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研究生论文(精选12篇)
1.临床检验研究生论文 篇一
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带教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 临床医学检验专业的实习阶段是巩固理论知识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在新的形势下,检验专业实习带教呈现出新的特点。通过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带教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态度和从事实验室诊断工作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独立工作的能力。
[关键词] 医学检验;临床实习;带教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05-0032-02
临床医学检验专业的实习阶段是巩固理论知识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是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此阶段医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紧密相结合,使理论知识直接应用于临床,专业知识得到了有效的巩固与提高。随着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和患者法律意识的提高,对检验医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实习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带教的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实践,目的是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增强操作技能,培养合理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一 新形式下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带教遇到的新问题与挑战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当前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我们在实际临床带教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新问题与挑战。如果单纯按照我们三甲医院检验科的常规工作模式进行教学,所培养出的学生将难以适应不同层次医院的实际工作,尤其是在一些自动化程度较低的基层医院。另外,学生意识不到职业防护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潜在的生物安全危险性。实习同学初次直接面对病人或各类标本,缺少相应的应对经验与技巧,易引起投诉或纠纷。如不注意保护一些属于个人隐私的结果,超范围向病人解释检验结果,不恰当的解释往往成为患者投诉的主要依据。
在新的形势下,检验专业实习带教呈现出新的特点[2],也引发了新的问题。通过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带教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可以保证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具有较系统的医学检验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检验操作技能,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态度和从事医学检验和实验室诊断工作的基本能力。
二 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带教模式内容体系的构建强化生物安全防护教育
通过岗前教育,强调劳动纪律,明确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防止实习过程中医院内感染恶性事故的发生。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
临床实习期间是培养实习学生科研兴趣的最佳时期。学生进入检验科实习期间,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科研方向,向科室工作经验丰富、技术资格高的老师请教,辅导完成毕业论文。注重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基本技能的培养是引导实习生步入成熟的基础。我们在强化手工操作的同时,同样重视实习生的仪器操作培训。[3]通过手工方法和仪器操作学习的有机结合,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学习,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培养和锻炼,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建立全面质量控制意识
质量是检验工作的关键。应随时对实习生强调质量控制的意义,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参与质量控制工作,重视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订完善的实习带教计划
根据检验科各专业小组(临床检验组、临床生物化学组、免疫组、微生物组和血库)的特点,制订学习时间及实习方案。各专业组拟定规范的实习带教流程,以实习大纲为标准,联系临床工作实际,充分考虑检验医学的发展现状及需要掌握的检验医学进展等内容。注重职业道德教育
强调组织纪律、遵守规章制度、着重培养实习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思想和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
三 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带教模式的实施制定实习带教计划
制定实习内容:按照实习大纲的要求,结合本科室的具体工作情况,制定出详尽的实习带教计划,并按照计划落实实习内容。教学秘书编写《实习生轮转表》,带教老师认真做好实习生理论和实践操作带教工作,保证实习过程的完成和实习质量的提高。
制定实习考核制度:根据实习内容,制定相应的实习考核制度,包括《实习生考核总表》《实习生出科考核表》。《实习生考核总表》将每个实习生按照实习时间长短及专业岗位编入表中,此表由实习生进入新岗位时交给专业组长,以保证实习过程的完成和实习效果的保证。《实习生出科考核表》由专业组长组织考核并由科室主任监督。
制定实习时间:实习生实习时间一般为40周,临检室实习内容较杂较多,安排10周,细菌室实习难度较大,安排12周,生化室包括大型仪器和手工操作安排8周,免疫室安排6周,血库2周,最后留2周的机动时间。岗前培训
法律法规:根据临床检验岗位的需求,组织学习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实习生的责任感和法律意识,使实习生明确导致医疗纠纷的危险性。
生物安全:实习生在科室轮转前,由科室带教老师进行入科教育,教导实习生做好自身防护,防止被污染、扎伤以及学习发生意外后的紧急处理程序。
沟通技能:随着检测方法的改进,检测项目的增多,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显得极为迫切和必要。在实习生进入科室之前有必要进行一定的沟通技能培训,包括检验前受检者的准备沟通、检验后结果发放的沟通、与临床医护人员的标本接收、拒收及检验结果解释等的沟通。
服务礼仪:在实习生进入科室前进行相应的服务礼仪培训,以确保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高效、温馨的医疗服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实习内容
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能力的培养:实习生进科后每月组织2 次医德医风,同时利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与职业道德相关的案例随时进行讲解教育。
实践能力培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质量管理:质量是检验科的各项工作的关键。为保证检验质量,必须对检验全过程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包括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检验中的质量控制和检验后的质量控制。
自动化:本科室要求实习生全过程参与仪器操作、保养、维护及结果解释和发放。由带教老师每周三下午组织一次相关的授课,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室内质量控制操作、试剂操作说明、仪器工作原理、相关生物安全、异常结果的分析与处理等。
手工项目:手工操作方法与仪器操作最大的不同就是操作步骤相对复杂,对检验者的个人素质要求较高。根据这一情况本科室要求实习生加强基本功练习,包括标本采集要求、操作细节、注意事项、结果判断及解释、异常结果的处理分析等。
显微镜检查:显微镜检查是比较传统的检查,我们每周组织一次观摩学习并对出现的异常形态进行讲解。
出科考试:由专业组长组织出科考试的出题、考试及成绩的批阅。考试内容与本专业组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室内质量控制操作、试剂操作说明、仪器工作原理、相关生物安全、异常结果分析与处理等。科研能力培养方案
学生进入临床科室实习就确定指导老师,在老师指导下或与老师一起参与论文设计、查阅文献、实验、整理总结资料、写作等全过程,并保证其一定的写作时间。在规定时间里完成论文的写作。实习生量化考核办法
为配合学校实习生管理和确保医疗安全,主要以积分形式考核学生,力求公平客观地评价每一位同学,总分1000分。(1)各专业组业务考核满分100分(共六个专业组,满分600分)。(2)毕业论文考核满分100 分。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或与老师一起完成论文撰写工作。最后根据论文的先进性、实用性、真实性、条理性及学生预答辩时的表达能力进行评分。(3)业务学习考核满分100分。业务学习主要以专题讲座的形式面向实习、进修人员,未到1 次扣5分,老师提问时不能准确回答者扣5分。(4)医德医风考评,满分100 分。(5)每天由教学秘书统一考评,征询带教老师意见,发现对患者服务态度差或各类违规行为并有投诉者扣5分,而对积极参与科室集体活动、助人为乐,确实值得表扬者追加5分。(6)实习生出勤管理,满分100 分。严格劳动纪律是保证实习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规定迟到、早退10 分钟内扣1分; 10 ~30 分钟扣2分; 超过30分钟者按缺勤1天处理扣5分。
总之,通过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带教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使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具备了较系统的医学检验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检验操作技能[3],具备了较强的临床检验和实验室诊断的思维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了良好的职业态度和从事医学检验和实验室诊断工作的基本能力。作为检验专业的临床实习带教老师,我们主动适应新形势要求,加强与学校理论教学的联系,在教授实习生知识的同时,在实践中积极探讨医学检验实习带教的培养模式,不断的探索了医学教育的新思路。开展了系统的、多种形式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教育与培训,提高了检验专业实习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职业防护意识,有利于维护检验专业实习生的身心健康,从而为走向临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顺良.对中职卫校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学教学内容与部分相关课程内容的关联性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0(10).[2]胡生梅.论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如何适应社会需求 [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6).[3]张春阳,安丽欣.浅谈医学检验专业的多元化教学 [J].卫生职业教育,2010(08).
