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就业工作(12篇)
1.论就业工作 篇一
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要分析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必须先了解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的概念和主要内容。工作态度指员工对所在的工作环境,工作持久性产生的感情或评价。工作态度包括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及组织承诺。工作绩效是关于对雇员们寄予的种种期望以及旨在促使雇员们提高工作绩效的连续目标导向计划的一种具体描述。在我看来,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影响他的工作绩效,但工作绩效绝不仅取决于工作态度,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影响,例如员工的激励、技能、环境与机会等,不过态度在其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另外工作绩效的好坏也会影响工作态度的好坏。总的来说,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
从课本中我们知道,态度由认知,情感,意向组成。有此可以联想,好的工作态度产生于一个人对工作具有正确的认识,如果从基本上认识到他所从事的工作满足需求,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他就愿意去做这份工作。然后他选择的是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从情感上喜欢这份工作,热爱它,自然也会有好态度。最后意向上的满足,他会主动用心去做一份工作,至少比被动做自己不喜欢现有工作的人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也许工作绩效也会显著。虽然还会有其他例如能力,方法,技术等方面的影响,但如果态度良好,一定能寻找到解决其他这些问题的方法。一个人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的行为,决定了他对待工作是尽心尽力还是敷衍了事,是安于现状还是积极进取。所以一个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是很重要的。相反,如果态度消极懈怠,工作粗心散漫,虎头蛇尾,一定不能取得好的工作绩效。有的人成为公司里的核心员工,受到老板的器重;有的人一直碌碌无为,不被人知晓;有的人满腹牢骚,总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到头来一无是处。这都是态度的问题,明显对个人表现和绩效有影响。
不过,我们也不可太过夸大工作态度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因为工作绩效的好坏与很多复杂的因素相联系,并不能统一总结出什么必然规律,因为它是因人而异的。有关资料表明影响工作绩效的因素主要有四种,即员工的激励、技能、环境与机会,其中前两项属于员工自身的、主观性影响因素,后两项则是客观性影响因素。如果从主观上来看,与态度有一些联系。在我看来,激励是一种心理上的表现,直接影响到个人情绪态度问题,有学者通过研究证明,好的绩效导致奖励,公平的奖励能够引起满意的工作态度。所以这也是工作绩效对工作态度影响的一种表现。
我们不能单纯的认为工作态度一定就决定了工作绩效,这是片面的。从管理心理的角度我们能探究出很多具有特殊意义的关系,很多事物之间关系都是需要很多试验和实践来证明的,以上只是我的个人看法,更多成熟的分析还需要慢慢学习积累获得。不管怎样,弄清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对我们以后工作生活都是很有帮助的。
2.论就业工作 篇二
1 班组培训工作的目的
为保证班组能够完成任务, 班组成员必须对工作有相同的认识, 有配合协作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点, 靠的就是班组培训。班组培训除了要保证班组成员能够顺利地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 还应该使班组成员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促其工作能够更快速度、更高质效地完成。当班组的每个成员不平能够达到上述目标, 通常一个班组就具有更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当每个班组都达到上述目标, 通常一个企业就能更好地运转, 获得更大的效益。
2 班组培训工作的内容
班组培训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安全和技术等三个方面。思想方面, 主要是培养班组人员认真对待工作中各种规定和制度的态度, 培养班组人员之间互相配合协作的精神。安全方面, 主要在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防护行为的实施等三个方面进行培训。技术方面, 主要包括与班组工作密切相关的各种基础理论知识, 各种技术规定、规程, 工作中相关实践技能的学习、掌握和考核。
3 班组培训工作的方法
在进行培训之前, 应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严谨的培训计划, 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培训, 并列出预期的培训结果, 以便及时安排培训工作的进度。
结合实际工作, 具体的培训方法有:
(1) 培训题。把基本理论知识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出来, 编成培训题库, 班组成员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查询, 找到问题的答案。例如晋城供电分公司针对输电工作编写的技术问答———《线路知识1000问》和农村电工操作实例等,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 考试。仅凭班组成员个人自觉学习有点枯燥, 应当针对具体的工作要求和当前工作的需要, 进行必要的考试, 以促进成员学习的积极性。在工作中采用考试并对考试成绩好的成员加以奖励的办法, 能更好的促进培训工作。考试完毕应当有试题讲评, 主要是针对试题中暴露出来的错误。比如判断改错题, 也许他知道这一题是错的, 但他改错时认为错误的原因或以为的正确答案也有可能是错误的, 这就要求把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错误加以总结, 使大家得到共同的正确的认识。 (3) 组织讲座和参观学习。定期或不定期地针对某一个专题或专业, 邀请权威专家开设讲座;到经验好的单位参观学习, 扩大视野, 增长见识, 汲取他人好的经验和长处, 来充实和提高自己。 (4) 调查研究和讨论会。“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不调查就不能发现问题, 就不能解决问题。班组成员之间, 班组之间应当多进行交流和讨论, 在交流和讨论中发现问题, 在互相研究之下解决问题。大家坐在一起, 可以发现每个人的长处、特点, 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弱点,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就能弥补和解决这些问题。有益的讲座和交流, 也可以促进成员之间的人际感情, 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团结协作的意识。 (5) 实际工作模拟训练。就是在“仿真系统”中模拟实际工作操作, 埋头实际动手能力, 丰富实践工作经验。此法对组织能力、场地、设备等条件的要求要高一些。
4 班组培训工作的检查
培训工作完成之后, 必须检查其成效, 否则工作相当于白做。对于培训工作成效的检查, 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在实际工作中对班组成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能否有效地把培训过的内容及时高效地应用于自己的工作中进行测评。如果成员的水平有所提高, 能够从不胜任工作到胜任工作, 能够从合作完成任务到独立完成任务, 能够合理有效地利用所学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则培训是有效的。否则, 就有必要对培训工作中无效部分进行检讨, 明确问题所在, 采取适当措施来改进培训工作。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 对培训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简单的培训已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必须提高培训工作的质量。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薄弱的, 要想提高培训工作的质量, 就必须走“群众路线”, 发挥班组及企业大多数人员的力量和才能, 群策群力。做培训工作的根基必须从全体人员中扎根成长, 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要想做到这一点, 有必要了解和适应社会形势和发展的需要, 了解本身专业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及其需求, 加强对前沿技术和尖端技术的学习和掌握, 根据企业和人员的需要来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和策略。
在班组建设和企业的运转发展中, 培训工作始终是一项基础性工作, 基础必须牢固扎实。只有把培训工作做好、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提高, 班组、企业的整体水平才会有所提高, 才能有更强的竞争力来参与到市场经济中去, 企业才可能获得更大的效益。所以, 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地摸索更好的培训方法, 采用更好的培训措施, 更大程度地提高培训质量。
摘要:基于班组培训工作的目的, 阐明班组培训工作的主要内容, 继而结合实际工作, 提出具体的培训方法。
关键词:班组培训,目的,内容,方法
参考文献
[1]朱程丹.浅谈新形势下的班组培训[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 (23) .
[2]孙勇强, 武蒙, 牛佳庆.培训指标量化检查纵横结合——衡供“立体式”培训工作对标管理创新实践[J].价值工程, 2011 (36) .
3.教师工作方略论 篇三
关键词:教师工作方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75-02
教师工作方略,我以为,应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学生发展”,“两个基本点”是“素质教育”与“改革创新”。教育教学工作要始终坚持工作方略不动摇,即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
我国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它要求我们教师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工作方略。教师的工作方略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和生存线,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根本举措,是实现教育“三个面向”的根本保证。学生发展是教育之根本,只有作为国家生力军、主力军——学生发展了,教育才会蓬勃向上,国家才会兴旺发达,人民才会幸福安康,社会才会发展进步。素质教育是教育之方向,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内在的根本要求,是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学生的根本问题,是关系到作为国家的劳动者、建设者、接班人——学生走什么路、怎样走路的根本问题。归根到底,素质教育是立人之基、立人之本,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本质要求。改革创新是教育之动力。要改革那些落后的不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体制、教育课程构成体系和教材构建体系,要创造新的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体制、教育课程结构体系和教材构建体系;要改革原有的考试制度、评价体系、管理政策,要创造新的合符学生发展、社会需要的考试制度、评价体系、管理政策;要改革不适应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目标、内容、结构、环节、途径、手段、方式、方法、思想、观念、策略、措施、经验、倾向等,要创造新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目标、内容、结构、环节、途径、手段、方式、方法、思想、观念、策略、措施、经验、倾向等。要坚持把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同素质教育、改革创新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事业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那么怎样坚持并实施教师工作方略呢?
