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规划疫苗儿童(精选8篇)
1.免疫规划疫苗儿童 篇一
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入户调查表
(县级自查、省级抽查和国家级抽查复核使用)
调查员在横线上填写或对选项打勾。右边的方格由审核者填写, 供计算机录入时用。省(区、市)县(区)乡(镇、街道)编码□□□□□□□□ □□村(居)村(居)编码(1-5)儿童编码(1-10)编码□□□
一、基本情况 1.调查地类型 2.地貌类型3.被调查户住址 4.儿童接种信息提供人与儿童关系:5.儿童母亲文化程度 6.儿童父亲文化程度
二、儿童情况 7.儿童姓名 8.儿童性别 9.出生日期(公历)10.儿童民族 11.儿童出生地 12.儿童户籍类型
若非本县户籍,在当地居住时间
13.儿童平常去哪儿接种疫苗?
14.从家到接种单位交通距离
15.前往接种单位交通方式
(主要交通方式,单选)单程所需时间 16.获得接种信息主要途径(单选)城镇2 城乡结合部 3 农村1 山区2 丘陵3平原
队/社/小区/楼号1 母亲2 父亲3 外/祖父母4家庭其他成员5 其他人(提供人联系方式)1 初中及以下2 高中和中专3 大专及以上初中及以下2 高中和中专3 大专及以上男2 女
年月日汉族2 藏族3 回族4 蒙族5 壮族6 其他1 县级及以上医院2乡(镇、街道)卫生院3 家中本县户籍2 本省外县3 外省户籍 4 无户口 1 3-5个月 2 6-12个月 3 1年4 ≥2年
1乡镇卫生院2 村卫生室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 社区卫生服务站5 入户接种 6其他.公里(入户接种填99.9)公交2 出租车3 步行4 自
行车5 自驾车 6 其他分钟乡村医通知(电话、上门等)2 前次接种预约主动自行前往 4 村医入户接种其它□ □
□ □ □□
/□□/□□
□ □
□□ □□.□公里
□
□□□ 分钟
□
□□□□
三、接种情况
1.是否有儿童预防接种证?1有2有,但不在现场3有,已丢失4 无2.是否有儿童预防接种卡?1有2 无 3.卡证是否符合?1符合2不符合疫苗类型。填写的疫苗代码为:⑴麻疹疫苗;⑵麻风疫苗;⑶麻腮疫苗;⑷麻腮风疫苗;⑸ACWY135流脑疫苗;⑹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⑺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五联苗);⑻IPV疫苗;⑼甲肝灭活疫苗;⑽甲乙肝联合疫苗;⑾乙脑灭活疫苗;⑿A、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⒀其它(在相应剂次处注明)。
2、未接种时,需填写“未接种原因”代码。⑴不知道需要接种(或监护人忘记接种疫苗);⑵不知道需要接种第2/3剂次;⑶不知道接种地点和时间;⑷监护人不信任预防接种或担心异常反应;⑸因接种禁忌,接种单位不予接种;⑹接种单位太远;⑺接种时间不合适(上班,无法带孩子去接种等);⑻接种单位无疫苗;⑼接种单位未预约或通知;⑽没有接种医生;⑾父母太忙,家中无人带孩子去接种;⑿孩子生病;⒀接种等待时间过长;⒁孩子外出;⒂孩子无户口或户口在外地,不给接种;⒃接种时,与上剂次间隔<28天而未种,后续未补种;⒄接种单位搭配接种二类收费疫苗,家长拒绝接种;⒅其它
调查员调查日期年月日审核员审核日期年月日
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入户调查表填表说明
《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入户调查表》左侧为问卷问题,调查时部分项目可在选择项上打“√”。右侧方格为计算机录入时使用,调查现场请不要填写,调查后由审核人填写。
1.省、县编码填写最新国标码,要求与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系统2013年编码一致。
2.乡(镇、街道)编码使用最新的统一的国标码;村编码1-5,乡(镇、街道)政府所在村编码为1,其他顺序编码;儿童编码1-10,顺序编码。
3.地貌类型:“山区”含牧区、海岛等“复杂”地形。城区填“平原”类型。
4.儿童接种情况提供人:“家庭其他成员”系指该儿童父母、外/祖父母外的其他亲戚,如舅舅等。“其他人”指邻居或无亲属性质的儿童监护人等。在调查时如果遇到适龄儿童的父母虽在家,但是有特殊情况不能回答调查问题(如该儿童的父母均为聋、哑人,或是精神异常、有病或监护人为无法回答问题的老人等)可由知情的家里其他人或邻居提供儿童接种情况和其他有关情况,同时结合户口册和接种证,登记卡的情况填写调查表。并在调查表中注明情况提供人。
5.儿童姓名:应按照接种证或户口册填写儿童的姓名。本项目主要用于调查的复核。
