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案第二课

2024-10-12

安全教案第二课(12篇)

1.安全教案第二课 篇一

第二课 火车呜呜叫(5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唱唱:《火车呜呜叫》

2、练练:歌表演;双响筒。

3、听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二、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火车呜呜叫》,学习用身体动作来表达乘坐火车时的愉快心情,教育学生热爱首都北京。

2、认识双响筒并学习它的演奏方法。

3、通听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向学生进行爱祖国的教育。

三、教学步骤

(一)学唱歌曲:《火车呜呜叫》

1、用谈话法引出课题。出示北京天安门的画面,问“你想乘火车吗?”“我们一起乘火车到北京好不好?”

2、将歌词按节奏抄在黑板上,指导学生按节奏熟读歌词,然后再教唱歌曲。

3指导学生注意第一乐句中的“轰隆隆”和第二乐句的“啦啦啦”,应先弱后强。“55 65|4-|”的“4”音出现比较突然,多让学生听唱,加深印象。

4、歌曲的前奏及尾声,均为火车启动时的汽笛声和车轮由近及远由慢而快的模拟声,通过弹奏,引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学唱兴趣。

(二)练练

1、学敲响筒。

(1)认识双响筒。出示并演奏双响筒,告诉学生双响筒的名称,通过多看、多听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

(2)学习双响筒的演奏方法:

一是通过示范,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强调左手持双响筒,右手持木棒。

二是学习演奏方法,让学生辨别双响筒的高低音是难点,除了让学生记住“左高右低”的概念外,通过演奏,帮助学生听辨其音高。对辨别音高有困难的学生,在双响筒上做一标记。演奏时,持木棒的右手不可用力过猛,以中等力度为宜。

(3)按课本中规定的“2/4X X|X X|”节奏谱进行四二拍基本节奏拍的练习,并认识双响筒图,并为歌曲《火车呜呜叫》伴奏。

2、边唱歌曲《火车呜呜叫》边做动作

(1)启发学生想象火车轮子转动的情景。模仿车轮转动的动作。

(2)挑选节奏感较强的学生做“车头”。

(3)用手势提示学生第9至第12小节的动作。

(4)学生动作熟练后,让学生轮流做车头,给学生以充分表现的机会。

(5)对表演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从头到尾只做车轮的动作。

(6)动作说明。

前奏:预备姿势:全体学生站成一排,第一名学生双手握拳于胸前,做车头;其他学生左手搭在前面学生的肩上,做车厢。右臂屈肘握拳。

1-8小节:向前小碎步,同时,右臂屈肘由前向下转动,仿佛车轮转动。

9-12小节:原地屈膝。做“车厢”的学生右手叉腰,身体稍向右倾斜;做“车头”的学生向右转身与后面的学生对看,右手叉腰,左手向前伸出,手心朝上。

13-16小节:与第1-8小节动作相同。

结束句:双脚原地起踵落下,两拍一次。

(三)听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用生动的语言,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简要介绍国歌是怎样产生的。

2、指导学生朗读国歌歌词,知道国歌内容。帮助学生弄清以下几点要求:

(1)了解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用。

(2)国歌唱的场合。

3、复听时,让学生随录音,轻声跟着唱。

2.安全教案第二课 篇二

近日,南康市农机部门通过“12316”信息平台,及时向广大机手、农机驾驶员、操作手及专业合作社社员等发送有关农机安全生产的信息,提醒广大农民朋友,农忙再忙,千万别忘注意安全生产。农机部门的这一做法,被广大农民朋友称作是农机部门开设的农机安全教育“第二课堂”。农机安全教育是农机部门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年都会以不同形式、不同方法开展农机安全教育,今年该市农机部门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安全教育宣传外,还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手段的作用,利用手机短信、12316信息平台等向广大农民朋友群发安全生产信息,做到了安全宣传横到边、竖到底,不留盲区、不留死角,有效地起到了安全提醒作用。截止目前,该市已发送短信提醒信息1.2万余条。

3.第二课堂教案 篇三

一、活动主题:自我介绍的艺术

二、活动设计思想:

由于中职生学习压力过大,交际能力比较薄弱,同学之间沟通有所欠缺,形成自卑的心理,不够自信,有时候会比较冲动,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意识到学生进行交流是多么的重要,要让学生从自我介绍开始,要学会交流。对学生而言,在面试中,也经常会遇到面试官要提出自我介绍的问题,怎样让面试官记住你的特别,所以自我介绍是非常重要的,自我介绍也需要讲究艺术的。

三、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同学们知道交流的重要性。

2.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活跃气氛,加速同学之间的了解,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3.对于新生,有助于学生之间互相理解,通过自我介绍让同学们了解自己。

4.对于老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胆量,学生毕业面试时能从容,淡定的做自我介绍,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具体过程设计:

(一)同学们按作为小组依次报数,从1到5开始报数,是1的数字作为一组,2的数字作为一组,3的数字作为一组,4的数字作为一组,5的数字作为一组,每个小组5人,每组选出一个组长。(为防止熟悉的学生同一组,把分组打乱,以至于达到锻炼的目的)

(二)给同学们按分组围成一个圈讨论10分钟,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为了学生之间交流,给与更多的时间小组讨论,引导同学们互动)

(三)每个小组的每个同学用纸写出自己小组的另一个同学的姓名,籍贯,兴趣爱好,家乡特产,旅游景点等等。(介绍另一个学生,有助于了解别的同学)

(四)开始时,第一个同学介绍另一个同学的姓名,籍贯,兴趣爱好,家乡特产,旅游景点等等,以此类推。。

(五)每组组长把纸条收齐交给我。(有助于老师能更快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利于老师和学生的交流)

五、活动小结:

1.倡导同学们为了自己,为了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主动去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积极与同学沟通,正确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通过交流增进友谊。

2.我们班是一个大家庭,有困难互相帮助,遇到问题一起解决,一起交流,同学们应该要认识到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六.自我介绍需要注意的事项

1、注意时间。以半分钟左右为佳,如无特殊情况最好不要长于1分钟。

2、讲究态度。进行自我介绍,态度务必要自然、友善、亲切、随和。届时应显得落落大方。

3、力求真实。除自我介绍外,还有他人介绍。

他人介绍,又称第三者介绍,它是经第三者为彼此不相识的双方引见、介绍的一种介绍方式。决定为他人作介绍,要审时度势,熟悉双方情况。在为他人作介绍时,先介绍谁?后介绍谁?是一个比较敏感的礼仪问题。根据规范,处理这一问题,必须遵守“尊者优先了解情况”的规则。先介绍位卑者,后介绍位尊者。自我介绍可以分为下述五种具体形式:

1.是应酬式,应酬式的自我介绍,适用于某些公共场合和一般性的社交场合,它的对象,主要是进行一般接触的交往对象。

2.是工作式,工作式的自我介绍的内容,应当包括本人姓名、供职的单位及其部门、担负的职务或从事的具体工作等三项。

3.是交流式,交流式的自我介绍,主要适用于在社交活动中,它是一种刻意寻求与交往对象进一步交流与沟通,希望对方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与自己建立联系的自我介绍。交流式自我介绍的内容,大体应当包括介绍者的姓名、工作、籍贯、学历、兴趣以及与交往对象的某些熟人的关系。

4.是礼仪式,礼仪式的自我介绍,适用于讲座、报告、演出、庆典、仪式等一些正规而隆重的场合。它是一种意在表示对交往对象友好、敬意的自我介绍。礼仪式的自我介绍的内容,亦包含姓名、单位、职务等项,但是还应多加入一些适宜的谦辞、敬语,以示自己礼待交往对象。

5.问答式,问答式的自我介绍,一般适用于应试、应聘和公务交往。问答式的自我介绍的内容,讲究问什么答什么,有问必答。

七、自我介绍的技巧

1.平和自信。初次交往,都想互相多了解对方,又都想被对方所了解。自我介绍时就要大大方方、不卑不亢。应该勇于向他人展示自己,树立自信,让别人产生希望与你交往的愿望。

