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

2024-06-10

图书馆学(共9篇)

1.图书馆学 篇一

51开架制

“开架“意味着读者可以象在自己私人的书房里一样自由地翻阅藏书。在一个开架图书馆中,允许读者直接进入书库,随心所欲地翻阅任何一本图书。凡亲身经历过图书馆从闭架制发展到开架制的人,都能够体会到开架制对满足第三定律所起的巨大作用。开架制可以提高图书利用率,这已是人所共知的常识。更为重要的是它常常使读者有翻意外的发现”。在开架的图书馆中,我们每天都能听到读者的赞叹:·“我还不知道你们这里还有这本书I”5,1实例之一

有一天,我看到一个学生从书架上拿了一本威尔森(R01and K.Wilsoa)的《国家的领域》。这本书在实行开架前已经入藏了八年,一直无人问律。我问这个学生:“是谁把这本书推荐给你的呢?",他说,他事先并不知道有这本书,只是在浏览政治类图书时才偶然发现的。在开架借阅的图书馆中,此类事情几乎每时每刻都会发生。

S12实例之二

还有一次,地区教师协会书记要求我提供一些关于中等教育和入学考试问题的资料。我带他到书库中寻觅,想为他找几篇英国科学促进会教育分会主席的讲话。正当我抽出几本书,翻看这些讲话时,这位:S记兴冲冲地从旁边的书架中走过来说:“我已经找到了所要的资料。,J他手中拿着一本薄薄的红封面小册子,那是《大学评论》第一卷第一分册。其中的一篇文章《蒲公英与男孩子》恰巧有他所需要的内容。这本书在书架上躺了几个月而无人触动,上面落满了灰尘。倘若不是实行开架制,恐怕它还要在那里沉睡多年也找不到它的读者。

·81客商店的启示

如果图书馆赞成第三定律而又拒绝实行开架制,只是简单地按照读者的要求提供图书,这种做法就象一家忙碌的商店既把货物紧锁在木柜里,又想把它卖出去一样荒唐,一样低效率。每一个想把自己的商品推销出去的商店,总是把每一件货物,哪怕是最小的商品都开架陈列,允许顾客亲自挑选。商店老板总是把每一位顾客都当作潜在的买主,想方设法让他们感到方便,尽量为每件商品寻找销路。在这样的商店里买东西的顾客一定感到这种售货方式方便、高明。同理,一个想为每一本架上的藏书找到读者的图书馆为什么不能采用同样的方法呢?辱14历史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多数读者在刚走进图书馆时心目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往往是与经过系统整理的藏书接触后,才确定了自己的兴趣。在英国,这种现象直到最近10——15年才被人们逐渐地认识。但是在美国,第三定律的影响要早一些,”世纪末那里就早经有开架服务的图书馆了.24

55,S远见卓识

图书馆的领导者应当在开架服务问题上具有远见卓识。以下摘录所描述的美国新趋势就很能说明问题。“美国新近开办的图书馆一般都允许各类读者比较自由地直接从书架上选取图书。许多新的图书馆建筑都是按照这一要求设计的,以便于读者可以直接进入书库。不少老图书馆现在也已改造了馆内设施,使之适应开架借阅的要求。所有这些努力大部分都收到了预计的效果。当然,开架方式会造成不少图书的丢失,但是这种损失与由于开架使读者与图书接触而大大增加的图书利用率比较起来,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0,8不可避免的损失

在第三定律的影响下,明智的图书馆主管部门一般都允许一些不可避免的损失,牺牲少量藏书,以增加读者利用图书的机会。但是,不能由此得出结论,以为开架制必然导致图书馆藏书会年复一年地遭受严重损失。经验表明,偷窃造成的损失微乎其微。每年新到图书的数量与丢失图书的数量的比例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问题。柏莱特学院图书馆员伊莎贝尔·艾莉·罗

德(1sabel Ely Lord)小姐用详细的统计数字表明,开架图书馆因偷窃而损失的图书并不比闭架图书馆多多少,她估计每年平均损失的图书只占全部流通图书的万分之十七。根据克劳顿图书馆几十年来的统计数据,赛耶斯(W.C.BerwickSayers)在1947年的一封信中进一步证实了这一估计。

引7窃书者

盗窃图书的大多是个别老练,成癣的惯偷,一般公众不会偷书。偷书者是一种窃贼。由于一个人偷书而使多数人受嫌疑并带来了许多麻烦,但是这个人的所作所为并不表明全村或全镇的居民都有偷窃之心。开架的好处是无可辩驳的,每年损失二、三百本书,其总价值为150美元,这个损失是很小的。阿时,开架制还可以节省工作人员,节省工资支出。

假如扭这里我们还有什么要补充的话,那就是图书馆因窃书造成的损失较之纸张老化,书虫蛀咬所造成的损失以及其它防盗设备的费用来说,真是小巫见大巫。

2.图书馆学 篇二

1.1什么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随着网络环境的发展和成熟, 图书馆文献服务领域正在受到社会其他信息机构和服务组织的巨大冲击与挑战。在新兴的电子传媒领域, 各种大型商业化服务的电子文献出版商依托自身的数据库资源开拓了网络信息服务的疆域;各种教育科研机构出于学术交流的需要或一些特定的需求, 以各自的学科专业网站为基础, 建构起一大批虚拟图书馆。这些商业性或非盈利性服务的机构和组织不断发展和壮大, 极大地改变了信息的环境和用户获取信息的行为, 使图书馆界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于是, 有识之士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移植到图书馆领域中来, 提出了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1.2学科化服务内容

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是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 而学科化服务是党校图书馆联系读者, 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学科化服务是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和服务机制, 它是以读者信息需求为中心, 以学科馆员制度为指导的基本模式。它依托图书馆文献信息平台, 调动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 面向党校各教学科研部门、课题组和教研人员, 建立基于图书馆、教研部门协同面向读者的服务机制, 以个性化、学科化、知识化服务手段, 提高读者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 为教学科研的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

学科化服务的实质是学科馆员在一定条件下开展的信息服务, 在学科化服务中, 学科馆员起着关键作用。他们负责与党校各教学科研部门、课题组和教研人员建立对口联系, 在党校各教学科研部门、课题组和教研人员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相互沟通, 为读者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利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 充分发挥信息联络、信息组织、信息传递和信息导航的作用, 从而提升党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1.2.1 加强宣传和交流, 与读者建立紧密联系

加强宣传与读者建立紧密的联系是提高学科化服务质量和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基础, 只有当读者更多地了解图书馆, 才能更有效地接受和认同图书馆所提供的相关服务;并且只有与读者建立紧密的联系, 才能更了解读者的的需求, 从而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因此, 要通过包括校报、宣传栏、电话、电邮等各种方式进行宣传, 并且学科馆员要和相关负责学科教研部门建立固定联系, 及时了解对口学科教研部门的信息需求、学术科研与教学动态、学科建设的发展规划, 走访相关学科学术带头人等等。这些是学科馆员的重点职责, 也是学科化服务的基础。

1.2.2 开展多种形式的参考咨询服务

参考咨询服务是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 因此, 学科馆员需要多途径、多角度地解答读者咨询的各种问题, 尤其是有关学科研究方面的问题。目前, 参考咨询服务主要是以下几种方式:当面咨询、电话咨询、电子邮件咨询和实时咨询。包括最简单的FAQ、非实时的电子邮件、BBS、网络论坛、即时通信 (IM) 等参考咨询服务内容。我校图书馆在通过图书馆主页网站辅助前提下实行以上几种参考咨询服务的同时, 又着力进行学科专题资源数据库的建设, 力图深入挖掘读者学科前瞻性阅读的需求, 从以往单一的针对问题的解答模式向学科导航模式进行转变。从而将读者从浩若烟海的学科信息资源的焦虑情绪中解放出来, 及时把握学科背景和研究动态。

1.2.3 建立学科教研参考专题数据库, 为学科化服务提供学科信息资源储备

党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发展历程, 始于馆藏书目数据库建设。图书馆馆藏的回溯建库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程, 历时两年之久。回溯建库的完成使读者远程访问检索图书馆的馆藏成为现实, 给读者的使用带来了很多便捷。随着数字图书馆技术的不断发展,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日益倾向于数字资源建设。在保证纸质文献收藏的基础上, 逐渐加大数字资源的购买力度, 如网络数据库, 光盘数据库, 电子图书数据库, 流媒体数据库等等, 在整合利用这些全文数据库的过程当中, 专题数据库的建设成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中之重。

专题数据库的深度开发与利用是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学科专题数据库建设以数据库、全文检索等技术为支撑, 以建设图书馆资源数字化加工、信息智能采集与整合、信息内容管理、信息发布与全文检索、个性化信息服务等应用系统为应用目的, 构建数字图书馆信息采集、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平台, 实现馆藏文献存储的数字化、知识服务的智能化、馆际资源共享的最大化。

