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的泼水节 教案教学设计(A版二年级下册)(共9篇)
1.欢乐的泼水节 教案教学设计(A版二年级下册) 篇一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难忘的泼水节教
案
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文的内容,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
第一时
一、谈话导入新
前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你能说出哪些少数民族的名称呢?
师随机板书“傣族”,简介: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板书“泼水节”。学习生字“泼”
2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题,质疑问难。
二、初读文,整体感知。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读文,学生评议,随机正音。
3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泼水节?从哪儿看出来的?
三、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出示生字词,自由认读。
2同桌互读,指名读,正音。
3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重点词语。
凤凰指名读,出示凤凰花图片,填空:()的凤凰花。
比较:火红与火红火红的区别。
认读句子: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理解“一年一度”
四、布置作业。
熟读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第二时
一、复习检查
指名朗读文。
2指名认读生字词。
二、细读文,感悟理解。
1961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默读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指名读,交流感悟。
①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②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③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4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怎样过泼水节的?
过渡:周总理来了,他来到了人群当中。(出示文插图)大家看看今天他穿着什么衣服?引出句子: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当中。他穿的是——傣族的服装。看到周总理这身打扮,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亲切、把他和傣族人民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他们就像一家人一样)
同桌合作读
4、自然段,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出示句子: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拓展练习: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人身上,祝福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福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小孩子身上,祝福他们————。
总理的祝福说到了人们的心坎上,为人们带来了吉祥。人民发自内心地祝福总理健康长寿。他们之间的祝福说明什么?(关怀、爱)
指导朗读。
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六——八自然段。
三、回顾文,升华情感。
再看插图,说说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
出示:傣族人民笑得那么灿烂,那是因为„„。
周总理笑得那么开心,那是因为„„。
21961年的泼水节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也难以忘记1961年的泼水节,出示:多么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齐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我们的总理关心人民,我们的人民爱戴总理。他们的心永远紧密相连着。
1961年的泼水节,对傣族儿女来说,确实是一个永生难忘的节日!
四、指导写字。
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五、布置作业。
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有关周总理的故事。
2.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教案 篇二
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3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学习过程
一、图画导入
1.有一种自然现象,在夏天我们经常会见到,(课件展示雷雨前的景象)请看大屏幕,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仿佛能够听到什么?
一道道闪电和轰隆隆的雷声告诉我们,一场(雷雨)就要来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雷雨(板书课题)
请同学来读一下课题(指名读),一起读一下(齐读)
二、初读课文
1、雷雨也叫雷阵雨,多发生于夏天,它来得急,去得快。现在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小作者描写的这场雷雨吧!请同学们打开书,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这么快就读完了,同学们可真能干。谁想读给大家听?应该找几个同学呢?(指名找8个同学读课文)他们在读的时候,我们的小听众也有个任务:用心听,有读不准的地方等他们读完了要帮他们纠正过来。开始吧!
3、(纠正字音)同学们听的可真仔细,相信经过小听众的提醒课文能读得更好了。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吧!
4、小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场雷雨的?别急着下结论,再读读课文,课文朋友会告诉你答案的。
5、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三、品读感悟
雷雨前
(一)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场雷雨,亲身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神奇吧!
(二)轻轻地读读描写雷雨前的段落,想想雷雨前出现了哪些与平时不同的现象。一会起来谈谈自己的读书收获。
(三)交流(指名说)
1、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请你来读一下好吗?其他同学认真听从他的读中,你仿佛看到什么了?谁听得最认真,想象的画面就越多。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2、读得真不错,看这个字,(出示“压”的生字卡片)谁想当小老师领大家读读?开火车读读。
3、会做压的动作吗?我发现你们很用力的往下按,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压,课文中的压是逼近的意思。当黑沉沉的乌云越来越多,越来越厚的向大地、向我们逼近,你有什么感受?试试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先自己练习读读,一会起来读给大家听。(练读、展示读)
你还找到了什么不一样的现象?
1、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请你读给大家听听好吗?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随文学“乱”“垂”两个字)
2、出示卡片“乱”,谁认识?这个词呢?(出示“乱摆”),齐读、开火车读。
3、同学们见过小树摆动的样子吗?好,现在你们就是一棵棵小树,准备好:微风来了,……狂风来了……微风来了,……狂风来了……
4、停,这就是乱摆,这就是一阵大风下的小树,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指名读)如果读不出味道就说:老师觉得这风还不够急,小树都还没乱摆起来呢,自己再练练。(练读)谁想读?(指名读)请你们一起来介绍一下这阵大风。(齐读)
5、从你们急促的声音中,我感到大风来了,这可吓坏了小蜘蛛。
出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垂”字,指名读,出示词语“垂下来”,指名读,齐读。
6、一只蜘蛛从网上爬下来,逃走了。
7、你知道“垂下来”是怎样的吗?
