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表达技巧归纳

2024-06-12

诗歌表达技巧归纳(共10篇)(共10篇)

1.诗歌表达技巧归纳 篇一

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描写)

学习目标:

1、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时能从描写表达方式的角度思考 2、通过诵读,抓关键词句,准确判断诗歌的描写手法

3、通过练习,能规范表述描写手法及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学习重点:通过诵读,抓关键词句,准确判断诗歌的描写手法

学习难点:通过诵读,抓关键词句,准确判断诗歌的描写手法并结合诗句简析及表达效果

一、真题再现

1、(06年)鹧鸪天·室人降日 以此奉寄(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第(1)题:除“又”字外,还应注意“却”“相望”“天涯”等。第(2)题:教材中采用类似写法的诗文不在少数,比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等。

答案(1)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2)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3)前一句实写,后一句以虚为主,两句虚中有实。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在这明白如话的笔墨中,洋溢着家的温暖,爱的馨逸。语言朴素平实,情真意切,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2、(10年)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2)

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答: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二、知识积累

熟悉古诗中常见的描写手法

1、正侧面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如“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杨柳的娇美形态。又如“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写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显出来。

2、白描。白描就是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画面。

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词全用白描,不加任何渲染烘托,通过纯客观的景物 组成有主观色彩的意境。

3、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多着重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细节,从而使人物形象丰满、鲜明、生动。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最后一句就是典型的细节描写。诗人等着朋友如约前来,左等右等,朋友还不来,已经过了夜半了。百无聊赖之际,便自娱自乐,一个人摆棋谱玩。一个“敲”,一个“落”,传神地刻画出诗人看似悠闲,实则因久等不至而产生的焦虑心理。

4、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再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5、远近、高低、俯仰的变化: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如:《沁园春•长沙》中,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橘子洲头”,描写景物的角度是多样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远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是近景;“鹰击长空”是仰视;“鱼翔浅底”是俯视。

6、通过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多角度描摹。(绘形、绘声、绘色)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赤壁壮丽景色的句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就从视觉、听觉角度来绘形、绘声、绘色。

7、渲染。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一诗:“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这里的“微雨”“暮钟”“漠漠”“冥冥”“浦树含滋”等都是在渲染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以表达离别时伤感的气氛。

8、烘托。烘托就是“烘云托月”,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烘托又叫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用千古风流人物来衬托周瑜,突出了周瑜在自己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反衬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反衬了今日处境的凄凉。

9、动静结合。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有动态的描写,也有静态的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作者以丹青妙笔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动人的画面: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在苍青的松树上,落下斑驳的月影,清澈的泉水在青白的石头上潺潺流过,发出悦耳的响声。这两句诗写景状物由高到低,动静结合,诗句所描写的景致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对山中景物流连忘返的心情。

10、虚实结合

实写,是写眼前的实景,写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写,是写想象中的景象。如: 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万木冻欲折”就是虚写,是想象中的景象。“万木冻欲折”与“孤根暖独回”恰好构成对比,反衬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4)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这种写法与前一种似同实异。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对对方进行设想,不同之处在于后一种设想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的。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从对方着笔的表达技巧,也叫曲笔,即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前两句,诗人极力渲染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氛围,为下文正面描写“思家”,作了情感上的铺垫,更令读者去体会“家”的亲切、温暖。

三、四两句写想家,其异于常人之处在于: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是换一种角度,把自己的思念转化成对方的思念,极写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使思念之情加倍托出。)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

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虚写。通过 “行人”设想他的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情形,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三、方法点拨

1、区别几组概念: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烘托”与“衬托”的区别在于:“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渲染和烘托 的区别: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们说,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2、解题提醒

(1)艺术手法的使用往往是综合性的,但要分清主次。有时候,阅读诗歌时,不确定是哪一种手法时,要从题干和诗句中找答题方向,若锁定为描写手法时,则再进一步去比较后选择。

(2)结合诗句分析要具体,不能脱离诗句本身架空分析。(3)总结概括要力求准确,反复筛选用词。

四、当堂演练

1、判断下列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白描)

(2)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动静结合)(3)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虚实结合)(4)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反衬)(5)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烘托)

2、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解题思路:先分析细节的具体内容,再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个细节,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示例: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3.(新课标全国卷Ⅱ)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 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4、(天津卷)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ƒ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白苎: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ƒ 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例:“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五、本节课有何收获?

