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经验材料

2024-08-27

感恩教育经验材料(精选10篇)

1.感恩教育经验材料 篇一

煤矿企业感恩教育工作经验交流

近年来,XX煤矿按照以文化力激活生产力、提升竞争力的总体思路,在XX能源集团公司“超越”文化的引领下,以实现全员素质超越为遵循,通过实施感恩报企、诚信爱岗、典型引路、共建共享等举措,形成了以人本和谐、本安高效、固本强基,工作高效率、管理高效能、经营高效益、凝聚高效应、追求高效果为主要内容的“家和”企业文化。全体员工将矿井作为自己的家来建、来管、来经营、来呵护,营造了人心思上、人心思进、人心思干“家和万事兴”的良好局面。

开展感恩教育,营造“我爱我家”浓厚氛围

感恩是一种智慧、责任和力量,只有心怀感恩的员工才能珍惜岗位、真诚付出,干出一流的业绩。在“家和”文化创建过程中,该矿率先将“感恩报企”理念融入其中,引导教育全体员工以深厚、真挚的感情,感恩滨湖提供了相识相处的机会,感恩滨湖提供了干事创业的热土,感恩滨湖搭建了成长进步的平台。一是坚持以感恩滨湖、奉献滨湖、报答滨湖为主题,广泛开展了“塑心工程”建设。重点学习了《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执行重在到位》等书籍,从理论认知层面努力建设滨湖人共有精神家园,广大员工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义不容辞的责任感,自觉自愿奉献在滨湖,以卓有成效的工作报答滨湖、回馈滨湖。二是创新活动载体,持续加以推进,相继开展了“我的家我来建”建言献策、“寻找感恩荣耀滨湖人”、“做好滨湖人·干好滨湖事”群众签名承诺、“滨湖是我家·我爱我家我奉献”演讲、“感恩滨湖·共创未来”职工论坛、“一点一滴系感恩,节支降耗见成效”等系列活动。三是逐步拓展感恩报企活动内涵,相继开展了以孝敬父母、关爱家庭、忠诚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孝、爱、忠”教育实践活动,涌现了一大批感恩报企的典型。四是以团员青年为主体,开展了“梦想追忆、感恩报企、责任敢当”,“传承雷锋精神,每天做一件好事”活动,发出了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的“好声音”,传递了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正能量。

倡导诚信爱岗,打造“明德立新”新境界

诚信是一种美德,是做人之本;爱岗是一种态度,是成事之基。在“家和”文化打造过程中,该矿始终将诚信爱岗作为一种精神去弘扬,作为一种准则去推崇。一是围绕安全生产这一主题,以培育“诚信本质安全人”为主线,以强化层级履职和诚信考核为抓手,扎实开展了安全诚信教育,构建了个人对班组、班组对区队、区队对专业、专业对矿井层层安全承诺的闭环管理体系,被山东煤监局评为“省级煤矿安全生产诚信建设示范矿井”。二是以党员干部作风转变为切入点,开展了“说老实话、做正派人、干实在事”活动。主要以严肃纪律、整顿作风、强化管理、提高效能为重点,以建设精干、高效、廉洁、务实的干部队伍为目标,认真查摆问题、深度分析原因、精心制订措施、着力抓好整改,有效提升了党员干部的从业境界和职业操守。三是坚持以“比态度做到立说立行、比责任做到敢抓敢管、比方法做到创新创优、比结果做到高质高效”为主题,在机关科室部门中开展了月度履职满意度测评活动,从服务意识、纪律作风、团结协作、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将测评结果与所在科室部门管理人员收入相挂钩,实现了管理人员勤政廉政形象和职工群众满意度的“双提升”。

实施典型引路,汇聚“比学赶帮”正能量

优秀典型既是一面旗帜、一面镜子,更是一种推动“家和”文化发展的正能量。该矿党委始终坚持围绕安全生产经营中心,坚持挖掘、培育典型不断线,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做到了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一是在基层支部和党员中创新开展了“双基双佳双提升”和“六型”党员星级竞赛活动,通过日常动态考评、月度自查自纠、季度集中考评、对标定级,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系统化和党支部基础工作精细化水平,实现了党员的学习力、创新力和模范作用的“双提升”,夯实了党建工作基础。二是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创建了“党员示范岗”和“党员安全责任区”。开展了以创建十项安全质量示范工程、百个安全质量示范岗、带动千名安全质量示范员工为内容“十百千”安全质量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将安全质量示范工程创建落实到现场,落实到班组,落实到岗位,促进了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水平的提升。以“五精”管理示范岗为切入点,积极推行“毫米·秒·克·厘”精确管理法,创建了副井口“秒操作”示范岗、煤质化验“克管理”示范岗等21个示范岗。三是致力员工价值实现,实施了“金蓝领”和“首席技师”评选,开展了“新形势、新作为”岗位建功竞赛,以及“一号九岗百岗百星”创建活动,做到了岗岗有标准、个个有特色,岗号共赢,总体推进,为职工群众施展才华搭建舞台、为岗位成才构筑平台。

推进共建共享,实现“人企合一”新超越

“家和”文化的核心是人本文化,在这一文化品牌的推进中,该矿始终坚持共建共享的原则,想方设法调动干部职工的参与热情,激发共建活力,千方百计为职工谋福祉,实现了快乐工作与幸福生活的和谐共融。一是尊重职工群众的主体地位,相继开展了“公开解难题、民主促发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等活动,真心实意地问政于职工、问计于职工、问需于职工,努力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不断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二是关心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积极开展“冬送温暖、夏送清凉”、“金秋助学”、“慈心一日捐”等活动,坚持软硬件并举,持续加强食堂、澡堂和公寓管理,并对其服务质量进行满意度测评。三是关心职工群众身心健康,每年进行一次全员健康查体,有序组织优秀员工赴海南、贵州、泰安等地疗养休假。精心组织开展了“全民健身月”活动,职工自觉锻炼身体蔚然成风。四是丰富精神文化生活,适时举办文艺汇演、摄影书画展、钓鱼比赛、青年交友文化节等文体活动。创新开展了集职工学习室、创新室、文体活动室于一体的“一家三室”创建活动,通过环境的打造,做到了让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让创新成为一种驱动,让运动成为一种时尚。五是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不断完善信访工作网络,建立了一导向、一流程、一闭合、一评价“四个一”的信访工作流程管理新机制,将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营造了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XX煤矿不断在企业中充实“家”的概念、丰富“家”的内涵,致力于把企业打造成和“家”一样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全矿干部员工和睦相处,团结友爱,爱岗奉献意识明显增强,文明和谐发展氛围逐步浓厚,矿井的安全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2.感恩教育材料2 篇二

