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环境保护教案

2024-09-18

农业环境保护教案(精选8篇)

1.农业环境保护教案 篇一

农业企业化经营与农业环境保护

摘要:促进农业企业化发展与环境维护要保持农业企业的持续、高效发展,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农业企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关键词:农业企业发展;环境保护;影响 一 案例背景

银河杜仲公司地处江西萍乡银河镇,公司主营业务是利用自主研发的杜仲饲料进行生猪养殖和销售。该公司于2005年投资2000万元动工兴建了占地600亩、猪舍46栋的绿色杜仲生猪养殖基地。到2011年,该基地生猪年出栏达到3万头,日存栏达到1万头,年纯利润超过300万元。规模养殖为公司和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生产猪粪尿近50吨、生产污水近100吨的污染源,由此引发的经济、法律、道德和公益责任纠纷令企业为之忙乱。如何消除污染、变废为宝,成为银河杜仲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现实问题。

与其他规模养殖基地一样,银河杜仲公司在创立初期并未做过预防污染的设计和控制,而是依循当时农户的养殖习惯,把养殖废液直接排放到养殖基地周边的河田沟渠,这导致区域水域变黑发臭;粪污长期露天随意堆放,致使区域内弥漫着难闻的废气并滋生各种有害微生物,这些粪污没有经过隔离措施直接侵袭破坏土壤结构,而且粪污随雨水渗透污染了地下水质,这种污染态势激起了区域内外的强烈反对,导致了各类经济法律纠纷。

经社会强烈要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治理政策,沼气工程是其中最有效和投资最大的政策举措,它的大力推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银河杜仲养殖系统这样的生态环境,实现了原始污染控制。但由于缺乏进一步的工程管理,当牲畜粪便经由沼气池转换成富含有机质的沼液后,便被直接排入了农村露天沟渠,导致CH4、CO2等温室气体为主要成分的沼气直接释放入大气。这种程,却使整个区域内农田营养过剩、水稻青苗减产、沟渠河塘富营养,大气污染情形的结果是一个养殖企业花费数十万元建设费的沼气工、环境污染的情形未得到根本改观,且存在日益严重的趋势。二次污染控制既成为了当前环保的重点,也是银河杜仲公司这样的农企焦虑的关键问题。

二 结合案例关于我国农业企业发展的思考

促进农业企业化发展与环境维护要保持农业企业的持续、高效发展,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农业企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健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环境政策的法规体系

我国的农业环境法规体系还相对薄弱,部分法规条例已经难以适应新的体制变化和经济发展需要,地区间、部门间的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在执法工作方面,也存在执法力量薄弱、执法机构过于分散、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执法装备落后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执法效果,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2强化农业企业经营者的环保意识

农业给我们提供了必备的生活资源,只有保持人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才能保持农业长期、持续发展。要在广大农业企业经营者中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帮助他们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观念,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引导和鼓励他们自觉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通过对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一方面可以引导消费者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和支持,并产生对环保产品的巨大需求,为有机农产品等的销售提供一个广阔的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引导广大农业企业经营者对农业环境的重视和保护,促使他们积极从事环境保护型农业生产,自觉减少对化肥、农药等有碍农业环境的生产资料的使用。

3发展绿色农产品

积极培育、扶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农业产业,包括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产业。按国际市场的需求,坚持产业化、标准化、科技化和突出特色等原则,建立绿色产品出口基地,扩大高质量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品质。发展绿色农业使生态环境保护不再成为社会和企业的负担,而成了农业企业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不可缺少的手段,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互相依存的整体。从根本上解决了目前因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生长激素等造成的环境污染、食品污染等问题。

4加强国际环保的合作与交流

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任何一个地区环境的破坏很快就会设计其他地区乃至全世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影响是无国界的。因此要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在环境保护方面有经营的国家要帮助环保相对落后的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要积极争取国际帮助开展生态建设,学习国外先进适用的技术,通过对外交流,使更多国家了解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扩大我国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国际影响。

2.农业环境保护教案 篇二

1 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宣传, 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抓住昭通市“六大战略”发展机遇, 组建“昭通市生态经济建设”宣传队伍, 广泛宣传昭通市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不仅要积极促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构建同昭通生态环境相适应的产业体系, 还应大力建设生态工程,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善于利用教育、宣传平台, 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形式, 结合农村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 重点宣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于昭通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重大节日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促使农村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不仅要引导农村基层干部提高环保意识, 还要在广大农民间进行全面宣传, 注重对中小学生环保意识的引导和教育。

2 大力发展科技, 有效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

昭通市用加大对农业科技的资金投入, 基于食物安全、农民增收和生态安全为宗旨, 进一步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优势农产品重点生产、加工技术攻关。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国际先进技术的能力。中试、熟化、组装配套已经拥有的成熟、先进的技术, 并广泛推广, 同时注重创新推广方式, 促使农业经济和科学的迅速结合, 提高农业技术的转化率和推广率。组织开展各种新农业种植技术培训教育活动, 并号召农民积极参与, 尽力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才能、有技能、有经营头脑的新型农民。进一步深化改革农业科技制度, 逐步构建农业创新型科技体系, 加大科研支持力度, 促使昭通市逐步走上“和谐、生态、友好”发展之路。

3 推广科学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首先, 昭通市应广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其不仅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而且还能够避免养分流失, 提高肥料利用率, 增加地力,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 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昭通市可通过政策支持、试验示范、宣传引导, 广泛推广农作物秸秆发酵生产食用菌、秸秆还田、秸秆制板、沼气建设和秸秆发电等技术, 从而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1]。另外, 研发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和农作物施肥技术, 并在农村进行广泛推广, 引导广大农民逐步形成“公共植保”“绿色环保”的理念。值得注意的是, 高度重视病虫害的监测, 第一时间向广大农户送达准确、可靠的病虫害发展情况, 引导其科学防治, 从而获得明显的防治效果。同时, 推广使用新型植保施肥器械, 控制农药使用量, 从而提高农作物的安全性;推广应用低残留、低毒、高效的农药和生物农药, 确保农产品安全, 保护生态环境。

4 实施生态农业建设, 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

加强对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推广力度, 同时注重监管, 增强其公信力, 广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严格根据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产品的生产技术标准, 开展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 注重基地建设, 积极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 积极扶持相关技术协会, 进一步壮大农村专业经济组织, 善于利用协会+农户、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式, 促进农工业产业化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远、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随着昭通市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 今后工作的重点在于创建“绿色生态昭通”,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然而, 农业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点,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所以,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生态环境, 努力将昭通市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相统一,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农业城市, 促进昭通市农业可持续发展。

摘要:现阶段, 云南省昭通市城镇化、工业化建设进程逐渐加快, 农业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紧张, 农业污染加剧, 农业环境质量降低,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加强农业环境保护,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对于昭通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基于此, 分析如何加强农业环境保护, 促进昭通市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环境,农业保护,生态文明

