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玻璃工业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共9篇)(共9篇)
1.我国玻璃工业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篇一
关于我国运输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的书面报告
一.我国运输业发展现状分析
作为现代物流和国民经济发展根基的运输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到今天,它已发展到了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多样运输部门的社会生产部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交通运输从过去的封闭和垄断走向了开放和竞争,百姓对交通工具、运输方式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运输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以下是交通运输子行业发展现状:
铁路运输业:铁路运输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是能源、矿类等重要物资的重要运输方式。2009年,全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5.21亿人,同比增加6479万人,增长4.4%;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33.17亿吨,超奋斗目标9674万吨,18个铁路局(公司)全部实现了奋斗目标。与2008年相比,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增加了2638万吨,增长0.8%。
公路运输业:我国公路在客运量、货运量、客运周转量等方面均遥遥领先于其他运输方式的总和。根据交通部规划,到2010年,公路总里程要达到210万至230万公里,全面建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省级高速公路以及农村公路建设投资会继续快速增长,中部交通运输网络将趋于完善。
水运行业:由于进出口贸易增速下降、船舶运力增加等因素影响,水路运输行业将面临结构性调整,行业内航运企业整合力度会进一步加强,中国远洋运输与内河运输具备长期发展潜力。2008年,全国完成水路货运量29.45亿吨、货物周转量50262.74亿吨公里,平均运距为1706.66公里。全国完成水路客运量2.03亿人、旅客周转量59.18亿人公里,平均运距为29.10公里。未来中国水运业发展前景整体上还是很明朗的。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水运业的现代化,中国将实现由海洋大国、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的转变。
港口行业:竞争局势比以往更为激烈,港口建设投资依然高涨,行业整合力度会进一步增强;许多中小港口面临等级下降威胁,但具有国家政策支持、地缘优势、资金优势的重点港口获胜希望增加。2009年11月江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4.76亿吨,较1月份增长18%,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长27.4%。
集装箱运输业:以集装箱做为运输单位进行货物运输的一种最先进的现代化运输方式。它具有“安全、迅速、简便、价廉”的特点,有利于减少运输环节,可以通过综合利用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进行多式联运,实现“门到门”运输。中国已初步建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5个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港口群体,将进一步促进中国港口集装箱运输的发展。
航空运输业:继续快速增长,成本压力小于往年,预计吞吐量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时在油价趋稳、人民币升值等积极因素的影响下,航空运输行业的经营环境将好于往年。根据 2008年国务院批准通过的《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到2020年,国内将新建机场97个,机场总数达到244个,其中新建机场主要是支线机场。届时,全国80%以上的县级行政单位能够在地面交通100 公里或1.5小时车程内享受到航空服务。
从我国交通运输结构情况看,公路运输和民用航空运输所占比重上升较快,这与我国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紧密相关。经济越发达,产业结构中第二、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增长,对高质量、高效率客货运输的需求越高,公路运输以其机动、灵活和“门到门”运输的优势,在公路状况和车辆装备水平提高的前提下,其承担的运输量必然增长;民航则因其快速、安 1
全的运输也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占有一席之地。这种发展趋势与发达国家运输发展规律基本相吻合。
二、我国运输业现在面临的问题
1.运输组织管理水平不高,运输企业经营十分困难。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的运输管理模式,很难组织有效的跨地区、多方式的运输一条龙服务体系,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给运输企业经营造成很大困难。铁路运输因运价长期偏低,近年来已连续出现全行业亏损;公路和水运企业因无法形成区域性运输网络体系,导致局部区域客货源不足,车辆和船舶的空驶率偏高,运输成本增加,企业亏损严重。
2.现有的运输设施及设备仍然满足不了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铁路运输设备落后,蒸汽机车完成的运量仍近五分之一,5 万多公里的铁路线路,有约40% 的区段运输能力基本达到饱和状况,旅客运输超员现象时有发生;公路道路还没有形成干线网络,二级以上的高等级公路仅占全国通车里程的9.5%,等外路的比重则高达20%,且断头路大量存在,部分公路路段流量超过设计能力,主要道路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港口接卸能力和疏运能力不配套,压船压港的现象经常发生;内河船舶老旧程度严重,航道通航条件差,水运优势难以有效发挥;民用机场数量少,全国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还有一半多没有通航
三、发展对策:
1、合理配置运输网络
在规划运输网络时,应合理配置仓库、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以及中转站、货运站、港口、空港等物流节点。企业对这些问题都需要整体规划,统一考虑,做到既满足销售的需要,又能减少交叉、迂回、空载运输、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在设计和利用运输线路时,要进行运输线路优化。
2、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
长距离、大批量的货物运输宜采用铁路或水路运输;小批量、多品种、近距离的货物运输宜采用公路运输;体积小、价值高的货物运输和紧急救灾、抢险物资的运输适合航空运输方式。运输方式确定以后,还要考虑具体运输工具的选择问题,如公路运输中要选择什么样的汽车车型(大型、轻小型或专用车辆),是用自有车辆还是选择运输公司的车辆等。
3、提高车辆运行效率
努力提高车辆的运行率、实载率,减少车辆空载、迂回运输、对流运输、重复运输、倒流运输现象,缩短等待时间或装运时间,提高有效工作时间,从而可以有效地促进运输的合理化
4、发展社会化运输体系发展运输的大生产优势,实行专业分工,改变一家一户自成运输体系状况。一家一户的运输生产,车辆自有,自我服务、不能形成规模,且动量需求有限,难于自我调剂,因而容易经常出现空驶,动力选择不当(因为运输工具有限,选择范围太窄)、不能满载等不合理现象,且配套的接、发货设施和装卸搬运设施也很难有效运行。
5、采用先进的运输技术装备
利用专用散装及罐车可以解决粉状、液态物运输损耗大、安全性差等问题,袋鼠式车皮、大型半挂车可以可以解决大型设备整体运输问题,“滚装船”可以解决车载货的运输问题,集装箱船比一般船能容纳更多的箱体,集装箱高速直达车船加快了运输速度等,这些都是通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实现合理化。运输合理化还要利用现代化信息系统,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支撑。
6、采用合理的运输策略和模式
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尽量采用直达运输、“四就”直拨运输、共同运输、集运等策略。直达运输是乞追求运输合理化的重要形式,它可以通过减少中转过载换装,提高运输速度,节省装卸费用,降低中转货损。在一次运输批量和客户一次需求量达到了一整车时直达运输的优势最为突出。企业也可以实施“四就”直拨运输,首先由管理机构预先筹划,然后就厂、就站(码头)、就库、就车(船)将物品分送给客户。在运输实际工作中,应推进共同运输,即企业部门之间、企业之间、行业之间进行合作,协调运输计划,共同利用运力。
随着运输业以及物流技术的发展,应大力推广一些先进的运输模式与方法,如多式联合运输、一贯托盘化运输、集装箱运输、散装化运输、智能化运输、门到门运输等。
2.我国玻璃工业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篇二
一、我国电子银行的发展现状
我国电子银行的普及, 已经取得显著的成就, 国内各家商业银行都有自己的网上银行业务。
电子银行所提供的服务有3个层次:第一层, 信息类服务, 这是最基本的在线服务, 即通过网络向客户提供信息;第二层, 信息交换服务, 这类服务使银行和客户之间具有更好的互动;第三层, 交易类服务, 这类服务允许客户通过网络进行在线交易, 包括资金转移、票据支付或其他金融交易服务 (如证券、保险服务) 。
从电子银行的发展实践来看, 目前仅提供第一层次服务的电子银行已经很少, 大多数银行均提供多层次的服务。一些发达国家的电子银行系统甚至在传统银行业务的基础上, 结合网络技术开拓了新业务, 如网上企业银行, 即银行与企业结为战略联盟或组成产品开发伙伴, 或合资经营, 或是银行作为认证机构为客户提供身份认证服务。
二、我国电子银行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我国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有待加强
电子银行是基于电子信息系统基础运行的金融服务形式, 如何建立完善、安全的信息系统是电子银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互联网犯罪属于新型的交叉学科, 互联网犯罪采用的新技术不断更新, 因此相关部门很难做到提前预防, 网上金融犯罪逐年增长。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电子银行的安全技术标准不统一, 缺乏整体规划。各家银行采用的网上银行安全手段也不相同, 有的采用SSL协议, 有的采用SET协议, 并且大多是多种安全手段结合使用, 这增加了客户使用网上银行的操作环节, 也影响了网上银行的服务效率。
(二) 我国电子银行业务营销与国外同行相比存在较大劣势
2006年, 我国银行业务全面对外开放, 面对中国银行业实体网点众多的优势, 外资银行不约而同地把发展电子银行作为突破网点和地域限制、抢夺高端客户的重要手段。相比之下, 我国各大银行对电子银行业务的营销经验比较欠缺, 这主要表现在:客户细分不足, 产品设计缺乏人性化, 服务范围狭窄, 缺乏专门的电子银行业务人员等。同时, 由于电子银行在我国银行业定位仍然模糊, 对其业务的宣传仍停留在浅层次, 缺乏专业的、有针对性的媒体宣传, 片面追求开户数量等因素, 许多问题如存在“睡眠客户”、浪费银行系统资源等都开始出现。目前, 在中国的外资银行主要在高端的全球客户领域中发展, 外资银行凭借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全球的分行网络连接优势吸引客户。同时, 与国内商业银行以业务为中心的营销理念相比, 外资银行以客户为中心建立的营销模式具有较大优势。
(三) 我国信用体系较落后, 制约电子银行的发展
信用的缺失是制约我国电子银行发展的另一瓶颈。个人信用联合征信制度在西方国家已有150年的历史, 而我国的信用体系才刚刚起步, 国民信用意识比较淡薄。目前商业银行电子支付系统缺乏共享机制, 企业及个人客户资料信息零散。许多企业不愿采取客户提出的信用结算交易方式, 而是向现金交易、以货易货等原始的方式退化发展, 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信用体系落后所造成的信息障碍。海关、税务、交通等与电子支付相关部门的电子化水平未能与银行电子化同步发展, 也阻碍了电子银行的推进。
三、解决方法
(一) 健全电子银行风险防范体系, 加强外部合作