六、课后作业

1.(重庆卷)鹧鸪天 酬孝峙① [清] 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韧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2、(辽宁卷)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工,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閒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1)全联视听结合,生动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3、一轮资料: P118 T1、3、6、7

2.诗歌表达技巧归纳 篇二

一、梳理知识, 加强积累

为了给学生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表达技巧知识系统, 累计鉴赏术语, 让学生学有所知, 我们必须对表达技巧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 了解表达技巧的有关常识。表达技巧可分为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三类。表达方式包括抒情、描写、记 述、议论, 说明不常用。其中诗歌是情感的艺术, 抒情方式多种多样, 由此派生的表达技巧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描写手法有渲染、烘托、衬托、白描、动和静、虚和实、欲扬先抑等。

二、讨论辨析, 明确概念

如:辨析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表达方式中的三种抒情方式。首先通过指出下列诗句的抒情方式进行讨论辨析: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接着师生归纳三种抒情方式的异同之处: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都是间接的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于景物之中, 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借景抒情的景指自然风景 (非物品) , “情”分别指喜怒哀乐的情绪和热爱、赞美等感情 (非思想) 。托物言志指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 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 使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托物言志的“物”指景物、物品等事物, “志”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能给人带来视听感官的愉悦, 托物言志却能让人精神境界得以提升。

借景抒情的“景”为纯粹的自然景物或约定俗成的抒情对象, 而融情于景的“景”却具有浓郁的主观情感色彩。

再如辨析对比、衬托、烘托三种表达技巧, 为了充分独立地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培养思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辨析三者的不同之处:

1.指出诗句的表达技巧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杜甫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王维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

2.讨论探究

3.点拨归纳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 对比是相反或相对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 对比双方不分主次,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和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明显。 衬托以次要事物为陪衬, 突出一个主要事物, 一方是工具, 一方是目的, 两者主次分明, 用近似条件衬托主体事物是正衬, 用事物的对应条件衬托主体事物是反衬, 衬托双方有主次之分。 (两显)

三、例题解析, 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受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 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让学生通过例题解析, 掌握高考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方法。

1.出示例题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 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题:这首诗三四两局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2.分析作答

第一步:找景物 (青苔红树雨月) ;找关键词:“愁”“远书”“归梦”;提示愁的内容是思念故乡和亲人。

第二步:分析景物特点 (“青苔”和“红树”在雨中寥落, 在月中含愁, 凄清冷寂) 。

第三步:分析情感 (情感特点:孤独冷清。情感内容:思念家乡和亲人) 。

答案: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最大的特点是融情于景。 (步骤一:点明手法) 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及“雨景”、“月色”的描写, 赋予了客观景物浓厚的主观色彩, 营造了冷寂、凄清的氛围。 (步骤二:具体指出景物特点) 表达了悲哀、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步骤三:具体指出抒发的情感) 。

3.总结方法

①题目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艺术手法、手法) ?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②答题要领:

第一步:要区分鉴赏要求, 即试卷结构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 还是表达方式、章法结构角度, 还是兼而有之进行鉴赏, 必须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是什么)

第二步: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鉴赏。结合相关诗句, 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怎么样)

第三步: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传达怎样的兴趣, 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为什么)

③解题格式:

手法+表达作用 (句意+文意+主旨情趣)

四、习题训练, 拓展延伸

针对高考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鉴赏的重点和难点设立两道习题, 这样可以及时巩固、反馈, 查缺补漏, 掌握运用答题技巧, 让学生学有所获。

第一题:分析以下两首诗的表达技巧。

(1)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 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静拳, 船尾跳鱼拨剌鸣。

(2)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第二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然后回答问题: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①晓寒轻, 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 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驼褐: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1) 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是怎样表现“早行”的? 请举例作简要分析。

(2) 此诗三、四句主要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 有何效果?

