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手册

2024-10-15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共8篇)(共8篇)

1.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手册 篇一

一、活动主题

阳光心理 相伴十年

二、活动目标

1.总结十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月的成果、表扬优秀集体、个人;

2.完善各学院心理健康课外教育活动平台;

3.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营造阳光心理氛围。

三、活动时间

4月15日——6月20日

四、校级层面活动

1.长沙理工大学第五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抢答赛。以学生自愿报名,竞赛抢答的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预赛由各学院自行组织,形式自定;学校层面组织复赛和决赛。

2.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月十年回顾。展示心理健康教育月的十年活动历程、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风采并表扬先进单位、个人,进一步促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3.十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月活动成果展。5月20日—5月25日以广场宣传的形式对十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月的活动成果进行展览,激发同学们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热情。

4.十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月校报专版。充分利用校报的宣传功能,全面展现十年活动开展情况,吸引广大学生关注心理健康知识,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五、学院活动要求

1.各学院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围绕活动主题,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具体活动方案,并于4月27日前报学生工作部(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2.学院要有一项主体活动应辐射全校,学生工作部(处)将广泛宣传,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扩大活动的参与面与受益面。

3.学院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XX级新生的心理健康活动应与“阳光启航计划”相结合。

4.学院要进一步完善院级心理健康课外教育平台,同时发挥心理成长辅导室的作用,促进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发展。

5.各学院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包括网站、博客、手机短信等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活动的知晓度。

6.6月20日前请各学院将本届活动总结报学生工作部(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总结材料包括:纸质版及电子版总结1份、活动照片、第十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月活动开展情况一览表。

附件:第十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月活动开展情况一览表

学生工作部(处)

XX年4月23日

2.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手册 篇二

1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本次调查对象是2011年3月24日进入铁路车站乘车的铁路旅客。共调查了旅客160人, 其中男性113人 ( 70. 6% ) , 女性47人 ( 占29. 4% ) 。年龄16 ~ 70岁, 平均年龄 ( 26. 79 ± 11. 12) 岁。见表1。

1. 2方法

1. 2. 1样本量根据样本量原则, 按照单纯随机抽样方法的计算公式计算每层需要的样本量, 按旅客聚集场所分为列车和候车室, 分为二层则需要调查160人。

1.2.2健康教育方法本次调查选择在昆明火车站及运行线路长、停靠车站城乡比例适中、运行目的地远的2011年3月24日K472次由昆明―北京西直达快速列车上开展调查。在列车读报栏内放置结核病防治宣传读物, 列车运行后每30 min播放1次结核病核心知识宣传资料, 每次1 min。列车开行2 h后随机进入一节硬座车箱进行问卷调查, 直至满足样本量。

选择安装有艾滋病防治宣传专用视频播放屏的候车室, 候车室内预先放置结核病宣传读物, 旅客可以自行取阅; 滚动播放卫生防病公益短片。旅客放行前30 min按座位片区进行问卷调查。

本次宣传活动同时在车站广场开展咨询和发放宣传品等活动, 旅客进入车站后无打扰方式, 在旅客关注旅行信息的同时自行接受结核病核心信息。

1. 3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填问卷的方式, 问卷参考《2006年全国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调查问卷》制定[3]。共发放问卷165份。收回有效问卷160份。问卷主要包括《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 ( 2008年版) 》中的5条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 1肺结核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播给他人; 2咳嗽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 应怀疑得了肺结核; 3怀疑得了结核病, 应到县 ( 区) 级结核病防治机构/疾控中心诊治; 4国家免费为肺结核提供抗结核病药品和主要检查; 5只要坚持正规治疗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4]。

1.4质量控制本次调查由铁路卫生技术中心制定方案, 并于2011年3月12—15日对参加活动人员进行培训, 本次参与调查和数据录入人员均为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技术人员。问卷采取自答方式, 收回问卷时确认问卷内容回答完整。对1名文盲旅客采用问答方式, 确保提问客观, 不诱导。

1. 5统计方法采用Epi Data 3. 0和SPSS 13. 0统计软件分别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

2结果

2. 1旅客得到宣传信息的情况81. 9% 旅客听到了广播播放的结核防治知识, 72. 5% 的旅客看到了候车室的宣传视频, 53. 1% 的旅客看到了放置的宣传读物, 47. 5% 的旅客看到并进行了阅读。见表2。

2. 2宣传活动效果

2. 2. 1结核病核心知识知晓率调查情况本次宣传活动后结核病防治5条核心知识总知晓率为76. 4% ( 611 /800) , 单条信息知晓率以结核病的症状和能够治愈最高, 单条核心信息知晓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17. 624, v = 4, P < 0. 01) 。见表3。

注: χ2= 17. 624, v = 4, P < 0. 01。

2. 2. 2对身边患结核病患者的态度50. 6% 的被调查旅客表示对身边患结核病的人会给予更加关心, 24. 4% 的旅客表示尽量保持距离, 15. 6% 表示和往常一样, 2. 5% 表示不和他 ( 她) 来往了。见表4。

2. 2. 3对结核病的重视情况通过宣传活动后85% 的旅客认为得了结核病会去医院看病, 13. 1% 的旅客认为看看情况不确定。在选择就诊部门时, 68. 1% 的旅客选择了到结核病防治所/疾控中心就诊, 22. 5% 的选择到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就诊。见表5。

3讨论

3. 1铁路开展站车旅客防病健康教育情况铁路站车是我国人群聚集的主要大型场所, 旅客也是铁路开展人群教育的主要对象之一。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春运、暑运、“5. 8”红十字日、“12. 1”世界艾滋病日等均在铁路站车开展大型防病知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本次活动为3月下旬, 旅客流量以日常旅行和出差人员为主, 本次调查的旅客职业分布广泛, 居住地以农村/乡镇、中小城市为主, 其知识的传播和辐射面是大的, 有利于扩大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覆盖面。

3. 2铁路站车场所结核病知识健康教育活动效果本次健康教育活动后, 旅客结核病防治5条核心知识总知晓率为7 6 . 4 % ( 6 1 1 /8 0 0 ) , 高于2 0 1 0年全国第1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5 7 . 0 % ( 720 912 /1 264 905) [1]。但是离实现《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 ( 2011—2015) 》提出的全民知晓率达85% 的目标差距仍然很大。单条信息知晓率与2010年全国第5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比较, 对结核病症状的知晓率提高了9. 9% , 能够治愈提高了32. 8% , 结核病经呼吸道传播提高了5. 1% , 国家有免费政策提高了42. 4% ; 得了结核病应该到结核病防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诊的提高了6. 6% 。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首诊到结核病防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诊率仅为6. 9%[5], 而本次调查已升至68. 1% . 通过本次宣传可提高结核病患者的早期规范治疗, 对结核病的控制管理意义重大。

3. 3宣传方式与旅客的接受情况81. 9% 旅客听到了广播播放的结核防治知识, 72. 5% 的旅客看到了候车室的宣传视频, 提示旅客由于旅行需求对广播和视频的关注度高, 是站车宣传和旅客选择的主要方式[6]。 46. 3% 的旅客看到了播放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短片, 由于视频宣传播放的短片和其他卫生防病短片滚动播放, 与旅客关注的时间有限有关, 也与旅客在候车室停留的时间有关, 候车时间长的旅客能够有充分的时间观看到视频节目。53. 1% 的旅客看到了放置的宣传读物, 47. 5% 的旅客看到并进行了阅读。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册能够图文并茂全面地宣传结核病知识。 在站车宣传活动中, 3种方法可以互补, 在候车室环境吵杂, 广播播放列车信息频繁, 应以视频和宣传读物为主; 列车上可选择娱乐节目时段有效播放, 其宣传成本较低, 旅客在乘车特定的环境中也能够专心听节目, 应选择广播宣传为主。

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是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的重要考核指标, 利用旅客旅行期间在铁路候车、乘车以及旅客因旅行需要关注广播和视频节目的有利时机, 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设计开展铁路旅客结核病防治宣传活动成效显著, 应纳入结核病防治策略实施。可为实现《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 ( 2011—2015) 》提出的全民知晓率达85% 的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宇.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报告[J].中国防痨杂志, 2012, 33 (8) :485-508.

[2]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云政发[2012]27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结核病防治规划 (2011—2015) 的通知[Z].2012-2-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全国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调查报告[J].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8:1-92.

[4]高翠南, 许卓卫, 谭青云, 等.结核病信息对结核病知晓率影响的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 2012, 34 (8) :433-435.

[5]于兰, 吕青, 夏愔愔, 等.2010年全国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全民知晓率调查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 2013, 35 (1) :60-64.

3.心理学知识帮我助学生健康成长 篇三

一、 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健康成长

在班会课上,我通过运用EPQ问卷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接着给学生介绍各种气质类型的优点,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塑造自己的性格,形成良好的习惯。如某位学生的测量结果E为62、N为63.5,我就会告诉他气质类型是胆汁质,该类型的特点是好交际、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直率豪爽、有魄力。应该注意的问题是此类型情绪易于冲动、暴躁、行事鲁莽,易因小事而大发脾气,甚至出现不理智的行为。建议该生今后凡遇事应先三思而后行,平时应掌握一些使自己平静的办法,在激愤时可听听舒缓的音乐,也可做做自己爱好的体育运动。

通过此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了自我,为此后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为老师们实施“因材施教”提供参考。

二、 触及心灵,发现问题,雪中送炭

高中学生处于发展的第二反抗期,该阶段学生情绪多变,冲动性强且缺乏理智,但又不愿意把心事向家长和老师倾诉,所以及时了解学生,消除他们消极的情绪,引导他们学会积极的应对方法,是关乎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针对以上问题我主要通过两种技术来发现和解决问题。

(一)房、树、人投射技术。

在班会课前要求每位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小刀和一张A4纸。课上要求学生在纸上画一幅理想家园的画,内容必须涉及到房子、人和树,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不要临摹或写生,时间不限,允许涂改。通过对图画的解读可知学生的心理状况,对有需要帮助的学生及时予以帮助。如某学生,男,18岁,画的主题是异界幻想,画中画有一个人坐在发射升空的宇宙飞船里,飞船外面用绳索系着花、狗、蚊虫等。从这幅画可知该生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了阻碍或挫折,以至于要逃避现实;可能强调自我存在,内心充满紧张,易激惹;可能处于青春期性萌发状态。随后经过与该生交流,发现主要是因为家庭关系紧张,他有了逃离的想法,对该生进行了相关指导,及时排除了不良状态。

(二)统合式释梦技术。

高中生心理发展具有闭锁性的特点,学生出于自我保护,一般不愿意向老师或家长吐露心声,但是没有哪个学生会在意说一个梦,就是没人在意的梦却可以帮助我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学生小琳告诉我近期她失眠现象严重,已严重影响到了她的生活和学习,希望我能帮她走出困境。她说近期老做梦,并经常惊醒。噩梦醒来,因害怕再做梦就不敢入睡,就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她说:“晚上不敢睡,白天课堂上抑制不住的昏昏欲睡。我的学习和身体都快垮了,希望老师一定要帮我。”她的描述是这样的:“我每天都做这样一个类似的梦,家里在盖房,爸爸因为纠纷被人追杀,浑身都是血,一般在这个时候我就会惊醒,醒来之后就无法再入睡。在现实中白天老是想着回家去看爸爸是否健在,家里人经常以高三学习比较紧张为理由不让我回家,加剧了我的恐惧与担心。我虽然知道父亲很好,但是就是想回家看看。”

通过梦境可知,这位同学的内心冲突非常激烈,已发展到非处理不可的地步,经过交流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她家有两个孩子,哥哥因不愿意读书,高中毕业后参军了。父亲对她寄予了厚望,几乎每次回家,父亲都会说哥哥辜负了他的期望,希望小琳不要再辜负他的期望,一定要考一所二本以上的好大学,否则父亲在村子里没脸见人。因为小琳学习成绩在班级居中下水平,要想升入二本及以上本科院校非常困难,这一切就给小琳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进而引发了梦境。

通过修通技术,使小琳潜意识的冲突意识化,加入了积极暗示疗法,使小琳明白了梦产生的原因,并教会了小琳宣泄压力的技巧。通过回访小琳告诉我此类梦再也没做过。

在工作中,运用掌握的心理学知识与技术,帮我及时发现学生和处理学生困惑,为处在消极情绪状态的学生“雪中送炭”,助学生健康成长,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 陕西省兴平市西郊高级中学