首先,要转变观念。任何方面的发展变化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变化,那么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变化核心关键在于学生的发展变化。当然,学生的发展变化不是指几个尖子生、少数学生的发展变化,而是全体学生的发展变化,这是应试教育无法企及的,只有素质教育才能担此重任。因为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人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提高的教育,是追求教育质量整体效益,使受教育者终生受益的教育,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教育,实质是提高人的质量的根本教育。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坚持并实施教师工作方略,推动教育事业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其次,要科学协调。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协调好如下一些主要关系:
1.要协调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只要甄别与选拔(比如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公务员的录取、各行各业的人才任用等)现实需要在,就离不开考试制度。当然,学生也就毫不例外地接受应试需要。既然现实如此,就不应该回避,我们在实施工作方略时必须协调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当应试教育作为教育内容或手段之一,并与素质教育构成并列或交叉关系时,那么既利于培养人才,又利于选拔人才。
当应试教育作为教育体制,并凌驾于素质教育之上成为主体主导统治地位,与素质教育形成对立关系或使素质教育成为其附庸关系时,那么既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或基础发展。
我以为,只有当应试教育成为素质教育内容或手段之一或某种能力之一,作为恰当甄别与选拔人才的教育功能或手段,包含于素质教育之中并与其构成真包含于关系,那么,才能真正回归并实现我国基础教育“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要协调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关系。基础教育是提高人人素质全面的教育,为其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并为其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素质基础;高等教育是在人人提高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享有的高层次教育,是人人要追求的并为之奋斗的深刻而丰厚的境界教育。
在实施基础教育过程中,有一种思想倾向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有些教师认为,从事基础教育的就抓基础教育,别的如高等教育它不关我们的事。其实这种思想认识是片面的错误的,就是基础教育也不是只停留在原有基础上的,它也有其发展过程,即从基础型到发展型到提高型的发展过程。可见基础教育也是人人得到发展的教育,是儿童、青少年构建智慧步入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础。因而,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积极主动协调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关系,使学生向更高的方向前进,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3.要协调好教育现实与教育理想的关系。教育现实,是我们改革创新、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工作环境,是我们坚持和实施教师工作方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考虑问题、制定政策、编制方案、教学策略等都不能脱离它,要合于客观实际情况。同时,它为实现教育理想提供现实情境,使之合理化、科学化。教育理想则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要达到的崇高境界,是教育工作者追求未来教育的合理希望,它必须根植于教育现实沃土之中,并必须树立在教育现实基础之上。用它来鼓舞我们教育工作者勇于面对当前的教育现实,积极探索,自主创新,迎接各种挑战,把工作做到合符教育理想要求,让每位学生进入教育理想之境界,使党、国家和人民满意。
4.要协调好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面发展是学生自身普遍达到的基本要求,在此前提下或基础上实现学生个性发展。个性发展是在全面发展目标定位上可以各有侧重,在内容选择上可以有所不同,在方法运用上可以因人而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个性需要,可根据其不同特点和内在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发展需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个性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5.要协调好继承发展与创新发展的关系。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要么只注重继承发展,而忽视或冷漠创新发展,总认为继承发展要比创新发展更为容易;要么只强调创新发展,而轻视或轻蔑继承发展,总认为创新发展要比继承发展更为有用。其实,这两种倾向都是没有协调好二者关系的典型表现。鉴于此,我们必须认清二者间的关系:继承发展为创新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创新发展准备了必要条件,为创新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智慧之源;而创新发展是继承发展的内在发展趋势,是继承发展的生命延续和完善,是继承发展充满生机的活力之源。在此基础上加以协调,使之互为条件、互为作用,共同推动教师工作方略的贯彻落实。
4.论金融行业就业形势 篇四
发展前景好、收入高是吸引众多考生报考的重要原因,该专业也因此被人们戏称为最有“钱”途的专业。没错,不管是在哪个口径统计出来的薪酬排名数据,金融行业都位列前茅。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转型,资本的力量会在今后越来越凸现出来,金融行业的就业形势也将越来越备受世人关注。因此,作为在读的金融
学专业学生,我们更应该对金融行业的就业形势有所了解。从就业方向来看,金融行业就业共有六大领域,分别是: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基金业、信托业、资产管理业。要进入这六个领域就业又大致分为九个通道,分别是:
一、进入行业监督管理部门;
二、商业银行;
三、政策性银行;
四、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控股集团等风险性很大的金融公司;
五、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六、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七、上市(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证券事务代表、董事会秘书处等;
八、国家公务员序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
九、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
中国金融业现在很多领域还没有开放,且处于初级阶段,事实上,由于连续
多年考生对金融学的趋之若鹜,以及金融行业对金融本科生实用性的质疑,使得业内对对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已经呈下降趋势,这一趋势尤其表现在对金融专业本科生的需求上。从现今的就业形势看,虽然名牌金融强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十分令人艳羡,但是对于比较普通的院校的毕业生来说就没似乎那么可观了。不过相对于其他专业,金融学专业近年的总体就业形势仍是较为乐观的。麦可思《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就显示,金融学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达到75%,是毕业三年内就业最稳定的行业之一,也是大学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高的行业。据教育部公布的2010年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显示,金融学专业普通院校的就业区间处于B+,就业率≥85%;211院校就业区间处于A-;就业率≥90%。
中国加入WTO后,所有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都面
临着外国巨型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巨大挑战。2007年以后,我国金融业完全对外开放,银行业方向上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的竞争更是不可避免。然而不仅银行业受世界瞩目,中国的信托业也被众多境外金融机构和战略投资者称其为“蒙尘的珍珠”,据麦肯锡公司分析,目前我国受托管理资产规模大概1.2万亿元,未来十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5%,到2020年,受托资产规模将超过20万亿元!其可造性为世界所认可。而且,随着家庭投资方式的多样化发展,证券、保险、贷款等金融交易逐渐走向社会,渗透至各行各业,金融行业也变得日趋重要。另外,资产管理业方面,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高素质的资产评估人员和资产经营管理人员需求日益增多。这就加大了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加大了对高层次金融人才的需求。显然,从未来发展的趋势看,金融行业的就业形势是趋向好转的。
金融行业未来就业形势的逐渐好转给予了金融专业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和
就业信心。然而,我们必须清楚的是,就业机会增多并不意味着是对所有毕业生
5.论就业工作 篇五
近年来,高等学校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指出,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就业形势严峻。独立学院是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近年来,独立学院发展势头迅猛,毕业生人数已经颇具规模。就业工作已经成为独立学院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独立学院的生存与发展。独立学院贫困生比例已经高达10%以上,这部分毕业生由于受到自身物质条件的限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就业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帮助贫困毕业生顺利就业,已经成为独立学院就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独立学院贫困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综合素质低,就业技巧偏弱
独立学院一般按照市场化办学机制设置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很多是市场需求大,就业相对容易的专业。即便如此,独立学院贫困生相对于普通学生而言,综合素质偏低,就业技巧不足。一方面,由于学校对学习优秀的学生予以奖励,引导贫困生勤奋学习,因此贫困生很少参加学生活动,忽视了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锻炼,综合素质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因素的影响,独立学院贫困生很少参加各类技能证书的学习,缺乏就业筹码。因此,从专业理论上看,独立学院的贫困生还是扎实的;但其综合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就业技巧相对欠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独立学院贫困生在职场竞争中难免处于弱势地位。
2.心理压力大,就业期望高
独立学院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偏远地区或者城镇低保家庭,很多贫困生家里还有兄弟姐妹也在读书,高额的学费和沉重的家庭负担使得他们心理压力很大,就业期望值过高。他们希望毕业后尽快收回高额的教育成本,因此在择业的时候急功近利。择业时青睐大型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倾向于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发展,希望找到工资薪酬高、福利待遇好的单位就业,不愿意下基层,不愿意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行业,对于技术性、实用性的职业比较排斥。对未来的工作期望太高,使很多独立学院贫困生挑三拣
四、有业不就,往往错失就业良机。
3.社会资源匮乏,就业环境严峻
由于经济结构和大学扩招的矛盾,市场提供给高校毕业生的岗位仍然不足,就业环境对于独立学院毕业生,特别是独立学院贫困生来说依旧严峻。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通过“双向选择”达成求职意向。由于很多单位的用人机制不健全,导致毕业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对就业产生很大影响。独立学院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基础差、社会关系弱、社会资源少,只能对某些单位、某些岗位望洋兴叹。
4.就业成本高,错失就业良机
