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1

2024-06-20

教育教学1(精选14篇)

1.教育教学1 篇一

《中学序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分享新入学的感受,体验中小学的不同以及即将迎来的各种变化;通过设置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制定新目标,规划新生活,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新学校和新生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识自我、制定目标和规划生活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初中和小学的不同,认识自己成长的变化,学会积极地规划自己的新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积极的规划新生活

教学难点:学会积极的规划新生活

三、教学方法

情境体验,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

【导入】

“第一印象”主题经验分享

金秋九月,我们告别小学,满怀希望跨进中学校园,大家一起来分享感受吧!

你最喜欢学校的什么地方?用一个词语描述你上中学的心情。

从现在开始,大家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中学生,面对新的学校,新的生活,可能会有几分好奇,几分期待,甚至几分迷茫。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进入初中我们会面临哪些新的变化,我们又应该如何应对这些新的变化,更好的度过初中生活。

学生依据问题分享自己的入学感受。

(设计意图:用贴合学生实际的话题,引导学生分享入学来的感受及见闻,从而导入本课课题。)

【讲授新课】

(一)新的起点

1.新的起点,新的开始

活动:找不同

中学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别样的天地,一起来看看初中和小学有什么不同吧!

有同学说:初中的课程和小学不一样。

有同学说:老师讲课方式不一样。

有同学说:图书馆比小学的大,书也多。

……

提问:你觉得初中和小学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看材料并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同龄人话题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初中和小学的区别,从而认识自己的新生活。)

新的起点,新的开始。富有挑战的课程;新奇的实验器材;丰富多彩的社团;新的同学和老师……进入初中,我们即将拉开新生活的序幕。

2.新的起点,新的变化

出示图片。

成长中的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意义。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段时间并不是很长,却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钱学森说:“6年的师大附中学习生活对我的教育很深,对我的一生,对我的知识和人生观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归国回到北京的第二天,就赶往母校探望。每次路过母校,他都会说:“这是我最熟悉的地方。”从化学、几何学、矿物学、生物学到国文、哲学概论、伦理学、音乐、美术、从基础科学知识体系到做人的伦理道德,中学教育为钱学森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钱学森在晚年曾写下一段话,称有17个人对自己的一生影响深远,12个人求学期间的老师,其中中学老师就占了7位,这足见中学教育在他的人生道路中的重要性。

提问:钱学森的故事带给你什么启示?

学生阅读材料并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名人的亲身经历,体会中学生活对自己的重要意义。)

活动:找不同

升入中学,我们自己也在悄悄发生变化,一起来期待我们可能会发生的变化吧!

提问:进入初中,我们可能会迎来哪些变化?

身体方面:

心理方面:

思维方面:

……

新的起点,新的变化。中学时代见证了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我们的身心、思维、品格都会不断发展……这将为我们的青春涂上艳丽的底色。

中学的新生活,自己的新变化,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这些都是生命馈赠给我们的成长礼物,那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成长的礼物呢?我们接着来学习和探讨。

(设计意图:学生体会自己的成长变化,尝试初步认识自我。)

(二)成长的礼物

出示图片。

我们要在中学时代做好哪些准备,才能为将来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谈吧!

1.新的机会和平台

集体生活,涵养品格,丰富个性;

新的课程,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社团活动,提供发现兴趣的平台;

社会实践,打开认识社会之门……

活动:“礼物大放送”

第1份礼物:你有一次弥补过去的机会,弥补小学生活的遗憾,你打算如何做呢?

第2份礼物:你有一次穿越时空的机会,完善自己在父母、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形象,你打算如何做到完美变身?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对初中生活的认识,引导学生规划自己的初中生活,培养自主能动性。)

2.新的目标和要求

新的目标和要求会激发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超越自我。改变自己在父母、老师和同学心目中那些不够完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一个“我”。

活动:“礼物大放送”

第3份礼物:送给现在的自己一句话,你最想说什么?

我想对自己说: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我有信心!

我想对自己说:

我想对自己说:

……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设置,弥补过去遗憾和打造未来形象,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激发学生对于新生活新机会的规划意识和期待之情。)

3.新的起点和行动

不论弥补过去的遗憾,还是期待未来的完善,都需要从改变现在的自己开始。点滴行动,从当下开始!

(设计意图:在上述两个环节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当下行动的重要性,能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规划落实在现在的实际行动中。)

【课堂小结】

同学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明天而努力,加油!

五、板书设计

2.教育教学1 篇二

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技术不断更新,计算机应用不断普及,许多中职学校陆续开设了计算机类专业。据不完全统计,计算机类的学生约占中职学校学生人数的30%。计算机类的学生本该是满足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需求的主要力量,但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却出现“理论不精、技术不行,到了用人单位不受欢迎”的现象,70%以上的毕业生找不到对口专业的工作,从而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教育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本文以广西钦州农业学校为例,探讨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现状。广西钦州农业学校是国家重点中专。该校每年有计算机专业毕业生150人左右,但就业情况令人担忧。据了解,该校的前几届毕业生计算机专业对口就业的人数比例不足40%,而对口就业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人才链中处于最低端位置。有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完全与本专业脱离。社会上并不是没有计算机专业对口的就业岗位,而是很多岗位中职毕业生无法胜任,而这些岗位恰恰就应该属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

广西钦州农业学校目前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很能体现计算机专业的学科性特点,但是缺乏实用性。学生毕业时掌握的计算机技能覆盖面广,但不够专业,无任何就业优势。该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在校2年时间里所学的课程有《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硬件维修》《VB编程基础》《VF数据库技术》《网页制作》《多媒体技术》《办公设备使用》《photoshop基础》《AutoCAD》《CoorelDRAW》《flash动画制作》《网络技术》《三维动画设计(3DMAX)》《常用软件》等。要精通如此多的课程,一个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不可能在短短的2年时间里做到的。如此宽广的课程体系安排是因为学校担心毕业生掌握的技能过于单一会减少就业机会,但事实上学校目前的课程设置是根本无法让学生发挥专业技能与获得择业机会的。

为了打破这种局面,中职计算机教育必须寻找新的出路,必须对现行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培养出一批批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技术人才。而唯有这样才能推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 中职计算机专业分方向教学模式改革的设想

2.1 分方向教学模式改革的培养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等4种能力。根据这个目标,教学内容应以够用、实用为度。所谓分方向教学,即根据社会岗位群要求将专业分成几个方向教学,专业针对性要强,集中开设专业课、实训课,强化训练某个岗位群必需的各种技能,教学的组织采用、“职业技术素质平台&职业岗位专长”两段组合方式,学生毕业时拥有“毕业证”和“工种证”,毕业后能达到社会要求。

2.2 分方向教学模式改革的培养方式

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根据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广西钦州农业学校提出了“1+1+1”的教学改革模式,即,“第一年开展基础教育+第二年分方向专业教学+第三年进行顶岗实习”的模式。

2.3 分方向教学模式改革的培养方向

职业教育面向行业、面向社会办学,根据计算机行业的能力要求,可以把计算机专业细分为平面设计、办公自动化及网络技术等3个方向进行教学。

(1)平面设计方向:培养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员等人才。

(2)办公自动化方向:培养办公室文员等人才。

(3)网络技术方向:培养网络管理员、微机调试员、网络公司技术员等人才。

2.4 分方向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学安排

分方向教学应以技能教学为主,以培养“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求“专”而不求“广”。以3年制为例:

(1)第一年:新生在入学第一年一起学习必修的文化基础课(如应用写作、实用外语、心理健康指导、就业创业指导、公关礼仪等课程),以及计算机专业必修基础课(如操作系统、photoshop基础、VFP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flash动画制作、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办公软件等课程)。

