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总结(精选15篇)
1.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总结 篇一
2017提升工程研修总结
1.课程学习与研讨交流收获: 课程学习中,充实的教学内容、丰富的教学形式、真实的课堂实录、精彩纷呈的专家解读等等,让我感触最深,受益匪浅。
首先让我改变了评价方式,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并且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评价语言要多样化,要多用鼓励式的教学评价语言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真实的课堂实录让自己在学习中寻找着差距,实效问题的解决正是教师的内需,即时自主安排可以合理利用时间,互动交流,资源共享达到更有效的进步。
第三,网络研修学习就要结束了,利用繁琐的工作间隙,难得闲暇时光,学习着每一个模块,在班级论坛中交流互动。绕指轻敲写下了每日的学习困惑和感受。带给自己的不仅仅是观念的调整,专业的提升,更是增强了新课改探索的信心。在以后的教学改革中,还会遇见各式各样的困难,但有了这次的国培学习,我可以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化解课改下的困惑和烦恼,在以后的教学中将所学的理论不断实践,不断提高。实现高效课堂,尽自己的最大能力为学生做的更好点。
2.参与专家视频答疑活动、浏览简报、学习同伴优秀作品等收获:通过观看视频、专家点评以及网上相互交流,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参与在线研讨和交流,我领略到了远程研修的魅力,有幸聆听到了各位学友们不同的课改心声;通过完成提交作业,我锻炼了表达,增长了个人智慧;通过阅读班级和课程简报,我分享到了学友们的研修成果和专家们的课改成果;最后,通过撰写提交研修总结心得,思想和认识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最让我感动的是,连我们提的问题辅导老师都要一一解答。如果仅仅是一个人的问题,那应该没什么,但是我知道,辅导老师肯定不止回答一个人的。还有就是还要看我们的培训感言等,反正我能感受到辅导老师整天都在网上辅导着我们。一句话:我学习,我收获,我快乐!
3.参与研修活动的收获: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们能真正的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参加网络研修之后,我在教学中尝试着采用小组合作、一起进步的教学方式,一学期来效果很好。课堂上讲解一部分知识后,然后引导学生们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然后将学生们进行分组学习、自主探究。学期结束各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作品、最后评出“优秀小组”、“最佳组合”、“最佳创新”等项目,并进行奖励。不但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更锻炼了学生们的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
4.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通过教师展示,指导,其他学员的探讨,使我学会了如何写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学到了许多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而且师生平等,使我更易于理解与接受。使我认识到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将自己的课设计好和上好,并且很大程度的弥补了我的计算机知识的缺陷。通过学习我的最大收获是:
一、本次研修使我更新了教学理念;
二、网络研修丰富了教学方法。
5.教学行为的改进:在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应用的学习中,自己已具有了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让学生实际去观察去体会,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思善问,敢于质疑争论,促使学生动脑、动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表达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整合研修平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篇二
强化责任。罗田县教育局主动扛责上肩,强化责任意识,制订了全县教育系统教师继续教育十三五规划以及“国培计划”区域整体试点培训方案和管理办法,明确了研训机构及相关部门、各学校的工作目标,牵头组织“联校制”“学区制”“一校制”送课下乡活动,适时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考评和资源应用比赛活动。各中小学将教师培训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校本研训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专题、定形式、定专人,确保效果,形成机制,营造了良好氛围,促进了学校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全县教育系统每年培训5000人次以上,基本实现了教师培训研修“全覆盖”。
建立机制。责任机制。明确培训工作考核量化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校长的工作责任,理清各级管理员、坊主的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自觉履职,全力推进。督查机制。县项目办每天发一次学情通报,每月出一期项目简报,每月开展一次巡回督办,在线及时发QQ公告,在每个研修节点召开现场会、视频会,极大地鼓舞了学校和教师的研修热情,形成了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考评机制。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考评体系,作为职称评聘、名师骨干评选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的必备条件,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校本培训和校长评聘的指标体系;对成绩优异、表现突出的学员、管理员、坊主进行表彰奖励。帮扶机制。各学校对年轻教师实行一对一、手把手地帮教,不具备网络条件的学校和教学点教师利用晚上和双休时间到本部学校集中学习,组织本部教师送课到初小和村小等,实现网络应用培训全覆盖。
构建体系。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有机整合,构建以教师为核心,以研修网和学校网络为平台的县域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横向研修,实现教师素质提升。依托中国教师研修网和学校网络平台,搭建了乡镇片区研修中心和学校研修社区,教师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在研修中心和学校研修社区进行同区域、跨学科的研修。为了保证全体教师都能在社区中参与研修、主动研修、有效研修,每一个乡镇片区研修中心和学校研修社区都组建了由校长、技术骨干、学科骨干组成的管理团队。校长通过健全机制、行政管理提供研修保障,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技术骨干负责社区网络平台运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解决设备和技术难题;学科骨干通过指导网络学习,规划实施校本研修,发挥学科专业引领作用。纵向引领,实现教师专业成长。依托县级学科坊和名师工作室,建立了同学科、跨地域的跨校研修社区,由教研员、一线名师、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组成引领团队,实现纵向研修。团队中的教研员主要进行学科研修活动的规划组织和专业指导;一线名师主要通过送教下乡、结对帮扶、现场示范,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青年教师通过培训、与名师交流和实践锻炼,加快成长步伐。
整合研修平台促进了教师队伍协同发展、全面覆盖的良好局面,既提升了教师专业能力,又锻炼了人才梯队,还促进了教育事业科学、可持续发展,教师队伍呈现出创先争优、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先后涌现了“全国师德模范”“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特别奖获得者贺俊丽,全国优秀教师曹坤,全国模范教师、“90”后最美乡村女教师方荣,省农村优秀教师江德仁等一批先进典型以及“湖北省特级教师”肖新洲、童海刚、“湖北名师”李振球等一批学术带头人和业务骨干。
(作者单位:罗田县教育局)
3.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总结 篇三
研修总结
XX学校自2020年10月XX县教育局关于印发《关于组建XX学校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指导团队》、《XX学校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行动指导意见》等相关通知,正式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按研修项目培训要求,以中国教师研修网为平台,全员参与了“国培计划(2020)青海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研修项目,按部就班的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截止到2021年9月,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研修学习已经全部合格。为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师信息化队伍建设,不断探求新方法、总结新经验,现将这次学校此次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开展的“整校推进”信息化建设校本研修活动做如下总结。