6.出生日期:以母亲提供为主,出生日期均以公(阳)历时间为准,若提供者说的是农 历,请转换为公(阳)历再填写。在实际调查中,遇到父母之外的其他监护人所提供的适龄儿童出生年月日,可能略有偏差或不符合时,均以户口册登记为准。
7.儿童平常去哪儿接种疫苗:单选,在选项中选取最主要接种单位。8.交通方式:指儿童前往接种门诊接种时,最常采用的交通方式,单选。
9.儿童是否有免疫卡片应从乡(镇、街道)(村)医生提供的接种登记册或信息系统中查找。
10.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应以接种证记录为准,无接种证时,可记录接种卡记录时间,将证、卡填写的具体接种时间分别按项目要求填写。二者均无者,视为未接种。
11.未接种儿童,需填写未接种原因编码,未接种原因编码参见调查表下说明文字。若情况提供人同时说了几种原因,由调查者判定哪种是最主要的原因,填入格内。
例1.某儿童,脊灰疫苗第2剂未服。询问其母,回答说:孩子病了,没去吃药。判定后,认为“孩子有病”为主要原因,应在脊灰疫苗第2剂(年月日)之后的空格填“12”。12.卡介苗疤痕判别标准:以肉眼可见为准。如有争议时,以调查组多数成员判定为准。
2.免疫规划疫苗儿童 篇二
关键词: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
监测和评价常规免疫接种率是实施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 是衡量免疫规划工作质量, 及时了解接种率动态变化, 发现接种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手段[1]。随着我国预防接种工作的发展, 计划免疫的概念逐渐被免疫规划所代替。为了解本地儿童免疫规划的实施情况, 客观地评价免疫规划工作实施的效果, 有利于改进工作策略, 研究者利用该科预防接种门诊资料, 对2007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之间出生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情况进行分析, 获得卡介苗 (BCG) 、乙型肝炎疫苗 (Hep B) 、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OPV) 、百白破联合疫苗 (DPT) 、麻疹疫苗 (MV) 等5种疫苗的接种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0~5岁在该科预防接种门诊进行预防接种的本地常住儿童, 共2204名, 其中男1232名, 女972名。
1.2 研究方法
根据我科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资料, 对研究年龄段儿童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进行调查。
1.3 统计方法
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2.1 BCG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如表1所示BCG每年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均处于较高水平。
2.2 Hep B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Hep B的免疫程序为出生24 h内, 1个月, 6个月。结果显示, Hep B第一、二剂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每年均处在较高水平, 但是第三剂的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较前两剂有下降趋势 (见表1) 。
2.3 OPV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OPV的免疫程序为:出生后2个月、3个月、4个月和4岁。OPV前三剂为基础免疫, 其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第四剂加强免疫的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均低于基础免疫 (见表1) 。
2.4 DPT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DPT的免疫程序为出生后3个月、4个月、5个月和18个月, 第五剂为白破疫苗6岁加强。本结果显示, DPT前三剂基础免疫每年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均在较高水平, 第四剂加强免疫的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明显低于基础免疫。第五剂加强免疫还未到接种时间, 暂不放在其中比较 (见表1) 。