(2)第二年:入学一年后,学校采用类似选修课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专业学习方向,有针对性地学习学校开设的相关方向的专业课,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平面设计方向主要设置CoorelDRAW、三维动画设计(3DMAX)、工程CAD、平面设计案例等课程。办公自动化方向主要设置因特网应用、办公设备的应用与维护、office办公案例等课程。网络技术方向主要设置网络技术、网页制作、中小型网站建设与管理、网站建设案例等课程。

(3)第三年:学生离开学校进行顶岗实习。通过工厂实训或顶岗实习,使学生毕业时能顺利实现零距离就业。以“干中学,学中干”的方式完成中等技术教育与企业上岗培训的最终叠合,实现“毕业即就业、上岗即能用”的教学目的。

3 中职计算机专业分方向教学模式改革的现实意义

中职计算机专业分方向教学不仅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而且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教学管理、提高学生就业率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意义。

3.1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较为笼统,凡是与计算机沾边的课程都要求学生学习,造成学生学习的目标不明确,毕业时学生总抱怨“没学到知识”。中职学校对计算机专业实施分方向教学模式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方向,学习目的较为明确。各方向既相互关联,又各有侧重,既体现专业方向又体现教学的针对性、目的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意向选择合适的专业方向,避免学生出现学而不专的情况。学生还可以根据各方向的特点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团实践活动,或者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企业一线进行实践活动。

3.2 使教学灵活化

根据行业的需要分成几个方向,每个方向都具有完整的教学计划,对课程的安排、教师的安排、机房的使用安排及教学管理都比较容易。分方向教学既兼顾了基础知识教学,又突出专业教学的针对性;既考虑到教学计划的统一性,又考虑到学生具有学习自主权。同时,还避免了教学管理的混乱。新生入学仍根据人数的多少开班,第二年再采用类似选修课的方式分方向进行教学,不打破原有班级组合的管理。

3.3 扩展学生就业方向,提高就业率

制订分方向教学的方案主要依据社会上人才需求比较大的岗位群,把一个专业分成几个方向进行教学。事实上,把专业细化后,无形中拓展了就业方向,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且能提高毕业生就业的对口率。根据各个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而且具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让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参考文献

[1]于建军.谈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改革[EB/OL]. www.nhxx.org/UploadFile/News/200806/2008...037K.2008- 06-04.

[2]黄生玉.计算机专业改革计划[EB/OL].www.yzjhzz.com/Article/ jyky/kcgg/200803/320.html,2008-03-04.

3.教育教学1 篇三

现在把我在这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得失,与大家在此商讨,以期获得更大的进步。

一、实施“周周清”的必要性

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两种分化现象:一是由于学生各自的先天智力不同而造成的正常分化;二是由于学生在班级授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人为因素造成的非正常分化。

“周周清”是目标教学中反馈矫正原理的有效运用,克服累积性学习困难的有效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接受学生学习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缺陷,并以此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有针对性地及时矫正补救。

二、“周周清”的实施

1.“周周清”的时间

时间在每周五前四节课,后四节对本次测试进行讲评。科目有数学、语文、英语、物理、政治、历史(数学、语文、英语周周清,物理隔周清,政治、历史一月清一次)。

2.“周周清”的内容

内容一般限制在本周所学的内容,并且基本上是课本上的最基本的内容,然后安排时间进行测试,全体同学实实在在、认认真真地独立思考、亲自动手,由各任课老师监考,真实反映一周的学习情况,为下周教学作参考。

3.“周周清”的反馈

学校要求在每周测试后马上进行讲评,要求每个同学、教师不重成绩、重知识缺陷的补救和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教师根据学生卷面反馈,认真进行质量分析,利用课外辅导时间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补习。

三、为有效推动“周周清”的正常运行,全面提高教学效率,需加强实施过程的管理

1.加强各科教研组集体备课,为反馈矫正提供明确的目标

这环节强调教师间加强合作,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主动性,吃透教学要求、目的,认真备好课,力求减少教学缺陷。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删除无效教学环节,做好“堂堂清”,为开展“周周清”奠定基础

在我校开展学、讲、练1∶1∶1课堂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紧抓教学实施过程的实效性,注意对课堂提问、讨论、练习等一系列环节进行了集中整合,严格控制讲授时间,把课堂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

3.完善教师教学,真正落实对学生的误差补救

教师通过“周周清”,掌握了自己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缺陷,并且加以更改,使自己的教学不断更新完善。另外,实施“周周清”的最终目的是落实学生的误差补救。

“周周清”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容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无时无刻都把学生放在心上,把握好教材、把握好学生、把握好时间,如果能切实长期做下去,学生的学习就会上一个新的台阶,并能够“清出”更多品学兼优的学生。

(作者单位 山西省太原市五十三中)

4.教学设计1:1 确定位置 篇四

审阅时间:

审阅人:

序号:

课题:5.1 确定位置(1)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1)理解用一对数表示物体在平面内所在的位置,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2)经历在现实生活中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法;

(3)体验生活中处处有确定位置,感受现实生活中确定位置的必要性.重点:理解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难点: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教法、学法的确定,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本课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用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出学习主题。第一环节 感受生活中的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若干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常常需要确定位置.导入新课:怎样确定位置呢?

第二环节 分类讨论,探索新知 1.温故启新

(1)温故:在数轴上,确定一个点的位置需要几个数据呢?

答:一个,例如,若A点表示-2,B点表示3,则由-2和3就可以在数轴上找到A点和B点的位置。

总结得出结论:在直线上, 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需要一个数据.

(2)启新:在平面内,又如何确定一个点的位置呢?请同学们根据生活中确定位置的实例,请谈谈自己的看法.2.举例探究:Ⅰ.探究1

(1)在电影院内如何找到电影票上指定的位置?

(2)在电影票上“6排3号”与“3排6号”中的“6”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3)如果将“6排3号”简记作(6,3),那么“3排6号”如何表示?(5,6)表示什么含义?

(4)在只有一层的电影院内,确定一个座位一般需要几个数据? 结论:生活中常常用“排数”和“号数”来确定位置.Ⅱ.学有所用

(1)你能用两个数据表示你现在所坐的位置吗?(2)破译密码游戏.结论:生活中常常用“行数”和“列数”来确定位置.Ⅲ.探究2.据新华社报道,2008年5月12日 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的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境内,即北纬31°,东经103.4°.这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你能在地图上找出震中的大致位置吗?

结论:生活中常常用“经度”和“纬度”来确定位置.作业:课本P116--117 教后小记: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审阅时间:

审阅人:

序号:

课题:5.1 确定位置(2)

教学目标:

(1)理解用一对数表示物体在平面内所在的位置,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2)经历在现实生活中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法;

(3)体验生活中处处有确定位置,感受现实生活中确定位置的必要性.重点:理解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难点: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Ⅳ.探究3

下图是某次海战中敌我双方舰艇对峙示意图(图中1厘米表示20海里).对我方舰艇来说:

(1)北偏东40°的方向上有哪些目标?要想确定敌舰B的位置,还需要什么数据?(2)距我方潜艇20海里处的敌舰有哪几艘?(3)要确定每艘敌舰的位置,各需要几个数据?(4)如何表示敌舰A,B,C的位置? 结论:生活中常常用“方位角”和“距离”来确定位置.Ⅴ.延伸阅读:

平面定位的方式

人们有时用两个角度确定海上航行船只的位置,如图,对于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A,海岸线上的B,C两个观测点上只要同时观测到船只相对于每个观测点的方位角,即可准确确定这艘船只的位置.这是因为,对于固定的点B,C,船只A既在射线BA上,又在射线CA上,两条射线的交点就是这艘船的位置.结论:生活中常常用两个“方位角”来确定位置.Ⅵ.探究4

如图是广州市简图一部分,如何向同伴介绍“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广州火车站”所在区域?

