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问题专题复习

2024-06-16

台湾问题专题复习(共8篇)(共8篇)

1.台湾问题专题复习 篇一

中考专题复习——动点问题

【学情分析】

动点一般在中考都是压轴题,步骤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路。动点类题目一般都有好几问,前一问大都是后一问的提示,就像几何探究类题一样,如果后面的题难了,可以反过去看看前面问题的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利用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解决动点问题;

2、分析题目,了解有几个动点,动点的路程,速度(动点怎么动);

3、结合图形和题目,得出已知或能间接求出的数据。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

2、数形结合、方程思想的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索证明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根据动点中的移动距离,找出等量列方程。【教学难点】

1、两点同时运动时的距离变化;

2、运动题型中的分类讨论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自主思考 【教学过程】

一、动点问题的近况:

1、动态几何

图形中的点动、线动、形动构成的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它主要以几何图形为载体,运动变化为主线,集多个知识点为一体,集多种解题思想于一题.这类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它能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它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动点问题、动线问题、动形问题。在解这类问题时,要充分发挥空间想象的能力,不要被“动”所迷惑,而是要在“动”中求“静”,化“动”为“静”,抓住它运动中的某一瞬间,寻找确定的关系式,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本节课重点来探究动态几何中的第一种类型----动点问题。所谓动点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新题目。

2、三年中考概况;

近年来运动问题是以三角形或四边形为背景,用运动的观点来探究几何图形变化规律的问题.这类题的特点是:图形中的某些元素(如点、线段、角等)或整个图形按某种规律运动,图形的各个元素在运动变化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3、解题策略和方法:

“动点型问题” 题型繁多、题意创新,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是近几年中考题的热点和难点。解决动点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4、动点问题所用的数学思想:

解决运动型问题常用的数学思想是方程思想,数学建模思想,函数思想,转化思想等;常用的数学方法有:分类讨论法,数形结合法等。

二、探究新知

1、一个动点:图形中一个动点所形成的等腰三角形 【自主探究】

1、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AB=7,BC=4,∠A=30°(1)点P从点A沿AB边向点B运动,速度为1cm/s。

若设运动时间为t(s),连接PC,当t为何值时,△PBC为等腰三角形?

分析:若三角形PBC为等腰三角形

则PB=BC

7-t=4

t=3

ADCB温馨提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腰相等、底角相等、三线合一

教师活动:利用几何画板进行动态演示,在某一时刻静止,让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几何画板中图形的运动过程,在静止时刻时,图形的特点,将相关线段用含有t的式子表示出来,从而列出方程。归纳方法:

1、定图形;

2、t已知;

3、列方程。

【合作探究】

变式:若点P从点A沿射线AB边向点B运动,速度为1cm/s。当t为何

DC值时,△PBC为等腰三角形?

AB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点P在射线上运动所形成几种情况,在利用(1)中得到方法。尽可能的将画出静止时的图形,从而解决问题。教师活动:利用几何画板展示几种情况。

2、两个动点:图形中有两个动点的情况。【自主探究】

例2::如图.△ABC中AB=6cm,BC=4cm,∠B=60°,动点P、Q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分别沿AB、BC方向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分别为2cm/s和1cm/s.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当t为 ______时,△PBQ为直角三角形.

P8师:

1、根据刚才的方法,请同学们试着画出静态图形,注意两个动点的速度问题。(两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2、用代数式表示图中有用的线段:AP=2t,BQ=t,所以:BP=6-2t。(学生讲解)

3、找出等量关系(三角函数关系),构建方程模型。

温馨提示:含有30度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教师活动: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动态图形,让学生能感知静态时的图形。学生活动:画出静态时的图形,并试着列出方程。

【变换拓展】

4(2014•新疆)如图,直线x8与x轴交于A点,与y轴交于B点,动

3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AO方向向点O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从B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BA方向向点A匀速运动,当一个点停止运动,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连接PQ,设运动时间为t(s)(0<t≤3).

(1)写出A,B两点的坐标;

(2)设△AQP的面积为S,试求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t为何值时,△AQP的面积最大?(3)当t为何值时,以点A,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O相似,并直接写出此时点Q的坐标.

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 专题:压轴题 分析:(1)分别令y=0,x=0求解即可得到点A、B的坐标;

(2)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B,然后表示出AP、AQ,再利用∠OAB的正弦求出点Q到AP的距离,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列式整理即可得解;(3)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分∠APQ=90°和∠AQP=90°两种情况,利用∠OAB的余弦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师:对于第一道题快速解决即可。

解:(1)令y=0,则﹣x+8=0,解得x=6,x=0时,y=y=8,∴OA=6,OB=8,∴点A(6,0),B(0,8);

师:对于第二道题只需求解出三角形APQ的高,做出图形的高,发现三角形APQ 与三角形AOB是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比解决问题,得出高后,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表示出S与t的关系式,发现是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顶点是(5,20),注意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再求解最大面积。此题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

(2)在Rt△AOB中,由勾股定理得,AB=

=

=10,记点Q到AP的距离为h ∵点P的速度是每秒2个单位,点Q的速度是每秒1个单位,∴AP=2t,AQ=AB﹣BQ=10﹣t,而三角形APQ与三角形AOB相似,∴hAQh10t ∴ ∴h=(10﹣t)OBAB810

22∴△AQP的面积S=×2t×(10﹣t)=﹣(t﹣10t)=﹣(t﹣5)+20,∵﹣<0,顶点为(5,20)而0<t≤3,∴当t=3时,△AQP的面积最大,S最大=﹣(3﹣5)+20=

2;

师:对于第三题:让学生讲解画图——引导其讲解等量关系是:三角形相似比——列出方程。

(3)若∠APQ=90°,则cos∠OAB=∴解得t==,,若∠AQP=90°,则cos∠OAB=∴解得t==,∵0<t≤3,∴t的值为,=,)×=),),此时,OP=6﹣2×PQ=AP•tan∠OAB=(2×∴点Q的坐标为(综上所述,t=,秒时,以点A,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O相似,此时点Q的坐标为(点评:本题是一次函数综合题型,主要利用了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的求法,三角形的面积,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2)要注意根据t的取值范围求三角形的面积的最大值,(3)难点在于要分情况讨论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探究了动态几何中的动点问题,其实是在动中求静,抓住它运动中的某一瞬间,寻找确定的关系式,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定图形、t已知、列方程。

解决运动型问题常用的数学思想是方程思想,数学建模思想,函数思想,转化思想等;常用的数学方法有:分类讨论法,数形结合法等.。

2.台湾问题专题复习 篇二

从近几年的高考来看, 命题重点围绕细胞周期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及图像识别, 减数分裂的过程及与遗传的关系。那么学生在这块内容中到底还有哪些未落实到位?又该如何帮助学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一、典型错误分析

【典例】图为雄果蝇体内某细胞分裂过程中, 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 (甲曲线) 和染色体数目变化 (乙曲线) 。请据图回答:

(1) CD段细胞中有 () 条染色体, DE段有染色单体 () 条, FG段细胞中有DNA () 个, DE段可形成四分体 () 个。

(2) 在A点若用3H标记该细胞的DNA双链, 再将其转入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 在FG段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数和被3H标记的染色体数分别为 () () 。

(3) 若该细胞基因型为AaXbY, 在分裂完成后产生了一个AYY的精子, 则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为 () () () 。

(4) 该细胞某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相同位点出现不同基因的变化可发生在 () 段。

