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曦作文心得体会(精选11篇)
1.曾曦作文心得体会 篇一
借鉴“小蝌蚪”,一次次地问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童话很多人都读过,不过,我们读的时候,都特傻,读完就完了,根本没想到要把这童话玩一把,玩到作文中去。那天,几个丫头小子们学习学腻味了,别出心裁,以《小蝌蚪找妈妈》为模板,写起了《小蜻蜓找妈妈》《小蚯蚓找妈妈》„„
有位同学本来是想根据“毛虫变蝴蝶”的故事,写篇《小蝴蝶找妈妈》的,可写着写着,遇到一个问题:蝴蝶不是产完卵就死了吗?小蝴蝶怎么会见到自己的妈妈呢?小蝴蝶到底找不找得到妈妈?上网一查,不得了。于是这家伙大玩煽情,写出了震撼人心的心酸和感动。我们一起读读:
小蝴蝶找妈妈
暖和的春天来了,小丸子一样的蝴蝶卵宝宝也苏醒了,晒着温暖的阳光,很快变成了一条条小毛虫,他们在冒着嫩芽的树上爬上爬下,非常快乐。
有一天,金龟子妈妈带着她的孩子们飞来森林游玩,小毛虫看见小金龟子跟着妈妈在树上爬来爬去,他们一起爬到金龟子妈妈身边,喊:“妈妈!妈妈!”
金龟子妈妈说道:“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金龟子的妈妈。”小毛虫们问金龟子妈妈:“金龟子妈妈,金龟子妈妈,您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请您告诉我们,我们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呀?”
金龟子妈妈回答说:“看见过。你们的妈妈和你们长得不一样,你们自己去找吧。”说着,急急忙忙地和它的孩子们游戏去了。
“谢谢您,金龟子妈妈!”小毛虫们高高兴兴地向树梢上爬去。
这时,一只蜻蜓飞了过来。小毛虫们看见蜻蜓和它们长得不像,他们想一定是妈妈来了,追上去喊:“妈妈!妈妈!”
蜻蜓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蜻蜓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两只长长的触角,六只脚,还有四片轻盈漂亮的翅膀,你们到别处去找吧!”
“谢谢您啦!蜻蜓妈妈!”小毛虫们离开树梢,又向一片大大的树叶爬去。
小毛虫们爬着爬着,突然,看见一只蝴蝶轻盈地飞了过来,飞到树梢边的一朵桃花上吸蜜采花粉,它们赶快爬过去,小声地问:“请问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和我们长得一点儿都不像,头顶上有两只长长的触角,有四片大大的翅膀,翅膀上还绣着最绚丽最美丽的图案……”
蝴蝶听了,脸上流露出几丝不易觉察的伤感,犹豫了几秒,她说:“唉!苦命的孩子,我就是你们的妈妈呀!”
小毛虫们听了,高兴地在树枝上翻起跟头来:“啊!我们找到妈妈了!我们找到妈妈了!好妈妈,好妈妈,您快到我们这儿来吧!您快到我们这儿来吧!”
蝴蝶妈妈在小毛虫们的旁边飞来飞去,她决定留下来陪着这些小毛虫宝宝,不去找自己的孩子了。
【后记】很多小蝴蝶宝宝是永远见不到妈妈的,因为很多蝴蝶在产完卵后没多久就会死去,只有少数几种蝴蝶在冬天来临时,可以迁徙到温暖的地方度过寒冷的冬天,然后在春天返回家园。
唉,好久没这么感动了!硬是把《小蝌蚪找妈妈》玩出了几丝悲壮的色彩,玩出了几分大爱无疆的感动!
有同学说了,怎么总是“XXX找妈妈”啊?老是这样的主题,一眼就看出《小蝌蚪找妈妈》的影子,太千篇一律了吧!这样的东西,中考哪里过得了关哦!
文章是死的,人可是活的啊,咱就不会玩出点花样?
有位同学搞了个升级版的玩法——只借鉴“一次次地问”这种展开故事情节的结构,但主题却未必是“找妈妈”!
我们一起看看——
收集阳光
◇北京市京源学校 coffee
他是一粒种子,一粒普通的种子,躺在冰冷黑暗的泥土中。
他向往着地上的世界,听小蚂蚁说,地上不像地下那样无趣。地上有绿色的小草,有鲜红的花朵,有蓝色的小溪,还有温暖的阳光。“阳光是什么?”小种子问。“阳光是这世界最美好的东西。”小蚂蚁回答。
小种子还是不能理解蚂蚁的话,或许它太深奥了,小种子非常想亲眼见见阳光的模样。终于有一天,小种子钻出了地面,他真的看到了绿色的小草,鲜红的花朵,蓝色的小溪,但他却怎么也看不到阳光。
他问身边的蝴蝶:“请问你是阳光吗?我看你是那样的美丽,又是那样的优雅。”蝴蝶笑了:“谢谢你的夸奖,不过,我可不是阳光。”
“那么阳光是什么呢?”
“阳光就是无时无刻不给予你温暖的东西,它无处不在。”
蝴蝶飞走了,小种子还是一知半解,不过,他已经有些明白了。
当他用根快乐地吸收水份时,他觉得很温暖。当蚯蚓为他松土时,他觉得很温暖。当调皮的风带着微笑向他问好时,他觉得很温暖。
啊呀,原来这世间有这么多的阳光啊!
小种子把他所感受到的阳光都收集在一起,结出了甜美的果实。现在,他已经不是小种子了,该叫他大树了。
一只可爱的小鸟吃着甜美的果实:“请问,你是阳光吗?”听到这个问题,大树仿佛从小鸟身上看到了过去的自己。
这一回,他真正地理解了阳光的含义。
原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阳光。当你收集了别人给予你的阳光时,你同时也给予别人阳光,你所收集到的阳光,是助你成功的基石。
阳光无处不在。(此题为2007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作文题)
这篇作文绝对是40分钟的考场作文,阅卷老师爱不释手,读了又读,被整个阅卷组传看称颂!真是好文章啊!大伙觉得分外亲切,分外精彩,却又隐隐约约觉得有些熟悉。很长时间后,一位小学生看到这篇文章,大呼一声:这有点儿像我们的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呢!
