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进位加法知识点(12篇)
1.小学数学进位加法知识点 篇一
小学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过程,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喜欢数学。
为了顺利地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中我主要关注了以下几点:
1、抓住知识“生长点”,巧设复习过关题,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
本节课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凑十法”来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所以上课伊始我首先以“游戏”和“抢答”的形式设计了三类练习题,对刚学过的“9加几”进行了回顾复习,通过复习为下面学习新知做好了知识铺垫,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心,保证了学生能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2、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新授过程中,我设计从学生熟悉的校园运动会入手,利用教材中学生领取饮料的场景,通过这样的.设计安排,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找出了两个主要问题(两组一共要多少瓶果汁;两组一共要多少瓶水);接下来我引导学生先寻找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学习,学生很轻松地列出了算式。但在探索用多种方法计算得数时,学生只探索出了一种计算方法“凑十法”,给人的感觉学生的思维想象太狭窄,可能这与第一节课“9加几”的教学时,强化了“凑十法”有关系。在顺利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我把第二个问题完全放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教学由“扶”到“放”,师生平等参与,共同探讨、交流,学生拥有了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从而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分层练习体现不够,课堂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课堂语言还不够生动简练等。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慢慢感知体会算法,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自我感悟,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发自内心的选择出对于他们来说最简便的方法,也就是让学生学会怎么学习、怎么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个性和潜能,在体验中获取到知识,在成功中找回自信,更深刻地品味到学习的乐趣!
2.小学数学进位加法知识点 篇二
一、运用旧知, 寻找“快法”
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以原有知识, 经验为基础, 并在知识的不断领会和掌握中得到发展。在初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 我注意观察学生在计算时有以下几种方法——“点数法”、“序数法”、“组合法”, 进而又出现了“凑十法”。相对而言, “凑十法”可以说是一种既优又巧的方法。学生能够运用此法熟练的计算, 那么是否还可以简缩思维过程, 提高计算速度呢?在复习中, 我根据学生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这一思维发展特点, 运用旧知, 寻找“快法”。让学生观察:9+2=11、9+3=12、9+4=13。比较第二个加数与和的个位数之间的关系, 引起学生有意注意, 使之思之有据, 思之有源, 形成独创思维, 得出“9加几等于十几减1”, 类推出“8加几等于十几减2”这种“快法”。简缩了思维过程, 为提高计算速度做了必要的准备。
二、运用“快法”, 提高计算速度
知识的运用是掌握的体现。只有正确熟练的运用“快法”, 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促进思维的发展。首先收敛思维, 进行有针对性集中练习。如:9+已知数=;8+已知数=, 让学生说出看到这种类型的题想到什么。把学生的思维引到“快法”中来, 再变动已知数, 学生能看题得数, 既对又快。接着, 发散思维, 设计一些趣味性的练习题。如:当好邮递员。“既把信 (算式) 投入邮筒 (得数) 内”、“帮小动物找家”, 既把算式或得数作为西欧啊动物的家, 让学生帮小动物 (得数或算式) 找到自己的家;“帮小马虎改题”等。让学生快乐学习。在训练学生思维的同时, 增强有意识记忆能力。
最后进行敏捷性思维训练, 即试算、听算。采用口答、用手势 (尤其是左手) 表示得数与挚数字卡片相结合的方法, 面向全体, 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开发右脑功能。避免了人云亦云、滥竽充数等弊端。高度集中学习的注意力, 使学生能看、听题得数, 又对又快, 提高了计算速度。
3.进位加法的数学教案 篇三
——进位加法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一、教材简析:
这副图呈现了运动会操场一角“分发饮料”的情境。进一步学习运用20以内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该图的主要意图是借助“运动会分发饮料”这种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基础目标:
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 能够进行熟练口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道德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小组合作中,与其他同学合作。 重点、难点:
20以内数进位加法口算
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具使用:
教学挂图
小黑板
学具盒
四、教法、学法指导: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讨论,从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开火车口算
9+8
9+6
9+7
8+6
9+9
8+8
7+6
7+7
9+3
8+5
9+4
7+5 (二)、新授:
1、师:同学们,上节课咱们看到了有许多小朋友报名参加运动会。他们进行比赛,到了休息的时间了,小组长来到服务组领饮料,看看有哪些饮料。
生:有矿泉水、雪碧、可
师:你能不能看懂他们在说些什么?
