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育种学》思考题(10篇)
1.《烟草育种学》思考题 篇一
烟草育种生产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烟草育种生产实习,进一步了解烟草的生长习性,将理论知识渗透到实践中。强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对现代烟草育种的理解和基本技能;提高和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懂得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来组织管理和经营农业生产。
二、实习时间:
2012年3月10日到2012年9月30日
三、实习内容:
不论是直播还是催芽播种,烟草在播种之前要对种子进行处理。通过种子处理,清除种子中的夹杂物,淘汰不饱满的种子,对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有着显著作用。同时通过药剂处理可以杀灭种皮上附着的病菌和病毒,有效地地减轻苗床期烟草病害的发生。
播前烟草种子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种子精选:目的是清除种子的夹杂物,淘汰不饱满的种子。生产上多采用水选法。将种子倒入盛有清水的小缸或其他器皿内。烟草种子粒小而轻,比重明显比水小(烟籽比重约为0.9,水比重为1),初放入时种子到多漂浮在水面,应搅拌,使之浸泡均匀。放置4-6小时后,饱满的种子下沉,不好的种子及夹杂物漂浮在水面,将漂浮物捞出,选留沉下去的种子。水选后的种子晒干备用或随即消毒催芽。
(2)晒种:水选后的种子含水比较多,第一天要晒干种子表面水分,以手抓能松散为宜,在15-20℃下晒2-3天即可。若气温超过20℃,采用间歇晒种方法,即每次晒几小时收藏起来,第二天再晒几小时,连晒2-3天。
(3)灭菌:清毒利用药剂杀灭烟种皮上附着的病菌和病毒。常用药剂是稀释一千倍的硝酸银溶液,或稀释一百倍的硫酸铜溶液,或稀释五十倍的福尔马林溶液。将需消毒的种子装入纱布袋内,浸入上述浓度的药液(温度为20℃左右)中,浸泡十五分钟。浸泡时,将种子袋药液提出药液,再放入,重复几次,以使袋内种子充分接促药液。取出种子袋占用清水充分冲洗净。否则,易发生药害。
(4)催芽:催芽方法有布袋催芽和盆钵催芽。布袋催芽要求装入种子的数量约为袋子容量的一半,布袋以能装0.25-0.5公斤干种大小为宜。催芽时布袋放在火炉旁或灶旁温暖处,保持袋内温度25℃左右,并保持一定的湿度。盆钵催芽要求用陶土质瓦盆钵,上覆保温保湿覆盖物,置于温暖处。
四.实习感悟:
半年的实习让我感悟颇多,受益颇深。让我对烟草育种前种子处理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好的将我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一起。更好的掌握和应用了课本上的知识,很多以前不熟的,甚至模糊的知识,都渐渐想起来,加以巩固,记得更牢了。这次的实习收获颇多,再苦再累也值得。相信这次的实习经验对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一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2.《烟草育种学》思考题 篇二
1 杂交育种方法的技术优势
1.1 杂交育种产生的后代遗传背景丰富
杂交育种通过单交、复交、回交、聚合杂交等多种手段, 能扩大遗传背景, 丰富变异类型, 容易选育产量潜力高、稻米品质好、综合性状优的品种。如武育粳3号就是复合杂交选育的, 两个单交母本选用了北方早粳中丹1号, 父本79-51和扬粳1号都是曾经在苏南较大面积栽培的晚粳稻。该品种自推广后一直是江苏省及邻近省份的主栽品种之一, 1998年成为我国年推广面积最大的常规稻品种, 面积达426万hm2。武育粳3号无疑是江苏省粳稻育种的重大突破。
1.2 杂交育种的后代容易产生优良性状
杂交育种可以通过基因重组、互作、互补、积累, 将不同亲本的优良基因集中于新品种中。同时, 不同显性基因互作或互补也产生新性状, 因为互作的基因在两亲本上通过杂交可使互补基因相互结合而产生新性状。基因积累有时也能产生超亲性状, 对数量性状来说, 由分散在双亲中的微效多基因累积在后代中引起, 也就是我们所说超亲育种[1]。
1.3 杂交育种方法灵活多变
组合配置、杂交方式、后代处理方法灵活多样, 例如单交、复交、回交、聚合杂交, 还可与倍性育种、诱变育种等配合使用[2], 且这些育种方法也往往要与杂交育种配合使用才会有好的效果。
2 杂交育种在水稻品种改良中的应用
2.1 正确的亲本选配和利用中间材料, 不断发掘和提高育种材科的整体水平
水稻产量的不断增长, 品质的不断改进, 抗性的不断提高, 都必须从新种质的发掘和利用着手, 育种工作者在材料、方法上相互应用, 相互促进, 利用各种种质形成分离群体, 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共同作用, 使育成品种 (系) 逐渐适应当地的生产条件和生态条件。但是任何一个水稻种质资源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一个好的种质往往在个别性状上比较突出, 如果直接利用将有困难。譬如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引进了日本的稻作资源越光、日本晴、一目惚、秋田小町等优质米种质材料, 利用这部分材料改进我们的高产类型材料, 但事与愿违, 终不得成, 一些优良的性状只有被转至综合性状好的材料中, 才能成为新的杂交亲本。因此, 有目标的培育一批又一批综合性状好的中间材料来作为新品种选育的基础材料, 是水稻育种工作的关键, 对选育新品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们利用94006与华粳2号、华粳3号、武运粳7号等品种杂交选育了一批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系, 已经进入了各级品种比较试验;淮阴农科所用自育水稻新品系淮984180与武运粳8号杂交选育而成淮稻10号;镇江农科所用自育水稻新品系镇稻540与镇稻99杂交配组选育而成镇稻10号, 都以其高产、优质、多抗而在生产上广泛应用。不断地发掘新的种质资源, 培育一批又一批综合性状好的中间材料, 提高育种材科的整体水平, 是不断培育新品种的物质基础。
2.2 充分利用多种杂交手段, 实现双亲优质、抗病、高产性状的互补
积极收集和鉴定抗稻瘟病、条纹枯病、白叶枯病材料, 通过人工接种和多个病区的自然鉴定筛选技术, 并与品质好、农艺性状优良的材料配组, 扩大亲缘关系, 做到双亲优质、高产性状的互补, 采用单交、复交、回交、聚合杂交等多种手段, 实现主要抗性基因的聚合, 能很好选育出多抗、高产、优质新品种。自2003年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以来, 很多育种单位都以镇稻88、镇稻99等品种或者中间材料作为抗源, 育成一批抗条纹叶病高产优质水稻品种, 例如徐稻3号、镇稻10号、华粳6号、盐粳11号、连粳6号、镇稻13号、镇稻11号、镇稻13号、华粳7号 (表1) 。其次, 注意选择遗传背景丰富的优质亲本, 与丰产性好、农艺性状优良的材料配组, 扩大亲缘关系, 做到双亲优质、高产性状的互补, 能扩大遗传背景, 丰富变异类型, 加大杂交分离世代选择压力, 筛选外观品质优良单株, 高世代材料注意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测定筛选, 可以选育出品质好、产量高的水稻新品种。例如, 华粳2号是以香粳111/92-113杂交的F1再与武育粳3号复合杂选育而成的。其中香粳111是以/秀水04//紫金粳1号杂交的F1再与武育粳3号杂交配组而成的迟熟中粳香稻。又如, 华粳3号是以秀水11/泗稻10号杂交选育而成的, 其父本泗稻10号是江苏省泗阳棉花原种场以苏协粳/盐粳2号杂交育成的迟熟中粳稻, 其母本秀水11是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以上两个育成品种遗传基础复杂, 均融合了多个系统、多个生态类型品种血缘, 既有太湖流域遗传背景, 也有浙江高产抗稻瘟病血缘, 为高产、优质、多抗有效结合提供了基础[3]。
2.3 加大杂交后代处理的田间选择力度, 提高各世代的选择效率
选择是育种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杂交育种作为传统育种方法是通过表现型间接对基因型进行选择。理论基础是纯系学说:自花授粉作物群体中, 个体选择是有效的;同一纯系内继续选择是无效的[4]。为此,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注重选择的工作方式, 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选择程序, 即F1定向选择, 淘汰生长势弱的低劣组合, F2种植群体 (一般种植1500~2000株) , F3种植株系, 从2005年开始F2~F4种植大群体集团选择 (一般种植在4000~5000株) , F5以上对综合性状优良的组合选单株同时建立鉴定圃, 实行品系的综合评价[5]。但是, 在具体操作上, 育种者面对成千上万份材料, 多个农艺性状、经济性状, 往往无暇顾及, 所以在选择的具体操作上应掌握好四个环节:
(1) 苗期 (移栽至分蘖末期) :看生长势、分蘖强弱、抗病性, 重点记载长势繁茂、条纹叶病、黑条矮缩病发病率。对于分蘖性强的单株或株系注明标记, 以便中后期进一步考察。
(2) 抽穗期:出穗是否快而整齐, 群体是否整齐一致, 农艺性状是否优良, 株叶形态是否合理。
(3) 成熟期:看综合性状, 熟相是否好看, 病害发生情况, 植株高度是否合理, 生育期是否符合当地生产要求, 灌浆结实是否正常, 退化是否严重, 转色是否正常, 考察源、库、流是否协调。
(4) 室内决选看品质:对各个生长时期表现均较好、农艺性状较优良、综合性状较好的单株、株系进行单株选择, 分别脱粒。室内对稻米外观品质进行评价, 评价时世代低的材料标准低一些, 世代高的材料标准高一些;粒重低的材料标准高一些, 粒重高的材料标准低一些。利用这种选择方法进行室内决选, 以确定下一年是否继续种植, 或者升级进入高一轮的品比试验 (表2) 。
2.4 加强育种材料适应性选择, 扩大品种的生态区域范围
