,希望谁高兴呢?
2.学生自由交流。
3.小结:文中的“我”充满童真童趣,想为爸爸减负担,想帮妈妈变漂亮,想让哥哥更开心,真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
四、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着、那、到”,重点指导这三个字的书写。2.学生描红、书写其他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导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和彩虹交上了朋友。请看屏幕: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开火车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并选择一个喜欢的词语造句。
二、精读感悟(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学生自学第一自然段。
2.汇报交流。
(1)指生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学习量词:座。
①看图出示:一座美丽的桥。指生读。②你还知道“一座什么”?
(3)如果在你面前有这样一座美丽的桥,你最想上去干什么?(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导学:多么美丽的桥啊!文中的“我”想做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用“____”画出描写“我”想怎么做的句子,用“
”画出“我”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句子。画完后,自己轻声读一读。画得快的同学可以多读几遍,之后我们一起来交流。2.汇报交流。
(1)指生读第二自然段并汇报。(3)教师相机指导:
①指导学生读好第一句话。(注意指导读好长句的断句,读好问句。)②理解“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这句话的意思。(指导学生初步感知反问句。)③如果你是小女孩的爸爸,你高兴吗?为什么?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1.汇报交流。
(1)指生读第三自然段并汇报。(2)教师相机指导:
①指导学生读好第一句话。(注意指导读好长句的断句,读好问句。)②理解“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这句话的意思。(指导学生感知反问句。)③如果你是小女孩的妈妈,你高兴吗?为什么? 交流第四自然段。
①指导学生读好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注意指导读好长句的断句,读好问句。)②学习词语“荡来荡去”。指生读词语并仿说这样的词语。
③理解“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这个句子的意思。(指导学生感知反问句。)④如果你是小女孩的哥哥,你高兴吗?为什么?
三、仿写练习
1.仔细读读课文的第二至四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能仿照其
中一个自然段,说一说如果有这样一座桥在你面前时你想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
2.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四、布置作业
1.积累。搜集“荡来荡去”这样的词语,做一做这样的动作。板书设计
11、彩虹
彩虹提水壶一下雨一帮爸爸浇田地拿镜子一月亮一照妈妈梳头挂秋千一坐着一荡来荡去成彩云懂事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积累字词:掌握“主、书、门、我”四字“点”的正确书写。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写、背积累词语并掌握词语的轻声朗读:熟读背诵古诗《寻隐者不遇》。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通过读、写、背积累词语并掌握词语的轻声朗读。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教学活动
第(1)课时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做我说你指的游戏。(学生食指指着鼻子,教师说哪个人体器官,学生快速指出)
二、趣味识字。
1、学生自由读字词。(教师正音)
2、从这些字词里你们有什么发现?(都是人体器官)
3、你还知道哪些人体器官?(眼睛、耳朵、手掌......)
三、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
①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一行词语最后一个字都是“子”:第二行都是人物称呼的叠词;这些词语的最后一个字都是轻声。)
四、书写提示。
1、学生分小组自由读词语,要求把字音读准。教师抽查学生,然后泛读。
2、学生上台书写笔顺。教师检查,学生书空。(注意三个字:
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或右下方,先写点)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阅读轻声词语。
2、谁还能说出一些轻声词语?(姐姐、孩子、灯笼......)
