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和植物的区别

2024-09-01

动物和植物的区别(18篇)

1.动物和植物的区别 篇一

教学过程:

一、卡通激趣,明确要求

1、课件出示“狮子大王”图片:同学们,看,它是谁?谁愿意读读狮子大王要对你们说的话?“大声说,说清楚”。

课件出示“植物之王”图片:看,这又是谁?谁再来读读植物之王要给我们说的话?“认真听,听明白”。

2、大家知道这些动物和植物是来干什么的吗?他们呀,听说咱们班的同学可能干啦!会想、会听、会说。所以他们今天来到咱们班要和你们比一比,看谁最会听,最会说。你们敢不敢比呀?这些呀,(教师指着课件上的字)是它们对你们这节课提出的要求,你们今天能做到吗?

3、你们真棒!对了,老师知道你们也很喜欢动物和植物,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扮演一下自己喜欢的动物和植物,把你们的头饰戴上吧!

4、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有趣的动物、植物,进行口语交际课(板书口语交际 有趣的动物、植物)

(师头戴大象头饰)动物们,植物们,你们好!看看我是谁?是的,我是大象妈妈,欢迎大家今天来参加生物王国举行的盛会。大家见了面,开心吗?生:开心

师:我也很开心。

师:你好,猴子先生!好久不见啦!

生:你好,大象妈妈

师:这不是海星吗?你好!(生略)

师:咦!你长得真漂亮!你叫什么名字?(生略)

师:见到你真高兴!(生略)

师:咦,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呀!你叫什么?(生略)

让我们来个自我介绍,好吗?大家先听我怎么介绍。我是大象,我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大家就像我这样来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吧!(出示课件,说话训练,我是——,我生活在——。)好,你来说?

二、介绍有趣的动物

1、猜谜语。啊,我呀,认识了很多的新朋友了。本来今天还有一位小动物也要来和你们见面的,可是他临时有事不能来了,那么 1

你们听我来说,大家来猜一猜是谁,是猫不捕鼠,墨镜不离眼,要问最爱啥,最爱鲜竹叶。

3、大家真聪明,我们一起再来听听熊猫宝宝是怎么自我介绍的(出示熊猫的自我介绍 录音)我的名字叫大熊猫,样子胖乎乎的,头和身子都是白色的,只有眼圈、耳朵和肩膀是黑色的,我有一个很大的本领——爬树,厉害吧!

4、问:大熊猫有趣吗?你听了他的介绍知道了什么?

板书自我介绍

生:名字(你听得真认真!)板书

生: 样子(真是好样的!)板书

生: 生活习性(会听的孩子就是会学习的孩子)板书

师:看来你们都很喜欢他,愿意跟他交朋友吗?

生:愿意!

师:好!回头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让他也高兴高兴!

三、自我介绍,开展互动交流

师:熊猫宝宝这样进行自我介绍,名字,样子和生活习性(师指着板书说)咱们一听,就喜欢他,记住了他,而且愿意跟他交朋友了!那如果你也能学着熊猫宝宝这样来说一说,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样子和生活习性或者本领。肯定今天也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1、来,看看你们的小帮手,他会告诉你们怎么究竟说。出示课件,学习小帮手说话训练: 自我介绍 我的名字叫(),我长着()。我喜欢()。

师:谁先来作现场自我介绍?朋友们,把心里的那个胆小鬼打倒,举起小手来。

师:你的小手举得真高,你来吧!

师:看!我也邀请了一位植物朋友来参加这个盛会!大家一起来看看,认识它吗?让我们看看它的录像片,你就会认识它的。一定要认真看呦,一会有问题要问的(播放猪笼草的动画和讲解)

看了这段动画,你对这种植物有哪些了解?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猪笼草的名字,样子和习性,接着看文字课件深入了解。

(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你看,它叶子的顶部长得像瓶子,上面还有一个小片,就像掀开的盖子,盖子的边上有蜜,虫子如果飞到盖子

上吃蜜,一下子就会滑进“瓶子”里,不一会儿就化了。哈哈,就会成营养物质被猪笼草吸收了。)你看,它在介绍的时候,不仅说了自己的名字、样子、习性,而且还用了生动的句子,多有趣的猪笼草啊!你看(生说比喻句)如果我们也能这样去说,肯定会更棒的!

师:其实,你们当中也有很多有趣的小家伙呢。就看你怎么介绍了,看你敢不敢说。

师:这样吧!这次,让我们在小组里召开自我介绍会,大家轮流作介绍。

师:除了把自己的名字、样子、生活习性或本领介绍清楚,还要把自己最有趣的地方给朋友们说一说,让朋友也喜欢上你。待会我们把大家觉得介绍的最好的朋友推荐出来,或者是自己大胆地举手说给别人听,让他们也羡慕羡慕你,好吗?

生:好

师:同学们,倾听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在听的过程中要做到—— 生:认真

师:对了!开始吧!

生:生生互动!(自我介绍会)

老师到每个小组作适当的点拔指导

师:好,我看很多小组都交流完了。请大家坐好。

师:谁的眼睛最明亮?

全体学生:我的眼睛最明亮!

师:好了,你们觉得哪位朋友介绍得最有趣呢?推荐出来,谁呀?

四、找朋友。

(过渡)刚才我们这么多小精灵作了有趣的介绍,现在你们特别想跟谁成为好朋友呢?你可以离开自己的位置,自由地去交个朋友,注意:在交往的时候要把自己的名字、样子和生活习性介绍清楚(指黑板),还要注意有礼貌。(板书 有礼貌)如果交上了新朋友,你肯定会很高兴,待会就把你们交朋友的快乐过程给我们表演表演。好的,开始吧!离开座位去交往。

随着音乐《找朋友》进行相互找朋友。(课件:找朋友,并配音乐)

小精灵们,我发现你们在交往的时候都非常快乐,谁愿意把快乐与大家分享呢?你找到了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请你们上来跟大家分享快乐,两人上台展示表演。(两到三组)

五、应用在实际,总结升华。

师:小精灵们,快乐的生物王国盛会结束了!把你们的头饰取下来吧。看,谁的动作最最快!全体学生:我的动作最最快!(教师也取下自己的大象头饰)

同学们,这次活动让我们认识了那么多有趣的动物和植物,学会了在介绍动物和植物的时候要把名字、样子和生活习性说清楚,(板书 说清楚)学会了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要有礼貌,态度大方。你们真是好样的!是呀,大自然是个奇妙的世界,有很多有趣的动物和植物,它们都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

生:爱护它们

师:说得对!(板书:爱护)那你们说说应该怎样爱护动物和植物呢? 学生回答。

师:我相信你们都是爱护动物植物的好孩子,就让我们每个人从我做起(板书),来爱护动物植物吧!大家跟老师说——爱护动物植物。

师:快乐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同学们,你们今天表现得很好!老师还有一个希望,希望你们平时多观察,多看课外书,敢于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告诉别人。

六、作业

所以,今天老师留给大家一个小作业,把你在课堂上了解到的有趣的动物、植物知识用“自我介绍”的方式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分享你学习的快乐!

七、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有趣的动物、植物

(爱护——从我做起)

自我介绍

名字样子生活习性

2.动物和植物的区别 篇二

关键词:森林,植物,动物,相互作用

1 森林植物对森林动物的决定作用

森林植物决定森林动物生活的环境特征, 这种环境称为动物生境。为某动物种提供所需食物、覆盖和水分的特殊综合体是其生境生态位。尽管不同动物种的生态位需求经常交叉重叠, 但很少完全吻合。

1.1 森林植物在同森林动物关系中具有两个关键性功能

1.1.1 植物是营养结构的基础和所有动物生活的必需品

森林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草本、蕨类、苔藓和地衣, 它们能利用太阳能比简单的无机物质制造成有机物质, 是生产者, 是食物链的发端。草食动物 (如野猪、狍子、马鹿、兔子、青羊、榛鸡等) 则靠植物为生, 它们食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是植物的消费者, 植物是其生存的必需品;而草食动物又为肉食动物 (如东北虎、狼、狐狸、鹰等) 提供了生存营养。森林动物中, 杂食性动物 (如熊、林蛙、松鸦等) 种类很多, 它们既吃植物又吃动物, 但所需营养结构的基础均来源于植物。

1.1.2 植物为动物提供栖息和隐蔽环境

丰富的森林植物为森林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居场所和隐蔽条件, 从而决定了森林内野生动物种类多和数量大。在我国已知的400多种兽类和1100多种鸟类中, 有60%的兽类和70%的鸟类常年居住或季节在森林中度过。

茂密的森林植物是各种动物营巢与隐蔽的极好小生境。筑在草丛中, 松鼠的巢筑在乔木树干上。森林内的倒木和灌丛能让小型兽类和鸟类很容易避开猛禽的追捕, 特别在哺乳期内, 森林植物形成的隐蔽条件是决定幼仔成活率的重要因素。

1.2 森林植物群落特性决定动物群落特性

用种类成分、垂直及水平结构等概念表达的森林植物群落特性, 决定着动物群落的特性。森林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越复杂, 生境生态位的范围越宽, 因此能够容纳动物种的数量也也多。

1.2.1 植物种类成分决定草食动物种类

植物种的化学特性多种多样, 从而为草食动物提供了广泛的适口性和丰富的营养价值, 因此, 植物种类成分能决定是否有草食动物种类。此外, 大量的适口和营养丰富的植物还能决定动物种的个体数量和种群的健康状况及生产力。