现今就业模式、用人体制对毕业生的经济实力提出了很大的考验。公务员和研究生考试不仅需要购买大量的复习资料,有时还需参加价格昂贵的辅导班,这无疑在考试之前就给贫困生加上了一道门槛。如果选择直接就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要考虑简历的制作、面试服装的添置、通信费用的增加等因素。参加异地招聘时还要支付高额的车旅住宿费用。一般而言,求职费用少则几百,多则几千,这对于独立学院的贫困生来说往往难以承受。因此,一方面他们把求职地点选择在学校附近的城市,可能失去很多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他们放弃花费成本高的求职方式,减少求职过程中对自身的包装,也可能导致求职成功率降低。
二、解决独立学院贫困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1.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打造就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由于生源质量的差别,独立学院毕业生整体就业竞争力落后于母体学校的同专业学生,所以不能照搬其他一般本科生的职业规划模式。要结合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树立真正的市场意识,瞄准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贫困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生涯和就业技巧的相关课程,为他们提供具体的、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和求职技巧。引导独立学院的贫困生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更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
针对独立学院贫困生综合素质不高,沟通能力不强的特点,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学习实践中要有针对性的指导贫困生提高竞争力。首先,要引导贫困生参加一些学生社团,并担任学生干部,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现代社会和企业都以“团队”为单位完成各项任务,而贫困生“自闭”、“自卑”的性格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因此贫困生利用在校期间多参加学生活动,主动与他人沟通,处理好人际关系,逐步形成开放式的性格和团队合作意识非常重要。其次,要鼓励贫困生参加一些形式多样的竞争性活动,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经济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毕业生总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树立独立学院贫困生的竞争意识,使他们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显得尤为重要。最后,要引导独立学院贫困生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提高贫困生在进入就业市场时的竞争力。学院可以和相关培训机构合作,降低培训费用。对于平时表现好、培训成绩佳的贫困生,可以给予减免培训费的政策。
2.加强心理辅导,树立正确客观的就业观
贫困生由于生长环境的特殊性,使他们普遍存在焦虑、敏感、自卑、孤僻等心理。加上独立学院的外部环境,周围学生突出的条件,使得他们心里更加矛盾,不能正确看待社会贫富不均现象。校方需要在学生进校时就建立贫困生库,开展心理测试,对班级贫困生的情况大致了解。通过个别引导、团体辅导等不同形式的心理指导,帮助他们从阴暗的、消极的阴影中走出来。正确对待他人,评价自己。
在就业指导上,要为贫困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客观的认识到现在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认清独立学院学生在就业中的定位,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就业心理预期。在就业时,不能左顾右盼,挑肥拣瘦,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同时鼓励学生到基层、到农村、到中西部地区就业。贫困生很多来自农村地区,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又对农村情况了解,如果能够回到基层就业,既能为当地作出贡献,又可以大显身手、大有所为。
3.加强校企联系,努力搭建就业推荐平台
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大部分学生在毕业时都会面向社会就业。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和联系是独立学院就业工作的重点。第一,加强学校和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供需双方互通信息的机制,并将信息及时发布给学生。第二,举行校园招聘会,让贫困生在校园就有挑选工作的机会,节省一大笔求职的费用。第三,邀请有经验的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为学生举办求职座谈会,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尽快发现自身的不足,有针对性的改进提高。
建立一套独立学院贫困生推荐制度,广泛发动校内干部教师和往届优秀校友参与就业工作,主动与地方政府、用人单位、市场中介和校友会等加强联系和沟通,为贫困生搭建就业平台,重点扶持贫困生就业。
6.毛泽东论工作方法 篇六
惠 民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
在改进工作方法、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重温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关于领导工作方法的重要论述,虽然时隔半个多世纪,但读起来是那么亲切、贴近和现实,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能静下心来再次研读一遍毛泽东同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反对本本主义》、《关心群众生活,注重工作方法》、《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等篇目,定会受益匪浅,大有长进。笔者通过学习,初步认为毛泽东同志关于领导工作方法的系统论述主要可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
解决“桥”和“船”。1934年1月27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同志在所作的结论性讲话中着重强调了《关心群众生活,注重工作方法》。关于工作方法问题,毛泽东同志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组织革命战争,改良群众生活,这是我们的两大任务。在这里,工作方法的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他还针对当时的经济建设、文化教育、新区边区等一切工作,提出了如何解决桥或船的问题,即: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抛弃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
紧紧把握中心。毛泽东同志曾把那种“起着主要的、领导的、决定的作用”的矛盾称之为主要矛盾,他认为:抓住了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果不懂得这种方法,就如堕烟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抓住主要矛盾,运用在实际工作中,就
是“抓中心工作”的方法。1943年6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为中共中央所写的《关于领导方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任何一个地区内,不能同时有许多中心工作,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有一个中心工作,辅以别的第二位、第三位的工作。因此,一个地区的总负责人,必须考虑到该处的斗争历史和斗争环境,将各项工作摆在适当的地位,而不是自己全无计划,只按上级指示来一件做一件,形成很多的„中心工作‟和凌乱无秩序的状态”。他还特别强调“这是一种领导艺术,要求领导人员依照每一具体地区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统筹全局,正确地解决每一时期的工作重心和工作秩序,并把这种决定坚持地贯彻下去务必得到一定的结果”。毛泽东还提出要把工作中心放在对革命的进程起着重大影响作用的关键的事情上,放在对各项工作的开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重点工作上,“任何一级首长,应当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于他指挥的全局来说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工作上,而不应放在其他的问题或动作上。”
学会“弹钢琴”。在毛泽东同志看来,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区别和互相转化的。因此,他要求每个领导者在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上都应该统筹全局,在抓住工作中心的同时,做好兼顾文章,即学会“弹钢琴”。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毛泽东同志就学会“弹钢琴”作了专题论述。“„弹钢琴‟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党委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我们现在管的方面很多,各地、各部门的工作,都要照顾到,不能只注意一部分问题而把别的丢掉。凡是有问题的地方都要点一下,这个方法我们一定要学会。钢琴有人弹得好,有人弹得不好,这两种人弹出来的调子差别很大。党委的同志必须学好„弹钢琴‟”。要认识中心和一般的内在联系,既要抓住中心不放,又要兼顾各个方面,反对顾此失彼“单打一”,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关于辩证法的灵活运用。
抓两头带中间。毛泽东同志在大量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一条定律:“任何有群众的地方,大致都有比较积极的、中间状态的和比较落后的三部分人。”根据这个定律,毛泽东同志探索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发动群众的方法,这就是“抓两头带中间”。他这样说道:“这是一个很好的领导方法,任何一种情况都有两头,既有先进和落后,中间状态又总是占多数,抓两头,抓先进和落后,就是抓住了两个对立面,抓住两头就可以把中间带动起来了。”他除了把这种方法传授给各级领导干部,要求他们“必须善于团结少数积极分子作为领导骨干,并凭借这批骨干去提高中间分子,争取落后分子”外,还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采用了这套方法。如在上世纪50年代农业合作社运动中,他就告诫各级领导:“我们先把热心的人搞进来,然后向第二部分人宣传,热心了又进来,再向第三部分人宣传”;“要分期分批,一切的人将来都要入社的。”在“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中,毛泽东同志特别注重典型的引导作用。他说过:典型是一种政治力量,树典型等于插旗帜,典型产生后,通过宣传、表彰等舆论导向,推动广大群众向这些“好样的”学习,由一到十,由点到面,逐渐形成一种气候。
开展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毛泽东同志运用最早、完成最多、感受最深、收获最大的一种工作方法。早在他青年学习时期,他就表明了“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的志向和愿望。在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他坚持深入实际特别是农民之中,大量开展调查研究,写出了许多不朽篇章: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井冈山的斗争》、《反对本本主义》、《(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等,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必由之路,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指导作用。在具体的调查研究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就为什么开展调查研究、怎样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观点和方法。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开宗明义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紧接着就指明调查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么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结论,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他还就“调查的技术”列出了七个方面的注意事项,今天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调查技巧及应该遵循的准则。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一文中,毛泽东同志着重强调了调查研究中应持有的态度,那就是把调查会当做学校,把群众当做先生、英雄,“我给他们当学生是必须恭敬勤劳和采取同志态度的。”“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身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和全光同志共同一起向群众学习,继续当一个小学生,这就是我的志愿”。
