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城镇陈家村农民收入问题调研报告

2024-07-17

关于天城镇陈家村农民收入问题调研报告(精选10篇)

1.关于天城镇陈家村农民收入问题调研报告 篇一

关于农民工收入及工资落实问题调查报告

系部名称:计算机信息工程系 专业: 软件技术

班级:_________姓名:lk8217

调查时间:2012年1月

一、实践目的通过自身努力,锻炼提高自己,体验农民工生活的艰辛,深入调查农民工生活现状

二、实践内容及结果

1、农民工就业条件和生存状况

在被调查者中,60%的农民工外出务工的主要目的是多挣钱,改善生活;30%的农民工是出来磨练自己、增长见识、学技术和寻找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和职业。有80%的农民工常年在外务工,临时性出来务工经商者仅占10%。从农民工外出情况看,有些农民工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城市打工,也有在河北省内发展。

大多数农民工的工资能定期、规范、及时地领取。按年、按月、按天、干完即领取等获得劳动工资的方式都有。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大为减少,84.1%的农民工劳动工资从未被克扣,只有15.9%的农民工偶尔被克扣劳动工资。有71.8%的农民工劳动工资从未被拖欠,22.0%的农民工劳动工资偶尔会被拖欠,只有6.2%的农民工劳动工资经常被拖欠。

今年年底我村就有六名农民工工资被拖欠,拖欠金额近五万元。他们自费去北京要工资,直到过年也未能要回被拖欠工资,几个月的辛苦钱打了水漂。据调查,拖欠民工工资大多发生在建筑工地。在建筑攻打的民工劳动强度大,劳动和生活条件差。而建筑工程又流动性比较大,有关部门管理相对困难,许多民工工资被拖欠和克扣。

工资被克扣和拖欠的原因是由于部分用工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或者是扣留一部分钱,作为防止不辞而别的手段,或者是上一级暂时经费有困难,缓发工资。这些农民工的平均月收入为3000元左右,比以前有增长。虽然这几年收入有所提高,但与此同时,物价飞涨,挣得多花的也多,必要开支增高。

2、文化程度低,专业技术缺乏

在被访者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3.1%,大多数农民工是放下锄头,拿起斧头,72.8%的被访农民工没有专业技术证书。大批农民工涌入武汉与城市失业人口竞争就业岗位,由于文化程度低,专业技术缺乏,大多只能从事那些脏、累、险的体力工作。

3、工作时间长,收入水平低

有的用工单位仍然将农民工与廉价劳动力划等号,农民工工资水平偏低,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依然存在。2005年被访农民工的平均年收入虽然达到10714元,而同期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是18505元,两者相差近1倍。农民工工资与工时也及不相称,调查中,61.0%的被访农民工平均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看起来不算太低,但劳动时间长,超负荷从事繁重工作。被访农民工平均每周工作5天的仅占13.3%,工作6天的占28.2%,工作7天的占58.5%,人均每周要工作6.5

天。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为9.5小时,其中,每天工作时间8小时的占38.5%,8小时以下的仅占5.6%,8小时以上的占55.9%。由于工时水平低,为了挣更多的钱,时间对农民工来说至关重要,他们只能加大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来获得更多的报酬。

4、社会保障面窄,安全隐患较多

调查中我们感觉到,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严重滞后,工伤、医疗、失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都在25%以下。在农民工工作的岗位上,劳动安全防护措施较为严密或非常严密的仅占27.7%,大部分农民工是在保障缺失的情况下从事相当艰苦甚至高度危险的工作,长时间疲劳过度,安全隐患多,尤其是建筑行业,以上三家工地发生安全事故伤亡的人员90%以上是农民工。医疗、失业应有保障的缺乏,农民工生病、失业的承受能力软弱。在务工经商期间生病时,只有25.1%的被访农民工会去正规医院看病,28.7%的会去个体诊所,30.8%的选择自己到药店买药,还有15.4%的舍不得花钱看病,选择不看病、不吃药或者回老家再做打算。当农民工被解雇或辞退工作后,这部分人就会暂时的或很长时间成为无业游民,生活就会失去保障。

5、居住相对拥挤,文化生活单调

农民工进城后面临的第一大题就是找个落脚安身之处,大多数只能租房居住,或住在建筑工地的工棚里,房间拥挤、采光和通风条件差。被访农民工的人均居住面积仅为7.5平方米。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也令人担忧。不宽裕的收入、不高的文化水平、拥挤的居住条件、高强度的劳动,使他们往往处于与城市文化的某种隔膜中。一半以上的被访农民工主要靠看电视、睡觉打发工余时光,打扑克、看电视、聊天几乎成为农民工基本的文化生活,上网吧、看碟片、闲逛是一些年轻农民工业余休闲的主要方式。

三、改善农民工务工及生活状况问题的建议

农民工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爱护,我们应该解决农民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形成尊重农民工、体谅农民工、关爱农民工的社会氛围。针对农民工务工及生活状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如下:

1、加强对农民工的组织和领导。农民工为我们创造了社会财富和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他们已经与城市生活密不可分。我们要加强对农民工的组织领导,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要尊重劳动、尊重农民工,大力宣传农民工在城市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让社会认识到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力量,努力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维护农民工的权益。

2、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培训农民工,实际是提高全社会的劳动力素质,造就新一代产业工人。通过培训,让农民工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就能够扩宽他们的就业渠道,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城镇化的发展。要在政策的引导下,通过政府和个人的双方努力,让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同时,要从农村少年儿童教育入手,利用学龄儿童减少空置的大量城市教育资源,让农村小孩进城接受义务教育,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综合素质低的问题,为社会培养新一代的农村国民。真正实现社会公正、城乡一体,让农民子女长大成人后不再重演父辈“城市边缘人”这一角色。

3、认真贯彻执行“劳动法”,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安排劳动者延长时间的,支付不低于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要在农民工中贯彻执行劳动法规,保证

农民工正常的休息时间。因工作需要延长劳动时间的要付给超额劳动报酬,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

4、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要尽快出台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重点解决农民工工伤、医疗、失业、养老四大保险缺失的问题。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存在社会保险制度单

一、养老保险关系转移难等难题,相关部门要创新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多层次、供选择、可衔接、灵活多样的农民工社保制度。企业要积极为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重点解决重大疾病的保障问题;通过省际联动解决社保关系转移难问题;加强城乡社保制度衔接,以便于今后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实现统一。

四、实践总结或体会

农民工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明白了农民工挣钱背后的辛酸汗水,明白了农民工的不易,更加坚定了我要努力学习的决心。

2.关于天城镇陈家村农民收入问题调研报告 篇二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强调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在我国, 农业是弱势产业, 但同时, 农业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民更是占全国总人口的很大部分, 因此, 大力发展农业经济,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成为了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业经济与农村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但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 随着改革重心转向城市, 农民收入增长呈现速度放慢的趋势, 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农民收入增长减缓一方面会降低农民的购买力, 制约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国内总需求, 不利于国民经济长期的健康运行, 因此分析农民收入增长变慢的原因, 提出有效的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建议, 显得十分重要。

二、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工资收入, 是指农民受雇于单位或者个人, 靠出卖劳动力而获得的收入。第二类是家庭经营性收入, 即指农民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生产管理和筹划获得的收入。第三类是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是指农民作为金融资产或其他有形非生产性资产的所有者, 将其资金或者有形非生产性资产提供给其他组织或机构, 作为回报从中获得的收入;而转移性收入一般是指农民在再分配中所得到的所有收入。而在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分析中, 笔者发现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现代农业发展不足, 农民增收难。近年来, 我国很多地区都比较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 但总体来说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没有形成特色的产业优势,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仍不规范, 难以充分满足农民的需要。

第二,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足, 制约了农民收入增长。剩余劳动力转移一方面可以使从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在经济发达地区工作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 另一方面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减少了农村劳动力的数量,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是, 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长期稳定承包权”的土地制度存在农户地权不稳定、产权不清晰等内在缺陷。而户籍管理制度使得居民与居住地之间呈现相对固定化的关系, 抬高了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门槛, 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

第三, 政府对农村公共领域的投入与建设不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相比较而言的, 相对于城镇地区较为完善的公共领域建设, 农村地区存在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全、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技术发展不到位等问题, 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从而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第四, 人力资本投资不足, 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长期以来,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设施都比较差, 农民接受教育的机会较少, 接受教育的程度也较低, 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农民文化素质低下, 不仅使农民缺乏创新精神, 减少农民从事非农产业的机会, 而且不利于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推广与应用, 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从而导致农民增收难。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造成农民收入增收困难的几方面因素, 笔者认为要提高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速度, 可以从以下几点建议入手:

第一,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只有发展富民产业, 农民增收致富才有保障, 才可以建设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因此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拓展农业产业链条, 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和生态农业, 全面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 建立健全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增强农民的市场竞争能力, 提升农业整体素质以及综合效益, 形成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