生:有能力的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意思
师:我们现在来看图讲故事,在小组里面说一说。
生:小组活动。理清情境图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
一组:8瓶矿泉水,7瓶可乐
二组:3瓶雪碧,4瓶可乐
三祖:9瓶雪碧,5瓶矿泉水
2、师:二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
生:7瓶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3+4=7
4+3=7
师:大家真聪明,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那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一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
师:哦,一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你能解决吗?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生:8+7=15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样算出来的
生:7可以分成2和5,8+2=10,10+5=15
8+8=16,16-1=15
……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多,还可以怎样列式?
生:7+8=15 师: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跟同位互相说一说
生:„„
3、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三组一共需要领多少瓶饮料?
师: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里面互相说一说 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4、师:我们知道了每个小组要去领多少饮料,那么你知不知道他们一共要多少瓶矿泉水?
生:我看到了1组领8瓶矿泉水,2组没要矿泉水3组要5瓶矿泉水。可以8+5=13
师:你说的真好,其他同学明白吗?我们要看好了那哪些组要什么样的饮料。不要分错了。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一共要多少瓶雪碧?
一共要多少瓶可乐?„„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三)、小结:
给小朋友分饮料,你都分对了吗?以后我们碰到这种问题你能解决吗?今天同学们有很多想法,积极动脑很好。以后我们继续努力。
六、板书设计:
分 饮 料
8+7=15(瓶)
挂图
8+3=13(瓶)
《退位减法》教案
孙达蕾 课题:投沙包比赛
——退位减法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一、教材简析:
本幅图表现小朋友正在进行投沙包比赛的情境图。该图有两个意图:一是引导教师组织参与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主动体验中学习知识;二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探索交流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自觉性。
二、教学目标:
1、基础目标:
学生学习20以内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 能够熟练进行20以内数退位减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信息图用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道德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重点、难点:
学生学习20以内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根据信息图用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具使用:
教学挂图
学具盒
四、教法、学法指导:
学生讨论交流,理解信息图的图意,根据已有经验解决问题,在动手操作中突破难点,体会算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看看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投沙包 师:这个游戏怎么玩? 生:小组讨论
生:一共玩2分钟。到了点看看谁投中的多,谁就赢了 为学生看图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二)、新授:
1、师:小朋友说了些什么? 师:那么谁赢了? 生:我可以算一算 师:怎么样来算?
生:算一算每个小朋友投中几个就知道了
2、师:我们看看1号运动员投中了几个?
生:投了16个,9个没中
师: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减法
师: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生:16-9=7(个)
把9分成3和6,16-6=10
10-3=7 9+7=16
16-9=7
师:大家的想法很多,你更喜欢哪种算法?
3、师:那么其他运动员投中了多少个呢?
生:他们投了几个,减去掉在外面的就知道他们投中了多少
师:大家说得真好,我们小组把他们分出名次来,每个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巡视
4、生:2号运动员11-3=8(个) 10-3=7, 7+1=8
8+3=11
11-3=8
3号运动员12-6=6(个) 师:谁赢了? 生:2号运动员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并解决
(三)、小结:
今天我们解决的问题用的什么方法?(减法)。这次的减法跟以前有什么不一样?这叫作退位减。你学会了吗?