结论:生活中常常用“区域定位”来确定位置.学有所用: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用类似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的实例? 3.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几个数据? 答: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若设这两个数据分别为a和b,则: a表示:排数、行数、经度、角度、角度…… b表示:号数、列数、纬度、距离、角度…….4.议一议.在空间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几个数据?请举例说明.答:在空间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3个数据.如,在多层的电影院中确定位置就需要知道几层几排几号共3个数据.第三环节 学有所用.1.在平面内,下列数据不能确定物体位置的是()

A.3楼5号 B.北偏西40°C.解放路30号

D.东经120°,北纬30° 2.海事救灾船前去救援某海域失火轮船,需要确定()

A.方位角

B.距离

C.失火轮船的国籍

D.方位角和距离 3.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家的位置吗?

4.观察如图所示象棋盘,回答问题:

(1)请你说出“将”与“帅”的位置;(2)说出“马 3 进 4”(即第 3 列的马前进到第 4 列)后的位置. 第四环节 分层作业

C 类:教材习题第1,2,3题;

B 类:用适当的方法向你的同学介绍你所熟悉的一处西安旅游景点的位置;

5.1+1素质教育”工作总结 篇五

1+1素质教育工作总结

为了贯彻落实县教体局“1+1”素质教育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推动我校“1+1”素质教育的开展,根据上级有关工作安排,根据我校开展“体育、艺术1+1素质教育”实施工作的落实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

在县教育体局关于开展“1+1”素质教育工作的有关文件指导下,我校牢固树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深化学校体育、艺术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提高体育、艺术教育师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先导,积极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加强了安全教育和防范措施,同时为确保课外文体活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我校建立了以学校校长为组长的“1+1”素质教育项目领导小组,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成员包括各教导处副主任和各兴趣小组老师,从而使学校在落实“1+1”素质教育项目上形成合力,各项工作能够落到实处。

二、制定实施方案,措施周密有力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进一步修订实施“1+1”素质教育项目活动方案和安全预案,不断健全实施“1+1”项目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学校不断完善“1+1”项目活动的工作计划,增加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学生有兴趣的活动项目,确

定了活动时间、地点、指导教师,进一步规范评价标准,明确了岗位职责和奖惩机制。领导小组和各项目小组成员定期召开会议,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统筹安排,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沟通并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修订实施办法,确保了“1+1”素质教育工作能顺利实施。

三、开齐开足课程,学科活动整合

我校实施开展“1+1”素质教育工作,是在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的指导思想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课外活动为补充,以学生自主活动、创新活动和能力锻炼为基本切入点,做到了学科课程与“1+1”项目的相结合。

根据本校现有师资条件及体音美教育教学设施等实际情况,根据“1+1”项目内容和技能评定标准,制定出本学校“1+1”项目工作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逐步形成本校特色的体育、艺术活动内容体系,形成体育、艺术项目传统。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建立健全学生档案资料,组织实施认定评定。对“1+1”项目以外的项目只要学生喜爱、健康、安全应鼓励学生选择。

四、合理安排作息,确保活动时间

为切实落“1+1”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点和条件,在学校领导小组的共同研究下,确定了我校开展活动的时间安排。具体如下:

1.活动对象: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2.活动时间: 每周四下午2:30—4:10 3.活动内容:

一为学校兴趣小组,有美术、书法、声乐、舞蹈、足球、机器人、葫芦丝等小组。

二是各班根据各自特点开展的班级兴趣小组活动。

五、健全管理体系,凸现活动成效

学校校长经常对学生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教导处定期检查活动时间教师到岗、学生出勤、学生精神面貌及活动情况等进行检查督促,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保障,让学生有兴趣地、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提高活动质量,促进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发展。

6.教育教学1 篇六

1.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

北大附中贵阳为明实验学校八年级数学组

2013.9

一、学生起点分析

通过前一章《勾股定理》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什么是勾股数,但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的边长都是勾股数,甚至有些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连有理数都不是,例如:①腰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边长不是有理数,②两条直角边分别为1,2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不是有理数,这为引入“新数”奠定了必要性.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数不够用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二章《实数》的第一节. 本节内容安排了2个课时完成,第1课时让学生感受无理数的存在,初步建立无理数的印象,结合勾股定理知识,会根据要求画线段;第2课时借助计算器感受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会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本课是第1课时,学生将在具体的实例中,通过操作、估算、分析等活动,感受无理数的客观存在性和引入的必要性,并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有理数.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客观世界中无理数的存在;

②能判断三角形的某边长是否为无理数;

③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④能正确地进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加深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6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置疑;第二环节:课题引入;第三环节:获取新知;第四环节:应用与巩固;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质疑

内容:【想一想】

⑴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

⑵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 目的:作必要的知识回顾,为第二环节埋下伏笔,便于后续问题的说理. 效果:为后续环节的进行起了很好的铺垫的作用

第二环节:课题引入

内容:1.【算一算】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x的平方,并提出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

2.【剪剪拼拼】

把边长为1的两个小正方形通过剪、拼,设法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你会吗? 目的:选取客观存在的“无理数“实例,让学生深刻感受“数不够用了”. 效果:巧设问题背景,顺利引入本节课题.

第三环节:获取新知

内容:【议一议】→【释一释】→【忆一忆】→【找一找】

【议一议】: 已知a22,请问:①a可能是整数吗?②a可能是分数吗?

【释一释】:释1.满足a22的a为什么不是整数?

释2.满足a22的a为什么不是分数?

【忆一忆】:让学生回顾“有理数”概念,既然a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那么a一定不是有理数,这表明:有理数不够用了,为“新数”(无理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找一找】:在下列正方形网格中,先找出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再找出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

目的:创设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数”(无理数)的存在,从而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

效果:学生感受到无理数产生的过程,确定存在一种数与以往学过的数不同,产生了学习新数的必要性. 第四环节:应用与巩固

内容:【画一画1】→【画一画2】→【仿一仿】→【赛一赛】

【画一画1】:在右1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两条线段: 1.长度是有理数的线段

2.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

【画一画2】:在右2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四个三角形

(右1)

2.三边长都是有理数

2.只有两边长是有理数 3.只有一边长是有理数

4.三边长都不是有理数

【仿一仿】:例:在数轴上表示满足x22x0的x

解:

(右2)

仿:在数轴上表示满足x25x0的x

【赛一赛】:右3是由五个单位正方形组成的纸片,请你把

它剪成三块,然后拼成一个正方形,你会吗?试试看!

(右3)

目的:进一步感受“新数”的存在,而且能把“新数”表示在数轴上

效果: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内容: 1.通过本课学习,感受有理数又不够用了,请问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2.客观世界中,的确存在不是有理数的数,你能列举几个吗?

3.除了本课所认识的非有理数的数以外,你还能找到吗?

目的: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使知识系统化. 效果:学生总结、相互补充,学会进行概括总结.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习题2.1

六、教学设计反思

(一)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大量事实都证明一点,与生活贴得越近的东西最容易引起学习者的浓厚兴趣,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本节课中教师首先用拼图游戏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把课程内容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呈现出来,然后进行大胆置疑,生活中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那它们究竟是什么数呢?从而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为获取新知,创设了积极的氛围.在教学中,不要盲目的抢时间,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思考与操作.

(二)化抽象为具体

常言道:“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师应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开启学生的思维,因此对新数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于感性认识,还应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并能用恰当数学语言进行解释.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刻意安排了一些环节,加深对新数的理解,充分感受新数的客观存在,让学生觉得新数并不抽象.