3.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病例诊断 篇三

一、病历一:一叶障目,不能立足全诗

病症:在做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试题时,考生往往忽视了对诗歌的整体把握,而更看重对出题点所在的诗句的关注,这样在理解诗歌表达技巧时就容易出现一叶障目,从而忽略整首诗的错误。

病因:考生犯这样的错误,实际上是盲目追求快速答题的心理造成的。其实,能够快速答题固然很好,而保证做题的质量更为重要。一般来说,诗歌鉴赏的做题时间控制在15-18分钟较为合适,超出这个时间则会影响其他题目的作答;而少于这个时间则有可能没弄懂诗歌文意,导致在理解上产生偏差。此外,出题者在出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试题时,往往是立足于诗歌整体的,所以虽然题目中考的表达技巧是对诗歌中的某部分的理解,但是它们都是和整首诗密切相联、息息相关的,如果为了求快而只重点相关的部分词句,必然会在理解上产生偏差。

处方:要解决这种“病症”,考生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初步了解诗歌内容。对于诗歌鉴赏,做题之前要通过阅读能初步地概括其主旨,辨识诗歌的行文思路,进而对整首诗歌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总体的认识,为进一步理解关键诗句、解答题目打下基础。(2)揣摩诗歌深层含义。古代诗歌的作者以诗歌为作为载体表达的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其表现方式有别,手法各异:或直白张扬,或含蓄隐晦,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必须准确分析诗歌的具体内容,这样才能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3)理解诗歌关键词语。遇到诗歌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时,就要把速度稍微放慢下来,认真、仔细地阅读,并且一定要注意动笔把它们画下来。只有圈定好了关键信息,在掌握表达技巧时才会迅速准确地把握。

案例:(2014年高考新课标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试题。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②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③迟。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诗歌提供的是一首写景咏物诗,这类作品通常都涉及景与情的关系问题。题目指向性也很明确,问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所起的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的是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等。词的前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残红满地,沾泥不起。这两句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三句写雨霁天晴,按理色调应该转为明朗,情绪应该转为欢快,但是本词的感情旋律仍旧低调。因为风雨虽停,而红日却已西沉,因此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暮色。因此在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有的考生忽略了后面词句的内容,仅仅把关注点放在词的三四句中,认为雨过天晴,情绪理应欢快,结果导致回答失误。参考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二、病例二:知识贫乏,捕捉不住技巧

病症:一般地说,在诗歌鉴赏中,诗歌的表达技巧不是直接表露出来,而是常常隐含在材料的关键句段中,有待考生捕捉发现。而有的考生知识贫乏,缺乏捕捉表达技巧的能力,以致落入命题者设置的圈套,作出错误的判断。

病因:考生为什么会缺乏捕捉表达技巧的能力?一是知识储备不足,不清楚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哪些内容,不了解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达技巧;二是审题不够仔细,对于题干的要求,甚至对其中带有启示性的意思领会不了,或者产生误会;三是不能抓住关键,由于不能把握诗歌和表达技巧之间的关系,对诗歌内容既不能迅速形成整体意识,又不能深入分析,故而归纳概括的技巧不能抓住主要内容和实质而显得偏颇。

处方:要解决这种“病症”,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概念范畴。表达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它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有时与“艺术特色”“表达特色”“艺术手法”等概念是同义词。表达技巧可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分别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艺术构思。(2)熟悉常用手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②描写手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主要有借景抒情、用典抒情、托物言志或寓理、借古讽今等。(3)辨析易混手法。在诗歌鉴赏中,常常有一些容易混淆的手法,如衬托和对比、借代和借喻、渲染和烘托、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等,在复习备考中就要弄清它们的区别。如衬托有主有次,对比不分主次;对比主体双双出现,衬托主体未必出现。