六、板书设计:
退 位 减
16-9=7
挂图
11-3=8
4.数学9加几进位加法的教学反思 篇四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我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设置情境,把十几减几的计算教学蕴含在情境中作为一个问题提出,让学生在亲自探索的过程中掌握计算的方法。在导入环节是这样设计的:在抢答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出示了一幅笑脸图(每次我对学生的奖励就是发一张笑脸的贴画,学生特别的喜欢),动画设计圈起其中的9个,请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复习十几减9),学生很顺利的解决了。还是同样的一副笑脸图圈起了7个(迁移新授——十几减7),又怎样提出问题列算式?这一问题是本课的新知识点,我并没有对新授的内容做任何的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索与尝试,是在学生顺利解决十几减9的问题后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正向的迁移,并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算理,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进而我又出示了一组帮助养鸡场叔叔阿姨解决十几减8及找寻宝物解决十几减6的问题,我想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原有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又获得了新的计算方法。在新授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很自然的进入了上课的状态。
二、在教学中时时渗透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为了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根据教材赛跑分组的情境图,我这样设计了第二环节:有8个跑道,15个人分为两组,第一组9人是否可以?课前我已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做了简单的浏览,学生把15人分为了8人和7人两组,也有同学分为了9人和6人两组,我抛出这个问题后,一些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可以分成9人和6人两组,教学反思《春教学反思5篇》。这时我让不同意见的学生试着辩论(辩论是我上个月开始的一个新尝试,意在试着让存在不同意见的`学生用简单的语言互相说服,老师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引导),在讨论中学生明白:8个人的跑道是不能9人一组的。同学交流不仅巩固了所学的内容,也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强调提出的问题应有价值,符合生活实际。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检测中的《小兔拔萝卜》、《漂亮的花》等题都是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的反应也非常好,解答正确率较高。总之,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探索,让学生在尝试与探索中获取知识,而教师只是在必要的时候给学生与必要的指导。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设计力求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
三、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
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感受,而是主动的获取,本节课我尽量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独立列式解答,这样做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计算的欲望,同时又使学生体验到了计算学习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学习更应该是学方法,而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这也是我本节课最大的感触。作为老师应在课堂上进行及时的引导和启发,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掌握学习方法及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和科学的归纳总结更为重要。
五、最大的遗憾:
1、课堂缺乏深度。课堂上我和学生共同总结了-破十法、连减法、想加算减法、数一数算一算等几种方法,对于这几种方法学生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计算都比较到位,还有一种方法是把减数看做十,先用被减数减去减数十,然后再加上减数中多减的数,对于这种方法许多同学理解有困难,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为以后学习估算打下好的基础,在这一环节我课前设计不足,如果再通过对话、比照、合作反馈等环节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层理解,可以更好的实现算法多样化,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2、遗憾之二是学生动手操作即摆小棒这一环节处理得不紧凑,有极个别孩子摆的方法过于琐碎,这样也为后来的算法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这种因为个体差异造成的孩子之间的学习差异在当时的课堂上应该有教师更为细致的引导和讲解,当时的我没有更好的利用机会。蒙台梭利有句教育名言:“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的需要更强烈。”动手操作可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使学生的才智在世纪中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
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也是充满遗憾的地方,作为一名教师应在问题情境创设中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时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是我对课堂孜孜不倦的追求。