创造良好的变异是选择的前提, 而选择是实现育种目标的关键[6]。众所周知, 水稻育种工作均是围绕高产、优质、多抗这六个字进行的。但是, 由于江苏省生态区域跨度大, 种植制度复杂, 品种布局变化较大, 因此适应性是任何一个水稻品种所必须面临的问题, 任何一个水稻品种如果多年大面积种植而不衰, 就必须具备较广的适应性。如武育粳3号1992年育成, 至2010年种植面积仍有25万hm2左右,
在育种实践中, 适应性选择一是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考察不同品系的适应性;二是在同一地点创造不同生长环境考察品系的生长特点。华粳4号、华粳5号1996年配组, 2000年出圃, 2001年在江苏农垦从南到北的各个农场农科所进行适应性试验筛选, 2003年进入区试, 一年后即破格参加了2004年的生产试验, 如果没有前期的不同生态条件下适应性试验筛选, 华粳4号、华粳5号是不可能准确的从众多品系中被提升进入区试而被审定的。华粳6号1996年配组, 2003年育成, 2004年参加江苏省预备试验, 2005年参加江苏省区试, 2006年破格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 2007年初审定, 当年推广应用面积就达10万hm2左右, 就是我们在该品种参加区试和生产试验的同时, 在淮北和沿淮地区的连云港、徐州、淮安、宿迁、盐城等市、县和农场安排了50多个生产单位进行较大面积的试验和示范种植, 对该品系的综合性状进行跟踪调查、适应性分析的结果;同时在白马湖农场、岗埠农场、东海平明等地进行了不同播种方式、不同移栽方式、不同肥料运筹等试验研究, 在同一地点创造不同生长环境考察该品系的生长特点。
对高世代材料进行决择时, 育种工作者的观点是品种适应性选择的关键。育种工作者会因为观点的不同而对同一组合的不同分离群体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例如, 1996年我们用武育粳3号为母本、镇稻88为父本杂交, 至2003年有10个品系出圃, 2004年参加多点品比, 其中340012、340014 (华粳20316) 表现农艺性状优良, 对条纹叶枯病抗性好, 产量结构协调, 外观品质优良。340014 (华粳20316) 在各点表现中等偏上, 而340012在个别点表现突出, 汇总评价两品系不相上下。在对这两个品系的处理上, 有人主张在各点表现中等偏上的340014参加省区试, 有人主张在个别点表现突出的340012参加省区试, 结果340014 (华粳20316) 第一年参加省区试后即破格参加了下一年的生产试验, 于2007年初定名为华粳6号, 当年推广应用面积就达15万hm2左右;而340012当年参加省预备试验即被淘汰。说明在对品种决择时, 不能要求所选品种在产量、产量结构 (穗、粒、重) 、农艺性状、抗逆性等主要性状都表现突出或完美, 但是要力求所选品系没有当地生产所不能接受的致命弱点。
2.5 育成初期的品种种性要进行自加工, 进一步提高品种的稳定性
一个优良的水稻品种, 通过杂交配组、多年定向选择到育成, 一般需要七八年, 甚至10年才能育成。当选择进入到F6以后, 绝大部分性状稳定, 可以进行产量性状的鉴定, 但是同时要注意到在品种的育成初期, 由于剩余变异等原因, 其原始群体的个别主要性状 (如产量、株高、熟期、抗病性) 等均有遗传差异, 对育成品种再选择加工, 可以使许多经济性状上的缺陷得以改良。即在当选的优良株系中选择单株或单穗, 下年建立株行圃或株系圃, 群体数量要略大, 考察其丰产性、特异性、一致性, 对尚未稳定株系要淘汰, 决选丰产性优、一致性好的株系进入下一年的株系比较;对上一年决选出的株系进行规范的品比观察, 考察其丰产性、抗病性、抗逆性、品质及农艺性状, 以确定推荐品种。
参考文献
[1]闵绍楷, 申绍楷, 熊振民.水稻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出版社, 1996:149~169.
[2]潘家驹.作物育种学总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49~56.
[3]景德道, 刁立平, 林添资.镇稻系列品种的育种实践与思考[J].江苏农业学报, 2011, (6) :1402~1403.
[4]朱军.遗传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316~322.
[5]高德荣, 张勇, 吴宏亚.系统选择在现代小麦品种改良中的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 2000, (1) :21~22.
3.《烟草育种学》思考题 篇三
关键词:玉米;机械化生产;育种;生产技术对策
中图分类号:S23-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1-0116-03
根据农业发展的新形势,近年来,国家鼓励和支持农业用地在土地承包期内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经营权,鼓励农民将承包的土地向专业大户、合作农场和农业园区流转。土地集中连片利于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为贯彻落实中央和江苏省关于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有关要求,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从2008年起,江苏省财政设立农村土地流转扶持资金,专项用于扶持合法有序的农村土地流转。江苏省财政厅、农林厅联合制定了《江苏省财政扶持农村土地流转实施意见》(苏财农(2008]62号/苏农计[2008]50号)。据海门市统计,2009年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累计达3.15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53.1%。其中,土地集中型为0.58万hm2,合作经营型为0.59万hm2,统一服务型为1.98万hm2[1]。无锡市土地流转面积合计3.94万hm2,也占耕地总面积的35.63%[2]。2013年,海门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累计已达4.87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81%。土地流转催生了规模效应(表1),因此,农业种植收获全程机械化显得愈加迫切和重要,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强调加快推进大田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1江苏省玉米生产现状
玉米是江苏省主要粮饲作物,仅次于水稻、小麦;是江苏的饲料主体,也是增值加工的重要工业原料。玉米具有生长期短、适应性广、种植成本低、产量高等优点,还是江苏省多熟制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物。因此,玉米生产对江苏省粮食总量平衡、畜牧业发展、加工业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均具有重要作用[4]。江苏省玉米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40多万hm2,主要分布在江苏徐淮、盐城、南通地区,占总面积和总产的65%~70%(表2)。其中,南通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近5.33万hm2,主要种植在海门市和启东市,约4万hm2。江苏省玉米总产量不到250万t(江苏省统计局),2010年消费量却高达742万t,2013年超过800万t,预计2015年消费量将达到870万t(江苏省畜牧局统计数据),供不应求的矛盾日益加剧。因此,江苏省玉米生产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江苏省玉米生产机械化现状
江苏省纯作玉米约26.7万hm2,间套作玉米约13.3万hm2。土地流转前,玉米生产基本是一家一户分散种植,人工管理,手工收获。近年来,随着土地的流转,逐渐规模化种植,玉米生产机械化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表3)。
为了贯彻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意见》,2014年南通、淮安等市要基本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2015年连云港、盐城、宿迁等市要基本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2015年玉米主产区纯作连片种植玉米机收水平力争达到80%,基本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到2020年,全省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要达到90%以上[6]。
目前,南通市在玉米秸秆青贮利用方面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配套,主要包括秸秆拔起、粉碎、揉搓、打包、包膜等。南通市利用1ZSD-160/180型埋茬耕整机、4JGH-150型秸秆切碎还田机等,推广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机械化;针对种植特点,研制开发了手推式玉米、黄豆播种机,适合套种夹种的种植模式;开发并推广了干玉米与青玉米脱粒机,减轻了人工脱粒的劳动强度[7]。
3制约江苏省玉米生产机械化的主要因素
目前,纯作玉米耕整、播种、收获和秸杆粉碎还田机械已普遍应用,精密播种机、植保打药机、自走式或悬挂式收获机、秸秆粉碎还田机等机械性能稳定,操作技术也较成熟[8]。江苏省玉米间套作主要模式为玉米—棉花、玉米—大豆、玉米—甘薯等,但适于间套作玉米生产的机械有待进一步研制,应根据不同间套作模式研制小型、灵活多样的生产机械;必须加强育种单位、机械研究生产厂家与当地农业技术员的合作,探讨采收玉米的机械如何不损害间套作作物,从而既省工、高效,又不必改变间套作的传统耕作制度。此外,江苏省鲜食玉米面积6.67万hm2,目前均为人工采收,因此,鲜食玉米采收机的研制也应加以重视。