2在开展学科化服务中需要改进的方面

2.1党校图书馆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学科馆员制度

鉴于党校图书馆人员学科背景单一的现实情况, 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和落实还处在准备阶段。如何建立有效机制来保障学科化服务的深入与发展以及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学科馆员队伍已经成为提升党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重点。

2.2党校图书馆馆员的学习热情相对欠缺

由于学科馆员制度尚未建立, 因此, 图书馆馆员普遍存在学科研究的方向迷茫和学习热情低落的情绪。在思想上存在干好本职工作就行, 缺乏在新学科上学习充实提高自身能力的愿景。

2.3党校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的内容比较简单

目前图书馆提供的学科化服务内容主要是一些基本信息需求咨询, 并利用购买和自建的相关学科专题数据库资源辅助学科化服务。但是, 在提供学科化服务的方式比较简单, 基本上是解决一些简单基本的信息需求咨询, 对于诸如专业学科的文献信息内容的缺乏咨询能力, 而且购买和自建的专题数据库信息内容广泛, 却不够精粹, 容易使得教研人员在信息检索中偏离学科方向, 浪费宝贵的学术研究时间。

3党校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的对策

由于党校图书馆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起步较晚, 因此在图书馆的软硬件水平和学科馆员的建设理念与人才储备上相对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具有一定的差距。党校图书馆的人员学科化相对单一贫乏的局面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这极不利于党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建设, 针对问题和不足, 我馆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进行解决。

3.1采用学科联系人制度弥补目前党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尚未建立的缺陷

党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建设的相对滞后对建立完善的学科馆员制度存在一定障碍, 对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加强图书馆为党校教学科研进行学科化服务力度存在一些困难。有鉴于此, 我馆该结合党校和图书馆实际情况, 把握整体, 制定出适合现今党校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的学科联系人制度。学科联系人制度是学科馆员制度完全实行前的一种过渡形式。它是在党校现有人员学科化背景相对单一的情况下, 充分发挥党校各教学科研部门与优秀教学科研人员学科优势, 辅助和补充党校图书馆学科专题数据库建设内容、优化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可行性措施, 是党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实践活动中的有益尝试。学科联系人需要和对口的教学科研部门进行深入密切的联系与交流, 充分了解和把握对口教学科研部门的学术需求和学科研究动向, 并进行积极反馈, 指导图书馆的学科专题数据库资源建设等各项学科化服务建设活动。

3.2确定对口部门的学科联系人, 加强学科联系人的自身学习

在明确学科联系人制度的形势下, 我馆根据现实情况制定了相关的学科联系人制度, 分配馆员与全校十几个教学科研部门建立了对口学科联系人关系。并与对口教学科研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会, 征询有关学科的建设意见, 对学科专题数据库进行了完善和补充,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目前形势下, 对口学科联系人需要不断加强学习, 在加强图书馆业务能力的同时, 要积极学习对口联系的学科领域知识, 做到对该学科领域知识具备基本的掌握, 了解该学科的动向、难点、热点、研究成果、学术活动等评价, 完成对该学科领域内容信息的筛选、提炼、分析、综合, 利用我馆主页链接学科资源, 辅助学科专题数据库资源对口学科的建设工作, 在工作中积累学科经验。并且鼓励和学科联系人单独承担科研项目或参与研究科研课题, 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从而为未来向学科馆员过渡奠定完备的学科储备资源。

3.3采取信息增值机制进行信息二次开发, 丰富学科化服务内容

针对学科化服务内容过于简单的问题, 我馆发挥创新思想, 采取信息增值机制进行信息二次开发的方式, 来丰富党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内容。党校图书馆虽然在物力、财力、人才储备等方面存在差距。但是从现实的困难中积极寻找机遇是党校图书馆全体人员的重点工作, 发挥创新思想, 开发信息潜在价值是值得推广的创造性办法。党校的图书馆的服务重点是党校的教学科研活动, 活动主体的信息需求呈现广泛大量、内容形式多样, 学术层次高、学科化氛围浓的特点, 因此针对此类信息需求, 对现有相关学科内容的二次开发成为必然趋势, 党校图书馆利用党校的读者群体、信息资源、学科人才资源等进行信息的增值与二次开发, 形成内容精简、学术方向明确、学术前景光明、学术价值高深的学科专题信息资源。从而满足用户的学科领域的特殊信息需求, 实现信息增值和学科化服务的深入。

4结语

学科化服务是提升党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保证, 而增进党校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水平, 需要完善党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 加强图书馆人员的学习能力, 密切联系教学科研部门与人员, 进行沟通交流。在学科化服务建设中, 进行学科专题数据库建设是对学科化服务的促进与补充, 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要及时准确地把握读者学科化需求, 将专题数据库建设从纯粹地购买数字资源的建设模式向购买数字资源与自建专题数据库相结合的建设模式转变, 并进行文献信息资源的二次开发, 实现信息增值, 丰富学科信息资源储备, 使党校数字图书馆学科化服务迈向一个新台阶。

摘要:党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目标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而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是贯彻这一理念的必要措施和手段, 学科化服务也成为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春华.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与学科馆员制度建设[J].中共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06, (3) .

[2]陈建荣.新形势下党校图书馆如何为教学科研服务[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7, (6) .

3.图书馆学知识图谱分析 篇三

关键词:图书馆学 知识图谱 分析与结果 CSSCI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5(a)-0148-02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行业的拓展,传统的图书馆学无法满足人们对于知识的综合性与系统性学习需求,这时科学知识图谱应时而生。科学知识图谱的这种新型图书馆学,不仅扩大了研发的技术领域,梳理了学习中的知识体系,还用可视化的技术手段,为各类学科的学习提供可行的、有价值的思考。知识图谱的描绘,便于人们日常生活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拓展了原有的知识范畴,辨析了深层次的相关文本,便捷了文献的检索。

1 数据来源与研究路径

1.1 数据来源

拟定检索时间为2015—2016年,利用CSSCI数据库进行来源文件的材料搜集,检索相关目录文献20万条,然后对其进行二级科目筛选,共检索到90多万篇的关联文献。在这项检索过程中,我们用到了GiteSpace II软件,但是由于其不支持专用情形下的CSSCI格式,所以,要先用JAVA程序对其进行数据转换,便于下一步的解析与应用。

1.2 研究路径

科学知识图谱是信息技术下的发展产物,在图书馆学中,其先进的可视化技术统领了图书馆学的知识范畴,使多层次涵盖下的文献变成了可视图谱。同时,知识图谱可以直观的突显学科的总体倾向、架构内的变更趋势以及传播趋势中相互关联的成分,彰显其相关性。通过知识图谱进行检索,能快速地检索我们所需要的相关文献,方便我们理解它的结构框架和知识体系。

2 知识图谱的特例

2.1 机构知识图谱

通过Cite Space软件,直观地记录了组织机构中论文的发表数目与发表时段,把数值整理归纳拟定成不同形式、不同色彩的一种知识图谱。数据初始运行时,设定基准参数,从而得知解析图谱。

其中,最上层表示调研时间,然后依据时间次序,拟定色彩变化的趋势发展。同时在图1中中心圆点代表着某一机构,中心点越大,表明该组织结构被采纳的频次越高。经过解析可知,组织机构分成四层级的差异梯队。引用频次大于等于400的被称为第一层级梯队;图1中包含武汉大学管理学院;引用频次在200~400之间的被称为第二层级梯队;图1中包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等;引用频次在100~200之间的被称为第三层级梯队,它涵盖着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上海市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而引用频次在50~100之间的被称为第四个层级。图1为机构知识谱图。

通过机构谱图,可以很明确地观察到各个高校院系内,相关调研的递增倾向。其中,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在该研究的文献科目中占据了最优地位,它的表征是最突显的。然后紧接着的是中山大学管理系、中科院图书馆、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以及深圳大学图书馆等,它们的表征颜色都呈现深色,表明该类组织机构在某段时间接纳的读者带有突发态增长影响。同时公共图书馆内,上海图书馆、天津图书馆也进到了第二层级的梯形范围。

2.2 作者知识图谱

通过图书馆学研究相关文献的作者资料,然后把作者的调研描绘成的图谱叫做作者图谱,这类图谱不仅折射了作者的影响力,同时体现出学者对图书馆学研究所奉献的价值。由作者图谱可知作者的相关影响力的程度,图2为作者知识图谱。

通过图2以及实际检索中分析可知影响力最大的是张晓林教授,他发表在《中国图书馆学报》的《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这篇文章,有利于拓宽我们的科技视野。其次是吴慰慈教授,他编纂的《图书馆学概论》是图书馆学研究的著作,对于图书馆的理论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排在第三位的是武汉大学的黄宗忠教授,再接下去的是上海的吴建中教授,之后是范并思教授和蒋永福教授,除此之外,还有于良芝教授、李国新教授和王子舟教授等都曾出现过突性影响力。

