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徒制总结(精选12篇)
1.学徒制总结 篇一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学习总结
2015年4月,中国职教教师发展研究会举办了“全国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培训会,广州番禹职业技术学院的渠川钰教授从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过程、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如何设计企业需要的课程、学生顶岗实习的运行与管理、师资队伍建设这五个方面讲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招工,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工学交替。实岗育人,校企联合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传统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传授方式,我国的民间传统工艺主要是以这种方式传承下来的,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的历史。
“现代学徒制”重点体现在“现代”,是相对于“传统”提出的,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业作坊,传统的学徒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但是,在学校职业教育模式培养技术人才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也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为解决这一问题,便产生了“现代学徒制”。从本质上讲,“现代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是一致的,即都有师傅、徒弟以及师傅对徒弟的教育和指导,都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但二者还是存在很大的区别的。
从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的区别来看,二者在学习对象、教授人员、学习地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时间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区别。一是身份的转变。传统学徒制中学徒只有一种身份—学徒,而现代学徒制中学徒有两种身份—学徒、学生;传统学徒制只跟随师傅学习,现在学徒制跟随师傅和教师学习。二是培养目标的转变。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目标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即以单纯培养熟练技术工人发展到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三是学习地点的转变,现代学徒制不仅在生产一线学习,还在学校学习。四是学习内容的转变。现代学徒制不仅有实践操作的学习,还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多种课程体系分同时进行。五是学习方式的转变。现代学徒制是工学交替,学生从单纯的经验学习或者理论学习到实行工学交替式培训和学习,一部分时间用于在企业接受培训,另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六是学习时间的转变。传统学徒制学习时间根据各工种有所区别,相对不固定,现代学徒制时间是相对固定的。七是考核方式的转变。传统学徒制主要由师傅考核,现代学徒制由行业和教育部门评价等等。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学徒制,也不同于单纯的学校教育,它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割裂、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相分离的局面,是传统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场重大革新。
二、现代学徒制的特点
现代学徒制实行交替式培训和学习,学生一般用大部分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剩下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或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授课。所以支撑现代学徒制需要有几个要素:根据能力划分寻找载体,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根据岗位的需求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根据学生、学校和企业的自觉决定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对学生的评价创新,针对性与发展性相协同,按照企业标准评价学生;聚集教师团队,专兼结合互补;工学交替,对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具体地说,现代学徒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师傅和徒弟面对面的教育方式,师生之间及师徒之间可以充分相互了解,教师及师傅对学生的能力和倾向可以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教育,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和技术技能提升,完全符合因材施教原则。
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师傅和徒弟一直处于同一问题和情境之下,因此,就可能在第一时间和空间里对学生做出指导和建议。正是这种及时沟通和反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进程,使学生的学习疑问及时得到解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是一种情境教学,师生和师徒处于同一教学情境下,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启发,学习者不再是智慧和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任务和项目的完成者和主动者,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注意和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的效果和学习的意愿达到最强。
4、锻炼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通过学徒制教学,学生真正参与到了企业的生产过程,体验到了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的异同,从而使其学习更有指向性和社会性,为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现代学徒制也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学生们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可以开阔知识面,扩大眼界。
5、就业前景比较明朗。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很多学生的特长和特点能够得到体现,在毕业时可以被原培训企业录用,同时对学生奠定职业意识,思考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作用。学生经受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变得更加成熟。
6、可以获得相应报酬。工作是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学生从事与普通职业工人一样有报酬的工作,一方面可以获得经济收入,另一方面还可以真正融入到社会中,得到实际锻炼。
三、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招生录取由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展,人才培养采取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的模式,专业课程教学及质量监控由校企双师教学团队共同承担。
招生模式的改变:一是先招工再招生:招生对象主要是高中应往届毕业生中职应往届毕业生;招生对象身份一般为合作企业在职员工;二是招工招生同步:招生对象主要是中职应往届毕业生;招生对象身份一般为非合作企业在职员工。
改变课程开发的理念:学科体系将知识分类排序,按照章节将划分知识点。学科体系关注一条主线,以知识理论为主线;注重知识的积累,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实际应用联系较少,学生很难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在“学”与“用”之间还有一段距离。企业的岗位培训也是关注一条主线,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很少考虑学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只考虑单一岗位的技能培训。而行动体系课程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以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为导向,整合知识内容。行动体系课程的特点是两条腿走路,工作过程和知识理论相结合,通过工作过程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既考虑到学生的职业岗位,又兼顾到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
构建多样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评价、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等构成要素。现代学徒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为“三方深度融通、三级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基本技能”、“岗位技能”、“订单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深度合作、三方共赢”培养模式。
作为一名教师,要成为有人尊敬的教师要用心,尽心和有爱心,要把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要关注的不是教了多少而是学了多少,认真对待每一堂课,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
2015年5月6日
2.学徒制总结 篇二
企业新型学徒制是以加快适应产业发展的企业后备技能人才培养为宗旨,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以企业为主体,通过企校合作,组织有培训需求的企业技能岗位新招用人员、新转岗人员,以及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从业人员开展的“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今年3月,上海市开展了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单位的申报和评审工作。最终上海巴士、强生、申通地铁、上汽等市属国企,东航等央企,龙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企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等民企,上海信息安全、燃气、电梯等行业协会,以及上海临港产业园区共11家单位的21个培养项目通过评审,成为首批试点单位。
