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机器人教学与实践(精选10篇)
1.简易机器人教学与实践 篇一
重庆三峡学院大学生机械创新协会
简易机器人制作培训
(一)活
动
总
结
重庆三峡学院学生团体联合会
大学生机械创新协会
二O一三年四月七日
简易机器人制作培训
(一)活动总结
因下月我协会将举办“机器人设计大赛”活动,而机器人的设计过程复杂,工作量大,设计的知识面广,且设计者水平有限,我协会为响应学校号召,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创新意识和增强勇于实践的精神,特此为机械创新协会会员们举行一次减速箱培训活动。
一、活动回顾
在开展 “简易机器人制作培训
(一)”这个活动时,大赛之前各部门分工合作,宣传部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海报宣传。研发部在活动前一个星期画好了减速箱的图纸并买好了活动所需的一些材料。我们这次的活动是分批次培训的,在活动一天内我协会对协会会员进行培训。研发部细心的向会员讲解减速箱的制作原理和方法。各部门干事对会员进行跟踪培训。
二、活动中的优点
(一)在我协会的宣传下,协会的会员们积极参加。
(二)各部门能按分配的任务做好每件事,做到了积极配合,分工合作。
(三)在活动中会员认真的听教并制作了机器人减速箱。
三、活动中的不足
(一)在活动的一天中,由于上午有课的同学较多,导致上午会员到场人少。
(二)部分会员不按要求制作。
(三)活动结束后有部分干事在活动现场清洁没做完的情况下离场。
四、以后还需改进的地方
(一)人员的调配要合适,分工明确,各部门明确自己所负责的任务。
(二)展开工作前多吸取其它兄弟协会的经验,将工作细化和明确化。
(三)各部门积极动员各部门的干事,将事情分配下去。
(四)各部门干事应将工作做到最后,不得半途退场。
(五)活动前要做好宣传工作。
由部门干事带领,以小组形式进行培训,拓宽机器人爱好者们相关基础知识,学习机器人制作原理,能够制作简单的机器人,以及领会团体协作在比赛中的重要意义,为后面即将举办的机器人设计大赛奠定实践基础。这次活动的影响深远。这是对我们专业知识的检验。陪养了会员们的动手能力。虽然这次活动有很多的不足,但是却意义深大。我相信我大学生机械创新协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做的更好,让我大学生机械创新协会全体会员学习的更多。
重庆三峡学院学生团体联合会
大学生机械创新协会二O一三年四月七日
2.简易机器人教学与实践 篇二
一、知识学习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首先从基础知识入手, 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声情并茂地把学生带入机器人的世界, 激发学生一展身手、自己制作机器人的热情。此时教师引导, 提出制作简易机器人的有关问题, 通过学生讨论、发表见解、相互补充和教师归纳总结等方式, 介绍制作简易机器人所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 并让学生亲自动手熟悉硬件的搭接和软件的调试。在学生熟悉硬件、软件的基础上, 以项目为载体, 任务为导向, 进入教学中的第一个关键环节:基础实验项目—“飞鸟”机器人制作。主要任务有: (1) 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 每个组的学生自己选出小组长、项目协调人, 根据个人特长, 既要合理分工, 又要团结协作, 同时不同角色要根据实验项目的不同定期轮换, 做到个性发展与均衡发展统一; (2) 提出“飞鸟”机器人的设计思想及功能要求; (3) 由学生仿照图册制作“飞鸟”机器人并实现其设计思想与功能要求。
任务下达后, 学生们立刻行动起来。对于学生们在模仿制作“飞鸟”机器人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不仅要耐心解答, 更要启发鼓励学生, 比如引导学生在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的同时发现“飞鸟”的其他功能。对于硬件、软件结合得特别完好, 而且还开发出“飞鸟”其他功能的小组, 鼓励他们继续完善作品、不断超越自己;对于只能完成教师要求的小组, 则采用激励性评价, 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 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于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任务的小组, 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原因, 看看是硬件搭建的问题还是软件编程上存在缺陷, 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此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又富有竞争的团队氛围中都有收获, 努力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二、知识学习由易到难, 层次递进, 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在学生初步掌握制作简易机器人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实验操作方法的基础上, 如何加深学习的内容, 带领学生进入一个探究的情境, 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态度, 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 养成从技术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呢?这时就可以进入教学中的第二个关键环节:能力提高实验项目—“寻迹机器人” (机械小车) 的制作。
这个实验项目在本课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重在于只要理解、掌握了这个知识, 学生会很容易理解后面的“斗牛机器人”“追踪机器人”等知识, 知识就能融会贯通;难在于其功能实现需依据计算机语言编程, 按传感器反馈回来的数据, 单片机自动运算调整并实时修正“机械小车”的运行方向, 从而实现“机械小车”沿预定轨迹自动运行, 即完成一个闭环控制系统。所以如何排除闭环控制系统中的干扰因素是学生完成此项目实验的最大难点。教师布置任务过程: (1) 首先强调学生在制作机器人“飞鸟”过程中出现的“机械传动”“结构”等问题; (2) 引入传感器的概念, 着重介绍灰度传感器的特点、作用以及与硬件、软件的衔接方法等; (3) 指导学生完成“寻迹机器人 (机械小车) ”寻迹的铺垫实验, 并记录实验中的重要数据; (4) 启发、帮助学生分析“机械小车”沿预定轨迹运行可能出现的若干状况, 以及写入程序语言中的方法、注意事项等; (5) 提出“寻迹机器人” (机械小车) 的设计思想与功能要求; (6) 由学生仿照图册灵活制作“寻迹机器人” (机械小车) , 并实现其设计思想与功能要求。
为了鼓励学生不断探索, 超越前人, 笔者一方面给他们播放机器人竞赛的视频, 另一方面播放前期学生们的成功作品, 让学生知道“机械小车”自动寻迹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尖端科技, 只要明确任务要求, 在熟练使用硬件、充分掌握软件调试的基础上, 细心、严谨, 从技术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都可以完成任务。学生们兴趣渐浓, 跃跃欲试, 教师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咱们组与组之间赛赛, 看哪个组最先完成任务。”
这个实验项目是在教师任务要求下最难完成的项目, 因为教学上用的传感器本身灵敏度就不高, 再加上机器人的大脑 (单片机) 已使用过多次而变得“疲劳”, 有时会出现学生的硬件制作似乎没有问题, 软件设计似乎也没有问题, 可“机械小车”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实现不了, 学生在排除闭环控制系统的干扰因素上遇到困难。此时教师需要适时启发学生, 和学生们一起分析, 检查程序设计 (软件上) 有没有细小差错, 看问题是不是发生在硬件搭接上,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因为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而对于那些硬件搭接没有问题, 只是程序设计中的某个条件判断出错而使得“机械小车”无法寻迹, 学生一遍一遍地调试程序也完不成任务的, 教师就要及时给予点拨, 并鼓励学生不要气馁, 不要放弃, 反复改进尝试。每组学生在既有合作又有分工的探究氛围中, 相继完成了能力提高实验项目—“寻迹机器人” (机械小车的实验, 并在此基础上各有收获。
三、活学活用知识, 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在对简易机器人制作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实践操作方法已掌握的基础上, 如何运用所学知识综合提升学习的内涵,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引导学生投入到亲历设计、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呢?这就需要进入教学中的第三个关键环节:创意实验项目—设计、制作创意机器人。此时教师又布置新的教学任务: (1) 以小组为单位, 自行设计、制作别具一格的创意机器人 (自己喜欢的机器人) , 注意每组机器人的外形要别具特色; (2) 要有设计草图; (3) 要有“用材预算表”, 尽量合理预算用材, 量入为出。
为进一步激励学生进行有创意的设计、制作, 教师要对学生操作过程进行录像, 然后存档、展出, 还要制成光碟发送到学生所在的学校、班级。这项任务一提出, 学生们热情高涨, 异常活跃, 马上行动起来, 小组成员有的进行结构设计, 快速绘制设计草图, 有的领取制作创意机器人所用配件材料, 有的忙于钻研程序……学生真正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不过, 这时的课堂也绝不是没有教师主导的自由放任, 教师此时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 引导学生投入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 学生自觉融入了技术世界, 相互合作, 讨论交流, 想方设法使设计方案更加合理和优化。当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中遇到困难和障碍时, 教师就及时引导他们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为学生搭建思维的跳板, 开拓思路, 并指导操作技巧, 再度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 激发他们不断创新和探究的潜力。
例如:自主创意课堂中有一个学习小组曾设计制作了一个大鹏鸟机器人, 他们用到了两个五排九孔框架作为大鹏鸟的翅膀, 既形象生动, 又非常美观, 别具特色。可他们用了一根线绳把大鹏鸟的两个翅膀穿在一起, 当执行翅膀飞行动作时出现了问题, 线绳带不起两个翅膀的重量。这时, 笔者及时提示学生:“既然你们想让大鹏鸟的翅膀实现起落的循环动作, 为什么不试一试用两个伺服电机来完成两个翅膀角度的转换呢?”学生们听后恍然大悟, 立刻改变了搭建结构, 修改调试了程序, 经过一次次修改和调试, 一件具有创意的作品出炉了。这堂课学生们在异常兴奋之中进一步发展了技术思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提升了学习的内涵, 学生在亲历设计、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提高了技术素养。
四、作品展评, 在感受成功快乐中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各小组相继完成创意机器人的设计与制作, 并把成功作品一一放到展台。此时进入教学中的第四个关键环节—作品展评。
首先由每组选出代表自评, 重点讲述设计思想、功能等, 然后小组间互评, 最后教师给予评价。教学实践表明, 学生们不仅思维活跃, 而且思路清晰、开阔, 有的小组设计制作的作品不仅外观非常精美, 而且技术含量极高。如作品“智能小屋”, 不仅可以采集风能、太阳能等能源, 还带有自动控制系统, 完全体现了绿色、环保、智能的先进理念。制作中学生把整套机器人的主板、直流电机、伺服电机和传感器等重要部件全部用上。教师的评价是:“短时间内完成这样的设计与制作, 真是技艺高超。作品精妙绝伦, 极具推广价值。但愿不远的将来我们都能住上你们设计的智能小屋。”而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 注意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独创性思维给予肯定和表扬, 对那些敢于大胆创新的学生予以大力鼓励和表彰, 使他们体验到创新的乐趣, 感受成功的快乐, 以此保护他们的创新精神, 激发他们继续创新的热情,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五、结束语
3.简易机器人教学与实践 篇三
【摘要】本文结合《智能机器人》的课程特点,从研究意义及发展现状、开设智能机器人课程的目的、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三方面探索了该课程教学与实践改革问题,并分别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教学和实践改革思路,部分思想已经在教学工作中进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智能机器人 课程教学 实践改革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B147),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ZL2418,ZL2834)。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B14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235-01
1.引言
隨着智能机器人的应用领域的扩大,人们期望智能机器人在更多领域为人类服务,代替人类完成更复杂的工作。然而,智能机器人所处的环境往往是未知的、很难预测。智能机器人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也越来越复杂;对智能机器人行为进行人工分析、设计也变得越来越困难。目前,国内外对智能机器人的研究不断深入[1]。
由于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走进课堂已成为必然趋势。当前高校本科教育教学的改革之一是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方法,为他们提供培养综合能力的平台。智能机器人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平台,融合了多项先进技术。智能机器人作为学习能力素质的培养载体,必将给信息技术注入新鲜血液,为信息技术发展起到推动作用[2]。