该题考查目标: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曲线辨析,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DNA、单体的数目变化规律, 染色体、DNA、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关系, 及减数分裂与生物变异的联系。通过学案反映出学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基础知识不扎实, 记忆不牢, 知识点混淆。

例如:在第 (1) 小题中学生由于把果蝇染色体数4对记成了4条从而造成CD段错写为含4条染色体。由于不明确四分体的概念和出现的时期因而认为DE段有2个四分体。

2. 获取信息 (如审题、识图) 能力较弱。

例如:该题明确指出甲曲线为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 那么曲线甲和乙实际代表的均为减数分裂过程, 且有一定对应关系。但很多学生没有注意到这点, 从而出现把DE段理解为有丝分裂的后期, 因而把DE段中单体数错写为0条, 另外多数学生都没有注意到题中告诉我们的是染色体上的DNA数那这必然代表的是细胞核内DNA的数量变化, 而FG段问的是细胞中DNA的数量, 那么细胞中与细胞核中DNA数对比还多了线粒体中少量的DNA, 因此该空的答案多数为8个, 而正确答案为>8个。

3. 缺乏逆向思维, 知识迁移能力还欠缺。

例如:第 (2) 小题由于不能借助图形化繁为简把握一对染色体进行分析, 从而造成解答时过程模糊不清, 思绪混乱, 答题紧张。而第 (3) 小题由于缺乏逆向思维, 没有试着根据异常配子的情况去分析减数Ⅰ和Ⅱ过程是否异常及如何异常?从而出现错误答案:AYY, aXb、aXb或A、a、aXbXb或a、aXb、AXb等。另外第 (4) 小题虽然明确了曲线甲和乙均为减数分裂过程, 也明确了两曲线的对应关系。但最后一空的填写却忽视了造成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出现不同基因在减数分裂中有两种可能性, 即间期的基因突变和减数Ⅰ前期的交叉互换, 出现错误答案:CD段, 而准确的答案为BD段, 说明知识迁移能力还不够。

二、解决策略

1. 回归教材, 构建知识网络。

第一:构建知识网络, 所谓知识网络是指人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通过多维度的联系所构成的开放性知识系统。构建知识网络, 有助于学生扎实地掌握各个知识点, 有助于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到有关知识以加快解题速度, 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二轮复习中, 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 将四本书中的生物知识归类、整理, 应用分支法或概念图法让学生把所学的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方法等知识按一定的程序构建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图。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抓主干、建网络”呢?

【案例1】以染色体为中心构建的生物知识概念图:

第二:改变学生重“资料”而轻“教材”的误区。学生一般认为一轮复习教材掌握的很熟了, 二轮就不必再看了, 因而大量地搜集资料习题去做而无暇看书, 这样就会使学生对书本的知识遗忘很快。而书本是高考的依据, 脱离了书本而去盲目地看资料、做习题, 这是一种不可取的学习方法, 强调基础, 就应坚持以书本为本。在复习中, 应力求使学生做到; (1) 读:通读四本书, 在读的过程中把重要的概念原理用笔圈划下来, 然后是精读, 根据2012考试说明的范围, 精读各个知识点, 包括文字、插图、资料分析、知识链接、实验等; (2) 背:重要的生物学概念、生理作用、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现象等要背下。 (3) 默:教材中的一些专有名词、结论性术语要会默写, 以确保准确无误, 训练用生物学术语规范答题。

2. 提升能力, 实现知识迁移。

知识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越多、越灵活、越牢固, 就越能顺利地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因此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可促进思维能力发展, 避免对知识的死记硬背, 实现知识点之间的理解和转换, 达到更好地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1) 加强变式, 有效思维。二轮复习应反对搞“题海战术”, 因为学生整天埋在作业和练习堆里, 会令他们感到身心疲惫, 久而久之也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甚至思维也会被泯灭, 完成练习也只是为了应付, 根本谈不上能力提升。若能对例题、习题进行纵横延伸, 即注重一题多变, 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提高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 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也可发挥例题、习题的增值功能,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2】对【典例】第 (3) 小题上进行变式修改:若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子, 则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为 () () () , 若某对夫妇表现正常, 生了一个XO型且色盲的孩子, 产生原因是 ()

该种变式不仅有效巩固学生对于减数Ⅰ和Ⅱ过程异常的分析, 还考查了学生对亲子代基因型的推断以及变异来源分析, 不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有效把握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真正实现了疏通知识障碍, 清理知识死角的效果。

【案例3】雄蛙的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 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可产生精子种类为 () 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雄蛙, 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可产生精子种类为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显然这两题一眼看去似乎没有区别, 但再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前一问是针对一个精原细胞而后一问则是针对一个雄蛙个体, 那么答案自然完全不同了。通过这种变式对比题目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辨析与理解还能增强学生对审题重要性的认识, 有助于对审题能力的培养。

(2) 巧画简图, 以问诱思。当学生对生物知识中的一些难点理解得不够透彻时, 遇到以这些知识为背景命制的题目, 就会出现思维混乱, 考虑不全面, 不知如何分析。那么此类题的解答如能借助简图, 则会使思维变的清晰, 考虑变的全面, 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也将大幅提高。

(3) 纠错补偏, 反思内化。有一句教育的真理“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习题不是专家出的习题, 而是自己做错的习题”。二轮复习抓错题相当于飞机的导航灯一样, 它可以帮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学生在一轮复习中已做了大量试题, 经历了多次模拟考试, 难免出现许多错误, 若能指导学生将这些错误进行分类整理, 就会发现反复出错的地方就是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 这时就可针对性地翻阅书本, 结合书本来解决知识漏洞, 当然有些错误可能是学生不注意使用生物科学术语回答, 画图表、写实验设计不规范严谨等造成的, 通过纠错也可有效提醒学生对自己这方面问题的关注。

二轮复习不做题不行, 但沉迷于题海也不行, 关键要提高做题质量。总结归纳常见题型的解题规律、方法技巧, 从而达到弄懂一道题, 旁通一类题的目的。也可通过演练近几年的高考真题亲身感触高考题的命题思路、设问方式, 从中感悟解题技巧。

3. 消除情感梦魇, 增强自信。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Robert Rosenthal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从某个班级的花名册中随意挑选了几个名字, 并且告诉老师这些学生经过测试智商较高。之后, 老师便关注并鼓励他们, 这些学生也由于有了自信而努力学习。八个月之后, 那些“高智商”的学生的成绩竟有了惊人的进步。这个实验证实了自信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增强学生对考试的自信, 以实现从容应考呢?