据上海市人社局介绍,企业新型学徒制不同于传统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培养对象、培养内容、培养方式、配套证书和补贴标准方面。
3.走进瑞士学徒制 篇三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2014年8月25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标志着我国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进入了实质推进的阶段。
现代学徒制的源头是在早期的工业国家。我国在职业教育中要推行这一制度,非常有必要研判这些国家的传统与做法。瑞士就是一个值得研判的典型。该国以钟表业为代表的现代学徒制的成功推行,对我国有诸多启发。
一是社会拥有浓郁的职业文化。
在瑞士,年轻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通常面临两个选择:或者继续进入高等学校深造,最终获得学士或更高学位;或者选择职业教育培训,成为拥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瑞士每年有约2/3的青年选择后者。无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秉持这样的共识:一个国家不仅需要培养学术尖子,还要培养职业尖子,即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瑞士人从小就被灌输“一个健全的人必须掌握一技之长,并获得一份工作”的理念。瑞士《联邦职业教育法》规定,小学二年级就要开设手工课程,培养劳动兴趣和习惯。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学校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指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可能适合和喜爱的职业,以便他们将来能决定是读大学还是接受职业教育。只要符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和选择未来上大学的学生没有优劣之分,被视为一样有出息。
二是校企拥有完善的教育模式。
瑞士的学徒制由企业、政府和学校三方紧密合作、共同推行。以选择钟表师职业为例。学生首先要找到一家愿意“聘用”他学习的钟表企业,与经政府认可且符合资质的企业签订学生、企业和政府间的三方协议。学徒期间,企业支付给他正式员工工资的25%作为薪酬,同时将其分配到政府认可的钟表职业学校进行3到6年的职业教育学习。这样他每周一天在学校学习关于材料、机械原理、数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其余时间都在钟表企业跟随师傅实践操作。学生毕业时要通过严格的理论和实践考试,考官都是来自企业和行业的专家。这种模糊课堂教育与工作实践界限的学徒制模式是瑞士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其精华所在。在这样的学徒制教育模式下,学生不仅很早就能工作挣钱,毕业时,还会获得国家认可的职业证书,且兼具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
三是个体拥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4.认知学徒制研究 篇四
【摘要】:认知学徒制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教学范式刚刚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对学习的研究正逐渐由认知转向情境、学习环境设计思想初现端倪的大背景下诞生的一种学习理论、学习环境设计思想和教学模式,是新的教育范式的一种实现途径和存在形式。无数研究表明,该理论对于克服传统学校教育的弊端有显著的作用。然而,到目前为止,很少有对其本源的探究,国内学界对它的研究更加滞后,且误解颇多。本研究尝试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该理论进行深度挖掘:从理论上,探究该理论的缘起、提出条件、理论基础、理论框架及最新发展;在实践方面,通过国外案例分析和本土的实证研究试图探索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的设计。希望本研究一方面为我国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备选方案,同时也为正在我国蓬勃兴起的学习科学的理论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全文共分六章进行论述。第一章是对认知学徒制的追踪溯源。论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手工学徒制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然后结合两次教育革命的背景,探究认知学徒制提出背后的双重超越。随后,论文探讨了当时导致认知学徒制提出的条件、该理论提出的脉络以及国内外关于认知学徒制的研究动向。第二章聚焦于认知学徒制的理论呈现。首先,论文阐述了认知学徒制理论的主要内容、理论基础和特征,然后探讨该理论在提出将近20年以来的一些变化和最新发展。最后,论文将认知学徒制和当前其他几种学徒制进行了辨析。第三章探讨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的设计。论文首
先探讨认知学徒制各个方法构件的设计。由于技术的发展能使认知学徒制变得更加强大,所以接下来论文挖掘了技术支撑下的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设计。最后,将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设计与开放学习环境设计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进行比较,目的依然是突出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设计的鲜明特征。第四章主要是案例解剖,呈现了国外三个较典型的案例,并结合认知学徒制环境设计的原则对它们进行分析。一个案例侧重于课堂教学中认知学徒制的应用,一个案例揭示基于认知学徒制环境的学生课外探究,第三个案例则反映了认知学徒制在非学术领域的应用。分析这些案例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说明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的设计,另一方面也为后面的本土实证研究提供给养。第五章聚焦于本土的认知学徒制实证研究。论文首先对国内现有的关于认知学徒制的实证研究进行综述,并选取其中一个典型案例分析认知学徒制原则在其中的应用。然后,论文呈现了笔者进行的为期一年半的认知学徒制在大学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研究表明,认知学徒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改进学生的学习,可以作为改进我国教育实践的一种备选模式。第六章对认知学徒制进行了评析,首先分析了其优点、可能遇到的挑战以及其应用前景,然后阐述了对该理论的再认识。最后,论文分析了认知学徒制理论对我国的课程、教学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结语部分结合论文开篇提出的本研究欲解决的几个问题,对全文主要观点进行了回顾,并展望了未来关于认知学徒制可能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一些方面。【关键词】:认知学徒制新教育范式情境学习传统学徒制教学模式学习环境技术英语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423 【目录】:摘要6-8ABSTRACT8-10目录10-13图表索引13-15引言15-37
一、研究缘由15-17
二、研究意义17-2
4三、研究目标定位24-2
5四、研究问题、内容与结构25-27
五、研究方法27
六、关键词界定27-37第一章认知学徒制理论及其研究溯源37-90第一节认知学徒制提出背后的双重超越37-56
一、学徒制及其对人类发展的意义37-
42二、第一次教育革命:从传统学徒制到学校教育42-46
三、学校教育的弊端和认知学徒制的提出46-
52四、认知学徒制对学校教育的超越52-
53五、第二次教育革命及认知学徒制在其中的作用53-56第二节认知学徒制的理论基础和提出的可能条件56-7
3一、认知学徒制的理论基础56-6
3二、认知学徒制提出的条件63-73第三节认知学徒制研究的历史追溯及研究进展73-88
一、认知学徒制研究的历史追溯73-79
二、认知学徒制的研究状况79-88本章小结88-90第二章认知学徒制理论透视90-121第一节认知学徒制的内涵90-107
一、认知学徒制的理论框架90-10
1二、认知学徒制的特征101-107第二节认知学徒制理论的最新发展107-11
4一、认知学徒制理论框架的变化107-108
二、认知学徒制一些原则的最新发展108-114第三节对认知学徒制理解的辨析114-120
一、认知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114-116
二、认知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116-117
三、认知学徒制与新学徒制117-118
四、认知
学徒制与“双元制”118-120本章小结120-121第三章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设计121-163第一节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各“方法”构件的设计121-13
4一、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方法”构件的设计121-13
3二、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设计中各个方法构件的利与弊133-134第二节教育技术支撑的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的设计134-146
一、技术的进步对学校教育和认知学徒制的意义134-13
5二、技术支撑下的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设计135-146第三节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设计与其它学习环境设计的比较146-16
2一、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设计与开放学习环境设计的比较146-1
54二、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设计与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比较154-16
1三、对上述两个比较的归纳161-162本章小结162-163第四章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设计的案例研究163-179第一节历史课中“经济大萧条”的教学163-169
一、“经济大萧条”教学情况介绍163-16
5二、从认知学徒制视角看“经济大萧条”的教学165-169第二节美国康瓦尔高中的“太阳能汽车”项目169-17
2一、“太阳能汽车”项目概况169
二、对项目中所体现的认知学徒制要素的分析169-172第三节IBM公司的“行政人员培训”项目172-17
4一、项目简介17
2二、对项目中所体现的认知学徒制要素的分析172-174第四节从上述案例看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的设计174-177
一、对上述案例中发生的学习和教学的评述174-176
二、从上述案例看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176-177本章小结177-179第五章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设计的本土实践179-231第一节对本土有代表性的认知学徒制实践研究的解读179-18