1.2.2 植物种类间接影响肉食动物分布

由于某些植物种的营养成分能决定包括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在内的草食动物的分布, 它们就间接影响到捕食这些草食动物的动物存在与否、数量和分布。只要稍加留意就能看到, 在刚更新起来的幼林里, 禾草等草本植物繁茂, 为小哺乳动物创造了良好的生境生态位, 鹰和枭便在这里盘旋, 大量捕食小动物。随着林分郁闭, 小哺乳动物生境生态位幅度缩小, 于是小哺乳动物物种群相应减少, 捕食动物也就不在光顾。捕食动物对森林植物种类成分的间接反应不如草食动物对森林植物的直接反应强烈, 因为草食动物对可利用的植物食性颇为挑剔, 而捕食动物对可食动物种则不然。

1.3 植物对动物的不良影响

森林植物中有少量有毒植物, 动物误食后会发生中毒甚至死亡。还有的植物长有锐刺, 会对动物造成伤害。

2 森林动物对植物的作用

2.1 动物对植物的传播作用

动物能促进植物定居和生长, 在森林更新和森林演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动物在异花传粉植物生活中的作用是广为人之的。能传粉的动物种类很多, 其中以昆虫为主, 蜂、蝇和蝶类是主要传粉者。比如在黑龙江省森林中靠动物传粉的植物有柳属、鼠李属、槭属、李属及杜鹃花科。

某些动森林物以植物种子为食物, 种子经过消化道后, 可落地发芽生根;另一些动物在林间活动, 无意识地以体毛携带一些植物种子, 到别处繁殖;昆虫及一些小型无脊椎动物能散布真菌、苔藓等植物的孢子。黑龙江省森林中的花楸属、蔷薇属等许多植物种子都是由动物传播扩散。分布在小兴安岭的松鸦、星鸦、交嘴等喜食针叶树的种子, 星鸦能把针叶树的种子带出距母树10千米以外, 茶腹鸟可以把松籽叼到数百米之外, 因此, 它们在针叶树的天然更新中起到促进作用。在黑龙江省东部山区红松的自然更新中, 松鼠、蝙蝠、灵长类都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2.2 动物能改良土壤, 促进植物生长

森林动物就其个体数量和种类而言, 土壤动物占绝对优势。土壤动物主要由各种无脊椎动物构成。土壤动物通过与周围的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动物从土壤中吸取某些物质, 再向土壤中排出一些。如长白山针阔混交林中, 土壤动物每公顷能为绿色植物储存和缓解释放10千克以上的钠、20千克以上的镁、30千克以上的钾和50千克左右的钙。对于微量元素, 土壤动物也能提供可观的数量。在长白山针阔混交林带, 每公顷土壤中, 土壤动物能转化5千克左右的锌、3千克的铁、0.5千克的铜和锰、0.2千克的镍和0.025千克的钼。这些元素都是植物生长所不可缺少的元素。

土壤动物的活动增加了土壤的通气性, 而取食则加速了植物腐殖质的分解速度。众所周知, 蚯蚓起着耕耘土壤和通过脱落沉积改变土壤化学成分的作用。千足虫和蚂蚁的取食活动对活动对林地有机物的分解也相当重要。

2.3 动物对植物的抑制作用

草食性哺乳动物, 特别是有蹄类哺乳动物无限度地繁衍, 经常超过食物供养能力。饲料植物可能剧烈减少, 甚至完全消失。有的动物专门取食林地上新长出的萌条, 造成相当数量的可食木本植物死亡或受抑。

动物也能通过减少种源影响植物更新。大多数草食性脊椎动物都大量食用一切可食的植物种子, 而啮齿动物对各种树木的种源消费颇大, 构成了对植物直播和和天然下种更新的一大障碍。

动物还会通过传播疾病来影响植物。致病生物体有时通过粘附在动物身上从一处传播到另一处, 对植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3 结束语

3.动物和植物的区别 篇三

一、对“非生物学的方法”、“主要是生物学的方法”两种概念的解读

针对专利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中的可授予专利权的“动物和植物品种的生产方法”,《专利审查指南》规定其是指“非生物学的方法”,所述“非生物学的方法”不包括生产动物和植物主要是生物学的方法。这里首先可明确一点:可授予专利权的方法仅限于“非生物学的方法”,如果一种方法是生产动物和植物主要是生物学的方法,那么应排除在“非生物学的方法”的范围之外,其不能够被授予专利权(一重排除)。

接着,关于“主要是生物学的方法”,《专利审查指南》也给出了具体的定义:一种方法是否属于“主要是生物学的方法”,取决于在该方法中人的技术介入程度;如果人的技术介入对该方法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效果起了主要的控制作用或者决定性作用,则这种方法不属于“主要是生物学的方法”。这里,又是以排除的方式界定“主要是生物学的方法”,即,当人的技术介入对生产方法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效果起了主要的控制作用或者决定性作用,则排除在“主要是生物学的方法”的范围之外(二重排除)。

由此,笔者认为,在实际的判断过程中,只需要判断人的技术介入是否对生产方法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效果起了主要的控制作用或者决定性作用,即可确定该生产方法是否属于“非生物学的方法”。具体来说,如果人的技术介入对生产方法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效果起了主要的控制作用或者决定性作用,那么该方法属于“非生物学的方法”,可被授予专利权;如果人的技术介入对生产方法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效果没有起到主要的控制作用或者决定性作用,那么该方法不属于“非生物学的方法”,不可被授予专利权。

似乎“人的技术介入程度”直接决定着一种生产方法是否属于“非生物学的方法”,进而决定着该方法是否可被授予专利权,如此看来,《专利审查指南》似乎也只需引入“非生物学的方法”这一概念和“人的技术介入程度”这一判断标准,而无需引入“主要是生物学的方法”的中间概念。

那么,《专利审查指南》为什么还要引入“主要是生物学的方法”这一中间概念呢?笔者认为,其目的可能是为了达到更加严谨的判断逻辑。

《专利审查指南》有意将“非生物学的方法”界定为专利法的保护客体。但是,由于动物和植物品种生产方法的复杂性,几乎不存在单纯是生物学的方法、或者单纯是非生物学的方法。为了使“非生物学的方法”的概念更加严谨,《专利审查指南》将其界定为“不包括生产动物和植物主要是生物学的方法”;言外之意是,如果一种方法存在着生物学的因素或步骤,但这些生物学的因素或步骤对于整个方法不起主要作用,那么这种方法也应当属于“非生物学的方法”,属于专利法的保护客体。进一步地,为了使“非生物学的方法”的判断标准更加明朗化,《专利审查指南》又引入了“人的技术介入程度”,其具体规定:如果人的技术介入对该方法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效果起了主要的控制作用或者决定性作用,则这种方法不属于“主要是生物学的方法”,而属于“非生物学的方法”。

尽管在《专利审查指南》中多个概念的引入、以及双重排除式的判断标准,看上去加大了专利从业人员对于动物和植物品种生产方法的可专利性的判断难度,但无可厚非的是,《专利审查指南》的判断逻辑是最为科学和严谨的。

当然,《专利审查指南》的复杂规定并不影响从业者将其解读为更为直观的判断标准,即,如果人的技术介入对生产方法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效果起了主要的控制作用或者决定性作用,那么该方法属于“非生物学的方法”,可被授予专利权。换句话说,在实际的判断过程中,专利从业者大可不必考虑“主要是生物学的方法”这一概念。

二、结合所给实例,再看“非生物学的方法”的判断标准

在上述第一部分中,笔者已通过对《专利审查指南》的相关规定的解读,得出较为直观的判断标准,该标准不涉及“主要是生物学的方法”这一概念。以下,笔者将结合《专利审查指南》中给出的简单实例,来考察上述标准的适用性。

《专利审查指南》的一个例子是:采用辐照饲养法生产高产牛奶的乳牛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因为人的技术介入,即辐照,导致生产的乳牛具有增加的产奶量。这种乳牛生产方法属于“非生物学的方法”,可被授予专利权。

另一个例子是:改进饲养方法生产瘦肉型猪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同样因为人的技术介入,即改进的饲养方法,导致生产的猪为瘦肉型猪。这种猪的生产方法属于“非生物学的方法”,也可被授予专利权。

这两个例子均可通过判断人的技术介入是否对生产方法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效果起了主要的控制作用或者决定性作用,来确定该方法是否属于“非生物学的方法”。通过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判断一种植物或动物品种的生产方法是否属于“非生物学的方法”,是否可被授予专利权,归根结底还是要考虑:人的技术介入是否对生产方法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效果起了主要的控制作用或者决定性作用。人的技术介入程度是判断一种生产方法是否属于授权主题的关键性因素。在实际的判断过程中,我们只需要考虑人的技术介入是否对生产方法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效果起了主要的控制作用或者决定性作用,而不需要再考虑该生产方法是否属于“主要是生物学的方法”了。

三、如何判断“人的技术介入是否对生产方法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效果起了主要的控制作用或者决定性作用”

nlc202309030848

尽管基于以上第一、第二部分的讨论,可以得到较为直观的判断标准,即,只需判断“人的技术介入是否对生产方法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效果起了主要的控制作用或者决定性作用”,就可确定该方法是否属于“非生物学方法”,进而判断是否属于可授予专利权的方法。但是,笔者认为,“人的技术介入是否对生产方法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效果起了主要的控制作用或者决定性作用”,其本身却存在着难以判断性,因为《专利审查指南》中并没有对“决定性作用”或“主要的控制作用”给出具体的判断原则或依据。甚至于,笔者发现少数专利从业者会对“决定性作用”产生误解。