2.3 热点知识图谱

图书馆学的主流研究方向可以通过图书馆学的热点知识图谱中体现,其中图谱中正方形的边框为一个研究热点,内部的结点代表着检索的关键词出现的频率。

通过实际检索分析可知,图书馆学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技术、管理、服务、资源以及综合这5个领域。其中数字图书馆、图书馆自动化等技术领域,是位于研究热点的榜首。从数字领域分析,研究及实践已经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从服务领域分析,频次出现的第二位是信息服务类,主要包括参考咨询等。从管理领域分析,位居第三是图书馆管理,排在其后的是资源领域。

3 科目根基简介

图书馆学的科目根基可分成两个层次:第一个层级,早期时段的根本文献;第二个层级,整合高频次、高中心的关联文献。这种双层级的建构,为图书馆学的科目学习拓展知识层面的同时,稳固了研究根基。其中,研究根基包括科目必备的根基与若干中心节点,前者是图书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分类依据是按照时间把它们排列同一基准之上。而后者采取惯用的量化途径,通过量化分析进行框架内的节点描画,表征它的必要性。

4 结语

科学知识图谱,是科学技术发展下的产物,通过可视化的电子信息技术,能够实现知识的系统管理、文献的系统分析以及快速检索关键词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推动着图书馆学这一科目向新时代迈进。借助知识图谱,一方面可以实现对直观知识的管理;另一方面也为学者拓展了知识检索的手段。知识图谱建立在定量的数据之上,可以系统地归纳和梳理体系结构内部的多重分支,理清思路,指导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杨九龙,杨菲.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图书馆学研究热点分析[J].现代情报,2012(12):109-114.

[2]刘竟,杨国立.近五年我国高校图书馆科研知识图谱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2(10):159-165.

4.图书馆学专业实习报告 篇四

一、实习目的更好地理解图书馆学的性质、特点,了解图书馆的具体工作内容,了解图书馆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了解图书馆各部门的联系,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习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快适应毕业后图书馆的工作需要。

二、实习时间2011年7月4号至2011年7月15号。

三、实习单位概况河南省图书馆建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是河南省最早的一所公共图书馆,也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公共图书馆之一。是河南省科学、教育、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类文献最集中的信息中心。河南省图书馆由郑州市嵩山南路150号主馆和郑州市优胜北路少儿馆两部分组成,主馆占地2.69公顷,建筑面积29500平方米。其中书库面积9008平方米,可容纳300万册藏书,阅览室面积9094平方米,设阅览室座位1500个。另有一个多功能报告厅,设座位200多个。分馆现有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书库面积约3000平方米,阅览室面积约2000平方米。河南省图书馆设有中文图书、中文报纸、中文期刊、外文报刊、中外文参考工具书、古籍文献、河南地方文献、音像、缩微和电子图书、少儿图书等13个阅览室。另辟有中文、外文、文艺小说、少儿图书等5个借书处。河南省图书馆有以下几个部门组成:采编部,负责全馆藏书建设规划和文献采访方针的落实工作;文献征集、采购、标引、编目加工工作,建立、管理书目数据库;豫版文献呈缴、日常捐赠图书接收工作。借阅部,中文图书(地方文献除外)的外借、阅览和管理;读者咨询,读者活动,图书宣传推介;馆外借阅点的管理。报刊部,中文报刊的记到、外借、阅览、过期报刊送装、报刊库管理、开展读者活动及咨询等工作。古籍部,河南省古籍保护中心日常工作,全省古籍保护有关业务工作;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工作;古籍文献的征集、书库管理及阅览工作。网络技术部,全馆自动化硬件、软件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网站的设计、更新、维护工作;各类数据库的安装、调试、维护工作;共享工程基层中心技术支持与服务。地方文献部,地方文献的阅览、管理、征集工作;河南特色专题文献资料库工作。外文部,外文书刊的分编加工、外借、阅览和管理工作;外文书刊的采集工作;国际间文献交流、捐赠事宜。数字资源部,负责共享工程河南省中心日常工作;共享工程技术标准、规范的实施推广工作;全省共享工程信息资源整合总体方案的组织实施工作,并负责资源库的建设与管理,实习报告《图书馆学专业实习报告》。研究辅导部,开展全省公共系统图书馆调查研究,承办全省性公共图书馆业务工作会议;开展全省公共图书馆系统协作协调工作,组织业务辅导;编印《河南图书馆工作动态》等。《学刊》编辑部《河南图书馆学刊》编辑与发行;河南省图书馆学会秘书处日常工作。少儿部,少儿书刊的借阅、管理与辅导、读者队伍的建设,做好图书宣传推介工作;开展少年儿童阅读辅导活动。读者工作部,“世纪论坛”及其他讲座的策划、组织工作;借书证的办理、读者咨询、对外宣传推广工作。

四、实习内容与过程2011年7月4号至2011年7月15号,在学校老师的组织下,我们班16位同学在河南省图书馆进行了两个星期的实习。我的第一个星期是在报刊部,确切的说是报刊咨询部,主要是期刊的上架下架及整理等工作;第二个星期是在办公室,了解一些基本的工作机器,由于办公室也是一个信息流通的中心,在这有利于协调各部门的意见。报刊部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负责中文报刊的记到、外借、阅览、过期报刊送装、报刊库管理、开展读者活动及咨询等工作。咨询部原是闭馆的,并不对外开放;由于希望满足更多读者需求,就允许读者借阅,但读者还是不能直接进入查找自己想要的资料,需馆员协助借阅。本馆图书根据中图法先按基本部类分,再按基本大类分,然后在大类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内容的不同,加以细分。各个期刊以有序的方式排列,让人一目了然,也方便馆员查找。在了解了本馆的基本情况之后,我们首先进行了上架。把从隔壁拉回来的书,根据期刊上手写的分类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然后在记录卡片上记下所到期刊的期数,所有记录完之后,把这些期刊上到相应的位置的架子上,以供借阅。其中有几点需要说明:

1、有好多杂志是合刊,比如双月刊、季刊等,记录的时候,就要根据原有记录样式在后边的月份上打钩;有些是一月多刊的,也要根据前面卡片上的记录来正确书写。

2、像河南本省出的期刊杂志,在这记录卡上找不到相对应的,这是因为有一个单独的地方,只储存河南本省的期刊报纸。

3、上架的时候,有些期刊很难找到其相应的位置,还有就是这些放不同期刊的盒子,大多数是纸质的,很容易损坏,导致上架困难。上架还相对容易些,下架就不是那么简单了,特别是对于女孩子来说,偌大一个书库,不知道要下多少天才能下完的。所谓下架就是把过期的期刊从架子上整理下来,放到固定的地方。在下架的过程中发现几个问题:

1、下架有时会遇见期刊不全,甚至缺了好多,老师交代这样的不下;

2、大多数期刊都被翻阅过,但数量庞大计算机类的期刊却很少有人问津,着实令人心疼;

3、下架的图书都集中堆放在庇荫处,防止它的见光老化,以致失去其价值。办公室是一个枢纽,我在这里学会了复印、打印,给领导修改了稿子,帮同学们解决了一些难题,使我们在河南省图书馆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5.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 篇五

阮冈纳赞1931年撰写的《图书馆学五定律》(The Five Laws of Library Science)是一本享誉世界的图书馆学名著,其图书馆学五个定律被国际图书馆界誉为“我们职业最简明的表述。

一、第一定律一一书是为了用的第一定律:“书是为了用的”(Books are for use)·

阮冈纳赞认为:图书馆的主要职能不是收藏和保存图书,而是使图书得到充分的利用。该定律阐明了图书馆的性质和任务,指明了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目的。阮冈纳赞还详细地论述了图书馆贯彻第一定律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这些对策和措施主要包括:

(一)打破传统保存图书习惯的限制,使图书藏以致用。

(二)从便于读者利用藏书的角度来选择馆址。

(三)规范和延长开馆时间。

(四)图书馆设备的添置和安装应有利于读者有效的利用藏书。

(五)提高图书馆员的专业水平,改善其工资待遇,积极针对读者的需要开展个别服务。

二、第二定律一一每个读者有其书

第二定律:“每个读者有其书”(Every reader his book)。第一定律强调的是书,第二定律则强调了书的使用者。

第二定律首先要求图书馆的大门向一切人敞开。图书馆决不应为少数受优惠者所垄断,而要让每个人都享有利用图书馆的平等权利,真正做到书为每个人和每个人都有其书。

同时阮冈纳赞认为,要实现第二定律,国家、图书馆主管者、图书馆员和读者等四方都应承担起各自的责任来。

三、第三定律一一每本书有其读者

第三定律:“每本书有其读者”(Every book its reader)。第三定律要求为每本书找到其合适的读者。

图书馆为满足第三定律所采用的主要手段是开架制。开架制的结果就是大大地提高了藏书的利用率。

参考咨询服务也是实现“每本书有其读者”的一项必要措施。图书馆有必要派遣一批馆员在馆内流动咨询,指导读者使用目录、选择图书。这既是图书馆宣传工作的任务,也是图书馆为增加“每本书有其读者”的机会所经常采用的手段。