3一、对国内认知学徒制实践研究的回顾
179-180
二、对“认知学徒制对知识本质的影响”研究的解读180-183第二节大学英语教学中认知学徒制应用的实践探索183-230
一、初步探索:基于认知学徒制的以学生为授课主体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183-200
二、再次尝试:基于认知学徒制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200-22
5三、两次实验的结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225-229
四、大学英语教学的认知学徒模式的构建229-230本章小结230-231第六章认知学徒制理论评析及其对我国教育的意蕴231-250第一节认知学徒制理论评析及其应用前景展望231-238
一、对认知学徒制理论的评析231-23
5二、认知学徒制应用前景展望235-238第二节对认知学徒制理论的再认识238-2
43一、认知学徒制是新教育范式的一种实现途径和存在形式238
二、认知学徒制的理论和环境设计体现了贯一性238-239
三、认知学徒制理论是多学科前沿发展的汇聚239-243第三节认知学徒制理论对我国教育的意蕴243-249
一、认知学徒制对课程设计的启示243-247
二、认知学徒制对学习方式转变的启示247
三、认知学徒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247-249本章小结249-250结语250-256
一、对本研究的回顾250-2
53二、对后续研究的展望253-256附录256-274参考文献274-291后记291-293
5.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 篇五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制定《湖北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遵循职业教育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以学生技术技能培养为核心,以校企双主体育人、教师师傅双导师教学为突破口,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进一步改革职业教育管理制度、招生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统筹,协调推进。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筹区域内职业院校开展试点工作。统筹利用好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资源,协调好教育、人社、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的关系,形成合力,共同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坚持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形成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合作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坚持系统设计,重点突破。明确试点工作的目标和重点,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考试评价、学生教育管理、招生与招工,以及师资配备、保障措施等工作。要着眼于探寻现代学徒制基本规律,对人才培养各环节选择改革重点,力求突破,形成特色。
(四)坚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试点工作按照区域试点和学校试点同步推进的原则进行。区域试点以市州为单位,重点是协调市直各部门和政校行企各方关系,研究制定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政策措施,协调解决试点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学校试点重点在选择好适合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专业,积极探索双主体育人、双导师教学、校企一体化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通过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三、主要任务
(一)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职业院校与企业签订现代学徒制合作协议,明确校企双方权利和义务,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探索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双主体育人模式。探索通过建设职教集团,吸收行业、企业参与,搭建平台,推进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融合。探索校企共同建立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共同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探索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统筹利用好校内实训场所和企业实习岗位等教学资源,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二)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按照“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特点,利用中职学校注册入学政策和高职学校单独招生政策,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制招生与招工方案,采取“先招生后招工、先招工后招生、招工与招生同步”等方式,探索校企联合招生途径。组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明确学徒的职业院校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签订好学校、企业、学徒三方协议。年满16周岁未达到18周岁学徒,需签有学徒、监护人、学校和企业四方协议。
(三)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院校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企业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重点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生学完第一学年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掌握专业所需基本知识和技能后,第2-3学年可以采取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形式学习。
(四)积极探索“双导师”教学运行机制。现代学徒制教学任务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要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要打破现有教师编制束缚,探索建立教师流动编制或设立兼职教师岗位,加大学校和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力度。要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师傅,明确师傅的责任和待遇,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应纳入考核,并可享受带徒津贴;试点院校要将指导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
(五)加强资源共建共享。试点院校要与合作企业共建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和培训基地,搭建贴近生产实际的学习的平台,把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训练、鉴定考核、职业资格认证等功能集于一体。要共建共享数字化资源与信息化平台,校企共同研发、应用与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要互通互融企业文化与职业院校文化,探索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效融合的多种形式,将优秀企业文化融入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校园文化引入企业生产和职工培养培训活动中。
(六)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一体化。试点院校要根据学徒培养工学交替的特点,建立健全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制定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管理办法。合作企业要制定学徒管理办法,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保证学徒合理报酬,落实学徒的责任保险、工伤保险,确保人生安全。
(七)建立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创新考核评价制度,制定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标准,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逐步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建立定期检查、反馈等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四、试点专业与合作企业条件
试点专业应具备以下条件:专业实训条件较好,基本对接合作企业目前使用的生产设备;拥有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团队;专业特色鲜明、社会需求量大。优先选择技术含量高,近三年在全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的专业,省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和骨干专业。
合作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用工需求;合法经营、管理规范、技术先进、实习设备和安全防护完备,工作环境较好;能提供试点专业实习实训的所有岗位,能选派足够数量的优秀技术人员担任学生师傅;未发生过环保、生产安全或其他违法事件。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6年6月前)
1.省教育厅印发《湖北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确定试点单位和职业院校(根据各地各校2015年的申报材料确定)。其它有意愿的单位和学校可自行开展试点,根据工作情况,吸收为第二批试点。
2.试点单位和学校根据省实施方案拟定本地区、本校具体试点工作方案,内容包括试点专业、合作企业、招生人数、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岗位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学徒制管理办法、弹性学制管理办法、校内外实习实训计划等。每所学校的试点专业不超过两个,每专业试点人数不超过100人。试点学校与合作企业签订协议。试点单位和中高职学校的试点工作方案请于2016年6月15日前报省教育厅备案。
(二)实施阶段。(2016年9月-2017年8月)
