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案(精选14篇)
1.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案 篇一
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体会
摘要:化学是初中阶段的重点学科之一,初次接触化学,学生可能会感觉无从入手,并对化学学习产生厌恶与排斥等不良心理,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法,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研究性学习得以提出,并被应用到化学教学中。文中将对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实践的形式、流程展开探究,并谈谈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体会。
关键词:初中化学 研究性学习实践 体会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度不足,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自主性较差,为了改善这一情况,研究性学习得以提出,并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极大的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化学素养,对研究性学习展开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实践的形式
(一)小组学习形式
化学是一种具有较强复杂性与综合性的学科,而初中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认知能力是极为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当组织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开展研究性实践。在传统教学中,实验课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安全操作意识等都无法得到发展,因此以小组学习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例如在硫酸铜实验中,教师可以先将基本知识告知学生,然后让学生自主制定实验方案,自主选择实验器材与化学要求,并按照方案逐步完成实验,获得最终结论。小组形式可以让学生发挥出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并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个人学习形式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此情况下,教师除了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外,还应当引导学生以个人学习形式展开学习活动,例如在元素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形式展开实践学习,如对常见的白糖、食盐等调味品进行研究,分析它们是由哪些化学物质或元素构成的。个人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二、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实践的流程
(一)目标设置
教师应当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目标应当具有层次性,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化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学不仅要局限在课堂上,更应当拓展到生活中,将化学融入生活,让学生具备在生活中学习化学、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建立
当目标明确设置完成后,教师应当积极构建教学内容,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展开实践研究活动。在确立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保证学生的思路可以保持在正确的方向上,使学生的研究方案更加完整可行。同时,教师不能过多干预学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与探究。例如在讲授污染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当地的污染情况展开调查,让学生分组选择研究水污染、化学污染或固体废弃物污染,然后让学生根据研究内容选择调查对象,如城市居民、化工厂等,最终根据调查的结果写调差报告。
(三)要求设置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应当紧紧围绕初中化学课程的内容展开,为了规范学生的研究行为,教师应当设置好相应的要求,例如在撰写研究报告时,一定要保?C内容的全面与完整,其中要涵盖化学原理、研究涉及到的知识点、研究结论、研究方案执行情况以及研究感悟等内容。
(四)感悟总结
感悟总结的过程可以使教学得到深化与升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在感悟与总结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写感悟报告,将自己的真实研究感受写下来,然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感悟进行审阅,并挑选质量相对较好的感悟报告,让学生将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其他学生会将听到的感悟内容与自己的研究进行对比,找到自身在研究中以及总结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继而有针对性的对自己的研究加以完善,并为后期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体会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有利于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这是因为,初中阶段,学生的能力、思维、认识均未发展成熟,他们对学习的认知程度不高,有些学生甚至会认为学习化学是无用的,这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来说是极为不利的,而研究性学习则可以让学生感知到达成教学目标的意义,并使其明确自身的学习方向。例如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集中对研究对象展开讨论,继而加深对教学目标的感知。第二,研究性学习能够推动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研究性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需要自主设计研究方案、规划研究的内容,同时很多化学知识、规律是需要通过实验获得的,学生必须注意观察实验现象,长此以往,学生的观察能力将会得到有效的发展。
在研究性教学中,教师不应过多的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应当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要让课堂变得丰富灵活。例如可以让学生以实地调查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展开演讲比赛或辩论赛、让学生观看视频等。多种多样的研究形式可以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的吸引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设定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
四、结语
化学是一门具有实验性的重要学科,研究性学习既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也可以以个人的形式展开,教师应当严格按照流程展开工作。实践证明,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能够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并推动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丰富研究形式,提高课堂吸引力。
参考文献:
[1]朱祥闯.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体会[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0).[2]毛广梅.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体会[J].新课程导学,2016,(17).[3]邓微.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体会[J].新课程学习(中),2013,(11).(作者单位:山东省新泰市龙廷镇岙阴初级中学)
2.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案 篇二
一、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学生通过实验可自主地获取知识、运用的科学方法, 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形成, 提高创新意识及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的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 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 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因此化学实验的功能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二、化学实验作为研究性学习途径的教学策略
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 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 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 研究开发探究性实验,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
1.以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问题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如组织学生完成“将一根铁丝和一根铜丝放入稀硫酸中, 观察实验现象并与同学交流”的实验时, 观察到铁丝和铜上都有气泡产生, 到产生“为什么铜丝上也有气泡产生”的问题, 就需要学生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维能力。
2.用化学实验验证假说或猜想。在研究性学习中, 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 经过多渠道的收集信息和深入的思考, 将会提出有关问题解决的方案和问题答案的假设或猜想。通过化学实验对提出的猜想或假设进行验证, 是学生进行化学探究性学习常用的方法。
三、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 重要的是进行实验时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过程。每个学生都能够进行认真思考, 提出的方案越多, 思考的角度就越广, 思维也就深刻。
2. 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要给予学生较大的空间。既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 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操作, 也要扩展新的知识、实验技能。
3.高中化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篇三
关键词: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实施
素质教育是近年来教育领域内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一个意义深远的研究课题。作为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素质教育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空间,需要从多维角度去审视和评价。研究性学习这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在21世纪将贯穿于整个基础教育阶段,为了适应今后在中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高中化学教学应注重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研究性学习与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相适应,因而受到社会各界极大的关注。
一、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开放性。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上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社会和自身发展等实际问题,要从学科领域辐射到生活中的事件、现象和情境。研究性专题的内容是广域性的,既可以是单学科,也可以跨学科;既可以是科技的,也可以是人文的;既可以偏重于实践活动,也可以偏重于思辨性;既可以是社会的现实问题,也可以是学术前瞻性的问题。
2.综合性。环境系统是复杂的,每一个实际问题都涉及到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结合。这就要求教师组织多方面的跨学科知识问题,从而使学生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备,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3.实践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选取专题内容要着眼于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要提供学生实践并在实践中获得情感体验和成功愉悦的途径与机会。
4.问题性。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活动,选取的研究专题必须具有问题性,一定要体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1.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坚持面向现实,围绕教学重点、社会热点、突出事例,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对某一问题、现象的深入研究来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环境污染既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也是一个大政方针问题,如教师能以此确立研究专题,积极引导学生从物理、化学、生物,乃至经济、政治等不同角度进行探讨,会明显增强学生的亲近感和认同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学习中,一方面可以系统梳理有关知识,另一方面又可以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课外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进一步加深对这一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增强学生认识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2.正确发挥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作用