(二)1、感恩的概念

“感恩”是舶来词,最初源自基督教教义,是一个带有浓烈宗教色彩的概念。在英国很多古老教堂的石墙上至今仍然雕刻着“思考”与“感恩”二词。“感恩”在牛津字典里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而在我国汉文化中,“感恩”一词出自晋代文豪潘岳《关中》诗“观遂虎奋,感恩输力”,亦取“感戴恩德”之意。所以,“感恩图报”也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知恩图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众所周知的古语,都体现着一种报答知遇之恩、养育之恩、培养之恩、提携之恩、救命之恩的情愫。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其实也包含着“感恩”情结,这些良好的道德文化,传承了千年,也熏陶和感染了人类千年。西哲詹姆斯说:“人性最深的期盼就是受人感激。”所以,“感恩”其实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是一种工作与生活的态度,更是人类的一种大智慧!

2、感恩特征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以人格完善为目的的人性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学生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形成而感到更加愉快,更加健康,生活之源也会得到更好滋润。这也是学生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的健全的主体人格的构建。学会感恩,能够呼唤人间真情,抒发美好情感,树立崇高追求,陶冶高尚情操,进而营造和谐社会。

3、中国的感恩文化

3.感恩教育经验材料 篇三

----民乐县“学会感恩,尊敬师长”交流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根据培训班安排,我就民乐县 “学会感恩,尊敬师长”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作交流发言,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我发言的题目是:常抓感恩教育,构建和谐民乐。

“学会感恩,尊敬师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重要举措。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民乐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精神文明工作的意见》,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切实提高我县广大干部群众及45781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教育他们懂得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他人,感恩社会的重要意义,从而把感恩之情化为强烈的责任感,并付之于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为社会、为国家培养道德高尚、热爱祖国、服务社会、关怀他人的栋梁之才。我县文明办、未成办、教体局、团县委、关工委、少工委等部门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策划,细心安排,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了“学会感恩,尊敬师长”的主题教育。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活动,切实提高了我县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感恩环境,同时也探索出了新形势下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我

师的师德修养,加深了教师对感恩教育活动的认识,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扎实推进活动的开展 为了确保“学会感恩,尊敬师长”主题教育顺利开展,我县宣传部、广电局、三农资讯报社等加大了对活动开展情况的报道宣传,营造了良好的感恩教育活动氛围,各级各类学校也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和途径开展宣传活动。各部门、各单位悬挂感恩教育横幅100多条,各学校在校门口、教学楼等醒目地方悬挂了“学会感恩,尊敬师长”的宣传标语50多条;充分利用县中心广场、文化局、县医院等处的电子广告屏滚动播放关于“学会感恩 成就人生”等50多幅宣传标语;学校通过举办国旗下讲话、开展感恩教育主题班团队会、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典型人物纪录片,切实加大了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宣传;民乐一中、民乐三中、洪水中学、洪水小学等学校依托校园之声广播、校园网站、报刊橱窗等宣传阵地,进一步扩大了道德教育的覆盖面,通过黑板报、橱窗、宣传栏等方式让感恩教育进课堂;通过发挥“小手拉大手”、“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片社区”的辐射带动、宣传引领作用,有机地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结成了“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网络,使广大青少年在这种浓厚的氛围中耳濡目染,提高感恩思想,培育感恩之心,开展感恩行动。在全社会形成了“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浓厚氛围。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使我县的感恩

面向我县广大干部群众、老师学生组织开展“父母(老师)辛苦了”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活动。每次征文活动,都要求学校提前开展知识讲座、演讲比赛、主题队会等相关活动。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认真辅导学生完成征文的创作和修改,通过层层筛选,最后分组遴选出感恩佳作,无数篇优秀文章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剖析感恩教育意义,介绍典型感恩人物,倡导开展感恩活动,这些感恩作品大都表达了儿女对父母、对亲人的感谢之情,抒发了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支持、对教师的理解感谢之情,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美好憧憬。对优秀作品,我们专门推荐在《三农资讯报》、《祁连风》等报刊和各中小学的校报校刊上开辟专栏进行刊登,并作为校园广播站的材料经常播放,进一步扩大了感恩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收到了良好好的教育效果。

三是通过列清单的形式,让青少年进一步明确感恩的意义。生在福中不知福,享受着别人的恩情却不知,这是现代青少年的通病,为了唤起他们的感恩之情,让他们懂得为什么要感恩,我们没有停留在口头的说教上,而是让孩子们以“你几岁时,谁为你做了什么,作为报答你对他的回报是什么”的形式让学生列出母亲、老师对自己的恩情,然后推而广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通过“列清单”形式,孩子们有了共同的感受:我们应该感谢父母,他们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上,给予了我们生命并辛勤地养育着我们,可以说我们的每一步成长都凝结着父母的心血和汗水,而他们自己则在对子女的悉心关怀、百般呵

生身体力行,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教育效果。学校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认真反省自己以前的行为,帮父母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践行感恩。随着对家中亲朋好友主动招呼;长辈或老师讲话时不抢言、不乱插话;有事与父母沟通,不与父母顶嘴、吵架;父母劳累、烦恼、生病时,主动照顾,多说宽慰话;记住父母的生日,能在父母生日时送上祝福或小礼物;认真学习,不让父母操心;不乱花钱,不买无用物品;不挑吃穿,生活朴素大方;回家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出去玩耍要经父母同意,并要按时回家,不让父母担心的10条“点滴小事,表我孝心”的行动实践,让学生明白了感恩并非是遥不可及,而是体现在自己举手投足的日常行动中。通过这些活动的扎实开展,学生的感恩之心牢固树立,报恩之举深入践行,思想道德素质显著提升。

4.家庭教育经验材料 篇四

每个孩子都会有他的长处。我的孩子李心宇在学校的教育中,学科成绩优秀,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此感谢老师的辛勤培育,感谢同学们对她的帮助、和良好的影响。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我们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给孩子鼓励,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