何谓对生产方法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效果起了“决定性作用”?如果将动物和植物品种的生产方法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效果理解成具有改善品性的动物和植物品种,那么在任何方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应当是生物学因素,而非人的技术介入。众所周知,生物性状的改变依赖于多种因素,包括生物自身的基因型,以及外部环境的改变。在生物学领域中,有一个重要的公式:P=G+E,即生物的表型(生物性状的外在表现,Phenotype)是生物的基因型(Genotype)与外部环境(Environment)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哲学的角度说,基因型是生物形成表型的内因,而环境因素则是表型的外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内因是主导,外因是条件。按照哲学的思维模式,任何生物性状的获得,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物的基因型,而不是外部环境,例如人的技术介入。

以上述乳牛的生产方法为例,如果依照哲学思维,虽然通过采用辐照这种人为的技术介入改变了乳牛的生长环境,并由此使产奶量增加,但如果辐照的实施对象不是奶牛,而是具有其他基因型的生物,则不一定产生相应的效果;也就是说,依哲学思维会认为乳牛自身的基因型、而非“人的技术介入”,对增加产奶量这一性状起着“决定性作用”。

当然,上述判断结果不会是《专利审查指南》的本意所在。笔者揣度,《专利审查指南》有意将动物和植物品种的生产方法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效果理解成动物和植物品种品性的特定改变,并且《专利审查指南》的规定应当是基于这样的逻辑,即,在动物和植物品种的内因(即基因型)已确定的前提条件下,如果因为人的技术介入导致该动物和植物品种的性状发生改变,则认为人的技术介入对其性状的改变起到决定性作用。由此得到的判断结果才可能是正确的。

由于没有对“决定性作用”做出明确的解释,使得可能得到的判断结果大相径庭。尽管上述第一种判断结果仅属于少数人,但笔者认为,《专利审查指南》的相关规定应当是明确的,使得从业人员对于该规定的解读是唯一的,而无需在否定一种理解之后,再对另一种理解予以肯定。因此,为了避免部分从业者在判断过程中难以跳脱“内因决定外因”,“基因型决定表现型”这一思维模式,《专利审查指南》还需对“决定性作用”这一判断标准加以澄清,或大可只引入“主要的控制作用”这一判断标准,而省却“决定性作用”的判断标准。

然而,如何判断“人的技术介入是否对生产方法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效果起了主要的控制作用”?关于“主要的控制作用”,《专利审查指南》也没有给出具体的判断依据。笔者结合《专利审查指南》给出的实例大胆推想,所谓“主要的控制作用”,不在乎人的技术介入在整个生产方法中所占比例多少,如果因为没有人的这种介入而不能达到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效果,那么这种技术介入就是对该方法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效果起了主要的控制作用。比如,在上述实例中,如果不采用辐照就不能实现乳牛产奶量的增加,因而用于生产奶牛的方法属于“非生物学的方法”,可被授予专利权;又比如,如果不采用改进的饲养方法就不能获得瘦肉型猪,因而上述用于生产猪的方法也属于“非生物学的方法”,可被授予专利权。

然而,笔者提出的上述判断原则仅仅是笔者自己的大胆推想,从《专利审查指南》中尚无法解读出这种判断原则,因而其难免有片面、错漏之处。

四、判断一个复杂案例是否属于可授予专利权的主题

关于动物和植物品种的生产方法,在审查和代理实践中,未必总能遇到诸如专利审查指南中所列举的较易判断的专利申请。例如,笔者遇到过一个较难判断的实例。

权利要求1:用于选择植物的方法,其中所述植物的基因组内具有赋予番茄灼烧病毒(ToTV)抗性的基因的至少一个等位基因,所述方法包括筛查植物的基因组DNA的步骤,用于筛查是否存在与AFLP标记物P14/M49-F-282、P11/M35-F-216、P21/M61-F-583、P25/M51-F-131、P15/M49-F-330和/或P13/M38-F-311/313和/或COSII/CAPS标记物C2_At5g25900连锁的基因组区域。

权利要求2:用于生产植物的方法,包括通过实施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来选择基因组内具有可赋予所述番茄灼烧病毒(ToTV)抗性的基因的至少一个等位基因的植物,使所述选择的植物自身杂交或与另一植物杂交以产生种子,以及将所述种子培育成植物。

权利要求1是通过基因标记来筛选抗病植物的方法,权利要求2是先筛选抗病植物,再利用筛选得到的抗病植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以产生种子,以及培育种子从而生产得到新的抗病植物。

对于权利要求2限定的植物生产方法,应当如何考虑其可专利性?首先,产生新植物的方法是常规的杂交以及种子培育,并没有人为地施加任何外力,如辐照,以改变其生长环境;其次,之所以能够产生具有抗性的新植物,取决于本身就具有抗性的亲本植物;甚至,即使是抗性的亲本植物也仅仅是经过了筛选的步骤,其自身的基因型在筛选前后没有改变。那么,这里对于获得抗性植物这一效果而言,起主要的控制作用的还能被认定为是人的技术介入吗?权利要求2是否属于可授予专利权的主题呢?

针对该案例,可以尝试采用上述第四部分笔者提出的判断原则加以判断。在权利要求2的方法中,通过特定的AFLP标记物来选择抗性植物,这属于人的技术介入;如果没有该技术介入就不能获得抗性植物及其子代。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在权利要求2的方法中,人的技术介入对于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效果起了主要的控制作用,权利要求2的方法属于非生物学的方法,属于专利法的保护客体。

五、结语

基于以上考虑,笔者认为,对于可授予专利权的动物和植物品种的生产方法,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澄清。依照笔者的理解,判断一种动物或植物的生产方法是否可被授予专利权,只需判断在这种方法中,是否因为没有人的技术介入而不能达到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效果。如果因为没有人的技术介入而不能达到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效果,那么这种技术介入就是对该方法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效果起了主要的控制作用,这种方法就属于“非生物学的方法”,而不能授予专利权。

然而,如果笔者上述提出的判断原则成立的话,那么很难找到一种方法是不能够被授予专利权的。专利法所称之方法,根据《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一章的规定,必然是采用了技术手段的方法,否则不符合专利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的可授予发明专利权的客体。如此,动物和植物品种的生产方法必定采用了技术手段,即,该生产方法必定涉及人的技术介入。既然这样,任何涉及人的技术介入的方法,如果脱离了其中的技术介入,一定会影响到其目的或效果的实现。也就是说,任何一种动物和植物品种的生产方法,只要没有人的技术介入都不能达到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效果。因此,如果基于笔者提出的判断原则,那么根本不存在不能被授予专利权的动物和植物品种的生产方法;换句话说,任何一种动物和植物品种的生产方法都属于可授予专利权的主题。那么,《专利审查指南》中“非生物的方法”、“主要是生物学的方法”概念的引入以及涉及“人的技术介入程度”的判断标准,都变得不必要。

以上是笔者基于为数尚少的案例,对于动物和植物品种生产方法的可专利性判断的一点粗浅认识,肯定有错漏之处,希望得到批评和指正。归根结底,笔者希望能够以较为简单、直观的标准来界定动物和植物品种生产方法的可专利性,使得从业人员在判断动物和植物品种生产方法的可专利性的过程中能够少走弯路。

4.保护动物和植物 篇四

近我发现我们四周的树木越来越少,我想:我们重现在就开始保护树木,不乱砍乱伐,再多种一点树木,那么我们四周的树木就会越来越多了,不过树木多了那么虫子也会多了,所以人类不光要保护植物、还要保护动物,动物就会报答人类,把虫子吃的一干二净。

尤其夏天容易生虫子的树有很多,鸟儿们不一会儿就把虫子吃完了,树木越长越茂盛,给城市又添了一份光彩,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我们不光要保护植物还要保护动物,只有保护了动物我们的家园才会更加美好。

5.动物和植物的区别 篇五

—— 植物配置植物是园林的主体,植物配置是园林设计、景观营建的主旋律。植物配置更是一门科学、艺术,是绿地建设的灵魂。它融合、渗透、演绎了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运动诸要素;与植物学、园艺学、气象学、土壤学、美学、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历史、人文有着诸般紧密的联系,是一个有机的活的空间艺术......植物配置是利用植物材料结合园林中的其他素材,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组成不同的园林空间,创造各式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观赏游憩的需要。在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公园、一块绿地可以没有地形、没有水体、没有园林建筑......,但是不能没有能给公园带来生机的植物。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从园林设计到植物配置都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然而在现代的园林绿地中,植物配置却有着不同时代带来的独特风格和特征。

1、植物景观的审美主体(服务群体)之转变:贵族性与大众性

古代的造园家有两种,一为文人雅士,二为具有精湛技艺的工匠。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使用的私有性,这些造园家营建的古典园林或为己用或为封建贵族所有,其审美主体与如今现代园林的服务群体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别。

如今,私人占有园林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城市公园、开放性绿地开始进入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园林设计营造的植物景观不仅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欣赏感知的对象,而且还为市民户外游憩和交往提供丰富的空间。

2、植物材料选择之转变:单一性与多样性

据调查,苏州8座园林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环秀山庄、沧浪亭等),各园重复栽植的植物有罗汉松、白玉兰、桂花等11种植物,重复率100%;而重复率在50%以上的植物有70种左右。由此可见,在植物材料的选择上,古典园林的特点是种类少,局限性强。在拥有优越自然条件的江南私家园林中是如此,而皇家园林在北方气候条件的限制下更是如此。我国拥有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仅高等植物就有3万多种。其中木本植物8000多种,而古典园林中尤其是江南私家园林,其种类不超过200种,仅占2.5%。