主题:不再是找妈妈了,而是找阳光、收集阳光,富于哲理!
结构:还是一次次地问,借发问来叙述故事,结尾部分加上了被问。(这点加得太精彩了,借鉴中有创新,牛!)
嘿嘿,大伙看,以“一次次地问”为结构,里面随便你装什么,反正只要是好玩的,煽情的,有哲理的,啥都成,比如“小雪花找温暖”“快乐在哪里”“知识的回答”等等,什么样的题目都能玩转的,而且条理清晰,处处能体现你的语言风格,中考不拿个一类文都对不住老怪我了!
最后,再送上名著《儒林外史》中“临死前的严监生”一小段,它的结构,还是“一次次地问”,丫头小子们来开开“玩”眼吧!
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
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严监生的那两根手指是啥意思啊?众人一次次地问,老监生一次次地否,直到第四次。噢,原来指的是两根灯草太浪费,一根就够了。哈哈,问完了,故事也结束了,“雷倒”中国十大抠门人物也产生了。这“一次次地问”的思路,还真能表现人物性格啊!
下篇我们玩《小马过河》。《小蝌蚪找妈妈》是玩“一次次地问”,小马过河又是玩什么呢?咱们下回见!
2.曾曦作文心得体会 篇二
作文教学的任务是指语文教师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为全面提高小学生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 作文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我们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 积极提高学生参与度, 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采用多种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每一堂语文课, 让学生能够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才能。我在日常语文教学工作中做了一些新的尝试, 感觉对于增强小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有帮助, 在此提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研究。
一、小学生作文写作现状分析
小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 教师作文引导不力, 是导致小学生作文困难的关键因素。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水平当成一个重要工作来抓。由于作文受到条条框框的束缚, 很难表达学生真实想法, 导致小学作文教学跟不上课改的步伐。
(一) 教师不重视对作文的点评
尽管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很重视作文教学, 但是效果还是不理想, 他们大多致力于作文的教法和构思方法等, 忽略了对于学生作文的点评, 这也就形成了小学生作文水平不高的现状。教师的点评是学生写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很注重作文的评语, 一条合理的评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 教师应该让作文点评成为激励学生进步的手段和方法。
(二) 忽略对学生写作思路的构建
传统的作文教学既费力又收不到想要达到的效果, 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也是不可否认的现状。当下, 很多语文教师都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归根结底是由于学生不知道该写什么, 不知道该怎么写, 也就是通常说的没有写作思路。因此, 如何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写作思路就成了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三) 没有联系日常生活实际
作文写作的素材都是来源于生活实际情况的, 小学的视野并不开阔, 他们的写作素材更加来自于生活中, 来源于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联系实际, 导致小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天马行空, 有的更是不切合实际情况。教师在平时作文训练时如果不加以帮助, 很容易使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没有意义。
(四) 不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缺乏创新能力, 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教师。教师在教学中为顺利完成教学, 给学生灌输呆板统一模式的写作思路,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能力发挥。由于小学生爱动的特性, 教师为保证教学秩序, 可能不会给学生太多的空间去接触外界事物以及发挥自己的特长, 也就导致了小学生观察能力差, 写不出有价值的作文。
(五) 不及时安排学生进行口语训练
作文教学并不只是写作, 也就是平时所谓的书面表达, 其实作文还有一部分是口语训练。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教学进度, 忽略了语文教科书中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训练, 更没有太多的机会让学生去“先说后写”。这就导致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差, 在课堂发言时支支吾吾, 条理不清晰, 甚至脸红脖子粗, 不知所云。
二、提高小学生作文写作的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篇优秀的作文是有可读性和价值性的。作文水平的高低能反映出学生的文化修养。那么, 教师该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 教师重视作文讲评
在作文教学前, 教师要认真的备课, 准备好教学方案。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 采用多种策略, 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不同的作文点评, 希望通过点评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要善于选择鼓励性和宽容性的评语, 怀着一颗欣赏的心去阅读学生的每一篇作文, 找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 去寻找值得表扬的点点滴滴。
(二) 多记日记, 培养写作思路和写作文笔
教师应帮助小学生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对此, 教师可让学生准备一个日记本, 每天一篇日记, 记录所见、所闻和所感。没有谁天生就能写好作文的, 作文都是练出了的, 仅仅依靠课堂的时间练习写作是仅仅不够的, 因此, 课外练笔是非常重要的。写好日记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对此, 教师从小抓起, 从基础抓起, 为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和写作文笔的改善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 组织课外活动, 多贴近生活
为了使小学生作文能有新的突破, 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 联系日常生活, 组织一些课外活动, 号召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 从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从而在写作文时有东西可写, 让学生亲身体会, 更有利于表达。通过课外活动,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 自然而然写作水平也就提高了。
(四) 结合语文教材, 实行每日一练
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进行同题材的练习, 结合语文每单元的读写训练, 让学生多动笔, 多动脑。哪怕只是一个片段, 教师也要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这样对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还要利用课后时间进行每日一练, 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主动性, 为写作训练奠定基础, 减轻学生写作压力。
(五) 多阅读, 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作文教学中要想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 积极引导教育学生,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让学生在平时多阅读对写作有帮助的文章和教材, 多阅读写得好的范文, 让学生从优秀范文中找到自己的写作思路, 从而展开写作。我们虽然不提倡机械的模仿范文, 但是从范文那里触类旁通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三、结语
3.提高学生语文作文水平的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词:作文教学;水平;心得体会
作文是学生对所见事物的观点表达,是对心里所想语言的形成,可以说作文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成绩。但是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文字比较生硬,只是简单的语言表达,令读者读起来也比较呆板。基于上述情况,如何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成为各语文老师共同思考和努力的目标。以下作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下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心得体会。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作文教学