2.5 MV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MV的免疫程序为出生后8个月初种, 18~24个月复种。初种时使用麻疹疫苗或麻风联合疫苗, 复种时多使用含麻疹疫苗成分的其他联合疫苗 (如麻腮风、麻腮) 。该接种门诊MV的接种率均大于93% (2010年接近90%) , 但是及时接种率较低 (见表1) 。
3 讨论
免疫规划是按照国家或省确定的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或接种方案, 在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 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进行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调查可以判断免疫规划的服务质量, 促进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本调查结果表明:该科预防接种门诊已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达93%~98%, 处于较高水平, 预防接种工作实施较好, 和多家研究接近[2~5]。但是及时接种率在78%~93%之间, 加强免疫 (或复种) 接种率仅介于52%~71%之间。显示各苗的及时接种率低于接种率, 加强免疫 (或复种) 接种率低于基础免疫 (或初种) 。
疫苗的全程、及时接种是保证机体产生高抗体滴度的前提, 可使易感人群在短期内产生更持久的免疫能力, 是保障预防接种效果的关键。虽然广东省也曾有百白破和含麻疹成分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低于基础免疫接种率的文献报道[6], 但是该接种门诊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与北京市各单位苗接种率均达97%相比尚有明显差距[7]。可能是因为:⑴加强免疫与基础免疫接种时间间隔较长, 家长容易遗忘, 儿童联系方式更换无法及时通知到家长;⑵部分家长对预防接种缺乏主动性;⑶疫苗接种后儿童可能会出现发热、腹泻、局部红肿硬结、身体不适等一系列表现, 虽然接种前已告知, 家长仍有所顾虑。林献丹等[8]研究也提出监护人的预防接种意识、对预防知识和政策的了解不够, 儿童健康状况、经济状况、流动因素、预防接种服务的提供等均不同程度影响疫苗接种。
因此, 为进一步提高儿童免疫规划的质量, 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家长对免疫工作的认识, 调动家长的主动性, 接种门诊工作人员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 以进一步提高免疫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保持高水平的免疫屏障, 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马焱霞, 李笑鑫.沈阳市皇姑区常规免疫接种率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 2011, 27 (6) :815-816.
[2]邹积丰, 贾秀岩, 王稳.大连市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 2012, 28 (9) :1216-1218.
[3]张璟, 王文军, 刘琥, 等.某矿区儿童基础免疫接种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8, 16 (4) :441-443.
[4]王连华, 邱春华, 陈怡平.2012年浙江省台州市常住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横断面调查[J].疾病监测, 2013, 28 (7) :556-559.
[5]张学文, 丁伟, 邱德山.2012年潍坊市1~6岁儿童11种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 2013, 19 (8) .569-572.
[6]谢莘, 郑慧贞, 张吉凯, 等.广东省2011年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 2013, 29 (3) :432-435.
[7]纪文艳, 虞睿, 刘维祥, 等.北京市2004~2011年常住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 2013, 40 (15) :2794-2796.