二、日积月累.1、学生自由读古诗。
2、教师简介作者贾岛。
3、请学生试说《寻隐者不遇》的意思。
三、布置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妞妞赶牛》。
四、课堂总结。
7.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篇七
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均是名家之作。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人文内涵深厚丰富,艺术表达各有特色。
二、复习目标
1.了解课文的相关文学常识及课文的大致内容。2.重点语句分析感知 3.相关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课文回顾复习藤野先生
一、文学常识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首次使用“鲁迅”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先后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本文选自他唯一一部散文集《朝花夕拾》
二、课文回顾
1.未识藤野——与藤野相识、相处、离别——怀念藤野 2.中心: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为中心选材
3.线索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暗线:爱国情
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憎恶,离开东京前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途径的日墓里的水户(爱国思乡,学医的主要动机)
仙台的职员对自己的优待(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正面衬托。)日本“爱国青年”寻衅(为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4.以事写人——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添改讲义——工作认真、一丝不苟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尊重科学
关心解剖实习——诚恳热情、热情无私
了解裹脚——认真求实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
5.人物描写
外貌、动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生活俭朴、治学严谨
6.情感:感激(无私的帮助、学术的影响);敬重(伟大);怀念(收集讲义、挂照片、写文章);愧疚
三、重点语句回顾
1.“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生动地表现上野的樱花鲜艳而美丽的特点。
2.“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讽刺清国留学生盘辫子的丑态,表现作者对他们的厌恶、鄙夷、反感之情。
3.“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讽刺清国留学生解散辫子的丑态,暗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之情。
4.“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在全文起了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与“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相呼应。
5.作者写1—3段的用意是什么?追述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为下文见到藤野先生埋下伏笔。同时,活画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揭露其腐朽灵魂,表达作者的憎恶之情与爱国之情。
6.作者写清国留学生庸俗不堪的生活,主要抓住看樱花、盘辫子的细节来进行形褒实贬的描写,其描写角度,除视觉外,还从听觉角度进行,如“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
7.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用很多篇幅写清国留学生的生活,写了到仙台途中想到的事,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和看电影的事件,这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前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径的日墓里的水户表现作者的忧国之情,这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写仙台的志愿对自己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正面衬托。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为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8.“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厌恶失望——爱国(忧国忧民——痛苦根源)9.“爱国青年”:运用反语手法,讽刺了狭隘的民族主义,与藤野先生形成对比 10.“正人君子”:运用反语手法,讽刺了走狗 11.“物以稀为贵“:自嘲——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1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双重否定表强调,突出了中国人精神的麻木不仁,反映了作者的爱国(痛苦根源)
13.如何表现爱国情?二3+对藤野先生的敬仰也主要是因为他能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学生;把怀念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行动,写些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4.我看到先生改讲义吃惊的原因是什么?藤野先生是医学教授,批改讲义上的专业知识是他的职责,而他还帮助订正文法上的错误,所以我“吃一惊”,这更能突出先生高度负责的精神
15.“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能否删去?不能。一来它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来也表达我深深的自责之情。删去不能达到这种效果
16.改讲义事件中,我对“过了一个星期,大约是星期六”的时间还记得这样清楚,原因是我尊重先生,被他的没有民族偏见的精神所感动,所以对藤野先生给我修改讲义的印象非常深刻
