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案上

2024-09-27

八年级物理教案上(精选13篇)

1.八年级物理教案上 篇一

8、在美国电影<<生死时速>>中,一辆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发现被恐怖分子安装了炸弹,只要车速低于50km/h炸弹就会自动爆炸,如何将车上的乘客安全撤离汽车,谈谈你的方法,并与看过电影的同学交流。

9、小明随爸爸坐飞机旅游,当飞机准备降落时,空中小姐要求所有的乘客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动,系好安全带。小明系好安全带,心里却在想:我坐在这儿真的没动吗?如果没动,我怎么会降落到地面上呢?你能帮小明解释一下吗?

10、我们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选择参照物,实际上我们日常生活中在其他时候也经常要选择参照物,你能举出两例吗?

2.八年级物理教案上 篇二

等资源, 以看代做, 别人替代。后者效果比前者固然大有进步, 但学生自主、探究又落到了一边。两者都不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如何搞好八年级的物理实验教学, 下面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切实转变观念是搞好实验教学的保障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要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反映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 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开发学生的智力, 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这也是改变高分低能、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有效对策。

要实现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认真学习构建主义的理论, 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与到学生中。在学生旁边引导, 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获取知识, 提高能力, 掌握方法、培养精神, 越俎代庖或只看不练, 都不是好办法。要克服“怕”的思想, 一不要怕学生操作不到位, 浪费时间;二不要怕出现意想不到的新情况。

二、大力开发资源是搞好实验教学的关键

要开展实验教学, 设备不足是主要问题, 但并不是“粉笔实验”的借口。设备不足主要靠学校添置, 但这无法在短时间解决的问题, 当务之急是自己想办法。教师在备课中, 要认真调查, 细致寻找, 开发资源。钢尺、塑料尺、口琴、竖笛、木梳、橡皮、激光笔、眼镜、复读机等都可成为实验器材。一只圆珠笔也可以在传导实验中派上大用场。“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让学生走出去听一听, 对“噪声”的学习就会很有实效。

其次, 要注意易做的实验、重要的实验要让学生人人会做;难做的器材不容易找, 教师演示给学生看, 最好还是让学生操作演示给学生看, 以使学生充分体验, 充分感悟。原有的实验器材能用的要用, 能改造成新的要改造着用, 寻找替代品变着法子用。只有这样, 学生的动手能力才会大大提高, 才能培养出爱科学、创造科学的人才。

三、合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是提高实验教学的途径

实施远程教育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优质资源, 令学生耳目一新, 有强大的吸引力。但由于取代不了学生动手, 且对实验设计、操作的自主能力培养也有不利的地方, 因而教师不能完全依赖其进行教学, 要合理地利用它。其中的实验, 可以放在学生动手之前或之后, 起引导或拓宽、落实的作用, 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新的课程教学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究, 实验教学也只有在我们不断探索中去完善, 只要我们真正的落实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就一定能实现新课程的目标要求。

3.八年级物理激励教育之我见 篇三

一、鼓励式授课

授课过程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实行导向、导航、引导、指导、辅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要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而不是单纯品尝前人创造的成果。教学中注意引入方式,讲述中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如在讲蒸发时,首先将一块湿布在黑板一侧抹一下,然后问: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继而引出蒸发。其次,注重和实际相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学生都易接受,也易理解,关键是要分析清楚。问与答是反馈知识最直接的检测措施。答对者,及时鼓励,使他们得到信心,找到乐趣。

二、渐进性提问与追问

提問的技巧对于激励性教育来说,也是功不可没。提问应掌握好一个度。例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时,首先问一个好学生,透镜分为几种?“凸透镜、凹透镜。”再问一个学困生,“凸透镜具有什么特点?”此时,教师拿一个凸透镜,放在阳光下,使阳光经透镜聚焦于火柴或一张白纸。“聚光。”“好!你真棒!那么你再告诉老师,凹透镜呢?它的特点正和凸透镜相反,对吗?”“发散。”“这节课内容只要你好好听,你一定会。最后我要提问你几个问题。你先记好了。”讲完之后,再问他,照相机的原理是什么?要想照近景、照远景,你该怎么办?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总结自然留给了那些听明白的同学。

三、激励式谈话

犯了错误,不能一棒子打死,毕竟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和蔼、平易近人、蹲下来看学生是谈话的调和剂。了解他们犯错的原因,并帮助他们及时改正,并制定一些措施或制度,约束自己,使他们能健康的成长。

四、反馈式聊天

沟通向来是师生之间共同进步的催化剂。课上是导师,课下是朋友。这是师生共同的向往。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困难,并且能尽到最大能力来帮助他;吸取他们提出的意见,并及时的改正,不断的完善自己,也能使学生的心与自己的心更加贴近。

五、赞许式评价

无论在哪些方面,尽量去挖掘学生们身上的优点,鼓励他们的信心,并给以赞许式的肯定。使每个学生看到老师与身边同学的评价,自己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本事没有发挥出来,我也能行。有了自信,就提高了学习的乐趣,赞许式的肯定能让学生的成绩突飞猛进。

六、作文式反馈

作文与物理是不是风马牛不相及?否!在物理教学中,采用作文式反馈也是必要的。在讲完光的折射之后,要求学生们将所学过的物理知识用作文的形式体现出来。其中,一位学生写到:“星期天的早晨,刚睁开睡意蒙蒙的双眸,整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映入了眼帘,这是光的漫反射现象,看到了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回头发现墙上的影子,这又是光的直线传播;走到鱼缸前,欣赏美丽的鱼,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出门骑车去公园,走过的路是路程,看一下时间走过了多少,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就是速度;此时恍然大悟,原来我的速度这么慢,光顾想物理了;走到了步行街,存好车,走过医院门口,怎么这么乱!噪音!怎么是噪音呢?那不是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吗?嗯,它影响了病人的休息。要问我是怎么听出来的?告诉你,是音色。……”作文用于物理,使物理更加充满魅力,更加吸引人。

4.八年级物理教案上 篇四

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  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  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  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2.过程与方法

  感知发生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  区别晶体和非晶体,感悟物质世界的美丽多姿。

  经历固体熔化的实验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像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关注环境温度的意识。 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联系起来,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相结合。

  关注自然现象,产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和欲望。

二、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是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本节难点是实验数据的图像转换方法。

三、教学过程

1.认识晶体

学生对将固体区别为晶体和非晶体认识不足,教师应着力调动学生的观察积累,利用教科书提供的图片,酌情展示一些常见晶体和非晶体的实物、模型、图片资源,首先让学生建立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宏观依据——形状规则与否的概念,初步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2.实验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

不宜将本板块变为演示,要舍得投入时间,引领学生经历固体(含晶体与非晶体)熔化的实验探究全过程,初步领略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这也是课时安排建议本节2课时的主要原因。

(1)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晶体和非晶体不同的形状和不同的加工工艺,猜想到它们可能存在不同的熔化规律;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探究问题:熔化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究竟有什么不同?