4.幼儿心理健康知识宣传(30期) 篇四

第一期

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形成原因】

孩子爱咬指甲,有时反映一种心理情绪,如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情绪状态,其根源可能是受关注不够或缺乏安全感。而有些孩子,由于咬手指甲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训斥,反过来又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成为继发性精神刺激因素。

【专家支招】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习惯可采用心理疗法和行为矫正法,以耐心说服和鼓励为主,平时多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关注,消除造成孩子紧张的因素。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多交朋友,如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块做游戏等,转移其注意力。

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千万不可体罚,不可大声训斥,不要粗暴地强行将孩子的手指从嘴里拉出,这样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加重孩子咬指甲的习惯。

(1)教给孩子分辨识别习惯性行为出现的情况,例如想办法让孩子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最爱咬手指头。

(2)教给孩子掌握在习惯性行为出现时运用的对抗反应,例如对自己说“妈妈说了,咬指甲容易生蛔虫。我不要长虫子。”

(3)让孩子想象用对抗反应控制习惯性子行为时的情景,如想象肚子里不再有蛔虫,不再闹肚子疼了。

(4)父母要给予必要的督促,当孩子成功地使用对抗反应不再出现习惯性行为时,一定及时给以表扬,这叫作社会支持。

幼儿心理健康知识

第二期

(倔强)2~3岁小孩,在意志开始发展的早期阶段有一些违拗和反抗心理属正常行为,对不利于自己的事表示抗拒或拒绝也是正常现象,但3~4岁后随语言、思维、社会情感的发展和教育的作用自我控制能力逐渐增强,调控情绪的能力增加,这种违拗和反抗行为会逐渐减少,在这年龄阶段的孩子,若凡事仍然表现出强烈的违拗和反抗行为,或毫无道理地固执要求他想要做的事,拒绝成人的合理要求,偏做成人禁止做的事,则为不正常行为。平时过于娇惯宠爱孩子,稍不如意就满足小孩不合理的要求或成人脾气暴躁,经常打骂小孩,对小孩的正当要求过于冷漠等都可导致小孩产生强烈的违拗和反抗心理。

防治的关键在于改善家人教养孩子的态度,要关心孩子成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合理要求,对待孩子的幼儿心理健康知识

第三期

害羞

让妈妈头疼的是每次家里有生人来,女儿点点总是显现出六神无主的样子;那么小的人儿,显出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好静不好动,每次到朋友家里串门,她会一路吵着“不去”,即便是到了目的地,也像被钉在地上一样就是不进人家的家门。

儿童心理分析:由于孩子的天生气质决定的。例如像妞妞就属于内向型的孩子,比较不爱动,胆小害羞,而且适应性差,对于新事物或陌生人,经常采取拒绝的方式,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比较容易显示不愉快的心情。由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问题。一些父母的性子急、对孩子缺乏耐心;对孩子要求过高、管教过严;对孩子指责、约束过多等。有的家庭是爷爷奶奶带孩子,他们总是陪伴孩子玩,为了安全起见,不让孩子与外界接触,使得孩子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变得胆小、害羞、依赖性强。还有的父母经常采用惩罚、体罚、恐吓等方法

子就会变得胆小、孤僻。

作为家长平时要认真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了解他们的气质,并运用正确的教养方法引导孩子,孩子就会变得

活泼大方、开朗乐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幼儿心理健康知识

第四期

缠人

独生的儿童由于环境的特殊性,容易产生缠人、磨人的坏习惯。比如:吵着要你帮他找玩具,帮他找出来了,玩了不一会儿,他又丢下玩具拿起你手上的绒线当球踢;你写东西他也要写,给了纸、笔还不干,又要抢

你手中的笔等等,很容易让家长恼火。

儿童心理分析:

1.是缺乏感情的表现。我们可以从婴儿的行为中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婴儿啼哭,不光光是因为肚子饿的原故,有时看到大人从他身边走过来却不抱他,也会哇哇哭起来,目的是引起你的注意,要你赶快抱他。这是一种感情需要。儿童缠人也出于同样的道理,问你要东西、跟你捣乱都不是目的,目的是要你注意他,和他交流感情。这种心理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当有人陪、有事干的时候是不会磨人的,当他东张西望不只

做什么的时候,就会来找你的麻烦了。2.是一种心理依赖。有个性、活动能力强、会玩的孩子较少磨人。相反,过于娇生惯养,样样都由父母安排停当,会使孩子养成离开父母就无法生活的习惯。这种依赖性反映在情绪上,就是围着父母胡搅蛮缠,甚至

泄。挨骂挨打反而转移了焦虑,被动地稳定了情绪。这就许多家长常说的孩子是贱骨头,好说歹说不行,骂一顿到舒服了。同时越是自卑的儿童越容易缠磨大人。

3.家庭成员的态度不一。请注意孩子专找宠爱他的人缠,也专找态度暧昧、容易妥协的人缠,因为经验证明,他们总是在责骂之后满足他的要求。所以要分清情况分别对待。

要从根本上纠正还取决于对儿童个性的培养。缠人表示孩子缺乏自立、情绪不定,改变这种个性的根本出路,是不要过分保护孩子,而应培养孩子自立能力,多让孩子自己拿主意,尊重他的选择。这样孩子反而对自己的行为会作出负责的选择,再不会整天磨着你帮他干这干那,也不会不知深浅地提出无理要求。

幼儿心理健康知识

第五期

恐惧

很多父母难以忘记孩子恐惧的表情,他们经常害怕的说:“那声音太响了”“梦里的怪兽”“危险到处都有”“分离”“没尝试过,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儿童心理分析:

也许婴儿经历的第一次恐惧是由巨大的噪声和强烈而陌生的刺激造成的。这种恐惧通常出现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因为孩子在出生后失去了母体带来的安全感。第一年里,他们刚开始认识外界环境。因此,任何他们不熟悉的刺激、光线、声音都会使之产生恐惧感。显然,婴儿是逐步适应世界上的新事物的。

2-4岁之间,孩子会害怕动物。父母适当地控制局面能为孩子提供帮助。要让他们了解,有些动物很危险,而有些动物却很有善。帮助孩子熟悉动物很重要,父母可以给他们看图片,为他们买动物造型的玩具,给他们讲关于小动物的故事,和他们一起查阅展现动物生活形态的资料。父母永远不能强迫孩子接近他们害怕的动物,这样只会使他们身心不快,并使他们的恐惧心理变成恐怖心理。

孩子常常会对暴雨、闪电和响雷感到恐惧。在自然环境中,暴雨通常很危险。应该告诉孩子如何保护自己。但是,要注意不能让孩子的恐惧感变成一种持久的不快。此外,儿童对黑暗的恐惧也很常见。不要忘记,孩子到6岁时往往还不能区分虚幻和现实。如果孩子夜间醒来,应该关着灯哄他入睡。不要让他们感到恐惧总是伴随着黑暗。

幼儿心理健康知识

第六期 不合群

有的父母生怕孩子出门惹是生非,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很多原因久而久之就造成孩子“不合群” 儿童心理分析:

1、宝宝表现为怕生。总是停留在同龄群体之外,郁郁寡欢,孤独沉默。这些宝宝往往不愿入托或入园,常因此与父母生气。

2、是孩子以自己为中心,只要大家不按自己想法去做就会不高兴。

3、是由于孩子身上的某些缺点。例如,爱捣乱、爱骂人等原因,小朋友们是不欢迎他加入游戏队伍的。

4、体弱多病的孩子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游戏和活动。对于他们首先要增强体质,要找大夫诊治,把孩子体力恢复

起来。有了强健的体魄,你的孩子就会改变过去那种腼腆的、懦弱的、只缩在家里不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习惯了。

5、性格古怪的孩子也不愿和朋友一起玩。他们一般不容易在短期内转变。对于他们,父母一定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地和孩子交流感情,努力理解孩子,还要找心理专家和精神科大夫咨询,以便矫治孩子古怪的性格。

6、住在楼房,本单元上下没有同龄孩子。不爱和同学说话,总是自己埋头看书。

7、大人怕把屋子弄赃,不让孩子带同学到家里玩。或者担心出事,干脆谁家也不让孩子去。

8、孩子没常性,与别的孩子玩一会就闹个不欢而散。

父母可以多鼓励孩子与同龄儿童交往。大人不要在孩子身边,也不要叮嘱太多,甚至孩子们的争吵,哭闹等事也让他们自己去处理,家长尽量不要去干预。让孩子广交朋友。同各种类型的孩子交往,不要局限于邻居亲戚家的孩子。尽可能改变孩子的依赖状况。要让孩子自己穿衣吃饭,夏天自己洗澡,单独睡觉,自己起床,自己决定一天的活动等。如果孩子一时离不开妈妈,可将他们寄放到亲戚家,让其适应一下离开妈妈的生活。

幼儿心理健康知识

第七期

多动症

案例:李先生的儿子还没到“八岁九泼。他整天坐立不安,爬上爬下,还很爱说话,夹杂着很多手势。李先生很无奈,他认为孩子

“李先生的儿子并不是故意捣蛋,他又称多动症。”医生说,患多动症的孩子主要表

岁万人嫌”的年龄,就异常活一讲起话来就滔滔不绝,还是在故意捣蛋。

是患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现为以下5大症状:

1.注意力难以集中; 2.肌肉协调不良;

3.缺乏抑制力,挫折容忍度偏低; 4.情绪不稳,易发怒; 5.过度敏感。

是什么原因导致儿童患多动症呢?医生说,主要有三种原因,一是家庭压力太大,二是孩子轻微脑部受损,三是孩子天生就属于活动型。

治疗多动症,一方面家长要意识到孩子得了病,不能一味地指责他,另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服用一些镇静剂(但不宜长久服用),以减少他的活动量,同时尽量给他安排一些消耗体力的活动。

幼儿心理健康知识

第八期

小小年纪,怎么会自尊心那么强?

案例:雯雯妈有个自尊心超级强的女儿,特别重视老师、家长和小朋友的评价,一点批评都听不进去,如果大人表扬了别人家的孩子,她会气鼓鼓地一直不理别人,雯雯妈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自尊心强,但是着要怎么管教呢?

解答:自尊心强的孩子既与天生的气质有关,也与后天的教养方式有关。一般而言,天生就自尊心强的孩子上进心强、凡事都要争第一,而且有的孩子还较为敏感,当家长了解到孩子的特质后,既要学习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又要通过平时的一点一滴给孩子灌输一种平和的心态,同时也需要家长有一颗平常心。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得到父母和亲人爱及尊重的孩子自尊心成长会比较好,因为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从而发展出健康的自尊心。但因为家庭中的过度表扬与肯定,孩子会慢慢形成与助长了自尊心,认为自尊心越强越好,越高越棒,将自尊心与虚荣心、自负等同起来,只能听顺耳话,不能听逆耳话;有的孩子因为一直优秀,遇到挫折、批评就会一蹶不振。

幼儿心理健康知识

第九期

怎么说他都不喜欢去幼儿园

案例:一天编辑室接到一个电话,电话中的妈妈焦急地问“我有一个5周岁的男孩,以前挺爱去幼儿园

人欺负他,我该怎么办”

解答:肯定有什么事情让他不喜欢了,比如老师说他了,小朋友不和他好了,之类的,家长要与老师沟通,在集体当中重视于他,给他在同伴中形成榜样,表扬他或发给他小红花,他会在得到老师的认可的同时,得到小朋友的认可和友好,这样他就爱去了。

孩子刚接触新的环境,不适应是很正常的,所以家长一定要跟老师及时沟通。而且,千万不能心疼,孩子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先选择一个好的幼儿园吧,然后开始的时候可以陪孩子在幼儿园的时间长一点,等他觉得环境安全了,家长再走也不迟。

幼儿心理健康知识

第十期

孩子做错事,不肯认错

案例:李小姐有位非常蹶的女儿,平时就经常狡辩犟嘴,而且还不服家长管教劝说,尤其是她犯错误的时候,任凭

解答:孩子做错事,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几种:

1、明知故犯,故意做错事。对于这种类型的错误,成人要严肃对待。首先要指出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怎样改正。必要时,让孩子接受一点适当的惩罚,以防再犯。

但要注意冷静,防止简单粗暴。请记住寓言《风和太阳》里说过的那句话吧:“太阳能比风更快地脱下你的大衣,仁慈、友善的方式比任何暴力更容易改变别人的心意。”

2、经验不足,无意间做错事。例如,全家人正在一起进餐,只听见“嘣”的一声,孩子将碗重重地摔在地板上。问其原因,孩子竟理直气壮地回答:“碗里飞进一只苍蝇,我摔死它。”对于这种类型的错事,成人应首先给孩子讲清道理,使他认识到这件事的后果其次要告诉他,以后遇到同样情况该怎样处理,这就使得孩子既明白了道理,又记住了教训。