一、重领导,明分工
1、成立领导小组,提供组织保障
开学初至10月中旬学校领导及分管信息技术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坐下研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相关活动开展的时间、内容、形式、成果等细节工作。为有效落实此次国培项目,务必使所有教师在研修活动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得到提升,学校研究决定,成立了以温XX校长为首,雷XX等为组员的“学校信息化管理指导团队”小组。具体操作落实研修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工作。为此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2、明确任务内容,组织分工实施
在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的指导下,结合培训内容将此次提升工程研修活动任务明晰化、具体化。线下线上组织发布研修活动、发布公告、发布研修规划、设计上传自我评估、设计上传信息化教学设计、设计上传课堂分析报告、设计上传课堂反思),并安排平台确定的教研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成效的加以实施。在研修活动的整个实施过程中,学校确定的教研组长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决定性作用,他们既要按坊主要求严格推进项目实施,还要及时处理、反馈组员在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抓落实,促研修
1、重视监管落实,扎实开展培训
研修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校合理有效的监管。学校监管人员主要分为:校级主管领导、教研组长。监管人员在工作中各司其责、相互配合,在上下联动的过程中及时有效的解决研修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依据学校本学期教学工作安排,结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线下研修活动需求,学校教导处安排了相应的研修活动:结合以课堂能力评价为载体的其他学科校本研修活动。所有活动具体到研修的每个重点环节都有天数限制,都有作业要求,都有记录留痕,为线下作业的上传和简报制作等工作提前做好了资料准备。
2、明确研修主题,有效推进培训
考虑到参培教师对微能力点的理解和选择,经学校管理团队研究决定,由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对其所属教师的微能力点进行统一规划,并要求每个教研组在明确了三个微能力点的基础上确定研修主题,分步开展研修活动。各教研组长在明确研修主题之后,都能积极的带领组员在校管理员的指导下开展主题研修活动。通过一步步的推进,打破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瓶颈,让所有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在此次活动中得到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推精品,助反思
1、理清活动形式,打造研修精品
学校在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采用边学习边推进,边反馈边更正,边应用边提升的形式开展研修活动。通过明确环节、反馈问题、布置任务、召开教研组长研讨会等细致工作上,不断推进提升工程项目实施。教研组长根据研修活动安排和校本通平台实际工作需要,带领组员共同研课磨课,并推选出一名优秀主讲教师做组内展示课。
2、强化能力提升,注重分析反思
此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开展的目的旨在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学校在进行“整校推进”校本研修活动的时候,力争多角度思考,力求多方位入手,通过维修维护信息化教学设备、设计实施多载体活动、校内学习培训考核制度等方法,为教师创建良好的信息化教学学习实践环境,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在整个项目推进过程中,学校着重抓好三个重要环节,促进教师养成良好教学习惯。一是:评估。通过准确的自我评估,明确研学目的、预期效果和成长方向。二是:分析。通过撰写课堂分析报告,重新回顾课堂教学过程,找出其中的优缺点,优点加以利用,缺点努力回避。三是:反思。通过撰写课后反思报告,从对教学实践的再思考中总结经验教训,反观自我得失,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是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升级,我校紧紧跟随这次国培行动,努力建设信息化发展环境,强化锻炼信息化师资队伍,为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学校人才培养新模式提供参考,为实现信息技术教学建设的美好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XX学校县第三中学
4.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总结 篇四
升培训研修计划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作为教师,应该与时俱进,要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否则我们会成为社会的淘汰品,所以我必须自觉参加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习。为了能让本次培训学习起到真正的实效,真正让自己获得一定的进步,我制定了如下研修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专家教授的讲解引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促使自己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从而适用“新教育”“新技术”“新课堂”的要求。
二、研修目标
1、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在语文及各科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2、能结合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语文及各科教学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3、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三、研修方式
1、认真聆听专家们的教授,虚心向专家及同行请教 在学习中对专家讲解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2、在学习中总结、反思,在总结、反思中提升 加强业务学习与进修,主动关心国内外及周围教育信息和专业理论,每周至少抽出几个小时,并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己的思想和技能水平,如各种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刊物、多媒体技术、观摩、听讲座,上网等,汲取信息技术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⑴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⑵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软件、数字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⑷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积极学习
俗话说“长到老,学到老”,我决心珍惜这次培训提升机会,认真遵守培训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要求,每天挤出时间上网学习,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报告,并做好必要的记录。无论专家报告何种风格,都坚持在最快的是时间内调整思路,融入专家讲解思路,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积极参加教育科研能力研修,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并拟写质量较高的教 2 学反思、教学论文或者教学设计与同事交流,把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积极参加教育系统组织的教科研成果征集活动。
三、具体措施
1、上课期间每天利用1至2小时登陆网络研修平台(假期可以每天适当延长3至4小时),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
2、认真聆听专家们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3、培训期间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力争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
4、多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5、多实践,多反思,多总结,积极把学习遇到的共性问题上升为课题,并对其进行研究总结和把经验进行交流、分享。
5.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总结 篇五
我今年参加了“2017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学习,这无疑是一次提升自己信息技术能力的好机会,希望通过本次网络研修能提升自己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设出与时俱进的高效课堂,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为了使本次培训学习收到好的效果,我就此为自己制定了如下研修计划。