江苏省玉米生产有着特定的区域特性。苗期芽涝、花期“梅雨”、灌浆期高温以及高温、多湿引起的大小斑病、青枯病、纹枯病等异常严重;生长后期常有台风,对抗倒性也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外省引进的品种较难适应该生态区的气候特点和生产模式,主要表现为抗病抗逆性差和产量不稳定,因而必须培育适合江苏地区种植条件的玉米新品种。
机械化生产对玉米品种的要求有:(1)机械化播种。种子水分小于13%,发芽率高,种子活力强,出苗快,具有耐低温、抗寒能力。(2)机械化田间管理。品种抗倒折性强,茎秆适度柔韧,植株不过于繁茂。(3)机械化收获。抗倒伏性强,气生根系发达,茎秆适度柔韧,茎基部节间适宜,穗位适中整齐,果穗整齐度好,苞叶少但包裹性好,果柄和籽粒附着强度适中。(4)生育期。春播玉米生育期短于125d,夏播玉米生育期短于100d。
目前生產上使用的大多数玉米品种机械播种后苗势弱,不能确保一播全苗;植株过于繁茂,不利于机械施肥和喷药;籽粒灌浆速率和脱水慢,生育期偏长;株高和穗位不整齐;抗倒性差,不利于机械收获。因此,玉米品种问题制约了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培育适于机械化生产管理的优良玉米品种,必须制定适于机械化种植收获的玉米育种新目标。
4适于机械化生产的玉米品种选育目标
nlc202309040606
江苏省玉米育种的总目标为:以常规育种方法为主,辅助利用分子育种和转基因技术,选育适合江苏省生态条件和种植制度及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粮饲兼用型品种和专用品种,提高主产区玉米产量。2014年江苏省审定的玉米品种产量水平见表4。
4.1超高产、优质、专用
由表4可以看出,大多数品种单产在8250kg/hm2左右,与超高产15000kg/hm2的产量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因此,育种单位必须以超高产为主要目标,选育出大面积单产9750kg/hm2以上、产量潜力15000kg/hm2的超高产品种;以产业目标为方向,培育品质达到国标二级以上的优质专用新品种,注重提高籽粒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含油量等营养品质,提高工业用高乙醇含量新品种的选育。
4.2早熟
早熟品种后期成熟快,脱水快,利于机械化采收。生育期要求比江苏和黄淮海地区夏玉米主导品种苏玉20早3~5d。春播玉米生育期宜短于125d,夏播玉米生育期宜短于100d。
4.3种子活力强
因为机械化播种时单粒播种,所以要求发芽率95%以上;种子要饱满、大小均匀一致;适于板茬播种;种子吸水快,出苗快,芽势强,拱土能力强;抗地下害虫。春玉米一般4月上旬播种,常遇低温,因此还要求种子抗寒能力强。
4.4株型紧凑,耐密植
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单产的重要举措。目前,大多数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因此,必须选育适宜密植的紧凑型品种,密度提高到8.25万~9.75万株/hm2。要求雄穗小,分枝少;叶片夹角小,坚挺上冲,特别是穗位以上叶片上举,中下部叶片平展,利于光能截獲;叶片不过于宽大繁茂,以免重叠郁蔽,给机械化操作带来困难。
4.5抗病、抗逆、抗倒折性强
机械收获要求植株不倒伏。病害是影响倒伏的重要因素。全国每年因各种病害造成的玉米倒伏等产量损失约占总产量的10%,并且严重降低了产品的质量,提高抗病性、抗逆性是玉米育种的永恒目标之一[9]。选育的新品种不仅抗大小斑病、粗缩病、茎腐病和瘤黑粉病,还要抗矮花叶病、纹枯病、黄曲霉等病害,且具有耐旱、抗寒的特性。
玉米倒伏后无法机械采收。机械化收割要求倒伏率低于8%。玉米倒伏可分为根倒和茎秆倒折2种类型。因此,要求茎秆适度柔韧;茎基部节间较短,穗上部茎节拉开;根系下扎深,具有3层气生根,条数多,增强抗根倒能力[10]。抗倒强度在25N/m以上,抗倒强度越大,倒伏的几率就越低[11]。
4.6株高及穗位适中整齐
降低株高能够减少地上部的生物量,因而减轻玉米冠层的自重[12]。穗位越高,抗倒强度越小,植株抗倒伏能力越差,倒伏的可能性越大。Homer等的研究表明,穗位降低9%,倒伏率可减少25%[13]。
4.7果穗大小一致,苞叶少、薄但包裹性好,后期苞叶疏松,果柄和籽粒附着强度适中
苞叶少、后期苞叶疏松、果柄和籽粒附着强度适中有利于机械剥叶和籽粒的脱粒。苞叶的主要农艺性状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因此,亲本选择改良可有效改善苞叶农艺性状[14]。
4.8灌浆速率和籽粒脱水速度快,收获时籽粒含水量20%以下
机械收获时籽粒易破。籽粒破碎率在含水率为25%左右时明显高于13.5%。因而,收获时籽粒含水量要低于20%,以13.5%左右最适合籽粒脱粒[15]。
5适于机械化生产的玉米新品种选育和生产技术对策
围绕适于机械化生产的玉米新品种选育目标,开展选育技术和生产技术研究,力争在“十三五”期间,选育出符合目标的新品种,并在江苏省大面积推广应用。
5.1拓宽种质资源基础
种质单一是引起病害暴发和流行的主要原因。目前生产上使用的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约80%是塘四平头、旅大红骨、兰卡斯特、瑞德黄马牙4个优势群,杂交种的遗传基础狭窄。墨西哥、加拿大、美国、欧洲优良种质多,热带、亚热带种质也具有优良的抗病和抗逆性,穗大秆强,产量潜力大,如在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自交系B73、Mo17[16]。热带和亚热带种质,特别是CIMMYT的种质,与我国温带种质遗传差异大[17],2种种质间控制同一性状的优良基因差异大,基因的多态性和互补性强;2类种质杂交后,优良性状的等位基因频率增高,基因累加和互作效应强,配合力增大,杂种优势提高。已有研究证实,热带、亚热带的优良种质与我国骨干系间存在很强的杂种优势[18]。近年来,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发放了数百份美国PVP耐密优良系,江苏省已引进和利用了部分优良系。江苏省还引进了美国先玉335和德国KWS的德美亚1号、德美亚2号等早熟、耐密、适合机械化的自交系,从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引进了一批对粗缩病、青枯病抗性突出的种质,并将这些种质的耐密性、抗倒性、抗病性、籽粒灌浆强度大和果穗脱水速度快等适宜机械化作业的优良性状导入江苏省主推品种亲本中,构建江苏省主要自交系改良的基础材料,该项研究已经取得明显进展。
5.2创新常规育种技术
充分利用江苏省春秋2季玉米不同的气候条件,结合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在12万~15万株/hm2的高密度选择压下,加强对大小斑病、粗缩病、茎腐病、瘤黑粉病等病害的抗性和耐旱性、耐密性、抗倒性、脱水速率的选择,选育配合力高、抗倒性和抗逆性强、抗多种病害的耐密玉米自交系,继而选育出高产、优质、多抗、适于机械化生产的玉米新品种。
5.3辅以分子标记选择技术
分子标记技术的使用极大地丰富了对生物基因组的理解,为研究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变异和基因多样性提供了有力工具[19]。例如,Ribaut等利用回交的方法,辅以分子标记选择,改良热带玉米的抗旱性,将5个增益等位基因整合到优良自交系,缩小了干旱条件下的吐丝与散粉间的时间间隔(即ASI),提高了籽粒产量[20]。Abalo等使用分子标记辅助回交方法选育抗玉米条纹病毒(maizestreakvirus,MSV),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1]。江苏省玉米育种科技人员正在利用回交辅以分子标记选择,将抗病性、抗逆性、氮高效利用等重要性状作为对象,研究相关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技术体系,重点研究玉米粗缩病、瘤黑粉病、青枯病三大病害的抗性及后期脱水性状的遗传规律。
nlc202309040606
5.4利用转基因育种新技术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美国转基因玉米育种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已大面积推广应用。“十二五”前,我国转基因玉米主要研究抗虫和抗除草剂性状,目前,研究重点已经转向了抗旱、高效利用氮素、高产和高品质等性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2]。“十三五”期间,应加强与机械化生产有关性状的改良,如新型抗除草剂基因的研究利用,籽粒迅速脱水基因的发掘和导入等。
5.5利用单倍体诱导技术
使用双单倍体技术,可以迅速得到纯系自交系。利用引进的单倍体诱导系,对育种材料进行单倍体诱导,研究适宜的诱导和加倍条件,提高诱导率和加倍率。同時,将单倍体育种与1年3季的常规育种及分子育种相结合,加强在干旱、渍涝、遮阴等胁迫条件下的选育,创制出适合机械化的玉米核心种质。
5.6研究自交系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利用模式
利用大规模的滚动测试和多点鉴定方法。自交系选育过程中,重视早代测验,对核心种质早代不断进行测配和改良,在省内外进行多点鉴定,选育出广适、耐密植、适宜机械化的高产、多抗、制种产量高的杂交种。
5.7研究配套生产技术
以适宜机械化密植高产玉米新品种为核心,研究亲本提纯复壮和良种生产技术,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实现良种生产的标准化,确保原种和良种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种子质量达到精量播种的标准。对育成的符合目标的新品种在适宜种植区域开展多年、多点机械化生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集成机械化条件下玉米的精播壮苗技术、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机械化收获、秸秆还田技术等,形成品种的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实现玉米机械化生产的标准化。
参考文献:
[1]郭涛.江苏海门:土地流转催生规模效应[EB/OL].(2009-11-25)[2014-08-01].http://district.ce.cn/zg/200911/25/t20091125_20502589.shtml.
