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与贫儿读后感(精选11篇)
1.王子与贫儿读后感 篇一
《王子与贫儿》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王子与贫儿》这本书,感受很多。《王子与贫儿》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它描写了一个贫苦儿童汤姆和一个描写一个贫苦儿童汤姆和一个富贵王子爱德华交换社会地位的童话式故事。贫儿汤姆从小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贫困生活,幻想着自己能有一天当上富贵的王子,而爱德华因厌倦死板、空虚的宫廷生活,也幻想着能到民间尝尝作贫儿的滋味。于是有一天,他们交换了身份,开始了新的生活。贫儿汤姆在王宫里享尽荣华富贵,还当上了英国的新国王;而真正的王子爱德华却开始了一段四处流浪、饥寒交迫的日子。
读了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小说鲜明地表明了人生生来平等的民主主义思想和环境决定人物性格的唯物主义观念。汤姆并非天生就只能当贫儿,爱德华也不是生来就只能当王子,全部的不同只在服饰和地位。爱德华就曾跟汤姆说:“要是我们光着身子走出去,谁也分不清哪个是你,哪个是我!”的确,当贫儿穿上王子衣服时,大家都把他当成王子;而爱德华穿上贫儿衣服后,大家便认定他是贫儿,这里既没有什么“天生富贵”,也没有什么“天赋王权”,问题的关键只在穿什么服饰和处在什么地位。不仅如此,汤姆在穿上王子衣服,被人推上王位后,便立即颁发仁慈的法律,释放无罪的囚犯,否定封建法律的荒谬,指责宗教裁判所的草菅人命,成了被万民拥戴的开明君主。而爱德华在穿上贫儿衣服后,也能在重新当上国王时废止酷刑,昭雪冤狱,颁布新法,以改善人民的处境。这是他俩突然心血来潮或良心复苏吗?不,这是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客观影响,是健康、朴素的人民生活对人的改造作用。汤姆从人民中来,健康、朴素的人民生活使他从小就具有善良、正直的品质和同情苦难、嫉恶如仇的性格。而爱德华从王宫走到人民中去以后,受人民生活的影响,也逐渐具有了跟统治者截然不同的品质和性格。最后还有一点,小说虽然取材于16世纪英国,但读者从小说所描写的人民大众的苦难生活,很自然会联想到19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劳动人民的艰难处境;从小说所描写的统治者的为所欲为,很自然会联想到当时美国资产阶级政府的专横欺诈;从汤姆和爱德华交换身份后的思想言行,也很自然会联想到深刻的种族歧视。因此,小说虽然取材于16世纪英国,但其批评的矛头是指向19世纪的美国。
误会和交换身份,就是这一部童话的主要情节,而这看似俗套的设置,却在马克?吐温笔下显出了隐含的光辉。
苏垚
2.王子与贫儿读后感 篇二
小说《王子与贫儿》 (以下简称《王》) 的童话叙事模式、巧妙的对比手法和幽默讽刺的语言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而其中的对比手法运用尤其激发了众多学者的浓厚兴趣。作品以两个对比色彩鲜明人物为题旨“标示”, 暗示了小说中将包含穷人和富人的两种迥异生活方式的描述以及作者对他们的不同态度 (张丽, 2005) 。开篇伊始, 小说就描绘了两个小主人公王子爱德华和贫儿汤姆的不同身世背景和生活境遇。他们俩在同一天出生, 王子一出生举国欢庆, 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而贫儿的出生只是给家人徒增烦恼。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巧妙的是, 作者在小说中安排这两个小主人公在某一天相遇了, 使两人的对比描写一步一步推向高潮。