案例:(2014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试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4.诗歌的表达技巧 篇四

班级: 姓名: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诗后的问题。

除 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试简析之。

2、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望江南

李 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请联系写作背景,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词,回答以下问题。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断肠天,指明丽美好的春日。

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当堂训练2

班级: 姓名: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4、阅读一首宋诗,按要求答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

5.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篇五

王 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本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作用是什么?试分点加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诗后的.问题。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试分析这首诗中“动静结合”的手法。

3、阅读下面的一支小令,回答后面的问题

[清江引]( 秋怀 )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6.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篇六

A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使所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或者以景物烘托人物,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琵琶女的技艺高超和人物凄凉孤独而悲伤的心情。

反衬,是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烘托主体。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声与色、实与虚等相结合,互相形成对比衬托,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如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最后两句:“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以成双成对的“鸳鸯”衬托出人孤寂的心情。

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等以声衬静,衬托出环境的清幽寂静。

2、对比

B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如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高适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等,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给人以深刻印象。

7.诗歌表达技巧归纳 篇七

CAXA制造工程师 (CAXA Manufacturing Engineer, 简称CAXA-ME) 是我国自主开发的商品化程度较高的CAM软件之一。主要应用领域数控加工, 模具生产, 航空航天等[1]。CAXA-ME由CAD造型和CAM加工两个核心模块[2]。CAD造型主要完成曲面和实体设计。本文归纳了CAXA-ME设计中曲面和实体设计的方法。明确线、面、体之间转换技巧。

1 归纳CAXA-ME中实体设计方案

1.1 草图线生成实体

在CAXA-ME中, 选中某个平面XY、YZ、XZ, 创建草图, 绘制草图线, 确定不存在开口环后, F2退出草图, 通过拉伸、旋转、放样、导动即可生成实体模型。如图1所示[3]。

1.2 空间线转换成曲面再生成实体

不在草图中绘制的几何要素为空间线[4]。空间线不能直接生成实体模型, 必须先将其通过各种生成曲面命令生成曲面, 再通过曲面加厚命令, 将其生成实体。曲面包括开曲面和闭曲面, 均可以转换实体, 但要注意曲率过大的地方, 不要加厚过大, 否则难以生成。如图2所示。

1.3 空间线转换成草图线再生成实体

空间线还可以通过草图中曲线投影命令, 将其转换成草图线再生成实体[5]。如图3所示。

1.4 曲面修剪生成实体

某些特殊实体, 需要用曲面修剪和曲面加厚来完成[6]。如图2和图4所示。

2 归纳CAXA-ME中曲面设计方案

2.1 空间线生成曲面

空间线可直接通过曲面命令生成曲面。如图2所示。

2.2 实体转换曲面

草图线不能直接生成曲面, 必须先生成实体后再提取曲面。实体可以提取曲面, 也可以生成空间线, 曲面也可以生成空间线。如图5所示。

3 CAXA-ME中线、面、体三者转换关系

CAXA-ME中线、面、体三者转换关系, 如图6所示。

4 结语

(1) 草图线不能直接生成曲面, 需先生成实体再提取出曲面。

(2) 空间线不能直接生成实体, 需先转换成草图线, 再生成实体或者先转换成曲面再生成实体。

(3) 曲面和实体可以直接提取出空间线。弄清线 (草图线、空间线) 、面、体之间关系可轻松并精通CAXA-ME软件中CAD核心部分。

参考文献

[1]白俊涛, 雷毅, 陈卫东.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的体系机构[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02, 14:1-3.

[2]彭志强, 刘爽.CAXA制造工程师2006实用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3]范文利, 姜洪奎, 张蔚波等.CAXA制造工程师2008行业应用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4]代美泉.CAXA的机械课程自动组卷软件[J].图学学报, 2012, 33:120.