2.繁简得当。应视交际的需要来决定介绍的繁简。一般说来,参加聚会、演讲、为他人为事、偶尔碰面、为单位公关等,自我介绍宜简约些,只要介绍姓名和工作单位即可;而在另一些场合,如:求职、找人办事、招标时投标、深交朋友等,则可以介绍的细致一点。

3.把握分寸。介绍自己要有自谦和自识,自我介绍少不了介绍“我”,但要把握好分寸。有掌握分寸,关键要以平和的语气说出“我”,要目光亲切、神态自然,这样才能使人从这个“我”字上感受到你自信、自立而又自谦的美好形象。切不可自吹自擂,一般不用“很”、“最”、“第一”一类的字眼,这样才能使对方对你产生信任感。

4.第二课教案(2课时) 篇四

第2课

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学习目标】

1、列举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

2、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内涵。

3、援引一些对宋明理学评价的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2、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1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课《宋明理学》(板书课题)。过渡语:请看本课的学习目标。

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2、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二、出示自学指导

导入:知识回顾:至汉武帝时,儒家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请认真阅读课本第7-10页,思考并在课本上画出下列思考题的答案要点,5分钟后比谁的答案要点全、语 言简洁、表达准确。

1、阅读书本第7页,思考宋明理学形成的背景以及重要意义。

2、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归纳二程和朱熹的主要内容。

3、以列表的方法,归纳陆王心学。

三、先学后教

(一)过渡语:自学指导明确的同学请举手。自学竞赛开始!(二)学生自学(看书,找答案)5分钟

教师在讲台上用眼睛巡视全班,督促每位学生认真、紧张地自学,发现问题,下去指导(并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三)检测(讨论,对答案)

过渡语:时间到,看完并找到答案的同学请举手。一、三教合一(提问式一带而过)

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隋唐时:儒、佛、道三足鼎立

教师: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

二、程朱理学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就理学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归纳简析: 学生:代表:程颢、程颐、朱熹

含义:以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主要内涵:

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理而后物。

2、“人伦者,天理也”。

3、天理就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4、“存天理,灭人欲“

5、“格物致知” 评价: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世影响深远,甚至外传,在日韩形成“朱子学”。

评价:程朱理学有科学和不科学两面,应正确对待。教师:就理学的评价结合知识延伸趁热打铁进行分析:

进行一场课堂讨论,谈谈对宋明理学的评价。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它有什么可取的地方?有哪些内容是不科学和不正确的?(宋明理学的利弊)

(1)科学或可取的一面:

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④宋明理学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因循守旧的观念;④重利轻义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

(3)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三、陆王心学:

教师提示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心学: 代表:陆九渊、王阳明 主要内涵:

1、“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都在心中。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心无外物,心外无理”。

3、“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探究: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同:程朱理学和王的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异:认为世界的本原不同: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理在心外;而王的心学认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在心中;

由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变为阳明心学的主观唯心主义。(四)小结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全部内容,明确所有问题答案的同学请举手。(五)读书,背答案

学生背诵重难点,教师下去抽查。

四、当堂训练:课时作业 补充:

[谶纬之学]

西汉末年出现,伪托神灵预言,以之解经述史。由于光武帝相信图谶,谶纬之学在东汉一代大行其道。但谶纬之说,穿凿附会,以之理政决疑,为害不浅。章帝时,曾集群儒于白虎观讨论经义,由班固写成的《白虎通义》,系统地吸收阴阳五行和谶纬之学,使今文经学逐渐谶纬化。桓谭、张衡等反对今文经,力辟娥纬之学。王充更著《论衡》八十五篇,破除儒家的天人感应和谶纬的鬼神妖异之说。

[韩愈]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又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

[李翱]

李翱,字习之,祖籍陇西(今甘肃一带),唐代著名儒学家,理学的先驱。李翱自幼就受到儒学的熏陶。据他后来在《复性书》中说,自6岁开始,他就读书,“但为词句之学”。所谓“词句之学”,大约就是章句训诂之类。15岁以后,他已“志于仁义”,对儒家思想进行独立思考。李翱的著作流传下来的很少。今有《李文公集》18卷,另有他与韩愈合著的《论语笔解》2卷流传于世。他的思想观点主要集中在《复性书》、《从道论》、《命解》、《去佛斋》、《平赋书》、《正位》、《学可进》、《杂说》、《答朱载言》、《论事流表》、《疏用忠正》、《疏屏奸佞》、《疏改税法》、《疏绝进献》、《疏厚边兵》等文章中。

在《复性书》中,他阐述了一个以《中庸》为传授中心的“道统”。他说:子思,仲尼之孙,得其祖之道,述《中庸》四十七篇,以传于孟轲。轲曰:“我四十不动心。”轲之门人达者公孙丑、万章之徒盖传之矣。遭秦灭书,《中庸》之不焚者一篇存焉,于是此道废缺,其教授者唯节行、文章、章句、威仪、击剑之术相师焉,性命之源则吾弗能知其所传矣。道之极于剥也必复,吾岂复之时邪?他认为儒家的性命之学,到秦汉以后就趋于废缺,至唐代衰落到了“极于剥”的地位,儒家的“性命之书虽存,学者莫能明,是故皆入于庄列老释”。他以《中庸》为主要的理论依据,旁采《易传》、《大学》、《乐记》等儒学经典,综合老子的“复归”、庄子的“心斋”以及佛教禅宗、天台宗的部分思想,建立了自己的心性学说。

[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以母舅龙图阁学土郑向任分宁(修水)主簿,调南安军司理参军,移桂阳令,徙知南昌,历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熙宁初知郴州,擢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所到之处,都很有实绩。“在合州郡四年,人心悦服,事不经先生之手,吏不敢决”。晚年知南康军,治所在今星子县城。曾游览庐山,为庐山的山水所吸引,在其自为诗中道:“庐山我爱久,买田山中阴。”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故居濂溪以名之,遂定居于此,并将原在故里的母亲郑木君墓迁葬于庐山清泉社三起山。敦颐卒,亦附葬于母亲墓旁。

周敦颐是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清代学者黄宗羲在《宋儒学案》中写道:“孔子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他继承《易传》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说“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太极图说》)。”圣人又模仿“太极”建立“人极”。“人极”即“诚”,“诚”是“纯粹至善”的“五常之木,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过主静、无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在以后的七百多年的学术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所提出的哲学范畴,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性命、善恶等,成为后世理学研究的课题。

周敦颐著有《周子全书》行世。濂溪书院是他讲学的讲坛,他的学说对以后理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朱熹]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小名沈郎,小字季延。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江西婺源人。绍兴十七年秋中举人,次年春登进士,先后被授予朝奉郎、朝散郎,历任泉州同安主簿、秘书省秘书郎、知南康军、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公事、江东转运使、漳州知府、湖南转运副使、焕章阁待制兼侍讲等职。

淳熙八年十二月,任直秘阁受命巡视台州时,上书弹劾前太守唐仲友“违法扰民,贪污淫虐,蓄养亡命,偷盗官钱”。宰相王淮包庇,朱熹不畏权奸,连上书十次,终于罢免了唐仲友新任江西提刑官职。并上奏朝廷,指出当时南宋天下“如人有重病,内自心腹,外达四肢,无一毛一发不受病者”,提出“辅翼太子,选任大臣,振举纲纪,变化风俗,爱养民力,修明军政”六策。

朝廷识其才,多次委以重任,朱熹力辞不受,致志于理学。先后主管台州崇道观、武夷山冲佑观、华州云台观、西京崇福宫、西太一宫、南京鸿庆宫,讲学庐山白鹿洞书院,著书立说。一生著作甚多,收入《四库全书》的有四十部。其哲学思想发展了“二程”(程灏、程颐)关于理学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