可以想象, 他们由于社会阶级悬殊, 毫无共同语言, 彼此不能理解, 于是两个人决定交换身份, 开始冒险生活, 在"新"生活中, 两人处处碰壁, 深有感悟, 作品在其间也充分运用了对比 (廖海君, 2011) 。另一处对比便是亨利八世的血腥统治与汤姆和爱德华施行的仁政, 在亨利八世在位时, 人民往往会因为很小的过错而被判处绞刑, 而汤姆和爱德华爱护人民, 珍视他们的生命。迈尔斯的宽容善良和其第休的阴险恶毒也构成了对比, 休斯欺骗众人, 强娶伊迪丝, 霸占家产, 罪大恶极, 但迈尔斯却原谅了他, 免除了休的绞刑。约翰坎第和汤姆的母亲也构成了对比, 前者心肠恶毒, 时时毒打汤姆, 后者则是位仁慈的母亲, 愿意用生命来保护孩子 (冯彤, 2012) 。
由此可见, 《王》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 它对表达小说主题、推进故事情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 不可忽略的是, 作品中的对比手法对于小说叙事的趣味性和故事展开的幽默效果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着重分析小说中的对比手法和其所产生的幽默效果之间的关联。幽默思维所用的对比常表现为不对称的形势, 或叫倾斜的对比。不对称产生不和谐, 不和谐便是笑料的来源 (杨学良, 2002) 。这类幽默讽刺在本书中, 表达了马克·吐温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思考, 也引发了读者心灵的共鸣。
二、语言的对比
首先是通过借助不同语体, 来制造幽默。譬如使用一本正经的语言来讲一些低俗琐碎的事情。书中爱德华反复声明自己是王子, 但是在亨利看来, 爱德华只是个犯了病的可怜孩子, 但是为了好好照顾爱德华, 亨利一直依照宫廷礼节, 表面上顺从。比如“亨利把买好的童装和皮鞋抱在怀里, 高兴地回到寓所, 走进房间, 跑到床边问道:‘陛下, 您还没有睡醒吗?’” (马克·吐温, 1998.以下关于该小说的引文都出自此译本, 不再另注) 。亨利面对犯病的孩子, 使用“陛下”、“您”这类的尊称, 询问是否睡醒这种琐事, 这两种语体的对比, 容易让人不自觉地莞尔一笑。
其次是将人物的间接引语和作者的话交替使用, 造成两种语言手段的对比, 来唤起幽默。亨利和爱德华相互告知彼此经历之后, 亨利毕恭毕敬地请求爱德华允许他坐在陛下面前, 爱德华立刻答应了他的请求, 还封他为爵士。而此时“亨利赶紧坐到椅子上, 心里笑道:这下可太好了, 不但以后不用罚站了, 而且这位童话故事中的国王还封我为爵士呢。当然, 他做梦也不会想到:在国王面前荣获赐座的, 在英国他是第一个, 此次封爵的事, 也是真事, 并非儿戏。”国王面前的礼节, 在亨利看来成了“罚站”, 而爱德华对他实行的封爵仪式, 在他心里也是孩童的游戏。另一方面, 作者的插话中又写道“荣获赐座”、“此次封爵的事, 也是真事”。亨利的心中所想与作者的话便形成鲜明的对比, 幽默效应显而易见。
最后是一类天真的老实人形象。这类形象常见于西方的幽默讽刺文学, 他们按照自己既定的思维逻辑行事, 而他们的思维逻辑常常与正常人大相径庭, 以此来制造笑料。在汤姆担任国王期间, 鞭童汉弗利哭哭啼啼地前来求见, “‘陛下, 因为鞭童就是我的职业, 我就靠鞭童这份薪俸来维持生活的。假如, 陛下不再读书, 不再受老师管教的话, 那么我就会失业了。……敬请陛下恕罪, 发发慈悲, 答应臣下的请求, 还希望陛下继续读书, 我好仍然忠于我的职务。……我今天来, 是因为法文老师没有鞭打我, 我想是因为陛下停止读书的缘故, 所以我才前来请愿的。’”居然有鞭童这种职业?!想必这是读者看到这里心中一定十分惊讶, 紧接着阅读后文, 幽默之风扑面而来。王子没有好好读书, 鞭童就替王子受罚, 当王子成为国王不去学习了, 鞭童还来请愿希望继续受罚, 以保存工作奉养家庭。在我们看来, 鞭童这种替人挨打的职业十分荒唐, 然而汉弗利还巴望着这份工作不放, 请愿继续这份工作。书中人物和读者对于同一事物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造成了突出的幽默效果。
