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合作学习分组表

2024-08-06

分组合作学习分组表(14篇)

1.分组合作学习分组表 篇一

小学美术分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索

分组合作学习是目前非常流行的一种教学理念,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课堂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与进行实践和综合活动,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彼此协助来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起探索性、个性化的主体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作 者:袁满娥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三小学刊 名:教育界英文刊名:JIAOYUJIE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科学分组 合作学习协助 讨论

2.分组合作学习分组表 篇二

一、精心分组, 使“同伴互学”落到实处

1. 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平均分组。以一组4人为例, 需选取1 个尖子生、2个中等生和1 个学困生, 这样才能使全班的各个小组知识水平趋于平衡, 有利于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相互竞争。同时, 学困生也可在其他同学的带领下学会学习。

2.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自由搭配。

初中孩子半大不小, 看待事物还不能很客观, 对某些喜爱和不喜爱的人和事表现得特别情绪化。显然, 我们不能硬是让关系不和的两人同在一组。为了避免矛盾, 需把全班学生按知识水平划分成四个批次, 并张榜公布一段时间, 规定每个小组的成员必须从这四个等级中各选一个自由组合, 不能同级组合。如此, 不仅能使班主任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小组的成员也会更加友爱团结。

3. 分配任务, 各司其职。

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 如副组长、纪律管理员、记录员等。不定期地互换角色, 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

4. 合理调整各组成员。

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各组的情况, 对有需要的同学进行调整。如一个小组成员进步巨大而另一个小组总是碌碌无为, 则要适当调整, 使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 便于开展学习竞争活动。

二、评价多样化, 让“评价励学”成为学习的动力

1. 每周表格总体评价法。

我校每周例行汇总各个小组“当堂提问”、“当堂训练”及“课后作业”的总分, 每月底表彰前三名的小组。班干部从“当堂提问”、“当堂训练”及“课后作业”三个方面对每个小组每天的表现进行记录, 一周后汇总为表1, 得出本周竞争结果。当平时的竞争转化为数据呈现在学生眼前时, 做得好的小组立即感到满足, 做得不好的也憋着口气, 暗暗想着下周我们组要力争上游!表格一目了然, 可以反映出每个小组在每个环节的表现情况, 他们也可根据这些信息, 争取下次做得更好。 (附表1)

2. 每月小组特殊荣誉评价法。

同一种评价方式在用久了之后, 学生难免会产生厌烦或懈怠的情绪。为此, 在每周竞争评价的基础上, 每月都要给部分小组一些特殊的荣誉, 以此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如“最优秀小组”、“最上进小组”、“最勤劳小组”、“最积极小组”、“最团结小组”和“最守纪小组”, 等等。这些特殊的荣誉从学习、纪律、劳动等方面给予学生评价, 可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

3. 师徒结对竞争评价法。

为避免小组合作沦为尖子生的合作, 也为了使学困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应提倡组内两两自由结成“师徒”, 让师傅在课堂和课后都给徒弟一些辅导和帮助。每节课后, 班长都会根据这些徒弟的表现给前五名的发一颗“爱心”, 当徒弟收集到五颗“爱心”后, 可换取一颗“五角星”贴在师徒名字的后面。当看到墙上那些表示自己成绩的“星星”时, 学生心里将会产生无限的满足感。

4. 小组考试成绩总分排名评价法。

考试成绩的高低可在一定程度反映出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效果。既然是小组合作学习, 那成绩的排名自然是4个人的事, 把4个人捆绑起来评价, 那么落下任何一个人对于整组来说无疑是没有任何竞争力的, 所以学生平时都会互相帮助, 共同进步。

5. 阶段性奖罚。

竞争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带来的是进步, 但对于初中生而言, 它更多的是一种游戏, 游戏好不好玩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为了使游戏更加好玩刺激, 就得给它加一些筹码, 比如奖品和惩罚。在期中和期末这段时间可进行一次大的总体评价, 前三名的小组可以获得一些奖品, 后两名的小组则要各自准备一个节目表演给全班同学欣赏, 等等。每周竞赛排名出来后, 学生还可依据排名得到一些个人操行量化分, 并且还能获得按排名挑选座位的机会。如果想抢占好的位置, 那么就得努力表现了。

3.试论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原则 篇三

关键词 合作学习小组 分组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0001-02

通过系统文献研究,对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原则,从“界定、涵义、功能与目的”四方面,试进行初步论述。

一、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原则界定

所谓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原则,就是指“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组间零差距,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亦即“组间水平相近,组内成员虽各有差异,但却有互补作用”的原则。

1.合作小组与异质分组

合作学习小组通常和异质分组联系在一起,这正如华生(S.B.Watson)和马歇尔(J.E.Marshall)所指出的那样,异质分组如此被合作学习普遍接受,以至于它已成为合作学习概念的一部分。必须注意,合作小组的设置,不能乱点兵,随意组合,导致个别组热闹、无数组冷场。由于合作学习小组有一个效性的潜在障碍,就是合作小组异质的不充分性。因此,异质分组确定组内成员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优劣、性别、能力水平、个性气质特长、发展方向、性格与家庭背景等因素。异质合作小组可集合更多宝贵、多样化的经验,促进学生更多接触与自己不同的人和观点,更好地理解他人、理解多元化的生活。采取异质合作小组,最能形成合作学习气氛。

2.合作小组异质连带产生组间同质

教育专家盛群立教授指出:“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另外,还可考虑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和性格、脾气等的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

3.合作小组的异质性与同质性

“组内异质”是指合作小组成员具有异质性,也就是说组内成员的搭配,既能更好地发挥每位小组成员的作用,又能使组内成员间相互学习。“组间同质”是指各个合作小组之间具有同质性,这样才能使合作小组每个成员都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继而增强他们争取成功的自信心。

二、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原则涵义

构建优质高效合作学习小组,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的前提与基础。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有效合作小组应是较长期的,且具有稳定的成员。现就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原则的涵义进行剖析。

1.合作小组分组原则涵义之一

“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就是指每个小组之间的学生综合学习质量力求相对搭配均衡,各组综合平均质量量化应大致相同,也就是组与组间的力量都要均衡配置,各个合作小组总体水平要比较接近,保持基本一致,每个合作小组在构成上都是全班的缩影或截面,并且每一个合作小组内的学生质量是分层次的,这利于各自发挥,优势互补。否则,就会出现整体素质高的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热烈,而整体素质低的小组连交流讨论都开展不起来的情况。从合作学习的功能来看,一般应采用“异质分组”。异质分组的最大好处在于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才能发挥出最佳的团队学习成效。要创设一种符合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原则的异同质学习共同体,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组内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同伴实现目标。