3.免疫规划疫苗儿童 篇三
资料与方法
选取邹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接种疫苗的7~15岁儿童为调查对象,共计5375人,其中男2801人,女生2574人;城区4234人,镇1141人。
方法:①调查与接种:乙肝疫苗接种日期及程序以查看接种证和询问家长的方式进行;同时采静脉血3ml,分离血清备检乙肝5项指标。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阴性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进行5μg加强接种1次,和0,1,6个月3次,免疫后1~3个月内复检。②血清学检测:乙肝5项指标检测采用ELISA法;试剂在有效期内使用;结果判断按说明书要求设定,由Model 680型进口酶标仪读取结果。
统计学处理:采用Excel管理资料,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结 果
基本情况:调查5375名小学生,全程注射3针乙肝疫苗4415人(82.14%);接种4~6针289人(5.38%);接种1~2针316人(5.88%);按0,1,6个月接种3针乙肝疫苗4381人(81.51%)。
乙肝病毒携带及抗体水平:各年龄组之间抗-HBs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12,P=0.000)。男生抗-HBs阳性率64.94%,女生抗-HBs阳性率65.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9,P=0.441)。不同年龄段抗-HBc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43,P=0.087),见表1。
加强免疫后血清抗-HBs阳转情况:对HBsAg和抗-HBs阴性者进行1~3针的加强免疫,加强免疫后1~3个月内采血复检。加强免疫786人,其中接种1针356人,抗-HBs阳转292人,阳性率82.02%;接種2~3针430人,抗-HBs阳转362人,阳性率84.19%,不同加免次数抗-HBs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5,P>0.05)。
城乡小学生HBsAg、抗-HBs、抗-HBc比较:本次调查HBsAg阳性率、抗-HBc阳性率乡镇高于城区,抗-HBs阳性率城区高于乡镇,城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X2=15.91,106.45,13.67;均P<0.01)。通过查看接种卡和询问家长,乡镇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及按规程接种率乡镇均低于城区。见表2。
讨 论
乙肝疫苗是用于预防乙肝的特殊药物,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邹城市小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90%以上,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2.16%,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初生的儿童乙肝携带率明显降低,表明乙肝疫苗的使用对阻断乙型肝炎的传播效果明显[1,2]。本次调查邹城市小学生抗-HBs阳性率为48.43%,低于董红军等报道的61.8%[3],与张海艳等报道的52.0%相近[4]。本次调查各年龄组HBsAg阳性率和抗-HBc阳性率没有明显变化,抗-HBs阳性率有随年龄增高而降低的趋势,对抗-HBs阴性者加强免疫5μg乙肝疫苗1针或多针,抗-HBs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本次调查发现,乡镇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低于城区,与乡镇疫苗接种点每个月定时接种,农村居民由于居住分散、农活等原因易错过接种时间有关;HBsAg阳性率乡镇高于城区,是否与乙肝疫苗接种率较城区低有关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多年来仍然存在着薄弱环节,今后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和普及农村儿童的疫苗接种率。
本次调查显示,小学生在按0,1,6个月程序完成乙肝疫苗基础免疫或其他程序的免疫后无须普遍加强免疫,建议小学生每间隔3年检测1次乙肝5项指示,对抗-HBs阴性者加强免疫1针5μg乙肝疫苗即可取得满意的免疫效果。
参考文献
1 庄辉.中国乙型肝炎疫苗的预防接种[J].中国计划免疫,2003,9(3):132.
2 徐艺,张少白,夏雪琴,等.陕西省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效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2):1506-1507.
3 董红军,周爱民,曹品元,等.乙型肝炎加强免疫效果评价[J].中国计划免疫,2002,8(3):150-153.
4.免疫规划疫苗儿童 篇四
开展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月活动
工作的总结
县疾控中心:
为加速控制麻疹发病率、顺利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和保持无脊灰状态防控目标,根据县卫生局安排部署,且下发了《略阳县关于开展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月活动的通知》,于2012年3月15日-4月25日,在全县范围开展针对0月龄~14周岁的儿童为重点的麻疹查漏补种工作。现麻疹查漏补种工作已圆满结束,特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完善、措施落实