为发展电子银行业务, 应建设专门的风险防范部门, 同时提高该部门的技术力量, 配备更多的高水平专业人才。风险防范部门应保持一定的技术更新速度, 对新形势下金融计算机犯罪进行专业研究, 对新开发的产品进行风险测试, 提供安全技术保障, 对已投入使用的产品的技术缺陷或制度缺陷进行及时修改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时, 应关注科技前沿动态, 适时更新设备技术, 以保证电子银行服务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发展电子银行业务迫切要求我国各商业银行在客户资料记录等有关信息上的共享, 建立起有效的个人金融信用体系, 从而帮助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同时各大银行应定期举办交流会议, 以达到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共同进步, 并合力解决电子银行的难题。另外, 还需加强与国内外高科技公司、电子商务公司、电子通信公司等相关行业的合作, 研究风险防范措施, 同时实现运用最新电子技术、拓展电子银行业务领域、开发新的电子银行产品等目标。加强商业银行与监管部门的合作, 督促政府完善电子银行业务法规, 同时借助银监会、稽核部门等机构的审计力量防范内外部风险。
(二) 建立完善的产品体系, 运用多元化的营销手段
我国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部门整合度急需提高, 争取达到产品的开发、营销、服务一体化水平。目前, 电子银行产品具有较大的雷同性和复制性, 产品品种单一, 无法满足多层次的客户需求。因此, 注重产品差异化可以增强电子银行产品竞争力。此外, 可以针对企业或特殊部门开发专门产品, 如为税务部门提供专门的网上征缴税渠道, 与物业公司合作开发物业费管理产品等, 以实现产品功能差异化。电子银行服务往往因其虚拟性而缺少与客户的沟通, 针对这一情况可以设立网上即时在线的客户服务代表, 当客户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同时, 定期与客户联系, 汇总客户的需求建议。
(三)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制订推动电子银行产业的新政策
银监会颁布的两项新规, 即《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和《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 于2006年3月1日开始执行, 这是针对我国电子银行业务监管的新规, 代表我国电子银行产业监管的一个新起点。但在赔偿与罚款事项上, 我国电子银行业务法规未能完全与国际接轨, 并缺少对个人失信行为的有效惩罚机制。为适应电子商务和金融电子化的高速发展, 政府必须适时调整、补充、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防止法律漏洞的出现。
四、总结
3.我国玻璃工业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篇三
物流业已经成为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仓储在物流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仓储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对于优化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系统,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有重大的意义。我国的仓储业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推动下,提升了其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凸显了其发展的良好势头。随着物流的迅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我国仓储业务量不断增大,货物吞吐量、平均库存量、货物周转次数等指标都有明显的提高。储运业务收入也随之增长,仓储保管收入、运输配送收入、流通加工收入等的年增幅基本都达到了10%以上。仓储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我国也加大了对仓储业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仓储技术也获得较快发展。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仓储技术的重要支柱,自动货架、自动识别和自动分拣等系统,以及条码技术、RFID等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关注和应用。供应商管理库存、零库存等技术也开始在一些大型企业中使用。
尽管我国仓储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国仓储业仍然存在不少问题。1仓储企业之间市场竞争加剧,国内的仓储设施无法满足物流活动的需要。原有的仓储企业缺乏改造基础设施需要的资金,外国的物流公司纷纷投资建库。我国的大型企业也不断建设现代化仓库作为发展物流的平台。这种趋势加大了仓储企业间的竞争力度,仓储企业之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2仓储技术发展不平衡,信息化状况不容乐观。仓储技术方面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会严重影响我国仓储行业整体的运作效率。企业对物流信息化认识和了解不足,物流信息化建设起步晚、推进慢,物流各环节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沟通不畅,造成库存大,运力浪费。3自动化仓储资源利用率不高。当前我国自动化仓库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利用率低、效果不明显、规模不确定、优势不突出,造成许多库场资源闲置。4仓库数量大,但布局不够合理。造成了部分地区仓储大量剩余和部分地区仓储能力不足的两极分化局面。5仓储管理人才缺乏。发展仓储行业,既需要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人才,也需要操作型人才,更需要仓储管理型人才,而我国目前这几方面的人才都很匮乏,物流行业更需要这三种类型的复合型人才。
针对我国仓储业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仓储企业的竞争力。应从以下几方面来优化仓储管理:1优化仓储布局,充分发挥本土优势。物资仓储企业要充分利用都市商流 活跃、信息灵通、交通便利、占地面积大这一优势,迅速调整自己的经营方针和策略,调整好自己的经营结构。通过合理规划,科学安排以及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解决仓储企业普遍存在的资金不足的问题,调整库区布局,更新库房,进行必要的技改,使之适应物资大流通的需要。打破条块分割,面向社会经营,参与竞争。2加强技术改造,强化经营管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要现代化的仓储管理做支撑,信息化和以信息化做指导的先进技术就成为仓储业走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3不断完善仓储标准化体系,走国际化道路。要适应开放市场的要求,做好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各项准备工作,关键是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加强仓储资源的整合,不断完善仓储标准化体系。仓储标准化不仅是为了实现仓储环节和其他环节的密切配合,也是仓储内部提高作业效率的有效手段。4加强仓储人才培养。仓储人才的培养,尤其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必须加大物流实践教学的投入经费,将校企结合的办学模式落到实处。5延伸服务领域,提供仓储增值服务。除了提供传统意义上的服务项目,现代仓储企业还要努力向客户提供各种各样、符合客户需求的增值服务,以提升仓储企业的内在价值、保持竞争能力,赢得更多的客户。6合理选择供应链库存管理策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采用先进的供应连库存管理策略,来降低库存水平,减少库存资金的占用,达到降低总的库存成本,提高仓储利用率的目的。7盘活资产,提高仓储资源的利用率。开发闲置资源,盘活资产存量,提高设备利用率。是物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措施。8加快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仓储管理信息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公共信息网络与仓储信息网络资源的有效结合,提升企业仓储信息化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仓储业的发展前途一片光明,而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为
4.我国玻璃工业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篇四
一、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状况
我国的网上银行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据调查,目前我国已有20多家银行的30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网址和主页,其中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分支机构(即分支型网上银行)达50余家。据估计,这些网上银行拥有的个人客户近20万,公司客户已超过1万。总的来说,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形式上都是分支型网上银行,其业务基本依赖于母行,尚无纯网络银行,发展模式相对单一和滞后。
2.许多银行在发展网络银行业务的初期,利用的是非银行专有的域名或网站,至今仍有一些银行将其产品和服务的广告宣传放在其他网站之中。
3.业务方式演变迅速。我国商业银行网站几乎从一开始就进入了动态、交互式信息检索阶段,而且很快又进入了在线业务信息查询阶段,并与电子商务的发展紧密结合,迅速完成了从一般网站向网上银行的转变。
4.跳跃性发展。国外银行从传统银行发展到网上银行,一般都要经历三个阶段,即银行办公自动化阶段、内部网上电子银行阶段和网上银行阶段。而我国的商业银行基本上没有经历内部网上电子银行的发展阶段,直接由银行办公自动化阶段进入网上银行发展阶段。
二、我国网上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种新的银行组织形式,网上银行在其发展的初期阶段,遇到一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发展网上银行有着更多的制约条件。
1.信息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我国的计算机普及率、光纤覆盖率还很低,网络带宽仍是一个严重的瓶颈问题,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和设备的研制严重滞后,如网络必需的服务器、防火墙和操作系统等技术和设备都完全依赖从美国等发达国家进口。金融信息化工程——“金卡工程”推进的速度较慢,效果也不理想,其原因主要有基础电信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国有大银行的垄断性竞争以及大银行分支机构之间的地方保护主义等。
2.网上银行盈利机制尚未形成虽然网上银行发展势头很猛,但由于上网人数与网上消费不成正比,因此企业和个人间的电子商务交易量还处于低水平,网上金融交易规模也只占很小比例,网上银行的客户层面比较狭窄,人数较少,平均成本又较高,难以产生规模效应。同时,网上银行所提供的只是简单的支付服务,中间业务收入也很少。网上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较强,而发放贷款的功能较弱,难以形成靠存贷利差盈利的机制。目前,国内大部分网上银行均处于投入阶段,产出还较少。
3.银行内部基础系统薄弱
银行内部的基础系统是建设网上银行的根基。目前我国一些银行还没有集中的数据处理中心和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各应用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扩展性较强的平台连接,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和共享性较差,后台处理系统还不能提供全面的全天候的服务,只能在某些地区开通网上银行服务。
4.信用体系尚不完善
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信用体系建设刚刚开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程度较低,贷款的呆坏账比例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全民的信用意识比较淡薄,违约、毁约甚至欺诈等现象屡见不鲜,更不用说是在完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了。
5.安全风险问题
计算机网络犯罪是网上银行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网上银行对非法侵入者的吸引力非常大,世界上第一家网上银行——SF开业仅两个月,就有1万名黑客企图入侵。据报道,美国金融界每年由于计算机犯罪造成的损失近百亿美元,而近年来在我国金融系统发生的计算机犯罪也呈上升趋势。
6.监管和法制建设相对滞后