学习是一件艰苦的事,同时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我的孩子智力很一般,有时会听他说:这么难、我学不会、我不参加、我做不好、别人会笑话我等消极的语言。我们给她讲了很多名人成长的故事,问她长大想做什么,他说:当医生、到美国的迪斯尼乐园,我们告诉她这是需要很多知识的,语文、数学都是基础,去国外语言不通,怎么办呢?于是她觉得必须学习才能实现愿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尽量把学习的内容应用到生活和游戏中,让她感到了很多的乐趣。她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我们都会表扬她:表现不错!很有进步!这个主意太好了!想像力真棒!你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了!等等,让她很高兴,觉得很有成就感。做得不够好的,我会鼓励她说:“下次相信会做的更好。”

2、积极配合学校,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按照学校的有关要求,配合学校的安排,同步抓好孩子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我们会严格监督和协助孩子完成作业,并仔细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帮助她查缺补漏,对不懂的给她讲解,对出错的让她强化改正。与孩子一起分享老师的表扬,告诉她要再接再厉;与孩子一起分析表现不好的地方,告诉她为什么那样做不好,以后该怎么做。贪玩是孩子的本性,需要督促,需要引导,让孩子养成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独立思考,勤学好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3、想方设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我们都知道,孩子生性好动、贪玩,正如教育专家所言,只要他们感兴趣的事,他才会真正认真去学,认真去做,自觉地做。否则,对他们不感趣的事,他们死活都不愿去做,赶鸭子上架在孩子们身上行不通。只有善于引导孩子,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孩子们学得更多,平时我们利用自己的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编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有趣的游戏等,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5.教育扶贫经验材料共 篇五

本文仅供参考

教育扶贫经验材料【篇一】

“这次区教体局送给我的 2 头羊仔、5 只鸡苗,让我就有发展养殖业的本钱了。”xx 区 xx 镇 xx 村扶贫低保户纪金河说起自己受惠于精准扶贫,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近日,xx区教体局为挂点的 xx 镇各自然村贫困户送去了 19 只羊羔、206 只鸡苗、9 只鹅苗及部分马家柚树苗总价值 1 万余元。今年,像纪金河一样打算通过发展种植养殖业来拔掉“穷根”的精准扶贫户共有 22 户。为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xx 区教体局按照“四个精准”要求,走产业脱贫之路,改“输血”为“造血”,为贫困人群早日脱贫带来更多曙光。

摸清底数精准扶贫有的放矢走进区教体局扶贫办公室,一排整齐的橱柜里中摆满了贫困户的档案资料,随机打开一份贫困户的档案盒,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就能一目了然,每一个贫困户的家庭收入、致贫原因及家庭发展种植、养殖意愿、脱贫计划等情况都详细记载在册。“对每个贫困户,局机关干部都要逐一实地与贫困户进行了一对一的了解核实,并将了解到的每个贫困家庭的基本信息主动与 xx 镇各村干部对

接,做到精准帮扶。”区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周荣敏在局扶贫工作会议上反复强调。同时,xx 区教体局机关扶贫干部还根据村里提供的信息和个人所掌握的情况为每一户精准扶贫户建立台帐,制定脱贫计划,明确帮扶措施,实现了实名制动态化管理,为精准脱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精准脱贫变“输血”为“造血”“谢谢你们,我一定会好好饲养这些羊仔,增加家庭收入,早日摆脱贫困……”xx 村扶贫低保户饶燕华从区教体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罗来福手中领到羊仔后,激动无比。据悉,xx 区教体局按照“一户一策”的思路,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拓宽贫困户对脱贫项目选择范围,确定了走教育扶贫和种植养殖产业发展之路的新思维,积极引导和扶持贫困户子女就读职业高级学校并帮助农户发展种植和养殖等优势产业。为确保所有精准扶贫户如期脱贫,xx 区教体局将帮扶人力资源集中向贫困户聚焦,集中解决联系村、联系户的贫困问题,以“输血式”帮扶变“造血式”帮扶。为保障村民养殖、种植顺利成功,区教体局还与贫困户签订《畜禽养殖协议》,全程提供跟踪服务、技术支持,并承诺帮助贫困户进行后续销售,做到对贫困户“扶上马”又“送一程”,让贫困户通过自身劳动增收,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生活。

教育扶贫经验材料【篇二】

xx 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立足学生资助工作实际,围绕“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和“受助思源、获奖思进、传递爱心、回报社会”的育人理念,借助“互联网+资助”工作手段,依托“资助大数据”助推“精准扶贫”,不断丰富资助工作内涵,成效显著。据统计,xx 市 2016 年资助总金额达 3630.0755 万元,资助学生 24942 人次。

汇集大数据,趋势尽呈现。xx 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通过分析各类数据达到整合全市资助信息的目的,剖析问题、把握方向。一是从性别、民族、培养方式和户籍性质等角度分析在校学生基本概况。二是从家庭经济困难程度、性别分布、民族分布、城乡分布、生源区域等方面统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了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三是通过对比 2013-2016 年资助数据,反映“奖、助、贷、补、勤、免、捐”七大资助项目的发展趋势,2016 年学校资助金总量、资助学生规模、生均资助金额均持续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四是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两个层面,从学生培养方式、资助覆盖面、生均资助金额等方面具体分析 2016 年各类资助项目执行情况。

依托大思路,实施重举措。一是完善资助体系,全市形成了“奖、助、贷、补、勤、免、捐”七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努力实现“全覆盖”。二是创新资助方式,全市针对困难生设立了“微爱• 基金”“微爱• 远行”“微爱• 助跑”等系

列帮扶项目,解决困难生实际问题,帮助寒门学子完成学业梦想,努力实现“精准资助”。三是借力“互联网+资助”,近两年来,全市着力推进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加大资助工作宣传力度,投入专项资金建设学生资助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将资助信息数据化、资助反馈实时化、资助成效显著化。

6.教育扶贫典型经验亮点材料 篇六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脱贫攻坚教育为先,积极践行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未来的理念,突出精准施策到点、帮扶措施到位,让每一个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享受到经济资助,亲身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特别关爱,确保教育扶贫“学有所成”帮扶工程取得实效,让每一个孩子的人生都能出彩。

一、扩面增效,做好教育扶贫加法。

补齐资助政策短板。从X年春季学期开始,实施“补天窗”政策,补齐国家政策短板,统筹安排资金对国家资助政策没有覆盖到位的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实行全覆盖资助,补齐非寄宿的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不能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的政策天窗、弥补非普惠性幼儿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孩子不能享受资助的政策天窗,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县财政投入资金X.X万元,受益学生X人。