(2)为了研究提出的问题,重要的是组织学生讨论,制订出分工合理、实用高效的探究讨划和实验设计方案。

各组首先应选取一种晶体、一种非晶体作为对比研究对象;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各组所选研究对象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不同。其次,要探究熔化规律,自然需要将研究对象熔化,怎样熔化?在熔化过程中需要观测记录哪些数据和现象?需要什么实验器材或仪器?要否自己寻找或自制?这些都不要教师给定。这些问题需要师生讨论,达成共识,并要有所约定。例如,各组达成借助酒精灯加热晶体和非晶体使之熔化的基本思路,约定定时(例如每隔30s)记录加热过程中晶体和非晶体的温度,并确认当时研究对象的状态,直到熔化持续一段时间为止。至于各组探讨的具体问题,例如,停止加热后,熔化情况怎样?是选取冰和蜡,还是选取海波和松香或者别的作为研究对象?是用水浴法加热,还是直接加热?都应该以宽容的态度对待。需知:规范完美的科学探究纯属理想模型,在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以此模式组织探究只能是“假探究”;各组探究过程的差异应视为宝贵的课程和教学资源,使得合作交流、讨论评估更具实际价值。

(3)在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用心

爱心

专心

①进一步巩固使用酒精灯或无烟腊加热物体的规范要求。

②了解实验室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构造特点、温度范围及分度值。③学会测量温度,知道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 ·确认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量的物体充分接触。

·当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需和被测物体接触(体温计除外)。·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④研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需要知道它们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如何使待熔化物体均匀受热、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待熔化固体充分接触呢?怎样使待熔化固体缓慢熔化,以便观察和测量呢?

·待熔固体应为细粒或粉末状。·盛装待熔固体的试管应较细,以增大受热面积。装入试管中的待熔固体应适量(过少,则熔化过程太短,不利观测;过多,则受热不均匀)。

·优选间接加热(例如水浴)法,并用两枚温度计同监测试管内外的温度,调整控制热源加热力度,使内外温差保持在2~3℃左右。

·建议学生先做非晶体熔化实验,再做晶体熔化实验。用意有二:前者较易成功且易理解;能够对后者产生更强列的印象和反差。

⑤指导学生分工合作,高效安全地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4)在数据处理、讨论交流和评估环节,教师的主要工作应集中于: ①激活学生寻找和比较数据规律的需要。

②帮助学生回顾数学上描点作图的一般方法及其优点,指导学生在方格纸上描画物质熔化曲线。

③热情支持学生的附加探究实验,允许学生重做或部分重做实验,以便扩大交流和评估成果。

④为学生提供讨论和评估的必要物质条件,例如,提供视频展台或实物投影仪,用以展示各组所得熔化曲线和数据记录表格。

⑤实验结论不宜绝对化。为了达成共识,应组织学生对比分析、总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归纳出二者的同异点,总结出晶体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加热(吸收热量)。

(5)得出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后,教师可予以扩展。

①给出熔点概念。指出熔点是晶体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生活和自然界中,生产和技术上,许多现象和应用都与熔点有关。

②引导学生用分子动理论初步解释熔化的吸热过程。

③介绍常见物质的熔点,使学生对之有定性的了解。要求记住冰的熔点。3.液体的凝固

(1)列举生活、生产、技术上的液体凝固实例。例如,水结成冰,塑料颗粒熔化后注入钢模冷却凝固成塑料盒,熔融状态下的玻璃轧制成玻璃板„„

(2)凝固过程和凝固曲线。引导学生对比冰(晶体)熔化过程的三个阶段,采用类比的方法,分析水(液体)凝固过程的三个阶段的吸放热特点和温度变化特点。要明确:虽然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但两种曲线却具有不同的物理含义。同时总结归纳出熔融状态下的晶体凝固的两个必要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放出热量。还应对比分析熔融状态下的晶体与非晶体的凝固过程的异同点。使学生获得相对完整的固液变化的认识。

为了同一目的,建议布置课外实验探究活动:利用冰箱设计实验,研究水的凝固过程并画出水的凝固图像。

(3)组织学生综合运用熔化和凝固规律,特别是联系§5.1自我评价中的屋檐上冰锥的形成过程,交流讨论教科书有关“火山爆发后”内容,要求学生做到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推理分析。

熔岩在流淌过程中,将因向周围放热而导致温度不断降低。虽然刚从火山口喷出时岩浆温度相同,但凝固点(熔点)高的矿物岩浆将首先凝固,这些凝固的矿物要么沉积下来,要么随未凝固的岩浆向前推移,直到所有岩浆均在火山口周围依山傍势凝固。基本上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排列。

用心

爱心

专心

三、发展空间

(一)“自我评价”参考答案 1.0℃,BC段 2.非晶体

(二)“家庭实验室”指导

吊冰游戏:盐的熔点高于冰的熔点。冰上撒些盐,因盐的温度高于0℃,致使局部冰面熔化,盐溶化在水中吸热,使绳子周围冰面上熔化的冰重新凝固,故而几秒钟后就能用绳子把冰吊起来。

类似的,可做“复凝”游戏:将一块冰置于桌面上,把两端悬挂重锤的细线横置于冰块上表面,则可见细线缓慢切过冰块落至桌面,而冰块仍是“坚冰”一块,依稀还可找到细线“切豆腐”的痕迹,但“豆腐”重新又连成一片。这是利用冰在压力下熔点提高的特性实现的。晶体花园:水在蒸发过程中吸热,将加速食盐水的凝固,由于瓦片放置和色素沉着,碗中各处食盐结晶析出的形状殊异,因而生成漂亮的“晶体花园”。

(三)“物理在线”和“走向社会”指导

太空材料:组织学生下载网上信息或去图书馆查找资料,走访专家学者,集中讨论以下问题:(1)什么是太空材料?(2)太空材料成本昂贵,为什么要制选太空材料?(3)你希望太空实验工厂制造什么新的材料?说说你的设想。

用心

爱心

5.八年级物理上教学总结 篇五

黄渝淇

“用爱撒播希望、用爱浇灌祖国的花朵。”是她长期工作以来无言的承诺。她,2012年毕业于衡阳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系,同年8月通过特岗考试并进入我校工作,现任164班班主任。

自2012年8月任教以来,她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除脱产学习以外,已连续担任班主任工作4年。她年年如一日地用自己的爱心,去热爱工作、热爱孩子,她深知爱孩子是她工作的动力和核心,一切工作的源动力都来自于一个字——爱。她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便沿着这条充满温情的育人之路一路走来。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对学生的赤诚爱心,她所任的班级通常是管而不死、活而有序、学生乐学会学、班风正学风浓。深受校领导、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在教书育人、班级管理、教学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她坚信学到老、活到老、教到老,所以她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并获奖。有本镇级的教学比武一等奖;有县级的教学课堂改革获一等奖;她撰写的论文《论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于中学化学课堂的教育》获县级一等奖。