2.临床检验研究生论文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标本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 每组200例。观察组200例, 男性113例, 女性87例, 年龄33~63岁, 平均年龄 (43.5±10.2) 岁。对照组200例, 男性109例, 女性91例, 年龄35~66岁, 平均年龄 (44.2±9.6) 岁。本次实验400例患者中, 甲状腺功能检查76例, 血清C肽 (C-P) 检测54例, 胰岛素抗体 (IAb) 86例, 血清胰岛素检测48例, 甲胎蛋白52例,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33例, 癌胚抗原51例。
1.2 检验方法
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标本从采集、运输、保存、仪器设备的核定使用到试剂的选择等均予以严格的质量控制;对照组患者的血液标本以常规方法进行免疫检验。采用ELISA法进行标本检验, 仪器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
2 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
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1) 标本的采集、保存:密切注意采集时间、采血姿势、止血带使用时间、抗凝剂及稳定剂的选用。激素类和治疗药物测定的血清标本的收集要特别注意收集时间以及体位的变化对测定结果的影响[2]。 (2) 器设备及试剂选择仪器设备的性能直接关系检验结果的精确度[3]。因此温度计、恒温箱、水浴箱、分光光度计、酶标仪、稀释棒、吸量管等临床免疫检验的仪器设备需进行定期核定、校正以及检查, 以确保仪器设备的性能, 减少实验的误差, 继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由于市场上试剂品牌繁多, 质量不一, 需慎重选择且还要对其性能进行有关检定工作。不要频繁更换不同厂家生产的试剂盒, 如有需要更换, 须提前做好对比试验。此外还需注意试剂盒的保存条件和有效期[4]。
检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室内质控样本应具备: (1) 基质应与待测标本保持一致; (2) 均匀 (批间差、瓶间差均小) 、稳定; (3) 待测物浓度应与联创实验的水平保持一致; (4) 检验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5) 无已知的全染危险性; (6) 靶值或预期结果已定。
检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检验工作完成后, 需对检验结果进行审查, 如出现异议时, 应及时送至科检室进行核对。此外, 检验室需将标本与检验结果保存一定时间, 做好有关记录, 以备查询。
2.1 疗效判定标准
(1) 治愈:患者体征恢复正常, 自觉症状消失, 生化指标回复正常; (2) 显效:患者体征、症状有所缓解, 生化指标部分改善; (3) 无效:患者体征、症状无明显缓解, 生化指标无明显改善; (4) 死亡:患者生命体征消失。
2.2 统计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 结果
观察组200例临床免疫检验经质量控制后, 临床治疗效果:治愈120例, 治愈率为60%;显效70例, 显效率为35%, 无效10例, 无效率为5%, 无死亡例数, P<0.05, 以上数据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200例临床免疫检验经质量控制后, 临床治疗效果:治愈80例, 治愈率为40%;显效80例, 显效率为30%, 无效80例, 无效率为30%, 无死亡例数, P<0.05, 以上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注:P<0.05。
4 讨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医疗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临床免疫学检验工作已成为医院诊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控制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将直接影响临床的诊断结果, 间接影响临床的治疗效果。由表1可知, 临床免疫检验的有效质量控制可影响临床治疗效果。采用ELISA法测定的标本中可能含有导致干扰酶免疫测定假阳性或假阴性的干扰物质, 可分为内源性、外源性2类。
内源性干扰因素包括: (1) 高浓度的非特异免疫球蛋白; (2) 类风湿因子; (3) 异嗜性抗体及其些自身抗体; (4) 补体; (5) 交叉反应物质等。通常情况下, 临床的血清标本中不同程度的含有上述干扰物质, 有可能导致检验结果的假阳性。为了避免类风湿因子的干扰, 在进行检验时, 应先将标本稀释, 使非特异性的类风湿因子滴度由于稀释而降低, 减少对检验结果所产生的干扰, 甚至完全消除干扰, 确保其他相关项目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应用价值。
外源性干扰因素包括[5]: (1) 标本溶血; (2) 标本储存时间过长; (3) 标本被细菌污染; (4) 标本凝固不全等。避免标本溶血是确保标本质量的重要环节, 劣质采血器具以及采血时的一些不良习惯都会导致溶血的发生, 血红蛋白有类似过氧化物的活性。故在HRP标记酶的ELISA测定中, 如果标本中含有血红蛋白浓度较高, 在培育的过程中容易过度吸附于固相, 从而与后加入的HRP底物反应显色, 干扰检验结果[6]。
综上, 免疫检验的全面质量管理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证。由于免疫检验标本从采集到检验结果的环节较多, 这就要求临床医师必须要熟悉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 同时, 也要求护理人员及检验人员对临床免疫检验的各种影响因素要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 每一个环节的操作须做到规范化, 完全按照标准进行, 以确保免疫检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与效果。方法 自2007年1月该院开始实施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 分别从标本的采集、仪器设备的使用以及检验的影响因素等方面采取不同质控措施, 比较质控前后免疫检验结果质量差异, 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200例临床免疫检验经质量控制后, 临床治疗效果:治愈120例, 治愈率为60%;显效70例, 显效率为35%, 无效10例, 无效率为5%, 无死亡例数, 以上数据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200例临床免疫检验经质量控制后, 临床治疗效果:治愈80例, 治愈率为40%;显效60例, 显效率为30%, 无效60例, 无效率为30%, 无死亡例数, 以上数据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标本的采集、仪器设备的核定、校对以及检验的影响因素等可影响临床免疫检验的结果, 有效的质量控制可以明显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直接影响临床的诊断结果, 间接影响临床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措施,效果
参考文献
[1]卓蔡连.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医学信息, 2011, 24 (7) :4824~4825.
[2]黄舒婷.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J].中外医疗, 2009, 28 (24) :122.
[3]娄峥, 葛平.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J].检验医学, 2004, 19 (2) :157-159.
[4]瞿新.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J].医学信息, 2010 (8) :2281.
[5]郭德华.全国临床免疫和临床免疫检验学术会纪要[J].江西医学检验, 1999 (4) :7.
3.外周血细胞形态的临床检验研究 篇三
【关键词】外周血细胞形态;临床检验;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239-02
临床采用血液分析仪能够在检验工作中良好节约无力和人力,但这些检验方法只能提供相应的数量指标,细胞分布、大小和细胞比例[1]。但不能将细胞质量、细胞形态的情况给予准确提供,所以在临床治疗上需要有对细胞形态和血细胞的质量的检验方式,而外周血细胞的形态检验就可对细胞的外部变化和内部结构进行良好观察,可对异常细胞給予鉴别,因此该种检测方法具有较高价值。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月158例发热或者三系异常患者研究血液样本,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月158例发热或者三系异常患者研究血液样本为实验组,男性92例,女性66例,年龄范围:12-77岁,平均年龄为:(38.46±6.24)岁,对照组为158例为正常标本,男性92例,女性66例,年龄范围:12-77岁,平均年龄为:(38.46±6.24)岁,没有基本资料的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选择BC5500的血球计数仪、BSAO瑞特染液、光学显微镜和仪器的配套试剂,并对患者进行1ml静脉血液的采取,作为EDTA-k2的抗凝和检验标本。采用BC5500的血球计数仪对EDTA-k2抗凝给予血常规的分析,瑞特染色后血片放置在显微油镜下,给予全面的巡视,在血片尾部进行100个白细胞的计数,并对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进行观察,并对血小板和白细胞给予间接计数,并观察血液中是否有寄生虫的出现。使用数滴加瑞氏染液,将整个血膜进行覆盖,并对血膜给予1分钟的固定,并给予缓冲液的灯亮滴加,并与染液进行混合,在室温的条件给予5-10分钟的染色,用水冲走染液,干燥后进行镜检。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外周血细胞的检查结果,55例患者为提示感染,所占比例为34.8%,26例患者则提示病毒感染,所占比例为16.5%,12例患者为血液系统的疾病,所占比例为7.6%,4例患者为疟原虫,所占比例为2.5%,2例患者为铅中毒,所占比例为1.3%,1例患者为转移癌,所占比例为,18例患者为缺铁性的贫血,所占比例为11.5%,只有40例为正常形态,异常者共118例,所占比例为74.7%。对照组人员进行外周血细胞的检查后,11例为提示感染,所占比例为7.0%,8例则提示为病毒感染,所占比例为5.1%,1例多发性的骨髓瘤,所占比例为0.6%,1例为铅中毒,所占比例为0.6%,1例为疟原虫,所占比例为0.6,共22例,所占比例13.9%。实验组染色镜检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细胞形态学的检查在临床医学中较为中药,尤其血常规对异常标本的筛查,当患者有贫血、发热、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的症状,一定要重视对血液细胞形态学的检查,血细胞的分析仪可对细胞数量和相关参数进行提供[2]。如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多一般代表患者出现急性化脓性的感染,粒性白血病和急性失血等,而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减少,大部分为放化疗和流感患者。使用方便,且有自动化高的特点,提高检验效率,但却不能检测出血细胞的形态,机体患病时,有时细胞数量并没有明显变化,但细胞形态可较为准确的反应出身体变化[3]。实验组染色镜检的阳性率74.7%,而对照组染色镜检的阳性率为13.9%,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血液形态学的检查为临床医学中重要的检查方法,当患者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时,不仅要进行血常规的检查,还要给予外周血细胞形态的检验,降低疾病的误诊率。
参考文献
[1] 王霄霞,陈晓东,陆永绥,杨军军,谭映霞,陈慧.外周血细胞形态学课程的建设[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7(16):142-143.