如果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作文教学,那么作文教学的效率自然也就会提高,老师的教学活动也会开展得比较顺利。因此,老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教学方法不能太过单一,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例如,对于不同作文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成绩不好的学生要相对简单一些,而且还要给予适当的鼓励与赞美,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再如,很多学生提起来写作文就害怕,因此老师在教学前就要帮助学生克服这种恐惧心理,让学生放开写,只需要将自己所想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好作文,学生掌握了作文写作的窍门自然就会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将作文素材丰富化
学生在写作文时之所以会出现文字呆板、缺乏灵魂的问题,就是因为作文写作素材比较少,学生不知道要写什么,看到作文题目凭空想象地埋头就写,因此写出来的作文也比较空洞。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很多美的事物需要用优美的语言来形容,比如,老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某些写得比较优美的作文,吃透其中的经典句子,争取让学生在发现美的事物时不至于无话可说。
总体来说,作文教学和其他课程教学不一样,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在学习中不断积累素材,逐渐学习语言表达的过程。当然,这也需要各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4.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得 篇四
一、作文要与生活相结合
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因此, 在教学中为了使农村小学生感受到作文来源于生活, 切身体会到作文就在自己的身边。在作文教学实践过程中, 我注重将作文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如在教“写人” (《我的同桌》) 的作文时, 先让学生互相仔细观察自己同桌的外貌特征, 然后由几名学生向同学们口头介绍自己的同桌, 后由学生自由评论, 说得好的在哪?不足又在哪?并给予补述。这样即可以创设说话情境, 又为作文提供丰富的材料。
二、作文要与劳动相结合
把作文教学与劳动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在劳动中, 亲身通过实践, 既可逐步培养起热爱劳动, 尊重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 还可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通过写作使学生在劳动中的感受进一步升化和提高。比如, 在教“写事” (《我学会了缝纽扣》) 的作文时, 我让学生事先准备好的针、线、布、纽扣, 在课堂上亲身体验缝纽扣的经过, 缝完之后由老师评出优秀作品, 接着指名几个学生把缝的经过和感受进行口述, 再让学生自由评论, 教师加以指导。这样通过劳动不仅使学生感到作文有话可写, 还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三、作文要与自然相结合
自然具有极大的诱发力。在作文教学时, 让学生走出课堂, 走进自然, 顿时会产生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 不但能给学生美的享受而且能激起学生作文的欲望。比如, 在教“描写景物” (《我的校园》) 的作文时, 我首先让学生准备好笔和本子, 再把学生带到校园里引导学生仔细观看梧桐树, 并不断提示学生:先远看, 观察树的整体形状;再近看, 观察树的叶、枝、茎;最后点明梧桐树有什么作用?经过观察后让学生细细思考, 正确进行描述并展开联想。再让学生进行讨论, 有的学生说:“远看, 梧桐树像一朵蘑菇开在校园。近看, 叶子是绿的, 形状像大蒲扇, 枝条不计其数, 树围由几个小朋友手拉手都抱不来”;有的学生说:“树上是鸟‘安家’的好地方, 树下是同学们玩耍的乐园。”在观察的基础上, 学生能把自己的感受独特真实地写下来。
四、注重学以致用, 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 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 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 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 用几句话描述出来。 (同学们踊跃发言, 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 是啊, 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 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 我总跟在她身旁, 她出去我跟着, 她睡觉我伴着, 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 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 我早早地起床了, 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 我连头也没梳, 散着发就在后面追, 我边追边喊, 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 房子里空荡荡的, 我怎么也睡不着, 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 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五、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 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 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要求千篇一律, 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 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这样做, 能让一些学困生得到鼓励, 看到希望。
5.作文教学心得 篇五
一.勇当伯乐,善于发现亮点
1.降低要求
教师为培养作文尖子,往往拔高要求。其实,评价作文应以大纲为准绳,同时顾及每个孩子作文能力发展的现状。如果一位三年级的学生,只有二年级写作的水平,有一次写了一段话,句子大致通顺,就要加以表扬鼓励,因为他在最近发展区域上跨出了一步。
2.小处着手
教师有了这种意识,就会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善于在茫茫沙海中发现金子。学生作文中要有一个词用得好,或一句话写得好,或引用恰当,就要给予表扬,让学生觉得写作文时挺有趣的。
二.甘为乐师,善于拨动心弦
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要在有表达欲的基础上起步。因此,训练中的“话题”或“文题”都要能扣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每次训练须像投石那样,激起层层波澜,开拓学生的思路,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让训练在宽阔的空间、活跃的气氛中进行。
1.创设写作情境
创设某种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先体会,再作文,这对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起着积极的作用。如教写留言条时,教师可以实现在黑板上写好一则留言条,上课铃响后,学生看到这张留言条,都开始自学。五分钟后,教师进教室,问学生:“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是一张留言条。什么时候需要要写留言条?怎样写留言条呢?”此时,学生恍然大悟,老师是有意写一张留言条引出这堂课的。接着,让学生自己写留言条。教师通过创设“老师不在,学生自学”这么一个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写留言条,学生觉得很有趣,很新鲜,很快就知道了留言条的写法,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2.组织游戏活动
在游戏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激活思维,促使学生想把刚才的游戏用语言表达出来。如一次在班中做一个传话的游戏。游戏规则是先请一位学生上来,教师悄悄告诉他传话的内容,让他把这句话悄悄地传给另一个学生,以此类推,最后一个同学把听到的内容说出来。结果与第一个同学的传话内容大相径庭,学生哄堂大笑,彼此责怪。教师问:“你们想把这件事告诉谁呢?”有一个学生说:“我想把这个故事说给所有的小朋友听。”“那你怎么去告诉他们呢?”“可以写作文,登上报纸。”“可以写信。”……教师趁着学生的兴头,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所有的小朋友,有写《一堂有趣的语文课》,也有写《传言不可信》《话说传言》 《传言可靠吗?》,体裁各异,各显神通,这种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三.愿做公仆,善于排忧解难
学生学习写作当然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就要及时引导,给他们吃“定心丸”。
学生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关健在于“内存”太少。平时,要帮助学生积累,厚积才能薄发。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泉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源源不断。”所以我们有必要指导学生带着情感丰富生活、感受生活。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随时随地记录积累语言材料,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如果说感受生活是大课堂,那么阅读积累就是小课堂,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开阔学生眼界、丰富词汇、活跃思想,这样学生的习作才有了源头活水。
四.勤作推销,善于推波助澜
学生有时会骄傲自满,或不思进取。教师如何在学生有了成绩后做好这推波助澜的工作呢?