第二, 改革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 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及依附在其上的社会福利制度, 打破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界限, 推动劳动力资源在城乡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扩大农户的经营规模。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导致了农户的小规模经营, 不利于土地的适度集中经营, 也不利于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业的发展。因此, 必须改革土地制度, 加速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进程, 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水平, 从而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

第三,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公共领域的投入。首先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修建农田水利设施, 提高农业抗灾能力, 加快推广农业生产的现代技术, 提高农业的生产率水平。其次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维护农民的生存平等, 稳定农村的社会秩序。同时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改造与整治农村环境, 确立农村桥梁、道路、饮用水和卫生等公共品供给体制, 促进农村的发展, 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3.关于天城镇陈家村农民收入问题调研报告 篇三

根据工作安排,区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委在*副主任带领下,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和农工委委员对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活富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评价

我区现有*个行政村,共有农村分配人口*人,其中老年人近*人。近年来,区政府围绕打造“三全”首善之区奋斗目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长,*年行政村农民人均收入*元,增长*%,增长率高于城镇居民*%,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一)改善发展环境,夯实增收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区政府累计投入近百亿资金,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地区的环境面貌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促进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推进*建设,龙坞茶镇正式挂牌国家5A级景区,*个行政村实现A级景区村庄全覆盖,其中5A级*个,乡村旅游产业配套设施不断改善。

(二)强化就业指导,保证基本收入。

区相关部门每年深入农村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举办招聘会,积极通过“线上线下”为农村群众搭建就业平台。以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为目标,一以贯之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已累计培训人次突破*万人次,投入农培资金*万元。探索农村创业平台建设,积极培育优秀农创客,创建农村小微创业园,做好农民创业培训指导,发放创业贷款,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创业。

(三)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增收渠道。

制定现代农业发展扶持政策,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及民宿、农家乐发展。*年全区休闲观光农业接待游客*万人次、实现收入*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创造服务性岗位*余个,也进一步带动提升了农户房屋的出租率和收益率。高度重视西湖龙井茶产业的保护与发展,实施菜籽饼肥免费发放和全域无人机植保,茶叶品质逐年提高,*年实现茶叶一产产值*亿元,亩均收入*万元。今年龙井茶采摘前期,区政府及时出台《*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春茶生产扶持方案》,安排资金*万元,帮助茶农茶企渡过难关。

(四)加强政策支持,落实兜底保障。

区政府高度重视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年涉及“三农”投入*亿元以上。积极完善生活救助、就业帮扶等政策,做细做实农村低保、低边、残疾、大病等困难家庭社会救助服务,没有一户家庭因病因灾而生活无着。深化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余名农村群众实现就地就业,保障困难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养老保障全覆盖,全区约*名农村老年人中有约*名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近万名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养老服务城乡一体化,加强农村老年食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养老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水平。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民收入不平衡。

通过对*个行政村农户的抽样调查发现,农民收入主要存在三项不平衡。一是收入来源不平衡。从收入来源看,多的地区有*项以上,少的地区只有一、两项的基本收入,如双浦地区*个村大多数农户只有打工收入和土地流转租金收入;而留下东穆坞村平均每户家庭都有*万的房屋租金和*万元茶业收入,两项人均收入即达到*万元。二是地域收入不平衡。据抽样调查,*不同地域农户收入差距较大。三是城乡收入不平衡。*同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相比水平较低,以致农村老年人最低收入群体平均月收入不到*元,每天仅能开支十几元,生活相对困难。

(二)就业渠道较窄。

一是就业机会较少。当前我区农民自主种植养殖大大减少,一些不符合环境要求的企业已整治,而新的就业机会尚未形成,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机会大大减少。二是农业企业吸纳能力较弱。全区目前流转土地*万亩,实际可利用土地*万亩,共引进现代农业企业*家,吸纳本地劳动力*人,每百亩土地仅能吸纳*人。三是创业创新能力不足。受制于自身能力、学历,农民创新创业的意识不强,利用乡村资源优势在乡创业的能力不足。有少数青壮年就业高不成、低不就,创业无能力、缺资本,宁可在家赋闲,无所事事。

(三)美丽经济发展不快。

一是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尚不完善。虽然全区已实现A级景区村庄全覆盖,但符合旅游需求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已远超设计处理容量,对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不利影响。二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缓慢。流转土地的利用效率不够高,项目建设推进缓慢,土地闲置率较高。三是乡村产业融合不足。美丽乡村建设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充分,乡村自然资源、生态资源、人文资源没有很好地转化为农旅产业、休闲产业、康养产业的发展,生态环境优势还未完全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显势。

(四)村集体分红能力弱。

*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最低的翁家埭村*年集体经济总收入仅*万元(财政补足到*万),大部分村级集体收入仅能满足村级组织运营及基本保障。一是村级集体“造血功能”不足。*年*月出台的《杭州市区村级留用地管理办法(试行)》规定,行政村可预支*亩的留用地。但到目前为止,仅有东穆坞村、华联村和绕城村三个村预支落地*亩。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还未能取得突破。二是村级日常支出负担较重。当前各村在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刚性费用支出不断增加,部分村出现入不敷出、部分村有负债的情况,影响了集体收入用于分配。三是村级人才储备不足。乡村振兴领军人物相对缺失,一些村干部因文化水平、经营能力等制约,对发展集体经济的信心不足、办法不多,影响了集体经济发展。

三、建议

实现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任务。我区作为发达地区的主城区要紧紧抓牢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从优化增收环境和提升发展能力双向发力,多措并举,精准施策,确保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

(一)加强培训、促进就业,进一步提高农民工资收入

1、拓宽就业渠道。要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排摸、劳动意愿调查和适合岗位的提供等工作,开通“线上线下”招聘渠道,努力为农村求职者和用工单位搭建劳动力供需信息对接平台。

2、加强就业培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农民转变就业观念,引导农民走进“课堂”进行集中、专业的技能培训。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实际和用工需求,精准开展技能培训,增强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促进就地就业。把涉农企业引进同农民就业增收结合起来,明确企业对本地劳动力尤其对*/*人员和超龄人员的吸纳责任。对安置本地农村劳动力多的本土企业,要给予适当政策补偿。区环境集团等区属国有企业劳动用工,要首先考虑接收本区农村劳动力。要照顾农民的种植需求,在一些没有自留地的村,可有计划地回拨少量流转土地给有种植意愿的农户进行种植,减少农户对果蔬的生活开支。

(二)做强产业、鼓励创业,进一步拓宽农民经营收入

1、加快发展美丽经济。要以践行“两山”理论为目标,科学编制全区美丽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要加快美丽经济融合发展,充分利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大力发展农村旅游经济、生态经济、电商经济、文创经济、养生经济等美丽经济业态,让农村的好山、好水、好空气、好产品变成增收致富的“宝物”,如鼓励发展精品民宿农家乐,茶餐厅、康养基地等。要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设施,妥善解决农旅项目建设用地以及土地、房屋经营权稳定性保障等问题,注重西湖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加快推进灵山风情小镇、兰里景区、巧克力小镇建设,提升龙坞茶镇建设绩效,文旅集团和之江经管集团要起好主力军和引领者的作用,加速实现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化。

2、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要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高流转土地利用效率,积极招引优质现代农业企业和具有影响力的项目落地,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要高度重视西湖龙井茶产业保护和发展,提高茶叶品质,提升品牌形象,进一步完善全生态产业体系,打造采茶、炒茶、品茶、茶艺、茶旅和茶文化相结合的西湖龙井茶特色产业链。

3、鼓励引导农民创新创业。要加强农村创业人才培育,努力培养一支“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职业农民。要制订出台农民在乡创业扶持政策,鼓励更多新一代农民在家门口创新创业,通过数字赋能,做深做透“互联网+农产品”“数字文创+农产品”等文章,扶持带动增收致富。要充分发挥农合联和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发挥政策优势,促进农民创业就业。

(三)深化改革、拓展渠道,进一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1、配强配好村级领导班子。村党组织、村委会、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会是行政村建设发展的领头雁,特别是下一步在实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经合社董事长三职“一肩挑”的情况下,“一把手”的人选尤为重要。在今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时,要把好入口关,高度重视村班子成员的配备,特别要把政治素质好、领导能力强、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的人员选为村级组织“一把手”,并及时做好培训提高工作。

2、增强集体经济分红能力。要增强村级集体“造血功能”,统筹分配留用地资源,优先将留用地指标向行政村倾斜,尽快实现指标落地、项目启动、收益见效。要紧紧抓住精品村、风情小镇、旅游示范线建设等契机,用足用好各类政策,盘活利用好村级集体存量建设用地和房屋等物业资源,提高集体经济收入。支持和鼓励村集体合理利用山林、低丘缓坡等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开展高附加值的种植养殖,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