首先,教师的指导必须尊重学生的自主權,尊重他们的意愿,科学地引导他们自觉地完成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教师应该加强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指导,可以进行“宏观调控”,也可以进行集体指导,如举办诸如“如何搜集整理材料”、“如何处理数据”、“如何撰写结题报告”等有关讲座,也可以进行个别指导,针对各个课题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逐个指导。总之,教师的指导应该渗透到研究性学习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学的主动,并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其次,教师的指导主要表现为适当的言语教学,它可以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打通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养成多向思维的习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与分析,形成新的独到的见解,从而全面、合理、科学地解决问题,顺利完成研究性学习活动。但言语指导不能太多,要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否则会限制学生对原有认知结构的提取,限制他们思维的范围,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教师的指导应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进度采取专题讨论、质疑辩论、实验探索、调查讨论等不同形式。如教材中氧化还原反应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为分散难点,按得氧失氧→电子得失→电极反应的知识程序,分别在初中、高一、高三不同年级进行教学。在高三复习时,可采用专题讨论的形式来进行,使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从概念到应用有较完整的认识,形成知识网络。在组织学习活动中应注意:一要有明确的要求和学习规划,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二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留给他们思考问题、发表见解的时间和空间;三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四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地去想、去看、去做、去说,真正进入积极思考,努力实践的理想境界。
4.高一化学研究性学习 篇四
CuSO4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有同学猜想其它盐溶液也能在这个反应中起同样的作用,于是他们做了以下的探究。
(1)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过程:在一支试管中加入5ml 5%的H2O2溶液,然后滴入适量的FeCl3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实验现象:①
实验结论:FeCl3溶液可以催化分解H2O2
(2)已知FeCl3在水中可解离出Fe3+ 和Cl-,同学们提出以下猜想: 甲同学的猜想是: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H2O;
乙同学的猜想是: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Fe; 丙同学的猜想是: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Cl-;
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 ②同学的猜想,理由是 ③
(3)同学们对余下的两个猜想,用实验进行了探究,请你仔细分析后填表: 实验过程:向盛有5ml5%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HCl,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
结论④。
实验过程:向盛有5ml 5%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⑤,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实验现象:⑥。
结论:⑦。
5.学生化学学习状态的调查研究 篇五
[摘要]我校化学组开展了学生化学学习状态的调查研究,我们从高中化学教学实际出发,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化学模糊观念,并对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得出对教与学有针对性帮助的结论。
[关键词]学习状态;调查研究;模糊观念
一、问题提出
化学模糊观念主要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偏离了课本的知识,不能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化学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模糊观念,教师教学时只有从学情出发,注意解决这些障碍,才能使自己传授的知识满足学生的需要,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研究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当前学习中的主要困难,揭示化学模糊观念的普遍存在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是我们化学教师调整和设计教学过程、寻找有效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
二、调查方法和调查对象
调查采取问卷形式,问卷的内容涉及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途径、学习中存在的模糊观念及产生的原因、模糊观念如何得以澄清,并将这些内容编为选择题供学生选择。我们选取我校高一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发问卷960份。为了使调查结果可信度高,问卷不记名,力求调查真实情况。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我们对全部有效反馈问卷抽取500份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见表1。
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获得化学知识的主要途径
对获得化学知识的主要途径的5个供选项中,有83%的学生主要依靠教师的讲授,这说明教师的讲授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化学教师是化学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影响学生化学学习的重要外因。正因为如此,化学教师在教学时更应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主动发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可见,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自身的素质至关重要。另外,学生获得化学知识,靠阅读有关化学刊物的占28%,自W教材的占32%,通过做大量练习的占35%。因此,教师除了要讲授好教材知识外,还应指导学生自学有关化学刊物,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学生学习化学理论知识后的应用实践主要是通过练习来实现的,所以说针对性练习是外因转化为内因的必要途径。可见,针对性练习是提高学生化学学习成绩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2.学习中存在的模糊观念
从表1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72%)对元素化合物的现象和性质的知识是很模糊的,经深入了解发现,学生觉得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繁多、头绪纷繁、难以识记。为此,教师必须优化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事实上,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最大特点是实践性强,因此,教师教学时应根据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特点,充分利用实验、模型,运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方法,从事物本身的性质出发,以借鉴前人的探究方法为主线,通过各种严密的科学实验或推理分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把元素化合物知识抽象枯燥的理论课上成有趣的实验探究课。这样,不但体现了一切正确的科学结论均来自于实践,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一步一步地讨论分析、设
疑、释疑,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化学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加强基础理论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注意将知识系统化、整体化,抓规律、记特殊;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归纳,构建知识块、知识链,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注意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中学化学基本概念非常多,相关知识分散于各章节中,很多学生会越学越觉得中学化学知识内容繁且杂,掌握起来有很大的难度,从而在学习上陷入了非常被动的局面。但是,化学概念理论大多数是在实验基础上形成的,且表述概念理论的语言逻辑性强,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结合传统教法中教师讲解目的性明确、全面、重点突出的优点,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运用启发式教学,将重点、难点和学生自学过程中容易疏漏的地方做查缺补漏的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有45%的学生对化学实验也很模糊,这也反映了当
前中学化学教学对实验教学还不够重视,这有待于进一步去改善。
3.存在模糊观念的主要原因
调查中,认为“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一时能接受,可不久又忘记,记住的仍是自己最初的想法”的学生占70%,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三个:(1)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2)学习过程中存在“先入为主”的负面影响;(3)“心理定式”的限制作用。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学习障碍,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构建化学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和帮助学生及时掌握应当学会的知识和应当掌握的技能。其次,为了消除“先入为主”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采取类比的方法,找出各种相似概念的区别,划清各种类似知识的界限。同时,还要指导和要求学生加强理解,提高对知识的概括水平,以发挥知识正迁移的积极作用,克服知识负迁移的消极作用。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打破“心理定式”的限制呢?心理学家指出,“心理定式”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习惯性思维方向。这种心理状态非常容易使学生因思维定式而形成负迁移,产生消极影响,造成学习上的困难。而要摆脱“心理定式”的负作用,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以学生的心理过程为依据,尽最大努力“制动”学生的“心理定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敏捷性。
认为“自己参与实验机会太少”的学生占61%,这也说明了当前中学化学教师还没有认识到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学科能力培养的基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和应用为基础的基础理论课程,一切化学理论、化学原理、物质变化的规律都是以事实为依据的。如果学生不能参与化学实验,也就是说不能从实验的事实去归纳总结出所学的知识。这样,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往往是被动的、依赖性很强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生的主动发展,这和我们当前提倡的培养有知识、有技能、有创新能力的个体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调查中,认为“教师上课分析不够清晰”的占23%,所以,化学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教学素养。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比如认为“化学知识点太多、难以理解”(占28%);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占20%);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深入研讨化学问题(占34%)。
4.澄清模糊观念的途径
从调查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在澄清模糊观念的途径上“直接找老师解答”或“与同学交流”的选率分别为7%和18%,而“经过思考后再找老师或同学解答”的占70%,这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能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我们化学教师应把握学生这一优点,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比直接传授课本知识更为重要。“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的只有4%,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我们前文分析得出的现在中学化学教学不注重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有关,也与我们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参与意识不强有关。因此,化学教师应该正视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6.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案 篇六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龙街中学化学教师 杨泽东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其核心是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努力优化教学情景,诱发学生研究动机,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感悟创新的乐趣,学习并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锻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主动策略 分层策略 活动性策略 实验策略
[内容提要]:研究性学习目的就是为了改革课堂教学中不适应新形势的弊端,使教师和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共同行动者与合作者。为让“研究性学习”走进化学教学,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在本文中阐述了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策略,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实践。