[2]江苏省无锡市委农办.江苏省无锡市关于全市农用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报告[EB/OL].(2007-12-23)[2014-08-01].http://www.caein.com/index.asp?xAction=xReadNews&NewsID=30130.
[3]庄小青,周婷婷,蒋虹.江苏省土地流转现状研究与对策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2(16):233-234.
[4]陈静,袁建华,管晓春,等.江苏省玉米育种现状与展望[J].南京农专学报,2002,18(2):6-12.
[5]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统计年鉴:2003—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2012.
[6]范伯仁.明确目标,积极推进,为加快基本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而努力奋斗.在全省玉米生产机械化现场会上的讲话[EB/OL].(2012-10-11)[2014-08-01].http://www.nongji360.com/renmai/journal_255220.shtml.
[7]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江苏南通:玉米生产机械化取得一定成效[EB/OL].(2008-10-08)[2014-08-01].http://www.amic.agri.gov.cn/nxtwebfreamwork/ztzl/js_ymjxh/detail.jsp?articleId=56910.
[8]陶雷.江苏省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江苏农机化,2006(4):7-8.
[9]张成华,刘铁山,高新学,等.我国玉米抗病育种进展及育种对策[J].玉米科学,2006,14(增刊):5-6.
[10]赵久然.超级玉米育种目标及实现途径[J].作物杂志,2005(3):1-3.
[11]李峰,赵东华,杨立全,等.玉米抗倒强度及其与植株性状相关性的初步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10):24-28.
[12]汪黎明,姚国旗,穆春华,等.玉米抗倒性的遗传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2011,19(4):1-4.
[13]HomerES,LutriekMC,ChapmanWH,eta1.Effectofrecurrentselectionforcombiningabilitywithasingle-crosstesterinmaize[J].CropSci,1976,16:5-8.
[14]何丹,王秀全,刘昌明,等.玉米苞叶几个农艺性状的相关关系及其遗传研究[J].玉米科学,2001,9(1):43-545.
[15]李心平,高春燕,刘赢,等.玉米果穗喂入形式与籽粒破碎率的关系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3(12):137-140.
[16]蒲全波,杨克相,罗阳春,等.玉米育种进程中的重要农艺性状演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24):18-19,68.
[17]李军,张志鹏,姜翠棉.CIMMYT玉米育种方法、成就及借鉴[J].农业科技通讯,2013(11):133-135.
[18]刘显华,牛桂琴.玉米热带资源的改良[J].玉米科学,1996,4(2):15-17.
[19]董春水,才卓.现代玉米育种技术研究进展与前瞻[J].玉米科学,2012,20(1):1-9.
[20]RibautJM,RagotM.Marker-assistedselectiontoimprovedroughtadaptationinmaize:thebackcrossapproach,perspectives,limitations,andalternatives[J].JournalofExperimentalBotany,2007,58(2):351-360.
[21]AbaloG,TongoonaP,DereraJ,etal.Acomparativeanalysisofconventionalandmarker-assistedselectionmethodsinbreedingmaizestreakvirusresistanceinmaize[J].CropScience,2009,49(2):509-520.
[22]刘小丹,李淑华,徐国良,等.转基因玉米育种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2012,20(6):1-8.
4.烟草行业服务上水平体会思考 篇四
说起烟草服务,似乎
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天都在做,但要做得好,做得让零售客户感到满意则很不易,因此,评判烟草服务优劣的必要条件就是客户满意,最关键的评判标准是零售客户的认可,也就是“零售客户说好才是真的好”。
俗话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服务上水平”应是“卷烟上水平”的前提和基础。要实现“服务上水平”就是要坚持以“规范、效率、活力”的原则指导服务,不断改进服务,不断完善服务,最终凭优质的服务、良好的信誉取信于零售客户;要不断吸纳行业内外先进的服务理念,不断摸索适应零售客户需求的服务方法,在客我互动过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服务模式;要始终如一地坚持着“与客户共创成功”的服务理念,不仅要勤于服务,还要善于服务,在服务中形成好的经验做法,加以不断推广;要始终把客户满意度作为检验烟草服务质量优劣的标准,作为我们改进服务的努力方向,推进“服务上水平”的动力之源。
5.对我市烟草网络案件侦破的思考 篇五
近年来,我市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在侦破烟草行政部门移送的涉嫌销售假冒卷烟的案件中发现,几乎每一个案件都不单纯是一起简单的销售假烟的案件,只要从中追溯根源,重点挖掘一下,每一个看似简单明了的案件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更大的一个制假、销假的网络。从我们侦破的几个网络案得到一些认识,要提高侦查假烟网络案
件水平,有以下三个方面应该引起重视,值得探讨。
一、认清销售假烟网络的特征、活动规律。要严厉打击销售假烟网络,就必须认清销售假烟网络的特征、掌握其活动规律。
1、认清销售假烟网络的特征。销售假烟网络是指以非法营利为目的,在生产、运输、仓储、分销、零售两个以上环节共同实施销售假烟违法犯罪活动,组织严密,分工明确,联系紧密,具有一定规模和网络化特征的销售假烟违法犯罪团伙。
2、要掌握销售假烟网络活动规律。
(1)生产水平:按需生产加工、按质论价。生产加工者都按经销者需要什么品种烟来进行加工,价格按不同品种甚至每个品种不同的质量来定价.
(2)订货形式:电话订货、网上订货等。
(3)送货方式:货运零担、托运站、客车夹带、邮寄、航空运输等方式。
(4)联络方式:定时、定点联络,遥控指挥,手机号码一次性使用或专门准备联系业务号码,使用假名或绰号,借用他人名义在银行开户。
(5)交货时间:一般选择在深夜或凌晨、节假日。
(6)交货地点:较多是选择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出口、城郊结合部、开发区等,便于卸货后迅速撤离。
(7)交货方式:一般都是卖方送货上门,接货方大多是以机动车快速搬运,转移迅速;有时货运站交接,由马仔或雇请人力车夫提货,货主不轻易露面,一有风吹草动就弃货而去。
(8)仓储方式:分零库存和多库存放。零库存的情况较少,较多是多库存放,大的案件一查都有六、七个窝点。
(9)货款结算方式:一种是预订卷烟后,就先预付部分货款,交货后一次性现金结(来源:好范文 http:///)清。另一种是通过银行或邮政储蓄的信用卡、账号(存)汇结算,大的分销商一般有不同银行的多张信用卡或账号,有的卡、号对多个下家结算货款,有的卡号只对个别下家结算货款,也有先销后结算的情况。而且经常更换信用卡账号。
(10)有的运输卷烟会使用特种车辆如邮政车等。
二、在侦查过程中需要及时做到“三流清楚”、“三度到位”。
l、“三流清楚”是指人流、物流、资金流要清楚。首先是“人流”清楚。对已查获的涉案嫌疑人,要弄清楚他是什么角色,在网络案中起什么作用。一般情况下,开始查到的都是运输或窝点等中间环节的嫌疑人,这就需要我们要善于向两头突破,一头是上家,货的源头;一头是下家,是网络。是运输的,要查清谁是上家即供货人,谁是下家接货人;是接货人的,要查清谁是货主;是货主的,要查清谁是供货人和下家;是经销商的,就要查清整个销售活动。总之,在整个销售假烟网络案中,每个人的角色是不一样的,分工也不一样,人和人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构成了销售假烟的网络。其次是“物流”要清楚。物流是指卷烟,要尽可能查清楚每批卷烟的数量、品种、价格,查清楚每笔交易的环节和时间,查清楚卷烟的流向,从供货到分销各环节要力就准确。现在假烟配送已呈现出向全国配送的特点,每车货往往送往几个省或同个省的几个地区,并且有好几个收货人,因此我们在卸货清点时,要会同烟草部门针对车上装货的特点、一些标记来清点,以便能查实其他货主和接货人等情况。第三是“资金”流清楚。资金流是指侦办涉嫌制假销假网络案的重要证据。通过调查资金运作、去向情况,一是可以查实犯罪嫌疑人相互间的支付货款的方式方法,是通过银行汇款还是直接现金交易的违法证据;二是可以更好地查清整个网络案参与人员及涉案的程度;三是时间、金额、对象准确,证据可信度高。在调查资金去向时,要及时搜查掌握嫌疑人使用各种账号,同时要关注调查对象,根据我们侦办案件的情况来看,嫌疑人往往会利用家庭成员或近亲属甚至朋友的名义到银行开户,并且一个人往往有好几个不同银行或邮政储蓄的账号供分销商汇款结算货款。
2、“三度到位”指的是长度、广度、深度要到位。长度是指网络案件中涉及的环节很多,较为理想网络案能从生产——仓储——运输——分销——零售等诸多环节中,至少查清三个以上环节。广度是指该网络案涉案人员要有一定的数量,涉案地区要有一定的广度。深度是指涉案的金额和案件的质量、社会影响等。一个案件涉案金额不大,但可能其营销网
络庞大;有的涉案金额大却没有查出网络,这仅仅又是查了一个大案而已。案件的质量还在于涉案人员的犯罪事实要清楚、证据要确凿。案件涉及管辖外地区,在深查上尽可能将比较详细的案件信息及时提供给对方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这样可以起到串并案的作用,有利于各地一起协作打击网络化制假销假网络。
三、加强公安机关内部的组织领导,及时与烟草部门做
6.《烟草育种学》思考题 篇六
企业联合重组基本历程,并分析联合重组后的中国烟草企业在竞争与合作存在一些问题与对策。
一、竞争合作理论
1996年,由a·m·brandenbuerger和b·nalebuff合写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the right game》中首次提到竞争合作概念正式引入战略研究领域。此后,学者欣起了对竞争合作战略研究的热潮。1997年,maria bengtsson和soren kock两位学者对竞争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只有既包含竞争又包含合作的现象称为竞争合作,并研究了企业网络的竞争合作。2002年,a·m·brandenbuerger和b·nalebuff又提出,“生产和销售相同的产品”并且“当与同一个竞争者在同一商品领域同时拥有合作性和竞争性的互动行为时,就存在竞合关系。”
在竞争战略的应用研究上,较多的集中在如战略联盟、产业集群等具体的竞合战略上。此外,1998年,loebbecke等研究了基于竞争合作的知识转移及竞争合作组织间的知识分配理论。2000年kjell hausken研究了团队间的合作竞争,认为利益主体间的竞争有利于利益主体内部成员积极性的提高,其他利益主体内的竞争合作情况也影响该利益主体内部的竞争合作程度。
