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故事(精选8篇)
1.春节的故事 篇一
梅州的春节頗具特色。
首先从准备年货说起。冬至前后,家家户户开始准备——自制腊肉、腊肠。准备好用盐腌制三四天的肉,再用茴香、小皮、八角、花椒泡白酒制成的调味料均匀涂抹在肉上;而制作腊肠工序复杂些,需准备搅碎的肉馅、刮洗干净的粉肠和小漏斗,用制作腊肉的佐料拌好,待入味后再用漏斗一点点地往粉肠里面塞肉,最后用绳子串好,进行7-10天的晾晒即可。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会觉得家乡提前充溢着浓浓的年味。
到了年二十三左右,每家每户开始准备客家人特有的煎堆、果条和客家娘酒。用浸泡十天左右的糯米磨成粉,目的是让煎堆、果条入口即化。到了煎煎堆和果条(果条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把面捏成喜欢的各种形状)的那天,家里异常热闹。一吃完中午饭,大人便早早备好大竹筛、米筛、花生油,还有熬成的一大桶糖水开始开工,只见堆积的糯米粉山在糖水和大人们的搅拌、揉搓下,逐渐变成了一个个小面团。此时围坐一团的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抓起面团揉成一个个似乒乓球大小的圆球,放到洒满白芝麻的米筛上,等待大人起油锅煎煎堆,那种等待的兴奋劲难以言表。而长辈们担心一群小馋猫吃刚煎的煎堆上火,每一回都不忘先用蜂蜜水浸泡后才端出来。客家娘酒一般都是每年10月份用糯米和酒饼酿造,多用于节日或是女人坐月子的时候饮用,这时候拿出来用酒壶煮开,放点曲调成红颜色,代表日子红红火火;或是用特制的瓦缸加黑豆进行烘焙。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会觉得家乡人勤劳、善解人意。
年二十五,正式入年,俗称“入年卦”。每户人家都要进行彻底的大扫除,每个人都必须讲吉利话,正所谓“入年卦,讲好话。”
除夕当天午饭后,各家开始贴春联,贴门神、门前利是,挂灯笼。张灯结彩后,小孩早已按捺不住,嚷着早早冲凉穿新衣裳;大人则忙着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因为它不仅是除夕的一顿晚餐,更承载着一家人团聚的期盼。正所谓“无鸡不成宴”,做法多样的鸡肉是首道菜,预示新年乖乖,身体健康;第二道菜是酿豆腐,寓意着来年生活富裕;第三道菜是吃鱼丸、挥丸,用客家话的谐音就是新的一年吃不完,用不尽。除了这些外,还有付卷、大蒜炒腊肉、蒸腊肠等家常特色菜,再配上自制的客家娘酒、煎堆,满屋飘香,其乐融融。晚饭过后,就是长辈给未参加工作的孩子们发压岁钱的时刻。
正月初一。鞭炮齐鸣入耳来,烟花璀璨齐绽放,喜气洋洋过大年。但切记初一初二不能拿扫帚扫地,这样会把财气、喜气扫走。等到了年初三一大早才是“扫穷鬼”的时候。
正月初二、初四。是嫁出去的女儿和姑爷一起回娘家(转妹家)的日子。马路上车水马龙,只见大人小孩个个穿着新衣裳,眉开眼笑,手提应有尽有的酒肉、点心、水果等。见到自家的长辈、小孩,都不忘作揖道声:“新年好!”并热情地递上利是(红包)。有了女儿们一家的到来,家中的欢声笑语更是一浪高过一浪。
正月十一到十五,亦是梅州特有的节日——赏灯。这堪称家族盛会。只要哪户人家当年添了男孩,就要在自家的祠堂集中进行赏灯仪式。先是敲锣打鼓、舞狮舞龙迎请花灯,并在节日当天,男女老少欢欢喜喜前往祠堂,添了新男丁的家庭务必抱上新丁,带上备好的满桌上好酒菜和一担供孩子们吃的糖果点心,到了祠堂后,先供奉祖先,然后与众多亲朋好友分享。仪式之后,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烟花盛会。整个仪式隆重而热闹非凡,毫不夸张地说,在梅州人的眼里,赏灯甚至比过年还重要。
