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鲁宾逊(精选17篇)
1.现代鲁宾逊 篇一
鲁宾逊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鲁滨逊厌倦了英国家里恬静的生活,他决意成为一名水手周游世界。他背着自己的父母跟着一只船出海了,但是在一次暴风雨中船遇难了,他在茫茫的大海里漂流了好长时间,最后被海水带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这个岛上没有人烟,只有他遇难船上的一只狗和两只猫,他企图向来往的船只求救,却发现那船上的人是海贼。他用身边仅有的一些物品建了一坐“房子”,后来又在遇难的船上找到了一些面包、酒、衣服、枪弹等等……就这样开始了他长达二十八年两个月零十九天的孤岛漂流。在这么长久的时间里,他不仅要战胜寂寞和孤独,还要战胜饥饿和疾病,更不能让海上的强盗发现他,他总是乐观的面对眼前的.一切,珍惜身边每一个可以让他求生的机会,在困难面前他也害怕过,逃避过但最后总是战胜了自己而获得了生的希望。
我真的被鲁滨逊的顽强和勇敢深深的感动着,他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把自己从绝望中解救了出来,对我感动最深的是他的毅力,鲁滨逊长达二十几年对生的希望就是毅力,我不禁想到我们自己,我们对生活,对学习是不是也应该向他学习呢?遇到困难是不是也应该勇敢的面对而不在逃避呢?
,一个人在生活中也好,学习中也好,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其间充满了坎坷,而支撑自己勇敢走下去的是顽强的毅力。鲁滨逊在孤岛上不断地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永不言败。如果他当时选择的是放弃,那么他将不可能在荒岛上生存下去。在学习中也同样是这样的。试问,如果某次工作中出错,而自己也丧失了信心,灰心丧气。那么,他在下次工作中还会取得优异的成绩吗?答案是不会,永远不会!只有给自己树立信心,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努力拼搏的精神,才能够再创佳绩!
在又一次阅读之后,我深深地被此书吸引,我发现它不单单是一本描写历险的书,而是一个生命、一个人生抉择。在我们人生中,会遇到许多人生的交叉口,是通向光明还是黑暗,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做出抉择的。鲁滨孙选择的是航海,一条让他有家不能回,无人陪伴的生活,但在其中他也有收获,学会了生存,得到了友谊,可是代价是浪费近三十年的生活,或许有些人认为他不值得,但又有谁能说他这样不幸福呢?人生是一道永远没有答案的难题,所以就要我们在选择人生道路时大胆但不失慎重,做出真正的抉择。
我衷心感谢作者笛福先生,因为他所写的这本书为我们今后在人生的抉择上提供了很好的启示。正如《圣经》上所说的“等候上帝,要刚强勇敢,坚定你的意志,等候上帝!” 的人生也会随着这本书而起航,在人生的航海中,勇往直前,永不放弃!
2.现代鲁宾逊 篇二
鉴于罗宾逊在国内翻译界受到的冷遇,本文旨在从后现代主体观重新看待罗宾逊的翻译躯体学,深入分析译者的权利与义务,探讨新形势下译者在翻译中的地位及作用,以期能对当前翻译研究,尤其是译者的主观能动性研究开辟可行之路。
1 译者的权利
“翻译和所有人类的沟通实际上都依赖于人”[1]。不论是作者、译者还是读者的角色都是由人扮演的,“人禀七情,应物斯感”(刘勰《文心雕龙·明思》)。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可避免地会仰仗于自身的生活经验、学识涵养、个性气质、审美理想和欣赏习惯等诸种内在因素对原文进行阅读、阐释和理解,进而内化原文,尔后将业已内化了的原文再外化为译文”[2]。传统翻译理论将译者视为毫无情感的工具,这本身就是对翻译不负责任的主观臆断。为了解开传统工具论对译者的束缚,罗宾逊提出了深受解构主义影响的翻译躯体学(the somatics o translation),指出译者是翻译的主体,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不应该机械地按照原文的意思寻找其在译本中的映射符号,而是有权凭借自己的感觉在数个同义词或是近义词中搜寻恰当的表达方式。相信并充分挖掘自己的感觉,这就是罗宾逊的翻译的个人躯体学(idiosomatics of translation)对译者的期望。实际上,早在罗宾逊之前就已经有人发现了译者个人身体感觉的重要性。庞德在《荷马作品的早期译者》一文中这样写道:“我笃信,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感觉来检验译作,尤其是用我们伟大的原作其本身的力量在心灵上的契合来检验译作。”[3]显然,庞德检验译作的标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字典式翻译,而是译者自身的“感觉”。这种观点在他的著名译作《华夏集》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有能力也应有权力根据自身的判断选择合适的措辞。平庸的译者由于惧怕背上“叛逆”的罪名而压抑自己对于原文的感情,译出毫无生色、千篇一律的语言符号堆砌物,使读者的视野充斥着毫无价值的信息垃圾。而纯熟的译者则听任自己感情的波动,不断地探求文字背后的情感意义,以自身的躯体反应为指引,创造出充满感情的活的文字,并期待读者也能对译文有所感悟。
然而,对于那些长期受工具论等思想影响的翻译理论家来说,翻译是客观的,一旦将“感觉”或是其它任何主观因素引入到翻译当中,译者将被赋予过多的权利,以至放纵自我,不受任何约束,最终导致翻译的混乱。因此早期涉及译者主观意识的翻译理论在提出之初就因触动西方传统意识形态的敏感神经而遭到质疑甚至声讨,以致胎死腹中。
2 译者的义务
鲁宾逊在《译者登场》一书中继续深入分析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产生的躯体感受层次。他指出,当下译者对翻译的身心感受除了受人生经历等个人因素影响外还同时受到集体的意识形态的约束,因此并非像传统翻译理论家所担心的那样是完全自由的[1]。他把对意识形态的研究称之为翻译的意识形态躯体学,以区分翻译的个人躯体学。译者在自身成长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无一例外要受到其所在群体文化、生活习惯、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属意识形态的影响最为深远,也最不易摆脱。阿尔都塞指出,任何一种阅读“都不可能是无辜的”,而是“戴着意识形态眼睛的某种活动”,更何况“翻译”[4]。整个社会和译者个人的意识形态都可以影响翻译的方方面面,例如翻译动机、源语文本的选择、源语文本内容的改写和翻译策略的运用等等。译者的义务即服从意识形态的领导,通过限定预期的读者,将源文本进行意识形态的转换,使其符合读者意识形态的需求。
出于意识形态的影响而改写源语文本的例子不在少数。被称之为“译界之王”的晚清翻译家林纾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将狄更斯的《老古玩店》(The Old Curiosity Shop)译为《孝女耐儿传》,将哈葛德(H.Rider Haggard)的Mentezuma's Daughter(今译《蒙特祖马的女儿》)译为《英孝子火山报仇录》此外还有墨累(David Christie Murray)所写的The Martyred Fool(今译为《殉道的莽汉》)也被命名为《双孝子喋血酬恩记》。林纾将原本不存在与原作中的“孝”的概念,以标题的方式插入其中,显示了译者头脑当中根深蒂固的道德观念。值得注意的是,林纾也曾尝试对意识形态的束缚作出反抗,但却以失败告终。他在译哈葛德的另一部作品《迦茵小传》(Joan Haste)时,不顾当时封建礼教的束缚,执意将女主人公“失贞”的情节译出,立刻招致强烈的抨击。寅半生在《读〈迦因小传〉两译本书后》就批判林纾对有伤风化的情节没有删节,“林氏之所谓《迦因小传》者,传其淫也,传其贱也,传其无耻也”[5]。意识形态的力量是无形却强大的,译者从读者对文本的接受角度出发,不得不将原文中具挑衅性或易引起冲突的因素加以转换,使其成为温和的,符合读者价值观预期的译本。拒不履行这一义务的译者往往会遭到意识形态捍卫者的激烈反抗与攻击,并被冠以伤风败俗的罪名,即便是声望如林纾者也难以豁免。