参考文献

3.农业环境保护教案 篇三

关键词:镇赉县;生态环境保护;存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X32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8.002

1镇赉县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工业“三废”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威胁仍较严重。相当一部分企业设备比较简陋,工艺相对落后,技术含量不高,人员素质较低,导致在生产过程中“三废”大量排放;农业污染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加重。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养殖业特别是规模养殖业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治理不到位,大部分畜禽场地晴天蚊蝇成片,雨天粪水漫流。大量含有有机物和氮、磷营养元素的污水、污物直接或间接进入河流、土壤,成为新的环境污染源;生活垃圾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渐增,加上处理方式简单,对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地下水环境的危害很大。不但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污染农产品,而且严重影响村容村貌、人体健康;森林草原面积减少,湿地面积减少,土壤沙漠化盐碱化严重。

2 保护镇赉县生态环境的建议

2.1加大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提高全民生态意识

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保证。必须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农业环境意识。深入广泛地开展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农业环境保护宣传,增强全民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2加强农业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依法强化对农业环境和主要农产品的污染监测和管理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农业部门应对农村生态环境,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评价和管理,并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虽然我县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组建了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站,但由于队伍和手段还不健全,工作很难正常开展。根据国家的要求,针对我县的实际情况,迫切需要完善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依法加强对全县农业生态环境管理和监督。

2.3广泛开展生态农业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农业,强调以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统一为目标,因地制宜,使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精华结合,使物质多次循环得到有效利用,提高产出率和生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通过调整工业产业和产品结构,消除重点污染源;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物质的多层次循环利用。逐步建立种养加一体化,农林牧渔多元化的农业发展体系;通过技术革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控制农业自身污染源;通过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增进人民身体健康。

2.4 大力开展畜禽粪便综合治理,强化排污管理

开展畜禽粪便的综合治理,消除养殖公害、防治畜牧污染,是一项充分体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益工作。尤其在当前农业结构调整时期,畜牧业的发展需要规模化、区域化,而粪便治理带来的高投入和高成本又制约着规模化生产的发展,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矛盾,解决不好这个矛盾将直接影响到环境的保护和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因此,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大对规模养殖场粪便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以便推进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

2.5 增强植树造林种草的宣传力度

让人们了解植树造林种草对我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根据生态学家所讲森林草原是大地的肺,湿地是大地的肾,一定要保护大地的肺和肾,才能保护生态平衡。造林种草既可以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又可以增加收入,这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3 发展有机农业生产,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当前农业生产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很大,粮食、蔬菜、水果中农药的残留量严重超标。过多施用化肥使粮食、蔬菜、水果品质下降,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因此,需要发展绿色有机可持续农业,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在农业生产上应多施用有机肥少施用化肥,施用有机肥既能改良土壤,又能降低生产成本,还能生产出优质农产品,让人们吃到放心健康的食品。

3.1使用低毒残留农药,少用或不用高毒农药

可以采用无公害的方法防治病虫害,包括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如稻田利用围栏养鸭,既可以防治病虫害又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还可以用白僵菌、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也可以选用抗病虫害品种,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2调整种植业结构

要掌握好市场信息,种什么效益高,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的自然条件来确定。我县干旱少雨,应减少玉米等需水量大的作物的种植面积,多种一些耐旱的经济作物(如花生),应该大力发展大棚蔬菜和保护地生产,以增加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蔬菜大量向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出口。如果我县能建立龙头企业,将我县的蔬菜打入国际市场,那么发展大棚无公害蔬菜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4.农业环境保护教案 篇四

李剑

根据武冈市农业局党委的安排,武冈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管理站组织了全体站员参加的“加快邵阳发展大家谈,推动武冈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大和谐”活动,站员们踊跃发言,结合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武冈市农业资源和环境的现状,以及全国和国际的大环境谈了自己的看法,现将一些心得和建议总结如下:农业资源与环境是自然界中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各种要素的总称,是农业生产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要保证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农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只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保持生态平衡,才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由于武冈市人口多、人均资源贫乏,尤其是近年来农业资源问题日益尖锐化,武冈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全市农业的未来任重道远。

一、农业资源与环境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战略目标。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不仅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和努力方向。纵观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历程,都出现过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而农业资源如土地、水资源、劳动力和资金等做为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直接影响着农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应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

二、农业资源的概念和可持续发展。

物种资源等等。农业社会资源指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因素中可以用于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主要有人口、劳动力、科学技术和技术装备、资金、经济体制和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资源已成为评价和衡量农业可

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节约和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解决农业资源日益尖锐的供需矛盾,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状况,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以满足逐年增长的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从农业资源角度来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充分开发、合理利用一切农业资源,合理地协调农业资源承载力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提高资源转化率,使农业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优化配置达到农业资源永续利用,使农产品能够不断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求。

三、农业资源与环境

武冈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只有大力发展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需求;这种需求不仅指数量增加上的满足,更应指农产品质量提高上的满足。农业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把农业发展、农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资源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尽可能减少农业发展对农业资源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置农业发展于农业资源的良性循环之中。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实现生产经营适度规模化,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化,农产品品种多样化和品质优良化,实现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和低耗,变原来的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农村经济和社会经济全方面的持续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不单纯地是追求数量上的增加,而是要实现农民日益富裕、农业社会全面进步,使农村的资源环境、人口、经济和社会相互协调,共同发展。要保证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农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只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保持生态平衡,才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农业产量稳定持续增长,农产品质量不断改善,农业生产率稳定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经济效益可持续增长。人口是重要的经济

资源,但是作为消费者又给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必须控制人口数量,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增加人力资源的资本存量,才能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农业科技特别是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能使农业增长从单纯依靠资源和环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增长的科技含量。农业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提高农业产品的产出率、产品质量和农业经济效益,而且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把社会进步和资源环境保护放在首位,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贫困造成资源环境恶化,资源环境恶化又加剧贫困,最终对农业发展产生严重的制约,造成了人口增多一贫困-资源环境恶化一经济发展减缓的恶性循环。工业“三废”污染急剧向农村蔓延。农药和化肥的超量使用使得农药残留超标率和检出率很高,化肥的使用已使粮食增产出现了边际负效应。农药化肥等的滥用不仅使土壤、水体和大量农产品受到污染,导致不少农作物高产地区的农田生态平衡失调,病虫害越治越多,耕地污染、水污染及农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也日益严重起来。乡镇企业的高速发展也对农业资源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这样不仅污染了农业生态环境,造成资源恶化,制约了乡镇企业的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探讨农业资源问题

武冈市面临的农业资源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严重影响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市场经济下,如果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农业资源保护,就会使目前已经恶化的局势进一步加剧,导致农业生产严重缺少后劲;制约农业发展进而制约整个经济发展。由于对农业自然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利用,使得土壤侵蚀严重,水土流失严重,改善农业资源环境。防止工业“三废”直接排入农业环境而造成危害;严格控制乡镇企业的污染源;最后要控制农业自身的污染源,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尤其是高残毒农药的使用,防止过量使用氮素化肥,避免农用水体富营