3、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通过“村集体+合作社(企业)+农户”等模式,促进农村承包地规范、有序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要按照房地一体、统筹推进、依法依规的要求,分步做好农村宅基地及住房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健全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长效机制,保护农民合法财产权益。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赋予宅基地和农房出租、抵押、入股等权利,出台盘活、利用闲置农房和宅基地的政策措施,不断提高农房利用率和收益率。

(四)精准服务、强化保障,进一步增加困难农民的转移性收入。

1、持续加强农村扶贫帮困。深入开展低收入农户增收行动,实施帮扶工作责任制,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增强困难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开发管理好公益性服务岗位,帮助农村困难群众就近就业。要坚持对农村困难群众的调查排摸,重点关注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年老致贫等现象,严格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做到“应保尽保”,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要积极开展村企结对、村社结对,实现城乡互补和城市反哺农村。

2、逐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要积极向上呼吁争取,努力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和待遇标准,加大对农村群众的医疗补助力度。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现有劳动年龄段的农村群众尽可能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提升未来养老保障水平。要参照企退人员向农村老年人发放一定数额的生活补贴、节日慰问金,提升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4.关于我省农民收入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四

作者单位: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合肥23006

1内容提要:农民收入问题一直是全国上下十分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本文以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观堂镇的农民收入现状为例,分析我省农民收入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字:农民收入,收入结构,收入变动,保障农民收入

正文:为响应我校关于开展合肥师范学院群众路线教育工作调研活动暨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的号召,切实增自我实践与创新能力,更多地了解社会,增进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感情,以便将来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我在今年暑期利用5天时间对亳州市谯城区观堂镇的60户农民的收入状况进行了走访调查。收集了大量农民收入的数据和信息,并对此作出了相应的分析,现将有关内容报告如下:

一、农民收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农民家庭收入水平还不够高。我走访调查的60户农民的年人均收入约6000元,收入水平较低。而且在农村务农的农民,多数的收入是不稳定的,因为受到自然灾害、天气变化的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也是不固定的。在我调查的农户中,甚至有3户农民由于收入过低无法保障基本生活,仅仅依靠政府发放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来维持生计。由此可见,本地的农民收入水平需要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收入差距造成一定的贫富差距。而不同因素对家庭收入差距具有不同的影响。

1、收入来源的不同。收入的来源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不同。在我调查的农户中,有的农户依靠农田种植或承包收入,年收入5000-20000元;有的农民收入来源于经商,如开办个体经营的商店或摊点,年收入2-3万;有的农户常年外出打工,到比较富裕发达的城市(昆山、上海等)做一些流水线工作,如食品加工、服装生产等,年收入3-8万;有些农民常年在家做杂工,如泥水匠、服务员,年收入1-3万;还有的农民在本地拥有正式稳定的工作,如从事教育工作者、通信公司工作人员、银行职员或行长等,其年收入3-20万;可

见不同的收入来源,对农民的收入水平有较大的影响。

2、家庭劳动人口数量的不同。不同的劳动人口数量无疑对家庭收入水平产生较大的影响力。有些农户家庭中,虽然有家庭成员拥有稳定正式的工作,但由于其他家庭成员不具有或具有较低劳动能力,就造成了家庭人均收入较低的情况。如有的农民家庭,父亲是观堂镇上一名正式的邮政公司职员,母亲务农,家里有两个孩子都在读大学,爷爷奶奶年迈失去劳动能力,那这样的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就比较低。而有的家庭,即使一家人都没有正式稳定的工作,但孩子已就业,一家人都在挣钱,家庭收入也自然不比前者低。

3、家庭劳动人口的劳动能力不同。在拥有相同的劳动人口的情况下,不同的劳动能力也造成收入水平的不同。据调查,若农民家庭中的劳动力拥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技能,其更容易找到有较好待遇的工作、获得更高的收入。

(三)农民的收入结构还有待优化。

1、就农民个体而言,单一的收入结构还较多,需要扩大收入来源、优化收入结构,实行多元化的收入结构。原因在于收入结构对农民的收入具有较大影响。在调查走访的农户中,有的农民仅仅依靠务农所获得的收入远远低于收入来源较多、收入结构多样化的农户收入。

2、就农村整体发展而言,农民收入结构中包含农民种植业收入、农民务工而获得的工资性收入、农民在发展个体经济、民营经济而获得的财产性收入、失地农民获得的补偿性收入。而据调查,农民整体的收入结构并不协调,其改善过程也存在一定的问题。(1)农民的种植业收入只占了总体收入的20%,比重很低,并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会有减无增。(2)农民务工而获得的工资性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途径。但事实上却存在一定的问题: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无非是两种途径:一是增资。二是增人。增资即通过增加农民工资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但是据调查,农民收入在近几年来并无显著提高,并且他们大多没有养老和医疗保险,与此同时,物价水平却增势明显。增人就是让更多从事种植业的农民从事到非农业生产中去,但庞大的农村劳动力要转移出去是具有很大难度的。因为他们

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又偏低,再加上中国的劳动力是无限供给的。(3)农民在发展个体经济、民营经济而获得的财产性收入在近几年有大幅增长。但是贫富差距也渐渐扩大,目前我们大多数农民都没有财产性收入,还不能成为中产阶级,因为他们不仅没有信息,没有技术,没有门路,还缺少兴办企业的第一笔启动金,因此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4)失地农民获得的补偿性收入较过去几年有了较大改善,但由于大部分失地农民不具有适应城市先进生产力带来的就业环境,迁城后还将面临着居民论为贫民的风险,因此可见,目前农民的土地补偿金额是远远不够的。

(四)农民的劳动力素质还有待提高。

1、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在我调查的60户农民家庭中,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72 人,约占27%。小学以上及高中以下文化程度142人,约占54%;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8人,约占18%。因此,农民的文化水平急需提高。

2、农民科技素质不高。虽然近年来我县相关部门和乡镇组织了多期农民技术、劳动力转移等培训班,但是由于受财力等因素影响,农民接受专门培训的机会还不多。有些农民虽有培训机会,但参训积极性不高。农村劳动力普遍存在缺乏基本科学生产知识,没有掌握一技之长,仍属于“体力型”的劳动者。

3、思想观念较落后。受传统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相当部分农民存在小富即安、故土难离和满足现状的传统观念;一些农民缺乏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这些传统观念牢牢束缚着农民的思想,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二、针对农民收入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国家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加大,调动地方财政和农民自身等各方面对农业投入的积极性。对那些农业发展较快,农户经营规模较大,市场化程度较高,国家应通过政策引导,提供技术服务和市场信息等手段鼓励他们发展外向型农业,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

(二)努力调整经济结构。一是以发挥比较优势为基础,大力发展一些新兴主导产业。考虑到增长潜力及吸纳就业能力,纺织和服装制造业

也有可能大有作为。房地产业、物流服务业、社会服务业和旅游业等有可能成为新兴支柱产业;二是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第一个层面是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提高畜牧业产值的比重。第二个层面是调整产品结构,主要是发展优质产品、专用产品、特色产品。第三个层面是调整区域布局结构,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技术条件和农民的种植习惯,安排具有区域优势和传统的产品,体现其比较优势;三是加快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其扩大就业的作用。创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服务业。对商业、餐饮等传统服务业,要实现充分竞争,多渠道增加服务业投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要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作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引导资金。

(三)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和转移。农民外出打工或从业得到的收入的增长是农民收入增长主要的推动力量。要正视这种变化,积极主动地出台一些大的政策,加快农村劳动力流动和转移,向城市拓展农民收入增长的空间。一方面,要加快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减少各种收费,破除阻碍劳动力流动和转移的障碍,降低农民进城的成本;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和环境,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四)突出教育,加强培训,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针对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我们一定要从源头抓起,提高对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农村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首先,抓好农村义务教育,提高农村学生 的入学率和巩固率。其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特别是政府要对农业专业学生实行免费教育,学费纳入财政预算,要把农村创业人才培养纳入政府规划,并落到实处。各中等职业学校、农村职业高中,特别是农业广播学校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特点,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突出技能操作和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为农村培育一批创新型人才。再次,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各级农广校在农村劳动力培训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行“校乡结合、校企合作”等培训新模式,结合农业生

产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际,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及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等,并逐步加大面向中高层岗位的技能培训,积极推行订单培训、定向培训,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握两个“取向”,提高解决“三农“问题的能力人民日报,2005-02-04

[2]让宇虹现阶段我国农民增加收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生产力研究,2003第10期

5.关于农民工收入问题的调查问卷 篇五

亲爱的农民工朋友:

你们好!我们是河北大学药学院的学生,我们在进行暑期实践调查,希望可以了解在当前经济危机背景下农民工的就业收入问题,我们的调查信息仅用于学生实践研究,请予以支持,非常感谢!