一、用爱心凝聚学生 关爱留守儿童

温家宝总理曾说过:“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爱心。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尤其是班主任,不但自己要充满爱心地对待学生,还要把班级建设成一个有爱心的大家庭,让同学们在这个大家庭里如同兄弟姐妹一般互相关心帮助,互相鼓舞照顾。黄老师在班级管理中正是沿着这样的目标而努力、而奋斗的。

她每每接任一个班时,都要深入实际,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向、家庭情况、个人秉性,个人好恶等各种情况,并且与学校、家庭结合,教育感化学生。就拿她目前所任的班级来说吧,全班56个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学校合并班级导致一半以上的插班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班上大多是留守儿童,有的跟着爷爷奶奶,有的住在亲戚或父母的朋友家里,班上还有两位残疾学生,七名单亲儿童。面对情况不一的学生,黄老师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进行个别了解,找学生谈话,进行家访等。全面了解学生在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的需求。在班上倡导学生进行“互帮互助”活动,针对学生实际,在学习上有困难的,成绩好的学生主动去帮助,在生活上有困难的,黄老师自己掏钱给学生买学习用品、书籍等。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有时也会主动送书给条件差的学生。对情感上遇到挫折的学生,黄老师也能及时发现,了解其具体情况,比如,在七年级下学期,班上学生李海龙母亲去世了,父亲因承受不住打击离家出走,只能跟着年迈的奶奶过日子。黄老师非常同情与关怀,立即跑到他家里去看望,往后的日子里,她对这个学生更是倍加关心。并让班上的学生也多关心这个可怜的孩子。在老师及同学的关心下,李海龙慢慢变得开心起来,学习也有所提高了。黄老师常说:“对学生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支持和信任,多一点表扬和鼓励,多一点体贴和温暖,就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她也的确是这样做的,因此她的学生能心悦诚服地在愉快的心境中跟随她去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班风和学风,形成班级集体的亲和力、凝聚力,使班级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的成绩。

二、用爱心启迪学生 关爱残疾学生心理健康

爱心是具体的,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黄老师每天早晨巡视教室,先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关注同学们衣服穿得是否合适,头发长不长,每个学生精神不精神,生活中是不是有困难或困惑,是否在校吃早餐了,叮嘱学生一定要吃早点,这些行为看起来很平常,只不过都是班主任的日常工作罢了,但这其实正是黄老师对学生身心健康关爱的具体体现。

关心学生的健康,全面关心他们的成绩,是班主任的职责所在,黄老师从来没有忘记这一点。班上有两个同学身有残疾,一个是语言表达有困难,课堂上从来不见她举手的罗海妹。为了能使她树立自信心,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黄老师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她、鼓励她,有意引导同学们和她交谈。针对她非常勤快动手能力强这个优点,在课堂上展示她的小作品,号召大家鼓掌表扬,让她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起她的自信心。在黄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她的性格也开朗了许多,作业再没有出现不交的情况。另一个学生是八年级插进来的李强海,肩膀有些残疾成奇形,导致头直立时双肩不能保持水平。经黄老师了解,他是因为小时候有一次发高烧引起的后遗症。刚来时,他从来不参加集体活动,体育课上,他独自一个在操场旁孤零零地看同学们跑步、做游戏。学校举行各种体育活动时,他一人呆呆地靠边。为了能使他也和同学们一起得到锻炼,从而增强体质。每到同学们集体活动时,黄老师总要鼓励他积极参加。在黄老师的帮助下他渐渐有了勇气,开始上体育课,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现在每天的广播操他站在了全班队列里面!看着他和同学们一起沉浸在幸福和欢乐中,黄老师才觉得轻松一点,因为自己尽了班主任的一点责任。总之,黄老师对同学们在学校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几乎事事关心。学生手擦破了,她给准备了创可贴;学生病了,她及时带去医院诊治,并及时通知其家长……家长感激,学生感动。她关心学生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既关心她们的生活,又要关心他们的健康,还关心她们是否懂得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关心他们是否懂得怎样做人。这正是作为班主任的职责所在。

三、用爱心感染学生 用行动关爱差生

最让黄老师揪心的就是目前班上有的学生开始迷恋网络。班里迷恋网络的学生有三个较为突出:一个是罗立,罗立刚进这个班时各方面都还不错,成绩在中上水平。可一年多后,成绩突然下降,经常来迟到有时甚至不来上课。黄老师立刻进行家访,得知他父母白天都在外打工,晚上才回来。罗立有个哥哥早就迷恋上网,父母不在,在哥哥的诱发下,他也迷恋上网了。黄老师了解情况后,没有严厉地批评罗立,而是耐心地引导他认识到迷恋网络的危害性,亲切地与罗立交谈,罗立如实向黄老师叙述了他如何迷恋上网的,还说他也知道迷恋上网不好,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黄老师又找来罗立家长谈话,希望能与家长一起共同帮助罗立克服这个困难,她提出让罗立的母亲暂时停工一段时间,每天到学校接送罗立的办法。罗立母亲答应了,但只接送了几天,没有坚持下来,不到两周的时间。有一天清晨罗立没来上课,黄老师正准备打电话给家长,却见罗立的父亲背着罗立的书包来到了教室。说头天晚上罗立就没回家。黄老师也着急了,让家长到处网吧找找,黄老师上完课,也跟着找,让班上的同学也帮忙找,还报了派出所。第三天早晨,罗立没背书包,直接来到了教室,黄老师下课找他谈话,问他这几天去了哪里?罗立说他只要犯一点点错父亲都会打他,他那天放学后去上了会儿网,所以就不敢回家了,在一个破墙圈里呆了两天两夜。黄老师对罗立说:“虽然你的父亲打你是不对的,但你要理解作为父母的心情,你看你父亲这么大年龄,为了你们读书,天天辛辛苦苦的打工赚钱,而你却不好好学习,去上网,他们怎么不伤心,怎么不气愤呢?你不回家,你父母有多担心,老师、同学都在为你担心,前天清晨你父亲背着书包到教室来找你,看着你年迈的父亲疲惫苍老的脸,老师都忍不住要流泪了。”黄老师说到这里,罗立也是泪流满面。黄老师让罗立去上数学课,又立刻打电话叫他家长来学校,与罗立家长讲了一些教育子女的方法,让他们多与孩子交流勾通,不要用粗暴的打骂来解决问题。后来的日子里,黄老师又多次找罗立谈话,多次家访与其家长交流。罗立也在逐渐改变,几乎回到了以前,一学年过去了,罗立没有再去上网,成绩也有所提高,家长反映他回家还给他们做饭。另两个上网的学生是汤宏祥和郑明祥,他们都是合班后合进来的学生,一开始不接受自己的班级被合并,非常反感现在的班级,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家长在外打工,没有家长的监管,不知不觉就迷上了网络。这两个学生与罗立相比更加难管,家长不在家,两个学生自控力非常差,好多次逃课去上网。尽管黄老师给他们做了很多思想工作,他们也多次在黄老师面前下决心不再去,但偶尔黄老师在网吧里还是发现了他们,多数时候联系不上家长,只能把学生带到自己家里。常听到老师们在办公室感叹:“现在的学生真难教!”黄老师也有同样的感受,但她没有因为难教就放弃,而是想方设法,尽心尽力地去做学生思想工作,努力去教好学生。陈富星同学已然决意痛改前非,学习成绩正在稳步上升。郑明祥同学有所改变,上网的次数也逐渐减少。最后,她的爱心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温暖,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她的爱感染着每一位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四、用爱心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个性教育