养化等等。长期以来农业资源的无偿使用已经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对农业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非常不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若不能及时扭转资源无价和价格扭曲现象,就会加重对资源的浪费。因此,必须规范农业资源作为一种特殊资产的评估方法,加强农业自然资源的估价和评价工作,推行有偿使用及社会补偿制度,资源开发的申报和审批制度,以便加强对农业资源的管理,保护农业资源环境。

五、对武冈市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些建议

由于武冈市人口多、人均资源贫乏,尤其是近年来农业资源问题日益尖锐化,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要认真分析面临的困难,积极采取解决措施。

1、加大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大力培训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管理的专业人才,完善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法律、管理、工作程序等规章制度,加大农业环境执法力度,建立对造成农业环境破坏的单位和人员的法律追究制度和相应的措施。

2、加大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逐步完善这项工作的基础和监测设施。

3、开展生态农业、集约化农业,建立健全资源产权制度、农业自然资源的评估方法和有关农业资源的法律法规等,节约农业资源,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农业资源的浪费,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增强农业资源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程度,就可以实现武冈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农业技术教案 篇五

农业技术 一. 单元内容概述

本单元紧紧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土地使用和育种),产中(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产后(动植物产品的贮藏加工)各环节的技术展开,进而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的主要技术措施,并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这些技术的双刃性。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和生产过程。2.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环节和主要技术措施。

3.了解技术对农业发展,尤其对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贡献。4.了解技术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5.理解生物学研究是农业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基石。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从正反两方面评价技术应用对农业和社会的影响。2.经理对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业技术产生,演进的探究过程,提高分析和解决农业技术问题的能力。

3.理解如何协调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的关系是农业技术应用于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4.体会农业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提高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解放劳动力等。5.体会资源与控制,优化与权衡在农业技术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对农业技术学习的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产生对农业及农业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保护生态环境,营造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意识与动机。

课题:第一节

土地使用技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上的耕地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耕地上生产出更多的粮食,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2.了解农作物间复套种等耕种技术及其增产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农膜覆盖技术的种类,优缺点。2.了解盐渍土及其改良技术。3.了解无土栽培的种类和基本概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对土地使用技术的认识,激发对其中一些技术作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2.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引入: 小组活动:观察两个分别装有土壤和沙子的两个花盆里进行播种,浇水,发芽情况。

提问:我们能够看到什么情况? 学生回答。

讲解:我们可以看到的情况:在同样的温度条件下,要使花盆保持一定的湿度,装土的花盆浇水的次数明显少于装沙子的花盆在保持一定的温湿度情况下,两个花盆里的种子都能正常发芽,但装土的花盆里的幼苗长势要好。由此说明,土壤在理化特性上有别于沙子,如土壤具有团粒结构,保温性和保水性较强等;土壤对植物生长既起到支撑作用,又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所需的大量营养物质,而沙子只能起到支撑作用。

教学流程:

一 世界领先的耕种技术

农作物间套复种能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和地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增产作用为:

1.合理利用光能和土地

不同作物的高矮,株型,需光特性,生育期等各不相同,通过不同农作物的搭配,能合理利用光能和土地。

2.争取农时季节

根据作物生预期的差别采取错期播种法,错开不同作物吸肥吸水的高峰期,能减缓作物间的竞争,合理利用资源。3.用地养地相结合

不同作物根系的生长特点不同,对土壤,水分,养分,空气等的需求也不同,遗留在土壤中的残茬和分泌物也有差异,因此,根系深的作物与根系浅的搭配,可以培肥地力。

二 农膜覆盖栽培技术

在露地不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季节,将透明的塑料薄膜直接覆盖在地面上(地面覆盖)或覆盖在支架上(大棚覆盖),创造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小气候环境,就是农膜覆盖栽培技术。

三 盐渍土改良技术

盐渍土:当土壤的表层或亚表层,一般厚度为20——30厘米的土层中可溶性盐类超过0.1%~0.2%或碱化度超过5%时,就属于盐渍土。

绝大多数分布在大气年降水量小于年蒸发量的半干旱,干旱地区。从地理位置上看,由于水是往低处流的,所以盐渍土往往发生在排水不畅的低洼地。

四 无土栽培技术

无土栽培方法又称水培法或营养液栽培法。优势: 1.产量高

我国采用无土栽培方式生产的番茄,黄瓜,每平方米产量都超过30千克,是土壤栽培的2~3倍。

2.不受地方限制 无土栽培不用土壤,可以在任何不适宜农业生产的地方发展。如:可以充分利用沙漠,戈壁,海岛等不毛之地。甚至在远洋轮船,冰天雪地的南北极,太空上都可以进行无土栽培。

3.产品质量好

无土栽培不仅脱离了易滋生病虫害的土壤,而且其生产环境较洁净,农药使用量小,能较好的改善产品的卫生品质。

4.节省水肥

一般生产条件下,无土栽培较土壤栽培节水60%以上。5.劳动强度小,省工省时

无土栽培脱离了土壤,无需中耕,翻地等作业,能大大减轻劳动强度。

总结:谁着计算机技术在无土栽培中的应用,无土栽培生产正朝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总结:

我们要手机可靠的数据,重点放在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原因,耕地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分析,以及查找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上,学会写调查报告。

练习:看短片了解我国近二十年来当地农用耕地面积的变化情况。

作业:写一份调查报告。板书:

第一节

土地使用技术

一 世界领先的耕种技术 1.合理利用光能和土地 2.争取农时季节 3.用地养地相结合 二 农膜覆盖栽培技术 三 盐渍土改良技术 四 无土栽培技术

无土栽培方法又称水培法或营养液栽培法。优势: 1.产量高 2.不受地方限制 3.产品质量好 4.节省水肥

5.劳动强度小,省工省时 课后记:

课题:第二节

育种技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育种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知道目前生产上常用的育种方法,能够对育种技术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杂交育种技术及杂种优势,对杂种优势给农作物产量带来成倍增长有较深刻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转基因生物育种技术,对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过程:

引入:

观察:玉米,水稻,小麦,大豆4种作物种子的催芽实验。教师演示操作:先在水中充分侵泡种子;盖上湿润的纱布或棉花催芽,避光并保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催芽期间,一天翻动2——3次,保证透气和受热均匀;观察记录种子的发芽变化情况。

学生观察记录。

讲解:通过4种农作物种子发芽时间的对比,既玉米,大都发芽需要1——2天,水稻,小麦发芽需要2——3天,了解不同农作物在生产技术上的差别;了解种子萌发的动态过程,并感受种子的生命力;通过动手操作,对农业技术有所领悟,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流程:

种子是生命之源,培育优良的种子是农业高产稳产的关键环节。一 选择育种技术

这是最简便易行的常规育种方法,是靠生物体自身的变异型,选择其中最符合人类需要的变异,通过动植物的遗传性,将这些性状保留下来。

例:在同一块稻田里,有的水稻秧苗长势旺,抗稻瘟疫病的能力强,结的穗大,粒饱满。把这些水稻的种子保存下来,一年一年种下去,经过多次选择,就可得到抗病能力强,子粒饱满的水稻新品种。

二 杂交育种技术

这是动植物生产上最常用,最有效的育种方法。20世纪30年代起,杂交育种技术掀起了农业上一场震撼世界的“种子革命”。

科学家成功的吧杂交优势的理论应用于玉米,水稻,小麦等主要谷物作物,培育出了琳琅满目的高产优质新品种,使全世界农产品产量增长了30%.三 生物育种技术

采用选择育种或杂交育种,要育成一个新品种,最少需要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

生物育种技术,也叫基因工程育种,克服了传统育种技术的不足。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转移,按照人类的意愿塑造动植物新品种。总结:

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的担忧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环境安全性问题,例如抗除草剂和抗病虫基因是否会创造出超级害虫和杂草。二是食品安全性问题,包括外源基因是否会整合进入人类基因中以及是否会引起人类的过敏反应等。

练习:看图分析。

作业:以实物为例做调查报告。板书:

第二节

育种技术

一 选择育种技术 二 杂交育种技术 三 生物育种技术 课后记:

课题:第四节

栽培和饲养技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农作物从播种到收获所需要的栽培管理技术及畜禽从出生到长大所需要的饲料管理技术,包括提供水和养料的技术,防病治病的技术以及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所使用的生产工具和大型农业机械等。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识别农作物肥料的性质,用途和效果,了解动物饲料的特性。

2.能够正确看待化肥和农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的同时,思考它们可能对人畜,环境造成的影响或危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了解工厂化农业的广阔发展前景。

教学过程:

引入:

实验:用花盆在室内栽培植物的实验活动。老师做实验,学生观察。

本实验采用3个花盆,1号花盆装土壤,2号和3号花盆都装锯末和沙子,播种后给1号和2号花盆浇水,3号花盆浇营养液。观察

学生观察回答。结论: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水和营养,土壤能提供给植物必须的营养物质;离开了土壤,植物所需要的营养就要靠其他来源提供了。

教学流程: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下对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有极大帮助的生产技术,简单地说,就是保证动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养护技术。

一 提供水和营养的技术

动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大量水分和营养。一直以来,化肥在农作物生产中都占据主角,在20世纪,化肥对粮食增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长期使用化肥对土壤结构及土壤本身养分的破坏是很严重的。

在农业生产中,节约用水,减少化肥的使用,增加有机肥和微生物肥的使用,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

二 防止病虫草害

动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略,防病治病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技术环节。

三 生产工具和机械

在农业中,生产工具和机械的使用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变化,如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节省劳动时间等,进而说明了这样的观点:农业的发展总是与生产工具的改造和农业机械的推陈出新相伴随,农业要实现现代化首先要实现农业机械化,既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总结:

本节课要学的技术都是一些对农业增产增收发挥巨大作用的技术,如化肥和农药的应用使粮食增产了40%~50%,水利灌溉技术使粮食增产了20%左右。

练习:看实物,图片和幻灯片

作业:设计一个养鸡场参观活动调查报告。板书:

第四节一 提供水和营养的技术 二 防止病虫草害 三 生产工具和机械 课后记:

栽培和饲养技术

课题:第四节 贮藏加工技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产品贮藏和加工技术是延长供应期,改变和改善产品风味的有效措施。

2.了解农产品采摘后发生了怎样的生理变化,贮藏和加工技术是如何通过改变这些生理变化而达到保鲜目的的。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农产品低温贮藏和气调贮藏的设施,功能和优缺点。2.能够列举农产品加工的方法,并指出这些方法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提出一些食品保鲜的技巧或建议。2.理解贮藏加工技术对于促进经济繁荣,提高生活质量,保障生活所需等方面的贡献。

教学过程:

引入:

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水果贮藏保鲜的试验。学生在家里就可以完成,观察水果保存的状态的不同。讲解:这是由于低温缺氧条件能起到抑制水果呼吸消耗的作用。教学流程:

农产品产后处理分两个技术环节。一 贮藏技术

农产品采摘后,最主要的生命活动是呼吸作用,贮藏就是通过降低温度,调节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方法来抑制农产品的呼吸活动,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

1.低温贮藏技术

如:地窖贮藏,通风库贮藏和冷库贮藏。2.气调贮藏技术 如:薄膜封闭贮藏。

总结:这些技术还说明人类对贮藏技术的研究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由简单的窖贮到自动化控温的冷库贮藏到气调结合冷藏的封闭贮藏,技术创新无处不在。

二 加工技术

农产品加工方法很多,如:干制,灌制,腌腊制等 总结:

在这里我们要了解一下粮食和蔬菜的贮藏原理及方法。粮食可以分为常规贮藏,低温贮藏,气调贮藏,化学贮藏等,而蔬菜可以分为常温贮藏,机械贮藏和气调贮藏三大类。

练习:学生自己看结构剖面图。作业:学制作果酱和酸奶。板书:

第四节 贮藏加工技术

一 贮藏技术 1.低温贮藏技术

如:地窖贮藏,通风库贮藏和冷库贮藏。2.气调贮藏技术 如:薄膜封闭贮藏。二 加工技术

6.农业教案 篇六

1、农业概念、农业分类、农业地位

2、我国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与主要问题

3、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情况、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畜牧业的分布。众多的商品粮基地 A、三江平原 B、松嫩平原 C、洞庭湖平原 D、鄱阳湖平原 E、成都平原 A B C D E 返回 畜牧业的分布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3、我国有哪几大牧区? 内蒙古牧区 青海牧区 新疆牧区 西藏牧区 返回 农耕区畜牧业 例如:我国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是 四川、湖南、河南 副业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一节 农业 一 一 一

什么是农业?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思考 一种直接利用土地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想一想

你认为农业生产包括哪些方面,试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下列图片内容属于哪个农业生产部门 种植业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狭义的农业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下列图片内容属于哪个农业生产部门 林业 畜牧业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下列图片内容属于哪个农业生产部门 渔 业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下列图片内容属于哪个农业生产部门 渔 业 种植业 畜牧业 林 业 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农业生产部门。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等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在牧区,牧民靠放牲畜取得产品;在农耕区,农民靠饲养牲畜来获得产品的农业生产部门。对森林的种植、养育、保护、采伐以及对林木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的农业生产部门。主 要 的 农 业 生 产 部 门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广义的农业生产包括: 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狭义的农业:种植业 小结 农业的分类 人们对农业地位的看法: ——我国人口这么多,粮食生产太重要了。——只有农村实现了现代化,才能说中国实现了 现 代化。——应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战略重点的首位。农业的地位: 是支撑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这些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1、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品种丰富多样。当前,我国的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谷物人均占有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这说明什么?