借助实物理解:现在这个溜溜球就相当于蜘蛛,看老师演示,你观察一下小蜘蛛是怎么垂下来的。(如果说溜溜球是小蜘蛛,那么这根线就是________)
自己读一读这两句话,想想哪句写的更好!(指名说)
说一下原因。(学生说)你不光读的好,还能边读边思考,真能干。
8、一个垂字用得多妙啊!让我们看到小蜘蛛以它最快的速度逃走了,我们一起读读第二段,体会一下那阵大风和那只可爱的小蜘蛛的惊慌。(齐读)
雷雨前除了满天的乌云和一阵阵大风,还有(学生接:闪电和雷声)
闪电——雷声——(指名接读)
小结:是啊!在炎热的夏天,天空中乌云密布,又闷又热,忽然间狂风大作,紧接着电闪雷鸣,这个变化过程,就是雷雨前的景象,用你们的声音把它表现出来吧!(齐读)
雷雨中
1、雨下起来了,这可真是一场(大雨)
2、自己读读课文,让老师听听,谁体会到的雨最大。(自由练读)
3、(课件出示雷雨中段落)展示读(每个同学心中都有不一样的雨声,但不管你用什么速度去读,都必须能告诉大家,这一场大雨下起来了。)
4、引读6段:渐渐地,渐渐地……
5、同学们真能干,这么一场大雨,渐渐地小了,有信心把这变化读好吗?一起试试(齐读)
雷雨后
1、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课文彩虹插图)出示“彩虹”卡片,一起读。
一(条)彩虹(引导学生使用量词)。
把彩藏起来,这个字还认识吗?开火车读读。
2、雨后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请默读7、8两段,想象一下。
3、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雨后的景象?(指名说,说完读)
4、好美啊!让我们一起把这美丽的景色读给大家听吧!(齐读)
5、小作者先从天空中写起,再写书上的蝉和蜘蛛,最后写到池塘里的水和小青蛙,从上到下,这是我们写文章的一种方法。我们随着小作者一起再来欣赏一下雨后的美景吧!(配乐齐读)
6、你们的朗读让我仿佛就置身在这个雨后的美景中一样。雨过天晴,经过大雨的冲刷,一切变得那么清新,你在雨后见过哪些美丽的景色呢?同桌交流一下,一会,请我们的小作家们来说说。
7、哪位小作家想说说你看到的美景呢?(指名说)雨停了。
小结:我们班的小作家还真不少。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你会发现大自然的许多奇妙之处,而把这些写下来,你就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8、填写表格。感受雷雨
四、写字
1、刚才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认字,现在我把它们单独拿出来,还认识吗?(课件出示垂、乱、压3个生字)
2、请仔细观察一下,这几个字怎么写才好看?哪些笔画容易出错,可以提醒一下大家。(指名说,说完书空。)
3、请和老师一块写写这几个字。(范写、生书空)
4、在你的课本上临写两个。要求:写完一个对照看看,哪儿写得好,哪儿写的不好,再写第二个。(提醒孩子注意写字姿势)
3.欢乐的泼水节 教案教学设计(A版二年级下册) 篇三
教科书18-25页例1-例3以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认识东、南、西、北的位置。
2、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正确使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3、能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重点难点
1、能在现实情境和平面图上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正确使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能应用有关方向的知识观察一些生活现象,并从中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指南针挂图、正方形白纸
教学流程
【认识方向】
上课前: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成语?谁来说一说?生踊跃发言。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老师知道一个成语:四面八方。
你知道四面是哪四面吗?(东、南、西、北)
出示例题3的部分图(人民桥、超市、公园、体育场先不出现)
谁来说一说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出东、南、西、北四个字。
绘制平面图时,我们通常按照什么规定来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生答,师指。
“四面八方”中的八方指的是八个方向,还有四个方向是什么呢?想不想了解?(想)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认识方向。板书课题:认识方向。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教学例题
(出现超市)提问:你知道超市在学校的哪一面吗?(东北面)为什么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因为超市在学校的东面和北面之间)
谁还会说一说的?再指名2~3人回答。
也就是说,东面和北面之间的方向就是(东北)方向。
(出现公园)提问:公园在学校的哪一面?为什么?(西南面,因为公园在学校的西面和南面之间)西面和南面之间的方向称为(西南)面。
(出现体育场和人民桥)提问:它们分别在学校的哪一面?