一般与个别结合。坚持一般和个别相结合是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提出的共产党员进行工作必须采用的两个“相结合”方法之一,另外一个即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结合1942年、1943年整风毛泽东同志全面论述了领导活动中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他的论述着重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围绕一般,他指出:“任何工作任务,如果没有一般的普遍的号召,就不能动员广大群众行动起来。”另一方面,针对个别,他又辩证地提出:“但如果(领导者)只限于一般号召,而领导人员没有具体地直接地从若干组织将号召的工作深入实施,突破一点,取得经验,然后利用这种经验去指导其他单位,就无法考验自己提出的一般号召是否正确,无法充实一般号召的内容,就有使一般号召落空的危险。”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没有个别的一般是“空洞”的,没有一般的个别是“盲目”的。就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具体途径与方式方法,毛泽东同志作了具体阐述:“除提出一般号召(全年整风计划)外,必须在自己机关中和附近机关、学校、部队中,选择二三单位(不要很多),深入研究,详细了解整风学习在这些单位的发展过程,详细了解这些单位若干个(不要很多)有代表性的工作人员的政治经历、思想特点、学习勤懒和工作优劣,并亲自指导这些单位的负责人具体地解决各该单位的实际问题,借以取得经验……任何领导人员,凡不从下级个别单位的个别人员、个别事件取得具体经验者,必不能向一切单位作普遍的指导。这一方法必须普遍地提倡,使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学会使用。”毛泽东同志还提醒各级领导:若一般与个别相分离相脱节,很容易造成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倾向。
7.论就业工作 篇七
1 目前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
1.1 会计核算中的不规范
目前, 会计核算中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的做法, 主要表现在:会计业务处理不够规范, 会计凭证的填写与编制随意性较大、不能正确使用会计科目、会计业务处理流程设计得不尽合理。许多企业违规开设账户、登记账簿、结账和对账, 以致账表不符、账实不符、账账不符, 严重影响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1.2 会计监督中的不规范
会计监督作为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之一, 旨在保证会计行为的准确合理。为了确保会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 各单位会计机构应当设置会计稽核岗位, 并严格依照财经法规及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 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实施监督。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 并报告单位领导, 请求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对记载不准、手续不完备的原始凭证, 予以退回, 要求经办人员补充、更正等, 但是现实情境下, 会计人员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干扰下, 会计监督常常无法执行到位。比如, 有些单位会计人员违背会计法律法规, 不遵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 坐支使用现金和超越现金使用范围使用现金;有的会计人员在履行对会计凭证审核和监督职责的过程中, 不能尽职尽责。有的原始凭证在没有办理相关人员的签字手续的情况下, 就被会计人员接受了;有些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缺乏, 有的虽然建立了岗位责任制, 但疏于执行, 对于没有尽到责任的行为缺少问责;财务分析指标设置不科学, 无法提供客观的决策依据。
1.3 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任用方面的不规范
按照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 各单位应当根据业务需要设置会计机构、设置会计工作岗位、配备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会计人员。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 不得从事会计工作。但是, 现实当中许多小单位不设置会计机构, 而是从社会上招用兼职会计, 定期来处理会计业务, 导致会计工作失去了有效的监管。也有单位会计和出纳一肩挑, 缺乏基本的内部牵制, 严重背离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
1.4 会计工作交接中的不规范
会计工作交接中的不规范主要表现为对会计工作交接的认识、交接内容及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交接等方面。由于对会计工作交接的认识不到位, 导致应当移交的会计资料在没有很好整理的情况下草率移交。在会计工作交接的内容上, 有的单位缺少必要的制度、细则和规范的交接流程, 有的应当办理移交的人员, 甚至只是口头告知一声, 没有做出书面的会计工作交接手续, 交接时出现账实不符也时有发生。随着社会发展, 会计电算化的领域逐渐扩大, 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交接, 必须在实际操作状态下实现。
1.5 会计档案管理中的不规范
会计档案管理中的不规范表现多样, 有的是没有按照规定对会计凭证进行整理装订, 有的是没有及时交会计档案, 有的是没有对会计档案进行很好的管理, 有的是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认识不足, 有的是会计档案管理的制度缺位, 有的是监管不力等。
2 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成因
2.1 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 会计法律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会计法律制度虽然在不断地健全和完善, 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却普遍存在。会计相关法律制度没有很好的落实, 主要源于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视不够、法律意识淡薄、违规后的处罚力度较轻, 进而导致了很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的不规范现象屡禁不绝, 会计基础工作局面堪忧。
2.2 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单位忽视会计基础工作, 认为会计基础工作就是一个收付的问题, 抓好抓赖无所谓, 不会影响单位业务的正常开展。一切工作都是各单位的领导说了算, 上级部门无需过多干预。这样的观念就造成了这些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长期处于无人监管、检查的状态。单位会计人员没有得及时的进修学习, 知识陈旧, 跟不上国家会计基础工作更新调整的节奏。
2.3 会计人员的会计素质不高, 制约会计工作能力的提高
会计人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方面。虽然近年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在稳步推进, 会计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所提升, 但有的单位会计人员的学历层次普遍较低, 没有受过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的正规训练, 最多是岗前培训, 平时的业务处理全靠老会计传帮带或者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不注重会计职业的继续教育, 理不清开不明账证表之间的关系;有些会计人员虽说具有了一定的会计素质, 但平常不重视知识的更新和新的会计法规的学习, 以原来的会计规章制度和会计准则进行业务处理, 导致会计基础工作不能规范有序的进行。
2.4 弄虚作假、虚意伪造变造致使会计基础工作的混乱无序
有的单位为了一已之私, 在会计数据上大做手脚, 以致账实不符、账表不符, 人为操纵单位盈亏, 以达到偷漏国家税款、粉饰单位业绩和非法转移国家财产等不良企图。有的单位内部管理淆乱不堪, 单位负责人任人唯亲, 使用自家的亲属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等, 这些都必然带来会计基础工作的淆乱。
2.5 有关部门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管不力
有的上级主管部门在会计基础工作方面没有尽到监管责任。因此, 这些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实际上处于一种管理上的可怕真空状态。有的上级主管部门虽然进行一些检查, 但也多是流于形式, 随意地敷衍, 缺乏对下属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真正必须的监管。
3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手段
(1) 加强会计法律制度建设。
加强会计法律制度建设, 是加强社会经济管理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也是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并使之有序发展的关键。当前, 应当着重加大对会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 打击在会计基础工作方面的违法行为, 使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有法可以依, 违法必须究。
(2) 完善会计基础工作的内部管理制度。
标准规范、科学有效的会计基础工作的内部管理制度是会计基础工作进入规范化轨道的可靠保证。首先,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会计岗位责任制, 划分清楚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其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 自我管理, 自我监控,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最后, 单位应建立健全完善的检查监督制度, 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及时发现会计基础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偏、纠错, 做实会计基础工作。另外, 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录用情况的监督, 守好会计人员上岗的关口, 切实履行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管职能。
(3)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培养会计人才。
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实施产生极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 应当要通过会计领域的改革, 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人才任用、培养、评价机制, 充分调动会计人员提高身素质的积极性。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会计职业技能和会计职业道德培训, 吸引和支持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力量参与会计职业教育, 加快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素质, 培养现代会计人才。
(4) 建立和完善会计人员的激励机制。
管理当局应当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管, 建立和完善会计人员激励机制, 采用愿景激励、企业文化激励、工薪激励、情感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 激发会计人员的投入会计工作的激情, 在会计工作过程中营造互相学习、互相竞争的良性氛围, 整体提升会计工作的效能。同时, 管理当局还应该为会计人员深造和培训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使他们尽情施展自已的会计才华, 并最终规范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 全面提高单位的会计工作水平。
摘要: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也是经济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作为企业管理、财务监督的重要内容, 会计基础工作同时也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窗口, 能够充分体现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既可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保障, 又可以减少或杜绝各种违反财经纪律行为的发生。然而, 目前我国的会计基础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 为此, 就如何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从而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手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S].财会字[1996]19号.