庆元三年,韩佗胄擅权,排斥赵汝愚,禁道学,朱熹受牵连被斥“十罪”,革职回家,于庆元六年三月去世,终年七十一岁。

[陆九渊]

陆九渊(1139—1192),字子静。抚州金溪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他从小就聪明好思。

三、四岁时就向父亲提出“天地何所之”这样深邃的哲学问题。

七、八岁,“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他读古书,见“宇宙”两字,别人解说道:“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他顿然大悟说:“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乾道八年(1172)登进士第。在京师,“士争从之游,言论感发,闻而兴起者甚众”。初调隆兴靖安县主簿,后改建宁崇安县。经人荐任国子正,复除敕令所删定官。他慨叹于靖康间北宋被灭的惨痛事件,和四方志士交结,并曾上书陈五论:一论仇耻未复,愿博求天下之俊杰,相与举论道经邦之职;二论愿致尊德乐道之诚;三论知人之难;四论事当驯致而不可骤;五论人主不当亲细事。除将作监丞,因给事中王信反对,落职还乡。九渊当时名望已高,每开讲席,学者群集,“户外屡满,耆老扶杖观听”。他自号“象山翁”,学者尊为“象山先生”。光宗即位,他被起用知荆门军。当时荆门是南宋边地,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但是实际防务极差,连城墙也没有。他“乃请于朝而城之。”经过他一年左右的认真治理,“政行令修,民俗为变。”绍熙三年卒,谥文安。

陆九渊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他主张“吾心即是宇宙”,又倡“心即理”说。断言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之中。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往古来今,概莫能外。企图由此证明所谓“天理”即封建等级秩序、封建道德教条,都是人心所固有,是恒久不变的。他认为治学的方法,主要是“发明本心”,不必多读书外求,“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和朱熹两人,虽然“所学多不合”,曾在鹅湖展开过有关“理”与“气”的大辩论,但是,他们友谊极厚,书信往来,论辩不已。九渊曾在朱熹主持的白鹿洞书院讲君子小人喻义利一章,听者泣下。

[纲常]

儒家的“纲常”指的是:“三纲五常”,它是封建社会中最主要的道德关系和最基本的伦理思想。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所谓“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三纲五常”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在儒家看来,是天经地义的永恒不变的“天理”,“纲常千万年,磨灭不得”,谁也不能更改,也不能违反。

[王守仁]

5.第二课 图像与眼睛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形象及其包括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着三大类。

2、理解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突破只能欣赏具像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2、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标

1、什么是具象美术

2、什么是意象美术

3、什么是抽象美术

导入:师: 我们一起玩个游戏。(看对图像的观察力)

学生边观看图片边思考: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 狮子在哪里? 有几个黑点 ? 是静的还是动的?等图片,提高眼睛的观察力,激发学生对图象的兴趣。

小结:刚才的图片,需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但是,有的人却有一双审美的眼睛,他能够通过这双审美的眼睛产生思维和发现美感,并能够在此作用下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启迪。引出本课课题:图象与眼睛

(二)、探究交流

1.展示《重屏会棋图》中国画 周文矩、《刘胡兰就义》冯发杞 提问:这几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点?

2.展示意象美术、抽象美术作品,同学欣赏并思考。提问:(1)、对于这几类美术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

(2)、他们分别让你联想到什么?带给你什么感受?

(三)、教师精讲 精讲问题一:具象美

对于具象作品,它们表现的形象来自于现实世界,因此观众在看的时候可清楚地了解艺术家要表现的内容。刚列举的三副作品来帮助理解什么是具象作品,它们在人物神态、气氛渲染、衣服的质感或空间的暗示上都显得很真实,仿佛我们可以走进画面,在这里艺术家所追求的就是“真实”。

精讲问题二:意象作品与抽象作品

意象作品虽然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潜在的联系,但更主要的是把艺术家从现实世界中获得的形象进行主观化、情感化的处理,创造出一些只有在艺术世界中才能存在的形象,艺术家创作这类作品的时候所运用的方法如夸张、变形、重组或改变客观的比例等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我们可以辨认画面上的形象,但它们跟实际生活中的形象有一定的距离,不太符合日常生活的逻辑。

抽象美术指完全不可辨认的图象,来源于作家的主观世界,脱离了客观形象的束缚,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抽象艺术要看作品形式所体现出来的平衡、对比、韵律、节奏等是否让人舒服。

(四)、学习展示

1、展示《贵妇人像》

提问:这件作品有什么特点?对于具象美术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

2、展示《狐狸的游戏》、《红黑黄蓝灰的构成》 提问:这些作品我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五)、课堂小结

(六)、当堂检测

6.高职院校开辟“第二课堂”新论 篇六

问题的提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责职, “学而时习之”则是学生的主要任务, 这其中的“教与学”重点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虽然“第二课堂”并非新生事物, 但一直以来“第二课堂”仅仅作为学生的一种课外活动, 时而见之于中小学教育中, 在高校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对众多的高职院校, 学生上完课后还会有大量的闲暇时间, 管理也相对比较宽松, 学生都会有较多的自由。这样, 如何充分利用课外时间与资源就成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 积极研究、探索开辟“第二课堂”, 用好课内时间的同时用好课外时间, 促使学生实现由“学习知识”向“学习能力”的转变,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然, 两种课堂既有分工也有协作, 其中, “第一课堂”侧重于理论教学和系统知识的传授, 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第二课堂”更为关注学生能力与个性发展, 为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团结协作意识等提供重要的舞台。但两者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都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开辟“第二课堂”的必要性

传统课堂教学主要采用的是灌输方式, 这种方式具有直接、简捷、相对高效的优势, 这是因为以往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 为了在有限的资源下能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 这不失是一种权宜之计, 所以, 也有人说, 现代教学论就是以效率为核心的“有效教学论”。但这种高效率却是建立在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基础之上的, 在这种“工厂化”的教育模式中, 把有思想的人等同于没有生命的“产品”, 抹杀了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因而只是教的高效率而绝非学的高效率。这种课堂教育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 在注重个体发展的今天, 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这种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所以, 在高职院校中开辟“第二课堂”具有重要意义。

开辟“第二课堂”的可能性

互联网的普及、教育资源的丰富是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基础在信息社会, 伴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教育资源也在不断地增多,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大量运用到教学中, 教师已不再是学生的唯一知识来源。著名教育理论家西摩·佩伯特 (Segmour Papert) 曾经说过:“当每个人都可以买得起一支铅笔的时候, 必然会改变个人的学习方式;同样, 当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只属于他个人的一本书, 而不是与他人分享时, 将再次改变个人的学习方式”。同理, 如今当我们都可以通过Internet拥有整个世界的时候, 学习方式必将再次改变。学习已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的唯一方式, 这也为“第二课堂”的开辟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互联网不仅改变了学的形式, 同样也影响了教的方式。网络教学、网上答疑、网上查询反馈信息等, 都极大地缩小了时空阻隔, 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一对一的交流。而且, 目前还有不少学校已开通了相应的平台, 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 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与交流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方式, 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课题, 基于互联网开辟“第二课堂”将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向。

教学、课程等方面的改革为实施“第二课堂”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学、课程等的改革打破了以往关门办学的模式, 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突破, 探索出多种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途径, 实现了开放式办学, 构建出诸如“工学交替”、“项目驱动”等一些融“教、学、做、练”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些教学模式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外, 还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所有这些都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将学校内外连成一片, 课堂内外融为一体, 充分发挥两种课堂的综合作用, 才有可能实现。

学校硬件设施的完善为“第二课堂”提供了物质保证目前, 各个学校的办学条件都有了质的飞跃, 特别是在硬件设施方面, 兴建了一大批图书馆、体育场馆、计算机中心、实验室以及各种实训基地等。这些给学校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当然也应成为“第二课堂”实施的重要物质保证。