X年,免除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中考报名费X.X万,受益学生X人,免除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科书和教辅材料费X.X万元,受益学生X人次。为确保资助不遗漏一人,X年秋季学期,X县对劝返复学的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和我县户籍在县外就读的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补发资助金X.X万元,资助人数X人。目前,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都享受了国家规定的教育扶贫资助政策。

惠民资助不遗余力。坚持应帮尽帮、应免尽免、该贷则贷的原则,X县县委、县政府特别关心重视贫困家庭学生的学习生活,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扶贫资助政策。X年投入资金X.X万元,受益学生X人次;X年投入资金X.X万元,受益学生X人次;X年投入资金X.X万元,受益学生X人次;X年投入资金X.X万元,受益学生X人次;X年投入资金X.X万元,受益学生X人次。X年春季学期投入资金X.X万元,受益学生X人次。

控辍保学凸显成效。一是对全县X-X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开展专项摸底排查,构建了精准精细的动态大数据管理机制。

二是全面实施“乡镇党委政府-村支两委-驻村干部、驻村扶贫队长-村民”和“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双线控辍”机制,大力推进“三帮一”劝学行动。

为实现义务教育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零辍学,X年秋季学期,X县在“三帮一”劝学基础上,再次实施“四包一”(乡镇负责人、村委负责人、学校领导、班主任或教师包劝一名辍学学生)、“三签字两盖章”(驻村工作队队长、村委党支部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分别签字,村党支部、乡镇党委分别盖章)的举措,全面排查自X年以来义务教育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取得明显效果,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X名全部劝回返校就读。同时对生活无法自理的适龄残疾少儿积极开展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活动,帮助X名残疾儿童实现就读,其中X人(特校X人,普通学校X人)残疾儿童实现在校就读,送教上门X人。目前,全县没有一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辍学。

二、降负保学,做好教育扶贫减法。

励志教育常抓不懈。相当一部分贫困家庭学生存在自卑、自闭心理,严重影响学习和成长。对此,全县教育系统积极开展励志教育,召开教育扶贫“学有所成”专项帮扶教师培训会、学生见面会和座谈会X次,组织励志主题班会X次,开展贫困家庭学生心灵辅导X人次。结对帮扶精准到位。建立精准扶贫“学籍卡”,入村入户摸实学生家庭的贫困状况、致贫原因,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制定师生结对帮扶“任务单”,加强对贫困学生学业辅导和学法指导,明确教师与贫困学生“一对X”帮扶,并将帮扶效果与考核、绩效挂勾。

目前,全县安排结对帮扶教师X人,教师辅导已经步入常态化制度化,多数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均有所提升和改善。家校互动凝聚合力。结对帮扶教师入户家访、电话沟通,对家长进行精神鼓励、文化引导,为学生学业进步营造更好的家庭环境。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教师进行家访X人次,平均家访达X次以上,真正做到了教育扶贫“X”(X”模式简称为“一单、两联、三卡、五帮、六类”,即一份名单---“师生结对帮扶名单”、两个联系---“结对教师与家长、结对教师与政府安排的结对帮扶责任人”的联系、三种宣传---“家校联系卡、资助政策明白卡、帮扶手册”的宣传与填写、五大帮扶---五个X%“贫困家庭学生数据X%精准、师生结对X%互动、上门家访X%到位、手册填写X%准确、学生家长X%知晓”和五大措施“生活资助、励志疏导、学业辅导、职业引导、家校联动”、六类资助---“学前、小学、初中、普高、职高、大学”的资助。)工作提示卡到村入户,互动联系卡入户上墙,资助明白卡家喻户晓。

爱心帮扶雪中送炭。做有温度的教育扶贫一直是我们X县教育工作者的既定方向。在“学有所成”大家访大调研活动中,教师参与度、效果能见度不断提升,教育扶贫有了温度和厚度。扶贫宣传创新举措。在扶贫宣传力度上不断加大,近年来,全县教育系统制作了宣传手册X份,家校互动联系卡、教育扶贫政策明白卡各X张,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展板X块,采用一块牌子(教育扶贫政策宣传牌子)进村(一个自然村一块牌子)、一张卡(家校互动联系卡)上墙(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张卡)、一张(教育扶贫政策明白卡)卡入袋(每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扶贫专用袋里都装有一张教育扶贫政策明白卡),广泛宣传了教育扶贫的相关政策,确保教育扶贫“学有所成”专项帮扶国家资助政策对村民和师生宣传的全覆盖。

三、强化造血,做好教育扶贫乘法。

提升技能素质促就业。X县职校以“学好一门技能,成就一个梦想,脱贫一个家庭”为理念,加强指导贫困家庭学生专业选择,优化学业辅导,增强就业能力,精心寻找就业门路,热心牵线搭桥,积极扩宽与广州翔实通讯有限公司等X家企业合作办学,X%的毕业生被企业抢先聘用,基本实现学生毕业即可就业。

提升综合素质助成才。就业一人,脱贫一户,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有一技之长、将来能稳定就业,这是切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的有效办法。近年来,X县出台了“两后生”培养等向贫困学生倾斜的招生政策,推动职业教育大跨步发展,“功能型”“造血型”教育扶贫取得实效。

7.烧校养成教育经验材料 篇七

——烧锅地小学养成教育典型校汇报材料

大家知道养成教育虽然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多年来,烧锅地小学随时根据学校的实际,把握教师的理念,引导学生的行为,进一步落实养成教育工作,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我们的养成教育是从以下十个方面入手的:

一、落实“一个手册”

为了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我们精心编写了《学生行为规范指导手册》,把它作为校本教材,在编写开发中考虑到养成教育这一主题,先让领导思路清,再让教师头脑明,然后指导学生行,并以督导、考核、竞赛等形式加以落实。例如每学期期初必须围绕“手册”开展“学守则,懂常规,践行动”的系列活动;围绕“手册”必须开展“学手册、践行动、比规范”的系列活动;围绕“手册”必须开展“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系列活动。在活动中逐层次,分等级,选类型,择主题,让孩子们在落实《学生行为规范指导手册》中修身心,提思想,健体魄。

二、强化“两个积累”