[论文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在教育改革中,提出要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要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同时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作为化学学科来讲,以往化学研究性学习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一是教师对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解过于简单,仅把以前提倡的搞一些小制作、课外活动当成研究性学习,根本涉及不到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二是教师缺乏指导经验,有的把外地学来的经验盲目照搬,由于脱离实际情况,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事实上,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宗旨是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的,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它与现有的化学教学并不相矛盾。相反,化学学科的专题课题的研究常常能加深或拓宽相关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加深了对相关学科课程的理解和热爱,从而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的定义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专题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与科技、生活与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没有适当的方式去开发学生的潜能,相反强调接受、继承和积累,忽视研究、批判和创造,很多学生潜能未得到充分发掘,个性被抑制。那么在研究性学习中就能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从而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
1、“研究性学习”更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它突出了“学”。培养了学生想方设法去学、去问,同时感受求知和成功的快乐。它不只是让学生知道一个科学的结论,而且能使学生领略到科学家发明与创造的过程,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问题的求知欲。
(2)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教学策略。自从提出“终身学习”的概念以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责任。学会学习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的根本途径。因此,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策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重要方法:
①注重学法指导。一句名言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老师教的目的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传授学法,使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
②学会自学。学习是信息加工过程,它越来越应当成为学习者主动和学习者推动的过程。根据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应当注重学生自学,在自学、讨论的基础上达到知识的掌握。我们必须学会选择、学会思考、学会广泛而有效地汲取。因此,我们的教学不能限于仅有的几本教材,应该指导学生广泛学习,学会找到正确的信息源,同时又能抵御各种错误信息,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③自我评价。人对事物的看法是由自己来调节的,学生要学会学习,必须学会自我评价,学会自我调节和监控,通过对学习过程、方法和效果的分析,学会学习策略,并运用学习策略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确定发展方向、选择学习方法、培养并发展元认知。
(3)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认知实践活动的活动性教学策略。所谓:“活动性策略”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活动因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自觉参与的课堂环境,开放的课外发展环境,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达成认知、情感、行为目标的统一协调的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其核心是努力创设一种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4)注重培养以质疑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为标志的“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在学习中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在认知过程中敢于和善于评判,甚至提出不同的批判性的意见,对于促进学习主体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事实证明,那些善疑的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认知发展更快。而善于批判思维的人将获得更多令人喜欢的结果。批判思维是知识创新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以质疑和批判思维为标志的探究能力,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①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学生自学的基础上产生的问题常常能显示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转变程式化的内容,以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过程。教学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应着重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设疑策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教师要避免知识的教条化,要使理论的知识从书本中走出来,成为生活中实用的知识,则学生学习的动机就会被激发出来。
通过以上问题,学生专门成立了一课题组,进行深入调查,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并充分认识到了化学的的实用性,更加明确了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同时使学生能力和社会协调能力得到了提高。例如前不久“粉糊墙壁”,学生不禁对涂料的有关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都认为涂涂料有益无害。为此同学们进行了研究性学习,同学们通过利用课余时间,走访有关人员,通过查阅有关资料,竟然了解到不少涂料中含有不同程度的有毒物质(如苯、VOC、甲醛等),学生的学习热情顿时高涨,特以《建筑涂料对居室污染的研究》为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扩大了知识视野,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封闭传统的课堂教学开放化,同时大家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学习了解知识方面的程度加深了,学习也更加刻苦了。所以说,“如果不大胆质疑,就不可能有收获”。
②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评议。学生可以从教学内容的正确性、推理的逻辑性、结论的合理性、语言表达的严密性等方面对教材以及教师的讲课进行肯定或否定的分析、评议。运用批注、写笔记、札记的多种形式训练批判思维的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评议是自古以来
省去学生因专门进行研究性学习而增加的额外课业负担,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科学热情和求知欲望,学生会由原来的被教变为自己去学,我们的教学质量也会因此而大大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为营造一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的条件和环境,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激活学生的经验储蓄和知识储蓄,启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所反省,有所总结,对学习产生“元认知”,在教师帮助下进行自我构建。
⑴、教师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
减少了板书的时间,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因此,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应体现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结合,是对课堂结构的设计和内容的选择的高要求,这种课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会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只有不断进取,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⑵、对学生课后的研究性学习要及时地辅导、整理、小结在课堂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如果教师布置了任务,而不去作辅导,不让学生反馈学习情况,则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就会失去方向,存在的问题就得不到解决,就会出现虎头蛇尾的结果。所以,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也要重视教师的导,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
⑶、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教育教学方式
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而应树立“以学为主体,学会与会学,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观念。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就要创设以学为主的条件,真正在教育教学内容中体现以发展学生个性和全面发展为本的特点,努力做到教育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生动化,开放化。充分利用教学素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化学研究性学习与教师教学的关系。目前,有些教师仍把教学理解为只在课堂上讲授知识,而把化学研究性学习视为教学的额外任务,误认为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加重本来就很繁重的教学任务。事实上,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化学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其内容非常广泛,可以是学生正在学习的有关内容,也可以是目前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还可以是一个乡镇经济发展的调查分析。
四、课程展望(结束语)
随着当今社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和探索研究性学习,无疑是信息时代对学校教育要求的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崭新的尝试和实践。为实现研究性学习这一目标,我们在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上,作积极的探索,在教育教学改革的领域中迈出了新的步伐。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学会研究性的教与学二者的有机结合,既能使学生不会因研究性学习而增加额外的课业负担,并对学习探索产生了兴趣,又能使教学质量因此而大大提高。
目前,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它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或者说是模式;我们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也还处于探索阶段。随着我们教育工作深入研究和实践探讨,以实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研究性学习将给教育改革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将研究性学习方式与学科课堂教学相结合,并不排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及其相互促进。应该也可以将研究性学习与各门功课相结合,结合具体内容、方式和策略值得我们进一步思索和研究。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这是我们素质教育的呼唤。
7.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案 篇七
一、创设学习情景, 激发主动探究热情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 是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重要前提, 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当前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 主要包括提升学生知识水平与学习技能, 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形成持续的学习能动力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认知情感, 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应结合化学课程的主要特点, 合理选择研究性学习方式, 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景,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在为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创造平台的同时, 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如在学习《化石燃料的利用》一课内容时, 教师可从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实际出发, 要求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燃料利用的资料, 并对这些资料加以整理, 然后通过创设相关的问题情景, 激发学生独立自主探究问题的热情。例如:
(1) 煤、汽油、石油等燃料燃烧时对环境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 如何对化石燃料进行利用, 才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3) 你家中主要使用哪些燃料?在使用燃料时需考虑哪些因素?