三、人物的对比
首先, 人物对比引发的幽默意境, 通常在于人物自身的不协调和矛盾性, 譬如人物的言行、表里、目的和效果等等的不一致。亨利和爱德华赶往伦敦时, 爱德华嘱咐亨利保管好他写给哈弗特公爵的信, “这时爱德华问道:‘……不要丢掉了。等到了王宫之后, 你就亲自把它交给哈弗特公爵吧!我想这么办, 是最合适的。’‘知道了, 我一定这样办。’亨利嘴上虽然答应着, 可是心里却想, 他的精神病又犯了。”亨利嘴上应允, 心里不以为然, 既典型的比的表里不一的人物对比。
其次, 人物对比不仅限于同一人物的不同侧面的对比, 还有不同人物的性格对比。幽默讽刺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一对相互映衬的人物性格。雨果教唆爱德华行骗, 雨果假装自己得病, 一位好心的农夫跑来帮忙, “‘是, 是的, 老爷, 你这样善良, 谢谢您……不过, 老爷爬起来以后, 我反而更痛苦, 您就让我这样躺着吧, 没关系, 在旁边的弟弟会照顾我的, 等一会儿就会好的……老爷, 您瞧, 我们的命运实在太坏了, 除了害这种讨厌的病以外, 又没有钱来买东西吃。请您可怜可怜我们兄弟俩, 赐给我们一点钱吧。’农夫就从衣袋里掏出钱来, 放进雨果的怀中, 又对爱德华说:‘喂, 小家伙, 我帮你把你哥哥抬到那边的屋檐下去, 让他稍微睡一会儿, 或许会好些。”爱德华被他这么一说, 答道:‘我跟他不是兄弟。我也是第一次看到他这种怪样子!’‘什么!你说什么?你们不是兄弟俩吗?’雨果急忙用可怜的声调掩饰道:‘老爷, 请您听我说, 这孩子原本就是一个无情无义的家伙。他不愿意照顾我, 所以不愿意承认我这个做哥哥的。’‘喂, 小混蛋, 你为什么这么没良心呢?怎么说出这样薄情的话呢?他不是你的哥哥, 那么, 是你的什么人呢?’‘他不是我的什么人, 他是一个要饭的, 又是一个贼。他骗了你的钱, 还要把你的钱包儿偷走呢!’‘哇!我的钱包不见了。’”雨果在这里花言巧语, 偷盗农夫的钱包;爱德华却直言不讳雨果的耍诈行为, 揭露真相。两人完全不同的性格, 通过对比, 更加饱满鲜明。爱德华劝告农夫用棍棒去揍雨果, 雨果一听立刻跳起来飞奔逃窜, 实在令人捧腹大笑。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对比手法和幽默语言使得这部小说在文学历史中一直熠熠生辉。通过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对比产生幽默的几种类型在本书中都有体现。王子爱德华和贫儿汤姆在身份交换之后, 处于自己全然陌生的环境, 遇见了许多出人意料的事情, 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笑料。我们也可以得知借助对比手法, 夸大其中的不协调性, 是制造幽默的重要因素。这有助于我们今后解剖分析其他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幽默大师马克·吐温在《王子与贫儿》中纯熟地运用对比手法, 不仅彰显当时社会的现实意义, 批判讽刺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丑陋现象, 而且启发无数后人的创作灵感和众多人士的研究分析。马克·吐温的作品风格独树一帜, 对美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幽默语言之中蕴涵深刻的哲理思想, 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同时, 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摘要:《王子与贫儿》是十九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小说虽然以十六世纪的英国为背景, 却影射了十九世纪的美国资本主义社会。作者在作品中使用了大量对比手法, 构造了跌宕起伏的情节, 刻画了性格迥异的人物, 衍生出令人捧腹的幽默效果, 并由此阐发出深刻的主题思想。本文针对《王子与贫儿》中的对比手法及其产生的幽默效果进行分析, 试图为该作品的解读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王子与贫儿,对比手法,幽默