3、好奇、好动所致。例如,孩子过生日那天才送给他的贵重玩具,仅仅两天,便被孩子拆得四分五裂、面目全非,使父母非常生气。对于这种类型的错事,狠揍一顿或一味批评、责备,恐怕只能抑制孩子的想象力,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正确的做法是和孩子一起观察物体结构,告诉他一些相关的知识,讲明以后不要乱拆,不要再犯同样性质的错误。

总之,孩子难免做错事,孩子做错了事,成人既不能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又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味训斥、打骂。只有以一颗爱子之心,具体错误具体分析,采取相应的方法与对策,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幼儿心理健康知识

第十一期

孩子独立性差,总是依赖他人

豆豆平时干什么事都要躲在大人身后,悄悄地跟大人说,开始豆豆家长还以为孩子就是年纪小,胆子小,不敢提要求,就更加小心翼翼,对他呵护备至,但是后来发现,豆豆并不是在外面才胆子小,即使在没有陌生人的家里,他也要钻到爸爸怀里,悄悄跟爸爸说他想吃梨,爸爸让他自己去厨房,洗两个梨子顺便也给爸爸那一个,每到这个时候,豆豆就使劲在爸爸怀里蹭,撒娇哭闹地让爸爸替他去,直到大人被缠磨得无计可施为止。豆豆爸妈想这可能不是简单的“胆子小”的问题,他已经渐渐养成依赖别人的心理了。

首先,孩子在两岁之前正是对父母的依恋期,家长们在培养好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之后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独立能力。

第一步,要消除爸妈给孩子树立的“全能超人”感觉,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有些事情也不能办到,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就得自己尝试。爸爸妈妈这时候可以适当的装一下软弱,比如装病之类让孩子有责任意识。

第二步,为孩子树立自信心,多多鼓励他们自己做。发明家爱迪生因为在课堂上发问“2+2为什么等于4”而被退学,他的妈妈为了让儿子从打击中重拾自信,给他讲各种名人经历,他偶尔在研究发明上有收获,妈妈就一直鼓励他继续努力,这才有了今天伟大的发明家,可见自信是重要的前进动力,没有自信,孩子永远都不会自己迈出脚步走向远方。

幼儿心理健康知识

第十二期

他偷偷翻我的钱包

俊祥妈妈周六的时候在房中午睡,迷迷糊糊间感觉有人进来,接着就是窸窸窣窣翻衣服的声音,她有点害怕,以为是小偷进来了,悄悄睁开眼睛一看,俊祥妈妈真是又生气又心酸,还真不如是小偷进屋了呢。原来是小俊祥偷偷的翻她的裤子,拿出5元钱,悄悄地放进自己口袋了,俊祥妈妈平时没注意给孩子零花钱,难道孩子有偷拿钱的毛病?俊祥妈妈不敢跟老公说,但是憋在心里又很担心,真不知怎么办才好。

解答:孩子出现的这种不良行为,是目前中小学生常见的行为问题之一。

孩子出现的这种不良行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父母忽视了孩子的需要。有的父母整日忙于工作,忽视了孩子的正当需求,孩子需要买学习用品,不能及时向家长要钱,而拿家中的钱。

2、有的孩子是因看见其他伙伴有零花钱,自己没有,而拿家中的钱。

3、有的孩子是因在学校里没有与他在一起玩的小伙伴,为了让小伙伴与他在一起玩,而拿家中的钱买食品、玩具等,送给小伙伴。

4、有的孩子在学校里遇到品行不良的同学,向其索取钱,回家后又不敢向父母说,而拿家中的钱。

俊祥妈妈最好还是问问小俊祥,偷偷拿钱的原因,不会因此而让孩子自尊心受伤的,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孩子拿钱不可以断定就是品质问题,这样会对孩子以后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幼儿心理健康知识

宝宝磨牙

磨牙是由于咀嚼肌的持续收缩引起的,而咀嚼肌的运动又是受三叉神经支配的,所以,凡是能影响到三叉神经和咀嚼肌的因素,都可以引起睡觉磨牙。磨牙是一种咬合障碍,这种咬合障碍破坏了咀嚼器官的协调关系,于是机体就以增加牙齿的磨动来去除咬合障碍,结果就会不由自主地磨牙。磨牙可以是阶段性出现,也可以每夜发生。

孩子处在非常重要的发育阶段,如果不及时治疗磨牙,可能会带来以下影响。

(1)长时间磨牙会影响睡眠。夜间磨牙,孩子有时自己可察觉到,所以睡眠较浅。

(2)过度疲劳,在吃饭、说话时引起下颌关节和局部肌肉酸痛,张口时下颌关节还会发出响声,这样吃饭和说话使宝宝有了负担,大大影响了生活质量。

(3)磨牙也会使牙齿本身受到损害。由于牙釉质受到损害,引起牙本质过敏,遇到冷、热、酸、辣时就会发生牙痛。

(4)磨牙时咀嚼肌会不停地收缩,久而久之,咀嚼肌增粗,下端变大,孩子的脸型发生变化,影响美容。有的人儿时磨牙没有得到纠正,可能一辈子都有磨牙的习惯。

宝宝磨牙该怎么办: 1.有肠寄生虫病,就需及早驱虫;有佝偻病的宝宝,要补充适量的钙及维生素D制剂;

2、给宝宝布置舒适和谐的家庭环境,晚间少看电视,避免过度兴奋;

3、饮食宜荤素搭配,改去挑食的坏习惯,晚餐要清淡,不要过量;

4、宝宝吃饭应定时定量,寒温适宜。磨牙期间应让宝宝少食或尽量避免油腻、煎炸及辛辣食品,这些食物热量高,体内湿热过盛,更容易生病。如果宝宝有挑食的毛病,磨牙期间也应特别注意,家长可以把宝宝不喜欢吃的食物多做几个花样,尽量做到食物的均衡摄入,让宝宝吸收来自各种食物中的营养,也能起到少生病,增强抵抗力的作用。

5、要请口腔科医生仔细检查有无牙咬合不良,如果有,需磨去牙齿的高点,并配制牙垫,晚上戴后会减少磨牙。6、6分钟按摩也有效把手心搓热后,放到宝宝的肚脐处轻轻按摩,顺时针、逆时针各转2-3分钟,一天两次。按摩可以刺激宝宝的肠道蠕动,利于食物的消化。

第十四期

儿童口吃

口吃是指语音节律障碍的一种。是由于不同原因引起字音重复或语流中断的语音节律障碍,当言语表达涩阴时常伴躯体抽搐样动作和面部异常的表情。多发生于儿童,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改善或消失,少数可持续至成年。

最近我们发现孩子说话有些口吃,3岁以前未发现过,现在我们大人很着急。其实我们孩子(男孩)比同龄孩子说话早(1岁3个月),且语言表达能力很强,1岁7个月就会唱七、八首儿歌,2岁时唐诗能背30首,而且大人只教4遍,他能很快顺着背出,简单的英语单词能说十几个,记忆力相当好。可是最近发现孩子有时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时,好像语言和思维没有配合到一起,而且很急着跟大人说,越着急说话就出现口吃,(背诗、英语儿歌、唱歌除外)听同事说小孩有一段时间会出现这种现象,不知这种说法对否?看有什么方法能改变?

儿童口吃的症状

主要表现为言语节律失调,语音或字句的重复、中断、阻滞而不流利,可伴有言语助动的动作,如跺脚、拍腿等。

口吃患儿常表现胆小,退缩,自卑心理或其他情绪障碍。①经常出现语音或音节的重复或延长,影响说话的流畅性。②无表达内容障碍。③排除抽动症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因发音-呼吸器官的紧张性痉挛,导致语言节奏失调,在激动、恐惧或情绪激动时更易发生。可表现为第一字发音时发不出,第一字重复,话语中途某字发音障碍,或无意义地重复发音等不同形式。患儿说话时,可伴有跺脚、摆手、挤眼、歪嘴、口唇颤抖、躯干摇晃等动作。并易因口吃影响产生孤僻、自卑、羞怯等性格,部分患儿常易兴奋或激惹,并伴有情绪不稳和睡眠障碍等。

首先要帮助患儿克服因口吃而引起的自卑、紧张的情绪,可采取平静地缓慢讲话,逐步掌握流利讲话的规律。家长应正确对待口吃儿童,不要过分纠正讲话,避免惩罚或歧视。及时采取口吃矫正训练治疗。鼓励患儿参与集体活动和锻炼。安排好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很重要的。矫正儿童口吃的关键是要培养一个良好的讲话习惯。对于患口吃的儿童,父母、老师应耐心教导,告诉他怎样把话讲清楚,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他讲对了,就要鼓励他“讲得好”,帮助他树立学习掌握讲话技巧的信心。如果他讲话不清楚或不流畅,也要耐心听完,不要中途打断或随意责骂,使孩子以后在人前不敢

讲话,或造成精神紧张,一说话就口吃。

幼儿心理健康知识

第十五期

儿童自闭症

儿童自闭症(或称孤独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种涉及感知觉、情感、语言、思维和动作与行为等多方面的发育障碍,它不是由一般的单一的原因造成的,而是来自多数原因的障碍症候群。该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为4比1。

儿童自闭症的症状

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

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重复刻板行为。

3.智力异常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

4.感觉异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

5.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中较多使用打骂或惩罚有一定关系。

首先,父母对疑有孤独症倾向的儿童,应尽早去医院就诊,由专科医生(儿童神经精神、心理、保健专业)确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疗成败的关键。由于孤独症儿童的年龄、临床表现、功能损害各不相同,治疗需要因人而异。

主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行为治疗,教育和训练,如语言训练,社交训练,感统训练,日常生活自理训练,游戏活动等,并辅以药物治疗,但并不是每个孤独症都需要服药,目前也没有治疗孤独症的特效药。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和治疗师要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多教、多练、不断强化、长期坚持,患儿就可取得明显进步,病情可得到积极、有效地控制;建立亲子依恋和情感联系,家长应让孩子多与外界环境接触,多参加各种锻炼,让孩子与同龄儿童一起玩耍、交往和学

子出现类似儿童孤独症的表现,应及时请教医生,妥善施治,并进行有关诱导训练。

幼儿心理健康知识

第十六期

抑郁

抑郁是一种过度的忧愁和伤感的情绪体验,是消极性情绪增强的表现。一般表现为整天忧心忡忡、愁眉不展、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自我评价降低,有自卑自罪感,感到困难重重,不能胜任。抑郁是大脑皮层活动抑制性的表现,因此,在学习活动中,会有思维迟缓、反应迟钝、思路经常受阻、注意力难于集中,自觉肢体乏力、脑力迟钝等。在身体功能上,会有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失眠等各种不适。

孩子的情绪抑郁较为明显的影响因素,归纳起来不外三种情况:一是失落,失去所爱的事或物;二是自尊心受损;三是攻击冲动的“内射”,把本该向外发泄的愤怒和攻击朝向自己。孩子还不会调整自身的情绪,又无法宣泄,因此,其抑郁常是由于压抑下来的愤怒、委屈所致。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做教师的该如何做呢?我认为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引起孩子抑郁的原因。针对不同孩子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的帮助孩子处理他们的情绪问题。孩子抑郁时最需要成人的同情和支持,成人的移情理解将是孩子渡过难关的重要力量。其次,要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虽小,但也是一个独立个体的人,有他自己的愿望、要求、兴趣和爱好,我们应尊重孩子的个性,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要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的意志之上,从而扼杀孩子的天性;不能因为孩子小而随意斥责或辱骂,特别是不要嘲弄、讽刺、挖苦孩子。要允许孩子失败,再孩子的尝试行为中,失败挫折是免不了的,我们应多给予孩子心灵的支持与爱护。不要在众人面前批评孩子,不要在孩子之间相互攀比,每个孩子都有其个性特点,我们应注意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应给予鼓励,以增强其自信心,保护其自尊心。第三,我们应允许孩子表现他们的情绪,分的压抑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反应,都会导致郁郁寡欢,兴趣索然。我们可使用“谈话法”与孩子们一起探讨他们的情感和他们的困难,使他们学会分析和处理自己的情感,使他们看到希望和出路,可以鼓舞勇气,振奋精神。