我国学者也在2000年后开始研究竞争合作战略。学者王涛在《竞争的演进——从对抗的竞争到合作的竞争》一书中较为系统研究了竞争的演进过程,对竞争合作的内在根源和主导机制进行了分析。之后,其他学者主要在对竞争合作简单分析和具体应用上先后提出协作型竞争、竞争力聚合、合作营销、联合竞争等理论。
二、烟草行业联合重组历程及存在问题
(一)烟草行业联合重组历程
烟草行业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式的联合重组从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已经近20个年头。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1、松散型联合重组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国出现了一股史无前例的“集团热”,正是受到全国实施多元化和规模经济的理论影响,我国烟草企业就开始实施联合重组。最先起步的是山东烟草,于1993年组建了全国烟草行业第一家地区性烟草企业集团——山东省济南烟草集团。之后,又组建了潍坊、青岛、鲁南、宏发和上海、湘南、红塔、武汉等15家地区性烟草集团。然而,短暂的重组整合,多数企业集团又进入了更名、分立、合并、撤销等,国内卷烟工业企业基本上还是处于“散、乱、低”的结构布局。
这个时期,组建大集团大公司,更多的是一种形式上,很多企业根据地方政府拉郎配的方式,更换名称,没有在资产、品牌和实际运作上深入管理。
2、战略性联合重组
进入“十五”,国家烟草专卖局开始实施“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战略,推进卷烟工业组织结构调整。2003年国家局下发《10万箱以下卷烟工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规划》,采取“关小”措施。2004年,国家局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卷烟工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到2004年底,各省10万箱以下规模卷烟工业企业基本关闭,17家非重点企业实现联合重组,云南卷烟工业企业也顺利实施了“九变四”等。在此基础之后,国家局提出要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联合重组,按照57号文件精神的要求,提出“两个10多个”的战略构想,以湖南中烟工业公司联合重组长沙、常德卷烟厂为标志的深入推进,基本完成了省级工业公司与所属卷烟工业企业的联合重组。经过5年的战略性联合重组,卷烟工业企业省内联合重组基本完成,中国烟草的整体竞争力有效提升。截至2007年底,全行业卷烟品牌突破100万箱以上的达到13个,工业企业生产规模超过200万箱的有10家,初步形成了大对大、强对强、快对快的竞争格局。
3、跨省联合重组
2008年5月,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在北京召开省级工业公司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专题研究行业下一步卷烟工业跨省联合、品牌整合工作,对《卷烟工业跨省联合重组工作的指导意见(讨论稿)》进行了讨论。指导意见为贯彻全国烟草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卷烟工业跨省联合重组的改革任务,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卷烟工业的适度有序竞争,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姜成康在会上强调,关于跨省联合、品牌整合的途径,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竞争来推动卷烟工业企业跨
省联合、品牌整合。预示着中国烟草联合重组进入了更加深入、范围更广的跨省重组阶段。
(二)烟草企业联合重组中存在问题
第一、联合重组后的卷烟工业企业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提高竞争合作意识。例如,各方没有核心资源与能力;各方无法形成资源与能力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强势企业一旦形成主导地位,则表现出欺凌弱小,使
得被重组企业怨声载道;主导企业缺乏一体化管理意识与能力,核心资源被蚕食;联合重组只是为了应对国家政策需要,虚多实少。同时,联合重组中,还存在“诚信”问题,合作随意性强,无法有效推进。这些,都需要联合重组双方通过深入研究竞争合作中可能需要规避的风险。
第二、在跨省联合重组中,需要通过竞争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由于烟草行业财税体制的特殊性,具有劣势地位的企业,会借助当地政府来极力维护自己的生存条件,企图限制跨省重组的趋势。同时,企业内外利益相关者对跨省联合重组的预期是不同的。地方政府考虑政绩,股东考虑利润,企业管理人员考虑自己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员工考虑自身的职业发展,国家局则站在行业整体布局中国烟草发展。因此,各方对互补核心资源的判断是有区别的,联合重组的推动力依靠哪一方?主要受益者是谁?这些都是根本问题,也是从源头上决定了下一步跨省联合重组的性质及前途。
第三、联合重组后的总部与分支机构关系处理存在两种倾向:一是一些大工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卷烟工业集团,仍然沿袭传统的大工厂管理方式,用管理单个企业的方式套用到管理集团,集权过渡,自然影响集团各子分公司的积极性;二是通过行业主管机构或者当地政府撮合的企业集团,由于受到计划资源和市场资源的限制,集团核心企业与成员企业之间及成员企业相互之间争利,企业无法形成合力。
三、烟草企业联合重组的竞合管理
当前,烟草行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需要进行竞争合作。在松散型战略重组中,存在国家政策与实际运作不协调,即1994年开始实施的“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和刚性化的烟草计划体制,从根本上严重阻碍了大企业、大集团的形成,而且各企业间合作意愿不强,最后不欢而散。自2003年以来,国家局以高瞻远瞩地战略部署,有序推进联合重组,以及加入wto后,企业危机意识增强,再加上地方政府的支持,使得这一阶段的联合重组能够快速有效地实施,极大促进了中国烟草市场大格局的形成。2008年5月,国家局明确提出跨省联合重组的构想,为下一阶段联合重组出台政策性指导意见。那么,对于烟草企业而言,如何在规范的市场运作中,实现跨省联合、品牌整合成为卷烟工业企业竞争合作的重要课题。
竞合管理理论揭示:当企业各自拥有独特核心资源与能力,又迫切需要外部核心资源与能力的互补性,还希望各自独立发展的时候,他们都会权衡利弊任务,共同合作的利益大于彼此竞争的利益,就会建立各种联盟。以独立性需要和互补资源价值两个纬度来分,可以形成独立发展、紧密联盟、随机交易和合并或兼并。
不难看出,当企业独立主观意愿强,对互补核心资源的需要急切且强烈,那么,企业间就会选择紧密联盟方式推进。当企业独立主观意愿强,对互补核心资源的需要缓而弱,那么,企业间就会选择独立发展方式。当企业独立主观意愿弱,对互补核心资源的需要急切且强烈,那么,强势企业间往往会合并或兼并推进。当企业独立主观意愿弱,对互补核心资源的需要缓且弱,那么,企业间就会选择随机交易推进。
生存发展是企业的本能。每个独立的法人实体,每一个企业经营者都时刻在权衡、比较、继承、改变、突破、创造自己最稳健的发展方式。烟草行业实施战略性重组以来,工业企业数量从原来的123家,减为现在的31家,基本形成以省内为主导的卷烟工业大型企业。近几年以来,烟草企业发展迅猛,各卷烟工业企业都有强烈的做大做强意愿,提出宏伟目标,自然对企业独立的主观意愿强烈。那么,下一步跨省联合重组的发展方向,各卷烟工业企业偏向于独立发展或者紧密联盟。
为了能够促进下一步跨省联合重组有效推进,促进卷烟工业的适度有序竞争,笔者提出以下竞争合作管理思考:
(一)树立竞合管理意识
对于烟草行业所有企业而言,在市场竞争中,既是“商战”对手,又是合作伙伴,大家既竞争又合作,为了同行企业的共同利益,为了真正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需要共同协商、协调与合作,以规范彼此竞争行为,共同维护有利各企业公平发展的市场竞争秩序,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二)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间自由选择
实践证明,只有在规范有序的政策引导下,中国烟草的联合重组才能有效推进。跨省联合重组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更需要国家局政策引导和支持。但是,联合重组原则上是企业的自由选择。如果实施联合重组,一方面能为双方减少风险,创造更加安全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又能增强成员企业各自核心资源的互补性,从中获得资源支持,那么,企业将积极参与,形成紧密联盟的竞合关系。否则,很难长期有效保持各方关系。
(三)规范股权结构,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机制
股权结构选择是组建烟草企业集团的一个重要课题,直接涉及到烟草企业集团的母公司与各级子公司的股权结构问题。股权结构选择涉及烟草企业集团成员企业间的持股方式。持股方式有两种:一是纵向垂直持股,表现在企业集团不同层次上,是集团公司的母公司对子公司持股,子公司对孙公司持股,而形成宝塔式的股权结构。另外一种是横向持股,即在集团组织结构的同层次或同一水平上,一个子公司持有另一个子公司的股份,而这种方式又有两种情况:单向持股(成员企业单方面持有另一成员企业的股份)和双向持股(成员企业间相互持有对方股份)。按我国有关母子公司体制的相关规定,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只允许单向持股,只能是母公司持有子公司的股份。57号文件已经明确规定中国烟草总公司对所属工商企业的国有资产行使出资人权利,经营和管理国有资产。从整体股权结构和持股关系看,烟草企业集团应以母公司垂直持股为主,形成以主导品牌产品为核心的塔型股权结构。然而,在尊重历史框架下,烟草行业能够打破地方垄断,维护地方利益,为能够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联合重组,成员企业间采取环形持股或相互持股,也是必要的辅助形式。正如姜成康局长强调:“对于跨省重组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从有利于加强协调出发,着眼于共同发展,可以采取参股、持股、全资等多种形式。”也就是说,只要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行业发展出发,进一步理顺行业资产管理体制,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强化集团成员企业之间的联结的稳定性,提高其相互依存和相互协作的能力,提高适应市场能力,都是可以大胆尝试的。
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现代企业制度中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实现现代产权制度的具体形式。法人治理结构是指在公司中构建责权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代表不同利益主体的权力结构,形成公司内部的权力制衡机制。