优生需要表扬,差生更需要表扬。这一点黄老师体会颇深。所谓的差生身上也存在着许多优点,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挖掘。作为班主任的她,非常善于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善于给他们以信任,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去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扬长避短,从而向好的方面发展。班上有个学生叫陈东,是在七年级时就来到她这班的,课堂上从不安宁,自己不守纪律,还经常影响别人。无论课堂作业,还是课后作业从来不认真完成。无论老师还是班长检查作业他都不在乎,反正躺在泥里不怕水,谁都拿他没办法。他对学习没有兴趣。但黄老师发现这个学生虽然成绩不好,却很爱劳动。有一次,学校大扫除。他一直跟在黄老师的身边,又是提水又是扫地,干得满头大汗,还不停地问:“老师,还有什么事要干?”这时黄老师趁机劝导:“老师觉得你在咱班顶聪明的,各方面表现都不错,老师特别喜欢你。如果你能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学习上再下点功夫。你很快就会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到那时,同学们都会对你刮目相看的。老师和父母也就更加开心了。”从那以后,他果然变了,上课守纪律了,作业也能按时做了。表扬和鼓励是促进学生进步的最佳方法。若当时黄老师只看到他的缺点而一味批评,也许他就破罐子破摔下去了。黄老师对差生的鼓励还有物质上的,每年的期中和期末统考,她都要买上两三百元钱的奖品发给各方面取得进步的学生。比如七年级时杨淇就是一个特别叛逆的学生,据说之前经常和社会上的人混在一起,基础特别差。黄老师没有歧视他,让她坐在前面,倡导同学们多多帮助他,每次有一点点进步黄老师都及时地表杨她。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她今年的统考成绩是542分,比刚来时已是一大进步了,比起起初成绩并不优秀的她,却取得全校28名的好成绩。黄老师就是这样在精神与物质方面激励和关心着学生,用她的爱心挖掘出班上每位学生的闪光点。

6.八年级物理教案 篇六

(二)、实像与虚像

通过刚才做实验,我们知道凸透镜成像有的可以呈现在光屏上,有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这些成像有什么区别呢?什么叫实像?什么叫虚像?

我们把光屏上得到的像叫做实像,得不到的像叫做虚像。光屏上能承接的像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而虚像不能用光屏收到,只能用眼睛看到,它不是实际光线会聚点,而是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回过头来我们看看凸透镜什么时候成实像,什么时候成虚像?回忆实验,观察的记录表格,可以得出: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即,凸透镜成正立的虚像,虚像只能用眼睛看到,不能用光屏接到;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即,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

板书:二、虚像和实像

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像叫做实像。

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成的像叫虚像。

(三)、想想议议

我们知道什么是实像、什么是虚像之后,请你们进一步猜测并根据上面探究所得的资料进行分析,什么情况下凸透镜成实像、什么情况下成虚像。

1.物体在1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的实像。

2.物体在1倍焦距内时,成正立的虚像。

照相机和投影仪能在光屏上成实像,放大镜成的像在光屏上得不到,但眼睛能看到成虚像。像与物在凸透镜同侧成虚像,像与物在凸透镜两侧成实像。我们的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都是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像的,能说出它们的原理吗?

照相机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我们知道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原理。想进一步了解它们吗?我们从上节课知道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机壳相当于暗室。我们今天又知道,被拍照的景物到镜头的距离远远大于焦距才能在胶卷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那么照相机中的调焦环、光圈、快门,它们有什么用处?

7.八年级物理《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篇七

【学习目标】

1、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

2、理解机械效率的公式,会做简单的计算。

3、探究测定几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能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形成研究问题的方法。

4、通过实验探究,养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创新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机械效率的公式及简单的计算;

难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探究测定几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学习过程】设计说明:内容为学生活动

一、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复习“功的原理”内容?(使用机械时不能省功还费了功)我们使用机械的目的是干什么的?

★看懂“想想议议”中插图,回答下列问题?(用字母表示)

①甲是将砂子装入桶中,由人提桶上三楼,达到运送目的.在此过程中,你做了哪些功?

②乙是将砂子装入桶中,在三楼安装一个动滑轮,人站在三楼上,用动滑轮将装砂的桶提上三楼.在这个方法中,你做了哪些功?

③丙中是将砂子放入袋子中,同样用动滑轮将袋子提到三楼.在这种方法中,你做了哪些功?

★独立思考:上述情况中哪个功对我们有意义?哪个功无意义但又不得不做?哪是我们总共所做的功?

有用功:所做的功中,对我们有用的那部分功叫有用功。

额外功:为达到目的(完成任务),我们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

总功:为达到目的(完成任务),我们做的所有功叫总功。即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分别计算出上述各情况中的三个功:

例如:起重机如果由電动机带动,总功在数量上就等于实际消耗的电能,有用功只是起重机将物体举高时所做的功,而那些克服摩擦所消耗的能量就属于额外功了。

★你能再举出一个例子,说明哪些是有用功,哪些是额外功吗?

二、机械效率

在实际工作中,虽然不得不做一些额外功,但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能小一些,可以减小不必要的能量的损耗.这样一来,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就会大些。思考:上述“想想议议“中你将选择哪种方法?

机械效率定义:有用功占总功的百分比叫机械效率。

公式:η=W有/W总

强调说明:机械效率是一个百分数,它是无单位的;并且永远小于1。

【知识应用】

1、起重机把质量为0.6 t的重物提升了3 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3.4×104 J,起重机做的额外功和机械效率是多少?