四、第四定律一一节省读者的时间

第四定律:“节省读者的时间’,(Save the time of the reader)·

节省读者的时间就是节省社会的金钱,也就是增加社会的财富。与闭架借阅方式相比,开架借阅方式则可节省读者在目录中查找图书和等候图书所浪费的时间,第四定律从国家和社会经济的角度证明了这一点。

第四定律在强调采用开架借阅以节省读者的时间的同时,还强调通过科学排架、目录工作、参考咨询服务、出纳系统、馆址选择等多种途径来节省读者的时间。

五、第五定律一一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

第五定律:“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A library is a growing organiism。作为一种机构的图书馆就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图书馆正是由藏书、读者和馆员三个生长着的有机部分构成的结合体。

6.图书馆学 篇六

1.1 文献单元属性的分化和融合是图书馆发展的内在动力

可获得性论按照矛盾论“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的原理,通过分析文献单元的知识单元、表意方式和文献载体三个属性的组成及这些组成在历史上的分化和融合对图书馆发展形态的影响,从而,用统一的逻辑解释图书馆历史形态的发展。

并且,在此基础上,继续用这一原理分析了文献单元属性现时代的分化和融合,得出了互联网是新一代的文献载体的结论,通过对互联网技术基本文献属性的分析,提出了自由文本网络是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形态。从而,实现了对图书馆的未来作出符合理论解释逻辑的预见的理论目标。

由此可见,图书馆的技术发展,始终是以文献单元的知识单元的子属性作为组织文献体系的逻辑依据,以表意方式的子属性作为组织检索系统的形式依据,以文献载体的子属性作为保存和表现文献体系内容的依据的。据此,不难得出图书馆的发展是以文献单元属性的发展作为前提的结论。我们将其称之为可获得性论的图书馆学第一原理。并且认为,这条原理揭示了图书馆发展的必要条件。

1.2 图书馆是人类文明传承和创新的基础性设施

可获得性论从文献产生是由于人群传承文明的需要出发,论证了文献是人群、进而也是人类社会这个耗散结构的“遗传记忆”。所以,图书馆存在的终极意义,要从文明的传承和创造中寻找。人群中文献信息需要分布的离散性,导致了文献信息需要的集中化,文献信息的集中化是文献聚集的前提,文献聚集又是图书馆产生的前提。同时,人群中文献信息需要分布的离散性,也是图书馆在实践中首先要面对的需求规律。所以,人群中文献信息需要分布的离散性,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假设前提,也是图书馆产生的社会原因。重点用户是否有足够的文献信息需要,图书馆能否为重点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图书馆能够持续存在的社会原因。提出社会对文献信息需要的规模增长、“自由平等”理念的张扬、图书馆主体性的觉醒是图书馆获得长足进步的社会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图书馆的实践领域,是文献的保存和整理为支撑,包含了文献信息创新过程中的文献信息传播、文献生产部分领域的一个区域。文献信息创新过程,最终是为社会产品的生产过程服务的。因而,随后从产品的研制、生产和消费过程考察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的生产方式的特点,指出社会生产方式的特点决定图书馆作用的具体方式,提出图书馆的哲学定位是,人类文明传承和创新的基础性设施。并且,在这个哲学定位的指导下,考察了图书馆职业信念的发展历程,提出了以网络文献体系为实践特征的新一代图书馆职业信念是:所有知识为所有人服务。

由此可见,只要图书馆不断地开拓进取,始终保持自己是人类文明传承和创新的基础性设施的地位,图书馆就能不断的发展。所以,这条原理揭示的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充分条件。我们将其称之为可获得性论的图书馆学第二原理。

1.3 提高文献群中知识单元的可获得性是图书馆领域角色再分配的出发点

图书馆学第一原理揭示了图书馆发展的技术原因,第二原理揭示了图书馆发展的社会目标。然而,即使图书馆已经明确了解了文献单元属性的可利用性,也时刻牢记图书馆的社会目标,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够顺利使图书馆与时俱进。因为,还需要将这些落实到实践中去,才能够真正推动图书馆的发展。在将新的技术、方案、信念、理论落实到实践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如何组织协调,使得这些技术、方案、信念、理论能够发挥它的最大作用的问题。这就引出了可获得性论的图书馆学第三原理:提高文献群中知识单元的可获得性是图书馆领域角色再分配的出发点。

从静态来看,这个问题可以表述为:怎样组织图书馆的活动,才最有利于实现图书馆的社会目标。在“图书馆领域的角色分配”一章里,我们已经分析了图书馆领域角色分配的历史,指出了图书馆领域角色分配,是以提高文献群中知识单元的可获得性为角色划分依据的。所以,提高文献中知识单元的可获得性是图书馆馆领域角色分配的出发点。

从动态来看,当文献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引发了新的社会需求,当图书馆已经意识到变革的机遇来临的时候,图书馆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都已经具备了。一旦图书馆完成了针对新的形势的分析,形成了实践领域的角色再分配,就预示着图书馆渡过了对新的社会和技术环境的适应期,迎来了图书馆事业新的发展时期。所以,这条原理揭示的是图书馆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

1.4 小结

这样,可获得性论首先通过从基本定义推导出三层6个基本概念,接着,通过分析这些概念的各种属性和联系,根据图书馆发展的各种现象,论述了图书馆形态、图书馆职业信念和图书馆领域的角色三者各自的发展逻辑,力图从图书馆领域的实践现象中发现规律性的认识。本文又进一步总结出了三条用以指导图书馆实践发展的图书馆学基本原理,并指出第一条原理揭示了图书馆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二条原理揭示了图书馆发展的充分条件,第三条原理揭示了图书馆发展的充要条件。从而,在结构上保证了图书馆学核心理论内容的完整性。

2 图书馆原理的探索

上文提出了三条用以指导图书馆实践发展的图书馆学基本原理。按照学科理论结构的推理逻辑,在学科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应该可以推导出一些更为详细的推论,作为用以解决实践问题时的指导。这些推论通常被称为“定律”。可获得性论认为,图书馆学应该也可以做到这一点。不过,由于图书馆学是一门应用部门学科,这种“定律”是指面向实践应用的实践原理,所以,我们把这些推论称为“图书馆工作原理”,简称“图书馆原理”。

2.1 什么是图书馆原理

简单地说,图书馆原理就是图书馆的工作规律。比如,印度图书馆学家SR阮冈纳赞著名的“图书馆五定律”,就可以视作这一研究领域的典范之作。[1]至于阮氏的著作英文原名为“The

FiveLawofLibraryScience”,直译应为“图书馆学五定律”,为何这里译为“图书馆五定律”呢?正如学者黄权才所指出的那样,阮氏的“图书馆学五定律”,“不是图书馆学的而是图书馆工作的定律,是图书馆工作者而不是图书馆理论工作者遵循的原则”。[2]至于阮氏为何把自己的著作命名为“TheFiveLawofLibraryScience”,可能与当时的图书馆学研究尚不够成熟,研究领域还没有明确划分有关吧。

人们为什么要研究图书馆原理呢?我们认为,研究图书馆原理的目的,是为了为图书馆工作提供直接的指导思想,探讨图书馆作为社会机构的发展规律,阐发对作为整体的图书馆工作的限定和指导。这其实也就是阮氏五定律所讨论的问题的主旨。

那么,图书馆原理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问这个问题的意义何在?我们认为,明确图书馆原理应该包含的内容,是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前提,如果不给这个问题涉及的内容划定边界,就容易出现在论述时漫无边际的现象,使得讨论的结果变得没有可比性。如上所述,我们认为,图书馆原理涉及的内容,是把图书馆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也就是说,图书馆在这里并不代表图书馆事业,也不是具体的业务工作的代表,而是作为一个具体社会机构的图书馆的形态的抽象。本文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分析讨论图书馆原理所涉及的内容范围的。既然图书馆原理试图为图书馆工作提供直接的指导思想,那么,影响图书馆工作发展的因素,理所当然就是图书馆原理所要涉及的内容范围。

影响图书馆工作发展的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两方面。所谓技术因素,是指图书馆专业技术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那些因素。所谓社会因素,是指外部的社会需求和社会精神对图书馆提出的要求。从图书馆工作的内容来看,也可以分为社会工作和技术工作两方面,而且,从社会工作到专业工作,存在着明显的逻辑过渡。比如,公共关系、读者组织属于社会工作层次,文献采访编目、书库的维护属于专业技术工作层次,读者的接待及相关服务,属于社会工作向技术工作的过渡层次。所以,我们认为,图书馆原理,就是要全面地为这些范围内的工作提供思考的出发点。

2.2 图书馆原理不是图书馆事业原理

自从20世纪30年代阮冈纳赞提出著名的“图书馆五定律”以来,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信息爆炸”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图书馆的面貌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催生了许多使得阮氏“图书馆五定律”的解释无法完全涵盖的内容。于是,国内外图书馆界的学者试图通过发展和修正阮氏的“图书馆五定律”来为新形势下的图书馆工作提供指导思想,它们的名称也都无一例外叫做“图书馆五××”。比如,美国学者米切尔・戈曼在1995年出版的《未来图书馆:梦想、狂想与现实》一书中,提出了“图书馆新五定律”(FiveNewLawsofLibrarianship)[3],国内有龚连英、袁漪雯两位学者提出的“图书馆五原则”,[4]黄俊贵先生提出的“图书馆五原理”[5]。但是,我们发现,黄俊贵先生提出的图书馆五原理并不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图书馆的工作规律,而是图书馆发展原理。可是,仔细推敲起来,黄先生的图书馆五原理讨论的内容范围包括了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两个方面,这显然与我们在上面界定的图书馆原理讨论的内容范围有矛盾。那么,我们在上面作出的这种限定是否有理论根据呢?