17.“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对作者后来弃医从文有什么影响?“匿名信事件”写弱国人民受歧视,作者希望祖国强大。“看电影事件”写中国老百姓愚昧麻木,不觉悟,这正式造成我们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这两件事促使作者弃医从文
18.“我的意见”指学医救国,变化的内容指弃医从文,变化的原因是指要救国,先要救治人们的精神,唤醒麻木的人们,而善于改变精神的,首推文艺。
19.“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中国人”前面加上“所以”,后面用“当然”强调,表达了作者什么也的情感?这是议论的话。“中国是弱国”和“中国人是低能儿”之间并无关系,用“所以”表示因果关系说明这种逻辑的荒谬性。“当然”在平静语气中显示了作者的气愤和心痛。“也无怪他们疑惑”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被诬蔑的愤怒与国弱受欺的悲伤心痛
20.结尾最能表现我对藤野先生怀念之情的词语有“总、时时、长长、永久、至今” 21.“良心发现”指爱国思想和与反动文人的斗争精神受到触动。
22.对藤野先生进行高度评价的句子是: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23.藤野先生的精神可用文中的六个字概括:为中国、为学术
24.作者怀念藤野先生的具体行为:收藏讲义;悬挂照片;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我的母亲
一、文学常识
胡适,原名胡洪馸,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诗人、学者
二、课文整体回顾
1.我对母亲的感情:怀念、敬爱、感激 2.母亲其人——慈母、严父、恩师
三、课文内容分析回顾
1.文章的过渡段是第四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课文写了母亲三方面的事:对我的管教严而有方;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性子好,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有刚气
3.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者在前三段想表明,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意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前三段既写了自己的惋惜,也为后文写母亲的教诲、母亲是我的恩师这一中心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4.“我听了羞愧的面红耳热,觉得太失了“先生”身份!”“我”羞愧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我觉得这样大失“先生”的身份
5.在“组织戏剧班”一段中,用“居然”一词写出作者怎样的心态?“居然”写出儿童天性的不可泯灭,终于能够冲破层层束缚“活泼”一回的惊喜之情。
6.第二段说“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可后文又写到十一二岁时做戏的情景,这样写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前句中“可算是”并不表示绝对,是“可说是”的意思,而且“我”做戏通常也只是文角,所以不矛盾。
7.为什么花大篇幅写家庭琐事:母亲以身作则的身教 8.极大极深的影响——学习努力、守时;做人要仁且刚
9.“严父”和“慈母”是否矛盾?不矛盾。作为母亲,她首先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料我,父亲死后,她不得不也担任起父亲的指责教育我。这更能表现出母亲对我的爱与关怀。
10.如何理解第七段中的“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以及深深怀念之情。
11.第六段和第七段的关系:总分关系。第六段说母亲对我影响之大及教育态度,第二段举具体的事例
12.母亲对我的态度是“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用一个词来说明母亲对我的管束:严厉。
13.母亲责罚我却不让我哭出声音来,说明母亲有刚气的性格。我的第一本书
一、文学常识
牛汉,原名史成汉,我们曾经学过他的诗歌《华南虎》,他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
二、课文回顾
1.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父亲是一个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的人。
2.“人不能忘本”的“本”在文中指什么?“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指课本,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主要指后者。
3.“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对你有什么启发?说明乔元贞从此失学了,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我们对生活在苦难中的小伙伴们寄予深切的同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思考着生活与人生。
4.父亲弄清课本的原委后,没有批评我,只是深深地叹气,父亲的叹气包含什么含义?父亲是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深表同情
5.谈谈你对“弄不成”这位教师的看法:“弄不成”的话虽有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村邻有好淳厚的情义。而且他尽自己的努力为孩子们找课本,是个负责的老师
6.从与狗玩乐的事件中可以看出“我”是个怎样的人:我是一个与狗建立了深厚感情的小孩子,是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小孩子,在当时学习条件多么恶劣、生活处境何等窘迫的情形下仍不忘寻求一份乐趣
7.与狗玩乐的事件在全文所处的位置不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来编排,有什么作用:这一段是补叙,能突出作者念念不忘的情趣。
8.读了“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来历后,你能从中感受到哪些感情?对童趣、自然之趣的怀念之情;朋友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生活的辛酸;父爱的温情
9.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既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追忆。