指名答。(学生汇报时,先问一问为什么,再随机出现“东南”、“西北”和“西南”字,如果学生说出如“北东”、“南西”这样的方向,也要先问一问为什么,然后教师纠正:南面和东面的中间也可以说是南东,但按习惯应该说东南,不说南东。)
在学校的周围有那么多的建筑物,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同桌相互说说它的位置。
你的同桌说对了吗?那老师再考考你们:电影院在少年宫的哪一面?(师边指边问)(电影院在少年宫的东南面?不对,电影院在少年宫的西南面?)
谁说的对呢?我们可以制作一张方向板来帮助我们。
学生取出纸,跟着老师折一折。仿照“想想做做”第3题制作方向板。折好后看大屏幕。你能像课本上的写法这样在自己的方向板上标出八个方向吗?1分钟,开始!
指名汇报是怎么填出八个方向的?生答,课件显示,集体校对。
方向板做好了,怎么用呢?要知道电影院在少年宫的哪一面,只要将方向板的中心放在少年宫上,就能看出来了。谁已经看出来了?指名答。
会用了吗?再考考你们。并问:电影院在少年宫的哪一面?先告诉我:这次应该把方向板的中心放在哪?(汽车站)放好了吗?抢答。再试一试:火车站在汽车站的哪一面?抢答,开始!追问:方向板的中心放在哪的?
小结:看来,方向板的作用还上挺大的。
2、指南针
在生活中,在陌生的地方,怎样来辨认方向?指名答(看太阳,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面;看北斗七星,有北斗七星的那一面是北面;看指南针)考一考大家有关指南针的知识:指南针的红色一端指向哪?(北面)白色一端指着哪?(南面)看大屏幕,这就是一个指南针的图,你能将指南针上的八个方向填完整吗?打开书P2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名汇报,集体校对。说说是怎么填的。
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些有关指南针的小知识。课件显示,师读文字。你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吗?指名答。
三、巩固新知,深入升华
1、“想想做做”第2题。
讲述:小动物们刚刚参加完了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现在要回家了,你能帮它们找到各自的家吗?在书上连一连。需要什么工具?(尺)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并指导。让学生上台指一指,课件同步显示。集体校对。
2、“想想做做”第4题。
讲述:下面老师带小朋友们到美丽的青山乡去看看,告诉你们吧,青山乡不仅美丽,还是一个水果之乡呢,想不想去看看?(出现水库及8种水果的图片,水库在中间已贴好,8种水果排列在一边。)有哪些水果?指名答。这些水果都是种在水库的四周的,你能根据老师的提醒,帮它们找到各自种植的地方吗?
师说要求:先听清楚我讲的是什么水果,不要找错。
师:橘子园在水库的南面;葡萄园在水库的东面;樱桃园在水库的东南面;西南面是苹果园;水库的西面是山楂园;桃园在水库的北面;水库的西北面是西瓜园。
以上都是学生指放的位置,教师课件演示。梨园就种在水库的这个方向,你知道梨园在水库的哪一面吗?指名答。
你最喜欢吃哪一种水果,说说它种植的位置。指名答。如有学生喜欢吃橘子,并说出橘子园在水库的东面。师追问:除了可以说橘子园和水库的位置关系外,还可以怎么说?(橘子园在苹果园的哪一面?橘子园在葡萄园的哪一面?在山楂园的哪一面?)一一解决。可以利用到方向板帮助判断。
3、认识生活中的八个方向
我们已经能够在平面图上熟悉地认识了8个方向,在现实生活中这8个方向你们也能认识吗?
请小朋友们面朝教室的北面站好,并让方向板上的北对着教室的北面。根据老师说的方向,用手指出来。
师:“等我说完再指,能不能做到?”(能)
师:教室的东北面、东南面、西北面、西南面。
增加难度,不看方向板试一试。
教师指,学生说所指的是什么方向。
【描述路线】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小明在星期天来到了南山公园游览。
(出示南山公园平面图)请学生指出平面图的八个方向,并说一说每个景点的相对位置。
二、教学新知
师讲述:小明的游览路线是从南大门进入,先后游览月亮湖、艺术广场和盆景园,最后从西门出去。师边说边板书:南大门进入→音乐喷泉→月亮湖→艺术广场→盆景园。
谁来说一说,从南大门进入,向哪走到音乐喷泉?