学生稍有进步,教师就要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并及时做好宣传工作,让学生有一种荣誉感,看到自己的“光明前景”。让其他学生多看他的作文,对他也是一种督促,推动他再创佳作。可以出班级作文集,评选班级“小作家”,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把优秀作文寄给报刊社,学生慢慢变得自信并对作文充满兴趣。
作文指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企求一步到位。在作文指导中,只要我们从点滴抓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学生写作思维的火花,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质,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进入作文情景之中,扎扎实实地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功的方法,多鼓励,多肯定,为学生创设展示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与满足,学生就会快快乐乐、轻轻松松地入门。
6.初中作文教学心得 篇六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立意;选材;结构;语言
有人说,作文是一张试卷的半壁江山,还有人说,得作文者得天下。以上说辞,无不告诉我们:作文很重要,作文的好差直接影响中考的发挥。
作文既然如此重要,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初中作文教学。
1立 意
1.1小题大做,拓宽视野
这里所说的“小题”是指题目比较具体、涉及范围较小的作文。对这样的题目,如果做深入的思考和挖掘,往往同样包含着普遍的、深刻的、给人启发和教育的道理。“大做”就是要在事件的意义、道理、说明的问题上下功夫,力求“平中见奇”“化腐朽为神奇”。
1.2大题小做,易于发挥
所谓“大题小做”是指将那些抽象、宽泛、能表现多个主题或是外延较大的话题,从标题入手,从一个小的角度、一个小的侧面切入,把话题落实到具体的人、事、物和场景上,然后迅速地打开思路,构思成文。
1.3反常立意,独辟蹊径
对于某一种现象或问题,一般人都有着比较一致的看法。如果我们在认真深刻地思考后能提出与传统、世俗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这样的文章也无疑会因为独到的、新颖的立意而引起读者的关注。要说明的是,这种反向立意,一定要进退有度,言之有理,而且不能与思想、道德等相悖。
1.4 辩证立意,多维审视
“辩证立意,多维审视”就是用辩证思维去认识事物的全面性和统一性,在进行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时做到客观全面。写作文完全可以抓住一点来写,但要重点写好一个方面就必须全面地看问题。辩证思维像一面洞烛幽微的明镜,运用它去分析作文命题中所包含的生活图景、社会现象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避免进入“以偏概全”“执此一端”“滞于表象”“因果不明”“全盘肯定”等立意上的误区。
2 选 材
2.1紧扣主题,确定取舍
紧扣主题,围绕文章主旨选材,这是选材第一大法,也是最需要严格谨记、修炼的方法。选材时,要从表现文章中心的需要出发,确定取舍。一方面要善于抓取主要材料,衬以相关的次要材料;另一方面要果断取舍,一切与文章主旨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无论多么生动,都要坚决予以舍弃。
2.2选材新鲜,拓宽视野
新鲜的材料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能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感受,能拓宽读者的认知视野,还能促使读者作出新的思考获得新的启迪。选材要求新颖,但并非一定是社会大事新闻,也可以是普通生活中的凡人琐事,生活中不乏新鲜事,不乏新人新事新风貌,缺乏的是识金的慧眼。
2.3材料丰富,精当奇特
作文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就像鸟儿离不开双翼一样。当觉得无话可说,没有合适材料采用的时候,不妨充分展开想象、联想,穿越时空界限,或者编写寓言想象情节,或故事新编改头换面,自己创造新素材来表现文章主题。
材料新颖丰富还要注意拓展题材范围,从自然界天地中选取素材,托物言志就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说选材要丰富,既要兼顾古今中外,还可涉及各行各业各科。
3 结 构
3.1并列结构,条理清晰
通过几个并列关系的内容段落共同揭示一个主题,此方法适用于多种文体。记叙文中可以将几个事件或几个片段组织起来凸现一个主题。议论文中则体现在并列式举例论证,通过不同的事例从不同侧面来论证一个论点。散文写作也一样,将处于不同层面而又相互联系的事物连缀在一起,就可以成就一篇非常不錯的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
3.2递进结构,层层深入
这样的文章结构尤其适合探讨一个需要深入的问题,层层推进,最后深入精髓。如果是记叙文,那么就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结构,开头、发展、高潮、结局,为了凸显主题还可以使用倒叙、插叙等手法。如果是议论文,就是将一个话题层层深入,步步发展,一环紧扣一环,在行文过程中,能清晰地触摸到作者思路的层进,不是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地并列论述,而是逐渐深入地递进论述。
3.3一线串珠,明确线索
在记叙文或者散文创作中,最简单实用而又能让文章清晰明了的办法就是用一条线把纷繁复杂的事物联系起来,让文章有线索可循。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也就有了依据,文章就会井然有序,而不会显得杂乱。如《散步》,就是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件——“散步”为线索,表现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3.4前后照应,结构缜密
照应又叫呼应,是指文章中出现在首尾、前后不同地方的有关内容之间的照顾与回应。照应能使作品结构更加缜密,浑然一体,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3.5巧妙衔接,自然过渡
段落过渡就是在需要过渡的层次与段落之间,用一个起承上启下作用的独立段来完成上下文之间的链接和转换。这样的例子在初中课本中存在很多,这里就不列举了。
4语言
4.1词语精雕细琢,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用词贴切、准确、传神,是对语言的重要要求。准确用词可使所描述的对象精妙传神,富有表现力,所阐述的事理更有说服性。尤其是动词和形容词的准确运用,能使描述的事物形象生动,活灵活现。
4.2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是使语言文采斐然、熠熠生辉的重要手段,综观无数优秀作品和出类拔萃的考场佳作,无不以精当巧妙的修辞见长。如《安塞腰鼓》《观舞记》《风雨》等课文都是把修辞手法巧妙运用的佳作。
4.3恰当的地方引用
行文中恰当的引用,使句子内涵丰盈,含义深刻,深入人心,还能使文章文采飞扬。
4.4言之有物
语言表达要有内容,即不管题材是什么,内容都要有价值。记叙要分主次,有用,真实;说理要透彻警醒;描写能如见其人,如入其境。
4.5句式灵活多样
现代汉语的句式非常丰富多彩,短句明快有力,长句缜密细致;整句对称和谐,散句灵活自然。写作时多交替结合,往往会让语句错落有致,摇曳生姿。
5结束语:
7.谈高中作文教学的体会 篇七