3月24日对金家河镇8个承担公共卫生项目的乡村医生召开了麻疹查漏补种培训工作,传达当前麻疹疫情及卫生局有关精神,精心组织、认真制定计划、方案,落实责任制,卫生院专业人员对本次查漏补种工作进行业务培训,认真开展对目标儿童的调查摸底工作,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抓流动人口较集中的重点,全力以赴,进行摸底调查和接种。
二、宣传广泛、重点明确、发动深入
为保证本次活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人民群众自觉参与,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多方位的宣传活动,利用村委会.村医走村入户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对在校儿童通过老师讲解宣传和张贴通知让儿童和家长充分认识到接种麻疹疫苗的重要性。本次共发放宣传单300余份,出刊宣传专栏9期,宣传标语2幅。
三、巩固队伍、提高人员素质
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狠抓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在培训会上讲了此次麻疹查漏补种工作的重要性,使所有参加活动的工作人员思想重视、操作规范,接种达到安全有效的目的。
四、完成任务情况
根据疫苗预算,为了减少多次接种造成疫苗短缺,卫生院的防疫人员通过查验接种证、卡和2012免疫统计资料双重排查,本次0-6岁共摸底225人,应种37人,实种36人,接种率达到97.3%。7-14岁共摸底256人,应种101人,实种99人,接种率为98.02%。
金家河镇卫生院
5.免疫规划疫苗儿童 篇五
1、根据附表分统计并核实2011-2013年乙肝疫苗出入库(市级用户需要准备的数据为疫苗生产企业或经销商直接拖分到市级的一类和市级自行购买的二类所有批号乙肝疫苗,县级用户需要准备的数据为疫苗生产企业或经销商直接拖分到县级的一类和县级自行购买的二类所有批号乙肝疫苗),上级疾控单位下发的一二类乙肝疫苗不需再统计。
2、库存期初建账。期初建帐。登录系统后,选择“疫苗注射器信息管理系统”,选择“疫苗出入库管理”,选择“库存期初建帐”,进入库存期初建帐管理界面。点击“建帐”菜单,进行2011年1月1日时乙肝疫苗库存数据建账工作,保存后,即可完成“期初建帐”任务。
3、入库操作。利用“业务管理员账号”登陆“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进入“疫苗注射器管理系统”-“疫苗出入库管理”-“出入库信息”-“库存期初建账”-“空库建账与确认”建立空库-“疫苗出入库”-“疫苗入库”-填写“供货单位”及“供货单位经手人”-“新增”-填写疫苗相关信息(系统中如无预设批号,可通过新增批号添加)-选择“疫苗运输方式及冷藏方式”-“保存”,入库为一类乙肝疫苗点击“保存”后需点击“上报”等待上级疾控单位审批方可入库,二类疫苗可以直接入库。
4、出库操作。利用“业务管理员账号”登陆“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进入“疫苗注射器管理系统”-“疫苗出入库管理”-“出入库信息”-“疫苗出入库”-“疫苗出库“-填写带*相关信息-“库存量查询”-“选择相应出库疫苗”-“填写出库数量”-“选择疫苗出库”-选择“疫苗运输方式及冷藏方式”-“保存”-点击“出库”-“确认出库”。注:可选择“批量下发”进行出库。
5、入库确认。上级疾控单位出库到下级疾控后,下级疾控需要进行入库确认操作。利用“业务管理员账号”登陆“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进入“疫苗注射器管理系统”-“疫苗出入库管理”-“出入库确认”-点击“入库”确认入库。
6.免疫规划疫苗儿童 篇六
活动总结
为了落实“2012年全省疾病预防控制暨免疫规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根据***卫生局关于印发《**县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月活动实施方案》要求,我镇于2012年3月至4月份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4岁以下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活动。在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和我镇各有关部门全力协助及配合下,以顺利完成了此项工作任务,现根据我镇此次活动完成情况做出如下总结:
一、组织领导
我院在院长的领导下,制定了《***镇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月活动实施方案》,同时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防保专干为副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同时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重视,为全面、高效完成此项工作奠定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动员培训