相比之下,现代园林设计在植物选择上,由于在植物功能上的拓宽,生态、防护、生产功能的增加,对植物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不再拘泥于少数具有观赏寓意、诗情画意的植物,开始注重植物配置的生物多样性原则和乡土性原则。

3、植物配置形式之转变:规律性和多元化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风格为自然式,常与园林风格保持一致。但是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那种“片山块石、似有野趣”或“咫尺山林”式的高度自然物的缩影,使其配置形式局限性强。虽能让人产生想象自然美景的作用,但并不能体现出大自然的“真正”存在,在这方面是很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识需求的。古典园林中常用的形式有孤植、对植、丛植几种形式,还有一些的规律性做法,如高山栽松、岸边植柳、山中挂藤、水上放莲、修竹千竿、双桐相映、槐荫当庭、移竹当窗、栽梅绕屋等常用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手法。也能在古典园林的室内室外、厅前屋后、轩房廊侧、山脚池畔等处见到花台、盆景、盆栽等形式,点缀恰到好处。

而如今盆景、盆栽进入了各家各户的庭院和阳台空间,花台的形式已经演变为现代的花坛、花境等形式。现代园林设计手法的更新和植物配置多功能的要求使植物配置形式正在走向多元化。植物材料选择的多样化发展为多元化的形式提供了必要条件。平面和立体空间层次营造上,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搭配、常绿与落叶植物的搭配以符合实际需求的科学比例配置。另外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和专类园、湿地、森林公园、防护林等绿地形式的开拓赋予植物配置更多载体和功能。

4、植物配置遵循原则之转变:艺术性和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古典园林是文人雅士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利用不同植物特有的文化寓意丰富植物观赏内容、寄托园主思想情怀,这样的例子在古典园林中屡见不鲜,如荷花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被认为是脱离庸俗而具有理想的象征;竹则被认为是刚直不阿,有气节的君子等等。植物配置与诗情画意结合,如苏州拙政园的“听雨轩”、“留听阁”借芭蕉、残荷在风吹雨打的条件下所产生的声响效果而给人以艺术感受;承德离宫中的“万鹤松风”景点,也是借风掠松林而发出的瑟瑟涛声而感染人的。古典园林植物造景非常强调艺术性原则,很大程度上受到园主和造园家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的影响。

时代的更替带来了新的问题。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使得人们意识到植物具有基本的美化和观赏功能,而且还看到了它的环境资源价值,如改善小气候、保持水土、降低噪音、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等作用。植物配置形成的人工自然植物群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并为野生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场所。因此尊重自然植物群落的生长规律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如今植物配置设计的必然准则。在设计中要求设计师以人为本,结合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等多学科设计是一大趋势,如芳香保健植物园。现代园林中植物配置强调的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原则。

6.“制定”和“制订”的区别 篇六

(1) 国务院认真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钢要 (草案) 》

(2) 要不要制订新的卫生标准, 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

这2个名选用了不同的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中, “制定”的解释是“经过一定程序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制订”的意思是“创制拟定”。

这里不看它们相同的词素“制”, 只看不同词素“定”和“订”:“定”指决定、使确定, 有完成了的意思, 多强调行为的结果, 和“了”连用, 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完成时”。而“订”则有拟的意思, 未必形成最终结果, 多强调行为的过程, 一般不能和“了”连用, 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进行时”或“将来时”。

7.植物的动物特性 篇七

植物的记忆力

我们都知道动物有记忆能力。但就在不久前。科学家专门设计了一项有趣的实验,验证某些植物是否有记忆功能。结果,他们惊奇地发现有些植物的确像动物一样有记忆能力。

这项实验是由法国科学家设计进行的。他们选择了一种名叫三叶鬼针草的植物来做实验。当幼小的三叶鬼针草刚刚发芽的时候,总共只有两片很嫩很相似的子叶。一开始。科学家们故意用几根长针来扎破靠近左边的子叶,目的是破坏两片子叶之间的对称性。5分钟之后,他们又用锋利的刀片同时把左右两片子叶全切掉。然后把光秃秃的植株放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中,以便它们能很快地长出新叶。大约过了5天,科学家发现了十分有趣的现象:曾经受到针刺的一边萌发的幼叶,生长速度完全比不上没有受到针刺的一边,并且叶子的颜色也大不一样。该实验结果表明,三叶鬼针草依然能“记得”人们曾经对它的破坏性损害,没有“忘记”曾经给它带来的痛苦。

后来,科学家们为了进一步验证植物是否真的有记忆能力,又进行了更多、更为仔细的实验,结果完全一样。他们同时还发现。植物的记忆能力能保持13天左右。

植物没有大脑,也没有中枢神经,怎么会有记忆能力呢?科学家解释说,植物的记忆能力可能是依靠离子渗透补充实现的。但这仅仅是猜测而已。

植物的脉搏

科学家们在研究树木增粗时惊讶地发现,树干也有着自己的“脉搏”跳动,而且这种跳动还有明显的规律性。每当太阳刚要升起的时候,植物的树干就开始收缩,而且一直延续到太阳落下。到了夜间,树干就会反过来开始膨胀。年复一年,植物的这种收缩、膨胀一直不会间断,就像人的脉搏一样,而且每一次膨胀总是略大于收缩,于是,树干就会增粗长大。

但遇到下雨天,树干总是不分昼夜地持续增粗,而不会收缩。这也许是植物与动物脉搏最明显的区别之处。植物学家认为,植物“脉搏”是由植物体内水分运动引起的。我们知道,植物由根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从叶面蒸腾水分。如果吸收和蒸腾的一样多,树干的粗细就不会发生变化了。如果吸收大于蒸腾,树干就会变粗;反之,树干就会收缩。

以上的解释看似十分合理。然而,并不是所有植物都有典型的“脉搏”现象,这就使得植物学家困惑:难道还有其他的原因在影响植物的“脉搏”?

植物的血型

我们都知道,人类有不同的血型,然而科学家们发现植物体内也存在类似的“血型”。

最早发现植物血型的是一位日本的法医。他在对死者的血型进行化验时,突发奇想,对死者枕头里的荞麦皮顺便也进行了化验,结果他惊奇地发现,荞麦居然也有与人相似的血型——AB型,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充满好奇的法医并没有就此罢休,他到野外又进行了广泛的调查,采集了600多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并对它们进行了归类。

然而,这里所说的植物的“血”,与人体中的血液有很大的差别,实际上是指植物体内的汁液。但是,科学家们发现,植物汁液中的各种糖蛋白成分(血型植物),与人体内的血液十分相近。

8.有趣的动物植物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自己看到或了解到的动植物,围绕“有趣”清楚、完整地讲给同学听,并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和好奇心。

2.初步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和互相交流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能听清楚别人讲话的内容,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激发学生对动植物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待人有礼貌,落落大方以及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教学重难点:

了解一些动物、植物的知识,激发对动物、植物知识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创设交际情境,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群朋友,他们是——有趣的动物、植物。看他们来了。(出示动植物的图片。)认识吗?让学生说它们的名称,学学它们的样子。

2.师:孩子们知道的可真多!老师知道大家喜欢动物、植物,今天老师就带孩子们扮演一回自己喜欢的动物、植物,来参加生物王国盛会,相信在这里你会认识很多朋友。

二、介绍有趣的动物----熊猫

师:今天,有一位朋友也想来参加我们的盛会,可是他临时有事不能赶来,于是就寄来了他的一些照片和录音介绍,想不想听?(课件出 示——熊猫)1.熊猫自我介绍

熊猫:我是中国的国宝——大熊猫。/我的故乡在四川。/看!我的毛黑白分明,长得胖胖的,可招人喜欢啦!/我特别喜欢水,可以说森林中有水的地方都可以找到我。我可喜欢睡觉啦!有时我还喜欢爬到树上晒太阳呢!我最喜欢吃新鲜的竹叶和竹笋了。我的寿命长达20多年。

师:大熊猫有趣吗?你听了他的介绍知道了什么?

(你听得真认真!)(真是好样的!)(会听的孩子就是会学习的孩子)

师:看来你们都很喜欢他,愿意跟他交朋友吗?

师:好!回头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让他也高兴高兴!

2.那你还记得熊猫朋友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自己的吗?相机板书:名字

样子

特点

师:孩子们不光会说,还会总结归纳,真是会学习的孩子。你怎么把它的介绍记得这么清楚?引导并板书:认真听

听明白

师:对了,只有认真听,听明白,才能很快记住别人说的话。相信你们也能做到。

3.师:熊猫这样一说,咱们一听,就喜欢他,记住他,而且愿意跟他交朋友了!那哪位动物朋友也能学着熊猫这样来说一说,介绍一下自己。这样大家一定会很快地记住你,喜欢你,也愿意和你交朋友的。(请2名同学做介绍。)

老师:谢谢XX的介绍,你认为他介绍得怎样? 学生评价并板书 :大声说

说清楚

二、介绍有趣的植物----猪笼草

1.师:听了动物朋友的介绍,有一位植物朋友也迫不及待的想和大家见面!(出示猪笼草)

2.猪笼草可真有趣介绍了自己的名字、特点,相信植物朋友,你也能向她那样介绍。(请2名同学做介绍。)

3.互评(你想对他说什么?她介绍的怎样?)