一、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改进作文教学方法
在新形势下, 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念, 拓开思路, 广开门路, 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在教学中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作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要改变过去那种以分析代替写作、以模式代替创新的教学思路。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 尽量让学生更形象、更客观地去感受身边的生活,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否定那种向文章套用现成模式而忽视从生活中提炼、取舍、改造的方式, 让学生懂得从生活中收集素材, 学会按中心组织材料。
当今社会是一个创新的社会, 而创新的根本在于思维的开拓。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提供给学生听、说、读、写的机会, 鼓励学生说和写。作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并逐渐变学生写作的暂时兴趣为长期兴趣, 变要学生写作文为学生自己要写作文。
二、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 生活有多大, 语文就有多大。学生之所以害怕作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无话可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导致这种现状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社会的观察和认识。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观察身边的事物、观察社会的各种现象, 将写作走出课堂, 走向广阔的社会。例如在课下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让学生叩问心灵、了解别人、走进社会, 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扩展他们的认识视野, 为其写作作充分的准备。这样, 写作教学就摆脱了课堂的“小写作”, 走进了语文的“大创作”。如前段时间我们开展了“寻找成功的足迹”为主题的活动, 让学生通过采访身边的人, 掌握丰富的材料, 思考成功的因素, 最后形成传记;翻阅父母的老照片, 对父母作一次细致的观察, 与父母来一番真诚的交流……这让学生笔下的叙述性散文融入了真情, 让口中的朗诵增添了几许感动。
在实践活动中, 学生通过搜集材料、体验生活、积累了写作素材;采访调查、阅读交流、培养了写作思维、提高了写作能力。作为活动的自然延伸和总结升华, 写作得到了极大程度地发挥。在活动中学写作, 学生有东西写、有兴趣写、有信心写;在体验后再写作, 学生有情感的触动、思维的提升, 并由此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提升审美品位, 实现自身价值。当语文学习回归学生的生活, 就更能呈现文学创作的力量;当真情实感渗入语文的天地, 就更能彰显语言文字的生命力。让学生的写作走向生活, 走入心灵, 学生就能写出鲜活的东西, 就能实现新课标所强调的“达到促成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三、通过对范文的模仿写作, 实现能力上的转变
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是写作时可以借鉴的范文, 这些范文都是专家学者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接受能力的基础上经过精挑细选的, 无论从行文结构, 还是构词造句都是一流的。我们所发的《语文读本》更是汇集了名家名篇。对于阅读面窄、头脑空空、语言贫乏的大多数学生们来说, 《语文读本》无疑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对此, 教师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从思想上去重视、去认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读本, 如通过了解一个作家的一部作品进而了解其他的作品;了解一个时期的作家可以知道同时期的其他作家;从了解本国作家到了解同时期的外国作家等。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这样触类旁通的学习积累, 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他们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
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后, 在平时的写作中, 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模仿。当然, 这种模仿不是简单地寻章选句, 而是在感悟、理解和把握作品的选词造句、布局谋篇、写作技巧等基础上, 进行再创造性地模仿, 这种模仿, 实际上就是一种认识上的自我飞跃。
四、让学生参与评价, 在评价中提升自己水平
新课改提出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保护学生的作文兴趣, 还要注意将评价和修改的权利也交给学生。“要鼓励同伴、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之中, 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但是, 多元评价不能简单地流于形式, 只是停留在小组讨论、学生互相写写评语, 要让写作的多元评价有效, 就必须要关注细节、形成规范。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互评最忌流于形式, 如果泛泛而谈让学生自由随意互评, 势必造成针对性不足、有效性不强的局面。在组织学生互评时, 一定要有针对性, 要让学生结合本次写作训练重点展开思考和评价, 还可以把评价的方向告诉学生, 以评价表的形式呈现训练点, 让学生围绕此评价表研讨, 势必加深他们对此训练重点的认识, 也能让被评同学有更大的收获。
8.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八
一、作文教学要和读书联系起来, 鼓励学生多读书
作文是表达自己感情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手段。怎样才能使学生写文章“有话可说”, 这就要学生平时多读书, 从课外阅读中汲取营养。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学习好的思想品德, 学习优秀的人格品质, 学习先进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从阅读中可以提高文学文化的修养, 可以获得大量的知识, 可以开阔眼界;还可以提高认识水平, 积累写作素材, 学习语言运用和技巧。因此, 提倡学生多读书对提高写作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作文教学要教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灵感, 写出真情实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写作素材主要是从生活中来, 一般说来, 学生在具备了语言运用的基本功之后只要在生活中有切实的感受, 认真的、具体的写真实的生活, 就容易写出内容丰富充实的文章。因此, 作文教学一定要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要组织学生去观察生活, 感知生活, 理解生活, 体验生活, 进而反映生活。要提倡从生活中选取素材, 提倡写生活的真谛, 要提倡用朴实的语言写生活的真实, 写出生活中的真情。只要作文能打动别人才算没有白写。