二、注重实验探究, 培养深入探究能力
传统的化学教学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 教师过多地关注实验结果, 而对实验的理论知识及实验方法的设计却有所忽视,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发展。而研究性学习主要以探索性实验为主体,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实验过程, 从而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 提高动手能力。因此,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重实验探究这一环节, 在演示实验的过程, 结合生动有效的语言及巧妙的联想, 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实验过程, 培养学生深入探究能力。如讲有关“原电池”的知识点时, 可事先要求学生找到实验所需的仪器, 并将其组装好, 待组装完成后提出相应的问题:该装置能否产生电流, 如何加以证明?是否需要补充其他的实验仪器?从而激发学生的实验意识。在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的过程中, 当回路中有电流产生后, 再提出问题:回路中为何会形成电流, 请说明原因?从而进一步唤起学生的思维意识。在完成实验探究后, 学生将会得出电流产生的原因:当硫酸铜溶液和外接电路形成回路时, 两极得失电子将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电子流动产生电流。这时教师可进一步加以启发:若在回路中接入电源, 将锌板与电源负极、铜板与电源正极进行连接, 会有怎样的现象产生?学生通过实验过程会对实验现象的原因产生疑惑, 这时教师可加以指导:溶液中存在哪些分子、离子, 离子之间会发生怎样的运行?电子又是如何进行移动的?再经过师生之间的共同分析, 最后得出电解原理。
三、课外拓展调研, 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知识的运用。只有加强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学生才能深刻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 唤起学生将知识运用实际生活中的意识, 从而在知识的运用中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因此, 在高中化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应注重课堂的社会性, 努力寻找化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的关联性, 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 教师应组织学生构建课题小组, 进行课外的拓展调研, 将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类及筛选, 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对课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与分析, 最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对电池的基本原理进行讲解后, 要求学生以“废电池的污染与环保”为课题, 成立课题小组, 组织各小组成员参观周围环境, 让学生通过实地的调查网上的资料查询, 去发现研究废电池对周围植物生长及水生物的影响。这样学生通过自身不断地努力, 将会掌握对信息进行提取、筛选、加工的主要方法, 从而提高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强化迁移训练, 增强知识迁移能力
8.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案 篇八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 研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应当被视为高中化学课堂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各种教学环节以及教学过程时应当对于这一点有更为充分的考虑。课堂上教师不要一味的给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而是应当让学生能够自主展开对于各种实际问题的探究,在由浅入深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来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后学生的知识掌握才会更加牢固。
一、提炼生活中的热点话题
研究性学习首先要选取合适的素材和主题,教师既可以针对课本中知识探究时的一些实际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也可以拓宽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可以提炼生活中的一些热点话题,这类主题往往学生的探究欲望会更加浓厚。生活中的很多场景、问题等其实都和化学课程有关,教师要抓住这些教学素材,构建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并且对于生活中的各种化学现象进行合理利用。这样的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会更高,学生也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实际体验来思考各种问题,研究性学习所能收获的效果也会更为理想。
如学完“生活与化学”这一节后,学生对机动车尾气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目前机动车尾气污染物和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成份、产生原因以及防治方法等,确定与之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主题,指导学生分头收集材料,整理信息,得到观点。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以“食品添加剂与健康”为题,这也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了解它们的作用、性能和不良影响,以及因不当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中毒事件,可以让学生对于这一主题形成全面而深入的认知,实现对于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这便是研究性学习所能够发挥的积极效用。
二、创设研究性的课外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同样可以和一些相应的课外活动进行结合,让学生在趣味化的课外活动中来展开对于相关主题的思考与探究,这也是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的一个有效教学过程。高中阶段的很多化学知识都有着较强的实用性,教师要锻炼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与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化学知识的体现,以及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些都可以融入到以研究性学习为背景的课外活动中,灵活的设计活动类型,这不仅会培养与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会让研究性学习的功效充分得到体现。
教师在给学生安排研究性学习的课外活动时对于活动课题的设置要有一些合理的考虑。例如,学完“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时,学生可能会将“调查合金所具有的广泛用途”定为研究课题。作为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这种选题明显存在涉及范围过大,研究任务指向不明确以及学生的能力和主客观条件不相符等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将选题分解,使其具体化,比如改为“调查铝合金所具有的广泛用途”会更切实际。教师在给学生确立了活动主题后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探究空间,这才是研究性学习应当有的展开模式。
三、实验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化学课程的教学当然离不开实验,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时同样可以渗透对于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自主探究融入到实验过程中,这会增加实验的难度,同时,也能够增加实验的趣味性。为了让学生的自主实验规范有序的进行,并且保障最后的实验过程能够收获预期的效果,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前给予学生一些相应的指导。比如,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实验过程时通常有以下几步:提出假设并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总结实验经验。教师可以让学生严格按照这个方案来进行自主实验,这样才能够保障实验的效果。
例如,在做“制备氢氧化铝”实验时,就可以让学生依循上面的方案进行研究性学习。首先在两支试管中都加入10ml 0.5mol/l的Al2(SO4)3溶液,一支中滴加浓氨水,另一支滴加2mol/l的NaOH溶液;一开始现象相同,随着不断加入,加入浓氨水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消失,而加入NaOH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开始溶解直至完全消失。这个实验学生有能力自主完成,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将会加深大家的学习体会,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也能够在过程中充分得到锻炼。
结语
在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中,锻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非常重要。教师要给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提供良好的平台,要搜集各种可用的教学素材,并且丰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形式。这样才能够让研究性学习在课堂上更加深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姜晓峰. 成才视野下高中化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研究[J]. 成才之路,2013年34期.