[5]王勇, 赖思奇, 郭磊.CAXA软件的珩磨头三维造型设计[J].煤矿机械, 2009, 30:230.

8.高考诗歌“思想感情”类题型归纳 篇八

一、 对单一情感的考查

有些古典诗歌的思想感情较为单一、集中。例如:

(2010高考语文辽宁卷)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 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 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 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燕子经年梦”较难理解。

【参考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

二、 对复杂情感的考察

有些诗歌含有多层次情感。如:

(2010高考语文北京卷)

古风(其三十九)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 徂辉:落日余晖。② 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 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这首诗与《行路难》是同期之作,创作时间约为李白“赐金放还”离开长安之前。这时的他,已在长安生活两三年,对朝廷腐败和社会弊端有了不少体验。他从自身的遭遇里,看到了如“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一般不合理的用人现象,愤怒之极而产生归隐之念,并发而为诗。

开头四句“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乃登临所见之秋景。茫茫天地间,但见严霜覆万物,西风吹荒野,道不尽景象的浩大空洞与苍凉萧索。这景象,既是大自然深秋的画面,又是社会冰冷的写照。诗人不仅身寒而且心寒了。

际遇多舛,怎不令人痛感“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呢?而这种际遇实因“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所致。诗人感叹身世,并从自身的不得志中,看到了“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的社会现象。“鸳鸾”是传说中高贵的鸟类,《庄子·秋水》说,“宛鸟”“刍鸟”(即鸾凤之属)“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枳棘”乃两种多刺的恶木,非“鸳鸾”所能息止。然而,“鸳鸾”竟栖身于此,与得意的“燕雀”形成多么强烈的对比啊!

诗人极欲改变这种对比,但无能为力,因而只有“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以示对社会不公的抗议了。“归去来”指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剑歌”,指孟尝君食客冯谖因未被重用曾弹剑而歌意欲离去之事(见《史记·孟尝君列传》)。它们已成为封建社会失意者的精神武器。诗人李白即以此为武器,准备拂袖而去了!

【参考答案】(1) 对荣华易逝、命途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2) 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3) 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三、 对变化情感的考查

有些诗歌虽短小,但蕴含的感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阅读白居易的《村夜》诗,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绪?

春 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解析】第一步,找出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霜草苍苍”“虫切切”“月明荞麦”“花如雪”。第二步,仔细审视这些景物所体现的特点,景语皆情语,以景传情。你看前者冷清、愁苦;后者明亮、美好。第三步,抓住能体现人物心态的词语,如“行人绝”“独出门”等,尤其从“独出门”可以发现诗人情感上有一个转变过程。表现在首句和尾句上,尤其是“霜草苍苍”和“花如雪”,两种景象截然不同。

【参考答案】这首诗抒发了詩人由原先的孤独寂寞,到独出门后去排遣烦闷,看到了明丽景色而感到特别喜悦的感情变化。

对情感变化的分析,要关注以下两点:首先,抓住提示,凸显层次,梳理出诗人的感情“由……到……”的过程;其次,要找到导致感情变化的因素,知道导致诗人感情变化的因素是什么,就能对情感发生何种变化作出正确分析。

9.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师版 篇九

一、考点解析

“表达技巧”是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阐述观点所采用的各种手法。“表达技巧”是广义综合概念,它有时与“艺术特色”“表达特色”“艺术技巧(手法)”等概念是同义词。一般来说“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分别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特点(艺术构思)。

二、常见表达技巧回顾: 1.修辞手法主要有:

比 喻

拟人

夸张

对偶

借代

排比

反问

设问。2.表达方式有: 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考查重点:抒情、描写

3.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主要有: 虚实结合、用典、联想和想象、烘托及衬托(正衬和反衬)、渲染、象征、动静结合、正侧结合、对比、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4、结构特点

铺垫、过渡、伏笔照应等

三、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的考查 提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是怎样写景的?