(三)强化知识间联系,注意纠错

7.教育教学1 篇七

一、模式中概念的理解

1.“1+1”

第一个“1”是学情,是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状态和水平。包括学生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生活环境、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知识水平、学习方法与策略水平等。第二个“1”是教师为学生实现新发展所创设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的创造活动。包括根据学情设定的新的教学目标、教与学的方法与策略、选用的教学模式等。1+1是学生实现新发展、教师为服务于学生新发展而创造有效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师生协调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

2.“1+1”高效课堂

在确定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前提下,教师要为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使用适当的激励、引导等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采用小组学习、合作互动方式,运用“教育模式三原理”,为促进学生差异发展而创造优良环境和条件。要提高教学效益,形成师生共同发展、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追求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创造性,形成动态的教育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体系。

二、模式的目标和假设

建构主义的“教与学”理论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全方位建构学生在化学教学中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伙伴,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大胆猜想,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去体验、感悟、创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产生智慧的火花,逐步形成创新能力。这是现代化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建立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以教师和学生为双主体的一种教学设计,秉承“知学情,重创造,共发展”的基本思想,强调“将第一思考时间还给学生;将第一表达机会还给学生;将第一体验过程还给学生;将第一认知反思还给学生”四个“第一”的生本观念,最终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下图是我们构建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模型。该模型可以是一节课的教学模式,也可以是一个完整单元的教学模式。

三、模式的导向

通过模式的构建,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三个转变: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由独白式教学向对话式教学的转变;由单纯追求规模效益向追求人生命发展质量的转变。通过大面积研究实验形成了从师生关系、时空关系、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形式等五个维度的教学导向。

1.把学习关系导向“主导+主体”

在“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活动的真正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和参与欲望,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要帮助学生克服参与活动的盲目性,解决和指导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学生活动规范而有效地进行,做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2.把学习时空导向“课外+课内”

“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作业的前置,强调学生课前的预习。学生在预习时已经能学会、掌握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就不必再重复。教师只需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所以,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把学习内容导向“教材+(导)学案”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了教材的重点与难点,知道学什么、怎么学,以及学到什么程度。尤其是导学案上的课堂检测部分,能更好地反映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也便于教师了解课堂教学效果。

4.把学习方法导向“自主+合作”

“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小组形式进行竞争与合作,学生在小组内、小组间合作与竞争。这样,学生通过自主与合作,便能解决许多问题,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也为高效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把学习形式导向“前置+前移”

“学习前移、作业前置”把预习放在课前,先学后教,减轻了课后复习的困难,减少了问题的积累。作业设置在导学案中,实现“课后无作业”,课后的学习任务就是预习。

四、支持模式的实践系统

“导学案”是由教师设计、学生拥有的学习、合作资料,它是“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技术关键,也是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决定因素。

1.“导学案”的基本结构

(1)课题名称。一般根据教材自然节次、单元或教学内容确定。

(2)学习目标。可根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的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合确定。制定学习目标,一是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二是要考虑学生发展的层次性需求。

(3)自学内容。依据教学目标制定。包括问题、习题、方法、应用、例题的概括总结、实验、社会观察与思考等内容。对自学内容的要求一是能够引导学生自学;二是通过自学内容的学习,能够基本达成教学目标。

(4)问题讨论。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等,准备小组互动和大组讨论。

(5)概括总结。在大组讨论后,通过概括总结完成知识建构,形成自己新的观点、经验和知识体系。

(6)当堂检测。当堂反馈的形式应是多样化的,如知识应用、成果展示、纸笔测验等。通过迁移练习,当堂检测学习效果,获取反馈信息,为制定下一节课教学目标提供依据,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导学案”的设计是“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推广使用的瓶颈。为此,我们制定了“导学案”研制的基本步骤。

2.编制“导学案”的基本步骤

(1)培训业务。备课组长提前一周组织成员学习下一时段所要设计“导学案”课题内容有关的各项文本,集体研究确立各课题教学目标,需要突破的重点、难点及“导学案”设计的基本思路、问题形式。

(2)明确职责。根据成员的特长,将下一时段“导学案”的设计任务进行分解,确定各“导学案”的主要设计人与交稿时间。

(3)成果展示。设计人在规定时间前拿出“导学案”草案,交备课组集体讨论,备课组其他成员提出修改意见,编制人根据大家的讨论意见,完成修订,形成下一时段课堂“导学案”的电子文本,打印“导学案”,同时编印参考答案。

(4)精益求精。“导学案”首次使用后,每个教师都要形成“教学反思”,其中涉及“导学案”修改的意见,应及时反馈给编制人。由编制人完善该“导学案”的修订,形成电子文稿,方可视为导学案编制工作的完成。

“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目的在于建立有效的学习过程和管理方法。这种模式接受了建构主义和最近发展区理论关于知识及其知识重组的观点,遵循了合作探究的原则,用简单的方式表述了丰富的内涵,是促进学生学业知识获得和社会发展的一种直接而有效的教学形态,提高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技能,培养了人际的感情与合作。

实践证明,“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仅是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问题,更涉及教育观念的深层次变革。它通过“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机制的建立、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评价,形成课内与课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材与学案通联互动的运行机制。让学生在原有状态和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创设,围绕提升学生的学习力这一核心,注重在知学情基础上的创造,在创造过程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8.教育教学1 篇八

人教A版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1集合的概念、§1.1.1-2集合的性质表示。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应用,并且介绍了集合的几种表示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集合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2.了解元素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能力目标:

掌握集合的概念,会用各种表示方法表示一个集合。

情感态度:

通过把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培养学生的理解、化归、表达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团结协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问题: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20日9点,高一年段在操场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板书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经历的军训引课题,让学生带着对平常熟悉的词“集合”进入课堂,利用多媒体展示军训图片,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

1.请同学们按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叫集合。

阅读课本2~3页的内容,看看和你理解的是否有差异。介绍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对重点词加以强调)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集合的理解,并加强记忆,活跃课堂气氛。

2.由此下列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例(1)的元素为1、3、5、7。

例(2)的元素为到两定点距离等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

……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加深学生对集合的理解。

3.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对例题进行分析)

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4.请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5.你能表示出集合吗?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A,记作a∈A,相反,a不属于集A,记作a?埸A(或a?懿A)

注:1.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2.“∈”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隶属关系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埸(?埸也可表示为 ?懿)两种。

如A={3,4,8,23},则4∈A,8∈A,32?埸A。

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如:{1,2,3,4,5},{x2,3x+2,5y3-x,x2+y2},…

例1.(课本例1)思考2,引入描述法

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顺序。

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花括号{ }内。

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如:{xx-3>2},{(x,y)y=x2+1},{直角三角形},…

例2.(课本例2)说明:(课本5页最后一段)

思考3:(课本6页思考)

强调: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

{(x,y)y=x2+4x+5}与{yy=x2+4x+5}不同,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整数},即代表整数集Z。这里介绍几个常用数集。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例题,找到集合的元素,并讲解元素与集合的关介绍系,从而介绍集合的表示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内容:

什么是集合?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常用集合表示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本节课内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锻炼学生归纳知识点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教科书11页的习题1.1A组:1、2。

补充题:有三个元素的集合A,B,已知A={2,x,y},B={2x,2,2y},且A=B,求x,y的值。

设计意图:增加补充题是让基础好的学生得到提高。

9.1.2.1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篇九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核心概念.

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过函数概念.初中建立的函数概念是:

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y是x的函数.其中x称为自变量.

这个定义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把函数看成是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从历史上看,初中给出的定义来源于物理公式,最初的函数概念几乎等同于解析式.后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定义域与值域的重要性,而要说清楚变量以及两个变量间变化的依赖关系,往往先要弄清各个变量的物理意义,这就使研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如果只根据变量观点,那么有些函数就很难进行深入研究.例如

对这个函数,如果用变量观点来解释,会显得十分勉强,也说不出x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但用集合、对应的观点来解释,就十分自然.

进入高中,学生需要建立的函数概念是: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

这个概念与初中概念相比更具有一般性.