[2] 朱晓辉,何菊英,朱忠勇.应用血液分析仪后复查血片的内容和方法及程序[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17(15):136-137.
4.临床检验研究生论文 篇四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以及循证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广泛应用,检验学科已经从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检验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辅助科室,它与临床联系更加密切,正凭借全新的检验理念、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及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转变为临床医学的专业科室,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于影响检验结果准确度的因素较多,包括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三个环节,临床医师在医疗过程中获得患者体内客观而真实有价值的信息,就要求医护人员和检验工作者必须加强有效的合作,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把关,最大限度地降低检验全过程中的误差,尽量减少各种因素的影响,确实为临床提供科学、准确的诊疗依据。
1选择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求临床医师是患者诊疗方案的制订人,从临床实验项目的选择到检验结果的合理应用都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1],如何合理选择检验项目,使其发挥临床最大的功效是每个医师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
因此,要求医师在认识疾病的同时,有针对性地申请检验项目,尽量选择对某种疾病有特异性诊断的实验方法,同时还应对该检验的方法学原理,临床意义及干扰检验的生理、病理、药理等深入理解[2]。知晓检验结果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疗程都会有不同的变化,与检验人员一道共同探讨,选出最佳的、合理的、具有实用性的检验方法。通过临床长期实践,不断总结优化出对某种疾病最直接、最特异、最经济的项目及项目组合提供给临床[2],切不可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无针对、无目的性地申请检验项目“大组合”。这样,既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又加重患者经济负担,而且过多的检验会提供一些不必要的信息,从而干扰诊断治疗。
2高度树立检验质量意识,确保医疗质量提高临床检验技术能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整体医疗水平的发展。
我们知道,如果没有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作依据,临床诊疗工作就非常受限,所以,要保证良好的医疗质量就必须加强检验科建设,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投资力度。而检验质量又是检验科生存的基础,质量得不到保证,再先进的仪器和方法也得不到信任[3]。因此在检验工作当中,要一切围绕质量这一核心,教育工作人员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使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质量是科室发展永久的主题,只有以质量作保证,检验科才能得到临床认可,科室才有地位,有权威性。
2.1认真做好分析前质量保证临床检验的分析前程序就是从医师开出医嘱申请到检验分析开始这一环节,其中包括申请、患者准备、标本采集到运送一系列过程。以上工作均由医师和护士来完成,其中某一环节处理不好,不符合规定和要求,都直接或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文献报道,临床反馈不满意的结果中,有80%的报告可溯源到质量不合乎要求[2],而且这一环节潜在因素多,难以控制,因此,需要广大临床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共同努力,共同配合,共同把关。多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掌握影响检验结果的多种因素,特别是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状况、生理状态、病理变化、治疗措施等。真正做到按要求正确采集标本,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扰因素,使送检的每份标本都能符合要求,且能真实反映患者的真实情况,为标本的正常检测奠定可靠的基础。
2.2分析中质量控制临床医师、护士可以影响检验标本的真实性,但对于一份真实的标本,其结果的准确性则依赖于检验技术人员的质量控制[1]。标本采集虽然符合要求,但检验科人员素质低、专业技能差、设备落后、管理跟不上都远远不能满足检验质量要求,大大影响结果的可靠性。所以要获得准确的检验报告,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抓起:首先,提高检验人员的医德修养和业务技能,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所有检验人员必须持相应专业职称证书方可上岗;其次,用于检验的检测仪器设备和试剂耗材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尤其是精密仪器要指定专人维修、保养,定期进行仪器校准;第三,科室应成立质量管理组织,建立完整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体系,按要求认真做好室内质量控制。建立起科室自己靶值,严格控制实验误差范围,积极参加室内质量评价活动,以此推动科室检验质量的稳步提高。2.3加强分析后质量保证这是检验工作最后一个环节,当完成患者样本检测后就要出具检验报告。此时应认真做好结果审核发放工作,科室应指定具有高级职称资格或科负责人经认真审核后签发报告,并形成制度。如遇特殊标本或医师对检测结果有质疑时,及时与医师联系,必要时采取复检,从而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及可靠性。
3开展新业务,引进新科技现代医疗水平的发展,离不开实验诊断水平的提高,这给检验科工作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要求检验科工作人员应有创新意识,不断了解国内、国外医学新动态,掌握新知识,大胆开展新技术。当今检验医学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如何使一项新的检验项目让临床接受是检验科的责任[1]。科室从实际出发,在准备开展新技术、引进新仪器的同时,应广泛征求临床科室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可行性论证。力争多开展一些既能指导临床诊疗又实用的新项目,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4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的交流有文献报道,在整个标本检验过程当中,检验前所占的时间占全部时间的57.3%[2],而且分析前的具体工作全部由医师和护士来完成,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必须加强交流与协作,相互学习,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检验人员一方面要寻找机会向医护人员介绍医学检验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项目及临床意义,多介绍正确采集标本的重要性、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还应适时建议和帮助医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及合理分析使用检验结果。另一方面,还要多深入病房,及时把医护人员对检验科的意见建议带回检验科,便于及时发现科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期得到整改。医学事业的发展与医疗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临床和其他医技科室的配合。多年的实践表明,检验科是联系临床最为密切的科室之一,检验科建设已成为衡量一所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有很多信息都来自于检验科,并以此作为评价临床诊疗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而检验科要谋求发展得到临床认可同样也离不开医护人员的大力配合。
这就要求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检验人员都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一切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工作的中心全部围绕临床诊疗活动。要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积极协作,共同配合,从严把关,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人性化服务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共同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参考文献:
5.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规范 篇五
一
血常规检验标本 用EDTA-2K(EDTA-K22H2O)1.5~2.2mg/ml抗凝(EDTA抗凝管、紫色帽)采血。
.2 注意事项:
A 按抗凝管刻度准确采血至2ml。
B 采血后立即上下颠倒混匀5~10次,不可用强力震荡,以免造成溶血。C 采血后尽快送检(为保证结果准确,必须在2h内完成检测)。
二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检验标本 静脉采集枸橼酸钠(109mmol/L,即32.06g/L)抗凝血(枸橼酸钠抗凝管、黑色帽)。2 注意事项:
A 单独采1管血,按抗凝管刻度准确采血至2ml(抗凝剂:全血=0.4:1.6)。B 采血后立即上下颠倒混匀5~10次,不可用强力震荡。C 采血后尽快送检(为保证结果准确,必须在2h内完成检测)。
三
凝血检测(PT、APTT、Fbg、TT、D2-聚体)标本 静脉采集枸橼酸钠(109mmol/L,即32.06g/L;抗凝剂:全血=0.2:1.8)抗凝血(枸橼酸钠抗凝管、蓝色帽)。注意事项:
A 单独采1管血,按抗凝管刻度准确采血至2ml。B 采血后立即上下颠倒混匀5~10次,不可有凝块。
C 采血后尽快送检(为保证结果准确,必须在2h内完成检测)。D 空腹采血(餐后脂血会影响检验结果)。
四
血型与交叉配合标本 用EDTA-2K(EDTA-K22H2O)1.5~2.2mg/ml抗凝(EDTA抗凝管、蓝色帽)采血。
.2 注意事项:
A 按抗凝管刻度采血至2~3ml。最好单独采血,便于标本保存。B 采血后立即上下颠倒混匀5~10次,不可用强力震荡,以免造成溶血。
五 血流变检查标本 用肝素钠抗凝管(肝素钠、绿色帽)2 注意事项:
A 按抗凝管刻度采血至4~5ml。
B 采血后立即上下颠倒混匀5~10次,不可用强力震荡,以免造成溶血。
六
尿液常规检查标本 住院病人尽量留取晨尿(安静状态下留取清晨第一次尿)。2 门急诊病人可留取随机尿,但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尿液采集于洁净尿杯中,不可使用其它未经洗涤的器皿如药瓶、试剂瓶等。标本留取后尽快送检(为保证结果准确,必须在2h内完成检测)。
七
尿液特殊检查标本 尿液成分定量检查应根据检查目的选择并在检验科领取防腐剂。
A 尿爱迪氏计数或3h计数:甲醛(40%),5ml/L尿液;3h和12h尿沉渣计数的留尿时间分别为(5:30-8:30)和(20:00-次日8:00)。B 尿蛋白或尿糖定量:甲苯,5~20ml/L尿液。
C 尿17-羟、17-酮、肾上腺素、儿茶酚胺和尿钙等:浓盐酸,10ml/L尿液。2 尿稀释浓缩试验:试验日正常进餐,上午8点排尿弃去,没隔2h留尿一次,至晚上8点共六次标本;晚8点至次晨8点为夜尿,收集于一个容器中,分别标记时间后送检。
八
粪便常规检查标本 一般应为新鲜的自然排出的粪便3~5g,必要时可肛试子取出,但需注明。2 样品置于洁净容器中,最好用带盖塑料盒。
3粪便应选取含脓、血、粘液等异常成分进行检查。做隐血试验时,应嘱病人检查前3天禁食肉类、含动物血的食物。
九
浆膜腔积液检查标本 标本一般由临床医师无菌穿刺采取。送检标本量:常规检查、生化检查、细胞学检查各留取2ml;细菌学检查用无菌管采集标本,结核菌检查留取10ml。标本采集后必须立即送检,否则可因标本凝固、细胞变性等导致标本无法检测或结果不准确。用于细胞学检查时,可在标本中加适量EDTA抗凝,但还需留1管不加抗凝剂的标本用于观察积液的凝固性。
十临床化学检验标本 一般生化检查(肝功、肾功、血脂、血糖、免疫、电解质、心肌酶等)留取不抗凝血(红色帽、真空负压管),采血量视检查项目多少而定,一般为4~5ml。2 糖化血红蛋白需用EDTA抗凝管,操作规程同血常规标本。3 血钾检测标本须立即送检,2h内完成检测。4 空腹采血。如为餐后标本,应在申请单上注明。
十一
临床免疫检验及化学发光检验标本 一般免疫学检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HIV、梅毒螺旋体、结核、自身免疫病等)和化学发光检验(各种激素、肿瘤标志物等)留取不抗凝血(红色帽、真空负压管),采血量视检查项目多少而定,一般为4~5ml。2 严格按生物安全有关规定采血。空腹采血。如为餐后标本,应在申请单上注明。
十二
微生物学检验标本 标本采集、运送、验收和处理注意事项 ① 标本采集
A 申请单标记必须清楚(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标本来源、采集时间、检查项目、抗生素应用情况等),以便实验室合理选用培养基。B 尽量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标本。C 标本采集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D 采集标本的容器必须经灭菌处理或使用一次性无菌专用容器。
② 标本运送
A 标本采集后尽快送微生物室。
B 标本采集后在室温下超过2h未送达实验室,视为不合格标本。③ 标本验收
A 实验室只能接受和处理合格标本。
B 实验室对不合格标本退回时,须注明原因,并及时与临床联系。2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处理
① 尿液标本采集和处理:通常留取晨起第一次尿液,及时送检,并保证2h内接种;不能及时送检时,标本应置冰箱保存,并于8h内送检。怀疑沙门氏菌感染时,应于发病2周左右采集标本;怀疑钩端螺旋体感染时,应于发病后2周左右采集标本。常用的标本采集方法如下:
A 中段尿采集法:成年男性和女性分别用肥皂水清洗尿道口和外阴部,再用灭菌水
冲洗尿道口,然后排尿弃去前段尿液,于带盖的无菌试管中留取中段尿液5~10ml。B 导尿法:用导尿管导取5~10ml尿液于无菌试管中;长期留置导尿管者应更换导尿 管留尿;留置导尿时,用无菌消毒法消毒导尿管外部及导尿管口,用无菌注射器通过导尿管抽取尿液送检,不可采集尿液收集袋中的尿液送检。
C 其它方法:膀胱穿刺或肾盂尿采集法须由临床医师采集。
② 粪便标本采集和处理
A 采集时间:腹泻患者处于急性期,尽量在用药前采集粪便;怀疑伤寒患者在发病两周以后采集粪便;怀疑霍乱时应立即采集粪便送检。
B 采集方法:一般患者,取新鲜粪便的黏液、脓血或絮状物等有意义成分2~3g或1~3ml,盛无菌容器内送检;难以获得粪便或排便困难的患者和婴幼儿,可用直肠试子采集标本,再插入灭菌试管中送检。③ 痰及下呼吸道标本采集和处理
A 自然咳痰法:晨痰为佳;先嗽口,清洁牙齿和口腔;再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痰量不得少于1ml;咳痰困难者可先做雾化处理。
B 小儿取痰法:用弯压舌板向后压舌,将试子深入咽部,小儿因压舌板刺激引起咳嗽,喷出的肺或气管分泌物粘在试子上送检。
C 支气管镜、支气管穿刺、支气管肺泡灌洗等采集法:由临床医师实施。④ 血液及骨髓培养标本
A 抗生素治疗前,严格无菌静脉采血8~10ml(儿童1~4ml);骨髓1~2ml。B 无菌注入专用培养瓶中送检。
C 如已用抗生素不能停用时,可在48h内分别于下次抗生素使用前,多次采集血液标本送检。
D 疑为心内膜炎时,为提高阳性检出率,可酌情不同部位、不同时间多次采血送检。⑤ 脑脊液培养标本
A 怀疑脑膜炎时应立即采集脑脊液,最好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B 无菌腰穿采集脑脊液1~2ml,立即送检。⑥ 穿刺液培养标本
A 包括胸水、腹水、心包液、关节液、鞘膜液等。B 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或在停用抗生素2~3天后采集。C 无菌穿刺采集,标本量不少于1ml。
D 为防标本凝固,可在无菌盛器中加入适量灭菌肝素。⑦ 胃液及胆汁培养
A 采集方法:抽取空腹胃液5ml,置无菌管内送检;胆汁培养标本由十二指肠引流法或胆囊穿刺法或手术中留取胆汁5ml,置无菌管内送检。B 标本采集后必须立即送检。⑧ 脓汁和病灶分泌物培养
A 标本采集前,先对病灶周围消毒,然后用无菌方法采取脓汁或病灶分泌物或组织。B 标本采集后立即置无菌管内送检。⑨ 眼、耳、鼻、咽试子分泌物培养标本 A 用无菌试子常规采集标本。
B 标本采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被粘膜上的正常菌群污染。C 标本采集后连同试子一起置无菌管内送检。⑩ 泌尿生殖道培养标本
A 尿道分泌物:清洗尿道后采取尿道溢出的脓性分泌物,或用无菌试子插入尿道2~4cm处轻轻转动后取出,置无菌试管中立即送检。
B 阴道、宫颈分泌物:通过阴道扩张器,用灭菌试子采取阴道口或宫颈管1~2cm处分泌物,置无菌试管中送检。
C 前列腺液:清洗尿道、冲洗膀胱后用前列腺按摩法采集前列腺液于无菌试管中,立即送检。
D 精液:受检者应5天以上未派精,清洗尿道后用手淫或体外排精法,射精于无菌试管中立即送检。
E 溃疡分泌物:灭菌生理盐水清洗患处,用无菌试子取其边缘或基底部的分泌物,置无菌试管中立即送检。⑾
烧伤感染培养标本
烧伤12h后用无菌棉试子采集标本;要注意从多个创面取样;烧伤严重感染时易发生败血症,创面取样的同时应采集血样送做血培养。
⑿
真菌感染培养标本
A 浅部真菌感染标本采集:皮癣者常规消毒皮肤,从皮损边缘刮取鳞屑,置无菌平皿中送检;皮肤溃疡则采集皮损周围脓汁或组织;毛发则采集其根部折断处,至少5~6根送检;指(趾)甲:消毒指(趾)甲并去掉其表面部分,取可疑病变部分,用刀片修成小薄片5~6片,置无菌容器中送检。B 深部真菌感染标本采集:
血液:无菌采血8~10ml,注入血培养瓶中,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刻送检时血培养瓶应放室温,但不可超过8h。
脑脊液:采样量不少于3ml,分别注入两支无菌试管中送检(一支做真菌培养和墨汁染色,一支做普通培养)。
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标本:采集方法同普通培养。⒀
厌氧菌感染培养标本
A 标本采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标本污染和与空气接触;用注射器抽取胸水、腹水、心包液、关节液、胆汁、脑脊液或无菌手术抽取脓液;抽出液体标本后,要尽快排除注射器内的空气。
6.《临床检验基础》课程简介 篇六
课程名称:《临床检验基础》
英文名称:《Clinical Laboratory Base》