指名答。注意语言表达的完整性。(从南大门进入,向北走到音乐喷泉)
谁还会像他这样说一说的?再指名2人回答。
再向哪走到月亮湖?指名答。
你能像这样完整的说出小明的游览路线吗?自己看图说一说,开始!生自己说,师巡视并指导,再指名说一说,师要强调语言的表述。
师讲述:还有一个小朋友小芳,她也在星期天游览了南山公园。不过她是从西门进入公园,游览了盆景园→艺术广场→水上乐园→四季亭→音乐喷泉。
师描述并板书。
你能看图说出她是游览路线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谁来做个小导游,给我们介绍小芳的游览路线的。指名上台边指着图边介绍。
小明和小芳为自己制定了游览路线,参观了他们喜爱的景点。小朋友们,你最喜欢这个公园里的哪几个景点?请你为自己设计一条游览线。先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再和同桌说一说。开始!指名汇报。
组织讨论:公园里有这么多景点,怎样走才可以不走重复的路又把所有景点全部游览一遍呢?(先用箭头在图上画一画所要走的路线,再口头叙述。可以让学生接着说的形式完成。)
4.欢乐的泼水节 教案教学设计(A版二年级下册) 篇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学会了吗。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学生掌握了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等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践活动。教材提供了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测量和搜集数据的实践活动,通过课上交流以获得有关测量方面的知识;本课又为学生提供了现场测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2、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同时,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在活动中渗透初步的统计知识。
教学准备
学具:各种测量工具(大卷尺、小卷尺、米尺、皮尺、直尺)
足球、排球、7号电池、5号电池、10张卡纸、10张作业纸、
数学书、数学作业本、各种测量表格
课前将附件1作业汇报表,分4组发给每位学生,课前进行调查测量,完成表格。(小组成员调查同一项目)
学生活动形式:每5人为一小组。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复习旧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长度单位了,想一想都有那一些?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2、用手势比划出长度单位的长度
(1)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
全班一起比划出1毫米
你是怎样记住的?
1分米呢?1米怎么比划?
(2)你能不能比划出1千米多长?
学生比划不出来
质疑:为什么你比划不出来?
提问:你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3、回顾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提问:这些长度单位之间还存在什么关系?你还记得吗?
生回顾
师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010101000
二、交流汇报,课前作业
1、 小组内讨论
(1)师介绍课前作业项目
测量或调查项目(附件表1)
(2)谈话:全班分小组,小组内每一同学都对同一项目进行了测量或调查
(3)小组内交流:
①交流内容:测量结果、选用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
②谈谈自己在测量中的收获
2、全班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选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在全班范围内汇报讨论结果。
3、讨论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1)谈话:观察这四张表格,仔细看看各自选用的长度单位,你发现了什么?
(2)师小结:在测量物体时,要灵活的选用长度,量较长、较高的物体,可用较大的单位米甚至千米,量较小的物品时,可用厘米或毫米做单位。
4、讨论如何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
(1)课件出示:小朋友用直尺量手腕一周长,“我的手腕一周大约长4厘米”
(2)提问:你同意这个小朋友的看法吗?“你想对小朋友说什么?”
(3)师小结: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如:长度、形状),选用合适的工具,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测量更方便,准确。
5、拓展知识:
课件出示有关长度的小知识(教师课前搜集一些动物身长、建筑的高度等小知识,制作成幻灯片)
三、合作探究,现场测量
1、教师介绍活动要求,小组抓阄决定测量活动
(1)揭示课题:动手量一量
(2)课件出示:五项活动及各种测量工具的图片介绍
(3)小组抓阄决定本组的活动并领取相应的表格(附件2)
2、 小组合作完成测量活动
(1)小组讨论:选用哪个工具完成任务;如何分工完成任务。
(2)小组分工,合作活动
3、 小组汇报
本环节的活动虽然和课前的活动同是测量,然而本环节让学生有意识的选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选用不同单位表示他的长度。而课前的测量都是无意识的选用。这一环节是承接上一环节,是对上一环节意识到要选择合适的单位及工具的实践应用。同时每一组两个活动任务的安排是有意识的,每一组的活动一般需要选择不同测量工具和单位,通过更换工具及单位,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的更方便、更准确。
5.欢乐的泼水节 教案教学设计(A版二年级下册) 篇五
学习目标:
1、会认 17生字,会写 8 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并准确运用生词造句。
3、引导学生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了解。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释课题,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畅所欲言)
2.板书“泼水节”,解题。
师: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沾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4.补齐课题---“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
今天,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它到底特殊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给他纠正)3.再读思考: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在带有生字的下面做记号。4.检查初读情况。5.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重点理解: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2.指名读第2 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 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二)学习课文3自然段。
1.带着问题读第三自然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画出有关语句。
(1)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展示象脚鼓图片。
(2)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这句中有一个比喻,生动形象。
(3)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2.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烈的场面读出来吗?
(三)看图,细读第四自然段。
1.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出示课本插图)谁来说说“今天”周总理穿的什么样的衣服。周总理为什么要这样打扮呢?
2.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并反复读一读。
(四)读、议第五自然段。
(1)男生读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傣族人民泼水的句子。
(2)男生扮演周总理,女生扮演傣族人民,一边泼水一边祝愿,想想怎么说呢?
