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四大

2024-07-04

美国大学四大(精选11篇)

1.美国大学四大 篇一

南昆士兰大学四大传媒专业

传媒专业是澳洲留学的热门专业,在传媒业发展迅速的现在,专业的传媒人才也深受追捧。传媒课程专业细分方向众多,海飓解读澳洲南昆士兰大学四大传媒专业。

南昆士兰大学新闻专业

在新闻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为网页、电视、电台、报纸和杂志进行报道、写作、编辑、设计和制作增强实践能力。广泛的多媒体知识和技能以及对实践经验的重视使学生能够胜任21世纪的数字新闻编辑工作。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内外无线电台、电视媒体、网络和平面媒体机构,从事新闻专业记者、专栏作家、解说员、文案等工作。

南昆士兰大学公共关系专业

南昆士兰大学公共关系专业旨在让学生能够对组织机构的传播政策进行检查并开发实施传播项目和策略。公共关系专业的学生掌握了行业所需的各种技能,包括问题管理、专业写作、公共意识提升活动的开展、公关和媒体关系的改善。通过开展合适的研究和战略规划,学生能够发现组织机构内的沟通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另外,该专业已获得澳大利亚公共关系协会的认证。

南昆士兰大学传媒研究专业

南昆士兰大学传媒研究专业结合了人类沟通理论研究和人类沟通技巧发展两方面内容。通过对语言、电影、电视及文化进行分析,学生将了解有关人际沟通、团体沟通、大众沟通和多元文化社会中的沟通等内容,并通过研究各层次的沟通过程来发现社会中存在的沟通问题。

南昆士兰大学创意媒体专业

在创意媒体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动画、电视制作、编剧、网页设计、媒体教学等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在使学生深刻了解创意艺术的商业方面的同时,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创作个性化作品。主修新闻专业和公共关系专业的学生将发现创意媒体在获得媒体实践经验和实践理解方面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补充课程。通过学习创意媒体课程,学生能够获得更多技能和更多成为记者、公共关系和沟通专家的机会。

2.美国大学四大 篇二

很多大学生看好CG, 主要和目前CG产业的发展热潮, CG人才的紧缺相关。目前, 3D大片《阿凡达》所创造的票房奇迹, 各种数字电影3D特效大放异彩, 让很多大学生理所当然的认为CG产业是明星产业, CG职业充满鲜花和掌声。而最近游戏行业的高端人才紧缺, 包括集体挖角、集体跳槽, 以及集体创业的业内新闻源源不断, CG人才的高薪和紧缺, 更是让大学生对这一职业充满神秘感和无限想象。于是, 在他们心目中, CG就是高薪、明星的代名词。

事实上, CG产业好是一回事, 但大学生能否就业CG产业, 却是另外一回事。因此, 在看到CG高薪的同时, 大学生一定要这样拷问自己:我是否有足够的资本, 包括实践经验、技术和学习能力, 成功入行CG产业。否则, 高薪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误区二:CG就是技术活

很多大学生最关注的是CG相关技术的咨询, 很多大学生以为, 只要拥有CG技术能力, 就能成为行业高端人才,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盛大一位负责人表示, CG人才需要技术、创意、策划、美术等一系列的综合知识和技能, 其中, 高端人才更需要在大的创意, 在运营管理上有自己的过人之处, 有丰富的经验和创新能力。

显然, 只把CG看做是一项技术活, IT或者美工, 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相差悬殊。如果按照这一思路, 大学生成为CG精英只能是一厢情愿。对此, 汇众教育表示, 对于不同特长和爱好的学员, 他们在系统培训的同时, 还会因材施教, 对CG创意, 策划等进行强化培训和实践, 最终让学生成为创新和动手能力都很强, 潜力巨大的CG人才。

误区三:把爱好和职业划等号

调查显示, 在参加CG互动的大学生中, 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自己喜欢玩游戏, 才看好这一职业的, 希望未来能把爱好和职业结合起来, 让工作和玩一样。对此, 汇众教育李新科也做了温馨提示。

李新科表示, 把兴趣、爱好和工作结合起来, 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境界。但是, 大学生一定要意识到, 玩游戏和做游戏, 尽管有一定的关联, 但本质上还是两码事。一些场景, 我们作为消费者去玩, 会感觉十分惬意。但是, 如果你来提供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创意支持, 就会发现, 要实现一个技术动作, 要进行一个角色的定位和游戏的策划, 是多么复杂和艰难的一件事!正所谓“台上三分钟, 台下十年功”, 大学生一定要明确这一点。

误区四:做明星的心态

很多年轻人喜欢明星, 更希望自己当明星, 但事实上, 成为明星的, 总是极少数。同样, 很多大学生要投身CG行业, 希望能做出《阿凡达》这样的鸿篇巨著, 成为CG明星, 也有点浮躁。对此, 李新科认为, 希望成为明星没有错, 但关键是要从低起点一步步做起, 先入行, 入门, 具有“不问收获只问耕耘的踏实态度”, 才有可能实现目标。

很多大学生只是看到了CG精英高薪、受宠等光鲜的一面, 却没有看到他们入行时的起点, 在成为CG精英之前的积累和创新。因此, 有远大的目标和梦想是好事, 但大学生还要从低起点一步步做起, 特别是, 要先让自己拥有足够的实践能力, 让企业能够即查即用, 先入行先就业再说。

据了解, 目前, CG是游戏动漫行业最炙手可热的职位之一, 不久前, 南京某招聘会上, 有企业打出底薪过万, 但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CG人才因为行业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 行业人才紧缺指数急速飙升。

3.决定美国房价四大因素解析 篇三

过去30年中房屋的升值与股票价格的升值相比,简直不值一提,并且至少在2009年底之前,房屋价格的涨幅将一直小于股票价格的涨幅。这还是最好的情况,房屋价格甚至有可能出现下跌,而这期间股市将进入下一次的大牛市和泡沫期。在2002年和2003年时,当时许多专家都预测房屋价格将下跌,而我们在2003年7月发布的一份特别版的新闻中预测,在购买住宅上的最强劲的由人口统计学研究发现的趋势显然已经过去了,2003年以后房屋建设的速度和价格的增长都将出现重大减速。

我们认为房屋价格不太可能出现重大下跌,因为经济大势和抵押贷款利率都比较有利。但是,我们也发出警告,高档市场可能更加脆弱,正处在下滑通道上。在2010年或2011年前,房地产市场的最好情况也只是温和增长。在2011年到2014年间,大多数房地产市场将发生“大萧条”以后的第一次重大下跌。那时婴儿潮(主要指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664″现象:从1946年至1964年,这18年间婴儿潮人口高达7600万人)的那一代人已经结束了他们的消费周期,开始收缩住房规模。接着,我们将看到房屋价格的一次真正的下跌,这将会影响你的房地产投资和你整个的生活。在2023年前,房地产市场将一直是疲软的,婴儿潮那一代人最终将在那一年达到他们消费支出的底部,这和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到21世纪初发生的事情、和美国在大萧条期间发生的事情很相像。

因为在美国劳工统计局的年度消费者支出调查中,有更多的关于购房形态数据,包括主要居住用房和假期居住用房,所以我们才可能做出最全面的分析。我们现在的分析是基于1996年到2000年的调查数据,我们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最详细的分析。

与对房地产市场的结论相反,我们预计在这个十年期的剩余时间中,股票价格将强劲上涨,与上世纪90年代的那次牛市差不多,原因是婴儿潮那一代人的消费支出在不断上升。此外,从1994年到2008年或2009年,像家用电脑、移动电话、互联网这样的新技术也在加速进入主流经济,2000—2002年是这个周期中间的调整,此后主要新技术和成长行业将进入第二个发展高峰,它们将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就像1914年到1928年,随着以汽车和电力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发展,美国迎来了“沸腾的20年代”。但是,尽管这些经济中的基本趋势会非常强劲的至少一直持续到2009年,房屋价格还是可能上涨得非常缓慢,甚至可能会一点点下跌,原因是根据比以前更细致的关于购房形态的人口统计数据,购房的消费高峰发生在1998年到2003年之间。

■ 房屋价格上升因素

有四个基本的趋势决定了建筑业增长和房屋价格,分别如下:

1.由年龄和收入决定的可预测的住房消费趋势。人口统计学上的消费支出趋势显然是长期中驱动住宅建筑业和房屋升值率的最大因素。随着一个人的年龄上升,他会有更多的钱花在住房上,直到某一个最高点为止,但是支出的形态主要由他的收入水平决定。我们研究的人口统计学而发现的趋势预计,2003年房屋需求的增长速度将显著放慢,整个市场在2011年会达到一个高峰,然后需求和价格上都会有一个巨大的下跌。