3 权利和义务的较量与统一
对于译者的权利与义务,罗宾逊本人更倾向于前者,即实现译者的绝对自由。他号召译者不能屈服于意识形态的统治,要冲破思想上的障碍,潜心探索自己的身体感受,获得真正的自由。罗宾逊的观点明显受到了后现代解构主义的影响。解构主义对译者主体性的放纵将译者的地位提升至历史最高点,似乎译者取代了作者站上了翻译的神坛,从此便黄袍加身,无需履行任何义务了。这种观点无疑是继传统的作者至上理论后的另一个极端。
在后现代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翻译中的主体并不是一家独大,而是呈多元化方向发展。许钧总结了四种不同的对翻译主体的认识:译者是主体;原作者和译者是翻译主体;译者与读者是翻译主体;原作者、译者与读者均为翻译主体[6]。查明建等认为翻译主体性就是指译者、原作者和读者的主体性和他们的主体间性,译者、原作者和读者都是翻译的主体[7]。杨武能也认为,文学翻译的主体是人,亦即作家、翻译家和读者[8]。上述看法虽然表达方式略有不同,但从其内涵上来说是一致的,即都强调了翻译过程中人是主体,而且主体具有多元性。
美国文学解释学批评家赫斯(E.D.Hirsch)认为源语文本是有意义的,即作者在翻译过程中是有其主体性地位的。他把作者的原意与作者的原意和阐释意义的叠加分别用“意义”(meaning)和“意味”(significance)来表示。他主张,“意义是一个文本所表达的意思,它是作者在一个特定的符号序列中,通过他所使用的符号表示的意思。意味则是指意义与人之间的联系,或是一种印象、一种情景、一种任何想象中的东西。”[9]译者不管如何“任意”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味,都不能脱离作者的意义这个不变的根基。也就是说原作者在翻译过程中占据了一定的主体地位。
在译者的义务方面,译本说到底是为了读者提供的。读者作为翻译中的一个独立主体,有自己意识和思想,对原文及其社会文化背景有一定的期待,并在阅读过程中对译本进行独立的解读。译者有意识地对原文中意识形态概念进行转换,表面上保护了读者的意识形态不受外来冲击,而实际上是剥夺了读者作为主体的知情权,阻碍了读者主体性的发挥。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指出,在后现代主义的视域里,翻译是一种“文化政治实践”[10],是帝国主义的霸权意识对源语赤裸裸的文化侵略。韦努蒂所提倡的异化翻译的观点为译者指出了一条避免成为意识形态奴仆的出路,也使译者重新看待翻译中义务的履行问题。译者不应代替读者决定原文意识形态的去留,而应该巧妙运用翻译策略,忠实反映出原文中的意识形态部分,留给读者充分的阅读空间,挖掘译本的意义并对其进行解读。
由此可以看出,在后现代多元主体观下,整个翻译的过程中作者、译者与读者三者都是有能动性的主体。译者作为三者中最积极的主体,需要明确自身的权利及义务,不可过分行使权利,无视作者的存在,也不能唯义务是从,忽略读者主体性的发挥。优秀译作的产生要求作者、译者及读者三大主体间进行畅通无阻沟通和对话。译者通过与作者的对话,交流文本的基本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领悟能力和躯体感觉书写译作;另一方面,译者通过与读者的对话,尽可能将原文意识形态因素传递给读者,使读者自主选择接受与否。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将两者协调统一起来,确保翻译三大主体之间对话的顺利进行。
4 结束语
罗宾逊在《译者登场》一书中对西方传统翻译思想进行了解构,指出了其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即二元论、工具论和完美论。西方传统翻译观将人的身与心,灵与肉两极化,进而将翻译过程机械化,杜绝个人主观意识的参与,使译者沦为毫无感情的工具。用译语文字再现原文,实现完美的译文则被定为翻译的最终目标。“这些对译者的轻视和对翻译不切实际的期望严重束缚了译者的身心自由”[11]。
罗宾逊的翻译躯体学旨在将译者身体感受这一主观因素引入翻译研究当中。译者是作为有感情的人参与到翻译活动的,他们有权将自己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一切有意义的身体感受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这不仅为译文注入了新的活力,给读者得阅读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选项,同时也激励译者继续从事翻译活动,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而另一方面,译者作为社会中的人,不可避免受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作用。恰当履行自己的义务,保持意识形态上的中立,可以使读者独立接受译本,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后现代语境下的多元化主体观将翻译过程中的作者、译者及读者都看做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三者之间是平等对话的关系,偏重任何一方都会导致译本的偏离。译者作为三大主体中唯一可以直接与其他主体直接对话的一方,需要时刻注意协调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保证三大主体之间的正常沟通,使翻译活动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Robinson,Douglas.The Translator's Turn [M].Baltimore: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1.
[2] 王文斌.文学翻译中的内化和外化[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999(1):94-107.
[3] Ezra Pound,Literary Essays of Ezra Pound[M].edi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T S Eliot,New York:New Directions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68.
[4] 王静,周平.意识形态对辜鸿铭翻译的操控[J].外语学刊,2010 (2):124-127.
[5] 寅半生.读《迦因小传》两译本书后[C]//陈平原,夏晓虹.二十世 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49-250.
[6] 张艳丰.从二元到多元——后现代主义对翻译主体性的解读 [J].山西大学学报,2006(3):108-111.
[7] 查明建,田雨.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 谈起[J].中国翻译,2003(1):19-24.
[8] 杨武能.再谈文学翻译主体[J].中国翻译,2003(3):10-12.
[9] 葛校琴.后现代语境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M].上海:译文出 版社,2006.
[10] Venuti L.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M].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1995.