实际上,高中的函数概念与初中的函数概念本质上是一致的.不同点在于,表述方式不同──高中明确了集合、对应的方法.初中虽然没有明确定义域、值域这些集合,但这是客观存在的,也已经渗透了集合与对应的观点.

与初中相比,高中引入了抽象的符号f(x).f(x)指集合B中与x对应的那个数.当x确定时,f(x)也唯一确定.

另外,初中并没有明确函数值域这个概念.

函数概念的核心是“对应”,理解函数概念要注意:

①两个数集间有一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即对于数集A中每一个x,数集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y和它对应.

②涉及两个数集A,B,而且这两个数集都非空;

这里的关键词是“每一个”“唯一确定”.也就是,对于集合A中的数,不能有的在集合B中有数与之对应,有的没有,每一个都要有.而且,在集合B中只能有一个与其对应,不能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与其对应.

③函数概念中涉及的集合A,B,对应关系f是一个整体,是集合A与集合B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应该从整体的角度来认识函数.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通过丰富实例,建立函数概念的背景,使学生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能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了解构成函数的三个要素.

(2)会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3)通过从实例中抽象概括函数概念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的重点是,在研究已有函数实例(学生举出的例子)的过程中,感受在两个数集A,B之间所存在的对应关系f,进而用集合、对应的语言刻画这一关系,获得函数概念.然后再进一步理解它.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对函数概念中的“每一个”、“唯一确定”等关键词关注不够,领会不深.教学中,可以通过反例让学生加以认识.比如

有一位学生的考试情况是这样的

集合A={1,2,3,4,5,6},B={90,93,98,92},f:每次考试成绩.

就不能表示一个函数.因为对于集合A中的元素“4”,在集合B中就没有元素与它对应.

(2)忽视“数集”二字,把一般的映射关系理解为函数.比如

高一(2)班的同学组成集合A,教室里的座椅组成集合B,每一位同学都有唯一的一个座椅,班上还有空椅子.这能否算作一个函数的例子,为什么?

(3)对为什么集合B不是函数的值域不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有时,为了研究方便或者确定一个函数的值域暂时有困难,使得C={f(x)|x∈A}B更加合理.

(4)当函数关系具有解析式表示时,f(x)当然可以用x的解析式表示出来.学生会因此而误以为对应关系f都可以用解析式表示.

可以通过所举实例的类型,引导学生,明确表示对应关系f并非解析表达式不可.但这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放在下一节课“函数的表示”中解决.只要注意所列举的例子不光是有解析式的即可.

(5)本课的难点是:对抽象符号y= f(x)的理解.

可以通过具体函数让学生理解抽象的f(x).比如函数

f(x)=x2,A=x|-2≤x<2.

f(-1)=1,f(1.5)=2.25,f(-2)=4,f(2)无定义.f(x)=x2,x∈A.

最终,让学生明白,f(x)是集合B中的一个数,是与集合A中的x对应的那个数.当x取具体数字时,f(x)也是一个具体的数.

四、教学基本流程

五、教学过程设计 1.用集合、对应定义函数

问题1 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函数”,请你举几个函数的具体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回顾初中学习过的函数概念,把握内涵.

教师根据所举例子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列举分别用解析式、图象、表格表示对应关系的函数.

如果学生所列举的例子都是用解析式表示的,教师则问:“函数关系都是可以用解析式表示的吗?”引导学生开阔思路,再列举些用图象、表格表示对应关系的函数.

教师可以举例(教科书第15页的例2).

例1 图1的兰色曲线记录的是2009年2月20日自上午9:30至下午3:00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指数的情况.股票指数是时间的函数吗?

图1 例2 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质量越高.下表中恩格尔系数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表明,“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发生了显著变化.

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是时间(年)的函数吗? 教师也可以参与举例(例3,备用),以说明函数概念中的x的取值范围构成一个集合,对应关系、以及y的取值构成的集合.

例3(教科书第15页例1)一枚炮弹发射后,经过26s落到地面击中目标.炮弹的射高为845m,且炮弹距地面高度h(单位:m)随时间t(单位:s)变化的规律是

h=130t-5t2.(*)

炮弹距地面高度h是时间t的函数吗?为什么?

教师利用教科书第15页例1中的函数图象(图2)解释:

随着点P位置的改变,点P的横坐标x与纵坐标y都在变化,但无论点P在哪个位置,点P的横坐标x总对应唯一的纵坐标y.由此,使学生体会到,函数中的函数值y的变化总是依赖于自变量x的变化,而且由x的值唯一确定.

图2 炮弹飞行时间t的变化范围是数集A={t|0≤t≤26},炮弹距地面的高度的变化范围是数集B={h|0≤h≤845},从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对于数集A中的任意一个时间t,按照对应关系(*),在数集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高度h和它对应.

在学生举例后,与学生共同研究问题2.

问题2 你凭什么说,你举出的例子表示一个函数呢?请说给我们大家听听.大家也思考一下,他们所举的是函数的例子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举例的同学分别解释他们所举例子的含义,为什么用这个例子来说明函数.挖掘背后的思维过程,暴露学生对函数本质的理解状况.

函数是初中已有过的内容,引导学生用初中的定义解释所列举的例子,可以了解学生对函数概念的掌握情况.突出“两个变量x,y”,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另一个变量y有“唯一”确定的值与x对应,“y是x的函数”.并要求学生指出对应关系f是什么?x取哪些数?即取值范围,感受数集A的存在,y值的构成情况,为引入两个集合做准备.

问题3 前面我们学习了“集合”,你能用“集合”以及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概念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初中学习过的函数概念与高一刚学习的过的集合知识联系起来,用集合的观点解释过去的概念,获得对函数概念的新认识.

获得新的函数定义方式:

设A,B是两个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对应

f:A→B

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叫做函数的值域.

若C={f(x)| x∈A},则CB.

师生共同就每一个例子,找出集合A,B分别是什么,对应关系f指什么?突出“三要素”.

问题4 在这个定义中,你认为哪些是关键词?怎样理解这个概念呢?

设计意图:促使学生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多方面理解概念,抓住本质.同时,指出函数的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由于对于一个函数,当定义域确定、对应关系确定后,值域也随之确定,因此,两个函数相等的条件是定义域以及对应关系相同.

2.认识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 小练习:

(1)填写下列表格:

(2)能否说f(x)=x2-4x是实数集R到实数集R的函数?(3)已知函数f(x)=+.求 ①f(-);

②f(x-4)的定义域;

(4)下列函数中哪个是与y=x相同的函数,为什么? ①y=()2; ②y=()3;

③y=(); ④y=.

你能否举一个看起来相似,实质是两个不同的函数的例子.

设计意图:感受定义域的重要性,体验函数的三个要素.两函数相同,当且仅当三要素相同.

再问:你举这个例子想说明什么? 3.介绍区间的概念

在研究函数时,常常需要表示它的定义域、值域这些实数的集合.我们把集合

x|a≤x<b写成[a,b,即x|a≤x<b=[a,b. [a,b称为左闭右开的区间.

以下教师问学生该如何表示,叫做什么区间(不是教师直接告诉): x|a≤x≤b写成[a,b],称为闭区间. x|a<x<b写成(a,b),称为开区间. x|a<x≤b写成a,b,称为右闭左开的区间. 实数a,b都叫做区间的端点. 实数集R可以用区间表示为(-∞,+∞).

x| x≥a可以用区间表示为[a,+∞,x| x>a可以用区间表示为(a,+∞); x| x≤a可以用区间表示为(-∞,a,x| x<a可以用区间表示为(-∞,a). 区间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问:若有人问“你区间什么?”你怎么回答?区间是实数的集合. 4.练习

(1)教科书第19页“练习”.

(2)教科书第24页,习题1.2,A组,第2题. 尽可能在课堂上处理,少留课后作业. 5.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主要有哪些收获?