一、研修目标
1、普及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相关知识,与时俱进。
2、能将学到的信息技术能力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提高自己的备课效率。
3、经过培训后,能将相关技术能力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激发孩子们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二、研修主题
1、研修语文教学所需要的运用的的信息技术课程
三、实施步骤
1、按照培训要求步骤学习相关内容。认真学习专家报告,做好笔记。
2、积极反思。在培训中,结合培训内容与自己的实际课堂进行对比反思,写反思,并随课堂教学进行及时调整。
3、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培训人员的在线研讨,取长补短,提高自己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在线专家。
5、多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并把学到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6.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方略 篇六
摘 要:教学既是技术也是艺术,优秀教师必须具备高超的教学设计意识和能力,具备丰富的学科资源和足够的教学资源。教师既要做导演又要做演员,既要有扎实的口语表达功底,还要有娴熟的课堂教学技能。
关键词:教学能力;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3-0035-04
2014年9月29日,第四届全国物理名师大赛在重庆落下了帷幕。笔者李子明有幸作为河北省的参赛代表,回顾准备的经历及上课的过程,收获颇多,特将这次经历及反思总结如下。
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教学能力的活动,是一种分析与研究教学的技能。教学反思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要有感性直观的材料,另一方面更要有对教学的理性认识。具体表现是:知其然,课堂上对所实施环节、所采用策略、方法等效果及时捕捉;知其之所以然,课后反思应借助教育理性知识,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分析与研究,获得新认知。这样的反思才能达到目的,才能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反思之一: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高超的教学设计意识
教学设计包括解读、处理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和作用,按照“抓住主线、渗透方法、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安排有序”的指导思想,联系实际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选择与调整,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有效处理教材的具体内容。
(一)教材内容的条理化
所谓教材内容的条理化是指内容逻辑顺序(科学知识本身内在的逻辑性,即知识序)、认知序(学习者学习活动内在的认知规律)、结构序(把零散的知识“碎片”进行有序整理)、方法序。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兴趣与智力积极性是首要条件,而这种认识兴趣与智力积极性只有当教学活动同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知识、能力联系起来时,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激发。而且,学习者认知的发展也有内在的程序性,即从已知到未知,从感知到理解,从巩固到运用,从具体到抽象,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近及远等。
如“串并联电路”。以上海市石笋中学尉曼村老师讲授的 《串联与并联》 “奥特曼的眼睛”为例,联系实际,以“学生活动”方式处理教材:
活动1:连接电路,“让奥特曼能同时睁两眼,又能同时闭两眼” 。活动2 :设计并连接电路,“让奥特曼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此处理教材知识结构,展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再如,以《温度》这节课为例,面对本节内容少而单薄,学生却有丰厚的知识底蕴,课堂活动也不多,怎样处理好教材,设计好思路是本节课的核心。笔者先后设计了两种思路,一是按照教材的逻辑顺序展开,温度→温度计的原理→摄氏温标→各种温度计→使用方法→体温计。显然这种思路没有创意;第二种思路按照“温度计的发展史”设计教材的顺序,即 “引导学生研究温度的科学内涵→温度→温度的测量→1593年伽利略气体温度计→1632年法国物理学家雷伊液体温度计→1742年瑞典物理学家摄尔修斯制定了摄氏温标→各种温度计→使用方法→1867年英国伦敦的一位名叫奥尔巴特的医生制作了第一个体温计”的思路逐一展开,让学生通过自然中的现象引出温度及其定义,进一步提出测量温度的工具,体验温度计的原理、制作过程与物理方法,应用温度计的知识解决如何测量,探究体温计的使用方法。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要以条理化、结构化和整合化为原则,要把零散的知识“碎片”进行整理,使之条理化、网络化、结构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 ,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学习过程中联想、迁移与应用,拓展学生自主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对“生活用电”教材进行了多次修订,最后还是以讲家庭电路、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以及安全用电进行整理,使之条理化、结构化……
再如,浮力一课,教材只是强调了图示阿基米德的实验,但对于漂浮物体受到的浮力没有深层次的挖掘,学生接受的知识结构出现不完整性…
(二)教材内容的问题化
问题设计的关键是教学思路和问题的提出,教师应立足教材内容,从设计的角度出发,全面、认真地分析、思考有关教学的各种问题,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对象的基础、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资源有效应用、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系统安排和统筹规划等。
对教材内容的问题设计要充分体现五个基本维度: 宽度、深度、角度、精度和难度。
(1)问题的宽度:思考的范围,问题的陈述应该清晰、具体、完整,与课程的教学内容相联系;
(2)问题的深度:思考的层次,符合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内容的目标层次要求;
(3)问题的角度:思考的方向,给予学生思维的定向与思维活动的路径选择;
(4)问题的精度: 问题的精度是指问题表述的精确度,问题设计的语言要精确、明晰、严谨,逻辑严密;
(5)问题的难度:也指思考的力度,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拓展思维。能引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但又不会超越其最近发展区。
如,海南省定安县实验中学的陈生老师讲授的《电流与电路》一课中,设计问题如下:
活动一:让手持小风扇转动起来(体现了问题的宽度)
活动二:自己动手连接,让小灯泡亮(电动机转、蜂鸣器发声)起来(体现了问题的深度)
活动三: 利用发光二极管判断电流方向(体现了问题的角度、精度和难度)
反思之二: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学科资源
课程标准提出:教材需要开发、整合、重组,即需要“删”除重复的、不合标准的、不必要的内容;需要“增”加新内容,补充材料,或主题活动、实验操作;需要更“换”不合适的、不合理的内容;需要整“合”不同知识点或不同学科的内容;需要打破原来教材内容的次序,创“立”新的框架结构等。
教师必须具有足够的教学资源,才能居高临下,充分开发和利用教材及相关的课程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学生课外用书、科技书刊、音像资料、教学软件、互联网、图书馆、实验室,以及校外的博物馆、科技馆、工厂、农村等),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切实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物理课程资源是多方面的,教师应当具备哪些学科资源呢?应该包括问题资源库、方法资源库(学习方法、研究方法、解题方法)、科学素养(名人轶事、科学技术、趣味物理等视频、动画、录音)、实验与材料资源库、课件与背景音乐以及ppt模板、相关教学理论、反面典型实例等。如,教师不仅要熟悉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还要关注前沿的DIS新技术、新材料发展与应用,图示的演示电表使用什么新材料可以将其粘连黑板上又可以移动且不损毁等。
再如,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在讲到温度和温度计时常举出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Johnb Locke,1632-1704)在1690年提出的实验建议:“伸出你的右手放入热水中,伸出你的左手放入冷水中。然后把你的两只手同时放入温水中,这时你的右手感觉水是冷的,你的左手感觉水是热的。”以此说明感觉不可靠,凸显使用温度计的必要性。教材常用到的图示实验引课,事实上并非如此,查阅“质疑用‘双手实验引入温度计——以否定感觉作为引入测量工具的前提有悖科学认识论”,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居高临下,去科学合理的处理好教材。
反思之三: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一个各有所长的优秀团队