实施“第二课堂”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第二课堂”只是整个教育与学习过程的一种重要方式, 并不能取代课堂教学的作用。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主要的教学形式, 还将继续发挥其主阵地的功效。脱离了课堂教学的主阵地, 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第二课堂”, 因为这二者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共性教育, 而“第二课堂”更侧重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方式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可以对“第二课堂”一些普遍的问题加以说明, 进行必要的指导;对项目的进程做阶段性的总结, 并对后期工作提出一些明确的要求等。我们要注意理顺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两者之间的关系, 注意发挥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 并通过课堂教学对“第二课堂”加以积极引导。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始终都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这一原则在“第二课堂”中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往往只注重教师的教, 整个教学过程由教师控制, 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师的教学方法, 却很少意识到学习者的行为, 造成教学过程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及其个性特点。在“第二课堂”的实施过程中, 应以学习者为中心,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其个体需要, 通过对学生行为的预测、控制、激励和引导,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发掘个人潜能, 激励学生有目的地开展各项有意义的学习。换言之, 课堂教学中人们比较关心教师的“教”, 而在“第二课堂”里我们更应关心学生的“学”。

不能忽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不但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讲授者, 也是学习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和考评者, 还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值得信赖的朋友。教师参与“第二课堂”, 可增加师生间交流的机会。教师从而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和友谊, 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交互与反馈, 进而也可以改进课堂教学, 增强教学效果。当前, 已有不少院校进行了项目式教学改革, 推广实行“导师”制度, 尝试对课堂教学作出适当的延伸, 这都是一些积极有效的探索。

加强信息交流, 注重学生反馈交流与反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在“第二课堂”里, 学习过程要更多地依赖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相互间的互助交流, 这不但可以让学生增强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当然, “第二课堂”中教师也不是局外人, 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信息交流, 及时掌握他们的学习状况, 有时候还应给予必要的指导。特别是一些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度较低的学生, 他们也非常渴望并需要与教师交流, “第二课堂”给了他们比较好的机会。当然, 这些都会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方法和进度的调控, 优化教学策略, 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 丰富教学内容, 必将更加有效地促进与推动整体教学质量的上升。

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一个好的教育制度一定会有一套科学、灵活、客观的评价体系, “第二课堂”更应如此。其评价体系要紧密联系实际, 实现评价信息的多元化, 突出过程评价, 克服以往单一用考试成绩评定学生的做法, 结合学生的兴趣与特长, 灵活采用多种形式, 创新评估方法与手段, 突出科学评价的强化刺激和激励作用, 不但要做横向的比较, 更要做纵向的比较, 对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与关注, 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 使其体验成功的快乐, 从而激发他们前进的动力。比如过程性评价, 提倡探索式和创造性学习,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诚然, “第二课堂”活动还具有很多不确定性、不可控性, 对此应给予应有的重视, 将“第二课堂”和课堂教学有机整合, 因为在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主旋律的今天, 二者的界限其实已经不十分明显了。当然, “第二课堂”绝不应该只是课堂教学的附庸, 不只是一种补充, 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 继续加大投入, 切实解决诸如师资队伍建设、项目课程改革、改善教学条件等现实问题, 为“第二课堂”的开辟积极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胡航, 任友群.学习技术新发展及其对教育研究的意义[J].中国电化教育, 2008, (4) :1-6.

[2]陈德怀.面向“1对1”增强学习技术——科技增强学习的研究与实践[J].信息技术教育研究, 2006, (4) :4-8.

7.第二课堂美术教案 篇七

第一课 准备课

1、开学学生用品准备布置、学习目的性教育,纪律教育。

2、通过革命历史画的欣赏,教育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从而更加努力地学好知识。

3、通过外国绘画作品欣赏和革命历史画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审美的水平。重点:革命历史教育、审美教育,学习目的教育、纪律教育。难点:对所欣赏的绘画作品的理解。教学过程:

1、欣赏、分析,布置本学期所需的美术学习用品的准备工作。

2、认识原色 认识红、黄、蓝三原色,知道三原色可以调配其它任何颜色(白色除外)。

------间色 任何两种原色调配的新色叫做间色。并作间色调配练习。2------复色 任何两种间色调配的新色叫做副色。并做副色调色练习。------类似色 邻接色------补色 色环上直径两端相对的色

------暖色(相对而言)红黄系统的色彩为暖色 4------冷色 兰色------冷色

3、让学生谈谈感想。教育、启发学生加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学习环境,学好每一门课程。

4、欣赏外国绘画,介绍外国名画和著名画家是怎样刻苦学习的,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审美水平。

第二课 各式各样的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描绘、让学生了解门对建筑物的作用和美学价值,从而对门的造型,用途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2、把握门的造型结构特征,进行准确描绘,处理好门与建筑物的和谐、统一,提高描绘建筑物的能力。重点:了解门在建筑中的美化和实用两大价值通过描绘门,发现美、创造美。

难点:造型美、结构合理;想象并用自己的手描绘自己期望的门,特殊用途,特殊造型的门。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和范图上的门及课题要求,让学生讲述自己目的性观察到的门(上节课后布置观察)的重型、特征、进行概括:

A、造型、材料 B、牢固、气派、美观、实用 长方形、圆形、拱形、方形------木制、金属制、玻璃-------手开、自动--------单向开、双向开、旋转、平衡、升降-----

2、启发学生想象、改造(对原型)、设计描绘出美观、实用特殊的门(让学生说说想画什么样的门,以互相开拓思路。

3、学生设计、巡视指导

4、提示:门与建筑物在和谐统一 *也可为我们的学校设计一座漂亮的门

5、学生完成作品。

6、优秀作品评析。

7、观察亭子。

第三课

画亭子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抓住亭子的共同特征,设计出新颖、美观的亭子,培养学生的造型、想象、创造能力。

2、了解亭子在园林建筑中的作用和公益作用。

重点:通过观察、了解掌握亭子的结构特征,并能用写生、创作的方法画出美观的亭子。难点:创造和想象。教学过程:

1、欣赏分析课本内的亭子,引发学生描述宁波的亭子和见过的亭子,概括出亭子的共同特征。

2、讲讲历史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的公益性亭子,有纪念意义的亭子(西安临潼“捉蒋亭”)。“**亭”上岳飞被奸臣所害------

3、让学生讨论要画什么样的亭子,干什么用,进行概括,让学生都心中有底。

4、亭子画法示范,构图的主次关系提示。

5、亭子周围环境衬托指导,启发。

6、学生创作开始,巡视指导。

7、学生完成作品。

8、优秀作品评析。*重点复习三原色、三间色

第四课

色彩的明度对比

学习目标:

1、学习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理解色彩的要素,2、掌握色彩明度的处理(调节)方法并能运用在绘画中,提高学生用色造型能力考、技巧。

3、掌握色彩明度对比知识、激发学生用色彩去创造美、表现美、培养审美情*。重点:传授色彩明度对比知识,使学生掌握色彩明度的处理方法提高运用色彩的技能。难点;理解和运用,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实践加深理解。教学过程:

1、欣赏并分析课本范例。让学生注意画中色彩的明暗,进行对比(讨论、回答)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色彩的明度对比学习。

2、课本范例结合文字解说的分析,使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

3、从色彩的色相环中(挂图)进行色彩明度比较P10示范分析单一颜色的明度变化处理(调节)方法,使学生知道对比色的来源。

4、试画一幅物画(老师示范提供铅笔稿画法),让学生讲讲自己用什么颜色上色,使画面具有明度变化的节奏感。并提示物体明暗的色彩处理。

5、学生定稿后(可自己设计)上色,完成作品。

6、作品评析。

7、课后练习作业:红色明度变化调节(渐变)。

第五课 色彩的色相对比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色相环,认识什么叫强烈对比,什么叫柔和对比,理解色彩的色相对比给人视觉带来的奇特效果,进一步认识色彩要素对画面的作用。