到了正月十六——传灯。梅州的春节到这才圆满划上句号。
2.春节的故事 篇二
关于春节营销
1、规划缺失。
由于平日门店运营管理工作中,对春节及其它节日的商品营运、营销就缺少系统、先期的战略规划,节日临近,往往缺少应有的调研和市场依据,促销方案和营销计划总是临时抱佛脚,显得仓促肤浅,多有漏洞。不少的门店,营销、管理经营工作充满随意性和变数。
很多零售企业,要么是根本就没有中长期营销规划这么一个战略考量,要么只案头规划,不会满足预算方案所计划的预算投入,呈现出公司财务年度规划实施的随意性和不规范,也体现了企业的不规范运营现状。
突出的现象有这几点:
随意删减费用计划,无视企划营销部门的存在。包括执行中的方案,都有可能遭遇决策者干预、变动,导致流产;
没有主动整合营销的担当和双赢意识,妄自向品牌、供应商、合作商户转嫁费用负担;
临阵一枪,应付竞争。有些企业平时连一分钱的促销推广投入都觉得是割肉放血,但一遇同行开店、做大型活动,就打了鸡血般亢奋,人家啥弄他咋弄,鹦鹉学舌、没有计划、没有新意、没有创意,当然谈不上效果;
为促销而促销,自欺欺人,撒胡椒面似的应付促销。只是节庆日应付一下。做促销怕花钱、做特价促销怕降低毛利率,不做又害怕顾客流失,所以只在节庆日跟在其它企业屁股后应付一下,雨过地皮干,这不啻是自欺欺人。
2、疲于应对的价格战。
很多门店,只知道打价格战,换个思路就走不出去这个陷阱。时间一久,消费者渐生促销疲劳,却恰恰撼动不了目标顾客群体。
这对消费者来说,是商超无意识地培育了他们的“营销疲劳症”,把正常的门店集客和销售推广变成一条道走到底的价格杀戮。这种做法对门店销售推广非但帮助不大,甚至往往压低了阶段毛利率,更使门店持续的营销设计陷入绝路。
门店促销推广,应该是综合的、整体的经营战略的一部分,是系统的营销规划,不仅含有价格策略,关键是要通过业态规划与控制、基础商品配置、促销商品组合、商品陈列、品质营造、店堂形象、服务流程和服务水平提升、企业文化创建、媒体推广策略综合完成的。单一的价格战无异于饮鸩止渴。
以互联网商业为主要特征的新零售时代到来,传统零售的价格优势瞬间消失,因为供应渠道问题,网络零售通过价格武器占据了绝对优势,鸠占鹊巢。在这样的情况下,体验经济、IP创建、场景营销等营销概念应运而生,特别是实体零售业,占据线下线上场景营销的优势都不是太大难题,所以零售企业在保留价格切割的同时,也应该关注线下场景营销的未来。
3、缺乏新媒体营销的经验与水平,只会搞粗鄙的互动那一套。
有的企业,虽然耗资做了豪华的APP、微信平台,但却只会搞一些“投票”、求赞等无关痛痒的“互动”,非但没有产生“黏性”,反而令消费者不胜其烦。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社交、平台经济、移动社群是零售业、餐饮业以及其它服务业最可倚重的营销武器,APP、微信平台这些工具,无疑是可以通往消费者内心的管道,但大量企业都把它当作了“玩具”,曲解或者简单化了移动互联网的社群、社交功能与内涵。媒体、自媒体、微信、微博等社交类媒介的有效运用,会促成社群化营销模式在零售业的巨大潜力,合理地把商品、门店、消费者紧密的捆绑在一起展开互动,定期在线上线下搞一些活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但是,当前很多企业和门店只是邯郸学步搞一些类似少儿才艺、选秀之类的线上话题,发起一些“投票”、求赞等无关痛痒的无聊的“公关活动”,传播的信息既简单,受众面又窄,而且由于个别朋友在圈里到处请人投票、拉赞成为常态,使朋友圈的其它人备受其扰,加之网络、电信诈骗层出不穷,导致大家深恶痛绝,造成极度心理反弹,结果是商场花钱却遭遇顾客抛弃。