(1) 充分的考前准备:多数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看到考题不难, 紧张不安的情绪便会随之减少, 脑子不再麻木, 思维也变得灵活了。”因此, 考前一定要做好知识与技能双重准备, 并针对考试中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 进行有目的的训练, 做到胸有成竹, 考试当然也充满信心。

(2) 适当的心理调节:既要正确对待压力, 但也不能给自己增加压力。不过多去想考试成败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 尤其不夸大考试成败的影响, 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广阔意境。

3.民生问题专题复习与训练 篇三

所谓民生问题,即有关国民生计与生活的问题,也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等方面的问题,它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问题关乎社会治乱与政权兴亡。切实保障民生是维护社会和谐的稳定基石,持续改善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永恒主题。

中共十七大报告的新亮点之一就是首次单列篇章阐述“民生问题”,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表明中国的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民生正成为我们党工作的重点。这是中国发展进步的一个标志,显示出我们党对现代化的认识更加深刻。

【高考视窗】

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关于民生问题的考查力度在逐渐加大,以2007年高考为例,全国文综卷Ⅰ第21题考查1956—1965年我国的粮食问题,第23题考查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全国文综卷Ⅱ第40题着重考查玉米在世界的传播和历史贡献;山东文综卷第27题考查罗斯福新政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有益探索;天津文综卷第37题考查古今中外的民本思想;四川文综卷第16~18题直接考查了民生理论和实践问题。随着民生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2008年高考将会有更加精彩的考题出现。

【知识链接】

1.古代涉及“民生”的思想主张。

(1)老子:主张“无为”。

(2)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使平民子弟也有受教育的机会;主张“以德治民”。

(3)孟子:主张施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暴民”、“虐民”。

(4)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他的思想代表了平民利益。

(5)封建国家统治初年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

(6)唐太宗:强调“存百姓”的思想。

2.中国古代两种不同的民生思想的治国实践及影响。

(1)重视民生:①春秋: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齐国成为东方强国,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基础。②战国: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使秦国强大,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③汉朝:西汉初年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刘秀“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三十税一”、“鼓励流民返乡垦荒种地”,形成“光武中兴”。④唐朝: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形成“贞观之治”;唐玄宗“选贤任能”、“大力发展生产”、“大兴文治,发展科举,广聚学者”,形成“开元盛世”。⑤宋朝:王安石变法。⑥明清时期:“一条鞭法”、“地丁银”、“摊丁入亩”等政策的调整。以上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当时社会的相对稳定与和谐,使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对于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2)忽视民生:①商纣王大建宫殿苑囿,作炮烙之刑残害百姓,导致商朝灭亡。②周厉王贪财好利,残酷剥削百姓,引发“国人暴动”。③秦朝:徭役繁重,刑罚严酷,赋税沉重,土地兼并严重,引发农民起义。④隋炀帝暴政,导致隋朝灭亡。⑤明朝后期加派三饷,引发陕北起义。

3.中国近代民生问题的提出、发展和实践及影响。

(1)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耕者有其田”和“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美好愿景,但是由于其落后性而根本无法实施。

(2)“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前期由于他们严重脱离人民群众,这个目标没能实现;1924年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但是又因为国民党右派的叛变,革命遭遇失败,理想再次破灭。

(3)1922年,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其中包括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4)20世纪30年代,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保障了红色政权的存在;抗战时期实行减租减息,提高了农民的抗日和生产积极性;1947年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土地改革,保证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4.新中国关于民生问题的实践及影响。

(1)建国初:①完成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分到土地,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②恢复经济的措施: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巩固政权奠定了基础。

(2)“文革”期间,突出“以阶级斗争为纲”,不重视民生问题。在“左”倾错误指导下,农轻重比例失衡,用于农业和轻工业的财政支出相对很少,对农业和轻工业的投入严重不足,食品和日用消费品供应严重不足,极大影响了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提高。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①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降低乃至取消农业税。②城市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变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解决民生问题的步伐大大加快,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空前的提高。

5.近代西方社会民主思想及落实民生问题的具体事例、解决办法、社会影响。

(1)近代西方社会民主思想:①人文主义思想、启蒙运动中的人民主权说、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都涉及“以民为本”思想。②罗斯福新政中的思想以及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保障制度的改革。

(2)近代西方社会落实民生问题的具体事例、解决办法:①法国:1793年,由雅各宾派控制的国民公会规定农民可分期付款购买土地,并颁布全面限价法令;拿破仑颁布的《民法典》保障新建立的小农土地所有制,并建立公立中学和法兰西大学。②美国:《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罗斯福新政“以工代赈”等。③日本:明治维新中承认土地私有、废除关卡和行会制度,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大力发展教育。④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重视社会福利制度。

各国落实民生问题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民的土地问题,当然它还带来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重大胜利。在资本主义制度走向成熟和稳定之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民生问题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和解决,有些资本主义国家甚至出现一片和谐的繁荣景象。但是资本主义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对内对外的剥削和侵略从来没有停止过,极大地恶化了国内人民和广大亚、非、拉美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民生问题。

【知识发散】

民生问题与科技革命密切相关,为了推动民生更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应该加大科技发展和进步。

科技革命与民计民生的发展变化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人们开始告别以人力、畜力为动力的封建时代,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期,城市崛起带来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人们的生活观念、价值观念也相应发生了变化。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人们开始享受电灯、电车、电影、电话、电报、汽车、远洋轮船、飞机、化学工业等发明给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工业化程度加快,人们的民计民生得到极大的改善。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更是把人类带入信息时代,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代表的科技革命成果日益深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之中,人造纤维使得人们的服装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以集成电路为基础制造的家用电器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日新月异的现代化通讯手段缩短了人们的距离,人们的衣食住用行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经或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民计民生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和迈进。为了推动民生的更快发展,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我们应该加大科技的投入、研发和运用,推动科技创新,让科技在改善民计民生的过程中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

【创新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历史上中外统治者采取的一些改革政策和措施给我们提供了历史借鉴和启示。据此回答1~4题。

1.唐太宗的主要政绩中,体现出其关注民生的措施是()

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B.革新政治,完善制度

C轻徭薄赋,戒奢从简 D.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2.下列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政策中,体现了相对减轻农民负担、保证农业生产时间的是()

①庸 ②募役法 ③纳银代役 ④青苗法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3.孙中山先生阐述的新三民主义含有一定的“富民”思想,主要表现在()

A.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B.反对民族压迫

C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D.限制小私有者

4.美国罗斯福新政期间修筑了田纳西水利工程,其修筑的直接目的是()

A.国家干预经济,减轻经济危机的破坏性

B.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

C.兴办水利工程,解决发电、防洪、灌溉等问题

D.国家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克服建设的盲目性

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富民”理想,是中国人数千年以来的梦想。据此回答5~7题。

5.中国古代的思想流派中,与关注民生、实施“富民政策”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

6.孙中山认为通过实施_______的政策可以做到“家给人足”。()

A平均地权 B.奖励实业 C.保护农工商D.开展土地革命

7.中国共产党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发展农村经济,其中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是()

A.实行土地改革,建立农民个体私有制

B.大搞人民公社,建设农村集体所有制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二、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而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为贯彻党中央精神,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增加用于解决民生问题的财政支出。各级地方政府也根据本地实际采取各种措施,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促进社会和谐。

材料二 “自古读书需交费,而今上学不花钞”,道出了人们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的欣慰。免收学杂费成为继免除农业税后又一场惠及广大农民的“及时雨”。

“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曾是农民看病贵的真实写照,而今形成的农村初级医疗保障制度使农民健康有了“保护伞”。

“关注民生之本,心系百姓利益”,“十一五”开局之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251亿元,使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谱写了一首民心歌、和谐曲。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哪些关系?请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及其作用。

(3)结合材料一、二,用发展的观点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共享”也需要“共建”,你应该为此做些什么?