我乡于2012年3月24日召开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月活动动员及培训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全镇37个行政村的包村村医及全院职工。会议布置了本次查漏补种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并传达上级有关会议精神,培训内容包括查漏补种的目的、意义;查漏补种的对象、时间、指标;应种儿童的摸底登记方法、要求和效果评价 ;接种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和紧急处理方法。并对摸底工作及接种注意事项进行了专项培训,确保查漏补种活动顺利开展。
三、大力宣传
充分利用村委会、村医进村入户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同时利用“4.25”预防接种周对适龄儿童的家长发放宣传单,口头讲解接种疫苗的好处。动员学校教师和学生全面进行宣传和健康教育,让儿童家长带孩子按时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集市醒目的地方悬挂“接种疫苗,家庭有责”横幅1条,并利用宣传专栏、咨询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强调免疫的重要性、活动时间、地点和年龄范围,要求儿童家长及时带孩子到接种点进行疫苗接种。为顺利完成此项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摸底登记及接种
为了保证接种质量和接种进程,此次活动采用边摸底边接种的方法。2012年3月25日—4月30日在我镇范围内全面开展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的摸底及接种工作。做到了认真、真实填写“陕西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活动摸底登记与补种情况登记表”有关内容,不缺项、不漏项,同时进行了漏种儿童的补种。顺利完成了此次活动的摸底及接种工作。这次活动的应种人数8人,14针次;实种8人,14针次,接种率100%。应补卡1人,实补卡1人,补卡率100%。
五、督导与评估
活动结束后我院组织督导领导小组成员对各接种点的查漏补种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督导。发现的工作不足及时纠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妥善解决。同时对漏种对象进行了接种率快速调查,调查发现各村卫生室无漏种、未种儿童,接种率为100%。
六、资料统计、汇总、上报情况
查漏补种活动结束后,我院及时对各种报表审核、统计、汇总并完成我乡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活动总结。同时及时上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计划免疫科。
***镇卫生院
7.免疫规划疫苗儿童 篇七
关键词:免疫接种,横断面调查,描述性流行病学,沈阳
沈阳市沈北新区地处沈阳市北部, 新区建设促使大量外来人口涌入, 人口的频繁流动打破了原有的免疫屏障, 给预防接种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 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解沈北新区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情况, 初步探索影响接种率的主要因素, 沈北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3年11月开展了儿童免疫接种率抽样调查工作,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方法
1.1.1 调查地点的确定:
沈北新区所有乡镇 (街道) 。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行政村。 (1) 乡镇或街道的确定:按该区编制的《乡、镇、街道单位选定表》, 列出各抽样单位乡镇、街道名单和编号, 以随机抽样的方式, 在该名单中随机抽取5个乡镇或街道。 (2) 行政村的确定:抽好乡镇或街道后, 由该乡镇或街道提供已编制的《村级抽样单位选定表》, 列出各抽样单位 (行政村) 的名单和编号, 同样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在每个乡镇 (街道) 抽取4个行政村, 然后进行现场调查。
1.1.2 接种率调查:
采取“见人查证核对记录”的方法。在选定村调查2009年9月1日—2011年8月31日出生的适龄儿童 (以下简称适龄儿童) 10名, 无论出生地、户籍如何, 本区居住满3个月均在调查范围内, 如查完选定村所有适龄儿童仍不足的, 向邻村扩大调查范围, 直至查足10名适龄儿童为止。如遇适龄儿童为双胞胎的, 则此两名儿童均列入调查对象。
1.2 调查内容
调查适龄儿童的建卡、建证情况, 卡介苗、脊髓灰质炎 (脊灰) 疫苗、百白破疫苗、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肝) 疫苗及乙肝疫苗的首针及时率、含麻疹类 (麻疹) 疫苗及8月龄首针及时率、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疫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脑) 疫苗和甲肝疫苗的全程接种情况、不合格接种原因和未接种原因进行考核与分析。
1.3 判定标准