2.抵押贷款利率和可承担性。通货膨胀率越低,抵押贷款利率也会越低。随着抵押贷款利率的下降,更多的人可以负担得起更大的房子,也会有更多的人变得有能力购买住房和有资格申请抵押贷款。从2002年底和2003年初开始,我们就一直预测利率和抵押贷款利率会小幅上升,因为一次强劲的经济复苏正在到来。但是我们也预测通货膨胀率可能会从2004年中期或年底到2005年底或2006年初,开始先走平,然后出现温和的下降。从2006年开始,我们应该会看到通货膨胀率的温和上升。因此,在这个十年期的剩余时间中,通货膨胀率将保持在0.5%到3.0%的范围内。2005年前,持续的低利率和低抵押贷款利率会减缓我们预测的未来人口统计数据的疲软。

3.过度开发周期。很明显,对开发商来说,存在着过度开发周期,这是他们对需求增长的一种反应。这种周期会创造出过多的房屋供给量,引起价格提前于需求高峰前就发生下降。2004年前创造出来的过大的房屋存量很可能要到2005年中期或年底才能被消化掉。然后,这个十年期的剩余时间中,价格才会开始稍微温和一点地上涨,这还是最好的情况。我们已经看得很清楚了,过去几年中强烈的住宅建设周期导致了过量建设,特别是在中档住宅和高档住宅上。这会加剧从2004年开始的房屋价格上涨放缓的趋势,价格甚至会开始下跌,很可能这种状况会在2005年的大部分时间中持续不变。

4.总体经济趋势。当整体的经济在增长,就业率在增加时,收入也会增长,购买住宅的意向或更换更好住宅的意向也会上升到一定程度,这还取决于人口统计学上的趋势和抵押贷款利率。同样,当总体经济开始衰退时,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也会下降,主要的耐用品,特别是住房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我们对总体经济的人口统计学预测表明,从2003年底开始会有一次比较强的经济复苏,从2005年到2009年或2010年总体经济会非常强,通货膨胀率也很低。这样强的经济趋势将有助于保持房屋需求,以及使价格高于单单根据人口统计学呈现的趋势预测出来的水平。但是2009年或2010年以后,婴儿潮那一代人导致的大规模消费浪潮将调头向下,它造成的影响同1990年到2004年日本的情况很类似。此外,我们也预测2010年后,长期的通货膨胀将变成通货紧缩。一个疲软的经济加上价格的通货紧缩,将导致住宅和房地产价格自上个世纪30年代早期以来,第一次出现重大下跌。市场中的许多部门将在许多年中都保持低迷,就像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发生的情况一样。

■ 房地产市场的简短总结

从2005年到2009年,假期住房和退休住房市场将表现最好,接下来是公寓房和多家庭住房,以及低档住宅市场。中档和高档住房市场在2004年下降最多,并且很可能保持到2005年。但是,豪华住宅市场在2010年前可能发生一次微型泡沫,所以这种房屋应该在2009年到2010年初卖掉,因为在大萧条时期它们的表现是最差的。在商业房地产领域,旅馆的表现将最好,然后是零售用房。写字楼和工业用房在2004年和2005年的经济复苏中,一开始将表现良好,然后在这个十年期的剩余时间,都低于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平均表现,但不会发生下跌。写字楼和工业用房不应该是投资的重点,应该在2009年底前卖掉,因为它们在此后的失业高峰中受打击最大。

在2010年到2023年的经济萧条中,最大的下跌将发生在高档住宅、写字楼和工业用房。廉价公寓和低档的单家庭住宅将表现最好。度假地、旅游区和退休住宅区一开始会受到严重打击,但是在2014年左右开始的复苏期中,它们将显示出最大的上涨潜力。经济萧条期的两个最好的投资策略是,买进度假地、旅游区和退休住宅区中抵债的房产,以及公寓和低档住宅,并且以较低的抵押贷款利率为它们再融资。一旦萧条和下跌的最低点在2014年底前结束,就把这些处在人口统计学强势领域的房产卖掉。最后,不管是在繁荣期,还是在随后的大萧条中,远郊和旅游胜地的房产将持续增长,与大多数城镇房产的悲惨走势完全相反。不过,它们在萧条刚开始的时候,也会受到打击。

(摘编自《2006-2010 下一个大泡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2版,第163—176页)

4.美国成功父母教子经验四大经验 篇四

一、充足的爱。

父母能够给予孩子最有价值的礼物就是“爱”——慷慨和无条件的爱。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爱他。无论孩子犯了怎样严重的错误,妈妈都要对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有一些不好的词语,在批评孩子时最好不要用,例如“你滚开,我再也不愿见到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如果你不能做到,就别来见我”。这只能将孩子与父母间的情感联系隔断,使我们失去教育引导孩子的机会。

二、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

每个孩子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每天工作之余,我们要腾出一些时间参加孩子的游戏,例如扮演一名教师、售票员或足球教练、汽车司机。两种最好的亲子活动是:一起读书和一起游戏。所以,最好把看电视的时间节约下来,用来与孩子一起读书和游戏。还有一点,要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要尽可能让孩子接触到各种东西。这样,可以扩展孩子的视野,丰富他的知识,使他在今后的人生旅程中,更有可能选择最适合的发展空间。要是能全家人一起来做一些事情,那就更好了。这不仅给孩子提供了向父母学习的机会,还会促进家庭成员的交流,增进家庭的睦。

三、倾听孩子的心声。

有经验的父母提出,通过听孩子说话来了解他们的感受,是非常有价值的一种方式。不论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大还是小,都要尽可能找时间立即去倾听他所说的话,而不要让孩子等你有了空闲时间再说。与孩子谈话,为我们提供了一次了解和教导孩子的机会。立即倾听孩子的谈话,有助于赢得孩子的信任,这样孩子才愿意把他所有的事都告诉我们。而对我们来说,了解孩子头脑里想的是什么,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5.大学生面试的四大忌讳 篇五

二忌没有礼貌

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往往从你张开嘴第一句话就可以反映出来,而从你走入找工作的第一步开始,你的一言一行可能都能影响到你的求职情况。通常现场招聘经理是通过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来定板,五分钟的交谈就立马给招聘人员种下深刻印象。所以,礼貌用语非常重要:首先,要有称呼,其次,要有敬语,再次,东西要轻拿轻放,不能摔摔扔扔,这些都是非常不礼貌的举止。

很多大学生在面试中主动向面试人员鞠躬问好并自报家门递简历,在面试结束后不忘向面试人员致谢,这些细小的举止往往可以化被动为主动,

三忌缺乏诚意

找工作之前最先准备的就是一份简历,简历不是买来现成的,是要自己做的。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简历如何做最能受到招聘单位的欢迎。调查数据显示,64.1%的企业表示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25.5%的招聘单位表示,在招聘录用应届毕业生时,最不喜欢的是眼高手低的求职者。不诚实的求职者受到19.1%的招聘单位反感,最反感简历弄虚作假的招聘单位约占11.8%。

这表明,用人单位最不欢迎的就是眼高手低,大事干不来,小事不愿干,缺乏埋头敬业精神的人。因此,在求职应聘过程中,如何恰到好处地体现自己的敬业精神,将是求职者特别是应届毕业生赢得用人单位青睐的一把金钥匙。

四忌有头无尾

6.美国大学四大 篇六

任何一家优秀公司的成功都是对客户价值准确把握的结果。客户价值的入口是科学的客户细分。美国四大房地产商中,Pulte Homes的客户细分最科学、最细致、最成功,其他三家公司的细分方法与Pulte Homes存在一定差距,但仍然非常值得中国同行们借鉴。

一、Pulte Homes:体现了很强的客户导向

Pulte Homes的客户研究发现,影响客户需求有两个最关键的因素:一是客户的生命周期(生命阶段),二是客户的支付能力。这两个因素基本上可以解释大部分的住房购买行为。

前者意味着需求(愿望)的变化,人生的每个阶段都需要住房,但住房需求是随着人的不同生命阶段而变化的,住房需求对一个学生和一个成年人或者一个家庭而言是大不相同的。后者的主要依据是收入水平,人们总是希望能买他们能够负担得起的住房。在任何情况下,人

们也不可能去买他们无能力购买的房子。

Pulte Homes根据上面这两个因素开发了一个客户细分工具,叫做“生命周期与支付能力矩

阵”。运用这个矩阵,结合对不同人群的行为分析,是划分客户群的基础。

Pulte Homes分析了那些处于相近生命阶段人群的需求,使用家庭收入等数据评估了各人群的支付能力。然后据此划分了11类细分客户,包括:首次置业者(年轻未婚比较多)、常年工作流动人士、单人工作丁克家庭、双人工作丁克家庭、有婴儿的夫妇、单亲家庭、成熟