虽然我国在网上银行的监管方面有所创新,但与网上银行的发展相比,还是相对滞后。各地自行建立认证中心,各认证中心之间的关系及如何相互认证尚不明确,这给金融监管和网上银行的标准化建设增加了困难。虽然《合同法》明确了电子合同的法律地位,但电子票据的有效性、数字签章的合法性等诸多问题还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三、促进我国网上银行健康、有序发展的对策
1.转变传统经营观念
应充分认识网络经济和网上银行的发展给传统的银行经营环境、经营理念、经营方式所带来的巨大变革和深远影响,认真研究网上银行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战略,充分利用网络经济给我们带来的全球性的客户资源,找准盈利平衡点,创造盈利机会。
2.积极开发网上银行的产品种类
应加大在人财物方面对网上银行的投入,在网络设施、设备更换、技术创新等方面下大功夫,加快网上银行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尤其是在个人消费贷款、按揭贷款和信用卡业务等方面要有所突破,使网上银行向
“金融超市”方向发展。同时在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要发挥网上银行的特性,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
3.统一业务种类与标准
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应有一个统一的战略思想,由专门的机构如人民银行牵头组织,在市场准入、业务范围、业务类型、风险防范等方面做出明确、严格的限制,由人民银行统一规定网上银行的业务种类、信息要素、信息格式、收费标准等,以便于人民银行的管理和各商业银行之间跨行交换网上支付信息的识别、确认、结算等。否则各家银行各自为政,彼此无法兼容,不仅会造成巨大的浪费,而且不利于网上银行业务的顺利开展。
4.加强立法工作
网上银行的健康发展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有关网上支付结算的法规和制度,对支付命令、数字签名及各种电子票据的法律效力等均要明确,对银行、客户在网上支付业务发生时的权利、义务及相关的责任加以确定划分,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004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草案)》,这对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将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此外,以往发生的计算机犯罪案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内部犯罪居多,因此,网上银行还必须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消除网上支付业务的人为隐患。
5.重视人力资源工作
任何一项新业务的发展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网上银行的发展同样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他们既要精通IT技术,又要熟悉金融业务,所以在开发网上银行业务时,要重视人才,加强人才的培养工作,做到能够引进来、留得住、用得上,只有这样,网上银行才能持续、高速地发展。
5.我国玻璃工业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篇五
摘 要:数字经济时代,网络技术与社会各领域进一步融合,使数字贸易获得飞跃式发展。而随着数字贸易在国际贸易占比份额的逐年提升,传统贸易规则也受到极大冲击。本文在分析数字贸易发展态势基础上,指出数字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在当前数字贸易发展趋势下,我国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数字贸易与经济;发展趋势;问题;应对策略
数字贸易即是依托有线或无线数字网络,通过数字交换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数字化电子信息为贸易标准的商业模式。一般数字贸易可分为四大类:数字内容服务、搜索引擎服务、社交网站服务及其他数字服务。随着全球经济贸易进入数字化?r代,数字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据中国信通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8年)》显示,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4.2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0.3%,显著高过GDP增速。且2017年,敦煌网独创的数字贸易智能生态系统-DTIS发布,预示着我国正式进入数字贸易时代。同时据麦肯锡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数字贸易交易占全球贸易40%以上。毋庸置疑,中国已成为世界数字经济革命的中心地带,并在重塑世界数字贸易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现今数字贸易还属于较新型的贸易类型,在其发展中必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研究数字贸易发展中存在问题,对我国深入发展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参与世界贸易革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字贸易发展态势分析
数字贸易是数字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如今,国际社会中仅有美国将数字贸易进行了分离,并率先发布了全球首部调研报告《美国与全球数字贸易》。该调研报告中,首次定义数字贸易是通过信息网络传输完成产品服务的商业活动。随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数字贸易定义又进行了修正,指出数字贸易是依靠互联网络与信息技术而建立起的国内与国际贸易。相较而言,重新修正后的数字贸易定义,着重强调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作为当今世界数字贸易发展的引领者,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数据显示,2007年-2017年,美国数字贸易以年均28%的出口量递增。其中,仅2017年美国数字服务出口额便高达3851亿美元,占美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54.2%,并新增了约240万个就业岗位。现今,数字贸易发展呈现出三大特征:一是数字贸易制度体系日渐完善;二是数字智能贸易凸显;三是数字贸易领域发展日渐多元化。而数字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及其带来的贸易活力,使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意识到开展数字贸易,对于推动本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因此,众多发达国家将数字经济贸易作为新引擎,旨在刺激国家经济的再次飞跃。
第一,数字贸易制度体系日渐完善。数字经济时代,智能互联网的普及,为数字贸易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但潜藏风险也随之慢慢出现。由此,各国纷纷推进数字贸易的制度化建设,着手完善数字网络法律框架。2016年2月《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正式签署,从网络环境方面对数字贸易规则进行了规范,确保数字信息可以更安全地自由流动。随后,2017年1月,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局发布《数字贸易与美国的贸易政策》,更明确了数字贸易对美国及全球经济的重要地位。在此背景下,2018年初,我国相关人员也积极呼吁《数字经济促进法》尽快出台,并于4月提出建议将《电子商务法》升级为《数字经济法》,以确保数字贸易的合规发展。此外,多国政府也不断强化产、学、研联合的创新模式,进一步支撑数字贸易发展。2018年5月初落幕的第二届全球未来网络发展峰会,指出未来数字网络发展热点是“创新?引领?未来”,通过构建国际大数据平台,共谋合作、共谋发展,不断为数字贸易打造快捷稳定的网络环境与制度体系。
第二、数字智能贸易趋势逐渐凸显。互联网的发展,带动全球数字贸易得以空前发展。例如,中国“互联网+”战略的提出,指明未来经济活动会向“智能+”战略转型,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实现数字贸易的升级换代。同时,欧盟、日本、韩国等政府也开始着手构建数字贸易智能化时代。2017年下半年,欧洲七大银行联合推出了数字贸易链融资平台,旨在借助数字智能分布式分类账本技术,为欧洲中小型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国内或跨境贸易。同时,火币区块链研究中心也表明,2018年初,数字技术会陆续推广至比利时、卢森堡等周边国家。2017年12月,日本SBI集团与火币集团签署了数字货币合作协议,致力为数字贸易提供更便捷的交易渠道。2018年初,韩国也发布将利用数字技术把釜山打造成未来智慧城市的愿景,以期可以推动韩国向下一代技术前进,及数字智能贸易迅速发展。
第三,数字贸易涉及领域日渐多元。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贸易内涵得以不断丰富,但以互联网为支撑的前提不会更改。特别是传统经济的衰微,各国纷纷借助数字贸易这一新兴产业,寻求经济复苏的支撑,这也进一步为数字贸易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如德国制定的《数字化战略2025》,指明在工业4.0时代,德国企业需加大投资于数字化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力度,努力通过研究成果转化,提高本国数字经济成熟度。2017年4月《澳大利亚网络安全战略》的公布,从法律层面为澳大利亚数字经济战略向其他部门扩展,并为打造“数字政府”的构想,提供了强有力保障。此外,韩国也提早部署5G网络技术,并计划在2020年,完成5G基础设施骨干的搭建。当前市场环境下,各国均在积极打造多元化的数字产业。
二、当前数字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多国相继设置数字贸易壁垒,阻碍数字贸易市场开放
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数字贸易对全球贸易影响日渐扩大。为取得全球竞争优势,不同国家相继设置一些措施或壁垒,名义上保护国家安全,实质上却阻碍了数字自由贸易增长。例如,中美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升级,现已蔓延到数字贸易领域。2018年3月,美对华实施“301调查”后,美方面便签署了《美国关于301调查的行动之总统备忘录》,从强制技术转让、歧视性许可、政府支持投资兼并获得美先进技术、网络窃取商业信息等四个方面,指出中方给美商业利益造成了“不合理或歧视性”的限制。且美方从云计算、网络域名规则、信息拦截过滤、跨境信息数据转移、线上支付等方面设置了数字贸易壁垒,对中国进行全方位数字限制。中国也从限制投资云服务、严格限制使用租用专线、大规模屏蔽国际合法网站等方面,做出了应对之举。据测算,中国采取的网站屏蔽事件中,受牵连的美国企业潜在损失高达十亿美元。此外,印度尼西亚于2017年规定,“OTT”服务提供商需在印尼开设银行账户,并向当地政府登记成为永久代表;同时,印尼也无视2017年12月签订的免征收电子产品关税的协定,计划对数字音乐、电子软件等数字产品征收关税。韩国也持续对位置数据跨境流动,作出更大范围限制。这些限制对交通信息更新及导航等服务整合,带来极为不利影响。不同国家为保护本国数字信息安全而设置的数字贸易壁垒,很大程度阻碍了数字贸易市场的开放。
(二)数字贸易规则滞后,国家间数字信息分歧较大
现阶段,数字贸易多边规则虽然对数字监管、数字贸易国际化、电子商务等法制规范的制定奠定一定基础。然而,现今专门针对数字贸易细致且完善制度规范,尚属空白。从国内来看,政府制定了诸如《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中国制造2025》等,均侧重于数字行业基础建设及具体发展方面。数字贸易规则的滞后性,使我国尚未形成独属于自己的成型“中式模板”。从国际来看,美国作为引领数字贸易规则的旗手,现今已初步形成了“美式模板”。但这样的模板,在美国与其他国家数字贸易协议中,产生了较大分歧。如2015年10月,欧洲最高法院裁定美欧跨大西洋数据传输协议――安全港协议无效,需予以撤销,新一轮的数据传输贸易协定正在磋商当中。2017年1月,美国以过多数字经济往来会摧毁本国制造业为由,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随后,2018年4月,涉及到芯片产品知识产权、源代码技术等,美国商务部单方面宣布美国企业禁止向中兴通讯销售元器件。总体而言,当前围绕数字贸易的国际规则尚不成熟,数字贸易规则远滞后于实践,国家间分歧较大,涉及到个人隐私保护、互联网安全、网络支付等共性规则更需进一步探讨。
(三)国家间数字贸易行业差距大,发展不平衡性较明显