参考答案:

一、1.C 2.B 3.D 4.B 5.C 6.A 7.D

二、(1)①党和人民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执政为民。②政府和人民的关系。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③党和政府的关系。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政府的政策措施是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④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国务院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各级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2)①国家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增加财政支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教育、医疗、就业等。②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和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维护劳动者就业和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

(3)①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构建和谐社会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②坚持发展的观点。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解决民生问题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只有不断解决民生问题才能实现社会和谐。

4.台湾问题专题复习 篇四

f(x)f(x)0的解集为 x,0)(1,)B.(,1)(0,1)C.(,1)(1,)D.(1,0)(01),A.(11.奇函数f(x)在(0,)上为增函数,且f(1)0,则不等式

2.设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xfx213,若f12,则f99

132D.213

3.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xy)f(x)f(y)2xyf(1)2,则f(3)等于 A.13B.2C.A.2B.3C.6D.9

4.设f(x)是连续的偶函数,且当x>0时f(x)是单调函数,则满足f(x)fx3的所有xx4

之和为A.3B.3C.8D.

5.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既是奇函数,又是周期函数,T是它的一个正周期.若将方程

f(x)0在闭区间T,T上的根的个数记为n,则n可能为

A.0B.1C.3D.5

6.已知定义域为R的函数f(x)在(8,)上为减函数,且函数y=f(x+8)函数为偶函数,则()

A.f(6)>f(7)B.f(6)>f(9)C.f(7)>f(9)D.f(7)>f(10)

7.若f(x)是定义在(0,+∞)上的增函数,且对一切x>0满足f(x/y)f(x)f(y),且

f(6)=1,则不等式f(x+3)-f(1/x)<2的解集为.8.R上的单调函数fx,f3log23,对于任意的实数m、n∈R,都有f(m+n)=f(m)+f(n)

成立,若fk3xf3x9x20对于任意的实数R恒成立,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9.函数定义在R上,对任意实数m,n,恒有fmnfmfn,且当x0时,0fx1.若集合Ax,yfx2fy2f1,Bx,yfaxy21,aR,若AB,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

是.10.函数f(x)对任意x1,x2∈R,当x1+x2=1时,恒有f(x1)+f(x2)=1,且f(0)=0,若

an=f(0)+f(1/n)+f(2/n)+…+f(n-1/n),则an=

+11.设函数f(x)是定义域为R,且对任意的x,y都有f(xy)=f(x)+f(y),,当且仅当x>1时,xf(x)>1成立,则不等式f(ax1)>f(a-3)(0

12.已知函数 fx满足:对任意的实数 fxyfxfy2xy1成立,且

等式fx22x3120的解集为(2)不f10;当x1时,fx0.(1)若anfn,则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13.已知Fx是R上的减函数,且fxxFx

(1)对于任意的x1,x2R,求证:fx1x1Fx1x2,,并判断 fx1fx2fx1x2是

否为Fx是R上减函数的必要条件;(2)如果(1)中判断成立,试将其推广一般情形

(不必证明);若不成立,请写出一个正确的结论(不必证明)。

14.已知f(x)是定义在R上的不恒为零的函数,且对于任意的a,b∈R,都满足f(ab)

=af(b)+bf(a).⑴ 求f(0),f(1)的值;⑵ 判断f(x)的奇偶性,并证明你的结论;

n⑶ 若f(2)=2,Unf2(n∈N),求数列{Un}的前n项和Sn。

5.台湾问题专题复习 篇五

【知识点链接】

1、人生而平等。

2、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

3、社会发展需要正义。

4、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5、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常见问题:

1、党和政府大力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什么重大意义?

(1)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有利于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有利于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4)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

(5)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6)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等。

(7)是党和政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体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张;(8)是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需要

2、各级政府为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采取的相关政策有哪些?

廉租房制度;经济适用房制度等。

3、医保对象由城镇职工扩大到城镇非就业居民说明了什么?

说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在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等。

4、你能列举一些党和政府为解决民生问题所采取的其他惠民措施吗?

如减免农业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学杂费,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

5、请你列举两例身边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如环境问题、安全问题等。(只要符合题意要求,答出两点即可)

6、谈谈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体现了思想政治课中的哪些观点?

(1)是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综合国力日渐增强。(3)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

(4)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5)上述政策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6)是加强“三农”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7)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1)它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1)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即中国

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2)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3)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

(4)是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

观;

(5)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1)关注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4)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养老

6.台湾问题专题复习 篇六

专题跟踪训练(十一)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2015·湖北武汉调研)某市从2011年10月起在当地一医院部分科室率先试行“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试行期间从未发生过逃费、欠费的情况。在总结试行经验的基础上,该市从2014年8月起,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选择适宜科室、病种分步推行“先住院后付费”模式。该市上述做法的辩证法依据是()①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 ④矛盾特殊性通过矛盾普遍性表现出来

A.①③ C.①④

B.②③ D.②④

[解析] 在总结试行经验的基础上,该市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选择适宜科室、病种分步推行“先住院后付费”模式,体现了②;该市试行“先住院后付费”模式,体现了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但不能说是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相互转化,①错误;矛盾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④错误。

[答案] B 2.(2015·河北五校联盟质监(二))中国气象局印发的《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2015年,全国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将形成人工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作业能力,在重污染(且有降水形成)的条件下采取相应的气象干预措施,消减雾霾,清洁空气。这说明()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改善空气质量的依据 ②人工影响天气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能够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必须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 2015年,全国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将形成人工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作业能力,体现了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②正确;在重污染(且有降水形成)的条件下采取相应的气象干预措施,消减雾霾,清洁空气,说明我们要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④正确;改善空气质量需要我们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但这种能动性不能成为改善空气质量的依据,①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一经形成,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错误。

[答案] D 3.(2015·云南统一考试)《韩非子·喻老》中记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政治学习巩固资料

政治学习资料

太师箕子感到害怕的理由是:纣王用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土瓷瓦器,要配犀碗玉杯;犀碗玉杯肯定不能盛粗茶淡饭,要配山珍海味„„而奢靡享乐最终会亡了国家。太师害怕是因为他()①从偶然联系中看到了必然联系 ②认识到联系是客观的 ③认识到旧事物不甘心灭亡,必将阻碍新事物的发展 ④从享乐思想的量变之始看到不断积累导致的后果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 箕子从纣王偶然一次的奢侈要求,看到了其必然进一步追求与高档奢侈品相配套的更多物品,而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导致质变的发生,故①④正确;追求奢侈生活不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排除②;材料不是强调旧事物对新事物的阻碍,而是强调了贪图享乐的危害,③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4.(2015·湖北六校调考)中国文化中有许多真知灼见。下列语句中与“要想跳得更好,必须先退后一步”(蒙田《随笔集》)体现哲理相同的是()A.人生悲剧有二:一是欲望得不到满足,二是欲望得到了满足 B.一个时代的文明成为下一个时代的文明的肥料

C.一匹马如果没有另一匹马紧紧追赶并要超越它,它永远不会疾驰飞奔 D.人可以爬到最高峰,但他不能在那儿久住

[解析] “要想跳得更好,必须先退后一步”体现的是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A体现的是矛盾的普遍性,B体现的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C体现的是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体现的是发展的普遍性。故选C。

[答案] C 5.(2015·贵州七校第一次联考)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美联储宣布执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当地时间2014年10月30日,美联储宣布将从11月起正式停止延续6年之久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当地时间2014年10月31日,日本央行则宣布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将基础货币年供应量从70万亿日元增加至80万亿日元。这体现的辩证法哲理是()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①③

[解析] ②属于唯物论,不符合题目规定的辩证法范围,排除;美国和日本采取相反的货币政策,体现了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①正确;美国货币政策由量化宽松到结束量化宽松,体现了事物自身的否定,④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条件的变化使得矛盾双方发生转化,③政治学习巩固资料