家庭、富足成熟家庭、空巢家庭、大龄单身贵族、活跃老年人。

这个细分基本上涵盖了有能力购房的大部分客户,而且这些客户群分别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相互间的区隔是非常清楚的。这对于Pulte Homes的经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基于战略确立广泛的客户定位

Pulte Homes认为,在短期内,专注于为单一的客户群服务更为经济,但从长期看会严重妨碍公司的发展能力,因为即使一个公司能完全占领一个细分市场,但对整个市场来说可能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把如此多的客户留给别人是不明智的。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必须开发最广大的客户源,服务最广泛的潜在客户群体,必须减少对任何一个单一细分市场的依赖,必须

在任何一个子市场中进行最好的投资。

Pulte Homes在全国范围内通吃11类客户,但在进入具体的区域市场时则会有不同的侧重,采取区别对待策略。在进入一个区域市场之前,Pulte Homes会进行大规模的市场调查,展

开综合的需求分析:发现供需之间最大的差距是什么,确定该区域包含11类客户中的哪些类,其中哪些类具备经济价值。然后购买土地,针对不同客户提供不同类型的住房。

例如在密歇根州,Pulte Homes发展出了价位在中等到10万美元之间的新产品以适应1-3个目标消费群的需求。在南加州,Pulte Homes提供价格为24万美元的产品给2-4个目标消费群。在亚利桑那州,Pulte Homes兼并了Sivage-Thomas,一个主要提供首次置业住房的公司。在北加州,Pulte Homes满足流动人士的需求。而在所有区域,活跃老年人市场都

是开发的重点。

广泛客户定位给Pulte Homes带来的收益是非常大的!

第一,公司能够面向最广泛的潜在客户群寻求增长机会。

其次,土地利用率的最大化。在购买土地之前,Pulte Homes已经规划好每一块土地怎么开

发,紧俏的土地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第三,开拓多元化的目标客户群降低了经营波动风险。

2.将客户细分与精细化的运营流程紧密连接

在Pulte Homes,客户细分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对客户价值的把握,更重要的还在于指导了后

端的精细化运营流程,这特别体现在产品线规划设计和营销活动上。

在产品线规划设计方面,Pulte Homes的做法是用标准化满足个性化。

Pulte Homes根据客户细分的结果制作出标准化产品说明书,然后拿到全国不同市场进行模型试验,检验住房标准化是否能够适应每一个目标客户群。目前,Pulte Homes能够提供25种基本设计蓝图。在此基础上,公司为每一类客户量身定制产品,满足个性化需求,比较典

型的新产品有:复合型消费群社区、中上水平住宅、城市空地应用住宅等。

值得一提的是,Pulte Homes在产品设计上提出了“价值重塑”概念:在每一个项目中通过价值工程减少开发成本。这里最关键的依据还是对客户的了解和把握。Pulte Homes反对设计师过分追求完美而忽视成本和效率的作风,主张保留客户的喜好,但去除那些增加成本但没有价值的设计环节。根据这一原则,Pulte Homes在所有区域市场进行检查,确保所有的设计施工方案在设计和建筑可实施性方面的最优化,如果达不到要求,则必须简化方案使其

更便于指导高效率、低成本的施工建造。

在营销方面,Pulte Homes提出以终身服务锁定客户。

Pulte Homes的11类客户加总起来涵盖了大部分人生阶段。年龄比较低的某一类客户再过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就会变成另外类型的客户。Pulte Homes提出满足客户在不同的人生

发展时期所需要的住房具有相当大的战略意义。

一方面,客户在前一个人生阶段得到了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就很可能在以后的阶段不断购买Pulte Homes的房子。另一方面,客户得到满足以后,经常会向他们的家人和朋友做宣传。

二、Lennar:双营销客户细分模式

Lennar一直通过标准化和定制化的结合来实现市场细分的多元化。Lennar提出了面向多元化客户定位的双营销模式:“应有尽有”(Everything Included)和“设计工作室”(Design

Studio)。

1.“应有尽有”

“应有尽有”是指Lennar事先设计好系列化的完整的住宅,让客户从中挑选。Lennar提供了丰富的产品线:面向首次置业的经济住房、独立门户式住宅、连排式住宅、豪华型住宅、古典住宅以及其他个性化的住宅产品。

“应有尽有”提供的是标准化的选择:客户购买房屋是一个看得见的过程,因为事先已经有标准化的样品房,客户有购买需要的时候能够很快看到;向客户提供的住宅产品是个性化的,但不是定制化的;由于住宅产品是标准化的设计,所以生产周期是可预期的,这会节省客户

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设计工作室”

“设计工作室”则吸引客户参与到住房设计中来,给客户充足的机会量身定制自己的住房。

这种模式面向的通常是比较前卫或者有独特爱好的客户。

“设计工作室”提供的是个性化的选择:房屋的式样和风格完全由客户自己掌控,客户“发挥”的空间很大,客户价值主要是在体验过程之中。这里面存在的问题是,客户的想法经常会变或者不容易实现,这就会影响生产周期和最后交房,从而可能影响某些单个项目的进度。但是,由于实现了高度的定制化,“设计工作室”能够实现高溢价成交,这在一定程度上弥

补了过程不可控的缺陷。

“应有尽有”系列产品由Lennar下属的6个建筑商进行管理,“设计工作室”则由另外10个建筑商管理。在双营销策略覆盖的社区内,两个模式并存、独立并且高效率地运作,同时也是面对面、一对一地进行良性竞争。两种模式的竞争一方面提高了双方的竞争力和产品品

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Lennar在当地的土地利用率。

三、Centex:以地理位置与产品特征划分的客户细分模式

建筑公司起家的Centex明显带有建筑公司看待问题的视角。对于细分市场的标准,主要是

从客户的地理位置和产品本身的特征。

地理位置,主要从城区、郊区、和自由土地角度考虑,而产品特征主要是从产品档次角度考

虑。综合两个方面的因素,Centex把自己提供的房子大致分为5类:

处在市区内,档次也比较低的房子是首次置业住屋;处在市区和郊区之间,档次比首次置业住屋高一点的是二次置业住屋;处在郊区,档次居于中档的是老年人住宅,处在郊区的高档

住房是渡假中心,还有一类中档住房是自有土地住宅建设。

比较而言,Centex的细分种类比Pulte Homes和Lennar要少得多,这与Centex历史上一直以生产管理见长有关,在业务上,公司一直以建筑和建筑产品的生产为主营业务。

作为主要是以生产为导向的公司,Centex奉行大规模和低成本策略:通过不断的增加新社区开发规模和增加在每一个社区的住房销售量来降低经营成本,从而提高利润率。

大规模和低成本的背后是产品标准化的能力。Centex的细分简单、清楚,每一种房子都对应相应的土地类型和产品档次,这对于建立标准化的土地规划和生产体系十分有帮助。

但是,这种以生产为导向的细分方式并不符合未来的方向和趋势,毕竟未来是由客户主导的。意识到这一点,Centex已经开始调整方向,公司重新修订了的使命陈述:“我们的使命是建造超出我们已经给客户塑造的预期的高质量的房屋和生活社区。我们的目标——让毫无保留给我们建议的客户满意”。同时,Centex也围绕客户满意修订了流程管理和业绩评估机

制。

四、Horton:因地制宜的客户细分模式

Horton的打法在几家公司中比较“生猛”。该公司虽然清晰地阐述了公司的目标是为首次

置业和搬迁客户建设单户和多户住宅服务,但在实际执行中则采取了比较彻底的机会主义路

线。

Horton主要依靠分散化经营体系,由各地的分公司按照当地的特点设计适合的产品,从而

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度来适应不同区域市场的需求。

通过与当地承建商的认识,各分部熟悉各地的经营环境和消费者习惯,提供各具特色的产

品。Horton的房屋由专门的建筑师设计,以符合社区当地的风格和偏好。Horton会提供房屋的内外部装修以促进销售。能在充满了大小不一的竞争者的市场里,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这是Horton制胜的关键。

区域自主客户细分的基础是分散化经营的管理体系。Horton通过分散化经营在全美各地开展业务。Horton赋予地方公司负责人更多的经营自

主权,并清晰地表述了各地区市场的目标。Horton共有48个单独的运营分公司,有些处于同一市场内。每个分公司的人员相当精简的,一般来说,有一个总经理,一个办公室经理,一个销售经理,一个建筑经理及各部门雇员。