参考文献
[1]张丽.浅析马克·吐温《王子与贫儿》的结构艺术[J].时代文学 (双月版) , 2005, (04) :46-47
[2]廖海君.浅析《王子与贫儿》原著中的对比艺术[J].安徽文学, 2011, (08) :125
[3]冯彤.浅析《王子与贫儿》[J].青年文学, 2012, (15) :36
[4]杨学良.幽默技巧种种[J].语文天地, 2002, (04) :39-40
3.《王子与贫儿》读后感 篇三
这是马克・吐温来自美国的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 因为一见钟情,我很快就完成了。
这本书描述了一个机缘巧合下掉富人与穷人的孩子汤姆和爱德华王子童话的身份。汤姆成为一个受尊敬的万贫困儿童王子,享受荣华富贵,一旦英国的国王;爱德华王子是真实活着的人,成了欺负乞丐,苦难的故事后的主题。从这项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英国公众的生活状态都铎王朝下:下层人民生活在贫困之中,乞讨,甚至生活的这个手段已经被无情地剥夺的最低水平;上流气体暴躁,专制亨利八顺从的脾组合物,受惊。整个国家处于极度恐怖环境。爱德华出生于注定要成为下一任国王一本书,他出生在同一天汤姆是一个生活靠乞讨可怜的孩子。在这样的两个人谁我知道:珍惜生命,因为生命总有人比你差;要保持良好的,纯粹的心脏,不要被所谓的虚荣蒙蔽,成为一个没有人性的人;我们要更大的利益,不以自我为中心,做的人根本大局。这种保护已经在真正的王子和他的需要迈尔宋思衡顿的朋友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勇气,什么是一个人(虽然我是一个女孩,),因为他的保护,他可以重新获得的财产,成为伯爵。
4.《王子与贫儿》读后感 篇四
《王子与贫儿》主要讲述的是:在一次阴差阳错下,两个天壤之别,本无交集的人――住在垃圾院里的汤姆.康第和衣食无忧的爱德华王子因长相一样而互换身份。从那以后,爱德华王子过上了闻所未闻的悲惨生活:整天被拳打脚踢,四处流浪,饥寒交迫,因一直把自己“幻想”成王子而受到了落魄世子亨顿的一路保护,也见识到了被英国残忍法律剥削的人民的贫苦生活。而汤姆则从刚开始的不适应(王宫烦琐的生活)到渐渐享受起了当国王(老国王死后即位)的气派,也代替爱德华当了一段时间圣明且慈悲的国王。爱德华经历磨难后再次与汤姆重逢并换回身份,接位国王,他封了亨顿为爵士,让汤姆得到了厚待,因当“乞丐”时的见闻所以一直让仁慈之心对待大英子民……
回想起爱德华与亨顿在伦敦桥附近的酒馆失散之后的事,还颇有几分意味。爱德华被他那丧心病狂的“爸爸”带去“乞丐帮”,偷听到了“乞丐帮”的人倾诉各自的悲惨遭遇:瘸腿的、独眼的、家破人亡的……蜷缩在角落里的爱德华竟然拿出一派“国王”的行头,立誓要让他们得到解放!在这个贫富悬殊的时代,以一个“小叫花子”的身份注定只能被劳役剥削,自身难保,何谈什么解放!“乞丐帮”的人都不禁倍感可笑。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帮主”竟然放话要保护这个让人感觉患有“幻想症”的“小叫花子”!可是,仔细想想,也在情理之中:他只是被大英法律所压迫,不得不去偷去抢,沦为乞丐,何尝没有人性!这下帮里的人都不敢吭声了!……回味一下,确实让人哑然失笑,可这也不是反映了英国残忍法律带来的后果――子民怨声载道,成为“阶下囚”、“下流胚”吗?