10.“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列夫托尔斯泰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茨威格,奥地利作家,犹太人,评论家,小说家,传记作家,他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代表作《成功的秘诀》
托尔斯泰,俄国作家,出身名门贵族,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二、课文回顾 先抑后扬、夸张、比喻
1.面部特征(1—5)
(1)须发—多毛(像摩西与天父)【最大特点】——(2)脸部—粗劣、失调、崎岖、平庸、粗鄙(像田野村夫)}先抑后扬——比喻(3)表情—忧郁、消沉、愚钝、压抑}
对比反衬、突出眼睛——
(4)长相—平平、普通大众脸(像俄国普通大众【与大众同呼吸共命运】—夸张(5)形象—矮小敦实(像侏儒)【对比】
2.眼睛(6—9)表层(1)犀利(2)富于感情、观察力、敏锐性(有一百只眼珠)
深层(3)才气、清醒、无情
(4)幸福又不幸
三、课文分析感知
1.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突出他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后半部分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通过写他那犀利的目光,眼睛的威力,眼睛里蕴藏着丰富的感情来写对他的敏察,深刻,写他作为伟大作家的杰出才能,写他是时代的透视镜和多棱镜。
2.作者着力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的目的和作用:写托尔斯泰脸相平庸既是对他外貌作真实的刻画,也是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联系全文看,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眼睛的精美绝伦
3.从文中找出能够一语道破前后两部分所描写对象之间内在联系的语句: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
4.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大量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特征突出,喻意深刻,韵味无穷。例如描写他的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这些描写,不禁使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而且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5.“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托尔斯泰的眼睛具有人类面部最丰富的情感,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情感
6.前文写他的外貌近乎丑陋,这对写眼睛有什么作用:先抑后扬,写胡子、眉毛、头发反衬富于洞察力的眼睛,能够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7.“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从修辞和内容评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特征突出;作者不仅在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而且含蓄地揭示了他作为伟大的现实主意艺术节,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8.“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比到陀斯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把陀斯妥耶夫斯基非凡的外表与托尔斯泰进行对比,从反面衬托出托尔斯泰面孔的“忧郁、消沉、愚钝、压抑”
9.如何理解“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把托尔斯泰丑陋的面孔比喻成“悲凉之地”,“悲凉之地解冻”是指“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晚年托翁以高尚的灵魂、人格,才华,得到世人的崇敬。
10.刻画托尔斯泰丑陋的面部特征,是为了反衬托翁高尚的精神世界,伟大的灵魂,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翁的崇敬、赞美之情。
再塑生命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有14部作品。
二、课文内容回顾
1.“再塑生命”的含义是什么?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在本文,它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身上”;莎莉文老师上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莎莉文老师教我懂得什么是爱
2.“我”是一个怎样的女孩?“我”是一个好学、聪明、坚毅而情感丰富的女孩。她虽然是一位盲人,但她的心灵比常人敏感而丰富,她在心灵深处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
3.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情:莎莉文老师是再塑海伦生命的人,通过作者饱蘸感情之笔,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感激、崇敬之情。
4.举例说明老师对海伦的热爱,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文中讲到莎莉文与作者的初次接触,首先让作者感受到的是关爱,玩洋娃娃后,教拼写单词,并模仿着画画,可见老师教育的用心良苦。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莎莉文老师换一种方式教育我 5.“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这指什么眼光:我懂得了每样东西都有名称,而且似乎都有了生命
6.莎莉文老师教育的特点:借助作者自身的体验使其了解并理解外界事物,其实是耐心的寻找时机,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例如帮助作者区别“水”和“杯”的过程
7.转变前:我整天处于黑暗寂静的世界之中,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