Horton相信各地的总经理熟悉各地的情况,能更好地决策。区域的总经理根据所负责的区

域达到的运营水平获得绩效奖金。

综观美国四大房地产公司的客户细分模式,Lennar的双营销客户细分模式强调的是通过标准化和定制化满足客户的选择权,Centex以产品特征与地理位置划分的客户细分模式强调的是对后端生产标准化的支撑,以达到大规模和低成本的目的,Horton因地制宜的客户细分强调的则是扩张速度,这帮助Horton敏锐地捕捉了许多即时的客户需求,实现了快速扩张。对比而言,Pulte Homes的客户细分模式是最具备战略前瞻意识的。用生命周期和支付能力两个因素可以把不同客户价值的变动解释得非常清楚,通过锁定终身服务的策略把所有主流客户一网打尽,坚实的客户基础使Pulte Homes具备了面向未来持续增长能力。

7.美国大学四大 篇七

美国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是谁?华尔街的投行说:“房贷银行首当其充, 因为房贷银行利欲熏心, 它们无休止地降低房贷标准, 任由无历史信用或是信用低下的人随意借贷, 这才是问题引发的根源, 凭什么要华尔街来替它们买单?”然而, 美国银行家们则认为:“华尔街才是罪恶之源, 这里的投行利用‘证券化’作为赚钱的机器, 无限度地放大了房地产泡沫和房贷风险, 从而连累了美国的银行业。”

其实, 旁观者都清楚, 无论谁是谁非, 都是金融机构 (包括房贷机构和投资银行) 无节制“贪婪”惹的祸, 它们为了一己私利, “今朝有酒今朝醉”, 却将绵绵风险置之度外, 究竟这是谁的错?银行的错?投行的过?中国的政府和银行应该从中吸取怎样的教训?

幸运:银行业仍是中国金融体系的绝对主体

众所周知, 美国是“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 其主要特征是:证券化程度高、市场规模庞大, 而且国际化程度极高。无论是现货市场 (股市、债市、基市) , 抑或是远期市场 (金融期货、金融期权) , 美国都是世界上最发达且规模最大的市场, 因此, 在美国, 证券市场在美国人民的经济生活中占据了绝对的主体地位。相反, 美国传统的银行业地位正在不断下降, 例如, 目前, 全美银行业总资产尚不及共同基金净资产, 更不及国内股票总市值的1/2。对美国人来讲, 美国股市几乎已变成美国经济的全部, 甚至更重要!在美国,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 这是绝对的真理!因此, 在美国历史上, 一次性倒闭数十家银行可能算不上什么大事 (今年美国已有14家银行倒闭) , 但股市却一定不能倒!

相反, 中国属于“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 由于股市发展历史不长, 规模不大, 对外开放程度也不高, 因此, 中国银行业仍主宰着中国金融市场的绝对份额, 中国银行业不仅成为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主战场, 而且也成为政府重点保护对象。2008年第二季度末, 中国银行业总资产为57.7万亿元人民币, 它是中国同期股市总市值 (17万亿) 的3倍多, 更是基金业净资产的数十倍!这便是“中国特色”的金融体系:银行仍占据中国金融业绝对的统治地位!因此, 在中国, 银行是绝对不允许轻易倒闭的!

荣幸: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谨慎态度是负责任的

中国改革开放30年, 除金融业外, 其他行业基本上已是国门大开了。比方, 中国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 以及庞大的外贸顺差、外汇储备, 还有源源不断地引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 这一切无不证明了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之高, 而且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正在进一步被强化。然而, 唯有金融业至今仍是中国经济对外开放进程中的最后一个堡垒, 而且是最为坚固的一个堡垒, 这是中国政府审慎的、负责任的英明决策。

准确地讲, 中国金融业一直是在审慎的态度中对外开放, 而且是循序渐进、积极主动的。比方, 中国用QFII引入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来华投资中国证券市场;同时, 也通过QDII鼓励中国机构投资者到境外市场适应环境、学会国际投资技巧。此外, 还包括在国有控股的上市银行中引入大的境外战略机构投资者, 让国有大银行尽快地适应对外开放的国际环境;还有尚未成行的“港股直通车”计划, 这是让境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重要一步, 也是让大中国证券市场一体化的有益尝试;还有让境外优质上市公司来华挂牌上市, 这将是一种全新的、有益的尝试。

今天看来, 中国对金融业的严格管制以及审慎的对外开放的步骤, 是值得我们庆幸的。因为这样, 我们才能有效地阻断了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业的直接冲击。

庆幸:中国没有高级的金融衍生产品

美国是世界上衍生产品市场最发达的国家, 世界上许多最先进、最高级的衍生产品都是出自华尔街及美国投行之手, 它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众所周知, 衍生产品是一把刀, 它既可以用来切菜, 也可以用来砍人;金融衍生产品既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对冲交易、套期保值的工具, 同时也可以用来充当纯粹赌博、“赌行市”的工具或手段。

所谓“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美国发达的衍生产品市场既为美国证券业插上了腾飞的金翅膀, 同时也为美国金融业的稳健发展埋下了不小的祸根, 尤其是在房地产信贷市场上, 美国人不仅创造了“次级贷款”的新风险, 同时还创造了“反向抵押贷款”的神奇理念, 美国人更以其超人的智慧创造了“贷款证券化”的怪物, 这些东西一方面无限制地放大了银行放贷的规模和风险, 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催化了房地产市场的巨大泡沫。

然而, 中国没有金融衍生产品, 中国没有过多准入美国衍生产品市场, 因此,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应该说, 心理作用大于实际作用。

侥幸:中国银行业的“次贷”比例不大

可以肯定, 2000年-2005年, 在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化的过程之中, 美国银行业与华尔街的投行均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者之间配合默契、功不可没。一个负责制造“次级贷款”, 一个负责制造“次级债券”, 二者相互支持、相互发财。在这一场灾难性的美国次贷危机中, 它们地位相对、作用相当, 二者也用不着相互指责, 大打口水仗已是徒劳无益。

在美国, 房利美与房地美作为联邦政府名义上担保的专业房贷机构, 它们始终是美国房贷与美国房地产泡沫的放大器, 它们既将美国的次贷做大, 更将金融危机做大, 最后也做掉了自己。2008年初, 美国房地产总市值达12万亿美元, 其中, 超过5亿美元的房地产市值却是掌握在房利美与房地美手中。尽管房利美与房地美是美国房市泡沫和次贷危机的最大“替罪羊”, 但源头依然是美国人的过度信用消费及银行放贷门槛的降低。

2003年-2007年,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泡沫化, 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银行业的“无门槛”按揭放贷。众所周知, 过去中国银行业的利润主要依赖于争抢优质客户而带来的存贷利差及服务收费, 近几年来, 由于银行业竞争的加剧, 优质大客户早已瓜分完毕, 尤其是中小银行急需利润增长点。在这种情况下, 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悄然启动, 房地产放贷逐渐成为了中国银行业眼中的一块“肥肉”。应该说, 这种观点在中国房地产刚刚启动的2000年前后的确是对的。

8.经济危机下美国四大怪现状 篇八

這个期待没有落空,只是过程惊心动魄。2009年初,华尔街依旧一片愁云惨雾,美国经济则呈“自由落体下滑”。但到下半年似乎苦尽甘来,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话说,正“行进在正确的道路上”。

危机渐近尾声,但深远影响才刚刚显现。正如“大萧条”彻底改变了美国和世界一样,这次“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也将再次重写历史。剖析美国危机中的四大“怪现象”,对于似乎未受太多危机之苦的中国,其实有着重要的学习和镜鉴意义。

美国工人修路忙

本刊记者住所的车库外,是一条较为偏僻的马路,平时车辆很少。一天,一位同事倒车出门,没注意马路边侧横着一辆工程车。于是很不幸地,我们的汽车后保险杠被撞瘪了一块。更糟糕的是,几个小时后,另一位同事倒车出去,也是同样的问题,汽车又被撞瘪了一块……

“祸不单行”,是大意了,更是因为,美国的修路工程实在太多,就连这条偏僻的马路也不例外。

建筑工人工作忙,这可算是今年美国路边最常见的一景。有时候,记者从住处去附近的百货商场,十几分钟的路程能碰到两三个修路点,几台铺路机不紧不慢地工作着,工程两端,分别设有两个美国工人,微笑着指挥来往的车辆……

之所以修路工程特别多,用一些美国朋友的话说,尽管奥巴马刺激经济的投资达到了7870亿美元,但新建公路、机场、厂房等等,涉及环境评估、拆迁、设计等多个部门,都需要时间。因此,最快的方法就是翻修道路,原先需要小修的公路中修,中修的大修,这样立马能多雇用不少工人。

但这种小打小闹的结果,显然没有让奥巴马满意,因为他面临的失业问题实在是太严峻了。最近几个月,尽管整体经济出现好转,但2009年1O月美国失业率达到10.2%,为26年来最高水平。一则形象描绘经济危机中美国的笑话这样说:“如果你的邻居失业了,那显示经济出现了下滑;如果你自己也失业了,那对不起,经济确实已走人了危机。”