现阶段,全球贸易进入数字时代,数字贸易发展中存在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数字贸易整体尚属于起步阶段,开展数字服务的行业规模虽大,但各行业间发展差异较大。据麦肯锡研究显示,涉及到数字娱乐行业,全球数字用户所消费内容,超过50%来源于数字网络游戏,而诸如数字视频、数字音乐、网络文学等其他数字产品,总占比却不超过50%。中文互联网数字资讯中心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1217亿美元,其中美国游戏收入为133.8亿美元。中国方面,只腾讯便达到181亿美元的游戏收入,连续五年蝉联第一。韩国也凭借106亿美元收入,获得第三名的成绩。但2017年全球数字音乐总收入却仅为91.8亿美元,还未达到美国数字游戏总收入。且在数字音乐方面,2017年美国数字音乐收入为35.3亿美元,而我国数字音乐收入是2.06亿美元,仅占据全球数字音乐总收入的2.24%。此外,加拿大数字音乐收入同比下降了8.7%,包括日本、法国、英国在内的国家,数字音乐市场收入也存在不同程度下降的情况。另据“中国跨境电商上市企业绩效排行榜”结果显示,在不同指标测算下,新三板挂牌跨境电商企业能力短板问题极为突出。可见,无论国内还是不同国家间数字贸易行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发展不平衡性较为明显。
(四)数字贸易监管不到位,电商贸易逃避税问题严重
数字经济时代,跨境电商的爆发式增长对税收问题提出了新挑战,使得数字贸易税收监管成为新议题。一直以来,为避免重?托哉魉埃?跨境贸易通常采用目标国征税原则,但涉及到数字贸易,该原则的实施存在相当困难。一方面,相较传统贸易,数字贸易交易流向的物力追踪存在不小难度;另一方面,海关无法确认的贸易,在其进出口过程中,难以进行准确免税或征税。在此背景下,电商贸易交易流向的不确定,很容易产生逃避税问题。例如,2016年美国南达科他州便向4家电商企业提起诉讼,要求缴纳所欠税款。2017年,英国税局也因税务问题,查封了30+EBAY大型卖家账号。同时,英国税局还对亚马逊老账号+新VAT进行了追税行动。据估算,此前这些卖家平均每季度会产生约600万美元漏税款项。据凤凰财经网显示,欧盟委员会指出,2017年大型跨国数字公司在欧逃税规模高达60亿美元。就此,2018年3月欧盟委员会提出对大型企业数字收入进行征税的计划。同时,数字经济飞速发展也为国家内部税费监管等,带来了极大核查难度。据2018年1月德国《商报》称,2017年末德国在亚马逊平台,查获了约100家涉嫌逃税的中国零售电商,并冻结其全部存款。由此可见,数字贸易经济下,信息不透明度的加深,使得电商贸易逃避税问题较为突出。
三、当前形势下我国发展数字贸易的应对策略
(一)完善单一窗口建设,促进数字贸易便利化
现阶段,开展数字贸易的国家大多会建设单一窗口,促使电子贸易更加便利化,同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据世界银行跨境电商指标平均值显示,单一窗口是否设置的国家,其平均指标得分分别为89.44、75.80。可见,单一窗口的设置,可使数字贸易效率达到最优化。当前,我国可积极进行单一窗口的完善建设。首先,针对数字贸易及跨境邮件,通过单一窗口申报,并设置相关税费支付通道,确保金融保险等服务。其次,单一窗口要持续支持建设智慧口岸与无人港口的工作,取消小提单,全面实现单一窗口港区设备的电子化,并为后续移动查询等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再次,应顺应我国 “一带一路”倡议,积极与国际其他单一窗口互联互通,通过数字贸易的自动转化功能,实现单一窗口快速申报。最后,对标国际,深化数字贸易标准体系建设。单一窗口在现有标准体系基础上,可进一步推进单一统计数据,统一门户、认证、数据接入标准或安全规范等工作,建立起一套符合国际通用贸易的准则理念框架,促进数字贸易便利化。
(二)逐步掌握数字贸易规则话语权,积极推广“中式模板”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为社会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加速了全球贸易格局变迁。随着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日渐增强,中国在全球数字经济产业标准制定中的地位也将日益凸显。如YunOS在融合云平台、大数据等技术成果基础上,现已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在移动操作方面有了更大的话语权。就数字贸易规则而言,美国经过近20年发展,“美式模板”已基本成型。借鉴美国所主导的FTA,我国可用来推广“中式模板”。一是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针对国外在我国上线的数字电影、动漫等,应进一步加强其数字形象等保护力度;二是对外来数据实施分类监管,尽可能保证国家信息安全基础上,实现数字贸易更大程度自由化;三是在跨境电商领域提出符合中国利益诉求的关键规则,如低货值物品免关税、消费者隐私保护等。以此为突破口,将我国从全球贸易规则被动方,逐步转化为国际数字贸易中式规则的设定方,进而应对美式模板的挑战。
(三)搭建跨境数字贸易港,打造具备竞争力的数字贸易中心
数字经济的井喷式增长,为跨境数字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因此,在基于信任基础上,可通过搭建跨境数字贸易港,形成一个大型的共识机制社群。具体而言,借助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将贸易链条企业以自由度高、摩擦率低的合作方式进行聚集,最终成立一个全球贸易行业DAO。就此,我国可通过“一带一路”策略,进一步对沿线国家数字贸易市场进行布局。以国内跨境离岸集采中心为产能供应端集中采购,通过数字贸易港链接海外本土化数字贸易中心,以跨境订单全程履行服务为依托,以跨境大数据、物联网等分析为信息核心的一站式跨境综合为服务载体,将国际数字贸易企业进行链接,并进一步使我国企业可以掌握产品定价权,逐步将数字贸易港打造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数字贸易中心。
(四)参考全球数字贸易规则走向,加快数字经济相关立法进程
基于我国现存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政府可参考全球数字贸易规则走向,?M行多方位的审核与修订,加快制定数字贸易相关政策,尽可能避免贸易争端产生。我国数字经济相关立法可借鉴WTO《联合声明》中主要议题,一是放宽数据流动限制,如限制数字信息设施本地化要求、不歧视国外各项数字产品信息;二是增加数字贸易市场准入,如增加数字贸易服务开放部门等;三是数字贸易通关便利化,提升政府相关数据信息透明化,推广无纸化贸易;四是出台数字贸易相关监管框架,如开通消费者电子认证或电子签名互认等,为我国数字贸易营造更加便利健康的内部法制环境。此外,还要进一步增强对我国相关数字贸易行业可能产生风险事件的预见性,避免损失的扩大。
(五)打造税收征管信息化体系,遵守目标国税收监管
随着全球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跨境数字贸易企业,应以灵活的策略去适应数字时代新挑战。一方面,数字贸易企业需持续加快信息化的转型与创新发展,立足大数据、云计算、智能软硬件等技术,适时推出电子化发票体系,并作为数字贸易交易信息的电子化载体,进一步完善我国税收征管的信息化。另一方面,在不断扩大数字贸易的同时,更需遵守目标国税收监管,以竞争促发展。对于数字贸易企业而言,应在适应品质消费需求大势基础上,强调品质优势,整合海内外双向需求,群策群力走向全球数字市场。以京东为例,为适应澳大利亚跨境零售税改,京东现已着手网上税务局的注册申报、系统改造等工作,并对主站和英文站相关设置着手调整,以适应澳当地新税法的落地实施。就此,相关数字贸易企业,可参照京东,积极整改电子发票业务,助推数字经济下财税的创新与实践,进而配合目标国税务部门实施相关监管。
参考文献:
6.我国玻璃工业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篇六
一、制约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现状问题
小额贷款公司虽然在我国发展势头良好, 但其本身也存在着固有的缺陷。突出问题表现在:
1、小额贷款后续资金匮乏
由于被套上了“只贷不存”的紧箍咒, 小额贷款公司目前主要依靠自有资本金来开展业务。但是, 单单依靠股东的注资并非长久之计, 股东不可能向一个“无底洞”没完没了地投入资金。注入资本的严重不足和贷出资金回笼的缓慢性, 致使小额贷款公司面对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以及自己做大做强的良好愿望显得力不从心, 在贷尽资金后往往因无资金可贷只得暂停业务。
2、小额贷款公司身份尴尬
在《小额贷款公司指导意见》中, 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地位做了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在法律上只能是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不属于银行金融机构, 不能吸收公众存款。由于被严格限定为“只贷不存”的公司, 导致小额贷款公司既归《公司法》所规范, 但又无法被《公司法》所涵盖, 因为在现行《公司法》中, 没有对涉及贷款类业务的公司规定。另外, 由于小额贷款公司不经营存款, 所以银监会又不认可其为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在实践中扮演着一种“名不正言不顺”的角色。这种尴尬的身份制约着小额贷款公司的持续发展, 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 小额贷款公司难以获得像银行金融机构一样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 难以像农村信用社所一样享受国家税收优惠。
3、小额贷款公司市场准入难
首先是设立程序复杂, 小额贷款公司主要发起人要向所在区 (县) 政府递交小额贷款公司设立申请材料, 区 (县) 政府完成预审后上报市金融办复审。小额贷款公司申请人凭市金融办批准批文, 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并领取营业执照, 并在5个工作日内向当地公安机关、银监局和人行分行报送相关资料。不仅仅是设立程序复杂, 法定最低注册资本也是小额贷款公司设立的“拦路虎”, 《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中规定, 小额贷款公司要么是最低注册资本不低于500万的有限责任公司, 要么是最低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的股份有限公司。并且单一自然人、企业法人、其他社会组织及其关联方持有的股份, 不得超过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的10%。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 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 其中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 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这些规定都给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架起了一道又一道的关卡, 极大地打击了社会投资者的投资热情, 不利于对农村小额信贷的支持。
4、小额贷款公司监管难
就目前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状况而言, 主要由当地政府下设的金融办公室对小额贷款公司负责宏观监管, 日常监管工作则交由工商局履行, 银监部门迄今为止尚未介入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然而, 金融办公室并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容易导致监管形式化、走过场;而基于小额贷款公司业务专业性极强的特点, 工商局作为日常监管主体也不适宜。
5、小额贷款公司转制难
银监会和人民银行大力推行小额贷款公司的同时, 也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前景予以了一定考虑, 允许小额贷款公司在自愿的原则下, 可以依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和《贷款公司管理暂行规定》转制为村镇银行或贷款公司, 从而发展成为正规金融机构获取更多的融资渠道和经营项目。但是, 小额贷款公司的转制过程是十分痛苦的, 因为根据银监会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 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东总额的20%, 单个自然人股东及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 单一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单一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及其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而《贷款公司管理暂行规定》规定的股东条件更加严格, 限定投资人必须为境内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从以上规定很明显的看出, 国家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的转制还是严格控制的, 希望通过大型商业银行的介入降低金融风险。小额贷款公司如果要转制成为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必须由商业银行控股或经营, 这就意味着小额贷款公司的原始发起人和投资者们不得不让出控股权和经营权, 而这对于那些视小额贷款公司为其心血的原始发起人无疑是难以接受的。