3.小猫鲁宾逊.克鲁索 篇三
(叶子)
九月到了,孩子们在小岛上的幸福时光也要结束了。他们在这里度过了一段十分快乐的日子。他们挖沙子啊,用沙子做城堡啊,在海边玩水啊,游泳啊,划船啊,他们还在涨潮时和涌上岸来的波浪玩捉迷藏的游戏。
整个夏天,岛上只有他们一户人家。弗拉菲——一只十分漂亮的小猫——是孩子们唯一的玩伴。可是现在弗拉菲不见了。
孩子们喊着小猫咪的名字,在岛上四处寻找它。可是几天过去了,仍然没有它的踪影。它上哪儿去了呢?唯一可能的答案是——一只老鹰抓住了它,把它带到别的地方去了。
一家人伤心地上了船,他们要离开小岛,回大陆去了。孩子们都忍不住哭了起来。但是他们还抱着一线希望,一直在岸边望着,希望弗拉菲能够突然出现,直到小船离岸起航了,他们还不时地回头望着。
夏天里,弗拉菲在一只半埋在沙中的啤酒桶旁找到了一个绝好的藏身之处。在那儿,它可以休息、睡觉,沐浴温暖的阳光。它常常在那儿一躺就是几个小时。
主人家离开小岛的前几天——一个风雨交加的早上,弗拉菲正在它心爱的地方睡觉。风吹啊,吹啊,那只旧啤酒桶后的沙子越堆越高。最后,一阵狂风将啤酒桶吹翻了,正好把它扣在了里面。
孩子们从那堆沙子旁走过多次,可是谁也没想到他们的小猫咪就在下面。在孩子们哭着找它的三天里,小猫咪就一直呆在里面。
第二天,风向变了,风开始将啤酒桶四周的沙子吹走。小猫咪看见沙缝里透进来一线阳光。它马上将爪子伸进这个小洞里。洞越来越大,更多的阳光透了进来。于是弗拉菲开始用爪子挖沙子。它挖啊,挖啊,终于,它可以从洞里钻出来了。一出这个牢笼,弗拉菲就奔跑着穿过小岛,向主人家住的房子跑去。它相信孩子们一定会热情地欢迎它的归来,他们会给它准备好多好吃的,还会给它准备一张软软的床,让它饱饱地睡上一觉。
可是当它到了房子那儿,却发现所有的窗户和门都关着。它跳到窗台上往里看,屋子里一个人也没有。它屋前屋后仔仔细细地看了好几遍,所有的门窗都紧闭着。它凄厉地叫唤着,可是没有一个人回答它。
弗拉菲几乎没有自己寻过食。孩子们待它非常好,它有吃不完的食物,根本没有必要去抓那些在它身边晃来晃去的老鼠和小鸟。而现在,它都快饿死了。它悄悄钻进草丛中,抓住了一只小老鼠。
然后它又回到房子那里,希望孩子们现在已经回来了。它围着房子转了一圈又一圈,一边走,一边伤心地叫唤着。最后,它垂头丧气地蜷缩在孩子们的窗下,睡着了。
整个秋天,弗拉菲都呆在房子附近。它捕食的本领越来越高明了。它甚至学会了在一条小河里抓鱼。这条河贯穿整个小岛,弗拉菲常常上小河口去喝水。
接下来刮起了刺骨的寒风,秋雨也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弗拉菲的日子也越来越难了。它很难找到一处可以遮风避雨的地方,也很难找到可口的食物了。一天夜里,它发现老鼠们更喜欢在夜里活动,于是它开始晚上捕鼠。
真正的冬天来临了,寒风肆虐,雪花漫天飞舞。可怜的弗拉菲是整个岛上唯一没有暖和地方过冬的动物。鸟儿们飞到南方去了。老鼠们则呆在它们那又深又暖和的地道里。可是弗拉菲却找不到一个地方来躲避风雪。
现在弗拉菲学会了在雪地里捕食。它会一直等在老鼠洞口,哪只老鼠要是敢探出头来,弗拉菲就会一头跳进雪地里,把它揪出洞来。
一天,它蜷缩在一个雪堆旁想打个盹儿。它好几个日夜没合眼了。它得不停地活动着,否则就要被冻死。看着身旁的雪堆,它小心翼翼地将爪子伸了过去,也许它以为这里有个老鼠洞呢!
雪很软很轻。弗拉菲刨啊刨啊,终于挖出一个小洞来。它钻了进去在里面转了一圈又一圈,把洞里的雪拍得紧紧的,给自己做了一个暖和的窝。
它现在有了暖和的地方睡觉,夜里可以抓到老鼠吃,日子还算过得去。冬去春来,弗拉菲的苦日子终于熬到头了。
有一天,它听到了孩子们的声音,它对这些声音再熟悉不过了。它飞快地向码头跑去,孩子们见到它,别提有多高兴了。他们一个个争着抢着要抱它。弗拉菲的朋友们回来了,它的苦日子也结束了。
[温馨提示]
4.鲁宾逊漂流记缩写 篇四
劫后余生使他陷入窘困。正当一筹莫展时,他发现了搁浅的大船。在一片狼藉的船舱内,收集到了许多食物和生活用品,还收养了一只小狗,使他摆脱了孑然一身的境况。
回到孤岛上后,他依靠收集的物品建造了一间简易房。由于风雨,他又修建了一座“城堡”作为栖身之所,并以打猎为生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
迫于无聊和寂寞,鲁滨孙开始扩建他的“城堡”,设计出充实的时间表,按计划行事。在适应孤岛的过程中,生活也不断带给他惊喜和快乐。他把救治和饲养后的动物圈养起来,精心照料;还在山间发现了谷子水稻,经过几年的耕种终于吃上了自制的面包。幸运的女神向这个孤独的人垂青,让他在小岛的深处发现了不少果树,成为他的度假天堂。
他每天在日记里记下自己的遭遇和活动,并不忘读《圣经》,感谢上帝对自己的拯救。()后来,他逐渐学会各种手艺,制作了一些简陋的家具,捕猎驯养动物,种植庄稼等,使自己的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不过,鲁滨孙并不满足于现状,他制造了一条独木舟,在空闲的时候就驾着它去做环岛旅行,享受惬意。但是这种生活没过多久,就被一个巨大的脚印打破了,他感觉到,寂静的小岛中仿佛隐藏着重重杀机,为了避免招惹敌人来劫掠骚扰,他索性把乡间茅舍和海边帐篷毁掉,消声灭迹。
过了几天,鲁滨孙就在沙滩上发现了人的骨骼,令他毛骨悚然。他像躲避魔鬼一样躲避食人生番,加强戒备。忽然有一天,几个土着人绑着一个俘虏,准备吃掉他!被绑的那个土着人借机向鲁滨逊狂奔过来,派来追杀逃命者的土着人求追不舍。鲁滨逊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用枪杀死了追赶的土着,逃跑者被吓得呆若木鸡,连忙向鲁滨孙求饶。鲁滨逊觉得他身手敏捷,聪明伶俐,所以决定收留他,做自己的仆人,给他取名叫“星期五”。
为了改变土着人嗜血成性的习惯,鲁滨孙教星期五学英语,和养牧种植,信宗教。聪明的星期五没过久就学会了,于是向鲁滨逊诉说他在土着部落里的不幸遭遇,还说有17个白人在土着岛上。鲁滨逊想去援救他们,一起回到文明社会。恰在这时,一群野人带着俘虏来到岛上。他救了那些俘虏,其中有一名白人,和星期五的父亲。鲁滨逊派星期五的父亲和白人回去联络,准备把其余西班牙人接到岛上。
5.读书笔记(鲁宾逊漂流记) 篇五
一个中产阶级子弟,放弃了富裕、平稳的生活,却来到了海上冒险。风暴海啸将船只撕裂,他来到了荒岛上。没有粮食、没有住所,他硬是靠自己的双手传造出了船只、种植园、牧场、“豪华”的住所,在荒岛上生存了28年之久。
是谁,是谁有这般毅力和勇气?是他,是丹尼尔·笛福笔下的鲁滨逊。
流落孤岛,为求住所,他奔波了一整天;荒岛之上,突患疟疾,无人帮助,他却到这钢铁般的意志与信念挺了过来;一张桌子,一把椅子,看似普通,却是鲁滨逊用一把手斧和一把斧头看了一棵又一棵树,削了一块又一块板才制成的。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无意中掉在墙角的谷壳竟长出了几个穗头。经过及你那的种植,他存了足够多的麦穗用来做面包。
又有一天,他发现了一个羊群并捉了几只小羊将它们驯服。慢慢的,他有了自己的牧场和农场,可以做想吃的糕点,可以吃到新鲜的烤羊肉,喝到美味的羊奶,还能用羊奶制作奶油和奶酪。这一切,都是靠一双勤劳的手创造出来的呀!