三、小组内介绍

师:看到朋友们都高高的举起自己的小手,跃跃欲试,老师心里乐开了花!这样吧!让我们在小组里召开自我介绍会。大家按序号自我介绍,待会儿我们把大家觉得介绍得最好的朋友推荐出来,好吗?请看要求。(出示要求。)

1.向同伴介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要介绍清楚自己的样子、特点、生活习惯或最有趣的地方等。可以边说边做动作。

2.介绍时声音要响亮,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明白。3.评选出小组最有趣的朋友。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刚才的小组交流中,第 小组不光交流有序,而且听的同学也很认真,为你们的表现加上1分。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最有趣的介绍,你觉得哪位朋友介绍得最有趣呢?推荐出来,谁呀?(学生交流)介绍之前给大家一点小提示:说

师:你认为他说得怎么样?说说你的想法!你觉得他哪里最有趣?你能给他一点建议吗?(你懂得可真多!你真会提问题!你知道的真多!我们要向你学习!课外知识如此丰富,朋友们,为他鼓鼓掌吧!)

四、找朋友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刚才这么多朋友作了有趣的介绍,现在你们特别想跟谁成为好朋友呢?你可以离开自己的位置,自由地去交个朋友,如果交上了新朋友,你肯定会很高兴,待会就把你们交朋友的快乐过程给我们表演表演。在交朋友之前,老师有个小提示。(出示课件)

好的,开始吧!离开座位去交往。(课件:找朋友,并配轻音乐)1.学生与学生互动介绍(教师去巡堂,要选择好适当的人选)人多计谋广

柴多火焰高 2.表演。

师:我看到你们在交往的时候都很快乐,谁愿意把快乐与大家一起分享呢? 师:你找到了好朋友了吗?你的好朋友是谁?你怎么跟他交上朋友的?能为我们表演表演吗?

师:朋友们,看了他们的表演你想表扬谁或者你有什么收获?

师:老师也想表扬一下他们,他们交往时很有礼貌,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学习的。

师:好了,还有谁来表演?

五、应用在实际,总结升华。

人心齐

泰山移

师:快乐的生物王国盛会结束了!同学们,这次活动让我们认识了那么多有趣的动物和植物,学会在介绍动物和植物的时候要把名字和特点说清楚,学会了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要有礼貌,态度大方。你们真是好样的!是呀,大自然是个奇妙的世界,有很多有趣的动物和植物,它们都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 生:保护它们 师:说得对!

师:让我们一起来保护动植物!(课件件出示字幕:“让我们一起来保护动植物”)师: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同学们,你们今天表现特别棒!老师还有一个希望,希望你们平时多观察,多看课外书,敢于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告诉别人。所以,老师留给大家一个小作业,把你在课堂上了解到的有趣的动植物介绍给爸爸妈妈,让他们分享你学习的快乐!

六、推荐书目

最后,老师给大家推荐几本关于动物、植物的书《昆虫记》、《十万个为什么-----动物植物篇》、《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海底两万里》,解到更神奇的动植物。

板书:

有趣的动、植物

名字

样子

特点

相信你们能在那里了说

大声

清楚 听

认真

9.我的发现动物植物作文 篇九

我们院子里有两棵松树,这两棵松树披鳞挂甲,挺着粗壮的躯干,互相挽着“手臂”,昂然挺立,直耸云空。树干上还有许多凹凸不平的地方,那就是松树的花纹,花纹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圆形的,有椭圆形的,还有方形的……我十分喜欢松树,夏天,它为我们挡太阳,自己受烈日暴晒,冬天,它为我们挡风雪,自己受寒风狂吹。

满树的松叶一年四季都绿得可爱,活像一把绿绒大伞,一阵风拂过,轻轻摇。松叶像一根针一样,如果你碰了一下它的头就好像被针扎了一下,非常疼。我想:松树的叶子尖是为了保护自己吧!想到这里,我“扑哧!”一声,笑了,植物也回自我保护呢!妈妈走了过来,似乎看出了我的想法,笑着说:“小傻瓜!别瞎猜!看看书吧!”我看了看书,才恍然大悟,原来,松叶尖是让叶子的水分不易发挥,秋天才不会落叶呀!

顺便告诉大家一个小知识:你们可别以为松树一辈子都不会落叶,松树们大概三、五年换一次叶子。

10.食虫植物 自然界的“动物杀手” 篇十

食虫植物和其他植物一样,扎根在这个神奇的星球,享受着阳光雨露的滋养,但不同于一般植物的是,它们能够捕食昆虫,甚至包括捕食老鼠、蜥蜴之类的小型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堪称植物界中的“动物杀手”。在遥远的传说中,危机四伏的原始森林里甚至还有能够捕食大型哺乳动物的食人树。

实际上,为了适应残酷的大自然,食虫植物才进化出了捕食动物的“特技”。目前在世界上,这些稀有的植物种群共有10科21属约700多种,大多生活在高山湿地或低地沼泽的贫瘠土地上,以诱捕昆虫或小动物来补充营养物质的不足,在荒凉的土地上,它们开出的那一抹带着艳丽色彩的花,正是用动物的鲜血喂养而成的……

能诱捕鸟类的猪笼草 植物界的“第一杀手”

在食虫植物界,要论谁的捕猎能力最强,猪笼草当之无愧位列榜首。这种长相奇特的藤本植物,大多生长在热带地区,因为每片叶子上都长有一个长椭圆形的捕虫笼而得名——最早发现这种奇特植物的人,认为那个长在叶片上的捕虫笼很像猪笼,便将它命名为“猪笼草”。

有关猪笼草的记录,最早可追溯到1658年,法国殖民总督艾蒂安·德·弗拉古在《马达加斯加岛的历史》中第一次描述了猪笼草的外形,并记载了当地人一个有趣的习俗:这个国家的人都不会去摘这些“笼子”,因为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摘了这些“笼子”,那么几天之内都不会下雨。

猪笼草的奇特之处在于叶子,它的叶子结构远比普通植物的叶子复杂。一片猪笼草叶,可分为叶柄、叶身和叶须三个部分,卷曲的叶须尾部明显扩大,并反卷成瓶状,宛若广口宽腹的花瓶。据记载,最大种属的猪笼草能长到50厘米高,捕虫笼直径可达25厘米,除了捕猎昆虫,甚至还能诱捕蛙类、蜥蜴、鼠类、小型鸟类等体型远大于昆虫的动物,堪称植物界的“第一杀手”。

猪笼草的每一张叶片都能长出一个捕虫笼,这种捕虫笼结构很复杂,一般分为笼身和笼盖两大部分,笼身包括笼扣、笼唇、翼、消化腺、蜡质区等结构;笼盖具有蜜腺、盖龙骨等结构,不仅能挡住雨水,保证笼内消化液不被稀释,还能分泌蜜汁,引诱猎物。更为神奇的是,这种蜜汁还有麻痹作用,会使前来吸食蜜汁的昆虫遭到麻痹而跌落笼中,笼中的消化液能将昆虫淹死并消化吸收。

猪笼草现在也是一种很受人们欢迎的观赏植物,其观赏点便是捕虫笼。不同品种的猪笼草,捕虫笼的形态也不同,即使是同一植株上的捕虫笼也形态不一:一般生长在植株下部的笼子较圆、较粗大,称为“下位笼”;而植株上部的笼子则又长又细,偏向于漏斗状,称为“上位笼”;捕虫笼颜色鲜艳,有绿色、橙色、红色、黄色、紫色等,有的还带有黄色、红色条纹或紫色、黑色等不规则的斑点。需要注意的是,每一张叶片仅能长出一个捕虫笼,如果捕虫笼因为衰老而枯萎或损坏,原来的叶片就再也不能长出新的捕虫笼。

在东南亚,苹果猪笼草的捕虫笼甚至可以用于烹调。当地人把苹果猪笼草的捕虫笼洗净作为容器,将适当比例的米、肉等食材塞入捕虫笼中入锅蒸熟,成为当地一种颇负盛名的特色食品。

足迹遍布全球的狸藻 “可怜虫”的致命陷阱

相对于植物界的庞大,食虫植物的数量很少。不过,它们也并非难觅踪迹。狸藻就是食虫植物中最常见的一种。狸藻也叫“闸草”,是食虫植物中最大的属,共214个物种,几乎占了食虫植物总数的三分之一。除酷寒的南极洲和一些偏僻的海岛,狸藻几乎遍布世界各地。

大多数狸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按照生长习性不同被分为陆生、水生、浅水生、附生。陆生狸藻最多,有170种,多生长在溪流、水塘、沼泽等水源地附近的湿润陆地上;水生狸藻约40种,在溪流、池塘等处的水面漂浮生长,随波逐流;浅水生狸藻是狸藻中的“两栖”类,一般生活在几厘米深的水源地边缘;附生狸藻生活环境最特别,它们附生在潮湿的岩石、树干等长出的苔藓或腐殖质中。

我们不能像描述一般植物那样,以根、茎、叶的区别方法来描述狸藻,这种不起眼的植物几乎没有根,匍匐于地面或水面的茎也很脆弱,叶子与一般植物的叶子区别也很大——它们全身的叶片裂成细丝状,就像一堆乱蓬蓬的绿色秀发。

狸藻用于捕虫的是一个小小的捕虫囊,长在匍匐茎或叶的基部,呈扁球形,半透明。捕虫囊非常小,直径最大者不过1厘米。每个捕虫囊还带有“盖子”,囊口生着几根触角,用以吸引微小的生物,并将猎物引导到捕虫囊里。当水蚤、孑孓等小生物被诱至捕虫囊口,触动狸藻的触角时,触角就会将信号迅速传递给捕虫囊和“盖子”,于是原本干瘪的捕虫囊就迅速鼓起,打开“盖子”,形成一股强大的吸力,将小生物混着水流一起吸进囊中,然后迅速紧紧关上“盖子”,可怜的小生物就只能等着被分解、吸收。待小生物被消化完之后,狸藻再打开“盖子”,将残渣混着水流一起排出,恢复成半瘪的样子,等候下一个自投罗网的“可怜虫”。