(1) 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是指在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接种的第一针乙肝疫苗。含麻类疫苗8月龄首针及时率:是指在儿童满8月龄至不满9月龄前接种。 (3) 全程接种率:3岁内完成八苗基础免疫。 (4) 其他:免疫起始月龄正确, 针次间隔正确, 有准确的出生年月日和接种年月日, 有接种单位、接种者的签名记录。
1.4 资料分析
运用Excel 2003软件对调查资料录入并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
2013年沈北新区12个乡镇 (街道) 共抽取5个乡镇 (街道) 、20个行政村 (社区) , 共调查2009年9月1日—2011年8月31日出生的儿童201名, 建证率为100.0%;卡疤率为98.5%, 脊灰疫苗接种率为99.0%, 百白破疫苗接种率为98.0%, 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9.5%, 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6.0%, 含麻类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6.5%, 含麻类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2.1%, 乙脑疫苗接种率为91.5%, 流脑疫苗接种率为97.0%, 甲肝疫苗接种率为94.0%, 八苗全程接种率为91.0%, 见表1。
2.2 不合格接种情况
2.2.1 不合格接种的主要表现:
超期接种、漏种、提前接种[1]和间隔不符、接种记录不全等。2013年沈北新区全程不合格率为9.0%, 共18人, 其中延迟接种13人, 占72.1%;未种1人, 占5.6%;针次间隔不符1人, 占5.6%;提前接种1人, 占5.6%;接种记录不全2人, 占11.1%。
2.2.2 超期接种的原因:
(1) 主要是儿童生病, 其次是流动人口四处打工造成不及时或延期。 (2) 个别接种点的接种周期较长, 如农村接种点实施月免疫, 造成有的家长错过接种日而延误。 (3) 部分家长疾病预防意识较差, 不能主动到接种点接种, 加上联系方式经常更换, 接种单位通知不到造成延期接种。 (4) 个别由于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黄疸及巨细胞病毒感染等禁忌症, 造成多种疫苗接种不及时, 没能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基础免疫。
2.2.3 未接种的原因:
随着新区的成立, 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使流动儿童的数量显著增加, 个别接种点对流动儿童管理未能落到实处, 造成漏种。
2.2.4 其他原因:
个别接种点医生责任心不强造成接种提前或承担其他免疫接种以外的工作, 任务量太多造成接种信息填写不全。
3 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 乙肝疫苗、含麻类疫苗首针接种及时率低[2]是因为儿童患病、接种医生对禁忌症把握过度。乙肝疫苗接种率低的原因主要是早产儿、新生儿黄疸, 如早产儿但不低体重等;含麻类疫苗主要是将普通感冒, 如轻微咳嗽均列为禁忌症。因此, 要加强对接种医生、护士的培训, 使符合疫苗接种条件的新生儿及时得到保护。在流动人口较多的道义、虎石台和辉山3个地区以及流动人口少的新城子、兴隆2个地区漏种率没有显著性差异, 可能是因为调查数据少。但是在调查过程中发现, 部分流动儿童家长对适龄儿童接种疫苗不够积极主动, 对疫苗所预防的疾病不知晓, 需要地段医生多次催促才能到指定接种单位进行接种, 这种情况增加了地段医生的工作量。长期下去, 存在漏种的可能性很大。
根据此次调查提示应做好如下工作: (1) 进一步落实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制度, 制定流动儿童管理方案, 实施包片管理、责任到人。 (2) 卫生行政部门要与教育部门紧密合作, 切实做好学校和托幼机构的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 (3) 加强宣传,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多种方式宣传预防接种的重要性、接种时间等, 提高儿童家长的防病意识和对免疫规划的主动性和依从性。 (4) 加强培训。基层接种人员业务水平、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因此要组织培训、考核等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相应传染病最方便、最有效及最经济的方法, 儿童的免疫规划接种率是评价免疫规划工作的客观指标。近年来,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频繁流动, 免疫预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次调查暴露的问题, 为制定今后免疫策略提供依据。只有提高适龄儿童的及时接种率和合格接种率[3], 才能保持高水平的免疫屏障, 保护广大儿童的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陈奕, 许国章.儿童免疫接种的意义[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 30 (6) :271-273.
[2]钟小燕.深圳市蛇口街道儿童免疫接种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 2012, 10 (19) :17-19.