6.读《鲁宾逊漂流记》有感 篇六
《鲁宾逊漂流记》是一部十分有趣的小说。从书中我认识了理智天下;他有善心,救下了星期五等俘虏,他有勇有谋,从海盗船长那儿逃出来,并在已西开辟了一块种植园……然而所有的这些与他的生存能力是不可分的,这也是他身上最引人注目的一点。
他只靠枪、火药以及一些简单的器具就能生存下来,而且过得有滋有味,这不能不算是一个奇迹,他遭遇海难落到荒岛上以后,不坐吧命运的不济,而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与双手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纫衣服,把荒岛改选成了井然有序,欣欣向荣的乐园。
设想一下,如果你因为形式所迫,独自瞎子点灯白费蜡荒岛,只有儿杆枪和火药,还有一点谷类,你能生有下来吗?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摇摇头,我恐怕悲观,恐惧还没来得及打倒你时,像就已经冻死,饿死或渴死了吧!
我们这些学生整天只知道啃书本或玩游戏。如果我说会玩电脑游戏的同学请举手,那么十个人中至少有八个人举起手,我也明白,电脑很重要的,殊不知简单的生存技能是更重要的,当你陷入绝境时,只有这些基本的求生技巧才救得了你呀。而我们呢,有些人或许连简单的家务活也大会做呢!还谈什么生存技巧?更不用谈像鲁滨逊那样过得舒舒服服了!
7.现代鲁宾逊 篇七
无车承运人实现了由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变, 颠覆了传统的物流模式, 使大量闲置的社会资源最大程度地利用起来, 带来了极大的效益。以全球无车承运人的领军企业罗宾逊来看, 作为全美最大卡车运输网络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并没有一辆自有卡车, 却创造了2013年128亿美元的年营收。
罗宾逊模式的“轻”, 主要表现为, 轻车辆 (罗宾逊的信息服务平台签约企业合计拥有100余万辆卡车, 但自有车辆却为零) ;轻地产仓储物流中心———物流地产 (罗宾逊的服务覆盖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南美洲, 却不花大把资金建设物流地产, 而以强势资本和信息平台, 遥控签约合作企业物流仓库) ;轻劳力 (罗宾逊因为没有大量的自有运输车辆以及物流地产, 也就不需要在这方面投入大量人力。到2014年4月, 罗宾逊仅有1.1万名员工) 。
罗宾逊的轻物流, 并不是没有重心的轻。相反, 罗宾逊重心正是其能跃居美国第一大公路运输企业的关键。罗宾逊的“重”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重互联 (罗宾逊物流信息平台上有两条互联互通的信息高速路, 这能给承运商和货主带来最大化的商业价值) ;重资本 (罗宾逊的轻物流模式是用重技术和重资本替换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当传统物流企业把大把资金投入仓储、车辆等领域时, 罗宾逊则把大量资金投入到信息技术等领域) ;重人才 (拥有近600个IT工程师的罗宾逊, 看起来更像一家科技企业, 而正是依靠科技型人才整合服务资源, 靠科技创新才实现了引领企业发展) 。
尴尬的国内现状
面对罗宾逊的轻与重, 反观国内, 2013年国内诞生轻物流模式的人人快递, 主要依托自主开发手机软件系统, 吸纳社会剩余劳动力, 或利用在职人员的业余时间。短短一年, 人人快递吸纳快递员达150万人, 拥有500万注册会员, 却先后在湖北、河南等地被管理部门叫停。近年诞生的网约车模式也在各种政策桎梏下艰难地生存着。虽然这些新事物在运营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 但管理者不能因此而封杀, 而是要积极引导。如果规范发展, 这些企业或许就是中国版的罗宾逊。
业内专家认为, 在中国, 以往无车承运人的法律地位比较尴尬, 国家税收管理并不支持无车运输企业的合理开票需求, 使得实际业务操作只能在灰色地带进行。目前, 进行无车承运人试点出于三点动机, 一是中国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2015年物流成本占GDP的16%, 是发达国家的两倍, 其中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成规模是主因;二是必须拥有运载工具才能运营的税法, 难以推进成熟的多式联运体系, 而无车、无船等承运人的出现将有利于实现跨行业全供应链运营;三是如淘宝、优步和滴滴出行等互联网企业对商业渠道的成功整合, 让政府看到了实现“互联网+”高效物流的可能。
货车运输正处在运价竞争和削减成本阶段, 而互联网使得信息交换成本更低、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能力更强, 特别是由于打破了物理空间的约束实现了逻辑互通, 信息的价值由此被激发, 过去物流网络化整合面临的难题也被互联网的低成本和高效率破解了。
有调查显示, 目前60%的个体司机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与叫车软件类似的各类货运App平台, 但网约车的模式不可能简单地复制到“互联网+”货运平台上———在专车司机与乘客的交易中, 安全风险是由双方自行承担的, 而在“互联网+”货运平台上, 无车承运人依然要承担全程运输的安全责任风险, 同时由于无车承运人市场还刚刚兴起, 没有哪个平台能够形成规模和范围优势。
“无车承运人”虽有望推动中国物流行业转型升级, 但也有专家表示, 运输担保机制的缺失和财税配套政策尚未明晰等, 也让“无车承运人”面临权责利关系不均衡、风险防控压力大、未来发展受限等问题。
现在, 多数无车承运人还处在烧钱阶段, 其市场收益尚无法支撑物流网络庞大的管理成本和信息资源投入。因此, 率先成功的应该是具有集团客户的无车承运人平台, 因为其传统集团客户货运市场的利润能覆盖初期的管理成本, 加之政府试点给予的营改增税收溢价, 足以在群雄逐鹿的“互联网+”货运市场获得竞争优势。
《意见》推进无车承运人进程
新事物的健康成长, 与政策的有力推动密不可分。面对无车承运人的日益壮大,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改革试点加快无车承运物流创新发展的意见》, 提出重点围绕“规范经营行为、强化信用建设、落实税收政策、鼓励模式创新、探索管理制度”五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按照“初选论证、企业实施、过程监管、总结评估”的步骤推进。从2016年10月起在全国开展道路货运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 此次试点工作将分为启动阶段、实施阶段及评估阶段———现在正处于第一阶段。具体划分如下:
一、启动阶段:2016年10月至11月定为启动阶段。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编制试点实施方案, 按照要求进行试点企业的筛选, 并将确定的试点企业名单及试点方案于2016年11月底前报交通运输部。
二、实施阶段: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试点企业按照试点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加强跟踪督导, 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三、总结评估阶段:2017年12月, 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试点企业要分别对试点工作进行总结评估, 并在试点实施阶段结束后编制试点工作总结报告, 将试点工作开展情况报交通运输部。