在实施养成教育的工作中,我们强化了两个积累。

即强化了学生的《学生成长记录袋》和《学生素质报告书》的积累,我们以二者的内容为蓝本,注重平时,强化结果,充分利用好“记录袋”中的成长记录册、关键的表现性作业、综合实践活动、个性成长资料,同时我们创新和延伸了“记录袋”的使用功能,在创新方面我们根据孩子们的需求,开发了“小秘密”栏目,孩子们把自己理想,自己的隐私,自己的小秘密写成小资料,密封到信封中,当自己觉得自己的愿望得以实现的时候,再打开信封看看,这样孩子们就有了成就感。

三、实施“三个方案”

结合养成教育实际工作,我们制定了《养成教育实施方案》,《社会、家长、教师、学生养成教育综合落实方案》,《养成教育整改方案》,通过这三个方案的制定实施,进一步规范了工作中的做法,发现了实施过程中的不足,调整了不同阶段的各类问题。这三个方案的实施,为养成教育提供了有利的保障,规范了操作体系。

四、培养“四个能力”

在学习中,提倡学生大预习,大复习,自主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生活中,注重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独立完成家务,随时知道自律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自理能力;在教学中,强化学生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拓展,在拓展中延伸,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生活中,引导学生们从身边实践,从家庭实践,从社会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统一“五个思想”

我们以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管理理念,统一了领导的思想;以宁城县《中小幼德育操作体系研究》,统一了教师思想;以新课程下的素质教育要求,统一了学生思想;以学校的每份工作都是为了孩子的需要,统一家长思想;以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要求,统一了社会思想。当各方的思想统一后,我们重视校内的师德建设,加强感恩社会的系列工作,及时召开家长联谊会、师生座谈会、家长座谈会,以及家长、学生、社会综合于一体的班级开放月活动,综合提高了各方认识,为我们的工作铺平了道路。

六、创建“六个氛围”

我们根据学校实际,让墙壁说话,让树木添光,让凉亭有意,让校田带笑,让橱窗生情……创建了适应每个学生发展的校园氛围;结合班主任的实际能力,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先后开展了班级民主管理、干部轮流制、各类竞赛、废品垃圾归类处理等活动,积极创造了良好的班级氛围;结合关工委和家长学校工作,与家长积极协调,创建了“子敢说,长作榜,校指导”的家庭氛围;结合学生的不同层次,开展了“阳光爱心行动”,在行动中,让教师们成为“行为问题生、学习困难生、家庭贫困生、亲情缺失生”的朋友,开通了“知心姐姐”信箱,让孩子们把不方便表达的问题、观点、建议,随时表达出来,通过这些工作创建了父母、朋友、知己般情感的师生氛围;我们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开展了“我为大家,大家为我”的互帮互助活动,创建了集体氛围;我们结合民族学校这一特点,本着“着重发展民族教育,优先考虑民族教师,随时关心民族学生”的原则,创建了蒙汉民族大团结的良好氛围。

七、改革“七个评价”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根据新理念的要求,改革了领导对教师的评价;根据学校特点和上级要求,改革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根据目前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农村家长的实际,改革了家校评价;根据学生们的合作探究需要,改革了小组评价;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需要,改革了自我评价;根据社会各个阶层的现状,改革了社会评价;根据人际关系和重视合作的需要,改革了生生评价。全校所有师生在改革中转变了评价的理念,注重了评价的实效性和科学性。我校已形成了多向交流,多向互动、多向发展,由静态向动态转变的综合评价体系。

八、树立“八个荣辱”

结合“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要求,我们让学生深刻体会“八荣八耻”精神,通过张贴标语、学唱歌曲、学习反思、心得体会、观看影片等活动,进行“八荣八耻”教育,让孩子们从小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九、丰富“九类活动”。

我们强化了文艺、体育、美术、科技、外语、实践、少先队、德育、民族等九类活动。通过组建各种兴趣小组,开展各种活动,并以竞赛、汇演、展示成果等形式,使我校文艺、体育、美术类活动丰富多彩;通过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动手动脑,积极组织科技、实践类活动;结合学科特点,开展了外语拓展类活动,让其他语言在活动中得以拓展,能力得以形成;通过德育感恩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学会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

社会,感恩同学……;通过开展“说蒙古语,唱蒙古歌,跳蒙古舞”等民族类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十、形成“十个共建”。

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共建了讲安全,增意识,会防范,知方法,懂章程的安全校园 ;根据教师的实际,共建了讲民主,谈想法,说建议,提意见,时改进的民主校园;根据工作的实际,共建了懂文明,讲礼貌,树新风,追时尚,统全局的文明校园;根据团队的实际,共建了讲团结,比贡献,论能力,施方法,践行动的团结校园;根据学生诚信的需要,共建了讲诚信,防作弊,守信用,明事理,懂传统的诚信校园;我们根据学生技能技巧的需要,共建了懂艺术,挖潜能,掌特长,重全面,强综合的艺术校园;根据课程改革需要,我们共建了会读书、爱读书、能读书、读好书,悟好书的书香校园;我们根据传统美德的需要,共建了不浪费,会勤俭,能节约,珍价值,感艰辛的勤俭校园,根据孩子思想需要,共建了能进取,讲开拓,重发展,比能力,竞水平的进取校园;根据环保理念需要,共建了讲卫生,共监督,常督促,时维护,刻自律的清洁校园;根据和谐发展观的需要,我们共建了互关心,相提醒,同进步,共成长,享快乐的和谐校园。

总之,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通过规范引导,训练养成,活动促进,环境熏陶,实践锻炼,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体系完整的养成教育网络,几年来的实践,我校学生的养成教育已经凸显了效果。我们实现了“三优”,即优雅的教育环境、优良的学校风气、优秀的教育质量;实现了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目标。学校多次被上级部门评为“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艺术教育先进单位”;2003年在33211工程验收中,该校被赤峰市教育局誉为“农村教育一枝花”;该校文艺队先后到市、县参加演出,多次荣获各级各类奖励;2006年7月承担迎接德国外宾任务,该校的各项工作受到外国友人的高度赞誉;2006年10月该校承担宁城县教育局“每天锻炼一小时”现场会,受到

与会人员的好评;多少年来,烧锅地小学在全镇教育教学工作评比中,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8.家庭教育先进经验材料 篇八

我是五五班XXX的家长,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交流,我的孩子几年来一直是班长,在学校,她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在家里她是个乖乖女,懂事、勤快、独立、乐于助人,现在,我就给大家谈谈在家里我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成长中学习的榜样,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一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我就非常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当然并不是单单的教会孩子背几首唐诗,读几首儿歌,认识几个汉字,而是教育孩子为人处事的道理,教会孩子生活的技能,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