美国人找不到工作,奥巴马自然是千夫所指,他也为此付出了政治代价。不久前的美国地方选举,“奥巴马效应”风光不再,共和党卷土重来。其中最大的原因,用美国媒体的话说,就是美国民众用选票对奥巴马的就业政策表达不满。

因此,每个月初公布失业数据时,美国政府都胆战心惊,奥巴马也总是硬着头皮继续承诺。2009年1O月的失业数据公布后,奥巴马立马“惯性”宣布:这是一个“让人沮丧”的数据,显示美国经济面临的重重挑战,“我承诺,在美国重现繁荣前,奋斗不止。”

失业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从历史上看,许多美国总统在这个问题上栽过跟头。曾带领美国走出“大萧条”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有一句名言:“没有一个国家,不管多么富裕,可以承受对人力资源的浪费。”这句话今天就镌刻在华盛顿市内罗斯福纪念广场的石墙上。

对于罗斯福的感慨,奥巴马应该也是心有戚戚——对他这个新总统来说,解决失业问题无疑是首要任务,也是最紧迫、最棘手的难题。但就算他急在心头,也不能“不择手段”。

比如,即便是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果涉及拆迁,就必须反复和被拆迁者谈判,如果卷入法律诉讼,势必耗时良久,没有得到法律裁决前强拆是违法的。此外,还必须通过环境评估,这些都是导致美国基础设施进展缓慢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翻修旧道路自然成了多雇人的最好选择。

奥巴马的苦恼说明了一个事实一在美国,就业率是比经济增长率更重要的数据。对相关官员来说,经济有所下滑是坏事,但失业率无节制上升则是灭顶之灾,如果不能有效应对,意味着他的政治生涯可能快到头了。但即便是这样压倒一切的公益性工作,也必须依法办事,急不得,否则就是自乱阵脚、自寻烦恼。

中国人在英购物忙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美国的商场里,亚裔,尤其是来自中国的购物者,显得特别多。

2009年感恩节到圣诞节的购物旺季,在一些名牌店,十个顾客中大概有六七个是中国人。美国一些朋友打趣,恍然间怀疑自己到了中国商场。而让许多人更感到惊讶的是,他们抢购的商品,大多有一个共同的标签:“Made in China”。

中国人在美国竞相买“中国制造”,一个原因可能是在美华人颇为勤奋、收入颇高。另一个原因就是许多华人,比如留学生,其实与中国经济紧密相连,中国经济虽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但仍保持较快增长,这使得华人对未来经济的信心较普通美国人更高一点。

但更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同为名牌产品,国外价格要比国内便宜许多。比如,一个定价150美元的Coach包,据说在国内往往要卖到2000~3000元人民币,差价近一倍。

因此,每逢购物旺季、美国商场大打折,许多海外华人就讲,他们都会接到国内亲朋好友的委托,请他们帮忙购买心仪的商品,当然,这些商品绝大多数都是“中国制造”。

这是值得深思的一个现象。借助中国的低工资和低成本,外国厂商通过在中国加工生产,赚取了一笔钱,而现在大量在美国的“中国制造”又回流中国,外国厂商又从中国赚取了另一笔钱。

这一不合理现象背后,原因自然是复杂的,可能有税收的缘故,可能有流通渠道的因素,当然也有所谓“品牌的力量”:在这个全球化时代,“中国制造”的过程赚取的只是小利,美国人赚的才是品牌大利,自然也才能更多让利给美国消费者。

但是,从最简单的事实看,中外完全相同的商品,尤其是不折不扣的“中国制造”,国外价格竟然远远低于中国,考虑到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事实,这无疑是极具讽刺意味。在全球化时代,这是否会导致中国购买力的外流?是否会增加中国拓展内需市场的难度?或许是值得国内相关部门和业者深思的一个问题。

美国大公司研发忙

经济危机寒潮袭来,华尔街血雨腥风,雷曼兄弟等许多大公司也走到了历史的终点。危机肆虐之下,几乎没有一家美国大公司不主动压缩开支,甚至减薪裁员。

但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这种困境下,仍有不少美国大公司不仅没有降低研发开支,还稳中有升,逆势增加研发投入。

《华尔街日报》公布的一项统计报告显示,在危机最为猛烈的2008年第四季度,在除汽车和医药企业外的美国28家大企业中,当季度收入虽较前一年同期下降了7.7%,但研发费用只微降了0.7%。其中,微软、IBM、波音、杜邦、卡特彼勒等许多巨无霸企业研发开支还出现了明显增长。

以软件业巨头微软为例,2008年第四季度该公司收入基本保持不变,但研发费用仍达到了22.9亿美元,比前一年同期增加了21%。英特尔公司当季利润下降了90%,但其研发费用仍达到13.2亿美元,大大高于前一年同期水平。

一些美国公司高管私下表示,它们之所以力保研发开支,因为过去的经济发展规律都显示:如果要想在经济复苏时展现更大竞争力,就必须在经济困难时期保持研发投入。这一规律,在此轮经济危机中也显露无遗。

比如,在互联网泡沫破灭的1999至2002年,苹果公司收入虽下降了6%,但研发费用增加了42%。2001年底,苹果推出了新产品iPod,迅速赢得市场认同,并随着美国经济复苏,为苹果公司赢得了巨额利润。

更远一点,在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美国化工业巨头杜邦公司正是靠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出尼龙等新产品,颠覆了人们对衣服的传统概念,创造了巨大的商机。在今天的美国历史博物馆中,就有专门的展厅展示杜邦的远见卓识。

由于新技术商品往往需要一到两年甚至更长的研发时间,因此企业在困境中能否未雨绸缪就显得异常重要。作为反例,《华尔街日报》批评说,在2002年摩托罗拉公司曾将研发费用削减了13%,尽管2004年该公司开发出了极受市场欢迎的RAZR手机,但随后几年却没有好的新产品出现,导致其市场份额不断萎缩。

即使是一些在经济危机中不得不削减开支的公司,也尽量保证最核心的研发产品获得足够的经费。在2008年第四季度,美国惠普公司研发费用降低了18%。但该公司对媒体表示,被削减的主要是在一些传统电脑产品的研发开发,而研发创新型电脑产品的惠普实验室费用并未减少。

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对一些大企业来说,创新就意味着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这没有太多的捷径。从美国大公司研发费用的强劲表现可以看出,金融危机既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也是各个产业可能重新洗牌的机会。

这或许也可用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对本刊记者所说的一句话总结:在这场危机面前,一些国家的政策着眼长远并将在未来从中受益,“很有趣的一点是,即使当你在应对一场危机的时候,你实际也为确定结构性改革的方向播下了种子。”

美国银行还钱忙

2008年下半年,当美国政府推出7000多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时,正在生存边缘挣扎的美国各大银行感激涕零,纷纷抢上救生船;但随后几个月,高盛、摩根大通等金融巨擘们却迅速提前还清了这笔“救命钱”。即使孱弱如花旗银行者,也已公开表示,将努力提前还清这笔欠款。

在一些国家或行业,借钱,尤其是借政府钱的,往往是“大爷”,尤其是一些对国家经济有深远影响的巨型企业,很容易成为纳税人资金的噩梦。但在美国,情况却正好相反。

其中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政府的借款不是无条件的,而是附加了一系列的限制条件。这些“紧箍咒”使得企业寝食难安,一有机会就欲去之而后快。

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Jamie Dimon就曾对获得政府250亿美元援款悔恨有加,认为拿这笔钱代价巨大,最好的解脱方法就是尽快还账了事。至于还要不要借新款,他的回答斩钉截铁:“我们已从中吸取到了教训。”

让银行巨擘们最感头疼的,是限薪令。

按照美国政府的规定:得到政府资金救助的美国金融企业高管最高年薪不得超过50万美元。美国国际集团(AIG)爆出“奖金门”后,众议院曾一度通过一奖金税法案,规定相关企业高管年度奖金如果过25万美元,奖金税率将高达90%。尽管后者未付诸实施,但严苛的规定、收入的种种限制以及社会舆论的指责,让银行高管们如坐针毡。

此外,在接受美国电视台采访时,奥巴马更毫不客气地指斥一些华尔街公司是贪得无厌的“肥猫”(FatCats)——“肥猫”是字面翻译,按照中国人的習惯,翻译成“硕鼠”应该更准确一些。

顺便说一句,华尔街金融大佬收入虽看似很高,但较之国内某些企业高管与普通员工的巨额收入差,其实不算过高的薪水。

另外,接受了政府的救命钱,也必须为政府办事,比如加大贷款投放,由此刺激消费和投资。奥巴马曾特意在白宫会见十二大金融机构老总,敦促他们拿出诚意,扩大信贷发放,并支持它的监管“新政”。他说,美国纳税人为美国银行业渡过难关做出了贡献,现在是银行业“做出特殊承诺”回馈美国经济的时候了。