1.组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签订学徒、学校和企业三方协议,或签订学徒、监护人、学校、企业四方协议,落实学徒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工伤保险等。
2.试点院校与合作企业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制定企业师傅标准,编写基于岗位工作内容的实训教材,共同制订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
3.聘请合作企业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授课,邀请企业高管进行专题讲座或宣讲企业文化。
4.建立报告制度。由试点院校总结试点专业第一学年工作开展情况,经市州审核后于2017年9月前集中报省教育厅。
(三)推进阶段(2017年9月-2019年8月)
1.合作企业选拔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担任师傅,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纳入考核,学校和企业协商解决师傅的带徒津贴。
2.试点院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制订实习考核标准,科学设计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等表格,开展学生技能达标考核,组织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考试等。
3.建立学生实习管理档案,安排专人定期检查实习情况,全程跟踪指导和管理学生实习工作。
4.落实合作企业税收政策,探索校企双方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
5.建立试点院校定期检查、合作企业及时反馈等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四)总结推广阶段(2019年9月-2020年12月)
1.修订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现代学徒制的运行机制、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机制。
2.交流推广试点工作的经验和作法,表彰一批先进典型。
3.加强现代学徒制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试点工作组织保障。各试点单位和学校要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试点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管理。各试点院校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要在制度建设、条件保障、组织协调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为试点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加大试点工作政策支持。落实财政资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学生权益,保证合理报酬,落实学徒的责任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确保学生安全。大力推进“双证融通”,对经过考核达到要求的毕业生,发放相应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省教育厅将根据试点工作情况,给予相关政策支持。
(三)加强试点工作督促检查。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专项督导制度,定期开展试点专项督查和成效评估。建立试点工作年报年检制度,各试点单位和学校每年开展一次自查,撰写报告,并于每年9月前报省教育厅。
附件2:
湖北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名单
一、区域试点单位(4个)
武汉市 襄阳市 宜昌市 荆州市
区域试点单位参与试点的职业院校由市州确定。
二、试点学校(36所)
高职(22所):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鄂州职业大学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湖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职业学院
湖北水利水电职院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青年职业学院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三峡电力职业学院 仙桃职业学院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
中职:
东汽公司高级技工学校
湖北省机械工业学校
湖北城市职业学校
十堰市郧阳科技学校
十堰市科技学校
十堰职业技术(集团)学校 孝感工业学校
安陆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随州市第一职业中学
罗田理工中等专业学校
湖北信息工程学校
三、行业协会(1个)
湖北省空调制冷行业协会
武穴理工中等专业学校 黄梅理工中等专业学校
6.涉农专业现代学徒制交流材料 篇六
——湖州市现代农业技术学校推行“现代学徒制”交流材料
2011 年 6 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国家试点推进会强调,中国正面临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学徒制肯定是产业升级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现代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背景下,我校抓住课改契机,努力以“现代学徒制”作为校企“联姻”的合作有效形式,翻开中职农业教育的新篇章。
浙江省湖州市现代农业技术学校的前身是湖州市埭溪中学,创办于1956年。1985年,经教育改革布局调整后开始招收涉农专业职高班,2001年湖州市现代农业技术学校挂牌,成为全省唯一一所纯涉农的省一级重点职业学校。现有在校农业类学生共计1092人,已开设现代农艺、园林技术、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商品花卉、淡水养殖、畜牧兽医、农产品加工与检验等专业。2010年秋季开始承担招收中职西藏学生这一光荣而艰巨的教育任务,至今已有两届。学校现为浙江省中职农经专业教研大组理事学校。
一、我校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几大条件:
(一)专业提升:专家引领,联袂前行
在多方联系,积极争取下,我校已聘得浙江大学、湖州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农科院、相关农业龙头企业的专家8人为我校外聘教师,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作为“现代学徒制”推行的专家资源库。对学校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基地运行和人才培养进行研究,提供咨询。这些正是“现代学徒制”推行的软件基础。(二)课程改革:坚守专业,重点突破
我校坚定围绕品牌专业特色和本市经济发展要求,不搞大而全,而是有重点地就一二个专业进行突破。如为了做强我校的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借助省教育厅在全省全面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东风,2011年6月我校成立项目研究课题组,同时我校的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省级课程改革项目申报成功,成为我市首家中标学校。这些成为“现代学徒制”推行的课程基础。
(三)基地建设:精心规划,打造品牌
近年来我校重点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2008年园艺专业和现代农业实训基地同时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和省级示范基地;2010年成功申报了省级养殖示范专业和市级园艺品牌基地;2011年园林技术专业成功申报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和市级品牌专业,并成功注册“湖州博创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实现了基地的公司化运作;2012年投资260万元,开始建设一座建 1
筑面积1800平方米的玻璃温室花卉大棚,基地建设是“现代学徒制”推行的实践场所。
(四)校企合作:服务社会,扩大影响
为尽快深入落实“现代学徒制”,我校园艺、园林技术、养殖等骨干专业都走上了“校企合作”之路。学校先后与多家单位合作,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模式,包括上挂下联模式、横向联系模式、校校联合培训模式、校村结对辐射指导模式。拟成立“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实验职业高中”,下与德清阳光园艺有限公司、浙江绿叶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派学生见习、实习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多种模式的灵活推行,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铺平道路。
二、实践“现代学徒制”的几步探索(一)中职西藏班
本学期初,我校中职西藏班学生分三组奔赴各实习单位开始第一期实习,一周一轮训。此次实习的单位主要有:浙江德清绿色阳光农业生态有限公司、湖州方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州博创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进行了涉农专业现代学徒制尝试,得到了吴志广经理、褚国平主管的大力支持。
内地中职西藏班学生顶岗实习责任大,任务重,为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完成,学校专门成立了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实习前,学校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联系落实实习单位,给每位实习生配备了工作服、鞋帽、劳保用品等。
在实习过程中每个实习点每天都安排了带队老师,并确定学生实习小组长,明确责任。每3-4位实习生分别和一位师傅进行师徒结对,落实实习任务,并要求每位带队老师和实习生分别填写工作日志和实习日志。为确保中职西藏班学生的安全,加强住宿管理,顶岗实习期间采取早出晚归、教师带班护送的形式。
在总结上学期第一期实习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涉农专业实习受生产季节周期性影响较大等特点,克服各种困难,探索创新实习方式。试行创业承包式实习,小组合作比赛,分阶段分项目安排分配实习内容,定期轮岗实训,践行和诠释湖州市中职现代学徒制。(二)涉农职高班
本学期学校探索实训实习新举措,借鉴“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尝试开展创业承包式实习,分班级承包了埭溪镇小羊山绿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五个瓜果大棚。
每个大棚由各班主任当“班级农场主”,分别种植新品种甜瓜、樱桃番茄等,由班级学生亲自轮流参与施肥、种植、喷药、整枝、授粉等全程管理。学校专业老师和吴兴绿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专家师傅给予技术指导,进行师徒结对。2
师生主动参与性空前高涨。
涉农专业实习受生产季节周期性影响较大,根据农业生产季节周期分阶段分项目制定实习内容成了湖州市现代农业技术学校在实施市中职现代学徒制过程中遇到的一个新课题。而创业承包式实习无疑为涉农专业实习开创了一条新思路。