2.智能机器人的研究意义及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开始进入到智能时代,机器人技术已经有工业机械手发展到了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技术有着主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理论上,机器人技术融合了多学科和多技术,涉及众多学科领域的尖端技术,如智能避障、平衡控制、目标识别以及轨迹跟踪等,这造成了其复杂性,令智能机器人感知技术、通信技术、机械构造的研究都是一种挑战,促使识别算法、特征提取算法、路径规划算法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实际应用上,近年来,各个行业的加速发展对机器人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带动工业机器人不断超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机器人智能化令工业领域效率提升的例子屡见不鲜。例如,2012年,富士康机器人项目的启动,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目前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当前的核心问题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提高智能机器人的自主性,这是就智能机器人与人的关系而言,即希望智能机器人进一步独立于人,具有更为友善的人机界面。从长远来说,希望操作人员只要给出要完成的任务,而机器能自动形成完成该任务的步骤,并自动完成它。另一方面是,提高智能机器人的适应性,提高智能机器人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这是就智能机器人与环境的关系而言,希望加强它们之间的交互关系[3]。
3.开设智能机器人课程的目的
高校本科课堂教学改革特别强调注重对学生学习经验的培养,注重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注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智能机器人教学非常有利于贯彻这一理念。
国外机器人教学实验证明,机器人竞赛不仅活动主题有趣,更重要的是其问题解决方案是开放性的,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达到同一个目标,因而智能机器人活动能激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在机器人教学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获取知识。他们通过主动探索、动手实践,亲身体验抽象的理论如何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答案,享受成功的兴奋。
4.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
高校本科课堂的教学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经验的培养,注重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课程,注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智能机器人非常适合这一理念的贯彻,学生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得到了发展。智能机器人能随时组装,自己调控、自己编程,不是按一定的规则统一要求,而是按自己的思路去制作,因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在机器人教学中,针对师范生的特点要特别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到以实践为主,以授课为辅。加强实验室和仪器的开放程度,在课下学生如果有兴趣也可进行实验。在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课程实践,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5.总结
笔者通过对智能机器人课程教学以及实践改革进行深入地理论研究,结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智能机器人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以“未来之星”智能机器人为平台的智能机器人教学课程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一步的工作将集中精力对已取得的成果进行整理、总结,使智能机器人课程能够更好的在高校教学中发挥作用。使学生能够在动手动脑的同时更加紧密地接触到前沿知识。
参考文献:
[1]蔡自兴.机器人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9:346-366
[2]伍锡如.工业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及趋势.科技博览.2012(38):423-423
4.简易机器人教学与实践 篇四
《简易方程》
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得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础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以及简易方程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三)教学重难点
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是本单元的重难点。
(四)学情分析
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学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用符号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简易方程,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二是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三是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五)教学进度
简易方程
16课时
1、用字母表示数
3课时
2、解简易方程
12课时 整理与复习
1课时 量一量
找规律
1课时
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解题思路往往直截了当,降低了思维难度,它让学生从一个简单的思路——找等量关系来解题。所以说,这个单元的知识如何教好,从而让学生学好是非常重要的。
一、用字母表示数要注意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起步。在算术里,人们只对一些具体的、个别的数量关系进行研究,引入用字母表示数后,就可以表达、研究具有更普遍意义的数量关系。可以说,学习代数就是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开始的。
对小学生来说,从具体事物的个数抽象出数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而由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工具,从列出算式解发展到列出方程解,这又是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它将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而在老师们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在进行用方程解题时格式非常重要,因此往往老师们教学时都会特别强调格式。可是从学生的后续学习来看,我慢慢发现,其实在教学这一部分知识时,老师要注重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也就是说要加强对学生的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训练,也就是写代数式的训练。因为这是列方程的基础。所以,在这里教师一定要向学生强调并反复练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让学生明白以往学习的所有数量关系在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中都能用到。
二、注重方程的意义的教学。
方程是什么,教材中是这样说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其实,这只是从方程的表现形式来给方程下定义。也就是说,从表象上来说,如果一个式子是一个等式,并且含有未知数,我们就说这个式子是方程。但是,从数学的本质上来说,方程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熟练地列方程解决问题,那么,在你列方程解决问题时,你每次抓住的核心是什么呢?是等量关系。所以,方程最本质的教学意义应是同一个量(或相等的量)用不同的形式去表达。但很多时候,老师们在教学方程的意义时,往往只研究了方程的表面形式,也就是书上所说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 2 方程,所以,老师们一般都是从等式入手,让学生在认识等式的基础上引入未知数,然后告诉学生,象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这样一节课教下来,学生除了会判断一个关系式是不是方程,还知道了什么呢?这样的学习对于后面的列方程解决问题真的有帮助吗?
三、解方程的教学时不要被以前的教材编排所影响。
5.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篇五
简易方程教学反思1
记得我以前上学的时候,解最简单的方程的方式是这样的:比如x+5=8就是x=8—5,x=3。那时觉得很好懂,但是现在五年级课本上是这样的:x+5=8,x+5—5=8—5,x=3。看起来比较复杂。开始接触到这个课程时看到教材例题中的解法感觉很疑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新课程的“解方程”教学要“绕远路”?如果单单从简单的加减乘除的方程来看,第一种方法无疑是简单易懂而且步骤少,而第二种方法就相对复杂了。那教材这样改的目的是什么呢?深入研究教参后我体会很深,明白了新课程数学教学要“瞻前顾后”的道理。
新课程的改革,更加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联系,使得小学的知识要体现与初中更加的接轨,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解简易方程”中进行了一次新的改革。要求方程的解法要根据天平的原理来进行解答,也就是说要通过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这一方法让方程的解法找到了本质的东西。老教材中解方程的教学是利用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决的,学生只要掌握了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这些关系式,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方程都可以用这些关系式去解。而我们新教材却完全不是这种方法,它是利用天平的平衡原理得到等式的基本性质,即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不变,和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等式不变进行解方程的。新教材如果能把天平的规律教学得到位,这样就能把等式性质掌握好,等式性质掌握的好了解起方程来也有规律可循了。于是,我在教学时充分地利用天平实物以及课件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天平的平衡规律,从而顺利地揭示出了等式的性质。这样在解简易方程时学生很容易掌握方法。知道未知数加(或减)一个数时,只要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或加)同一个数,未知数乘(或除)一个数时,只要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或乘)同一个数即可。一般不会出现运算符号弄错的现象了。所以虽然复杂,但是更容易掌握。
简易方程教学反思2
教学内容:教材第65页例1。练习十二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形如ax±b=c的方程,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意识与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解形如ax±b=c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正确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解方程。
x-2.5=10 0. 4x=12 3.2+x=40
2.根据下列句子说出其数量间相等的关系。
1)女生比男生人数的3倍少10人。
2)这个月比上个月水电费的2倍多200元。
二、情景导入:
同学们见过足球吧?(出示1个足球)
(出示例1)一起观察挂图,问:图中的哪些信息是解决“共有多少块黑色皮?”这个问题所需要的?
三、探究新知:
1.师:要想知道黑色皮有多少块,就必须了解黑色皮的块数和白色皮的块数有什么等量关系?
老师可以用线路图表示帮助学生分析题中的等量关系。
2.请学生依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还有另外的学生找到另外的等量关系式,列方程。
3.师:大家依据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出较复杂的方程,怎样解答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稍复杂的方程”。(板书课题)
4.探究求解过程。
1)生:我们可以用“黑色皮的块数×2-4=白色皮的块数 ”这个等量关系式列方程,可以怎么解呢?
2)强调:把2x看作一个整体,先求出2x等于多少,再求出x等于多少。
3)最后求出 x=12,还要检验12是不是这个方程的解。(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解方程的步骤)
4)2x-20=4 这样的方程能转化成我们原来学过的简单的方程再解答吗?(在黑板上展示方程的解法步骤)
5)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几个同学解答较复杂的方程都是先转化成简单的方程,然后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请同学们不要忘记,最后要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5.大家在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特点吗?步骤是什么呢?