幼儿心理健康知识

第十七期

情感冲动

情感冲动指儿童的情感活动不受理性控制的发作性的扰乱现象。此时,儿童的情绪、情感表现出明显的自发性和随意冲动性,并经常表现为不考虑行为后果的莽撞行为。轻者,如上课时突然说话,打断别人的谈话等。重者,如乱发脾气、哭闹、打人毁物等。他们不能容忍自己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又很少考虑行为后果,事先也无计划,但行动之后错了,又后悔。儿童容易冲动与其人格不成熟、尚没有控制情感的经验、以及成人对儿童的放纵、鼓励有关。当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逐渐体会到情感控制的必要性,随着理智力量的增强,大多数儿童的冲动性自然会减少,少数个别儿童的冲动可能与遗传因素、发育迟缓或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有关,他们以行为和情绪易激惹为主要特征,常因微小的刺激而引发强烈的愤怒和冲动行为,发作时不能控制。

对儿童的冲动行为,我们常采用的方法是:首先要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有些父母对孩子过分娇惯,养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求必应的不良习惯。如有一位家长为了满足孩子“吃了蛋糕才睡觉”的不合理要求,竟在晚上十一点冒雨出去为孩子买蛋糕。应该让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懂得,许多事想要立即得到满足是不可能的,要学会等待,在等待的过程中,孩子的控制能力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发展。其次,应避免严厉的冲动性惩罚。父母或教师对儿童的随意惩罚,使儿童学习到的是冲动的合理性。父母和教师的理智行为才能促使儿童学会控制自己。对于冲动爆发,处于盛怒状态的孩子,可采用暂时隔离的方法,使其冲动行为被忽视,从而降低其情绪的强度。

幼儿心理健康知识

第十八期

孩子自卑

自卑是一种心理缺陷,也是幼儿常见的问题之一,虽然有个别儿童的自卑心理随着年龄增长可以逐渐减轻或消失,但是如果不加调控,对孩子的危害很大,因此作为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的心理发育,及早发现孩子自卑的苗头,及早调整孩子心理,为宝宝建立自信。

孩子自卑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

1.做事没主见,不敢自己实践

分析与对策: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可能跟家长包办一切事物,或者是动不动就批评孩子有关。因此,面对这种情况,在家里时,家长要试着放手让孩子去解决自己的事情,为孩子制造更多的锻炼机会,帮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能力,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完成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步培养孩子的自信。当然,鼓励也是非常重要的,即便孩子只是取得一个小小的进步,也不要忘记鼓励,更不要常常批评孩子。

2.回避竞赛、竞争,不敢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

分析与对策: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家长的爱比较有关。家长最爱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进行横向或是纵向的比较中,成绩、才艺、行为等等,孩子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纳入家长的比较范围之内,家长以为,这样的比较可以激发孩子的上

进心,殊不知,却是对孩子心理的极大伤害。

3.拒绝交朋结友,不敢与人交流

分析与对策:如果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应常带孩子出外进行户外活动,耐心引导孩子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同时,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家长还可以邀请有相近年龄的小孩的家庭一同进行。这样户外锻炼,既可以让孩子开阔心胸,逐渐敢于与他人交流,也可以增进亲子感情,让爱唤起孩子心中的自信。

幼儿心理健康知识

第十九期

夜尿症

夜尿症是指夜间不自主的排尿,三岁以前的遗尿是生理性的,三岁以后的遗尿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不正常的遗尿因为多发生于夜间,所以叫夜尿症,也叫做遗尿,是一种生理疾病。对于爱尿床的孩子千万不要嘲笑、讽刺,因为这样会加剧孩子的病情。

夜尿症的原因

1.小儿控制排尿功能发育落后。

2.不合理的排尿训练,对新环境不适应等。

如:给孩子使用尿布时间过长,或从小忽视了对排尿习惯的训练,均可引起幼儿控制排尿功能发育落后。

也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训练方法不当,在孩子睡熟后强迫他坐在尿盒上排尿,不管他怎么哭叫挣扎,不挤出几滴不让他离开尿盆。这样造成儿童对于便盆的恐惧、紧张、对抗的情绪,不利于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

3.诱发于其他疾病,如全身虚弱、尿路感染等,但病愈后仍遗留尿频、尿急甚至遗尿等症状。

治疗夜尿症的方法

1.对由于疾病引起的遗尿现象,如尿路感染等疾病引起的遗尿,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2.合理安排好孩子的生活。白天不要让孩子无节制地玩耍和游戏,避免孩子过度疲劳和重大精神刺激。3.晚餐最好吃干饭,晚饭后控制水、牛奶等液体的摄入,以减少入睡后的尿量,减少尿床次数。

4.白天训练孩子自己控制排尿。即孩子出现尿意时先不去厕所,开始推迟1~2分钟,逐渐延长推迟到半小时,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孩子夜间的排尿次数。

幼儿心理健康知识

第二十期

攻击行为

攻击行为也称侵犯行为,是指个体有意伤害他人身体与精神、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身体侵犯,即利用身体的一些部位或武器踢、打他人;二是言语攻击,如通过讥笑、讽刺、诽谤、谩骂等方式对他人进行欺侮。儿童的攻击行为容易造成人际冲突,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阻碍儿童个性和社会化的顺利形成。

如何矫正儿童的攻击行为呢? 干预儿童的侵犯事实。有人观察了幼儿园孩子的日常活动后发现:如果对儿童的攻击行为不加干预的话,即使是比较内向温和的孩子,在偶尔几次攻击他人并从中获得“好处”后,也变得专横起来。原来就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得到“好处”后,其攻击性行为日趋严重。大多数心理学家赞成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即侵犯是习得的,但也可以通过学习过程予以消除。因此,在儿童攻击性行为发生后,教师和家长应该进行干预,使他们意识

到侵犯行为是不能被接受的,懂得什么行为是错误的,应该遵守哪些行为规则。如果儿童有非常严重的攻击行为,如打骂他人、无理顶嘴等,应给予惩罚,绝不能姑息迁就。可取消他的某些权力,不许参加喜欢的活动,直到行为正常为止。对儿童进行惩罚要注意两点:一是惩罚要与说理教育相结合。其次,禁用体罚,经常使用体罚,会给儿童提供一个攻击性的榜样。

鼓励儿童的亲社会行为。虽然惩罚可以阻止和消除儿童的侵犯行为,但那毕竟是一种被动的“救火式’,的矫正措施。如果仅仅依靠社会的外部控制,尽管可以暂时减少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个体的侵犯行为。儿童侵犯行为的最终解决,主要取决于个体道德水平的提高和个性的完善。鼓励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如谦让、帮助、分享洽作等,是从更积极的角度防范和矫正儿童攻击行为的好办法。在一项研究中,心理学家让托儿所的教师对儿童的一般性攻击性行为“视而不见”,有意予以忽略和不加惩罚,而只奖励那些亲社会行为,如分享玩具洽作等。两周之内,这种方法有效地减少了儿童之间的身体攻击和语言攻击行为,几周后的继续实施又进一步降低了攻击行为发生的频率。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是在父母、教师和同伴的教育影响下,通过模仿、认同、内化等心理机制,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对于幼儿品德的陶冶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心理健康知识

第二十一期

孩子不愿学习怎么办? “谈起我的小孩,那可真叫人心急。都三年级了,做什么都懒洋洋的,上课不认真听课,作业要么不写,要么写得一蹋糊涂,考起试来总比别家的小孩差。说也说多了,骂也骂过了,我拿他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许多家长谈起自己的小孩都有类似法,这些小孩在家长眼里是不愿好好学习的孩子,在老师眼里是不愿好好学习的学生。对于这些孩子,有没有一块吸引他们学习磁铁呢?

●让孩子感觉到他在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能给自己的父母带来喜悦。

如果孩子认识到他好好学习并得到好成绩能换取爸妈心情的安慰,他就愿意用好好学习的方式给父母亲带来欢乐。所以,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不管他多微小,父母都应为之表现出自豪、欣慰的情绪,使孩子感到他的努力是值得的,应该更加努力的。

到孩子的成绩单,总是拿隔壁邻居家的小孩对比,甚至猛烈批评,孩子受到打击,毫无脑力劳动后的快乐感和自豪感,严重时还会使孩子产生没有出路的想法,于是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就会发生。

●唤起孩子对知识和书籍的浓厚兴趣。家长们可以把游戏和有目的脑力劳动结合起来,这项工作在孩子刚刚开始识字或算术时就可以进行了。今天和孩子做游戏,孩子在游戏中学会了几个字;明天为了使孩子学会两数相加又跟他做个游戏,并时常鼓励他从书上寻找答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知识产生兴趣,就不会认为脑力劳动是一件烦人的、累人的、枯燥无味的事情,学习的兴趣自然就来了。

●正确看待孩子们的学业成绩的评定。目前,还有很多家长把学科成绩的评分与学生的素质、道德、品质等同起来。他们谈起某某孩子成绩差,就会认为他在其它方面也不如人,是个差生。家长应懂得学业成绩的评定并不能全面地反映一个孩子,不能简单地下这样的结论——好分数就是好学生,更不能简单地认为没有得到“应得”的分数,就意味着这个学生“不合格”。不要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死,点滴的进步家长都应承认,并给予鼓励。

幼儿心理健康知识

第二十二期 咬指甲 【行为表现】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形成原因】

安全感。而有些孩子,由于咬手指甲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训斥,反过来又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成为继发性精神刺激因素。【纠正方法】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习惯可采用心理疗法和行为矫正法,以耐心说服和鼓励为主,平时多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关注,消除造成孩子紧张的因素。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多交朋友,如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块做游戏等,转移其注意力。

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千万不可体罚,不可大声训斥,不要粗暴地强行将孩子的手指从嘴里拉出,这样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加重孩子咬指甲的习惯。

(1)教给孩子分辨识别习惯性行为出现的情况,例如想办法让孩子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最爱咬手指头。

(2)教给孩子掌握在习惯性行为出现时运用的对抗反应,例如对自己说“妈妈说了,咬指甲容易生蛔虫。我不要长虫子。”

(3)让孩子想象用对抗反应控制习惯性子行为时的情景,如想象肚子里不再有蛔虫,不再闹肚子疼了。

(4)父母要给予必要的督促,当孩子成功地使用对抗反应不再出现习惯性行为时,一定及时给以表扬,这叫作社会支持。

幼儿心理健康知识

第二十三期

吮吸手指

在婴幼儿时期,吮吸手 指是一种很常见的不良行为,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大大减少,但是有一部分儿童在饥饿、寂寞无聊、焦虑不安、疼痛或身体不大舒服的时候,仍然会吮吸手 指。如果偶然发现这种行为,或持续时间不长,属于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果孩子这种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那么,这种不良行为就会固定 下来。但如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依然吮吸手指玩乐,说明孩子出现了行为上的偏移

导致儿童长期经常吮手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方面:

(1)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由于父母工作太忙,对孩子要求过严,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等原因,使孩子得不到充分的爱和关注,特别是母爱。(2)缺少同龄伙伴。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住在单元式的房子里,当孩子从学校、幼儿园回家后,常常是一个人在家做作业、玩玩具、看电视,但感到孤独、寂寞、乏味时,便不自觉地去吮手指,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习惯。

(3)适应困难。当孩子适应新环境感到困难时,或在紧张焦虑的状态下,也会产生这种行为。(4)模仿。有的儿童是在幼儿园、学校里从同伴那儿模仿学来的。

(5)教育不及时。当孩子从吮吸手指的过程中得到一种快感后,便会时刻想着去吮吸手指,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这种行为不及时进行教育和制止,而是“看”之任之,也易使孩子养成习惯性行为。【专家支招】

(1)尽量满足孩子被爱被关注的需求。如多与孩子交流感情,进行肌肤接触,如陪孩子做游戏,带孩子郊游;睡前给孩子以温情,让他能愉快安详地入睡,使孩子有一种安全感、满足感与幸福感。

(2)为孩子提供合适的玩具和场所。借此鼓励儿童多与同伴一起玩耍,安排一些合适的手工活动,尽量使他们的手不空闲。

(3)厌恶疗法。可在孩子经常吮、咬的手指上放一些胡椒粉,或涂些黄连水等苦味剂,使之在吮、咬时产生一种厌恶感,可减少或消除这种行为。(4)负性活动练习。规定患儿在一段时间里反复不停地吮、咬手指,直至感到不舒服、不愉快,促使其慢慢改掉这一习惯。

(5)正确的教育与强化。在对孩子进行矫治时,态度要亲切,语言动作要轻柔,不要大声地呵斥、恐吓、打骂。另外,当孩子在矫治的过程中有所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及鼓励。