[2]郭小峰.浅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现状及对策[J].会计之友, 2012, (11) .
[3]张金虎.浅谈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 (7) .
[4]刘水英.刘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现状与建议[J].会计师, 2012, (4) .
8.论秘书调研工作 篇八
关键词 秘書工作 参谋职能 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人们了解情况、认识事物、掌握政策的基本方法,是实行科学管理的前提。秘书要有效地辅助管理,保证参谋职能的质量和成效,就必须深入调查研究。调查研究作为秘书的重要工作之一,是指秘书为领导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真实信息和准确依据的工作,具有针对性、多样性、突击性和科学性等特点。
一、调查研究在秘书工作中的作用
领导工作常常比较繁忙,不可能事必躬亲,因此秘书须为其代劳。秘书调研相比领导不容易受干扰,还可以较全面地反映情况,对领导的帮助最大。因此,调查研究是秘书的重要职责,其主要作用如下:
首先,调查研究是秘书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调查研究贯穿于秘书工作全过程和各个环节,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秘书只有深入实际,到基层去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才能更好地为领导服务。其次,调查研究是秘书辅助领导科学决策的首要前提。任何决策都离不开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可以掌握大量的一手材料,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探求其本质及发展趋势,这既是科学决策的基础,也是科学决策的依据和要求。第三,调查研究是秘书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秘书获得真实、可靠、有价值的信息,离不开调查研究,否则信息就失去了来源,数量和质量也难以保证。第四,调查研究是锻炼和提高秘书工作能力的必由之路。通过调查研究,秘书向社会学习、向群众学习,既可以改进工作作风,又能够提高各方面的工作能力等。
二、秘书调查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秘书调查研究的内容包罗万象,不同行业岗位的秘书,调查研究的内容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秘书调查研究的内容如下:①政策性调研,如了解调查对象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贯彻情况,了解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等,为领导和有关部门政策的贯彻、实施和落实提供重要依据和反馈信息。②基本情况调研:通过对相关单位基本情况的调查,了解情况,减少工作的被动性,增强工作的主动性。③市场调研:如了解重大的经济活动状况、经济发展趋势,企业发展状况和趋势,组织投资前景、市场地位等调研,主要为有关部门分析经济状况提供信息参考。④专业性调研:如对自然资源、社会生活及人文状况,有关事故、事件的调查,先进人物、先进集体事迹等进行的调研。⑤舆论热点调研:针对基层所关心的舆论热点及带有倾向性、显露“苗头”问题的调研,主要为领导提供启示性信息。
秘书的调查研究是秘书繁重复杂的多方面工作之一,所以秘书很少有专门时间单一地做调研工作,常常是在开展其他工作的同时,获取调研信息。所以,秘书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所采取的方法,既要和调查目的紧密结合,又要兼顾综合开展各项工作的方便。秘书的调查方法多种多样,如文献调查法、实地观察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秘书的研究方法也丰富多样,如分类比较、综合分析、系统研究方法等。秘书必须全面掌握,灵活运用,才能获得高质量的调查研究结果。
三、秘书调查研究的过程和要求
从秘书普遍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来看,可以把调查研究的程序按逻辑分成准备阶段、调查实施阶段、研究分析阶段和结论报告阶段。
(一)准备阶段
首先,明确调研题目:有领导明确指示的,也有秘书确定的并经领导确认的,还可能是有关部门委托秘书组织实施的题目。其次,选择调研对象:应当是人、物、事三个方面,如调研地域、调研要深入的具体单位、调查范围及具体的被调查人员、现场现象和事物发展过程等。第三,选配调研人员:可以由秘书自己做,也可由秘书临时从各个有关部门抽调专门调研员来做。必要时,对选调的调研员要先期组织专业培训,结合调研内容强化提高。第四,准备相关信息资料:主要包括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调研内容有关的理论、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调研方面知识及技术参考信息等。第五,编制确认调研计划:主要包括调研的目的和要求、调研的项目、调研所采取的方法、调研的组织分工、调研的对象、调研要求与注意事项、必要的表格与问卷、具体实施步骤等内容。
(二)调查实施阶段
首先,联系确认调查对象,与被调查者、调查对象有关的人员取得并建立联系,确认调查对象与调查方式的选择是否准确,要时要向对方详细说明调查内容、目的、时间、步骤和方式,商量互相配合的方法。其次,实施调查,要注意点面结合,科学安排穿插调查时间,力争节省开支。第三,阶段性小结并复查验证调查结果,可以随时保存调查人员在调查中产生的每一点感觉、感受和体会,也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思考,复查验证前期的调查情况,以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有意义。
(三)研究分析阶段
这是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对调查所获得的大量情况资料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或联系、比较、推断,从中找出问题的实质和规律,找出对调查对象的分析结果。研究分析阶段主要包括四个工作环节:对调查材料的取舍、审定、核对和证实;分类整理,将初级信息通过技术手段转化为高层次信息;利用科学准确的研究方法,对调研内容进行研究分析统计;确定研究结果。
(四)结论报告阶段
主要包括组织撰写调研报告和调查研究的总结善后两项工作。调研报告写作是秘书必须掌握的重要写作技能之一。调研报告是对整个调查研究结果的客观而又具体的反映,是对调查材料的深入分析研究的总结,既讲究以人们认识问题的一般思路为逻辑结构,又提倡写作特色明显,形式多样,不拘一调查报告因此,熟练掌握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是秘书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调查研究的总结善后是秘书对所组织的调研工作的行政事务总结善后,也是秘书做任何工作必有的一个环节。
四、结语
9.论工作家庭幸福的关系 篇九
学院:
学号:
班级:
姓名:
日期:2012年6月9日
《论工作家庭幸福关系》
工作—家庭关系是影响雇员职业生涯发展与个人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生涯成功与家庭生活幸福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取决于企业和员工的价值观,同时也影响着员工的家庭幸福。一般而言,职业工作与家庭遵循着并行发展的逻辑关系,员工的幸福和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都与家庭因素息息相关。
职业生涯与家庭幸福之间的平衡,对于雇员实现家庭幸福尤为重要。组织中的员工除了过职业生活外同时还经历家庭生活。家庭对员工本人有重大意义,也会给职业生活带来许多影响。婚姻和父母身份施加于个人的压力远远超出一项工作或职业的压力。工作与家庭间的潜在冲突对职业生活的影响甚至超过个人发展目标对职业的影响。家庭成员的意见对雇员的工作成效有重大影响,尽管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有多种选择甚至逆向选择的可能性,“但我们作为子女、父母的角色是不可逆的。我们能放弃一项职业,却不能放弃这些角色,相反,我们要设法完成这些角色”。现在,很多人更看重事业、金钱和享乐,而把家庭放在其后,但在他们获取成功后,在家庭方面却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或是忙于离婚,或是穷于应付来自于家庭内部的烦恼。可见,工作与家庭生活之间的影响是深刻而全面的。工作家庭关系及其平衡计划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与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弄清工作
与家庭间相互影响的机制,深入探讨工作与家庭关系的理论,并积极构建工作—家庭平衡计划,对于实现家庭幸福,工作顺利有重大意义。
二、工作家庭幸福关系理论评介
(一)工作家庭幸福关系理论回顾
在工业文明之前,工作与家庭幸福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随着市场经济和工业化的发展,家庭之外的工作逐步代替了家庭作坊,工作和家庭环境出现了多样性。在工业革命以后,工作和家庭被客观和暂时地分离,工作和家庭活动在不同的地点、不同时间进行,由此,大部分工厂和家庭也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发展前景。
“溢出理论”认为,尽管存在工作和家庭之间身体上的暂时分界,但在一个领域的感情和行为会带到另一个领域。比如,经过一天糟糕工作的雇员和可能在回家时带着坏心情,而迁怒于家人。“补偿理论”是对“溢出理论”的补充,认为假定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存在相反的关系,在一个领域中有所丧失的就会在另一领域中投入更多以企图弥补。如家庭生活不满意的人,就会在工作中追求工作上的满足,反之亦然。这些理论和研究证明了一个重要结论:工作、家庭生活幸福相互影响。社会的变迁,提高了个体在家庭和工作中的责任,引起工作和家庭生活之间依赖性的进一步研究。新的研究发现溢出和补偿在个体中同时发生,这就无法解释为什么个体选择一种反映而不是其他。溢出和补偿理论仅指出情感上的联系(如满意,挫折),但没有给出工作和家庭之间空间性、暂时性、社会的和行为上的联系。另外,这些理论把个体看作反应性的,而不是能动的、可以塑造环境的。因此,溢出和补偿理论错过了工作家庭平衡的许多关键问题