2.合作小组分组原则涵义之二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是指对不同组织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知识基础)、性别和不同个性特长、性格特点、智力特征、思维活跃程度、兴趣爱好倾向、交往技能、行为习惯、气质、意志品质等差异的学生,并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家庭经济水平、心理素质和家庭背景,按照最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定、科学合理地搭配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整体最优化组合,保证每个合作小组都有优、中、困三个层次的学生,尽量使组际间学生在“学业成绩、男女生比例、实验操作技能”等方面,形成一个“小组力量均衡、优势互补互助、整体协调和谐”的异同质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异同质的学习共同体中,有的成员口头表达能力强,有的成员观察能力强,有的成员思维比较深刻。由于各合作小组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特点,因此会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力量,即“1+1>2”的效果,同时使组内生生互相依存、相互促进、互动增值与互补功效,还有助于缩小组际间的差别与组际间的竞争,保证组际间学生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也有助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

3.合作小组分组原则涵义之三

即“同组异质”与“异组同质”,这实际上就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所谓“同组异质”是指“组内异质”,也就是“把能力相异、性别相异的学习者编在一个组内”。这些学习者能够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看法,提出不同解决方案。所谓“异组同质”,就是“组间同质”,也就是不同小组之间综合能力相似,这有利于不同小组之间开展平等的竞争,促进整体学习效果的提高。

三、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原则功能

即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分组原则之功能。科学合理地按照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分组原则进行合作小组分组,是有效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重要保证与基础,它既有助于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内成员具有“异质性(差异性)、互补性与互助性”,提升合作学习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意识,又有助于保证班级内合作学习小组之间是同质的,促使组内成员与组际间优势互补、高效合作,使组内每个成员有更多机会参与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还有助于全班组际间进行适度公平竞争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确保组内组际竞争合作的公平性,使每位学生在合作过程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乐意积极主动学习,使合作小组成员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助于组内成员间的交流互动与组际间的交流互动、促使不同特质学生在同组内进行不同观点、不同思维方式的讨论交流,有助于给组内成员创设充分合作交流的机会,促使合作学习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有助于给学生提供一个“组内相互交流、组际竞争、共同发展”的氛围,还有助于通过组际竞争促进组内成员合作交流,最大限度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益。

四、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原则目的

4.分组合作学习分组表 篇四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职学校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生源质量的不确定性让学生总体素质的差异性越来越大,中职教育及中职英语教学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影响。本文将对中职英语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在英语教学中引入分组合作学习的理念,阐述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对提高中职英语教学质量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分组合作;中职英语;教学

当前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英语作为国际语言,自然也就成为各中职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一般都低于普通高中,学生的文化课水平都相对较低,这样如何解决英语教学水平低下的问题就成为中职学校面对的一道难题。本文将对分组合作学习方法进行讨论,就理论基础以及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阐述,旨在为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一、当前中职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1、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学生都是为了学得一技之长才来报考中职学校,所以这些学生都将学习的重点集中在专业课的学习上,自然也就忽略了文化课的学习。本身在初中时期的英语基础就相对薄弱,再加上在中职学校中觉得文化课可有可无的思想在作怪,自然会对文化可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甚至认为中职开设文化课是在浪费时间。他们认为中职学生就应该学好专业技术,想通过中职学校考大学简直就是异想天开。但是从科学和知识的本质上看,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是有着密切练习的。例如电工电子专业需要数学知识做基础。计算机专业需要英语做基础。语文应用知识更是在日常工作中必然要用到的知识。而且想要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光有专业技术是不够的,还必须兼顾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的全面发展。才有可能在将来的工作中得到晋升和发展的机会。

2、由于中职的学生在初中时期文化课基础较差,很多学生对学好文化课没有信息,学习英语更是难上加难。即使有部分学生想要学好英语,但是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同样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信息。面对就业方向面向国际化,很多学生也知道学习英语的必要性,也希望能轻松地学会英语。但是由于初中时期的英语基础差,学习成绩总是不甚理想,导致最后在课堂上听不懂老师的教学,只能做一些无关英语学习的事情。甚至用睡觉和看课外书来打发时间。

3、当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由于招生规模快速扩大,学生人数激增,学校的基础设施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再加上后期投入不足,让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愈显捉襟见肘。很多中职学校没有现代化的语言设备,甚至没有语音教室。更有甚者,一些学校没有英语磁带和录音机,以至于无法完成英语听力教学的基础模块。这些原因都导致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水平无法提高,之间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素质。

二、分组合作学习方式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一下三方面的优势

第一,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提高英语口语水平。虽然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但是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相差并不是很多,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不会让学生感到自卑,他们的开口能力会很快提高,口语水平也自然会有很大提高。

第二,分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传统的教学是由教师灌输,而分组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不再依赖老师解决问题,促使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

第三,分组学习的模式取代了传统的由教师进行填鸭式教学的模式,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得到自由发挥的机会,再也不是被动地听讲和笔记。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强。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

第四,分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首先在合作的模式下,学生必须要顾及到整个团体的利益,但是在团体利益的框架内还必须寻求自我的提高和发展。需要追求自我利益。这样就让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都得到提高。例如,一个学习小组内的学生必须使自己与整个小组的学习进度保持一致,但是又必须时刻想着自己的能力超越他人,这样就提高了处理竞争关系的能力。

三、如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正确运用分组合作学习模式

1、合理的师生评价是分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础

学生在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必须由教师对学习过程进行合理的评价和调节,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一般来说,评价首先是由教师进行评价,教师要从小组的学习内容,学习表现以及小组内合作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另外,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评价,让同一小组内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评价优胜的小组要有适当的奖励机制,而对评价较差的小组要及时进行指导。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指导要从正面出发,不能打击学生,不能抑制学生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心境是分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本要求

中职的学生自信心不足,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如何打败自己。学生的自卑和学习恐惧心理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培养学生自信和乐观的心境,才能然学生更加轻松地投入学习,更加大胆地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要为一些基础相对较差,不敢表现自己的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机会。一旦他们有进步,就要进行鼓励和表扬。此外,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也要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能力,能够通过合作完成任务,让他们的成就感增加,自信心得到提升。

3、单元教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合作学习,也应该有相匹配的的单元教学。这样能促进学生英语知识的运用,使得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交流更加频繁,促进学生分析和解析知识的能力。所以,合作学习应该加入演讲、讨论、情景对话等多种方式,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4、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分组合作学习模式下进行英语教学,必须要合理分配学习小组,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性格、性别以及其他综合能力进行分配,小组内必须有差异,但是总体水平不能相差太大,让学生之间的合作可以更加顺畅,提高学习效率。

结论:

5.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 篇五

一、概述和概念

针对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逐年增加的状况,我们进行了“分层、分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所谓分层分组合作教学,就是针对教学班内在知识、能力、技能、情意等方面有差异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一方面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利用差异资源开展合作学习。我们认为,学生的差异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利用这种资源的主要手段是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在合作学习中,这种差异资源的效益方可释放。

“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它不仅克服了传统教学因内容、要求、方法同步划一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而且保证了教师、学生在教学程序中的不同环节上主体作用的发挥,保持了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把教学系统诸要素合理组合,并把“合作”融入“分层”之中,较一般的“分层”教学更具有优越性和创新性。

二、理论和主张

⒈“掌握学习”理论。教育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并能达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消失。