2、能应用色彩的强烈、柔和对比对同一题材画面作色彩处理,提高色彩运用的能力,美化生活环境。课前准备:色相环,强烈对比、柔和对比图例挂图。各色彩纸。重点: 掌握和应用色相对比知识。难点: 色相对比知识的理解、应用。教学过程:

1、出示挂图(色相环),让学生重温十二种色相,分析讲解在色相环中,互成150度~180度的色和互成60度的色使学生理解色彩的强烈对比、柔和对比概念。

2、让几个学生上台指出并写出强烈对比色,柔和对比色,使学生们进一步加深映象。

3、让学生说说课本内图例中的色彩成份及属于哪一种对比,使理论与实践结合。

4、指导画出两幅相同的铅笔画稿,让学生选择强烈对比和柔和对比的色彩分别给两幅画上色。

5、指导可用上节课所学的色彩明度知识进行调色、上色。

6、巡视个别指导,学生完成作品。

7、学生作品赏析。

8、对个别典型作品提出色彩修改意见。

第六课

形的渐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习近平面构成中的渐变知识,了解形的有规律、有秩序的变化形式,能设计渐变图形。

2、掌握基本形均可渐变的原理,设计出多各形式的渐变图案。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创造抽象美的能力。

重点: 能授渐变形式的平面构成知识,表现形式、运用抽象形的有秩序变化,设计形的渐变。难点; 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创造抽象美的能力。教学过程:

1、欣赏课本渐变图形,让学生了解“形的有秩序的变化叫渐变”。

2、介绍渐变知识:形的渐变形式——

方向渐变——基本形具有方向性时,可作方向性的渐变排列。大小渐变——基本形作由大变小,由小变大的变化排列。位置渐变——基本形作有规律的上下、左右位置变化排列。形状渐变——基本形作有规律的逐渐增、减形状的变化。正侧渐变——基本形按规律改变角度,作正、侧渐变。骨骼渐变——如“邦迪”创可贴广告中手指渐移的图形,就是将 骨骼线的位置进行逐渐移动,产生的多种渐变。

3、强调形的有规律渐变,结合色彩明度渐变,指导学生进行渐变图形设计(示范演示几种渐变设计)。

4、学生作业,师巡视指导。

5、学生优秀渐变作业赏析。

第七课 色的渐变

教学目标:

1、掌握色相、明度知识(已学)了解“色彩与色彩”,“明度与色彩”的渐变构成。

2、通过学习,学生能用色彩结合形的变化,画出色的渐变图形。

3、掌握色的渐变知识,提高学生美育素养。重点:色相、明度、色彩渐变知识及构成。

难点:色彩知识的运用,色彩的调配,色彩与形状结合渐变的设计。课前准备:色彩的渐变示范图例。教学过程:

1、欣赏并介绍色的渐变的美感、形式、实用意义。

2、从欣赏及介绍中分析已学知识的结合应用,以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并为新知识的掌握作准备。

3、进一步介绍色相渐变、色的明度渐变结合形的渐变进行设计的方法,并进行黑板演示,启发学生思路,激发学生设计兴趣。

4、学生作业(进行设计),巡视指导。

5、色彩调色要点提示:水份、加白、加黑要适当(练习,总结)。

6、着色提示:先四周后中间(色块着色)、色彩均匀。

7、巡视指导学生上色,完成作品。

8、学生优秀作品赏析。

第八课

静物写生

教学目标:

1、学习静物的色彩写生,运用已学的色彩知识,画出静物写生习作。

2、训练对静物的形及色彩(光照之下)的观察能力及色彩调色、着色能力,培养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培养观察能力、运用、表现色彩的能力,初步掌握用色彩造型的方法。难点;处理色彩的明度、色相对比关系、理解固有色、环境色、控制画面的色彩调子。教学过程:

1、欣赏课本内范画,介绍静物写生要求:

△ 构图要完整、充分表现出静物主题的美感。(有节奏、有韵味。)

△ 色彩的整体结构关系得当。(色相、明度、冷暖关系的对比鲜明又互相渗透调和。)△ 色彩和形体的塑造紧密结合。(物体色彩真实可信。)△ 色调处理得当。

△ 构图(色彩处理)在突出主题。适当选材、摆放合理。

2、过欣赏、讲解,使学生了解静物写生的要求扩色彩表现要求,让学生产生学画的兴趣。

3、示范演示静物色彩写生的步骤:

△ 铅笔定位——大的结构(不必画过细)、布局。

△ 仔细观察静物的固有色彩及环境(背景)色、光源色(光照)。调色(分析)、上色。△ 介绍干画法、湿画法、干湿结合画法。

4、学生调色练习、巡视指导。

5、学生作业(示范构图稿),巡视指导。

6、学生优秀作品展评。

第九课

封面设计

课前准备:几本有特色的书(封面设计各异的书)。教学目标:

1、学习封面设计知识,设计出与书的内容相关,能体现自己个性的书籍封面。

2、启发学生大胆设想、运用已学的构图、色彩、图案等知识,设计出独特、富有情感的封面,提高设计的能力。

3、通过设计,激发学生学书、追求知识、为将来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耍努力学习的志向。重点:封面设计的具体方法,提高已学知识的运用能力。难点:设计与书的内容吻合,为书籍增辉添彩。教学过程;

1、欣赏书籍封面,分析各自特点。并让学生取出自己的各科课本,说说封面的特点。

2、概括书籍封面设计特点、规律:

△ 要有醒目的书名(设计在最显著的位置上)。△ 装饰、美化(可用花边、图案、插图等),衬托书名;提高书的品位(与书的内容结合)。△ 在适当的位置上标明出版社、作者的名称。

3、本课设计命题;

△ 寓言类、△ 童话类、△科幻故事、△少儿读物

△ 儿童剧本、△读书笔记、△传记、△VCD、CD、DVD封套 △ 字典----

4、示范演示“科幻故事”封面设计,激发学生设计兴趣。

5、学生设计(铅笔稿),巡视指导、典型讲评。

6、学生完成设计作业,巡视指导。

7、学生作业评析、展示。

8、年级封面设计展览。

第十课

贺卡设计

教学目标:

1、传授设计,制作贺卡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并将贺卡送给自己的师长、朋友。

2、在设计、制作、赠送贺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重点;掌握设计、制作贺卡的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难点:设计符合赠予对象、节庆,具有个性特征富有创新意识用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课前准备:师生各自收集、准备各式贺卡几张。铅画纸(16开2张、剪刀)。教学过程:

1、欣赏贺卡,先让学生分析务种贺卡的制作手法、文字、绘画、装饰等。概括方法:绘、剪、刻、喷、涂、粘、贴等

概括用途:贺年、贺节、贺生日、贺有意义的事等。赠送对象:老师、长辈、亲朋好友、同学等。提问;你收到过贺卡或送过贺卡吗? 你收到的或送出的贺卡是自制的吗?

结论:收到或送出自制的贺卡更珍贵、更有意义!(激发学生自制欲望和兴趣)。

2、贺卡制作方法分析: △确定送给谁(设定送给校内教师)。△ 祝贺对方什么 △ 写上什么话最合适 △ 配上什么花纹,图案最相称

△ 制成什么样式,贺卡更精巧、新型、美观。

◆综合上述思路,绘出设计草图,然后精心制作成品。〈绘画方法、喷色(刷色)方法、绘、剪结合的方法剪贴的方法、立体构成制作制作方法。〉

3、学生开始设计,巡视指导,学生完成贺卡制作。

4、个别指导、帮助。

5、学生作品展示。评析。

6、课后学生送贺卡(如恰逢元旦前夕)。

第十一课

剪纸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彩纸剪“喜”字的方法,剪出各种“喜”字图纹,美化生活。

2、通过剪“喜”字,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动手创美能力。课前准备:彩纸、剪刀、各种喜字图样(剪纸)。重 点 :学习折、剪、设计花样的方法(对称)。难 点 :设计出富有装饰美的多种效果“喜“字纹样,启发创造性思维。教学过程:

1、欣赏各种“喜”字纹样,让学生说说装饰在什么地方(用途),为什么? 顺便介绍一些中国传统的吉祥纹样:

通过介绍使学生增长知识,引发学习兴趣。

2、分析“喜”字的结构特征,找对称轴(黑板写出字)。

3、示范折纸,铅笔勾线(提示“熟练以后可不勾线直接剪),问:哪个同学剪过双喜?