4、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5,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7,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8,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9,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10,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11,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12,比较两首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13,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

修辞

古典诗词讲究语言凝练、语意含蓄,所以常采用多种修辞手法。运用修辞,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一)比喻

作用:

1.形象具体可感。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2.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分析: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二)比拟

作用:1.促使读者产生联想,将事物人格化,富有情趣,生动形象。

2.突出作者的情感。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分析: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三)借代

作用: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引人联想。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四)夸张

作用: 引起丰富联想,突出事物本质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竞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上邪》)

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烈忠贞和无所顾忌的追求,人物形象鲜明,情感真挚而强烈。

(五)对偶

作用: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

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从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六)排比

列锦

作用:1.意象繁密,语言精练。

2.感情强烈,真挚感人。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七)设问

作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文,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八)反问

作用: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九)反复

作用:1.音节舒缓和谐,朗朗上口。

2.强调主题,形成气势,突出情感。3.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3.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十)对比

作用:1.以强烈反差突出事物特征。

2.强化作者思想感情。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十一)双关

作用

1.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

2.使语言含蓄、风趣,令人回味。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十二)互文

作用: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 1.主人下马客在船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3.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解题方法]

1、确定修辞方法

2、结合诗句分析

3、分析修辞表情达意的作用

4、表达的作者思想感情 [试题展示]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问:本词运用了对偶、设问、拟人、比喻

的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后两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之妙。

把水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化无情为有情,似乎山水也为友人的离去而伤心动容,表达了作者对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最后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并作简要分析。

拟人、比喻。天已入暮,但暑气未减,连池塘里的荷花也为酷热犯愁,她把脸庞深藏在圆如伞盖的荷叶下面,深怕烈日的余威毁坏了她娇美的面容。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达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此诗颇富奇趣,寥寥数笔,便更人以满目春光的印象。其生动的效果与这首诗的艺术手法大有关系。请从这一角度作简要赏析。

拟人的手法。百花似乎知道春天将要归去,于是想法设法的要挽留住春天。百花不但“知春”,而且“斗芳菲”,连缺色少香、“无才思”的杨花榆荚也能“解”,使出浑身的解数留住春天,化作漫天的雪飞,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晚春景象!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问: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对比。梅花无论生在“冷落竹篱茅舍”还是长在“富贵正堂琼榭”,都是一样的开花,突出了梅花“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贵品格。

金陵酒肆留别

李 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这一句用了哪些修辞,有何作用? 答案:运用了反问与对比的修辞手法。(2分)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与李白的离愁别绪比起来,也是望尘莫及,突出李白愁之深,愁之长。(2分)诗人以流水与愁思相比较,并以反问的形式出现,使人觉得新鲜,而且语义强烈,更加重了这种离情别绪。(2分)

西江月· 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这首词是张孝祥由潭洲(今湖南长沙)改官离开湖南时,途经黄陵山下,遇风阻所作。问:简要分析本词上片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答案:“满载”两句用工整的对偶描绘风未起时的秋色湖光,蕴含了作者的喜悦之情。“波神”两句用拟人的手法,作者不写自己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况,反而写水神怀着深情挽留他欣赏美好的夕阳景色,写出了作者对这秀美风光的喜爱 ,表达了作者乐观豁达的思想感情.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记叙:就是记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议论:就是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抒情:就是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等主观感情。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 王昌龄《闺怨》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描写

用形象性的语言,对人物、事物、景物、环境、和场面做具体描绘和刻画。描写方式:

正侧结合,动静结合,细节描写,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描,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方面的描绘,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描绘等。(1)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

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首诗不直接描摹雪的状态,而是借人的感受作侧面描写。首句写触觉,二句写视觉,三四句写听觉。诗人以不同感觉,不断变换角度,处处写人,又处处写雪。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什么方式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2)动静结合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

宋•周弼

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周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景象;

王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周诗描写的是动景,王诗描写的是静景。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注]谪仙:李白。化动为静,以静写动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下面这首诗歌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3)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