2、分析各种简单机械中三个功及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应用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例子理解记忆下面两个知识点:

有用功占总百分比越大,机械效率越大;额外功占总功百分越大,机械效率越小。

W有相同时,W额越大,η越小;W额相同时, W有越大, η越大。

【知识应用(课堂练习)】

1、一斜面长5 m,高2 m,用500 N的力沿斜面将重为1000 N的物体推上去,求它的机械效率。

2、如下第三个图滑轮组,被提起的是质量200 g的物体,对绳子自由端的实际拉力是0.8 N,当物体升高0.2 m时,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g=10N/Kg)

3、如上第一个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使重40N的物体A匀速移动5m,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5N,不计滑轮、绳子的重力及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拉力F做的功为( )

A.50J B.25J C.100J D.200J

4、如上第二个图(不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G动小于物重G),用它们分别将重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甲、F乙,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F甲F乙

C.η甲<η乙 D.η甲 =η乙

5、一个滑轮组经改进后提高了机械效率,用它把同一物体匀速提升同样的高度,改进后与改进前相比( )

A.有用功减少,总功减少 B.有用功增加,总功增加

8.八年级物理《力》教案 篇八

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并了解力的概念,并乐于探究身边的力现象。

2、通过实验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力的概念。

难点:力作用的相互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足球比赛的片断录像。

实验器材:哑铃、弹簧、旱冰鞋、皮球(两个)。

教学设计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导入新课

请一位学生到教室前面表演举哑铃。从肌肉的紧张引出力的概念。

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演示一些力的现象。

进行新课

一、力的概念

教师给学生要探究的下列几个问题:

1、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力?

2、其他物体对物体是否施加力?

3、两物体之间不相互接触是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4、这里所说的作用应怎样理解?

教师要学生列举事例进行回答,找出这些问题的共性,进行概括、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

师生评估、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图5-1中的6幅图,找出其共同点。教师点评。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创设情景:用一个皮球去挤压另一个皮球。

提问:根据这一现象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

2、指导学生实验。

实验可参照教材p77图5-2所示进行,也可用别的物体来做。

3、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演示实验:请一位穿溜冰鞋的同学推墙。

让学生解释所发生的现象,进一步加深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

5、让学生列举生活及生产中人们利用力的相互作用的实例。

6、让学生列举力的作用相互的危害性。

三、力的作用效果

提出问题:力的作用可以产生哪些效果?

1、学生拉弹簧。让观察形状怎样变化。

9.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篇九

1.知道光的反射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用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二、教材分析

重点: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难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请举出应用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实例。

二、新课引入

教师:我们能看见太阳、电灯,是由于它们能发光,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为什么又能看见人、教室、书本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呢?这是因为他们能反射太阳、电灯等光源发出的光,这些被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本节我们就研究光的反射及其规律。

三、进行新课

1.光反射的规律

教师:光传到两种不同物质的分界面时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的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演示一:用平面镜反射太阳光。

观察:墙上光斑及其变化。

演示二:用激光器演示光的反射。让学生观察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点。并在黑板上画出图:

教师向学生介绍以下名词:

入射点(O):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

法线(ON):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用虚线表示)。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教师:通过演示观察到光的反射现象。那么光反射时遵从什么规律呢?

实验一:

1.按照课本图2.2-3,让从激光器射出的光沿纸板入射到镜面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位置。在白纸上画出法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反射角大小,并记录下来。

2.不改变入射点的位置,改变入射光线的位置,重复上面实验两次。

3.把纸板的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还能看见反射光线吗?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

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10.八年级(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 篇十

1.一个矩形的面积为宽为,则矩形的长为________.

2.某校九年级(1)班有50名同学,综合数值评价“运动与健康”方面的等级统计如图1所示,则该班“运动与健康”评价等级为的人数是________________.

3.八年级(1)班进行一次数学测验,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测验结果反映在扇形统计图上,如图2所示,则成绩良好的学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的电子钟数如图3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

5.如图4是由边长为和的两个正方形组成,通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如图4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验证的一个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

6.有一个多项式为,按照此规律写下去,这个多项式的第八项是________________.

7.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8cm和6cm,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________cm.

8.若正比例函数和的图象关于轴对称,则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

9.如图5,机器人从点沿着正西南方向行了个单位,到达点后观察到原点在它的南偏东60o的方向上,则原来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根号).

10.点(2,4)在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____________.

11.如图6,AB=AC,要使△ABE≌△,应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__(添加一个条件即可).

12.已知,,则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D.

14.现规定一种运算:※=,其中、为实数,则※+()※等于( ).

A.B. C. D.

15.如图7,希望中学制作了学生选择棋类、武术、摄影、刺绣四门课程情况的扇形统计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选择刺绣的学生的比例为( ).

A.11%B.12%C.13% D.14%

16.已知一次函数,若随着的增大而减小,则该函数的图象经过( ).

A.第一、二、三象限 B.第一、二、四象限

C.第二、三、四象限 D.第一、三、四象限

17.如图8,OP平分∠AOB,PC⊥OA于C,PD⊥OB于D,则PC与PD的大小关系( ).

A.PC>PD B.PC=PD C.PC<PD D.不能确定

18.如图9,等腰△ABC中,AB=AC,∠A=44o,CD⊥AB于D,则∠DCB等于( ).

A.44oB.68o C.46o D.22o

19.如图10所示的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个数为( ).

A.0个B.1个C.2个D.3个

20.如图11是某地区用水量与人口数情况统计图.日平均用水量为400万吨的那一年,人口数大约是( ).

A.180万B.200万 C.300万 D.400万

21.如图12是某校初一学生到校方式的统计图,根据图形可得出步行人数占总人数的( ).

A.60% B.50%C.30%D.20%

22.一次函数,若,则它的图象必经过点( ).

A.(1,1)B.(1,1) C.( 1,1) D.(1,1)

23.将直线向上平移两个单位,所得的直线是( ).

A.B. C.D.

24.在直角坐标系中,A(1,2)点的横坐标乘以1,纵坐标不变,得到A'点,则A与A'的关系是( ).

A.关于轴对称B.关于轴对称

C.关于原点对称D.将点向轴负方向平移一个单位

三、解答题(共52分)

25.(1)计算:;

(2)计算:;

(3)分解因式:.

26.如图13,一轴对称图形已画出了它的一半,请你以点画的竖线为对称轴画出它的另一半.

27.如图14,已知D、E是等腰△ABC底边BC上两点,且BD = CE.求证:∠ADE=∠AED.

28.试确定、的值,使下列关于与的多项式是一个五次三项式:

.

29.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30.如图15,已知点在∠AOB内,点M、N分别是点关于直线AO、BO的对称点,M、N的连线与OA、OB交于点E、F,若△PEF的周长是20cm,求线段MN的长.

31.如图16是某班学生外出乘车、步行、骑车的人数分布直方图和扇形图.

(1)求该班有多少学生?