当上尊贵“国王”的汤姆并没有因为真正国王------爱德华的出现而恐慌不已,打算继续“篡权夺位”,而是迫切希望爱德华拿回本该属于他的一切;而流落街头的爱德华回归王位后,并没有忘恩负义:向“顶替自己”的汤姆用刑,将帮助自己的亨顿忘记,而是给予了他们厚待……看了后,我感到汤姆和爱德华,是两个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中的孩子,却同样拥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灵。在上天的安排下,他们虽然互换了角色,但并没有造成天下大乱的局面。这场特殊安排让贫儿改变了他的人生成了爱德华的忠心大臣,使王子真正体会到人间的疾苦为我们留下动人的故事。而整本书最让我愤愤不平、感触颇深的是:在亨利八世即位国王的时候,竟然连小孩子都得到被虐待,犯了一点儿小错的人民都得到被严刑拷打,生不如死……旧时代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中国“南京大屠杀”、“抗日战争”……与今天的生活相比,我们不是身在福中吗?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难道我们不该发愤图强吗?难道我们不该遵纪守法吗?难道不该好好报答社会的栽培与恩典吗?可是,纵观现实,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仿佛成了青少年前进路上的“拦路虎”……
小孩子一天到晚“衣来伸手”,锦衣玉带,光鲜亮丽;“饭来张口”,山珍海味,还挑三拣四。养尊处优,却一无所长,经不起风吹雨打。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视力下降,学习退步,成了新一代“低头族”;上网抄作文,搜答案,还“誓死不认”。其实,换位思考一下:作为孩子,我们整天只是吃喝玩乐,而粗活累活全交给父母做。父母给予了我们宝贵的生命,还得含辛茹苦地照顾我们:做饭、洗衣服……而我们还跟他们闹脾气,“狮子大开口”;父母为我们精心准备生日蛋糕,我们还嫌口味,我们何曾记得父母的生日?父母为我们挑合适的衣服,我们还嫌款式,我们何曾为他们买过一件让他们称心如意的礼物?作为学生,我们无非需要认真学习、完成作业,而老师要批改作业、备课、讲课。我们写一份作业,老师批改全班的作业;我们听课,老师费尽心思备课、尽心尽力讲课;我们按时上学放学,老师上班比我们早,下班比我们晚。所以我们应该尽力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做爸妈的“贴心小棉袄”;品学兼优,成为老师的“得力小帮手”。
5.《王子与贫儿》读后感2篇 篇五
兴安一小 四年四班
单冠翔
《王子与贫儿》这本书讲的是主人公汤姆和爱德华交换身份的故事。
汤姆出身贫困人家,四处流浪;而爱德华出身王宫,过着贵族的日子。一次偶然的机会,让长相完全相同的两人互换了衣服,导致他们的身份也互换了。汤姆过上了王子的日子,还当上了新的国王。而爱德华却四处流浪,对贫困人的生活有了深切的体悟和了解。最后他们又换回了身份,爱德华又当上了国王。
读完这本书我感到如果人的出身不同,那么看待世界的眼光就会不同。爱德华出自贵族,没有过过苦日子,他不知贫苦人的处境,对苦难没有什么认识。而汤姆出身贫穷,深深知道贫苦人家的难处。所以他俩换了身份后,汤姆才会设法帮助穷苦的人,而爱德华经过流浪生活的磨砺,也明白了贫苦人的生活有多难,看到了那些人那么的可怜,才想到他以前做的事多么荒唐啊!
所以,一个人看到世界的眼光和对待世界的方式受出身影响很大,若要改变自己的方式和眼光,要去自己经历不同生活。就像爱德华,想真正了解贫苦的人,那只有自己也成为贫苦人才能感到他们的难处。
最终爱德华在很多人的帮助下又重新当上了国王,并且能够体恤人民,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我觉得我们也是一样,在生活中丰富自己的阅历,才会有更多的角度看待世界,更好的方式对待世界。
《王子与贫儿》是一本会让人深入思考的好书,值得品读。
读《王子与贫儿》有感
在假期里,我看了一本经典名著《王子与贫儿》。
这本书的作者是马克·吐温。讲述了16世纪英国的社会状况,以童话的形式描述了一个贫民的穷孩子汤姆,由于一个偶然机会,戏剧性地与王子爱德华调换身份,当上了英国国王的故事。
心地善良的汤姆当上了国王后做了不少好事,得到了人民的爱戴和拥护。而真正的王子爱德华就在民间流浪,当起了乞丐。他尝遍了酸甜苦辣,让他亲眼目睹了民间的疾苦,深切地感触到英国法律的残酷与社会阶层的矛盾。到了最后,真正的国王重新归位了。
看完全书,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使我明白了真诚待人的重要性,而且还让我懂得了追求自由、平等与友谊的重要意义。
6.《王子与贫儿》读后感五年级作文 篇六
今天,我读了这本书------《王子与贫儿》。
故事是这样描述的:在英国,有一个叫汤姆的孩子,他只有七八岁,是一个从小生活在垃圾场里的小孩,每天幻想着自已能做富贵的王子。还有一个叫爱德华的孩子是英国的王子,他在王宫住厌了,总想着能到民间尝尝作贫儿的滋味。他和汤姆差不多大,长的也很像。有一天,他们俩的梦想实现了,俩个人的身份互换了,汤姆做了王子,爱德华做了贫儿。汤姆在做国王的时候,做了很多有利于老百姓的的好事,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而爱德华王子在垃圾场里也吃了很多的苦,看到了很多人都吃不上饭,了解了民间的疾苦。过了几十年,爱德华写了一封信给他的舅舅,因为舅舅认得他的笔迹,所以爱德华又赶上了第十八世国王庆祝典礼。所以在最后,爱德华恢复了自已的身份,做了一个真正的优秀的国王。