(生答完特点后,师生共同总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① 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
② 分析、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③ 解方程;
④ 检验并写答语。)
四、巩固拓展:
1.p66 第1题 解下列方程 3x+6=18 2x-7.5=8.5 16+8x=40 4x-3x9=29
2.p66第2题
五、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p66 3
板书设计: 稍复杂的方程
例1 解:设共有x块黑色皮。
黑色皮块数x2-4=白色皮块数
2x-4=20
2x-4+4=20+4
2x=24
2x÷2=24÷2
x=12
答:共有12块黑色皮。
课后小记:这节课由于有了前面的几节课对等量关系的训练,在根据老师出示的线段图,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等量关系,列出了方程,方程的求解过程就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一定要反复的请学生说,达到都会的结果。
简易方程教学反思3
我在选课参赛的时候,决定选《赤壁赋》一文,是个艰难的决定。本文是经典中的经典,有过无数次的被解读;本文由景入情,由情悟理,思想深刻,背景广阔;本文以赋为体,主课问答,应突出诵读;本文又是以文言文为载体,应强化理解。一时间,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入手,畏首畏尾,总怕设计漏洞百出,割裂了学生与文本,但又不愿调换内容。
我考虑到本文文体特征,先定下了诵读这条主线,为帮助学生诵读,我将课前自主学习的设计精细化,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逐层深入理解文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展示小组交流成果,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理解,也增强学生的信心。课堂主要以引导,帮助为主,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的景、情、事、理。课后延伸阅读是我的另一个设想,读懂本文是本课的目标之一,读苏轼是我设计的更高目标。作为文化经典,苏轼不可复制,如果在语文课堂上不能引起学生对苏轼的阅读兴趣,那我总觉得是一种遗憾。
我的这一节课,完全是一节生成课,学生不是我所带的学生,尽管彼此有些陌生,但他们一次又一次给了我惊喜。我对学生的表现是满意的,我自己对学生的评价和引导还有遗憾和不足之处,希望各位专家予以指导。
简易方程教学反思4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我由视频导入,通过扑克牌,让学生自主发现,字母可以表示数,并在一定的情境中表示一个确定的数。提出:新学习的内容里面的字母还表示一个确定的数吗?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个疑问进入新课。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以学生感兴趣的哆啦A梦和时光机贯穿始终。儿歌这一环节让学生再次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介绍数学家韦达,让学生感受悠久的数学文化。最后欣赏生活中的字母图片,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整个课堂趣味性十足,环节显得不那么枯燥。但也有不足之处:
(1)在让学生用一个式子表示出爸爸的年龄时,我提的问题不具有引导性。所以,我在巡视的时候,能列出式子的同学很少。
(2)在练习这一环节,我只关注了学生做题的结果,忽略了学生做题的过程。应该让他们自己说一说做题的思路,过程。
(3)在小结的时候,我提的问题有点抽象,不够直白,学生不太明白什么意思,所以很少有学生能答上来。
简易方程教学反思5
在教现行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九册《简易方程》时,发现现行教材与以往版本不同:
以往的教法是利用“两个加数相加,求一个加数就用和减去另一个加数,即:加数=和-加数;两个因数相乘,求一个因数就用积除以另一个因数,即:因数=积÷因数”;
现行的教法和初中类似,即:解方程时利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或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方程两边的值不变,但具体解题中与初中不同的是不提移项与合并同类项,思想方法却是相同的。
在教学中发现小学生对这种方法掌握较困难,主要表现在:
第一,用字母表示数不好接受,不易理解,也不习惯;
第二,用代数式表示一个得数或结果不理解;
第三,字母与数,字母与字母之间的简单运算不理解,例如:a2=a×a,2a=a+a,用x-5表示一个数。
我们知道算式思维与方程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在一些复杂的问题中用算式很难解出,用方程却简单的多,现行小学教材中有提升方程教学的意思,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便于与初中衔接。
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通过练习学生还是可以掌握的很好的。
简易方程教学反思6
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究新知识,效果较好。
出示例题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①你是怎样理解图意的?
②你是如何列方程的?
③你是根据什么解方程的?④怎样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然后班交流讨论,展示学生的练习。
指名回答,说说自己的分析。你对他的分析有什么要问的吗?
教师总结解题关键。
教学例3时,让学生观察、分析,这道题与前面的练习题比较有什么区别?这道题可以怎样解?(先小组交流后个人解答)学生找出解题关键,培养一题多解的习惯与能力。
最后让学生做全课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解方程的关键是什么?
充分练习,进行思维训练,设计有趣的习题“帮小兔找家”:4x-12=20 3x=15 x+7=15 2x+3×2=16
18-2x=2 15÷3+4x=25
巩固知识,激发兴趣。
简易方程教学反思7
教学重难点是掌握较复杂方程的解法,会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教学目的是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小节内容是在前面初步学会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应用题的基础上,教学解答稍复杂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例1若用算术方法解,需逆思考,思维难度大,学生容易出现先除后减的错误,用方程解,思路比较顺,体现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
一、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入手,降低问题的难度。
解答例1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找题里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找准题量的等量关系。我从学生喜欢的足球入手,引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良好情感,又为学习新知识做了很多的铺垫。
二、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选择解题最佳方案。
让学生当小老师,从问题中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弄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展示讲解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这样既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然后,我大胆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方法来解答例1,最后老师让学生把各种不同的解法板演在黑板上,让学生分析哪种解法合理,再从中选择最佳解题方案。这样既突出了最佳解题思路,又强化了列方程解题的优越性和解题的关键,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三、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会知识更重要。
应用题的教学,关键是理清思路,教给方法,启迪思维,提高解题能力。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敢于大胆放手,让学生观察图画,了解画面信息,白色皮多少块,黑色皮多少块,白色皮比黑色皮少多少等信息,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再在练习本上画线段图,然后指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所以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一句话,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会知识更重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
解稍复杂的方程这部分内容烦琐乏味,我在教学中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学好方程的内因。如:在教学“2X-20=4”这个复杂的方程,在引入时,我采用出示实物﹙足球﹚,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让生观察足球的特点,学生兴趣高昂,是他们很快进入到新课学习的状态中来。能大胆放手学生探究新知。在本节课的难点处,即找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等量关系时,采用画线段图的数形结合,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等方法,想不到学生一下子列出了4种数量关系式:﹙1﹚黑色皮块数×2—4=白色皮块数﹙2﹚黑色皮块数×2=白色皮块数+4﹙3﹚黑色皮块数×2—白色皮块数=4
﹙4)黑色皮块数=﹙白色皮块数+4﹚÷2
本节课也不足之处:在做练习时,出现以少减多的现象,解方程时,个别同学左右两边不是同时进行的同一运算。 《稍复杂的方程》教学反思
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稍复杂的方程”这部分内容共有三道例题。它们的共同点是每道例题都担负着教学列方程和教学解方程的双重任务。是本单元的难点。通过几节课的教学后,感到这样的安排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为学生对有关方程的认知几乎是空白的。在学习了一节列方程解应用题之后,我发现绝大多数孩子的思维还陷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思路中,在列方程时出现两种现象:
(一)用算术方法列式,然后把未知数独立放在方程的一边;
(二)找不到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的正确关系,列出的方程是完全错误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我个人的困惑。
简易方程教学反思8
很多时候,我们大人都喜欢用方程来解题,这固然是因为到了中学大量学习了各种各样的方程,一元一次,一元二次,二元一次等等,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方程对解题思路的解放,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时,解题思路常常迂回曲折,而他从根本上让学生脱离了繁琐的思路分析,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解题思路往往直截了当,降低了思维难度,它让学生从一个简单的思路——找等量关系来解题。所以说,这个单元的知识如何教好,从而让学生学好是非常重要的。
一、用字母表示数要注意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起步。在算术里,人们只对一些具体的、个别的数量关系进行研究,引入用字母表示数后,就可以表达、研究具有更普遍意义的数量关系。可以说,学习代数就是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开始的。
对小学生来说,从具体事物的个数抽象出数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而由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而且,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工具,从列出算式解发展到列出方程解,这又是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它将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而在老师们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在进行用方程解题时格式非常重要,因此往往老师们教学时都会特别强调格式。可是从学生的后续学习来看,我慢慢发现,其实在教学这一部分知识时,老师要注重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也就是说要加强对学生的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训练,也就是写代数式的训练。因为这是列方程的基础。所以,在这里教师一定要向学生强调并反复练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让学生明白以往学习的所有数量关系在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中都能用到。如:原来有100元,用掉X元,一样的要用减法求还剩下多少钱,买了3个练习本,每个A元,一样的用乘法来求一共要多少钱。让学生在这样的大量的练习和强化中,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数量关系和以前是一样的,只是现在所用的符号不一样,其实,从广义上来讲,字母是一种符号,数字也是一种符号。
二、注重方程的意义的教学。