启发想象: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年轻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
(五)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总结全文。
正因为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令人难忘的”,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读生字,齐读,点名读。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老师朗读,同学们闭上眼睛感悟课文中所写的画面,引导学生感受这个特别的中的氛围。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思考:(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3)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二、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并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不容易写好。
2.重点指导:“恩”上半部不是“田”;“泼”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凤”不要写成“风”;“鲜”,鱼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提”;“寿”下边的“寸”要写小一些;“脚”三个部件的高矮不同。3.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自己写的字,大家互相评一评。
三、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
1.指导学生自己组词填写,再统一交流。2.你还知道有哪些这样的多音字,给大家说说。3.鼓励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不仅仅是本课的
四、拓展交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情。哪位同学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请给大家讲一讲。(学生介绍,老师补充资料。)
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农历 6 月 24 日,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他们白天进行斗牛、摔跤比赛,晚上有的在篝火边载歌载舞,有的则手举火把在田间奔跑、玩耍,十分热闹。
那达慕大会:每年七、八月份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最大的节日。牧民们穿着盛装,骑上骏马,赶着牛羊,唱着牧歌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蒙古族小伙子进行摔跤、赛马、射箭比赛,而其他人则在一旁随着琴声边唱边跳,快乐极了。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2.想想在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祝贺语,并举一两个例子。
板书设计:
17.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
共渡泼水节
(幸福、难忘)祝福
6.欢乐的泼水节 教案教学设计(A版二年级下册) 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使学生掌握乘加减的两步应用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3.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
掌握两步应用问题的正确列式。
教学难点
两步应用问题的正确列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旧知识:
(1)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或减法,也有乘法或除法,怎样计算?
(2)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或减法,和小括号,怎样计算?
(3)先读题,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3+6×7=40-36÷6=2×4×8= 30+27-40=72÷(26-18)=8×(6+3)=
2.今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一比谁在这一节课中的收获最大?
二、实践运用
1.观察第2题,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1)题中的问题是什么?
(2)要求一共有多少条金鱼?要先知道什么,再知道什么?怎样列式?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说:
分步算式:3×8=24(条)24+5=29(条)
综合算式:3×8+5=29(条)或5+3×8=29(条)
老师板书。
2.观察第3题:
每行8人,有4行,有男生18人,这三个条件中哪两个有直接关系?能解决什么问题?知道有32名学生,男生有18人,能解决什么问题?
(1)看图、把题意说清楚完整。
(2)理解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师板书:
4×8=32(人)32-18=14(人)
4×8-18=14(人)
答:女生有14人。
3.观察4、5、7题:
(1)按照上面的(方法)两个人一组先说一说,再列式计算。
(2)集体汇报。
(3)评价。
4.第6题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
三、总结:
1.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7.欢乐的泼水节 教案教学设计(A版二年级下册) 篇七
1.口算.
24+8 32-6 3×6 18÷9 47-10
37+5 28÷7 4×6 47-2 54÷9
2.计算.
24+8-6 3×6÷9
47-21+5 28÷7×6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第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探究新知
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写出得数.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即脱式.
1.教学例1.
(1)板书: 47-12+5
教师提问:观察算式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算式中只有减法和加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教师讲述: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还设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边说边板演)
教师板书:
47-12+5
= 35+ 5
=40
(2)学生试算:
完成例1下面的“做一做”.
48+16-37 54÷9×7
指定两名学生板演.订正时再强调书写格式.
2.教学例2.
(1)板书:6×3+50 50-6×3
教师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观察左边的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先进行什么运算,教师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笔画上横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然后明确再算什么.
观察右边的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在这个算式里先算哪一步,教师也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笔画上横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
强调:没有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让学生试着计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
(2)指导学生看教科书第9页下面的法则.
勾画出法则并齐读,然后指名复述.
(3)反馈练习
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
19+5×3 7×8-29
提问:在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先算什么?
学生计算,指定两名学生写在投影片上.订正时要注意书写格式.
3.教学例3.
(1)板书54÷6-7 7+54÷6
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教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都要先算除法.
引导学生明确:左边的算式,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减法运算.
右边的算式,也是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加法运算.
启发学生试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
(2)指导学生看课本例3上面的法则.
(3)反馈练习:
完成课本例3下面的“做一做”.
45÷5-8 36+49÷7
先让学生说一说:有除法和加、减法,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计算.
4.师生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除法。
(三)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学习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
随堂练习
1.根据算式,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25-9+36 63÷9×5
=( )+( ) =( )×( )
=( ) =( )
46-7×442÷6+39
=( )-( ) =( )+( )
=( ) =( )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9+6 24-16÷8
=36÷6 =8÷8
=6 =1
15-6×2 15÷3+2
=9×2 =5+2
=18 =7
3.计算。
7×2+16 30+56÷8 50-4×6 40-24÷8
布置作业
练习三第3题.