⒉教学形式最优化。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认为,个别指导、分组学习和集体讲授的最佳结合是教学形式的最优化。

⒊合作学习理论。我国古老的教育专著《学记》中记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它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互相切磋,彼此交流学习经验,以增加学习的效率。

三、方法和程序

(一)准备

⒈调查学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智力因素和兴趣、动机、意志、合作精神等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非智力因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在这些方面的问题。调查的形式采用集体问卷、个别谈话和心理咨询。我们设计了六份调查或测试问卷,其中有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综合考察;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等智力因素的测试;对学生的人文性格的测试。我们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尽量采用统计量化的方法,为教学班分层分组做好准备。

⒉培训教师。“分层、分组、合作”教学实质上是在探索新教育理念下的教育模式,因此,它必然会涉及到课程和课程改革的诸多领域。我们注重教师重新认识现代教育的本质;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形势和任务;认识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的重要性;认识新形势下的师生关系以及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认识学法指导对学生学习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高起点的理论学习为教学模式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

⒈对教学班学生进行分层、分组。在掌握了学生学习成绩、心理、情意等因素的调查结果,并对其进行客观的分析和研究之后,我们征得了学生和部分家长的建议,对教学班的学生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层、分组。对学生的分层是隐性的:设为A、B、C三层,即基础层、普通层、提高层。对学生的分组是显性的:按照1:2:1的比例组成四人为一单位的学习小组,每班约设12组。这样,“班内有组,组组同质;组内有层,层层异质”。对学生的分层分组,我们没有机械地按成绩的高低,而是采取了模糊聚类、综合分析和动态分析的办法,特别注意了学生的心理、性格和交往能力等影响学生合作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⒉在分层分组合作教学中,我们对课堂教学目标实行了分层设定。课堂教学目标的分层设定不仅要与各层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且要为学生自主选择目标提供可能。分层目标不仅要明确、具体,而且各层目标间的梯度要平缓,做到教学易操作,学习易合作。对C层,以模仿性学习为主,通过简单模仿,让学生掌握应知应会的知识规律;对B层,以再现学习为主,在巩固强化中夯实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对A层,以创造性学习为主,让他们在质疑、解惑中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在分层分组合作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策略上,我们做到了(1)对各层学生提出了明确而适度的目标和要求。特别地,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目标是可调的,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2)精心设计最近发展区,且视个别学生学习的需要复习必要的旧知识,使学生的新旧知识能迅速地互相作用。(3)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创设问题或情境,贯彻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学生合作的环境。(4)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重视总结和宣传小组合作学习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特别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和补课。

⒊分层分组合作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与合作;各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当关键的“问题”被提出后,首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组内“优生”和“差生”的互助中统一“认识”,形成小组意见;然后各小组轮流发言或选派发言人,进行班内交流、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互相质疑、释疑、讨论或辩论,最后再次统一“认识”。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协作意识,而且激发了不少同学的责任感。“优”“差”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息息相关,荣辱与共”。同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在不断地矫正自己。在分层分组合作教学中,我们注意培养和鼓励师生接纳别人、悦纳别人、欣赏别人的行为。这样,三种合作形式同处于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调控全局,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在分层分组合作教学中,我们力图克服传统教学的惯性:既有面向全体的“合”,又有提高、补差的“分”;既有全体学生(或一部分)和教师的互动、学生间的互动,又有小组的自学、自查的“静”。“合分相间、动静有序;合分灵活、动静适宜;全员参与、互助合作;各得其所、共同进步”,在教学程序的不同环节上,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

“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在课堂上开放交互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没有心理负担,不会感到紧张和无所适从。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有机会发言,人人有机会参与竞赛,人人做学习的主人。同时,开展各小组之间的竞赛,将学习的竞争机制引入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激活了课堂教学诸多积极因素。分层分组合作教改实验开始以后,师生一起制定竞赛规程,把学习成绩、合作效益、小组成绩提高率、小组间比赛情况等列为竞赛的内容。例如,小组间的命题赛、答题赛、歌赛、诗赛、记账赛、表演赛等。通过分层分组合作教学的竞争机制,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沉闷局面,使师生在生动、互动、主动、活泼的氛围中都得到发展。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这符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总体目标。同时也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评价和说明

“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传统的教学系统对学生的评价,过分强调其甄别功能,通常是一次考试一张试卷定“质量”。“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改变了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注重多元评价的激励和教育功能。既注意终结性评价,也注意形成性评价;既注意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价,也注意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我们的做法是:一是改革考试方法,构建多种形式结合,重在就业能力考核的评价指标体系,实行开卷和闭卷相结合,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知识测试和能力测试相结合,卷面考试与作业检查相结合等综合评价方法。二是改革评价标准。在我校,过去的期中、期末考试这种单一试卷成绩在学生的总评成绩中所占比值较大。现在,我们注重学生的学习参与过程,尝试“档案袋”式的综合过程的评价方式,将学生有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诸多因素,如记录的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表现、对学习的科学态度和关注帮助他人的行为等进行综合评价。我们还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使评价触及学生的内心深处,使评价产生教育意义。

经过两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对实验班进行了纵向的和横向的相关数据分析比较(含假设检验)后发现,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我们还特别对实验班原C层后1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喜人。为了客观地评价“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根据评价的多元性,我们还分别进行了分层前后在涉及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对比问卷测试。从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自信心、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设问。调查表明,分层后学生的各方面指标均超过了分层前。

6.分组合作学习分组表 篇六

高中英语实行分组合作教学,学生在共同达成学习目标

的同时既培养了合作精神,又因为老师的“放手”,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发展。在实施分组教学的课堂教学环节中,我认为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自主学习,生成问题

每节课前,教师开展说课活动,讨论本节课所授内容,并精心制作导学案。在导学案中明确课堂学习目标,围绕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从不同侧面提出一系列的假设。这样的假设要依托与课文,同时要贴近学生生活,有讨论价值,并且充满“迷人的”吸引力。

吸引即激趣。每组成员根据材料、信息、观点、现象等进行分析讨论,确立本小组最感兴趣的方面即提出明确的问题,由各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假设开始探究。在确立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预习课文,学习所涉及到的词汇,自主完成本节课的基础知识的认识。

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各组成员选择了他们各自感兴趣的主题、问题、或者假设后,教师要给出任务、要求,使他们进一步明确假设或问题,并寻找证据直接或间接来证明本组的假设或解释本组选定的问题。本过程是学生充分交流思想,积极讨论,拟订解决方案的过程,强调的是学生自己从计划、理论上寻找和设计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教师要做好观察,巡视各小组,做好各小组的过程评价,及讨论气氛的引导;但对各小组的方案不应加任何个人性的、权威性的评价。比如:“你们不能这样设计”、“这样肯定不行”、“这太差了”等等教师观念性、蔑视性的语言绝对不可讲。应该多讲“你们再完善完善!”、“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打算如何克服这个困难?”等等引导讨论、思考性的语言。本阶段最后对小组的评价是看他们任务完成的如何,即有没有拟订解决方案,拟订的方案可行性如何等,有条件的学校最好要求学生将本组的解决方案,分析讨论的结果等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大家,组间再进行评价。