如果说产权制度决定了谁控制企业,那么法人治理结构则规定了如何控制企业。控制权之所以重要,在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由于不确定存在,另一个是由于经济主体的机会行为等种种“摩擦”因素的存在。对于烟草企业而言,基本是国有控股企业,是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是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围绕法人财产权展开的一种制度安排,目的是解决委托者与受托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对于未来跨省联合重组企业而言,合理妥善处理控制权将是焦点问题。虽然联合重组能够实现“双赢”目标,有效运行能够达到“1+1〉2”的协同效应,但成员企业间的受益并不相同。那么,什么因素决定获益大小呢?至少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成员企业在联合重组的实际控制权;二是他人的互补性核心资源与能力对自己的关键性或价值。
(四)建立资源互补与相互信任的契约关系
长期以来,卷烟市场受到地方割据影响,形成了资源分散、整体竞争力不强的格局。企业能够长期达成联盟,其一是资源互补,尤其是核心资源。资源包括市场资源、品牌资源、技术资源、研发资源,以及备受行业关注的生产计划资源等,各个企业核心资源不同,互补性较强,反之,则互补性不强。其二是相互信任,彼此了解。信任是建立长期合作的基础,也是降低交易成本的有效方式。如果双方彼此不了解,或者由于地位差异太大而产生不安全感,之间的合作常常处于短期行为。真正有效的合作是彼此相互信任,资源互补性强,处理好内部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联盟,才是最有竞争力的。
结语
7.《烟草育种学》思考题 篇七
一、林木遗传育种学科研究生培养面临的新形势、新需求
林木良种是现代林业优质、高效、稳定、安全经营的基础保障。发展现代林木种业, 关键在科技创新, 核心在科技人才。当前, 我国现代林业种业正面临新一轮大发展的重要机遇。2013年,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 明确提出加强种业相关学科建设, 加大种业人才培养力度, 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重点开展常规作物、林木育种理论、共性技术、种质资源挖掘、育种材料创新等基础性和公益性研究, 构建现代育种新技术、新方法, 创制突破性的抗逆、优质、高产的育种新材料。2016年实施的新修订《种子法》, 鼓励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与林木种苗企业开展育种科技人员交流, 提升种业发展创新能力, 明确要求加大培养种业发展所需人才的力度。目前, 我国种业存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少以及国际战略型人才匮乏, 从事种业教学、研究人员严重不足等问题。研究生培养是林木遗传育种学科服务现代林木种业人才建设的源头工程, 从国家种业发展的长远布局考虑, 必须突出产业发展需求导向, 加强产学研用相结合, 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 全面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 提升为产业发展输送人才和服务能力。重视对优良种质资源的深度发掘、收集保护和培育, 向开发多层次遗传变异方向推动林木遗传改良, 基因组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理论与技术最新成就与林木遗传育种学科的深度融合等, 成为林木遗传育种领域的科技创新的阶段特征。我们需要及时将学科发展的需求和最新前沿反馈到研究生培养全过程, 在人才培养中努力促进基础性、前沿性的理论和技术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结合与创新, 以此为突破口带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学科研究生培养改革的主要实践
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 拥有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和林木花卉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在森林遗传学、多倍体育种、生物技术育种以及良种选育和繁殖等方面形成了研究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近年来, 学科以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 不断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研究生培养质量显著提升。2011至2015年, 学科培养研究生111名, 其中授予博士学位36人, 硕士学位75人。共有4人获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1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此外, 有21名博士、硕士研究生获全国博士生论坛、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和中国林业大会学术论文一等奖等奖励。本学科研究生培养改革的主要做法如下:
1.对接国家需求, 明确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 优化培养方案设置。学科根据现代林木种业以及国家发展需求, 结合学科研究前沿, 进一步明晰了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位, 即培养具有扎实宽广的专业基础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掌握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发展需求以及前沿与动态;能独立承担林木遗传育种相关科研、教学以及管理、开发等工作的高水平专业人才。这一培养定位涵盖了学术创新要求, 有利于学科导师和研究生准确把握培养方向, 保证培养质量。学科围绕人才培养定位, 优化完善和出台了2014版研究生培养方案, 推动培养方式的创新。其一, 对学科研究方向进行凝练、调整, 突出学科研究前沿、优势和特色, 明确提出按照研究方向组建导师组, 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联合指导的方式培养研究生, 有利于聚合学科内的不同团队优势, 在导师之间形成互补交流, 形成有利于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团队氛围。其二, 重点考虑课程设置在研究生知识面拓展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 整合遗传与分子基础、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方面的研究优势, 开发建设了一批优质的专业基础课、公共平台课、学科前沿专题课程;设置跨学科课程, 增加研究方法类、研讨类和实践类等课程, 其中开设的研究方法类课程包括高级遗传学综合大实验、林木遗传育种研究法、统计遗传学、试验设计等, 初步实现不同培养阶段课程体系的整合、衔接;同时, 针对研究生不同专业来源的特点, 增加补修课以及专著和论文阅读量, 注意本科、硕士、博士阶段专业知识储备的合理衔接。其三, 加强培养环节过程管理, 规定了学科组织方式、实施时间节点以及考核数量要求等, 促进自主学习, 有效避免以往培养环节形式化问题等。
2.狠抓培养过程和重点, 将自主学习贯穿研究生培养始终。突出促进自主学习为研究生培养的突破口和重点。学科修订规范了每一门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大纲, 重点反映学术最新动态, 体现研究式、互动式教学特点。如林木遗传育种专题学位必修课的教学方式包括重点和难点讲授、专题讲座、课堂讨论、学生报告和讨论等, 要求主讲教师和专家专题讲授林木遗传育种基本理论、发展动态、新的技术方法等, 促进理论和实践结合, 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 要求每位研究生选择乡土树种提出详细的遗传改良策略并进行报告, 同学和老师针对其中的独特观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和讨论, 鼓励自主思考和创新, 纠正错误和认识偏差, 增强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学科注重研究生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的整合, 推动科研训练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规范和强化了互动式学术研讨与学术报告等必修环节, 组织了一批学科前沿性专题讲座课程, 提出学科每学年统一组织学术研讨12次以上, 高层次专家学术报告、专题讲座5次以上, 明确要求了各年级研究生参加专题学术报告的数量考核标准, 并坚持由学科统一组织考核, 强化研究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和学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3.依托创新平台和实践基地, 强化研究生科研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平台多、实践基地多, 是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学科的特色之一。学科充分利用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优势平台, 坚持“面向行业重大需求, 引领行业技术发展”, 实行“开放、流动、联合、创新”的运行机制, 定期组织实验技术培训, 注重在自主研究和成果转化应用过程中提升研究生的创新素质。研究生成为国家科技支撑项目、“973”项目、“863”项目等国家级重要科技课题研究的主力军, 在一系列高水平科技期刊上发表原创性科研论文, 取得了一大批创新性成果。学科全面加强了试验、示范和推广实践基地建设, 在全国形成了30余处林木育种科研实践基地。研究生随着相关科研项目进驻实践基地、深入“试验田”, 强化基于实践的科研训练模式, 在导师指导下深度参与遗传育种科研工作。这一做法深化了研究生对现代种业发展和学科知识体系的理解, 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实现学术创新与生产发展、产业发展的有效对接。
三、深化林木遗传育种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
林木遗传育种学科的实践性很强, 其人才培养具有周期长、连续性强等特点。因此, 研究生培养必须遵循林学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对接产业需求, 持续深化培养模式改革, 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特色。笔者提出两个方面的思考:
1.面向林木种业产业需求, 推动产学研有机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国家提出“十三五”期间每年造林9000万亩的任务, 这需要有数量足够、质量优良、结构合理的林木种苗做基础保障。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应在支撑育、繁、推一体化的过程中, 通过建立稳定规范的联合培养基地, 鼓励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 加强研究生的复合创新能力培养。要加强与国家和省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合作, 建立长期育种综合科研和实践基地, 引导研究生加强林木良种选育的科技创新, 实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学科应充分借鉴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先进经验, 发挥学科现有的科研平台和基地优势, 吸纳林木种苗产业的领军人物加入导师团队, 探索产学研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合作搭建上下游互通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链, 更好地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2.强化课程建设和科研训练, 优化完善研究生培养体系。强化课程建设和科研训练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环节。美国学者克拉克指出, 研究生教育以科研为首要。适应现代种业发展需求的高级科技人才既要有雄厚的学科基础, 又要接受系统的科研训练和创新实践。需要把对接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需求的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作为学科核心课程体系设计的根本依据, 突出课程内容的前沿性、系统性, 整体优化课程体系, 增加互动式的前沿研讨性讲座。积极适应慕课发展需求, 引入现代生物技术研究方法类等国外优质课程, 加大与国内知名生物良种公司的资源和技术合作, 通过科研实践训练研究生的实验技术和创新能力。同时, 针对研究生的批判精神、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不足等短板, 结合林木种业创新创业需求, 增强研究生科研训练的系统性, 探索跨学院、跨校的多学科融合培养新模式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J].种业导刊, 2014, (2) :5-6.
[2]杜庆章, 张德强.林业高校加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 2016, 34 (2) :26-29.
8.烟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篇八
【关键词】现代烟草农业;可持续发展;改革
1.现代烟草农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从广义上讲,现代农业是指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一种农业形态,有先进的工业力量装备,管理经营方法科学得当,生产效率远远超过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现代烟草农业模式区别于传统烟草农业模式,采用现代化工业设备,生产技术先进,集约化经营,经营管理理念超前,生产要素及生产基础设施设备投入多,土地附加值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大大提升,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和信息化管理[1]。现代烟草农业生产模式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变以单个农户为主为规模化生产,变分散经营为社会专业化服务,变杂乱无章为专业化分工,变以手工劳动为主为机械化操作,变粗放式管理为精细化管理,提高了土地生产效率和经营收入,降低了烟农经营风险和劳动强度,烟农种烟变得专业、简单而又轻松自在。
2.烟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2.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烟叶综合生产能力
烟路、烟电、烟叶收购站、烟水以及烟机等设施都是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必要保障。要想烟叶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后盾。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与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严把质量关是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2]。水渠和水柜是建设烟水中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其它基础建设如烟路、烟机等也要同步推进,以满足烟叶种植、烘烤及保管等不同环节的需要。
在基础条件较好的生产基地,应大力推行机械化、半机械化生产,在育苗和烘烤过程中大力推行集约化和商品化;在基础条件相对落后的生产基地,要积极发展烟农合作社和互助组,将力量和技术集中,充分发挥集体优势,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基地的生态化建设是改善烟区生态环境的有力保障。完成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后要建立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各项基础设施的作用,为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后盾。
2.2创新生产组织模式,提高精细化水平
以烟叶生产生态村为平台,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采取适度规模生产方式,进一步加快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大力提倡组建多样化的生产合作组织,如烟叶生产协会、烟农合作设等。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在烟叶生产协会的基础上对烟农进行技术培训,并在政策上予以扶持,从而组建具有专业化性质的烟叶种植合作社。对管理能力强、生产技术精、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烟农在提供优质烟苗、供应肥料、水利配套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帮助烟农扩大规模,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并采取由大带小的模式促进种烟农户发展。此外,还可以针对烟叶生产各个环节成立相应的专业化服务队伍,如育苗专业队、种植专业队、机械专业对等,统一管理,服务优质,进一步提升烟叶生产的专业化水准。
2.3加强科研、生产与开发利用相結合,狠抓人才培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科学谋发展,加大科研技术研发力度,将科研所、企业和烟农紧密连结在一起。大力推广科研所的创新科技成果,通过技术支持加快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步伐。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将培养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作为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平台,加大人才培训力度,为烟草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2.4提高烟农素质,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是否迅速与烟叶种植户素质高低有直接关系。不断提高烟草种植户的专业技术是提升烟农整体素质的重中之重。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简单易懂、实用性强的原则,积极组织烟农进行技术培训,对文化程度高的年轻烟农进行优先培训和重点培训。加强烟农的技术和经验交流,积极组织烟农参加全国性的行业交流会,开拓眼界,汲取先进经验,将传统烟农培养成懂技术、精管理的现代化烟农[3]。积极促进个体化、规模化经营,鼓励个体烟农扩大种植面积,从而实现管理统一化、种植机械化,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和劳动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值,推动安徽省现代烟草农业早日实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目标。
2.5建设现代生态烟草农业,打造烟叶品牌
构建科学合理的烟叶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生产全过程管控,优化产业结构;制定烟叶评价工作机制,提高技术含量,合理布局,实现专业化分工;制定和完善烟草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法律法规,使烟叶生产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制定监管机制,定期检查无公害烟叶及烟制品;严禁使用化肥及高毒高残留农药,确保绿色经营,安全无毒;制定烟叶生产质量安全检测标准,并逐步建立生态农业环境监测体系,实施科学持续性监测;引进和培育特色新品种,扩大烟叶生产规模。
2.6健全保障机制,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为防止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给烟叶生产带来损失,降低烟农种植风险,要健全烟草气象服务体系,制定防雹减灾机制。病虫害是烟草的一大克星,应建立烟草病虫害防治管理办法,有效控制病虫害的侵害和蔓延,发现病虫害快速预测预报并积极应对,切实保护好烟农利益。对于烟农来说,由烟草公司、保险公司和烟农共同出资建立和实施的烟叶生产风险储备金制度是其安全保障,烟农有了烟叶生产风险储备金将更能抵抗住风险。一旦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可以启动风险共担机制,烟农可以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降低种烟风险,减少后顾之忧,切实保护烟农利益。
3.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农业用地日益减缩,烟叶种植面积也在萎缩,所以烟草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就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引进国外先进栽培技术,培育和研发新品种,转变经营管理模式,健全保障机制,提高土地附加值,建设现代生态烟草农业,实现烟草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徐伟.衡阳县烟草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路径探索[J].作物研究,2013(S1):179-180.
[2]杜鸿波.南郑烟区现代烟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调查研究[J].科技信息,2012(31):218-219.