方程是什么,教材中是这样说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其实,这只是从方程的表现形式来给方程下定义。也就是说,从表象上来说,如果一个式子是一个等式,并且含有未知数,我们就说这个式子是方程。但是,从数学的本质上来说,方程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熟练地列方程解决问题,那么,在你列方程解决问题时,你每次抓住的核心是什么呢?是等量关系。所以,方程最本质的教学意义应是同一个量(或相等的量)用不同的形式去表达。但很多时候,老师们在教学方程的意义时,往往只研究了方程的表面形式,也就是书上所说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所以,老师们一般都是从等式入手,让学生在认识等式的基础上引入未知数,然后告诉学生,象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这样一节课教下来,学生除了会判断一个关系式是不是方程,还知道了什么呢?这样的学习对于后面的列方程解决问题真的有帮助吗?我想,每个人静下心来想想,应该都会有答案。
三、解方程的教学时不要被以前的教材编排所影响。
新教材对于解方程的安排是变动非常大的。以前我们是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方程。一开始时,还不和学生说解方程,叫求未知数X。而现在的教材编排时是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当然,在教材上并没有归纳出等式的性质,毕竟,在学生的小学阶段,只要让学生明白,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乘和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等式的性质。从学生的学习上来看,我觉得学生是比较容易接受这种方法的,特别是比较简单的方程,学生只要明白了要把谁抵消,怎么抵消,基本上问题不大。不过,到了稍微复杂的方程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也许是我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因为总是考虑到学生不喜欢列方程(以往的学生都有这个问题,可能就是觉得方程的格式繁琐,好像步骤也不少,学生总不喜欢),所以,我就想怎么让学生少写点字,所以,在具体的书写格式和步骤上,和教材稍微有点不同,我没有象教材那样写出怎样应用等式的性质的那一步,而是让学生直接写出这一步的结果,以至于到了后面,有部分学生就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象5(X+3)=55这样的方程,学生掌握得比较差,也可能是学生在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时,还是没有很好地建立这样的一个式子是一个整体,表示一个数量这样的概念,尽管也进行了一些强调。另一个方面就是具体的步骤可能也对学生有影响,所以,我个人认为,可能让学生按照书上的步骤来写尽管麻烦一点,但对于学生理清思路可能更有帮助。
总的来说,我觉得简易方程这个单元,只要让学生有很好地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的基础,再加上对方程的本质意义有清晰的理解,知道怎样解方程,其他的应该都不是问题,毕竟,上面的这些都是为列方程解决问题打基础。基础打好了,后面的问题就都能能迎刃而解了。
简易方程教学反思9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感受天平的平衡现象,悟出等式的性质变化。
在学习中,我以多媒体中天平的平衡来呈现等式的性质,学生能直观形象的理解性质,平衡的条件是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少相同的重量,才能保持平衡。但具体到方程中应用起来学生感觉活动是获取真知的有效途径,通过以上的活动,学生可以很顺利地得出结果:天平的两侧都加上相同的质量,天平仍平衡。
二、等式性质解方程——初步感悟它的妙用
在课堂上学生对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感到很陌生,在他们原有的经验中更喜欢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来解,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的优越性,从而养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的习惯。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其实学生是非常主动的,他们总觉得天平能启发着他们去解决这么神奇的方程,孩子们对方程都有一种难以割舍的好奇心。
新课程的改革,使得小学的知识要体现与初中更加的接轨,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解简易方程”中进行了一次新的改革。要求方程的解法要根据天平的原理来进行解答,也就是说要通过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这一方法虽然说让方程的解法找到了本质的东西,但是也让我感到了许多困惑
1、从教材的编排上,整体难度下降,有意避开了,形如:45—方程=23 24÷方程=6等类型的题目。把用等式解决的方法单一化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较熟练地利用等式的方法来解方程,但用这样的方法来解方程之后,书本不再出现方程前面是减号或除号的方程题了,学生在列方程解实际应用时,我们并不能刻意地强调学生不会列出方程在后面的方程,我们更头痛于学生的实际解答能力。在实际的方程应用中,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很显然这存在着目前的局限性了。对于好的学生来说,我们会让他们尝试接受——解答方程在后面这类方程的解答方法,就是等号二边同时加上方程,再左右换位置,再二边减一个数,真有点麻烦了。而且有的学生还很难掌握这样方法。
2、内容看似少实际教得多。难度下降后,看起来教师要教的内容变得少了,可以实际上反而是多了。教师要给他们补充方程前面是除号或减号的方程的解法。要教他们列方程时怎么避免方程前面是除号或减号的方程的出现等等。
简易方程教学反思10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两个概念;会运用天平平衡的道理解简单的方程。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安排上,尽量为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服务,因此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讲解方程的解时,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目的,告诉他们:“解方程就是为了求出“方程的解”而“方程的解”是一个神奇的数,由此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通过练习让学生充分感知“方程的解”的神奇之处。
1.本课主要对解方程进行了解题练习。通过抢夺小红花等游戏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兴趣!
2、通过本课的作业检测,有少量学生还是对本课的内容练习不是很到位。需要教师在课下不断的指导。
3、学生对于方程的书写格式掌握的很好,这一点很让人欣喜.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教学反思
解方程是数学领域里一个关键的知识,在实际中,拥有方程的解法之后,很多人不会算式解题,但是能用方程解题,足以见得方程可以做到一些算式无法超越的能力。
而如今五年级的学生开始学习解方程,作为教师的我更应该让学生吃透这方程,突破这重难点。在教这单元之前,我一直困惑解方程要采用初中的“移项解题,还是运用书本的“等式性质解题,面对困惑,向老教师请教,原来还有第三种老教材的“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解题,方法多了,学生该吸收那种方法呢?困惑,学生该如何下手,运用“移项解题,学生对于这个概念或许不会系统清晰,但是“等式性质解题时,在碰到a-x=b和a÷x=b此类的方程,学生能如何下手,“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老教材的方式改变,必有他的理由,能用吗?
困惑!我先了解改革的原因(摘自教学参考书):新教材编写者如此说明:长期以来,小学教学简易方程时,方程变形的依据总是加减运算的关系或乘除运算之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求未知数。到了中学又要另起炉灶,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方程的同解原理来教学解方程。小学的思路及其算法掌握得越牢固,对中学代数起步教学的负迁移就越明显。因此,现在根据《标准》的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这就较为彻底地避免了同一内容两种思路、两种算理解释的现象,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从这不难看出,为了和中学教学解方程的方法保持一致,是此次改革的主要原因。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出老教材的方法并无错误,而且能让学生清楚准确地掌握实际解题,面对题目不会盲目,而采用等式基本性质给学生带来的是局部的衔接,而存在局部对学生会更困难,如a-x=b和a÷x=b此类的方程。
简易方程教学反思11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简易方程》这个单元中,教材是通过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方程,这个方法虽然说使得小学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更加的接轨,让方程的解法更加的简单。从教材的编排上,整体难度下降,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是教材中故意避开了减数和除数为未知数的方程,如:a-x=b或a÷x=b,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成如x+b=a或bx=a的方程。这样的处理方法,有时也会无法避免地直接和方程思想发生矛盾。例如“爸爸比小明大28岁,小明Х岁,爸爸40岁。”很多学生列出了这样的方程:40-Х=28,方程列的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应该怎么解呢?允不允许学生用四则运算各部分的关系来解方程?是否该向学生讲解方法?还是让学生把此方程改成教材要求的那样的方程?如果要改成教材要求的方程,那就是在向学生传达这样的思想:这样的列法是不被认可的,那么以后在学习“未知数是减数和除数的方程”时,学生的思维不就又和现在冲突了吗?现在学习的节方程中,学生很容易看见加法就减,看见减法就加,看见乘法就除,看见除法就乘,如把30÷Ⅹ=15的解法教给学生,能熟练掌握并运用的学生很少,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越教越是糊涂,把本来刚建构的解方程方法打破了。如果不安排,那么每次在出现的时故意回避吗?
在教学列方程解加减乘除解决问题第一课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先出示做一做的题目,这题更接近学生的实际,学生也能更好理解数量关系。小明今年身高152厘米,比去年长高了8厘米。小明去年身高多少?先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中有哪几个量?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去年的身高、今年的身高、相差数。追问:这三个量之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呢?
去年的身高+长高的8cm=今年的身高
今年的身高-去年的身高=长高的8cm
今年的身高-长高的8cm=去年的身高
你能根据这三个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学生尝试列方程。几乎全班学生都是正确的。
X+8=152 152-x=8 152-8=x
追问学生你对哪个方程有想法?学生一致认为对第三个方程有想法?生1:这个根本没有必要写x,因为直接可以计算了。生2:x不写,就是一个算式,直接可以算了。我肯定到: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时,未知数始终作为一个“解决的目标”不参加列式运算,只能用已知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算式,所以这样的x就没有必要。接着让学生解这两个方程X+8=152 、152-x=8方程。学生发现152-x=8解出来的解是不正确的。告诉学生减数为未知数的方程我们小学阶段不作要求,所以你们就无法解答了。接着,我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数量关系,他们之间有联系吗?其实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是有加法转变过来。因此,我们在思考数量关系时,只要思考加法的数量关系,这是顺向思维,解题思路更加直截了当,降低了思考的难度。接着只要把未知数以一个字母(如x)为代表和已知数一起参加列式运算x+b=a,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列方程解决问题。
接着用同样的教学方法探究bx=a的解决问题。
我这样的教学不知道是否合理?其实小学生在学习加减法、乘除法时,早就对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有所感知,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经验。要不要运用等式的性质对学生再加以概括呢?
简易方程教学反思12
教学实录:
出示例题:6x-6.8×2=20
师:请你观察一下这道方程和我们原来所学的`方程有什么不一样?
生:它比原来多了一个6.8×2。
生:它比我们原来所学的方程多了一步运算。
师:你回答的非常好,这个方程比刚才解答的方程要多一步计算,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
评析:
“一切真理都要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由他重新发明,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为此,我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比较,让他们自己去获取新知。继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求6x-6.8×2=20的解。
我知道在前面已复习了ax土bx=c的方程,为推导求ax土b=c(b表示两数的积)的方程作铺垫;例题不但承接了上节课的内容,而且引出了本节课的新内容。这两道题,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最近的连接点,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路架桥的工作。
教学实录:
师:这道题是6x减去什么的差等于20,你觉得这道题开始要怎样解?