有一位同学写自己小时候特别喜欢过生日, 但是在进入高中后第一个生日, 却不愿意再过生日了。这是为什么?原来是他想到了自己过一次生日, 就长大了一岁, 而他的父母却老了一岁, 更向暮年多跨了一步。想到这里, 他倍感凄凉, 于是以后再也不希望过生日了。这篇文章不少人读了以后, 感动的流出了眼泪, 因为真情实感太动人了。
三、作文教学要教导学生写出生活的感悟
在教学中, 教育学生要通过写人记事, 写出生活的感悟, 使文章有新意, 有深度, 有“亮色”。例如, 写自己的成长, 成长过程固然要写, 但更要点出成长的原因;写学校、家乡的变化, 一定要联系时代的大背景;写人物, 不限于事实罗列, 而要写出人物的思想灵魂;写场面, 绝不能机械照搬, 而要透过画面写出它的实质, 等等。
学生可以对自己进行思维训练, 克服“无事可写, 无物可写”的毛病。写作中思维训练最方便的方法是自己对自己设问。例如要写一个人, 可以先这样问自己为什么要写这个人?一想起或提起他 (她) , 最先浮现在你眼前是什么样的形象?她 (他) 有什么特别之处?你特别注意她 (他) 那一点?如果允许虚构, 你能把理想化的性格赋予他 (她) 吗?文章写出来, 这个人物会给读者带来什么感受?……
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真实地记述了对外公的种种不良印象。可是一旦外公去世, 这位学生又不禁悲伤起来。为什么作者的态度会有如此转变呢?作者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回答了这个问题, 又在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这一夜我没睡, 就这样呆呆的坐着。为什么在一个人的垂暮之年, 我们还不能原谅他, 而让外公在惋惜悔恨孤寂彷徨中撒手人寰呢?这时, 我望着外公的遗像, 好像看到他的嘴角边挂着一丝解脱和赎罪的微笑。轻烟袅袅地生气变幻, 纯真质朴的香味仿佛允斥整个天地间, 让我们每个人都得到心灵的净化, 得到真与美的人间亲情吧!”
这段话融描写与抒情, 议论为一体, 发出了对人生的感叹, 特别是最后几句, 不仅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而且使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一种内涵丰富的美, 打动了每个人的心。
四、作文教学要教会学生解读作文命题, 不拘一格写作文
现在学生写作文, 无论是考试, 还是老师布置的作业, 都有命题, 因此教会学生去解读命题, 也是不可少的一项教学。现行作文考试命题虽以话题作文为主, 但学生在写作上却往往处于两难地步:一是材料的扣合, 一是写作的扩展。过于注重扣材料, 容易限制学生的思路;过于注重写作的扩展, 则又有离题之嫌。其实两者并不矛盾, 作文命题材料对写作构思即有启发又有限制是正常的。命题材料的限制性可以使文章的中心明确, 排除其他思绪的干扰, 便于作者集中精力更深入思考, 从而使思维强化。另一方面由于命题材料的触发, 引起作者的联想, 把存于头脑中而平时并未注意的思想, 材料集中起来, 并且逐渐条理化, 从而使思路清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二者是统一的。如果让学生在写作中掌握了这条规律, 那么在写作的时候就不会望题生畏, 举笔维艰了。
9.小学作文教学的体会 篇九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378-01
对于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把作文写好,师生往往都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那么,如何积累这些材料呢?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好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
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一对一,一对多相互说说自己学了哪些好词佳句,认为哪些片段最优美。大家发言踊跃,效果良好。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既能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又能让学生写出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做一次公益活动或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丰富了。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即使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之后,举行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亲近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打工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她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握着她的手,生怕她即时离去。可是,当我第二天早早地起床后。却发现妈妈提着包已经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头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眼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香)我认为这样的描写非常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老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文章的评价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棍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学生哪怕是用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xxx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的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做好记录,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增强了学习信心。
10.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十
关键词:作文,小学,创新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 而作文作为一种创造性劳动, 则是培养这种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 作文时学生选择性、综合性、开拓性地运用语言文字来反映客观现实, 表达自身感情的智力活动。它是在思维活动的支配下进行的。倘若要使学生走出“平淡无味、言之无物”的误区, 写出新意浓郁、别具一格的作文来,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创新, 让学生用我的手写我的心。