8.一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篇八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习惯”这个主题编排了《文具的家》《一分钟》《动物王国开大会》《小猴子下山》4篇文。4篇文都渗透着责任意识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文具的家》是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文具;《一分钟》是时间意识的渗透,让学生逐步学会管理时间;《动物王国开大会》让学生明白要把重要的内容说清楚、说完整;《小猴子下山》则渗透了做事情要有目标意识。
本单元另一个学习重点是读好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气。在文《动物王国开大会》中出现了较多疑问句和祈使句,要让学生在分清角色的基础上,体会角色心理,读出祈使句带有号召、命令的语气,读出疑问句思考的语气。
【教学目标】、复习理解或掌握文中的词语,不断丰富、积累词汇,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运用部分词语。
2、复习《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积累其中的好词佳句和优秀段篇。
3、正确背诵指定文,并能按文内容填空。
【教学重点】认记二类字,正确书写一类字词。
【教学难点】理解题意,正确解答不同类型的习题。
【教学时数】1时
【教学过程】
一、生字组词
找(找到)(找找)
包(包子)(书包)
钟(时钟)(一分钟)
共(一共)(共同)
百(百分)(一百)
舌(舌头)(舌尖)
连(连忙)(大连)
已(已经)
文(文学)(语文)(文字)(古文)
办(办法)(办到)(办公)
次(一次)(多次)(次要)
平(平时)(平分)(公平)
让(让行)(让位)(让开)
洗(清洗)(洗手)(洗完)
坐(坐着)(坐下)(坐位)
元(一元)(元旦)(美元)
经(经过)(经常)(已经)
要(次要)(主要)(要点)
还(还有)(还是)(还说)
块(一块)(大块)(多块)
瓜(西瓜)(瓜果)(瓜皮)
非(非常)(非法)(是非)
往(往常)(来往)(往来)
点(点子)(早点)(一点儿)(点火)
常(经常)(常常)(往常)(非常)
空(天空)(空中)(空气)
进(进出)(进去)(走进)(进口)(进入)(进门)
二、易写错的字
次:左边是“冫”,不要写成“氵”。
找:左右结构,左边是“扌”,不要把左右两部分连在一起。
办:先写中间的“力”,再写左右两边的撇、点,不要写成“为”。
已:共三笔,第三笔出头,不要写成“己”。
要:上边是“覀”,不要写成“西”。
百:下面是“白”,不要写成“自”。
块: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横。
往:左面是“彳”,不要写成“亻”。
瓜:第一笔是平撇,第二笔是竖撇。
空:部首是“”,不要写成“宀”。
三、会认字
具次丢哪新每平她些仔检查所钟元迟洗背刚叹共汽决定已经物虎熊通注意遍百舌鬼脸准第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追吵胖岁现票交弓甘
四、多音字
背
要
还
结
五、近义词
空——虚
天天——每天
眼看——马上
参加——参与
仔细——认真
后悔——懊悔
从此——自此
因为——由于
通知——通告
连忙——急忙
准时——按时
看见——看到
非常——特殊
六、反义词
新——旧
空——满
快——慢
开——停
前面——后面
通知——隐瞒
参加——退出
连忙——缓慢
仔细——粗心
准时——误点
可爱——可恨
非常——平常
七、好句积累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sh;-----《论语》
2.不知则问,不能则学。&sh;-----《荀子》
3.读书百遍,而义自见。&sh;-----董遇
9.一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篇九
一、复习目标
1、理解并会写、会用“读读写写”每一个词语,其中会用包括了“读读记记”中的词语,对本单元出现的多音字、音近字、形近字进行分类复习。对本单元的一些重点词语进行相关的填空、造句练习。
2、以教材为凭借,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课文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重点把握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要的语言修辞现象,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
3、复习“日积月累”中的古诗和本单元作文、口语交际。
二、参考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本单元词语盘点。
2、形近字组词。
鄂()
涯()
戎()
循()鳄()
崖()
戒()
遁()鸵()
陷()
奂()
妖()驼()
掐()
焕()
袄()娆()
械()
巍()
媒()挠()
诫()
魏()
谋()狰()
狞()
逞()
寝()挣()
泞()
程()
侵()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2)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天空是那么(),使我总想(),表示我满心的()。(3)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这句话将()比作(),从中体会到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4)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需要它,它就在()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遇到风沙还是雨雪,()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那么直,那么(),不(),也不()。这段话表现了白杨树()()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边疆建设者们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写法是()。我要用()()这两个词语形容边疆建设者。
(5)九曲黄河万里沙,()。如今直上银河去,()。
(6)祖国的西部是__、__、___的,“丝绸之路”是一条____________的路,青藏铁路则是一条_______________的铁路。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深山含笑
我以前见过的含笑花都是庭院种植的,叶细花小,象牙色的花蕊吐着幽香,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含笑不(以、已)艳丽著称,妙的是一缕沁香。
在井冈山深处,我被另一种含笑花(佩、折)服!几株两三丈高的乔木体如游龙,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这就是野生的深山含笑。
多么突兀的秀色啊!她简直像一个绝世独立的北方佳人,(竟、竞)然在大山深处隐藏了如此潇洒、如此豪放的春光。和庭院含笑相比,倒(像、向)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笑得那么爽朗、欢畅。那是一种胜利的喜悦,似乎天上的白云都是从她的胸中笑出来的。