政治学习资料

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6.(2015·宁夏银川第五次考试)2013年12月13日闭幕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强调,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从思想方法看,“优化布局”()①体现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 ②应在立足整体的前提下选择最佳方案 ③就是要用共性的认识指导具体做法 ④要坚持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由关键语“优化布局”“宏观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可知应选①②;材料未涉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③排除;坚持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优化布局”涉及的是辩证的思维方法,④排除。

[答案] A 7.(2015·安徽合肥第一次质检)下列说法中蕴含着矛盾具有同一性的是()①和谐就是美和善 ②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③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④我们嘲笑别人的缺陷,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嘲笑我们自己

A.①③ C.②③

B.①② D.②④

[解析] 矛盾的同一性是对立的双方的同一,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①没有涉及对立双方,排除;③否定事物之间的差异与对立,认为同一性可以离开斗争性,错误;②强调了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体现了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正确;④强调了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正确。

[答案] D 8.(2015·贵州高三监测)云南泸水县有一个神话般的湖泊,人们叫它听命湖。每逢大旱人们到听命湖畔祈求天神降雨,摆好祭品,载歌载舞,瞬息,听命湖上空便乌云翻腾,风雨随之而来。神奇诱惑着人们来寻踪探迹。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终于解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听命湖的上空弥漫着饱含水分的浓雾,遇到声波震动,就会凝聚成雨和冰雹。从哲学上看,解开自然界的神秘需要()①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联系 ②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尊重事物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 ④尊重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

A.①② 政治学习巩固资料

B.①③

政治学习资料

C.③④

D.②④

[解析]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奥秘,把握了事物的本质联系,表明人能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①②入选;科学家揭示了事物的必然联系,③不选;观念不能改造世界,观念要通过指导实践来改造世界,④错误。

[答案] A 9.(2015·贵州高三监测)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降息对于股市整体来说属于实质性利好,但是考虑到行业属性的不同,各个行业所受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再考虑时间跨度的影响,即使是一个行业从短期和长期来看,所受的影响也不尽相同。这表明()①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②要着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③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④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C.③④

B.①③ D.②④

[解析]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①错误;降息对于股市整体来说属于实质性利好,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②排除,③符合题意;各个行业所受的影响不尽相同,一个行业从短期和长期来看,所受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符合题意。

[答案] C 10.(2015·江苏第一次模拟)下面漫画《挑担平衡》(作者:李二保)启示我们()

①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看问题要把握事物主流 ③要正确把握事物的联系 ④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漫画中的人物不是通过担子两端东西的调整实现平衡,而是另外增加一端的重量实现平衡,没有准确把握矛盾的特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正确把握事物的联系,不能根据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平衡关系,故③④正确;漫画反映的现象不是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是没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排除①;漫画没有体现矛盾的主次方面,排除②。

[答案] D 政治学习巩固资料

政治学习资料

11.(2015·山东统考)打击与挫败是成功的踏脚石,而不是绊脚石。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想问题办事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 打击和挫败是走向成功的踏脚石,表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也说明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②③正确;材料未涉及主要矛盾,①排除;材料未涉及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④排除。

[答案] B 12.(2015·湖北武汉毕业生调研)《五子十童图》是以人为题材的共生画,画中画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儿童,只有五张脸、五双手、五双脚,故称“五子”。但通过身体部位的相互借用,却可以数出姿态各异的“十童”。关于共生画,下列评析正确的是()

①构造画面需要立足整体,把握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 ②欣赏画作需要欣赏者发挥意识能动性,自主建构画面 ③画的创作要敢于突破人体结构规律,匠心独运、巧妙设计 ④审美趣味因人而异,画面的内涵取决于欣赏者的审美取向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④

[解析] 该共生画正是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通过“五子”身体部位的相互借用,画出了姿态各异的“十童”,①正确;人们在欣赏此画作时,必须有意识地建构画面,才能看出“十童”,②正确;③错在“突破人体结构规律”;画面的内涵是客观的,④错误。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3.(20分)(2015·湖北武汉毕业生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学习巩固资料

政治学习资料

材料 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和谐思想包括天地万物和谐、天人和谐、人人和谐等方面的内容。孔子主张“和为贵”,墨子提出“兼相爱”,孟子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庄子阐述“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但是,传统和谐思想是在古代自然经济和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以巩固封建专制为目的,以等级划分为特征,借助“礼”的伦理文化推行,要求人民“安分守己”,充满了人治色彩,这在本质上与现代社会的民主与法制格格不入,与现代社会追求的公平正义、平等自由背道而驰。

党的十八大把“和谐”理念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大力弘扬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思想。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从传统和谐思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飞跃的过程。[解析]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确发展的观点的知识范围,然后结合设问和材料分析,明确从传统和谐思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体现了发展具有普遍性,人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变化发展的;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传统和谐思想的“扬弃”,这涉及的是辩证否定观,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4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传统“和谐”思想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的结果,(3分)是对传统和谐思想的发展和升华。(4分)(如果答出“认识是变化发展的、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扩展和推移”等,可以替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给2分)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3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传统“和谐”理念进行的辩证否定,(3分)是在传统“和谐”理念中孕育产生的,克服了其中过时的内容,汲取了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3分)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如果答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可以酌情给1分,但满分不得超9分)14.(16分)(2015·吉林长春质监(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是中国文化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与中华文化相结合形成的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现象。

多年来,我国茶叶出口处于有名茶品种,却无名茶品牌的尴尬境地。提及西湖龙井、金骏眉、大红袍、安溪铁观音等名茶品种,可谓美名在外;但问起名茶品牌,国际上却是一片寂寥。原因在于,中国茶企相对发达国家的茶企生产规模小,出口的茶叶品种单一,多为大宗原料出口,科技创新含量低,文化推广力度有待加强。英国不产茶,但却有一个“立顿”。立顿红茶行销全世界,靠的就是它的品牌。如何让中国茶品牌追赶国际脚步,打造全球化的“明星效应”,这是中国茶企需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中国茶如何才能走向世界。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运用矛盾的观点探讨中国茶走向世界的做法。中国有名茶品种,政治学习巩固资料

政治学习资料

却无名茶品牌,要让中国茶走向世界,就要努力实现从名茶品种到名茶品牌的升级,这涉及的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我国茶产业存在着不少问题,要让中国茶走向世界,就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要让中国茶走向世界,就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挖掘茶文化的内涵,这涉及的是矛盾具有特殊性,需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英国在茶品牌方面的塑造是经验,是矛盾的普遍性,我们应该借鉴,这涉及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中国有名茶品种,却无名茶品牌,要努力实现从名茶品种到名茶品牌的升级。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正视当前我国茶产业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市场,实现中国茶产业的快速发展。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立足中国实际、挖掘茶文化内涵,彰显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④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中国茶产业要借鉴其他国家茶品牌的成功经验,开创中国茶品牌。(16分,每点4分)15.(16分)(2015·河北五校联盟质监(二))2014年4月23日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某校高三(3)班打算开展以“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中国”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思维碰撞

2014年,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仍在推进中,力求将全民阅读纳入法制化轨道,推动全民阅读常态化、制度化。但是,对于阅读立法,社会上存在不同看法。赞成者认为,将阅读提升到国家宏观战略的层面,有利于提升国民阅读水平,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反对者认为,阅读水平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希望通过立法使其毕其功于一役并不现实,且真正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简要评析上述两种看法的合理性。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应明确设问要求我们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评述两种观点的合理性,而非全面评述两种观点。对于赞成者的观点,我们只要抓住关键语“提升到国家宏观战略的层面”,便可知道可运用整体与部分相统一的知识。当然,因为这样做有利于提升国民阅读水平,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因而也可运用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予以评述。对于反对者的观点,根据关键语“阅读水平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真正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可知涉及的哲学原理分别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和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7.“光”专题复习 篇七

光学内容在高考中属于非主干知识,但每年的高考试卷中都会进行考查.考点主要集中在光的折射、光的全反射、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等等.除光的折射属Ⅱ级要求外,其余都被列为Ⅰ级要求考点.