1.性别:男()女()

2.年龄:20—29岁()30-39岁()40-49岁()

50-59岁()60岁或60岁以上()

3.收入来源(多选):种地()外出打工()做生意()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外出务工年收入:10000元以下()10000-20000元()

20000-30000元()30000元以上()

5.家庭年总收入:15000元以下()15000-30000元()

30000-40000元()40000-50000元()

50000元以上()

6.主要消费途径(多选):日常生活()子女教育()赡养老人()

医疗支出()娱乐、保险等其他项目()

7.每年子女教育花销: 5000元以下()5000-10000元()

10000-15000元()15000-20000元()

20000元以上()

8.现收入与往年相比:差不多()有所上升()有些减少()

9.对现收入的满意程度:很不满意()不满意()还行()

满意()很满意()

10.在哪方面存在的困难最大:子女教育问题()工作环境()

工资拖欠问题()医疗保险问题()

6.关于天城镇陈家村农民收入问题调研报告 篇六

近年来, 我国劳动者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象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专家指出,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仍在扩大, 我国已经是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23∶1;2011年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26∶1, 西部地区差距更大, 将会达到4∶1以上。[1]因此, 促进农民尤其是西部农民收入增长, 不仅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 更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务工收入是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们主要从宏观制度政策及劳动者个体角度研究了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宏观制度方面, 蔡日方等认为, 户籍制度造成了农村劳动力流动成本的增加, 影响现存的收入差距;[2]城乡教育不平等也是引起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3][4]微观因素方面, 学者们分析了社会资本、农民工个体因素 (如年龄、性别、身体与家庭情况) 与培训等对收入的影响。[5,6,7,8]还有学者讨论了行业因素导致的收入不平等。[9,10,11,12]

上述主要观点为分析农民工收入的影响因素提供了重要借鉴。我们感到疑惑的是:同样的行业中, 农民工与城镇户籍工人存在怎样的收入差异?是否都市农民工生活成本过高, 而导致净收入剧减?本文最大的特色是采用了按农民工与城镇户籍工人进行配对抽样的方法。通过对成都市50家企事业单位正规就业人员进行抽样调查, 以基层务工人员为调查对象。各单位抽样人数随工人规模不同而有差异, 少则10人, 多则50人, 分别按农民工 (即具有农村户籍的务工人员) 和具有城镇户籍的工人进行配对抽样, 均采用现场调查填写问卷的方式, 共收回问卷1100份, 经筛选得到有效问卷1000份, 有效回收率约91%。其中, 农民工与城镇户籍工人各500人。通过对两组数据的配对比较分析, 得到影响两类务工人员收入的主要共性因素与不同因素, 并进一步比较了诸多共性因素的状态水平值差异, 从而为加深理解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二、被调查者个体情况和经济特征

本研究的问卷设计包括四部分:个人情况, 第一次工作与目前工作的经历, 意愿调查, 近五年的工作及培训情况。问卷中涉及生活与工作满意度的项目采用李克特四级量表进行测量。

个体情况变量包括年龄、性别、婚姻、受教育程度、家庭兄弟姐妹数与家庭供养人口数。经济特征变量有:成都家[12]而对城镇户籍工人而言, “参加培训的月数和培训费用”, 即职业培训的强度、频度影响其收入。这与人力资本投资一般对收入有正向促进作用的经验研究结论相一致。统计分析还表明, 城镇户籍工人的培训费用明显高于农民工, 而农民工对于“参加培训后对收入提高的作用”的回答大部分是否定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针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投入较少, 并且未达到培训的效果, 对提高农民工收入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进一步来看影响二者收入的共性因素, 其具有明显不同的状态水平值。

首先, 家庭月收入、家庭食品消费和家庭食品住房之外的消费, 从绝对数额与比例结构上, 农民工与城镇户籍工人均存在较大差异。

第二, 农民工的住房满意度与整体满意度 (家庭生活和收入方面等) 均低于城镇户籍工人。

第三, 第一次工作和现在的职业性质也呈现明显差异, 城镇户籍工人多属于中级技术或基层管理类;农民工多处于中等以下技术工种或没有技术, 反映了农民工在增进职业技能或职位晋升方面很困难。

第四, 工作获取途径上存在差异, 城镇户籍工人主要是通过政府就业部门、商业介绍机构以及招聘广告就业;农民工主要是通过老乡、熟人介绍就业, 政府部门其次。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从上述分析可知, 农民工与城镇户籍工人的务工收入存在明显差距, 二者的收入均受个人家庭情况、每月消费支出、职业性质、受教育程度、获得工作的途径、工作的性质、房贷利息支出、健康状况、租房的租金支出、最重要培训的性质以及工作稳定性等因素影响。与城镇户籍工人相比, 农民工在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都市住房条件、生活满意度、职业等级、工作稳定性等方面均表现出劣势。而工作稳定性差、更换工作频繁、培训投入及培训机会少对农民工收入有显著影响。鉴于此, 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 从政府与企业角度, 加大对农民工的教育与技能培训投入, 提高培训实效, 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 促进其稳定就业, 不断满足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力的需求。

第二, 加大城市廉租房建设和保障性住房建设, 将农民工和其他低收入群体一并作为城市被保障的对象, 降低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成本, 提高住房满意度。

第三, 加强政府对农民工的就业服务, 从就业信息、职业介绍、职业生涯规划、劳动权益保障等方面建立规范的服务流程, 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2010~2011)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2) C a i F ang, D ew en W ang.M igration A sM arketization:W hat C an W e L earn from Ch ina’s 2000C ensus D ata?[J].T he Ch ina R ev iew, 2003, (02) .

(3) 杨俊, 黄潇, 李晓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中国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 2008, (01) .

(4) 徐舒.技术进步、教育收益与收入不平等[J].经济研究, 2010, (09) .

(5) 赵剑治, 陆铭.关系对农村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一项基于回归的分解[J].经济学 (季刊) , 2009, (01) .

(6) 高虹, 陆铭.社会信任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中国农村整合型社会资本的作用及其地区差异[J].中国农村经济, 2010, (02) .

(7) 龚斌磊, 郭红东, 唐颖.影响农民工务工收入的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杭州市部分农民工的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 2010, (09) .

(8) 王志刚, 金京淑, 许晓源.营养健康水平对农民工务工收入影响的调查研究[J].人口学刊, 2009, (03) .

(9) 王美艳.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机会与工资差异——外来劳动力就业与报酬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 2005, (05) .

(10) 王天夫, 崔晓雄.行业是如何影响收入的——基于多层线性模型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5) .

(11) 周井娟.不同行业农民工收入影响因素比较[J].统计与决策, 2008, (02) .

7.关于天城镇陈家村农民收入问题调研报告 篇七

关于经济危机对荆州地区农民收入影响的调查报告

人文学院07级对外汉语2班田琴

自从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已经与世界接轨.2008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强烈的冲击了中国正在火热发展的经济.而对于中国薄弱的农村经济,影响尤其大.于是我在荆州农村地区就经济危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对广大农民朋友展开了口头调查.经济危机导致的农产品以及农副产品销售受阻,农民工失业潮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与此同时,要想最大程度的减少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是此问题的重中之重.一、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经济危机导致农村经济下滑,带动国民经济增速减缓.此次全球性经济危机,导致农村和农民也受到了很大影响。首先是由于出口需求的减少,导致相关企业经营不景气,首当其冲的就是农民工失去就业机会,造成农民工返乡潮,既影响农民收入,也影响农村稳定;其次是以农副产品为原材料的加工业的不景气,导致对农副产品需求的减少和价格的回落,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其三,由于整体上预期收入和购买力增长放缓,导致农产品价格合理上涨势头受抑,甚至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价格回落;其四,由于各级财政收入可能因经济危机的影响而增幅减缓,而用于涉农的财政支出必将受到较大影响,而直接影响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品的供给。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2008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几个典型农民工输出大省的调查,截止到目前,外出打工农民工回家的比例大概占四分之一。在回家的农民工中,约有40%是为了和家人团圆过年;20%确实是因为所在的工厂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停产、半停产而返乡;另外的约40%回家的农民工是由于各种原因,如回乡创业、办事等。全国约有2000万农民工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而返乡,占外出就业农民工总数的15.3%。加上每年新加入到外出打工队伍的农民,今年共有2500万农民就业面临很大压力。

据国家统计局1月22日发布的数据,2008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1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末提高0.2个百分点。由于外需持续恶化、国内需求不足等因素,2008年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放慢。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8年全年GDP为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2008年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仅为6.8%。2008年四季度GDP增幅较三季度有所回落。2008年三季度,中国GDP增长速度为9%。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李晓超介绍说,中国目前衡量经济走势的指标还是用同比的概念,以后则需要逐步建立GDP增长的环比指标,可以用来解释四季度的GDP相对于三季度的GDP是增长还是下降。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增长21.6%,其中12月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同比增长17.4%,比11月增加0.8个百分点。部分商品销售有所回升,包括汽车、服装、化妆品,乘用车销量达到64.4万辆,创了当月销量之最。