开课单位:医学检验系临床检验基础与血液检验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120学时,其中理论:60学时,实验:60学时
学分:6.6学分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血液、尿液及体液检验等检查的基础理论、实践技能、方法学 评价及质量控制,熟悉临床常用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对自动血、尿分析仪的构造、原理、使用及维护能系统认识,了解临床实验室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相关知识。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检验系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内容为血液、尿液、分泌物、排泄物和脱落 细胞及其它体液检验的原理、方法学评价、质量控制、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等。主要任务是研究正常和疾病状态时人体外周血液、尿液、胸水、腹水、脑脊液和其它体液的变化,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实验室依据。本课程采取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基本按讲授式、启发式和互动式上课。
考核形式:理论考试+实验考试+平时考核
教材:《临床检验基础》,第3版,熊立凡,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主要参考书目:
1.《临床检验基础》,第2版,寇丽筠,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2.《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叶应妩,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主讲教师:
7.临床检验研究生论文 篇七
1 标本质量控制
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 标本的采集、运用与处理等操作是否规范、合理, 将直接关系到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实际检出率。目前, 国内多数医院应用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标本是由临床医生进行采集, 也有部分标本是由患者自行采集后, 送至医院进行检验。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 容易出现的标本质量问题集中表现在痰液与尿液标本等方面, 对于痰液标本的采集, 由于缺少临床医生必要的指导, 所获取的标本中往往含有一定量的咽喉、口腔或气管常居菌, 下呼吸道的成分相对较少, 无法满足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根本要求, 容易造成误检的问题[1]。在尿液标本的采集中, 国内医院通常应用中段尿采集法, 患者未经任何无菌处理, 自行收集中段尿, 很容易将常居菌带入标本中, 从而导致标本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国内相关临床医学资料显示:与经过严格无菌操作收集的尿液标本相比, 未经清洗或消毒处理的尿液标本的检验结果精确度明显降低, 虽然采取技术手段可以鉴别出一些致病菌或污染茵, 但是也容易导致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出现误诊的现象。在其他标本的采集、运送与处理中, 由于临床医生在操作中存在某些问题, 从而导致标本的检出率明显降低。
由此可见, 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 临床医生必须注重对于标本质量的严格控制, 尤其是在患者自行采集标本的过程中, 一定要加强指导, 并且教会患者基本的清洗与消毒方法, 以保证标本符合临床检验要求。同时, 在各类标本的运送与处理过程中, 必须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对于需要保存的标本一定要进行严格的处理。
2 临床检验人员的素质问题
临床微生物检验具有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等特点, 临床检验人员需要借助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手工操作, 根据生理学、形态学的生化反应, 对于每一个标本进行严格的检验。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 国内医院普遍引入了先进的半自动化或全自动化仪器, 但是在工作实践中, 临床检验人员的基础知识、判断能力与个人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直接影响到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精确度。因此, 临床检验人员必须加强自我学习, 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术水平, 从而满足新时期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2]。另外, 在医院定期组织的临床检验人员技术培训与教育中, 一定要及时向他们传输最新的专业理论与技术, 并且提高检验人员对于各种新型仪器的操作水平, 以提升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效率与质量。
3 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 培养基的配制必须符合相关操作标准与要求, 否则将对检验质量产生较大影响。结合笔者多年临床检验经验, 总结了以下培养基配制中需要注意的质量控制事项: (1) 培养基的配制日期必须明确标记, 保证固定培养基在接种前无菌落, 并保持适宜的硬度, 液体培养基则要清澈, 倒管内的液体元气泡应充盈; (2) 不定期对pH检查, 对于有指示剂的培养基, 必须保持其颜色正常, pH值在规定范围的±0.2之内; (3) 琼脂平板倾注的体积应控制在15mL左右, 倾注过程中斜面高度应为试管的2/3左右; (4) 培养基必须在无菌生长的条件下才可以使用, 而且要在温度恒定位36℃的培养箱内过夜, 检验人员随机对培养基进行无菌实验, 一般抽取5%~10%即可; (5) 使用前要对培养基进行仔细的观察, 看其是否出现变质现象, 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3]。
4 细菌学检验的质量控制
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 当细菌标本送至检验室后, 应加强标本涂片、接种、生化鉴定与药敏等环节的质量控制。标本的质量是否达标, 将直接关系到细菌学检验的实际质量, 所以, 在细菌学检验中必须注重标本的验收工作, 其主要内容如下: (1) 下呼吸道标本的验收:检验人员可以采用直接涂片、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等方式, 10~25个鳞状上皮细胞/低倍镜、>25个白细胞/低倍镜的痰液标本视为合格, 尤其适用于白细胞减少的患者; (2) 血标本的验收:检验人员首先要测量采血量是否符合要求, 其次要检查血液标本是否出现污染、渗漏、破裂等现象; (3) 脓标本的验收:根据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相关要求进行采集, 并无菌送检; (4) 尿液标本的验收:检验人员应特别注意观察尿液标本的无菌容器塞是否塞紧或被尿液浸湿; (5) 大便标本的验收:检验人员应仔细观察标本的颜色与性状, 不得使用棉签进行标本采集, 容器外部有大便的标本可能被污染, 应要求患者重新进行采集。
5 检验报告的质量控制
在临床微生物检验, 加强检验报告的质量控制不但保证了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 而且是减少医患纠纷的主要手段之一。很多检验人员在出具检验报告时, 存在不负责的问题, 并没有对于相关检验结果进行认真的复核, 从而导致一些检验报告中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因此, 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 必须制定严格的检验报告质量控制制度, 并且加强院内审核与管理。例如:本院构建了临床微生物检验的三级报告制度, 即一级报告:标本培养中呈现阳性, 应立即口头通知临床;二级报告:报告细菌种属的初步鉴定结果即直接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三级报告:报告细菌种的属名即标准抗菌药物的敏感结果。
总之, 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 必须将质量控制置于重要的位置, 不但要全面提升临床医生、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水平, 而且要对于检验流程进行严格的监管, 以保证检验质量的全面提升。
摘要:在现代临床医学中, 微生物检验是多数感染性疾病的最佳诊断方法, 但是从国内各级医院的临床微生物检验现状而言, 尚有很多质量问题需要解决和处理。由于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而且涉及到多方面的实际问题, 所以, 在微生物检验质量的管理中, 必须坚持多举并行的方式, 进而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
参考文献
[1]惠朝晖.临床微生物检验经验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19 (10) :59.
[2]孙晶秋.微生物检验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医疗, 2009, 29 (16) :117.