对于狸藻来说,捕虫不仅是获得营养的重要方式,还是种群繁衍的必要手段。科学家在对狸藻进行无菌培养后发现,狸藻即使生长在养分充足的环境里,也只有在捕猎昆虫之后,才能开花结果。

不同种类的狸藻开出的花也千姿百态。有的在花梗头上开出几朵蝴蝶似的黄色小花,有的花朵呈紫色,还有的开出大片白色小花。花朵最独特的当属小白兔狸藻。这种狸藻在开花时,花梗头上会开出一朵外形酷似小白兔的白花,那上面的两只“长耳朵”尤其惟妙惟肖。由于花朵的美丽,狸藻作为食虫植物中分布最广的一种,如今已经成为一种人们喜爱的观赏植物。

食人花的原型 用“夹子”捕猎的捕蝇草

捕蝇草的捕虫本领,可说是集猪笼草和狸藻之所长:它不仅能像猪笼草一样分泌蜜汁诱惑昆虫,还能像狸藻一样迅捷地反应,将昆虫困在陷阱中。与狸藻和猪笼草不同的是,捕蝇草几乎没有封闭的捕虫笼,它捕捉猎物的工具就是自己的叶子。

捕蝇草的外形非常显眼,尤其是那一对对形似贝壳的叶子,沿着半圆的叶片边缘长着规则的刺毛,被发现者认为像是美神维纳斯的睫毛,所以捕蝇草在英文中还有个很浪漫的名字——“Venus Flytrap”,意思是“维纳斯的捕蝇陷阱”。不过,叶片内侧为红色的捕蝇草,更多的时候看起来并没有维纳斯那么温柔,更像是一株张着血盆大口,张牙舞爪的食人花——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的食人花形象就与捕蝇草非常相似,只是放大了很多倍而已。它的叶片内侧分布着许多能分泌消化液的腺体,用于分解、吸收被捕的猎物,边缘的刺毛基部也有分泌腺,会分泌出甜味的黏液,能诱使昆虫接近,还能防止昆虫挣脱。

捕蝇草捕捉昆虫的关键,来源于它那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这种功能类似于动物神经系统,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凭借叶片内的感觉毛来判断捕虫夹——两片叶子闭合的条件。所以,一般情况下,捕蝇草的两瓣叶片是分开的,但是只要昆虫被吸引到捕虫夹内,触碰到里面的感觉毛,捕虫夹就会迅速闭合,将昆虫夹在里面。随后,随着昆虫的挣扎,捕虫夹会越夹越紧,直到几乎完全闭合,内部的腺体也开始分泌消化液,开始消化、分解猎物。消化的过程很漫长,一般在5~10天之后,猎物才能被完全消化,这时捕虫夹会重新张开,等待下一个猎物。

不过,捕蝇草的捕虫夹有“使用期限”,一般在捕猎三四次后,不管是否捕捉到猎物,都会失去捕虫能力,只剩下原本具有的光合作用的能力。甚至在不曾使用的状况下,两三个月后,捕虫夹也会随着新陈代谢而枯萎。有人做过一个有意思的试验:将与叶片大小相当的猎物,如小型青蛙或大马蜂之类的猎物放入捕虫夹,因猎物过大,捕蝇草在分解吸收干净之前猎物就先腐败了,叶片也会“食物中毒”,然后慢慢枯萎。

“会吃人”的奠柏 疑云重重的食人树

自从探险家和科学家发现了众多食虫植物之后,人们就一直在思索,世上有没有一种大型食虫植物,大到可以捕猎中型乃至大型的哺乳动物呢?

1881年,一篇来自澳大利亚的报道吸引了众多食虫植物爱好者的目光。一个名叫卡尔·李奇的德国人在他的探险经历中写道,三年前他与朋友到东非的马达加斯加岛探险,与一队当地穴居的土著居民——姆科多人进入丛林后,在一条水流舒缓的小溪转弯处遇到了一棵奇怪的树。

这棵树高两米多,有8片像龙舌兰一样长着钩刺的叶子,树顶还长着许多绿色的卷须,这棵树被当地人命名为“奠柏”,并奉为神树。这个德国人甚至惟妙惟肖地描述了自己的亲眼所见:一位土著妇女因为违反了部族的戒律,被驱赶着爬上了奠柏。随后,原本静止的树一下子恢复了野蛮的活力,那些盘在树顶的卷须突然缠住了女子的脖子和胳膊,一圈一圈地将她紧紧缠在树干上,直至她无法动弹。随后,8片大叶子也像接到命令一样竖起、靠拢,将女子包裹起来。几天后,树叶重新张开,里面只剩下一堆白骨……

在马达加斯加岛发现食人树的报道出来之后,随即在亚洲、美洲等地也有在原始森林中发现食人树的报道出现,不过这些报道大多人云亦云,始终缺乏如照片、标本等可靠证据。为此,1971年,一批来自南美洲的科学家组织了一支探险队,专程前往马达加斯加岛考察,在传闻有食人树的地区进行了广泛搜索,结果一无所获。

11.“制定”和“制订”的区别 篇十一

1国务院认真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钢要(草案)》

2要不要制订新的卫生标准,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

这2个名选用了不同的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中,“制定”的解释是“经过一定程序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制订”的意思是“创制拟定”。

这里不看它们相同的词素“制”,只看不同词素“定”和“订”:“定”指决定、使确定,有完成了的意思,多强调行为的结果,和“了”连用,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完成时”。而“订”则有拟的意思,未必形成最终结果,多强调行为的过程,一般不能和“了”连用,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进行时”或“将来时”。

12.动物 、植物、城市 篇十二

1、银杏树

2、王莲

3、蓝鲸

4、喷瓜

5、泰国

6、长颈鹿

7、格拉斯

8、大王花

9、印度麻竹

10、印度

11、巨杉

12、蜂鸟

13、乌龟

14、巨人海芋

15、大象

16、巨嘴鸟

17、猎豹

18、德国

19、澳大利亚 20、北极熊

21、鲨鱼

22、鳄鱼

23、驼鸟

24、俄罗斯

25、海豚

26、保加利亚

27、梵蒂冈

28、黑猩猩

29、蟒蛇30、新加坡

1、最大的花是()23、脾气最暴躁的瓜()45、体积最大的树是()67、最大的叶子()89、最大的蛇是()1011、地球上最大的动物是()1213、最致命的攻击性动物是()

15、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1617、最聪明的动物是()1819、最小的鸟是()2021、最大的鱼是()2223、领土面积最小的国家()2425、养牛最多但不吃牛肉的国家(27、最喜爱大象的国家()

29、最香的城市()30)、最臭的花是()、最高的竹子是()、最古老的树()、和人类最接近的动物()、陆地上最大食草的动物是(、陆地上最大的食肉动物是(、最长寿的动物是()、最高的动物是()、最大的鸟()、嘴巴最大的鸟是()、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养羊最多的国家()

26、玫瑰最多的国家?()

13.动物和植物的区别 篇十三

2013年高考已经结束了,接下来是同学们填报志愿的时候了,那么高职和大专有哪些区别呢。下面一起来看看高职和大专的区别吧。

1、“高职”和“大专”有何区别?

答:高职全称是高等职业教育,大专是高中起点的专科。过去的大专偏重应试,学生实践能力不强,为了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培养既有大学文化程度,又有高级专门技能的所谓应用型人才,就把除师范类以外的大专,都改成了高职。一些老中专经过重新改造、升格,也变成了高职。所以,高职和大专还不能完全画等号。目前高职还属于大专层次。高职和大专的毕业证书均属国家承认的国民教育系列大专毕业证书,其区别就在于学习课程不同,高职教学侧重于职业技术。

2、“高职”和“职高”有什么区别?

答:高职的全称是高等职业技术,属于高中毕业后的求学之路,由普通高校兴办学院或独立建制,大专学历;职高的全称是职业高中,属于初中毕业后考入,一般是由中学举办,中专学历。

3、高职的报考对象有哪些?

答:高等职业教育通过全国统一的招生考试录取新生。分为两大类:

1).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一般在每年7月举行。报考对象以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应届中专毕业生、职业高中毕业生、技工学校毕业生(简称“三校生”)和历届高中毕业生也可以报考。

2).全国成人高校招生考试,一般在每年5月的第一个双休日举行。其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报考对象包括在职人员、往届高中毕业生及应届中专毕业生、职业高中毕业生和技工学校毕业生。

4、高职的招生院校有哪些?

答:高职招生院校分三类:第一类是本科院校的高职专业。这其中一部分是211重点本科院校,还有一部分是市属高校;第二类是公办高职院校。这些院校招生数量大,高职办学时间长,在职业教育与就业上有一定优势。第三类是民办高职院校,国家承认学历,不过学费较高。

5、高职报考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报考前,首先要明确心理定位,高职是培养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技术型人才,教学

上更突出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学生动手能力一定要强,就业时是介于白领和蓝领之间的技术银领,要放得下架子。其次,要看家庭经济能力,高职强调时间性、技术性,教学设备花费相对昂贵,因此收费也比普通大专院校要高出许多。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选择高职院校前先要了解清楚学杂费情况,看是否在承受范围之内。报考后,选择专业要有预见性,很多高职院校跟随市场需求设置专业,但大家都一窝蜂办热门专业,供过于求,热门也会变冷。建议考生选择专业时,可先上网查看国家公布的紧缺人才目录。

6、高职报考如何选择学校?