图书馆领域的实践主体,包括图书馆员、图书馆、图书馆事业三者,它们分别对应于不同的社会需求层次。图书馆员对应于具体的读者和用户,图书馆对应的是具体的服务人群,图书馆事业对应的是民族国家的社会发展需要。

从使服务对象满意的角度来看,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图书馆员的层次,更多的是交际因素。图书馆员并不能很快改变现实可获得资源的状况,特别是过去年代出版的文献资源的状况。但是,尽可能地让读者明确地知道资源现状和了解自己的对读者需求的负责态度,并且,让读者理解图书馆工作的现状,则是图书馆员可以做到的。显然,在上述工作中,交际因素居多。同时,自从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机构存在以来,图书馆员的主要工作,都是由当时图书馆的经营方式所规定的。也就是说,图书馆员的工作服从于图书馆的专业分工。所以,图书馆员这个层次没有独立的工作原理。

在图书馆层次,更多的是服务方式因素和统计因素。图书馆总是面对一个具体的服务人群,因此,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以具体的人群为基础的。这也是图书馆体现自身价值的主要领域。因此,图书馆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服务对象的需要,需要而且也能够通过具体的服务方式和统计数字来表现,这也是具体的人群对具体的图书馆的发展施加影响的依据,是图书馆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根本所在。而且,图书馆是图书馆学研究领域中最主要的实践主体,图书馆实践的特殊性决定了图书馆学是否能够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所以,我们认为,在图书馆工作这个层次,应该存在独立的实践原理。

在图书馆事业层次,更多的是政策因素。由于不同地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也由于图书馆作为一个具体的社会服务机构,它的服务存在着现实覆盖面的问题,具体的图书馆必然是面向具体人群的。所以,具体图书馆的存在状况,更多的受到当地人群的影响是必然的。作为为全国图书馆提供发展指导的图书馆事业,不可能适合每一个地区的具体状况,更不可能面向具体的人群。因而,图书馆事业更多的是带指导性的政策因素。图书馆事业中的政策,不应当是一般社会事业政策原理在图书馆领域的类比运用,它应该体现图书馆事业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正如我们在讨论图书馆领域的角色分配时提到的:具体的图书馆是体现图书馆存在价值和意义的主体,当出现了单个图书馆无法解决,或者解决起来将有损图书馆的社会目标的问题时,图书馆事业就有了存在的必要。因而,图书馆事业本身也有独立的原理。因而,没有必要把图书馆原理和图书馆事业原理混为一谈。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图书馆这个层次的实践,是阮氏的“图书馆五定律”和戈曼的“图书馆新五定律”这两个新旧五定律以及龚连英、袁漪雯两位学者提出的“图书馆五原则”的共同基础。只是不知道他们是否意识到了。相比之下,黄俊贵先生的图书馆五原理就另觅蹊径,试图阐述图书馆的发展原理,提出一套用以指导图书馆工作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黄先生的研究非常有价值,但是,他把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认识,称为图书馆原理,违背了上文的分析,是不妥当的。

其实,通过分析黄俊贵先生的图书馆五原理,我们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黄俊贵先生提出的图书馆五原理是:(1)与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相适应;(2)符合国情;(3)以读者为中心;(4)可持续发展;(5)以办馆效益为目标。[5]如果我们把“以读者为中心”这一条去掉,把“以办馆效益为目标”改成“以办事业机构的效益为目标”,使得前四条原理变成这样:(1)与经济发展和技术

进步相适应;(2)符合国情;(3)可持续发展;(4)以办事业机构效益为目标。[5]我们可以发现,这四条原理其实是社会事业的一般发展原理,并没有哪一条是图书馆领域所特有的。而“以读者为中心”这一条,也不过是对阮氏的“图书馆五定律”部分内容的重复,也只有这一条原理体现了图书馆领域工作的特殊性。这样,黄先生的这五条原理就成了四条社会事业的一般发展原理在图书馆领域的运用和一条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简单相加。我们认为,既然叫做图书馆原理,就应该是在一般社会事业发展原理之外,体出了图书馆领域的特殊性的规律性认识。毫无疑问,研究一般社会事业发展原理在图书馆实践领域的运用,对图书馆学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黄俊贵先生的研究在这个领域中确实有不少创见。但是,应该在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出具有图书馆实践特点的规律性表述,而不应该就此止步。如果,去掉了“以读者为中心”这一条,就看不出在这图书馆五原理中图书馆事业在原理表述上的特殊性了。而且,从逻辑上来看,一个是一般事业原理,一个是专业机构原理(图书馆事业面对的不可能是具体的读者),两者之间显然存在着层次的差异,把这两者凑在一块,怎么看都不协调。所以,把这些内容称为“图书馆原理”,看来是不合适的。既然如上所述,图书馆事业也存在着独立的原理,“图书馆原理”一词还是留给图书馆这个层次的实践吧。

2.3 图书馆原理的来源和产生方法

追溯一个理论的来源,可以让我们知道这个理论所建立的基础是否牢固,另外,在对同一内容范围内不同表述的理论追源索本,还可以起到对比发明、启发智慧的作用。探索一个理论的研究方法及其在这个理论中的使用,则可以让人们了解到这个理论的逻辑体系是否足够严密。

阮冈纳赞的“图书馆五定律”的内容是:(1)书是为了用的;(2)每个读者有其书;(3)每本书有其读者;(4)节省读者的时间;(5)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1]阮冈纳赞在这五定律中,以第一定律“书是为了用的”为起点,使用演绎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推导出其他四条定律。用演绎方法推理整个定律体系的好处是,只要第一定律是成立的,其他定律也就获得了成立的`保证,因而,最终需要证明的只是第一定律。不足之处是,整个理论体系的展开也受制于第一定律的表述。阮冈纳赞认为第一定律“书是为了用的”是毋用质疑的。言下之意大概是说,人们生产书籍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流知识,传播信息。这种目的,不会因为书籍成为了图书馆的藏书而有所改变。可获得性论在讨论文献的目的的时候,指出了人们创造文献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重现信息。文献显然要“用”才能重现信息。因而,可以说,“书是为了用的”是建立在了一个牢固的基础之上的。正是因为第一定律的可靠性和使用演绎方法来形成整个理论体系,阮冈纳赞的五定律,才拥有了无比的说服力,被誉为“我们职业的最简明的表述”。

戈曼的“图书馆新五定律”的内容是:(1)图书馆服务于人类文化;(2)掌握各种知识传播方式;(3)明智地采用科学技术提高服务质量;(4)确保知识的自由存取;(5)尊重过去,开创未来。[3]按照学者景海燕的论述,认为新老五定律“所包含的各个定律之间的关系非常相似,……第一定律都是带有根本性质的基本原则……第二、第三定律是第一定律的必然推导和具体化……表现了图书馆工作的基本内容,第四、第五定律是第一定律实现的有效保证……支撑着图书馆的不断发展。”[6]戈曼也自称,他的这个“图书馆学五定律的提出,是站在我们职业的这位巨人(注:当指阮冈纳赞)肩上,以当今图书馆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为背景,对阮氏图书馆学五定律所蕴涵真理的重新解释”。[3]从这些论述上看,戈曼也继承了阮冈纳赞五定律的研究方法。但是,其第一定律表述为“图书馆服务于人类文化”,显然忽略了图书馆所被社会公认的情报职能,因而,其第一定律并没有象阮冈纳赞的第一定律那样,是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之上的。这样,推导出来的新五定律就难免有遗珠之嫌了。