二、解决小额贷款公司现状问题的途径
1、解决小额贷款公司后续资金匮乏问题的途径
(1) 放宽对小额贷款公司股东人数的限制
由于小额贷款公司在我国被限定为“只贷不存”的公司, 那么增资扩股将是其融资的最好渠道。2008年, 银监会和人民行发布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中规定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股东人数:有限责任公司应由50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有2至200个发起人。考虑到小额贷款公司支农功能的特殊性, 笔者建议在未来的立法中应取消小额贷款公司股东人数的上限, 充分吸纳社会闲置资金入股。
(2) 允许商业银行向小额贷款公司批发贷款
请求大型商业银行批发贷款其实一直是小额贷款公司的强烈要求, 但由于没有明确的政策指引, 贷款必须通过政府严格地行政审批。笔者建议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或法律将向小额贷款公司批发贷款纳入到商业银行的正式业务之中, 商业银行有向小额贷款公司批发贷款的自主权和决定权, 无须通过政府审批。与此同时, 考虑到小额贷款公司获取贷款资金的目的主要是用来进行支农服务, 国家应当对商业银行向小额贷款公司批发贷款规定较低利息, 并对商业银行的每笔放贷予以利息补贴。
(3) 逐步松开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的紧箍咒
国家出于金融安全目的对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进行限制无可厚非, 但这无形中又与国家所提倡的支农政策相冲突。要想最大限度的发挥小额贷款公司的支农功能首先应当保证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资金的持续性, 而存款业务的开展无疑是解决贷款资金来源的最重要渠道, 能大大调动开办小额贷款公司的积极性。笔者建议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 先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存款业务试点, 从众多的小额贷款公司中挑选开办时间长、规模大、信誉好的公司开展存款业务, 并在利率政策上进行扶持, 允许其存款利率可在一定限度内高于一般商业银行同期的利率水平。试点资格由银监会进行审批, 日常经营由银监局监管。以试点作示范, 逐渐放开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存款业务限制。
2、解决小额贷款公司身份尴尬问题的途径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运作尚处于摸索阶段, 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备, 这种法律、法规的欠缺使小额贷款公司的身份尚不明确, 由此面临着一定的法律风险。使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行为出现了法律监督的空白状态。笔者建议要尽快完善能覆盖小额贷款公司的配套法律法规, 特别制定《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法》, 使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有法可依。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地位, 虽然目前《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将其定为一般的公司企业法人, 但笔者认为将其视为“小型商业银行”更适合, 因为它比一般的公司企业法人在业务上更具特殊性、专业性、审慎性。所以对小额贷款公司相关法律的制定应更多的参照商业银行的法律法规。
3、解决小额贷款公司市场准入难问题的途径
为了充分调动社会投资者兴业创办小额贷款公司的热情, 有效利用社会的大量闲置资金用于支农建设, 笔者建议取消繁杂的行政审批程序, 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市场准入实行“低门槛严监管”的原则, 强调对其的后端控制。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程序应采用一般公司设立的准则主义, 即只要小额贷款公司符合了相关法律的设立条件并经登记机关依法登记就可以成立, 无须政府行政机关的事先批准或核准。而针对小额贷款公司较高的法定最低注册资本, 笔者建议大幅下调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定最低注册资本甚至是取消最低注册资本, 因为小额贷款公司的实力是否雄厚并非光看注册时的资本, 最重要的是公司运行时可用于放贷的资金, 而小额贷款公司的行业信用度、与银行金融机构的良好关系等都是可以进行转化的无形资本。此外, 还要取消单一股东持股不得超过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的10%的限定条件, 以及取消“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 其中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 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的限定条件。
4、解决小额贷款公司监管难问题的途径
考虑到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的业务具有极强的专业性, 笔者认为应在相关立法中明确各监管者的职责, 建议应由银监局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日常监管, 由金融办公室负责宏观的政策引导。其中银监局应当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每笔业务进行记载并随机检查, 特别是对于小额贷款公司从商业银行获批的贷款的用途及流向进行监控, 防范小额贷款公司出于非用于贷款业务目的从商业银行套取贷款。另外, 银监局应强化对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利率的监督检查, 防范高利贷违法行为, 确保农民可以获得较低利息的贷款。为了鼓励创办小额贷款公司进行支农服务, 国家应允许其贷款利率水平高于一般的金融机构, 但不应超过太多, 笔者认为不应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2倍为宜, 国家应当对低利率的小额贷款公司给予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 抑或授意国有银行批给其更多的低息贷款从事支农放贷业务。
5、解决小额贷款公司转制难问题的途径
笔者认为金融风险的防范重在监管而不是在滥设门槛, 只要监管部门在日常的监管工作中做到全面、细致、及时, 小额贷款公司在转制后能够审慎经营, 那么金融风险是可以被扼杀的。建议在小额贷款公司转制的问题上, 应当充分照顾小额贷款公司原始发起人和投资者们的感情和创业热情, 弘扬公司法的民主与自治精神。取消《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贷款公司管理暂行规定》中的商业银行必须控股以及必须是最大股东的强行规定, 是否吸纳商业银行入股应当由小额贷款公司的公司章程规定或股东大会决议, 是否由商业银行控股经营则应当按照公司法资本多数决原则来决定。
参考文献
[1]丁红萍.小额贷款公司的新机遇[J].江苏农村经济, 2008;9
[2]王学.小额贷款先天不足[J].管理与财富, 2008;8
[3]曹凤岐, 郭志文.我国小额信贷问题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 2008;9
[4]胡战勇, 谢华模, 谢文君.小额贷款公司的运作制度缺陷与政策修正[J].武汉金融, 2009;4
[5]余羚.关于中国小额贷款组织的法律问题研究[J].社会纵横, 2008;6
7.我国玻璃工业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篇七
一、我国的畜禽品种资源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 我国畜禽品种资源多样性
我国具有独具特色的气候、地形地貌和海拔梯度, 是世界上家养动物品种和类群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众多的地方品种和类群。据20世纪末统计, 全国畜禽品种、品种群、类群 (包括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及引入品种, 不包括近年引入的祖代、父母代、商品代家禽) 共计600余个, 其中马66个、驴22个、黄牛 (含奶牛、瘤牛、大额牛) 73个、水牛 (含类群) 20个、牦牛5个、绵羊79个、山羊 (含奶山羊及品种群) 48个、猪113个、鸡109个、鸭35个、鹅21个。国家确认的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有204个, 马15个、驴10个、黄牛28个、水牛1个、牦牛5个、绵羊25个、山羊20个、猪48个、鸡27个、鸭12个、鹅13个。我国一些地方畜禽品种还以其珍贵的遗传特性而誉满全球, 如太湖猪的高产性举世闻名;“三黄鸡”肉嫩味美, 饮誉港澳;北京鸭产蛋多且肉质鲜美;“丝毛乌骨鸡”为药用珍禽;被誉为“高原之舟”的牦牛是世界上独特的牛种。此外, 还有浙江金华猪、宁夏滩羊、广西矮马、鲁西斗鸡等。
2. 我国畜禽品种资源的流失问题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计划署的一份报告中警告说, 现有1 350个哺乳动物和鸟类品种面临灭绝的危险。在我国, 20世纪70年代后期, 以责任承包制为主体的农户经济, 使马、驴、牛、驼等大牲畜数量锐减。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猪和鸡的配套系又取代本地猪鸡品种和新培育品种。于20世纪80年代全国开展家养动物资源普查时, 已绝灭的品种有荡脚牛 (上海) 、阳坝牛 (甘肃) 、高台牛 (甘肃) 、枣北大尾羊 (湖北) 、项城猪 (河南) 、深县猪 (河北) 、太平鸡 (甘肃) 、临洮鸡 (甘肃) 、武威斗鸡 (甘肃) 、九斤黄 (江苏) 、定县猪 (河北) 和邓川牛 (云南) 等。处于濒危状态的有河西猪 (48头) , 八眉猪 (1 000头, 公猪难寻) 、鄂北黑猪 (数十头) 、五指山猪 (16头、无成年公猪) 、北京油鸡 (1 000只) 和静宁鸡 (3 000只) 等。
近年来, 处于濒危的家养动物有关中驴、河南挽马、铁岭挽马、晋江马、草原红牛、复州牛、早胜牛、安西牛、涠洲黄牛、舟山牛、冀南黄牛、独龙牛、民猪、通城猪、荣昌猪、巴马香猪、潘郎猪、圩猪、六白猪、岔路黑猪、雅阳猪、北港猪、碧湖猪、湖羊、大尾寒羊、同羊、湖区藏羊、塔什库尔干羊、兰州大尾羊、阿拉善驼、天津凤头鸡、溆浦鹅。
3. 可持续利用问题
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世界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的支援下,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建立了牧草和家畜禽种质库, 在部分省区建立了就地保护区, 以保护湖羊、金华猪和内江猪等特有种质资源, 并使中国的部分畜种数据库与国际品种资源库进行交流。
尽管我国在保护品种资源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各地对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对本地良种的保护不力, 或未引起注意;全国尚缺少专门的机构负责系统地、经常地和有效地组织品种资源动态的检测、评估、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管理工作;对调查研究重视不够, 由于资金不足, 我国对家养动物品种资源的调查还只限于发达地区和重点地区, 而边陲地区, 尤其是生态物种丰富但交通不便利的偏僻地区未能详细进行;尚有许多地方特有品种有传说, 但未能查实, 家畜品种数应不止上述这些。
我国是一个畜禽遗传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 国家对畜禽品种保存也十分重视, 农业部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保种经费对地方品种的保存进行必要的扶植。当前, 如何吸收外国在遗传资源保存工作中的经验教训,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保种工作, 无疑对我国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动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保持良性的生态平衡都有重要意义。
二、保种的方法和利用途径