“名师出高徒”。教学既要强调“技术与效果”,又要强调“艺术”。因此,设计好教学思路、方法、多媒体资源、实验资源等需要发挥群体的智慧。基于此,作为一个优秀的团队,就必须有方方面面的人才。以“电流的测量”一课为例,将流行歌曲《小苹果》很有创意的改为《电流表之歌》(附后)效果很好。不难看出:这一个小小的教学环节需要有设计者、演唱者、音频处理视频制作等各路人才。
由此可见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需要由方方面面的人才组成,有创意的设计者、有别具一格的有创意的实验高手、有技术高超的多媒体设计与处理者、有功底深厚音乐和表演天赋的杰出人才……还得有名师引领的专家指点。
教学既是技术也是艺术,说技术是因为整个课堂活动思维含量决定于教师的整体设计的思路、教学方式的整合以及资源的筛选与开发;说艺术是因为教师既要做导演又要做演员,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口语表述功底(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措辞精当、抑扬顿挫),还要有娴熟的课堂教学技能(例如讲授技能、提问技能、倾听技能、板书技能等)以及良好的体态语言和能引起学生共鸣的饱满情感(情真意切,平易流畅,真挚感人,生动有趣,富有激情和个性色彩),来彰显教师的个性化智慧。
为此,将有效的讲授、实验展示和媒体“声像俱佳”表现力以及教学的艺术呈现与科学内容融为一体,最大限度的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凸显学生有序的学习和有意义的建构,强化过程与方法,树立热爱科学意识和不懈探索的学习态度,能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像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7.特岗教师素质提升培训研修总结 篇七
来到二中参加的第一项活动就是升旗,二中升旗仪式隆重,全校学生衣着整齐,有出旗、唱国歌升国旗、旗手班唱校歌、宣誓、学生和教师代表演讲、总结上周工作、布置本周工作这些环节,整个活动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隆重的升旗仪式,这也体现了二中管理和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当然,对于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的我来说最关注的还是教学活动,在初一数学李伟老师的带领下我通过听课、批改作业、与指导老师交流或多或少的了解到二中教学的紧凑和严谨。我主要有一下几点体会:
第一,二中的教学硬件设施雄厚,每个教师都配有电子白板,教师的每节课都有PPT。但是,二中老师并没有依赖多媒体,而对于重点问题、重点题目还是采取板演的方式以便学生理解。可见,教师应该将课件与板书有效的结合起来,这也让我体会到在银川参加自治区特岗教师培训时一位老师说过的一句话:课件永远代替不了板书。第二,课堂上老师能够体现教育学中所讲的“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理念,老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每节课几乎三分之二的学生都至少能回答一次问题。也就是说,在课堂上能照顾到所有的学生,而这一点在我的课堂上却是一个弊端,有时为了节省时间可能会忽略基础较差的学生。
第三,我在听课的过程中又发现自己的一个漏洞,就是没有及时的让学生把一些易错的题目记录在一个专门的本子上,而这一点二中有的老师却做的很好,值得我借鉴。我也体会到这样可以让学生减少犯错误的可能性。
第四,我看到二中老师吃苦耐劳的精神,有自己编的导学稿,为学生的预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点我要反省自己,要向二中老师学习。
第五,课外活动校园中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除了语文、英语等一些需要记忆的科目老师安排学生排队背诵意外,还有一些兴趣小组、英语角、数学角等,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未能全部了解有些遗憾。
第六,自从我担任班主任以来,对班级管理处于摸索阶段,学生成绩的提高也给我出了个难题,一位老师的班会课也给了我很大启示,其中“结对子工程”也值得我借鉴。
通过听课发现整个一节课,老师讲的并不多,看似很轻松,但可以看出在课前是花了很大功夫的,精心挑选练习题并打印以及制作课件。在课后,每一份练习卷老师还要亲自批阅,同时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上练得多,写得多。
二中还有一道风景那就是校园文化内涵丰富,通过参观发现素质展室很有特色,档案齐全,各功能室都能正常开放,教师布置每个班都有不同的特色,并且校园中随处可见学生的作品,走廊上学生自己设计的班徽更是让人赏心悦目。
8.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总结 篇八
在本次学习过程中,我听了很多专家的讲座及培训老师的指导、同时还参与了同学之间的各种讨论与交流。我不但提前修完了必修课程及自己选择的一些选修课程,同时,对一些课程还进行了反复学习,对一些实用并且不懂的知识点进行了重点掌握,让我在本次学习中受益匪浅。
本人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但由于毕业时间早,所以在学校时所学有限,很多知识都是在工作后凭自己的兴趣进行自学,或都在工作中有需要时去进行学习而掌握的,但由于学校资源及设备有限,所以一直以来都很难真正把多媒体教育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而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农村中小学的多媒体教学方面的大力投入,让我们农村教学方式也有了变革性的转变,并且迫实我们自己不断学习,不断的进行知识积累,才能更好的运用我们身边的教学资源来进行教育教学。同时,通过此次培训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之前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为自己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多新的方法,对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很大帮助。
我们学校是农村小学,所以一些教学资源相对落后,学生由于家庭原因,对信息技术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也相对较少,或者说根本就是零基础。同时,很多老师也由于对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的时间较晚,基础比较差,会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进行教学的教师比较少,即使会利用一些,但得到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但通过这次国培让我知道了,不管条件如何,不管自身基础如何,我们老师都要尽能力去应用好我们身边的所有的资源,让学生更好地得到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同时,我们的教师也要知道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及教学方法,积极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达到生动灵活,让学生更喜欢更有兴趣学好知识。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又一次很好的学习了Flash、Photoshop等多媒体应用软件的技巧,让我进一步了解了这些软件在教学中的好处及应用方法,虽然现在我对这些软件还不是很熟练,但我以后还会继续学习,争取在教学中运用得更好,让学生更好的得到多媒体教学资源有效整合后给他们带来的教学直观感受,也让我更进一步学习了信息技术整合在课程中的应用与好处。
在这次培训当中,通过一些小微课及一些课件、反思、动画设计等教学资源的上传与交流,不但让我展示了自己平时的学习、教学成果,同时还得到了辅导教师及同学对我的评价与指导,让我在信息教学上的认识得到了一次升华。
总之,在网络上进行国培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特别是对我们偏远农村地区的一线教师来说,不但解决了外出学习路途遥远给我们带来的不便,同时在个人学习开销方面也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大的好处。总的来说,我觉得网络培训有以下优点:一是网络学习随时随地不受地区、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够快捷、方便地接受更多的新的知识,寻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二是在网络研修学习的平台上,通过与专家交流、看优秀课例等方式,获得新的教学理念,汲取对新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师整体素质,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三是通过“国培”研修学习获得了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网络学习为我们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起点,迎来了新的教育曙光。
9.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总结 篇九
