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演讲稿(共12篇)
1.民族文化演讲稿 篇一
弘扬民族文化演讲稿:我眼中真正的中国文化
在中华民族历尽风霜的苍茫大地上,燃烧着五千年来传承不息的文明之火,它点燃了千千万万个炎黄子孙的奋斗之梦。
铿锵玫瑰,斗志男儿,逐鹿中原,力拔壮丽山河。万里长城,绵亘巍立,母亲黄河,千里滔滔,崛起民族的脊梁,夯实民族灵魂的基础。中华民族精神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与精髓,是一个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石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华民族在未来岁月中继往开来、永远开拓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且不说那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且不说那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就说那独具一格的语言文字,那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就让我们由衷地产生深深的自豪。
那独具一格的语言文字,是中华的瑰宝。看,那仓颉造的汉字神奇奇特。端正的楷书规范又漂亮,飘逸的草书龙飞凤舞。这些无不展现了文字独特的艺术魅力。平平仄仄平平仄,独特的拼音和有趣的绕口令,都让汉语变得妙趣横生。
作为文明古国的重要象征,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汉语以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流传了几千年而未衰亡,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早已被世人所折服为四大古文明。埃及的文化早在尼罗河水的泛滥和英国的殖民中泡的失去颜色;灿烂的古巴比伦文明在风沙的肆虐中成了废墟;而强大的玛雅文明,如今人们只能在亚马逊原始丛林的遗址里想象它曾经拥有的辉煌。惟有汉语,成为流传五千年的文化屹立不倒,为世人所推崇。
汉语作为中华民族恒古至今的语言,体现的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精神。她是根植在民族灵魂与血液间的文化符号。试想,倘若没有汉语,又怎么会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持节;又怎么会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只致远”的高志;又怎么会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热情!
太多太多,融汇成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一如既往的中华美德。
这不禁又让我想起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中华传统美德。“修身”、“齐家”、“治国”作为中华美德的三个方面是不可不谈的,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则更应注重“修身”之所在。在食堂打饭时候的谦让与井井有条,同学们对不喜欢吃的饭菜也不曾浪费,大家更不会忘记对宿管阿姨的一声声问候,一句句感谢„„真的,90后的学子们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温、良、恭、俭、让的中华美德,也正是我们自己将这看似古老却终将永恒的中华美德传承了下来。中国文化承载的不仅是祖先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更是中华民族永垂不朽的精神财富。
中国文化是神秘的,是古老的,是丰富的。我们应该为中华文化流传至今而感到自豪,也该为传承中华文化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今天所讲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也正因为她的广博才让我欣赏她,并由衷的热爱她。最后,我也要呼吁同学们一起关注中国文化,将中华民族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只有这样,中国文化——这坛承传了千年的佳酿,才会越陈越香!
2.民族文化演讲稿 篇二
演讲源于西方修辞学, 可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都曾用公共演讲的方法传播哲学思想和社会价值。20世纪以来, 无论是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政治斡旋, 还是国际重要机构负责人的竞选与就职, 抑或是国际各级别的产业、经贸、环境、文化、体育大会都能见证跨文化演讲的重要性, 尤其是世界通行的英语演讲, 在众多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二、大学生开展英语演讲的现实意义
美国顶尖传播学者Stephen E.Lucas教授在《演讲的艺术》中指出:“演讲在高等教育中应占有重要的地位, 演讲是需要经过系统训练才能掌握的一种本领。”演讲是传播思想、扩大影响的有力途径。富兰克林·罗斯福、马丁·路德·金、玛格丽特·撒切尔等人物无一不是通过演讲来帮助其成就事业的。在美国, 公共演讲课被大多数高校列为全校学生的必修基础课。我国高等学校承载着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和全面发展的重任, 而在职场中, 跨国企业的求职、面试和宣讲以及新产品发布、涉外服务等都少不了英语演讲。因此, 综合训练英语语言、谋篇布局、人文修养、心理素质、行为魅力的英语演讲课或第二课堂活动自然不可缺失。
三、大学生英语演讲中的跨文化交际训练方略
1. 英语语音训练。
随着中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日趋频繁, 关于英语演讲的各类大赛, 如CCTV杯英语风采大赛、“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等赛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笔者通过对所任教高校学生英语技能指导情况的研究, 总结出制约学生英语演讲的重要因素———语音基础薄弱。根据笔者的亲身实践分析, 大学生在语音语调方面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单元音发音不到位、双元音发音不饱满、舌边音走音或漏音、部分辅音发音混淆、汉语中不存在的英语辅音发音不准确, 句子朗读重音错位、语调单一、长短音模糊、缺乏韵律感。因此在英语演讲训练的初级阶段, 中国大学生应从模仿相对简单的地道的音频、视频材料入手, 感性认知西方文化的思想和语言特征, 然后根据与原语料的对比, 找出自身的差距和问题, 系统地雕琢英语的语音语调。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采取分组合作方式, 通过相互比照、评价纠正, 共同提高。
2. 跨文化思维训练。
母语为汉语的英语演讲者, 首先要有良好的汉语言修养, 才能充分尊重、认知外国文化, 达到跨文化交际的基本要求。传统意义上讲, 中国文化崇尚厚重、含蓄、内敛、谨慎、笃实等品质, 强调语言的意合。而西方文化自中世纪起更侧重哲学、思辨、逻辑、语法、修辞、雄辩等技能, 强调语言的形合。因此, 作为组织者的教师应从选材入手, 为学生提供规范的学习和训练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大化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维能力。在大多数学生语音过关后, 训练的侧重点转向文本分析, 解构常规的英文演讲稿的文化内涵和行文结构。英语演讲根据演讲目的可分为介绍性演讲、仪式性演讲和劝说性演讲等三类。介绍性英语演讲通常是对某一概念、人物、事件、过程等进行客观介绍;仪式性英语演讲, 以介绍来宾、颁奖、致谢为例, 多用于外事、社交场合;劝说性英语演讲的适用场合相对广泛, 内容可涵盖事实、价值和政策等方面。不同的文本类别中, 语言的形态、语法、句法、语篇和语用规则也存在差别。大学生还要强化与演讲相关的英语阅读、翻译和写作能力, 从单一的口语技能转向多重语言技能。学生可根据所给题目书写命题作文, 尽量涉及国内外热点的民生、科教等话题, 再与同组学生进行讨论, 互相完善, 然后上台展示语音正确、逻辑完整的演讲, 最后通过组间互评和教师总结完善演讲。
3. 心理及行为训练。
大学生普遍受应试教育影响, 很少经历过系统的演讲培训, 存在不同程度的演讲焦虑, 即“怯场”, 尤其当演讲语言为非母语的英语时, 这种焦虑更加明显。演讲者的自身特质、任务的确定程度、观众的构成和规模、是否有评价者、个体的自我意识程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个体状态。演讲焦虑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等待阶段、正视阶段、适应阶段和释放阶段。许多研究表明, 呼吸、心率和血压等状态焦虑的生理反应从等待阶段开始上升, 在正视阶段达到峰值, 但在进入适应阶段后逐渐减弱。而演讲状态焦虑的心理反应则在等待阶段达到顶峰, 在随后的阶段呈下降趋势。可见, 无论是生理层面还是心理层面, 演讲状态焦虑大体上都是逐步弱化和习惯化的。教师可以在训练中告知学生焦虑程度的整体递减规律, 并从语言组织、声音质量、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身体姿态和整体表现等角度规范演讲者的在不同阶段的行为细节。在仿真的公共演讲情境下从已备演讲、即席演讲到问题回答、英文辩论, 难度不断加深, 从而让学生在考核中变得自然、大方、机智、优雅、从容、得体、淡定, 并能在与观众的目光平视的跨文化交流中将待表达内容娓娓道来、循循善诱、引人入胜。
四、跨文化背景下从事英语演讲教学或技能培训的教师队伍建设
结合跨文化背景下英语演讲的实践特点, 高等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第一, 先培训教师再培训学生, 即每年派若干名教师参加国内外著名演讲培训师主讲的培训, 并及时“学以致用”。第二, 以课程建设和课外活动带动教师队伍建设, 将行动导向教学法融入其中, 教师要保证训练活动内容有深度、广度、说服力和感染力, 完美地结合语言因素与非语言因素, 将问题、现象、观点、论证等元素有机融合起来, 言传身教, 打动学生, 在组织、引导、示范、点评的实践过程中获得成长。第三, 以科研活动夯实教师的理论基础, 对与英语演讲相关的二语习得、任务型教学、语言功能对等等领域进行系统研究, 以此指导高水平的英语演讲教学和培训实践。
综上, 英语演讲是一项兼容性很强的跨文化实践活动, 对世界观、人生观、社会观正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的心智、行动、语言、社交、礼仪等多方面跨文化社会活动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还对学生情商的培养和人格修养的健全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 高校、教师及社会应携起手来, 将英语演讲列入重点课题, 助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摘要:演讲是演讲者通过语言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活动, 演讲能力常被视为交际的必要能力。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对外交流的深化, 英语演讲业已成为培养大学生用国际视野完善哲学思维、整合社会活动技能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中西方文化中经典的演讲理论和案例, 探索提高英语演讲水平的方法, 力求成就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英语演讲,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演讲教学
参考文献
[1]苏建光.论以“英语演讲与辩论”为依托的教师梯队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 2012, (08) .