从小路那边走过来两个拎着简单行李的年轻人。他们是那个边远的、还没通车的村子里的老师、跟着他们,我们也进了村。目睹孩子们围着老师的亲切嬉闹,我忽然感觉另有一株高大的深山含笑在我心中晃动起来„„
1.把文中括号里有不合适的字划掉。
2.庭院中的含笑与野生的含笑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用曲线画出两个比喻句。
4.结合题目和短文内容写出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庭院中的含笑还是深山中的含笑?请讲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单元
永恒的童年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一单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生字词,并背诵要求背的课文。
2、能有感情地背诵三首古诗,学习课文描写童年生活的的方法。复习重点: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感知课文内容。复习过程:
一、课文知识回顾
1、《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诗的第一句话写原野,第二句写笛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上给人感受,诗的三四句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塑造了一个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形象,表达了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2、《舟过安仁》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者的所见,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所悟。我们还学过他写的《宿新市徐公店》
3、《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词,又叫长短句。作者是宋代诗人辛弃疾。(他是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代表作《稼轩长短句》。)《冬阳•童年•骆驼队》
1《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我们曾经学过她写的《窃读记》。
2课文围绕童年生活写了四个生活片断:学骆驼咀嚼,关于驼铃的想象,看骆驼脱毛,想念骆驼队。
3为什么骆驼要系着铃铛?爸爸的解释是为了防狼,“我”的想法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长途路程的寂寞,增加行路的情趣。你的猜想是
二、填空
1、我()地想,()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声。
2.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和()的风险。看拼音写汉字。(8分)
xuàn rǎn
yū huí
xiū
sâ
xīn jiāng
()
()
()
()
sǎ
tuō
suō yī
shà
sí
fáng ài
()
()
()
()
二、把词语补写完整,并选择填入句中。(12分)()()覆去
不翼()()
严()以()
始()()及
()()素裹
杯()()薪
()寝()食
()()美奂
襟()()舞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好一派_________的世界。
2.大敌进犯,我军_________,决一死战。
3.一进实验室,爸爸就_________地忙工作,我和妈妈看在眼里,疼在心了。
三、给带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7分)
熟:A.熟练
B.熟悉
C. 程度深
D. 成熟 瓜熟蒂落()
熟能生巧()
熟门熟路()
深思熟虑()
破:A.开支、花费
B.劈开、毁坏
C.揭穿、剖析
D.冲开、攻下
E.突破、撤除
F.耗伤、破败 势如破竹()破格提拔()大破晋军()一语道破()
破费()
会:A.理解懂得
B.熟悉、通晓
C.表示有可能实现
D.表示懂得怎样做或有能力做
E.擅长
心领神会()
会英语()
能说会道()他会不会来()学会()
四、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交
()
()莫
()
()包
()
()方
()
()
五、根据要求变换句子。(4分)
1、驼铃声响在耳边。(扩句)
2、家乡的小河不值得怀念吗?(改为陈述句)
3、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缩句)
六、填空。
1、《舟过安仁》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渔船小童的调皮。
2、《童年的发现》一文作者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积硅步,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4、天行健,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空悲切!
6、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他就在哪儿________,长出_________,不管_________,不管________,它总是_________,_________,不_________,也不__________。
七、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一)地球的呻吟
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我们,他从来不懂得自私和吝啬,总是倾其所有。可是人类,曾经和正在做着多少惭愧的事情——在共同的家园里厮杀,为野心和贪欲去争斗,用刀枪去撕裂土地,让马蹄去践踏丰收,硝烟窒息儿童的歌声,鲜血染红清澈的河流„„ 填空,搭配词语。(3分)
()的呻吟()的歌声
()的河流()的事情()的硝烟
()的争斗
2.“硝烟窒息儿童的歌声”指()(1分)
A.硝烟太浓太呛,儿童的歌声唱不出来。
B.战争夺去儿童的欢乐。
3.文中“惭愧的事情”具体指的是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大地回春了,河流揉揉它那沉睡的眼睛,叮叮咚咚欢乐地流着,树木、野草又获得了新的生命,开始吐出它那嫩绿的幼芽,散发出芬芳扑鼻的清香。燕子怀着愉快的心情从南方回来了,自由自在地在碧蓝的天空中飞翔。这时,春雨也伴随着春风来到了人间。这是第一场春雨。我打开窗子,向远处望。雨丝细细的,像花针一样,又好像无数断了线的珍珠从天而降,断断续续地直插到地里,将祖国的山河绣得更加美丽。远处的房屋、树木在茫茫的雨帘中,似轻烟笼罩;近处的青枝、绿叶,青翠欲滴;小草贪婪地吮吸着 “贵如油”的春雨。你看吧,杏花开得一片片白,桃花开得像一片片绯红的云;小树苗的枝头上吐出一串串绿珠子般的小芽,小芽上顶着一颗颗透明的雨珠,亮晶晶的„„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春雨图啊!