《元角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元角分的认识》是一年级第二册的内容,13种人民币的面值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调查中不难发现,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是浮浅的,而且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会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而一年级小学生又缺乏购物的社会经验。本节课正是从学生这一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做了生活化、活动化两方面的加工,受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并从中渗透了爱护人民币的教育,进行了民族精神及爱国主义教育
1、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活动,活动是教学的核心,是教育的基本形态。本课教学中我努力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直观情景,引导学生认识13种不同的人民币;创设问题情境,为13种不同的人民币进行分类,揭示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创设活动场境,对人民币的换算、数人民币,揭示不同的付钱方法和元角分的进率。学生在设计的教学活动中,主体参与、合作交流、发现探索、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联系生活,体现人民币的社会价值。
新课程强调:课程内容不能仅仅是来自“科学世界”的内容,而必须以“生活世界”作为背景和来源,课程才能够真正成为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桥梁。课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生活中购物的场景,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要用到人民币。在此环节中我渗透了爱护人民币教育,让学生体会到人民币是代表我们国家的货币,要爱护人民币。加强了学生们的民族意识。其次,让学生体会用多种付钱方法买东西,开拓思路,体现开放性、趣味性,找到最简便的付钱方法,体现数学的简洁美和实用性;最后组织学生模拟购物,利用自己手中的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在买的同时,经历了用一定数量的钱买单一物品或多种物品、付钱、找钱的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有关知识,提高了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
两位数加整十数教学反思
5.小学数学进位加法知识点 篇五
教育目的:
1、使用邮票进行不进位加法运算,使幼儿了解大数目的四则运算。
2、加强定位计算的练习,养成幼儿的运算概念。活动准备:
1、邮票(包括印有1的绿色邮票、印有10的蓝色邮票、印有100的红色邮票、印有1000的绿色邮票)
2、铅笔、彩笔(红色、蓝色、绿色)、白纸及托盘
3、塑料定位原片:绿色2个、蓝色1个、红色1个。
4、长、短红绳各1根。
5、加号、等于号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听寓言故事。
三、蒙氏数学工作内容—邮票游戏(不进位加法)
1、介绍教具,并取来放在工作毯上。
2、打开盒子。取出圆形定位筹码:绿、蓝、红、绿(从右至左: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3、出示问题卡片:3421+2365= 从个位开始取出3421的邮票,然后按次序排列:个位1枚“1”,十位2枚“10”,百位4枚“100”,千位3枚“1000”;再取出2365的邮票,同样对应按次序排列(与3421的邮票之间有一定空隙),个位5枚“1”十位6枚“10”,百位3枚“100”,千位2枚“1000”。
4、计算总数: 1)教师说:“现在我们把3421的邮票与2365的邮票合在一起。”然后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次序分开合放。
2)数一数每位数是有多少枚邮票:个位有1枚1,2枚1„„6枚1,个位有6枚1,记作6;十位有1枚10、2枚10„„8枚10,8枚10记作80;百位有1枚100、2枚100„„7枚100,记作700;千位有1枚1000、2枚1000„„5枚1000,记作5000。
3)读出合起来的邮票代表的数“5786”,确认后在问题上写上答案“5786”。师:“3421的邮票与2365的邮票合起来是5786,这种合起来的方法就是加法。” 4)将邮票归入盒中。
5、请小朋友自己练习另外的问题卡。
6.小学数学进位加法知识点 篇六
加法器是数字系统中的基本逻辑器件, 也是数字滤波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加法器的运行速度对数字滤波器整个电路的速度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所以, 本论文中, 加法器的设计是本设计的重点, 拟采用保留进位加法器的设计方案对提高加法器的运算速度进行研究。
2 加法器概述
随着大规模、高速的FPGA的广泛应用。基于FPGA定制的DSP应用日渐普遍, 与传统的处理方法相比较具有更高的速度、设计更灵活、易于更改等优点。其中加法器时最常用的, 如何设计好加法器是基于FPGA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加法器的种类非常多, 根据进位的处理方式不同可以分为进位传播加法器、进位保持加法器等。其中进位传播加法器又有很多不同的实现方式, 如行波进位加法器、跳跃进位加法器、超前进位加法器等。
2.1 行波进位加法器
行波进位加法器的结构比较简单, 它是由多个一位全加器串行组成, 原理比较简单:最低位全加器的进位输入为0, 第n位的进位输入端与第 (n-1) 位的进位输出端相连, 第 (n-1) 位的进位输入端与第 (n-2) 位的进位输出端相连, 依次类推。进位位是从最低位传递到最高位。
其优点为:结构简单, 硬件资源的使用是所有加法器中最少的。缺点是:速度非常慢, 当操作数的位数比较大时, 完成一次加法操作的时间较长。因此, 通常使用在对速度没有要求, 对成本由一定要求的设计场合, 或者是操作数位宽较小的设计场合[1]。从行波进位加法器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得知, 影响加法器速度的因素主要是由于进位的产生和传递时间。要想提高加法器的运算速度, 就必须改进进位方式, 缩短进位时间。