我国畜禽具有多胎多仔、耐粗饲、入药、矮性、肉味丰美等特色, 对我国甚至世界遗传资源的改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我国太湖猪的高繁殖性能在法国杂交其本国猪后, 使其产仔数遗传性的改进提前了半个世纪。但近些年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口的增加,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本土品种在肉、蛋、奶等有关的性状上远远落后于国外品种。于是大量引入外国品种, 许多地方品种开始被杂交, 然后被替代, 使原来已开始出现的部分品种资源消失的情况进一步恶化。有资料统计, 上世纪末已灭绝的牛种有3个, 绵羊1个、猪2个, 鸡4个;濒临个、牛5个、绵羊2个和猪8个, 这些品种每绝灭一个即不可复得。因此, 必须结合我国国情, 加强选择, 同时改进肉、蛋、奶等经济性状, 以用促保, 减少损失。我国畜禽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 对全人类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 所以应以较大的投入加以保护。
1.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保种
(1) 纳米技术在动物品种改良中的应用多年来,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 转基因技术得到巨大的发展。转基因技术可改造动物的基因组, 能使家畜、家禽的经济性状改良更为有效, 如使其生长速度加快, 瘦肉率提高, 肉质改善, 饲料利用率提高和抗病力加强等;也能使优良种畜迅速扩群, 在短时间内培育出新品种。但与纳米技术相比, 在培育新品种方面后者优势更明显。据报道, 某医疗公司用显微注射技术 (转基因技术一种) 生产转基因动物, 平均51.4个动物才得到一个转基因后代。若用纳米技术先将DNA全部分解为单个基因, 然后根据需要进行组装, 转基因整合成功率几乎可达100%。同时, 利用纳米技术只要操纵DNA链上少数几种氨基酸, 甚至改变几个原子的排列, 就可以培养出有新性状品种甚至全新的物种。
(2) 输精技术的完善输精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具有很大的育种价值。如绵羊腹腔内窥镜子宫角深部冷冻精液输精技术是成功的, 具有成熟性和先进性。它的情期受胎率在73%左右, 与常规冷冻精液输精的情期受胎率55%相比高出17%左右。说明其极具推广价值。这对特有性状羊的育成和改良, 迅速推广优秀个体后代和种群都将产生巨大的育种价值和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 采用和发现各种先进的输精技术对优良性状的培育和改良, 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3) 胚胎移植技术的广泛应用胚胎移植技术是家畜繁殖领域中的一次革命, 它能够提高优秀种畜的繁殖力, 充分利用遗传基因, 对家畜的育种、保种、引种及经济效益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 选择健康, 繁殖和营养状况良好的波尔山羊母羊供体和同等条件的本地白山羊受体, 通过同期发情、超数排卵、胚胎移植等技术处理, 超排处理波尔山羊供体23只, 共获可用胚406枚, 平均每只获可用胚17.7枚;移植受体白山羊245只, 平均双胎率达65.7%。由此可见, 胚胎移植技术的采用对于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4) 克隆技术的不断研究克隆技术的研究早在20世纪就已达到白热化状态, 其对优良种群的扩繁有着不容忽视的科学价值。细胞克隆技术, 是将有无数相同的细胞可用来作为供体进行核移植, 并且在与卵细胞相融合前可对这些供体细胞进行一系列复杂的遗传操作, 尤其是通过建立的细胞系进行有核移植, 无论在科研上还是在生产应用上, 都已经显露出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从而为大规模复制动物优良品种和生产转基因动物提供了有效方法。在遗传育种上, 可以通过建立优良家畜品种的细胞系, 进行克隆动物生产, 迅速扩增优良种群, 加快育种过程。克隆技术已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1) 培育优良畜种和生产实验动物; (2) 生产转基因动物; (3) 生产人胚胎干细胞用于细胞和组织替代疗法; (4) 复制濒危的动物物种, 保存和传播动物物种资源。
(5) 活体保种活体保存是将由一定地理区域内的家禽群体中所有基因种类与基因组合体系所组成的基因库作为保存对象, 并将它们分配到不同的品种中去, 结合该品种的选育进行保存。其关键是必须首先进行系统深入的种质资源研究, 特别是系统研究我国畜禽所表现出的特殊基因的群体遗传特征, 将其保存以建立规模较大的资源场, 集中保存遗传资源为佳。但是就活体保种而言,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现行方法, 保护群的有效群体含量与保种的有效程度始终是一对矛盾。而地方畜禽群体的现状又决定了我们不可能组建较大的保种群, 那么, 探索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实现小群体高效保种就成了我们所面临的和必须解决的难题。再从现代生物技术这个角度来看, 虽然现代生物技术到目前为止都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 但随着对生物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 现代生物技术支持下的保种方式, 将能够满足我们小群体或者无活体保种的要求, 所以这些技术必然要代替活体保种的方式。
2. 动物遗传资源的管理
动物遗传资源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需要世界各国协调行动。制定一个完整合理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计划, 应包括如下内容: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的普查和分析, 而且重点是地方品种;建立高效率的遗传资源信息数据库;确定具有独特遗传特性的群体和濒危家畜群体;评定地方品种和引入品种的利用价值;协调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间的遗传资源保护行动, 促进家畜遗传资源管理和利用的研究。
在动物遗传资源管理中, 品种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从目前使用的中国畜禽品种资源数据库, 可以对我国畜禽品种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建立动物遗传资源数据库所需要的信息来源主要途径有:资源普查报告、有关职能部门的年度报告、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论文和报告、各种专门学术会议或学位论文、以及一些未公开发表的内部资料等。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需要进行可靠性评定, 筛选出能够正确反映畜禽实际情况的信息, 经过整理、合并等技术处理, 录入到数据库。需要经常性地补充和更新有关数据, 以保证能够为动物遗传资源保存决策提供依据。
3. 我国畜禽品种资源保存利用的主要途径
(1) 将畜禽品种作为杂种优势利用的原始材料结合实际情况, 在保存原种的同时, 广泛开展各种类型的经济杂交, 从而挖掘品种资源的生产潜力, 发挥品种资源优势。
(2) 开发品种中特异的经济性状, 拯救珍稀品种开发动物的非主要经济形状, 对保种具有特殊作用。但新开发的经济性状不能与要保护的品种特性及性状存在任何排斥。
(3) 利用种质超低温保存技术建立基因库目前, 牛羊精液、胚胎超低温冷冻技术就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因此, 濒危品种的超低温保存途径具有可行性。
三、结束语
畜禽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人类的祖先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是世界动物资源开发的丰富宝库。因此, 对畜禽品种资源的保存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的实践意义。
8.我国玻璃工业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篇八
一、基层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
现如今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具备了顶层设计, 国家出台了大量的文件政策支持各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各地高校及创业服务部门也积极探索形式多样, 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模式、课程及活动。但在基层具体落实创业教育时总是面临许多问题, 我们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 学生创业课程学习兴趣不高
2012年8月1日, 教育部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的通知。据要求, 高校开设“创业基础”课应不少于32学时、不低于2学分。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根据专业特点, 开发、开设创业教育类选修课程 (含实践课程) 。全国各高校纷纷设置创业类课程, 包含必修课、选修课等多种形式。然而, 学生对于创业课程的热情却不像想象的那样高。据调查显示, 大部分学生表示学习创业课程是为了得到相应学分和完成学校规定的要求, 并不认为创业课程会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产生多大作用, 许多同学认为自己不打算创业就没有必要学习这门课程, 即便有创业意愿, 也认为创业无法通过理论性的课程进行传授, 上课表现并不积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发现有创业想法或感兴趣的学生仍占少数。主动与教师取得联系, 课下探讨, 希望得到创业的有关知识及相应实践指导的学生不到十分之一。
我们还发现男女学生对待课程积极性存在显著差异。男学生课堂上思维活跃, 乐于参与互动, 更加注重如何能够把项目实现。在课堂提问中虽不是回答率较高的却是分析问题、分析项目最到位的。男同学更有志于组建团队, 创办事业, 并且在项目的选取上更加具有创新性和发展前景, 有不少项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女学生上课虽然出勤率很高, 但学生课上与教师互动较少, 教师所提出的有关创业的问题也反应冷漠, 鲜少主动回答。对于奖励性加分的课堂活动也只有15%左右的学生参加。积极性明显不如男同学。
(二) 专业教师缺乏正确引导, 参与积极性不高
现阶段各地高校正积极探索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这个过程少不了专业教师的参与。但多数专业教师本身没有创业的经历, 也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创业教育培训, 自己并不知道如何去创业, 很难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很多教师反映, 不是不做而是实在不知道如何去做。加之创业教育是在近几年快速发展, 要想取得所有专业教师的认同还需要一些时间, 许多高校还没有从管理层面统筹规划, 没有制定具体落实政策及方案, 尚无法给专业教师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另外专业教师肩负着专业建设、职称晋升、授课任务等大量工作, 很难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专业融合的创业教育研究中。有少数对创业教育感兴趣的教师都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相关工作, 都是出自义务, 而且多数得不到所在学院的支持, 处境十分尴尬, 导致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脚步放慢。虽然很多高校制定了较为全面的创新创业绩效考核指标及职称晋升规定, 但专业教师对学校鼓励参与创业教育工作积极性仍不高。
(三) 与学生创业有关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办发〔2015〕36号要求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 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 允许休学创业, 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指导意见都是为了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有力开展, 为学生创业建立制度保障。制度的落实仍需要组织机构的保障。就目前来看, 很多高校仍然没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创新创业工作, 而是挂靠在在团委、就业等部门。虽然近几年增加了许多的创新创业管理专门机构, 但多数处在新创阶段, 人员配备不齐, 工作目标定位不明确, 工作尚未捋顺。要想制定出文件要求的各项规定, 需要由创业部门牵头与其他部门进行配合完成。例如, 学分制度的积累与转换制度的制定需要协同创新创业部门, 教务处, 学工处, 学生所在学院等诸多部门共同商议。制定过程复杂, 周期较长, 目前经验不足, 制定的规章制度仍需要时间的检验。
(四) 学生创业知识匮乏, 尤以财务知识最为严重