针对当前无车承运人发展中面临的经营资质、税收征管等方面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此次试点工作将重点对法规制度、标准规范等方面开展试点和探索, 逐步健全完善无车承运人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 为无车承运人发展营造有利的制度环境。对此, 物流行业专家戴定一认为, 无车承运人是在物流领域顺应改革的探索, 对货运市场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此番无车承运试点工作展开, 既有利于规范原有行业乱象, 更有利于提高公路运输效率, 降低物流成本。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贺登才表示, 文件对无车承运人的定义, 关键不在无车而在承运, 是以承运人的身份与托运人签订合同, 承担承运人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委托实际承运人, 来完成运输任务的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 这才叫无车承运人, 而不是没有车随便找一辆来运运就叫无车承运人, 文件对此作了规范。税制改革是重点, 一是开票资质问题, 无人承运车能不能开票, 二是税点问题, 是5个点还是8个点, 三是要求各地统一, 现在各地都在争取通过。
8.谈《鲁宾逊漂流记》的艺术手法 篇八
【关键词】《鲁滨逊漂流记》 艺术手法 荒岛文学
前言:
《鲁滨逊漂流记》作为一部世界闻名的著作,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其中包括社会的各个阶层的人民。其之所以如此出名,除了它的主题是对于新兴资产阶级的歌颂之外,其中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奠定了其在世界上的地位。本文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其艺术手法进行探究。
一、荒岛文学的杰作
首先,在名著中着重体现了荒岛文学,这个与英国的地形是分不开的。因为英国属于一个岛国,这就使其民众养成了喜欢冒险和探索的精神,所以就会使其创作的文学中冒险和探索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在《鲁滨逊漂流记》中,就是因为鲁滨逊不想要想自己的父亲一样一辈子都这么平庸,他一直向往着海外的冒险和外面世界的各种挑战,所以他就舍弃了原本比较舒适的生活,私自离开家去出海环游世界,尽管旅途之中充满了危险。最危险的一次就是鲁滨逊乘坐的船只被海浪打翻,导致船身沉入海底,但是鲁滨逊却神奇地活了下来,后来他到了一个荒岛上,由此,他的落难人生开始了。在这部作品当中,作者用了三分之二的篇章对于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进行描写。在岛上,通过鲁滨逊的努力,使荒岛成为了生活的乐园。作者在鲁滨逊身上展现出了无限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看出来对于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歌颂和赞美。其实,作品中的荒岛就是作者心中的英格兰,这样的表现形式主要就是为了表达作者对于工业之前的英格兰岛上环境的向往。
二、现实主义手法
在作者笛福的小说中,基本每一部小说的序言都会有一些强调小说真实性的内容。例如在《鲁滨逊漂流记》的序言中作者写到:“编者相信,这部自述是事实的忠实记录,其中无虚构之处”。正是因为笛福在创作中展现出的现实主义的思想,使得在他的故事里的任务都有真实的姓名,包括地点都比较确定,同时时间相比其他小说来说也不叫清晰,至于其中的细节就更加逼真了。以上这些都可以称得上是其作品中的独创。通常,笛福在自己的作品中会把自己的身世缓缓道来,这样就会给读者一种感觉,让读者感觉到是在听一位朋友在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使真实感得到了更加明显的显现。例如,在《鲁滨逊漂流记》中,作者是这样介绍自己的身世的:1632年。我生在约克市一个上流社会的家庭我们不是本地人父亲是德国不来梅市人他移居英国后,先住在赫尔市,经商发家后就收了生意,最后搬到约克市定居,并在那儿娶了我母亲母亲娘家姓鲁滨孙,是当地的一家名门望族,因而给我取名叫鲁滨孙·克罗伊茨内由于英国人一读“克罗伊茨内”这个德国姓,发音就走样,结果大家就叫我们“克罗索”,以致连我们自己也这么叫了,这么写了,我的朋友们都叫我克罗索。笛福在这部作品中现实主义的重要表现就是使用的地名都是真实存在的,还有一个现实主义的体现就是时间的表达,他在名著中把时间具体到了每一天,通过这样的描写,让我们感觉到故事更加的真实,其可信性也大大提升。
三、与众不同的叙事艺术
笛福的作品中形成了一种ID一人称为主要叙述形式的特点因为在笛福的思想中,故事中的第一人称的叙述人,都是经历了比较多的罪恶,通过自己积极地忏悔,最后成为富人的那些人。在作品中,这种忏悔的意识在鲁滨逊还没有离开荒岛就已经存在了。在荒岛上,当鲁滨逊感觉到寂寞孤独,缺少别人帮助的时候,他就会依靠圣经的支撑,因此,他利用圣经的力量成功征服了野人星期五,因为他相信,他们两个最后都能够是真心悔过的人,能够在心灵中忏悔。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作者之所以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表达,受到了作者宗教思想的影响。同时,通过使用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能够使读者与小说之间的距离拉近。这就是笛福小说风格区别于其他作者的重要特点,正是因为这种方式,才使读者更加认同小说的真实性,因为任何人都难以不相信别人给你讲的亲身经历的真实故事。
结语:
综上所述,笛福作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者,很好地繼承和发展了英国的荒岛文学的传统,把人们的生活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进行描写,而且写得有声有色。在《鲁滨逊漂流记》中,作者有效使用了第一人称的方式,对于其中的情节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描述,这样就使每一个情节变得特别的真实。语言虽然比较通俗简洁,但是却起到了行文流畅的效果。正是因为这种艺术表现手法,使得《鲁滨逊漂流记》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著作。
【参考文献】
[1]苏艳斋. 《鲁宾逊漂流记》艺术手法浅探[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92-93.
9.读《鲁宾逊漂流记》有感 篇九
《鲁宾逊漂流记》的故事情节非常新奇,引人入胜。它讲述了从小喜欢航海的鲁宾逊的三次航海历险经历。作者对鲁宾逊的第一次后第二次历险进行了简略描写,主要对第三次历险后的经历进行了详细描写。鲁宾逊在第三次航海遇难时,不幸流落在一个人迹罕至,野兽遍地的荒岛,读到这里时,我不禁想,在这样的条件下鲁宾逊能活下去吗?