2.2 跳跃进位加法器
在同步逻辑电路中, 电路的最坏情况延时对电路的速度影响最大。对于串行进位加法器的最坏情况延时是从最低位的进位输入信号依次传递到最高位的进位输出信号的延时。只要能够改善这种情况下的延时, 对同步加法器的运算速度就可以进行很大的提高[2]。跳跃进位加法器就是针对这种情况作出了相应的改进。跳跃进位加法器的主要设计方案是依旧由一位全加器采用串行进位方式, 但是增加了旁路逻辑来提高最坏情况的进位传递速度。
2.3 超前进位加法器
由串行进位加法器的工作原理我们知道影响加法器速度的因素主要是由于进位的产生和传递时间。超前进位加法器利用并行原理缩短了串行进位加法器中逐级传递的延时来提高电路的速度。它的特点是利用ci (表示进位位) 、pi (输入) 、gi (输入) 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pi和gi求和前计算ci, 然各级进位的信号同时产生, 极大地减少了进位产生时间。
在实际设计时对位宽比较大的加法器一般采用的是分组并行进位来完成超前进位。也即是把加法器分成多个分组, 在每个组内采用并行进位, 然后再把各个组间采用串行的方式。这种组内并行, 组间串行的方式称为单极超前进位加法器。也可以采用组内并行, 组间也采用并行的方式, 这种方式被称为多级超前进位加法器[3]。
3 进位存储加法器
进位存储加法器CSA (carry save adder) 是一种特殊的加法器, 它把进位作为加法的输出结果而不是作为中间结果, 并传递到高位去, 从而避免了进位的传播过程。例如使用CSA实现10110+00111时, 相加的结果包括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不考虑进位的按位相加结果, 第二部分是进位00110, 最终的结果是把这两个部分加起来, 即10001+00110, 但是把这“两个部分加起来”的这个操作部是CSA的一部分。CSA加法器有3个输入或者是2个输入, 3个输入的分别是两个操作数和一个进位输入。两输入的只有两个操作数而没有进位输入。CSA可以用多个全加器实现, 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CSA的延迟是个常数与操作数的位数无关。仿真波形图见图1。
图2是存储进位加法器综合仿真以后与超前进位加法器在延时上的比较。
当输入数据位8位和16位时, 进位存储加法器的时间延迟明显的要比超前进位加法器小, 但是当输入数据为64位和128位时超前进位加法器的延时比较小。
4 综合仿真后系统的性能测试
为了验证所设计的滤波器滤波的正确性, 把滤波后的数据使用Matlab进行了仿真, 其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 仿真的结果与FPGA仿真的结果进行比较, 略微存在偏差, 这种偏差主要是由于量化的误差所导致的, 这种误差在所设计允许的范围内, 所以这种设计是能过满足设计要求的。
5 结论
由于时间和条件等各个方面的原因本设计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但是通过这次学习, 使我对基于进位存储加法器的数字滤波器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下一步的学习和工作就是对输入数据位数较大是如何能够减少加法器的延时, 而进一步提高滤波器的速度, 从而使得数字滤波器在速度和资源上能够得到更好的结合。
参考文献
[1]邹理和.数字滤波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6.
[2]余成波, 杨如民, 周登义编著.数字信号处理及Matlab实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伊特, FPGA/CPLD应用系统设计与产品开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4]尚勇, 刘卫东, 吴顺君.FIR滤波器分析与设计[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5]汤少维.基于FPGA控制的高速数据系统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7.小学数学进位加法知识点 篇七
我看过也听过现在许多教师对计算教学情境的创设,千方百计地寻找生活中的情境,往往不是从“买东西”引入,就是从“分东西”开始。许多情况一旦导入新课,就脱离后面的教学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这现实背景既可以来源于生活,也可以来源于教学本身。情境化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产生兴趣,而作为数学学科能吸引学生的,恐怕不仅仅只有创设情境。本节课没有刻意追求时尚的外表,没有开展一些华而不实的活动,但整节课学生的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本节课就以“选取3个数字→组成6个两位数→列出9道算式→研究算法”这样一条自然流畅的“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自然的“纯数学”情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8.连续进位加法教案 篇八
阿莫村小学 苏志强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连续进位加法的练习课。教学目标:
1、掌握估算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教学过程:
一、口算。
70+50= 900+100= 90+70= 500+300= 20+80= 1000+100= 800+400= 120+80= 学生口答。
二、计算下面各题。
+ 4 17 8 3 4 6 + 7 15 1 2 1
三、观察动物图片,出示数据。
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
哺乳类:581 鸟类 :1244 爬行类:376 两栖类:284(1)让学生先观察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对你的问题列出算式。”
生:“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算式是:376+284 ①估算:376最接近哪个整百数?(400),284最接近哪个整百数?(300)结果大约等于700。
②笔算:
376+284=660(种)
6 + 2 18 14 6 6 0 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四、做一做
165+78 409+394 237+565 549+867
五、下面的题做对了吗?把不对的改过来。
276+49=766 2 7 6 + 4 9 0 7 6 6
597+373=960 5 9 7 + 3 7 3 9 6 0
六、计算下列各题。