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所学校优劣的重要指标。随着老教师的退休,新教师的不断加入,学校青年教师的比例不断提高,逐渐成为学校的主力军。青年教师不断调入,给学校带来了活力,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导处在学期初的课堂调研中发现,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教学目标偏离,课堂结构失衡及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有效获得。如何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确定方向,为研修定调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教导处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和教研组长进行了专题研讨。我们阅读了大量的理论著作,希望从中找到合适的理论支点,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其中,P.L.格罗斯曼和顾泠沅教授关于PCK理论的阐述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所谓PCK指的是学科教学知识,它是英文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缩写,格罗斯曼将PCK的内涵解析为四部分:学科知识、课程知识、学生知识、教学知识。如图1所示这四类知识越丰富,那么它们的交集也就越大。华东师范大学顾泠沅教授提出:“基于课堂,立足校本,在教师自我历练的基础上进行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在课例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行动跟进是提升教师学科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基于对PCK的理解,我们设想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反思性实践”为行动策略,将学科知识、课程知识、学生知识、教学知识融入到研修实践的各个环节,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双线融合,来促进教师学科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设计方案,为研修护航
有了总体解决思路,那么如何将其有效落实呢?教导处邀请学校的管理层及骨干教师对实施方案进行研讨,最终形成如下实施步骤:
1.组织建立
组建了以青年教师为核心的数学中心教研组。这个组由市名师引领,学校的骨干教师和全体中青年教师组成。
2.制度保障
为确保研修活动的正常开展,教导处制定了研修活动制度、理论学习制度、反思交流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和帮扶引领制度等措施制度。
3.流程制定
基于对顾泠沅教授“三关注二反思”教学模型的理解,在我校原先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制定了以研讨为主线的活动流程。
三、双线融合,为研修增效
预想中的实施方案是否有效,必须在实践中进行验证,我们主要从“理论研讨—设计研讨—实践研讨—提炼应用”四个环节展开实践。
1.通过理论研讨环节,实现理论知识与个人经验的融合
本环节要求组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专业理论进行理解内化,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在交流中发现部分青年教师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导致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出现了偏差。通过集体研讨过程,帮助青年教师进行二次学习,较好地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双线融合。
2.通过设计研讨环节,实现教学设计与课程知识、学生知识的融合
这个环节,要求教师根据自身对教材和学生的了解,先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再对重难点的突破提出自己的设想。由于部分青年教师对教材设计意图的不理解及对学生已有水平的误判,出现了重、难点把握不准的现象。如果在研讨交流过程中,直接将本课的重难点告知,并不能解决问题的本质。那么,如何促进新教师对教材解读能力的提高呢?为此,教导处邀请吴光辉校长进行了基于案例分析的教材解读方法的专项指导。让青年教师学习一些优秀教学案例,通过分析、对比同一节课的不同设计,从中概括出作为公共的、普适性的课程知识,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3.通过实践研讨环节,实现教学实践和教学知识的融合
这个环节采用同课同构的方法展开。首先,要求两位执教教师根据共性教案,分别进行课堂实践,其他组员进行观课、记录。其次,结合后测数据的反馈,中心组成员集中对课堂实践中暴露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并查找相关的教学理论依据加以解决。最后,根据预设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多轮次的再实践。但是,在多轮次实践的过程中暴露出上课时间跨度大,班级不够用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教导处要求中心组长提早制订实施计划,并由教导处出面主动与兄弟学校联系,采用借班上课的方法来加以解决。
4.提炼应用环节,实践提升理论和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融合
这个环节主要由总结提炼和理论应用两部分组成。执教者将课堂实践中的心得和组员们的建议进行汇总、提炼。提炼总结环节,有意将我校集体备课中“资料保存”环节进行拉长、细化,迫使执教者对于整个教学流程进行反思、总结。但是,很多教师只能采用叙述的方式将整个活动的流程进行记录,而未能进行有效的提炼总结。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邀请了市内外教科研专家对青年教师进行了专题讲解。同时,利用我校开展的“尚学社”活动邀请骨干教师进行经验介绍。最后,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实现一对一帮扶,完成文章的撰写。
理论应用环节既是整个流程的结束环节,也是下一轮研究的起始环节,它将研修过程中提炼的知识应用到新一轮的教学研讨过程中,进行检验、完善。整个流程(见图2)下来,教师经历了从理论指导实践和从实践提升到理论的过程。在将教材知识转化为教学设计,将教学设计转化为教学行为的两次转化中,逐步提升自身的学科教学能力,丰富了自身的学科教学知识。
一轮实验下来,基本符合预期设想,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我们对提升青年教师PCK水平的策略进行了反思总结。提炼出了适合我校实际的“双线融合”的研修策略,并将这一策略逐步推广到学校各个教研组。通过近3年研究实施,我校青年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在各级各类评比活动中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10.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总结 篇十
南宁市江南区荣和金太阳幼儿园
根据《关于组织实施2016年市本级及城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的通知》(南教师培„2016‟5号)精神,结合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际,特制定本培训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升我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重点,通过组织实施新一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加快幼儿园教育现代化进程,提高我园教师信息素养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操作的技能,自觉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快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步伐,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推动我园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目标任务
1、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深入推进我园的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种能力的提升;促进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2、提升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技术支持的实践分享课(含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教师总结凝练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优秀案例和创新模式,优化课堂教学。
三、培训对象 本园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网上培训的教师。
四、活动实施
以年级组为单位(一个学校为一培训单位),在本年级组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校本研修计划的基础上,每位参训学员需参与完成以下三项校本实践研修活动:
活动一:完成一次“信息化教学设计”研讨活动,促进“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训练与达成。
实施方法:
1.每位学员自主完成一节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2.各组组织学员一次信息化教学设计研讨活动。重点关注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设计理念变革、教学过程实施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等环节。
3.学员修改教学设计方案,互动与点评,进一步修改完善设计方案,为参加活动二做好准备。
活动二:参与一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实施方法:
1.以组为单位,结合上述“信息化教学设计”研讨活动(活动一)推荐的优秀“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教学展示。
2.各组组完成一份研修活动记录表,并上交幼儿园存档。活动三:完成一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总结交流或成果展示”活动,促进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主动应用和拓展。