诗词中的情趣盎然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能使环境描写细致入微,能使诗歌的情趣富有生机。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4)虚实结合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b、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c、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实”。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本诗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初入淮河四绝句

(三)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全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参考答案〗(1)此诗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景。

(2)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国家不统一,人民不能自由往来的残酷现实。

(3)作者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渴望国家统一,人们能过上自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解题思路〗手法+分析+作用 第一步:叙述定向的角度;

第二步:结合诗句内容围绕定向角度具体展开; 第三步:小结这种手法的好处。(表达诗人什么感情)(5)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铺垫作用。

(6)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而以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田家

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7)工笔

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骆宾王《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此诗采用工笔细描的方法,从色彩入笔状物。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画面绚丽,表现了浓浓的童趣和生活气息。

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

直接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如: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直接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感时伤事,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2)间接抒情

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a.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①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描写的景是萧瑟的,它所引发的感情是孤寂的、凄凉的、是深深的断肠人的离愁 ②喜景衬哀情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b.托物言志

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作者的某种抱负和志趣。这类诗写的是“物”,言的却是“志”,“物”与“志”是有机统一的。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例如白居易的《杨柳枝词》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概。

C.借事抒情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D.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今的人、事和时代。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分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鉴赏诗歌有关表达方式的答题步骤: ①要明确指出运用的表达方式所表现出来的技巧或手法。②要结合相关诗句阐释技巧或手法是如何运用的。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指出运用这些技巧或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或传达的旨趣。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做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何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种伤春、凄凉之意。

表现手法

1.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例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2.联想

由一事物联想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例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赏析: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3.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例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赏析: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4.衬托或烘托 指的是以乙衬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例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赏析:苏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

5.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例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赏析: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6.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景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例句: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赏析: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7.对比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例句: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赏析: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8.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例句: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赏析:这首诗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8.起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例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赏析: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提问方式:

1,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2,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3,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4,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5,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6,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7,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8,比较两首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9,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 答题步骤:

这首诗采用了(某种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某种)思想感情或起到了(某种)作用; 答题要点:

1、揭示手法;

2、结合诗歌分析,诗中是如何体现手法的;

3、表达效果:结合主旨、情感(这种手法起到了某种作用)。

构思技巧

1.层层铺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月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做铺垫。长信秋词五首(其一)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这首诗的前三句写景,进行了层层的铺垫,最后一句写人,水到渠成。2.伏笔照应

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的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应与前面呼应。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如: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计,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此诗共分两阙,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照应;“身老沧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3.以小见大

就是写小的景物来显示大的主题,即通过“小景”“小事”“小物”来反映大的主题。它可使诗的意境更深邃,更阔远,主题更深刻。

寒食

韩翊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传烛分火是寒食节发生在宫中的生活小事,但是诗人却借百姓禁火而宫中不禁,写出宫廷的特权,讽刺当权者的腐败,小事写出大主题。4.以景结情

以景结情是指在诗歌创作中,以写景结束诗句,从而抒发感情。以景结情,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横塘

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诗人在末句并未直抒离情别绪,只是把眼前开阔的横塘缩小到与离情别绪更直接相连的细雨、垂柳、画船上,颇具神韵。

三闾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三、四两句以景结情,通过日暮秋风吹落无边枫叶的萧瑟之景,进一步烘托了屈子的哀怨和作者对屈原的同情,显得含蓄隽永,令人回味不尽。5.卒章显志

卒章显志是指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怀。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明自己的心志,亮出全诗的主旨,唱出了敢于与权贵抗争的心声。再如郑谷《菊》中:“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从来不羡瓦松高。”卒章显志,表明菊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也表明了诗人的情怀。又如李白的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6.结构对比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林间自在啼。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清晰。表达作者对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

高考真题引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的第一联的“静”字。方法指津

“表达技巧”题型的审题

1、确定是否考手法;

2、是分析全篇还是局部(句、联、阕)