8.免疫规划疫苗儿童 篇八
[关键词] 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现状;调查;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8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2-132-0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群流动性的增加,给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带来难度,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为全面了解界牌镇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现状,分析预防接种及影响因素,2011年5月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现状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流动儿童的定义
凡非本地户藉居住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为流入儿童,本地户籍外出超过3个月的为流出儿童。
1.2 调查对象
为全镇2007年1月1日~2010年12月30日出生的儿童。重点调查农贸市场,城交结合部等流动人群聚集地。
1.3 调查方法
制订调查方案和调查表并对调查人员统一培训。调查采取挨家逐户走访、查阅接种证与接种簿、检查卡疤、电话询问等方法。调查内容:流动儿童的基本情况、建簿、建证情况、“五苗”(即:卡介苗、乙肝、脊髓灰质炎、百白破、麻苗)基础免疫情况、麻疹疫苗及时接种情况和针对性疾病发病情况。现场登记,填写表格。常住儿童相关资料来自笔者所在医院安装的江苏沈苏金苗系统。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包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计量资料比较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及建簿、建证情况
本次调查21个行政村,共调查0~3岁常住儿童963名,流动儿童292名,占调查总数的23.27%,流入112名,流出180名,其中:男童151名,女童141名,性别比为1.07:1,流入、流出儿童建簿、建证率分别达95.7%、96.5%,与常住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住儿童为100%,P >0.05)。292名流动儿童构成情况见表1。
表1 滨海县界牌镇2007年0~3周岁流动儿童构成情况
儿童来源流入儿童流出儿童
调查数构成比(%)调查数构成比(%)
市内流动 6457.14 18 10
省内流动 1311.6112971.67
省际流动 3531.25 3318.33
合计112100180 100
2.2 基础免疫情况
流入儿童基础免疫五苗覆盖率与流出儿童存在差异(x2=8.29,P<0.05),而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二者差异(x2=2.88,P>0.05)。两者均明显低于常住儿童,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免疫规划针对性疾病发病情况
2008、2009年全镇分别出现1例、2例麻疹散发疫情,经调查,这3例患儿均为流动儿童且均未接种麻疹或替代疫苗。
3 讨论
3.1 存在问题
流动儿童12月龄五苗覆盖率、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均显著低于常住儿童,且存在免疫针对性疾病散发疫情,问题较为严重,加强流动儿童管理已成为不容忽视和必须面对的课题。
3.2 影响因素
主要为:①镇、村两级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够,对本镇流进、流出儿童情况掌握不清,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全镇免疫规划工作有所滑坡;②计划外生育占据一定比例,本次调查占流动儿童的10.27%,而这部分人群因为怕露面恰恰又是接种率较低的人群;③流出儿童免疫接种史信息获取难,影响了工作开展,与南昌市西湖区调查相似[1]。④监护人文化层次低,接种意识不强,与南通市调查相似[2],拒种或接种不全等现象占相当比例,本次调查占23.63%。
表2 滨海县界牌镇2007年0~3周岁儿童五苗覆盖及麻疹疫苗及时接种情况
类别调查儿童数(人)五苗覆盖数(人)五苗覆盖率(%)麻疹疫苗及时接种数(人)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
常住儿童921921100921100
流入儿童100 6262 65 65
流出儿童137 59 43.07 74 54.01
[参考文献]
[1] 邬燕平,陈丽鸥,刘玉环.鼻内镜术后患者心理需求调查分析及健康教育[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49-50.
[2] 经霁,文素芳,伍琳凌.尿石症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认知程度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2):59.
[3] 邱淑琴,张丽绒.神经外科ICU患者家属需求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 17(2):46-47.
[4] 戴晓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9.
[5] 孙茜.健康教育质量控制的实施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5):86.
6] 杨红叶,黎艳.全麻手术患者术前需求及护士认知的调查分析[J].广西医学,2008,30(8):1198-1201.
[7] 彭雪英.提高护士健康教育技巧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3):212.
[8] 邓友芳,姚琴,徐霞.普外科健康教育单的设计与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8(2):90,191.
[9] 陈华莉,姜安丽.英国护理的人文实践[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23(12):535.
【免疫规划疫苗儿童】推荐阅读:
0-7岁儿童规划免疫接种疫苗程序09-02
免疫规划疫苗11-20
扩大免疫规划疫苗07-10
免疫规划分析07-16
免疫规划年度计划06-11
免疫规划实施方案10-29
免疫规划试题含答案11-25
免疫规划知识培训总结01-19
免疫规划工作会议记录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