8.临床检验研究生论文 篇八
结论:要提高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的合格率,应不断加强对血液标本的管理,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降低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几率,提高血液检验的准确性。
【关键词】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对策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047-02
血液标本检验的质量会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进度,因此,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的准确性非常重要。本院通过选取110份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统计,分析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寻找有效的解决策略,研究的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临床检验不合格的血液标本中选取110份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血液标本均来源于医院门诊、健康体检者、住院患者,由专门人员送达检验科进行检验,并由专门人员进行收取。
1.2治疗方法
血液标本均由护士采用一次性采血针与真空采血管进行采集,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选取不同的采血方式,采集好血液标本后由检验科对送检的标本进行检测,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血液标本进行检验,检验科经过检查后,将不合格的血液标本送回,并对送回的标本做好统计。
2.结果
2.1 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布
通过对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研究发现,造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六个方面,具体表现为:标本溶血30例,所占比重为27.27%,,所占比重最大;标本出现凝血22例,占比20%;采血量不足20例,所占比重为18.18%;容器选择不当13例,占比11.82%;送检不及时12例,占比10.91%;采血部位不当13例,所占比重为11.82%。
2.2 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原因分析
标本溶血:根据研究结果可以看到,标本溶血所占的比重最大,达到27.27%。造成标本溶血的因素很多,从标本的采集、运送到保存都有可能出现溶血的情况。标本在运送的过程中,震荡过于剧烈或离心力太大时,会造成红细胞在体外破裂,导致标本溶血。除此之外,在采集的的过程中,真空采集管有空气进入;酒精还未干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止血带捆绑时间过长,真空管负压太大等都会导致标本溶血。
标本凝血: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标本凝血也是造成血液标本不合格的重要原因,占比20%。造成标本凝血的原因主要与抗凝剂有关,如果抗凝剂的加入比例不合适,会导致标本凝血。另外,采血时间过长、采集的过程不规范、送检不及时、试管没有充分摇匀等,均会造成标本凝血。
采血量不足:在本研究中,采血量不足造成标本不合格占18.18%。通常来说,造成采血量不足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护士的专业水平不足,对血液标本的采血量不清楚,造成采血量不足;二是患者自身的特殊性质,使得采血比较困难,从而采血不足。
容器选择不当:由于容器选择不当造成标本检验不合格所占比重为11.82%。出现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护士对血液采集不熟悉,对所需使用的容器无法很好的区分,从而在血液采集的过程中出现选错容器的问题,还有可能是护士的疏忽,没注意区分所使用的容器所导致的。
采血部位不當:本研究中采血不当有13例,所占比重为11.82%。采血部位会对血液标本的合格性产生很大影响。通常情况下,患者输液针头处、输液静脉的近心端,均不适宜采血,这些位置采血会将标本稀释,导致成分发生改变。
送检不及时: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忘记将临床采血及时送检,或者采血时间较早,都会耽误标本的送检时间,一旦时间过长,会导致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
3.讨论
血液标本检验是多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病情进行诊断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血液标本检验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检验不合格的问题,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不便,严重影响血液标本检验的合格率。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认识到,造成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因素,对此,我们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和预防:(1)完善质控体系,规范检验流程。无规矩不成方圆,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质控体系,对血液标本的临床检验制定规范的流程[1],使护理人员能够严格的按照流程的要求开展工作,减少不正确操作的发生。另外,应加强检验科与护理科的联系,护理科主要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而检验科主要对血液标本进行检验[2],两者之间是分开进行的,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如果在血液标本采集、运送以及检验的过程中,检验科和护理科能够有效配合,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这些操作,能够大大提高检验的合格率。(2)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护理人员业务能力不足所造成的,所以要有效解决检验不合格的问题,必须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进行临床检验知识的系统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血液检验工作的质量。(3)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减少人为失误。在血液标本检验中,护理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认识到检验工作的重要性,减少由于粗心等造成的失误,提高血液标本检验的质量[3]。
总而言之,要提高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的合格率,应不断提升医院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加强对血液标本检验的管理和控制,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的几率,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度。
参考文献:
[1]李小丽.检验科不合格血液标本类型及其原因分析 优先出版[J].中国社区医师,2015,(10):119+121.
[2]蒋作富.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探究[J].当代医学,2015,(09):114-115.
9.临床检验科实习总结 篇九
通过临床检验科的实习,大家可以从中回顾过去的实习经验,并从中找出存在 的不足之处,以下是临床检验科实习总结,欢迎阅读!
临床检验科实习总结一
我的实习生活是难忘的。它让我经历了酸甜苦辣,体验了真正的痛苦和快乐,它是付出就会收获的真实写照。让我了解到自己的不足,让我真真正正的迈向了成熟的轨道。
最让我感到难忘的是实习的最初阶段,因为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对医学检验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基础,从而对医院、对外面世界充满了憧憬和向往,期待着能够展翅飞翔。我相信自己,可以
渐渐的迈向成功。
新的环境,新的起点,新的考验,情不自禁的紧张和害怕。但还是在检验科主任的带领下,来到了门诊化验室实习,看着老师们的操作是那么熟练,敏捷与轻松,我相信自己也能行,因为在学校的时候练习过多次。在老师的要求下,我试着操作了一下最基本的末梢采血,结果不近人意。我安慰自己错误是常有的,因而心安理得。然而数天以来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至,末梢采血总是因为胆怯,采浅了而导致要给别人多采一针,采血量也不准确,在报告结果方面也总是与老师们存在差异等等。自以为是的我把一切想的太简单,医院的实际工作与学校的实验无法相比,这里的一切都需要绝对的严谨认真。多次的问题摆在了面前,将我的自信彻底挫败,心力交瘁,没有人体会到我当时的感受,无助和失望渐渐的让我想到了放弃。是的!我之所以这么想,不仅是因为实习,更因为社会中人才竞争的激烈!对于现
在中专的我,我没有任何信心,要想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实属不易,需要优越的能力和人际关系!
突然想到老师一直对我的信赖,亲人们的支持与期待即使一直痛骂自己,还是于事无补。责任只能由自己承担,无法推卸。我不能继续编写借口来蒙蔽他人,更无法欺骗自己。不得不重新抬起头继续努力奋斗。为了让自己有所进展,我将采血针带回家模拟练习操作要领,动作要快要准,力量都集中在手腕上,还经常打电话给我的同学和老师们请教和经验交流,他们的鼓励和安慰,指导渐渐的让我恢复了以往的信心,实习老师也借了相关的书籍给我。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个星期以来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老师们的信任。一直压抑的心情终于释放。
付出总会有收获,在以后的实习里,我更加努力。不将私人的情绪带到工作当中,以严谨的态度迎接实习的每一天。尽管学途不是一帆风顺,但每一
次的教训都让我更上一层楼。在实习的空余时间,我会经常看一些相关检验仪器的资料等等。我希望未来也将会有属于自己的那一片蓝天!