2.农民工失业问题迫在眉睫.全球金融风暴已波及到珠三角、长三角。从东南沿海到中西部部分城市,企业因业务不 景气,有的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目前,已出现大量农民工回流返乡现象。昨日,据市就业管理局介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荆州“回流”返乡农民工已达5.6万人。

中心城区回流返乡农民工较少.据了解,荆州中心城区的回流农民工较少,回流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松滋、洪湖等县市。沙市长途汽车客运站办公室主任杨帮方说,这主要与各县市区打工流向和从业结构相关。荆州城区打工者到武汉、上海等城市从业的居多,且部分打工族基本从事管理层。而各县市区打工者主要到沿海城市较多,且多从事一线工作。

从业有别各地回流人数悬殊.松滋人口84.3万,其中农村人口59.82万。农村劳动力40.8万,外出务工人员17.5万,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3%。这次回流2.65万人,是全市回流农民工最多的县市,已占外出务工人员的15%。据分析,这些返乡的农民工大多是缝纫工、电子装配工、制鞋工、纺织工、建筑工等工种,大多是为企业打工。而且沿海城市企业,多数从事制造业。因为这次金融危机对沿海制造业有非常大的冲击,造成许多企业被迫“放假”。所以,也是松滋市回流返乡农民工居多的原因之一。同时,监利县是劳务输出大县,也是转移人口最多的县市区。历年来已有逾29万人外出打工,占全市转移人口的近1/3。但是回流返乡的人数仅1万多人。据荆州劳动部门介绍,这主要是因为外出农民工多数在各大城市当小老板。监利县有全国闻名的网市是玻铝、毛市面点等劳务品牌,这些外出的打工人员大多都是自己出去做老板,同时,金融危机对这些产业冲击也不大,所以返乡的人数就相对较少。

3.农产品价格下滑,打工收入减少,农民收入大幅度缩水

调查中,有一户人家的生活具有现代中国农民家庭典型的生存特征.户主老张一家五口人:夫妇二人和儿媳两人再加上刚刚出生的小宝宝。老两口在农村经营着整个家庭的12亩地,小两口两人则常年在附近一缝纫企业当工人。他们家12亩地的2008年的大致种植结构如下: 5亩水稻和油菜,5亩棉花,2亩花生.水稻的亩产在600公斤,油菜的亩产则可以达到110公斤。棉花的亩产是250公斤,花生今年每亩收获300公斤。今年的收获水平也可以视作这几年这几种农产品的平均收获水平。按经济危机前的农产品价格计算这些土地的收入:2007年秋季,水稻每公斤收购价1.40元。油菜每公斤收购价为2.6元,棉花每公斤收购价则可达到6.2元、花生的收购价格也在6元每公斤。据此,我们可以得出老张一家这12亩土地一年的毛收入是15787元人民币。儿子打工的企业在危机前一直保持着很好的经济效益,他那时每个月的平均工资在2000元人民币左右,加上儿媳妇两个人每月平均可以拿到1500元,一年就可以拿到38500元左右的打工收入。所以在经济危机前,老张一家5口的毛收入是54287元人民币。可是当前他们的实际毛收入是这样的水稻的价格在短期出现大幅下降后由于政府出台的提高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影响,当前的价格略高于经济危机前价格达到1.50元每公斤。但其他的农产品价格几乎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棉花的每公斤价格跌到了4.3元、花生的收购价则是2.9元每公斤,油菜收购价则是1.9元每公斤。那么按照当前的农产品收入价格,老张一家12亩地的毛收入则下降到了12660元。儿子的收入状况可能更加凸显出国际经济危机对一家农户收入的巨大影响,由于受经济危机影响,儿子打工的企业从2008年7月份开始就开开停停,一个月最多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生产,但即使是生产,比起危机前每天的产量也差的很远。这样儿子的月收入就锐减到了1000元人民币,虽然挣得很少,但因为没有其他更好的收入来源也只能在那继续有一天没一天地干着,儿媳妇则早已停工在家。如此一来,户主一家今年一年的毛收入则因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锐减到了20660元人民币。收入跌幅达到38.05%。

我们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农民的收入结构中,农民的打工收入已经成为农村人口收入的主要来源。打工收入锐减同时农产品收入的大幅下降已经影响到了农民基本的生活性支出。经济危机的影响还在持续,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因素会更加凸显,因此政府在防止农民收入出现大规模下降的同时必须尽快出台更多实实在在的惠农利农政策来增加农民收入,以期达到通过刺激农村消费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目的。

二、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经济危机的关键

1.从整体上看,今年以来,农业农村经济总体上延续了相对较快增长的态势。具体表现在:

第一,粮食、畜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较快、非农产业保持增长势头。夏粮喜获丰收,总产超过1亿吨,比去年增长超过5%。畜牧业增长相对更快,上半年肉类总产量增长超过6%。在农业保持较快增长的拉动下,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6707亿元,增长5%。农业增产,农产品供求关系改善,使农产品出口形势明显好转。前5个月我国农产品出口额105.4亿美元,增长20.6%,进口额106.5亿美元,同比下降8.3%,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由去年同期的28.6亿美元缩小到今年上半年的1亿美元。乡镇企业增幅虽然有所回落,但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仍可达到11%左右,尤其是乡镇企业中的农产品加工业增长更快,增速同比达17%左右。

第二,农民收入以相对较快速度增长。2005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586元,实际增长12.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比今年同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快0.9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尽管农产品价格稳中有降,但是农产品市场需求保持旺盛势头,农民扩大农产品销售数量,出售农产品的收入的贡献仍然占到近一半。上半年农民外出务工数量增长平稳,但由于各地普遍提高了农民工的工资标准,使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仍接近31%。

第三,农业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消费水平提高对国民经济整体增长的贡献增强。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对国内生产总值贡献了约6%;粮食等农产品价格稳中有降,使食品消费价格上涨幅度自3月份开始逐月回落,促进了上半年城乡居民消费价格的稳定,为巩固宏观调控成果做出贡献。前5个月,乡镇企业新增就业138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22万人。乡镇企业为扩大就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发挥积极作用。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势头显著,1~6月,全国县级以下地区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1 %,城乡市场增速差距由去年同期的5.6个百分点缩小到3个百分点,相当于9亿农民每人比去年同期多消费了110元。农民消费增长已成为国内需求扩大、依靠国内市场支撑经济增长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2.面对经济危机,农村市场是拉动消费的主战场。

出口不行了,投资难以持续,要保持经济增长,必须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靠城市,由于城市受金融海啸的影响较大,其增长必然有限。所以,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在八亿农民身上下功夫。2008年,全球市场遭受重创,国家将保经济增长的重点放在了消费,特别是农村市场消费。城镇化和低收入是 农民消费总量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分析农民收入结构,2009年,农民增收主要 源于家庭经营收入和国家加大向农民的转移支出力度,工资收入会受经济 危机影响,财产收入受益于土地新,但短期难以明显改善。对比2007年农村 1995年城镇的支出结构,由于收入水平相当,衣食电器的生产商和 渠道是农村市场启动时的最大受益者。

如何让农民致富,我认为有两个办法:一是,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让农民实现增收。但农产品价格不能急涨,考虑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只能一步一步的逐渐提高,所以,此方法可以让农民致富,但不能让农民暴富.二是,直接增加农民的财产,让农民可以享受到财产性收入。所以,明确农民的土地使用权,把土地进一步的分配给农民,并允许其转让。这是给农民直接注入资产,所以,让农民可以迅速致富的唯一途径非如此不可。

8亿农民有了地,就有了财产,有了财产,必然可以形成财产性收入,有了财产性收入,就有了消费能力,有了消费能力,就能扩大内需,能扩大内需,就能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国民经济能持续增长,就能进一步提高中国的竞争力,能提高中国的竞争力,就能增加中国的实力。

所以,只要有八亿农民在,强国可望,崛起可期。也正因此,面对金融海啸的复杂局面和种种不利因素,国人应该保持信心。在国家放宽宏观调控、拯救楼市、增加投资的利好政策支持下,我们只要能坚持到农民兄弟富起来的那一天,一切困难都将迎刃而解,然后转危为安,再然后,只能是形势不是小好而是大好之局面。

三、迎接挑战,开发机遇

1.政府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缓解经济危机的领头羊.日前,国务院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中,相当程度上体现了对农村经济应对经济危机问题的重视。在具体推进农村发展和促进农村需求方面,应着力推动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要借中央财政加大投入的时机,加速全面建立农村社保体系,打消农民增加消费需求的后顾之忧。

二、各级政府一直力图推动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来带动全面经济增长,但效果并不明显,最主要的原因是农村居民收入上升较慢,预期收入和收入增长的来源也不确定。应借鉴国际经验,制定并实施有利于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农业保护政策和农民收入保障政策,在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农产品运输等方面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农业补贴政策;在经营风险、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等方面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农民收入保障政策。在培育农业技术和农村人才、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等方面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农业保护财税政策。