学期结束前,湖州市现代农业技术学校学生在实训基地种植的新品种樱桃番茄、甜瓜等喜获丰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作品走向商品”,师生们在品尝自己劳动成果的基础上,“小羊山瓜果团”成员对产品进行包装,走进埭溪中心农贸市场等,进行农产品营销。真刀实枪体验,全方位锻炼了学生的创业能力。
尤其是至尊金珠樱桃番茄的味道,大家都啧啧称赞,市场反馈较好。实训基地引领示范,许多教师、农户回家亲自种植,学校提供技术,大大提高了湖州市现代农业技术学校办学的影响力和声誉。
三、探寻“现代学徒制”的几点困惑
实践中出现了学校热、企业冷,工和学的结合停留于形式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缺乏落实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
落实校企合作政策,需要制订具有操作性的政策措施,保障发展并逐步形成制度化的保障机制。当前在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两个方面都存在欠缺,如在校企合作的合同协议签订、执行过程、成效评估等方面缺乏统一的管理规定,使得合作效果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也就难以对评估对象进行适当的奖励和督促。(二)企业自身利益缺乏保障,合作积极性不高。
由于企业在合作中没有得到预期的成本补偿和收益,即政府的财政补贴或合格人才的不断补充,因此导致校企合作中企业积极性欠缺,不愿为校企合作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
(三)对校企合作的作用认识不够。
由于缺乏深层次的合作意识,不少企业把校企合作作为解决暂时用工困难的手段,没有长期的人才培养、储备规划。(四)校企双方对学生的协调管理不足。
部分企业对学生的管理模式不当,缺乏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致使部分学生没有归属感,并未起到企业对学生应有的教育教学作用。(五)课程体系未能满足企业需求,针对性不强。
学校培养学生受多方面客观条件制约,多侧重理论方面的内容,过多强调基础技术教学,而针对企业具体用工要求的系统能力训练不足,针对岗位工作过程 3 的训练不足。
(六)师资理论扎实,技术更新落后。
由于缺少更多的实践历练,在推行过程中已暴露出许多问题,亟待通过各种培训途径来弥补不足。
四、拓展“现代学徒制”的几点建议:
“现代学徒制”的发展需要的体现现代学徒制精髓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寻找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四个方面共同的利益诉求点。(一)政府层面
校企合作是校企之间资源交换的一种形式,是涉及到不同社会经济主体的合作,要兼顾多元办学主体的利益,必须遵循权益平衡,因此需要政策的引导和公共财政的支持,作为一所办学规模不大,但特色鲜明,极具潜力的中职农业学校,我们期待来自上级领导部门更多政策支持,资金保障,以吸引企业积极参与,展开合作。(二)合作层面
在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运行中,需要校企双方互相高度认可和积极合作,只有校企合作模式中的院校和企业通过深层次的了解,互相认可对方的实际教育、培训效果才能积极地开展合作。推行校企合作试点,论证、修订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协调校企双方的优质师资,形成最佳的可行方案已迫在眉睫。而我们也希望企业也不能简单地把顶岗实习的学生视为学徒工,应认可并像培养自己的员工一样开展培训教学,激发我们学生的责任感和成就感,进而形成认同感。(三)学生层面
7.实现学徒制的价值研究 篇七
一、学徒制度发展的特征及现状
(一) 学徒制的发展特征
传统学徒制度的转折点是在工业革命时期, 而西方国家则是在二战之后, 那时的学徒制度很不景气, 进入到衰败的阶段。而到了一九九零年前后, 英国澳大利亚的这些发达国家就对学徒制度进行改革, 并吸收传统意义上的优点与现代的职业学校相融合, 出现了现代化的学徒革命。为了恢复和丛震企业的学徒制度, 各国政府在这一方面都给予鼓励和支持。并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领域对各行各业的人才进行企业知识培训, 并在1993年宣布和制定了现代学徒制度, 并在1995年开始向社会各方推广和普及。当时的学徒制度分为两个等级, 一是、中学毕业的基础行的学徒人才, 会获得学校颁发的二级合格证书和高级学徒毕业证书。二是、培训合格的三级合格证书, 这是在当时的英国。而和英国相比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培训制度也在改变着传统的学徒理念, 在当时的澳大利亚学徒的人员会得到学校发的统一证书, 培训的标准也是依据这个标准而制定的, 所有的培训项目都与学校的职业相吻合, 并且还可以选修其他行业。
(二) 学徒制的发展特点
新的学徒制度是传统的学徒制度的结合品, 有很多相似的特点:
1) 学徒制度的培训方式它是企业与学校相互结合的产物, 他的培训模式是一半企业, 一半理论, 在实际的学徒制当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企业中学习和锻炼的, 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这里的学生有两个不同的身份, 一个是学生, 一个是学徒工。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这种学习方式密切的联系在一起, 一个星期内有两到三天是在学校上理论课知识, 四到五天是在企业学习, 实践理论, 动手操作。
2) 这种学习的方式在西方非常的受欢迎, 政府也非常的支持。许多国家也成立了相应的管理体系, 并且使他们加入了国家的教育部门。例如:在英国这种教育的学生非常的多, 而且优秀。再学习委员会、地方的各个政府部门、学校的分支培训机构都特别的关注。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保证这种学习的方法的正常开设。企业和政府还会经常的对学校进行机构的培训, 对学校提供培训费用和各种补助款项目。目前这种学习方式, 在我国也非常的流行, 很多学校的大专课程也是采用这样的方式。
3) 对各国的学徒制培训系统也应加大法律的监管制度, 提高对学徒工的保障, 要对学徒制的培训制度学徒培训法, 企业和培训机构的管理法、为学徒的学生提供对企业的约束, 让学徒制由法律上的地位, 更加快速的得到发展。
(三) 学徒制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为了适应企业对高级技术人员的需求也在职业学校方面开展了学徒似的教育教学, 这种教学的模式有效地减少缓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压力, 缓解了学生就业的紧张情况, 在高职学校和中职学校开展这样的教育方式主要是为国家多培养一些技能型的人才。据统计:如今我国这样的学校有三十多家, 如:浙江工程信息大学、长兴职教中心等就是试点的职业学校。到了2014年是得到了我国政府的有力推广, 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如今, 企业用人的目标需要学徒制的配合, 他是以企校联合为基础, 以培养职业性人才为目的, 半工半学, 在学校以文化课成为主, 在企业以时间劳动为主, 学习的技能都能得到企业师傅的指导, 上课就是上岗, 毕业就是就业的模式。这种学习方式一般为三年至, 一年在学校, 一年在企业, 最后一年去工厂实习。它是以项目实训, 轮岗实训类学习前提, 最后的是顶岗实习为结束, 从而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的生产中去, 从中不断地完善自己。
二、学徒制存在的问题
(一) 学徒制得不到企业的配合
学徒制是否很好的得到实施主要是看企业的配合, 很多企业他们的人才培养不足, 保障机制若资金缺乏, 就会造成学徒制员工的流动频繁, 阻滞了学徒制的发展。如今的学徒制出现了两个极端, 学校的方面非常的积极, 而企业的反应是相当的冷感。合作不积极成为影响现代学徒制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 学生到企业去学习, 企业要为学生安排老师和住宿, 还要给学生开工资, 这就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使企业产生资金上的负担。并且这些投资得不到政府的重视, 没有相关合理的政策, 为企业分担困难。另外, 企业类人员的储备规划不到位时, 企业对学徒制不积极, 看不到学生到企业学习后的长远利益, 因此不愿为学校合作, 往往再不久之后就没有了下文。并且学徒制是一个很费心的, 制度他会在很大的程度上消耗企业的时间和财产, 并且人员的流动性非常大, 企业得不到保障, 不愿造成损失。
(二) 政府政策不到位学校资金不足
学徒制的工作时非常重要的, 所以政府应给与高度的重视。如果要推行学徒制的发展就必须对学校进行帮助和支持, 没有政府的推动这一点是很难实现的。所以政府答应的政策都要得到落实, 不能再承诺上打消学徒制的发展积极性, 因为教育的发展毕竟是有一定限度的, 再教师、工资方面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外部和内部的原因, 造成学校师资力量和其他的硬软件儿缺失, 使学生在学校懒散缓慢, 不求上进。所以学生要加强自我的学习能力, 对知识的储备能力, 从而加强学校学徒制的, 不断创新, 形成统一的学徒制教育学习方案, 扩大学徒制的实施程度和规模。
三、推行学徒制的发展对策
(一) 完善学徒制的机制和法律
学徒制的推行要得到学校、学生、企业三方面的明确责任, 说明为此我们也要为这些学校进行经验总结的, 一方面要, 出台专门的学徒制管理办法, 规范和整理三方的权利和责任为学徒制度提供法律方面的保护。第二方面, 加大对学徒制的政府支持政策, 对学徒制积极参与的企业进行政府社会的优惠条件和资金补贴, 并保证学生有专门的培训老师。在企业学习时在各个方面和环节上都有人指导。第三方面, 促进学生学徒的积极性, 在学生学徒时期企业也将员工的实习算入企业的工作年限。
(二) 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加大政府落实力度
顺利推动学徒制的重点就在于企业治参与的积极性, 所以政府落实企业福利的力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在学徒制的培养方面要建立责任制在问题出现的时候可以落实到个人在各个部门, 各个方面都做到有人处理, 有人负责建立明确的奖罚制度。政府对积极参与的企业进行奖励, 对不参与的企业进行惩罚。还有就是要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 在这个机构中对学徒制的学习进行企业实习保障, 最重要的事就是要结合社会实际出发, 进一步的完善政府的政策加大政府对企业和学校的帮扶力度, 吸引更多的企业参加到学徒制当中。
(三) 政府、企业、学校的配合机制
要想搞好学徒制就要是政府, 企业, 学校三方结合通力合作, 找到三方的共同利益点, 使三方的目标统一, 才能达到稳定发展的目的。政府是三方之中的主要因素, 他在政策上给学校和企业做支撑, 并激励他们, 努力发展, 培养社会新人才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所以企业也是必须要参与进来, 学徒工就是企业的后备力量, 是减缓企业人员压力的重要原因, 好的管理和理念方式是学生学习的良好环境, 学校就是培养高技术型人才的宝地, 只有三方通力合作学徒制才能走的更好, 更远, 得到长足的发展。
四、结语
从整体上看学徒制对社会有很大的帮助, 是利大于弊, 所以企业, 学校, 政府是学徒制发展的关键原因。所以新的学徒制也要有更多的创新和改革在不断的发展中对它进行分析和探索。使学徒制在我国走的更远, 发展的更加迅速。
摘要:在职业教育中, 一种古老的教育方式就是学徒制度。这种制度有很明确的记录, 在中国、希腊、罗马等国都出现过。他是一种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传授技能的方式, 一般为以口传身授, 是职业教育的古老遗产。随着如今科技的发展, 大力的推行学徒制度是可以适当的缓解社会压力的, 从多方面解决经济技术人员人手不足的问题, 在取得一些成绩的今天, 学徒制也出现了一些不小的问题, 所以本人对学徒制的发展进行分析、比较, 对学徒制的管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建立有效地保障机制。
关键词:学徒制,价值研究
参考文献
[1]黄日强, 张霞.英国学徒制度的新形式[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6.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J].教育与职业, 2007.