(二)工作家庭幸福边界理论
有学者在对以往的工作— 家庭关系理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作/家庭幸福边界理论。工作家庭幸福边界理论认为,人们每天在工作和家庭的边界中徘徊。范围继承和分解,边界创造和管理,边界跨越者的参与,影响工作家庭幸福边界跨越者和其他人之间的关系。工作与家庭系统之间的主要联系不是感情,而是人。人们每天在工作和家庭两个范围内转移。人们塑造两个范围和他们之间的边界,影响边界跨越者与这个范围以及与其中的成员之间的关系。虽然人们塑造环境,但同时也被环境塑造。工作家庭幸福边界理论试图解释边界跨越者和他们的工作与家庭幸福之间复杂的作用,解释冲突出现的原因,给出保持平衡的结构。这里“平衡”被定义为对工作和家庭的满意和良好职能,角度冲突的最小化。工作家庭幸福边界理论的核心概念与命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个方面:
1.工作和家庭范围
“工作”和“家庭”是两个不同的范围,人们在其中与不同规则相联系。工作与家庭间的差别可以分为两类:价值终端的不同和价值途径的不同。工作主要因为最终提供了收入和成就感而使个体满足,而家庭生活因为亲密的关系和个人快乐而使人满意。个体确实在工作和家庭中希望的方式有所不同:“有责任的”和“有能力的”是在工作中达到目标的最重要的手段,而“充满爱的”和“给予的”则是家
庭中最重要的手段。
2.工作和家庭的边界
边界是对工作或家庭范围的界定,是与范围相关的行为的起始点。边界一般分为三种主要形式:物理的、世俗的和心理上的。一个物理的边界,如工厂或家庭的围墙,定义了与范围相关的行为在哪里发生;世俗上的边界,如工作时间的设定,划分出什么时候工作结束,什么时候承担家庭责任;心理上的边界,是由个体创造的规则以指导他们思考模式、行为模式以及适应于某一特定范围的情感。心理上的边界在很大程度上是自身创造的,而物理的和世俗的边界则是被个体用于建立心理边界的规则。
10.论就业工作 篇十
摘要:
在多元化的社会里,上大学已不再那样遥不可及,不仅各类标准大学开始扩招,各类具有专业倾向性的民办大学或是高等技术学校也源源不断的涌现出来。关于技校有以下特点:整体的教学方向倾向于专项化,教育教学中更注重技能技术的培养,在校学习期间重视社会实践能力,轻理念化重技能化。这些特点直接导致了从技校毕业的学生往往都就业快,但是就业质量并不高,没有一个长久的择业理念。因此技校学生的就业方向及就业选择有待于更好的规划和研究,要有一个深刻专业的指导方式。
关键词:技校学生;就业指导;就业质量
众多技术学校的崛起严重影响了整个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使大学生的择业问题更加严峻。同时技校毕业生由于在校期间重实践化,更给刚刚迈出大学校门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带来了短暂而又急迫的就业压力。但是快速就业并不能永久的安逸,很多技校生虽然拥有着专业的操作技术,但是关于专业化的知识并不熟知,只是为了就业而就业,并没有一个长久的发展目标。这些潜藏的就业问题都需要有一个相对专业的就业理念来指导,指出一个正确可行的就业思路,从而更好的解决技校学生的就业问题。
一、技校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技校学生的存在特点
1、技校学生的自身构成特点
技校学生是社会上继标准高校学生之后存在的又一庞大的社会就业群体,他们正载着一种力量,挤入这个竞争的时代中。技校学生的构成往往是义务教育时期学习成绩并不理想,或是青春期时过早的期待进入社会的思想所致。因此就导致了技校学生的综合知识掌握程度不及正规院校学生的掌握程度,但是在专业的技术方面却比较娴熟和卓越。
2、技校的教育教学模式
技校的教育教学方式也由于学生的构成特点更倾向于技术的巩固、技能的培养上,注重对学生在社会中的实践能力培养。致使技校的学生在就业时都有一个很快的适应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下能为自己挤出一片立足的天空。但是急于求成和过早的社会成熟化心里,造就了他们并不够专业,对自己从事的行业并没有专业系统的理论化知识,掌握行业技术过于单一,在专业上没有深刻的分析和见解。
(二)技校学生的择业方向
由于技校学生的构成特点,促使他们有着类似的择业倾向,大多数的技校毕业生都希望更早更快的就业从而模糊了初来社会的选择理念,就业要求水平不是很高。虽然说国家鼓励大学生更快、更好的就业,建议毕业生出入社会要先就业再择业,但是任何事情都具有双面性,都有一个平衡的支点,这个支点的把握在于你对自身和社会的了解程度。在保证能够顺利就业的前提下,也要充分考虑到
自己今后的发展前景,心中有一个明确的思想目标,知道自己从事的是什么?是否有利于自己在专业领域上的成长和历练?
这些现实的问题都是毕业生们需要考虑的范畴,尽管它可能有一些左右了毫无社会经验的学生们,但是对于年轻一代的学生尤其是技校学生,步入社会的年龄逐渐偏小。心智尚未成熟的他们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就业方向,在对社会还懵懂的时候盲目的选择了一个不适合自己,不能给予自己一个充分发展和发挥的舞台,那么拥有再熟练的技术那又有什么可观性的价值呢?因此方向比快速更重要,就像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一样。
二、技校学生就业的社会要求
(一)技能化与理论化并存
针对于技校相对单一化的教育模式、教学方式,为了更好的适应当下社会对就业人才的现实要求,技术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学校构成特点来仔细探讨教育模式的改进,深刻的规划一个适应于市场形势要求的教学指导方针。确保学生在技校学习期间,既能掌握丰富的专业技能、熟练的操作技术,又能拥有专业化的学术理论知识,对所从事和学习的行业有一个深刻的见解。当今的社会不需要单一化的人才,只有严格要求自己,不断丰富提升自我,才能够在残酷的竞争时代踏出属于自己的空间。
(二)较好的自身素养和学习能力
由于技校的教育经营管理模式,导致技校的学生在学习上有严重的选择倾向性,只学习有关自己技能的相关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与时俱进,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科技时代。只有掌握更加丰富的社会知识才能够不断丰富自己的意识,提高自己的后天知识素养,成为一个有素质、有修养、有品行的新世纪人才。
学习是一个时刻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哲人曾经说过活到老就要学到老,要想不被前进的社会所淘汰就必须不断地学习,给自己充电、补漏,完善自己现有的技能,开拓自己潜在的技能。学习是一种技能,一种能帮助你不同于其他人的技能,只有不停的学习和积累才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让学习能力只增不减,跟随成长的步伐沉淀成一种力量。
(三)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充分的衡量自己,正确的看待自己,既不要眼高手低,也切记妄自菲薄,只有对自己的能力和素质都有一个综合的考量,才能够选择一份喜欢而又适合自己的职业。这里倡导的莫要盲从、莫要轻率选择不是让你偏执的择业,要根据自身的长处和优点去选择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和价值的地方。行业没有好坏,职业不分高低,只要是有益于社会的行业,只要是为社会贡献力量的职业就值得去选择,关键看这个行业是不是你喜欢的行业,这个职业是不是你擅长的职业。
三、技校学生就业指导的必要性
就业指导是为了帮助技校学生在时下的国情要求、社会要求、发展要求下有一个较为科学的就业选择方向,对于职业的专业化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关于就业择业的把握程度。科学的指导思想始终都是必要的,就像学校里的教师一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尚且稚嫩的学生指引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刚刚踏入社会的学生不管心智看似多么成熟,在深不见底的社会城池中,只能算是沧海一粟,渺小而又单纯。这时就需要专业化的指导模式和指导思想扶持他们,帮
助他们正确的选择,正确的就业,这不仅对学生的前途有所帮助,更关乎于创造社会价值的多少,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昭晖,浅谈开展技校学生职业指导的必要性[J],中国外资,2008,03
[2] 李霞,冯玉龙,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研究[J],职业技术,2010,01
[3] 施佳梅,浅谈职校辅导员在学生全程就业指导中的作用[J],职业·中旬,2011,04
11.论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 篇十一
关键词:技术进步;就业;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124.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1-0017-03
一、引言
经济增长和就业保障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受人们关注的问题,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动力。1956年,索洛对美国1909—1949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表明,美国经济增长率源于技术进步的贡献为81%。美国哈佛大学H.钱纳里教授和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也把生产要素利用效率的提高,即技术进步的作用作为经济增长的源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正反映了技术进步的源动力作用。然而,伴随技术的飞速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失业现象不但未能消除,反而有日趋严重之势。对于经济增长与就业增加的非一致性,国内外许多学者有诸多争论,争论的焦点是“技术进步是增加了就业还是减少了就业?”