临床检验科实习总结二
临床实习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获得全面发展,最终走向临床一线的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增强操作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能力。医学检验专业由于其内容繁多、检测复杂、发展迅速,作为一个带教老师怎样来完成临床实习教学任务将是关键。十几年来,我们科室先后承担了不同层次的临床实习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现将我们在临床检验实习带教过程中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1、敬业爱岗,注重职业道德教育。
作为教学医院,培养出来的学生不
单是技术上要过硬,思想上、作风上更要过硬。首先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要有献身医学事业、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的思想,没有这一思想做基础,医术再高也是空谈。所以,一定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对那些没有工作经历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更为重要,这将对他们的一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强调组织纪律、遵守规章制度、着重培养实习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思想和一丝不苟、敬业严谨的工作作风。由于临床检验是一项又脏又累又苦的工作,这时就要着重培养实习学生不计名利、热爱本专业的思想,同时,还应向学生讲明临床检验实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工作中时刻严格遵守规程、做到一丝不苟,培养其严谨的工作作风。
2、抓基础,突出重点,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在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论学习上,因此他们大多动手能力差,操作不正规,而检验工作需要极强的动
手能力。所以,这就要从最基础的基本操作着手,从一点一滴做起,不管生化检验、血液检验、免疫检验还是微生物检验,实习教学主要是以各项常规检测为主导,重点掌握基本理论的运用,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对一些常规检测项目的检测方法、原理和注意事项都加以详细讲解和示范;而对于一些简单的纯形态学的内容则简而言之;对于一些传统的项目检测方法则少讲(如尿糖、尿淀粉酶的测定、脑脊液、抗O、肥达氏反应等)。
另外,还应注意根据生源特点因材施教,不可层次不分。对于大多数检验本科生来说,基础理论好,动手能力强,接受能力快,所以对这些人应加强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学习。以使他们知识水平能进一步的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3、加强质量管理,定期举行专题讲座。
质量是检验科各项工作的关键,每次检验结果质量的高低都直接关系到临
床的诊断和治疗,关系到病人的生命。从实习同学到科室的第一天起我们就要求其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无论是分析前标本的采集、还是分析中质量的控制、以及分析后结果的审查都严格要求,同时要求实习同学参与室间质量评价,了解其作用和目的。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我们经常举行各专业的讲座和范例分析。通过专题知识讲座,既使实习同学分散的知识得到系统的总结,真正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又更加深刻的使其认识到检验质量的重要性。
4、重视科研,加强外语学习。
我们要求每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出一篇文献综述,并做出初步的课题设计。培养学生检索文献、选题和立题的能力,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文献,独立撰写学术文章的能力。
目前,在我科实习的同学当中的毕业论文已有多篇发表在学术期刊上,去年某医学院在我科实习的97级同学的论文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外语作为一种
世界性的交流工具,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计算机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加速了世界范围的技术交流和医学检验相关信息的获得,因此,必须注重提高实习同学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使其到新的工作单位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加强外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也将一如既往的成为今后的教学重点。
5、及时总结,不断提高带教水平。
我们单位年轻人相对较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对带教老师自身素质的培养,我们要求老师严格按照实习大纲对学生进行带教。每次实验后,老师都要写带教记录,找出问题、总结经验,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共同讨论的方式把问题解决。定期举行的检验教学研讨会,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
临床检验科实习总结三
炎热的六月末,我们终于开始了盼
望已久的实践。想着终于有机会走进检验科,可以从实践中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心中便充满了期待。由于初次接触检验科的工作,我们又是第一批开始实践的同学,心中难免很既兴奋又紧张。老师介绍的每一个操作要点、注意事项,我们都会牢记在心。短短十天亲眼目睹了三个科室生化,免疫,临检的忙碌,发现了原来工作和学习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首先是生化,这里的工作基本都是流水线,在这里,不仅要对专业知识充分掌握,还要对检验仪器具有一定的知晓,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仪器就会出故障,这个时候还需要懂得如何修理机器。在这里需要人工操作的就不得不说回血了。这是为了方便病人或者医生对报告有所疑问时,来重新检验时使用的。不仅是为了对病人负责,也是自己作为医护人员的一个责任。
第二个科室就是免疫,与生化不同的是,免疫需要的是大量的手工操作。
由于很多是微量试验,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老师也不敢轻易让我们来操作。很多时候就是做一些简单的实验,在老师的旁边听一些实验的讲解。有了这种直观的学习方法,使我们在课堂上苍白的理论和单纯的图文变得具体、形象起来。
第三个科室便是临检了,其实也是分为血液和体液的。在血液临检,看着自动做分析的流式细胞仪,再回想老师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又有了更深的理解。而在体液临检,老师经常会让我们来看看样本。在临检呆的这几天,又对刚刚结束的临床检验基础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看到了更多的样本,而这些来自不同人的、或阳性或阴性的样本才是我们今后所要面对的。
都说现在的医患关系紧张,在这里实践时,也有幸在咨询台站过。与患者打交道更多的是需要耐心,多说一个您好,或许就会拉近医生与患者的距离,少了一份猜疑,多了一份信任。
曾经有人说,检验科的工作三个月就可以轻松上手,很简单。然而,真正来到这里体验过之后,就会发现检验工作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的简单。就好像病人手中一张张的报告,看似简单,其实这是经过一位位老师的质控、实验、检测、审查、复核,这一步步谨慎操作得出的,每一步都马虎不得。虽然在外人看来检验人员每天都做着相同的工作,但是当意外或者特殊症状出现时,才能发现日复一日的积累是有意义的,这就是为什么检验人员不仅仅要求对专业知识牢记在心,也更需要大量的实际操作经验。
此次实践,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星期,可是却使我了解了很多关于检验科工作的情况,认识了很多老师。对于这个专业和自己的未来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更加明确了将来的目标。总之,这次实践收获颇丰。真的非常感谢学校和医院的老师们给了我们这么好的一个机会让我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充分的
10.常规临床检验技术基础知识 篇十
分析:分:使整体事物变成几部分或使联在一起的事物离开;析:分开,散开,挑出。
血液分析的目的就是将不同成分分开。
血液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维持着人体各部分的生理功能。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成分之一,没有了血液,人的生命就不会存在。
血液的组成: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就是所说的血球)两大部分组成的流体组织,在心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将血液用抗凝剂抗凝处理后,放在离心机内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血浆和血细胞就明显分出)。血细胞沉淀在底部,悬浮在红色血细胞上面的黄色液体为血浆。
全血、血浆、血清的区别:
◇全血:血液经抗凝处理后的全部血液为全血。
◇血浆:离心除去血细胞后所得到的淡黄色液体为血浆。
◇血清:血液不经抗凝处理,让它自行凝固,则在抽血后的一段时间内,血液会自动在一系列凝血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凝集,血液首先凝固成一个整体,再经过一段时间或用离心机离心,血液中凝固的部分会与一些清澈淡黄色的液体分离开,这些液体称为血清。
血清与血浆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但其内在的主要区别是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是未经抗凝处理过的血液凝固后得到的。
血液标本的三种主要处理方式:
① 血清测定:主要用于血液生化、免疫等方面的测定。
② 全血测定:多用于在血细胞、血常规、血沉等方面的测定。③ 血浆测定:多用于凝血等方面的测定。
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低分子物质(电解质、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营养物质、代谢产物、激素等)、蛋白质、和O2、CO2等。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部分。
化学成分的测量技术:电解质的测量由ISE电解质分析仪完成。其余的微量元素由微量元素分析仪测量。
其余的低分子物质包括部分蛋白质由生化分析仪测量(生化分析仪通过浊度测量也可以测定电解质、部分蛋白质,但这些方法已被淘汰或正在被淘汰)。蛋白质测量有多种技术完成:电泳、酶免疫测量技术等。
PO2(氧分压)及PCO2(二氧化碳分压)等由血气测量仪测量。
血气分析仪是测定患者血液中氧的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液酸碱度及其 1
相关的一系列指标,用于评价患者肺泡的通气和换气功能。(主要用于呼吸功能和酸碱平衡的诊断及调整药物治疗)。
凝血因子测量由血凝仪进行。
止血与凝血的检查项目很多,用于所有手术前检查、检测抗凝及溶栓治疗、预测血栓形成和血管内凝血、先天及后天凝血因子缺乏、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缺乏的诊断等。
血液的理化指标: 血液的比重,黏度、渗透压,PH等。PH值由血气测量 仪测量。比重、黏度由血流变测量仪测量。渗透压由渗透计测量。
血细胞计数:测量血液中血细胞的数量及分类由血细胞计数仪进行。
尿液是血液通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及排泄代谢的产物。其组成为水、电解质、有机物、有形成分。
分析技术:尿液分析仪,分析化学成分。尿沉渣分析仪分析其中的有形成分。
尿化学分析仪,干式尿化学分析仪。
试剂带/试纸条,在长条型的塑料片上固定一系列的试剂块,一次可以完成多个项目的测量。多层结构,第一层为尼龙膜,防止大分子物质干扰,第二层抗维生素层,消除尿液中维生素C的干扰。第三层为试剂层,其中的试剂与尿液中的特定成分反应,发生颜色变化。第四层为吸水层。第五层为塑料片。
8项/10项/11项尿试纸条,PH、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隐血/红细胞、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白细胞、尿比重、VC。白色的参考块用来补偿光强、尿液本底颜色对测试的影响。
不同厂家的仪器不同,试纸条也不同,试纸条的尺寸、排列不同,因此一般试纸条不能通用。