三、展示成果,提交疑难

各小组根据本组的计划、分工,积极开展合作探究。学生可以根据提供的材料或者自己查找资料,并将资料组织整理,写成书面报告;或者收集证据,澄清现象,解释问题;或者调查实践,实验求证等等;这是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发展和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阶段。本过程主要是学生整理证据,积极合作实践,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后问题解决的程度,即证据、解释、结论等等,加上小组的合作程度,可以作为本阶段的评价指标。

四、班内交流,各抒己见

可以参照科学家、学者等作报告的形式,给予每组成员向同伴呈现和分享其发现的悲与乐、收获及成果的机会,也可以举办形式多样的交流。可以是成果展、板报展、宣传小册等文字形式,也可以是小品,话剧,报告等艺术形式,还可以是模型、产品、艺术品等等实物形式。教师最好不要限制形式,由各小组自己对资料,成果,作品及过程,收获的理解,来展示本组合作学习的风采。这也是发挥出学生多元智能的极好形式。当然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可能开展成果报告会应该是比较好的形式,只要有人发言,有人倾听就可以开展,这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和自我意识的最好途径。

本过程要求各小组以各种相同的或不同的形式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研究体会或收获,教师起倾听者、评价者和组织者的作用。

五、精讲点拨,深化理解

本环节是教师针对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启发诱导,精讲点拨,解决学生的困惑;同时对搜集到的零碎知识点进行整合和深化理解,实现知识的重新建构,为学生学科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在这个阶段中,阅读由初读和复读进入到细读和精读;理解由表层向深层发展;教学要求从了解课文整体内容转入到掌握语言结构。老师讲解要求做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讨论疑点、深化理解;点拨诱导,精讲多练;综合训练,提高能力。学生要求做到“划、联、问、记、练”五个字,即划出重点词组、句型及难点;新旧知识联想比较;问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记好听课笔记;积极主动地进行操练。

六、整理反思,当堂测验

面对教材中的知识量大,知识面广,教师应对每节课作出整理反思。也就是总结本节课内容,描述出主线和关键点,便于同学整理并有重点的掌握所授内容。

至于当堂测验,英语高效课堂有分层要求,既分层目标、分层作业、分层测试。当今,我们“崇尚”的是精英教育,平时总期望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好成绩,习惯用同一种标准来要求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实际上,我们明知这是不可能的。五指有长短,如果统一要求,不仅学生不能快乐地有效提高,且影响了自己的心情。

分层目标,针对后进生的特点,制定分层目标,如单词的书写、单词的记忆、简单的句式、课文的背诵、简单的写话练习作为重点掌握目标。分层作业,针对目标,给这些学生布置针对性的作业,作业要少而精,但是课外阅读作业不能少,必要时可指导阅读。

分层测试,单元综合练习时,为这部分孩子选做其中一些题目,并要求书写工整,尽量保证正确率,其它题目选做。让他们在综合练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的信心。

7.分组合作学习分组表 篇七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1.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 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进行学习,真正成了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2.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上课时让学生从 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另外,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 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 某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方面学习差的学生,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3.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小组合作学习注重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学习中探索发现和发展。初中生开始有比较强烈的自我和自我发展意识,对与自己直观经验相冲突的现象、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因此,既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 又要安排诸如实地观察与调查,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资料等活动,将学生置于探索者的位置,亲身体验现有知识的创造经历, 进而提高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4.形成正确的评价 ,培养良好品质。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参与者不仅充分表现自我,而且在与他人的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取长补短。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接受他人的评价,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分组的原则和方法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 分组是至关重要的。分组原则是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首先对全班学生学习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同时考虑男女生比例、调查结果等因素进行分组。其次, 定期召开小组长、组织员、协调员、 督察员会议, 既培训交流又收集反馈信息, 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寻求改进的方法。

三、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1.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要让学生讨论学习 ,就要让他们有东西可议,以事实为据,而不是简单地在一起盲目地乱侃。因此, 教师必须先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如,在教授“杠杆的应用”一节时,先复习了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然后告诉学生 , 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木棒,我就可以撬动地球”。他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接着我要求学生互相讨论, 各抒己见。孔子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他们有了方向,有了目标,对知识的理解自然会加深许多。

2.学生阅读教材 ,并分组讨论。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以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组讨论自学。学生在互相发问的过程中,围绕主题大胆地想、听、说,使学生在学习上从视听为主变成以动手、观察、思考、讨论为主,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潜能;学生能在同一基础上互相提问、讨论、回答,可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积极思维。因为教学的目的不单是要学生学会知识, 还要使他们掌握科学的方法,形成创新能力。

3.各小组互相提问 ,讨论回答问题。学生与学生的思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要让他们全面掌握知识不应只局限于点, 而要普及到面。对较有难度的题,小组可以通过实验、讨论完成,也可由教师引导回答,或者由其他小组帮助完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以利于及时的强化、鼓励,使学生意识到,这完全是自我才能的展示,进而增强学习、探究的信念。

8.分组合作教学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篇八

【关键词】分组合作 ; 含义 ; 应用 ; 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114-01

新课改以来,新的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语教学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逐渐转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方式上来。“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也有所改变。英语新教材的推出更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兴趣的需要,它更注重语言的运用能力,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学生有兴趣才能得以实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这种情况,新的教学模式———分组合作教学就被提了出来。

一、分组合作学习的含义

分组合作学习是合作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合作学习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它改变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方式。在目前许多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方式更多的只是对问题的回答,它被看作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手段而没有被理解为学生的存在方式。分组合作学习不仅要求教师成为小组中的一员,要与学生保持着双向交流,同时也鼓励学生之間的交流,它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社会性和有效性,赋予了英语这门学科语言的真正本质。

二、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分组合作学习离不开小组之间的相互合作,科学合理的分组是有效进行合作学习的重要条件。

1.分组的策略

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时,应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1)学生的层次 保证同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包含有学习成绩好、中、差等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而保证小组成员的多样性,这样能够保证先进生和后进生都可以从合作学习中受益。

(2)学生的能力 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思维比较深刻,将这些具有不同优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不仅能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更有助于每个组员的全面发展。

(3)学生的性别 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不同性别的个体在认知、风格、能力和性格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在小组合作中混合男女生可以丰富小组认知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视角。

2.各组成员的任务

(1)小组长:是小组的负责人,按教师的要求合理安排本组的讨论和学习活动,检查学习的情况,及时向老师反映本组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帮助后进生学习。老师对小组长高度信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其组织工作的积极性也很高。

(2)后进生:在小组的帮助下,学习劲头比以前要好些。同时,由于得到老师的鼓励,逐步尝到了学习的快乐,形成了良性循环。

(3)小组:它是合作学习的小团体。整个小组将帮助组里的后进生,带领整个小组与其他组进行竞赛,各小组成员一起讨论问题、解决疑难,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3.教师的角色