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1)技术进步总体上减少就业,使失业率上升,同时,改变就业结构。(2)技术进步总体上增加就业,使失业率下降,同时改变就业结构。(3)技术进步仅仅改变就业结构,但总体上不影响就业数量上的变化(彭绪庶,齐建国,2002)。
二、技术进步的就业挤出效应
经济学家最初开始关注技术进步与就业的原因就是因为大多数学者认为技术进步将导致就业减少。道格拉斯•琼斯(1983)利用哈罗德—多马模型框架证明虽然技术进步的补偿机制可以减少失业问题的严重性,但总体效果是增加失业;戴维•迪顿和彼得•偌兰(1983)利用索洛模型对技术进步和失业影响进行了模拟,他们模拟表明技术进步减少了就业人数。下面从三个方面就技术进步的就业挤出效应进行分析。
1.劳动节约型的技术进步
劳动节约型的技术进步是指在产量、价格相同的条件下,技术进步后,成本中的劳动投入量减少,即技术变动导致资本/劳动比例提高(即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从图1看,由于技术变动后最优要素比例发生变化,Q点的资本有机构成比P点要高,或者说,在节约劳动的技术进步条件下,资本边际产量相对劳动边际产量的比率提高了,从而使最小成本切点P从原射线OZ转移到新射线OZ1,在P1点上,新的生产函数曲线与原射线相交。劳动边际产量与资本边际产量的比率低于P点。P1不是均衡点,它将使生产者移到Q,以资本代替劳动,相当于L2L3的劳动被节约了。其实,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也做过精辟的论证。
2.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使得资本家投入的可变资本相对不变资本来说不断减少,这种相对减少随着总资本的增加而加快,而且比总资本本身的增长还要快,从而雇佣劳动的数量也相对减少,出现了大量劳动者被排除在资本主义生产之外,成为失业者。由此可以看出,技术进步引起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进而引起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3.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挤出效应模型
设在既定就业水平下,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为Y,就业人数为L,每一就业者年均劳动时间为T,每一就业者单位时间内创造的增加值(即劳动生产率)按不变价格计算为H,则有关系式:
Y=L×T×H(1)
若用△表示以上各变量的增量,各变量的增长率则为:
△Y/Y=△L/L×△T/T×△H/H(2)
移项得:△L/L=△Y/Y÷△T/T÷△H/H(3)
通过整理,可得到下列近似关系式:
△Y/Y=△L/L+△T/T+△H/H(4)
或△L/L=△Y/Y-△T/T-△H/H(5)
(2)式或(4)式基本上就是哈罗德—多马模型中的自然增长率。同时,由(3)式或(5)式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劳动就业增长率与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的体现)是呈负相关关系的。且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也可得到一样的结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下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因此有:g=λf㏑γ。
其中,λ代表企业发生技术进步的频率,f为经济中创新企业的数量,γ为技术进步规模。在稳态均衡下,新进入市场的企业数量等于因岗位废弃而退出市场的企业数量。假定每个企业只雇佣一名工人,推出市场的企业量表示为:
λf=(1-u)g/Г,代入g,得:u=1-Г/㏑γ
由上式,技术进步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失业水平,γ越高,失业率越高。
三、技术进步的就业补偿和创造机制
从技术冲击的短期效应来看,由于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有机构成,生产同量产品所需劳动力投入会逐渐减少,从而形成技术进步的就业挤出效应;但从技术进步的长期影响来看,技术进步能大大增加社会产出,提高社
会的人均收入水平,导致社会消费结构和产业的改变。因此,技术进步长期具有就业的增加效应(彭绪庶,2002)。
1.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率,导致单位成本和价格下降,促进需求、生产和就业的增加。
实际上较低的成本,会使生产更有利可图,促使原有厂商扩大生产,新的厂商能够进入市场并生产。因此,如果市场价格一直维持在P1,产量的供给将比以前更大(见图2),产量从Q1增加到Q2。不管市场价格是多少,产量增加了,整个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从S到S1)。当然,在成本下降时,价格和数量都不会是不变的。当新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趋向均衡时,两者通常都会发生变化。图3表明:供给曲线如图2所示的那样从S移到S1,市场价格会因此而下降(从P1到P3),而总生产量会增加(从Q1到Q3)。厂商扩大再生产,增加生产量必然要增加劳动力的需求。同时,商品价格的下降使实际工资上升,产品需求扩大,从而促进产品的生产,使生产行业增加劳动力的需求。
2.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能创造更多利润和剩余产品,有利于增加积累,扩大再生产,从而增加劳动力需求。
3.技术进步会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
产业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这种依存关系被称为产业之间的关联。它有两种形式:前向连锁和后向连锁。一般来说,某一产业的产品要供应其前向连锁产业作为原材料、设备、能源及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而又需要其后向连锁产业的产品作为其自身的要素投入。因此,一个产业的发展扩张必然影响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果第二部类使用更先进的机器设备,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原材料的需求就会大大增加,就会引起生产原料部门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人数。同时,也会引起为消费资料生产提供机器设备的第一部类的某些部门的生产扩张,增加就业。技术进步在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必然会引起产业结构的优化。技术进步使产业结构朝高级化和合理化发展:它不仅使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获得更大发展,而且加快了产业链的延伸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极大地吸收劳动力,扩大了就业总量。
4.技术进步促使新产业的产生,扩展了就业渠道。
某些建立在重大科学技术突破基础上的技术会产生前所未有的新产品,创造出新的需求。如果这种新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呈上升趋势,就会导致新行业的诞生。例如: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导致了蒸汽动力机械行业的出现和发展;钢铁冶金技术创新的出现及其扩张导致了冶金工业的出现和发展;电子技术的重大发明和广泛应用导致了电子工业的诞生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表明,随着新行业的出现和发展,该行业所需求的劳动量必然会增加。
四、扩大就业的策略
1.大力发展适用技术
所谓适用技术就是能适应生产和经济发展需求的技术。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资本相对缺乏的国家,要想发展经济又能增加就业就应该大力提倡劳动密集型技术的发展,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扩张。同时,要以先进且合适的技术对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改造,即所谓的“把发展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增加该产业附加值,减少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作用,强化技术进步开辟新就业机会的“第二次就业”和“补偿效应”。
当然,我们也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不仅能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使之获得新的发展,重新吸收大量的劳动力,而且也能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和领域,实现技术进步的“补偿效应”。
2.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素质
经济学者将失业分为三种类型:摩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其中,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技术进步、产业分工的发展,原有工人由于自身能力不能适应新技术条件下岗位的要求而失业。由此可知,扩大就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先发展教育,培养和造就大批能够适应我国经济建设需要和技术进步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发展教育不仅能提高国民素质,更能增强人们适应技术变化的能力,增加就业选择的机会,减少失业。
3.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
高科技中小企业就业质量高,废业率低。从业人员无论是从知识结构,还是市场应变能力方面均具有优势,因而受外界影响较小就业稳定,对全社会失业率的提高起到了缓解作用。大型企业往往代表一个时代的技术水平,当这一技术过时,新的技术浪潮来临时,这些企业面临毁灭性冲击,其破产倒闭引发的大面积失业就不可避免。而中小企业即使一部分倒闭,也会因其他大多数企业较快扩张而弥补前者导致的失业后果。