我继续读下去,发现自己多虑了,鲁宾逊凭着他自己的智慧、勇气和拥有的知识,开始在荒岛上建造房屋、耕田种麦......一个人独自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这二十八年他是怎么生活的呢?看了鲁宾逊的经历,我了解了他是何等的艰辛,鲁宾逊的勇气和超人的毅力让我对他肃然起敬。
而我有的时候却在困难低头。就像有一次,学校组织小主持人比赛,我跃跃欲试。刚想报名,我突然看到我们班的“主持大王”王欣仪同学早报上了名,我一看怕了,没有像鲁宾逊一样勇敢的面对困难,而是提前先打败了自己。
可是,现在我认识鲁宾逊以后,不再是以前那个胆小怯懦的小女孩,而是变得自信勇敢。尤其是当困难来临时,我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我有足够的信心去战胜它!
鲁宾逊二十八年的荒岛生活,是对他有气和毅力的一次考验,是给我们读者一次心灵的洗礼。他告诉我:困难面前,要有勇气去面对,不利的条件下,要保持乐观、自信!
10.《鲁宾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篇十
一场猛烈的海上暴风使鲁滨逊的船遭难,他独自幸存并被冲到一个荒岛上。在这里,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顽强,努力的创造一切生存的机会。28年鲁滨逊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开扩了土地,驯化了野生动物,赶走了食人肉的野人,挑战了孤独,平息了反派。鲁滨逊在历险中划过了一条漂亮的弧线。为历史添加了漂亮的一笔。
在现代生活中,每个小孩都是独生子,成了家中的小皇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懂得珍惜与冒险。就拿正在读小学的小学生来做例子,不论是一年级的小学生还是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都没有做到“自理”,不是今天没带铅笔就是忘记了课本,当发现自己忘带什么东西时就不不假思索地的第一想到的就是给家里打电话,要家人送过来,但是他们完全没有考虑到家长的感受,从单位回到家再赶到学校,再从学校返回单位,不仅很吃力,更有些尴尬,和无奈。但在孩子们的理念里却感觉这些是理所当然的,自己没有做好的事,没做好的事留下来的烂摊烂尾要父母来收,却完全没有深刻理解到像很多的事都是自己完全可以独立做到和做好的!
11.大卫.罗宾逊 五星上将 篇十一
传奇球星的传奇生涯
1987年的选秀大会上,圣安东尼奥马刺毫不犹豫地用“状元签”摘下了大卫·罗宾逊,其实罗宾逊大学毕业前就可以进入NBA赚大把的钞票,但最终罗宾逊选择了留校,挂着海军中尉的头衔推迟两年进入NBA。罗宾逊创造了海军军官学校篮球历史上的33项纪录,四年间率队取得106胜25负的战绩。罗宾逊大四时已经场均贡献28.2分11.8个篮板4.5次盖帽,还有单场最高的14次盖帽,单季最多的207次盖帽以及继1971年之后的单场最高得分50分等纪录。大学生涯结束,罗宾逊荣膺了各个组织的“年度最佳球员”,还有NCAA最有价值的两个球员奖项——伍登奖和奈史密斯奖。
这名海军学院毕业的球员赢得了新秀赛季全部6个月的NBA月最佳新秀的荣誉,并在赛季中期被选入全明星赛,而在赛季结束之后,他也顺理成章的当选了NBA的年度最佳新秀。他平均每场得到24.3分12.0个篮板3.89次盖帽,并有53.1%的投篮命中率。他几乎在每个方面都创造了马刺队的新秀球员的纪录,并且46次拿下全队最高得分,61次拿下全队最多的篮板。罗宾逊的优异表现是马刺队取得创造NBA历史纪录的最大成绩进步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然而罗宾逊在NBA的第三个赛季却是以失望而收场的。他在一次比赛中左手韧带撕裂。这次受伤使得他缺席了常规赛剩下的所有比赛以及季后赛。在失去罗宾逊之后,马刺队开始苦苦挣扎,并在随后的季后赛第一轮中就被菲尼克斯太阳队横扫出局。尽管如此,罗宾逊还是成为了NBA历史上第三位在5项技术统计中都进入前10名的球员,在赛季结束之后,罗宾逊被选入梦一队,参加了1992年举办的巴塞罗那奥运会并最终夺冠。
在1993-94赛季对快船的比赛中,罗宾逊砍下了不可思议的71分,并借此以微小的差距击败了奥尼尔,以平均每场29.8分的成绩拿到了得分王的头衔。这次疯狂的得分表演也使得他成为了NBA历史上第4位在单场比赛中得到70分以上的球员。罗宾逊在1996-97赛季的开局就背部受伤,之后他复出打了6场比赛,但随后他又左脚骨折。马刺队的战绩一落千丈,仅有20胜62负,但这个不幸的赛季给马刺队带了一个新的希望,那就是他们取得了1997年选秀的状元签,而这次选秀给马刺队带来的礼物就是蒂姆·邓肯。而圣安东尼奥也在这一刻奠定了夺得总冠军的基石——由罗宾逊和邓肯组成的“双塔”。在1999年的缩水赛季里,马刺取得了最好成绩,并在季后赛中一路顺风顺水,仅仅失利两次并创造了季后赛12连胜的纪录,并成为了第一支夺得NBA总冠军的原ABA联盟的球队。
在接下来的3个赛季中,湖人队取得三连冠,马刺的“双塔”暂时失去了威力,不过在罗宾逊即将退役的最后一年,马刺一雪前耻,击败了湖人队,进入到了总决赛。在与篮网队的6场总冠军争夺战中,大卫·罗宾逊场均得到10.8分7.3个篮板1.83个盖帽1.17次抢断,帮助马刺队再次捧杯。在圣安东尼奥,罗宾逊的影响早就超过了篮球这个领域。“罗宾逊给了人们关注圣安东尼奥这座城市的理由。”他昔日的队友约翰逊对记者说:“正是有了罗宾逊,马刺才得以多次杀进季后赛。不仅仅是马刺这座球队,就连圣安东尼奥整个城市都因为罗宾逊的到来受益匪浅。”
热爱公益的“上将”
罗宾逊给后人所遗留下来的财富还表现在他是职业体育界中杰出的慈善家之一。在2003年的3月23日,NBA的总裁大卫·斯特恩宣布未来的NBA社区援助奖的获得者将能够得到大卫·罗宾逊勋章,勋章上面有题字:“遵循逐步改善社区情况的NBA传奇巨星大卫·罗宾逊设立的标准”。在罗宾逊的慈善成就中,还包括了他捐助900万美元建造了卡弗学院,那是一所几乎依靠学校提供奖学金来保障学生学习的学校。罗宾逊几乎把篮球之外的所有时间和全身心的热情都投入了学校的建设和完善当中。该学院成立后,主要为当地需要教育的儿童而服务,对于“海军上将”来说,设立并资助这所学校与篮球同样重要。罗宾逊在主持NBA向卡弗学院进行计算机、书本、现金的捐献活动时说:“他们都是我的孩子,20年后,你将看到这些孩子走出去并成长,不仅仅会改变这个社区,而且将改变这个世界。”罗宾逊常用一句著名的格言来说明为什么他把那么多收入投进这所学校,这句话同时也是卡弗学院的校训:“对于一个人来说,重要的并不是他有多少钱,有多么强壮高大,或者多么的有权力;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只是他所贡献的服务。”当然,罗宾逊本人贡献的服务已经相当可观了。去年,卡弗学院的学生考试成绩比各类私人学校的学生要高得多,而这些孩子大多数来自贫穷或者有色人种的家庭。
担任该校校长的布兰达·墨菲说:“罗宾逊对学校的贡献远远超过他900万美元的起步捐助;他观察单独的学生并与之交谈,和他们开玩笑:就像他在球场上给球队注入激情一样,他同样给学校带来了激情。孩子们感受到了他的爱,感受到了他的真诚,罗宾逊是他们的英雄。在这介没有多少英雄的时代,大卫就是我们惟一的英雄。孩子们敬仰他,他就像一个大哥哥。”卡弗学校的学生,从幼儿园到四年级的都知道罗宾逊为他们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为学校赚钱,这样学校才可以请更多的老师,我们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分数。”8岁的罗德尼·马克曼南说,“他告诉我们:他真的关心我们。我们都是他的孩子,他非常地爱我们。”7岁的切尔西·汤普森补充道:“我们有很好的学校,他希望我们快乐,他告诉我们要努力学习。”由于受到了罗宾逊的爱心感染,马刺队的球员和管理人员也向卡弗学校捐赠30万美元。马刺队的主席皮特·霍尔特特别称赞了罗宾逊和他的妻子瓦莲妮,说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改变了圣安东尼奥这个城市。墨菲校长说:“大卫高大的身影每天浮现在卡弗,然而他本人却不容易被看到。我们想张贴他的照片,但是他拒绝。我们希望以他的名字命名学校里一座建筑甚至是命名学校,但是他都拒绝了。大卫说,这个学校不是他的,而是孩子们的。”