那么, 如何使小学作文中有新意呢?经过多年的探索,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引导写即兴作文, 让真情自然流露
作文的训练时机以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为主, 也可以在“计划外”产生。我平时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利时机, 引导学生进行即兴作文的训练。因为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 在突发事件中, 学生会有感而发, 在不经意间表达出更真实、更自然的思想感情, 展现出他们激情的一面, 所以, 我善于抓住最佳时机开展即兴作文训练, 极有利于开拓学生写作思路, 培养学生的作文创造力。例如我们这地方夏天经常会下起雷阵雨。在一次语文课上, 狂风乍起, 天空骤然变得一片昏暗, 伴随着轰隆隆的雷声, 豆大的雨点冲刷而下, 地面瞬间溅起无数带着尘土的雨花, 窗外一片混沌的世界。学生们望着窗外, 表情各异:有的好奇, 有的惊讶, 有的害怕, 思路无法回到课文, 于是我索性让学生放下课本, 走到窗前仔细观察景物的变化, 聆听大自然是宏伟的交响乐。其间, 让学生随意交流、议论, 谈谈不同感受。雷雨过后, 我稍作准备, 引导学生进行了口头作文。有的学生生动地描述了雷阵雨的撼人景象, 有的学生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情感受, 还有的学生发挥奇思妙想, 述说了心中的一个美丽的童话。由于抓住了最佳训练时机, 学生们情动而辞发, 争相发言, 语言流畅而富有个性。在这个过程中, 描述、抒情、想象结合在一起, 不同的表达方式都得以训练。事后, 我再让学生把口头作文整理成《感受暴风雨》的书面作文, 大家普遍完成得很好。又有一次, 离学校附近的山上发生火灾, 当时正巧上课, 火灾时的浓烟弥漫整个天空, 燃烧声、救护声、警车的长鸣声交织在一起, 学生无心上课, 我让学生走出课堂看眼前发生的一切。大火扑灭了, 同学们走进课堂议论纷纷:有的说这场大火好险呢, 差点我们学校也遭殃了……随后我让学生写书面作文。在今年全市举行的“保护我们绿色家园”征文比赛中, 我班吴建国写的《我不想再看到那一幕》一文荣获市级一等奖, 张东、吴萌希两位同学均获得二等奖。这样的即兴训练既能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在不容忽视。
二、知道学生学会观察, 让学生兴趣盎然地作文
我们知道,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小学生的作文必须建立在“说实话, 写事实”的基础上, 培养学习观察的能力、方法, 习惯特别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 同在生活中, 有的学生有话可说, 而有的同学却不能呢?为此, 我把观察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1、观察必须细致入微
除了盲人, 每个人举目都在观察, 但是绝大多数人在一般情况下, 对事物都是一见了之, 不作彻底了解, 小学生更是如此, 表现在作文上, 就是翻来覆去总是几句话, 不具体, 感到无啥可说, 针对这一问题, 我就结合当地果点或各季植物进行命题, 让他们带着任务到实地进行认真仔细观察, 并引导他们在观察的同时进行比较。如在一次游园活动中, 我着重让学生看公园一角的喷泉, 喷泉的雕塑造型, 水从喷出到落入池中的过程, 都逐一仔细地观察, 并让他们感悟和品尝自己的感受, 这样学生觉得有东西写了。有位同学在《公园一角》一文中写道“……只见花丛旁边喷水池中, 人的倒影个个都在闪动。池中央是造型优美别致的雕塑喷泉, 那一朵盛开的荷花上站着一只仙鹤, 正在仰天长啸, 还不断地从嘴里喷出一股股水柱。直射空中, 到了上空, 水柱就化为无数小珠儿, 又各自敬开成一颗颗珍珠, 从空中撒落下来, 落入池中, 溅起一朵朵浪花……”。这样做, 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又有了详细的材料, 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2、使观察在比较中联想、感悟中升华
观察只是感知事物, 启迪智慧的“窗口”, 为了认知事物和写好作文, 还要深入到“室入”也就是在观察的同时要有目的地进行比较、联系、感悟、体味, 是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趣味性和思想性, 有血肉和灵魂。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是在长期培养锻炼中逐步形成的, 不能急于求成。我是始终坚持抓这方面的教育指导, 紧抓不放, 现在也初步见到了成效。如不少学生在写《记一位勤劳的人》一文时, 能抓住“勤劳”这一人物特点, 并把它从众多熟悉的人群中抽象出来, 还能联想到劳动的意义和劳动的价值观等, 使所写的人物比较典型。
升华应是无穷尽的, 我曾经告诉同学们,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达到触景生情。
三、创设情境, 让学生快乐地写作
在小学低年级, 培养学生学习写活的兴趣至关重要, 到了高年级增强叙述作文的自信心成立关键。学生若有了写活的兴趣或作文的自信心, 书面表达能力就会快速提高。要实现这个目标, 前提是要让学生在作文时有内容可写, 同时在写的过程中不断获得书面表达的乐趣。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应该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识发展规律,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采取种种方法, 创造各种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性, 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 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勇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
我在指导习作《记一次活动》时, 把游戏引进课堂, 便是一次成功的实践。课前, 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了十只气球。课堂上, 让学生把气球系在脚上, 然后互相踩别人脚上系着的气球, 踩别人脚上的气球越多越好。在这一过程中, 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学过的各种观察方法, 如有顺序, 抓住特点, 主要发展变化等等。学生在写作时, 我不作任何内容上的限制, 放手让他们去写自己喜欢的东西, 结果孩子们的表现特棒!请看:
“比赛开始了, 哇!‘噼里啪啦’比放爆竹还爽呢!我看中了一只蓝气球, 趁着别人不注意用力一踩, 非但没踩炸, 反而撞痛了头, 看来蓝气球可顽皮的了。我心里暗暗说……”
“教师别出心裁, 让我们开展了‘勇者总动员’这个活动, 来试试我们的胆量。刚开始我们还有些害怕, 你看我……”
“……见此情景, 不服输的我马上抖擞精神, 去踩别人的气球。我紧盯一个红色的气球, 快跑几步, 然后用力一踩哦!红气球在我的脚下成了几片花瓣, 我高兴得雀跃起来。”
由此可见, 我们的学生不是不会写文章, 而主要是缺少体验, 一旦有了丰富的感受, 就能写出连教师也惊叹的作文。
在新的教学改革形势下, 语文老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 作文教学更是如此, 小学作文力求做到用心感悟, 写出真情, 有所创新让作文教学有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沈会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美小学作文教学比较[J].安徽教育, 2007, (01) .
[2]胡笑霄.小学作文教学要重视教材中的细节描写[J].作文教学研究, 2009, (01) .