近几年的高考中,对光学的考查注重几何光学与物理光学的综合,但对利用光路图及光路可逆原理研究几何光学问题,如光的折射、光的全反射和光的色散等内容还是应引起足够地重视.光的折射、光的全反射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光的干涉、光的衍射是热点,但对光的偏振及其应用也不能忽视.考题注重综合性,难度中等偏下,主要题型为选择题,分值为6分左右.

复习光学知识时主要应突破以下内容:

1.强化利用作光路图分析光的传播情况、光路可逆和利用像作光路图的意识,形成规范作图的习惯.会用光路图分析光的折射中的视场、球形或半球形玻璃砖的实际问题.

2.透彻理解折射率的概念,把握折射率与光的频率的关系,会结合折射率分析光的折射、光的全反射和光的色散等问题.

3.知道杨氏双缝干涉装置,知道产生光的干涉的条件、现象及规律,能解释光的干涉现象,知道薄膜干涉及其应用.知道光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及现象,会区分干涉图样与衍射图样.知道产生光的偏振的方法,知道光是一种横波.复习的重点是光的干涉与光的衍射,会处理一些简单的光的干涉和衍射的实际问题.

二、基础知识讲解

(一)光的传播规律

光的传播是以光的直线传播为基础,同时遵循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几何光学部分介绍了光的折射、全反射和色散现象等内容.

1. 光的折射

(1)折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分居,若光从真空射入介质,则:

(2)折射率的物理意义:反映介质对光线的偏折本领.折射率越大,表示折射光线偏离入射方向越厉害.

(3)光发生折射程度的相关因素:

①介质种类:不同的介质对同一种光的偏折本领不同.

②光的频率:同一介质对不同色光来说,频率越大,折射率越大.

③关系式:

2. 光的全反射

产生条件: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若光从介质射向真空,则其临界角.

应用:光导纤维

3. 光的色散:

白光经三棱镜发生两次折射后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光谱排列,其中红光偏折最小,紫光偏折最大.各色光按照以上顺序排列时频率渐大,折射率渐大.

4. 常用的光学仪器对光线的作用

(1)三棱镜:光线经三棱镜(相对周围介质为光密介质)发生折射后,总是使光线向底边偏折,光的折射率越大,向底边偏转越厉害.

(2)全反射棱镜:横截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棱镜.这种棱镜的折射率大,全反射的临界角小.

(3)玻璃砖:一般指横截面为矩形的棱柱,其特点是: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平行.

(二)光的波动性

教材中,对光的波动性的阐述是循着历史发展的线索,通过对光的干涉、衍射现象的介绍与分析,使人们认识到光是一种波.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及几何光学与物理光学的联系等内容是高考的热点内容.

1. 光的干涉

(1)产生条件:要求两个光源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动情况总是相同,即相干光源.

(2)干涉现象:产生稳定的、等距的、明暗相间的条纹(对杨氏双缝干涉装置而言).

(3)干涉条纹的特点:①明暗相间;②相邻两明(暗)纹的间距与光的波长成正比.

(4)对条纹出现明暗相间的解释:①亮纹:屏上观察点到双缝的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即δ=nA,(n=0,1,2,…).②暗纹:屏上观察点到双缝的光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即,(n=0,1,2,…).③对相邻两明(暗)纹的间距与光的波长成正比的解释:因为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所以Δx∝λ.

薄膜干涉:光照射到薄膜上时,被膜的前、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叠加而发生的干涉现象.

2. 光的衍射

(1)产生条件:光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跟光波的波长相差不多,或比波长还小.

(2)衍射现象:形成中央条纹宽而明,两侧条纹窄而暗的明暗相间的条纹(对单缝衍射装置而言).

(3)衍射遵循的规律:当狭缝变窄时,条纹的范围变大,条纹间距离相对变大;当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小于0.5 mm时,可用眼睛观察到较明显的衍射现象.特例:泊松亮斑.

3. 光的偏振

(1)产生:①自然光通过偏振片产生偏振光;②自然光在界面产生反射与折射,反射光与折射光可以成为部分偏振光或完全偏振光.

(2)光是一种横波:电矢量、磁矢量、传播方向两两垂直.

(3)应用:立体电影.

三、重难点讲解

1.几个基本概念与基本规律的梳理

例1两束不同频率的单色光a、b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了如图1所示的折射现象(α>β).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光束b的频率比光束a低

(B)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光束a比光束b小

(C)水对光束a的折射率比水对光束b的折射率小

(D)若光束从水中射向空气,则光束b的临界角比光束a的临界角大

解析:因α>β,则单色光a、b的折射率为na

评析:折射率是反映介质对光线的偏折能力的物理量,它与介质的种类、光线的频率有关,同一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增大.

2.相干光源、干涉条纹的识别

例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以白光为光源,在屏上观察到了彩色干涉条纹.若在双缝的一缝前放上一红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红光),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绿光),这时()

(A)只有红光和绿光的干涉条纹,其它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

(B)红色和绿色的干涉条纹消失,其它颜色的干涉条纹依然存在

(C)任何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都不存在,但屏上仍有亮光

(D)屏上无任何亮点

解析:若在双缝上分别放上一红色滤光片和绿色滤光片,由于透过这两个滤光片的光分别是红光和绿光,它们不是相干光源,因而在相遇的空间中不会产生干涉现象.所以,正确答案是(C).

评析:在处理光的干涉问题时,一定要抓住干涉的条件,弄清楚光的干涉条纹的特点.

3.光的折射、光的全反射问题的分析

例3如图2所示,白光垂直于正三棱镜的AB边射入三棱镜后射到BC边,并在BC边上发生全反射.若保持白光的入射点位置不变,而将白光在纸平面内缓缓地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则最先从BC边射出的光是()

(A)红光(B)紫光

(C)白光(D)无法判断

解析:根据全反射条件及n红C紫,而白光逆时针转动以后在玻璃中色光对BC边的入射角有i红

评析:本题主要考查棱镜对光线的偏转及色散现象的理解.三棱镜能使光线向底边偏折,光的频率越大,经两次折射后,向底边偏折越厉害,这应是形成彩色光谱的原因.

4.要重视类比思维的运用

例4如图4所示为光线在A、B、C三种介质中传播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情况.设光在这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A、vB、vC,则关于vA、vB、vC的大小关系应是()

(A)vA>vB>vC (B) vA

(C) vA>vC>vB (D) vC>vA>vB

解析:光从介质B射向介质A发生全反射,说明介质B的折射率大于介质A的折射率,所以vBnA,vC

评析:在光路中比较折射率大小通常有两种情况:

(1)利用全反射的产生条件来比较,入射光线所在的介质的折射率较大.

(2)利用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大小来比较,大角对应的介质的折射率小,小角对应的介质的折射率大.