幼儿心理健康知识

第二十四期

抽动症

嘉嘉,女,5岁,因“不自主眨眼近1年。约一年前,孩子无明显的原因出现不自主眨眼,在家长提示批评下,孩子眨眼现象可以 控制一会,当家长离开时眨眼

2个 星期前嘉嘉与几个表兄妹玩耍时发生争执、打架,被父亲责骂。约10天前,孩子出现躯干、四肢不自主抽动,每次持续2分钟左右,抽动时孩子意识清晰,面色无 发绀,无口吐白沫,睡眠时无抽动。曾到几家医院检查,未发现异常,经补液等治疗后,抽动症状无减轻。

抽动症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形成原因】

习惯性抽动的病因较多。有的起始时,由于某些部位的不适感,产生保护性或习惯性的动作而固定下来,如眨眼动作,可因眼结膜炎或异物进眼引起;皱眉、皱额可 因戴帽过小或眼镜架不适合引起;摇头或扭颈,可因衣领过紧等引起。以上原因去除后,动作本身虽已失去合理性,可是由于在大脑皮层已形成了惰性兴奋灶,因而 可反复出现抽动动作。此外模仿别人的类似动作、心理刺激和躯体性疾病,也可以诱发本病。常见的心理刺激因素有:(1)受惊吓,如突然受到狗的袭击,过马路 时几乎被车压伤等;(2)慢性焦虑不快,如父母不和,父母长期生病,母亲又生了孩子,分散了对患儿的宠爱等。常见的躯体因素有: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 染等以及其他急性病症。【纠正方法】

心理转移注临床观察发现,抽动障碍的症状在紧张着急时加重,放松时减轻,睡眠时消失。因此,当儿童抽动发作时,不要强制其控制,最好采用转移法,如发现患儿抽动明显 时,可让他帮你把报纸递过来或做些轻松些的事。这样通过减轻由抽动带来的紧张、焦虑和自卑感,通过肢体的有日的活动而逐渐减轻和缓解抽动症状。

认知支持疗法儿童常因挤眉弄眼等抽动症状而自卑,他们不愿出头露面,社交退缩。越紧张自卑,症状越严重,症状越严重就越紧张自卑,患儿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感到痛苦。如果 此时父母还唠叨、过份限制、没完没了地指责,尤立u雪上加霜。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打破恶性循环,通过在心理医生指导下,父母与儿童一起分析病情,正确认 识油动症状的表现就象躯体感冒发烧一样足一种病,并不是坏毛病.逐渐增强克服疾病的信心.消除自卑感。事实证明这是促进疾病康复。避免对儿童心理发展受到 影响的有效方法。

幼儿心理健康知识

第二十五期

宝彤,女,4岁,足月顺产出生,既往生长发育正常,口齿伶俐,深得爷爷奶奶、父母的宠爱。大人们凡事一般都顺着孩子。上周孩子闹脾气,不听大人劝告,父亲 怕孩子被宠坏,百般无奈下打了宝彤一顿,还把孩子关在黑黑的厕所里面。此后,宝彤每晚在入睡1~2个小时左右,总是突然尖声哭叫,紧抱大人不放,表情恐 惧,呼吸急促,大汗淋漓,任凭家人怎样安慰、抚拍,均无效,叫名字也无反应,每次要闹十来分钟,后又安然入睡,第二天毫无记忆。

【行为表现】夜惊是指睡眠中突然惊醒,两眼直视,表情紧张恐惧,呼吸急促,心率增快,伴有大声喊叫、骚动不安,发作历时1~2分,发作后又复入睡,晨醒后对发作不能回 忆。夜惊又称睡惊。患者睡眠中突然坐起,一声尖叫,伴有植物神经征象,如心跳、呼吸加快、大汗淋漓。有强烈的恐惧、焦虑感和窒息感,偶然有幻觉,如见鬼一般。每次发作约1-2分钟,早上醒后一般无所记忆。这一点和梦魇不同。儿童多见,大多数在长大后自愈。约见于3%的儿童中,男略多于女,可发生在儿童的任何时 期,但以5-7岁为多见。青春期以后少见。

【形成原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孩子在这个时期神经系统功能不完善。情感不稳定。认知能力局限。白天遇到可怕的情景。如听到雷鸣声。看到火光。交通事故。入睡前 看惊险的电视或听恐怖故事等。均可引起夜惊。二是由于小儿体内钙。维生素B1、B6等物质缺乏,亦可引起夜惊。这是婴儿时期引起夜惊的主要原因。

【纠正方法】(1)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身体和大脑的发育。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睡眠卫生(包括睡觉时不要开着灯,室内空气流通,睡姿正确,睡前不要吃过多的东西,等等),能够促进大脑正常发育并得到充分的休息。

(2)帮孩子放宽心。排除了生理和身体上的因素,父母们就要尽量避免那些可能引发夜惊症的事情发生,从客观上解除孩子心里的压力。同时,以讲故事、做游戏的方 式,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让他们解除焦虑、放松身心,培养他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在上床后,家人亲切地陪孩子说说话,或共同听一段轻松的音 乐,也往往能让孩子心情愉快地入睡,这是避免夜惊的好方法。

(3)白天适度增加孩子的运动量,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能促进脑神经递质的平衡。而且孩子白天的活动多了、累了,晚上也容易睡得深,提高睡眠质量。

幼儿心理健康知识

孩子做噩梦

指从噩梦中惊醒,能生动地回忆梦里的内容,使孩子处于极度紧张焦虑状态

【形成原因】恶梦的发生,既有外界的生理刺激,也有内在的心理创伤。在外因来说,梦魇多半是睡觉时被子盖住了嘴鼻,或者是把手压在胸部所引起的。人在睡眠时,心和肺的 活动能力相对减弱了,所以,当嘴和鼻孔被被子挡住或胸部受到压迫时,就感到心脏活动受到阻碍,呼吸困难。这种来自外部的刺激很快传到大脑皮层,便引起不正 确的反应,于是,恶梦就产生了。有的人在梦中看到鬼怪扑在自己身上,张牙舞爪,要吃掉自己似的,于是想挣扎,想喊叫,但是大脑指挥手脚肌肉运动、发声的部 分,却还处于抑制状态,所以梦里想挣扎,手脚却一动也不能动;想大喊大叫,却一点声音也喊不出来。此外,有的人患了某些慢性疾病,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 炎、慢性支气管炎等,这些疾病常常发生呼吸不通畅的毛病,因此在睡梦中,也容易发生恶梦。

从恶梦的内因方面来看,做梦者在做恶梦之前,精神上一定受到过刺激,留下了难以治愈的心理创伤。人在醒着的时候是靠理智支配着生活的,因此,早年留下的心 理创伤便被理智抑制着,难以尽情“倾诉”,而当人进入睡眠状态时,理智便失去了它的权威性作用,意识被弱化。潜意识登场亮相了,梦者早年留下的心理创伤便 “借助”恶梦而尽情“表现”。韩愈在《游湘西寺》一诗中云:“犹疑在波涛,怵惕成梦魇。”可见,梦魇确与恐惧警惕心理相联。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人们之所以做恶梦,通常是和梦者童年时所害怕的一些事物有关,这大致可以追溯到人们一生中曾经历过的那个无力自助的孩提时期。三岁至六 岁的小孩子,最容易做恶梦。一个成年人,一旦感到自己的安全没有保障,或是想起昔日某些令人恐惧和不安的事情时,也可能产生恶梦。

孩子发生梦魇时,家长应尽快将他唤醒,并安慰孩子说:“这是做梦,不是真的,不要害怕 ”。待孩子情绪稳定后,再让他入睡。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若孩子多从恶梦中惊醒,心率与脉搏俱增,发作一般为1分钟。发作后,翌日凌晨不易转醒,且常伴有梦游症。此症应同夜间发作的癫痫相区别。应尽早去看神经专科医生帮助诊治。

幼儿心理健康知识

儿童偏食

中午进餐的时间到了,今天的午餐是白米饭、虾仁炒蚕豆和青菜豆腐汤。孩子们洗完手在自己的座位上开始吃饭,教室里一片寂静,只听到碗勺相碰的声音。看到孩 子们都吃得津津有味,我心里很满意。这时,我发现洋洋小朋友在饭刚分好时他吃了一口米饭、一口虾仁,刚吃了三口,就和同桌的小朋友说起了悄悄话。发现老师 在注意他,就又吃了一口饭,含在嘴里,坐着发呆,约两分钟后,再慢吞吞地喝一口汤,吃一口饭,菜几乎没动。后来我看他几乎都没吃下去就去喂他吃,可当我把 青菜喂进他嘴巴的时候他好象要呕吐一样。后来急了就让他把汤倒在饭里自己吃,他连汤带水慢条斯理地吃着。这顿饭他足足吃了一个多小时才把米饭吃完,菜全剩 在碗里,理由是“我不喜欢吃”

造成偏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父母偏食,直接影响宝宝的饮食习惯。

2、添加辅食操之过急,影响宝宝对食物味道的感受。

3、味道不好,影响宝宝的食欲。

4、独生子女,家人过于溺爱,零食不断,没有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5、微量元素缺乏。

要纠正孩子偏食的不良习惯,不能操之过急,如果再用哄骗打骂等强制手段,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那样结果就更不理想了,因此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家长不妨参考以下几点意见:

(1)让孩子与全家人在一起吃饭,或是与不偏食、不挑食的孩子在一起吃饭,创造一个愉快的就餐气氛,并且鼓励他向其他人或小朋友学习。

(2)平时不在孩子面前谈论某种食物不好吃,或者有什么特殊味道等之类的话题。家长也要处处做出榜样,把孩子不喜爱的食物,在孩子面前,大口大口香甜地吃下去。(3)控制零食,两餐饭之间的间隔时间保持3~4小时。

(4)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跑跑跳跳增加活动量后,他们会产生饥饿感。

(5)改善烹调技术,对小儿不喜欢吃的食物的色、香、味加以调整,或改变这种食物的形态后再吃。

(6)2~3岁小儿,已懂得道理。家长可以给他们看各种食物的画,并讲清它们的营养价值,使他们在头脑中对不爱吃的食物有一个好印象。

幼儿心理健康知识

性别识别障碍

小宏的妈妈认为文静、俊俏、略带几分羞怯的女孩更招人喜欢,用各种手段装饰孩子,才能显示出母亲的才能和审美情趣。于是,她的儿子小宏,从小就与脂粉、裙子、辫子结了不解之缘。小宏一直很听话,还经常得到“漂亮”、“文静” 的赞美之词,母亲也欣然得意。没想到,小宏长大后却迟迟不进入恋爱状态,在父母的催促和介绍下,他虽与许多女孩接触,却均以失败告终。他仅钟情于同单位里的一个男性,对方打他骂他,他还给人家买烟买酒。这下,做妈妈的急了,可小宏却陷在同性恋的倾向里难以自拔。

行为表现 是指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与自己真实的解剖性别相反,如男性行为特征像女性,或持续否认自己具有男性特征。多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

儿童性身份障碍通常出现在2岁左右。患儿偏好异性服饰。坚称自己为异性。强烈且持久地渴望加入典型的异性游戏和活动。对自身性别存在消极情绪。例如。一个 小女孩会坚信自己将长出阴茎。变成男孩;她会站着小便。小男孩可能会蹲坐着小便。希望除去阴茎和阴囊。绝大多数此类患儿在6~9岁时才被发现。形成原因

(1)生物因素如性器官和出生前的激素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性身份,但是一个稳定的,协调的性身份和性角色的形成也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如父母的情感纽带角色以及亲子关系。

(2)当性别称呼和抚养方式混乱时,儿童会难以确定自己的性身份或性角色。

(3)错误的教养方式。家长对孩子采取了错误的教养方式,传达了错误的社会期望和行为要求,如按照女孩的社会角色要求男孩,按照男孩的社会角色要求女孩。

专家支招(1)按照社会角色教育孩子。(2)如果是生物因素,如激素分泌,先天性性器官问题,家长应带孩子及时就诊。

第二十九期

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在孩子中是普遍存在的,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向着自己,好东西都应该是自己的。再加上心理调节能力差、社会经验不足,以及羡慕别人,渴望受到师长重视等原因,都是造成嫉妒心理的因素。

林林下午放学后对妈妈说:“我再也不去幼儿园了,我的手工做得好,老师却把涛涛的手工放在柜子里展览,他做的一点也不好。”当老师表扬其他小朋友时,林林总会闷闷不乐,而且经常故意攻击受表扬的小朋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根源是嫉妒心在作怪。

嫉妒心理在孩子中是普遍存在的,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向着自己,好东西都应该是自己的。再加上心理调节能力差、社会经验不足,以及羡慕别人,渴望受到师长重视等原因,都是造成嫉妒心理的因素。