三、此次国际经济危机,导致我国出口受到一定影响后,扩大农村内需市场,成为各类型企业的必然选择,也应是各级政府积极推动的方向。日前,财政部、商务部正式下发《家电下乡推广工作方案》,对实施地区农民购买财政补贴家电下乡产品,国家财政将比照出口退税率,直接补贴农民消费者。

四、要有效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潜力,还必须为广大农村地区提升和拓展需求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如电力及其他能源的供给能力和供给设施、交通条件、通讯设施等。政府和国有企业对于这些建设项目可适当地予以补贴,电力、能源、交通、通讯等企业也可以采取差别性定价策略——以比城市低廉的价格向农村地区和农村居民供给这些产品及服务。

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部分沿海出口企业因生产经营困难而停工或关闭。从去年底开始,已有大量农民工返回了家乡。据说,此次中国农民工的大举返乡,与往年“候鸟式”往返不同,很多农民工如果在春节之后回到城市,并没有一份有把握的工作在等待着他们。因此,许多人都试着选择在家乡找机会。根据国家统计局日前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去年,全国离开本乡镇外出就业的农民工总量大概是1.3亿人。据测算,有15.3%的农民工现在失去了工作或者没有找到工作,人数达2000万。

多年来,我们一直看到的是这样一种现象:当宏观经济发展良好的时候,大量的农民被吸引到城市里来;而当宏观经济一旦恶化,最先遭受打击的就是农民工,大批农民工被迫回到农村。让农村成为城市经济荣枯的蓄水池,对农村和农民而言这显然不太公平。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次农民工返乡带回来的不仅仅是就业压力,可能更多的还有潜在的社会压力。因为,农民工返乡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农民收入的减少,由于农民工没有失业保险,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社会保障都没有,所以只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讨生活。虽然大部分农民工在家乡多少还有一点土地,短期内他们的基本生计不会出现太大问题,但是如果在较长时期内他们的经济和社会状况没有得到改观的话,对输出地的社会稳定和发展都将可能会是一种挑战。

因势利导让“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扩大农民就业要有新思路、大思路。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2009年就业形势趋紧,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而在就业大军中,农民工就业又成为重中之重。年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要尽量多使用农民工”。今年,促就业成为与保增长同等重要的命题。

眼下出现大量农民工返乡,也让我们得以再次思考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如何使用这一课题。今年中国经济既要保增长,同时也要调结构。怎样让农民工现在既要有生计,未来还能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变化?答案并不仅仅是简单地给他们找份工作。大部分农民工文化程度偏低,对市场情况缺乏了解,更无法准确预计就业的前景,这些更加重了他们对金融危机的恐慌。增强农民工对今后的信心,重要的就是要为农民工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尤其是农民工大量输出的地方,应该给予能大量提供就业机会的中小企业更多的扶持力度和创业空间。对返乡农民工群体,政府也应该提供更完善的市场信息咨询服务,帮助农民工提高再次就业的成功率。而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还需要加大他们的技能培训力度。毕竟,与外出务工相比,返乡创业对管理、经营、组织等综合能力和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而这些正是大多数农民工所缺乏的。

对中国经济来说,金融危机是危中有机,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我们都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时机使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以往的那种以“打工经济”为主的格局向以“创业经济”为主的格局方向转变。

及时制定国家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长效机制.农民工返乡从另一个角度讲为我国农村地域经济的大发展注入勃勃生机和持久活力,极大地拓宽了农村转移就业的渠道,成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途径,成为促进地方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政府应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政策文件,明文彰显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扶持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在工商登记、资金、技术、人才、劳动力、税费、创业培训、人员招聘、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优惠,使农民工回乡创业同招商引资一样享受同等甚至更为优惠的待遇。

通过进一步放宽政策、强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优化创业环境,切实解决好农民工回乡创业普遍存在的资金、场地、技术、人才、服务等问题,努力构建等竞争、充满活力的创业机制和全方位的创业服务体系,鼓励、支持农民工回乡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应鼓励多种形式创业,鼓励外出农民工回到户籍所在地创办各类企业、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或从事个体经营等。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本地经济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指导和帮助回乡农民工选准选好创业项目。

应明确扶持重点,鼓励、支持回乡创业农民工进入科技创新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现代服务型等产业或行业。积极引导回乡创业农民工主动接受大中型企业的辐射带动,创办为大中型企业服务的配套配件企业;围绕高科技产业终端环节或外部配套产品生产,发展劳动密集型组装加工业;在运输、商贸、餐饮、娱乐等领域发展个体私营企业,着力发展文化产业、现代物流、社区服务、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利用农村资源优势,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规模化种植养殖、特色农业、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和编织业。对于地方政府来讲,应坚持手续从简、收费从低、办事从快、服务从优的原则,进一步清理和规范创业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许可、审批和办证手续,大力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制度,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为农民工回乡创业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及时、高效、便捷的服务。

同时,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也要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务。为此,各地应加快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大力推行信用证制度、农户联保贷款制度,拓宽农户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覆盖面,加大对回乡创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放宽小额担保贷款条件,降低反担保门槛和贷款抵(质)押标准,积极给回乡创业的农民工发放小额担保贷款。

2.中国经济未来的脚步从这里开始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出现不少农民工提前返乡的现象。这一方面反映出我们过去所依靠的劳动密集型兼出口导向型的产业模式,在全球经济危机冲击前的脆弱,另一方面也反映

出我国巨大的人口数字,决定了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变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为了帮助农民工度过金融危机时的艰难,我们反而要加大这一产业的比例,以促进就业。

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政府最担心两件事情,一是农民工返乡问题,二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如何安置好返乡农民工的就业牵动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心。这不仅是因为农民工数量大、流动性强,更重要的是这支1.3亿人的劳动大军,是推动中国经济二十多年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他们用辛勤的劳动改变着一个又一个城市,他们用巨大的付出支撑着中国制造的基础,他们用并不丰厚的收入换回了巨额的外汇储备。当我们在扩大内需保增长的时候,在降息减税,加紧提振房地产业、汽车业的时候,更要倍加呵护返乡农民工这支劳动力大军。因为默默无闻的他们和众多企业一样,都是中国经济所拥有的宝贵资源。信心比黄金更宝贵,我希望各地密集出台的就业新政,变成今后一种一以贯之的制度。只有这样,返乡农民工才能在危机中坚守自己创业的信心。记得温总理在与重庆的返乡农民工座谈时,勉励他们:“冬天总会过去,春天总会来的,太阳也总要出来的。”

客观地说,这次大批农民工返乡,也给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中国经济仍然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而且东南沿海地区的打工经历,也让这批农民工的劳动素质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他们依然是中国经济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如果通过转化,使内地的中小企业也能像之前的沿海地区一样,利用自身的优势兴旺发达起来,农民工们即使回到家乡,他们仍然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一年之计在于春,广大农民工何尝不需要出门挣钱?但经济危机又加剧失业几率。折腾得农民工出门也不是,不出门也不是。城乡各级政府要积极联手互动帮助农民工收集用工信息,安排出行计划和就业上岗,做到有的放矢,不放“空炮”、不盲目流动。我认为,荆州市的城乡政府应从以下几方面来“穿针引线”。

第一、广大农村基层政府要充分发挥地方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特色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工业、商业等项目,就地“造血”谋发展,让广大农民工不出门就有事干、有钱赚、有奔头,改变以单纯出售劳动力为生的窘状,从而减缓农民工盲目入城,减少民生疾苦。对农民工负责、对城市负责也是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第二、城市各级政府要积极主动与农村基层政府联合,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标牌等,向广大农民兄弟宣传各个城市用工信息、就业形势和经济走向,让农民工在家就“心里有数”,而不会“飞蛾扑火”。第三、城市在大力宣传就业形势的同时,积极与各用工单位联系,免费为农民工举办大型招聘会,实现就业最大化,分解盲目而来的农民工大军,及时做好农民工属地管理和困难救助。“衣食得安”是构建和谐的基石;放任农民工困苦云集,就是给城市制造“双重杀伤”。

结论:

8.关于天城镇陈家村农民收入问题调研报告 篇八

摘 要:在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农民增收问题一直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影响全省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新形势下对农民增收问题作更多的分析和研究,同时也为了全面了解民情,我对余杭区闲林镇农民收入与生活满意度进行了调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在闲林镇社区彩虹苑.怡景苑等6个小区随级抽取了30户居民,对现有生活状况满意程度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和个人、家庭最需解决或最关心、关注的问题等。通过数据汇总处理,现作调查报告如下:

关键词农民收入生活满意度

正文: 一 :调查的基本情况

余杭闲林镇区委区政府以人为本,不断改善社会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使发展成果普民共享,整个社会风清气顺,稳定有序,农民生活满意度较高。这都是在多个中央支农惠农政策助力下,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和优化传统农业优势产业,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才使得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1、从社区居民家庭收入水平来看:月平均收入大于3000元之间占30%,在1500-3000元之间占45%。收入在1500以下的占25%.对家庭收入状况有20%的居民感到满意,70%的居民感到基本满意,10%的居民认为感到不满意。