3、分清“一”与“多”:“哪种”一般只答一种,“哪些”要多角度切入(分清主次)课堂演练1 宿甘露僧舍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很有特色,请你就感受最深的一点做出评价。

1、虚实结合。前两句写弥漫山间的云气直入枕中,让人觉得好像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在这里,千峰、万壑都是虚写,却给人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入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之中。

2、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塑造出一种豪壮、崇高之美。为了欣赏那银山般浪涛的壮观,领略拍天而来的江河的气势,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涤荡心胸。

3、寄情于景。全诗写云气、松涛和水浪,融入了诗人豪迈的胸襟和壮美的情感。

课堂演练2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4分)

10.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复习解题指导 篇十

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

题目类型: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就某一方面提具体问题。

答题要领: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

(1)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

(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

再次,解释(4)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解题格式: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例1、阅读[唐]王勃《蜀中九日登高》,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九月九日望乡台,

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

鸿雁那①从北地来?

[注]①那:奈何,为什么。

【解答指导】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或表达技巧,一般从这几方面入手,看语言有没有特点(浅易,通俗;典雅、庄重;悲壮、豪迈;清新,质朴;委婉、生动;讽刺、诙谐等)。看有没有用修辞。看有没有用特别的表达手法,看结构上有无特点。头脑中有了这几方面的轮廓,就可以逐一对照诗句加以审视。从语言上看,出现了口语“那”,这首诗采用近似日常口语的形式,显得浅近亲切。从修辞上看,三四句采用对比,尾句还运用反问。从表达手法上看,第三句直抒胸臆、第四句却委婉别致。经过这样的分析筛选,就可基本把握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了,解答起来也就有路子,有话说了。解答时先说什么,再说什么,一定要做到思路清晰、层次清楚。如思路不是很清,最好采用分点法,依次说。还要结合诗句来分析,这样才显得有根有据。

答:

例2、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问:谈谈本诗表达技巧上的妙处。(4分)

答:

附常用关键词:

1、修辞方法: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更加生动感人。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用典――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①点化前人语句②引用神话故事③运用历史故事。

互文――“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理解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

反复――叠字叠词叠句。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音节流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

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竹枝词》刘禹锡 (「晴」表面上是说晴雨的「晴」,暗中却又是在说情感的「情」,一语相关。)

2、表现手法:

⑴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这种方式比较直观。

间接抒情――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注意乐景与哀景的关系: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了——哀景、乐景、愁景?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描写技巧:烘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⑵文艺表现方法 :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比兴手法――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情感更浓郁。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

铺陈――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指的是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叙陈述。

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龙象征皇上最高权力,凤凰象征皇上的德行,麒麟是长治久安的象征,猿声是旅人离分时的伤感的表现,鹤是永生的化身,鸳鸯是爱情的象征,大雁给分离的情人带来消息,知了象征复活之后便是死亡,梧桐常在描写秋天的诗中出现,杨柳表示别离,兰花是纯洁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标志,“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

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抑扬关系――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或文意先贬抑后褒扬,犹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顶。

[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即文势先高扬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扬后贬抑,好像瀑流,从高处飞泻而下。

[似贬实褒]对值得歌颂的对象不正面褒扬,而寓褒于贬,正话反说,用贬抑的语气来褒扬,看似贬抑实为褒扬

[似褒实贬]对应该贬抑的对象不直接贬抑,而寓贬于褒,反话正说,用褒扬的语气来贬抑,看似褒扬实为贬抑。

3、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首句标目――开宗明义,直接点题。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新乐府序》)。这个“目”就是的中心论点,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指明了“航标”。

开门见山――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曲笔入题――不马上就触到本题,开头先来一个发端。运用的好,会使有跌宕起伏之感,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伏笔――是在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回应”的写作技巧。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理,往往能让人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惊喜;同时能使出色生辉,具有独特魅力。

照应――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一篇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这样,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脉络。照应的作用。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溱。

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点明主旨。

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上一篇:学车作文250字下一篇:在战友聚会上的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