生:应先算6.8×2。
师:为什么要先算6.8×2?
生:因为前面是减法,后面是加法,我们应该按照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先乘后减,所以要先算6.8×2。
生:先算6.8×2就可以使方程变为6x-13.6=20,又回到了我们原来所学的方程。
生:因为在这条方程中6.8×2可以先算出来,所以要先算。
师:这两位同学很会动脑筋也都观察的非常仔细。解这个方程时,按运算顺序能先算的一步就要先算出来,然后再求方程的解,其中又把6x暂时看做一个数。
师:现在就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来演示一遍,看这样算行不行?其他同学也请自己在下面试试看。
同学们踊跃地举起了手。
师:你们觉得他做的对吗?做的完整吗?
生:我觉得他做的是对的,我也做到这么多。
同学们都在那里点头称是。
师:再仔细看看!
同学们感到很疑惑,一个个皱紧了眉头。沉默片刻,突然有一只小手举了起来。
生:他的答案是正确的,但是我觉得他做的不完整。
学生被这个说法吸引了起来,顿时三三两两地举起了手。
生:因为他还没有检验。
师:你们同意吗?
生齐答:同意。
师:对了,在解方程时我们一定要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以此来检查方程的解对不对。
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边回忆边检验,然后同桌互相检查检验的过程。
评析:
第一层:操作尝试,理解概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怎样去解答ax土b=c(b表示两数的积)的方程,我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第二层:潜移默化,推导方法
有了上一层的前提教学,在这一层,我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尝试解答例题了。并提出问题你觉得这道题开始时要怎样去解?为什么?该怎样检验方程的解?
其实这些“想”的过程正是教师要教的过程,也是学生解题的的思考过程。这些自学提纲充当了学生自学的“领路人”,学生通过提示,再思考该填上的内容,新知识便顺利地掌握了。
简易方程教学反思13
北京是神圣的,是令人向往的,是孩子们熟悉的,也是遥远的、陌生的。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它国际化、现代化的气息,是缺少生活阅历,生活在小城市的学生所难以体会的。课文的第2段介绍的是北京的古迹——天安门,而3、4段则介绍北京的交通、绿化等比较现代化的东西,在教学过程中,我便把“朗读指导”与“美景展示”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课件欣赏美丽的北京的同时,再读相关文字,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对北京的认识由抽象到直观,由表象到内化。这样就能更好的“读”,更深透的“悟”。
遵循语文教学的原则。从整体—部分—整体。在课前我先播放了一段北京的美景视频短片,让学生整体感知北京的美,然后再以旅游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去感知天安门、柏油马路、立交桥和其他的名胜古迹的美,最后让学生回顾全文,感受北京的美,从心底发出赞叹:北京真美呀!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就这样遵循从整体—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原则,也遵循了低年级学生对事物认识、了解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情感的深化水到渠成。
简易方程教学反思14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一篇散文,用比较的手法向我们阐明了作者的观点——走遍天下书为侣。文章以细腻独特的笔触,精练而准确的语言,具体写出了读书给作者带来的乐趣,穿插介绍了读书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在教读课文时,我采取了和学生聊天的方式作为开头:“如果现在有一个机会让同学们去环游世界,请想想,你会带些什么?”学生们抱着这一问题兴趣盎然地对课文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同时,在热烈的讨论中,了解了在作者心中,读书如品味一道精美的菜肴,就如与朋友交谈、与亲人见面,使人回味无穷,使学生感悟到了作者以书为伴的道理,领悟到了作者带书旅行的快乐。这时我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畅谈感受,唤醒学生心灵上的共鸣。
从文中找到,作者说读一本书就可能会读上一百遍。学生又不能理解了,又的甚至说,早厌烦了。那到底会不会这样?文章后来又把书打了两个比方。反复读一本书,如老友重逢,每日回家,谷底重游,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惊喜。慢慢学生似乎接受了作者的观点。还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想自己对和朋友的每一次见面有没有不一样的感受,每天回家有没有发现家带给你的不一样。
有了体会之后就该学习作者的读书方法了。文中介绍了很多种读同一本书的方法。读过后,学生惊奇地在那说着自己以前怎么从来不知道读书还可以这么读。都说自己以前不算读书只算看书,只是看了一遍就算读完书了。学了这篇课文对他们帮助很大,将来也能这么读书了。
不足的是在引导学生模仿课文展开想象“书像什么”这个问题时,我的引导没有很好地打开学生的思维,学生不知从何说起。要是能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素材,通过反复地朗读分析,让学生理解这样比喻的依据,找到二者之间联系,学生再想像“书像什么”就会显得简单多了。
课讲完了,但我要把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读书的热情化作他们的行动。对大部分只喜欢看电视而不愿多读书的同学提出倡议:倡议全班同学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合理安排时间,减少一些看电视的时间,力争利用空余时间多读书养成“以书为侣”的好习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又充分发挥同学们做的书目的作用,让同学们传阅每人的书目,开展“互借互读”的读书活动,大大拓宽了学生读书的空间。
这节课使我深刻认识到:课堂不是教师的舞台,而是学生的园地。我是引领者、点拨者,应让学生多谈个性化的见解、感受,这样的课堂真正是学生的乐园。
简易方程教学反思15
在以前人教版教材中,学习解方程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而今的人教版教材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借用天平使学生首先感悟“等式”,知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这样就能从真正意义上很好地揭示方程的意义,进而学会解方程,还能使之与中学的移项解方程建立起联系。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感受天平的平衡现象,悟出等式的性质变化。
1、在学习中,我以天平的平衡来呈现等式的性质,学生能直观形象的理解性质,平衡的条件是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少相同的重量,才能保持平衡。但具体到方程中应用起来学生感觉比较抽象,我引导学生在反复操作中理解加、减一个数的目的和依据。
我在天平的左侧放5克砝码,右侧也放5克砝码。(抛砖引玉)
2、学生亲自动手反复不断的进行操作。(学生动手操作)
在此基础上,我再做进一步的引导。
活动是获取真知的有效途径,通过以上的活动,学生可以很顺利地得出结果:天平的两侧都加上相同的质量,天平仍平衡。
3、教师:请同学们都想一想,如果天平两侧都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会出现什么现象?你能列出几个这样的方程吗?(学生同桌之间通过充分地交流,反馈交流结果,学生得知,如果我们把天平作为一个等式(当天平平衡时)的话,等式的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通过引导,学生能完全得出了等式的性质。最后我们通过学生自己的整理和总结,把以上发现的性质合二为一。得出: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二、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初步感悟它的妙用
在课堂上学生对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感到很陌生,在他们原有的经验中更喜欢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来解,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的优越性,从而养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的习惯。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其实学生是非常主动的,他们总觉得天平能启发着他们去解决这么神奇的方程,孩子们对方程都有一种难以割舍的好奇心。
告诉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熟练以后特别快。同时强调书写格式。通过教学,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学生能解决简单的方程,但我认为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方法单一化,内容虽少问题很多。其表现在:
1、从教材的编排上,整体难度下降,有意避开了形如:66—2方程=30等类型的题目。把用等式解决的方法单一化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较熟练地利用等式的方法来解方程,但用这样的方法来解方程之后,书本不再出现方程在后面的方程题了,学生在列方程解实际应用时,我们并不能刻意地强调学生不会列出方程在后面的方程吗?我们更头痛于学生的实际解答能力。在实际的方程应用中,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很显然这存在着目前的局限性了。对于好的学生来说,我们会让他们尝试接受——解答方程在后面这类方程的解答方法,就是等号二边同时加上方程,再左右换位置,再二边减一个数,真有点麻烦了。而且有的学生还很难掌握这样方法。
2、内容看似少实际教得多。难度下降后,看起来教师要教的内容变得少了,可实际上反而是多了。教师要给他们补充方程在后面的方程的解法。要教他们列方程时怎么避免方程在后面这样方程的出现等等。因此,我干脆就又把原来的老方法交给同学们,以便备用或请他们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
6.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篇六
记得我以前上学的时候,解最简单的方程的方式是这样的:比如x+5=8就是x=8—5,x=3。那时觉得很好懂,但是现在五年级课本上是这样的:x+5=8,x+5—5=8—5,x=3。看起来比较复杂。开始接触到这个课程时看到教材例题中的解法感觉很疑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新课程的“解方程”教学要“绕远路”?如果单单从简单的加减乘除的方程来看,第一种方法无疑是简单易懂而且步骤少,而第二种方法就相对复杂了。那教材这样改的目的是什么呢?深入研究教参后我体会很深,明白了新课程数学教学要“瞻前顾后”的道理。
新课程的改革,更加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联系,使得小学的知识要体现与初中更加的接轨,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解简易方程”中进行了一次新的改革。要求方程的解法要根据天平的原理来进行解答,也就是说要通过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这一方法让方程的解法找到了本质的东西。老教材中解方程的教学是利用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决的,学生只要掌握了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这些关系式,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方程都可以用这些关系式去解。而我们新教材却完全不是这种方法,它是利用天平的平衡原理得到等式的基本性质,即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不变,和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等式不变进行解方程的。新教材如果能把天平的规律教学得到位,这样就能把等式性质掌握好,等式性质掌握的好了解起方程来也有规律可循了。于是,我在教学时充分地利用天平实物以及课件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天平的平衡规律,从而顺利地揭示出了等式的性质。这样在解简易方程时学生很容易掌握方法。知道未知数加(或减)一个数时,只要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或加)同一个数,未知数乘(或除)一个数时,只要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或乘)同一个数即可。一般不会出现运算符号弄错的现象了。所以虽然复杂,但是更容易掌握。
7.简易机器人教学与实践 篇七
【关键词】选修课程、动手能力、机器人
·G632.3
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针对地区、学校等不同的条件,为满足学生的不同的兴趣和发展需要而开设的课程。这些课程拓展了学生的学习基础,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养,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在实施中要重视各种手段的使用,突出实际应用为教学提供学习平台。注意应用实例的典型性,使学生在实际活动过程中能具体运用,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简易机器人制作》是通用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的选修模块,它涵盖了计算机、传感器、智能信息处理、控制和机械等技术,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综合、软件技术与硬件技术的结合,体现了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有利于拓展学生技术学习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简易机器人制作》为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系统、技术试验等思想方法在设计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因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简易机器人制作》对学生能力的发展。