[2] 李百双. 关于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其趋势分析[J]. 新课程(中学),2014年02期.
[3] 丁春羊. 在探究中发现——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分析[J]. 新课程学习(中),2013年11期.
9.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篇九
关于修正液对人体的危害研究结题报告
组长:蒋艺莹
组员:林泽漩、吴玲、李秀珍、符青坛、陈桂银、陈艺绮
指导老师:刘小红
一.研究背景
偶尔看见一则新闻,内容大概是桂林市有一名女生误吞修正液而导致食道被严重灼伤入院。这激起了我们研究小组的兴趣。我们想,小小的一瓶修正液,居然可以把人的食道严重灼伤,可见其中包含了多少有毒物质。反观同学们的书桌,99%都放着一瓶瓶各种各样的修正液。如果修正液里真的含有如此多的有毒物质,那么对于每天都依赖于它给我们修正错误,又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多大的危害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就以“修正液对人体的危害”作为此次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内容。
二.研究途径
通过查阅报刊、互联网、访问、调查问卷、课堂演讲,板报等形式
三.研究内容
1.修正液的主要成分
2.修正液毒性探究小实验
3.修正液的危害
4.修正液的用法
四.研究目的现在修正液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广泛使用着,可以说是“人人手有修正液”。但是,对于修正液的毒性和危害性,我们又知道多少呢?为了向广大同学们宣传修正液的危害性,我们小组就做了如下的研究性专题报告。
五.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1.确定分工:
搜集资料 :蒋艺莹
资料整理: 林泽漩、吴玲
会议记录:符青坛、陈桂银
资料研究: 陈艺绮、李秀珍
2.确立课题
对于修正液灼伤食道的新闻,我们小组成员都深有感触,且我们对修正液中的成分都颇有兴趣,于是课题就被迅速确定下来了。
3.制定计划
(2)实施阶段
按照分工,各成员开始工作,并将搜集回来的资料逐一整理,并做好有关实验,填写好实验报告。
六.研究成果
我们小组的研究成果如下:
(一)修正液的成分:
修正液中含有二氯甲烷、三氯乙烷,环乙烷和二甲苯等物质。据专家介绍,它们非常容易挥发游离于空气中。我们使用修正液时闻到的那一阵刺鼻的气味,就包含有这些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一旦被人吸入,会引起慢性中毒,使血液组成发生变化,影响神经系统,使人头
疼、恶心,吸入量过大,会危及生命。除此以外,修正液中还含有铅、苯、钡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二)修正液各种成分性质:
如下表所示
三氯乙烷甲基环乙烷环乙烷
易燃×√√
作为主要溶剂 早期近期近期
快干√××
破坏臭氧层√ × ×
误食毒性轻轻 轻
刺激部位眼睛 皮肤 呼吸道 眼睛 皮肤 呼吸道 眼睛 皮肤 粘膜系统
吸入造成的危害轻-中度中度轻-中度
中毒症状可致癌引起心脏痉挛头痛、呕吐、昏迷 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三)调查问卷分析
1.你一直在使用修正液吗?
是:98%不是:2%
分析:由数据可知大部分学生一直在使用修正液,且有依赖现象
2.你对修正液的知识懂得多少?
很多2%一般 23% 几乎不知道 76%
分析:由数据可知大部分同学对修正液了解甚少,包括它的危害
3.你认为中学生应该使用修正液吗?
应该 45% 不应该65%
分析:由数据可知同学们虽然知道修正液有害,但用还是不用仍十分矛盾
4.当你使用修正液时,是否闻到一些刺鼻的气味?
是98% 不是2%
分析:显然,大多数同学都发觉修正液的害处
5.你知道那些气味的成分吗?
知道1% 不知道99%
分析:大部分的同学都不知道修正液气味的成分,即使知道,都是一知半解。
6.你知道这些气味对人体有害吗?
知道 100% 不知道0%
分析:很明显,全部同学都知道那些气味会对人体造成不利影响
7.你知道这些气味对人体哪些部位有害吗?
知道 32% 不知道68%
分析:同学们对气味有害作用的部位也是一知半解的8.市场上所谓的香味修正液无害吗?
有60% 无9% 不知道30%
分析:有部分同学认为,香味修正液甚至比普通修正液更具毒性
9.修正液的价钱上涨后是否会继续购买?
会20% 不会80%
分析:由此可见,同学们对修正液的依赖不容忽视
10.平时的作业是否能不使用修正液?