关于新媒体营销,门店要注意一下几点:
1、清晰定义企业或者门店的经营理念和价值主张,以价值主张和安全透明的利益培育粉丝;
2、将企业及其门店打造成粉丝们的温馨家园和精神部落;
3、设计充满激情、怡情怡性、雅俗共赏的公关活动方案和互动促销方案,激发粉丝的激情和参与感;
4、重新衡量基于营销的组织构建和价值重构,使它适应这个时代,在这个时代发挥出应有的效力。
不论是在线下还是线上,体验模式注重的是用户的参与、体验和感受。区别于传统商业,互联网思维下的体验商业模式更注重用户的参与、体验和感受,尤其强调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互动,而且这种互动要么有经济价值、要么有娱乐价值,不是耐住性子听你们进行一些无聊的安排、说教。
4、梳理公正心态,强化双赢意识,实现资源整合。
有些零售企业,一说促销,就拉供应商垫背,拿商户开刀,其行为无非就是转嫁促销成本。实际上,零售商和供应商的关系是同船共渡、相濡以沫的,再说露骨一点,你是要靠品牌、供应商吃饭的。
但事实是,很多商超总把促销费用、营销成本巧立名目转嫁摊派给供应商,这使得品牌、供应商开始逃避、拒绝参与那些终端平台组织的促销行为。
一些商超惯用的费用摊派:
1、品牌在终端的各种产品展示被收取场地费;
2、供应商一旦使用店头、墙面、空间、户外做广告就被收取广告资源使用费;
3、每到节庆被收取节庆促销费;
4、被商超收取所谓“代扣税金”。
商超迫使服装、百货商户频繁开展满百送百、满多少返多少之类的“大促”活动,结算时所有成本费用全部从商户货款中扣除。
更有甚者,很多商超还人为额外虚构费用,从商户身上再榨取一头。由于这些短期行为,令商户公开排斥、拒绝参与促销活动,于是大部分商场会一刀切采取强迫措施,同时强加商户和品牌一些“保底扣点”、“顺加倒扣”手段,迫使商户为完成销售指标、摆脱惩罚性条款选择顺从。
那么商户就会采取就地涨价、先涨后落的手段来欺骗商场、欺骗顾客,造成恶劣影响。
而这一切都是商超自己造成的。那么如何化解这个矛盾?
首先要树立双赢共赢的意识,正确对待品牌商、入驻商户们,确立正确、健康的合作关系。
其次,要认识到“满就返”等诸如此类的促销手段实质上也是变相价格战的一种。
对商超来说,同样是柄双刃剑,企业或门店只有强化整合营销的意识和能力,才能获得长效营销效果。
第三,构建完善科学的营销机制。
在营销组织和营销战略方面要注重长效机制和时代特色,着重培育营销资源的形成,而不是杀鸡取卵式的掠夺;
第四,鼓励、支持品牌、商户自发自主营销。
商超提供资源、平台支持和积极协助,并负责整合营销资源。联合活动的执行要做到费用投入由零供双方自愿、公平、合理、透明的支出与分担。
第五、改变合作模式,强化自营比重,从根本上解决商超掌控促销资源的桎梏。
由于电商崛起,两端相接的供应链模式正在颠覆实体零售传统的供应链模式。
在供应商层面,他们更愿意选择那些可以快速结算或者直接现金支付采购的企业,新型结算带给零售商的是商品价格的优势;对于零售商来说,更多的现金采购增加了自主选择的空间和机会,除了价格优势,还有其它来自供应商的资源支持,这也等同于零售商逐步走向自营模式。
目前超市这种模式开始流行,百货也正在尝试,如果整个百货零售行业自营之风盛行,那么商超促销的矛盾和制约就自然消弭,同时,商超也能够给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
第六、关注消费者而不是关注企业,关注商品而不是关注费用。
企业要紧紧把握市场、掌握消费者消费需求和消费走向;始终把与市场吻合、能对消费者产生粘性的商品配置、品牌组合、业态组合等商品管理和商品营运工作放在首位,而不是让诺大一个招商部紧紧盯住商户的几个费用不放。
如何做好春节促销?