2、从居民家庭生活水平质量来看:55%的居民认为目前的生活水平与上年相比提高了,35%的居民认为差不多,只有10%的居民认为降低了。

3.从社会保障体制方面来看:对当前养老保险及失业保险体制均有20%的居民认为感到满意,65%的居民感到基本满意,15%的居民感到不满意;对当前医疗保险体制有30%的居民认为感到满意,60%的居民感到基本满意,10%的居民感到不满意。

4、从当前的社会治安状况来看:有10%的居民认为感到满意,60%的居民感到基本满意,30%的居民感到不满意。

5、从个人、家庭最需要解决或最关心的问题方面来看:其中收入问题最为关心,占60%,其次子女教育和住房问题占45%,就业问题占40%,医疗、食品安全问题均占35%,养老问题占25%,对人身安全,即社会治安问题仅占10%。

6、从个人、家庭最关注的社会问题方面来看:其中教育、治安、腐败问题最受人关注,分别占55%、50%、50%,其次是医疗与生态环境问题,均占40%,再就是社会公平、公共安全和社会诚信问题分别占35%、30%、30%。

二 调查发现

收入状况明显好转。调查结果显示,有90%的居民认为目前的家庭收入与一年前相比有所增加;有80%的居民认为在未来一年内,家庭收入与目前相比会增加;有65%的农民对目前的家庭收入状况满意,并希望日子越过越红火。

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余杭闲林镇通过实施加强周边整治、严厉打击犯罪行为、昼夜巡逻进行防控、加强管理重点人群、提升政法系统干部形象等举措,社会治安环境明显好转,75%的农民对当前的社会治安状况满意。

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有90%的居民认为自己的家庭生活水平与上年相比有所提高,有80%的居民对目前的家庭生活状况满意,有90%的居民认为来年自己和家庭的生活质量会有所提高。

日益关注社会问题。当前的农民不再囿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种自家田”,而是广泛关注社会生活,广泛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各类社会问题。其中食品安全、文化娱乐、就业等位列农民最需要解决和最关心的问题的前三,腐败、公共安全、社会诚信成为农民最关注的社会问题。

发现存在的问题:

由调查报告发现:1.居民的收入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农村经济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农民持续增收较困难。珠晖区的农业已发展到一个相对较好的程度,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要使农业再进一步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力军,面临着不少困难。而农民受自身文化素质限制,获得持续性的较高工资增长也是不现实的。此外,影响农民增收的不确定因素也大量存在,如自然灾害,瘟疫等。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显著,且收入增长缺乏有力后劲。

3.农业产业化程度低,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差。我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偏小,产业关联度低,属于“小打小闹”,很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很难刺激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产生,仅仅能影响周边为数不多的村发展生产。近年来县委、政府虽然积极探索以“公司+基地+农户”为基本组织形式的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和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形式,以及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品,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区域经营模式,但都处在起步阶段,发展缓慢。

4、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我县农业多是以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为基础,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不高,由于技术、信息、资金、流通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民很难走向大市场,对市场需要什么、自己发展什么、遇到资金技术困难怎么办、商品销往哪里、如何在市场风险中保护自己等问题感到困惑、盲目,以政府为主渠道的传统农业服务体系,已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生产经营的需要。如何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已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农民增收的必然要求。四:调查总结和采取的措施: 1是把握城镇居民消费观念发生变化的机遇,鼓励在集镇周围大力发展“农家乐”,对现有的要通过提高档次和质量,提升文化内函和品味,创出特色。依托旅游业的蓬勃兴起,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同时作为政府应以服务农民群众为根本宗旨,充分发挥“指导、协调、管理、服务”四大职能,用科技、信息、法律等服务手段为民谋利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用超常规、追赶式、跳跃型的思路引导农民增收。作为农民应克服思想上的满、懒、散问题,增加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善于学习,更新知识,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过上富裕生活的信心,具备想干事,干成事的勇气和魄力。

2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增收新格局。从农民收入构成变化来看,显现出工资性收入增长快,家庭经营收入回落,二产业收入极低的态势,因此我们有必要因势利导,尽快建立多元化的增收格局优化产业结构,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调优结构。

3: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民生和谐发展。一是完善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统筹层次,扩大覆盖范围。二是完善城镇居民医疗救助制度,将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纳入救助范围。三是研究制定对城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被征地农民、高校学生的社会保障办法,增强社会保障的普惠性。四是逐步提高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廉租房的覆盖率.给予优惠的农业发展贷款,让农民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创业,如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发展渔业、养殖业等。拓宽渠道,进一步加大惠农资金的投入,积极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加大金融系统对农村的投入力度,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切实解决农民资金困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1:周应萍;当前农民实现增收的新途径[J];农村经济;2005年05期 2: 党国英;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张艳红;提高农民素质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农民收入调查分析报告 篇九

关键词:农民生活,收入状况,消费特点

一、农民收入现状调查与分析

本文通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设计调查问卷,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运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操作, 对山西省大同市1000名农民进行了调查, 并深入农户, 取得了可靠的数据, 同时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来考察和探讨农民的生活现状以及增加农民收入制度的构建。

1. 农民收入现状。

在对农民收入来源的调查中, 76%的农户务农, 有16%的农户外出打工挣取家用, 可见农户的收入来源较为狭窄, 大部分还是靠辛苦劳作维持家用。有80%的农民受教育程度是中学文凭, 也就是说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较低, 凭借多年娴熟的种植技术稍获薄利。在调查中, 我发现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是呈正相关的, 充足的知识和技术储备可以引导农民更好地利用新技术、新品种, 能找到良好的销售信息和渠道获得更多收入。

2. 农民支出现状。

农民在消费方面主要还是侧重于基本的生活消费, 消费集中在衣食住行。家中有子女的农户负担会很重, 因为子女的教育费用在农户眼中也是一笔不可小看的数目。但是很多辛勤劳作的农民由于种种原因还是无法满足家庭支出, 部分农民背上债务负担, 而这其中以子女教育支出比重稍大, “看病贵”的问题也依然困扰着农民们。

3. 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

影响农民增收的有利因素是农民对政府的惠农政策十分拥护, 其中减免农业税占了76%, 可见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但同时也可以看出, 农民缺乏创新意识, 不易接受新兴事物。在调查中, 56%的农民认为缺乏资金, 20%的农民选择缺乏劳动力, 由此可见, 中国农业仍然是一个劳动和资金密集型的产业。

4.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调查。

农民对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的推广较为拥护, 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养老保险等保障制度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治病难, 养老难”等问题。在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满意度的调查数据显示, 82%的农民表示较为满意, 这说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得以逐步推广。

在多天的调查走访中, 我为农民算了这样一笔账, 农作物以玉米为例, 家庭平均种植面积15亩, 以去年为例, 在种植初期, 玉米种子21元/亩, 播种价格是18元/亩, 地膜800元, 在作物生长期, 玉米至少要灌溉两次才能成熟, 每度电费用为0.68元, 化肥 (主要是二氨) 一袋100斤价值200元, 耕地每亩18元, 合计270元, 玉米平均收获1 300斤/亩, 去年玉米收购价格为0.78元/斤, 这样算下来, 在去除运输费等等, 农民收入年仅万元。

二、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

1. 农资价格的上涨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长。

随着各项惠农政策的出台, 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刺激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同时也带动了农资需求, 使得农资价格不断上涨, 这其中化肥价格上涨最为引人注目。在走访中, 一位农民告诉我, 化肥二氨的价格连年上涨, 今年更有可能达到250元/袋, 国家重视三农千方百计为农民谋利益, 但是农资价格一涨再涨, 将农民从惠农政策中得到的实惠被农资涨价所抵消。此外, 通过全国种子市场观察点信息分析, 2008年全国杂交玉米种子市场价格比2007年涨6%~8%, 平均每公斤涨0.6~0.8元。

2. 农业生产成本连年上升。

农民人均占有资源太少, 是造成农业生产成本高的重要原因。农业是耕地密集型和水资源密集型产业, 但农民人均耕地严重不足, 使得农户经营规模小, 生产成本明显偏高。

3. 农村劳动力自身文化和观念因素的限制。

在调查中, 反映了农民的文化素质同收入状况是有密切关系的。农民具有高素质, 观念开放有远见, 容易接受新兴事物及观点, 开拓创新, 引进新品种, 掌握新技术提高产量, 增加收入。而思想保守传统的农民仅仅是凭借多年种植经验挣钱养家糊口。