一、理解机器人在生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融入机器人世界。
通过对机器人发展史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机器人发展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国防科技、社会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明白我们人类为什么要发展机器人。在学习过程中慢慢体会机器人在恶劣环境下替人类工作可以保护人、在体力活中可以解放人、在发展机器人的过程中使人类得到发展可以发展人。
通过对“机器人的未来”的学习,让学生畅想未来机器人是什么样,有什么独特思维能力,还可以为人类做什么事。这样可以解除学生对机器人的神秘感、培养学生对机器人学习的兴趣,同时,将一些技术道德因素及技术发展的理性思维渗透其中,让学生从丰富的感性走向深刻的理性,体会机器人技术优点的同时,学会理性的评判该如何使用该技术,增强学生使用技术的责任感和发展技术的使命感。
二、让学生设计出更多、更实用的机器人,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胡锦涛主席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说:“要以系统的观点统筹小学、中学、大学直到就业等各个环节,形成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有效机制。要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探索创新型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把中小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使广大青少年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三、自我构建有关机器人的知识,强化学生“做中学”、“学中左”。
二十一世纪最有影响的认知发展心理学家、发展认识论的创始人瑞士的皮亚杰认为:心理、智力、思维的发展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并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有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其本质是学习者的自我建构。
四、在机器人设计、编程、测试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提高学生交流及表达能力。
机器人教学中大多以小组形式展开, 机器人的学习、制作实际上是一个团体学习的过程。它需要学习者团结协作, 包容小组其他成员的缺点和不足, 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在实践锻炼中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其效果比普通的教育方式、方法更加有效。
鼓励学生在有序列地富有挑战性的搭建主题活动中动手操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保护和激发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获得重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同时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往能力、手眼协调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空间感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发展,让学生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人。
五、通过学习机器人制作的方式方法,改善学生的知识构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在机器人教育中,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指导者提供学习材料和建议, 学生必须自己去学习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从而有效培养了动手能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按照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教育学院制定的培养方案, 机器人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资源分配、团队合作、信息采集、系统分析、设计工程等能力。
根据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借鉴国际流行的布鲁纳“发现学习”教学模式,形成了独特的4C教学模式:联系--------建构--------反思-----------延续。4C教学模式具有易操作、易复制的特点,便于掌握,灵活应用。
联系:做中学的关键之一,如果孩子能够把新的體验与现有的“经验库”联系起来,或者当他们接触到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想法,激发起他们了解更多的愿望,那么他们就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机器人在我们的社会中越来越普遍。现代的机器人都是按照我们人类的要求去完成工作指令。他们在一些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工业、机械、和空间探索。例如,火星探测器—精神和机遇对人类了解火星起到了的重要作用。这些机器人都是按照我们人类的目的去工作的。简单来说,电脑程序是机器的语言,它告诉机器人做什么。程序的质量决定了你的机器人有多聪明。你知道美国海岸漏油在使用机器人来解决问题么?为什么要用机器人代替人类。
运用智能化装置的机器人。
有些机器人可以帮助人类做事,有些机器人可以给我们娱乐。为什么要发展这些机器人呢?对我们有什么重要呢?
建构:指在真实世界中建构事物,在头脑中组合知识。让孩子们策划、编写程序,为完成所负责的任务而设计自己的解决方案。
学生通过测试基于其先前知识和经验的想法和方法,来“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高层次思维和解决问题。
在这个活动中你要装配一个机器人鼓手,并运用9797套件和2201套件来组装机器人鼓手。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用NXT搭建机器人鼓手,学会运用NXT来编写程序,并且用微电脑控制其运行。机器人鼓手既有乐趣、又有娱乐性,在做中学(玩中学)、学中做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乐 高《NTX编程指南》
8.《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第九册P90例
1、“练一练”以及练习十二第1~2题和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1、2、3、使学生理解掌握方程ax±bx=c的解法。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ax±bx=c的解法和养成检验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导入:
1、你们班有多少人?想知道老师所教班级的学生人数吗?
用X表示我们班人数,比你们班多18人,你能列出一个什么等式?
2、3、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揭示课题。)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
3X=75 50÷2=25 2X+4X<246 1.8+2X=30 先独立思考,再一起读出方程。选一道方程独立解答,集体订正,强调格式,并指名口头检验。
二、新授与尝试:
1、“2X+4X<246”为什么不是方程? 你能将它改成方程吗?
板:2X+4X=246(1)(2)独立试做,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说说6X是怎么得来的?
由2X+4X变成6X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板书:(3+5)X=56(3)这个方程的解是不是X=41呢?还需要什么?(检验)
怎样检验?(先指名两人说说检验过程,师板书,齐说。)
2、“试一试”: 解方程,并写出检验过程。1.9X-0.4X=60(1)独立完成,最快完成的同学板演。(2)同桌检查。
(3)说说解方程过程中哪些步骤比较重要?(养成检验的习惯。)
三、1、巩固与拓展:
解方程。(任选一题写出检验过程)(★★)
12X-5X=112 5X-2.2X=72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请小老师批改。
2、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说明:方程中的未知数除了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
3、选择题。(★★★★)
(1)方程4X-X=24的解是()
①X=6 ②X=8 ③X=0(2)X=1.8是方程()的解。
①1.6×3-X=3 ②0.2X+0.1X=6 ③10X-X=16.2 做完这题,你有什么感想?(认真审题的习惯。)
(3)()X+3X=11的解是X=2。
① 5 ② 10 ③ 2.5
四、总结与质疑: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问题?
五、游戏与练习:
1、小游戏“把年龄藏在方程里”:
老师把自己的年龄藏在了方程里,看谁最先找到。
1.1X-0.9X=2.6 1.5X-1.4 X=48 0.17X+0.03X=4.8
2、独立练习:
(1)每人想一道方程,使这个方程的解就是自己的年龄。(2)每人再想几道今天所学的方程,把自己父母的年龄或对自己比较有意义的数字藏在方程里。
六、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第1题(第一行),第2题。
教学后记: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没有什么难点,所以在教学时设想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充分的练习量。
因为内容简单,所以从复习开始基本上是学生一直在练习的过程,新授也是让学生先尝试练习,然后是巩固练习、综合练习,最后安排了独立练习,整节课的安排非常紧凑,练习量较大,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基本上达到了熟练解答此类型方程的目的。
2、注重练习的层次性和趣味性。
为了让简单的内容不简单,本节课的设计尤其注重了练习形式和层次的变化。除了基本的解方程练习,还安排了看图列方程、选择题、把自己的年龄和父母、好友的年龄藏在方程里以及到方程里找老师年龄的练习,在选择题中层次性体现的更加清楚,由根据方程选解到根据解来找方程再到把方程的X看作已知数来求另一个未知数,这样一步步深入拓展,让学生对方程的意义、解方程的方法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学生整节课的练习轻松且充满兴趣。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9.解简易方程-教学教案 篇九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及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使学生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复习了整数、小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题的基础上,今天要复习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1)求路程的数量关系。(2)乘法交换律。
(3)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写出字母式子,同时指名一人板演。指名学生说说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提问: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作用?用字母表示乘法式子时要怎样写?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合提问怎样求式子的值的。
3、做练习十四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选择两道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复习解简易方程
1、复习方程概念。
提问:什么是方程?你能举出方程的例子吗?(老师板书出方程的例子)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还可以表示等式里的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板书定义)
2、做“练一练”第2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提问:5x-4x=2里未知数x等于几,x=2是这个方程的什么?7×0.3+x=2.5里未知数x等于几?x=0.4是这个方程的什么?那么,什么叫做“方程的解”?(板书定义)它与“解方程”有什么不同?(强调解方程是一步一步完成的过程)你会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吗?根据什么解方程?