孩子的嫉妒行为在大人眼里可能很孩子气,认为无关紧要,但是如果放任自流,任其发展下去,当孩子长大后会形成性格缺陷,变得心胸狭窄而且对别人的成绩十分仇视,最终结果是被周围人挤出局外。

作为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战胜嫉妒心理,首先要肯定他争强好胜的心理,并鼓励他在行动上超过别人。其次要让孩子接受别人的成绩,并进一步鼓励他去向小朋友学习。对自卑感强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明白成功的快乐是多方面的,他的每一点进步

幼儿心理健康知识

第三十期

选择性缄默症

选择性缄默症,是指小儿在获得言语功能后,因精神因素而出现的在某些社交场合沉默不语的病证。其实质并非言语障碍,而是一种社交功能性行为问题。多在3~5岁起病,女孩比较多见。患儿发病前,已有正常的言语理解及表达能力。起病后主要表现为在公众场合拒绝讲话,不与人交流;有些患儿或耳语,或书写,但越是鼓励其讲话,越是缄默不语。另一些则相反,在幼儿园里问一句说一句,回家后则一言不发;见到亲人与其他小儿说话,或有其他人在场时,立即低头不语。由于其言语的表达在场景上和对象上有鲜明的选择性,故称选择性缄默症。儿童期的选择性缄默症只要治疗及时,一般数月、数年后可恢复正常言语及社交功能,预后较好。极少数可持续到成年。那些有人格缺陷家族史的患儿预后较差。.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儿童选择性缄默症治疗对策

1.父母或家人不要关系紧张,给患儿提供一个融洽的家庭环境,减少对患儿的粗暴呵斥,经常鼓励患儿主动与别人交流,包括眼神、手势、躯体姿势、言语等,但不强迫患儿说话。

2.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 解除患儿的心理矛盾,鼓励参加集体活动,以逐渐消除对陌生人和新环境的紧张情绪。搞一些家庭游戏,邀请小朋友和老师来家中做客,同患儿一起做游戏,让患儿在熟悉的环境中同他们进行交流。来访的小朋友由陌生到熟悉,由少到多,最终使患儿在幼儿园接触到的人都是自己熟悉的人,而忽略幼儿园是一个陌生的环境。

3.转移紧张情绪当患儿沉默不语时,不要过分注意,要避免采取强迫使患儿开口的方式,以免使紧张情绪进一步加重,甚至出现“反抗心理”。可以采取转移的方法,如陪伴患儿一起做亲子游戏,一起外出游玩,从而分散患儿的紧张情绪。

4.采取药物治疗

对一些症状较重的患儿,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抑郁类药物,如百忧解、左洛复等。同时服用小剂量安定

5.水健康知识宣传 篇五

水是生命之源,人不可一日无水。

21世纪已经到来,跨入新世纪我们该喝什么水,这是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十分关心的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已从温饱型转向营养型,自我保健和环境保护意识普遍提高。人们在改变饮食结构的同时,改善饮水的质量已成为迫切要求,而且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在各式各样的桶装水、瓶装水随处可见,水的种类、品牌繁多,有矿泉水、天然泉水、纯净水、蒸馏水、太空水、磁化水、离子水等等,使得消费者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水更好。

专家们认为,高质量的水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干净、卫生、安全、无污染,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二是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具有营养。饮用天然矿泉水就是这种高质量的水。

一、纯净水是仅仅是安全的,矿泉水才是健康的。

水根据水源划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饮用天然矿泉水及天然泉水,属于大自然天然形成的,水源都是地下水。

一类是:经过人工加工处理的水,即自来水、纯水、净水、蒸馏水、离子水、矿物质饮品水等,其水源大多数来自江河湖水。

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

长期饮用矿泉水的居民,某些疾病和肿瘤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明显低于饮用其他水源水的当地人群,而且生长发育指标增长,平均寿命延长,其根本原因就是矿泉水完全符合中外专家提出的健康水的条件。

所以说,矿泉水是真正的健康水。专家称,矿泉水是健康水之冠,是饮用水中的佳品

6.医院健康知识宣传资料 篇六

所谓健康,并不仅仅是不得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也就是说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十大准则: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而且不感到过分紧张与疲劳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7、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8、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9、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易发炎。

10、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健康常识顺口溜:

一杯酸奶一碗浆,四杯绿茶保健康,天天喝杯葡萄酒,有益心脏气血旺,常饮蘑菇骨头汤,增强免疫不寻常,多食木耳血不稠,大蒜切片抗癌王,还要常吃西红柿,炒蛋做汤驱病狂,玉米当做黄金物,卵磷亚油高含量,荞麦燕麦与小米,降脂降压又降糖,加上南瓜与苦瓜,红薯山药亦逞强,长期食用胡箩卜,准保健美脸放光,时常服用螺旋藻,多种疾病可消灭,食鸡食鱼又食虾,动物越小越营养,搭配青菜与水果,有氧运动不能忘,当笑则笑心情好,人活百岁有保障。

用眼过度会造成全身疲惫

坐在办公室里,明明没干什么体力活儿,但从早到晚坐下来也会觉得浑身没劲儿,甚至还会头痛、失眠。这很可能是用眼过度造成的。

中医养生专家指出,视疲劳除了引起全身不适,更常见的是引起局部不适,包括眼球和眼眶周围难受或有疼痛感,眉心部有酸胀感、怕光、流泪、视物重影等。而全身不适等症状,多在年老体弱以及体质较虚弱、亚健康人群中出现。

对此,保健专家建议:首先,平时用电脑、看电视、看书,每隔一小时要休息10分钟,同时多眨眼、转动眼球,建议电脑一族将座位稍微调高一些,电脑放得低一些,这样可以使眼睛睁得小一些,能保持眼部水分;其次,早上用凉毛巾,晚上用热毛巾,也可以用菊花茶熏眼,保持眼睛湿润,但注意不要随意使用眼药水。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在这一天世界各地都会宣传卫生知识,今年的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城市化与健康”

未来30年中,人口增长几乎将全部集中在城市地区,这表明城市化进程将持续下去,这为卫生工作带来诸多挑战,涉及水、环境、暴力与伤害、非传染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如吸烟、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有害使用酒精及其相关疾病暴发的风险。每个人都想拥有健康,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你了解过一下这些知识吗?

有害健康的八种行为是什么?

1、吸烟;

2、饮酒过量;

3、不恰当的服药;

4、缺乏经常的体育锻炼,或突然运动量过大;

5、热量过高或多盐饮食、饮食无节制;

6、不接受科学合理的医疗保健;

7、对社会压力产生适应不良的反应;

8、破坏身体生物节奏的生活方式。

饮食卫生:

1,哪些蔬菜有毒?

答:鲜黄花菜 发芽豆芽 龙芽豆 新鲜木耳 青番茄 未腌透的咸菜秋扁豆 久存南瓜 水发后呈蓝紫色的紫菜等

2,服药只宜开水?

答:有些人贪方便,随便拿果汁、茶,或其它饮料送服药物,这是非常错误的。上述饮料所含的成分有肯能与药物起化学反应,从而降低药效甚至产生副作用。

3,白酒热喝危害少?

答:喝白酒先烫后喝对人体有益。因为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除此还有醛,醛虽然不是白酒的主要成分,但对人体的损害要比酒精大得多。可是醛的沸点底,只要20°C左右,所以只要把酒汤热一些,可以使大部分醛挥发掉,这样对人体的危害就会少一些。

怎样辨别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剧烈呕吐、腹泻,同时伴有中上腹部疼痛。食物中毒者常会因上吐下泻而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下陷、皮肤弹性消失、肢体冰凉、脉搏细弱血压降低,甚至可致休克。

不可不知的生活小常识

1,常吃夜宵易得胃癌,因为胃得不到休息:

2,一个星期最好能吃四个蛋

3,饭后吃水果是错误的观念,应该是饭前吃。

4,鸡屁股含有致癌物,不要吃较好。

5,早晨醒来先喝一杯水,预防结石。

6,一天不要喝两杯以上的咖啡,喝太多易导致失眠;

7,多油脂的食物少吃,因为需要花5~7小时去消化,并使脑中血液集中到肠胃,易昏昏欲睡;

8,下午5点大餐少吃,因为5点后身体不需要那么多。

脑血栓后遗症康复治疗应注意哪以下事项:

(1)、康复应尽早进行,脑梗塞病人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脑出血病人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一般在10-14天后进行。

(2)、要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要根椐病人的病情选择不同的康复措施。

(3)、脑血管病人康复治疗应和药物治疗同时进行。

(4)、在康复运动中要保护病人,防止并发症发生。康复治疗主要是改善异常的运动模式,恢复正常的运动模式,其次才是加强肌肉力量的训练。

(5)、要观察病人是否抑郁、焦虑,因为它们会严重影响康复的进行和功效。

(6)、除运动康复外尚应注意言语、认知、心理、职业与社会康复等。

(7)、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要重视社区及家庭康复的重要性。

夏季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作

首先,要防止“情绪中暑”,做到“心静自然凉”。

天一热,人就容易显得烦躁,要防止“情绪中暑”,就要特别注意“静心”养生。应该让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和,精神愉悦,对生活充满信心,免除外界不良情绪的干扰,切不可“以热为热”,导致心火内生,情绪失控,过度愤怒或紧张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同时,在盛夏还应尽量少讲话,不做紧张的脑力思考,以免劳神伤气。这是夏季养生的重要一环,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药物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要做到起居有节,适时运动。

中医认为,夏天应是老年人“静养”的季节,不宜大量运动。很多老年人由于夏季天亮得早,都愿意早起晨练,但据调查,70%-80%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都是在早晨6-l0时,这段时间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病的好发时间,因此锻炼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近年来,使用空调的家庭愈来愈多,居室内外就形成了温差,如果正午走出户外,温差会更大。心脑血管病人对于这种变化很难适应,因为温差的急剧变化会引起人体血管不断收缩和舒张,直接导致血压变化,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梗或卒中。因此,有心脑血管病史的老人应注意减少户外活动,多在室内休息,且午后最好能小睡1小时,以补充晚间睡眠的不足。

如何提高精子质量

1.多食优质蛋白质。优质蛋白质主要是指各种动物性食物,如鸡、鸭、鱼、瘦肉、蛋类,可提供人产生精子所需要的各种氨基酸。一些动物性食品本身就含有一些性激素,有利于提高性欲及精液、精子的生成。

2.适当摄入脂肪。调查表明,长期素食的女性,月经初潮年龄推迟,雌激素分泌减少,性欲降低并影响生殖能力。男性由于必需脂肪酸摄入减少,精子生成受到限制,性欲下降,甚至不育。

3.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研究证明,维生素A和E是与维持性功能并延缓衰老有关的维生素。它们在促进睾丸发育、增加精子的生成并提高其活力等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维生素C对性功能的恢复也有积极作用,其存在于鲜枣、山楂、青椒、西红柿等果疏中。

怎样预防前列腺增生?

预防前列腺增生的措施归纳起来有:

(1)饮食应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防止大便秘结,因大便干燥可加重排尿困难。

(2)少食辛辣刺激之品,戒酒,以减少前列腺充血的机会。

(3)尽可能少骑自行车,因自行车的坐垫压迫尿道上段的前列腺部位,使膀胱排空能力降低,易加重病情。

(4)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思恼怒,切忌纵欲。

(5)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彻底治疗前列腺炎及前列腺附近的后尿道炎,及时解除尿道梗阻,以积极预防尿潴留的发生。

(6)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有助于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改善前列腺局部的血液循环。

怎样预防前列腺增生?