过去,由于互联网商业还没发展起来,独享市场的线下实体日子无忧无虑,尤其是春节期间,所有的门店都是人满为患,所以企业都认为春节营销投入是多余的、是浪费,甚至特价促销都是无端降低毛利的行为。
但现在呢?实体店躺着赚钱的好日子不在了。因为有了电商,电商甚至还开了年货节,比如阿里去年就举办了首届年货节。另外,实体零售业普遍面临转型期早已到来,但至今没有明显成效。
虽然马云前不久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但对占大多数中小零售企业来说,那种以互联网技术投入为主的转型模式还只能望其项背。所以目前这种情况対实体零售的影响仍比较严峻,实体门店在价格、商品品类、促销三方面都面临电商、同类的双重竞争。
那么,我们马上面临的春节促销问题究竟该如何应对?
首先,调整往年的心态,树立春节竞争营销的意识。
你不做,别人做,线下线上都会产越来越激烈的春节年货市场的竞争。电商的年货节一定要从你这里分走客群,从价格、品类、服务三方面对你构成威胁。
所以,今年的春节,零售商超应该做好计划,准备投入、加大投入,必须制定足够的春节营销预算,不要把应该、合理的投入视为乱花钱,要给企划部门和商品部门自主权,鼓励他们展开春节促销竞争,不能盲目完全寄希望于节日自然销售。
其次,改春节点缀为实质营销。
未来的春节,注定是线上线下争相竞争、交互竞争的激烈档期,所以,我们不仅要在春节做促销,还要做活动营销、价格促销。互联网零售时代,顾客不再好“糊弄”了,以往有很多商超,食品、生鲜、服装,一到年关,肆意涨价、加价,那么以后的春节,你肯定只剩降价的份了。
第三,站在品牌建设的高度去做门店营销。
有很多商超,一到春节遇忙,只顾赚钱,卫生、服务、商品质量、价格控制全都放松了,甚至因为客流量过大,不仅怠慢顾客,还和顾客屡发冲突。生鲜商品的管理也基本不抓了,萝卜快了不洗泥,那些青菜往往拖泥带水卖给顾客。
实际上,门店应该借助春节档期人气超高、人流密集的机会和特点,把营销活动当作品牌营销和品牌推广来做,不仅关注销售,还要关注综合效应,比如服务、商品品质、卖场形象等。
企业要借助春节人流高峰持续周期最长的时机,做好服务,注重品质,对外传播自己好的企业元素,逐步形成自己正面、阳光的企业形象。
第四,注重互联网因素对营销的推动和企业文化的影响。
整合互联网营销和企业自媒体资源,通过新媒体的优势特点,不仅把促销信息、门店活动传导给顾客,还要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强化与他们密切互动。
门店或商场要借鉴电商的做法,不断推出爆款、好评商品,推出特价、低价组合,借以吸引顾客兴趣到门店;另外突出微信公众平台等自媒体和社交圈等线上工具,通过主题活动设计,促动线上互动、门店活动,达到增强集客引流效果之目的。
第五,因地制宜,做接地气的设计策划,增强门店拉力和黏度。
门店要根据自身所处商圈环境、客观条件、顾客兴趣、地域文化、自身能力设计策划一系列适合本地商圈、适合本门店的营销活动主题,增强门店拉力和黏度,通过这些接地气的活动营销、商品促销、价格竞争方案,以拉动客流。
同时,要在活动的策划设计中,避免人云亦云、生硬照搬,要有意识融入自己企业的特点、良好习惯、企业文化元素,强化顾客印象。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活动,尤其是公关营销活动,一定要与自身业态定位、企业自身情况相匹配,形成自身鲜明的特征,营造深刻、自然、谐调的印记,切不可弄出那些“装逼”的做作。
第六,树立春节全员营销意识,发挥资源整合能量。
春节期间,门店要及早规划营运管理工作,实现部门联动、合理分工、全员参与,设计活动主题,策划活动方案、门店形象推广方案,以企划部门为主导;商品促销,以商品采购部门为主导。
但是,根据多年的行业经验,企划部门要在商品部或者采购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展开工作。商品采购部,要兼顾促销商品采购储备、价格控制、促销陈列、厂商联动,把控春节促销周期全程变化,伺机调整应对。
第七、确保合理足量备货和安全库存的有机统一。
春节促销,商品采购是个很难十全十美把控的事。少了,影响销售事小,顾客产生歧义事大;多了,产生积压,高库存为企业、门店带来费用和损失,企业和老板又不高兴。而且春节期间生鲜、服装两大类商品尤其不好控制采购与库存量。
生鲜商品要在年货销售前期采取勤进少进的原则,以保持鲜度、避免缺货、满足销售为前提,后期要集中清理冷库、仓库,尽量备足,一是要防止批发市场闭市、供应商提前放假;二是要考虑初一至初五这段时期的采购盲期。
另外,不管是生鲜食品还是服装百货,在春节销售档期筹备之前一定要搞清楚两件事:
一是摸清本地外出务工人员总数,外出务工人员一般不会返乡太早,这就要求合理安排备货周期,一旦外出务工群体过大,采购就要调整惯常的备货计划;
第二件事是要搞清企业放假时间,和上述情况类似,早做应对,适时调整。
服装类备货采购,先要满足节前销售,根据市场特点——比如有的县级市周边乡村的消费者,往往到了春节还要为一家人尤其是孩子再添冬装。