[2]高隽, 杨鹏, 钱铭怡, 邓天.大学生演讲比赛选手的演讲状态焦虑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9, (01) .
[3]陈枫.对高校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2, (07) .
3.民族文化演讲稿 篇三
4月8日下午,作为“丝路长安·御泉笔会·汉中诗会暨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换届大会”重要环节的“春回三秦·丝路长安”文化论坛,在西北大学成功举办,此次论坛旨在探索丝路文化对中国梦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廖奔,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著名文化学者、陕西省政协文教委主任雷涛,著名诗人、《诗刊》副主编李少君,著名评论家、北师大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主任谭五昌,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吴克敬,著名学者、陕西省企业文化建设协会会长张培合,著名媒体人、腾讯网文化中心总监张英,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会长、陕西省政府参事桂维民等专家学者先后发表了精彩演讲。出席论坛的还有《诗选刊》杂志社社长简明,省政协第十届委员会常委、秦商联合会会长刘阿津,以及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成员、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等。
文化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丝路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丝路文化对丝路沿线国家文化交融的贡献、丝路沿线文学的重要成就等话题,展开多角度、深层次的学术探讨,彰显出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对传承丝路文化精神、推动“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為让更多读者,充分领略到各位与会专家学者在论坛上的演讲风采,现将部分精彩内容编辑整理成文。
4.民族文化演讲稿 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我是09计算机1班的学生聂红梅,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坚定不移的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历史无数次证明,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利益所在,民族团结搞好了,社会就安定,经济就发展,各族人民生活就改善。相反,凡是民族团结遭到破坏的时期,就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发展停滞,各族人民遭殃。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推动各项事业前进的必然要求。而影响新疆民族团结的主要危险是民族分裂主义。民族分裂活动是颠覆人民政权、破坏祖国统一、挑起民族纷争、损害安定团结的罪恶活动。因此,要维护好民族团结,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民族分裂。
长期以来,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为了实现其把新疆从祖国怀抱中分裂出去的罪恶目的,大力实施西化、分化、渗透、颠覆、破坏活动。他们打着“民族”、“宗教”、“人权”、“民主”等旗号,大肆煽动“反汉排汉”,挑起民族仇恨,鼓吹“新疆独立”,着重从意识形态领域加紧渗透破坏。这些反动观点和言论,对各族群众和青少年造成了很大的毒害,严重影响了社会政治稳定。境内外“三股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持续不断地进行分裂破坏活动,以公开或隐蔽的形式鼓吹和宣扬极端宗教意识和分裂主义思想,歪曲、篡改、编造新疆历史,恶毒攻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经济政策,攻击现实社会,进行渗透和分裂破坏活动,对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危害巨大。乌鲁木齐7·5事件和最近的针刺事件将以热比娅为首的“三股势力”的反动本质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我们面临的反分裂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还非常艰巨。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与民族分裂分子做坚决的斗争。
民族团结演讲稿(诗歌)
民族团结之歌
5.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演讲稿 篇五
大家好!汉字是一种肉眼可见、内涵深刻的传统文化。汉字无疑是一种传统文化,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演变成了今天的汉字。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随着世纪的变迁,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记录中华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文化表现形式。汉字的结构复杂多变,一笔一划,变幻无常,说明了一切生物的奥秘和生活的美好。不同形状的汉字就像蝴蝶,散发着生命的气息和文化的魅力,给我们视觉美的满足感。
汉字,在作者手中,成为一章,串成一篇又一篇优秀的文章。借助汉字,我们可以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表达我们的抱负。为文字说话,为文学写作,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特色文化的长河,流入深海,慢慢地沉淀在海底。久而久之。积累越来越高越来越丰富。
汉字承载着我们的情感、理想和追求,反映着现实生活中的美和丑。每一句话都铿锵有力,真情流露明显。有人说书有自己的金屋,书有自己的颜如玉。为此,人们坚守承诺,泡在书堆里,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每天和汉字打交道,互相交流。情绪波动随着作者情绪的变化而变化,一个接一个,跌宕起伏,结束后依然挥之不去。
汉字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就像土地离不开开水的养分一样。没有水,土地就会干涸。汉字,从我们阅读和阅读的那一刻起,我们看着它,写着它,伴随着它成长,变老,死去。但是,它经受住了时间的磨砺和洗涤,变得不朽。历经沧桑,依旧风格不变,名声不朽,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灵魂,与民族同兴亡,与人民同存。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肩负起继承和发扬汉字的责任
6.文化演讲稿 篇六
班级:11级土木一班学号:20119650145姓名:心爱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船山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一名学生。今天很高兴能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对“文化的自觉、文化的自信与文化的自强”的理解。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 载着文化东风,乘势扬帆启航”。
依我看来,文化的自觉、自信与自强三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我国为了解决好这三个问题,对确立文化发展目标、谋划文化发展战略、提出文化发展举措,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化自觉是文化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从而使文化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可以说,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我们现在许多传统手工艺的失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预示着华夏文明正在消亡。文化的传承,必须要有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传承并发扬属于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已成为国人不可推卸的责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当人们谈到兵马俑,谈到丝绸之路,甚至谈到不被人熟知的缶,都满怀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现在,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需要我们以理性、科学的态度进行文化的反思、比较、展望,正确看待自己的文化,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充分认识中国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进一步坚定我们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做到文化自信,关键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我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更加博大精深。
文化的自强是指以个人、国家和民族为载体对自身文化的传承与创造。周总理曾经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是个人的自强;“神五”的破空腾飞是国家的自强;八年抗战中华夏子女的浴血奋战是民族的自强。
自强是炎黄子孙丰富华夏文化的动力。因为有了自强,才有了五千年历史的灿烂、四大发明的惊艳、水陆两丝绸之路的繁华,万里长城的雄伟、北京故宫的堂皇和敦煌莫高窟的辉煌!
文化发展绝对不是固步自封,盲目复古。文化的进程在历史变换了无数条轨道。随着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已成趋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兼收并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自觉与自信去对待我们的文化,相信华夏自强的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成为独领风骚、傲视全球的参天大树。
7.民族文化演讲稿 篇七
关键词:公共利益,民族文化利益,司法定性
一、问题的提出
2010年8月, 笔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开展主题为“民族风情园文化经济互动效应探究”的调研, 考察该地中华回乡文化园的文化经济双层效应。调研之后得出的结论符合前期的理论假设:中华回乡文化园对回族文化的存续和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这些积极效应背后是永宁县农户因土地被征收而迁居的事实:中华回乡文化园一期工程占地300亩, 二期工程规划新增用地700亩, 因二期规划建设拆迁安置的居民约220户, 为打通中华回乡文化园—纳家户清真寺—县城利民街的道路而营建的纳家户回族商贸一条街需拆迁道路沿线180户现有农宅, 扩建纳家户清真寺前广场需拆除农宅40户。 (1)
矛盾贯穿于物质世界, 事物总存在着两面性。中华回乡文化园及其配套工程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应, 但规模化带来的征收行为, 却面临着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我国宪法第十条规定,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根据宪法与法律, 公共利益是启动征收征用程序的实质性要件, 也是政府从事征收征用活动的最终目的之所在[1]。那么, 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是否能够成为征收的法定事由呢?民族文化产业辐射而来的经济效应和文化效应中是否具有与公共利益耦合的因素呢?这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法律规范的切入与反思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条重申了宪法条文, 第45条至49条规定了土地征收的具体程序以及安置补偿的办法。《土地管理法》由于其公法属性, 私权保护的气息并不浓重, 而其在安置补偿方面的规定是细致的, 实践指导意义很强。但问题是, “能否征收”的问题尚未解决, 关于“如何补偿”的规定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呢?