学习了函数概念的新解释:函数是两个集合非空数集A,B之间的对应,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数,按照对应关系f,在集合B中有唯一的数f(x)与之对应.函数的值域不一定就是集合B.函数不一定非用解析式表示,等.

6.课后作业

10.精锐教育1对1,成绩提升更显著 篇十

很多家长十分不解,为什么我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的智商都差不多,可学习成绩却千差万别?而很多学生十分不明白,我学习已经很努力很刻苦了,为什么成绩就是不理想?其实这一切和智力无关,和学习努力与否也无关,关键在于你还没有找到好的学习方法和适合自己的老师。精锐教育为你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平台,更是一个善学习成绩,提供给孩子一个美好未来的绝佳跳板。

精锐教育是我国领先的高端教育品牌,由哈佛、北大精英创立,并由全球著名投资集团贝恩资本注资,致力于培养18岁以下孩子的学习力,注重学习过程,在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巧妙融汇繁杂的学科知识,形成专属个人的学科链条,从而成就辉煌未来。精锐教育自创立伊始,秉持国际化管理理念和连锁化发展模式,立志成为中国教育行业最受尊敬的教育品牌。

11.教育教学1 篇十一

“1+1素质教育”是吉安市教育局2013年起推行的新举措。它以学生体育、艺术教育发展为突破口,引导和鼓励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艺术活动。它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改革小学生评价方法,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争取让每个学生至少能掌握一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保障“1+1素质教育”工程的顺利实施,吉安市教育局在深化课程改革、培养特色学校、培养专业教师、改善活动环境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为吉安市“1+1素质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推动“1+1素质教育”工程进一步深化,吉安市教育局召开了“1+1素质教育”流动现场会。会上,参会人员分组观摩了吉州区、青原区部分学校“1+1素质教育”“三化”(红色文化、庐陵文化、经典文化)进校园和美丽校园创建情况;吉安市教育局对“1+1素质教育”工作做了总结和规划。张爱如局长充分肯定了“1+1素质教育”实施的必要性,并对“1+1素质教育”的奖励政策做了解读。曾宪锋副局长在肯定前期“1+1素质教育”活动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活动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并对“1+1素质教育”的继续推进提出了新的要求。

吉安市将“1+1素质教育”与“三化”进校园、美丽校园创建活动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三化”进校园是吉安市教育局为抓实德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结合当地的红色文化、经典文化以及庐陵文化而开展的优良传统传承活动。它把德育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各种历史景观,变成听得到、读得着的革命传统和庐陵先贤故事。“美丽校园”创建工作是吉安市教育局策应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一项重要工作,重点是以美丽校园建设为抓手,促进学校办学条件、育人环境的改善,力争在几年内打造一批带头示范作用的美丽校园,让校园成为学生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吉安市将这三项工作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热烈欢迎。它在实现减负的同时也为孩子们寻得了一片乐土,为他们的生活增色添彩,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它如春风般给学校送去了甘露,助孩子们扬帆,让孩子们“被搁浅的梦”起航。“1+1素质教育”自开展以来,吉安市各所学校积极响应,根据各自所在地的特点,推行独具地域特色的教育。

值夏中心小学:传统经典文化助行素质教育

值夏中心小学是吉安市的一所镇属学校,始建于1926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值夏中心小学一直以来就非常重视传统经典文化教育。吉安市开展“1+1素质教育”工程初始,值夏中心小学就考虑如何将“1+1素质教育”与本校的经典文化教育相结合,让“1+1素质教育”尽快融入到本校的校园文化中。

学校以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为基础,以弘扬民族精神为重点,突出学生思想品德建设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获得个人素质的提高。学校还积极组织师生开展“诵经典,提品位”“习礼节,讲孝道”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活动中,值夏中心小学创造性地将传统文化学习与体育技能和艺术特长活动相结合,编制了古诗文韵律操、《弟子规》舞蹈等形式新颖的节目,使学生在培养体育、艺术特长的同时接受国学经典文化的熏陶。

新村小学:走班制兴趣小组放飞学生梦想

新村小学每月定期召开一次教师、学生代表及家长代表座谈会,在征求“1+1素质教育”工作意见的同时,形成了家校互动的良好局面,为各项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新村小学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所以在设施更新方面需要较大资金。在教育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新村小学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团市委、市交警支队等职能部门加强联系,争取了各级各类慈善机构的捐助,用于修建体艺馆及添置体艺设备,进一步拓展了学生体育、艺术的活动空间。

新村小学共组建了27个活动兴趣小组,并采取同年级学生走班的形式,分年级开设了不同的课程。学校以学生自愿为原则,按照学生意愿,将兴趣、素质接近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集中学习,要求所有活动课任职教师做到有活动计划和措施,做到课课有教案、课课有反思,每月一小结,每学期有总结,有展示。学校教导处积极巡课,并及时公布上课情况。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下,新村小学形成了众多特色班级、亮点项目。体育类的“跆拳道班”“腰鼓队”“足球操队”强身健体、动感十足;艺术类的“琵琶班”“竖笛班”“古筝班”争奇斗艳,好有一派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可喜势头!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搭建多样平台丰富学生生活

走进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以下简称吉师附小),操场上孩子们欢快地玩闹着,有踢足球的,有练跆拳道的,有玩溜溜球的,欢笑声此起彼伏。吉师附小的学生多才多艺,充满活力。走进校园,你不仅可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优美的歌声和琴声,还可以看到孩子们可爱的笑脸。

学校注重搭建多样平台,发挥各类教研组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音乐组组织“小白鹭艺术团”参加“金色童年”“唱响中国”等各类少儿文艺演出活动并多次获奖;美术组组织学生参加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绘画比赛,成绩斐然;体育组组织了跆拳道、足球少年等活动。孩子们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爱上足球、爱上运动。这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体魄,还为国家足球事业培养人才。

富滩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助学生起航

富滩中心小学地处山丘地带,其前身为富滩村小,是一所地地道道的农村学校。学校没有专职的音体美教师,这是学校在开展“1+1”素质教育之路上的第一块“绊脚石”。

几经周折,学校最终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结合乡村青少年宫项目的实施组织兴趣小组,利用本土人才丰富教师资源,同时加强对本校教师的培训。“请进来”即请相关专业人才进学校培训。为此,富滩中心小学不仅邀请相关方面的专业教师进校指导培训,还积极邀请学生家长进校指导,既推动了家校合作,也为学校解决了专业教师不足的困难。在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富滩中心小学“因地制宜”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乡土体艺项目,形成了习武、健身操、竹竿舞等富有当地本土特色的兴趣活动。

吉安市教育局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目的,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大胆推动全市教育变革;吉安市各中小学在教育局的带领下,积极采取改革措施,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为培养学生特长积极献策。 “1+1素质教育”自开展以来成效显著,为“久旱”的学校送去了甘露,为孩子们打开了寻梦的翅膀!