这本书真好看,我觉得书中的爱德华王子与汤姆都是好孩子,也都是好国王。因为他们都为老百姓着想,也为他们做了许多的好事。我决定从现在起一定要做一个优秀的银河学子,将来长大了也要做一个好人,为人民服务。
7.王子与贫儿读后感 篇七
王子与贫儿读后感800字---命运的玩笑
马克吐温是美国杰出的小说家,他写的故事幽默、诙谐,我曾经读过《竞选州长》、《百万英镑》。这次妈妈在绰韫益阅读帮我申请到了的《王子与贫儿》,太好了。
汤姆是个贫穷可怜的孩子,他住在肮脏的垃圾大院,吃不饱、穿不暖,每天要出去乞讨,回家还要挨酒鬼爸爸、狠心奶奶的毒打。只有妈妈还能给他一点点的温暖,半夜悄悄溜到他身边,给他一点点省下的面包皮吃。如果在运气比较好,能讨到足够的食物时,他还能到安德鲁神父那里,听故事,学各种知识。汤姆最喜欢和小伙伴们玩假扮王子的`游戏了,因为他梦想着自己能成为王子。
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汤姆来到宫殿门口,被善良的爱德华王子邀请进去玩。真正的王子也非常向往自由的生活,汤姆和王子换了衣服,想体验一下彼此的生活,没想到他们的相貌、身材、声音都是一模一样。就这样,爱德华王子去了贫民窟,尽管他说自己是王子,但没有人相信,得到的却是辱骂和毒打。()汤姆当上了王子更多的是恐惧,怕被人发现了会被砍头,但是大家都认为他是得了疯病,就这样,他每天被几十个人伺候着吃饭、穿衣。而真正的王子就非常倒霉了,他先被汤姆的父亲狠狠的毒打,后来又四处流浪,还差点被人谋杀了。通过这些事情,王子知道了在父亲统治下,百姓的生活是多么的凄苦。幸好,他遇到了好心的迈尔斯爵士,在他的帮助下回到了伦敦。在新国王加冕礼上,爱德华用藏起的玉玺证明了自己才是国王,汤姆也心甘情愿地帮助他恢复了王子的身份。
8.《王子与贫儿》读书笔记 篇八
这本书的作者是马克.吐温。它讲的是一个穷孩子——汤姆。堪蒂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当时的英国王子——爱德华成了朋友。他们玩游戏,互换了身份,王子变成了贫儿,贫儿变成了王子,因为他们外表太像了,所以看不出来。贫儿汤姆穿着王子的衣服,享受荣华富贵,当上了新国王。而王子爱德华却四处流浪,受到嘲笑和讽刺。
好人亨利帮他回到王宫,汤姆把王位还给了爱德华。最后爱德华理解了人民生活的困难,成了一位仁慈的国王。这故事讲了马克。吐温对当时社会的批评和讽刺,当时社会的不平等,上等人物媒体日会人民的痛苦。
9.读《王子与贫儿》有感 篇九
这本书是英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主要讲了在16世纪的英国,一位至高无上的王子――爱德华都铎在王宫内诞生。顿时,举国狂欢。而在同时同刻,一个贫穷不受人关注的男孩――汤姆康第在“垃圾院”诞生,他们俩长得几乎一模一样。几年后,汤姆因意外,戏剧性地与王子爱德华互换了身份。汤姆用玉玺砸核桃,进餐时喝洗手水,处理公务一窍不通……闹了很多笑话。而王子则流浪民间,尝遍酸甜苦辣。最终,他俩回到了原来的身份,王子爱德华成为了一代明君。
这本书虽然以16世纪的英国为背景,却是在影射马克吐温所在的现实环境及19世纪的资本主义的美国,它无情地戳破了当时人们对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幻想。小说通过一个虚构的故事,生动地反映出了美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批判了统治者的豪奢和凶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统治者的怨恨和不满以及对受苦受难的人民的同情。
这个故事中,王子与贫儿互换身份的经历带给了我许多启示,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小王子流落民间那样的困难,但我们不能轻言放弃,自暴自弃,要像王子一样乐观冷静,寻找出路。当然我们也会像汤姆一样得到不劳而获的幸福,那时,我们不能豪奢和骄傲,目中无人,要像汤姆一样,继续用自己的双手去打造真正的幸福,把那份不劳而获的幸福“送”回去。
10.读《王子与贫儿》有感 篇十
本书的作者是马克吐温,是美国人,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出生于一个乡村贫穷律师家庭。从小外出学艺。
马克吐温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经历了美国从自由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时期。有作品:《竞选州长》、《镀金时代》、《傻瓜威尔逊》、《赤道环行记》……等等。被世人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王子与贫儿虽然取材于16世纪的英国。但批评的矛头却指向19世纪的美国。其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讽刺意味。