材料一

2、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中国农业基础设施的发展 基础设施 施用化肥(万吨)农村用电(亿千瓦时)有效灌溉面积(万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万)1978 884 253.1 44965 11749.9 2000 4146.4 2421.3 53582 52573.6 这说明什么? 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3、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日趋合理。在东部,建设了大量高产稳产农田; 在生产水平低的地区培育了新的农业基地;为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海建立了许多以出口创汇为主的农产品基地; 城郊农业蓬勃发展。

材料三 这说明什么? 我国农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3、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日趋合理。农业生产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呢?

1、主要农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品种丰富多样。

2、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小结

1、生态环境条件比较差

2、基础设施仍较薄弱

2、面临的挑战

3、对策 建立商品粮基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运用现代科技,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人口增加 耕地不断减少 水土流失 自然灾害 环境污染

我国农业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呢?

农作物主要分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经济作物主要有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和药用作用 农业分布从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来分析 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畜 牧 业 渔业 林业 林业 种 植 业

南北差异明显 东西差异明显 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地区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饮料作物 纤维作物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小麦 水稻 大豆、花生 花生:山东、河南 油菜:长江流域 甜菜:黑、吉 内蒙古、新疆 甘蔗:华南、四川盆地 广西:最大产区 茶:闽、浙、云 棉花: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新疆 热带经济作物分布在哪里? 华南地区 海南省、广东的雷州半岛 云南的西双版

纳、台湾岛南部

知识回顾

农业 含义 地区分布 种植业 林 业 畜牧业 渔 业 西部 东部 东部半湿润和湿润平原地区:种植业 东北和西南:林业 东部沿海:渔业 畜牧业 长江中下游: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副业

1.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是().A.房地产 B.信息技术产业 C .农业 D.工业

2.农业的主要生产部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国西部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四大牧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国东部地区是种植业、_____ 和 ______ 的主要分布区.5.我国农作物的分布有明显的南北差异,粮食作物北方以______ 为主;南方以_______为主.C 农(种植业)林 牧 副 渔 新疆牧区 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 内蒙古牧区 林业

渔业 小麦 水稻

思维拓展

发展农业生产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因地制宜的原则(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A B C D 请给图中字母选择相应的农业生产方式: 农业(种植业)、牧业、渔业、林业 学以致用 南方有一家制糖厂,设想在附近开辟一个 甜菜生产基地,以满足制糖原料的需求。这种想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若四地区调换一下类型,可行与否?为什么?

1、如图,反映了东部地区南北方农业分布的差异。请你根据图中的内容完成下表,并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分析讨论造成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

地 区 秦岭~淮河 以北 秦岭~淮河 以南 耕 地 类 型 熟 制(一年几熟)

主 要 农作物 旱地 水田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小麦、玉米 大豆、甜菜 水稻、油菜 甘蔗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练习

2、请你按照下面的提示补充例证,具体说明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吃 种植业提供的食物 畜牧业能提供的食物 渔业能提供的食物 林业能提供的食物 穿 用种植业的产品作原料制成的衣物 畜牧业的产品作原料制成的衣物 用 用畜牧业产品加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 用林业产品加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

3、农业可为工业提供哪些原料?请你说出3-5种这样的农产品名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玉米、水稻 羊肉、牛肉 鲤鱼、草鱼 棉质大衣 羊毛背心 皮鞋刷 木筷、桌子

4、在我国西南部的山区中,农作物的种类、耕作制度随海拔高低的不同而不同。请在图中的适当部位填上如下四组内容,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为什么该地会呈现这样的分布规律? A、双季稻、香蕉,一年三熟;B、适宜发展林业、牧业;C、玉米、荞麦、燕麦,一年一熟; D、玉米、小麦,一年两熟。A B C D

课题:中国的农业 课型:新授课 自学指导题: 1、完成填充图第3页第五题(各种经济作物分布是重点)2、主要产于我国的饮料作物是--,列举我国的热带经济作物 3、完成第7页的题目; 4、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基地有哪些? 5、我国畜牧业与种植业的分界线是什么? 6、我国四大牧区是-----;各自代表牲畜? 7、畜牧业分为哪两类? 练习:根据分析找出正确的一幅图 ? 我国有哪些地区是主要的种植业区?从气候、地形等方面分析这些地区成为主要种植业区的原因。指图回答:种植业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是多少毫米的等降水量线? 我国的棉花主要分布在 —— 和 —— 的流域,还有非季风区的 —— 省。甜菜主要分布在我国 —— 带的 ——、——、—— 和 ——。甘蔗主要分布在我国 —— 带和 —— 带的南部沿海地区。

第1课农业的分布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的地位和分类

2、知道种植业的分布和主要的农作物。

3、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分布和主要牲畜。

4、知道我刚渔业的主要分布地区。【教学重点】

我国种植业的分布和主要的农作物 【教学用具】

各种教学挂图和投影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新课引入:前面学习了我国自然方面的知识,今天开始学习经济方面。

2、读课本68页插图,找出农业的定义和分类,注意它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 地位。

讲述:农业是通过人工培育和饲养动植物获取产品的部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板书:

一、农业与我们

我们最熟悉的是那种农业呢?

板书:

二、种植业的分布

读图找出我国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地区和主要的农作物。

总结: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平原和丘陵地区,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北方和南方。

列表总结南北地形、熟制、农作物等的区别。这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读图找出我国四大牧区和典型的牲畜。

板书:

三、畜牧业的分布

讲述:我国的畜牧业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其中后者占主要地位。

读图找出我国的三大林区,区分那个的天然林区,那个是人工林区。板书:

四、林业的分布

讲述:我们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的山区,最大的是东北林区,其次是西南林区和东南林区。读课本找出我国的渔业的分布地区,记住我国最大的渔场。板书:

五、渔业的分布

我国的海洋渔业集中于东部沿海,淡水渔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总结:我国的农业种类丰富,产量巨大,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结合自己的体会,同学们讲述自己对于种植业的了解,如主要的农作物,一年几熟等。

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一线,了解两侧农业的不同。再找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业类型和典型农作物。

在图上找出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和各自的优良牲畜。

读课本找出林业的主要产品和我国三大林区的分布地区。

7.我国农业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 篇七

1 我国农业环境现状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是当前中国农业环境的2个突出问题。农业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农业资源衰退, 自然灾害加剧, 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农田、牧场受工业 (包括乡镇企业) “三废”污染严重。大量使用农药, 造成土壤、水体污染和农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不合理施用化肥, 引起土壤团粒结构破坏、地下水硝酸盐积累和水体富营养化。农业环境恶化危害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 导致农业减产、绝产和农产品质量下降。农业环境破坏不仅会降低农业环境的生产力及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而且会对气候产生不利的影响, 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进而危害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1 农业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