目前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经常出现两方面的失误:对合作学习的过程要么控制过多,使合作学习难以顺利进行;要么对合作学习的过程控制过少,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监督和介入要贯穿于整个合作学习过程,掌握进行合作学习的技巧,找出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对课堂进行全面的组织,及时给予学生科学的评估,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合作学习取得预期效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合理分组

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合上要注意层次性、差异性和互补性,一般一个月进行重新编组,以便把良好的学习习惯推广。

2.明确合作任务

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合作,避免随意性和流于形式。

3.建立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起来,注意多角度评价,如合作态度、参与率等;将评价的重心落在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上,及时评价小组学习,使每一位组员清楚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4.明确教师角色

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而要充当管理者、引导者和活动的参与者,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去,在小组间进行巡视,密切注意学生的活动状态,对小组合作活动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合作任务。要避免把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作为教师的课间休息时间。

5.要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合作学习追求的一种境界

教师要注意引导那些性格内向或英语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参与活动,避免成绩好的同学作小组的全权代表而学困生成了听众的现象。

6.引导学生互相信任、团结互助

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包容,避免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互相埋怨。要使他们认识到:与他人交往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比我好的,我能从他身上学到许多东西;比我差的,我帮助他,内心是多么喜悦;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学习伙伴,都是我的合作者。学生只要建立了这种意识,便会在课堂中自发地进行合作、交流,这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实践证明,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能使学生学会观察、倾听、发现、尊重、欣赏、共享、助人、交流和交往,能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体验。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相互合作,发挥同学之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中学会合作,并亲身体验学习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对话中获得语言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董奇.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9.中学体育分组学习的利弊论文 篇九

1.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分组学习利弊

中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发育程度的不同,体质之间的差异存在的较大,尤其是对于一些发育较早的女生来说,其身体特征和优势有可能远超同龄人。这种差异,与学生缺乏体育锻炼而产生的体质偏弱是有本质上差别的。如果老师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就对学生按照个人喜好来完成分组,对于没有分在同组的学生,心理上肯定要承担较大的心理压力,而被选中同组的学生,可能因为对相关能力和基础战功的不足,也或多或少的存在心理压力。如此一来,就完全违背了老师借助分组教学开展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目的`。其二,不健全的分组管理,容易扼杀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发育是比较活跃的,在人为因素的刺激和促进下,一些被分到相对较弱小组里的学生,大多数情况下会希望努力突破自己。而对于老师来说,老师把学生按照相应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完成分组之后。往往就认为可以实现分组刺激学习的目的了,并没有过多的去关注学生思维以及逻辑能力上的明显提升。其实这是一种对分组教学错误的认识。

2.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分组学习纠偏措施

一是,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来进行分组教学,有助于学生舒缓学习压力。如果在单一项目中采用分组方式进行教学,势必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在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逐步的淡化较为明显的分组痕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如果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采取让学生自由组合的方式来进行搭配,这样自由组合的形式,还能进一步的加强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中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二是,根据不同的学生能力来进行分组优化。阶段性的体能测试以及相应的体育能力锻炼应该是作为分组的标准,但是这种标准不仅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而且还需要比较频繁的加以使用,这样一方面给不同组别的学生有一个突破组别限制的机会,能够在潜意识中增强其体育运动项目的竞争能力和意识,另一方面也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出周期性范围内学生的体能变化过程。有助于老师结合相应的数据来优化不同组别的教学方案,结合动态整改方案调整的分组教学,也应该更加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这样能够让教学更人性化一些,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所在的组别,更符合通过体育课学习来提升学生身体健康的目的。

综上所述,新课标的推广,让中学体育教学更充满活力,也让体育教学改革呈现出多种形式,在这个过程中,体育老师要借助现有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分组教学方式中的优势,有的放矢的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中学阶段给学生创造一个宽容、宽容且能够充分锻炼学生个人能力的体育教学课堂环境。

参考文献:

[1]马晓东.体育课中如何渗透梦想教育[J].亚太教育,2015(18)

10.分组联动,和谐高效学习材料之二 篇十

高效课堂22条

1、高效课堂的概括: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2、高效课堂的特点:

A、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B、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C、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 D、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 E、三学:肯学、想学、学会

F、减负: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

3、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

A、由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全面性到更加关注学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

B、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

C、由传统共性和整齐划一的教育到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 D、由注重课堂环节、程序的编制到更加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关系。

4、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点:

A、关注学生弱势群体,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人人成功才谓成功,唯有“水涨”才能“船高”; B、教材分析的“无边界原则”。不讲“进度”,只要“目标”,人人学会才是目标。用一种思路做十道题,不如一道题找出十种思路。揪住一个知识点“无限”放大,四处出击,形成上挂下联、左顾右盼。

5、高效课堂“三原色”:

A、红色,代表热情,体现出新课改的三维目标要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B、黄色,为警示色,时时处处提示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C、蓝色,象征知识的海洋,突出“人人学会”,落实学习目标。

6、高效课堂的四个核心词:教育、教师、学生、教室。

A、教育即解放 B、教师即开发 C、学生即创造D、教室即成长

7、高效课堂的五项策略:

A、预习先行,先学后“交”,实现两个前置: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B、教学从“学情”调查开始,根据“学情”作出决策,设置环节;C、注重对抗质疑,落实小组评价;D、注重当堂纠错,及时矫正反馈;E、课后尽可能实现“零作业”,如需布置,只布置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提升学生能力的拓展作业。

8、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致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A、高效课堂出发“原点”,是从“两率”入手,即解决课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高效学习率;

B、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C、素质教育的“素质”最主要的是“学习能力”: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听说读写);

D、实现“人”的解放,即学生的解放、教师的解放、学校的解放。

9、高效课堂的基本元素:

A、课堂效益公式:1×?=效益

“ 1”即教师,并假定为“恒数”,那么学生即为“?”,学生投入多少状态的“?”,即收获正倍或负倍的效益。假定“?”是0,那么1×0=0,这样的课堂叫“零效益课堂”;假如“?”是2,则1×2=2,这样的课堂叫“正效益课堂”;假如“?”是–1,则1×–1=–1,这样的课堂叫“负效益课堂”。因此,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才能好起来!

B、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

C、技术支撑:高效课堂模式——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D、学习方式: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

E、三种利器:又称“学习三宝”——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 F、教学抓手:导学案——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五步生成”,实现四级目标。

G、教学目标:通过“三维”目标的落实,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10、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

A、时间划分: 10+30+5 B、环节划分:预习、展示、测评

C、六大模块:预习交流、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现拔高、串插巩固、达标测评。

11、高效课堂的评价:

A、师生关系:传统课堂是“地心说”,高效课堂是“日心说”。学生是“太阳”,课堂教学教师要绕着“太阳”转。

B、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叫好老师。哑巴能成为好教师吗?当然可以,只要哑巴能让学生学会,岂不是好教师吗?