实施方法:
1.每位学员结合自己的参训过程、校本实践等环节,撰写1篇不少于1000字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总结、反思或感悟,以文本或数字故事形式呈现。
2.活动完成后,承担展示的教师需提交1份课后反思材料。
五、总结阶段
1、完成参训教师考核和评价。
2、完成上级相关工作总结。
3、资料收集整理。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充分认识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重要意义,成立组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校情分析,了解学校硬件设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情况,结合幼儿园实际分层开展培训。
提升工程领导小组 组 长:韦良妮(园长)副组长:谭炯(副园长)
成 员:陆慧慧 许莉莉 钟玉洁 杨璇 卢静
11.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总结 篇十一
班级总结
为中小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履行本职工作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2016年信阳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网络研修培训(30学时)于2016年12月20日开始,结合近一个月的辅导经历,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内容:
1、明确辅导教师的职责:辅导教师要承担班级研修的研修计划设计与实施引领工作。
2、熟悉培训平台的功能运用与技巧。包括指导学员登陆,完善学员资料,教学学员如何学习等。
3、做好学员培训辅导。如前期制定研修方案计划、组织研修活动、推荐优秀资源、提供专业指导和撰写研修简报等。
4、做好作业批改与推优工作。在培训过程辅导员要对学员提交的研修作业、研修活动及时批阅,对优秀作业进行点评和推优。
5、实时关注学员学习情况。既要及时回答学员提出的问题,还要关注学员学习进度,对未参与学习的学员做到及时通知与督促。
6、定期发布学情通报。通过简报向学员通告学习进度及获得学分情况,让学员明确自己的学习状况及需要达到的学习标准。
二、培训时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优点:
1、远程网络培训和研修不受时间、地点和形式的制约,方便、快捷。2.远程网上研修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灵活的学习
时间,广阔的网络沟通平台,便于交流和学习。
不足:
1、时间紧、任务重,容易产生倦怠,出现应付的现象。
2、教学资源比较固定,与现场培训相比,缺少生动性和灵活性,比较单调。
3、由于辅导员和学员不在同一个县,在没有教育管理部门介入的时候,对学习不主动,信息技术能力较差的学员不便于督促和管理;
建议:
1、增强培训平台资源丰富性的同时,增加趣味性、吸引力;
2、加大市、县、乡之间管理人员、辅导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定期召开辅导员、优秀学员座谈会,及时通报学员学情;
12.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总结 篇十二
【摘 要】 本文结合对高职教师学术交流、研修培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提升策略,期提升学术交流与研修培训的质量,从而促使高职院校与教师共同发展。
【关键词】 高职教师;学术交流;研修培训;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01
近年来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的快速扩容,这对高职教师队伍是不小的挑战,师资力量不足,使更多的教师从校园匆匆地走上讲台,且大部分为非师范专业,既缺乏实际的教学经验,又不熟悉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如何在激烈的办学竞争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呢?学术交流与研修培训在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1.高职教师学术交流、研修培训开展状况的不足
1.1培训经费落实不够,教师的培训时间不足
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师资力量不足,导致一线教师投入的教学时间长,教学压力大,根本无时间无精力参加学术研究,研修培训。同时,学院对培训经费投入不足,不能保障教师正常的培训需求。对本院专任教师培训调查显示,60%以上的教师一年的培训次数在2次以下,参加的时间也只是短期的集中培训,很多教师认为培训时间有些仓促,学不到什么东西。
1.2功利性强,分配不均衡
职称晋升对科研的数量过多追逐,功利性强,这必然影响到其质量。科研、培训资源分配不公,高职教师接受培训的层次与质量较低,培训资源主要在“国内攻读学位、国内、校内短期培训以及做国内访问学者的培训机会”较多,至于到国外受训,几率是微乎甚微的。青年教师进修机会较少,普遍将高质量的培训资源分配给职称较高的教师。
1.3模式单调,内容缺乏针对性,效果不佳
现在大部分的学术交流、研修培训活动仍然沿用着传统的面对面的方式,需要与会的教师为此专门安排出一段时间来参加这些活动。大多数培训内容存在重理论轻实践,不能对专业前沿发展做出迅速反应,忽视了教师的个人需求等问题。同时,高职院校在制订培训计划时也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年度培训计划与最后的执行情况往往有较大的差距。
1.4教师对于学术交流与研修培训的认知度不够
一些教师在面对学术交流与研修培训时所抱的态度是“应付差事”、“走形式”、认为所谓的学术交流与研修培训不过是多此一举,常以“现得利”的想法片面的去判断,在进行了几次交流后,发现并没有从中获得所期望的知识素养的提升,反而平白浪费了时间,而对于参加学术研修一些教师更是觉得是为了达到晋升目的而不得不完成的一项“任务”。
2.高职院校教师学术交流、研修培训的提升策略
2.1加大培训经费,保证培训质量
为了提高现有教师的学术素养及教学质量,学院应多渠道筹集科研培训经费,可以通过积极相应地方政策,获取更多政府财政支持;可以通过优质服务,争取企业和行业协会的资金支持;可以利用网络培训,这样可以减少培训成本。
政府在高职院校师资编制核定和培训经费上应给予政策倾斜和扶持。高职院校自身的经费有限,应在合理配备师资的同时加大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以保证制定的培训计划得以落实。
2.2淡化功利,学术交流与研修培训更具实效性和针对性
教师要尽可能地淡化功利思想,一切以育人为本。学院在评定职称方面加大高职教师素养方面的力度,减弱科研的硬性指标。学校在设计培训方案和开展培训活动之前,要对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办学定位、资源、专业特色以及环境进行组织分析,要对教师的工作岗位、目标、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条件进行分析,要对教师现有状况和应达到的目标之间的差距进行分析,在此分析基础上确定教师培训与开发活动,培训的内容、培训的对象等。培训应以与专业有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按照按需施教、学以致用、讲求实效、直接有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
2.3学术交流与研修培训需求创设多种培训渠道和交流平台
在信息化大爆炸的时代,学校就更加需要采取现代化的手段改良学术交流与学术研修培训方式,提供更好的培训方式和交流平台。多种培训方式包括校内外的各类培训班;地区、行业间、学术会议的交流和研讨;下企业顶岗锻炼;州、市的教师进修培训;各类名校的进修;在职研究生培养;外出调研考察、国外专业培训等。并提供便捷的交流平台,可以在网站上开辟教师培训专栏,开设的学术论坛,相关的企业方也可以登录,同时还可利用网络资源,及时更新前沿的课程资料,这种在线交流方式符合青年教师的需求,灵活性强、获取方便,更新速度快,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形式提供比传统方式更加宽广的知识渠道。
2.4大力发展企业在学术交流与研修培训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要主动以自己的学术优势为切入点来发展校企合作,使教师能够充分地利用企业的资源进行研究,让教师从社会方面了解学术需求,调整教学方式与教学重点,与行业接轨,同时也可以让教师参与到关系企业的培训中,作为学术、研修培训的一种形式,使教师的科研成果能够迅速地得到转化,进而为产业发展所用。
2.5端正学术交流与研修培训的态度
帮助每一位教师树立终身教育投资观,教师参加学术交流与研修培训活动不仅能提高他们自身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而且还使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不断进步,自身价值不断提高。它既是一种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的个人行为,又是一种得到回报的社会行为。
高职教师作为高等教育职能发挥的直接实践者,不仅承担着传递知识的载体,更应该成为创造知识的主体。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工作评估的正确引导下,使得教师深刻地感受到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责任感和紧迫性,重视教学工作,力求通过学术交流与研修培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把知识积累当成个体的终身需求。
3.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应该注重通过学术交流与研修培训提升学术氛围、形成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从而推动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邵忻.高校教师学术交流与研修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2013,(5):63.