一、防止受寒 秋末至初春,天气变化无常,寒冷往往会使病情加重。因此,患者一定注意防寒,预防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等。

二、绝对忌酒 饮酒可使前列腺及膀胱颈充血水肿而诱发尿潴留。

三、少食辛辣 辛辣刺激性食品,既可导致性器官充血,又会使痔疮、便秘症状加重,压迫前列腺,加重排尿困难。

四、不可憋尿 憋尿会造成膀胱过度充盈,使膀胱逼尿肌张力减弱,排尿发生困难,容易诱发急性尿潴留,因此,一定要做到有尿就排。

五、不可过劳 过度劳累会耗伤中气,中气不足会造成排尿无力,容易引起尿潴留。

六、避免久坐 经常久坐会加重痔疮等病,又易使会阴部充血,引起排尿困难。经常参加文体活动及气功锻炼等,有助于减轻症状。

七、适量饮水 饮水过少不但会引起脱水,也不利排尿对尿路的冲洗作用,还容易导致尿液浓缩而形成不溶石。故除夜间适当减少饮水,以免睡后膀胱过度充盈,白天应多饮水。

八、慎用药物 有些药物可加重排尿困难,剂量大时可引起急性尿潴留,其中主要有阿托品、颠茄片及麻黄素片、异丙基肾上腺素等。近年来又发现钙阻滞剂和异博定,能促进泌乳素分泌,并可减弱逼尿肌的收缩力,加重排尿困难,故宜慎用或最好 不用某些药物。

九、及时治疗 应及时、彻底治疗前列腺炎、膀胱炎与尿道结石症等。

十、按摩小腹 按摩小腹,点压脐下气海关元等穴,有利于膀胱功能恢复。小便后稍加压力按摩,可促进膀胱排空,减少残余液。

值得提醒的是,本症发展缓慢,病程长,若能从中年开始预防效果更好,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还应防止性生活过度,尤其要警惕性交中断和手淫的行为。据临床观察,多数患者只要能坚持自我保健措施落实和注意及时治疗,效果均很好。

反之,坚持差的效果不理想。

教你预防尿路结石

1、养成多喝水的习惯,充足的尿量有利于尿液中的结晶体或小结石及时排出体外。

2、有尿路梗阻的要及时处理,以免后患。

3、发生肾绞痛后及时检查,防止小结石变成大结石或无梗阻的结石变成有梗阻的结石,损害肾功能。

4、如果已经发现尿路结石,要及时和有效地处理,千万不要无休止地采用药物治疗,不能及时排出体外的尿路结石,必须及时改用其他有效的外科方法处理。

专家忠告:

1、肾绞痛缓解后并不代表疾病的治愈,要及时做进一步的检查。

2、药物治疗只是促进排石,不能排出的结石要及时改为外科处理。

3、体外震波碎石不是万能的,尽管痛苦小,价格便宜,但不适合有梗阻和巨大的结石,千万别把它当万金油。

4、培养科学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尿结石病的原因是什么?

1、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如地区的差异,气候条件差异,如炎热的地区可因出汗多导致尿液浓度升高,水质中钙质成分的增加使结石更易于形成。社会条件——动物蛋白摄入过高使儿童膀胱结石较多。水果、蔬菜丰富的地区草酸盐类结石增多。生活物质丰富使上尿路结石增多,非洲少数贫困地区膀胱结石多见。

2、个体因素:

a:遗传因素:有些常染色体遗传所致的肾小管功能障碍,先天性酶缺欠等都是与结石形成关系密切的一些遗传疾病。结实病患者的家族中结实病发病率高于非结石病患者家族。如我们临床中常见到一家人几乎都有尿结石的病历。

b:疾病:一些疾病如甲亢,皮质醇增多症,长期卧床,溶骨性骨肿瘤,等等都有诱发结石形成的可能。

c:其它代谢异常,除一些先天性或后天性疾病引起的代谢异常外,还有一些原因不十分清楚的代谢异常,如特发性高尿钙,特发性高尿酸等。

d:饮食习惯和机体的适应能力:不喜欢喝水的人结石发生率升高,多食乳品增加钙的吸收(成人)多食肉类使尿中尿酸增多,大量食用菠菜可增加尿中草酸的排量,都有增大结石形成的因素的可能。

有的人群长期离开自己的原生地,有部分人就增加了结实病发病的机会。e:药物:乙酰唑胺(治疗青光眼的常用药),维生素D中毒,大量口服维生素C(可转变为草酸)、皮质激素、磺胺、阿斯匹林等均可发生结石(长期服用)。

3、尿路因素:患前列腺肥大患者引起尿路通畅度下降,残尿量增加,膀胱结石生成机会增大。输尿管先天狭窄致肾盂积水易成结石,同时结石梗阻尿路又使结石生长加快。

什么叫男性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感染是指尿道、尿道球腺、前列腺尿道部、膀胱、输尿管、肾脏,这些部位如果因多种原因感染之后会产生尿道不适,灼热、排泄、会阴部不适,尿频、尿急甚至尿痛,小腹胀痛,腰部胀痛,尿液混浊,尿黄等尿道刺激症或膀胱刺激症等,临床不可以与生殖系统相提并论,尤其是尿道球腺,由于该器官位于会阴两侧,止于耻骨下提肛肌内侧,细菌经尿道进入该器官引起感染的机会特别多,由于球腺的排泄管特别细,细如头发丝,目前国际国内对该器官的感染没有任何办法,该器官感染之后,很多症状如:坐如针毡向臀部放射,会阴部不适,潮湿,向大腿内侧放射等症与前列腺的症状相差无几,所以临床应多注意此问题,对尿道可以采取定期尿道用药面对球腺,只有在尿道灌药的同时运用会阴部的红外线、磁疗、热能等物理治疗。

怎样能早知道患尿毒症呢?

一、困倦、乏力。这可能是很早的表现,但最容易被忽略,因为引起困倦、乏力的原因的确太多了。特别是那些在事业上“全力搏杀”的人,大多将之归咎于工作紧张和劳累。若稍加休息而症状好转,则更易被忽视。

二、面色泛黄。这是由于贫血所致,由于这种表现发生和发展十分缓慢,因而在一段不太短的时间内不会出现明显的“反差”,就像人们在早晚见面难以发现各种缓慢发展的变化一样。

三、浮肿。这是一个比较易觉察的现象。是因肾脏不能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而导致液体滞留在体内组织间隙,早期仅在踝部及眼睑部浮肿,休息后消失,若发展到持续性或全身性浮肿时,已病不轻矣。

四、尿量改变。由于肾脏滤过功能下降,部分病人随病程进展尿量会逐渐减少。即便是尿量正常,由于尿液中所排除的毒素减少,质量下降,不能排出体内过多的废物,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尿量并不能完全说明您肾脏功能的好坏。

五、高血压。因为肾脏有排钠、排水的功能,肾功能受损时体内会发生钠和水的蓄留,另外,此时肾脏会分泌一些升高血压的物质。因此,尿毒症病人早期会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若有高血压加之凝血机制差易致鼻或齿龈出血,要引起注意。

六、胃口不佳。这是由于尿毒素潴留,影响消化功能所致,多数人不以为然。待病情发展,将会出现腹部闷胀不适、恶心、呕吐,甚至大便次数增多或便质稀烂,此时,病已较重,这也往往是病人不得不就医的重要原因。

可引起阳萎发病的原因

一、器质性阳痿原因

①阴茎发育异常。如阴茎小、弯曲、尿道上或下裂,阴茎位置异常。

②阴茎局部病变。因外伤、手术损害致阴茎勃起障碍或阴茎病变,如阴茎硬结症、血管栓塞、血管瘤等。

③神经性病变。如脊柱裂、中枢部位的肿瘤、损伤。

④内分泌疾病。如垂体、肾上腺、甲状腺疾病及糖尿病、双侧隐睾等。

⑤心肺疾病。心绞痛、肺气肿、冠状动脉硬化等。

⑥ 血液病和传染病。如何杰金氏病、白血病、生殖系统结核等。

⑦全身疾病。如某些慢性病、机体机能低下、消耗过多、疲劳过度等,如肾功能不全、肝硬化等。

⑧药物因素。如利血平、胍乙啶、笨苄胺、安体舒通、噻嗪类利尿药、甲基多巴、甲氰咪胍等。

⑨其他因素。如放射线照射、重金属中毒等。

二、心理性阳痿的因素

①大脑皮质功能紊乱抑制作用增强、病人强烈的情绪波动、各种恐惧焦虑心理、过度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神经衰弱等。皆可引起性欲减退和阳痿。

②精神性因素。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儿童期性问题上的精神创伤、手淫习惯、首次性交失败的影响、害怕性交、抑郁、缺乏自信心、同性恋、害怕女方妊娠、夫妻感情不和、不信任等均可引起阳痿。

早泄益肾固精功法

1.饮津法:盘腿静坐,意守丹田,用舌添上腭及舌下齿龈,含津液满口,然后咽下,每半分钟咽一次,反复吞咽数次。此法有填养肾精作用,能防止性功能衰退。

2.收肛肌法:坐式或站立,意念集中于丹田,吸气时用力收缩肛门肌肉及阴部肌肉,呼气时放松。反复进行50—100次。此法有补肾固精作用,能防止性功能衰退,对早泄、遗精有较好治疗作用。

3.固精功:正坐床上,两腿向前伸直并拢,脚尖朝上,两臂屈肘,两手握拳置于两胁,两肘尽量背伸,两前臂紧贴胁下;然后两拳松开,手臂上举,沿前胸、头侧向上托举,至肘伸直,指尖相对,掌心朝上,仰头眼视手背,同时收腹提肛;接着低头弯腰前俯,两手自然下落,手指攀握脚趾,两膝不能弯曲,同时松腹松肛,两手经腿前收回,握拳于胁间。如此反复轮练20—30次,早晚各练一遍。此法有补肾固精作用,有治疗遗精、早泄作用。

4.内养功:取正坐位,两脚自然分开,平行而垂直踏实地面,两手自然放在大腿上,全身放松,自然呼吸。然后按以下几个步骤练功:

(1)意守丹田:排除杂念,集中意志,两眼微闭,内视丹田(肚脐部位),呼气时将丹田轻轻向内吸,意想丹田与腰部相贴,吸气时再将丹田慢慢放松。稍停,然后按法重复2—3次,静守丹田10分钟。

(2)意守命门:意守丹田,脐部有发热感或跳动(即得气)后,将丹田的热感用意念引向命门(第二、三椎棘突,与脐部相对),静守命门。

(3)意守会阴:在意守命门得气后,再将命门的热感用意念引向会阴(即肛门与前阴之间),反复几次后,静守会阴。

(4)练精化气:即在意守以上各部位后,出现阴茎勃起或射精感后,即转入练精化气。先意 守丹田,然后用意念将龟头之气引向会阴,由会阴提至尾闾(尾骨),同时闭口咬牙,舌抵上腭,提紧手脚,缩紧肛门,再用意念引气由尾闾上提,经背部、玉枕(后枕部),过巅顶、百会,到达上丹田(即两眼内角间、鼻根处),静守片刻,将口中津液慢慢吞下三次,收功。此功法有壮阳益肾补精之功,久练可提高性机能,并可防治阳萎、遗精、早泄等病症

八种有效预防早泄的方法

一、加强夫妻思想和感情的交流,消除隔阂与误会,对丈夫早泄予以谅解并积极配合治疗,将有助于克服不良心理。

二、做足同房前的爱抚、吮吻,使女方先进入兴奋期乃至平台期,则较易满足女方性要求。

三、改变同房时间。人们一般将性生活安排在晚上,但如果你将其改在睡醒时,身体疲劳已解除,精力旺盛,再嚼片香口胶调调情,相信同房质量会有提高。

四、戴双层避孕套,可降低阴茎的敏感性,延长射精时间。

五、降低阴茎抽动的幅度和速度,减少对阴茎的性刺激,同时女方主动迎合动作,尽快达到性高潮,以求双方满意。

六、男方分散对性交的注意力,比如目光离开女方,将阴茎感觉转移到思考其他问题,甚至数数,都将有助于延缓射精。

七、在接受行为治疗后采取女上位性交法一段时间,以缓解丈夫的紧张度,并增加对阴道刺激的适应性。

八、射精后在一个小时内进行第二次性交,可明显延缓射精时间,但男方阴茎会有胀痛感。

男性不育的10大原因

医学研究表明:不育症的原因男、女各占1/3,其余1/3为男、女均不正常。究其原因,有以下十点:

1、睾丸异常:

睾丸异常有3种情况:

①隐睾,不仅导致不孕,还可诱发恶变;

②胎儿期因不利的环境因素损伤了胚原基;

③早期睾丸损伤,可因分娩过程中产伤引起。

2、染色体异常:如两性畸形、生殖器官发良异常等。

3、睾丸后天损伤:如疝气修补术、鞘膜积液手术、睾丸固定手术等损伤了睾丸血管,阻碍血供而使睾丸萎缩。

4、鞘膜积液:鞘膜积液压迫了睾丸血液循环,可导致睾丸感染或萎缩。该病青春期后发病率为16%—19%。

5、重力影响:男子在过度负重的情况下,可以使睾丸内生精减少而导致不育。

6、精神因素:过度紧张者,多因勃起衰退不育而引起不育。

7、供血障碍:动脉硬化患者及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睾丸小动脉疾病,使产生精子的能力衰退而引起不育。