4、数一数,喜字有几条横线?(7条)(隐含14条)等距划分。注意:纸不能折叠错; 横要一样细; 竖要一样粗; 四个口可以变化。

5、学生试剪“喜”字,巡视指导。

6、评析作品:启发学生在剪“喜”字的基础上,在设计中加入吉祥图案,使之更富有装饰性(课后练习作业,下节课评讲)。

7、布置课后作业:注意观察升国旗时的情景(每周的升旗、电视电影中的升旗情景)。

第十二课

升旗

教学目标:

1、激励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的情怀。

2、通过观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庄严的升国旗情景,表达爱国精神,体验光荣和神圣。重点: 激励、培养爱国旗、爱祖国的精神。难点: 构图;庄严、神圣场面的表现。教学过程:

1、欣赏课本挂图,让学生说说升旗仪式(学校)的整个过程。(提示:旗手、护旗)、(降旗仪式)。

2、让学生说说什么场合、什么时候也升国旗,说一说当时的情景和自己的心情。(激励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尊重国旗、爱护国旗)。

3、转入革命历史画欣赏(重点:开国大典、进行介绍)。

4、启发学生通过以上的回顾,构图(构思,表现升旗情景,画出草稿)。

5、巡视指导。

6、评析学生草稿,提出修改意见,以启发全班同学完善草稿情景,人物表情。

8.信息技术第二课堂教案 篇八

第二堂教案学科:计算机

学校:湛江二中海东中学教师:肖鑫雨

任时间:XX年10月**日学生:初中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基本的网页制作,能构造基本的网页网站2过程与方法:学会相互学习,学会小组协作,懂得团体的重要,集体的荣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4)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中学阶段的学生,对电脑都有一定的认识,之前也能熟悉运用一定软,东莞的学生,一般都能上网,多次浏览网页,对网站有一定的认识和自己的审美,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个网站,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等。

三、教学内容与分析网页设计是学习电脑知识后运用的一个体现,能够构建设计网页,说明学生对于整个页面的布局,对于文字,图片的运用都有了较为深层次的认识,也能使用FLASH,GIF等来润色了。

四、重点与难点1设计好一个网页布局2设计网页,对软的运用,对网页内容的设计,如何导入的媒体元素。

9.左中右结构——四年级下册第二课 篇九

本课是《写字》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本人教版新课标》) 第八册第二课《左中右结构 (一) 》的内容。教材列举了长短、宽窄不同的“衍、澈、辩、倒、游、谢”6个左中右结构形式汉字, 要求学生识读范字掌握其特点和写法。把“例、滩、彻、树、嘲”5字补写完整, 书写“道谢、例外、关键、沙滩、旅游、健康”6个词语, 挑选自己喜欢的字练习, 本课共计练习51个汉字, 多种练习, 从模仿到自主练习, 达到熟练程度。

左中右结构是在左右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延续, 因此, 首先让学生明确了解左右结构的特点并能熟练地书写。由此, 学习左中右结构的字就不显得很难了。要注意吸引学生的兴趣, 不要很直接地让学生看结构很复杂的字体, 其实再复杂的字体, 通过教师的点拨, 学生便会豁然开朗, 所以教师一定要起到引导、指路的作用。

本课利用电脑操作让学生了解, 左中右结构的三部分并不都是一样的, 而是有变化的, 书写是有规律可循的, 让学生仔细观察, 抓住左、中、右三部分宽窄、高低的变化特点, 得出左中右结构字的基本类型, 掌握书写方法。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读帖, 观察、比较、分析左中右结构汉字“结构随行, 写得紧凑”的规律, 激发学生自探规律的学习兴趣。

2.感受左中右结构汉字在一个方块内三部分组合宽窄高低、参差变化、相互让就的动态美。

3.学会“看—想—临—比—改”五步临写法。从模仿练习到自主练习, 达到熟练书写的程度。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激发兴趣

1.拍照游戏:体会单人照、双人照、三人照时同学形体变换的必要性。

2.揭题:从拍照中引申出左中右结构字的安排也要注重各部分的穿插和避让。

(设计理念:从拍照片和左中右结构字之间寻找共同规律, 初步了解各部分之间的变化,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揭示造字的原理)

二、识读范字, 掌握特点

分组出示范字“倒、衍、辩”和“谢、澈、游”。

1.观察、比较、分析它们共性的特点。说说“倒、衍、辩”左中右三个部分宽窄、长短的变化。 (板书:宽窄、长短)

2.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师:这里有三座不同套型的房子, 你看看汉字宝宝的体形, 它该进哪座屋子? (中部较宽、短) 用图形课件演示三部分宽窄、长短不同。

3.为什么有宽窄变化?

“倒、衍、辩”左中右三部分中中间部分较宽、短 (课件演示中间部分特点) , 独体字“至”书写时也较宽, 三点水、言字旁作为偏旁书写时也写得较短, 结字随形, 因此在左中右结构书写时中部仍然较宽。 (板书:结字随形)

4.出示范字“谢、澈、游”。师:仔细看看它们的体形, 能进刚才那幢房子吗, 为什么? (中间部分较窄、长)

“谢、澈、游”中言字旁、三点水书写时仍然遵循结字随形的原则, 在左中右结构汉字书写时写得较短, 中间部分“身、育、方”分别写得较长, 书写汉字有规律可循。

5.总结规律, 出示儿歌:

左中右, 别碰撞, 宽窄高低要细想。

避让穿插形体美, 和睦团结好风尚。

左中右三个部分要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中间的部分要写得正一点, 左中右三个部分高低、长短要恰当, 碰撞在一起不好, 应该像小朋友一样, 要讲文明, 讲礼貌, 互相谦让, 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的变化。

(设计理念:初步感知左中右三个部分之间的参差变化, 举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领悟字理如同做人之道。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和比较, 学会发现问题, 编写朗朗上口的书写儿歌, 指导书写)

三、临写范字, 指导方法

1.明确书写要领, 师范写“倒、辩”。

“倒”:中部较宽短, 右部较窄长。

“辩”:中部窄短, 右部宽长。

2.指导自主临摹“五步练字法”。

(1) 看。仔细观察范字的笔画、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 想。想一想范字结构的主要特点, 左中右三部分的大小、高低关系。

(3) 写。在田字格里临写一个。

(4) 比。与范字作比较, 找出缺点。

(5) 改。再次临写, 改进缺点。

3.学生尝试练习“倒、辩”, 各写三个。

4.教师异步指导, 并随机抽取典型作业。

5.指导书写“衍”。

(1) 出示小篆“衍”, 理解字义。会意字, 本义:河:水流入街道来了。现指是多余的。

(2) 设立病字医院。以“衍”字为例, 讲解分析:

各部分要减肥, 长短适宜。

各部分要穿插, 相互避让。

各部分要紧凑, 高低适当。

6.师范写, 明确书写要领。

“衍”:中部较窄, 中部较长、偏下。

7.学生练写“衍”三个, 同桌互评。选出最漂亮的一个圈起来。

四、明确要领, 自主临摹

1.指导学生同桌合作摆放“谢”, 要求:左中右结构三部分和谐, 田字格中位置正确。

2.指名上台摆放。

3.引导总结:“谢”:左部较窄, 右部宽长。师范写。

4.回忆五步临写法, 学生尝试练习“谢、澈、游”, 各写三个。

5.教师巡视, 个别辅导, 提醒正确的坐姿, 并随机抽取典型作业, 讲解、示范。

(设计理念:通过小组合作动一动、摆一摆、比一比, 概括写字结构规律, 引导学生写好左中右结构的字, 让学生明白书写汉字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五、自主练习, 拓展运用