龚连英、袁漪雯两位学者提出的“图书馆五原则”是:(1)搜集与整序能优化人类文明的信息资源;(2)以人为本;(3)向一切现实与潜在的用户提供信息服务;(4)追求创新与高效,实现图书馆的整体功能;(5)发展着的图书馆应探求出自己的演进规律。[4]龚、袁两位在提出这五原则时,指出以微机革命、网络革命和通讯革命为主流的新技术革命,改变了图书馆所处的信息环境,使得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送网络化、信息产业化,从而对图书馆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然后,直接提出了五原则,并且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并没有进行原则与原则之间的逻辑推理。所以,只能算是在对前人理论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结归纳。正如该文的题名:《21世纪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新解》。至于其内容是否完整,由于没有论述,所以,不敢妄作判断。

至于黄俊贵先生的图书馆原理,我们在上文已经作了一些分析,可以看出黄先生对图书馆原理的来源的理解,主要是从一般社会事业的发展原理类比而来的,所以,可以认为主要使用了类比的方法得出的;“以读者为中心”这一条则是通过对阮冈纳赞的“图书馆五定律”的归纳和深化得到的。使用类比法和归纳法可能会导致一些缺陷,主要是可能存在不恰当类比和不完全归纳。比如,阮冈纳赞在“图书馆五定律”中,用了四个定律来论述“以读者为中心”的问题,而且各有侧重。黄先生的图书馆原理仅用了一条原理来阐述,是不是过于简略了一点?另外,其他四条原理彼此之间联系也不大,所以,也很不好检验其论述所涵盖内容的完整性和其中的论述到底是否完善。所以,黄先生提出的这几条原理看来也只好象他所说的那样,“通过集思广益,去粗取精、除丑求美,逐步取得共识”[5]了。这种做法走的显然是与理论建设追求逻辑严密性所不同的另一条路子。

2.4 小结

如果图书馆原理真的象黄先生所说的,要“回答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明确图书馆学是一个什么科学系统”,[5]恐怕也不是象黄先生提出的图书馆原理那样,由几个没有严密逻辑联系的原理组成的。其实,图书馆学原理负责揭示的,是图书馆实践领域所具有的特殊矛盾的规律性,也可以说,图书馆学原理是由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展开而成逻辑体系。图书馆原理负责揭示的,是图书馆具体工作中的所要求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发展规律。这两者之间应该是存在着差别的。

我们认为,把图书馆学原理和图书馆原理混为一谈,其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图书馆学研究的一个深层缺陷:学科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脱节。结果是进行学科理论研究的学者,不知道怎样去解释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原理,比如,对于阮冈纳赞的“图书馆五定律”,我们就很少见到(确切地说是没有见到过)有著作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角度,特别是研究对象的角度,去论证这些实践原理。另一方面,进行实践研究的学者,不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是怎样的,只从现实工作的需要出发,提出实践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试图冠之以学科原理的名称来指导实践工作。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图书馆学原理和图书馆原理屡屡发生错位的原因。这也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图书馆学尚未成熟。

本节试图通过对图书馆原理这个概念的梳理,划清图书馆原理所涵盖的内容范围。通过对各种图书馆学原理的来源和方法的考察,认为为了保证图书馆原理的完整性和严密性,需要在方法论上作出的正确的选择。

3 结语

本文在可获得性论核心逻辑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了三条图书馆学基本原理,认为在此基础上,可以推演出图书馆的实践原理,并且,对图书馆学基本原理与图书馆实践原理的关系,以及图书馆原理的界定、来源与产生方法进行了讨论。

【参考文献】

1.袁咏秋,李家乔.外国图书馆学名著选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2.黄权才.谈阮冈纳赞和戈曼的新旧《五定律》.图书馆界,2000(4)

3.景海燕.图书馆学新五律.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8(3)

4.龚连英,袁漪雯.21世纪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新解.益阳师专学报,2001(3)

5.黄俊贵.图书馆原理论略.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2)

7.图书馆学 篇七

1 图书馆员上岗无行业统一资格标准, 正

因为图书馆行业没有职业标准, 所以就有了图书馆是“老弱病残收容所”, “任何人都可以从事图书馆工作”的说法, 出现了新职工或临时聘用人员进图书馆后当天即可上岗或通过各种渠道向图书馆推荐安排不适合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各类人员等现象, 使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公众意识中地位下降, 许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有图书馆学这个专业。不就借几本书, 还几本书吗?谁都会, 不就是看着书别让给丢了吗?谁都会做。

2 图书馆工作中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界限不清。

图书馆工作的专业性与层次性都很强, 不同的岗位对学识、技术能力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且不说现在没有全国统一的岗位任职标准, 即使是制订了工作岗位的图书馆, 一般也没有达到职业资格的要求, 在执行中也并不坚决。这样, 在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中, 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区分没有了, 从事参考咨询的人员与典藏人员、采编人员与贴书标的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混同一体, 工作的专业性没有了, 工作人员的层次性没有了, 薪金的区分没有了, 人力资源建设的科学性也没有了。

3 图书馆工作社会、经济地位低的状况没有得到扭转。

图书馆无法摆脱和动摇公益性质, 不管是公共图书馆, 还是高校图书馆, 都是如此。一方面, 图书馆的运转主要靠国家或地方财政拨款, 而拨款的数额十分有限, 又不能用于改善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待遇。由此造成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待遇长期偏低:另一方面, 不允许图书馆像企业那样运作, 把自己办成经济性的组织。这两个方面是相互矛盾和冲突的, 图书馆自身无法解决。近来, 图书馆大兴土木, 新馆新建, 老馆重建, 图书馆的外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表面的繁荣仍然改变不了其在社会、在人们心目中的经济地位, 而仅仅是一种“象征”。

4 人们的价值取向冷落图书馆学教育的局

面不可逆转, 进入21世纪, 人们更加务实, 实用主义备受崇尚。考大学、选专业都要看看将来是干什么的, 能得到什么回报。“而图书馆学教育是针对特定机构设计的窄口径专业, 毕业生就业渠道日益狭窄, 社会需求不足, 适应能力也差”。因此, “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的考生相对减少”。

5 图书馆学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1“学科认知模糊, 研究状态混乱”

建国后的50多年是中国图书馆学充满理论困惑的50多年。导致理论困惑的外部原因是国家对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教育、图书馆学研究的重视不够, 同时社会也对图书馆缺乏正确的认识。面对客观环境的压力, 不少理论工作者缺乏应有的自信心, 产生了学术自卑感。在这种情况下, 中国图书馆学的学科认知不可避免地被扭曲, 出现了在学界外耻谈理论甚至不谈理论的怪现象, 似乎图书馆学只有技术而没有理论, 只是一门经验科学。学科认知扭曲的直接后果是学科认知的偏颇。导致中国图书馆学理论困惑的内部原因是出现了理论研究的非确定化、非规范化、非系统化、分散化等问题。

5.2“究研立场摇摆不定, 研究作风轻浮”

图书馆学界目前突出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研究立场摇摆不定。主要表现在:a.不能正确评价图书馆学的学科价值和学科地位, 甚至认为图书馆是前科学, 一方面抱怨其学科地位低, 一方面又固步自封, 一方面大谈其重要意义和作用, 一方面又想放弃自己的学科另立新学科 (如信息管理学等) :b.不能正确把握图书馆学的发展方向, 没有统一的学科定位, 使图书馆学学科趋向边际化、附庸化, 甚至丧失独立地位;c.漠视图书馆的存在价值, 否定图书馆的人文关怀, 研究带有功利性, 使图书馆学研究出现了庸俗化倾向。突出存在的第二问题是研究作风轻浮。主要表现在:不能自觉确定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或方向, 有“追风”倾向, 如先后出现了“信息高速公路热”、“入世应对热”、“知识管理热”等。

5.3.“过分强调图书馆工作实务, 片面重视图书馆实体研究”

中国图书馆学有一个包括原级结构 (理念图书馆学) 、门类结构 (含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 、分支学科结构3个层次的学科体系, 要积极推进其发展, 必须统筹兼顾, 全面发展。目前在研究对象上过分强调图书馆工作实务, 片面重视图书馆实体研究。有人统计过, 中国图书馆学部分核心期刊的发文情况, 工作实务研究和图书馆实体研究方面的发文量大都占到全刊的3/4以上, 有学者指出, “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确实存在, 但实践漠视理论的倾向更严重, 也存在‘工匠意识’的理论价值观, 认为理论的唯一价值是解决图书馆工作中具体的技术性问题, 如果不能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直接的答案, 就是理论脱离实际”。