但对素来更信奉市场而不是政府的美国银行业来说,这就存在一个潜在的风险:他们担心按照政府指令办事会损害自身独立性,面临更多坏账,并损害银行更好的盈利机会。有银行业大佬就说,以前陷入危机是因为高度放贷,但现在政府一方面要求加大放贷,另一方面要求防范风险,他们也不知如何是好。

因此,作为对奥巴马的回应,摩根大通公司就在白宫会见后发表声明说,他们支持总统的一些建议,但仍认为政府的一些改革方案可能妨碍信贷发放,并阻碍经济复苏和扩大就业。此外,为避免政府过度施压,包括花旗集团、富国银行等金融机构,近来立刻宣布将加快归还政府借款。

当然,美国金融机构还钱也有有利条件:随着信贷市场逐渐解冻,大银行生存警报开始解除,它们可以不必再依靠政府资金的支撑。美国银行业已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候,花旗集团、富国银行、高盛集团都取得了不错甚至创纪录的盈利业绩,这使得它们提前退还资金存在可能。

9.美国留学文书写作四大禁 篇九

有些硕士项目的申请人在简历里的教育背景部分罗列出自己在初中和高中的学习经历,而在工作经历或研究经历部分,却一笔带过,没有对工作经历或研究经历进行任何详细的描述,熟不知,很多美国大学在筛选、录取申请人时,往往把简历放在第一位。这种主次不分、取舍不当的简历,很难得到美国名校招生官的青睐。

二、美国留学文书写作禁忌DD目标不明确,顾左右而言他

美国留学申请时,很多申请人在文书中没有很清晰地描述出自己的目标专业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职业规划,却对一些与专业无关的事情高谈阔论,让招生官看不到申请人对目标专业的理解和研究,必然以申请失败收场。

美国大学文书需要大家在确定好专业后,围绕自己所申请的专业,以此为核心来在文书中得以体现,说出自己的见解,用有效的文字告诉招生官你在该专业是的建树,表明自己及你的推荐人对于你个人专业研究潜力的评价。

三、美国留学文书写作禁忌DD长篇大论、拖沓冗长

有申请人在写个人陈述的时候,思绪一打开就收不住,写完就超过1500字了。要知道,在招生官审核材料的最忙碌的阶段,过长的文章是没有人愿意也没有时间耐心读下去的。

因此大家需要控制好数量,把我核心内容,抓住重点,用最具代表性的说明来体现自己就行。

四、美国留学文书写作禁忌DD脱离实际、弄虚作假、乱假设

在申请过程中,有同学为了突显自己极为出色的背景,因此在美国大学文书上甚至将别人的实习经历都安在自己身上,也许能被一个不错大学录取甚至获得全奖,然而该生到达美国大学后,一旦真是水平显现出来,美国大学将对对于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甚为愤慨,会责令其退学。

10.赴韩巴大学留学的四大优势 篇十

学校名称:韩国韩巴大学

所在位置:韩国,

创建时间:1927年

学历:本科 研究生

学生人数:0人

学校中文网址:/school/7477

国立韩巴大学( Hanbat National University,),是韩国的一所综合性大学以诚实、仁和、创造为校训,1927年4月建校,3月更名为韩巴大学校。学校由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工程,电气,电子,控制,土木,环境,都市工学专业,建筑,应用材料,材料,生产加工,计算机,信息通信,媒体,电波,应用化学,生命,产业经营,化学,建筑设备,视觉设计,工业设计,英语,中国语,日语,经营,经济,会计等学科及专业构成,研究生院包括一般研究学院,产业研究生院,信息通信专科研究生院,创业经营研究生院,配套设施有图书馆,电算信息院,大学广播社,国际交流院,工学教育中心等。

学校优势

(1)本校为韩国国立大学,得到中国教育部认可。

(2)学习效率高。与其他大学的一年两个学期韩国语课程相比,为一年四个学期,且每日的课时比他校长,真正的`学习韩国语的好学校。语言老师认真负责,亲和力极强。大学一年级一边学习专业课程,一边继续学习与专业有关的韩国语。

(3)费用低廉。国立大学最大的优势在于国家财力支持,所以学费较低。

11.美国大学四大 篇十一

本研究以美国四大科技巨头公司,苹果、谷歌、亚马逊和脸书品牌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分析和定性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四大公司的品牌发展、影响性事件、媒体报道等进行同类分析对比,总结四大公司的品牌战略特点。即,苹果公司主打“非同凡响”的品牌独奏战略:亚马逊一直秉持“用户至上”的品牌咏叹调;脸书紧扣“数据”展开多方面的品牌交响战略;谷歌则采用“协同共进”,非独裁的品牌协奏战略。无论何种方式,它们都反映出将其与自身当前的核心竞争优势紧密融合,提升品牌的竞争与延展的能力。对于国内企业更好地吸取品牌推广战略经验,打造品牌特色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美国 四大巨头公司 品牌声音 推广战略

1.引言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创建人丹-舒尔茨教授在《Measuring Brand Communication ROI》(1997)中对品牌传播的定义为:“品牌传播包括所有改变或者影响消费者和品牌关系的传播、行为和经营项目。”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即如何更系统的实施品牌传播策略,借用整合营销传播的战略向消费者传达品牌理念、品牌形象、品牌行为等,最终在消费者心中形成独一无二品牌声音,建立对品牌信仰。《经济学人》刊文称,“如今互联网四大巨头,谷歌(Google)、苹果(Apple)、脸谱(Facebook)和亚马逊(Amazon)的迅速发展给全球用户带来了巨大利益,在它们崛起之前,从未有过发展如此迅速、业务覆盖如此广泛的公司。”苹果已经成为了资本巨鳄;谷歌成为了搜索和在线广告方面有着“无人可及”的优势;亚马逊在多个国家的在线零售和电子书市场占主导地位;如果脸书这家社交网络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它的人口数将位居全球第三。(xavier Lur2010)

2.研究综述

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和定性研究方法,以美国四大科技头公司苹果公司(Apple)、谷歌(Google)、亚马逊(Amazon)、脸书(Facebook)为研究对象,先对这四家公司的品牌发展现状进行资料的收集及内容的分析比对,再结合四大集团品牌发展的脉络、重大品牌推广事件等作为基础数据及内容资料,以此来探讨此四大巨头公司在品牌推广战略上的特性及差异性。具体分析如下:

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教授(Robert Mundell)担任主席的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简称WBL).于12月15日在美国纽约揭晓2014年度(第十一届)《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WBL对全球8000个知名品牌,参照市场占有率、品牌忠诚度和全球领导力三项关键指标的关键指标进行评分,最终推出了世界最具影响力的500个品牌。从品牌数量的国家分布看,美国依然遥遥领先,占据500强中的227席。较以往有很大不同的是今年前十的品牌中,科技品牌就占了六席,(见表1)分别是苹果公司(Apple)、谷歌(Google)、亚马逊(Amazon)、微软(Microsoft)、国际商业机器(IBM)、脸书(Facebook)。

我们以关键词“strategy”和关键词“advertising”和“campalgn”组合关键词两种方式,搜索了Business Source Complete近五年的研究结果。同时,我们以关键词“Amazon”、“Google”“Apple”、“Facebook”作为关键词搜索了新浪科技http://tech.sina.com.cn近半年的新闻事件评述等内容材料。经过整理文献研究情况梳理如下:(见表4、5、6)

我们对以上有效文献进行了梳理,设定用户体验、广告、公关、社会责任这四个关键维度进行二度分析与解读,分类四项指标,每项指标总分为4分,按照活跃、积极、主动程度由高到低排序计分,分别计以星级评分,4分为★★★★、3分★★★,以此类推。(见表7)

3.四大集团品牌战略

3.1苹果“非同凡响”的品牌独奏

苹果公司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便致力于打造“非同凡响”的品牌传播策略,以“独特声音,独有形象”为载体进行整合营销传播,其目的仍然是对品牌的不断构建与强化。近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苹果公司如此坚持独有的品牌个性,品牌主张,构建特定的品牌内容所达到品牌奏响的理想效果是如此的显著。

苹果授予用户一连串的“特权”,唯一的ID识别,App Store从渠道、认证、运行三方面保证用户使用的唯一性。iCloud钥匙圈和激活锁,更是创造良好的用户体验。正是如此,苹果与果粉之间的高黏度一直受人“妒忌”。果粉在口碑传播环节担当了强有力的角色。他们自己不仅是苹果系列产品的拥有者,也是最新产品的追随者,同时还自觉扮演着苹果未来用户的说客身份。你还会发现苹果在媒体撰稿人的眼中形成压倒性品牌倾向。我国最权威的苹果独家新闻网站apple4us(www.apple4.us)、国外的苹果内幕网(www.appleinsider.com)、苹果故事网(www.storiesofapple.net)等,都是由资深苹果粉丝写手群体组成。2011年下半年,iMessage“鲸鱼体”短信更是在苹果手机间突然走红,能够带来如此热潮的背后其实是苹果手机用户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所产生的群体归属和群体共鸣,同时也是苹果用户向其他品牌手机用户的“特权”弦耀。