8、毒品和药物影响:诸如尼古丁、酒精、鸦片等过量时,均可影响精子的生成。抗癫痫药对生精有直接的影响。

9、环境影响:坑道内过热的矿工、锅炉工等;内衣过紧;过度吸烟饮酒;缺氧情况下,均可影响生育能力。

10、生殖器官感染:细菌、病毒、原虫等感染,可以直接损害睾丸,严重地影响生精能力及降低精子的活性而导致不孕。例如青春发育前期患腮腺炎有20%并发睾丸炎而造成不育。

男性尿失禁早就医可痊愈

造成男性尿失禁的原因相当的多样,包括有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癌、尿道狭窄、神经性膀胱炎、膀胱发炎、前列腺发炎,以及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尿路结石,还有直肠癌或乙状结肠癌手术后、后腹腔肿瘤放射线治疗、前列腺癌根除手术后、经尿道手术后的医疗性尿失禁,而年纪比较大的男性,膀胱发生不稳定收缩的比率较高、膀胱的肌肉比较没有力量,发生尿失禁的机会相当也会比较高。

在治疗上,必须先利用详细的病史询问、尿道检查、X光检查、超音波、肛诊来作初步的检查,有部份病人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尿路动力学检查、静脉注射显影剂肾脏输尿管膀胱摄影、尿道膀胱镜检查,搭配排尿日记及余尿检查、肾功能检查,来诊断病因,才能够对症下药,展开治疗。

但很多尿失禁病人,对治疗恐惧性太高,或是害怕手术,宁愿吃成药或一再拖延,也不愿意接受正统的医疗,有些情况特殊的严重病患,甚至会拖到小便完全解不出来,引发尿毒症、泌尿道,甚至全身性感染而危及生命。

7.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手册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健康教育必修课开设的对象主要为大一年级学生, 由于课时安排紧张, 尚有一部分大一年级学生的课程安排在大二年级。选取全日制2006-2009年级健康教育课程已授课和尚未授课的学生1 046名作为调查对象, 其中已授课学生781名, 未授课265名;2006级学生171名, 2007级198名, 2008级315名, 2009级362名。平均年龄为 (20.3±1.44) 岁。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在专家审阅和预调查的基础上, 反复修改后用于正式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对健康内涵的理解营养知识基本健康行为[1]心理行为状况。通过各年级各学院辅导员, 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样确定调查对象, 共发放1 100份问卷, 剔除答题不全问卷, 收回有效问卷1 046份, 有效率为95.09%。1 046名调查对象中, 健康教育课程授课6个月以上的学生为干预组, 未授课的学生作为对照组。

1.2.2 数据统计

运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健康知识

上海财经大学学生对健康概念理解的知晓率为90.69%, 干预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0.38%和90.6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表1可见, 健康教育授课后大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 尤其是中国居民膳食宝塔、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每天吃蔬菜应≥300g、饮食应清淡少盐、肥胖症的危害等5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 。

注: () 内数字为百分率/%。

2.2 健康行为

见表2。健康教育授课后, 大学生基本健康行为形成率很大程度上有改善, 尤其是每日规律三餐、适当睡眠2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 , 每日吃早餐、每周2~3次运动、控制体重等方面也均有明显提高 (P值均<0.05) 。

2.3 心理行为

见表3。健康教育授课后, 大学生心理行为状况改善明显, 尤其是缺乏自信心、一个人独处时感到不安、总觉得别人不能理解自己3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 。

2.4 健康知识来源

见表4。未授课的学生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为家人言传身教, 而健康教育课是大学生获取健康知识的主要来源。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课是大学生获取健康知识和形成健康行为的重要途径

为了使健康教育必修课程从松散、不规范, 逐渐走向有计划、有系统、有目标的正规化建设, 近几年将心理健康教育、卫生健康教育和实用医学教育列为必修课程的三大部分。在教学内容上着重转变大学生对健康概念的理解, 培养良好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 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教学方法上应用多媒体教学、聘请社会上有经验的心理医生来校上心理保健课。实践表明, 大学生健康教育授课后, 健康概念的知晓率为90.69%。大学生营养知识的知晓率较授课前显著提高, 授课前的知晓率与梁惠琦等[2]调查结果相似。调查表明, 绝大部分大学新生不吸烟、不饮酒或少饮酒, 优于叶蔚云等[3]的调查结果授课后每日正常而规律三餐和适当睡眠等基本健康行为形成率显著提高。刚进入大学的新生, 学习和生活环境以及个人和社会对他们的期望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而他们又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 使不少低年级大学生容易出现适应障碍。心理问题影响学习, 学习落后又会影响心理, 形成恶性循环, 影响身心健康发展[4]。心理健康教育授课能帮助他们尽快调整心态, 增强适应能力, 让他们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来面对人生。

3.2 大学生健康教育应重视强化教育与复合式教育

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形成与强化受到环境中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 改变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是一个涉及大学教育各个方面的综合性教育过程[5]。高年级大学生面临的竞争、经济、情感、适应、就业等压力都在不断递升, 势必导致各种心理障碍, 同时在低年级已经形成的一些基本健康行为也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改变, 如每日吃早餐、适当睡眠、每周运动等健康行为较低年级下降明显, 吸烟与饮酒的比例有所上升。因此, 持续开展多种方式的大学生健康教育, 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要求。高校健康教育要在基础教育的同时重视强化教育、复合式教育, 在向学生课堂传授系统知识的同时, 应营造高校健康教育氛围,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健康教育, 提高卫生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6]。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开辟第二课堂或专题讲座, 利用现代教育手段, 特别是通讯、网络、电视等, 建立高校健康教育网站, 开设医学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 安排专门的教师或医师值班, 通过当面咨询或电话、上网间接咨询解答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健康问题。利用高校广播、电视、墙报、校报、学报等, 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宣传。 (2) 在大学生中建立健康促进会和心理健康协会, 以益于彼此心理交流和互助, 增进友谊和了解, 定期安排专家咨询和开展大学生心身健康文艺活动[7]。 (3) 充分利用学校传播媒介, 开展各种健康干预活动, 依托学校各种社团、民间组织, 依靠社区的力量形成复合式教育, 开阔视野, 强化记忆、强化行为的自觉性。 (4) 开展各种寓教于乐活动, 如举办健康教育知识竞赛, 举行健康教育文艺表演等, 使师生在耳闻目睹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健康教育。多种形式并举才能创建良好的健康教育氛围,达到健康教育之目的[8]。

摘要:目的 了解健康教育必修课对大学生健康知识与行为的影响, 分析高校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随机抽取上海财经大学1 046名大学生, 采用自编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实施健康教育授课后, 大学生健康概念理解的知晓率达90.69%;营养知识的知晓率显著上升。基本健康行为形成率及心理行为的正确率均明显高于未授课学生, 每日规律三餐, 适当睡眠形成率分别为85.87%, 89.51%;缺乏自信理解自己的正确率分别为28.19%, 37.78%和42.63%。结论 健康教育必修课能显著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改善行为状况, 但高校健康教育还应重视强化教育及完善复合式教育。

关键词:健康行为,学生,健康教育,知识,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1]黄敬亨.健康教育学.4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33-35.

[2]梁惠琦, 吴佩玲, 义家运.柳州市大学生健康知识与行为调查.中国学校卫生, 2008, 29 (9) :812-814.

[3]叶蔚云, 高永清, 宋玉梅.安徽医科大学学生营养知识, 态度及行为调查.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 (10) :847-848.

[4]吴扬.广东商学院2001级学生健康知识、态度、行为调查.中国学校卫生, 2003, 24 (3) :242.

[5]印爱平, 张晓芳, 贺尚荣, 等.构建大学生健康行为培养模式.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09, 26 (5) :301-302.

[6]张永科.中国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与健康教育.中国健康教育, 2001, 17 (8) :489.

[7]何泽民.建立当代大学生健康教育体系初探.中国学校卫生, 2004, 25 (5) :631-632.

8.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手册 篇八

心理学理论知识案例分析思想教育一、案例分析和方法的应用

在当前社会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均是独生子女,由于他们存在着一定的认知偏差,缺乏相应的识别能力,其情感波动比较大,甚者还会走向极端。同时由于他们具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在遇到问题与挫折的时候,通常都会表现出任性和幼稚的一面,这也是教师在思想教育工作中难以控制一个主要问题,而通过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与沟通技巧来进行教育,不仅能够有效地避免学生的不理解和产生逆反心理,同时还能使他们正确认识到事情的本质,从而便于思想教育问题的解决。

案例一:在一个校庆演出排练过程中,在排练快要结束时,总导演决定要更换其领舞的演员,然而学生们则认为该领舞演员作为其文艺部部长,其舞蹈跳得很好,为何在排练后期要进行更换,总导演的这一决定让很多学生都产生了逆反心理,拒绝参加排练,造成演出活动不能如期开展,严重影响了校庆活动的正常进行。在此时,笔者看到一位学生正在抽泣,于是上前与该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向同学们进行了询问,提出了一系列的相关问题,如“该更换的演员舞蹈功底怎样,若你们是导演的话,会选谁来担当该演出的领舞者”,利用平和的语言来与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平复学生的心情,在平缓学生态度后,引导学生对这件事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案例分析:这种情况在学生中比较常见,一般主要是因为教师对其处理、安排不妥当或者不周全,引发学生的不满,也有时因为个别学生的鼓动或者学生自身的偏见等造成这种情况出现。因此,在遇到这种集体闹情绪的情况时,教师首先应该保持冷静,即使学生的做法激进,也不要对其直接批评或者指责,首先应该稳定其情绪,注重晓之以理和动之以情,和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相互尊重和信任,循循善诱,注重说话的方法和方式,多利用心理学中的沟通技巧来削弱或者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加强教师自身的感召力与凝聚力,从而更好地进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案例二:有两名女生住在一个寝室,在开始时相处关系还很好,无话不说,其中一位学生是班上的学生干部,学习成绩一直比较优秀,但是自从两人发生矛盾后,这位同学却开始不愿意上学,并经常哭,其学习成绩也开始大幅度地下降,恰好在那一学期,笔者正在为其上心理学的课程,笔者通过心理学测试结果对其性格特征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和意见与该同学进行了交流,该同学在听取了笔者的意见后,情绪平稳了很多,同时也承认了自身所存在的问题。

案例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之间闹矛盾是一件比较常见的事情,很难去判断谁是谁非,如果两名学生的情绪都很激动,互不相让,若教师在此时去批评其中任何一个的话,都会造成学生情绪的失控,达不到预期的调节效果。因此,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教师可运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实施说服式教育,采用的教育方式应便于学生接受,从学生自身的个性发展出发,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育。

二、运用心理学理论知识进行学生思想教育的工作体会

(一)构建相应的心理档案

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独特的心理品质,在心理过程中情感、意志和认识这三个方面和人格特征、人格倾向性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选用合理的心理测试问卷,如心理健康测试、人格测试和症状自评(SCL一90)等,对学生实行心理测评,准确地来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积累学生的个性资料,对学生的心理变化轨迹进行实时跟踪,及时地采取相关的心理疏导措施,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做好学生心理障碍的一系列预防工作,不断提高其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促使学生能够健康地成长。

(二)学习并掌握关于心理学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沟通技巧

思想教育工作主要是着重解决学生思想上的一些问题,将心理学的方法和技巧应用到思想教育工作中,便于更好地解决问题,这也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掌握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以及技巧,能准确、有效和及时地指导和解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转换其教师的角色,以朋友或者咨询师的角色来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得到学生的信任,獲取其相关信息,采取合理的教育方式,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讲,教师在面对这些问题学生时,就不会束手无策,根据对其研究和分析,采用合理的教育方式,促使学生能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批评或者建议。

(三)有机地整合和协调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但是也只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部分,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心理健康这一层面,还应该将人的思想认识提升到意志、政治和思想形态等高度。健康的心理状态作为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一个重要基础,其良好的政治信念则是推动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在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思想政治问题的时候,既不能简单地将思想政治问题心理化,同时也不能把心理健康问题政治化,应该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学生工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沟通技巧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也有着巨大的作用。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将科学、合理的心理学理念渗入到教育工作中去,使其更加具有人文性、创造性,便于更好地解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于娜娜.新课程下,中学历史教学的拓展——历史影视作品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和应用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

[2]王亚球.先秦儒家君子人格及其对塑造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启示[D].合肥工业大学,2010.

[3]周忠琴,靳媛.运用心理学理论知识进行学生思想教育的案例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2,(6).

上一篇:年度安全培训教育内容下一篇:年纪组长工作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