内部原因也好, 外部原因也好, 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建立我国的图书馆法和尽快建立图书馆专业资格认证制度。台湾图书馆界耆宿王振鹄先生提出:“图书馆界所汲汲追求的就是希望有一部保障图书馆事业永续发展的图书馆专门法”、“图书馆法之制定乃是图书馆事业发展之关键”。他还进一步指出:“一部图书馆法的制定旨在使社会大众体认图书馆的社会功能与存在价值;使主管当局得以依法行事;使图书馆界得以在合理营运条件下永续发展。”此外, 他在考察并参阅了世界各国已有的法规后归纳为如下八项具体目的:

a.奠定图书馆事业设置与发展的法治基础, 保障图书馆之永续经营;b.建立完善图书馆体系及有效的管理机制;c.维护并保障民众知的权利, 提供民众终身学习资源;d.促进图书馆设立普遍化、组织网络化、管理科学化、作业自动化、服务全民化;e.推展图书馆合作组织, 谋资讯之共建共享;f.确定中央及地方政府在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责任;g.鼓励私人及法人团体兴建图书馆或赞助图书馆服务;h.保障专业人员之任用。

图书馆事业必须立法, 方能健康永续发展, 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才能保障所有基层图书馆的合法地位和基本条件, 才能保障图书馆从业人员合理的社会身份。众所周知, 一个行业一项事业有没有正式的法律加以约束, 对推动和促进事业的发展大不一样。多少年来, 我国图书馆事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与其他行业相比, 还有不小的距离, 这同我国至今还没有有制定一部《中国图书馆法》有很大的关系。

再就是必须尽快建立中国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就像医师护士必须有行医资格证, 教师要有教师证, 会计要有会计资格从业证, 律师要有律师资格证, 证券要有证券资格从业证等等一样, 中国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是中国图书馆行业对从业者的准入控制, 将成为广大图书馆员从事图书馆工作的标准、依据和凭证, 从而使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成为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前提条件。这对于提高中国图书馆界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特别是推动中国图书馆界的人力资源建设以及促进中国图书馆学教育, 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以我认为我国应尽快建立中国的图书馆法和中国的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只有这样, 才能保障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图书馆事业有了保障, 才能促进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

摘要:我国图书馆可持续性发展和图书馆学教育面临的问题有社会环境等外部原因, 也有图书馆学学科内部的原因, 应尽快建立图书馆法, 建立图书馆专业资格认证制度, 使图书馆界得以在合理营运条件下永继发展, 图书馆事业有了保障, 才能促进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图书馆,可持续性发展,图书馆学教育

参考文献

[1]王世伟.论中国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J].图书情报工作.2003 (1) :7-10, 82.

[2]熊伟.建国后中国图书馆学的学科发展及存在问题[J].图书情报工作.2003 (1) :37-41.

[3]王振鸣, 康军.“徒法不足以自行”端赖自我惕励做好后续工作[J].图书情报工作, 2003 (1) :91-96.

[4]王知津.我国图书馆学教育面临新的转折[J].图书情报工作, 2003 (3) :10-15.

8.应用图书馆学的理念与方法 篇八

关键词:应用图书馆学 理念 方法

一、应用图书馆学的理念

世纪之初,图书馆学的研究出现一些令人关注的现象。最初有学者提出图书馆学研究要从经院式的“概念”研究的圈子走出来,重视“理念”研究。认为图书馆学基础应该研究那些从宏观角度或者抽象的角度制约着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东西,其中最核心的东西就是观念。发展新观念,从理论上总结与提升它们,是图书馆学基础理论责无旁贷的任务。历史上图书馆事业的进步,或者是有先进观念的传播作为前提,或者是伴随着观念更新同步进行,如1850年前后爱德华兹的公共图书馆观念的确立与传播,导致19世纪后期公共图书馆运动,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早期图书馆学家在新图书馆运动年代对近代图书馆观念的不懈宣传。后来,有学者又提出图书馆学研究要以问题为导向。认为图书馆学研究中的“体系本位意识”过于强烈,不少研究者理论研究的学科意识非常强,他们不是从生动丰富的图书馆实践活动中寻找研究课题,而是从概念、范畴以及它们的逻辑关系中去构思学科体系,并以此作为研究的终极目的。其表现为热衷于纯理论的研究,图书馆学研究“泛化”,等等。图书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社会科学,图书馆的发展也必然要遵循社会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符合当前社会科学发展关注现实问题的趋势,因而关注现实问题、强化问题意识,是当前图书馆学研究的必然选择。

在当今我国社会转型期,图书馆学和图书馆事业发展都面临着一系列的重大问题,因而,理论界所提出的重视“理念”研究、重视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是图书馆学发展的重要方向问题。从近几年图书馆学研究态势看,“理念”确实受到关注,如关于公共图书馆的定位,关于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信息公平和信息保障的制度、机构,关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开放、平等、免费服务原则,关于图书馆权利,关于读者权益,关于图书馆自由,关于知识自由、信息自由等等,这些理念,有些是国际图书馆界早已讨论并认作是“图书馆定律”而不能更改的,而在我国图书馆界刚刚接触这些理念,只是处于启蒙阶段;而有些理念则在国际图书馆界亦正在讨论,正在宣传和传播,如关于知识自由、信息自由理念,中国图书馆界和国际同行们总体看处于同一起点,时间差距不是很大。应当说,这些理念由于近年中图学会和有关专业期刊的刻意追求而被反复讨论,理念被人们的接受正在加速,在以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为代表的实践领域,这些理念使诸多公共图书馆与90年代的“创收”等作彻底的决裂。深圳图书馆吴晞馆长倡导的“开放、平等、免费”服务的新理念正是基于他们的公共图书馆精神,而一旦一批馆长们将这种精神认定为“天下之公器”,则“理念”的力量就必定成为改革中国图书馆界的主导力量。从2004年前后中国一些重要媒体对图书馆的尖锐批评,到今天深圳遍布全市的免费图书馆网络的出现,以及广州、东莞、杭州等一批免费图书馆的出现,让人不能不慨叹世事的变化之快。

二、应用图书馆学的方法创新

图书馆学的研究,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无论是管理还是工作流程,都有很多空白。这都需要运用良好的研究方法去分析研究,只有掌握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特别是图书馆学专门研究方法才能推动图书馆学研究的发展。任何一门学科的理论研究,只有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建立起科学体系,图书馆学当然也不例外。因此研究并掌握图书馆学专门研究方法,对于提高广大图书馆学科研工作者的科学素养,增强科研能力,把握学科发展,迅速接近、达到学科前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图书馆学这一学科领域中,经验多于理论,空白有待填补,图书馆科研工作者要在学术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就要掌握一套比较成熟的科研方法,这样才可以少走弯路,提高科研效率。特别是对于刚刚走上科研工作岗位的新人,有系统的科研方法做指导,比仅凭个人兴趣,从头探索要事半功倍。针对目前图书馆学专门方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以后的研究中仍需加大力量对研究方法进行探讨,尤其要加强理论创新研究,要采用新的研究方法,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形成新的研究格局,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增强研究者的创新意识,着力进行方法创新

前些年,在图书馆学专门方法研究中之所以出现选题趋同化,其重要原因就是许多研究者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面向21世纪的中国图书馆学,迫切要求广大研究者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尤其要增强创新意识,积极进行创新活动。要注意选取前人和别人没有涉猎的课题,并注意从新的切入点选题,使选择的研究课题与论文题目具有开拓性、独创性和新颖性。

(二)突出专业研究的原创特色,提高研究成果的学术品位

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要走出研究内容低层次化就必须大力培育原创精神。首先,研究者要改变现有的研究方式,减少阐释性和整理性的研究,增加探索性的研究。其次,要瞄准学科发展前沿,占有大量原始材料,深入研究,形成独特的学术风格,提出独到的学术见解。

(三)切实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

图书馆理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理论研究要进一步深化,就必须根植于实践,但在目前的研究中,一些研究者对其他学科中的一些新名词、概念、术语生搬硬套,只注重形式,不切实际,致使方法论研究严重脱离实践,无法指导实际工作。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两条措施:一是确立方法论研究要以能指导实际工作为核心的方针;二是提倡研究人员同实践相结合。研究人员应针对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有待解决的各种关键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放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不断修正和完善,有效指导实践,再以不断发展的实践引导开展更新的理论研究,这样研究出来的理论才是不断建立在新的实践起点上,真正有价值、有意义、有实践特色的优秀成果。

(四)大力开展理论批评,倡导方法论多元模式并存

我国图书馆学专门方法研究人员应该运用多种思维形式,从各个层次各个层面对我们研究的课题进行多角度、多因素的考查,从而来揭示研究课题之间的相互关系。积极鼓励研究人员突破单向思维的传统框架,对他们进行发散型辩证思维训练。同时,在专门方法研究界开展深刻的学术理论批评和评价,鼓励研究人员进行创新,大力倡导方法论研究多元模式并存,形成百家齐放、百花争鸣的繁荣景象。

(五)理论研究要走出国门,放眼世界,加强国际交流

从统计资料看,自2000年以来的五年中,研究外国方法论的文章仅一篇,由此可见对国际图书馆方法论的研究知之甚少,缺乏国际交流。事实上,国外尤其像美、英、加拿大等欧美国家及日本、前苏联等国不仅图书馆实践工作做得很有特色,而且理论研究也紧跟先进的工作实践,值得我们学习和交流,国内的研究者们应当走出国门,多向国外同行学习和交流,吸收、借鉴他们的理论精华,并消化、整合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站在他人的肩膀上,能使我们看得更高,瞄得更准,使我们的研究建立在更高的起点。

参考文献:

1.邱燕燕.二十年来我国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综述[J].图书与情报,2002,(4).