中小企业点多面广、经营灵活的特点同第三产业提供服务的特征非常相似,因此,第三产业中多数为中小企业。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我国第二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增加就业岗位仅为7个;而第三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增加就业岗位达83个。但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很不充分,从业人员比例偏低,这也意味着我国第三产业潜力很大。因此,我们不仅要在微观层面上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中观层面上即产业层面上也要大力提倡发展第三产业。
总之,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在正确认识技术进步和就业关系问题上,我们要以长远的、宏观的、动态的眼光来看待两者的关系,处理好技术进步短期的不利影响。在发挥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增长源动力作用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有效策略实现技术进步与增加就业的一致性,从而实现经济飞速发展,并保障就业的良好局面。
责任编辑张宇霞
12.论档案保护技术工作 篇十二
1. 档案保护技术工作的特点和性质
档案保护技术工作是档案室和档案馆里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 同时档案保护技术在档案工作中有着特殊性。档案保护技术工作与档案工作的其它环节不同, 因为档案的收集、整理、签定、利用等工作都以档案文件的内容为依据, 对象虽然也是档案文件, 但主要不是了解和研究档案的内容, 而是按照档案制成材料这个物质的运动规律办事的, 也就是说, 档案保护技术工作是根据档案制成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寻找科学技术方法来保护档案的。所以说, 档案保护技术工作属于科学技术性质的工作。
2. 档案保护技术工作在国内外的广泛性应用
档案工作多年的实践已经说明:解决档案保护技术方面的问题, 往往要涉及许多学科领域, 需要把许多部门的科学技术成果, 以及开展研究工作的经验与知识吸收和应用到档案保护技术工作中来。
2.1 国外某厂商研制出来了一种除氧剂, 它是一种特制的铁的氧化物, 把它放在密封袋子里, 可以使袋子里的氧气减少到0.1%以下, 用它可以杀虫、防毒、防止物品的氧化变质, 在国外已广泛用于食品工业和对各种物品的保护。南京8511研究所已制成了这种除氧剂, 由国家档案局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央档案馆和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共同协作, 先后对纸张、字迹等进行了除氧试验, 得到了微生物研究部门、造纸研究部门、国家计量及建筑材料研究部门的帮助, 从而逐步解决了在试验中的若干技术问题和测试手段问题。
2.2 国外在粮食部门使用一种新的杀虫剂, 名叫硫酰氟。据资料介绍, 这种熏蒸杀虫剂比溴甲烷、环氧乙烷熏蒸杀虫效果好。硫酰氟在我国已经研制成功。为了解决硫酰氟在档案中使用的问题, 在试验过程中, 研究人员动用多种仪器和药物, 参阅了有关科技资料, 处理和分析了大量的数据, 按初步试验情况看, 在档案中施用是有可能的。
2.3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是一项新技术, 目前正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进行试验研究。为了解决档案、图书的虫害问题, 四川省档案局和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共同协作, 于1981年开展了档案、图书酌 (伽玛) 辐照杀虫研究工作, 经过一年多的工作, 基本上弄清了危害档案、图书的虫害情况, 确定了对害虫在一定时期内全部死亡的最低致死照射量, 研究结果初步说明了档案采用酌辐射照的效果是好的, 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3. 档案保护技术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档案保护技术工作虽然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 但是目前档案保护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是没有建立完善的专业管理建构, 使得档案保护工作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其次是档案保护管理工作中目前还存在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问题, 而且在具体保护工作中缺少一定的技术指导;最后是在档案技术保护工作中缺乏必要的行业技术交流和写作, 使得隔行隔业的档案技术保护工作都处于“散兵游勇式”的独立作战状态, 不利于档案技术保护工作的整体推进。
4. 档案保护技术工作如何进一步发展
4.1 建立专门机构。
在省级以上的一些档案馆已经建立起了负责保护技术工作方面的专门机构, 这些机构的名称叫法不一, 主要负责档案的修复、复制和经常性的档案保护技术工作, 有的已开始抓现代化管理问题。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尚需进一步研究, 但这个机构是必要的。它的任务由档案保护技术工作的性质所决定, 因与档案馆其他机构任务不同而诞生, 是以与其它机构不同特点而不断充实、发展来的。这个机构将随着档案事业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它不容忽视的作用。
4.2 配备专业技术人员。
一是学习有关科技专业的大学或中专毕业生;二是具有档案业务知识、对档案保护技术工作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人员。我认为这几个方面的人员都是需要的。他们各有其长, 各有所短, 必须共同配合、相互学习。实践经验初步证明, 档案保护技术人员, 除了要掌握档案保护技术专业知识外, 还需要有两个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一是有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二是档案学基础知识。两者相比,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更为重要, 因为档案保护技术人员如果只有档案学基础知识而没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 那么就会在档案保护技术问题面前束手无策, 或无法深入到保护技术问题当中去解决问题, 当然, 如果只有自然科学知识而对档案工作一无所知, 就会脱离档案工作的实际, 说话不在点子上, 因此, 我们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把这项工作健康地开展起来。
4.3 及时进行业务指导。
由于档案的数量越来越大, 年代越来越久, 在档案保护方面反映出来的实际问题也越来越多, 有的问题则相当严重而普遍, 客观需要与保护技术工作现状之间的差距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更加需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
4.4 适时进行技术交流。
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档案保护技术工作有了一定的发展, 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因而迫切需要组织技术交流。档案保护技术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档案保护技术的交流与档案管理方面的经验交流具有不同的特点, 管理方面的经验常常通过一些书面材料或参观、访问等就可以学到手, 而保护技术的交流仅限于此就远远不够了。有些同志反映《档案学通讯》上有关于保护技术的文章看不懂;有的同志花费了不少精力和时间, 也到一些单位参观了, 但回来以后仍不知从何下手。因此, 保护技术方面的经验不是单凭一些书面材料或参观访问就能够学会的, 特别是在当前我们的知识水平还普遍较低的情况下, 往往花了时间, 也不一定能弄懂弄通, 更谈不上使用了, 因而有领导地进行技术交流十分重要。技术交流本身就意味着这种技术是较为成熟可靠的, 这就可以避免盲目搬用某些技术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进行技术交流, 实际上是很好的现场教学, 效果往往是显著的, 搞一次技术交流, 实际上是一期短训班, 这是迫切需要的, 将受到普遍欢迎。
4.5 技术协作。
技术协作问题是一项十分有意义而且非常紧迫的工作。目前我们一方面需要把本行业有限的技术力量组织起来, 另一方面也需要有效地组织社会上有关的技术力量, 加强和他们的技术协作,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研究和解决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才能对某些关键性的问题组织力量去攻关。为使这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我们必须在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出规划, 并组织专门的会议进行讨论、研究、落实, 这是进行技术协作, 体现业务指导和领导的重要环节, 有了规划, 就可以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安排, 互相协作, 减少矛盾, 发挥各地区、各部门的特长, 使有限的人力资源为档案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妍钧.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思考[J].近日科苑, 2006, (5) :77.
【论就业工作】推荐阅读:
再论港航就业10-19
论机械类专业就业方向12-02
论农民工流动就业问题07-31
论当代青年的就业观和择业观08-30
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09-20
试论我国就业市场中的性别歧视现象10-25
就业再就业工作思考12-11
市就业再就业工作汇报09-14
就业工作记要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