[3]宋道晔, 李香菊.滨州市滨城区小学快乐作文课题组, 引领学生步入快乐作文的殿堂——滨州市滨城区“‘三·三·九'式小学快乐作文教学研究”的实践与探索[J].山东教育, 2008, (Z1) .
[4]赵景瑞.小学作文训练课精彩片段评析——《发短信息》教学案例与解读[J].小学教学参考, 2008, (Z1) .
[5]秦霞.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9, (05) .
[6]杜红梅.中美命题作文的比较及其借鉴意义[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4, (07) .
[7]柴国华.改写与比较:优化小说教学的新途径[J].中学语文教学, 2007, (02) .
11.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得 篇十一
关键词:农村 小学 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081-02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为此,在新课改与时代要求下,为了使学生的作文得到新的突破,在作文教学中,尽力让学生从身边之事写起,写出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使学生的作文在求真务实上,表达出真情实感,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会越写越灵活,并逐渐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进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一、注重平时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认为写作和阅读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从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方面看,阅读是写作的借鉴,是学生间接认识生活的途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了解的生活、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所获得的思想认同等等,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教科书中的文章多文质兼美,我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从读中学写,以读促写,读赏结合,读写结合,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首先,上好课内阅读课,有系统、有针对性地传授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限制,越广泛越好,来开阔学生眼界。然后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像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这样,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提高了阅读能力,激发起写作欲望。
二、从“我”写起,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是学生自己最熟悉不过的了,因此刚进入习作阶段,就应该从“我”写起,写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来。首先,写“我”所做。学生每天所做的事还是很多的,比如在学校做的事:学习,劳动,活动;在家里做的事:家务活,玩耍;在社区、路上,街道、野外等地做的事……有意义的事。其次,写“我”所见。“做”是自己的亲身参与,而“见”则是用眼观察到的事物及活动。每天,学生除自己做的事外,还会看见更多的事,比如,有人物的活动,有动物的活动,有景物的变化,有事物的发展……再次,写“我”所想。人是有思维的动物,而且可以说,其思维无时不有。就学生来说,每天不知要想多少的事,虽然有些事很简单,很平常,也有的事很无聊,但总会有些事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这样的话,学生觉得不难,写作文很快乐,很高兴。
三、激荡思维,点燃创新的火花
学生是生活在群体中的,“我”之外,还有更多的“他”。在作文教学中,把学生的习作思路由“我”再引向“他”,那么,其可写的内容也就丰富了许多。其实,只要我们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人们都常常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有的人总是整天都抱着书本,喜欢读书;有的人爱好穿着打扮,喜欢服装;有的人经常玩赏某个东西……而这些“物”都与“他”有着非常特殊的关系,只要我们爱人之所爱,想人之所想,那么,要写出“他”,也就得心应手了。孩子的思维是纯朴简单的,而想象又是丰富多彩的,如一个月亮可以想象成圆盆、小船,同样也可以想象成香蕉、气球。记得在我教五年级时,我们班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野餐活动,同学都玩得挺高兴,回来后,我就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作文题目为《野餐》。在指导时,我也强调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要写真情实感。我想有这么好的材料,肯定能写出精彩的文章。可是,结果出乎我的意料,班上大部分同学都是写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接着描写野餐的经过,最后高高兴兴回来。作文显得很平淡,没有一点感人之处。经过一夜的沉思,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结症是自己在教学中指导不当,使学生的思维没有放开想象,所以我又采取别的指导方法。第二天,我对作文进行了讲评,再次指导学生写这次野餐活动,我采用拟题作文,一上课,我就激发学生介绍这次活动中感触最深的事。同学非常活跃,都急着想说自己感人的事,有的说“搭灶”,有的说“烧面条的方法”,有的说“我终于吃到自己亲手做的饭”——我就趁热打铁,又耍出一招,你们用什么题目好呢?这样同学们又激动地说起来,取“高兴”、取“搭灶”、取“丰盛的午餐”、“老师笑了”——想不到,学生竟一连说了十几个题目,而且都说出自己取这个题目的理由。这次作文同学们写的特别顺,不但课堂气氛轻松,而且写的文章也是千姿百态,富有感染力。通过这两次作文的对比,使我感触很深:这样,由“命题作文”改为“拟题作文”,一字之差,却体现了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拟题作文”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学,让学生“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学生就会有自己的话可写,有自己有内容可写,作文就会生动活泼、千姿百态。在作文指导中,我们教师应该设计提问方法和引导,营造一个比较宽松的课堂作文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上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这也是我们当今教育的总趋势。
四、向“周围”发展,提升学生的水平
学生的习作经过以上两方面的反复训练后,其作文基本功已经较强了,这时候,再向纵深发展,写周围更多的内容,那么,学生的习作水平就能得到进一步加强。第一,写周围的事物。在学生生活的周围,往往有许多的事物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引导学生平时观察好这些事物,抓住其发展的规律特征,然后再写成作文。比如,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等等。第二,写周围的环境。我们熟悉的环境有:学校、家庭、社区……只要用心观察,就会有写之不尽的作文内容,更能培养我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好品质。第三,写周围的景色。无论是白天晚上,还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远山近水,都有不同的景色,也在不断地变化。写景色,关键要抓住其变化特点,才能栩栩如生,有血有肉。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做到,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而且要有创意地表达。”对于这一点,每位语文老师都在努力地尝试着。而作为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要做到这一点,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农村小孩生活范围小,见识少,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我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教师,正在农村作文教学这块净土上不断地寻求,探索,以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曾曦作文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活动心得体会作文09-23
心得体会作文400字08-11
文明宿舍心得体会作文08-27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作文09-03
保护地球心得体会作文09-18
感恩心得体会高中作文11-01
学生手册心得体会作文11-05
高中语文作文心得体会11-11
阅读作文教学听课心得体会07-08
大一军训心得体会作文1000字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