3、解简易方程。
(1)做“练一练”第3题第一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解第一个方程是怎样想的,检查解方程时每一步依据什么做的。第二个方程与第一个有什么不同,解方程时有什么不同?指出:解方程时先看清题目,根据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不能算的就看做一个未知数。我们现在解方程是一般根据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的。(结合板书:解方程:能先算的要先算,再按各部分关系来解)追问:这两题可以怎样检验方程的解对不对?(2)做“练一练”第3题后两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其中的一组题。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说每组两题有什么不同,解方程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强调一定要先看清题,按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然后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3)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列出方程。指名口答方程,老师板书。提问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复习了哪些知识?你进一步明确了什么内容?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完成“练一练”第4题解方程;练习十四第2题,第3题后三题,第4题。
10.简易机器人教学与实践 篇十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机器人教学;机器人教育;仿真Proteus
近年来,机器人作为一个融合多学科内容的学习领域,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方面,得到了学校以及信息教师的重视,特别是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将“简易机器人制作”列入中小学选修内容,使得我国机器人教育在大众化、普及化层面上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很多学校开展了机器人教学,并且在常规课堂中进行了智能机器人的教学尝试。
一、机器人教育的价值
1.增加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技术”含量
基于机器人技术的教学内容,包括了数学、电子、程序、机械、自动控制等相关领域的内容,通过机器人技术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硬件及软件协调工作的基本原理,认识基本的电子元器件、简单电路设计、程序设计、基本算法等方面知识,了解智能机器人处理信息的全过程,这样的内容设置,有利于整合信息技术中的科技含量,普及机器人科学与技术知识,消除学生与现代科技的隔膜。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学生在机器人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完成任务,探究问题、激发创造的欲望,享受创造的乐趣。通过机器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批判思维能力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能力。机器人制作强调心智与动作技能的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能充分地提高自己的设计与制作能力、技术探究能力以及利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机器人是科学教育与现代信息化教育中重要的教学载体,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研究性学习能力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引导学生进入技术世界,增强其社会适应性
机器人课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提高了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与责任感,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深切地感受到信息时代技术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变化,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技术的存在,更理性地看待技术,并利用技术更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对未来社会的适应性。
二、对机器人教育的认识
彭绍东①教授认为机器人教育是指学习、利用机器人,优化教育效果及师生劳动方式的理论与实践。智能机器人的本质是单片机技术,是指在程序控制下,控制外部电路以及机械装置,并利用传感器检测外部数据,自动完成一定操作的智能设备。智能机器人技术融合了机械造型、电子传感器、计算机软硬件和人工智能等众多先进技术,综合了多学科的发展成果,代表了高新技术的发展前沿。作为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的交集,智能机器人教育已经成为促进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智能平台,对学生理解技术、使用技术、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等技术素养的提高具有奠基、引领的作用。
我校从2007年开始机器人教育,但是由于设备、场地等原因,只能有少数的同学参与到机器人项目的学习。2013~2014学年上学期,我在初二的三个班级中进行了“智能机器人教育走进常规课堂”的教学实验,尝试将智能机器人引入到信息技术的常规教学中,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到智能机器人的内容。
三、虚拟技术为机器人教学提供支持
虚拟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过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生成一个逼真的、三维的、具有一定的视、听、触、嗅等多种感官参与的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使用了Proteus仿真软件,它是著名的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工具,从原理图布图、代码调试到单片机与外围电路协同仿真、PCB设计,是目前唯一将电路仿真软件、PCB设计软件和虚拟模型仿真软件合为一体的设计平台,Proteus虚拟技术为程序设计与智能机器人的硬件控制系统架起了一座桥梁。在机器人教学中应用仿真软件,有很多优点:
1.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验、探究的机会
虚拟系统中所创设的实验环境,可以更多地给学生提供尝试、探索的机会,不用担心会损坏设备、造成人员伤害,摆脱了对硬件设备的依赖,同时也避免了意外因素干扰影响实验结果的不利现象,更符合学生自主建构的学习方式。
2.为程序设计与算法教学找到了更有生命力的契合点
信息技术学科需要加强程序与算法内容的教学。程序与算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一种思维,在中学阶段进行相应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是极为有益的。在机器人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仿真系统,将抽象的程序直观化,提高了学生对程序设计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实例分析——创意“心”型彩灯
任务:在下图所示的仿真环境中,编程实现“心”型小灯创意闪烁。
教学目标:能够独立编程,实现“心型”小灯的创意闪烁。掌握程序的编译方法;掌握仿真系统的调试,能够理解“心”型小灯的电路原理。
教学重点:程序的编写与调试是重点,难点是程序与电路之间关系的理解。
教学策略:为降低学生编程的难度,老师提供了程序的主体框架,学生可在此基础上修改和补充;虚拟结合:将学生编译生成的文件,下载到实际的电路中,进行演示,让学生理解仿真系统与实物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尝试,通过仿真效果检验所写的程序是否正确。
教学过程:(略)
五、来自学生的教学反馈
学期末,我让学生同时提交一份Word文档,谈一下这学期的课堂收获与教学建议。在此,摘录部分同学的反馈内容与大家分享。
冯××:我对这个学期的这门单片机课程很感兴趣,它能用电脑中C语言控制现实中的电路,这让我很感兴趣。
耿××:这学期的微机课我收获很大,学会了编程序,课余的时间也变得丰富起来,希望下学期有更精彩的内容。
王××:我觉得金老师的这个课很有意思。它不仅开启了我们的物理电学思维,而且对我们今后的各科学习会有许多好处,回归学生爱创造的天性。
魏××:老师,我想这一学期的信息课是我收获最多的信息课,您带我们走进了真正的科技世界,学习了真正的信息语言。希望老师能够将仿真系统的课程要领继续传授给我们,很期待接下来更神奇的计算机语言!
于××:本学期教学内容很让人感兴趣,内容丰富,引人深思,不过希望老师能多进行指导,希望下学期还能继续做这类程序。
赵××:希望期末过后展开兴趣小组,在程序上可以教一些更难的、比较贴近生活的,兴趣小组可以教一些自己动手做的。
周××:老师,我很喜欢你在课堂上所教的东西,很实用,我很愿意学您的课程。老师,下学期还要你教哦。
王××:学习单片机课程让我体会到了一个全新的计算机世界。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甚是欣慰。希望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更深入地了解单片机技术,制作出自己的作品。
学生对这一学期的学习内容很感兴趣,下一步需要做的工作是继续完善相应校本教材的开发,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和同学们一起收获学习与创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王改霞,朴姬顺.国内机器人教育研究发展综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2):14-18.
[2]王益.融入STS教育理念的机器人教学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9(3):90-92.
[3]葛文双,傅钢善,史婷.我国中小学机器人教育发展中的若干问题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08):4-7.
[4]钟启泉.国外“科学素养”说与理科课程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1997(1):16-21.
[5]彭绍东.论机器人教育(上)(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2(6):3-7,2002(7):16-19.
作者简介:金书辉,男,1971年4月出生,博士,就职学校: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研究方向:教育技术。
摘 要:机器人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优秀平台,但是在机器人教育的普及方面,受场地及实验器材等原因制约,效果不理想。尝试应用Proteus仿真系统,将程序设计的学习与智能机器人硬件系统建立联系,在初中信息技术常规课堂中开展机器人教学实验,尝试通过机器人教学,解决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机器人教学;机器人教育;仿真Proteus
近年来,机器人作为一个融合多学科内容的学习领域,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方面,得到了学校以及信息教师的重视,特别是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将“简易机器人制作”列入中小学选修内容,使得我国机器人教育在大众化、普及化层面上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很多学校开展了机器人教学,并且在常规课堂中进行了智能机器人的教学尝试。
一、机器人教育的价值
1.增加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技术”含量
基于机器人技术的教学内容,包括了数学、电子、程序、机械、自动控制等相关领域的内容,通过机器人技术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硬件及软件协调工作的基本原理,认识基本的电子元器件、简单电路设计、程序设计、基本算法等方面知识,了解智能机器人处理信息的全过程,这样的内容设置,有利于整合信息技术中的科技含量,普及机器人科学与技术知识,消除学生与现代科技的隔膜。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学生在机器人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完成任务,探究问题、激发创造的欲望,享受创造的乐趣。通过机器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批判思维能力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能力。机器人制作强调心智与动作技能的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能充分地提高自己的设计与制作能力、技术探究能力以及利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机器人是科学教育与现代信息化教育中重要的教学载体,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研究性学习能力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引导学生进入技术世界,增强其社会适应性
机器人课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提高了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与责任感,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深切地感受到信息时代技术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变化,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技术的存在,更理性地看待技术,并利用技术更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对未来社会的适应性。
二、对机器人教育的认识
彭绍东①教授认为机器人教育是指学习、利用机器人,优化教育效果及师生劳动方式的理论与实践。智能机器人的本质是单片机技术,是指在程序控制下,控制外部电路以及机械装置,并利用传感器检测外部数据,自动完成一定操作的智能设备。智能机器人技术融合了机械造型、电子传感器、计算机软硬件和人工智能等众多先进技术,综合了多学科的发展成果,代表了高新技术的发展前沿。作为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的交集,智能机器人教育已经成为促进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智能平台,对学生理解技术、使用技术、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等技术素养的提高具有奠基、引领的作用。
我校从2007年开始机器人教育,但是由于设备、场地等原因,只能有少数的同学参与到机器人项目的学习。2013~2014学年上学期,我在初二的三个班级中进行了“智能机器人教育走进常规课堂”的教学实验,尝试将智能机器人引入到信息技术的常规教学中,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到智能机器人的内容。
三、虚拟技术为机器人教学提供支持
虚拟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过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生成一个逼真的、三维的、具有一定的视、听、触、嗅等多种感官参与的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使用了Proteus仿真软件,它是著名的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工具,从原理图布图、代码调试到单片机与外围电路协同仿真、PCB设计,是目前唯一将电路仿真软件、PCB设计软件和虚拟模型仿真软件合为一体的设计平台,Proteus虚拟技术为程序设计与智能机器人的硬件控制系统架起了一座桥梁。在机器人教学中应用仿真软件,有很多优点:
1.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验、探究的机会
虚拟系统中所创设的实验环境,可以更多地给学生提供尝试、探索的机会,不用担心会损坏设备、造成人员伤害,摆脱了对硬件设备的依赖,同时也避免了意外因素干扰影响实验结果的不利现象,更符合学生自主建构的学习方式。
2.为程序设计与算法教学找到了更有生命力的契合点
信息技术学科需要加强程序与算法内容的教学。程序与算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一种思维,在中学阶段进行相应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是极为有益的。在机器人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仿真系统,将抽象的程序直观化,提高了学生对程序设计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实例分析——创意“心”型彩灯
任务:在下图所示的仿真环境中,编程实现“心”型小灯创意闪烁。
教学目标:能够独立编程,实现“心型”小灯的创意闪烁。掌握程序的编译方法;掌握仿真系统的调试,能够理解“心”型小灯的电路原理。
教学重点:程序的编写与调试是重点,难点是程序与电路之间关系的理解。
教学策略:为降低学生编程的难度,老师提供了程序的主体框架,学生可在此基础上修改和补充;虚拟结合:将学生编译生成的文件,下载到实际的电路中,进行演示,让学生理解仿真系统与实物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尝试,通过仿真效果检验所写的程序是否正确。
教学过程:(略)
五、来自学生的教学反馈
学期末,我让学生同时提交一份Word文档,谈一下这学期的课堂收获与教学建议。在此,摘录部分同学的反馈内容与大家分享。
冯××:我对这个学期的这门单片机课程很感兴趣,它能用电脑中C语言控制现实中的电路,这让我很感兴趣。
耿××:这学期的微机课我收获很大,学会了编程序,课余的时间也变得丰富起来,希望下学期有更精彩的内容。
王××:我觉得金老师的这个课很有意思。它不仅开启了我们的物理电学思维,而且对我们今后的各科学习会有许多好处,回归学生爱创造的天性。
魏××:老师,我想这一学期的信息课是我收获最多的信息课,您带我们走进了真正的科技世界,学习了真正的信息语言。希望老师能够将仿真系统的课程要领继续传授给我们,很期待接下来更神奇的计算机语言!