8.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简析 篇八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技术技能人才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制度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企业与学校联合招生,师傅与教师联合传授技能和知识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是一种产教融合、企校合作的育人机制,是一种新型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以校企合作为前提,以工学结合为核心,校企双元育人,学生具有双重身份,真正实现了做中学和学中做,因此为各国职业教育所采用。探索和建立现代学徒制,对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传统学徒制的历史发展
传统的学徒制教学通常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师徒共同劳动,徒弟在师傅的指导和影响下习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我国的学徒制兴起于奴隶社会,发展完善于封建社会。隋唐时期官营手工作坊的发展,促进了传统学徒制的完善。学徒制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社会技术技能传承的主要手段,它的突出特点是师徒相传。我国古代的很多技术都是以这种形式保存至今。我国学校教育很早就有,但主要是传授知识,特别是诗书礼仪方面的知识,技术技能培训很少。西方工业革命后,机械化大工业代替了传统的人力手工制作,传统学徒制不能适应甚至阻碍了规模化的集体生产,生产方式的改变要求劳动培养形式的改变。19世纪开始大规模的班级授课制,取代了传统的学徒制。但传统的学徒制并没有消亡,而是以不同形式保留下来。传统的学徒制曾经是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
新中国成立后10年间,我国新技术工人有90%以上是通过传统的学徒制培养出来的。1958年以后,我国曾进行多次半工半读教育实验,这其实就是传统学徒的发展。改革开放后,技术工人培训逐渐从学徒制过渡到半工半读的培训制度,并最终形成独立、规范办学的职业院校教育制度。
二、现代学徒制的特点
现代学徒制起源于联邦德国的职业培训,二战后丰富成型。其成功经验得到全世界许多国家的认可和借鉴。我国的现代学徒制开始于本世纪初,几所职业院校已试点,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值得借鉴和推广。下面从教育活动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分析现代学徒制的特点。
第一,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两对关系,即师傅与徒弟、教师与学生。由于现代学徒制是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人才的模式,从教育主体来看,不再是传统的教师一元教育,也包括企业师傅对学生的教育,构成双元育人模式。从受教育主体来看,其在企业以徒弟身份跟师傅做中学,角色是徒弟,在学校接受教师教育,角色是学生,呈现双重身份。从字面的含义来讲,学生主要是在课堂学习书本知识,偏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徒弟主要是在作坊学习技能知识,偏重于动手能力的掌握。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些人才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掌握技术技能,单纯的学校教育模式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职业教育脱离实践的“顽疾”;另一方面,传统的学徒制只关注徒弟的技术技能,忽视系统知识学习和素质培养,这些人才在迅速发展的社会很快就被淘汰,因此职业教育与企业结合的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教学过程,既有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更多的是企业工作情景下的“工作过程”。职业院校教育实训活动、教学做一体化的学习活动、实践活动等有关提高学生技术技能的活动,都和实际工作情景相脱离,培养的人才和企业需要的人才脱节。因此单纯的职业院校教育模式无法完成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只有采取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是现代学徒制的核心,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要求,满足企业的需要。现代学徒制深化了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拓展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途径,实现了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徒弟在做中学,师傅在产中教,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三,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下的教育内容,包括职业教育的知识学习和素质培养,更重要的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技能的训练。师傅承担学生岗位技术技能训练任务,教师承担学生系统知识学习的任务。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下培养方案是校企合作研制的,课程教材开发是教育专家和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开发编写的,企业参与培养方案研制和课程开发编写使得培养人才的标准更接近职业标准,培养人才的规格更能体现企业需求。因此现代学徒制实现了教育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要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现代学徒制继承了职业院校教育模式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优势和传统学徒制技术技能訓练的优势,弥补了职业教育模式的实践不足和传统学徒制的知识不足,从而使学生更具有发展前途。
参考文献:
[1]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
9.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篇九
(2011—2013)
为积极探索构建现代学徒制,有效地整合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内涵,使职业教育和企业行业在人才培养上“捆绑发展”,进一步提升我校职业教育对江西经济发展尤其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贡献度。根据教育部和省政府关于在新余市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有关要求,并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XXXX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1—2013)》。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服务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技能培养为核心,以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为纽带,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形式,以学校、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逐步建立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为XXX国家新能源科技城、XXXXXXX经济区建设培养所需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XX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作出积极贡献。
二、组织机构
为使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保障试点工作顺利实施,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XXX 院长
3000人次以上。
四、主要措施
(一)选择试点企业和专业
首先选择好企业,在紧密合作的企业中选择实力强、资源丰富并热衷于职业教育的企业;然后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合作企业的意愿,确定招生的专业和规模。
在招生之前,由合作的企业直接参与,按企业的用人标准通过面试的形式录取学生,然后根据学业考试成绩择优录取,这些学生(学徒生)就相当于该企业的“后备员工”,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学徒。
随着学徒制的不断推进,以后就读职业学校的新生,先要取得企业学徒合同才能注册入学,甚至只要取得企业学徒合同就可就读中职学校。
(二)签订协议,明确三方职责
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学校、企业、学生(家长)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因此需通过协议来明确界定学校、企业、学生(家长)三方各自的职责。学校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的合作协议,学生(或家长)与企业签订学徒协议。
1.企业在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主要职责是:(1)向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准确传达企业的要求,包括现在及将来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2)积极配合学校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参与学生技能训练和学业评价;(3)