□责任编辑 许雅健

12.教育教学1 篇十二

新课改背景下虽然我国目前已经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但目前中职“模拟导游”课堂教学仍存在问题:其一课程无固定教材, 授课形式呆板;其二课程教学主要是“教师说、学生听”及“理论为主, 实践为辅”, 学生忙于背诵和记录导游词而闲置聪慧的头脑;其三现有教学场地仍以教室为主, 学生实地讲解能力较差。

二、对中职导游专业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思考

(1) 转导游“工作任务”为教师“教学任务”。目前旅行社导游的工作即学生毕业后将去做的事。我们应把导游的“工作任务”细化, 将导游实地讲解的导游词按带团线路汇编成册, 设计成教科书, 把每个景点按游览线路拍摄下来制作成DV教学视频。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和加工把导游实地讲解的“工作任务”转化为自己的“教学任务”教授给学生。

(2) 转“理论为主, 实践为辅”为“实践为主, 理论为辅”。模拟导游的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 实践为辅”, 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带团讲解工作。因此, 我们应改变思想, 从“理论为主, 实践为辅”转为“实践为主, 理论为辅”。

(3) 转“传统教学方法”为“现代行为导向教学方法”。众多学校模拟导游教学仍以“说中教, 听中学”的传统教学方法为主, 此模式下教出的学生在毕业后仍不能立即投入导游带团工作。所以我们应把传统教学的场地搬出教室, 转入电脑机房和实地景区, 向“做中教, 做中学”这一现代行为导向教学方法靠拢。

通过以上几点思考, 结合实践摸索, 为切实提高导游专业学生的实地讲解能力, 达到毕业后即能上岗的目标, 笔者创新整合了“课堂1+1+1”这一教学模式。

三、“课堂1+1+1”教学模式创新与研究

“课堂1+1+1”教学模式分解如下:

第一堂课:“说中教, 听中学”, 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多媒体教室“示范教学”。教师以事先拍摄好的实景DV为教学内容, 将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进行示范教学, 以教师说为主, 学生在听中学。

第二堂课:“做中教, 做中学”, 提升讲解能力——电脑机房“计算机模拟教学”。导游凭的就是一张嘴, 讲解能力是导游员的基本功, 但讲解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所以经过上一阶段“说中教, 听中学”之后, 循序渐进加入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计算机模拟教学。人手一台电脑对着实景DV进行讲解练习, 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多讲、多练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第三堂课:“实地讲解”, 培养独立带团应变能力——实地景点“项目任务教学”。为更好地培养导游, 我们还必须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实地讲解”及“带团能力”是导游教学中重要的核心能力。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 我们可采取“项目任务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自主设计线路, 自组导游词, 自己亲自带团讲解。

四、“课堂1+1+1”教学模式的优势

(1) 把导游的“工作任务”转为教师的“教学任务”, 让教师教会了学生导游目前所做的工作:接团、讲解、安排娱乐、回答提问、送团等。

(2) 把教学内容从“理论为主, 实践为辅”转为“实践为主, 理论为辅”。让学生从被动听转为自己讲, 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开发学生开放性思维。

(3) 把“传统教学方法”“说中教, 说中学”转为“现代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做中教, 做中学”先把学生带入电脑机房,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 真正让学生独立地进行了讲解。

“十六大”以来, 通过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正确引导与支持, 职业教育进一步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与重视, 但导游专业学校培养出的学生仍无法真正适应社会需要。提出“课堂1+1+1”教学模式创新旨在改变这种状况, 真正体现旅游职业学校教学的鲜明职业指向性。

摘要:“模拟导游”是导游专业的一门核心技能课程,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中职“模拟导游”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以学生一毕业即能独立带团为目标, 提出了“课堂1+1+1”这一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课堂1+1+1”,教学模式,计算机模拟教学

参考文献

[1]陆佳.导游职业教育之《模拟导游》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市场, 2012 (15) .

13.教育教学1 篇十三

2.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3)

学习目标:

(1)理解并熟练应用椭圆的定义;

(2)使学生理解轨迹与轨迹方程的区别与联系;

(3)掌握轨迹问题的一般求法:定义法、直接法、相关点法.学习重点:利用椭圆的定义求与椭圆相关的轨迹问题.学习难点:轨迹问题的一般解法.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阅读教材P34~P36的内容,找出疑惑之处,并思考以下问题:

2yx1;距离之和等于6的1.到定点(3,0)和(3,0)距离之和等于8的点的轨迹是1672点的轨迹是y0(3x3).2yx11上的每一个点的纵坐标都缩短为原来的,横坐标都缩短为原来的2.把椭圆1625521,则所得的曲线的方程是x2y21.4二、新课导学:

【例1】已知点A(2,0),B(2,0),直线l1过点A,直线l2过点B,若l1、l2的斜 率之积为3,求l1、l2的交点P的轨迹方程.4【解析】设P点坐标为(x,y),依题意,得l1、l2的斜率分别为 k1yyyy3,k2,(x2),于是x2x2x24x222yx1(x2).化简得43【例2】已知两圆A:(x1)y1,B:(x1)y25,动圆M与圆A外切,与圆B内切,2222yQMPBA求动圆M的圆心M的轨迹方程.【解析】设动圆M的半径为R,连AM,则

|AM|R1,①

x

设动圆M与圆B相切与点Q,连BQ,则BQ经过M,|BM|5R

② ①②得 |AM||BM|6,由椭圆的定义知,动点M的轨迹是椭圆,焦点是A、B,定长为6,yx设椭圆方程为221,ab则a3,c1,所以b28,2yx1.所以动圆M的圆心M的轨迹方程98222yQPBoA动动手:已知圆A:(x3)2y264,圆A内一定点B(3,0),动圆P过B点且与圆A内切,求圆心P的轨迹方程.【解析】设动圆P的半径为R,圆P与圆A相切与点Q,连AQ,则|AQ|8,|AP|8R

① 又 |BP|R

①②得 |AP||BP|8,x由椭圆的定义知,动点P的轨迹是椭圆,焦点是A、B,定长为8,yx设椭圆方程为221,ab则a4,c3,所以b27,2yx1.所以动圆P的圆心P的轨迹方程1672yx1上移动,求线段OP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例3】动点P在椭圆1682222【解析】设M(x,y),则P(2x,2y),因为P在椭圆上,所以

2(2x)(2y)yx1,即1为所求的轨迹方程.16842222动动手:已知x轴上的一定点A(1,2),M为椭圆迹方程.【解析】设P(x,y),M(x,y),则有

2xx1x2x1 ,所以,2yy2y2y2x24y21上的动点,求AM中点P的轨因为M为椭圆P的轨迹方程.x24y2(2x1)2(2y2)1即为所求的动点1上的动点,所以

42三、总结提升:

例1是直接法求轨迹方程,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把动点坐标设为(x,y),然后利用题设条件列出关于x、y的关系式,化简解得轨迹方程.例2是利用椭圆的定义求轨迹方程,注意平面几何知识的应用,寻找符合椭圆定义的条件,得出轨迹方程.例3是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特点是将动点的坐标(x,y)转移到其它点上,在利用其它 点的条件,得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三种方法是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要认真体会这些方法的运用.四、反馈练习:

1.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是(D)A.yx B.yx C.yx D.yx 2.到两点A(1,1)、B(3,1)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是(B)A.y10 B.y1 C.x1 D.x10

2yx1运动,则点B3.坐标系中O、A、B三点共线,|OA|2|AB|,点A在椭圆322yx1.的轨迹方程是271822*4.ABC的三条边a、b、c成等差数列,且满足abc,A(1,0),C(1,0),求顶点2yx1B的轨迹方程 432(2x0.)

yB5.已知点A(2,0),点B是圆F:(x2)2y236上的动点,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BF于P,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解析】因为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PA||PB|,又|BF||PF||PB|6,PAoFx所以|PF||PA|6,根据椭圆的定义,点P的轨迹是椭圆,焦点是A、F,2a6,所以a3,c2,求得b25,2yx1.所以点P的轨迹方程为952

14.教育教学工作总1 篇十四

(2018年春学期)三堡寄宿制小学 项秀兰

弹指一挥之间,一年的工作即将结束,回首这一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教学工作。我们本着“教学管理抓常规、教学改革抓创新、教学质量抓提高、校本研修抓特色”的思路,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深化课程改革实验,抓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带动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进步。现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育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校与教师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形象。我们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学的中心工作来抓,按部就班地做了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了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我们以“讲实用、讲效益”为原则,努力使全体教师的各项教学常规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我们要求教师做到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要求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严格落实教学视导及巡课制度。从教师课前准备、侯课、师生上课状态、学习习惯、作业布置批改、减负等方面加大了常态教学的监察指导力度。每天巡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规范了常规教学的各项制度。