9.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篇九
针对一年级儿童天性好玩、好动的特点,我先设计了一个猜数游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学习热情,促进儿童主动地学习知识。
上课时当我让学生根据猜数游戏中的24,56,2,8列出算式后,就让学生算一算得数,前两个是不进位加法学生都会,后两个进位加法就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去解决24+8到底得几。在探讨算法时,我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活动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课堂上,学生确实也提出了很多算法。然后我要求学生通过比较,说说哪一种算法比较好。当然无论怎样算,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这样通过学生自己研究,推导“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展示交流,呈现多样化的算法,学生能想出了这么多种想法,究其原因就是学习变成了自己的事,学得更主动,潜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10.小学数学进位加法知识点 篇十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会正确的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3、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以学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而且,本班大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都很不错,但也有个别学生计算较慢,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对于大部分学生的指导外,还特别要关注计算较慢的学生。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经常进行口算练习。教学重点:会正确的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规避计算错误。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那谁来说一说你们都上哪旅游过?旅游的时候你们感觉怎么样? 生:非常高兴、非常开心„„ 二:探究新知
师:的确,我们大家都很喜欢旅游,旅游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今天,我们书中的一个小学,假如这就是我们学校。我们要组织二年级四个班的同学去旅游,参观历史博物馆。我们打开书11页一起来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请把这些有用的信息用铅笔给底下画横线标记出来。生:观察图画,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二(1)班有35 人、二(2)班有32人、二(3)班有37人、二(4)班有34人。生2:我发现每个班都有两名带队老师。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教师随即板书: 二(1)班35名学生 2名老师二(2)班有32名学生2名老师 二(3)班有37名学生2名老师 二(4)班有34名学生2名老师(两辆汽车用图片代替)师:现在我们学校准备了两辆大巴车专门来送小朋友们到博物馆参观。但是每辆汽车准乘70人,如果让你来设计乘车方案,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生:自己设计乘车方案,可同桌交流。全班汇报,教师板书。第一种:二(1)班和二(2)班二(3)班和二(4)班 第二种:二(1)班和二(3)班二(2)班和二(4)班 第三种:二(1)班和二(4)班二(2)班和二(3)班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帮助老师设计了3种乘车方案,我们先来看第一种,要想知道二(1)班和二(2)班能不能合乘一辆车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算一算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人? 师:真棒!谁会列式? 生:35+32= 师:那我们如何计算呢? 生:用一年级所接触过的前后排队法(即竖式法)。师:那同学们还记得前后排队法的要求是什么吗? 生:数位要对齐
师:非常好!其实前后排队法真正的名字叫竖式法。你还记得竖式应该怎么列吗?请小朋友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列出来35+32的竖式。(教师巡视,找4人到黑板列)。
师:刚才大家都在练习本上试着写了竖式,下面我们一起来看黑板上的小朋友列的对不对? 师:四个小朋友两个人列对了,还有两个人数位没对齐,问题比较多。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认真的学习列竖式解题。(1)我们先要写出个位和十位
十位 个位
(2)把两个数按十位个位对齐写 3 5 3 2(3)在左下方标清“+”加法运算,还是“-”减法运算
(4)先算个位再算十位,个位相加得数写个位下,十位相加得数写十位下。6 7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竖式的正确书写方法,也计算出一班和二班总共坐67人。下面我们来算一算二(3)班和二(4)班总共多少人?谁会列式? 生:37+34= 师:这个式子应该怎么计算呀!个位相加得11应该怎么处理呀!生:不知道。
师:既然我们不会计算这个式子,给自己设置了这么大一个障碍,老师现在也不会算啦!那就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我们这样的安排不合理。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想知道第二种和第三种哪一种安排合适吗? 生:想!师:记得我们一定要确保每个小朋友都能坐上车。
老师给小朋友们提示一下,遇到个位相加大于等于10时就说明安排是不合理的。现在四个人一组,开始挑战。看哪一组能够最先把我们所有的小朋友安排好,老师会加分。(8分钟后)师:同学们算出来哪种是合适的吗?我来请几组的代表来发言。生1:第三种合适 生2:第三种合适 生3:第三种合适
师:你们和他们算得一样吗?那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看看第三种是否是合适的。第二种:一班和三班
十位 个位 3 5 + 3 7 个位相加得12大于10,安排不合理。第三种:一班和四班
十位 个位 3 5 + 3 4 6 9 69<70 二班和三班