1、照样子,写词语。(3分)
亮晶晶: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断断续续: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找出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你还能再写2个这样的词吗?(5分)
(文中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一句打比方的句子,它是把()比作了()。(2分)
4、用“——”画出文把河流当作人来写的句子。你也能写一个拟人句吗?(2分)
5、用双横线画出文章的中心句。(1分)
6、你能这篇文章加一个标题吗?(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落笔生花(30分)
1.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她供给人们干净的水,适宜的温度,还有清新的空气。但是,人类啊,你是否应该听听她的心声?请以“
的心愿”(地球、德胜河、空气„„)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A、题目要补充完整。B、内容要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C、除诗歌外,文体不限。D、不少于450字。
2.“我心中的秘密”秘密,是指不公开的、别人不知道的事。同学们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秘密”,而且是那么丰富多彩。
要求:A、以第一人称“我”写作。B、若“秘密”以被公开,这样的事就不能写了。C、不少于450字。
一、复习重点
1、掌握第62页“词语盘点”,还要求听写课文后的生字在课文中的词(书写生字要注意字的结构、笔画,形近字区别、同音字的字义区别)对本单元出现的多音字、音近字、形近字进行分类复习。对本单元的一些重点词语进行相关的填空、造句练习。
2、、以教材为凭借,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课文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积累优美的语言。
3、复习“日积月累”中的趣联和本单元作文、口语交际。
二、参考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wǔ rǔ
wēi fēng
ǎi xiǎo
lěng xiào
wãi nán
guī ju zhāo dài
qiú fàn
chū xi
dà chãn
gān jú
dào zãi
qǔ xiào xiào xī xī
pãi bú shi shí huà shí shuō
miàn bù gǎi sâ
ān jū lâ yâ
bù xī dài jià
jiě shì
fù zã
wán hǎo wú sǔn
liǎo rú zhǐ zhǎng
2、形近字组词。
梁()诣()乃()辱()慌()敝()矩()囚()粱()谐()及()唇()谎()蔽()炬()因()臣()淮()贼()敝()撤()既()曰()惠()巨()准()贱()敞()撒()即()日()慧()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杨氏之子》选自
的《
》,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的小说。
(2)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3)杨氏子的特点:
(4)《晏子使楚》的“使”字,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然后查音节()。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再查()画。“使”在字典里有这几种解释:①使用;②让;③假如;④派遣;⑤奉命到某地办事。在“晏子使楚”中,“使”应是第()种解释。在“这把剪刀特别好使”中,“使”应取第()种解释。《晏子使楚》这篇文章是按
顺序写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5)晏子的特点:
(6)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的回答巧妙在哪里?
(7)背诵与默写《杨氏之子》
(8)背诵并默写P65的“日积累
4、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1、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1)楚王侮辱晏子的原因是()。
A、看不起晏子 B、显显楚国的威风
(2)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总是()。
A、为自己辩解
B、维护自己也维护国家的尊严
2、在“□”中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3、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瞅()
期()
拱()
谎()
揪()
欺()
哄()
慌()
4、请你分别用一个成语概括下面的句子。
(1)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
(2)大伙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
(3)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5、读完这篇课文,你能说说晏子是一个的人吗?
的晏子
的晏子的晏子
的晏子
三、作文。
【一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复习教案】推荐阅读: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06-15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07-12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08-23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09-25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09-09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09-07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要点08-02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会变色的报春花06-15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资料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