能87% 不能13%
分析:看来同学们都有信心摆脱修正液,脱离它的危害
(四)修正液毒性探究小实验:
把草皮平均分成二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把一样多的修正液和水,分别倒在草皮上,隔12小时观察一次。
结果: 次数浇修正液的草皮正常的草皮
1茎部微黄正常
2黄色增大正常
3叶片中间枯萎正常
4死亡正常
(五)修正液的危害:
修正液中含有铅、苯、钡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应谨慎使用。修正液如果被吸入人体或粘在皮肤上,将引起慢性中毒,对肝脏、肾脏等造成伤害,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长期使用此类产品,将有可能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更为严重是可能会导致白血病等并发症。另外修正液含有二氯乙烷、三氯乙烷、四氯乙烷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对眼睛有很明显的刺激作用,经常使用会造成流眼泪、眼睛发红,个别的还会造成恶心、呕吐、浑身不舒服。另一方面这些化合物极容易挥发,进入大气层后还会破坏臭氧层,加剧臭氧层空洞,极不利于环境的保护。
(六)研究建议
我们发现了修正液中含有大量会造成人体危害的铅、苯、钡、甲基环乙烷、二氯乙烷等化学物质。它们会影响、破坏人体组织,严重的更会导致白血病等癌症,修正液对使用者身体健康上的危害是毋庸置疑的。它对人体组织的破坏性很强,还会使使用者得上白血病等不治之症,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使用修正液时应避免对鼻、口过于靠近,使用过修正液的表面,还应避免将修正液溅到皮肤上、手指上,千万不能为了图一时的快干而用手擦拭。有关专家提醒,在使用修正液时,务必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比如不让修正液与人体接触,不要让儿童接触修正液,要把修正液局限在一个恰当的使用范围。尤其对于中小学生,家长和学校要切实注意引导,教育孩子尽量不用或少用修正液。
(七)总结:
修正液,尽管它对我们的身体并没有多大好处,但在现今繁重的功课中,它仍是学生重要的修改工具。尽管修正液方便,但毕竟对身体有害,而且长期使用还会使我们产生依赖性,错了就用修正液,导致不认真做功课,这也是它对学生生理以外的一个重大危害。况且根据普遍的考试大纲,在考试中使用修正液是作为作弊处理,这就意味着我们在考试中不能依赖修正液。在这些条件下就要求我们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培养小心谨慎的习惯,认真写,认真做,摆脱修正液的控制。
七.研究感想体会
我很喜欢使用修正液,但它却总有一股令我难受的气味,通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使我懂得了更多,知道那种气味是什么东西和如何小心地去使用修正液。
10.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20例 篇十
1.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中红磷停止燃烧探因
(1)教师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中可提出红磷为什么会停止燃烧这一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如瓶内与红磷反应的气体用完了或是红磷反应完了等)。(2)课外组成研究小组,设计出验证猜测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2.用代用品完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学习了氧气性质后,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用其它能与氧气反应的物质代替红磷完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用蜡烛、木炭等)。(2)学生提出各种方案后,指导学生对各种方案进行实验验证。(3)通过实验结果的比较,得出自己的结论。
3.关于空气质量的调查
(1)从电视上的城市空气质量周报引发学生对空气质量状况的兴趣。(2)指导学生学会文献查阅的方法和有关空气质量问题资料的查找途径,可提供有关网址,如.cn/。(3)指导学生学会资料的整理与加工,写出空气质量的调查报告。
4.农村农作物秸秆处理方式的调查
(1)从农作物秸秆燃烧的产物引导学生思考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从而产生对农村农作物秸秆处理方式的兴趣。(2)指导研究小组到农村进行实地调查和查找有关资料。(3)对各种农作物秸秆处理方式利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5.分子模型的制作
(1)给学生展示几种分子结构模型。(2)教师对分子模型制作的方法(比例、伸展方向等)和材料要作必要的介绍,让学生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上设计制作方案。(3)学生制作的分子模型在班级交流并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公开展示。
6.分子、原子概念发展史
(1)教师首先要告诉学生,对分子、原子的认识经过了很多科学家的努力,激发学生对分子、原子发展史的兴趣。(2)计算机可上网的学校可提供如下网址:.cn。路径为:化学在线/科学殿堂/化学名人/道尔顿。不能上网的学校,教师要指导学生查找文献资料的途径。(3)指导研究小组整理资料并写出报告。
7.废电池对水质的影响
(1)从废电池的处理情况调查切入,提出废电池对水质有何影响这一问题。
(2)指导研究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如做用放有不同废电池和不放废电池的水养鱼对比实验等),做好实验观察记录(一般20天左右)。(3)根据实验并找查有关资料,写一篇研究报告。
8.学校附近水域污染情况的调查
(1)介绍我国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问题。(2)选择若干个村的水域实地进行调查(观察水质情况及水源周围的环境)和访问(了解污染的原因),到有关部门进行调查防污染的措施情况。(3)调查报告内容应包括水域污染现状、成因及防治的合理化建议。
9.酒与人的健康
(1)从电视报道假酒事件引出问题。(2)指导研究小组将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子课题,如:我国酿酒的历史,酒的酿造方法,酒与人的健康,假酒中的有害成分等。然后找查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可组织研究小组参观酿酒厂。(3)研究成果写成小论文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10.农村沼气使用情况调查
(1)在学习了甲烷之后提出此课题。(2)课题研究的内容可包括:我国使用天然气的历史、生产沼气所需的原材料、如何制造沼气、使用沼气作燃料的经济价值、全县农村使用沼气现状的调查分析等。(3)通过研究,向有关部门提出在农村大面积推广使用沼气作燃料的建议。
11.灭火器的识别
(1)在介绍泡沫灭火器时向学生调查:你认识的灭火器有哪些?从而引出研究的问题。(2)此课题研究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查找资料了解有关灭火器的知识(颜色、大小、使用范围和方法等);二是到商场、工厂、学校、机关进行实地调查并向消防部门进行咨询。(3)写出研究报告并在校内进行宣传。
12.简易净水器的制作
(1)从介绍纯净水的生产流程引入课题。(2)让学生利用木炭的吸附性设计出净水器的制作方案(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研究小组到纯净水厂进行参观)。制作材料选用教师可作一些引导。(3)对学生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可进行评选,优秀作品在全校展示。
13.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实验模拟研究
(1)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用实验方法验证的关键是什么?(2)引导学生设计出对比实验的验证方案。实验中只作粗略观察即可,不必作精确检验。
14.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装置的设计
(1)在演示二氧化碳直接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能观察到化学反应的发生吗?然后提出研究课题。(2)教师首先设计一个实验装置,使学生受到启发,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设计出各种实验装置的方案,经讨论后进行实验验证。
15.铜器的锈蚀与防护
(1)从铁生锈学习中引出课题。(2)课题研究的内容包括:铜器锈蚀的原理及铜锈的主要成分(查找资料)、除去铜锈的方法(实验验证)、防止铜器生锈的方法等。(3)研究成果写成小论文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16.铁与补铁的探究
(1)学习了铁的知识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各种问题,在此过程中引出研究的课题。(2)研究的方法包括文献法、实验法和调查法;研究内容可以有:铁在人体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作用及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补铁食品的种类与功效,补铁食品中铁成分的检测。(3)研究成果包括小论文、实验报告和市场调查表。
17.农村使用石油液化气安全问题的调查
(1)学习了煤与石油的内容后组织学生围绕液化气进行讨论,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引出该课题。(2)实施研究前要查阅有关资料、根据要访问的对象设置好问题提纲;调查访问的对象一般为:监管部门、消防部门、经营部门和用户。
18.铁丝生锈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研究
(1)从铁丝生锈要消耗氧气这一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并设计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方案。(2)实验方案可以有几种,分别进行实验验证(生锈过程较慢,要通过几天时间的观察)后找出最佳方案,写出实验研究报告。
19.皮蛋的制作
(1)教师通过投影展示皮蛋加工厂制作皮蛋的录像,激发学生自己制作的兴趣。(2)制作前要查阅有关资料(如皮蛋的历史、营养价值、制作原料和方法等),准备好制作所用的器具。(3)实施制作时可让学生家中进行,制好的皮蛋拿到班上展示。
20.侯氏制碱法实验模拟研究
11.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篇十一
一、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
研究性学习不同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是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与要求下所进行的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和探究性的学习方法。一般情况下,研究性学习是以小组或是个人活动的形式展开,参加学习活动的小组或是个人要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取直接经验和科学结论。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端正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精神,通过亲身实践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获得知识的乐趣,这就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的科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有着其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师在课堂上以讲解为主,学生只需要被动接受,学生在课堂上只需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加强记忆和理解为主,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在形式上有一些突破和创新,但是其本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缺少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而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无论是在课前预习或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要主动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人,其主观性能够得到最充分的发挥;(2)学习活动多以主题的形式展开。开展研究性学习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教师要安排好每一堂课的学习重点,围绕这一重点通过主题研讨的方式展开,每一个主题内容都可以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到一起,难度要适中,符合学生学习的基本状况,这样学生就会比较有兴趣,就能更加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3)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要重视学习资料的多样性,传统的教学过程都是以教材为主,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缺乏充分的学习资料,这样教师和学生的视野都会被束缚,即便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质疑,也很可能因为缺乏足够的资料而不能继续探索下去。而研究性学习模式非常重视学习资源的开发,网络、各种图书、文献或是相关的社会生活实践都可以成为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多样化,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就可以得到最为全面的资料信息,这就更加有利于探究学习的深入进行(4)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也更加多样化,学习结论也更加科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特点制定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通常都会较高,另外,由于研究性学习大多都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得出的结论是大家经过认真思考、共同分析后的科学结论,体现出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