企业实习期间要遵守安全制度。
(三)成立专业学徒制工作小组
在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联合试点企业,由职教专家、企业人员、专业教师组成相应专业的学徒制工作小组,主要是负责该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专业课程的建设、教学方式的创新、学生学业的评价等等;同时,该小组还要负责选派优秀的技术工人担任学生的导师(师傅),一般一个师傅不宜超过三个学生。
(四)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合作形式,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考核办法,将学生工作业绩和师傅评价纳入学生学业评价标准。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由职教专家、企业与学校、教师与师傅的共同参与下,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来设置课程,建成“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为主要特征的适合学徒制的专业课程体系。其中核心课程可以根据企业需求适当增减,教学项目是完全按照企业需求,在课程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开发适合企业的项目课程,并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来承担教学任务,尤其是专业实训环节。
(五)教学时间安排
学徒的学习是在企业中的实训和课堂上的学习有机结
进行研讨,开设符合学生理论学习及企业实践特点的校本课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
(九)教学质量监控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对教师和师傅进行考核,对优秀的教师和师傅在评优方面优先考虑。
改革评价模式。围绕行业、企业用人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自我评价、学生评价、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建立以能力为核心,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学生评价模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十)学生就业
企业要全程参与学生的学业及思想品德评价,可用企业员工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作为三年后学生录用的条件之一。
(十一)保障措施
1.政策保障:政府要制定企业负担职工教育培训成本、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政策,并通过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对支持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评价和奖励,提高企业的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
10.物流管理的现代学徒制研究应用 篇十
摘要:物流管理专业中现代学徒制的研究应用要求高职学生能把专业的知识教育同企业的技能培训深度匹配与融合。但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中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实施“双主体”育人不到位、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企业岗位技能需求不吻合、专业“双师型”团队建设效果不理想、现代学徒制培养阶段中的过程性评价体系不完善等,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物流专业应用现代学徒制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一、现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一)难以冲破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
对于多数高职院校而言,每年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就是在去年原有方案的简单修补。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无论从学校职能部门的管理还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教师的日常教学都难以跟得上现代物流发展的步伐,如果想要较大的变化,则需要学院高层重视并从师资、政策、制度、经费等多方面的给予支持和推动。
(二)与企业的岗位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的背景下,市场经济中的企业要想站稳脚跟和发展壮大就要不断创新和投入经费,尤其是现在与物流高度相关的物流企业、快递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和生产制造业等,其运营和技术应用日新月异,高职院校的软硬件设施设备很难跟得上企业其更新换代的速度。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引入现代学徒制的分析及建议
(一)高职传统人才培养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把学校和企业紧紧地绑定在一起,企业直接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践教学工作,学校把企业作为稳定的校外教学和实践基地,这样学生在学校和企业学习期间不仅学科探索学到了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理论,也深入企业一线提早了解了企业文化、岗位要求、业务操作等,大大缩短了毕业后进入企业实习和工作的适应期,在当前企业招录员工的人力资源成本不断攀升和学生宝贵的职业生涯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现代学徒制的应用价值
现代学徒制可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发挥工匠精神,打造新工科思维下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企业工作机构,解决师傅队伍建设问题,制定现代学徒制体系制度,企业标准、师傅标准、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
(三)实施“双主体”育人模式
实施双主体育人的模式,在企业方的选择上要慎重,最好优先考虑离本校较近的企业合作,便于现代学徒制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实施。由于双主体育人的对象是学生,因此一定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多从学生的角度和立场看待和分析产生的问题,给予学生更多的包容和鼓励。只有这样,双主体育人才能做得更好更有效果。
(四)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企业岗位技能需求相结合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还存在不足,缺乏岗位对称性,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表现为“大而全”,课程分类过细、过窄等问题,就会出现一些内容重复。我们的核心课程物流管理实务、仓储配送管理实务、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等的实训课程还是以校内仿真软件练习为主,加上这些软件采购年限较早,实时更新慢,又缺乏与企业深度合作探讨,导致学生课程学习任务繁重,综合实践技能无法得到提升,进而影响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因此,校内实训的仿真软件的采购必须着眼选择那些能够做到适时及时实时更新的`专业公司,运用时下较为流行的AR/VR虚拟技术,让学生仿真模拟岗位操作,跟得上物流产业发展的步伐。同时,还应该寻求一些较为大型的配送中心进行合作,将虚拟操作和现实操作结合起来,在企业师傅的引导下更好的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五)改进物流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实际指导效果
如何在校内打造一批接地气的“双师型”教师成为了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寒暑假挂职修炼。我们每年寒暑假都安排部分教师到物流园区的相关物流企业进行挂职修炼,带着预先制定的任务目标实行全脱产跟班学习;而是周末体验日修炼。部分实习指导老师利用周末时间到学生实践的岗位上一起工作一天,增强教师的岗位认同能力;三是把企业专家请进来。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将企业专家请到教室给学生上课。上课的内容由专家和任课教师一同制定和实施,最大限度的发挥专业技能的实用性;四是鼓励师生进行创业创新活动。创业创新活动有助于师生全面的了解企业的发展过程,增强师生的企业管理能力,进而催生出一定的领导能力,将能更好的为日后的工作实践奠定一定的基础。
(六)建立现代学徒制培养阶段中的过程性评价体系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首先,在核心课程中设计学徒制度的核心内容,从理论课堂上进行考核,在期末测试中进行考试。其次,在校外实训项目中,考核的方式应以师傅为考核者,结合学生在实践项目中的学习情况,给学制进行考核。从学校到实践基地,从课堂到企业,从学生到学徒,针对每个场景设立不同的评价方式,构建多维立体的考核体系,360度形式的考核能科学衡量我们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徒制的要求,是否能满足企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崔国成,崔欣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探索———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物流科技,(08).
[2]杨晓楼.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09).