(2)补上分布直方图的空缺部分;

(3)在扇形统计图中,求表示骑车人数的扇形所占的圆心角度数;

(4)若全年级有500人,估算该年级步行人数.

32.某天上午6点钟,汪老师从学校出发,乘车到市里开会,8点准时到会场,中午12点钟回到学校,他这一段时间内的行程(km)与时间(h)的关系可用如图17中的折线表示,根据图17提供的有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开会地点离学校多远?

(2)求出汪老师所经返校路程(km)与所花时间(h)的函数关系式;

(3)请你用一段简短的话,对汪老师从上午6点到中午12点的活动情况进行描述.

四、创新拓展(共20分)

33.某批发商欲将一批海产品由地运往地,汽车货运公司和铁路货运公司均开办了海产品运输业务.已知运输路程为120千米,汽车和火车的速度分别为60千米/时和100千米/时.两货运公司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如下表所示:

注:“元/吨·千米”表示每吨货物每千米的运费;“元/吨·小时”表示每吨货物每小时的冷藏费.

(1)设该批发商待运的海产品有(吨),汽车货运公司和铁路货运公司所要收取的费用分别为(元)和(元),试求出和分别与的函数关系式;

(2)若该批发商待运的海产品不少于30吨,为节省运费,他应该选择哪个货运公司承担运输业务?

34.如图18—,△ABC和△CEF是两个大小不等的等边三角形,且有一个公共顶点C,连接AF和BE.

(1)线段AF和BE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

(2)将图中的△CEF绕点C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图,(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3)若将图中的△ABC绕点C旋转一定的角度,请你画出一个变换后的图形(草图即可),(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作出判断不必说明理由;

(4)根据以上证明、说理、画图,归纳你的发现.

参考答案:

一、1.;2.19人;3.45;4.21:05;5.;6.;7.20或22; 8.2; 9.( 0,4+ );10.;11.答案不唯一,如:∠B=∠C,或AE=AD,或∠AEB=∠ADC等等; 12.. 二、13.D;14.B;15.C; 16.B; 17.B; 18.D; 19.C;20.A;21.B;22.D;23.A;24.B.三、25 (1)原式=;(2)原式=;(3)原式=. 26.略27.因为AB=AC, 所以,∠B=∠C,又BD=CE,所以,△ABD≌△ACE,所以,∠ADB=∠AEC, 即 ∠ADE=∠AED. 28.=3,=5;29. =24;30.MN=20cm.提示:先证线段ME=EP,FP=FN;31.(1)由统计图可知,乘车的有20人,且占50%,所以全班共有40人;(2)直方图略;(3)圆心角度数=€?60€?108€埃唬?)估计该年级步行人数=500€?0%=100人. 32.(1)开会地点离学校有60千米;(2)设汪老师在返校途中与的函数关系式为(≠0).由图可知;图象经过点(11,60)和点(12,0),所以解之,得所以=60+720(11≤≤12);(3)汪老师由上午6点钟从学校出发,乘车到市里开会,到了40公里处时,遇到了堵车,后约30分钟才通车,在8点钟准时到达会场开了3小时的会,会议一结束就返校,结果在12点钟到校.四、33(1)=2€?20+5€?120€?0)+200=250+200,=1.8€?20+5€?120€?00)+1600=222+1600;(2)若=,则=50,所以当海产品不少于30吨但不足50吨时,选择汽车货运公司合算;当海产品恰好是50吨时,选择两家公司没有区别;当海产品超过50吨时选择铁路货运公司费用节省一些; 34(1)AF=BE.证明:在△AFC和△BEC中,因为△ABC 和△CEF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C=BC,CF=CE,∠ACF=∠BCE=60€?所以△AFC≌△BEC,故AF=BE,(2)成立.理由:在△AFC和△BEC中,因为△ABC和 △CEF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C=BC,CF=CE,∠ACB=∠FCE=60€?所以∠ACB∠FCB=∠FCE∠FCB.即∠ACF=∠BCE,所以△AFC≌△BEC.所以AF=BE.(3)此处图形不惟一,如图,(1)中的结论仍成立,(4)根据以上证明、说明、画图,归纳如下:如图,大小不等的等边三角形ABC和等边三角形CEF有且仅有一个公共顶点C,则以点C为旋转中心,任意旋转其中一个三角形,都有AF=BE.

11.八年级物理复习教案 篇十一

八年级物理复习教案:

第六章 电压 电阻

一、电压

1.电压的作用 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的单位 1 KV=103 V 1 V=103 mV 1 mV=103 μV

3.电压测量

(1)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2)使用规则:两要、一不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见第七章后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

三、电阻

1. 1 MΩ=103 KΩ 1 KΩ=103 Ω

2.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导线越长,电阻越大。导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四、变阻器

1.滑动变阻器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2.滑动变阻器作用: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压; ②保护电路。

第七章 欧姆定律

一、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公式 I =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原理:I=

2.电路图:

3.步骤

4.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

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1、电压越高越危险

只有不高于36V的电压才是安全的。

2、断路和短路

通路:用电器能够工作的电路。(接通的电路)

断路:断开的电路。如,接线松动,接触不良,也是断路。

短路:电流不流经用电器,而是电源两极直接相连。

根据欧姆定律知道,由于导线的电阻很小,电源短路时电路上的电流会非常大。这样大的电流,电池或者其他电源都不能承受,会造成电源损坏;更为严重的是,因为电流太大,会使导线的温度升高,严重时有可能造成火灾。

第八章 电功率

一、电能

1、电灯泡把电能转变为光能,电动机把电能转变为动能,电热器把电能转变为热(内能)。

2、电能的计量

(1)电能的单位: kW·h 1 kW·h=3.6×106 J

(2)电能表上“600 revs/kW·h”,表示接在该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600转。

(3)测量较小电能时,用表盘转数读数。

如:某用电器单独工作,电能表(600R/kwh)在10分钟内转30转。则10分钟内电器消耗的电能W = ×3.6×106J = 1.8×105J.