C、“三看”学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一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是100%参与,还是大于或小于100%;二看,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饱满,板演书写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是否正确,等等;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情况,以便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适时导入下一个环节,准确做好课堂决策。

D、“四看”教师:一看课中是否坚持了“学生中心”;二是否依据模式备课、上课;三是否体现了三维目标,培养了学习能力;还要四看教师的学案备课。

E、评课三看:一看教师是否遵循了模式,是否使用导学案上课,是否充分使用和调动了小组,是否组织了当堂达标测评,严格规定 “讲”绝不能超过10分钟;二看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气氛,是否有走神、打瞌睡精力不集中,或者假学、伪学现象;三看教师是否注重学习方法,关注学习过程,严禁教师上课“对答案”,严禁用标准答案囚禁学生的思维。

12、高效课堂的课堂要求:

A、文本挖掘: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否深刻:有自己的认识,观点,能够分析,结合事例表述、板演、绘图、感受感悟,艺术形式表达、写作、制作、实验、多媒体、录音、辩论等;②寻求方法,发现规律,总结特征,概括重点;③举一反三,拓展演绎,深化提升,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流露。

B、课堂形式:①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弱生是否参与表现,气氛浓厚,人人踊跃;②个体展示、分析、表达精辟,语言通达流畅,语言洪亮,无语病,尽可能到板前或聚焦处锻炼同学们的演讲、说理、辨析、自信的能力,声情并茂,动人;③板面设计精彩、美观、规范、横平竖直、作图科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④点评恰当,突出要点,重在本质规律,被点评的同学要有表示,或口述或板演,要当即纠正其差错;⑤每节要有总结、反思、测评。

C、课堂流程:①预习交流,确定目标;②分配任务、立体教学;③完成任务,合作探究;④展现拔高,师生互动;⑤串插巩固,全面掌握。⑥达标测评,检查验收。

D、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拓展、挖掘、提高,重视能力培养;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课堂效率高,效果好,达标率高。

13、预习、展示、反馈的具体要求:

A、预习:学习的起点——让50%的学生通过自学掌握50%的问题,然后通过合作交流,再让70%的学生掌握70%的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

B、展示:解决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师根据学情组织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展示分为:组内组织的“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大展示要讲究技巧:展示“普遍性”问题,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一般主张由学力较弱的学生多展示;当然对展示内容教师要学会取舍,太难和太易的都不作为展示内容。展示过程教师要敢于“利用”学生,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兵教兵”、“兵练兵”、“兵带兵”、“兵强兵”,“兵教官”、“官教兵”。

C、反馈:落实效益——实行验收制度,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也是对学习目标的回归性检测。在考试制度未被取消的前提下,任何教学都必须满足两个要求:学生的需要和考试的需要。反馈即是当堂达标,又是教师对知识的提炼、拓展和升华。

14、小组的要求和评价:

A、分组:异质同组,同组采用AA、BB、CC分法;同质结对,竞争合作;

B、理念:小组组长又叫“教师助理”。一间教室里的N个小班: 每个小组视为一个“小班”,高效课堂等同于“小班化”教学;

C、小组学习:可概括为“1:6教学法”——1个教师负责解决6个组长的问题,调动掌握6个小组的学情;每个组长负责解决6个组员的问题,调动掌握每个成员的学情;

D、即时性评价:教师上课要抓好小组学习的即时性评价,一评知识;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行为习惯、动作语言;

E、分工:组内“小展示”由组长负责,班内“大展示”有教师负责。

F、一节完整的课堂包括:完成既定的教学进度和任务;完成小组、个人评价。

15、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成为“四者”:促进者、学习者、决定者、幸福者。

A、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换,教师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做学生成长的推手;

B、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还应该成为学习者,与学生一起“同学”。教师上课也是“上学”,教书也是“进修”。

C、一节高效课,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当然不容忽视。尽管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角,但他毕竟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决定”着一节课的好坏质量。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家和民众。

D、从职业特点上,教师还要改变生命现状,做一个发展的人,一个教育理念的行动者,一个幸福的职业者。

16、高效课堂的管理:

A、抓“两头”,促中间:一头指导学案的编制与预习;一头指当堂的达标测评;“中间”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结论生成的过程;导学案的编制即“备课”:主备—年级组—主备—个备—课后备;

B、领导班子上观摩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普通教师上达标课,较弱教师上过关课,整改教师上提高课。校长要“清心”、“正气”、“洗脑”;

C、学科、年级、班组组织自己的听评课; D、立足课堂,狠抓落实:一谈二警三停;

E、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抓教师的观念转变,同时更要抓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

17、高效课堂的三条高压线:

A、预习不充分的课不准上; B、严禁教师与学生“抢风头”;C、必须当堂落实达标

18、高效课堂的“命门”:“开放”是前提,“关键”定成败,产品是课堂,模式出效益,流程生能力。

A、“开放”是前提:教师要敢于放手,学习能力来自“开放”。开放的程度决定了教育的高度。穷人的孩子为什么早当家、能当家?放手就是爱,放手就是“放生”,开放就是解放;

B、“关键”定成败:一切取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是否 真正觉醒和发挥。回到教育的“原点”,探索“人”的教育,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用“展示”解决学习的“内驱力”,形成学习的“兴趣中心”;

C、产品是课堂:要制定课堂标准,淡化教师的“课堂艺术”。再靠教学技艺“包打天下”绝对是一厢情愿,“茶壶里面起波澜”不解决问题,唯有重视课堂标准,才能“生产”出合格的课堂,才能保证让每一个人的每一节课都合格;

D、模式出效益:用四个月的时间,解决模式的“硬着陆”,任何人在临帖阶段都不准许超越模式。“机动车靠左行驶”,宝马车概不例外,这就是“规”,亦为课堂“之道”;

E、流程生能力:兖州一中教学楼前的金鱼会跳舞。掌握了模式,习惯了流程,便能产生良性循环,形成“能力”,所谓“熟能生巧”。

19、教师实现职业幸福的途径:

A、常规途径:总结—反思—实践—总结模式;

B、“小课题”研究:拒绝假大空泛绣花枕头般的“大课题”,揪住课堂教学中的“活问题”,持之以恒地捻针尖,力行数年,必有所成;

C、教师个人俱乐部: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的专业优势,鼓励教师发展个人特长。教师个人俱乐部,还应与学生社团组织实现“双边互动”。

20、高效课堂的文化追求:

A、学校应该是一部大书,一草一木都应是教育资源,都要能够 发挥“教”与“育”功能。校园文化的策划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每一点时空,比如利用教学楼的楼道楼梯,设计一部“中国历史走廊”。利用教室的外墙,制作一个“课间加油站”,利用每一棵树木,创意一个“历史名人园林”,利用体育场,设计一个“奥林匹克文化公园”„„唯有把学生“浸泡”在优质文化里才可以实现教育的目的,如何占领学生的“视线”,是一个方向;

B、团队文化最好的解读是“家”,生生之间最佳关系解读是“家人”;