11.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实践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试点 实践 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54-01
“现代学徒制”是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服务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为例,对现代学徒制实施情况做了研究。
一、实施的必要性
(一)使职业教育更符合教学规律
现代学徒制包含了职业教育最本真的原则——“做中学”。在学徒制中,学徒边做边学,甚至先做后学,它是“做中学”的典型。大量的实践操作和反复操作,使学徒“会”操作,操作“熟练”。学徒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学习,更能理解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主动学习,更有效率地习得知识和技能。在学徒制中,學徒耳濡目染逐渐习得“默会”知识和技能,同时养成职业所需的工作态度。
(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
高职发展目前存在学生学习与培训环境与实际工作岗位不符等问题。实行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三)提高学生就业率
现代学徒制(从学校到学徒制,再从学徒制到就业)被认为是从学校到工作最佳的过渡模式,因为它推进了个体从教育到工作的平缓过渡,减少了过渡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此外,现代学徒制有预就业功能,相较于外部应聘者,企业更青睐雇用自己培养的学徒,因为这些学徒不仅技能熟练,而且已较好地融入企业中。
(四)帮助学校教师真正成长为“双师”
实行现代学徒制,教师须到企业指导学生实践,收集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指导专业实训能力,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二、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一)现代学徒制和之前职业教育已经探索出来的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等模式不同,现代学徒制包含上述内容,但更加丰富,更加强调在“做中学,学中做”。由于在早期天津渤海职业技术院校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进行了“订单班”式培养方式,而2+0.5+0.5的教学模式也已发展成熟,更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顶岗、毕业实习管理制度,为该校该专业实行现代学徒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天津渤海职业技术院校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和天津民祥药业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班”协议,并与天士力、中央药业多家企业合作多年,校企双方共同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过剂型的生产工艺,并联合编订了《药物制剂技术一体化教程》;合作企业每年提供若干顶岗实习和就业岗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三)天津渤海职业技术院校药物制剂技术专业2010年建成药物制剂实训车间和2014年建成GMP车间,再加上原有的药物检测实训室、药物合成实训室,包含片剂等剂型的制备及检测设备,完全可以满足学生在校内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要求;订单班及其它合作企业也可提供与企业工作标准一致的培训岗位。
(四)天津渤海职业技术院校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专任教师都属于双师型,每位教师至少下厂实践2年,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常任兼职教师4人,从业都超过10年并且都具有高级职称,这样的师资队伍可以保证实现真正的校企融合。
三、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方案
(一)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院校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培养具有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素质,掌握化学药物制剂生产、中药制剂生产、生化药物制剂生产等基本知识及生产设备使用、原料处理储运、工艺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测与质量管理等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二)联合招生招工方式
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采用“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按照双向选择原则,学徒、学校和企业签订三方协议,对于年满16周岁未达到18周岁的学徒,须由学徒、监护人、学校和企业四方签订协议,明确各方权益及学徒在岗培养的教学内容、权益保障等。
(三)制订教学方案
学校与合作企业根据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合作形式,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考核办法,将学生工作业绩和师傅评价纳入学生学业评价标准;共同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校企签订合作协议,专业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
(四)开发课程体系
学校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重构“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建成“公共课程+核心专业课程+教学项目”为主要特征的适合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专业课程体系。其中核心专业课程根据企业需求适当增减,教学项目是完全按照企业需求,在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开发适合企业发展的项目课程,并由企业技术骨干和专业老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尤其专业实训环节的教学任务。
(五)安排的教学过程
采用“1.0+1.0+1.0”的形式,基本形成“政府、企业、学校”三元合一的学生实习管理体系,探索创建“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第一年以学校学习为主,着重学习公共、专业基础课程,基本技能实训等。企业派出技能骨干和一线管理者担任兼职教师,提供简单任务的实习等。第二年进入企业学习,学校组织学生以班为单位进入企业当“学徒”。认知阶段,采用一师多徒式;实训期间,一师多徒与一徒多师相结合,每个学徒在所有岗位轮换实习,将对应不同岗位的师傅;顶岗实习期间,采用一徒一师的带徒方式。第三年,对进入顶岗、毕业实习的学生,学校负责过程管理和成绩考核,企业负责日常管理和岗位安排。企业师傅和学校带队教师继续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
(六)建设的标准和制度
与企业共同完善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配套的标准与制度,在企业课程中,以企业评价为主体;在学校课程中,以学校评价为主体。形成学校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兼顾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制度,包括学徒考核标准、企业师傅标准等,主要考核点包括:学生的出勤率、工作效率、操作的学习效果、工作态度、合作态度、遵守管理情况、对企业贡献等。
(七)颁发证书
学徒经学校与企业考核合格后颁发毕业证书、技能等级和职业资格证书,并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作者简介:
12.谈中职课改如何应用现代学徒制 篇十二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电子专业思考
职教在新形势下遇到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挑战:中职学生的盲目择业, 社会提供的岗位有限, 学校招生急剧滑波, 专业难以办下去。所以职业教育的课改一直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方法中最先进的一种, 它完全符合我国职业教育所提倡的“以能力为本位, 以实践为主线”的培养目标。“学徒制”是一种“手把手”的教, 是以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职业技能传授形式。电子专业的基础课程, 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我认为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学徒制有机地结合并在各个环节上处理适当, 容易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现代学徒制的起源
从传统学徒制到现代学徒制, 其内容和形式已发生了质的变化。
传统学徒制以职业技能为教学中心, 传授教学内容, 教师身份单一, 教学形式简单。现代学徒制是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融入了学校正规教育的一种职业性教育, 是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先进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 其主要特征是学生和学徒身份相互交替。校企共同实施人才培养。
所以中职课改中的学徒制在既强调了学校的理论教育, 又突出了企业中的职业技能的传授, 从而实现教育的内在价值。目前, 世界各国都热衷将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改革。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中职电子电工专业的基础课程有《电子技术》和《电工基础》, 这些课程都是理论知识比较难的学科, 学生学习难度较大, 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 而生活中的实际需要的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有所脱节, 所以学生更没有信心与决心投入到理论知识中, 所以这种教学完成不了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阻碍了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是学以致用的高技能人才, 课程进校外企业, 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相应的实习课程教学, 但目前这是个难题, 因为企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不能合理科学的融入课程教学内容, 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 缺乏以能力培养为逻辑主线的系统学习和训练, 而且学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还没摆脱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仍是以知识的理论传授教为主线, 导致岗位知识和理论知识脱节。所以课程体系的重构、课程内容的重组, 也就是重建学习载体, 是目前电子专业办必须做得头等大事, 学校的理论课老师要和“基地”的兼职教师互相沟通互相学习, 共同确立合理科学的教学内容。比如对于电阻器的教学, 第一要求学生了解电阻器的基本结构;第二要求学生掌握电阻器的伏安特性, 这是理论知识的重点;第三要求学生根据电阻器的基本特性掌握电阻器的识读与测量;第四要求学生了解常见的电器器的类型和型号, 这是企业岗位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中, 教师略去比较复杂的理论推导公式和计算步骤, 注重元器件实际应用, 注重元器件的实验效果, 在企业, 学生可以实际操作电阻器, 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三、教学组织的改革
由于教学空间延伸由校内到校外, 参与主体的多元化, 在教学管理运行中, 要求做到工学衔接合理。要充分考虑到企业方的教学组织的管理模式。而现行的学校教学组织模式还局限于学校的管理, 阻碍了现代学徒制的实施, 所以教学组织的改革也呼之欲出。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中学生发展需求选择合理科学的教学组织方式, 实行校企共同参与的教学管理模式, 校企共同实施课程管理、共同完善评价课程体系。
四、教师团队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就是专业课理论教师, 现代学徒制需要的是专兼结合教学团队。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建设是高职院校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首要任务。
专业教师必须向双师型教师靠拢, 要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 还要具备所带专业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
兼职教师是现代学徒制中“师傅”这一角色的主体, 要使其像专业教师一样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 还要具备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 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五、教学评价的改革
学习评价机制不仅仅重视目标评价, 还应该注重过程性的评价, 教师要按照培养方案的设计过程性考核内容,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还应该有奖励机制的参与, 组织各类技能竞赛, 开展优秀学徒、优秀师徒、优秀技能手等的评比等等, 创设学生成果展示及各项评优活动的平台, 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施面向未来的发展性学习评价, 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学习品质的评价。
六、教学成功的条件
在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中, 电子专业也遭遇困难:电子企业的成本会增加, 学校的管理难度大, 学校办学成本也会增加, 企业缺乏培养人才的文化传统, 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 教学成功的条件, 需要构建适应现代学徒制的学校治理模式。中职电子专业如何应用现代学徒制, 需要国家、学校、教育工作者继续完善。
【学徒制总结】推荐阅读:
现代学徒制工作总结(建筑)10-01
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践09-07
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11-05
浅谈机电专业学徒制模式08-10
学徒施工员工作总结10-06
浅析广西物资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和可06-22
词语学徒造句08-25
学徒协议书的参考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