创业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 它集管理学, 心理学, 营销学, 财务知识, 专业知识等知识于一身。对创业者有着较高的素质要求。有学者曾经研究创业知识中人力资源知识、战略管理知识、财务管理知识对创业知识影响作用相对较大, 其余的市场营销知识、政策法规知识、工商管理知识、金融保险知识等各种知识对创业知识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小。他认为各种知识水平越高, 相对的创业能力也会较强。【1】但现实是除了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课中安排类似课程外, 其他专业的学生较少有机会能够涉猎到此类课程。虽然在创业基础课程中会涉及部分知识, 但学习时间较短, 缺乏理论前导, 学生不易理解创业课程中有关知识的深意, 也就很难把它运用到创业实践中。这里尤以财务管理知识匮乏最为严重。管理及营销等知识相对容易理解, 与现实生活也最为接近, 而财务知识专业性强, 不易理解, 学生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很多非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参加比赛或做项目时财务部分漏洞百出, 几乎成了项目的软肋。创业知识是大学生创业能力提高的基础, 建立科学合理的创业知识体系对大学生的创业发展非常重要。高等院校应该对创业知识定位于兼顾学生的创业指导与终身受益、共性需求和个性差异、普及教育和精英教育, 在此基础上设置并存的两种创业知识传播体系:普及型创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性创业知识及课程。【2】
(五) 学生创业项目仍待进一步创新
虽然在各大创业比赛中学生涌现出很多吸引眼球的精彩创新型创业项目, 但是在学校基础层面, 在项目征集的过程中, 及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中, 大多数学生选择的项目仍是比较传统的创业项目。很多学生把目光放在咖啡厅、健身房、甜品店、废旧物资回收等项目上, 项目陈旧, 科技含量不高, 多属传统经营项目。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较容易被模仿, 缺少经营特色, 产品差异化不够明显。在创业活动中, 除了少数工科类院校, 申请专利的项目则是少之又少。亟待学生能够发现新颖独特而又能解决基本需求的实用型创业项目。创新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 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开展创新教育, 能够使学生在思想观念上适应新型大学的学习特点和培养环境, 并初步掌握有关项目选取、资料撰写确立研究方法、项目管理、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知识, 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
(六) 照搬照抄现成模式, 不因校制宜, 因专业制宜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深入, 许多学校都在尝试不同模式的创业教育, 努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促进活动。一些学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许多省份评选出了创新创业示范院校。其他院校也积极效仿, 互相借鉴。但是, 很多学校只是照搬照抄这些院校的先进模式, 奉行“拿来主义”, 并没有针对自身学校的情况加以内化, 没有因校制宜, 缺乏特色。任何良好和先进的模式都有一个适宜的环境, 并不是所有的院校都适用。比如理科院校与文科院校, 医学院校与艺术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上会有明显的区别。如果看到某种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就不加分析, 盲目借鉴, 推广到自己的学校,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 发现并不适合本校, 会导致资源及时间的极大浪费。另外, 不同专业可以开拓创业的切入点是不同的, 依托专业的创业项目也会截然不同。比如护理专业的学生可以从事养老院, 家政服务等领域的创业, 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从事软件开发, 数据应用等领域的创业, 二者在创业课程的设置上, 创业活动的开展上, 都具有很大的差别。在构思教育模式时就应该依据专业特点进行单独构建适合本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但多数院校现在并没有针对不同专业设计不同的创业教育模式, 所有专业采取相同的创业课程设置, 我们亟待推出专业融合型的创业教育新模式。
二、结合特色高校给出的解决途径
面对这些问题, 全国的高校都在积极的探索, 试图寻找一些途径或方法能够找到自身的创新创业教育特色, 真正起到提高学生创业素质的目的。
(一) 开设创新创业实验班
我国许多高校都在尝试新颖的创新创业教育形式, 实验班就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江西财经大学开展创新创业实验班, 采取30人的小班授课,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授予双学位, 采取分段式淘汰教学。开设的创业类课程比重较大, 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 与企业家或投资人近距离接触。学校在资金, 师资, 对外交流方面给与大力的支持。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4】厦门理工大学实验班, 在招生选拔、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方面, 都实行校企合作, 明确并规定实验班一半以上课程要深入企业实地并由企业一线人员授课。首批赞助奖学金超过10万元, 入选实验班的学生将享受优先被企业录用的机会。【5】河北师范大学商学院实验班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以创新创业为主要内容的课外活动。学生参加实验班学习将围绕创业实践、科技创新、企业实践、创业科研、创业论坛、学术报告六个板块参加活动, 通过情景模拟、分组讨论和分享、商业游戏、创业人物访谈、团体游戏、小组任务、案例讨论、头脑风暴等多种形式完成学习任务。【6】实验班的探索能够使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和制度得以落实。可为更大范围的创新创业教育抛砖引玉。
(二) 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新体系
我们不断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中摸索。最后发现一种比较合理可行的模式, 我们称之为“Y”式创业教育模式。即每个专业可以开辟两个毕业出口, 一个方向是正常的就业出口, 学生无创业意愿, 毕业后根据专业进入用人单位工作。可以进行基础的创新思维培养, 创业精神引领, 以专业知识技能学习为主。另一个方向是创业出口, 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以创业为目标, 在学校学习的是专业基础知识加深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所开设的课程主要以创业类课程为主, 重点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 创建企业能力, 管理能力, 创新能力等。学生毕业之后将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创业活动。此类型的班级人数不宜过多, 人员的选拔相对严格, 可以以笔试加面试的方式进行选拔, 可以说是一种精英式的教育。两个出口所倚重的方向是截然不同的, 这样的方式更能够将适合创业和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聚集, 能更有侧重的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教学效果及实践效果更加理想。这样的系统教育还可以向高等教育的前段延伸, 进入高职、中职甚至初中教育。真正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纵向体系。
(三) 活动、制度齐引导, 激发教师热情
许多高校都制定了关于鼓励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措施, 但效果并不理想。要想起到更好的效果, 需要让各专业教师真实的感受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具体活动或事项加以落实。【7】辽宁何氏医学院正在积极的探索专业融合型创新创业, 已将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情况加入了职称评审条件, 成为了加分的重要依据。经过了一轮评审过程后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增高。该校还组织了创新创业周活动, 邀请国家级创业专家为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组织创新创业项目路演竞赛, 邀请了各二级学院的院长担任评委共同参与。并为获奖的指导教师颁发奖金。在这种大型活动的带动下, 各分管领导的参与下, 强烈的带动了教师的创新创业热情。南京则出台“科技九条”鼓励高校师生创业创新。金陵科技学院在南京高校中首家出台“科技九条”实施细则。不仅明确鼓励和肯定教师创业, 还将创业教师及其团队的收益分配首次调高了四成。南京工业大学出台了鼓励教师创业创新的19条新政。活动能给人以之短的感受, 这些制度能够保护教师的经济利益, 能够真正做到激发教师热情, 是一种较有效的方式。
(四) 系统开展创业知识类课程
全国政协委员、沈阳何氏眼科医院院长何伟提出, 建议在大学开设创业课程, 帮助大学生提高适应社会的技能和塑造良好的心态。创业教育课程是创业教育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 是落实创业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和工具, 是创业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 同时也是评价创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指标, 良好的创业课程设置对于增强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8】对于非管理类专业的院校有必要开设较为系统的创业类课程, 有利于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 也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创业活动。提倡学校开展, 创业基础类, 营销类, 互联网类, 财务类, 管理类, 投资类, 云计算类系统的课程群, 形成较为系统实用的知识来源。【9】如黑龙江大学已经开设了100余门创业相关的课程, 许多高校都建立了创业教育课程群, 下一步应该探索的是每个专业创业所涉及课程的广泛建设。
(五) 将创新思维融入日常教育
首先就是广泛的开展创新类的课程, 创新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接触创新的相关知识, 了解创新机制和国家有关大学生创新的政策, 拓展创新思维能力, 学习创业规划, 有了理论的指导, 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创新活动, 更好地推出创新成果, 更深刻地认识创新从而避免走弯路。可以开设《创新管理》、《创新思维培养》等课程。创新课程有利于学生掌握创新的方法, 为开展创新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其次可设立创新研究基金, 此基金用来支持教师及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和理论创新。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研究和创新活动。把资金投入到创新领域能够为创新成果的研发提供有力保障, 促进创新项目研究速度, 提升创新工作效率。【10】再次可以建立大学生创新教育网站, 提供信息化的创新服务。创新教育网站可以进行创新理论的推广和实践知识的传播。进行相关创新信息的发布和项目成果展示, 提供资料下载的空间, 提高创新教育的信息沟通速度和工作效率。【11】开设创新社团, 有组织的开展形式新颖, 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活动。为学生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使有创新兴趣的学生在社团内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 实现自己的理想。建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 学生应有固定的场所从事创新研究和创新活动, 基地内应提供基础设施及设备, 配备专门人员管理。为大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资源和空间。【12】还可以组织创新创业比赛, 激发大学生创新热情。开展正规的创新创业比赛能够给学生展示创新项目的机会, 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自身研究成果的价值, 好的项目还会引起投资人的关注, 有力的促进了项目的转化, 提升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在比赛及平时可以开展创新项目展览, 让更多的普通学生看到, 感受到创新在生活中的存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并鼓励学生创新与创业的结合。