C、班级文化应基于“责任”的建设,从真正的班规入手,强化自主、平等、尊重、合作、温暖的班级文化。好的班规,既能看见,又能摸着,是一部严肃的“班级宪法”。推荐阅读《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李茂编译)

21、高效课堂符合新课改理念:

A、紧扣“教”与“学”,真正实现了“两个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教学为主”向“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为主”向“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转变;

B、围绕的就是自主、合作、探究;

C、诠释的是“师”与“生”的关系: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实现师生相长;

D、教书育人的完美体现;

E、从“传统”到“高效”的教学比喻

传统课堂是教师抱着学生走,洋思等一类课改典型均属于教师牵 着学生走,高效课堂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跑着走;

教学是什么?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师之体育教师,把篮球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投篮。师之音乐课:为“跑调”的学生纠正“调子”。关于几个教学的比喻。“养猪说”:饲养员不应该代替“猪”吃食,而只应该把猪养肥;“育儿说”:让孩子吃饱吃好,而不能替代孩子吃饭。“妈妈解放”的启示:在襁褓中的孩子让当妈的最累,只有当孩子可以独立“吃饭和行走”时,妈妈才意味着得到了解放。

22、高效课堂模式先“继承”再“生成”:

没有“临帖”岂会有“破帖”?先用“田字格”写字,严禁貌似有见地的批判地学,否则会画虎不成。我们要求所有“共同体”学校用四个月时间进行高效课堂的“临贴”,这个阶段叫“继承”;

第二个阶段叫批判与生成,在这个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嫁接生成不同的课堂特色,这个特色应该讲是“同质异性”的,相同在“高效”,不同在形态上。没有批评就没有超越,当然也不会有真正的生成,“临帖”是为了“破帖”。但一开始就忙着批判,结果一定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批判地学往往呈现为“貌似有见地”。

11.关于新课程合作学习中分组的思考 篇十一

面对这样的合作学习,我们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分组。对这个问题,教师一般都是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组,即:男女学生搭配;学习基础好、中、差学生搭配;能力不同者搭配;不同特长者搭配;不同家庭环境者搭配;不同性格者搭配。小组组成后,各小组内产生组长、记录员、发言人、资料员等,在明确各人职责的基础上分工合作。我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觉得这样的分组对有些合作学习并不适用,下面是我在合作学习中分组工作的一些实践和所作的一些思考。

一、同质三人组

现在的学生,特别是那些学习不是很理想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因为没有自信,对自己的答案不够肯定,或者对问题不明白的时候,很容易跟从那些学习较好的同学,别人怎么说他就怎么说,不愿意或者不會去想别人说的对还是错。在小组学习时,这样的学生人云亦云,甘于做“闲人”。对此,我经常创设一些简单的合作学习内容,让学习能力差不多的三个人组成一个“同质三人组”,这样可尽可能地减少“多余人”的产生。例如:

1关于概率的合作性学习活动:摸球

目标:学生通过摸球感受到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随机性),认识各种颜色的球的个数与概率的关系。

材料:红、黄两种颜色球共20个,不透明小布袋(每组各l套)。

活动过程:

(1)分组活动。

(2)发球和布袋(袋中红、黄球的个数不尽相同)。

(3)先根据两钟颜色的球的个数,每人猜一猜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和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各是几分之几。

(4)各组成员依次从袋中摸球,每人摸球看后放回搅匀,下一个人再摸,第一轮每人摸2次,第二轮每人摸3次,第三轮每人摸5次,并记录结果。

(5)根据记录结果及布袋中两种颜色球的个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填空:

我们组有________个红球,________个黄球,一共________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________,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________。

2计算学校的操场面积

测量操场的长和宽可同样采用这种分组方法,即一人记录,两人测量和读数。三人互相监督,每人都有事做,从而快速高效地完成合作。

二、同质、异质相结合小组

在小组合作中很多人的思考时间往往是不够的,特别是那些思考速度较慢的学生,而这样的学生往往又是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他花时间思考出来的想法,往往没有别人快,很多时候也不如别人的完善,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伤及他们的自尊心,久而久之,他就会放弃独立思考,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对此,我把思考速度差不多、但其他方面各不相同的学生分到一起组成一个4人小组。合作学习时,他们组的思考时间可以比别的组更多一些。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时也特意选择一些能分层次思考的学习内容,所有组达到一个要求,快的组则可进行拓展,得出更多有关联的知识。例如:

在学习乘法性质的活动中发现规律:

小朋友骑自行车,1小时行12千米,2小时行多少千米?4小时和6小时各能行多少千米呢?

1分组。

2各自列出上述问题的算式,观察每一个算式乘数的变化,思考发现积的变化和规律。

3小组成员都思考好之后,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归纳出规律并记录下来。

对完成得快的小组再提出新的合作学习要求:举例证明你们组发现的规律的正确性;而对完成得慢的小组,教师不能盲目、随意地放任自流,要随时进行监控。确切的说,教师应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讨论中去,及时掌控学生学习的动向,并积极引导他们。

三、组长固定、组员定期调整

一个优秀的将军可以让普通人变成勇士,而一个无能的将军,会让优秀的士兵毫无用武之地。一个优秀的组长对整个小组的学习同样举足轻重。在我的实践过程中,曾经参照过春游时的自由组队的形式,但合作的学习效果却并不理想。这样的学习小组与平时的人际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往往都有中心人物,很容易形成“一言堂”。

对此,我改变了学生自由组团的形式,而是采用了学生推荐几个具有较强组织能力、办事比较公正的同学作为组长。再根据他们的学习、习惯等,安排到不同的分组形式里做组长。教师则着重辅导他们怎样做好组长。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由这几个组长轮流确定自己组员的方法形成了几个学习小组。运用这样的组团形式,使每一个学习小组都有几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同学,从而减少了消极学习小组和消极学生的出现的可能性。这样,小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合作更为协调和紧密,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才真正落实到实处。

四、不同原则的分组轮换使用

12.分组合作学习分组表 篇十二

一、研究背景

1. 社会发展的需要

合作和与人共事的能力是21世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但这种素质与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后天习得的。学生在学校中不仅要学到如何竞争, 而且要学到如何合作。合作学习把合作的观念引入了教学领域, 是符合时代要求的。

2. 课改的要求

新课程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即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二、合作学习概述

1. 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 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的背景下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 即在承认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 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 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 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 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 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2. 合作学习的价值

(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当今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 当今的学生又大多是独生子女, 自私、唯我独尊的心理比较严重, 他们习惯于竞争而不善于合作, 而合作又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所以从小让学生学会合作是时代的要求。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学生学会同其他合作伙伴配合, 既积极主动地完成分配给自己的任务, 又要善于融入小组的整体工作, 支持他人, 倾听意见, 互动交流, 协同完成任务, 达到共同提高。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

美国教育家阿姆斯特朗根据人的多元智力理论, 提出了最优的教与学方式问题。在这个理论中他认为提高人际交往技能的主要方式, 应当是通过与他人联系与合作。因此可以这样说, 合作学习既是学习取得成功的条件, 同时其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