这本书,我最喜欢一段话:“他的衣服全是好看的绸缎,浑身珠宝生光,腰间悬着。镶着宝石的剑和短刀,脚上穿着精致的长筒靴。后跟是红色的。通过这句话。我感受到了皇室的华贵。
《王子与贫儿》这本书,我欣赏汤姆的好学、同情心,爱德华的善良和天真,亨利的助人为乐。这些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
★ 读《王子与贫儿》有感
★ 读王子与贫儿有感400字
★ 地王子与贫儿有感600字
★ 《王子与贫儿》读后感
★ 王子与贫儿读后感
★ 王子与贫儿读后感
★ 王子与贫儿读后感作文
★ 王子和贫儿读后感
★ 假期读王子与贫儿心得总结
11.王子与贫儿的英文读后感 篇十一
Two boys borned in the same day but lead a total different life.Tom Canty ,a pauper, lives in a poor family in a the slum of London.His father is a abusive person, his mother and his two sister were clumsy but comely.Only his grandma loves him.Little tom wish that one day he will become a honorable prince living a rich and populous life.To most pauper this is only a beautiful dream, but to Tom Canty this dream came ture.Prince Edward was 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his mouth.He is a royal prince and the King of The British Empire in the future.Everyone loves him.He had been arranged to learn the royal manner and other knowledges.That’s to cruel for a kid.Little young prince was fed up with the red tape and vacant life, wish to become a common people, lives a ordinary and leisurely life.One day the two boys met in accident, they were astonished that they look so alike, the prince said If we go out naked, who also don”t know which is you, which is me!。That’s true.As a jest they swiched their clothes.While dressed in the pauper“s rags, the Prince leaves the palace to punish the guard who knocked Tom down.However, the boys look remarkably alike and because they switch clothes, the palace guards throw the prince out into the street.The Prince fares poorly in London because he insists on proclaiming his identity as the true Prince of Wales.Meanwhile despite Tom”s repeated denial of his birthright, the court and the King insist that he is the true prince gone mad.Edward eventually runs into Tom“s family and a gang of thieves and Twain illustrates England”s unfair and barbaric justice system.After the death of Henry VIII, Edward interrupts Tom"s coronation and the boys explain, switch places, and Edward is crowned King of England
【王子与贫儿读后感】推荐阅读:
王子与贫儿好词好句09-21
高中小王子读后感08-11
小王子读后感-读后感09-01
小王子读后感650字07-22
写小王子的读后感08-16
《小王子》读后感400字10-22
骆驼王子读后感600字初中作文06-11
短篇小说《小王子》读后感08-09
短篇小说小王子读后感10-13
小王子读后感 用真心对待朋友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