52-36+19 53-3×9
68+4×349÷7×6
63÷7-581-45÷5
8.欢乐的泼水节教案 篇八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0课“欢乐的泼水节”。
2.每年四月,(出示凤凰花图和第一段文字),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3.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参加这,齐读——“欢乐的泼水节”。高兴吗?(高兴!)再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享受欢乐
(一)泼水前
我们跟着傣族人民一起来到那条举行泼水节的大街上,看看泼水前,我们要做了哪些准备?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第113页,自己好好地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板贴1:泼水前)
交流: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你准备带上什么工具去参加泼水节?
(出示句子)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1.(红显)提着桶、端着盆,谁来加上动作读好这两个词语。
带上工具,我们出发啦!(指名读句)
2、这位漂亮的小姑娘,你什么时候到这儿的?(你早早地来到大街上,已经等不及了。)(指名读)
还没开始泼水呢,你为什么那么早来呀?
3.还有比我们来得更早的呢!(出示句子)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地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指名读)
这可不是一般的清水,闻一闻,怎么样?看一看,这水——真美
香香的水、美美的水(指名读)
4.我们早早做好了泼水前的准备,等着泼水节的开始。(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板贴2:早已准备)
(二)泼水时
万事俱备,泼水节开始啦。(板贴3:泼水时)请小朋友们再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样泼水的?哪些动作让你觉得最开心、最有趣?
1.(出示句子)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交流:泼水时大家互相追赶。(出示)互相追赶,(指名读)(追得真快)互相追赶的意思就是——(你追我,我再追你)大家在追着泼水,你追着泼我,我又追着泼你,就这样——互相追赶。(板贴3:互相追赶)2.泼水时还有哪些动作也让你感到很开心的?(显红:拿瓢灌、端盆泼)
泼水时大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1)老师想拿瓢来灌一个(教师指一生上台合作表演),同学们看好了,大家说我该怎么灌?(很多水使劲倒下去才叫灌)朝哪里灌?(我拿瓢来灌,就请你读拿瓢灌的句子,好吗?)
接下来你来端盆朝我泼一个?指名演示)往哪儿泼?(请你加上动作来读好端盆泼的句子)
(2)同桌互相加动作读。
(3)整瓢整瓢地灌,大盆大盆地泼,人们互相追赶,玩得可真痛快呀!谁想加入他们?指名读,(红显:互相追赶,拿瓢灌,端盆泼。)
3.傣族人民泼水的方式可多了,我们除了拿瓢往衣领里灌、端盆向身子上泼,还有哪些方法向人们泼水?
小朋友泼水的方法还真多,我们还可以用„„(屏显)
你能学着书上的句子来说说你们是怎样泼水的吗?
4.这么好玩,人们只有一种心情就是——欢乐,让我们女生来开心的泼一泼(女生读),我知道男生来了会更热闹的(男生读)。
5.师:此时的大街上已经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看,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他们都来了,(出示课文插图和句子)齐读: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看看你的身上,衣服湿透了,还往下滴水呢,这就叫——湿淋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个个身上——湿淋淋。
6.可他们脸上呢?仔细观察插图,看看他们的表情,你想到了哪些成词?(喜笑颜开、满面笑容、眉飞色舞、乐不可支)文中用了一个传神的词语—(显红:笑开了花)。是呀,你们看,老人——笑开了花,孩子、姑娘、小伙儿都——笑开了花,(板贴5:笑开了花)玩得多开心呀!(指名读句)(拿起书,我们一起泼水喽)。(读两句话)加大难度,你能看着提示的词语读吗?
7.这位小伙子,你都快成落汤鸡了,怎么还笑得这么开心呀? 小妹妹,瞧瞧你,漂亮的衣服都被泼湿了,你怎么还这么开心呀? 生:因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 师:说得真好。(屏显句子)谁来读读这句话。
现在我们明白了这水不是一般的水,是吉祥如意的水,(出示板6:吉祥如意)谁能读好这个词语,开火车? 生:吉祥如意 师:一起读
师: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在哪里听到过看到过吉祥如意这个词。师:我们在各种喜庆的场合能看到这个词,互相祝福表达心意,能带来欢乐和幸福。
小朋友,如果这时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也来到了泼水节的现场,你最想把这象征着吉祥如意的清水泼在谁身上,祝福他(她)怎么样?