所以,服装采购要在备足一定冬装的前提下,准确把握现有商品的销售潜力和库存状态,提前下手、早做调整,适当进入换季状态,一手展开冬装出清,一手启动春装上市,做好换季服装的商品结构结构,在卖场开辟适当的春装新品陈列空间。
企业要借助春节人流高峰持续周期最长的时机,做好服务,注重品质,对外传播自己好的企业元素,逐步形成自己正面、阳光的企业形象。
3.关于春节的民间故事 篇三
春节是一个普天同庆的大好日子,人人欢呼雀跃,在这个快乐的日子里,为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春节的民间故事,一起来了解吧!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春节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围炉闲聊,辞旧迎新,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的习俗。据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见于南北朝。“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以后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古时,守岁也叫“照虚耗”,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直到今天,我国人民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屋外时鸣鞭炮,人们在室内围炉团坐或者看电视,笑语连连。
贴年画的故事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都很普遍,浓墨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的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成为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为一的年画后来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放鞭炮
《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这段记载说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种驱瘟逐邪的音响工具,这就使得燃放爆竹的习俗从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其实,这完全是由古人的误解所致。据《神异经》记载,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然而山中有一种动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经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
人们为了对付这种动物,就想出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声使其远遁的办法。这里所说的动物,名叫“山臊”。古人说其可令人寒热,是使人得寒热病的鬼魅,吓跑山臊即驱逐瘟邪,才可得吉利平安。
到了唐初,瘟疫四起,有个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驱散了山岚瘴气,制止了疫病流行,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
压岁钱
这里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讲呓语而从此得病,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半夜里,一阵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进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害小孩子了。
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
年的故事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正处于匆忙恐慌的状态,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待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的门上贴了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人们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4.春节的简短故事 篇四