1.1.1 工业和城市“三废”的排放, 造成工业、城市和乡镇企业污染。

工业和城市“三废”是指工业生产所排放的废水、废渣、废气。“三废”污染中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 若不经一定程序的处理, 或超标排放到大气、水体、土壤等生态系统中, 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容量, 由此污染环境, 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 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健康。“三废”污染不经妥善处理, 不仅会直接危害环境, 还有可能在环境中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 由此产生新物质, 进而通过不同的途径例如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等进入人体, 经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而危害人类健康。由于工业生产常产生大量废气, 如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氟化物、氮氧化物、氯化氢、一氧化碳、铅化物、汞化物、铍化物、烟尘及生产性粉尘, 会严重污染大气环境。而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会导致水质败坏, 破坏水产资源, 影响生活、生产用水。

据调查, 中国5.5万km河段有23.7%的水质不符合灌溉要求, 4.3%的河段严重污染、鱼虾绝迹;受污染的农田面积达666.67万hm2。2000年对30万hm2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有害重金属抽样监测发现, 其中有3.6万hm2土壤重金属超标[2], 超标率达12.1%。

1.1.2 过度施用化肥、农药造成的土壤污染。

目前,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 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也已居世界首位[3]。在农业生产中, 广大农户为片面追求农产品质量, 不合理地施用各种化肥, 造成化肥大量流失。据报道, 我国化肥使用量接近40 t/km2, 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22.5 t/km2的安全上限。另外, 施肥结构不科学、不合理, 导致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 中国化肥流失量约占使用量的40%, 不仅引起硝酸盐积累, 造成土壤污染, 而且通过农田径流造成水体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 甚至影响到地下水和空气的质量。

农药污泥等农用化学物质也严重污染土壤和大气环境。农药在大气中扩散和流失及在部分农畜产品中残留也较严重。中国每年使用农药约23万t, 其中除草剂占17%, 杀菌剂占21%, 杀虫、杀螨剂占62%, 而在杀虫剂中, 具高毒性的有机磷农药占70%。目前使用的农药, 有些在较短时间内可以通过生物降解成为无害物质, 而包括DDT在内的有机氯类农药难以降解, 属于残留性强的农药。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通过植物根系进入植物体内。农药进入河流、湖泊、海洋, 造成农药在水生生物体中积累。在自然界的鱼类机体中, 含有机氯杀虫剂相当普遍, 浓缩系数为5~40 000倍。尤其是有机农药大量施用, 造成严重的农药污染, 成为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威胁。

1.1.3 畜禽粪便污染。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畜禽粪便污染已成为城郊农业环境的主要有机污染物, 逐渐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化合物, 尤其是在饲料的氨基酸不平衡、可利用养分低的情况下, 含量更高。如肉仔鸡粪便中约含有50%的食入氮及55%的食入磷。这些氮和磷进入土壤后, 会转化为硝酸盐和磷酸盐, 含量过高会使土地失去生产价值, 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 使水体的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水体富营养化后, 蚊蝇及其他昆虫大量孳生, 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大量繁殖, 水体溶解氧量大幅减少, 鱼虾等水生动物因缺氧而死亡。此外, 粪便中因含有硫化氢、甲基吲哚、脂肪族的醛类、硫醇、胺类和氨气等, 所以堆积过久会产生恶臭的气味, 危害人畜的健康[3,4,5]。

患病或隐性带病的畜禽会排出多种致病菌和寄生虫卵, 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鸡金黄色葡萄球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禽流感和马立克氏病毒、蛔虫卵、毛首线虫卵等。据化验分析, 畜牧场所排放的每1 m L污水中平均含33万个大肠杆菌和66万个肠球菌;沉淀池内的污水中, 蛔虫卵和毛首线虫卵分别高达193.3、106.0个/L。如处理不当, 不仅会造成大量蚊虫孳生, 而且还会成为传染源, 造成疫病传播, 影响人类和畜禽健康[3]。

1.1.4 新兴设施农业产生的塑料等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地膜覆盖技术可以有效实现农业节水, 但地膜残留污染的问题比较严重。2005年我国地膜用量超过180万t, 地膜年残留量近千吨。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农用地膜的使用寿命一般为1~2年, 每次使用后总有部分地膜因破碎无法清理而残留在土壤中, 残膜不能腐烂分解, 积累过多, 造成农田固体废物污染。有研究资料表明, 地膜残留量在60 kg/hm2以上就可使农作物减产10%以上。据一些省、市的调查, 被调查区地膜平均残留量为3.78 t/km2, 减产损失达到产值的20%左右。因为残留的地膜不但给田间管理带来不便, 而且还极大地破坏土壤的耕层结构, 使土壤的理化性状变劣, 严重影响土壤的通透性以及水分的上下输导, 妨碍种子的发芽、生长, 同时还助长了细菌等有害生物的活动、从而造成作物根系生长发育不良, 导致农作物减产。

1.1.5 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土壤结构破坏。

秸秆焚烧会污染大气, 影响大气环境质量。数据表明, 焚烧秸秆时, 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3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 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 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 相当于日均浓度的五级水平。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 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 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 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发生, 影响人体健康。焚烧秸秆还会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 能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 破坏土壤结构, 造成土壤氮、磷、钾的缺失, 农田质量下降, 影响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 直接影响农业收益。

1.2 生态破坏的主要表现

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方面。

1.2.1 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严重。

随着森林的砍伐和草场的退化, 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土壤侵蚀日趋严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 全世界30%~80%的灌溉土地均不同程度受到渍害和水涝灾害的影响, 由于侵蚀而流失的土壤每年高达240亿t。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79万km2, 每年土壤流失总量达50亿t, 全国总耕地的1/3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土地沙漠化不断加剧, 面积已达1.3亿hm2;盐碱地逾600万hm2。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黄土高原地区, 该区总面积约54万hm2, 水土流失面积已经达到45万hm2, 其中严重流失面积约29万hm2, 每年通过黄河三门峡向下游输送的泥沙量达16亿t。其次是南方亚热带和热带山地丘陵地区。此外, 华北、东北的水土流失也相当严重。

1.2.2 农业资源衰退。

中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于世界第3位, 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绝对量虽然比较大, 但人均占有土地数量很少。《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2000年中国耕地总面积为1 282亿hm2, 人均耕地面积为0.101 hm2, 不足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2。由于基本建设等对耕地的占用, 目前全国的耕地面积以每年平均数十万公顷的速度递减。而且人均耕地在逐年减少, 现有耕地中有近1/2的耕地条件较差或存在某些障碍因素。我国耕地的土壤质量呈下降趋势。全国耕地有机质含量平均已降至1%, 明显低于欧美国家2.5%~4.0%的水平。东北黑土地带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刚开垦时的8%~10%降至目前的1%~5%;中国缺钾耕地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56%, 约50%以上的耕地微量元素缺乏, 70%~80%的耕地养分不足, 20%~30%的耕地氮养分过量。由于有机肥投入不足, 化肥使用不平衡, 造成耕地退化, 保水保肥的能力下降。2000年, 西北、华北地区大面积频繁出现沙尘暴与耕地的理化性状恶化, 团粒结构破坏有很大关系。