十位 个位 3 2 + 3 7 6 9 69<70 刚好每个小朋友都能坐下。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棒!但是,老师刚才在底下转的时候,发现很多同学都出现了计算错误。那么我们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呢?同学们现在请拿起笔,跟老师一起来计算54+34。按(1)放慢速度,看清数字(2)我们先要写出个位和十位(3)把两个数按十位个位对齐写
(4)在左下方标清“+”加法运算,还是“-”减法运算
(5)先算个位再算十位,个位相加得数写个位下,十位相加得数写十位下(6)回头在检查一遍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竖式的书写方法和运算顺序,大家学得都很认真下面我们来做一组练习。
三、课堂练习1、13页做一做。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二的第二题,要求列竖式,注意书写的格式。
四、巩固提高
玩具飞机 玩具汽车 火箭 轮船 23元 12元 17元 30元
(1)、小明买一架玩具飞机和一辆玩具汽车,一共要用多少元?(2)、小红有50元钱,可以买哪几样玩具?(3)、小青想花最少的钱买两样玩具,他可以买哪两样玩具? 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五、课后作业
11.《不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篇十一
一、教学重点的把握
本节课我是将不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不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内容一起完成的,是在观摩老教师的课后自己进行的尝试,为了完成这一设定的内容,我基本没让学生进行练习,而教材设计中,这部分是分成两个课时去上的。孙校长指出,作为新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规范,比较严格地按照教辅说明来上,不能看着老教师课上的快,就跟着快。我想这的确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另外,课堂上应注意【精讲巧练】,把练习的机会还给学生,练习时间大于讲解时间,正如名言一样“我听过的,我就忘了;我做过的,我就记住了;我教过的,我就理解了!”
二、口算铺垫的开展
课堂一开始,我设计了十道口算题,主要是一年级已经学过的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通过PPT形式呈现,请举手的同学发言。为了让学生说类似“25加30等于55”而不是直接冒答案“55”,我几次提示“完整的说”,在评课中孙校长提出可以采用开火车的形式,并在做提前明确要求“看算式说得数”,还可以以如“转盘、卡片”等更【有趣形式】展开教学,另外口算的练习数量可加多一些。
三、课堂节奏的调节
在第一个知识点“不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教学既用了小棒,又用了计数器,比较费时,其实只用一个方法让学生理解算理即可,但这部分内容我已用时大约25min,课堂节奏拖沓,学生到后面的学习都比较烦躁,孙校长提出,课堂教学应注意【劳逸结合】,学生的注意力大约15-20min,过了这段时间,就容易走神,这时候,请孩子们静静休息,或者玩一些比较轻松的数学游戏如“我拍3,我拍7(10的组成)”将会提升教学的效果。
四、课堂常规的处理
低年级学生更需要【明确规定】,运用丰富手段进行教学激励。如请学生做题时,提出指令“左手拿笔,右手拿尺子”;学生发言精彩、课堂表现突出,要不吝于发小红花等;上次听课,张老师也指出我的课堂调控能力比较欠缺,加强课堂常规的训练,对我来说,的确刻不容缓!
五、教学内容的深化
12.小学数学进位加法知识点 篇十二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思想,并能迁移到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二、教学重点:渗透转换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和几的进位加法。
三、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四、教学关键: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先做9+=10(幻灯片2)
练习(幻灯片3)
1、请问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呢?试着说说想法。
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几中情况:
(1)9和5和起来是14。
(2)把5分成1和4,9加1是10,10加4是14。
回答是第二种的同学请回答。是想把我们没学过的9加几变成我们学过的10加几来算,对吗?
还有其他的分发,这里为什么要把它分成1和4?
(3)把9分成4和5,5加5是10,10加4是14。
同学回答(3)
(4)把9看成是10,10加5是15,15再减多看的1是14。
你也是想把9加几变成10+几来算对吗?那为什么还要减1呢?(把这种想法和10+几连起来)
2、得出最佳方法。
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帮我想了这么多的好方法,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呢?为什么?(1)、(3)(4)这三种方法也很好,不过5和9和起来是多少一下子很难想出来,这时还是要先把它变成10加几来想比较简单。
3、下面接着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练习:幻灯片第4、5张。
4、现在,我们一起看看图片:(第6张幻灯片)
5、同学们做题目1:(第7张)
6、题目2:(第8、9张)
7、练习(第10张)
【小学数学进位加法知识点】推荐阅读:
小学二年级三位数加法数学教案08-26
教学设计_小学数学_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一次进位或退位)11-18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教案教学设计有板书08-05
小学数学各章节知识点09-27
小学数学知识点练习题06-24
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总结09-28
小学苏教版数学知识点06-09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08-08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08-25
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