2007年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被视为私权保护的宪章, 但其仍未对“能否征收”的问题做出明确回答, 理由是:“在不同领域内, 在不同情形, 公共利益是不同的, 情况相当复杂, 物权法难以对公共利益做出具体的界定, 还是分别是由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单行法规规定比较切合实际。”[2]我们反观《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法律事实:公共利益的内涵与外延在立法上是个空白, 其界定成为了一个司法问题。
三、民族文化产业规模化与“民族文化利益”
(一) 民族文化发展的规模化需求
规模化指将性质相同或相似以及联系紧密的产业集群, 获得区位优势的一种竞争策略。规模化所带了的产业集群效应是十分显著的, 特别是对于旅游业而言, 民族文化产业是一种双重性质的产业。对外它就是旅游业, 旅游客体为民族特色文化;对内它则是民族文化的存续地和陈列馆。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 民族文化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都需要形成产业化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而产业化在特定经济环境中则意味着规模化。
(二) “民族文化利益”的提出
民族文化产业具有经济与文化的双重目的。经济目的是该产业具有发展可能性的外部因素, 文化目的则是其发展的长远目标与最终价值。比较两个目的我们可以发现, 经济目的不能成为该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因素, 因为凡是产业都能带来经济效应;文化目的则较为特殊, 因为民族文化产业的核心与重点均在于文化, 文化效应是发展该产业的主要目的, 再者, 文化保护本身就象征一种人文主义关怀, 其人文价值不可估量。
文化效应 (目的) 要与征收的结合起来, 还需要“利益”的中介。从本质上来讲, 利益是社会主体的需要在一定条件的具体转化形式, 它表现了社会主体对客体的一种主动关系, 构成了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因[3]。人们追求文化效应 (目的) 是基于他们要求文化续存的内在动因, 是他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一种具体转化形式, 因此, 文化效应本质上是一种“利益”。这种“利益”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保存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并利用该文化实现民族的整体利益。笔者将这种“利益”称作“民族文化利益”, 它就是民族文化产业规模化所追求的。那么, 法学理论层面的问题是, “民族文化利益”与公共利益是什么关系?两者是否耦合?如果存在耦合, 法律解释在界定的过程中要扮演什么角色?
四、法律的合理性解释:“民族文化利益”与公共利益的耦合
(一) 如何对法律进行合理性解释
“在法律秩序中, 大量不确定的法律概念和一般条款决定了法律语言的不准确性和开放性, 这也为新的事实和评价标准留下了余地。”[4]这是笔者认可的法律解释的角色。法律是具有合目的性的, 法律解释要从法律目的出发评价不断出现的社会现象, 使之与法律规范映合, 形成一套评价标准。
公共利益概念的提出一方面是对公权力的限制, 但另一方面它更是对私权利的限制。当法律缺乏明确性, 需要对公共利益进行解释时, 不仅要考虑现实需求, 更要衡量公权与私权的价值。如果“民族文化利益”能够界定为公共利益, 征收与拆迁就成了必然, 而征收与拆迁又不可避免形成对公民物权和其他权益的侵犯。“民族文化利益”与“公民权利”的利益冲突是客观存在的, 因此对“公共利益”的解释就必须合理、合法, 不仅要分析“民族文化利益”与公共利益的普遍性耦合因素, 更要排除随意性解释, 明确禁止某些情形。
(二) 普遍性耦合因素分析
萨维尼在1840年总结了当时法律方法讨论的状况, 并提出了法律解释的四个“基本要素”, 分别是: (1) 语法要素; (2) 逻辑要素; (3) 历史要素; (4) 体系化要素[4]。笔者将从该四要素出发, 分析“民族文化利益”与公共利益的耦合性因素。
1.语法要素
首先, “利益”是共同宾语, 两者具有利益的共性。重点是, “民族文化”与“公共”关系如何?首先, 何为“民族”。一般认为, 民族是指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的共同体, 其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5]。民族是一个稳定共同体, 其利益具有公共性。在民族聚居区, 该民族的利益与该地区范围内的利益是一致的。其次, “文化”也是一个争议概念。获得较多认同的是泰勒的定义: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 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6]。由该定义可见, 文化也是公共的, 其主体是不特定的群体, 内容也由一定范围的社会成员共同享有。从语义上来讲, “民族文化利益”与公共利益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民族文化利益”可以界定为公共利益。
2.逻辑要素
从法逻辑上来讲, 不是所有的公共利益都能对抗私权, 只有高于个人利益的公共利益才能对抗私权, 成为征收的合法性依据。那么, 民族文化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价值如何衡量呢?
要比较两种利益, 我们必须把它们放入特定的时代环境。我国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生产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所以我们对少数民族文化要特殊保护[7]。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中国, 经济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受到的外来冲击日渐增多, 少数民族被汉族同化的现象在我国很普遍。民族同化一方面导致文化多样性的受损, 另一方面使少数民族人民对自己的文化消退产生忧虑, 生成对其他民族的畏惧感和仇恨感。应该说, 在目前我国步入完全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上述现象使得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变得极为紧迫。
所以, 从法逻辑上来看, 民族文化利益值得以牺牲部分个人利益的方式加以特殊保护。在这一点上“民族文化利益”与公共利益是耦合的, 将其界定为公共利益也符合国家的民族政策。
3.历史要素
历史要素指的是法律与其颁布时的历史状态的相关性[4]。当我们比较民族文化利益与公共利益时, 要从提出公共利益概念的法律渊源的立法背景进行考量。
公共利益概念提出的立法背景主要是为了保护公民私有财产。那么, 将“民族文化利益”解释为“公共利益”是否是对公共利益的扩大解释呢?是否会扩大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侵犯呢?笔者的回答是, 不会。民族文化的承载主体是人, 规模化的民族文化产业不会产生像一般征收行为剥夺土地原使用人劳动对象的问题。相反, 它创造了更多劳动形式, 让失地者可以扮演民族文化的展示者。我们知道, 农民在拆迁中最关心的是安置补偿以及日后的职业生计, 在民族文化规模化发展过程中, 如果能将农民的土地作价入股或采取其他措施, 这些问题都不复存在。 (1)
从立法背景上看, 民族文化利益没有扩大公共利益的外延, 也符合耦合性解释的历史要素。
4.体系化要素
体系化要素要求法律解释使各法律制度的统一协调。我国宪法序言:国家尽一切努力, 促进全国各民族共同繁荣。第四条规定,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 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国务院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文物保护法》中都有关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规定。 (1)
如何定位“民族文化利益”才能使之与我国宪法与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规定相协调, 是界定该概念时应当关注的, 特别是《宪法》第四条将“民族文化利益”处在了很高的法律地位。宪法是我国法律的基本原则, 是法律体系的灵魂[8], 法律的适应必须从宪法精神出发。笔者认为, 将“民族文化利益”界定为公共利益是与宪法与相关法律法规中“民族文化利益”的地位相协调的法律解释方法, 符合法律解释的体系化要求。
(三) 禁止性情形
尽管“民族文化利益”与公共利益存在普遍性的耦合, 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滥用“民族文化利益”之名随意侵犯公民私权利。“民族文化利益”的司法界定要严格进行, 而且其界定也要如公共利益的界定纳入程序控制。此外, 某些情形应当排除。
1.非客观的民族文化利益
民族文化利益与民族文化是社会现象, 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假想的民族文化利益是不能被界定为公共利益的, 更不能因此启动征收程序, 侵犯公民合法权利。
2.非法和糟粕的民族文化
文化本无优劣之分, 但在目前我国民族问题较为复杂的局面下, 我们必须抵制、改造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糟粕。民族分裂主义、大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想应坚决被排除出“民族文化利益”之外, 而且应给予法律制裁。某些民族地区将以上这些非法思想伪装成民族精神, 要求加以宣传, 在司法认定中应予以警惕。对那些妨害或者不利于民族团结、不利于法律贯彻实施的风俗习惯应当予以抛弃[9]。
3.披文化外衣, 行商业之实
现代社会商业利益与公共利益交叉存在的情况是无法避免的, 民族文化产业也可以具有盈利性。但如果纯粹为了追求商业目的, 披上民族文化的外衣, 该行为也不能被界定为“为了公共利益的行为”。
4.没必要形成规模化的民族文化产业
某些民族文化 (如民族绘画、歌舞) 虽然是值得保护发展的, 但没有必要做成一个集群产业。这些文化利益不能被某些人利用, 成为征收的理由。这一点在现实界定中极为重要, 正如公共利益, 只有必要时才能成为限制私权的理由。如果存在其他方法使得“民族文化利益”得到保护, 就绝不能将其界定为成为征收条件的公共利益。由此可见, 笔者认为的“民族文化利益”也并非都能被界定为公共利益, 只是某些必要的“民族文化利益”才与公共利益耦合。
结语
相关法律缺乏对公共利益的定义, 对司法实践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因此, 在司法中要对公共利益进行具体的界定, 这实际上构成了对公共利益的法律解释。根据法律解释的法理, 从民族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需求出发, 我们可以将某些“民族文化利益”界定为公共利益, 从而论证了规模化所需要的征收行为的合法性依据。但在现实界定中要引进程序控制制度, 进行严格的司法认定, 禁止随意性的解释。只有做到了这些, 才能使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利益得到切实的司法保障, 使其在现代化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利明.论征收制度中的公共利益[J].政法论坛.2009, (2) :22.