1.补笔练习。

(1) 示范。补写“例”。

(2) 学生练习:“滩、彻、树、嘲”等字, 先补笔画, 再完整练习。

(3) 反馈, 重在补笔效果。

2.书写词语。

(沙滩) 运动, 有益 (健康) 。

(旅游) 时迷路了, 遇到好人帮助, 连声 (道谢) 。

成绩好的同学 (关键) 是上课专心听讲, 无不 (例外) 的。

3.把你喜欢的字挑几个再练一练。

(设计理念:从扶到放让学生自主学习, 在拓展中提高实际运用的能力, 学会举一反三)

五、作业反馈, 评价小结

1.四人小组推荐一位同学的优秀作业, 参加“小书法家”的评选。

2.学生欣赏“小书法家”的作业, 教师适当点评示范。

3.为班级“小书法家”“小评论家”颁发“书签奖”, 统计全班合格率。

4.小结:今天,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左中右结构字的书写特点, 今后, 在书写时碰到这一类字一定要先分析每个偏旁部首的特征, 给每个部分都排好合适的位置, 处理好大小比例的关系, 那么你的字就一定会写得更加亮丽。让我们端端正正写字, 堂堂正正做人, 共创和美世界。

(设计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 提升学生对字的鉴赏审美能力, 通过互评改进,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过程, 增强自信)

【教学反思】

一、注重学法指导, 培养和锻炼学生自学能力

左中右结构的字较为复杂, 不可能面面俱到去分析, 这节课教师教给学生的方法是抓左中右三部分宽窄、长短主要特征。在揭示字形的表象、列出书写知识的要领时, 教师不是包办代替把现成的结论“喂给学生”, 而是设疑提问, 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究, 独立思考, 尝试答问, 分组出示“倒、衍、辩”和“谢、澈、游”, 学生不难发现言字旁、三点水无论在左中右的左边或中间都写得较窄、短, 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左中右三个部分高低、长短要恰当”, 形成书写知识要领。在写字技能教学阶段, 常采用尝试练习和自我评价方法,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改进缺点,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还教给学生运用“五步练习法”自主临摹范字, 一看 (仔细观察范字的笔画、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 二想 (思考一下范字的特点) , 三写 (先临写一个范字) , 四比 (与范字比较找出缺点) , 五改 (再次临写, 不断改进缺点) , 对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效果显著。

二、注重文化熏陶, 感知与领悟书法魅力

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 教师启发、引导、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课堂中, 教师通过拍照片、拼字游戏等创设的情境, 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答一答, 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要求, 知道写好字是有规律可循的。为了突破本堂课的难点, 掌握左中右三部分宽窄、长短的变化, 教师创设让汉字宝宝找房子的情境, 让学生明白结字随形的造字原理。“衍”字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较生疏, 教师从出示“衍”字的小篆, 理解字意入手, 帮助学生识字、写字,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感受民族文化的智慧。

三、注重多元评价, 激励和引导学生超越自我

10.月光曲第二课教案 篇十

月光曲第二课教案

一、导入

师:关于描写月光的词语你知道几个?

生1:月光融融

生2:月光皎洁

生3:月光如水

生4:《静夜思》这首诗中也写到了月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师板书课题。

师:知道的真不少,今天咱们要学的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关。请同学们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贝多芬曾经这样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这篇文章写的就是他与一对穷兄妺之间的故事,描述了他创作《月光曲》的经过。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着重思考什么问题?

生1:文章写了他与穷兄妺俩的一件什么事?

生2:是什么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生3:贝多芬在这首曲子里要表达自己的什么感受?

生4:他的这种感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生5: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二、整体感知,畅谈所得

师:同学们很善于动脑筋,下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看看自己能体会到什么,有什么疑问?

生自由读。

师:读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谈一谈?

生1:女孩很喜欢贝多芬的曲子,很崇拜他。

生2:盲女孩家很穷,她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

生3:贝多芬是一位很善良的人,他对穷人有同情心。

生4:贝多芬演奏的曲子太好了,兄妺俩都陶醉了。

生5:我有个问题:“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女孩的话,而却要再为她弹一曲呀?

师:问得好,真会动脑筋!

生6:我也有个问题,贝多芬为什么连招呼也不打,就飞奔回客店连夜把刚才弹的曲子记录下来?

生7:老师,我知道为什么?

师:请讲。

生7:这首曲子是他现想出来的,师:这叫即兴创作。

生7:对,他即兴创作,害怕忘了,所以才飞奔回客店连夜把刚才弹的曲子记录下来。

生8:他为什么能够即兴创作?

师:也就是说是什么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呢?问得太好了,抓住了最关键的问题。现在咱们就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三、分节细读,探究贝多芬创作灵感的产生

师:请同学们先读一读文章的第二小节,仔细体会一下贝多芬的心情。

生读。

师:从“幽静”一词能想像到什么?

生:光线不明亮,只有淡淡的月光,周围很安静。

师:对,这样的环境就叫“幽静”。能体会到贝多芬的心情吗?

生1: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他肯定很愉快。

生2:听到有人弹他的曲子,他肯定很惊讶,很好奇,这么一个小镇上有人在弹我的曲子,他是谁呀?

生3:弹得断断续续的,肯定不熟悉,有没有人教他?

师:体会得好,所以他就——

生:走近茅屋。

师:接下去读第三小节,继续体会他的感情。

生读。

师:从兄妺俩的对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1:女孩渴望能亲耳听一听贝多芬是怎么弹的。

生2:兄妺俩相互体贴。从哥哥的话中我体会到他很伤心,因为他不能满足妺妺的心愿。妺妺感觉到了,就连忙安慰他,说自己不过是随便说说罢罢了,实际上她非常渴望能听到贝多芬的演奏。

生3:盲女孩很善良。

师:假如你是贝多芬,听了他们的对话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为他们做些什么?

生:很激动,我会进去为他们弹奏一曲。

师:贝多芬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女孩善良的品质和她对音乐的热爱,让贝多芬为之激动,正你们所想,他推门进去要为这位盲女孩弹奏一曲,满足她的心愿。请同学们读课文第四、五、六三个小节。

生读。

师:“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从盲女孩的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1:盲女孩觉得只有贝多芬才能弹得这么好。

生2:从两个叹号可以看出盲女孩听到贝多芬演奏的音乐太激动了。

师:理解得好!贝多芬是著名的音乐家,他的演奏不只是凭技巧,而是凭感情。盲女孩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赋予乐曲的感情。在这么一个小镇上,在一所茅屋里,贝多芬遇到了一个能够凭借音乐与他进行感情交流的人,他此时的心情一定——

生:很激动师:此时对贝多芬来说,告诉对方自己是谁并不重要,他只想——

生:为女孩再弹奏一曲。

师:是的,他想为女孩再弹奏一曲,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就在他要再弹一曲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情况呢?请读课文第八小节。

生读。

四、体会月光曲的内容

师:借着这清幽的月光,心情激动的贝多芬开始即兴弹奏了,他的琴声带给这对穷兄妹什么感受呢?练习读课文的第九小节。

生读。

师:请同学们再重点练习读一读皮鞋匠所联想到的,体会怎样读才能读出景物的变化。

生练读,指名读,师范读,生再读。

师:同学们读这几句话,语气由轻而重,由缓而急,你能想像到乐曲的旋律吗?

生:乐曲的旋律也应当由轻而重,由缓而急。

师:能由乐曲的旋律想像到贝多芬弹奏时的表情和动作的变化吗?谁来表演表演。

生表演,开始动作优雅舒展,面带微笑,后来动作迅速而有力,整个身体都晃动起来。(众笑)

师:演得好。能由此领会到贝多芬赋予乐曲的情感吗?