——春节“过年”的传说
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蹋壮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庄里为非作歹,被一家门口晾的大红衣服吓跑了。到了另一处,又被灯光吓得抱头鼠窜。于是人们掌握了“年”怕声音、怕红色、怕火光的弱点。每至年末岁首,人们就在家门口贴红联、放鞭炮、挂红灯,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用菜刀剁菜肉,发出声音把“年”吓得逃回海里,不再危害人畜。久而久之,便成了过年的种种习俗。
——春节“过年”的传说
在上古时期,有一种怪兽就叫做“年”,体形象狗,每到现在农历大年三十的时候出来作乱。很多人受其侵害,人们一到每年这个时候都非常的害怕!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后来发现年怕爆竹爆炸时的声音,所以每到它要出来的时候人们就放爆竹吓它,叫它不敢下山害人。所以,人们就可以平安的度过这段时间了。而且由此就把这段时间叫做“过年”。
——春节“吃饺子”的传说
春节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春节的风俗与传承
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春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春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春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
春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
5.春节的故事作文 篇五
那时候,妈妈家并不富裕,可过年该吃的猪头和猪蹄还是有的。
“那天是大年三十,一大家子人都来到了你外婆家,我和你大姨在餐桌前坐着,等你表姑表叔们的到来,不一会儿,我听见了敲门声,我连忙跑过去开门,大人们叙叙旧后,就开始各忙各的了。你外婆,二外祖母和大外祖母一起准备着年饭,男人们打着牌,热闹极了,你二姑婆和大姑婆带着我们这一大群小孩从山的这头翻山到了山那边,让我们这些小孩来一场找柴比赛。”“你和谁一组?赢了还是输了?”妈妈笑了笑,接着说。
“我和你一个力气很大的表姑分到了一组,因为平时她太凶了,又很胖,让同龄的女生都很怕她,我自然也是这样,而你大姨呢,却分到了和她好朋友一组。”“哇!那大姨好幸运哦!她们一定配合的非常默契!”“可事实却不是这样,我和你表姑常常吓别的组,还会一边收集柴一边对其他组搞恶作剧,让所有组都害怕我们。”“有表姑在,你可真幸运,一定稳拿第一了吧!”“那可不是吗,你其他表叔表姑都怕我们组了。”
“我们欢笑着跑回家,满身是汗,也顾不了喝杯水了,跑到厨房准备马上祭奠的东西,我拿起一个搪瓷碗,盛了些饭,在饭上夹点菜,抓些筷子,走进堂屋,我把饭放在堂屋中央靠墙的神坎上,站在神坎前,我们这些孩子总是一齐说:‘长辈们,吃饭了。’祭奠完,我们全部人才开始吃饭。”
“我们这些小孩子坐在板凳上,等着大人们端出美味的年饭,还没出菜已经闻到饭菜的香味了,留着口水拿着筷子时刻准备着夹自己喜欢吃的菜。头碗出来了,接着猪头炖萝卜,猪脚炖海带……完了,场面完全不受控制了,个个都争着抢着要吃猪脚上的皮,黏黏的糯糯的,滑滑的软软的,入口即化,可好吃了,这可是一年都吃不上几回的好东西啊,都怕猪皮没了,自己吃不到如此美味的东西。你胖表姑力气大,只要一抢不到,就把碗‘啪——’的一声,猛的放在桌上,把我们这些抢猪皮的小孩拉开,自己独吞猪皮,没抢到的就开始哭鼻子了,大人们听了忙说‘别急别急,还有还有,今天管够’,孩子们又安静下来接着吃,一会儿夹到别人的筷子,一会儿夹到碗里其他的菜,比如说白萝卜、海带啦……这顿饭吃得好不热闹啊!吃完饭,我们拿了一些煮熟的饭,将对联……”“呼噜噜……”留着口水我睡着了,妈妈停止了故事的进行,关灯睡觉了。
6.与春节有关的故事 篇六
与春节有关的故事
1传说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乡亲们象往年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赶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与春节有关的故事
2相传,很多年以前,在山清水秀的定阳山下,有个不太大的村庄。村头山坡上,有间小石屋,住着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他家境贫寒,以打柴挖药为生。那时节令很乱,弄得庄稼人无法种田。万年是个有心计的青年,想把节令定准。可是,从哪里下手呢?