[2]王胜民.中华人共和国物权法解读[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7, (88) .
[3]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215.
[4]魏德士.法理学[M].丁晓春, 吴越, 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96, 304, 305.
[5]吴仕民.中国民族理论新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6:23.
[6]泰勒.原始文化[M].蔡江浓, 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8:187.
[7]韩轶, 刘雯.刑事政策与刑罚目的的关系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 2009, (1) :206-211.
[8]韩轶.论刑罚目的与量刑原则[J].安徽大学学报, 2006, (7) :47-52.
8.加强文化建设 弘扬民族文化 篇八
1.2007年9月18日,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举办的首次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结果揭晓,李明素等53名同志荣获“全国道德模范”。
2.2007年10月2日晚,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上海体育场隆重开幕。这次在上海举办的特奥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在亚洲举办的夏季特奥会,是迄今为止我国举办的参赛国家和地区、参赛人员最多的国际体育赛事。
3.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时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4.2007年11月6日,俄罗斯“中国年”闭幕式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大礼堂隆重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祖布科夫出席并致辞。历时两年的中俄“国家年”举办了500多项活动,加深了两国政治互信,推进了务实合作,以其丰硕的成果在两国关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5.在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和社情民意的基础上,修改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经中国国务院通过并于2007年12月16日对外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根据这一《办法》,从2008年起,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从之前的10天增加到11天。
6.2008年2月17日,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揭晓。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为救落水者牺牲的年轻军人孟祥斌等获此殊荣。
7.2008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文化体制改革政策措施,推动文化创新,加强文化建设,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热点解读】
1.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地位及影响是什么?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两大特点。
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中华民族在自己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发展,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2.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民族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
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3.发展先进文化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是什么?
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保证。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4.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什么?为加强这一中心环节,我们应该这么做?
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只有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道德建设,二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6.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我们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注意防止和剔除民族文化中的消极、落后成分,同时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主动参与文化产业建设,努力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热点练兵】
一、单项选择题
1.2008年2月2日,教育部正式下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之中。这表明()
A.中国的传统文化已过时,没什么值得借鉴的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C.被称为国粹的京剧最应该弘扬和继承
D.发展先进文化,必须杜绝一切外来文化
2.2007年12月16日,国务院公布修订后的《全国年节及节假日放假办法》,从2008年起,将清明、端午、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这样做有利于()
①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②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 ③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④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在八个危机事件当中挺身而出的十几位平民英雄最终赢得2007“中国骄傲”的称号。其中,在一次居民区火灾中救出两个被困孩子,全身烧伤面积达80%的好邻居——徐义胜获此殊荣。徐义胜之所以令我们骄傲,是因为他()
①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②表现出较强的合作意识和诚信品质 ③表现出强烈的关爱他人的高尚品德 ④具有较强的个人荣誉感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
4.近年来,我国与法国、俄罗斯、韩国等国相继互办“文化年”活动。开展这项活动()
①有助于我们借鉴和汲取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 ②有助于中华民族精神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③有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向世界介绍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文化 ④是因为各国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独具的特色,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
5.在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上,中国特奥代表团获得463枚金牌、336枚银牌和258枚铜牌。上海成功举办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具有重要意义,表现在()
①这是展示人类文明的一次盛会 ②增强了智障者的自尊与自信 ③表达了中华民族致力于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坚定信念 ④展示了中国国民的自信和包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被评为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委会写给他的颁奖词是:“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从钱学森身上,我们可以看出
()
①他是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 ②他是一个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 ③科学家都有爱心和奉献精神 ④他很好地扮演了自己的社会角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7.2007年11月5日至20日,在武汉东湖听涛风景区,举办了《国风归来》——第二届国际剪纸艺术展等30场艺术展。其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亲手剪的窗花《回娘家》首次展出。这说明()
①剪纸属于民族文化,我们要加以继承和发扬 ②总书记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③我们要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充满自信 ④我们都要学会剪纸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8.当“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唱响欢腾的五洲;当舞动的“中国印”、憨态可掬的“福娃”走进人们的生活,北京2008奥运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这次奥运会将是全球体坛的盛会,也将是发展先进文化的良好契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B.发展先进文化,必须杜绝一切外来文化
C.奥运精神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D.国家必须以发展先进文化为中心
9.据调查,在中国人所过的洋节当中,前4名依此为:圣诞节、母亲节、情人节、父亲节。造成“洋节日益流行,传统节日却逐渐被冷落和遗忘了”的原因是()
①没有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缺乏正确的态度 ②一些人的整体素质不高,崇洋媚外的思想在作祟 ③传统文化缺乏时代感和生命力 ④民族文化已融入外来文化
A.①②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
10.右图是2008奥运奖牌式样,正面是插上翅膀站立的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背面镶嵌着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的玉璧,奖牌诠释了中华民族以“玉”比“德”的价值观,是中华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一次完美的“中西合璧”。由此可见()
①世界文化丰富多彩 ②任何民族文化精华都是人类共同财富 ③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恒久魅力 ④各种文化之间没有差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实践探究题
11.(1)填一填:泱泱大中华,悠悠五千年,神州大地涌现出无数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如果说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像一幅浩瀚的画卷,那么,无数中华英才就是镶嵌在这幅画卷上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中国的缔造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一想: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时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我们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最根本的是什么?
(3)说一说:假如你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名志愿者,请选择一种中华文化向外国朋友介绍,并配上简洁的解说词。
12.2008年1月16日,北京奥组委在北京公布了火种灯、城市庆典火盆、火炬手服装等最后一批奥林匹克火炬接力景观设计,这也标志着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景观设计全部结束。联想主创团队在接受采访时说,设计秉承了北京奥运火炬“祥云”的设计风格,其创意的核心要素同样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分别借鉴了中国古典华美宫灯、中国传统青铜鼎以及汉唐建筑风格等象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之美。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北京奥运会的火炬设计、景观设计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
(2)在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景观设计中,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又结合了现代奥林匹克文化,是中西文化结合的典范。请你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
参考答案:
一、1.B 2.D 3.C 4.C 5.D 6.B 7.D 8.A 9.A 10.A
二、11.(1)孔子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2)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保证。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最根本的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3)我选择介绍的中华文化是:长城、京剧等。说明:只要选择的内容符合题意即可。提示:解说词要突出其文化内涵,围绕一些关键词展开。如: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古代文化的丰碑、中华民族的象征、民族精神的象征等。
9.企业文化演讲稿 篇九
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企业已经进入了客户经济时代和品牌经济时代。近年来,集团公司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透过服务品牌征集活动,培育员工对服务理念的认同和遵从。透过开展学习型企业建立活动,努力培养员工的学习创新潜力,实现企业的知识化管理;将行业作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创新服务措施和服务机制,打造诚信服务品牌。作为客户服务中心的一员,我们在工作中同样无时不刻不在践行着“诚信水务、情润万家”的服务理念和“市民满意、政府放心”的价值观。
每一天,我们都要透过电话线,倾听着市民的意见诉求,感受着市民的喜怒哀乐。虽然素未谋面,水务热线却在我们与市民之间架起了畅通无阻的空中桥梁,铺起了浸润真情的服务快车道。我们与广大市民们心心相印,脉脉相连,一齐感受着他们的感受,快乐着他们的快乐,幸福着他们的幸福。市民遇到问题了,我们跟着一齐着急;问题解决了,我们跟着一齐高兴;市民打电话表示感谢,我们从心底里感到欣慰和自豪。然而,在工作中也并不总是欢笑,我们也有心酸、委屈甚至哭鼻子的时侯。俗话说:众口难调。当用户遇到问题后,或者由于素质原因,或者是着急上火,或者是对水务工作不了解,有的用户打起电话疾言厉色,有的不分青红皂白连声呵斥,连插句话解释的机会都没有,更有甚者恶言相向,破口大骂。作为一个女孩子,谁不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膝下宠儿,又几曾受过这种气?有时接完电话便不禁泪如雨下,心想热线这活也太难干了。可等情绪平静了,细想一下,又没那么生气了。
张总一再提醒我们客户永远是正确的,要求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是啊,将心比心,谁遇到急事不着急?谁遇到麻烦不心烦?作为服务企业,作为送水使者,“上替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难”,这不正是我们的天职吗?只要用户喝上了放心水、满意水,只要用户能够安居乐业,我们累点、苦点都不算啥。不管用户如何,我们都要以不变应万变,那就是始终如一地以最优质的水为市民送去甘露,用最热情的服务,化解他们的忧愁,用最真诚的话语,拉近彼此距离,让他们感到温暖,感到水务的涓涓真情。这是我们的真情告白,更是我们的庄严承诺!