答:要考察总体情况:

一、是否在教育部批准的学校之列,此内容可在各教育网站查询;

二、学校情况,包括实力、声誉、软硬件设施,最好能实地探访;

三、毕业生就业情况,如果学校专业设置合理,毕业生就业率就会高;

四、学校招生程序是否规范;

五、是否能提供助学贷款,奖助学金。

7、高职毕业生要接受继续教育有哪些途径?

答:按照政策,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可以报考本科(专升本)、研究生教育,继续深造。但是,实际上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缺少升本的国家政策,就是部分学生不选高职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关部门已经在考虑这个问题,据有关人士透露,高职升本的问题有望在近一两年内实现,北京市已经考虑在部分技术性高职中开设本科。

8、高职的毕业证书怎么颁发?

14.“决不”和“绝不”的用法区别 篇十四

“决不”和“绝不”都是副词, 都表示否定。“决不”偏重于主观的否定态度, 表示“坚决不”的意思, 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绝不”偏重于对客观事物否定的程度, 表示完全否定。换言之, 就是“任何情况下都不”, “一丝一毫也不”。下面举例说明。

(1) 决不退缩。 (表示主观态度。)

(2) 绝不相同。 (表示对客观事物否定的程度, 完全不相同, 没有丝毫共同之处。)

“决不”和“绝不”在有些情况下可以通用。下面举例说明。

(1) 我决不去。 (“我”坚决不去, 强调态度坚定。)

(2) 我绝不去。 (“我”绝对不去, 表示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去。)

再看这个设问句:网络教育是否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学校 (课堂) 教育呢?决不可能!最多只能够部分取代。

15.海葵:一半是动物,一半是植物 篇十五

海葵虽然被归类为动物,但是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水生生物在基因层面上来说,其实它一半是动物,一半是植物。尽管这一发现并没有改变海葵的分类,但是这个研究却揭示了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现在生活的大部分动物,包括人类,与植物的亲缘关系离得都很远。不过,海葵被归类为刺胞动物,而刺胞动物还包括珊瑚,海葵,水母和水螅等等。刺胞动物是在整个生物进化过程中是一种诞生比较早的动物门类,它们应该还保留着许多原始的生理特性。

而最近,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生物学家们就对海葵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研究人员着重研究了海葵的基因表达过程。基因表达过程指的是一个基因通过一系列的步骤,产生相应的蛋白质的过程。基因表达的过程至少涉及两个主要步骤:转录和翻译。转录是把基因上的信息,录制到一种RNA上(称为信使RNA)的过程。 翻译是指根据录制在信使RNA分子的信息,生成对应的氨基酸序列的过程。

内在或外在的环境发生变化时,各种生物的基因表达也需要相应的调整来适应这种变化,例如调整表达的速率、调整相关功能蛋白质等等。具体的调整过程,动物和植物之间是有区别的。科学家发现海葵的基因转录过程的调整与其他动物差不多是一样的。但翻译过程的调整却更类似于植物。因此,从基因表达过程看,海葵是一种动物和植物的杂合体。换句话说,海葵是使用类似植物的系统来去控制它们的动物基因。

而海葵比植物复杂,但在基因表达过程中却使用了类似于植物的基因表达的调整方式。这个发现还打破了一个传统的观点,即认为越复杂的生物需要越复杂的基因来构筑。

16.我喜欢的动物或植物普通话说话 篇十六

那美丽诱人的樱花,加上翠绿的小草,是大自然为我们送上的一幅风景画。樱花原产日本,最后才运到中国来的。我家附近的玉渊潭就有樱花,它长在树上,比较矮。有五至六个花瓣,叶呈圆形或椭圆形,花成白色或红色。一朵朵、一簇簇开满枝头,美丽极了。

一阵春风,让它的小叶子欢快地唱歌,“沙沙沙……沙沙沙”啊!这首美丽的歌曲是大自然的合奏啊!它长在柔软而湿润的土地上,它绿油油的叶子点缀在粉红色的世界里最为醒目!它的芳香惊动世界,她的美丽引动世界!

17.有趣的动物植物 篇十七

——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

《有趣的动物和植物》是人教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三册第八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低年级学生对动植物有着较浓厚的兴趣,本堂课试着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一种有趣的动植物,通过创设一个“交朋友”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趣地介绍、交往,并在不同层次的口语交际活动中使学生学善于交际、乐于交际,并从中感受动植物的有趣。但二年级学生,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不强,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协助。因此,在课前教师事先对各类书籍进行一番查阅,为学生列出相关阅读书目,制作《有趣的动物、植物》资料卡就很有必要。

另外,介绍有多种方式,如有层次地加以渗透、指导,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质量。由此,本设计由浅入深地安排了“资料交流——学用‘图示讲解法’来介绍”,“勇闯‘口才关’——运用‘自我介绍法’来介绍”等三个环节。

二、学习目标

(一)在老师或家长的协助下,初步学习如何搜集资料、处理资料。

(二)能用“图示讲解法”、“自我介绍法”和“故事扮演法”来介绍自己搜集的有趣的动物或植物。

(三)能对别人讲述的内容进行简单、有礼的评价。

三、课前准备

(一)教师事先到新华书店、校阅览室查阅相关资料,列出阅读书目,推荐给学生。

(二)学生根据教师推荐的书目查找自己感觉最有趣的动物或植物的资料,有条件的学生可在家长协助下通过上网获取资料,随后完成《有趣的动物、植物》资料卡.四、教学流程

(一)资料交流——学用“图示讲解法”来介绍

师:森林里要举办有趣的动物、植物评比大会(板书:有趣的动物、植物),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你们搜集的材料中哪一种动物或植物最有资格参赛呢!带上资料卡上台来向大家推荐一下吧!

(指名三位同学交流资料。要求用“图示讲解法”来介绍。生边说边指着资料卡里的动物或植物“肖像”,讲清楚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我向大家推荐的有趣的动物或植物是谁;其二,这种动物或植物有趣在什么地方。)

师:刚才三位小朋友都推荐了自己搜集的有趣的动物、植物,你们觉得这三种动物、植物中,谁最有趣,最有资格参赛?

(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即可。师根据学生的推选,在黑板上贴出该动物或植物的资料卡。)

师:还有许多有趣的动物、植物等着小朋友们来推荐呢,快拿出资料卡将自己搜集到的有趣的动物、植物推荐给组内的小朋友吧,记着,边指图边讲解。然后大家评一评,哪一种动物或植物最有趣。(生组内交流评议。)

师:把你们组推荐的最有趣的动物或植物请到黑板上来吧!它们将成为此次评比大会的候选人(将推荐出的最有趣的动物、植物贴到黑

板上)。

[评:此环节的训练目标是“学用‘图示讲解法’来介绍”,先指名三位同学介绍,从中穿插教师的指导,随后再组内介绍,落实教学目标。此环节学生“评”的目标主要侧重于“谁讲的内容比较有趣”。

(二)勇闯“口才关”——运用“自我介绍法”来介绍

师:以上这些动物、植物很荣幸地成为了此次评比大会的候选人。不过,要想最终胜出,夺得“最有趣的动物”、“最有趣的植物”这两顶冠冠,还须过我的“口才关”与“表演关”。请看“口才关”提示——每组推荐一名同学,将本组推荐的有趣的动物或植物以自我介绍的形式说一段话,要求说的过程中能配上相应的动作。准备时间3分钟,其他组员可帮助排练。

(生排练,师计时。)师:出色的自我介绍能给评委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下面有请代表们上场。此关将录选四名进入下一关的比赛。请在座的各位小评委评选时要认真、公正。

(代表们分别替自己组推荐的有趣的动物或植物进行自我介绍。介绍完毕后,由台下同学评出优胜选手四名,进入下一关“表演关”。)

[评:从“图示讲解法”到“自我介绍法”,学生的语言进行了一次转换。“自我介绍”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讲不陌生,但如何配上相应的动作,使之听起来更生动,也需要多创造机会练习运用才行。此环节学生的“评”侧重于“谁说得好”。

(三)决战“表演关”——试用“故事表演法”来介绍

师:恭喜以上四位选手,你们为你们组和你们推荐的动物、植物赢

得了下一关“表演关”的参赛资格。下面,请看表演关提示——请根据本组推荐的有趣的动物、植物的特点编一个故事,并合作表演出来。准备时间3分钟。其他两组同学为本关评委,在他们排练时,可观看、提问。

师:“表演关”相对“口才关”来说,有一定难度,先请大家欣赏几位同学事先排练好的故事《小白兔和香肠树》——

生1(旁白):在非洲的乌干达,那里有一片森林,森林里长着许多香肠树。香肠树粗壮结实的果实悬挂在枝头,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条条大香肠。有一天,一只小白兔要出去找食物吃。它走啊走,走到一棵大树下。它东看看,西找找。刚要走,头上不知被什么东西重重地敲了一下。小白兔大叫起来——

生2(演小白兔):哎哟,是谁在打我?

生1(旁白):躺在地上的大“香肠”不好意思地说——生3(演大“香肠”):是我,小白兔!