(二)重视质量检测。

1.开学初教导处主持召开了以“问题 反思 策略”为主题的教学质量分析会,各位任课教师对所教班级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老师们分析了问题形成原因,反思了日常教学中的得与失,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让每个教师清楚地看到各班的教学质量情况,帮助老师们认识教学的优势和不足。学校的名师和骨干教师把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与大家分享,让新教师们学到了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受益匪浅。在此基础上,学校还提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五抓:“抓习惯、抓细节、抓读书、抓学困生”。促使全体教师的质量意识不断增强。

2.教导处制定了单项测试安排表,使教师有目的的进行训练。本学期我们开展了“计算”“词语”“阅读”“背诵”“应用题”检测。每次测试后,教师们能认真进行质量分析,教导处将各年组情况汇总,面向全体教师总结。周驿站开展的扎实有效,每周二、三统一检测,要求教师及时批卷、反馈,教导处按时检查测试情况,保证了测试的有效性。学校将班级后5名学生的成绩备案进行跟踪,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师的辅导情况。

(四)开展学业评价。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我们尝试开展了学生学业评价工作。我们把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为评价内容,我们认为,只有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学习成绩才能稳步提高。所以我们结合每次的单项测试、阶段测试、期末测试,教师及时填写报告单,认真进行质量分析,期末还要针对一学期的测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同时结合周检测,各班将后五名学困生的成绩备案进行跟踪,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师的辅导情况。

(五)重视英语教学。我们除扎实进行课堂教学外,组织教师到二道江小学学习,了解新教材的教学及使用情况,使教师能更好的利用好教材。我们还发挥好班级英语角的作用,结合教学内容,巩固新知识,结合生活实际,拓展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内容。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各种活动:“英语书写之星比赛”“英语单词比赛”“英语讲故事比赛”“英语特色作业评比”。通过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规范了学生的书写习惯,巩固了所学单词,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六)创新特色作业。本学期各班级、各学科继续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科特点设计特色作业,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我们还重点在英语学科创新了作业内容,体现“趣味英语”: 1.一、二年级:以26个英文字母为基础,将任意字母设计成你所想到的人物或者事物的形状,设计出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字母内容。2.三、四年级:My word book。积累所学的单词和字母组合发音,制作一本单词手册,体现自己的个性创作。3.五年级:My English World。综合所学英语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采用不同形式、材料制作“英语场景立体模型”。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巩固了所学知识,发挥了想象力与创造力,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我们结合学校教师及教学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旨在提高教师教学及研究能力。

(一)“一课多研”组级教研活动。教师结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确定研究主题,利用集备时间共同研究备课,通过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研讨教学中的困惑,存在的问题及目标的价值取向等,提高教师们的专业水平,实现教学设计的最优化,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二)科任学科教研活动。学校同样重视科任学科教学质量,开展“科任教研活动”“英语组级教研活动”,组织科任教师通过“观课、议课”,突出学科特点,体现教学方法,相互学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新秀展示”暨校级教研活动。我们充分发挥教学新秀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为他们搭建平台,展示风采。活动中姜晓飞、孙婧两位老师能够把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亮点呈现给大家,在大家的交流互动中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把教研活动真正落到了实处。

(四)领导班子集体听评课。每周二是领导班子集体听评课时间,每学期开学初教导处安排好上课教师,此活动不仅提高了教师研课、上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领导的听评课能力。

(五)亮点展示课。在听推门课的基础上,发现典型,推出一节音乐亮点展示课。天一老师的课虽然不很成熟,也有缺点,但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有可以借鉴、学习的地方,有较大的进步。这样的活动,既为老师们提供了教学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也对我校的课堂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名师骨干研培课。本学期的校级教研我们把研究主题确定为“数与形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在做课的基础上,课后进行专题讲座,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并将方法策略贯穿于数学各年段中,这样的教研方式,老师们受益良多。

(七)新教师汇报课。为了检验和提高新教师的教学水平,进一步夯实新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加强学习和掌握现代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展示教师风采,并为他们的专业成长搭建互动的交流平台。通过做课,同时检验师徒帮带成果,也进一步加强对这些教师业务指导,以便更快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三、扎实开展校本培训。

在教师培训工作中,学校给予了人力、物力上的大力支持,我们主要从基本功培训、理论学习、培养青蓝、专业引领几方面,采取集中培训与教师自训自练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

(一)强化基本功训练。我们组织40岁以下的教师进行粉笔字练功,由学校特长教师指导,每天一板,通过两个月的练习,青年教师的书写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已初见成效。11月份开展了“青年教师粉笔字验收活动”,以此激励教师更规范的书写。

(二)学习交流。我们始终坚持让教师多阅读教育名著、多观看名师视频,并写好自学笔记。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了以“撷大师风采 悟课堂之魂”观“现代与经典”名师课堂教学交流活动,“在读书中体验快乐,在交流中提升自我”读书交流活动。在交流中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三)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我们在常规教学的各个方面去关注青年教师,我们将青年教师与名师、骨干教师结对子,师傅们言传身教,手把手指导。同时将这些青年教师派出去学习,开拓视野,以专业培训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为主要手段,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开展了“新教师汇报课”“亮点展示课”“青年教师基本功验收”等活动。

(四)重视名师、骨干教师的培养。我们制定了“名师、骨干教师培训任务表”,通过业务讲座、上示范课、帮带新教师、名师骨干研培等活动的开展,骨干教师在自身提高的同时,带动了全体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本学期刘妮娜代表名师在全区做外出学习汇报,李艾泽被命名为市区两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同时被评为省学科带头人。

(五)微课制作培训。为帮助老师进一步丰富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师迅速转变课件制作的传统理念,充分利用新型课件技术制作微课视频,我们聘请进修学校白主任为我们进行微课制作的专题培训,老师们学习热情极高。通过培训老师们掌握了微课制作的基本操作方法,收获很大。我们在11月份开展了“微课制作”竞赛活动,从老师上传的微课视频,我们看到了老师们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六)走出校门,学习实践“双结合”。外出培训是教师开阔眼界、提升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学校历来非常重视和支持教师外出培训。先后有17人次到上海、延吉、呼和浩特、长春等地培训学习。我们主要采取“借脑充电”的方式,参加外出培训的老师回来后向全体教师做学习汇报,采取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上汇报课等形式传授“真经”。从而达到了“一人充电,共享光明”的效果。

四、丰富多彩的大学区活动

自大学区组建以来在学区长的带领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本学期我们又开展了“市级骨干教师观摩课”“大学区集体备课”“外出学习观摩”“外出学习交流”等活动。活动的开展,达到了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目的,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问题与思考 1.常规教学检查的力度不够,对出现的问题跟踪检查不到位。2.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

3.教师教研水平及参与实践研究的热情程度不同,还需加强各学科青年、骨干教师之间的联动研究,加强互动交流和培训。

4.在教师培训工作中,分层次培养的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5.学校教学特色体现的不够明显,还需在英语特色上进行创新。

六、努力方向

1.加强常规教学的管理,做到检查-总结-反馈-跟踪一条线,扎扎实实的把教学管理工作做到位。

2.在常规教学中还要坚持做好“课前三分钟训练”,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3.围绕教学中的问题确定教研主题,通过自备-研讨-实践-反思-交流的过程,以名师引领带动全体教师共同参与,使教研活动系统化,努力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4.创建校本培训的新形式,在发挥名师的示范作用,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从而促进全体教师的共同提高。

4.结合学校教学实际,以培养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能、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质量为目标,突出学校英语教学特色,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实践与运用能力,从而体现外国语的教学特色。

上一篇:这样的人让我怀念作文700字下一篇:数据库基础与应用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