二、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
由于研究性学习有着其独特的特点,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可大致归纳如下:(1)课堂上多质疑,提出有代表性的问题。教师在讲解基础知识时,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多质疑,对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或是比较感兴趣的知识点要充分发挥出质疑精神。例如,在讲解《化学平衡》这一章节时,由于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非常多,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都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进行方向,学生在学习时就要探究化学平衡状态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的问题以及如何根据条件计算平衡反应量的问题。很多细节问题需要学生去认真思考,经过反复讨论才能得出正确结论;(2)课外要多进行自主学习,拓宽视野。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是学生首先必须要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在利用好课堂时间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多查阅相关资料,不断拓宽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优势。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观察思考、资料查阅、实验演示、逻辑推理等方式获得研究结果往往能给学生最大的鼓励,有利于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例如,在讲解化学实验课时,酸碱中和试验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学生可以通过充分查阅资料去了解可以取代酚酞等指示剂的其他化学药品,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进行其他的酸碱中和试验,通过新的试验现象去分析酸碱中和过程是如何发生的。(3)多进行沟通交流。进行研究性学习必须要多进行沟通交流,教师与同学之间要多进行互动,同学之间也要多沟通,通过共同研究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也是研究性人才必须要具备的科学精神。同学们自主地研究与学习,把所得出的结论,进行展示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其学习动力,推动研究性学习的经常性开展,达到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小结
高中化学内容繁杂,知识点非常多,而且各个章节很难归纳到一起,学生不仅需要记住很多知识,还要具备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观察、不断总结,充分发挥出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2.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案 篇十二
1 研究性学习的涵义
研究性学习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从狭义上理解它是研究性学习, 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 是指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 在教师指导下, 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从广义上理解它是研究性的学习方式, 它是指老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 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 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 显然, 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的教学活动中。通常可以大致分为探索性实验课题、课外扩展性学习、现实生活中化学知识的应用、新科技问题前沿探索的学习报告、研究报告、社会调查等几种不同类型。这种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有利于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积极性, 有利于学生发展创新思维, 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现实意义。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三大特征。在其实施的过程中, 必须遵循发展性、实践性、创新性、过程性和自主性的原则。
2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程序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类型分为:实验探索型、情景创设型、调查研究型、社会课题型等。一般程序为:准备阶段———实施操作阶段———总结评价阶段。有时依据研究需要可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评价。例如以氯碱工业这一课题为背景, 组织学生学习, 网上查询资料, 从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让学生分析动手、动脑自己制作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动画, 将呆板的电解装置改制成可清晰观察到电解过程的装置, 再以小组活动课的形式开展课堂教育。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 理解了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原理和氯气的主要化学性质, 获得了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生产流程中科学技术问题的体验, 解决问题, 初步培养了提取、筛选、加工信息的能力, 发展了用化学用语表达、评价的能力, 同时增强了人际交往能力, 另外可从化学、技术、社会的三者关系, 分析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进行知识拓展, 学生可通过对氯碱工厂的厂址设置的讨论, 了解了知识的技术化和经济化, 为学生的持续学习提供了新方法与思路。
3 化学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措施
3.1 开展以学科特点突出的应用性探究学习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搞小项目设计, 做小课题研究。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选择新教材的部分讨论题, 要求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 查阅有关资料, 如讲了碳的同素异形体后, 可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 了解C60的结构、性质和用途;讲了胶体一节后, 可让学生了解什么叫纳米, 什么叫纳米技术, 纳米材料有哪些特点等;讲了氧族元素, 可以介绍科学家新近发现的O4分子, 可让学生根据O4分子的结构特点, 预测O4的氧化性强弱、稳定性等;从而形成独特的个性成果, 激发学生的创造与学习欲。
3.2 面向全体学生, 设计课外实验,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研究性学习亦如此, 只有全体学生都参与, 并以自身为学习的主人, 才能使研究性学习落到实处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学生在实验中能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从而能主动地探究, 课外实验的开展,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启迪学生的思维, 并且能使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如课外实验“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生烟”, 奇怪的现象让学生感到疑惑, 而且探究为什么的兴趣大增。如鸡蛋壳和珍珠成份的鉴别, 让学生从假设、实验设计、实验、现象和结论这些方面分工合作, 获得成功的体验。
3.3 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在教学中可利用各种教学信息、知识点创设教学情境, 设置问题, 诱导学生积极思维, 发现问题, 相互讨论, 分析解决, 一般来说学生在一定问题情境中, 借助课本和教师等提供的材料信息, 围绕问题收集、加工、处理信息,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 或独立探究、或协作讨论, 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最终找到解决问题, 进而形成正确的结论与概念, 从而掌握该知识。
3.4 开展多种实践活动, 培养研究性学习
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与实践课程内容较多, 充分的利用这些内容, 进行研究性学习, 从问题出发, 通过实验来展开, 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活动, 运用实验方法来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通过这种学习方式, 学生将得到”如何去获得知识“的体验, 学生的多项技能和能力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学生的智力也会在其中得到发展, 进而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提高。
3.5 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其学生潜能和个性发展
化学教学作为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基础课程, 它让学生通过带有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课题实践, 提出问题, 收集材料, 对研究性学习进行探索、分析、研究, 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 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及创造能力, 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的基础的方法, 提高实践操作、解决生活中与化学学习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为学生施展才能提供了巨大的舞台, 有利于充分释放学生潜能, 发展学生个性。
参考文献
[1]秦自云.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途径[J].化学教学, 2003, 4.[1]秦自云.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途径[J].化学教学, 2003, 4.