一天,万年上山打柴,坐在树下歇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就制了一个日晷,测日影计算一天的长短。可是,天有云阴雾雨,影响测记,他就想再做一件计时器具,好弥补日晷的不足。那天,他上山挖药,来到泉边喝水,崖上的泉水有节奏地滴答滴答响着,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望着泉水出了神,思索了一阵,回到家里,画了画、试了试,做成了五层漏壶。
从此,他测日影、望漏水,勤勤恳恳。慢慢的,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从头重复一遍。最短的一天在冬至。
那时的天子叫祖乙。节令的失常,使他很着急,就召集百官,朝议节令失常之因。节令官叫阿衡,他不知道日月运行的规律,就说是人们做事不慎,得罪了天神,只有虔诚跪祭,才能得到上神的宽恕。祖乙斋素沐浴,领百官去天坛祭祀,并传谕全国,设台祭天。
但祭来祭去,不见收效,时令照样乱,各地的老百姓为了修建祭台又得服役,又得出捐,真是胆汁拌黄连——苦中加苦。万年忍不住了,就带着他的日晷和漏壶去见天子。
万年见了天子,说了冬至点,讲了日月运行周期。祖乙听罢,心中大喜,即令大兴土木,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上日晷台,造上漏壶亭。又拨了十二个童子守漏壶,精心记录,按时报告。
与春季有关的故事3
一天,祖乙让阿衡去日月阁询问制历情况,万年指着草历说:“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阿衡一听,深觉有理,心中却不安起来。他暗想:要是万年把节令定准,天子心喜,重用万年,谁还听我阿衡的?阿衡想啊想啊,一心想把万年除掉。
那天阿衡打听出一个善射的刺客,就派人请到家里,摆上酒筵,说明缘由,许以重礼。刺客答应当夜就去行刺。
天交二鼓,刺客趁酒兴离开了阿衡,向日月阁奔去。怎奈天坛周围,日月阁下,有卫士严守,刺客不能近前,就拉弓搭箭向日月阁上正观星象的万年射去。谁知刺客因为饮酒过多,眼睛发花,飞箭只射中了万年的胳膊。万年哎呀一声倒在地上,众童子急呼拿贼。卫士们听到喊声,一齐出动,捉住刺客,扭见天子。
祖乙问明实情,传令将阿衡收了监,又亲自出宫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非常感动,指着申星说:“申星追上了蚕百星,星象复原,夜交子时,旧岁已完,时又始春,望天子定个节吧。”
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爱卿入阁,三载不出,披肝沥胆,以月圆准制出太阴历,真是功高德重。如今爱卿被奸佞暗算,且随我到宫中调养吧。”
万年说:“太阴历虽然草创,但还不十分准确,岁尾还剩有点滴时辰。如不把这岁末尾时闰进去,日月如梭。过来过去又会错历。臣负众生所望,深受天子之恩,愿醉心日月阁,细加推算,把草历定准。”
就这样,万年在日月阁中,仔细观察草木麦菽的荣枯,精心推演,把岁末尾时积日成月闰了进去。那年五月,祖乙到天坛行祭,祭罢天神,又登上日月阁,把祭神的五月鲜桃赐给万年。万年献上太阴历,祖乙望着日夜操劳的万年,眉也白了,须也白了,深受感动,就把太阴历定名为万年历,还封万年为日月寿星。
7.春意盎然的春节 篇七
“春节”, 就是春天里最早的一个隆重的节日, 俗称“新年”, 即新一年的第一天。人人增一岁, 时光老人多么公正啊!于是, 儿童盼望长大, 青年为迈向成熟而欣慰, 老人则追忆逝水年华, 感慨时间如白驹过隙。
“铛——”新年的钟声敲响了。“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四面八方传来惊天动地的爆竹声, 到处是欢声笑语。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看, 家家户户焕然一新, 红纸黑字的春联格外显眼, 色彩缤纷的年画别具情调。
在我的家乡, 大年初一, 男人们不仅要早起烧香放炮祭天地, 还要掌管一切厨事。妇女们则坐在床上边剥葵花籽, 边看电视。或许是因为妇女们家务活、农活操劳一年了, 新年的第一天应该好好休息吧!