9.《烟草育种学》思考题 篇九
近年来,虽然***的烟草市场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在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下,随着形势的发展,非法经营卷烟者的手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制售假烟违法犯罪活动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抗打击力量也在不断增强,卷烟打假工作正处于一个拼耐力、拼实力、拼智力的“三拼”阶段,这给专卖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的卷烟打假工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适应环境与形势的变化,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采取有效措施,以“打团伙、破网络、端窝点”为重点,认真开展好新形势下的卷烟打假工作。
抓好专卖管理网络建设,建立新型的专卖管理网络体系。要适应当前新的打假形势和特点,就必须按照“建设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统一指挥、快速反应’的专卖管理网络”的要求,从建立内部管理监督机制、联合打假机制、市场监管机制和执法监督机制入手,将这四大机制综合运用到专卖管理工作中,实现内部监管程序化、打私打假制度化、市场监管长效化、队伍建设正规化的管理机制,使专卖管理网络建设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加强市场管理,巩固打假成果。要紧紧围绕“突出重点、标本兼治、横向协调、上下沟通、整体联动”的工作思路,以“打团伙、端窝点、破网络、惩首犯”为重点,保持打假打私高压态势,对制售假烟网络进行重点打击,有效遏制制售假烟网络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卷烟打假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机衔接机制的作用,综合运用法律手段,严厉打击制售假烟等违法犯罪活动,切实整顿规范卷烟市场秩序,全力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
10.《烟草育种学》思考题 篇十
烟草在线专稿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依法治国总目标,明确了依法治国的原则和任务,掀开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崭新一页。作为依法实施专卖管理体制的行业,烟草行业一贯高度重视法制建设,始终依照烟草专卖法律法规开展生产经营管理,通过配合修法、严格执法、规范经营等一系列措施,初步形成了法律制度体系健全、专卖执法行为规范、生产经营活动守法的法治烟草新格局。
当前,行业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如何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全民守法的法治要求与烟草行业法治实践相结合,真正把行业各项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做好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生产经营,进一步提高行业工作法制化水平?笔者有以下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深刻认识法治烟草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
周所周知,烟草行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它的特殊性在于:既要保持良好的经济运行状态,为国家财政收入多做贡献,又要严格控制卷烟生产规模,最大限度减少卷烟对人民身体健康的危害;既要坚持烟草专卖制度不动摇,又要进行市场化取向改革,着力破解“三大课题”(改革的红利在哪里,发展的潜力在哪里,追赶的目标在哪里);既要履行国际控烟组织框架协议,又要提升卷烟结构升级,推动“卷烟上水平”。实践证明,只有将行业的特殊性与法治化结合起来,才能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压力,有效化解现实矛盾,确保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多年来,虽然行业通过贯彻实施《烟草专卖法》及其实施条例,大力加强法制宣传工作,有力地保证和推动了行业发展,实现了“三大辉煌”,切实维护了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但行业内部分单位和领导法律意识不强,执法监督不严,依法经营和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依然存在,甚至出现极个别领导干部知法犯法、违法乱纪的典型案例,严重损害了行业形象。因此,建设法治烟草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二、推进法治烟草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一)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筑牢法治思想基础。举办法律讲座和法律培训,扎实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强化法律至上、公平正义和“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理念教育,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形成法治思维,树立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法治信仰和观念,在具体工作中正确处理法理、情理和事理关系,自觉做到遵纪守法,筑牢法治烟草基础。
(二)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强化源头法治建设。一要健全落实重要事项合法性审查制度,实行重大决策前置法律审查和风险评估,将涉及重大投资、重大资产处置、管理规范出台、劳动用工、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纠纷处理等重大事项决策纳入合法性审查范围,出具法律意见书。二要建立制度建设长效机制。通过对标、达标,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牢固树立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理念,坚持把各项工作置于制度基础之上,严查有章不循、有规不依行为,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和问责制,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三要加强对管理规范审查和清理。建立管理规范法律审查和定期清理制度,及时修改或废止与法律、法规、规章相冲突的文件规定,确保每项制度合法合规。
(三)强化专卖执法监督,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一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工作制度。严格落实职权法定的要求,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中明确的执法条件、标准、幅度和方式实施烟草专卖执法。进一步细化执法流程,明确环节和步骤,规范执法行为,坚决禁止知法犯法、违法执法,切实维护烟草专卖法律法规权威。不断完善专卖执法案件移送、文明执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案件合法性审查、错案追究、案卷评查、执法评议考核、执法案卷档案管理等制度,为依法行政提供制度保障。
二要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定期开展执法对象满意度调查评价活动,调查评议结果纳入执法人员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加强专卖执法案卷评查,开展案卷自查,要加强对零售许可证的统一监管,做到总量控制、合理规划、依法许可。要持续加强和创新零售许可证新办和后续监管工作,加大审查监督力度,有效防控行政许可法律风险。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执法人员执法资格统一考试,严格执法徽章、证件申领、发放和管理要求,禁止未通过执法资格考试人员从事专卖执法活动;严格执行《烟草专卖处罚程序规定》,及时发现、纠正执法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做到事前规范调查取证活动,事中细化执法流程环节,约束自由裁量权,事后强化案卷评查,全面加强专卖行政处罚案件的法律审查。
三要开展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全面系统考查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举报投诉处理,行政诉讼及执法监督和执法责任追究工作情况,进一步端正执法理念、规范执法行为、转变执法作风、促进依法行政。四要推进办事公开。认真贯彻国家和行业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各项要求,依法及时、准确向社会公开非涉密信息,及时答复群众申请。要发挥窗口作用,及时将行政许可、专卖执法、烟叶收购等项目的依据、条件、要求、标准、期限、工作规范及监督举报渠道信息在网上和办事大厅进行公布。
(四)建立健全三个法治体系。
一要建立法律风险防空体系。结合业务职能和工作特点,从专卖执法、生产经营、企业内部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入手,组织查找、收集法律风险源、风险点,研究制订符合自身经营管理需求的法律风险识别框架。
1、排查的法律风险源、风险点,进行梳理汇总,列出企业主要法律风险清单,进行风险等级评估,制定防控措施,实施全面防控,推动单项风险防控向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转变。
2、全面和准确进行法律风险识别、评估和分析,制定防控预案,认真研究分析可能出现法律风险的部位和环节,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法律风险防控措施能防范、真管用、可落地;
3、建立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法规部门牵头推进、相关部门配合开展,法律顾问全程介入,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法律风险预警机制,有效控制突发法律风险对行业造成影响。
二是建立普法宣传教育体系。以社会主义法治方略、思维和理念为指针,以法治烟草建设总体目标为引领,进一步明确“六五”普法中后期法治宣传的方向和重点任务,强化措施,提高水平,注重实效,将烟草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引向深入。
1、强化领导干部普法宣传教育。切实增强领导干部对烟草法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完善和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坚持党委(党支部)中心组集体法律学习,以形成带头学法遵法用法守法的良好风气,不断增强领导干部法治理念,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提高领导干部法治能力,促进领导干部运用法治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促进改革、维护稳定、开创企业法治烟草建设新局面
2、落实“六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开展 “法律六进”活动。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法制宣传日等节点,面向烟农、零售户、消费者等群体,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大力宣传烟草专卖制度和法律法规,加深社会对行业和烟草专卖制度的理解和认识。引导烟农按合同种植烟叶,强化卷烟零售户、卷烟消费者等群体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卷烟零售终端烟草法治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做好主题活动宣传报道工作,努力扩大影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不断提高广大零售户、消费者对国家烟草专卖制度认识,形成打击涉烟违法犯罪活动社会合力。
3、开展内部岗位人员法制培训。继续把烟草专卖执法人员、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作为重点对象,完善重点岗位法律法规轮训制度,努力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水平和化解生产经营风险的能力。
4、深入开展“三创三征” 创建活动。通过开设“法治烟草”讲堂,举办“法治烟草”专版专栏、争创“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和“诚信守法示范企业”,征集“百案鉴评”专卖执法典型案例、“百案鉴评”涉法涉诉典型案例、开展“百案鉴评”法治烟草主题征文活动,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思维,提高法律素质,形成全行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法律风险防范能力,为烟草行业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是强化法律保障体系。一要加强法规机构建设。配齐配强法治工作人员,重点加强县级局法规组织建设,完善县级局法规工作机制。围绕法治烟草建设、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专卖行政案件网上法治审查等业务,组织法规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切实提高队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法规人员理论和业务水平。二要加大法规队伍建设力度。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强化对法治人员法律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法治人员学习力、竞争力、创造力、执行力,鼓励和支持法规人员参加司法考试和全国统一考试,推动法规人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不断增强法律素质,提高业务水平,积极探索建立法规人员岗位等级评定制度,推进岗位等级与薪酬待遇挂钩,激发队伍活力。三要发挥部门和岗位职能作用。法规部门要负责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监督方面的工作;开展对基层单位、部门法规工作的检查和督导;定期对有关政策和法律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依法积极受理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复议申请,配合司法部门做好行政诉讼案件的有关工作,有效防范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四要规范法律顾问管理。做好法律顾问的外聘任工作,并根据需要及时邀请法律顾问参与重要经济活动、重大事项、重大决策、行政执法及法律诉讼等活动,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的专业优势和协助作用,最大限度降低企业法律风险。基层单位遇到法律问题时,由法规部门负责联系和协调,可以通过电话咨询或邀请参与的方式,请法律顾问协助办理或提出法律意见。通过电话咨询的,要详实记录咨询情况和法律顾问提出的法律意见,作为合法性审查依据。法规部门要加强对法律顾问的动态管理,对聘请合同的履行情况适时进行检查,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合同期满,通过征询基层单位意见,对法律顾问工作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考核依据,兑现法律服务费用。
【《烟草育种学》思考题】推荐阅读:
烟草育种学复习资料12-11
育种学实习10-02
作物育种学实习心得10-02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试资料整理06-10
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设计分析论文07-18
家畜育种学教学实习大纲及论文要求09-19
教育就是育种09-01
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思考06-18
超高产玉米的特点及育种策略09-06
2017-2018年超级稻育种组工作总结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