试纸条浸入尿液中,尿液中的特定成分与不同的试剂块中的试剂反应,产生颜色的变化,颜色的深浅与尿液中某特定成分的含量有关,测量颜色的变化即可计算出浓度/数值。
光源:卤素灯或一组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照射在试纸条上,用传感器(积分球,CCD)/接收反射回来的光,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测量。
传感器:积分球/CCD。分色原理,白光积分球系统需要滤光片。用发光二极管做光源时,二极管发出的光本身就是单色光,不需要分光。CCD阵列,摄像头,内部将白光分为三原色(红绿蓝),得到图象。转换效率高,通过软件处理,可以自动校正试剂块的不同排列,有希望做到试剂条通用。
机械系统:载纸台及运动控制部件。将试纸条送入测量位置,测量完成后排送到废物盒。
指标:测试速度,一般为30-60秒一个测试,快速的仪器可以做到500/小时。测试项目:与试纸条结合,8/10/11。也有自动识别测试项目的仪器。(有的仪
器可同时兼容8/10/11项)。
尿沉渣(Urinary sediment)分析仪:
尿沉渣分析仪主要是采用相差显微镜来观察尿中各种细胞和管型,并根据它们的数量和形态来检查和分析肾实质性疾病,为疾病的活动性和严重性提供线索。
分析尿液的沉渣中的细胞、管型、结晶、细菌、寄生虫等。离心后,得到离心管底部的沉渣,传统的方法是用显微镜人工检测。最近发展了自动检测技术。
11.临床检验研究生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血常规;静脉血;末梢血; SYSMEX XT-800i
【中图分类号】R446.1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215-02
血常规检验作为当前临床上最为基础的检验项目,其内容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等多项指标的检验。由于长期的采血习惯及末梢血采血的方便,患者愿意采用末梢血,但血细胞计数仪从设计上要求以检测静脉血为好;因此血常规检测使用静脉血还是末梢血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随机从医院进行体检的人员中选取100 例受检人员,其中男64 例,女36 例,年龄22~63 岁。所有受检人员均进行静脉血、末梢血采集两种方法来检测血常规。
1.2. 材料 用江苏康健医疗用品公司生产的一次性抗凝管采集末梢血80μL;同时用BD公司生产的(抗凝剂为EDTA - K2)真空采血管抽取患者静脉血2ml,分别采集两份标本。
1.3 仪器及实验方法 采用SYSMEX XT-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试剂及质控物均为SYSMEX公司生产的原装配套试剂,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测试。 质控物批号43560805,其结果均在质控物定值范围内,再对分析标本进行检测。所采集的样本均在采血后0.5-2.0小时内测试完毕。
1.4 观察指标 通过两种不同的采血方法,对100例受检人员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
计量资料以( 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3 讨论 血常规作为当前医院最为常见的基础检测项目之一,其检测结果不仅有助于帮助医生发现患者全身性疾病在早期的一些疾病症状,而且有助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科学性诊断[2]。静脉血检测能正确地反映患者实际情况,重复性好;而末梢血的血样实际上是动静脉血、毛细血管血、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组成,不能反映循环血液的真实情况。采末梢血时由于组织液混入或血小板黏附于皮肤穿刺处形成微血块所致的采血速度慢,出血不畅,为获得充足的血液须反复挤压,使组织液稀释血液,而使仪器检测结果受到干扰造成计数误差。患者紧张、采血时进针深度不够等也会使检测结果受到影响。而静脉采血能尽量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 另外,静脉采血有利于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末梢采血常采用棉球擦拭消毒,常会有不易发现的细小棉纤维随着血液进入计数系统,容易造成计数微孔或管道的堵塞,产生计数误差,缩短仪器使用寿命。而且,静脉采血可以减少交叉感染、医源感染。静脉采血量通常为1.5-2.0mL,对于可疑结果可以反复检测;末梢血采血时血量有限,需复查时常要进行重复采血,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2次采血也不能保证排除干扰[3]。 本研究结果表明,末梢血液的检测指标没有静脉血液中的血常规指标稳定,而且末梢血液的检测指标中的WBC、RBC、Hb、HCT、以及PLT结果比静脉血液的检测指标要高,具有统计学差异。因此,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检验标本的合格率,建议在血常规检测时应使用静脉抗凝血,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检测结果。 参考文献 [1] 丛玉隆,主编. 当代血液分析技术与临床[M]. 2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90 -162. [2] 范英华.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1(24):204-205. [3] 蘇屿. 血常规检测选用静脉血最佳[ J]. 海南医学,2003,14(3):1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3~35岁, 平均年龄 (23.4±2.3) 岁,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者怀孕时间、年龄和分娩次数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依据相关规定, 该医院对患者均进行相关知识的告知并讲授相关将抗知识。在进行实验前, 该医院与患者都签订知情同意书, 以此保证此次试验是在医患双方均同意的基础上进行。此次试验没有违反医学伦理的相关规定, 具有合理性。此外, 针对不同组别的患者, 该医院主要采取以下手段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胰岛素治疗。主要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测定, 依据相关数据选用较为有效的胰岛素制剂进行治疗, 以此保证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对照组患者则给予附加的饮食控制与运动调节治疗。首先, 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不同的食谱, 在确保患者正常营养的基础上尽量避免出现饭后的血糖升高状况。其次, 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相对强度较小的运动方案, 主要以慢走为主, 时间宜控制在30 min。不能过量运动, 以避免出现不良症状。 1.3 观察项目 定期对患者妊娠期间的血糖水平进行测定, 对妊娠结局进行记录与总结, 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价与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对此次试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患者的回顾性总结, 我科室发现患者的血糖数值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变化较为明显。对照组的患者血糖水平下降明显, 且长期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范围内。对照组患者的妊娠结局明显优于观察组患者, 发生不良妊娠的状况较少, 患者的满意度较高。相对而言, 观察组患者的疗效不佳, 满意度不高, 病症缓解情况不明显。 3 讨论 女性怀孕期间, 其体内新陈代谢速度增加, 导致相关腺体分泌的激素较多, 影响着机体相关器官的激素发生变化。加之饮食结构与运动量的变化, 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此类病症不仅对本身造成不良影响, 也严重影响胎儿的身体健康, 甚至在一定情况下导致母婴生命发生危险。所以, 医疗人员应加大对妊娠糖尿病的研究, 积极探究相对有效的治疗手段。以此保证母婴的身体健康[1]。 相关研究表明, 作为母婴之间营养交换的胎盘同样是怀孕期间孕妇最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在妊娠期间, 由于胎盘的特殊作用会导致孕妇自身对胰岛素敏感性的降低与相关腺体内分泌发生变化[2]。此外, 随着孕妇年龄的增加, 孕妇身体状况明显受到影响, 这也导致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呈升高趋势。所以, 加强对此类病症的关注也是对高龄产妇身体健康和胎儿安全的保证[3]。 通过科学的研究手段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治手段进行探究, 我科室发现在常规的胰岛素治疗手段上, 加之饮食控制与运动调节能有效改善孕妇的血糖水平。所以, 在怀孕期间应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不应盲目进补, 以此避免营养过剩造成血糖升高。此外, 孕妇不应过度卧床休息, 每天应保持一定的运动量。通过合理的饮食与运动能有效保证孕妇身体的健康[4]。 综上所述, 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具有不可避免性, 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医疗工作者应不断加强对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探究力度。以此制定有效的治疗手段保证患者身体健康, 母婴双方生命安全[5]。 摘要:目的 通过科学有效的试验探究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检验结果对妊娠的影响, 以此为依据制定更好的治疗手段来确保患者身体健康。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患者胰岛素治疗;对照组在进行常规胰岛素治疗基础上进行饮食控制与运动调节治疗。通过回顾性总结, 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血糖检验结果与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分析采取何种治疗手段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通过总结分析, 我科室发现对照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观察组, 血糖水平下降明显。而且对照组患者的妊娠结局高于前期预测, 发生不良妊娠情况的数量较少。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通过饮食控制与运动调节的手段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治疗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从而保证患者平稳分娩, 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血糖检验,妊娠结局 参考文献 [1]邹雪琴, 曾朝阳, 张颖, 田晓年.妊娠糖尿病60例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 2012, 29 (10) :2071-2072. [2]崔红霞.妊娠糖尿病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1 (02) :33-34. [3]潘雅梅.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7) :1175-1176. [4]安静娜.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妊娠致胎儿窘迫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8) :758-759. 【临床检验研究生论文】推荐阅读: 临床检验实验技能目标教学的应用研究01-02 临床护理工作在医学检验质量管理的作用论文11-24 临床检验申请06-14 临床微生物检验知识点07-01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大纲08-19 临床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自我鉴定12-20 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的关系分析11-10 中级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能力模拟试07-09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和相应优化措施08-2212.临床检验研究生论文 篇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