二、电功率

1、单位:瓦(W) 千瓦(kW) 1kW=1000W。

公式:P =

2、额定功率 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大小。

3、电功率的测量

P = UI

根据 I=U/R P=UI 得:P = UI = U· U/R=U2/R 即P = U2/R

根据 U=I R P=UI 得:P = UI = IR·I = I2 R 即P = I2 R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

①原理:P=UI

②电路图(与用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相同)

③所需仪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池组、开关、小灯泡、导线。

④实验目的:测定小灯泡在三种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

U实 = U额 U实 =1.2 U额 U实 < U 额

⑤实验结论:对于同一小灯泡来说,其实际功率随着它两端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实际电压越大,灯泡的实际功率越大;只有在额定电压下它才能正常发光,此时的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四、电与热

1、电流的热效应

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焦耳定律 计算公式:Q = I2Rt (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 Q=W=Pt=UIt= U2t/R=I2Rt

3、利用电热:电热水器、电饭锅、电熨斗

防止电热:电视机的后盖有很多孔,电动机的翼状散热片

4.电热器优点:清洁卫生没有污染、热效率高、方便控制和调节温度。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1、家庭电路电流过大原因:短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2、保险丝的作用 ①保险丝是由电阻率较大、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制作的。

②保险丝保险原理:当电流过大时,它由于温度升高而熔断,切断电路,起到保护的作用。

六、生活用电常识

1、家庭电路的组成

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进户线(火线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插座、灯座、开关、用电器。

家庭电路的连接:各种用电器是并联接入电路的,插座与灯座是并联的,控制各用电器工作的开关与电器是串联的。

2、火线和零线

用试电笔可以判断哪条是火线。

3、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

正常情况下,用电器通过火线、零线和供电系统中的电源构成闭合电路。如果站在地上的人不小心接触了火线,电流经过人体流入大地,漏电保护器就会迅速切断电流,对人身起到保护作用。

4、两种类型的触电

①人体同时接触火线和零线,人体、导线和电网中的供电设备构成了闭合电路。

②人体同时接触火线和大地,人体、导线、大地和电网中的供电设备构成了闭合电路。

5、触电的急救

如果发生了触电事故,要立即切断电源。

第九章 电与磁

一、磁现象

1.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中间最弱。

2.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二、磁场

1.磁场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2.磁感线的方向:在用磁感线描述磁场时,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磁体的S极。

3.地磁极: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磁偏角: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并不不重合,这个现象最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

三、电生磁

1、电流的磁效应

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奥斯特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有联系的人。

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

四、电磁铁

1.电磁铁工作原理:电流的磁效应。

2、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插入铁芯,电磁铁的磁性会更强。

五、电磁继电器 扬声器

1、电磁继电器

继电器是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

2、扬声器

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一种装置。它主要由永久磁体、线圈和锥形纸盆组成。

六、电动机

1、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磁感线的方向都有关系。当电流的方向或者磁感线的方向变得相反时,通电导线受力的方向也变得相反。

2、电动机主要由转子和定子组成。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而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3、电动机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七、磁生电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

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的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

2、发电机主要由转子和定子组成。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电磁感应现象。

发电机在发电的过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第十章 信息的传递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1、1876年由美国科学家亚力山大·贝尔发明了电话。

话筒把声音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听筒把电信号变成声音信号。

2、为了提高线路的使用效率,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机。

3、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丢失信息,而且抗干扰能力不强,保密性也很差,信号衰减厉害。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

二、电磁波的海洋

1、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

2、电磁波的速度和光速一样,都是3×108 m/s(或3×105 km/s).

c=λf 单位分别是m/s(米每秒)、m(米)、Hz(赫兹)。

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发射部分主要由话筒、载波发生器、调制器、放大器和发射天线组成。信号的接收由收音机完成。接收部分主要由接收天线、调谐器、解调器和扬声器组成。

2、电视信号的传输与无线电广播基本相同,只是发射部分多了摄像机,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接收部分多了显像管,显像管把电信号还原成图像。

3、移动电话既是无线电的发射装置,又是无线电的接收装置。它的特点是体积小,发射功率不大,天线简单,灵敏度不高,需要基站台转发信号。

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1、微波通信 微波是波长在10m ~ 1mm之间,频率在30MHz ~ 3×105MHz之间的电磁波。一条微波线路可以同时开通几千、几万路电话。微波大致沿直线传播,所以每隔50km左右就要建一个微波中继站。

2、卫星通信 利用卫星做通信中继站,称之为卫星通信。

在地球周围均匀分布3颗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3、光纤通信 光纤由中央的玻璃芯和外面的反射层、保护层构成的,可以传输大量的信息。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纤中传输信号的。

4、网络通信 现在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叫因特网。

12.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篇十二

1.知道动能和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

重点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

难点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教具[演示[滚摆、小球、木板、斜面。

学生

一.复习提问:什么叫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它们的大小各由什么因素决定?

二.引入新课:演示小球竖直上抛,分析其上升和下落过程。

三.新课教学

1.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1).指出演示小球竖直上抛过程中,动能转化成势能(上升),势能转化成动能(下落)。

(2).演示滚摆实验。

A.学生观察并分析滚摆下落,上升过程中能的转化.

B.归纳:下降:高度↓,速度↑,质量不变,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上降:高度↑,速度↓,质量不变,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举例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如自行车下坡、荡秋千、高空掷物、荡秋千、人造地球卫星等。

2.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1)演示实验:小车的动能与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A.学生观察并分析小车运动过程中能的转化.

B.归纳:弹簧压缩:小车速度↓,弹簧形变↑,是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弹簧恢复:小车速度↑,弹簧形变↓,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2)演示实验:分析乒乓球从手中下落到地上,又向上弹的过程中能的转化情况。

分析:乒乓球从手中下落到刚接触地面是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从接触地面到发生到最大形变是动能转化成弹性势能,从恢复形变到离开地面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动,从离开地面上升的过程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举例动能与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

3.学生讨论“想想议议”。

4.练习

13.八年级物理教案上 篇十三

A)用所给词语的适当形式填空。

1. How long does it take ____ (get) to Shanghai from Beijing by plane?

2. Jim with his friends ____ (take) a subway to school every day.

3. The bus ____ (ride) to school from my home usually takes about half an hour.

4. We must be ____ (quickly). The train is leaving very soon.

5. There are ____ (hundred) of people in the park on weekends.

B)根据汉语提示用单词的正确形式完成句子

1. It’s about a twenty ____(分钟) walk from here to the post office.

2. It ____(花费) him about two hours to finish the work yesterday.

3. It’s about five ____(公里) from his home to our school.

4. In the countryside, bikes are the most ____(普通)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5. Excuse me.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the way to the subway ____(站)?

Ⅱ.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My sweater is the same ____ Jim’s, but it’s different ____ John’s.

A. as; asB. from; fromC. as; fromD. from; as

2. A number of students in our class ____ going to the movie this weekend.

A. isB. areC. hasD. have

3. The number of the students ____ about 600 in our school.

A. isB. areC. hasD. have

4. She has ____ books in her room.

A. seven hundreds and twenty-threeB. seven hundred and twenty-three

C. seven hundreds and twenty threeD. seven hundred and twenty three

5. He spent about an hour ____ doing the work yesterday.

A. finishB. finishedC. finishingD. to finish

6. Can you tell me ____?

A. where does Mr. Black liveB. where Mr. Black lives

C. where Mr. Black does liveD. Mr. Black lives where

7. My home isn’t far from my school. It’s only a ____ walk.

A. five minuteB. five minutesC. five minute’sD. five minutes’

8. Don’t worry ____ your mother. I can look after her.

A. aboutB. withC. onD. for

9. This morning John got to school ____ the school bus, not ____ bike.

A. on; onB. by; byC. on; byD. by; on

10. She usually ____ a taxi to school with her sister.

A. byB. inC. onD. takes

11. ____ do you ____ my new car?