苹果的用户体验传播还与硬终端传播相辅相成。乔布斯和他的零售团队以及前零售副总裁Ron Johnson从2001年开始打破所有零售规则。零售店“苹果式建筑”风格的设计是为了展示苹果产品而非仅仅为了销售,“顾客帮手”、“Genius Bar”以及最近刚推出的“the new concierge”等这些人性化的安排与设计,都在不断提升用户的体验,也都让顾客在零售店体验过程中,与品牌产生一个或者多个的接触点,加深他们对品牌形象的印象,营造出强烈的社区感。乔布斯传记作家、美国《连线》杂志专栏记者里德·卡尼(Le-ander Kahney)(2002)归纳以苹果为首的情感类品牌经营共同点在于:“人性化的服务和客户与员工之间建立起来的超越金钱关系的诚挚情谊。这一举措让产品本身的魅力在全球消费者身上引起的共鸣,通过零售体验,反映并加强了消费者对品牌的情感联系。”

沟通专家、艾美奖获得者、TED创始人——卡迈恩.加洛(carmine Gallo)(2011)评价史蒂夫.乔布斯是全世界“最擅长虑获人心”的演讲者。无论是历年来媒体和果粉们瞩目的Macworld盛会中的新品发布会,还是不定期举办的特别事件(Special Event),以及聚集全球顶尖IT高手的苹果全球研发者大会(WWDC),更或是苹果世博会(Apple Expo)……乔布斯的“天才演讲”水平都被全世界瞩目。乔布斯把他的主题演讲视为一种竞争力极强的武器,公司首脑人物重榜登场,品牌视觉系统在幻灯片中不断重复,大牌歌手、乐团助阵演出……一系列受众及媒体愿意关注的内容几乎都涵盖其中。

自iPod逐渐占领美国数码播放器市场以来,越来越多的大腕名人成为苹果的“免费”代言人。贝克汉姆在第一百次出赛后收到了队友送给他的独一无二锻金制造的iPodTouch,这款特别版Touch背面刻有英国国家队队徽、出赛纪念文字以及贝克汉姆的大名。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生日时也收到女儿赠送的iPod。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访问英国时所选的国礼,也是一款别有用心的存有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2007年访美照片录像记录的iPod。那些活跃在娱乐圈、互联网上的意见领袖们,几乎人手一部iPhone,难怪苹果可以那么自信且嚣张地奏响属于自己的品牌独奏曲。

苹果在广告方面的宣传一直保持着“出其不意”的创意形态,无论是平面、视频还是户外都散发出鲜明诱人的苹果香味。苹果公司也从来不放过任何一次广告传播的机会,从《1984》到后来的《不同凡“想”(Think different)》、《剪影(Silhouettes)》、《来台Mac(Get a Mac)》、iPhone电视广告《你好(Hello)》,再到最近发布的新广告《力量(strength)》,苹果的众多广告运动已经不仅仅是一场运动,他们被二次、三次……甚至多次传播,成为广告历史上的经典案例。苹果品牌信息的植入也是大面积、高密度、低龄化地对受众展开“连发”。苹果产品更是在美国电影中频频亮相。据BrandChannel报道统计,从2001年至2014年,苹果产品出现在登上票房榜首的145部电影中,仅次于福特的166部,列居第二位。

苹果公司还有很多“出其不意”的举动,他们与美国政府的合作一直不那么积极,游离在外。反倒是美国政府在多次事件上倾向或是“讨好”Apple。有人打趣说,那是苹果公司比美国政府还有钱。在企业CSR的作为上,苹果公司也显得非常出格。乔布斯在1997年重返苹果后,一项惊人之举就是终止所有慈善项目,难怪外界评论苹果公司是“全美最不仁慈的企业之一”。有人评价说,这与乔布斯的价值观紧密相关,当然也有人说那是乔布斯本人做事“低调”所致。

2011年,蒂姆.库克出任苹果公司新一任CEO,进入“库克时代”,首个不同于乔布斯风格的行动就是苹果将推出一项员工慈善捐款补贴计划,每名员工每年最多补贴1万美元。另一项慈善计划代码“RED”,发起人为U2乐队主唱波诺(Bono),由苹果与其合作,为在筹集善款推进非洲的艾滋病研究。其实,此项目在2006年就已启动,同年推出了第一款(RED)产品,即iPod Nano。14年戛纳国际创意节,波诺为此获得首个“狮心大奖(LionHeart Award)”。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还是流露出对乔布斯的不满,埋怨当年苹果低调从事这一项目,不愿在产品上贴上(RED)品牌……从而导致用户对此计划的生疏。即便如此,截止2014年6月,苹果还是为(Product)RED筹集了约7000万美元。

3.2亚马逊“用户至上”的品牌咏叹调

正如Jeff Jordan(2013)所说,亚马逊绝对算得上是一个玩弄规模经济的好手。早在1994年,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就放言他能够创造一个没有任何实体商业公司所受限制的零售网站,让顾客真正看到一个提供几乎无限选择的超级市场。亚马逊以出售图书起家,之后开始快速扩张品类以此负担超级便宜的价格和快速而廉价的物流,以实现打造成一个全品类的购物商城的远景。

2007年亚马逊推出自有品牌——kindle的电子阅读器,以替代当时日渐低糜的纸质书籍市场。之后相继推出其系列产品,2010年亚马逊kindle电子阅读器销量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47%。除电子阅读器外,亚马逊还有许多自有品牌,包括Strathwood、Pinzon、PikeStreet、Denali、AmazonBasics涉及户外用具、家具园艺产品、浴室用品、电动工具及电子配件产品等领域,意在通过亚马逊品牌的保障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同时便捷的购物过程、低价格的产品和更完善的售后服务使这些自有品牌更具市场竞争力。可是自营品类的扩大究竟有限,亚马逊随即于2000年、2008年分别推出Amazon Marketplace(第三方平台)和Amazon Product Ads(产品广告服务),2011年6月,亚马逊又推出了基于本地化团购服务的Amazon Local。通过以上这些方式,亚马逊汇集了数以百万计的SKU供消费者挑选,逐渐实现了他“超级无限大”的梦想。

亚马逊一直遵循“用户至上”的原则,不断改善客户体验。亚马逊通过追踪用户在线浏览、搜索以及购买的历史记录获取用户数据,运用强大的推算方法,进而根据客户的实时行为为其推荐相关的产品,极大地提升了顾客的搜索以及购物体验。其二,亚马逊不断推进Prime高级会员计划,从最初承诺会员购买可享受免运费2日送达服务,到目前能够观看多达四万部影视剧,租借三十五万本电子书,同时再结合亚马逊其他服务,很好地赢得了用户的忠诚度。此外,波士顿咨询(BCG)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到2016年全球将有30亿的互联网用户,其中的80%将通过手机上网。谁拥有入口,谁就拥有机会,亚马逊Android原生系统就很好实现了对APP的控制,实现用户搜索、比价、购买、支付、分享及售后等全程服务。亚马逊就是这样通过各种方式满足顾客的各种显性与隐性的需求成为消费者网上购物的第一选择。深度集成其“用户至上”的品牌战略举措,更加强化了亚马逊作为第一网购入口的地位。

即使亚马逊迫于外界压力陆续开始启征消费税,但其免征税政策,还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增加了不少就业机会,为美国政府减轻了压力。2011年8月,亚马逊还推出了面向美国政府部门的GovCloud云服务,据说该服务可能还会扩展到全球范围,以满足其他国家政府的需求。作为广告推广联盟成员,亚马逊也是一个善用社会化媒体的高手。用户可以通过Facebook、Twitter、Pinterest和其他高热点社会化媒体,顺利转入亚马逊实现用户采购,这一链接行为大幅度增加了亚马逊的销售额。亚马逊也把社会化元素融入自己的网站当中,在产品页面上顾客可以通过Facebook赞按钮,Twitter的Tweet按钮,Pinterest的Pin按钮,Google+按钮以及电子邮件按钮,及时分享产品信息。

3.3脸书“数据为王”的品牌交响战略

2004年,脸书(Facebook)成立之初,其估值只有500万美元,而如今估值已经超过千亿美元。全球品牌影响力从2008年的第50位,直线上升为2014年的第8位,没有一家公司会如此“传奇”。其成功根源在于他超越了简单的社交,扩展到对大数据的掌控,多发出击体现了其品牌交响的战略。