我们水务的企业文化是发展的、进步的,无所不在的。您看,那一套套代表整体形象识别系统是一种企业文化;一条条规范员工行为的制度是一种企业文化;一次次入村帮扶活动是一种企业文化……正是因为有了这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做支撑,才谱写了水务这天的发展篇章。集团公司经历了三年大发展的光辉历程,所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让我们心潮澎湃,那是水务员工心与火的耕耘!诚如大家所言,水务是我们的家,我们都是这个家的亲人,工作多做一点没什么,休息时光少一点损失不了什么,脑子会越用越活,工作会越干越精。我们的员工就是这样互助互爱、团结协作的员工;我们的团队就是一个具有凝聚力、向心力的团队;我们的领导就是这样能够高瞻远瞩又极具亲和力的领导;我们的企业文化就是一种以人为本、底蕴深厚的企业文化!
朋友们,一个志存高远的组织已开启新的篇章,时代的脉搏把我们推向更高的起点:建设品牌水务,我们任重道远;畅想八个领先,我们激情满怀!让我们在“勇创大业、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指引下,尽情挥洒我们的才能和激情!让我们携手奋进,为共同建设“活力水务、品牌水务、和谐水务”而努力拼搏吧!
企业文化演讲稿二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上午好!
十分高兴参加这次演讲活动。我是来自人力资源管理处的龚燕平,这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厚德实干,用心至善”,作为对厚德至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学习和认识,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厚德至善”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是常州烟草在企业发展的历史积淀中培育构成的。自组建以来,常州烟草从无办公场所、无办公设备、无仓库、无的“四无”基础上,经过二十七年的辛勤经营,建立起完善体制和规范运行,“厚德至善”是常州烟草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企业精神和价值观;是常州烟草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厚德”,立身立业,必先养德,何谓“德”,勤政为民,是为官之德,尊师重道,是为学之德,爱岗敬业,是为职业道德。厚德是一种品质,以实干作为表现,企业需要能言善辩的宣传家,更需要兢兢业业、履行岗位使命的实干家。
仓库保管员日复一日的安全巡查,分拣线上精确无误的分装;客户经理细心的挨家挨户的走访;专卖稽查队员耐心的排查和蹲守;平凡的重复操作因为坚持而构筑“与客户共创成功”的烟草大厦。这就是常州烟草的行为理念:潜心做事、低调做人、踏实肯干、坚持不懈。一种尽职尽责、坚守岗位为“德”;一种不张扬、不浮夸为“德”。老子有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孟子曰:“言之不祚,则为之也难”,真实的话不用漂亮,守业敬业、踏实工作不需太多赞扬!大部分烟草干部员工不曾走上新闻的现场,从来没有舆论的捧场,常州烟草市场的正常运转就是全体烟草人“厚德实干”的证明!常州烟草的效益就是全体烟草人“厚德实干”的证明!常州烟草的辉煌就是全体烟草人“厚德实干”的证明!
“至善”,极善、极好、至善至美的追求,透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洗练,到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用心是一种态度,以“至善”作为成果,事事周全以至善是理想的境界,更需要有头脑、善经营,以成就上水平、创一流。
常州审计有着这样一批“臻于至善”的面孔:大厅的接待员们的微笑;电话订货员耐心甜美;送货员的门对门卷烟配送,标准店整齐美观的统一摆放。辉煌的业绩是由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细节的每一点提升成就。
这就是常州烟草的执行理念:注重细节、追求完美。正如《道德经》中所言“治大国,若烹小鲜。”看似简单的家常小事,蕴含丰富的治国之道,平凡的日常岗位工作,透过充分重视、用心思考,就能一粒砂里见世界,做到别开生面、锦上添花。普通干部员工不做决策、不谋大局,但只要树立全局意识,高度重视个人岗位对于整体的价值,精心维护烟草事业的每个角度每一天更好一点,就是用心践行常州烟草的“至善”服务理念。
同志们,“厚德至善”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凝聚了常烟精神,更需要我们全体烟草人深入领会、发扬光大,让我们携手:厚德实干,潜心做事、低调做人,履行一名烟草人的职业美德;用心至善,注重细节、追求完美,服务常州烟草上水平、创一流!
多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企业文化演讲稿三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您是否感觉到自我的工作环境宽敞了?您是否感觉到我们的兄弟姐妹越来越多了?您是否感觉到身上的腰包越来越鼓了?您是否感觉到员工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了?朋友,您是否真的感觉到,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
是的,诚如大家所看到的,自洪纸并入泰格以来,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厂区亮丽了,环境优美了,生产车间看不到懒懒散散的聚堆闲聊,迟到、早退不准时上班的现象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井然有序的工作场景,摧人奋进的企业文化。先进而科学的管理模式改变了洪纸的一切,洪纸人做出了以前不敢想象的产量和效益,洪纸人在集团文化的普照下,更做出了自信和期望。
大家都就应明白咱们泰格林纸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什么?是“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卓越”是一个“在路上”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我们已经收获了很多,比方说,咱们的纸产量就由1.8万吨增加到4.8万吨,碱产量由3000吨增加到1.5万吨,公司也从亏损到实现利润1800万元,职工年均收入由不到8000元增加到人均16000元,但是尽管有了这些成绩,但我们永远无法说我们的企业已经“卓越”了,更不能因为有了点成绩而停滞不前,因为要成为卓越的企业,那就要永远创新,永远进取,“亮剑争赢”是企业永远致胜的法宝。
最近,在“找差距、挖潜力、谋发展”管理创效的活动中,由生产处牵头对节水项目进行攻关,透过优化精制牛皮纸筛洗工艺,调整钙硬参数,每吨精牛纸。可节约用水100吨,节约用电80度,化学车间透过挖潜和攻关,碱产量由日产47吨提高到日产53吨,不但提高了碱的自给率,同时还减少了环境污染,透过大家的努力,公司员工在9月挖潜创效活动中,大家明白为企业创造的效益是多少吗?三十五万元!透过这些数据,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泰格文化的引领下,洪纸不断地超越自我,超越昨日,明天会更好!
大家是否记得:集团每年组织的优秀员工外出旅游;今年全体员工都能享受年休假的愉悦;部分退休员工还能享受集团的退休工资外补贴;公司每年开展为贫困家庭送温暖活动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了我们的企业是一个充满温情,充满人性的大家庭。我们的团队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团队,我们的员工是一群团结协作、激情蓬勃的精英。假如说,一艘航船的顺利航行是一个舵手的成功,那么一个企业的成功则是一个激情团队的成功。我们汇集在泰格这个大家庭里。泰格,正是因为有了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兄弟姐妹们的加盟而不断发展、壮大;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泰格儿女们无私的奉献和不悔的付出而更加绚丽、辉煌;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先进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撑才能驰骋市场、笑傲山林。企业的成长,泰格的发展,离不开员工们辛勤的汗水,离不开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更离不开其内涵本质——泰格文化!
朋友们,让我们心中怀着“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核心理念,始终坚持“敏锐反应、快速行动”的作风,秉着“亮剑争赢”的企业精神,朝着同一个目标、方向,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去迎接洪纸的明天,泰格的辉煌!