“恭喜恭喜”、“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这一句句祝福语似一阵阵春风吹开了人们的笑脸。也有人打电话给远方的亲戚朋友拜年, 借长长的电波传递浓浓的祝福。孩子们的嘴在这一天特甜, 一声“大姑, 恭喜你发大财”, 装有压岁钱的红包便进了口袋;串上几家, 红包便把口袋撑得鼓鼓的了;他们的腿跑得特勤快, 左邻右舍, 东家西家, 村南村北, 各家各户拜了个遍。
早上吃汤圆, 中午全家团聚在一起享受丰盛的大餐。
下午, 男人们聚在一起打牌、搓麻将。妇女们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拉家常。孩子们则到处嬉戏、玩耍、做游戏。尽管寒风阵阵, 可人们脸上却洋溢着欣喜的笑容, 好似春风里一朵朵艳丽的鲜花。
不知谁家音响里传来“祝你平安, 哦祝你平安, 让那快乐围绕在你身边。你永远都幸福是我最大的心愿……”这歌声宛若春风, 拂过千山万水、四面八方。
人们在喜庆中, 满怀对春的渴望、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春节, 这首充满古典意蕴的诗越发弥漫着迷人的美感。啊, 春节, 愿你永远像春天的鲜花一样, 越开越艳!
【简评】
春节, 我国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小作者运用优美的语言, 把大人、小孩在这一天的所作所为生动地描绘出来, 字里行间充满了喜庆色彩, 表达了对春节的喜爱之情。文章描写细腻, 生活气息浓厚, 情感丰富而真实, 读来津津有味。全文语言流畅, 行文舒展自如, 自然洒脱, 而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更使文章锦上添花。
8.家乡的春节拜年 篇八
现代都市里的春节,简单得只剩下吃喝玩乐了。给亲朋好友拜个年,也是足不出户,一个电话或一条短信就够了,方便得有点漫不经心。人们在家里一边惬意地吃着水果,一边不断地打着电话:哈哈,呵呵,过年好啊!因为看不到对方,笑容空洞地浮在脸上,甚至有的还带着几分敷衍应景的意味。不少人干脆发短信拜年,对方连声音都听不到,有的短信还不是原创,连作者是谁都不知道就转发了。可就连这样的电话,有些人也是懒得打的。比如我的一位朋友前几年也通过电话拜年,但有的人接电话后很不耐烦,匆匆说上几句就挂断了:因为他们之间的事情已经办妥,人家觉得人情来往应该告一段落;有的人接电话后受宠若惊,言辞失措,因为这些人正求我的朋友帮忙办事。后来,他就不打电话拜年了。春节过得如此复杂、如此世故,心情哪能好得了?
还是家乡的春节好啊!大年初一,天还没大亮,村里便响起了鞭炮声。孩子们和大人一样,早早地起了床,穿上新衣服。放完鞭炮,洗过脸之后,便开始拜年。先是在家里,少的给老的拜年,小的给大的拜年。接着,同姓家族的晚辈们聚齐了,有说有笑,兴高采烈地到长辈家串门拜年。此时天已大亮,乡村胡同里,一队队、一排排,来来往往的都是拜年的队伍,笑意盈盈,欢声不断,十分热闹。
家乡拜年是没有压岁钱或红包的,但拜年的仪式却非常庄重。长辈们笑呵呵地站在门口,晚辈们说上一些祝福的话,然后就恭恭敬敬跪在院子里磕头。干净的院落里铺满放完鞭炮后留下的大红纸屑,跪满家族里生气勃勃的后生小辈。长辈看了,该有多欣慰啊!
春节过后,家乡还有很隆重的项目:请客。不是请亲戚朋友,而是请村里这一年内结婚的新郎、新媳妇。定好了请客的日子,提前几天就派孩子们去预约,即使这样,还是免不了会撞车。于是,一对新人吃一顿饭,也要走几户人家,换几个场面。
一对对新人聚在宴席上,是互相熟悉的机会,也是互相比拼的机会。乡亲们在心底里给村中娶来的新媳妇打着分,新媳妇也留意着乡亲们的持家本领。只是,她们能尝得完菜里的滋味,却品不尽那一份热情与真诚。
整整一个正月,大街小巷里四处是满面春风、东家进西家出的一对对新人。节日的欢欣,淳朴的乡情,就随了他们轻盈的脚步,一代代地延伸下去。
【春节的故事】推荐阅读:
春节神话的故事10-30
春节的来历传说故事09-24
关于春节的民俗故事11-12
关于春节的童年回忆故事09-19
春节有哪些来历故事11-08
幼儿春节小故事压岁钱范文09-08
春节征文我的春节07-22
难忘的春节06-26
儿时的春节10-31
期盼的春节作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