A. What; likeB. How; likeC. What; thinkD. How; think of

12. Don’t ____ others. You should try to do everything all by yourself.

A. worry aboutB. depend onC. think ofD. ask for

13. These two ____ transportation are ____ useful.

A. kinds of; kind ofB. kind of; kinds of

C. kinds of; kinds ofD. kind of; kind of

14. There must be a lot more fun than ____.

A. to go fishingB. going fishingC. go fishingD. going fish

15. Some students like walking, while ____ like riding bikes.

A. the otherB. othersC. anotherD. the others

Ⅲ. 完形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Susan is a __1__ girl. Today her parents are __2__ her to the park. The park is __3__ far from their home. So they are going there by bus. There are only a few people on the bus. They are all sitting on their seats. “__4__ does it take to get to the park?” the girl asks her parents. “It __5__ about thirty minutes,” her parents answer. “Oh, it’s a long time,” says the girl and she begins to run on the bus. “Don’t run, come here and sit down,” her mother says. “It’s __6__ to run on the bus.” “I want to get to the park quickly. I want the bus to go faster,” Susan says.

It’s nine o’clock. Susan and her parents are sitting __7__ a table in the park. Susan is having a drink of orange __8__.

Susan and her parents are going back home at 5:00 in the __9__. They will first walk to the bus stop and then take a bus home. Maybe this time, Susan won’t run on the bus. After a long day in the park, she will feel __10__.

1. A. five years oldB. five year oldC. five-year-oldD. five-years-old

2. A. takingB. bringingC. carryingD. asking

3. A. a lot ofB. a littleC. lots ofD. a few

4. A. How farB. How muchC. How soonD. How long

5. A. spendsB. costsC. takesD. uses

6. A. interestingB. boringC. dangerousD. funny

7. A. atB. onC. withD. under

8. A. happyB. happilyC. angrilyD. angry

9. A. morningB. afternoonC. eveningD. night

10. A. excitingB. interestingC. happilyD. tired

Ⅳ. 阅读理解。(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A)

New York is a very large city with 8 million people. How do so many people move about the city on their way to work and school? So, we should know something about its transportation.

In New York you can travel about the city by subway, bus, taxi and car. The subway runs on the railroad lines under the city. It crosses the city at different points and goes all parts of the city. Traveling by subway is the fastest way to get around the city.

The second way to travel around the city is by public bus. It’s a slower way to travel. This is because the bus moves in road traffic which is often heavy.

You can also travel around the city by taxi. This is the most expensive way, but the taxi will take you to the very place you wish to go to. If traffic is heavy, the taxi will be slow. During the mornings and afternoons, this is the “rush hour”. This is the time when the traffic is very heavy with people going to and from work.

The last way to get around New York is using your own car. However(但是), it’s not easy for you to drive, especially(尤其是) when you are driving in the “rush hour”. If there is an accident(交通事故) on the road, you will have to wait for a long time.

The best time to travel around the city is from 9am to 4pm. This is the time after the morning “rush hour” and before the evening “rush hour”. Traffic will be less crowded because most people are already at school or at work.

1. This passage is mainly(主要) about ____.

A. the weather of New YorkB. the transportation of New York

C. the people in New YorkD. traffic accidents in New York

2. The fastest way to travel in New York is by ____.

A. subwayB. taxiC. busD. car

3. The most expensive way to travel in New York is by ____.

A. subwayB. taxiC. busD. car

4. The phrase “rush hour” in this passage means “____” in Chinese.

A. 比赛中的冲刺时刻B. 一小时内所跑的路程

C. (上下班)交通高峰时刻D. 匆匆忙忙的一小时

5. If you travel in New York in your own car,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me? ____.

A. From 8am to 10amB. From 3am to 10pm

C. From 3am to 5pmD. From 10am to 3pm

(B)

Many people like to travel by plane, but I don’t like it because an airport is usually far from the city. You have to get there early and wait for hours for the plane to take off(起飞) and it is often late. You can’t open the windows. You can’t choose the food. Planes are fast, but it still takes you hours to go out of the airport and into the city.

I like traveling by train. I think trains are safe. Railway stations are usually in cities. When you are late for a train, you can catch another one. You can walk around in the train and open the windows. You can see many interesting things on your way. I know it takes a little more time.

I also like cars. You can start your journey when you want to, and you don’t need to go to a railway station or a bus stop. Also you can carry many things with you in a car. But sometimes there are too many cars on the road.

1. Why do many people like to travel by plane? ____.

A. Because it’s fastB. Because you can go around in the plane

C. Because it’s safeD. Because it’s cheap

2. Which is NOT the good thing about the train? ____.

A. It is safeB. It takes a little more time

C. You can open the windowsD. You can walk around in the train

3. If you want to take a lot of things with you, what should you take to go out? ____.

A. A busB. A trainC. A carD. A plane

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ad thing about a car? ____.

A. You can start your journey when you want to

B. You needn’t go to a railway station or a bus stop

C. You can take many things with you in a carD. There are too many cars on the road

5. What does the writer think of the plane, train and car? ____.

A. He thinks the plane takes a lot of time to go to and out of the airport

B. He likes to take a train because it takes a little more time

C. He likes to take a car because he has a car

D. He likes to take a plane because it is fast

(C)

There are fifty-four students in our class. Thirty of us are boys. Twenty-eight students come to school by bike. Nine of us come to school by bus. Two students ride motorbikes to school and two ride electric bicycles. Seven students come to school on foot. Four of them live near our school. But Nina, John and Dave live five kilometers away from our school. They walk to school and home every day. They told me that they are going to take part in Olympic Games when they grow up. Bob and Paul come to school by skating. They think they can take exercise while they are coming to school.

Our class is famous for sports. In the afternoon after school, some students of our class show their talent on the playground.

1. There are ____ girls in the class.

A. twenty-twoB. fourteen C. twenty-four D. thirty-two

2. ____ students of the class come to school by bike.

A. Many B. FewC. MuchD. A little

3. ____ can make the environment bad.

A. Riding bikeB. Riding motorbikeC. Riding electric bikeD. Walking

4. ____ students walk to school every day.

A. Three B. Four C. Nine D. Seven

5. ____ will show their skating talent in the afternoon.

A. Bob and Paul B. John and Dave C. Nina and Bob D. John and Paul

Ⅴ. 根据短文内容和首字母提示,把所缺单词补充完整,使短文意思通顺、完整。(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上一篇:风管板材购销合同下一篇:员工请假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