[2]娇辉.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现状及培养途径[J].教教师建设,2012,(10):264-265.
[3]瞿凡.高职院校教师培训途径及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15):44-45.
13.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总结 篇十三
根据《关于做好2016年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闽教办人[2016]5号)和《关于做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研修培训与测评工作的通知》(莆教人[2016]31号)精神,进一步落实《荔城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荔教[2016]63号)要求,结合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际,特制定本培训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升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重点,通过组织实施新一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提高全校教师信息素养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操作的技能,自觉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快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步伐,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目标任务
1、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深入推进我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种能力的提升;促进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2、提升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技术支持的实践分享课(含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教师总结凝练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优秀案例和创新模式,优化课堂教学。
三、培训对象
全中心片(含6所基层校)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网上培训的教师。
四、活动实施
以校为单位(一个学校为一培训单位),在本校学科教研组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校本研修计划的基础上,每位参训学员需参与完成以下三项校本实践研修活动:
活动一:完成一次“信息化教学设计”研讨活动,促进“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训练与达成。
实施方法:
1.每位学员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参考模板》(附件1),自主完成一节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2.学科教研组组织学员一次信息化教学设计研讨活动。重点关注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设计理念变革、教学过程实施设计、学生小组学习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等环节。
3.学员修改教学设计方案,互动与点评,进一步修改完善设计方案,为参加活动二做好准备。
活动二:参与一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实施方法:
1.以校为单位,由本校学科教研组结合上述“信息化教学设计”研讨活动(活动一)推荐的优秀“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推荐语文组吴素霞、英语组戴淑娇进行线下课堂教学展示。
2.由本校学科教研组组织相关学科参训学员进行观摩活动与评议,并提交一份评议材料。
3.学校各教研组完成一份研修活动记录表,并上交学校存档。活动三:完成一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总结交流或成果展示”活动,促进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主动应用和拓展。
实施方法:
1.每位学员结合自己的参训过程、校本实践等环节,撰写1篇不少于1000字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总结、反思或感悟,以文本或数字故事形式呈现。
2.活动完成后,承担展示的教师需提交1份课后反思材料。
五、总结阶段
1、完成参训教师学校考核和评价。
2、完成上级相关工作总结。
3、资料收集整理,上报区教师进修学校。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充分认识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重要意义,成立组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校情分析,了解学校硬件设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情况,结合学校实际分层开展培训。
提升工程领导小组 组 长:黄 山(校长)副组长:连梅峰(副校长)
成 员:张文凯 林珍松 吴建锋 黎 钦 汤丽华 夏 琴 陈丽珊 杨梅杰
14.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总结 篇十四
非常感谢学院组织的这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为期四天的教师综合能力提升研修学习结束了,此次的培训和学习对我触动很大,也是受益匪浅和收获颇丰的,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者,是一次难得的、终身受益的、非常值得思考和学习的机会,也是一次全面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契机。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理念、榜样和内涵
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需要高技能人才的,也是促进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能量,那么人才如何培养,如何更有效的培养。如何培养出有修养和内涵的高技能人才,是一项值得不断探究和实践的艰巨任务。
首先,高技能人才需要学生求知欲+人格素质+刻苦努力+教师综合能力+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力和天赋,是全面的努力和重点的培养的结晶,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且不可范范培养,道理很简单,就是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高技能人才,而是要广泛培养懂专业的社会需求量大的一般技能型和重点培养具有高技能人才潜质的高技能型人才;其次。技能很重要,但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更重要,素质方面要适当适度,完美的学生是没有的,要以优盖缺,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德育和情商等的教育和培养,以求人格上更健康,能力方面先要让学生能自食其力吃上饭,然后再让学生吃饱饭。最后让学生吃好饭,挑饭吃,不能急,不能目标高,更不能一山望着一山高;没有那个学生是高智商,也没有那个学生是天生从恶,更没有那个学生不努力就成才。
二、教材的认识与实践、编审
职业教育是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教育,是关系民族发展和国家兴旺的教育,是极度依赖良心和教师能力责任的教育,更是全社会越来越重视的教育,职业教育离不开教材。
教材具有局限性,教材具有时效性,教材具有导向性,教材具有客观性,教材具有吸引力,教材是理论、实践、经验、总结和智慧的结果,是几代包含教师在内的成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科技进步速度加快,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理念的不断出现,对教材的编著和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职业院校的特点,很多教材已经不能够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一条可行之路就是根据不同职业院校的特色特点采取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不断完善和行业认定来编著和选用教材,时间跨度不一和企业标准不一是主要问题,而且受到经济发展和地域性质的制约,职业教育需要好的教材,好的教材需要从一线生产性和服务性企业和研究类行业中来,根式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调研中不断总结凝练成果中来,还需要学生努力学习不断反馈,过程复杂且短时间不能完成,职业教育不是短期教育,不是速成教育,是净化心灵、提升能力、紧跟时代、增强竞争力和不断发展、改进、完善和提高的教育,体现出来的一项重要成果就是教材,职业教育的教材要体现时代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要具有灵活性,重要是不能滞后,教材滞后是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那么根据行业和企业标准从实践和一线中总结出来的自编讲义或教材是很好的,也很实用,相对成本也不高,是教材选用的一个方向。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国际竞争力
职业教育是提高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但是单打独斗的职业教育不钢性不强势,职业教育要发展和壮大必须建立灵活且适应性强的职业教育架构和体系,要有基础和内涵,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要着重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和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同时要不断改进职业教育的思想和探索出改革新章,要博众家之长,摒自家之短,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有难度,各方面要求和适应性都非常强,所以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和发展。
职业教育体系与国际竞争力是相辅相成的,德国的经验已经说明问题,但是现在学习和照搬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是有问题的,不会可以学,不长可以长。但是要活学活用,国情不同也会导致职业教育的不同,体系也就更不同了,看的到摸得着的东西好学,深层次的思想和观念及体系是学不来的,是需要自力更生发展创新的,好学就学,不好学就“学”能行么?我看不行,国情反映民情,民情反映教育,教育反映国情,过程中蕴含很多不知和未解,短时间或是一个时期之内就能解决的了么?需要全社会去努力,有些事是可以跨越式发展的,有些事是不能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在具体环节上,在软硬件建设上,在新时期的体系构建上还是可以采取跨越式发展的,但是培养目标上,教师观念上,学生培养上就不能这样了,的打牢基础,确定节奏,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并发展,不能求快求近求成果,要先开花后结果结出好果再结出硕果,过程是艰辛曲折的,是需要我们去不断努力奋斗的,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是一家之事,不是一朝一夕,要想好发展快发展,就脚踏实地不断总结经验和改革创新,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体系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发展之路。