[2]陈绍添.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 2007 (14) .[2]陈绍添.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 2007 (14) .
[3]郑秀芹.化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 , 2007 (6) .[3]郑秀芹.化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 , 2007 (6) .
13.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案 篇十三
龚二华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因远中学)
兴趣指的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倾向与意图,它体现了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学习兴趣指的是学生希望学习知识的驱动力,倘若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从而实现理想的学习成效。针对初中学生来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事项。下面,笔者结合自身近些年来的教学感受,提出了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一、通过有趣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做化学实验,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学生亲自参与实验与教师进行指导之后,强化了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性,这有利于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学习热情的激发。化学实验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常常能够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新奇,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化学实验,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能够变得具体化、直观化、生动性。例如,在夏季,人们往往需要喝大量的啤酒,在将啤酒盖子打开的一瞬间,泡沫会喷洒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呢?通常而言,一升啤酒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5克,在制造啤酒的时候,借助相应的压力往瓶子里面灌注,为此,二氧化碳溶解在了啤酒中,可是在瓶子中存在一定的间隙,在打开的时候,只要稍微晃动,啤酒瓶中就会溢出气体形成的泡沫。这样的教学素材能够扣动学生的心弦,教师适当地讲解给学生,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也变得活跃起来。与此同时,学生也亲身感受到了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实验,获得了快乐感。并且,学生只有亲身感受和亲自动手操作,才可以切实地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奥秘,加深学习的印象,这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探究化学实验的兴趣以及学习化学知识的主动性。总之,化学这门课程的基础就是实验,化学实验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化学概念,以及提高学生观察和操作实验的技能。当然,也有利于学生严谨、认真科学态度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且更加深入地认知化学学习中实验的重要意义。
二、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大都有着比较强的好奇心理,因此直观性的教学方式可以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以往的时候,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只是应用于教师之间的比赛,不少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仅仅一个,并非所有的班级都能够应用。而在当今明显改善的教学条件下,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已变得非常多见。教师通过体现多媒体技术的功能,能够营造氛围与创设意境,在教学课堂上呈现关于教学的文字、声音、动画、图像等,以高科技的形式与大量的视听教学信息,强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化学教学活动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变得积极和主动。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化学式与化合价”时,由于缺少实验以及学生需要识记比较多的内容,学生常常感觉单调和乏味,而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能够将记忆化合价的歌谣与口诀融入其中。这样,学生在记忆化学式与化合价时会变得富有趣味性,而且非常容易,从而能够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在引导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中,累积了一定量的知识,也掌握了相应的技能,而学生需要在应用化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发展与提高。为此,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设计富有层次性的化学练习题,在学生自学完每一节的内容之后,能够要求所有的`学生做完相应层次的练习题目,从而体会学习获得的成就感。练习题目的类型有:一题多解典型的题目,通过变化的题型体会知识的奥秘;设计情境,提高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多题一解,把握规律;定时训练,提高解答问题的速度等等。其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实际生活,明确实际生活和生产当中知识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持久性地把握化学知识和解答化学问题。例如,学生非常容易混淆生石灰、熟石灰、石灰水、石灰浆、石灰石,教师能够在上课之前找到一个石灰厂,在讲解完之后,组织学生进入石灰厂,以使学生比较和观察上述物质的异同之处,明确它们的用处以及转化关系,以及应用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因为清晰和直观,倘若碰到不明白的地方能够及时地进行探讨。这样,学生不但熟悉了如何制取熟石灰、生石灰、石灰石等,而且明确了建筑生产当中它们的实际应用,真正地体会到了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进而使学生的化学学习自信心增强。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务必了解学生的实际要求,让学生清楚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当持续地更新教学思想,不断地总结,重视实验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的应用,引导学生应用化学知识,从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化学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王玉芹。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 (02)。
[2]孙亚苹。新课改下如何搞好初中化学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4)。
14.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案 篇十四
⒉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4.培养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反应原理、装置及收集方法。
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装置的选择
课型:新授课(学生实验探究活动课)
教法:对比法、分组实验法、实验探究法。
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用品
实验室制CO2所需仪器一套、碳酸钠、大理石、浓HCl、稀HCl、稀H2SO
4教学过程
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及实验装置。
引入新课 实验室如何制取CO2?
一、学生交流“活动与探究报告册”上的参考信息
二、学生进行活动与探究
〔板书〕1.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后讨论
总结:
〔板书〕(1)理想药品: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2)化学反应原理:
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讨论: 补充实验:
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
小结:
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
bsp;CaCO3 + H2SO4 =CaSO4 + H2O + CO2↑
其中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了大理石与硫酸的接触,反应慢慢停止了,故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板书〕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要求学生从给定的仪器(见书上111页)中选择适当仪器,设计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也可用其它仪器)
讨论: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采用的最佳装置(见书上111页、图6-10)
〔 板书〕(1)气体发生装置
固~液反应,不需加热制取气体
展示实验装置
讨论:⑴能否用普通漏斗代替长颈漏斗?
⑵锥形瓶能否用别的仪器代替?
小结: ⑴不能用普通漏斗代替长颈漏斗。因为普通漏斗颈太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从漏斗处逸出。用长颈漏斗时,下端管口必须在液面以下才能起到密封的作用。
⑵锥形瓶可以用大试管、广口瓶、平底烧瓶等玻璃仪器代替(展示实 验装置)
提问:实验室里如何收集CO2气体?能否采用排水法收集?为什么?
〔板书〕(2)气体收集方法
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密度比空气大)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O2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板书〕
三、制取二氧化碳
学生实验: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气体
总结:
〔板书〕1.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
提问: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
〔板书〕2.验满方法 ── 将燃着的木条或火柴放在集气瓶口,火焰熄灭,证明已满
提问:怎样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板书〕3.检验方法 ──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四、比较与归纳
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见书上110页、活动与探究报告册
本节课小结: 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
课堂练习P112第1、5题
家庭作业(1)P112第2、3、4题
【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案】推荐阅读:
研究性学习: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09-11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体会06-26
化学研究性课题06-19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研究论文09-24
化学研究性心得体会教学反思10-02
化学研究论文10-12
化学实验研究报告11-04
有机化学大牛研究小组08-20
化学研究生培养方案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