这就是我这天所演讲的主题“弘扬泰格文化,携手共创卓越泰格”。
10.演讲稿民族复兴 篇十
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时代精神,实现民族复兴》。民族精神,既是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又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使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继承是前提,创新才是根本,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永恒动力。惟有创新,才能发展;惟有创新,才能不朽。历史没有止步,创新就不应该停止,民族精神也就不会终结。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正是这种闪烁着时代光辉的民族精神,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先进思想并顽强奋斗精神的杰出人物。他们为振兴中华上下求索、矢志不渝,推动了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深刻地改变着时代的面貌,他们高扬着鲜明的时代精神,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力量。
我们要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要具有创造意识,进取精神,科学精神,法治观念,劳动观念,自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伟大的使命鼓舞起无穷的力量,召唤我们高扬起民族精神的旗帜,时刻准备着去谱写中华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这段话影响了几代青少年的成长。他像一盏明灯,为我们青少年点亮了人生的航标灯。我们青少年应该明确自己的人生使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我做起,勇敢地承担起复兴中华、振兴中华的使命。
我们青少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春天,我们就要用一缕温暖的光芒温暖祖国的花朵和柳丝;夏天,我们就要用一缕火热的光芒闪耀祖国的山川和河流;秋天,我们就要用一缕金色的光芒镀亮收获和喜悦;冬天,我们就要用一缕呵护的光芒守护幸福和希冀。生命赋予我们不怯的灵魂和必胜的勇气。生命如征程,人的一生注定要疾步匆匆。在困难面前,只要我们青少年勇往直前,变被动为主动,我们就会在黎明的曙光里绽放我们青少年的风采,我们就会在复兴中华的大潮里涌起我们青少年的浪花。
我们这一代青少年是幸福的。时代在发展、祖国在繁荣、民族在昌盛。所以我们青少年更应该把目光放开、放远,我们要把对祖国的爱酝酿成为一种责任感,在幸福中缔造复兴中华、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以激发我们青少年强烈的爱国感情和意志,在任何困难和挫折面前,始终充满必胜的信心,心甘情愿地为祖国的强大和人民的幸福牺牲一切。
国之兴亡,匹夫有责。青少年要有担负起富民强国的责任。周总理在学生时代就曾说:“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这也成为了他毕生奋斗的力量源泉。他以此为信念,坚持不懈的努力着,我们看到了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也看到了他对党的事业,对中国的光明前途,对振兴中华民族伟大事业充满着必胜的信心。周总理人生的信念和人性的光芒就像一座坚定不移的灯塔,指引着几代青年人扬起理想的风帆穿越人生的精神海域。
杨朔曾经说过:“人是要靠理想才能生活的,没有理想,就会失去生活的力量。正是对未来抱着理想,我们才能有那么饱满的战斗力量。”我们青少年从小应该树立自己的崇高理想,做一个胸怀大志、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要全面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精神素质,我们有责任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我们注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
11.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进校园对策研究 篇十一
一、现状分析
花垣县地处武陵山片区核心,位于湘渝黔交界处,总面积1109.35平方千米,人口31.09万,苗族占总人口的87.3%,是中国苗族人口密度最大的县。拥有苗族赶秋等国家级“非遗”项目5个,接龙舞等省级“非遗”项目9个,州级项目29个,县级项目51个,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苗绣织锦艺术之乡”“全国蚩尤文化研究基地”。该县中小学及幼儿园共175所,在校生51566人,民族学校仅4所。调研选取了该县高级中学(含职高)、完全高中、初级中学、九年制学校、城区小学、乡镇中心小学34所,加上县民族幼儿园,共35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研对象合计41042人。
1.广泛开展
为全面提升学校素质教育水平,繁荣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振兴中华民族精神,县教体局针对“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校园美丽,特色鲜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在保护、传承、弘扬民族文化方面,利用学校主阵地做了大量工作。关注边远村寨,筹措资金,帮助部分中高海拔少数民族聚居区学校,实现了“一无两有”目标(无危房、有教室、有课桌凳),基本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利用现代新技术新手段,有效促进了各级各类学校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广泛开展。
2.成果初现
据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文件有关要求,湘西州教科院设立36所学校为“湘西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研究基地学校”,吉卫民族小学、董马库九年制学校、麻栗场小学、花垣县第三中学、花垣县职业教育中心共6所学校获得该荣誉称号,数量居全州之首。在“首批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和实践基地” 33所获奖学校中,湘西州有9所,而花垣县有3所,占全省1/11,占全州1/3,分别是国土希望小学(珠算)、边城高级中学(苗族武术)和花垣县职业教育中心(苗族服饰)。其中,花垣县职业教育中心2015年成为 “中国微电影大典组委会(湘西花垣)创作基地”“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示范学校”,2016年成功举办“武陵山职教集团民族文化进校园成果展演暨经验交流会”,被授予县“精准扶贫培训基地”,并成为“中国(花垣)蚩尤文化研究基地”;边城高级中学作为该县唯一的省普通高级中学,蚩尤拳大课间操常态化,成立了苗鼓和舞龙舞狮协会,体育节和艺术节常规化,成为“湖南师范大学舞龙舞狮培训基地”,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攀升,体育与艺术教育成果斐然;花垣民族中学实施太极文化、《边城》文化、以孝文化为中心的国学和苗族文化进校园“四进”工程,学校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渐入快车道;花垣县民族幼儿园“苗味苗园”特色突出,注重丰富民族文化教育大环境,设计整理了多个苗族本土教学案例,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开发校本课程,录制视频专题片,加强综合建设;花垣县道二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独树一帜,保护、传承、发展“三不误”,发展态势较好。
总体上看,各校朝着“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方向发展,涌现出20所代表性学校,成果初现。
3.方兴未艾
从抓好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教育的宣传、贯彻,切实帮助民族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突出其特色建设入手,以点带面,梯次推进。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借助本土苗族文化元素优势,分别开展了苗歌、苗绣、苗鼓、苗拳、舞龙、舞狮、剪紙(踏虎凿花)、苗画、苗族服饰、苗族乐器、接龙舞、打糍粑、竹竿舞、花灯、腰鼓、秧歌、民族绝技、竹编、双鱼教学、珠心算、太极拳、苗族礼仪、苗族童谣、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养成教育三字经》、苗味苗园、书香校园、少年宫、诗画社、长征组歌、爱国主义、环境建设和制度建设及其他苗族音体美传统项目等活动。立足于增进民族团结进步、构建和谐花垣、花垣变花园这一背景,以民族文化进校园为载体,深入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促进师生综合成长。部分学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苗族文化资源禀赋较好的有利条件下,受限于某些综合因子制约,民族文化进校园方兴未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观念误区导致重视程度不够,民族意识不强
调研发现,部分领导过于重视应试教育,个别人认为,民族文化进校园是活动而非常态化工作。这种观念误区,必然会忽视民族地区学校贯彻党的民族教育政策的责任和义务,忽略素质教育与民族文化进校园的相互作用,民族意识不强,导致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流于形式。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差异大,政府、民宗旅文广新局、教育局等部门存在观念差异,重视程度不一,部分校负责人不重视,导致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在学校这一主要渠道和主要载体上未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综合作用和倍增效应;二是发展不均衡,总体上看,城乡差异大,民族校与非民族校差异大,中小学幼儿园公办与民办之间差异大。
2.支持体系不健全,未纳入常规考核
政府各部门统筹协调不够,在构建和完善民族文化教育支持体系上短板较多,缺乏统一的工作机制,未能在资金、政策、资源、人才、组织、制度、考核标准等方面有效整合,受领导个人偏好的影响较为突出,具有任务性、临时性、应急性等特征,未能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规定,在目标、内容、实施效果等方面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连贯性,加之领导者与师资的异动缺失、经费困难、升学压力、职业倦怠,影响到该工作的可持续性。
3.人才短板突出,师资培训不足