生:老师,我明白了,贝多芬表达的正是自己见到盲女孩前后的感情。

师:真聪明!结合贝多芬见到盲女孩前后的情感变化再来读一读皮鞋匠所联想到的。

生再读。

五、巧设情境,说写训练

师:月光曲多美啊!请同学们读最后一小节。

(生读)

师:联系上下文想一想“陶醉”是什么意思。

生:从“苏醒”一词我觉得“陶醉”是说兄妹俩被月光曲迷住了,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连贝多芬走都没有发觉。

师:真会动脑筋。等他们醒来之后,兄妹俩会交谈些什么?前后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一会儿给大家表演表演。

(生讨论)

表演过程略

六:作业:

1、搜集《月光曲》,认真地欣赏欣赏。

2、练习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3、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贝多芬传》

板书设计:

(好奇)

听到琴声————走近茅屋海上升明月——轻柔、舒展

(感动)

史妹对话————进屋演奏月下海啸图——急促、剧烈

(激动)

11.安全教案第二课 篇十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理解优秀文化如何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2、能力目标:能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教学重难点】

重点: 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难点:文化为什么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教学方法】

主要以口头讲授为主,辅以情景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情境和图片,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学习方法来完成知识构建、问题讨论、互动交流、情感的提升。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一)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板书)

1、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2、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注意:

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文化活动对人的影响不同。各种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二)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板书)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合作探究:孟母三迁的原因?从中你可获得什么结论?

学生分小组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文化影响的特点,1.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2.人们主动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提出问题:既然文化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那么,人们是否就在不知不觉中变得高尚起来? 讲解: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教师强化知识点: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总结:

(三)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板书)

1、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①文化影响的无形性、非强制性,也不都是消极被动地接受。②人们主动地接受,自主学习健康向上的文化。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总结:

2、文化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①从文化习俗的表现看: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从“三观“”的形成看:三观” 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影响深远持久

师:文化对人影响来源、表现、特点我们学了,那么文化对人有什么作用?优秀文化可以塑造人生。

第二框文化塑造人生[板书]

(一)丰富精神世界文化塑造人生的一个重要内容[板书]

设问: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生归纳]

(1)文化与人的关系: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2)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①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途径 ②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对真善美的追求

[学生感悟]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可以开拓视野,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过渡]刚才同学们谈到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仅能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提高学习成绩,这说明优秀的文化能给我们精神的力量。

(二)增强精神力量[板书]

[板书]1、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教师分析]文化对人的塑造,还表现在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种先进文化总是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优秀儿女,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威武雄壮的人生乐章。[板书]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过渡]人是社会的人,人的发展脱离不了社会的发展,那么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板书]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学生归纳]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活动]议一议:(1)社会发展了,人也就能全面发展(2)文化是由人创造的,同时也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示]

①文化是由人创造的,为人类所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所以“文化是人创造的”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②人创造了文化,同时文化也在塑造着人。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个人成长的作用不同。只有优秀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从题目看到了文化和人的密切联系,但笼统地认为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发展是片面的。

(讲练结合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但在此处能提醒学生应该避免的误区,同时引出下面的知识点。此处议题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过渡]人如何实现全面发展呢? 人的全面发展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哪些具体要求呢?

[板书]2、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和不同要求

[师归纳]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不同。例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不断提高。人们在闲暇之余进行观光旅游,网上冲浪,穿衣讲“服饰文化”,吃饭讲“饮食文化”,住房讲“建筑文化”等。由此可见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教师总结]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而持久的;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激励人们奋然前行,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让优秀的文化充实我们的生活,让优秀的文化陶冶我们的情操,让优秀的文化丰富我们的世界,让优秀的文化塑造我们的人生。

【板书】文化塑造人生

(一)丰富精神世界

1.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2.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二)增强精神力量

1、优秀文化作品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2、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先进文化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练习】

1、(2014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26题)文化对人的影响(c)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是有形的、具有强制性 ③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④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c)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15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25题)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A.科学素养、人文素养、道德情操 B.精神、理念、信仰 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知识、能力、态度

3、(2016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28题)强调文化与金融的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A)

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B、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C、文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志 D、经济发展了,文化必然发展

4、(2014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66题)英国著名艺术理论家罗金斯说:“人的思想是可塑的。一个人如果每天观赏一幅好画,阅读某部佳作中的一页,聆听一支妙曲,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这句话说明(AD)A.特定的文化环境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B.欣赏艺术作品是提高文化修养的唯一途径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

【作业】看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2.让生活成为识字的第二课堂 篇十二

一、生活中识字

汉语是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在对一年级学生识字量的调查中,笔者发现,除了从课本中认识汉字,孩子学习汉字的途径其实十分广泛:电视、亲人的名字、商店的招牌、广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装物等,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

笔者在识字教学组听课时,面对一群活泼好动、注意力还不容易集中的低年级学生,老师就围绕“我有一个好名字”这个主题展开,把握低年级孩子想当老师小助手的心理,上课一开始就给出了一个大大的“诱惑”:谁认得咱们班同学的名字多,就帮老师发作业本!这无疑给了孩子认识名字的动力。这样一来,学生对作业本上歪歪扭扭的名字来了兴趣,指着、念着。在学生能够念准名字之后,老师没有浅尝辄止,而是抓住机会,趁热打铁,引导学生。

师:谁想和她交朋友?(手指着大屏幕上“包蕾”这个名字)

生争着举手,嘴里说着:我想和她交朋友!

师:那就读准她的名字。

生:包蕾包蕾,我想和你交朋友!

师:这个“包”字你在哪里见过?

生:我在书包的标签上见过。

生:我在我们家楼下的包子店的招牌上见过。

生:超市卖的扬州包子的包装袋上有,我妈妈买过的。

生:还有我吃的面包袋子上也有。

……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出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个“包”字,其实就是在暗示学生:在生活中就可以识字。生活中的很多素材都可以成为识字的教材。在这堂课上,书本不是教材,而是学生自己的名字。生活化识字也绝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离开课堂,照样识字。

(一)利用校园环境,引导学生识字

让学生利用课间十分钟或闲暇时间,由老师带领或是同学自已欣赏、交流,或创造“校园文字”,让学生边走边学,学习身边的语文,学习校内随处可见的知识。

(二)在人际交往中,轻松识字

和父母上街,凡是映入眼帘有文字的物体,都要问一问,应念什么,回到家中及时做好记录,以备交流。

(三)自作“识字课本”识字

鼓励孩子利用双休日,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在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找汉字。指导学生自作“识字课本”,把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商品包装、报刊杂志、广告招牌等收集起来。剪剪、画画、帖帖,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主动认字的愿望”。学生识字的载体不仅仅是教材,周围的一切或者说生活中凡是有文字的地方都是学生自主识字的源泉。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开放识字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而且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扩大识字量。可以说,生活就是学生自主识字的源头活水。

二、游戏中识字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引游戏入课堂,使枯燥的识字教学变为充满趣味的识字游戏。如笔者听的“我们一起乘地铁”一课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课堂上,学生认识了16个站台名称,交流了搜集到的剪贴本上的标志,并懂得了乘坐地铁时的相关注意事项。这项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是从生活实际中引入课堂的,而学生认识了站台、认识了路线,又将之应用于生活。从这样一堂识字课,我们可以看到语文的价值所在。

(一)猜字谜。

老师可以和学生一道编字谜,也可以先给出谜面,让学生尝试写出字形。如,“思”即“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

(二)数字题

1. 加一加。把合体字分解成几个部件,写在卡片上,如:人+王=全,口+十=早。

2. 减一减。

与找朋友的方法类似,不同点是从一个熟字中去掉某一部件。如学“乌”字,学生从“鸟”字得到启示,说“鸟”字去掉一个点就是“乌”字。

3. 换一换。依据形声字的特点,通过换熟字的部首来变成生字,如“清”换三点水为“日”字旁就成“晴”。

上一篇: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能干的小手》下一篇:述职评议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