三、小学数学课堂上分组的原则和要求

1. 小组的组成形式 (1) 固定分组

固定分组是指根据班级座位较为固定的特点, 将同桌或前后桌的学生组成一组。这是目前课堂合作学习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方式, 其优点是随机进行, 节省时间, 常用的有两人合作学习和四人合作学习。

两人合作是合作学习的最小单位, 是其他合作形式的基础, 一般是以同桌组合为主。在两人组合学习过程中, 学生可以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 如怎样发表意见, 听取别人的意见;怎样进行交流、共同研究问题等。这种合作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展开, 能够有效地缩短学生间的认知距离, 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 促进同桌之间的情感交流。

(2) 自由组合

自由组合是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组合而形成学习小组, 其组内的成员大都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相对固定分组, 自由分组是一种随机性分组。

2.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1) 科学建组, 确保合作竞争的公平合理

合作教学的关键是科学组建学习小组。组建小组时首先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所谓异质小组, 表现为小组成员在性格、成绩、能力、家庭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组内异质是指组间必须是同质。即小组间尽量减小差异, 使其各方面情况相当, 特别是学业成绩方面, 尽量使小组之间的竞争公平、合理。其次是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 可以先把一部分个性表现鲜明的学生在各自自愿的基础上分配到各组, 以便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其他学生。其余的学生按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 使各组学生相互之间由于存在信赖感而畅所欲言。

(2) 有效调控, 促进合作竞争的良性运行

13.分组合作学习分组表 篇十三

语言实验室的陆续引进,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良好的技术设施和语言环境,但是,由于认识不足,这些年来,在外语教学的一般实践中,语言实验室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常常见到的是语言实验课仍然照搬普通课堂的做法,即采用同一教材、同一进度、同一要求和统一训练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同在普通课堂相比没有多大变化。长此下去,基础好的沉重“吃不饱”,不能自主提高。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一旦对学习失去信心,掉队也就成了必然结果。为了探讨改变这种状况,从1993年开始我们在涤纶厂子弟中学进行了“自主学习、分组训练”语言实验室教学方法改革的实验。我与任课教师负责实验教材的编写工作。“自主学习,分组训练”的教学方法是依据语言实验室多信道的传递功能而将群体教学与个别学习组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示,即:学生按不同层次分组,使用不同教材,自主学习,并分别接受教师指导与训练。

实验证明,这种教学方法使教学上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解决。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媒体,学习语言形成能力的活动是教学的基本活动。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听讲,坐等结论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使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地位和作用都有了相应的变化。它反映了一种新的教学结构关系。这种方法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能在同一时间内,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课前,教师将准备好的录音教材发给学生每人一盒,学习内容可以自选,方法可以自定。每个学生都有了充分掌握信息源的机会,能按自己的程度和需求进行必要的重复、跳跃和停顿,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该教材经过一年时间的试用,实验班学生的听说能力到初二期末,同期平行班级比较有了显著提高。

从实验班A、B两组听力测试差异对照统计结果看,对难度大的试题,A、B两组差异很显著,这表明A组比B组进步更大,实现了优生更优的目标。由于学生听说领先,促进了读写能力的提高,使实验班外语教学的整体水平从初一时全学年排第三名,到初二期末,跃居全年级第一,从测试数据看,实验班差生率比初一时降低了10.4%,从而减少了差生掉队现象。该教材还被评为第四届电教年会优秀电教教材二等奖。

“自主学习,分组训练”的教学方法,关键是要有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材。根据实验的要求,我们尝试编制出一套适合普通中学初二学年使用的英语实验教材(包括文字和录音两部分)。这套实验教材是按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新编通用英语教学内容,以单元基本知识为主,附加适当的听、说材料编制而成的。它从设计到内容的选编都是紧紧围绕着课题研究需要的。其特点为:(1)针对性强。A、B两组教材内容难易不同,适合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2)符合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化难为易适应学生自学。(3)注重趣味性。内容巾近学生生活,依据年龄心理特点,力求生动有趣。(4)练习的形式多样化。听说写导向明确,启发性强,为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留有充分余地。实验教材怎样才能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呢?下面仅就这点谈谈在设计教材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不同水平,分别设计和选编学习内容。

实验学校的语言实验设施档次一般,只能容两组信息同时播放。所以,我们设计的教材也只能是有A、B两组不同程度的教材。因为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都是由浅入深、由

14.分组合作学习分组表 篇十四

意志品质含义 意志是人心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人心理活动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 标。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等。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大学生成就事业的保证, 是战胜困难的不竭动力,是大学生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品质。苏东坡在《晁错论》中说:“古之 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各大中专院校在开展羽毛球体育运动项目 时,如何将坚强的意志品质教育贯穿之中,在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心理素 质,必将使该项运动在推进过程中赋予更高层次的意义。羽毛球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羽毛球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活动,形成丰富的社会关系,使学生在复杂的关系 中体验个人独立的意义,以及独立解决、果断处理问题的意义,同时形成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 承受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

2竞争要体现公平,注重对学生竞争意识自觉性的培养 竞争通常是一种激励自我提高的动机形式。个人为了取得好成绩而与别人展开竞争:一 个团体为了取得好成绩而与其他集体展开竞争。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不论国家还是每一位普 通公民,都在不同程度地体验着竞争,面对优胜劣汰的考验,不进则退。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必 须从小就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掌握一定的竞争手段。

羽毛球比赛最讲究“机遇均等”。比赛中工作人员、运动员的一举一动都有规则和规程的 约束,违例就会被罚,不讲情面,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羽毛球运动没有身体、心理以外的任何不平等性。因此,羽毛球运动能使每一位参与者养成公平竞争的意识,并以公平的竞争方式面对 自己一生中的竞争。

3体育团队精神作用体育的团队精神,是指体育团队所有成员理想、信念、价值追求、道德修养、意志品质的整合在团队整体作风、纪律性、凝聚力和士气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当团队意识形成后,教练与队员,队员与队员之间就会达到一种融洽的心理状态。彼此之间的信念、观点、目标、价值取向就会趋于一致。和谐相处,团结合作,共同进步,有利于增强球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教学、训练与比赛的质量。在集体项目的运动队中,常见队员间所表现出来的内部不同的吸引力,由于每个队员之间相互亲密程度不同,每个人都会选择他所喜欢的队员经常交往,从而形成能影响整个队的小团体。教练要对这些小团体在信念与价值观上进行引导,调动其积极性,而简单地把小团体作为对立面,必然出现相反的结果。教练员要引导队员将团队精神的概念转化为以团队为中心的思想,这种思想形成之后,队员就会时刻考虑到自己的队伍,任何战术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都紧紧围绕着这一中心而展开。队员在场上投篮、传球、跑动等都与全队的整体作战意图相符,各个部分都充分地体现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思想意识。

上一篇:婚庆公司的标语下一篇:项目管理咨询服务合同书范本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