12.鲁宾逊漂流记读书心得 篇十二
翻开书的第一页:“谨以此书奉献给那些时时处处依赖父母,依赖学校的小朋友们。”当我从首页上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便对这本书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任性,娇气,依赖性强而动手能力差,这的确我们这一代人的缺点。
我和同学都是从出生到上演父母、学校为我们安排好了,让我们都舒舒服服,过着幸福的每一天。我们还抱怨这个,那个。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是幸福和温暖的。
鲁滨逊和张海迪的精神同是一样:不服输,战胜一切困难。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我们要把这种精神怎样溶入到学习去呢?
首先,上课的时候要认认真真听老师讲课。把重点记在本子上并且把不会的,下课时问问老师。
然后,把老师布置的作业一丝不苟的完成好。在考试当中,先把容易的完成,难题放在最后,进行分析,并且把它做完。考试时不要拖拖拉拉,抓紧时间完成。
最后,课外时间,多读一点课外书,增加点知识面。
13.读《鲁宾逊漂流记》有感 篇十三
鲁滨逊特别喜欢航海、探险,他19岁时第一次航海,在那次航海之旅中,他侥幸捡回了一条命。然而,这并没有把他吓退,之后他不听父母的劝阻,又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的航海,但是当他再次出海,这次,整条船在太平洋上不幸罹难,船上的人都葬身海底,惟有他一人得以奇迹般地活下来,并只身来到一座荒无人烟岛上。他在这个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19天,最终重返了故乡。
这个故事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鲁滨逊漂流到无人岛上的离奇的经历。他努力克服了在岛上孤独无助的艰难困境,他用自己一双勤劳的双手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生存的家园:他盖了很多处住所,饲养牲畜,种植农作物,制作防御武器……他不屈不挠,毅然接受了命运给他的挑战,将无人岛经营得有条不紊。
当鲁滨逊发现了途经小岛的吃人的土著人之后,他并没有慌张,而是准备好武器,做好随时与他们血战的准备,最后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将土著人打得落荒而逃。
其实,鲁滨逊也是一个普通人,但是,他那种知难而进,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勇敢面对残酷的现实,以超人的毅力努力改变现状,在逆境中迎难而上,永不放弃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震撼了我。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是呀,实际上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就说我吧,记得有一次,我考试发挥失常,考得很不理想,当听到老师报分数时,我感觉天都塌下来了,眼泪不争气地往下流,回到家以后,什么都不愿做,一头倒在床上,甚至还关上了房门。现在想想,我当时的举动多么可笑呀,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居然那么糟糕!我所碰到的挫折与鲁滨逊所面对的困难相比,真是太微不足道了。
一次考试没考好,没关系,分析原因,重新调整状态,下次争取考好;被长辈批评了,没关系,静下心来,换个角度想一想,下次努力做得更好;困难来了,别慌,别烦躁,冷静地面对、分析,要对自己充满信心,最终找出解决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抱怨、空想……我想,这就是我从鲁滨逊身上所学到的。
14.最佳女配角 杰西丝·罗宾逊 篇十四
杰西丝·罗宾逊是当代无可争议的最知名的女酒评家。《今日美国》评论为“其谈话令葡萄酒世界为之屏息的女人”,《花花公子》称其为“最受喜爱的葡萄酒书作者”。在过去的一年,虽然她在中国只待了一周,但她对中国西部的高度评价还是让中国葡萄酒行业看到了未来的希望——虽然在影片中戏份不多,但演技精湛,最佳女配角实至名归。
酒评家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奔波于各个酒庄,穿梭于各个品鉴会,有着敏感的嗅觉,独特的味觉,超凡的表达能力,乐意为葡萄酒打分。很多葡萄酒商都会在葡萄酒单上标明专家对葡萄酒的评分,酒厂和酒庄利用评分推动自己葡萄酒的销售。在中国,酒评家的队伍已经开始发展壮大,像李德美、赵凡等都非常活跃。不仅如此,人们对酒评家的认识也日渐加深,知道酒评家各自具备的能力和技能的不同,所以在这个领域中有不同的认可和看法。
相较于男性酒评家而言,今年,女性酒评家格外引人关注。像葡萄酒爱好者杰西丝·罗宾逊、亚洲首位葡萄酒大师李志延、吴书仙等在过去一年都有不俗的表现,特别是杰西丝·罗宾逊成为女酒评家当中的佼佼者。不过,杰西丝·罗宾逊虽然对中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可是其在中国的影响力毕竟有限,在此次评选中,将她列为最佳女配角。
2012年,同为影响世界的酒评家,帕克以卸任闹剧风波结尾,杰西丝则以收获颇丰告终。2012,杰西丝先是因其对葡萄牙葡萄酒的贡献而被葡萄酒官方授予Commendador do Ordem do Mérito Empresarial大奖。随后,杰西丝的新书《酿酒葡萄》在英国首发,全书收录了近1400个葡萄品种,每个葡萄品种的历史背景,它们的分布、产地,用于酿造什么样的葡萄酒,葡萄酒的风味口感如何,DNA分析、葡萄栽培等均有详细描写。杰西丝表示,她使用了4年的时间才完成这本书,其中包含300个从未被出版物收录过的葡萄品种。此书一出,广受各界好评。《品醇客》杂志的Andrew Jefford称,该书“信息量巨大,引人入胜,富有启发性”。
杰西丝对中国葡萄酒也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在2011年末,香港召开的Wine Future大会期间,杰西丝就表示:过去10年取得长足进展的中国葡萄酒厂商,目前也在取得加速发展。中国葡萄酒取得的长足进步令人振奋。2012年,在首届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节期间,杰西丝品鉴了贺兰山东麓产区的葡萄酒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英国后,她在《金融时报》上刊登了自己撰写的《中国最具潜力的葡萄酒产区》一文。文章称,贺兰山东麓是中国最具潜力的葡萄酒产区。
15.读《鲁宾逊漂流记》有感 篇十五
我在读了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后我感到十分感慨!