目前,该县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城乡之间、中小学之间义务教育资源总量偏低,教育质量差距较大。教师队伍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边远地区个别学科师资紧缺。专业幼教人员严重缺编,影响学前教育发展;职教中心“双师型”教师短缺,引进难,限制职教发展,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城镇化加快的影响,撤乡并镇的震荡,教育布局的诸多制约因素,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办学规模和素质教育质量,影响着民族文化进校园的稳步推进。各校普遍缺乏民族音乐、民族舞蹈和民族体育教师,农村贫困地区民族师资严重短缺。在聘请民间艺人、演出团体、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等方面,涉及待遇、安全隐患、制度保障诸方面,各校各行其是,在指导培训上缺乏统一规范的执行标准,缺乏专业的创意人才导引,专项培训路径较窄,资金匮乏,大多数学校手段单一,同质化现象较突出并停留在较低层次。
4.涌现部分成果,停留在“墙内开花”阶段
民族文化进校园包括物质文化的“固态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活态文化”。该县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校园标志性建筑不多,在“活态传承”上未表现出强大的“软实力”。部分校开展了一些相关的校本开发和课题研究,有的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推广应用上乏善可陈,实验推广局限在校内进行。如吉卫民小的“双语双文”教学实验,开办了四个苗文班,2008年被指定为“湘西州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实验校”,项目实施至今,尚未在全县乃至州内外由点到面实现推广应用,还在“墙内开花”阶段。该校省教育学会课题《苗族民间艺术在学校传承的有效途径》2015年已经结题,尚未体现其应用推广前景,在如何上水平、上档次、上规模方面还未有作为。
5.管理与研究职能错位
民族文化进校园,涵盖政府统领下的民宗旅文广新局、教育局等部门,须由行政管理部门强力推进、督查落实,各乡镇政府应参与到对辖区内学校相关工作的管理、指导、督查、落实,县委、县政府应建立对上述部门的相关考核评价体系。县教科所的职能局限于研究、管理、指导、服务,业务上属教体局管理,相当于教体局智库。目前,教体局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由教科所这一研究机构行使教体局的行政管理职能,既無法给予各校以政策支持,也不能提供经费保障,更无法实施奖惩措施,即使在教科研方面,考核评分权值也很小,无法直接与教体局之外的其他职能部门进行高效对接。单就教科所相关的人员配置看,仅限于一位专职地理教研员,同时承担全县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其效力可想而知,不容乐观。
三、对策与建议
民族文化进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一种情怀,更需要领导重视、部门联动、经费保障、措施得力、督查落实、奖惩到位,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刻不容缓。
1.党政共抓齐管,行政部门联动形成合力
县委、县政府要把民族文化进校园作为“五进”(进农村、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的重中之重,建议纳入省财政专项预算发展基金,至少纳入县级以上,做好全民共同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的战略决策、规划设计和部署实施,旨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助推地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达成精准扶贫的智力支持目标。行政推动是“尚方宝剑”和“定海神针”,也是排除“沉疴”、斩断“懒政”的“披甲锐器”,要明确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由县委、县政府牵头,民宗旅文广新局、教育局等部门建立常态化领导机制,设计切实可行的文化支持体系,建设综合评估考核办法,将各乡镇党委、政府纳入到目标管理之中,加强政府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形成合力,共生共赢。
2.确保资金投入,启动“六个一”工程建设
确保资金投入,既是党委政府面临的现实课题,也是该项工作常态化可持续推进的发展瓶颈,更是达成民生事业精准扶贫目标的“刚性需求”,民族地区的扶持资金,要予以适当倾斜,确保投入到位。具体抓好“六个一”工程:一是民族学校有一处民族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二是每个学生有一套民族特色服装;三是代表性(示范性)学校有一套民族常识教材;四是每个学校有一台民族民间传统文艺节目;五是有一组竞技水平较高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六是每个师生有一个民族技能特长。
3.突出重点抓落实,着力抓好10项工作
一是全社会充分认识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二是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巩固和加大工作力度;三是各校要高度重视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四是各乡镇要落实民族文化进校园的主体责任,将其纳入年度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内容;五是实行项目补助资金投入差别化;六是将以集体表演内容传承转为提高个人技能内容为主的传承思路;七是学校走出课程即校园误区,加大校本教材(课程)开发力度,做好应用推广;八是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比赛活动,促进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九是县民宗旅文广新局要按月给受聘到学校上课的传承人发放补助,并与每个传承人签订传承协议书,确保宣传指导;十是各乡镇政府和项目学校要明确相关工作人员负责的相关工作。
4.理顺管理研究职能,实施多元一体化战略
教体局设立校园文化建设职能部门,以民族文化进校园为引领,坚持教育性、自觉性、融合性、多元性、整体性“五原则”,抓好精神、制度、行为、物质文化建设。教科所担纲教体局智库,配套2至3人,成立民族文化进校园发展研究室,专司全县该项工作的研究、指导、管理、服务。全县一盘棋,鼓励差异化,认真研究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尽可能立足于本土苗族文化元素,把蚩尤文化作为当地的政治经济资源适度开发,融入校园文化和教育教学。既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注重提升民族精神,校际联合,资源共享,多元一体化,打造文化校园、特色校园、魅力校园品牌,全面实现学校素质教育个性化内涵式发展。
5.项目引领多跟踪,打造民族文化智力硅谷
立足于政策、资金、项目、人才体系建设,以项目引领为主要抓手,积极构建民族文化元素库,围绕示范校和基地校建设,加强文化场馆的布局设计和项目落地,发挥政府的保障力,院校教育教学的助推力,行业协会的技术支持力和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力,形成四力合一的培养局面,构建一个高效运行的民族人才培养模式。正视花垣蚩尤文化优势,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找准坐标,“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走出去”,“请进来”,学校、社会、家庭多方联动,各部门密切合作,做好跟踪管理服务,社会给力教育,教育反哺社会,努力挖掘包装一批学校,谋划民族文化盆地,构建民族文化智力硅谷,撑起助推当地生态文化旅游精准扶贫的一片天。
6.发扬“工匠精神”,注意五个方面
民族文化进校园离不开“工匠精神”,其要素是乐趣、情怀、睿智、坚韧;精髓是用心活、用心干、用心经营、用心诠释人生。各校负责人关乎学校素质教育发展方向、进度和质量,特别需要具有“工匠精神”,围绕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具体要做好5件事:一是要有突出办学特色的坚定理念;二是要结合自身实际找准特色办学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三是要凝智聚力创新学校素质教育发展路径;四是要大力开展节庆、主题活动,适度宣传营销,注重理论研究,通过校本研修和特色课题开发铸造学校品牌;五是学校要做好“两个服务”,既服务于学校内涵式发展,又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2.民族文化演讲稿 篇十二
(一) 美国的民族文化
美国建国只有200多年, 文化根基很浅, 但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经过200多年的相互融合和优胜劣汰选择, 形成了自己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
1. 清教文化。
首先新教中的一批“清教徒”不满现状提倡简朴追求自我的生活方式。其次《五月花盟约》的签订赋予了美国民族文化倡导道德、民族、平等的内涵。与中国天人合一的儒家文化不同, 清教文化认同人是万物的主宰, 重视人的自由和权力, 并通过法律和制度规范下来, 建国初期美国颁布了《人权法案》, 从法律上认可个人在人身、财产和政治上享有完全的自由。这些在思想上、文化和制度上为实现个人理想和自由奠定了社会基础。
2. 移民文化。
首先美国初期居民是各国移民, 主要依赖个人奋斗, 所以美国人崇尚生活的强者, 鄙视弱者, 这使得美国人更加崇尚自由和平等。其次从地理位置看, 初期美国基本处于荒芜状态, 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众多, 自由农民面临太多机会, 这些培育了美国人打破常规, 开拓进取和敢于冒险的理想主义性格。第三, 美国是由游牧民族发展起来的国家, 加上西进运动的拓荒, 生存环境是原始和残酷的这培养了他们的个人英雄主义。第四, 美国是移民国家, 这些移民在融入的同时也将各自的言文化和习俗等带到了美国, 美国包容兼收发展了美国文化。最后, 早期的美国居民开发北美大陆的过程是打破常规, 服从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 从而决定了美国人一切为了效益和成功的实用主义哲学。
(二) 美国民族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1. 清教主义将打破旧传统进行自由抗争的精神应用于劳动和
企业发展中, 认为劳动和进行企业经营不是仅为赚钱的欲望而是对上帝的负责, 是获得上帝恩宠的唯一手段, 一种全力以赴的工作态度便出现了。同时政府加以引导以维护和延续主流价值观、加强移民对主流文化认同的公民教育, 强调“爱国与忠诚”、“诚实与仁慈”、“自律与容忍”, 注重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责任、自律以及社会关系中的诚实等。可以说, 美国人对主流文化的普遍认同与公民意识既是人们的自觉行为, 也是政府有效引导的结果。
2. 契约制度建设。
美国是在打破专制的旧宗教建立的新国家, 从建国开始就重视人权和自由, 并通过制度和法律形式规范下来, 这种制度建设从一开始就贯穿在美国人的意识中, 在企业发展中也必然重视民主制度和契约制度。
3. 美国的清教文化和移民文化中都特别呈现出个人主义精