1.2.3 农用水源短缺, 特别是北方农用水源严重短缺。

据报道, 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 200亿m3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 污染了55 000亿m3的淡水, 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2000年, 全世界通过下水道和工业管道排放的污水量达16 000~21 000亿m3。由于水质污染导致发病率上升, 水生物死亡。据有关专家预测, 仅我国每年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150亿元, 1985—2000年我国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 735亿元。2002年山东省近400万hm2农田无水灌溉, 50万hm2绝收[6]。

1.2.4 草原不断退化。

中国草原总面积约3.53亿hm2, 可利用草地面积3.12亿hm2, 占国土面积的40%以上, 居世界第四位。但由于长期对草原资源的自然粗放式经营, 我国草地累计退化面积已达6 670万hm2, 并且沙化、碱化、退化的状况有加剧趋势。内蒙古和青海许多牧场的产草量比20世纪50年代下降了1/3~1/2, 而且质量变劣。

2 农业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农业环境是自然整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物质条件, 具有广泛性、整体性、区域性的特点。农业环境遭受污染, 制约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体健康构成了威胁。因此, 应当采取措施, 积极预防农业环境被污染和破坏, 对于已经污染的农田, 应当尽快恢复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地力水平,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7]。

农业环境保护就是利用法律、经济、技术的各种手段, 使农业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维持良好的状态, 防止其遭受污染和生态破坏。其是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护农业生态平衡的综合措施。

2.1 制订有利于农业综合开发的技术经济政策

强化农业环境管理, 制订保护和改善农业环境、防止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法规, 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管理体制。农业、林业、水利、环保、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对农业生态功能保护区管理、保护与建设的监督。切实加强对水、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矿产等重要自然资源的环境管理, 严格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2 及时处理农用污水、固体废弃物, 防治工矿企业“三废”污染

有机物、酸、碱及无机盐的污染主要来自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因此, 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及时处理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生活污水, 做到达标排放, 控制污染物进入农业环境。在农业生产中, 特别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 禁止进行污水灌溉和使用农用污泥, 也是保护农业环境和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7]。

工业废渣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但其也是一种自然资源, 应合理开发利用, 以开辟新的原料来源,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废渣堆放场所, 要有防止扬散、流失等措施, 以防止对大气、水源和土壤的污染[7]。凡已有综合利用经验的废渣, 如高炉矿渣、硫铁灰、钢渣、煤灰粉尘、电石渣、赤泥、白泥、洗煤泥、硅锰渣、铬渣等, 必须纳入工艺设计、基本建设与产品生产计划, 实行“一业为主, 多种经营”, 不得任意丢弃。

工业布局和选择厂址时, 需充分考虑工业“三废”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如工业企业一般应避免布置在城镇居民区的上风向和水源上游;一些污染较大的工业如冶金、化工、造纸业要远离城市中心;大工业企业与生活区间要有适当的隔离带, 以减少环境污染的影响等。大力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 开展“三废”综合治理, 是防治工业“三废”污染、搞好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

2.3 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和高选择性新农药, 研究农药加工和新的施用方法

防治农药污染, 积极推广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 在农药污染防治方面, 除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外, 还应采取多种措施。一是调查研究各种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特点, 及时预报, 在关键时期适时用药, 减少用药次数。二是研究推广先进的喷雾技术, 改进农药剂型, 开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易分解的农药, 提高防治效果。三是推广采用生物防治、人工防治、生态防治、营养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 大大降低农药的污染。四是对农药残留超标的农田, 改为制种田或改种经济作物、花卉、苗木, 减少对粮食、蔬菜的危害, 保护人体健康[7]。

2.4 合理施用化肥, 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减少化肥污染

一是防止化肥污染, 不要长期过量使用同一种肥料, 掌握好施肥时间、次数和用量, 采用分层施肥、深施肥等方法, 提高肥料利用率。二是配合施用化肥与有机肥, 增强土壤保肥能力和化肥利用率, 减少水分和养分流失, 使土质疏松, 防止土壤板结。三是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增施磷肥、钾肥和微肥, 降低农作物中硝酸盐的含量[7]。四是制定防止化肥污染的法律法规和无公害农产品施肥技术规范, 使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肥料的施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有效控制化肥对土壤、水源和农产品产生的污染。

2.5 加强农业环境监测, 防治重金属污染

土壤一旦遭受重金属污染, 则很难修复。因此, 要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 严格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对于已经污染的土壤, 要采取相应措施, 阻止污染物进入食物链。一是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定期监测, 做好基本农田保护, 防止重金属污染土壤。二是在已经污染的土壤上, 选择种植抗性强、富集量小或不进入食物链的农作物。如玉米不易吸收残留重金属且有抗性较强, 瓜果类和根茎类蔬菜对重金属残留的吸收量较小, 也可选择种植。或将污染农田改为制种田或改种其他经济作物, 如棉花、花卉、苗木等。三是通过施用碱性肥料提高土壤p H值, 使重金属生成沉淀, 或者施用有机肥及抑制剂, 使重金属形成络合物, 降低其有效态含量。四是采取各种农业措施, 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状态, 促进重金属迁移转化, 减少重金属危害[7]。

2.6 加强生物卫生防疫, 防治禽畜粪尿污染

养殖场在治理规模化禽畜粪尿污染时, 要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 制订标准, 规范管理, 对禽畜粪尿进行生物化处理, 采用生物技术, 利用有益的微生物对禽畜粪尿进行高温发酵腐熟, 将粪便进行彻底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

农业环境污染造成生态的冲击效应是全方位的, 涉及到了以人为中心的整个食物链的安全, 环境污染不仅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危害, 而且还具有遗传作用。因此, 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 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摘要:从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农业环境现状, 强调农业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从保护农业环境的要求出发, 提出了治理“三废”及城市垃圾、肥料、农药和农膜等农业环境保护措施。

关键词:农业环境,环境污染,农业生态,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1]农业大词典编辑委员会.农业大词典[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8:1193.

[2]阿怀念.农业环境污染的途径及治理措施[J].甘肃农业科技, 2002 (8) :44-45.

[3]陈慧萍, 吴景央, 许永江.浅谈沼气工程在改善养猪业污染中的作用[J].福建畜牧兽医, 2003, 25 (5) :9.

[4]刘波.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措施[J].甘肃农业, 2004 (3) :35-36.

[5]纪雄辉, 鲁艳红, 郑圣先.湖南省畜禽粪便污染及其综合防治策略[J].湖南农业科学, 2006 (3) :123-125.

[6]廖永松, 黄季煜.21世纪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与灌溉需水预测[J].中国水利, 2004 (1) :36-38.