生2(演小白兔):我跟你又不认识,干嘛无缘无故地砸人家的头?生3(演大“香肠”):小白兔,对不起!我是太熟了才从树上掉下来砸到你的。我告诉你吧,人们因为我长得太像香肠,所以就叫我‘香肠’。我有十二斤重,可以摘下来当蔬菜吃,一家三口吃一天也吃不完。小白兔,你如果想吃我,就得叫全家人来才搬得动呢!生1(旁白):小白兔听了“香肠”的话,真的跑回家,叫来了它的哥哥姐姐们。它们一起骑着三轮车,把大“香肠”运回了家。

师:从《小白兔和香肠树》这个故事里,我们知道香肠树的果实长得

很像大香肠,而且每个足有十二斤重,摘下来还可以当蔬菜吃呢。这样的故事就是抓住了香肠树有趣的特点来编的。好,下面四个优胜组可以开始排练了,时间3分钟。RR;`MpF

(四个小组排练。随后逐一表演,其余小组学生评议,最后选出“最有趣的动物”、“最有趣的植物”,在黑板上该动物、植物的资料卡上带上“冠冠”。获奖选手谈感言。

[评:“故事表演法”对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因此,编前安排了一个示范。此环节的“评”主要针对“哪一组编的故事有趣、合理,哪一组演得棒”。

五、作业设计

师:在今天的评比大会上,我们认识了许多有趣的动物、植物,还用各种方式对它们进行了介绍。把你认为最有趣的动物、植物用你喜欢的方式介绍给你认识的低年级小朋友吧!

设计理念:、突出口语交际的自主性与实践性,让口语交际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去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教育,学会方法,形成能力。2、口语交际教学常见的弊病是训练时学生一盘散沙,教师往往重视指导过程,却忽视学生的训练过程。为避免某些同学总处于倾听的状态,教学训练中采用了组内商定、全班交流、质疑、补充、互问互答、评价等多种形式,把任务落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强化了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语言组织的能力。因此,本设计要注意让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多发言、多倾听、多质疑,以便全面提高交际能力。

反思:

一、在口语交际的层次性上(1)尽可能让人人都参与,让学生互动起来,不要变成少数人的活动。使全班所有同学的口语交际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采取不同的形式:三三两两,同座,小组。全班交流,在短时间内参与人数多,老师要有要求,培养学生的习惯和兴趣,不致流于形式。要鼓励内向胆小的同学多发言。(2)任何话题的讨论都不要追求统一答案,各抒己见,甚至可以展开辩论。可以采纳同学建议,如秋游,让学生觉得自己是主人,有成就感。(3)有些口语交际事先要做些布置和准备。(4)口语交际的大部分话题应该是让学生有话可说的。但仅供参考,老师不妨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话题,这也是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好时机。(5)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儿童,适时评价,如,“这个词用得真好”“刚才你问问题的时候,能看着他的眼睛,还带着笑容,真有礼貌。”要注意在恰当时机规范学生的语言,注重交际性,听仔细,说清楚,说完成交际目的,不一定强求说完整的句子。

二、在情景创设上:1.情景创设是否具有交际性。录象所呈现的情

18.“不”和“没”的本质区别 篇十八

未然和已然用通俗的说法就是将来和过去。对于“不”和“没”的研究更多的倾向于时间上的考量, 认为主要区别是“不”表示将来;“没”表示过去。按照这点确实可以解释很多例子, 如:

(1) 我今天没上班, 明天也不上班。 (说话时对于上班的动作的否定已经完成, “不”用于动作未发生时) 比较:昨天不上班, 明天也没上班。

(2) 我没去过杭州。 (“过”表示动作的完成, 用“没”) 比较:我不去过杭州。 (将“过”去除, “我不去杭州。”表达的是将来意义)

(3) 上个月我没发工资。比较:上个月我不发工资。下个月没发工资。比较:下个月不发工资了。

但是也会遇到一些难以用此解释的问题, 如:

(4) 昨天我身体不舒服, 只好没上班。“没”在这里是错误用法, 只能用“不”:“昨天我身体不舒服, 只好不上班。

(5) 刚才你怎么没说话?

(6) 他从来没说喜欢我。

(7) 他小时候没喜欢艺术。长大才喜欢的。

(8) 刚来南宁的时候, 什么都没习惯。

(9)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他开始疏远她, 即使路上见到也没看她。

这些句子的动作都是发生在过去的, 但是都不能用“没”只能用“不”。这证明了“不”表示主观否定;“没”表示客观否定才是二者的本质区别。

例 (4) 这样的句子将在第二部分具体解释, 例 (5) 表示主观上不想说话, 例 (6) 表示主观上不喜欢, 例 (7) 表示主观上不爱好, 例 (8) 表示主观上不习惯, 例 (9) 表示主观上不想看。

“没”一般认为不能用于将来, 其实在有些情况下也是可以的:

(10) 给你三天时间考虑, 如果最后还没想好, 后果自负。

(11) 你来了没用, 小明还没来。

(12) 要是你到下礼拜还没写完作业, 就那也不用去了。

例 (10) 的“没”客观上没有想好的结果, 例 (11) 是小明客观上没有来的结果, 例 (12) 是客观上没有写完作业的结果。

因为发生过的事情是客观存在的, 所以“没”在时间上一般表现为过去, 这一用法是由“没”表示客观否定引申出来的。同样的, 将来发生的事情是未知的, 所以“不”在时间上一般表现为将来, 这一现象是由“不”表示主观否定引申出的。由于这样的使用很多, 所以这一联系就被固定下来成为了一个区别意义, 进而将二者视为同等的地位, 甚至时间上的区别有成为第一区别的趋势。

2. 关于动词的性质问题

现在普遍的看法是, “不”和“没”的区别体现在与它们搭配的动词上。具体的内容非常的繁杂:动词分为静态动词、动态动词、情态动词及助动词、特殊动词等等。其中动态动词中还具体分为:瞬间动作动词、持续动作动词、终结动作动词, 特殊动词还有若干情况。“不”和“没”与之搭配的方式就更是错综复杂, 这里就不一一论述。总体而言是不具备系统性, 无法具体考究和认识。其实就本质而言, “不”和“没”与不同动词搭配的原因也是动词表示的主客观的原因。

下面将按照论文的分类分别进行分析:

(13) 静态动词:像

“儿子长得不像他”。“像”是主观感觉的, 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 所以用“不”。

(14) 瞬间动词:死︱受伤︱完︱爆炸︱摔着︱断︱坏︱丢︱醒

他没有死, 他坚强的活了下来。

他在这次车祸中, 居然一点也没有受伤, 真是奇迹。

在最后几分钟, 公安干警紧急排查, 炸弹才没有爆炸。

衣架掉下来了, 还好没有断。

他睡的很香, 我把他抱起来都没醒。

这个衣服没有丢。

一般来说, 瞬间动词都是发生过的, 发生过的就是客观事实, 所以一般用否定副词“没”来否定。表达的重点是结果。但是有时候也可以用“不”侧重点有所不同:

我怎么叫他, 他就是不醒。 (表达重点是不愿意醒)

这个衣服我不丢。 (表达的是主观上不会丢)

(15) 持续动词:打扫︱吊︱拄︱走︱跑︱吃︱喝︱教︱研究︱学习︱上课︱看

这间教室没有打扫。 (客观上没有打扫, 重点是教室)

我不打扫这间教室。 (主观上不想打扫, 重点是人的主观想法)

他没有走。 (客观上没有走的事实)

我让他走, 他不走。 (他不愿意走)

他没有看电视。 (客观上没有看电视)

他不看电视去学习了。 (主观上不想看电视, 想学习)

(16) 情态动词:敢︱愿意︱愿︱高兴︱乐意︱肯要 (欲) ︱打算

情态动词主要是表达人的主观意愿的, 所以主要是用“不”修饰:不敢︱不愿意︱不高兴︱不乐意︱不肯︱不打算

(17) 助动词: (表示必要) 必须︱得︱该︱要︱宜︱应该︱应当

(表示可能) 得︱会︱将︱可︱可能︱可以

(表示许可) 便︱得︱够︱好︱可︱可以︱能︱能够︱值得︱配

除“必须︱将︱得︱怕”外, 其余助动词都可以受“不”的修饰, 因为这几个词表达的是客观意义上的, 所以用“没”修饰。不能够受“没”修饰的有“能︱能够”, 因为本身就是表达主观的, 所以用“不”修饰。

3. 结语

“不”和“没”的本质区别是主观否定和客观否定。明确这点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二者的区别。但这并不是说“不”和“没”就只有这一个作用。“不”除了这一用法之外, 还有很多功能, 比如表示大自然的客观天气情况:“明天不下雨。”表示泛时:“地球是球星的, 不是正方体。”所以不能一言以蔽之, 还是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同时, 副词对“不”和“没”的选择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这点是教学的薄弱环节应引起重视。

摘要:现代汉语中, 最常用的否定词是“不”和“没”。诸家对二者的语法区别做了深刻而全面的讨论, 研究者主要是从搭配动词的性质、时间关系以及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等方面对它们的使用条件、表意功能等进行研究, 多是把这些区别放在同一平面上进行比较。本文研究这些区别的内在深层的联系, 旨在找出二者差异的本质所在。

关键词:不,没,区别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2]白荃.“不”、“没 (有) ”教学和研究上的误区———关于“不”、“没 (有) ”的意义和用法的探讨[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0

[3]吴艳.“不”和“没”的比较研究[J].渝西学院学报, 2005

[4]王立群.“不”和“没 (有) ”的句法、语义、语用区别[J].语言应用研究, 2006

上一篇:我们家的大花园周记下一篇:一年级下册语文试卷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