4. 赡养老人和子女教育负担过重。“上有老, 下有小”是很多农民家庭负担过重的原因, 其中子女教育费用支出最多。

农村一直以来都是国家计划生育工作的薄弱环节, 加上重男轻女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 农村家庭平均至少两个孩子, 这无形中加重了家庭负担, 根据曾经的调查数据中, 在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 在拥有就学阶段孩子的农村家庭中, 子女教育花费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达到了32.6%;城市和小城镇家庭中, 子女教育花费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也分别达到了25.9%和23.3%。再者, 农村老人不像城市退休工人一样可以在老年按月领取养老金, 保障晚年生活, 农村老人没有经济来源, 只能靠年轻时劳动积攒下来的钱和儿女的赡养, 而且老年人体弱多病, 更是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但是令人振奋的是, 2005年12月24日, 国务院发出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 决定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 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这项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子女上学难、负担重的问题, 让农民的孩子也上得起学, 能够接受平等的教育。

三、农民消费状况

1. 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较大。

2008年, 全市农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为1 200多元, 占生活消费支出的一半以上。这种消费比例特征预示农民生活消费支出费用有一半是停留在解决温饱问题上, 离小康水平基础性消费还有一定的距离。

2. 医疗消费负担中。

虽然现今农村中正在普及农村医疗合作社, 为农民就医治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但是对于本身经济基础底子薄的农民来说, 一旦家里有人生大病, 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因病还贫、因病致贫的社会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3. 农民子女教育费用高。

教育花费一直被广大农民视为头号家庭开支, 尤其是家中子女众多或是子女就读于高中、大学花费更是高昂, 这无疑成为了农民头顶的一座大山。

4. 人情消费重。

农村人情风历来是比较严重的, 名目繁多, 无论是喜事、丧事, 大大小小都要宴请众人, 收红包, 而且礼金的数额也是有增无减。而很多家庭并不富裕的农民也要打肿脸充胖子, 不堪重负。

5. 赌博消费也占到一定比例。

部分农民由于法律意识淡薄, 并且农村缺乏一定的娱乐基础, 所以总是在闲暇时聚在一起赌博, 加之人们普遍存在侥幸心理, 甚至不惜血本投身赌博。

我所走访的几个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偏低, 人均收入仅仅3 000元左右, 消费仅仅集中于生活必需品, 简单来说, 较高的收入和较轻的负担以及对未来支出的轻松期望是促进农民消费的主要原因, 相反较低的收入和较重的负担以及对未来支出的紧张期望是引起农民消费不旺的主要原因。

四、对农民增收的思考和建议

1. 增加财政投入, 减轻农民负担。

农民增收要加大对中国农村公共品的投入, 让农村也能享受到公共财政的实惠, 这对于缓解三农困境中农民最迫切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困难具有重要作用, 农民负担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 还是一个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农民在减轻负担后, 便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生产, 进一步增加收入。

2. 发展乡镇企业, 提供致富信息, 增强农民致富本领。

乡镇企业一直以来都是农村转移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只要充分的结合当地实际, 总结成功经验, 完善企业管理机制, 优化资源配置, 以市场为导向, 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政府帮助提供产品信息和有关销售情况, 帮农民早日找到致富道路。

3. 积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与变化, 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 已经实行的农村医疗合作社与农村养老保险等保障措施切实的解决了农民“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的问题, 但由于制度不完善, 国家对农村的支出只有少数用于农村扶贫和救济, 而且在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中, 国家几乎没有承担什么责任, 在去年发生的上海市陈良宇社保基金一案曾轰动一时, 不仅仅因为其挪用数额巨大, 主要是案件的背后给我们以启示,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让这些为新中国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可以安享晚年。

近年来, 由于农民收入问题引起了一系列的农村社会问题, 地方不仅生产靠老人妇女, 而且出现了许多“留守儿童”, 家庭内部矛盾难以协调, 再加上农民赡养老人和子女教育问题造成负担沉重,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缓慢。因此, 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 要进一步完善, 以免变成一纸空文, 使农民收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4.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科教兴农。

针对长期存在于中国的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需要加大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 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构建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的新机制, 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促进农民转变落后观念, 落实科教兴农战略。

5. 积极促进农民就业创业。

中国农村仍有大量富余劳动力, 当前外出农民工回流使农村就业压力增大。因此,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经济环境下, 应着重把握农民就业, 最大限度拓展就业增收空间。可以从扩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组织农民大规模开展兴修水利等公共事业建设多渠道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又拓展就业空间。同时, 拓展农村二、三产业就业渠道, 积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活跃农村经济。此外, 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从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予以支持。

参考文献

[1]杨朝英.福建农村居民收入对消费影响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03.

[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方财政研究中心.杨灿明, 刘京焕.中国地方财政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

[3]调查显示教育花费成为城乡居民致贫首因[EB/OL].中国消费网.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5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R].

10.关于天城镇陈家村农民收入问题调研报告 篇十

调查地点:十房移动营业厅

调查时间:1.14~1.22

调查方式:口头交流的方式(通过在该营业厅做兼职的半个月时间询问来买东西的村民)调查群体:隶属十房村委会管辖的村民

调查人:范前前范浩龙范南南

开展的询问问题:1.您是十房的吗?2.您家有多少人?

3.您家有有收入的人是在家里工作还是在外务工?

4.您家的生活水平在您看来最近的五年里有什么变换?

5.您家在家工作的人大多都是从事什么工作的?

6.您认为我们的家乡特产是什么?

7.您认为我们家乡的发展优势在哪里?

8.您对国家推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什么看法?

9.您认为在我们家乡该怎样大力执行该国家政策?

调查的结果:1.在十房村大多数的家庭是五口之家,大多数的都是在外务工,只有少数的在家工作;在外务工的人员中大多是作为农民工进城打工的,只有少数是通过上学的途径到城里生活的。

2.在最近的五年中十房村的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物质水平上:

每家每户基本都能在保证基本的生活水平的基础上还有一定的富余收入;在精神建设水平上:相十年前的民风有了很大的进步,村民的道德思想水平有提高,在公共卫生与个人卫生上都有显著的提高。

3.最近几年十房村的发展得益于港上银杏产业的大发展。最近几年各级政府围

绕十房村发展计划都是以银杏产业的发展为基准的。而且最近几年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对银杏产业的需求量都在不断的增加,这样十房的银杏叶和银杏树就可以直接与国际市场接轨。最近的几年中,未嫁接的银杏树的价格一直在走高,现在政府与个人都在大力发展为嫁接银杏树的发展,现在十房的银杏树与银杏叶的基地在不同的位置,因地制宜的发展银杏产业。

4.积极贯彻实施国家的建设新农村的政策,同时积极的利用本地的天然发展优

势在大力发展本地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外地的利于本地的其它产业。

5.倡导各级政府为经济的大发展做好现代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建立与外界的见刘渠道。

调查分析:1.银杏产业前景广阔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势头:

一.银杏叶的巨大作用:(1)降低人体血液中胆固醇水平,防止动脉硬化。对中老

年人轻微活动后体力不支、心跳加快、胸口疼痛、头昏眼花等有显著改善作

用。(2)、通过增加血管透性和弹性而降低血压,有较好的降压功效。(3)

消除血管壁上的沉积成分,改善血液流变化,增进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

血液粘稠度,使血流通畅,可预防和治疗脑出血和脑梗塞。对动脉硬化引起的老年性痴呆症亦有一定疗效。(4)银杏叶制剂与降糖药合用治疗糖尿病有

较好疗效,可用于糖尿病的辅助药。(5)能明显减轻经期腹痛及腰酸背痛等

症状。(6)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也有较好疗效。(7)降低脂质过氧化

水平,减少雀斑,润泽肌肤,美丽容颜。(8)通便、利尿、排毒、解毒。(9)

对妇女更年期综合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二.银杏树的作用:美观作用。

三.银杏叶有下面几种功效:

1、降低人体血液中胆固醇水平,防止动脉硬化。对中老年人轻微活动后

体力不支、心跳加快、胸口疼痛、头昏眼花等有显著改善作用。

2、通过增加血管透性和弹性而降低血压,有较好的降压功效。

3、消除血管壁上的沉积成分,改善血液流变化,增进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流通畅,可预防和治疗脑出血和脑梗塞。对动脉硬

化引起的老年性痴呆症亦有一定疗效。

4、银杏叶制剂与降糖药合用治疗糖尿病有较好疗效,可用于糖尿病的辅

助药。

2.发展前景:一.银杏树:近几年,随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对绿化树木的需求将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从发展趋势看,绿化苗木产业,尤其是银杏树市场前景广阔,有较大的增值空间和发展潜力。影响苗木市场前景的因素有:树木的珍贵程度、绿化工程对树木的特殊要求、同行业竞争、价格等。正是受这些因素影响,在专家看来,银杏树的价格在近10年以内将会稳中有升,银杏作为城市绿化树的发展前景将会继续看好。

二.银杏叶: 银杏苗木叶是世界上最具有发展前景的中药材;具有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改善农田小气候等诸多功效,目前全球每年仅银杏苗木叶提取物制品的销售额就达到50多亿美元,专家预测,到2050年,全球银杏苗木制品的总需求量为

上一篇:学雷锋树新风征文下一篇:2015服装采购年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