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健康的个体是成就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的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健康生长,目前,学生个体发展个性化鲜明,倾向性又很不明显,伴随着多方向发展的趋势,也就是说引导好了健康了,优势明显,反之就是成为社会的负担,甚至怀有情趣和暴力倾向以及报复心理,心理医生不能包治所有学生的心理疾病,更何况学生处在一个认知、学习、适应和再发展的时期,本身有的问题根本就是不是心理疾病,而是意识形态和主管认知所为,那么这个时期,学生在校的时期就是很关键的阶段,这个时期教师与学生的相处时间是最长的了,教师的言行也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好的教师是既要教会学生该如何学习和传授技能经验,又要教授学生走向健康、和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教师的负面影响是很关键的引导因素,而正面的引导因素则可能让学生受益终生,影响学生的学习观、价值观、择业观和人生观,甚至成为一辈子的朋友,加强学生和教师的德育教育和自身学习,不断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和时代思想,深化教师内心责任感和学生的感恩之心,学生的健康发展是基石,培养技能型人才是目标。
教师如何在与学生的平时交流、教学过程中和生活接触中达到教书育人、美化心灵、传授技能和引领健康发展的目标是我们大家需要共同思考和探究的课题,当然也是个重大难题,需要广大教师去不断努力。
五、建构高效课堂心里软环境,有效沟通成就作魅力教师 教师是人师,为人师是不容易的,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主要是在课 堂,课堂也是学生与教师、授课的欲望与学习的欲望交织在一起场所,离开课堂的传道授业是不完整的,课堂是不是仅仅是教室,又或是实训场所,可以说到处都是课堂,只要有教师和学生完成的这一过程,就可认为是,就传统的课堂教学来说,教师的气场够大么?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么?学生出现不和谐的行为怎么办?课堂上与学生发生矛盾怎么办?如何用教师的自身魅力去吸引和引导学生?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如何达到最佳效果?等等。
教师在课堂的魅力是关键,构成魅力的元素是知识、学识、视野、眼界、人格、责任心、包容心、自信心和热情等的集合,教师的魅力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重要因素,关键是建构高效课堂的心理软环境,加强并有效地与学生沟通,教师的个性是不同的,高效课堂的心理软环境也是不同的,但是有效的沟通是达到的效果是相同的,关键在教师魅力,当然魅力也是不同的,不同教师的魅力也是不同的,只要能够起到积极的健康的引导和吸引作用就好,反之就不好了。
通过这短短四天的学习,很辛苦,但是和收获比起来就不算什么了,感觉自己变的强大了,不再有负担了,感受到了自身的巨大价值,同时也有了危机感,知识是要不断学习的,经验是要不断积累的,教师是任重道远的职业,不是那么简单,同时我们是幸福的,是最年轻的人。
15.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总结 篇十五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目前,医学院校的基础及临床课程大多由青年教师担任,因此青年教师成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青年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会直接影响医学教学的质量。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水平有些初步的认识,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关于青年教师的现状分析
青年教师大多来自医学院校医学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及医院一线的医生和护理人员,虽然在大学学习期间全面学习了医学基础课程及临床专业的基本知识,但都不十分深刻和系统。工作后需要具体承担某一学科的专业课程任务,比如生理、药理、内科、外科、解剖等等。经过岗前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的短期培训,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和相关课程的试讲,考核合格便能拿到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成为专职或兼职教师。显然,大多数医学教师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在授课时明显的表现出学科专业知识薄弱和缺陷。在教学中不能灵活掌握教学规律、教学方法,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才能保持良好的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大量研究表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影响到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理解能力的发展水平。因此,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性因素[1]。
二、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几点措施
1. 多渠道开展岗前培训,加强青年教师敬业精神。培养青年教师热爱人生、热爱事业、勤奋愉快、乐观向上的爱岗敬业精神,使青年教师具有献身教育事业的热忱和强烈的责任意识,自觉提升其教学能力。所有青年教师都要参加由省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岗前培训。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对青年教师开展校内培训,请本校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给青年教师讲授教学法的知识,介绍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为新进教师指定导师,充分发挥学校教师资源的优势,让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对新教师进行传、帮、带,以培养他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此外,举办教学名师示范课等,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岗前培训,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医学院校对教师岗位的要求,加强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
2.制定规章制度,规范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首先,制定《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对象、方式和内容、考核与管理、组织实施等几方面。从而使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其次,严格试讲制度,根据《教师试讲制度》要求,每一位青年教师在给学生上课前,必须在导师和教研室的指导、安排下,进行大范围的试讲,经评议小组对授课内容、方法、态度等方面进行严格考核,合格后方能上课。
3、建立长期的听课制度。让无课的青年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长期的跟听优秀教师的授课,不断的吸取其他教师的优点,从而使自己的相关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扩展。另外,学校组成专家组,跟听青年教师讲课,然后对青年教师是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课堂教学客观效果和学生的实际掌握程度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指导青年教师反思教学。 反思教学是教师把教学实践作为认识的对象,对其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评判, 并选择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和科学性的过程,是教师为有效教学而进行的有意识的努力[2]。青年教师通过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才能把握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怎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4、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通过举行讲课、教案、教育教学论文、多媒体课件评比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基本功比赛,引导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推陈出新,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形成青年教师培养的激励、竞争机制。此外,强化青年教师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老子曰:“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要让青年教师明白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为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习兴趣及积极性。
5、鼓励并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进修、参加学术活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对于一些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并取得学位者以及在各种教学评比活动中表现优秀的给予奖励。通过对青年教师进行分层次培养,让他们在教学岗位上各尽其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6.科研、科研能力的培训。医学教育研究是医学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教师在做好教学、服务、管理等工作的同时搞好教研、科研,既可以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又能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方法,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注重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作为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开展调查、研究,不仅解决了问题,还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指导青年教师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使二者得到均衡发展。
总之,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需要学校管理者高度重视、相关人员大力支持,加上青年教师自身积极努力,方能卓有成效地开展,从而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曾 拓,李 黎.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综述[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23(1):102-104.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总结】推荐阅读: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研修总结275024106-23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的论文07-19
国培计划(2014)”-四川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远程培训研修总结08-03
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10-09
数学教师教学研修总结10-20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总结09-13
教师督学能力提升培训学习总结心得体会10-30
教师教学研修计划08-13
教师教学技能提升攻略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