这个小说出自著名小说家丹尼尔・笛福之手,主人公是鲁滨逊,作者大大的发挥了他的想象力塑造了一个传奇形象,《鲁宾逊漂流记》描写的是一个19岁的少年鲁宾逊为了实现航海的梦想,不顾父母的劝阻,放弃了安定舒适的生活,最终踏上航海旅程的故事。在一次风暴中中,他被巨浪送到了一座荒岛上,从此开始了艰辛而漫长的孤岛生涯。鲁宾逊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敢于向自然挑战,向死亡挑战,建账篷、围篱笆、制器具、种粮食、养牲畜,与野人决战,救了野人“星期五”,一个人在荒岛上了创造了奇迹。最后重新回到了自己的故乡英国伦敦,结束了长达二十多年的艰苦生活。
鲁滨逊对待困难不低头,不放弃任何希望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我曾经想过如果大家也遭遇了和鲁滨逊遭遇的一样的事情会什么样呢?惊慌失措?不知所措?鲁滨逊抱着乐观的思想在荒岛上待了28年,也许你感受不到什么,但你只要把它改变成准确的数字你就会十分震撼!28年就是10220天,也许你还是感受不到什么,10220天就是245280个小时,鲁滨逊是多么的伟大,虽然他没有为大家做什么,可我却觉得他的那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令我受益匪浅。
16.读鲁宾逊漂流记有感 篇十六
在这么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又没任何帮助的情况下,竟能白手起家、自力更生、还安居乐业,真是不容易!
他的那种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的困难。比如我有一道题目遇到了困难,怎么做都不对。正当我准备放弃时。突然想到了鲁宾逊的经历。如果把我的困难与他的相比,我的困难根本就微不足道。因此,我又鼓起了信心去做那道题目。终于在不懈努力下完成了。遇到困难,要坚持不懈、勇攀高峰。这句话往往能说明困难并不可怕,只要你认真的去对待它,它就能迎刃而解。那么,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克服困难,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让我们勇往直前!
17.大师鲁宾斯坦和多特蒙德 篇十七
大师级的表演从不缺少,缺少的是永远的大师,因为大师本身就是王道。在德国足球界,本赛季的多特蒙德正在讲述大师的故事,而在古典钢琴界,关于浪漫的大师只有一位,他就是阿图尔·鲁宾斯坦。这个波兰人对于球迷来说肯定很陌生,人们熟知的是他的老乡有——“钢琴诗人”之称作曲家肖邦。
阿图尔鲁宾斯坦出生于1887年,年仅三岁就显露出过人的音乐天赋,五岁第一次登台演出,可喜的是,小鲁宾斯坦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音乐的理解和钻研。为了让才华得到充分展现,鲁宾斯坦的姐姐在他11岁的时候让他拜在了著名小提琴教育家阿西姆的门下,鲁宾斯坦的天赋很快就征服了这位大师。和许多艺术家不同的是,鲁宾斯坦的生长环境非常优越,以至于很多评论家肤浅地认为鲁宾斯坦所演绎的作品没有思想。正因为没有受到太多世俗的苦难,才成就了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位肖邦作品演奏权威。
众所周知,肖邦的作品数量并不多,其本人只活了39年,论作品数量甚至不及莫扎特和贝多芬的1/10,但是其忧郁的气质和对节奏敏锐的把握让其作品首首经典,并成为众多钢琴爱好者演奏的首选曲目。
经常有人说肖邦的作品很“骚”,总是带有一种浪漫的幻想,像个精神病一样具有激情和忧郁两种气质,而肖邦本身失败的感情生活也为这两种气质蒙上了一层沉郁。与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作品更注重人文思想不同,肖邦的作品更注重抒情性,他不需要演奏家表现某种社会冲突或者思想的碰撞,而是需要他们在这个时间段完全将自己沉浸在作品当中,套句非常肉麻的话就是“呼吸着你的呼吸,心跳着你的心跳”。
鲁宾斯坦的生活环境,决定了这位天才演奏家没有目睹过多底层社会的疾苦,贵族气质加上单纯的思想,使他在演绎作品的时候能够和创作者的思想达到高度的统一。肖邦丰富的感情经历是其作品的唯一主线,于是,演奏他作品的钢琴家需要有过人的天赋和单纯的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肖邦选择了鲁宾斯坦。在自己安逸的生活中,鲁宾斯坦几乎尝试了肖邦所有的作品,在1991年,RCA公司发售了鲁宾斯坦演奏过的肖邦作品集,这套唱片的问世立刻引起了轰动,平静、柔和却又多情的演奏将肖邦的浪漫情调演绎得无法用语言表述,自此,肖邦的大师级演绎只有一个名字——阿图尔·鲁宾斯坦。在古典音乐界,鲁宾斯坦能够将肖邦的作品演绎得淋漓尽致,在足球界,多特蒙德的队员们与教练的关系就如同鲁宾斯坦和肖邦,他们是能够彻底地将教练的战术思想在战场上完美演绎的大师级足球演奏家。一样的是,他们的主教练克洛普在球队是唯一的明星,和肖邦一样具有独特的气质,不管那种气质是忧郁还是果敢,一样的是,他们的队员们都如此年轻(除边后卫德德,剩下的球员全部出生于1980年以后),却都拥有过人的天赋,一样的是,他们也“呼吸着教练的呼吸,心跳着教练的心跳”,向全世界展示着什么叫“实用足球”。
【现代鲁宾逊】推荐阅读:
鲁宾逊漂流记优秀摘抄笔记10-23
读了鲁宾逊漂流记有感10-24
《鲁宾逊漂流记》读书笔记及启发10-04
作文 学会生存-读《鲁宾逊漂流记》有感08-03
读《鲁宾逊漂流记》有感作文700字09-15
鲁宾逊漂流记六年级读后感500字09-30
爱国诗词现代06-08
现代机械论文06-13
现代公关礼仪06-18
现代禅诗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