(一)首先是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的和睦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会让孩子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爱,爱别人和爱自己。如果缺少家庭的关爱,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自私。看到过许多的案例,孩子的堕落,麻木等等问题,都是因为家庭缺少爱,试想一个孩子连自己的父母和家人都不爱,他还会去关心体贴陌生人吗?所以,一定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让我们的孩子都能快乐无忧的生活。

(二)父母要以身作则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会在不经意间给孩子巨大的影响。所以,父母在要求孩子懂礼貌尊重他人的时候,可以想想自己是不是这样做到了呢?记得有一次,孩子犯了错,我狠狠地训斥了她,还说了一些重话,说你再这样我就打你了。本来没觉出问题,可是后来她居然学会了这句话,动不动就说我打你。这让我很后悔,也很伤心,后悔以前不该对孩子这样说话,伤心的是孩子对妈妈说这样的话,所以趁孩子还能纠正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谨言慎行,对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要三思而行,不管你是在多么生气的情况下都要想到我这样做这样说会对我的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三)奖罚有度,实事求是,孩子发脾气冷处理

孩子做对了,我们要积极的夸奖,孩子做错了,我们也要及时的纠正。奖励和惩罚都要有度,适可而止。虽然现在教育专家都提倡多称赞孩子赞美孩子,可是我觉得这还要分什么事情,因为我这是有切身体会的。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她玩积木,本来是搭错了,可是我想她第一次玩就给了她称赞鼓励,本想能促进她进步,结果却恰恰相反,反而使她每次搭都出错,而且变得还特别固执,我再怎么说她还是不听不接受,这就让我想到,如果在她第一次搭的时候,我就给她纠正,也许就不会出现现在这种情况了。所以我坚持家长在称赞孩子方面还是要实事求是,不能一味的盲目地夸奖称赞。当然批评就更要有度,如果批评过度,甚至打孩子,慢慢地孩子就会变得反叛,当孩子做错的时候还是坚持以道理说服,而且就事说事,不能翻旧账,最重要的是你说的话能让孩子听懂听进去。以前孩子做错的时候我都会跟她说一大堆的道理,结果她还是我行我素,后来听了专家的建议是让你说的话孩子更能接受,不要说一些空泛的大道理。而且,在孩子任性发脾气的时候,你说任何道理她都不会听的,所以我的做法就是冷处理,让孩子自己去闹,家长可以做个冷眼旁观,等孩子觉得哭闹也没有意思,冷静下来的时候,我们再去跟她说道理,这样反而更能让她接受,如果在她发脾气的时候还去跟她说这说那,只会加重事态的发展。

(四)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

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首先父母就要先学会尊重孩子,这是我一贯的坚持。有人会说,这么小的孩子能有什么意见,其实不然,虽然孩子小,可还是一个个体的人,她也有思想,所以我们更要尊重她。

(五)及早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在孩子刚会坐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把她放在凳子上和家人一起吃饭,虽然那个时候她还不能自己吃,但是我们坚持让她看我们大人是怎么用餐的,所以慢慢的孩子自己就学会吃了,而且是很早就学会拿筷子吃饭,家里只要能让她做的事情,都是坚持让她自己做,比如扫地、洗菜、拿碗筷、搬凳子等等。许多家长认为孩子那么小能干什么呀,还不是越帮越忙,其实做不好是肯定的,但是只要她参与就好,如果你总是阻止她干活,她就会觉得妈妈不需要我,久而久之就不再愿意干了。而且劳动习惯的培养会让她更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比如说自己玩的玩具不要乱放,垃圾不乱丢等等。

(六)营造孩子的学习环境 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有一段时间家里人看电视看的多点,孩子也跟着看电视看多了,后来觉得不能再这样,所以现在家里人都学会看书,即使不看书也会看报纸,这样孩子也跟着学会了阅读。俗话说,行千里路胜读万卷书,所以只要有时间还是会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在大自然中学习知识更能让孩子接受。

(七)培养孩子独立的性格

不溺爱孩子

生活中,我总是有意无意的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过分宠她溺爱她。例如,当孩子摔倒的时候,我从来都不扶她起来,总是鼓励她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然后拍干净身上的土。如果摔破了,即使心里心疼,也不会表现出来,只对她说没事。所以现在孩子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总能勇敢面对。

9.中学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经验材料 篇九

一年来,我校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全面加强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实施构筑学校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扎实开展了“消防安全教育”活动,努力做到消防安全责任、培训、教育、宣传“四落实”,保障了学校无消防事故发生,为学校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健全组织,切实加强对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消防安全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和安全主任具体负责消防安全教育的日常工作,具体统筹、组织、协调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日常督查、整改和记载等工作,做到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

学校把消防安全工作指标分解到教导处、正教处、后勤等职能部门和各年级组,并把具体任务落实到班级负责人,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使全校创建消防安全工作“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配合,齐抓共管” 的管理格局。

二、强化宣传,做好师生消防安全常识教育和培训工作

我校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公安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通知》精神,广泛深入的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学校开设了安全课,安排包班领导任各班安全教师,除上级下发的安全教材外,我校还自编了《大善彰中学消防安全手册》。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升旗和安全教育课等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意识教育和自救自护的常识教育。并在全校教职工中多次开展系统全面的消防安全培训,邀请桃城区消防大队参谋给师生讲消防课,教会师生预防火灾和火灾逃生自救的方法。组织学生观看消防图片展览和影片 ,使他们掌握了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增强了消防安全意识。利用“11.9”消防日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多种教育活动,使教职工达到了“三懂“四会”,使学生懂得了基本防火、报警、逃生自救常识。

三、完善制度,落实了管理责任和管理措施

1、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各岗位消防安全职责,学校与各处室、各班级责任人签订安全责任书。形成了责任到人,责任逐级传递,工作逐级负责的管理工作机制。

2、建立、完善和落实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学校建立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制度》、《安全设施管理制度》、《用火、用电、用气管理制度》、《消防器材、设施维护保养制度》、《火灾隐患整改制度》、《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消防工作奖惩制度》。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学校对安全工作做到“每天必查,有查必记,有患必除”,保证了安全工作一项不漏,一个盲点不留,一个隐患不存。

3、落实了学校消防安全工作考核机制。凡检查中发现存在问题的部门或班级将勒令限期整改。凡在上级部门检查中出现问题或出现责任事故则扣除相关责任人奖励性绩效工资,并取消评优评模资格。