5.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

例5利用图5所示的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时,有下面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将屏移近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B)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D)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E)去掉滤光片后,干涉现象消失

解析:由条纹间距公式,d指双缝间距离,l是双缝到屏的距离,可知:(A)项中l减小,Δx变小;(B)项中λ变大,Δx变大;(D)项中d变大,Δx变小.正确答案为:(A)、(B)、(D).

评析:在处理实验类问题时,一定要从实验原理入手进行分析.

6.学以致用类问题

例6前段时间,“假奶粉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奶粉的碳水化合物(糖)的含量是一个重要指标,可以用“旋光法”来测量糖溶液的的浓度,从而鉴定含糖量.偏振光通过糖的水溶液后,偏振方向会相对于传播方向向左或向右旋转一个角度α,称为“旋光度”,α的值只与糖溶液的浓度有关,将α的测量值与标准值相比较,就能确定被测样品的含糖量了.如图6所示,s是自然光源,A、B是偏振片,转动B,使到达O处的光最强,然后将被测样品P置于A、B之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到达O处光的强度会明显减弱

(B)到达0处光的强度不会明显减弱

(C)将偏振片B转动一个角度,使得0处光强度最大,偏振片B转过的角度等于α

(D)将偏振片A转动一个角度,使得O处光强度最大,偏振片A转过的角度等于α

解析:偏振片由特定的材料制成,它上面有一个特殊的方向(叫做透振方向),只有振动方向与透振方向平行的光波才能通过偏振片.本题中,自然光源S发出的光经过偏振片A后成为偏振光,当A、B间未放被测样品P时,从“转动B,使到达O处的光最强”可知,转动B后,A、B两偏振片的透振方向相同.然后将被测样品P置于A、B之间后,从偏振片A发出的偏振光通过糖的水溶液后,偏振方向相对于原传播方向向左或向右旋转了一个角度α,使得这个被左旋或右旋后的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与偏振片B的透振方向成一个角度α,从而使到达O处的光的强度明显减弱.欲使到达O处的光的强度最大,则必须使偏振片B的透振方向与被糖的水溶液左旋或右旋后的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一致,这样就必须将偏振片A或B转过一个角度α,故正确的选项为:(A)、(C)、(D).

评析: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解答这类问题必须理解光的振动方向的含义,知道常见的光的偏振现象及应用.

7.与现代科技结合类问题

例7光纤通信是一种现代通信手段,它可以提供大容量、高速度、高质量的通信服务.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建设高质量的宽带光纤通信网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纤通信利用光作为载体来传播信息

(B)光导纤维传递光信号是利用了光的衍射的原理

(C)光导纤维传递光信号是利用光的色散原理

(D)目前广泛应用的光导纤维是一种非常细的特制玻璃丝

答案:(A)、(D).

评析:解答这类题时,要注意物理背景知识的揭示,更要善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有关信息,选用合适的物理规律进行分析,通过排除法进行筛选.这是一条快速求解这类选择题的有效途径.

四、光学内容知识要点扫描

虽然考试说明对光学内容的要求大部分属于Ⅰ级要求,但领会与理解这部分内容所涉及的实验现象,弄清知识间、现象与相应规律间的联系是高考的基本要求.复习这部分内容时,主要应抓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利用光的折射定律可分析光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角,可分析光的色散现象中各种色光的折射率的区别.

我们要理解和熟记一些重要结论.如平面镜成像所成的像和物对称;各色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折射率不断增加;同一介质对频率较高的光的折射率较大;同一色光在不同介质中光速不同、波长不同但频率不变.

要善于利用公式组成的知识集成块处理相应的光学问题.

2.用光路图研究光的传播是几何光学中的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利用这一方法可分析平面镜成像、光的色散、全反射、视场范围、光的传播、折射率的求解等问题.在解决具体问题中,有时还要利用几何关系、光路可逆的原理进行分析.也要注意,球面反射与折射时对应的法线总是沿着球面的径向.

3.在分析光的干涉和衍射问题中,要抓住产生干涉和衍射的条件,切实把握光的干涉、光的衍射现象的特征,弄清楚干涉条纹与衍射条纹的差异.在分析光的偏振现象时,一定要弄清楚起偏的条件,弄清楚生产、生活中一些常见偏振现象的原理和应用.知道物理光学与几何光学是以色光的频率与折射率的关系建立起联系的.

8.专题复习——非洲 篇八

近些年来,由于中东局势的动荡不定、美国等西方势力的参与,以及世界石油市场需求强劲和供应相对短缺,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节节攀升。为了保证石油的供应,实现原油供应的多元化,各石油消费大国纷纷把目光投向了非洲。凭借丰富的储量和优越的地理位置,非洲地区已经成为影响世界产油国力量对比的重要角色,也成为国际石油巨头角逐的新战场。目前,非洲不仅成为中国第二大原油来源地区,而且中国从非洲进口的原油总量,呈现迅速增长态势。除了石油行业外,非洲其他原材料也极为丰富,对中国制造业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本区必将成为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地区。

【提纲挈领】

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各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夯实基础】

一、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北临地中海,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紧临。

2.经纬度位置:赤道横向贯穿中部,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20°E纵向贯穿中部,大陆主体位于20°W~50°E。

二、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形——高原大陆

1.特点: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2.主要地形区:

(1)三大高原(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高原)。

(2)最高山峰:乞力马扎罗山(赤道雪峰,死火山)。

(3)刚果盆地(世界最大的盆地:内流湖地壳上升,刚果河下切,湖水外泄而成为世界最大盆地。刚果河是世界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之一)。

(4)东非大裂谷(地球的伤疤: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而成)。

(二)气候——热带大陆

1.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2.分布:南北对称分布(如右图所示)。

3.几个地区气候成因的分析:

(1)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气候:位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并受马达加斯加暖流的影响,多地形雨。

(2)热带草原气候:

①热带雨林南北两侧的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②非洲赤道附近东部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气温低,空气对流弱,降水少。③非洲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交替控制。

(三)河流与湖泊

1.四大河流:刚果河、尼罗河、尼日尔河、赞比西河。

2.两个湖泊: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

(四)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

1.矿产资源丰富,不仅矿产种类多,而且有许多矿产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2.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第一位。在世界上,南非是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几内亚是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扎伊尔的金刚石、赞比亚的铜矿、南非的铀矿等均居世界前列。

3.北非石油资源、磷矿丰富,撒哈拉以南的石油虽比不上北非丰富,但几内亚湾沿岸的石油也很丰富。尼日利亚、安哥拉等是本区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地。

三、居民和经济

1.北非:白种人且多为阿拉伯人,多信仰伊斯兰教。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黑种人故乡,90%以上是黑种人,有“黑非洲”之称。

2.政治地图的变化:二战前非洲仅有三个独立国家埃及、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现在所有非洲国家都已独立。

3.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许多国家发挥各自在矿产、森林、畜产和热带经济作物方面的优势,生产一两种工业发达国家需要的原料、半成品等初级产品用于出口,作为本国经济的支柱。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南非,约翰内斯堡是该国最大城市和采金中心。

4.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见右图)。

人口:人口再生产类型属过渡型,自然增长率居各洲之首,增长速度超过粮食增长速度,人均粮食占有量各洲最低。

粮食:中非、西非、东非缺粮最为严重。

环境:人们为了生存,滥砍、乱垦、乱牧,致使环境恶化。

解决途径: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加强民族团结。

四、主要国家

1.埃及

位置和领土:位于非洲东北部,地跨亚非两大洲。

人口、城市:主要集中于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开罗在尼罗河三角洲顶端,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亚历山大是埃及地中海边的重要海港。

尼罗河:全长6 600千米,世界第一长河,发源于东非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连接印度洋和大西洋。

经济:传统出口商品长绒棉,现在经济支柱是石油、运河、旅游和侨汇。

2.南非

(1)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国家,首都是比勒陀利亚,绕着好望角的航线是世界最为繁忙的航线之一;临近好望角的开普敦,是南非最大的港口。

(2)矿产丰富,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世界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出口国。

【知识拓展】

1.撒哈拉沙漠为什么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答:(1)纬度位置:北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2)地形:非洲北宽南窄,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范围大。(3)相互位置:北非与亚洲大陆紧临,东北信风从陆地吹来,不易形成降水,加剧了干燥程度。(4)洋流:西部加纳利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使沙漠逼近海岸。

2.非洲几内亚湾沿岸的热带雨林气候延伸到15°N附近的原因是什么?