出示句式:我想把清水泼在 身上,祝他(她)。
一句句祝福的话,都表达了一个相同的意思,是那么的——(出示并板书)幸福,是那么的——(出示并板书)吉祥如意。(板贴6:吉祥如意)师:泼水节,泼出的是一盆盆清水,送出的是一份份祝福,所以作者说——读这句话。(指名读)
师:此时,你是什么心情?(指名读句)这个小小的感叹号更增添了一份欢乐。(齐读这句话)
8.傣族人民用这种特殊泼水的方式相互送出了祝福。大家开心地泼、使劲地泼,泼出我们的心愿,泼出我们的祝福。(捧起书齐读第二段)
三、流连忘返,不肯离去
1.孩子们,在这欢乐的节日里,泼水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活动,还有其他精彩的活动等着我们呢!2.师:(出示图片小结)瞧,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大家唱着歌,跳着舞,赛起了龙舟,放起了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夜深了,孩子们,你们为什么还不回家休息呀?
老爷爷,你为什么不回家呢?你想看看什么?你想听听什么? 3.让我们把这些美好的瞬间、把这欢乐的时光留在心中。(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这真是一个(引读课题)——欢乐的泼水节!让我们记住这与众不同的节日——欢乐的泼水节。
五、书写生字(离、幸)
在这么欢乐的节日里,有幸字宝宝也急着跟大家来交朋友了。
(一)出示生字:“幸”
1.我们接下来看第2个生字:幸。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
2.请你仔细看清“幸”的每个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看看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交流)
3.交流字形写法,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二)出示生字:离
在这幸福的日子里,人们都不肯离去。
1.这个离字笔画比较多,谁来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我们一起来给它书空一遍吧。
2.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一下它,看清它的每个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想想怎样才能把它写好?(交流)3.师范写,生描红1遍,临写1遍。
五、课后拓展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和节日。傣族有欢乐的泼水节,其他民族有什么节日呢?(出示图片)
我国少数民族还有很多重大节日。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可以去搜集相关资料,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惊喜。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欢乐的泼水节
泼水前
泼水 时
泼水后 早已准备互相追赶
不肯离去
幸福
9.欢乐的泼水节 教案教学设计(A版二年级下册) 篇九
教学目标:
1.复习“晨、鹊、该、池”等生字以及“应该、满地、周围”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一些动物的过冬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了解一些动物过冬的常识。
2、积累语言,进行口语能力的训练。
教学用具:
多媒体幻灯片
总设计意图:
本课写的是一个关于动物过冬的童话故事。这篇童话故事通过写小蚂蚁找朋友的经过,告诉我们小蚂蚁、燕子、杜鹃、黄鹂、喜鹊以及青蛙三种不同的过冬方式,从而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过冬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在学习中,尊重学生的学习愿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过程和方法。强调学生的朗读练习,通过多种形式和不同层次要求的朗读,使学生有所体会、感悟、获得情感熏陶,引发思考启迪,丰富生活经验。
本课说课:
这篇童话故事以写小蚂蚁找朋友为主线,分别讲了燕子、杜鹃、黄鹂、喜鹊和青蛙三种不同过冬的方法,最后点到小蚂蚁也要准备过冬的粮食,让学生通过读区别蚂蚁和青蛙过冬的不同。从而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过冬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小蚂蚁找不到朋友,觉得奇怪。第二自然段写啄木鸟告诉小蚂蚁、黄莺、燕子到南方过冬,它自己继续消灭害虫。第3自然段写青蛙准备冬眠。第4自然段写小蚂蚁准备过冬的粮食。第3自然段是重点段,让学生通过读明白什么是冬眠,还有冬眠的时间。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冬天来了,我们的周围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树叶落了,小草黄了,天气冷了)
2.同学们,这么冷的冬天你们是怎么度过的?(穿棉衣,戴手套,戴帽子)
3.那小动物们没有衣服穿,没有帽子和手套戴,那么它们要怎样度过这么寒冷的冬天呢?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21课《动物过冬》。(板书课题)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急于想知道小动物是如何过冬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2.生汇报(哪些小动物过冬?它们怎样过冬?)
3.在读课文之前,先来考考大家,看看你们上节课的知识学记住了没有。(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
4.大家读的真棒,现在这些生字词语都进入课文里了,那你们还会认识它们吗?那好,就让我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文中都介绍了哪些小动物要过冬。(生自由读课文)
5.生汇报。(板书)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识字也是重点,所以在读课文之前先复检生字和词语,加深记忆,更好的读懂课文内容。带着问题读,也有助于学生集中精神去找到答案。】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过渡:大家学的真是认真,老师要奖励大家看欣赏一幅图片(出示图片),仔细观察,图上都有谁?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季节?