4、完善消防基础设施。按国家规范配置灭火器、消火栓、应急照明设施。校内无私拉乱接电气线路,学生宿舍内无使用电炉、液化气及明火照明及违章用电的行为,疏散通道畅通,教学楼、学生公寓、餐厅等设置火灾应急照明系统。

5、规范管理,把工作做细,及时消除火灾隐患。(1)、确定了重点防火部位,明确重点防火部位负责人。(2)、经常性地检查疏散通道,检查疏散指示标志,以便应急情况下有保障。(3)、加强对实验室和仪器保管室的管理,尤其是对化学药品、易燃易爆药品加强管理,保证了无一例隐患存在。(4)、加强对消防器具的管理和保养,每月检查一次,保证随时可以应急使用。

6、制定应急疏散预案,组织师生开展演练。学校每学期均组织师生开展1--2次应急疏散演练和消防实战演练。每次演练活动之前,我们认真拟定方案,召开动员会,部署演练计划。在演练过程中,我们要求每个环节都有教师把关做好防护,防止伤害事故发生。通过活动,全体师生提高了火灾逃生自救能力,做到处危不乱。

10.德育教育经验材料 篇十

我们还根据中小学不同年段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体系。如:小学(1-5年级)重点为实施思想、政治、道德准则或规范行为方面的目标,对学生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教育;初中(6-9年级)重点为实施高尚品德、良好心理品质、是非观念、道德准则或规范方面的目标,除了进行“五爱”教育外,侧重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在目标实施过程中,我还注重体现内容的层次性、连续性。如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适当地渗透爱人民、爱集体、遵纪守法、珍惜劳动成果等教育。从而使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形成完整的、具体的目标系列。

二、突出“三种教育”,不断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内容

虽然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资源丰富,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不断发展。因此,我们在教育内容选取上,本着取其精华、剔除糟粕的工作宗旨,结合学生实际,积极选择了中华传统美德中最具代表性、最有针对性,最富时代性的三个方面,即“爱国、勤俭、礼仪”,作为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主要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爱国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感情基础和道德规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贯穿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为此,我校通过开设地方德育课,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增强热爱家乡、报效家乡的积极热情;通过每学期聘请石油大学教授对高年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专题教育,增强爱国主义情怀;通过编写校本德育教材-小学生国语教材,继承和弘扬国语文化,养成良好习惯;通过开展每学期1-2次环境污染治理情况调查、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的良好品德素养。

2、勤劳节俭教育。俗话说:“勤以立志,俭可美德”,勤劳节约是中华民族最基本、最突出的传统美德。针对当前独生子女惰性强、节俭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等实际问题,我校在全体学生中,积极开展“我为他人做件事”、“我是集体中光荣一员”等教育活动,极大改善了学生的惰性心理和习惯。还在全校所有班级中开展了“勤俭助学”活动,每个班级都设立的节俭箱或节俭袋,同学们主动将塑料瓶、废纸积攒起来,集中卖掉,将收入用来为同学购买日常饮用水或为经济困难的学生购买学习用具等。还成立了师生就餐监督小组,全面监督师生就餐行为,进一步杜绝了浪费现象。同时,通过每学年一次的评选表彰奖励学生勤俭节约标兵活动,发挥了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由此,校园内勤俭节约文明行为蔚然成风。

3、文明礼仪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说到底是怎样“做人”的教育,是利在当前、功在千秋的教育。因此,我校为使学生言行举止合乎规范,待人接物和蔼可亲、平等、公正、礼让。以制度建设为基础,相继制定了《学生礼仪常规》、《学生文明礼貌常规》等规范学生日常文明行为的规章制度,使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通过集全校师生智慧,编印了《学生文明行为规范三字歌》,在校内广泛宣传学习,有效地规范和约束了学生日常行为。同时,积极开展每周学生文明礼仪示范岗、每学年学生文明礼仪之星等评选活动,使学生学有榜样,促进了学生文明行为的整体提高。

三、坚持“三个有机”,全力拓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途径 我们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把传统美德知识传授、情操陶冶和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起来,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在实践中,我们坚持“三个有机”,全力拓宽积极探索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

1、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机结合。校内教育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直接而系统的传统道德教育,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形式,沟通校内与校外的联系,充分利用校内外德育教育资源,达到内外优势互补,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如:在校内,在坚持开展主题教育月活动的基础上,每逢元旦,学校为每位学生制作了一张精美的贺卡,上面写下校长、老师寄语,并在元旦当天由校领导亲自发到学生手中,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学生观看百部爱国主义影片,观看北京残疾人艺术团爱心义演,到部队开展“体验军营、锤炼意志”活动,到福利院为同龄人送温暖,开展艰苦奋斗教育等。同时,充分开发校外优秀教育资源,帮助学校开展教育活动。如:与大学园开辟“共同成长”系列化教育活动,聘请116名优秀大学生毕业为我校28个教学班校外辅导员,聘请京剧、管乐教师长期对部分在校学生进行国粹、器乐等优秀文化辅导。使学生在一次次活动中接受传统美德的洗礼,养成良好习惯,树立文明礼貌的优良风范。

2、常规教育与典型教育有机交融。我们把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进行梳理,坚持“文明学生礼仪示范制”、“值周生轮换制”和“教师值周制”常规管理制度,并融于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之中,作为学校一日常规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还通过开展学期、学优秀学生评选活动,向雷锋、孔繁森、保尔等先进人物学习的典型教育,充分运用典型事迹的鼓动性、榜样性来影响、激励、感化学生,引领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相继在学生中开展了创建“五讲五做、六德先进校园”、“平安校园”、“五化(净化、美化、绿化、亮化、优化)五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育人性)绿色校园”等评比竞赛活动,不断强化了传统美德教育的行为训练。

3、集体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衔接。一方面,我们坚持集体教育的正面导向性,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功能,注重启发、激励、诱导的方针,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养成优良的道德习惯。例如:开展争创“流动红旗班”、“优秀班集体”、“优秀团支部”等活动,利用班会、晨会等时间组织学生观看日常行为规范录像,举办礼仪知识竞赛,培训文明礼仪学生等集体活动,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另一方面,积极发挥“学生会、班委会、学生民主监督考评委员会”的自育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和正确的舆论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纠正,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

四、做到“三重并举”,积极探索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方法 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过程,就是把道德品质的理论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方法以及教育对象结合起来,最终达到教育目的的物化实现。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做到“三重并举”,努力探索最佳的方法,以取得明显的教育效果。