答:热带雨林气候一般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但非洲几内亚湾沿岸的热带雨林气候延伸到15°N附近,其原因是洋流、季风、地形综合影响的结果。(1)洋流的影响:赤道逆流的增温增湿。(2)大气环流:夏季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西南季风被暖流增温增湿后,水汽带到大陆产生丰富的降水。(3)地形:该地处于大陆边缘,地势高,西南季风遇地形抬升后形成地形雨。

3.索马里洋流夏季由低纬流向高纬,但它却是寒流。为什么?

答:从世界洋流分布图可以看到,夏季在北印度洋有一股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索马里寒流,与一般洋流分布规律不同。

(1)根据洋流与流经海区水温的对比进行分析。阿拉伯海附近地区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空气特别干燥,夏季气温上升很快;同时,阿拉伯海域在热空气笼罩下,水面温度上升较高。从东非沿岸流向这里的海水虽然来自赤道附近(低纬度)的海面,但水温还是低于阿拉伯海海面的水温,因而形成了夏季的索马里寒流。(2)根据洋流的成因类型分析。夏季,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阿拉伯海表层海水离岸而去,而附近的东非沿岸的海水则流来补偿流失的海水,形成了上升补偿流。根据海洋表层海水的垂直递减规律可知,夏季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索马里洋流具有寒流的性质。

【高考预测】

1.命题取向:在政治上,紧密的中非关系一直是国际舞台上的一支强大力量。经济上,中非经济互补性强,加强经济领域的互利合作必将带来互利共赢的新局面,目前非洲是我国第二大石油供应地区和大量稀有矿石来源地,同时也吸引了我国大量的对外投资。因此该区域必将是命题取向的热点区域之一。

2.热点地区:整个非洲一直是受关注的热点地区。但下列地区应当是目前受关注的重点地区:(1)苏丹达尔富尔地区(错综复杂的种族和宗教矛盾导致这一地区的暴力冲突持续不断)。(2)与我国石油贸易密切的安哥拉(所产石油约1 / 3输往中国,总量与沙特相当)、尼日利亚、刚果、赤道几内亚、苏丹、利比亚、埃及等产油国所在的几内亚湾和北非地区。(3)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南非和文明古国埃及。

3.试题考查方向:(1)呈现该区域的轮廓图,要求利用经纬网、海陆位置或根据其他地理事物的特征推测,将山脉、河流、湖泊、交通线、城市、矿产地等准确定位。(2)再根据位置分析该区域的气候、地形、土壤、生物、水文等特征及关系,判断该区域的农业、工矿、交通、人居、商旅等发展情况与发展条件。(3)在能力要求方面,要求能多角度综合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热点地区地理材料或地图为载体,考查考生阅读材料或地图,并进行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例题点拨】

例1.(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读图10,回答8~9题。

8.图示地区主要属于()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9.导致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洋流 C.地形 D.大气环流

参考答案:8.B 9.C

解析:本题首先要进行区域定位,利用赤道和印度洋以及大陆东岸等已知信息,应该分析出该地位于非洲东部(及东非高原)。这里虽然地处赤道附近,但因为这里地势较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所以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例2.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为________(海域),B处为________(海域)。

(2)图中岛屿名称为________,其东部气候类型为________。

(3)甲处洋流的名称为_________,乙处洋流的名称为________。

(4)图中①、②、③三地降水量由少到多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③<②<①

C.①<③<②D.②<①<③

参考答案:(1)大西洋 印度洋 (2)马达加斯加岛 热带雨林气候 (3)莫桑比克暖流 本格拉寒流 (4)A

解析:首先,由图的轮廓特征和纬度位置可以判别出,此图为非洲南部图,那么岛屿、海域以及洋流的名称就很好回答了。

其次,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位于迎风坡,受信风和暖流影响,雨量充足,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最后,①、②、③三地的降水量大小,应从洋流和风带两方面加以分析。

【跟踪演练】

1.甲、乙两图为世界著名大河的地理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甲所示的是_________河;图乙所示的是_________河。

(2)干流右岸易受河水侵蚀的是图_________所示河流。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________所示河流径流量相对较小,因为该河大部分流经______

气候区。流域内水资源供不应求,甚至引起纷争,其原因除径流量相对较小外,还由于_________、_________。而另一图所示河流径流量大,径流季节变化_________,因为该河大部分流经_________气候区。这里淡水资源虽然丰富,但由于人口_________,很少被利用。

(4)图甲中A处水利工程的名称是___________,该工程带来了一系列经济效益,同时也产生了___________等生态问题。而图乙所示河流流域则由于__________________,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5)(多项选择)目前这两条河流经的国家共同面临的社会发展问题有_______。()

A.劳动力不足

B.第三产业比重有待提高

C.城乡差异悬殊

D.教育、就业压力大

2.图甲是“世界主要农业生产地域类型(部分)”示意图(见右图),图乙是“地球上的行星风系(部分)”示意图(见右图),读图回答:

(1)风带②的名称是_____带,A地区所属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B地区受气压带、风带影响,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该地区种植业除麦类外,_________等种植非常广泛。

(3)气压带③的名称是_________,C地区在其控制下盛行__________气流,农业的主体是___________,气候类型属___________。

(4)D地区受气压带、风带(写出图上的数字代号)___________控制,其自然植被是___________

3.读下面两幅非洲区域图,回答:

(1)图甲中A处是非洲最大的海湾_________,图甲中B处是素有“非洲之角”之称的_______半岛,非洲北部和西部都属于________人种,同属于_________民族。

(2)从图甲中可以看出,太阳辐射量最丰富的地区位于非洲的_________部。①地所处纬度较低,但年太阳辐射量最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填出图乙中气候类型的名称:A___________气候,B__________气候,

C_________气候,D_________气候。

(4)图乙中E地在赤道附近,形成了什么气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尼罗 亚马孙

(2)甲 受地球自转偏向力作用,北半球右偏

(3)甲 热带沙漠 人口密集于下游河谷和三角洲(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流经国家多 小 热带雨林 稀少

(4)阿斯旺高坝 土壤盐分增加(河口鱼类减少) 过度砍伐热带雨林

(5)BCD

2.(1)西风 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

(2)夏季炎热干旱,冬季温和多雨 葡萄或柑橘、油橄榄、蔬菜

(3)副热带高气压带 下沉 粗放畜牧 热带沙漠气候

(4)⑤、④ 热带稀树草原

3.(1)几内亚湾 索马里 白色 阿拉伯

(2)东北 地处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3)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 地中海

上一篇:应用写作二下一篇:生活与哲学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