(六) 结合各校情况, 培育特色创业教育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综合情况, 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完全统一模式, 统一步骤。每个学校应该有自己的创新创业教育特色。这就需要各高校根据自己学校的定位, 自身专业的特色来定位本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大连民族大学设计学院创新学生培养模式, 注重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大一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后, 大二选择不同设计方向导师, 进入相应工作室跟随导师进行专业学习。学生跟随教师共同创作艺术作品, 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设计活动, 团队创作。有的建立了自己的公司, 有的设计出的作品参加国际国内比赛赢得了许多奖项。开创了良好的创业途径。另外每个学生在毕业之前要完成一本1万字以上的调研报告, 在整理和撰写报告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道德及中国人文情怀得以了解, 实现了实践与创作能力的有机结合, 走出了自己的创新创业教育特色。
参考文献
[1]陈明, 肖春林, 万孟琳.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对创业能力影响机制的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8) :109-113.
[2]郑颖, 赵冬梅.本科院校创业课程设置刍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9 (12) :45-48.
[3]王保江, 刘件, 蒋颖.关于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探索和实践[J].北京教育, 2005 (6) :31-32.
[4]江西财经大学教务处.关于选拔江西财经大学创新创业实验班学生的通知[EB/OL].[2010-6-21]http://jwc3.jx ufe.edu.cn/web/.
[5]唐红波, 陈强.厦门理工开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班"企业埋单[N].中国青年报, 2010-10-25.
[6]河北师范大学商学院.商学院成立创新创业实验班[EB/OL].[2014-06-16]http://www.hebtu.edu.cn/a/2014/06/16/20140616144243.html.
[7]王东明, 刘姬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12) :24-27.
[8]郭雷振.我国高校创业课程设置的现状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 2011 (9) :28-30.
[9]江玮璠, 李文, 汪丽琴, 杨叶, 蔡苍福.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广场, 2013 (11) :252-254.
9.我国玻璃工业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篇九
人才是企业竞争的核心,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人才。餐饮行业也是如此, 餐饮行业的管理人才决定了餐饮企业的发展状况, 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制约着餐饮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餐饮企业的人才管理存在着许多问题, 大部分管理人员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餐饮业的管理知识, 一般都是从基层员工逐渐提拔起来, 他们知识结构单一, 在处理日常的实际管理工作中, 凭靠的都是旧的管理结构和管理经验, [1]这就导致他们缺乏现代专业的管理知识, 无法适应现代化餐饮管理工作。因此, 现代的餐饮企业对专业性的管理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不断的加强我国餐饮行业高素质人才的全面培养对于餐饮行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我国餐饮业管理人才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 我国餐饮业管理人才主要存在着管理员工专业技能不够过硬、缺乏专业性人才、专业管理能力不强和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等主要问题。加快餐饮行业的管理人才建设, 对发展我国餐饮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1我国餐饮业管理人员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有待提高。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 当前餐饮企业不断的发展, 行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这就导致对餐饮行业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目前我国比较缺乏专业性的餐饮行业管理人员, 大部分管理者都只具有高中或中专的的学历, 没有经历过专业系统的教育, 他们的职位都是由基层员工慢慢升上去的, 凭借的都是经验管理。[2]其次, 由于他们的知识结构单一文化素质水平较低, 对现代先进的餐饮行业管理知识和理念学习也存在着一定缺陷, 这就导致在实际餐饮管理工作中不能有效发挥他们管理能力和水平。
2.2我国餐饮业管理人员能力和水平不强, 缺乏专业性的高端管理人才。近些年国家对培养专业性人才在不断的重视,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为一些大型的企业输送了一些餐饮业管理人才, 但大部分中小型餐饮企业还缺乏专业性的人才。当前大部分餐饮企业的管理人才的结构都是由基层员工通过慢慢提拔逐渐成为管理人才的。他们知识结构单一, 而且缺乏系统和专业化的管理知识学习, 他们凭借的就是他们的经验管理, 习惯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去管理日常餐饮工作, 对现代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不够重视, 不能有效的利用现代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经验进行科学管理, 从而无法适应现代化餐饮企业的发展。其次, 一些专业性的管理人才的责任心不够强, 不能实事求是的投入到实际的餐饮管理工作之中。
2.3管理者缺乏现代化餐饮行业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理念。我国餐饮行业虽然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 在管理方面一直沿用的是传统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 缺乏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益意识。餐饮业作为服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服务是餐饮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 经常会发现食品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和工作人员与客人争吵等问题, 服务质量的下降必然不能形成良好的信誉。[3]同时, 一些餐饮行业为了获取暴利, 只顾经济利益却忽视了社会效益, 经常出现食材滥竽充数、食品卫生等现象, 这样既是对消费者的欺骗也是自毁企业形象。
3.提高我国餐饮业管理人才的有效措施
3.1不断的引进餐饮业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首先, 餐饮行业要建立与高等院校人才合作机制, 吸引和招聘高校大学生。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学习能力强, 而且还经过了三到四年的系统性专业性的知识学习, 对餐饮企业的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 对餐饮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相关的餐饮企业要经常在高校举办人才招聘会, 引导学生了解餐饮企业的就业模式, 提供实习锻炼的工作岗位。其次, 要引进社会餐饮业中优秀的管理者。优秀的餐饮管理者不仅有过硬的专业技能, 而且还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他们对餐饮业的发展起着领头羊的作用。
3.2定期组织对餐饮业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要想提高餐饮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不光只是引进部分优秀的人才, 更重要的要使整个企业的员工素质得到提高。因此, 餐饮业应注重企业的内部培训。[4]企业要建立专项的培训资金, 筹建餐饮企业图书馆让员工自主学习, 同时还要聘请专业的讲师定期对企业员工进行餐饮业管理知识技能的培训。最后, 培训工作是一个长期并且艰难的过程, 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而且培训的内容还要与时俱进, 不断输送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经验, 使其能够适应餐饮行业你快速发展的趋势。
3.3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首先, 餐饮企业要为企业员工创造良好的的学习环境, 鼓励和支持员工自主学习, 并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 重视企业人才的培育。其次, 建立严明的学习奖励制度, 将平时的学习状况计入年终的绩效考评。对积极学习上进的员工要予以一定的物质经济奖励, 对不思进取不适应企业发展的员工予以淘汰, 以强制的手段激发员工的学习积极性。[5]最后, 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 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 从而的更好促进餐饮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餐饮行业势必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我国餐饮行业人才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 餐饮行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从企业人才方面着手, 不断的引进和培养专业技能过硬水平高的管理人才, 进而提高餐饮行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建立一支专业性、服务性的人才队伍, 有效的推动我国餐饮企业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杨燕.餐饮企业人力资源危机干预探析[J].中国商贸, 2013年.
[2]范旭光.中层管理人员是酒店生存发展繁荣的关键——浅谈酒店中层管理人员选拔培养使用问题[J].商业经济, 2011年.
[3]张晓琼, 李伟.湘西地区餐饮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民族论坛, 2010年.
[4]薛成城.我国餐饮高素质人才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13年.
【我国玻璃工业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推荐阅读:
当前我国餐饮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08-25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战略探讨(科技管理研究)06-18
浅谈我国金融市场现状以及发展方向09-01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0-07
我国公共伦理现状、问题、成因及对策12-29
我国红枣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09-23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08-27
我国财政金融支农现状问题及对策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