1、重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实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陶冶,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我们主要从两方面对学生进行陶冶:一是环境陶冶。客观事物构成的环境,是指学生生活周围实际存在的情况和条件,既有自然存在的环境,也有人工改造的环境。在环境的改善上,通过学校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不断优化校园物态环境,增加校园魅力。如:在醒目位置悬挂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等文字表述,赋予校园设施一定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国版图式校牌,寓义把学校建设成国内最美、最好学校。校标是由一个踢球的男孩与两个跳舞的女孩构成了祥阁学校的“祥”字,黄色的圆圈代表操场,寓义学校是学生愉快、健康的乐园。洗手间标牌是一个倒过来的水龙头,以视节约用水。在阳光大厅内布置宣传板、悬挂条幅,形成大厅文化;在操场上设置宣传板,形成场地文化;在教室走廊上布置学生学习成果展示栏,形成墙壁文化;在教室文化构建上,更是体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点,使校园成为“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德育教材。”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苏霍姆林斯基“让每堵墙都会说话”的教育理念。合理布局校园,丰富的文化氛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使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二是艺术陶冶。三年来,我们坚持用文学、影视作品、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形式来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染和教育。例如:学校每年举办的艺术特长生汇报演出、校园歌手大赛、放风筝、接力、拔河、队列等体育比赛等大型传统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同时,校园广播坚持每天为学生点歌,用学生喜爱的歌声鼓舞学生。正如高尔基所说:“歌声就是力量,就是战斗的号角,就是人的思想火花。”此外,还定期举办学生书画、摄影作品展等,通过多种艺术手段,不断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

2、重情感,在互相尊重中增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驱动力。传统美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伦理道德教育,因而必须特别强调情感的教育作用。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注意情感体验,努力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首先,要求教师率先垂范,为学生做出榜样。比如在开展礼仪教育时,既对学生提出了“祥阁学校学生文明礼仪一日常规”,同时,也对全体教师提出了“祥阁学校教师文明公约”、“祥阁学校规范教师工作行为七条禁令”,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去感化受教育者。其次,开展“以知恩善报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为主题的班团(队)竞赛、亲子情感交流会、教师在开学典礼上为新生佩戴光荣花等情感教育活动,使在活动中深刻体验情感,并内化为实际行动。第三,把古今中外革命领袖、英雄模范、历代名人以及身边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编印成册,分发给每一位学生,用先进人物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教育学生,使学生通过这些“讲、思、谈”活动,加深情感体验,激发热情,培养道德情感。

3、重实践,在反复训练中形成中华传统美德习惯。实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此,我们遵循“知而必行”、“知行合一”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系统化地对学生实施传统美德的行为训练。我们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劳动、远足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磨砺、自我约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例如:我们在军训活动中,把学生带到军营,体验部队的艰苦生活,在严格的军事训练中,磨练意志品质,强化组织纪律性,培养坚忍不拔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增强国防意识和保卫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夏令营活动中,让学生步行到黎明湖风景区、大庆看守所等地,以此来磨练学生的意志力和耐挫力。

五、完善“一个网络”,充分发挥家庭、社会的教育作用

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教育与发展起着综合性作用,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我们把家长放在主体地位,在思想观念上实现了三个转变:变把家长放在从属地位为以学校为主导,以家长为主体;变教师以指导者自居为尊重家长、平等对待;变学校单纯从学校需要出发要求家庭教育配合,为从传美教育建设与提高家教水平和质量的要求出发,想家长所想,给家长所需。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们进行了《创新家长会模式的实验与探索》课题实验,并且在大胆改革家长会形式和内容。改“教师一言堂”为“多方众人言”;改“批评指责会”为“沟通恳谈会”;改“成绩发布会”为“成长汇报会”;改“任务布置会”为“激励鼓劲会”;改“家长代表听会”为“学生和家长同参会”为主要形式,从而改变原有形式(教师一言堂)、内容(学生的成绩)单一的家长会模式。目前开展的学生成长展示会、亲子情感交流会、育子经验交流会、主题研讨会、专家讲座会五种家长会模式,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还建立了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制度。除家长参加开放式主题队会和开放式课堂教学活动外,其它一些活动,如:特长生汇报演出、与大学生联谊活动、教育教学开放日、开放周等,都邀请学生家长参加,了解学校教育动态、教师的教育情况及子女在校的表现,在参与学校的活动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方法,对学校提出意见或建议。同时,还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引导家长为学生营造整洁、有序、文明的家庭环境,用健康文明的氛围陶冶学生的心灵。近三年中我们共办家长学校5期,参加的家长达到9100多人次。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多处校外教育基地,如:与大庆看守所、社区警务室、铁人纪念馆、1205钻井队、松基三井等单位组成共建单位,坚持每学期一次德育教育基地实地参观、学习活动,充分发挥了基地教育作用,形成了教育合力,促进了学生传统美德教育活动的深入、有效开展。

六、实现“三个促进”,大力推进学校德育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我校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途径地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工作,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整体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1、促进了学校“以人为本、为了一切学生”德育工作思路的深入开展和“开发校内、引进校外”德育工作特色的形成。学校先后获得了“中央教科所学校教研部家庭教育实验基地、中央教科所华教学院全国教育科研示范校、黑龙江省德育先进单位、黑龙江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大庆市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大庆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大庆市“先进学生会组织”、大庆市“先进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并与去年12月初,与大庆石油学院成功地举办了全国“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先进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验研究”年会暨黑龙江省德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我校不但为大会提供了一节《让世界充满绿》德育观摩课,还代表大庆市小学作了题为《用成功的教育培养成功的人》的经验介绍,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评价。

2、促进了德育师资队伍水平的不断提升。我校全体德育工作者积极实践,不断探索,使其教育水平得到快速提高。曾有1名班主任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班主任、有46名班主任被评为大庆市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师德先进个人、先进德育工作者。同时,还有83篇德育论文在报刊上公开发表,有127篇德育科研成果获得市级以上奖励。

3、促进了学生整体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由于,我校传统美德教育活动开展的针对性强,使学生整体道德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三年来,共有15名学生被评为大庆市三好学生,有8名学生被评为大庆市优秀学生干部;有25名学生团员被评为大庆市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有42个班集体、团支部及红星中队受到大庆市表彰奖励。

上一篇:冬至二年级学生作文下一篇:国学经典课程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