神, 强调自由、平等, 强调开拓创新和英雄主义, 也必然在社会和企业发展中重视员工的人权、包容员工的个性, 重视并发挥员工个人才能, 重视员工的创新能力, 在经济制度发展中实行自由的市场经济制度。
4. 实用主义哲学影响下, 美国人不喜欢正规的、抽象的概念的东西, 更崇尚物质生活, 认为生活舒适是理所当然的人生追求。
在美国人眼里, 有用就是真理, 成功就是真理。
(三) 美国的企业文化的特点
美国民族文化反映出的核心是个人主义, 由此所形成的美国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个人主义。美国麦肯锡顾问公司在访问了全美最优秀的62家大公司, 最后以获利能力和成长速度为标准从中选出43家接触的模范公司, 并对这些公司进行调查研究后, 出版了《追求卓越—美国管理最佳公司的经验》提出了美国企业杰出企业的八项原则:行动神速、顾客至上、支持创新、尊重员工、重视价值观、不离开本行、精兵简政和宽严并举。美国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是十分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的, 正是在这种民族文化影响下便形成了美国企业文化:尊重人的价值主动发挥员工的个人才能、简洁功利的实用主义、契约化的管理制度、自由平等的人性化管理、重视创新建立激烈的竞争机制等。
二、日本民族文化影响下企业文化的形成和特点
(一) 日本民族文化形成和特点
1. 岛国文化。
日本处于四面环海、国土狭小、资源短缺、灾害频繁的岛国生存环境, 激发了日本强烈的民族意识, 形成自己的民族文化。第一, 重视吸收外来文化, 尤其是中国的儒家文化和西方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第二, 具有强烈的对外扩张侵占的冲动, 以达到补充农业上地少, 工业上资源缺乏的自然和地理上疆域狭小的限制。第三, 地少资源匮乏, 灾害频繁使日本更加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第四, 日本的四面环海的地理环境使日本自认为是地理上的中央王国。
2. 社会结构。
第一、纵向等级的主从结构。核心内容是以主从关系为轴心的等级身份制, 主从结构、等级结构与家族结构相互交织, 主从关系、等级关系、家族关系与政治关系相互渗透。第二、拟家族制的统治结构。日本人家或家族结构的显著特征是泛家族主义, 并将这种拟家族结构应用于社会各种组织中。
(二) 日本民族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1. 日本民族强烈的民族意识使日本的任何企业都把报效祖国
的精神放在首位, 所以日本企业价值目标有双重倾向:一是社会责任, 一是经济效益。
2. 日本吸收中国的儒家文化并和日本自己社会结构文化结合
形成日本大和文化, 使日本具有强烈的家族意识和严格的等级制度, 使日本企业员工对企业忠、诚和和亲一致, 使日本企业具有极大的向心力、忠诚度和团队意识。
3. 日本为摆脱资源匮乏而重视人力同样用于企业经营中重视
以人为本的感情投资, 并逐渐转化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的集体主义。第一建立员工终生雇佣制, 第二是实行年供序列工资制, 第三是按企业组织工会, 将劳资关系转化为家族内部关系。
4. 日本对外扩张侵略的冲动和大和民族优越的错觉同样运用
在企业中, 日本企业和员工以日本企业和产品为荣, 重视产品质量, 重视企业信誉, 并极大限度的以产品抢占世界市场。
(三) 日本的企业文化
通过日本民族文化对日本和日本企业的影响使日本的企业文化也体现着日本的民族文化, 日本民族文化反映出的核心是集体主义, 由此所形成的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集体主义。这些企业文化可以概括为日本企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外扩张的市场占有动机, 日本企业重视学习先进的文化和技术等, 日本企业重视感情投资重视人力资本, 日本员工具有对企业强烈的忠诚的家族集体主义意识和严格的等级意识等。
三、美日企业文化在民族文化影响下的形成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美日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和特点。第一, 企业文化离不开民族背景, 企业文化是在民族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 美国的企业文化核心个人自由主义来自于美国移民文化和清教文化中的自由平等观念, 日本企业文化核心集体主义来自于日本民族文化的民族集体意识和家族意识;第二, 企业文化是在充分吸收、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在企业文化中加强引导并放大。两个国家民族文化中都有其不足的劣势, 但是国家和企业在建立企业文化过程中充分利用其积极方面并通过宣传教育制度等加以引导, 美国利用个人自由平等的观念鼓励个人才能的充分发挥, 日本利用民族和家族意识鼓励个人为集体做出贡献, 既符合民族特点又能发挥优势促进企业发展;第三, 两个国家企业文化的内容已经超过了本国民族文化范围, 是在民族文化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 融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的现代企业文化。美国虽然重视个人自由、平等和权力, 但仍然建立现代契约制度、竞争制度、团队合作制度促进企业发展, 日本也是既重视个人对集体贡献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又重视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
四、中国民族文化影响下借鉴美日企业文化加强中国企业文化的建设
(1) 中国民族文化分析中华文化悠久渊博, 并深深积淀在我们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之中。而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 从某种意义上说儒家思想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重视个人的道德和礼仪, 重视家庭责任和伦理的家庭集体主义, 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和重视秩序严格的等级制度。可以看出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 既重视个人道德和礼仪的修养, 又重视家庭和国家的集体主义, 但重视程度都不足。在这样的民族文化背景下, 中国的企业文化也就呈现出同样的特点:重视企业员工的个人修养, 以和为贵, 义利并重, 但同时缺乏竞争;重视家庭责任的集体主义, 同时难以形成企业和社会大集体主义;强调家庭社会伦理和等级制度, 同时束缚了创新和冒险。因此, 中国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就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 而在美国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日本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调动了企业和员工的责任感和忠诚度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中国企业要想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和中国社会发展也必需将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融合发展中国企业文化。
(2) 中国民族文化背景下借鉴美日企业文化加强中国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国要想建立发达的企业文化同样要借鉴美日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 吸收民族传统文化精华, 借鉴吸收美日民族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精华为我所用, 并融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现代企业文化。
中国民族文化的核心是以儒家文化为重心的, 儒家共同承认的核心价值, 大体上是以仁爱为中心的展开, 重要的范畴有如仁、义、礼、智、信、孝、悌、忠、恕、诚、敬。通过儒家文化建立增强个人修养的企业文化、建立产业报国、服务社会的企业文化, 以此来达到社会行为规范并可以内化为企业人际关系、精神风貌、风俗习惯、行为准则等, 也可以外显为礼仪、品牌、服务、荣誉、公众形象等。通过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 使企业形成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企业社会责任和尊重人才的氛围, 通过国家和企业的不断正面宣传教育和制度引导, 使员工同企业一样具有强烈责任心、道德诚信和职业形象。
日本企业的集体主义虽然有一定的局限, 但其强烈的忠诚度和责任感却为我国企业建立大集体主义文化带来借鉴。通过建立企业对民族的忠诚度和责任感来影响和建立员工对民族的大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将企业的荣、辱与企业员工个人的荣、辱紧密结合建立员工对企业的家庭归属感促进员工对企业强烈的忠诚度和责任感, 从而使整个企业文化具有集体主义的精神。
美国企业的个人主义更加重视个人的能力、自由、平等与权力。借鉴美国企业的个人主义, 中国企业应该建立尊重个人价值的文化, 注重发挥员工的个人才能, 提供公平竞争环境、竞争规则和奖惩制度, 鼓励冒险和创新, 强调在“个人自由”、“机会均等”的基础上进行个人能力的发挥。
借鉴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现代企业文化。现代企业中推行严密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 具有适应形势发展的战略目标, 并使之分解、转化为可操作的实施计划;具有保证战略目标实现的既稳定、严密, 又灵活多变的组织结构;具有确保实现战略目标, 维持良好组织状态的规章制度;重视法律、契约, 信守合同是现代企业文化中的一大特色, 只有正当的法律过程, 借以对事实的公正、客观和无情评价而做出判断, 才有正义等。
参考文献
[1]段鸿, 李骏.企业文化中的民族文化内涵分析——以美国、日本为例[J].亚太经济, 2007:5, P60-63.
[2]王晓俊.试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根源.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 2010:2, P84-87.
[3]定雄武.企业文化[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P260.
【民族文化演讲稿】推荐阅读:
民族文化与企业文化07-12
民族文化传承10-02
民族文化风情讲座07-01
中华民族文化介绍08-27
传统文化民族精神09-23
文化自信民族复兴心得11-03
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08-21
民族语言教育与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论文09-27
民族文化课题研究报告09-27
民族文化国之瑰宝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