于××:本学期教学内容很让人感兴趣,内容丰富,引人深思,不过希望老师能多进行指导,希望下学期还能继续做这类程序。
赵××:希望期末过后展开兴趣小组,在程序上可以教一些更难的、比较贴近生活的,兴趣小组可以教一些自己动手做的。
周××:老师,我很喜欢你在课堂上所教的东西,很实用,我很愿意学您的课程。老师,下学期还要你教哦。
王××:学习单片机课程让我体会到了一个全新的计算机世界。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甚是欣慰。希望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更深入地了解单片机技术,制作出自己的作品。
学生对这一学期的学习内容很感兴趣,下一步需要做的工作是继续完善相应校本教材的开发,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和同学们一起收获学习与创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王改霞,朴姬顺.国内机器人教育研究发展综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2):14-18.
[2]王益.融入STS教育理念的机器人教学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9(3):90-92.
[3]葛文双,傅钢善,史婷.我国中小学机器人教育发展中的若干问题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08):4-7.
[4]钟启泉.国外“科学素养”说与理科课程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1997(1):16-21.
[5]彭绍东.论机器人教育(上)(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2(6):3-7,2002(7):16-19.
作者简介:金书辉,男,1971年4月出生,博士,就职学校: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研究方向:教育技术。
摘 要:机器人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优秀平台,但是在机器人教育的普及方面,受场地及实验器材等原因制约,效果不理想。尝试应用Proteus仿真系统,将程序设计的学习与智能机器人硬件系统建立联系,在初中信息技术常规课堂中开展机器人教学实验,尝试通过机器人教学,解决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机器人教学;机器人教育;仿真Proteus
近年来,机器人作为一个融合多学科内容的学习领域,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方面,得到了学校以及信息教师的重视,特别是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将“简易机器人制作”列入中小学选修内容,使得我国机器人教育在大众化、普及化层面上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很多学校开展了机器人教学,并且在常规课堂中进行了智能机器人的教学尝试。
一、机器人教育的价值
1.增加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技术”含量
基于机器人技术的教学内容,包括了数学、电子、程序、机械、自动控制等相关领域的内容,通过机器人技术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硬件及软件协调工作的基本原理,认识基本的电子元器件、简单电路设计、程序设计、基本算法等方面知识,了解智能机器人处理信息的全过程,这样的内容设置,有利于整合信息技术中的科技含量,普及机器人科学与技术知识,消除学生与现代科技的隔膜。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学生在机器人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完成任务,探究问题、激发创造的欲望,享受创造的乐趣。通过机器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批判思维能力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能力。机器人制作强调心智与动作技能的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能充分地提高自己的设计与制作能力、技术探究能力以及利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机器人是科学教育与现代信息化教育中重要的教学载体,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研究性学习能力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引导学生进入技术世界,增强其社会适应性
机器人课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提高了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与责任感,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深切地感受到信息时代技术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变化,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技术的存在,更理性地看待技术,并利用技术更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对未来社会的适应性。
二、对机器人教育的认识
彭绍东①教授认为机器人教育是指学习、利用机器人,优化教育效果及师生劳动方式的理论与实践。智能机器人的本质是单片机技术,是指在程序控制下,控制外部电路以及机械装置,并利用传感器检测外部数据,自动完成一定操作的智能设备。智能机器人技术融合了机械造型、电子传感器、计算机软硬件和人工智能等众多先进技术,综合了多学科的发展成果,代表了高新技术的发展前沿。作为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的交集,智能机器人教育已经成为促进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智能平台,对学生理解技术、使用技术、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等技术素养的提高具有奠基、引领的作用。
我校从2007年开始机器人教育,但是由于设备、场地等原因,只能有少数的同学参与到机器人项目的学习。2013~2014学年上学期,我在初二的三个班级中进行了“智能机器人教育走进常规课堂”的教学实验,尝试将智能机器人引入到信息技术的常规教学中,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到智能机器人的内容。
三、虚拟技术为机器人教学提供支持
虚拟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过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生成一个逼真的、三维的、具有一定的视、听、触、嗅等多种感官参与的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使用了Proteus仿真软件,它是著名的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工具,从原理图布图、代码调试到单片机与外围电路协同仿真、PCB设计,是目前唯一将电路仿真软件、PCB设计软件和虚拟模型仿真软件合为一体的设计平台,Proteus虚拟技术为程序设计与智能机器人的硬件控制系统架起了一座桥梁。在机器人教学中应用仿真软件,有很多优点:
1.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验、探究的机会
虚拟系统中所创设的实验环境,可以更多地给学生提供尝试、探索的机会,不用担心会损坏设备、造成人员伤害,摆脱了对硬件设备的依赖,同时也避免了意外因素干扰影响实验结果的不利现象,更符合学生自主建构的学习方式。
2.为程序设计与算法教学找到了更有生命力的契合点
信息技术学科需要加强程序与算法内容的教学。程序与算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一种思维,在中学阶段进行相应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是极为有益的。在机器人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仿真系统,将抽象的程序直观化,提高了学生对程序设计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实例分析——创意“心”型彩灯
任务:在下图所示的仿真环境中,编程实现“心”型小灯创意闪烁。
教学目标:能够独立编程,实现“心型”小灯的创意闪烁。掌握程序的编译方法;掌握仿真系统的调试,能够理解“心”型小灯的电路原理。
教学重点:程序的编写与调试是重点,难点是程序与电路之间关系的理解。
教学策略:为降低学生编程的难度,老师提供了程序的主体框架,学生可在此基础上修改和补充;虚拟结合:将学生编译生成的文件,下载到实际的电路中,进行演示,让学生理解仿真系统与实物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尝试,通过仿真效果检验所写的程序是否正确。
教学过程:(略)
五、来自学生的教学反馈
学期末,我让学生同时提交一份Word文档,谈一下这学期的课堂收获与教学建议。在此,摘录部分同学的反馈内容与大家分享。
冯××:我对这个学期的这门单片机课程很感兴趣,它能用电脑中C语言控制现实中的电路,这让我很感兴趣。
耿××:这学期的微机课我收获很大,学会了编程序,课余的时间也变得丰富起来,希望下学期有更精彩的内容。
王××:我觉得金老师的这个课很有意思。它不仅开启了我们的物理电学思维,而且对我们今后的各科学习会有许多好处,回归学生爱创造的天性。
魏××:老师,我想这一学期的信息课是我收获最多的信息课,您带我们走进了真正的科技世界,学习了真正的信息语言。希望老师能够将仿真系统的课程要领继续传授给我们,很期待接下来更神奇的计算机语言!
于××:本学期教学内容很让人感兴趣,内容丰富,引人深思,不过希望老师能多进行指导,希望下学期还能继续做这类程序。
赵××:希望期末过后展开兴趣小组,在程序上可以教一些更难的、比较贴近生活的,兴趣小组可以教一些自己动手做的。
周××:老师,我很喜欢你在课堂上所教的东西,很实用,我很愿意学您的课程。老师,下学期还要你教哦。
王××:学习单片机课程让我体会到了一个全新的计算机世界。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甚是欣慰。希望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更深入地了解单片机技术,制作出自己的作品。
学生对这一学期的学习内容很感兴趣,下一步需要做的工作是继续完善相应校本教材的开发,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和同学们一起收获学习与创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王改霞,朴姬顺.国内机器人教育研究发展综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2):14-18.
[2]王益.融入STS教育理念的机器人教学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9(3):90-92.
[3]葛文双,傅钢善,史婷.我国中小学机器人教育发展中的若干问题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08):4-7.
[4]钟启泉.国外“科学素养”说与理科课程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1997(1):16-21.
[5]彭绍东.论机器人教育(上)(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2(6):3-7,2002(7):16-19.
【简易机器人教学与实践】推荐阅读:
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在司法实践中的变异09-23
教学机器人作文10-18
乐高机器人编程教学08-05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机器人教学反思08-14
英文简易文章07-20
供货合同简易10-17
简易钢材合同10-21
解简易方程教案08-07
长期租房合同简易09-26
6.简易逻辑问题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