8.农业环境保护教案 篇八

【关键词】 环境污染 生态农业 影响 对策

资源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人类要生存就离不开水、空气、阳光、土地等资源,社会要发展更离不开资源和能源。丰富的自然资源将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环境。

1.污染

1.1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1.1.1化肥污染

我国是化肥使用大国,化肥使用量居世界第一位,单位面积使用量居世界中等水平,平均利用率只有30%~50%,其中氮肥损失率最高。梨树县化肥的利用率比较低,过量的使用化肥会进入一种“过量施用化肥→化肥流失污染环境→土壤结构破坏、地力下降→继续追加化肥的施用量”的恶性循环当中,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且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由于氮肥的损失率较高,雨季形成的地面径流,大量氮离子进入地下和河流,这也是河水氨氮严重超标的主要原因。

1.1.2农药污染

不少农药本身对人、畜有剧毒,使用不慎会引起急性中毒。同时,长期使用农药,还会引起多方面的环境问题,导致农业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农业污染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1.1.2.1污染空气农药颗粒和蒸汽散发空中,随风飘散,污染全球。如敌敌畏能随着水气共同蒸发,到处流传,使整个生物圈都受到污染。

1.1.2.2污染水体农药对水体的污染普遍,过量使用农药会使农药残留随着气候的变化等进入水体,污染江河湖泊造成水体恶化。

1.1.2.3污染土壤由于农药长期在土壤中积累,污染农作物。农药污染可通过两个途径污染食品,一是残留在作物上直接污染人体。二是通过食物链的作用间接污染食物,最终为害人体。

1.1.2.4污染益虫农药是害虫的天敌,但农药在杀虫的同时,也杀害了大量的以虫、鼠为食物的益鸟或益虫。由于农药的污染,我国食品农药残留物的检出率几乎是100%,这些都直接危害着人体的健康。

1.2其他污染问题

1.2.1畜禽养殖污染

梨树县畜禽养殖非常普遍,农村养殖户多以散养为主,畜禽养殖排放的废渣、粪便四处堆放,产生的污水对水体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破坏。

1.2.2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是指农村在农副业生产中使用塑料地膜,生活中使用塑料制品,由于这些塑料制品不透水,不透气,进入土壤后难以自然降解,造成土壤的渗水及保水、保气性能下降,最终造成作物减产。

2.小城镇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2.1城镇建设缺少环境意识 规划布局不合理,城镇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致使小城镇建设中环保意识差,综合环境质量较低。

2.2小城镇环境管理相对较差 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垃圾、废物随意倾倒,废气、烟尘无组织排放,加剧了小城镇及周边环境的污染。

2.3乡镇企业污染不断加剧随着梨树县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加之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一些存在严重污染的项目被引进来,严重增强了环境污染。

3.对策

3.1控制与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3.1.1化肥污染的控制与防治

3.1.1.1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使用有机肥是农作物营养的主要来源,农作物吸收的大部分氮,1/5~1/2的磷和大部分钾营养元素都是由土壤有机质分解矿化之后提供的,同时有机质也是农作物碳素物质和各种微量元素的源泉,是土壤微生物的“粮食”。此外,有机质能够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和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有机肥具有养分全、肥效稳定、性能好、后效长等优点,有助于作物稳定高产。当然,在一定条件下,有的土地还需要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使用,但要科学配方和施用。大力提倡科学施肥,改革传统的农田耕作方式,通过合理的轮作,促进种地、养地相结合。

3.1.1.2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技开发 加强微生物肥料的开发研制和推广应用,如根瘤菌、固氮菌、磷细菌等,这种生物肥对促进土壤的改良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在乡镇农村,大力提倡秸秆还田,还田的方法有整株还田技术、粉碎还田技术、堆沤肥还田技术和过腹还田综合利用技术。由于农作物的秸秆中碳是主要成分,其次为钾、硅、氮、钙等,秸秆的有机成分以纤维素、半纤维素为主,所以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养分,改善土壤。同时还要积极开发推广垃圾堆肥和垃圾复合肥,其主要原料是城市生活垃圾,经过处理后形成肥料,这项技术也是我国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3.1.1.3加强管理目前国家对化肥安全施用的上限作了相应的规定,例如在一定地区“全面禁磷”,并抓紧研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与此同时在广大农村开展建立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基地,提倡绿色消费。

3.1.2农药污染控制与防治

3.1.2.1综合防治 不断开发和研制新的低毒杀虫防治途径,交替使用化学、物理、生物和其它有效方法,克服单纯依靠化学农药的作法。如选育和推广抗病虫的优良品种,使用微生物农药,以菌治虫,以虫治虫以及推广冬季灭虫、诱杀、辐射处理等办法,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3.1.2.2合理使用现有的农药 开展调查各种病虫害的起因和发生条件,做到病虫害情的准确预报和预测,对症下药,以减少农药的盲目、过量使用。

3.1.2.3加大科技的投入组织科技人员研制开发或引进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技术,开发农药新品种,加快发展绿色农业所必需的生物农药研发。

3.1.2.4加强管理加强农药的科学管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农药使用的技术指导。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经常深入村屯进行指导,实现安全用药。

3.1.3其他污染的控制与防治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对策要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止管理办法》,实行综合利用优先化、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把畜禽养殖纳入各乡镇的环保规划中,对大型的养殖场(如常年存栏500头以上的猪,3万羽以上的鸡,100头以上的牛),必须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对畜禽养殖的废弃物要进行综合利用,禁止向水体倾倒养殖废渣。

3.2小城镇环境管理

3.2.1认真组织编制小城镇环境规划

环境规划是小城镇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对于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2健全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相对于城市环境保护和工业污染防治而言,小城镇环境保护工作尚属起步阶段,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乡镇环境保护责任书,组织部门也把环境保护列入各级党政领导的考核中,这些对小城镇环境保护的发展都起到了推动作用。所以各乡镇政府要认真组织乡镇环保人员尽快进入角色,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用于指导本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

3.2.3加大科技投入,推进产业开发

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中要重视科技,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开发。只有借助科技手段,才能逐步搞清小城镇建设中环境问题的现状和规律,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在这方面要做好以下几点。大力推广已有的科技成果,搞好示范,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大力开发适合小城镇特点、经济实用的工业污染防治,化肥、农药污染防治,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置,秸秆与农膜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方法与技术;乡镇工业发展要选好项目,走产业化开发的路子,不要盲目引进。

3.2.4加强资金投入,健全小城镇的基础设施

各乡镇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环境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这些问题除了认识上的原因,主要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转变观念,多渠道筹措资金。坚持“污染者付费,开发者保护,受益者负担”的原则,采取国家、集体、个人、外资多元资金投资方式;积极引进市场机制,特别是鼓励个体出资参与小城镇的建设,同时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效益补偿机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推动各乡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强政策引导,在金融、信贷等方面对乡镇的污水治理、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等工作项目给予支持。

3.2.5创建环境优美乡镇

上一篇:初中老师培训总结范文下一篇:幼儿园班级计划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