2.生汇报。
3.在这么寒冷的天气里,树林也非常安静,冷冷清清的就只有小蚂蚁自己呆在那里,那么它的心里会感到?(孤独害怕)
4.你观察的可真仔细,那么你们能不能把自己当成是小蚂蚁来读读这一段呢?读出小蚂蚁的那种孤独害怕的心情。(出示课文第一段)
5.先自己练读--再个别读--最后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来说说图意,既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培养细心的观察力,体会树林的冷清和蚂蚁的孤单,并能读出这种感觉。】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同学们读的真棒,把小蚂蚁孤单的心情读了出来,那么树林里真的没有其他小动物了吗?(不是)
2.那小蚂蚁的朋友们都到哪里去了呢?让我们跟着小蚂蚁一起去找一找吧!请大家快速读第二段,找一找,小蚂蚁碰到了谁?
3.生汇报(出示图片)
4.小蚂蚁和喜鹊之间都说了些什么?请快速用横线画出来,并且读给你的同桌听。
5.请一组同桌站起来读一读。
6.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7.生汇报(板书)
8.分组再读第二段。(引导怎样去读)
9.师小结。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重在使学生通过反复地朗读,理解这段中动物的过冬方式,并通过细致地指导,让学生明白,读人物的语言要带上合适的语气、心情甚至动作来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正当小蚂蚁和喜鹊说话的时候,它又看到了另一位朋友,它是谁呢?
2.生回答。(出示图片)
3.过渡:小蚂蚁见到青蛙可高兴了,那么它们之间又说了些什么?小青蛙又是怎么过冬的?请同桌之间学习第三段。画出青蛙是怎样过冬的句子。(出示学习要求)
4.生汇报。读一读。演一演。
5.青蛙要去冬眠,那读了以后,你们知道什么是冬眠了吗?那它什么时候会醒来呢?(冬眠就是睡觉)(板书)
6.青蛙和小蚂蚁说话的时候,它一边说一边在干什么?(一边说一边用脚刨土)(出示这句话)
7.你能不能学一学它边说边刨土的动作?(生演示)
8.解释“一边....一边....”的意思。(当我们能同时做两个动作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到这个关联句子。)
9.过渡:那么我们就来做个小练习。(出示句子练习题)
(1)丽丽一边走,一边----。
(2)我一边---,一边---。
(3)---一边---,一边---。
10.分角色朗读第三段。
【设计意图:有了上一段学习的基础,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句子,自己读,分角色读,体现学法迁移,培养自主、合作学习意识。通过看图,体会一边...一边...的意思,并会用这个关联句子说一句完整的话。】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小蚂蚁的朋友们都为过冬做好了准备,那小蚂蚁又是怎样做的呢?自由读最后一段,找到答案。
2.生汇报。(出示最后一段)(板书)
3.小蚂蚁要去准备过冬的食物了,那你们知道小蚂蚁是在哪里过冬吗?(洞里)
4.咦,老师这有个疑问了,青蛙是在洞里过冬,小蚂蚁也是在洞里过冬,它也要睡觉了吗?(不是)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一样的?
5.生汇报。(青蛙是要睡在洞里整个冬天,不吃不动,而小蚂蚁不睡觉,要吃也要活动。)
6.师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了解蚂蚁和青蛙虽然都在洞里过冬,但它们的方式并不一样。】
四.精读课文,升华情感
1.读了课文之后,你们知道有哪些小动物要过冬了吗?知道它们的过冬方式了吗?(知道了)
2.那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喜欢)那你喜欢谁就读谁说的话。
3.分角色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喜欢的情感再读全文,读中再次感悟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的不同。】
五.拓展延伸,开拓思维
1.除了课文中介绍的这几种小动物,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小动物,它们也要过冬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图片)
2.生观察,并说出都有哪些小动物。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教育学生在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同时,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六.教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都非常的棒,也收获了不少的动物过冬的知识,在我们的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的知识,只要你们多读书,细心的观察,你们就会收获更多的知识,学到更多的东西!!
【设计意图:对学生这节课的表现表示肯定,并通过刚才的图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学习掌握更多动物过冬的知识,拓展眼界。】
板书设计:21.动物过冬
燕子、杜鹃、黄鹂--飞到南方
喜鹊--留在本地
青蛙--洞里冬眠
蚂蚁--准备食物
【欢乐的泼水节 教案教学设计(A版二年级下册)】推荐阅读:
难忘的泼水节 教案教学设计01-02
部编版语文二上《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反思12-12
泼水节的活动资料01-18
难忘的泼水节阅读答案12-08
三年级欢乐的郊游作文01-12
我们的欢乐地盘五年级作文10-31
泼水节来历传说故事11-01
《欢乐的小雪花》教学反思12-20
泼水节初一作文500字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