2.索传军.基于信息生命周期的数字馆藏管理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1).

9.图书馆学 篇九

科目名称:图书分类基础(含中文文献编目)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分面分类法

2、电子分类法

3、复分表

4、主题目录

5、标目规范控制

二、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确定分类标准的运用次序时,在哪些情况下可以不严格遵守概念的划分规则?

2、试比较层累标记制、顺序标记制、分面标记制三者的优点与缺点。

3、简述DDC标记符号与标记制度的特点。

4、简述分类标引工作的程序。

5、《中国机读目录通讯格式》的数据字段区设置了哪些功能块?

三、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分析《中图法》第4版、《资料法》第4版两者在标记系统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试比较卡片式目录、书本式目录、缩微目录、机读目录四者的优点与缺点。

科目名称:图书馆学基础(含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

一、名词解释(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情报意识

2、词频统计

3、引文分析

4、客观知识

5、复合图书馆

6、杜定友

7、弘文馆

8、行款

9、中华图书馆协会

10、e-book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图书馆学理论基础与图书馆哲学有何联系?

2、知识集合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3、衡量一个国家图书馆事业的整体水平要通过哪些指标?

4、“五·四”以后我国图书的发展出现了哪些变化?

三、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图书馆实现个性化服务的重要意义。

2、晚清藏书楼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科目名称:目录学概论(含中文工具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

1、综述

2、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3、别裁

4、国家书目控制

5、电子工具书

6、搜索

引擎

7、反切法

8、文献检索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评价国家书目的标准

2、略述地方文献书目的作用

3、简述文摘的特点

4、简论类书、政书的特点

5、略述历史人物传记资料的文献分布

三、论述题(共46分)

1、论述书目情报服务的发展趋势(15分)

2、试论宋代史学家郑樵的目录学思想(15分)

3、试述查找资料的基本方法(16分)

科目名称:图书馆学基础(含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文献分类学)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请开献书之路表》

2、施莱廷格

3、“知识交流说”

4、多重列类法

5、电子分类法

二、简答题(共7小题,每小题10分,共70分)

1、我国古代活字印刷技术的种类有哪些?

2、列宁对图书馆的论述都有哪些内容?

3、客观知识具有哪些基本性质?

4、概念逻辑原理在文献分类法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5、简述文献分类法中同位类的排列方法。

6、简述《中图法》、《科图法》、《人大法》、DDC四者标记制度的特点。

7、简述具有并列关系主题文献的分类标引方法。

三、论述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为缩小我国现在的“数字鸿沟”,图书馆应采取哪些积极措施?

2、试述梁启超“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思想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3、试述体系分类法、分面分类法两者的特点。

科目名称:目录学概论(含中文工具书)

一、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书目计量学

2、世界书目控制

3、文献检索

4、参考源

二、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略述导读书目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

2、简述综述的特点。

3、简述文摘的功能。

4、简述百科全书与类书、辞典的联系与区别。

5、简述《辞源》、《辞海》的主要版本及新旧《辞源》《辞海》的内容特点。

三、论述题(共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1、试析1911-1949年间的中国目录学派别。

2、试论新技术条件下当代目录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3、试论工具书的类型及立类依据。

4、试论电子工具书的概念及类型,并举例说明之。

科目名称:图书馆学基础(含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文献分类学)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知识单元

2、语义网络

3、古越藏书楼

4、回溯标记制

5、种次号

二、简答题(共7小题,每小题10分,共70分)

1、唐代私家藏书有哪些特点?

2、图书与档案有哪些区别?

3、网络调查法有何优点?

4、体系分类法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5、网络信息分类法应该具备哪些基本功能?

6、同位类与同级类两者有何区别?

7、简述具有影响关系主题文献的分类标引方法。

三、论述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为什么说中国图书馆学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初年?

2、图书馆的知识受众应享有哪些合法权利?

3、试述《中图法》、《资料法》、《科图法》、《人大法》、DDC、UDC、CC等七种法(最新版本)标记制度的基本特点。

科目名称:目录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文摘

2、网络目录

3、内容索引

4、名录

5、电子参考源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综述的功能

2、略述提高书目工作效益的3、简论新型类书与传统类书的异同点

4、简述工具书综合利用的原理

三、论述题(90分)

1、试论目录学的功能(15分)

2、试述文献揭示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15分)

3、试论清代目录学家章学诚对目录学的贡献(20分)

4、试论机读版工具书的特点(20分)

5、试论网络环境下工具书在参考咨询服务中的作用(20分)

科目名称:图书馆学基础(含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文献分类学)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芝加哥学派

2、隐性知识

3、《开宝藏》

4、基本部类

5、互见分类标引

二、简答题(共7小题,每小题10分,共70分)

1、简述文献单元与知识单元的区别

2、简述知识组织的内在机制

3、简述宋代四大“类书”的不同特点

4、简述具有应用关系主题文献的分类标引方法

5、《中图法》(第四版)中明确规定的同类书排列方法有哪些种?

6、《杜威十进分类法》(DDC)中关于数字“0”有何用法?

7、简述分面分类法的优缺点

三、论述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试述图书馆学有哪些专门研究方法

2、试述为什么要强调图书馆学本土化建设?

3、试述文献分类法确定分类标准及其运用次序的依据

科目名称:目录学概论(含中文工具书)

一、名词解释(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文献摘要法

2、书目情报

3、地方文献书目

4、OPAC5、“万方”

6、CALIS7、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综述的特点

2、简述索引的功能

3、略论工具书的特点

4、简述数据库的类型

三、论述题(75分)

1、论述书目的教育功能,当前为什么要大力倡导书目导读服务?(15分)

2、试述20世纪中国目录学研究的辉煌成就(20分)

3、试论我国四部书目分类体系的产生和发展(20分)

4、联系实际论述工具书的功能用途(20分)

科目名称:图书馆学基础(含中国图书史、文献分类学)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图书馆学宗旨

2、社会知识

3、蝴蝶装

4、分面标记制

5、书次号

二、简答题(共7小题,每小题10分,共70分)

1、杜定有与刘国钧在学术研究上有哪些不同特点

2、学校教育与图书馆教育由那些区别

3、《古今图书集成》与《四库全书》有哪些不同之处

4、简述图书改编活动的金本因素及其联系

5、简述丛书的分类标引要点

6、《布利斯书目分类法》第二版(BC2)的类号组配方法有哪几种形式

7、《中图法》电子版成功研制开发,对我国文献分类工作有何意义

三、论述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试述知识管理方法在图书馆工作中的运用

2、试述未来图书馆学研究重心为何要向“知识”转移

3、试比较分析网络信息分类法与传统文献分类法的编制方法

科目名称:目录学概论(含中文工具书)

一、名词解释(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国家书目

2、文献提要法

3、世界书目控制

4、名录

5、四角号码法

6、《中华大典》

7、“二十五史”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目录学研究对象的“矛盾说”

2、简述文摘的特点

3、简述类书的编排体例

4、略述古代人物传记资料的检索途径

三、论述题(75分)

1、什么是目录?目录的社会作用有哪些?(15分)

2、试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例,论述我国目录编纂的成就(20分)

3、试述网络环境下书目情报服务的发展趋势(20分)

4、试述电子“工具书”(数据库)的类型(20分)

科目名称:文献信息管理(含图书馆学基础、信息管理基础)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语义信息

2、知识地图

3、普赖斯曲线

4、诺兰模型

5、IFLA6、7、8、应用图书馆学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社会信息化的过程及特点

2、文献信息老化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3、简述当代图书馆学的实践基础及其特点

4、请简述阮冈纳赞在图书馆学的主要学术成就

5、简述图书馆学的相关学科及其特点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信息管理的沿革及其特点

2、直接信息交流与社会信息代理交流的区别与联系

3、为什么图书馆学的学术理性由技术趋向人文关怀

科目名称:信息组织与检索(含文献分类学、目录学、网络信息的检索与利用)

一、名词解释

1、国家书目2、3、4、5、文献分类标准

6、引文索引

7、截词检索

8、分面分类法

二、简答题(1-6题每题8分,7题7分)

1、简述综述的特点

2、请简述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郑樵的目录学思想

3、搜索引擎与元搜索引擎的主要不同点有哪些

4、请简述工具书的标引方法

5、《中图法》中类目仿分主要有哪几种,有何要求

6、请简述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

7、简述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对我国目录学的贡献

三、论述题

1、试述目录学的功能

2、试述目前使用的几种不同的标记制度的优缺点

上一篇:魅力上海作文下一篇:省质检作文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