2011年12月,Facebook“时间轴(Timeline)”面世,这是一款伟大的大数据产品。用户可以在这条时间轴上记录个人生活故事、及大小记事,而Facebook根据用户留下的数据进行捕获、存储,和用户一起“成长”,对用户的档案了如指掌。Facebook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用户生活的操作系统,用户随即也对这个记录自己成长轨迹及关系网络的平台产生了很强的黏附。就如马克.扎克伯所说的,“自此,你的生活,全部都在网上了。”即使马克·扎克伯所指这里的生活,只是生活中与意义相关的部分,但他正在逐步实现用户的数字化生存。

Facebook中随处可见的“Like”机制,体现了朋友及圈子的认同。Facebook还陆续推出每日交易类似团购的项目,忠诚度奖励计划,以及对在网站上收看特定广告的用户提供虚拟货币奖励等一些小奖励机制,都从本质上激励了用户。既然用户“提供”数据,Facebook当然不会放过任何一次和用户接触说话的机会,即便在最后的用户注销页面,还是如何设定继承账户联系人等方面也都考虑得细致入微。

Facebook的注销页面不是简单地告知你他们的遗憾及希望你提出建议以便他们改进诸如此类的话。而是从你的数据中选取几位与你最为亲密好友照片,调皮地加上一句“他会想念你的,她会想你的,他们会想你的……”。Facebook希望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让你在最后一刻回心转意。这招幽默也好,顽皮也罢,无论如何都是一个留住用户的好创意。而最终数据也显示,用这样情感化的方式打动人的方式是成功的,它成功地降低了7%的账户注销率,也加强了用户对品牌的印象,出其不意的小策略都会在关键时候起到峰回路转、出人意料的作用。对于注销页面的再设计,还体现在Facebook于2012年推出的新型广告业务,即注销页面广告,针对不同国家的用户,不同的地缘信息,向不同国家的用户提供相应的注销页面。目前Facebook已与必应(微软)和福特及其他重要客户签署了合作协议。必应是的当年Facebook注销页面广告的第一位客户。

2013年谷歌首个推出“闲置账户管理员”(inactive account manager)功能,允许用户指定的管理员继承自己的Gmail、云存储和其他服务。对于海量用户及记录用户时间线内容传记的Facebook也面临同样的用户需求。2015年2月,Facebook推出了允许用户指定“遗赠联系人(Legacy Contact)”的新政策。遗赠联系人可以在用户死后接管该用户账号,管理部分内容。以上这些举措不仅让用户不断受益,增加了用户的黏性,更重要的是Facebook从中持续不断地获得更多的用户数据,以便其更准确地把握用户需求和广告主的需求,从而越精准地推送“广告”,做成一笔笔不小的生意。

品牌不仅需要与用户之间需要保持最亲密关系,与政府和媒体的关系也处于比较重要的位置。政府的决策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调控企业的发展情况。美国国务院负责促进自由的外交创意高级顾问亚克力罗斯称,如何利用Twitter,Google和YouTube这些社会化工具的力量,利用数字化平台更好地推动全球各地的外交,以获得国家利益已成为她21世纪治国战略的一部分。2008年,Facebook成为奥巴马竞选总统期间最青睐的社交媒体。Facebook不仅为其在社交网站上赢得了选民的信任,当然也最终协力成就了奥巴马的总统之路。同时,Facebook也已吸纳任命多名来自政界的人士担任企业高管,负责协调法务、政策和企业沟通等事务,这都为其长期能与美国政府打交道做了精心的准备。当然拥有海量用户的Facebook也是一个社会发声器,是媒体关注社会热点,挖潜新闻价值的又一途径。Facebook也为社会公益项目和非营利机构提供了一个最佳的、相互联结的、开放的平台,让个人或组织以此集结支持者和扩大号召力,为全球各种问题带来有深远影响力的解决方案,在不同层面上都能引发了深远的影响。

3.4谷歌“协同共进”的品牌协奏战略

虽然谷歌(Google)是第一个被公认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但是谷歌并不只做搜索,至今为止已经陆续开发和推出涵盖网络、移动、企业、媒体、地理、专业搜索、家用与办公、社交和创新等多项产品和服务,每一项都令人无限神往,充满未来感。谷歌推出的每一款新产品都有标明的谷歌商标,这一品牌“套路”延长并强化用户对谷歌品牌的认知,对产品特性的认同。此外,谷歌公司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小团队的工作方式、20%计划的运用,公司内部激励士气的创业大奖等都是谷歌独特企业文化的体现。谷歌认为这种做法更有利于激发创造出更有意思的新产品,也更使谷歌“不作恶”的企业形象深入人心。

虽然谷歌本身的商标一直保持显著的一致性,然而他们也喜欢在特殊节日、纪念日或重大活动日将首页Logo重新设计,创造了许多有趣幽默的设计应用,这就是谷歌享誉盛名的Google Doodle。从最初的静态,慢慢发展成如今的多形式创意表现技术,Doodle已经成为一个在全球范围传递谷歌品牌、文化、创意和价值观的媒介角色。谷歌历史上最成功的一个交互Doodle应该是2010年2月为纪念吃豆人游戏诞生30周年推出的一款游戏。据第三方统计,该游戏创下全球总计游戏时间达5亿小时的游戏吉尼斯世界纪录。同时,谷歌也展开创意设计大赛,鼓励用户参与这样有趣的设计。谷歌首页图标如此的变换与混搭不仅没有削弱其品牌的力量,反而增强了品牌实力。至今为止,谷歌已经制作了超过2500个Doodles。这些漫不经心的小涂鸦,小创意对于用户来说就像一个不定时出现的小彩蛋。无论如何,谁会谢绝惊喜,拒绝快乐呢?

为了帮用户创造真实的引人瞩目的品牌体验,谷歌专注于与品牌和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2012年,谷歌启动了Re:Brief项目,同广告商及代理商合作,一起重新思索各大品牌如何在互联网上进行宣传推广。谷歌通过利用最新的技术工具,将广告行业最经典、最具标志性的广告活动予以重现。其中的“Id Like to Buy the World a Coke”就摘得了2012年戛纳国际创意节首座移动类全场大奖。如何利用当代网络技术打造广告的未来更是谷歌探索的下一个目标,为此谷歌扩大了项目规模,同当前最具代表性的品牌及最具创新意识的营销商合作,形成一个全新的项目和实验:Art,Copy&Code;,旨在展示如何将技术与创意相结合,互为促进。其中最打动人心的创意当属2013年,Google与Burberry合作共同打造的全新宣传活动“Burberry kisses”。

Google的政府公关一点也不亚于Facebook。几位高管曾是前两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康多莉扎.赖斯的顾问。Google前CEO施密特,在其任职期间也是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竞选活动时的非正式顾问。据公开资料显示,奥巴马从互联网获得了高达85%的竞选资金,Google职员为奥巴马的竞选捐献了约50万美元,15位高管为奥巴马的就职典礼捐助了16.6万美元,这使Google成为就职典礼的第三大资金来源。

Google的品牌扩张的野心一直非常“狂野”。截止2014年底,Google共计收购了172家公司。而创下单笔最大手笔的当属2011年8月,Google以125亿美元收购Motorola Mobility。这些收购行动的背后,都是希望能尽可能多地控制整个产业链,尽可能多地收集用户的数据,最终在快速变革的数字化领域维持统治地位。值得注意的是,谷歌和亚马逊也有点类似,都更喜欢让收购的公司独立发展,这些个品牌至今都保持自己原有的品牌建设方法以及品牌标志。Google的这种品牌协奏、非独裁的方式既有效地维护了品牌信誉,又能留住收购品牌的原用户群,确实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值得其他品牌学习。

4.结论

有先行者必有追赶者,这四家美国巨头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已是所在品类中的领跑者,几乎没有对手,但他们还是有着强烈的危机感,充满着对上一代巨头因满足于当前的成就而最终被挤出市场的恐惧。就在过去的2014年里,里德.埃尔伯高迪(Reed Albergotti)等就在《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中直言,“如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新巨头的诞生时间也越来越短,过去需要几十年时间,现在只需要10年,未来可能会更短。”四大巨头公司除了需要时刻保持持续不断的自我防守之外,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品牌扩张,快速构建他们的“产业链融合”大趋势,最终实现他们心中的伟岸蓝图。更何况,我们还要明白一个道理,“营销只是一种市场工具,是可以被模仿、学习、复制的策略和方法,而唯有品牌才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不可复制的,是独一无二的。”(舒尔茨2007)只有战略决定战术,明确的品牌定位,清晰的推广战略,才能在战火纷飞的商业大战中,处于的高地优势,唱响属于自己的品牌声音。

上一篇:小学生绿色出行活动主题演讲稿2分钟下一篇:高考志愿填报有哪些技巧和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