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的技巧方法口诀

2024-09-14

写文章的技巧方法口诀(精选7篇)

1.写文章的技巧方法口诀 篇一

一篇好的作文,就像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只要我们细心雕琢,就能使其光彩夺目,呈现独特的魅力。考场作文必须要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要让老师在一瞬间就被它吸引,被它打动,这就是作文技巧范畴。

第一、拟个靓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灵魂。所谓“好题文一半”,好题目的标准是准确、简洁、新颖而富有表现力。那么怎样做才新颖而富有表现力呢?

有很多网络编辑都在为写文章而苦恼。敢问你写文章是为了啥,作家出书是为了啥。有人说,作家出书是为了出名为了卖钱,其实你错了,作家出书是为了让别人读他们的书,画家作画时为了让别人欣赏他们的画,那我们写文章就是为了让别人能读我们的文章,为了分享,来大家都看来,这样的文章才会有点击。像我的站是一个企业信息类的网站,为这个站写软文的时候,我一般会选择从侧面去写一件事情,比如大家都写优质链接的重要性,那么我就会去写普通链接的好坏,注重于普通,虽然文章内容上都是相差不大,但是大部分都还是在做普通链接,而关于柚子链接的文章又太多,所以,反而会有更好的效果。下面就说下怎么写好文章提高网站文章的点击率。

第二、每篇文章不一定都要写成软文

什么事软文?软文就是在文章中加上自我宣传的因素,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是让你的产品也可能是你自己,但是如果你每篇文章中或多或少都涉及广告,就算读者们不烦,我想网编们也烦了,软文营销的确对我们的网站推广有很大的好处,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个物极必反的效果。如果你真想让大家都喜欢你,包括喜欢你的文章,那么你就必须不要让大家在你的每一篇文章中都看到广告,其实不加广告在文章中也是对你自身的一个宣传。

第三、发表文章之前要自我营销

俗话说的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你是一个文笔特别棒的人,经常会写写文章,效果也都很好,偶尔有几篇文章访问量不高,你也可能觉得不以为然。如果你是一个很好的写手,但是有一些日子你发现自己文章访问量少了,如果你觉得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那我今天就来教给你如何让你的文章每篇都有很高点击量的不正常现象。你知道孔子吗?我们都知道在看书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孔子曰,一般来说每个名言前都有,也许看过一两次你不觉得什么,如果孔子曰了成千上万次,那你是不是觉得孔子很有学位,等下次再看到孔子曰的时候,你会给他一个高的权重,点击量也会高。所以你可以在的文章里做一下自我营销。好东西立牌子,坏东西砸牌子。当你敢在你的文章前面加签名时,说明你就真需要拿出本事来了,要不然自己的牌子还没立起来就让自己砸了。

第四﹑写文章一定要下真功夫

打个比方吧!我想大家都实力派的演员。其实写文章也是一样,如果你随随便便就写篇文章,还梦想着被推荐到首页或者点击量出奇高,我想前提只有一个,你不是专家就是顶尖的写作高手高手,不过说实话就算是专家或高及写作高手写的文章也不一定都被推荐到首页或者点击量超高。毕竟有价值这个衡量标准,有真才实料的文章才是有实力的文章。假如我们不是专家或者正在处于向专家迈进的过程中,那么我们就更应该认真对待了。就算写的不好也没有人来笑话我们。

2.写文章的技巧方法口诀 篇二

一、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夯实写作基础

作文课上, 我让同学们确定身边的一个人作为观察对象, 对观察的要求是:

第一, 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 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 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第二, 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 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 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 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 一丝微笑, 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 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 印象就越清晰, 理解就更深刻, 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第三, 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在观察时, 要抓住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 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 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写作之前, 我再次强调, 描写必须突出人物特征, 不要求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导下, 大多数学生的作文, 对人物的描写颇为生动逼真。

二、以真实熟悉的素材凸现写作魅力

第一, 写人物说了什么, 做了什么。描写人物大体是从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入手。但是在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 这四个方面并非要全写, 有时外貌和心理可以不写, 当然, 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然而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必须要写, 而且还要写得具体、真切。否则, 就难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或精神风貌。

第二, 写人物怎样说的, 怎样做的。写人物说话, 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 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 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 还是动作描写, 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习惯等, 否则就会平平淡淡、干干巴巴, 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

第三, 让人物自我表演。学生写作前, 我强调指出写人物说话、做事, 最好让人物自己说、自己做。作者要像故事片中的导演, 在幕后指挥, 让人物自我表演。而不要像纪录片中的解说员, 自己一味地介绍。这样, 笔下的人物才富有立体感, 才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良好效果。

指导学生写熟悉的事, 主要是让他们写自己经历的事。学生自己是参与者, 对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 都十分清楚, 写起来自然比较容易。尤其能够把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写进去, 从而揭示出事情的意义。

三、以片断写作的训练提高写作技能

写整篇作文固然重要, 但费时较多。因此, 在指导学生写整篇作文的同时, 我还指导学生写片断练习, 以突出写作训练的重点, 二者交叉进行, 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怎样写好片断呢?我向学生提出四点要求:第一, 要围绕一个中心写。因为是片断, 内容要集中, 不能漫无边际地写;第二, 要真实。必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写自己的观察所得, 不能脱离生活, 编造离奇的故事;第三, 要具体。写出自己所看到的或听到的情景, 不能空洞无物;第四, 要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也就是要赋予片断一定的思想意义。

四、以精益求精的自改完善写作内容

第一, 朗读。让学生明白只有读, 才能发现错别字和不合语法的病句。语感是最好的“老师”。所以, 学生写好作文后, 我让他们放声读两遍。有时, 还让他们录音, 然后放录音, 听听是否有词句的错误。听到有问题的地方, 用笔划出来。这种方法简单、易做, 学生乐于接受。

第二, 词句修改的具体方法:一是删。删去多余的字、词、句, 使语言简洁明快;二是增。增加一两个或几个字, 使语句明确、生动、流畅;三是调。调整语序, 使表达合乎逻辑;四是换。换个词或句子, 使表达更严密;五是改。作文中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错误, 应认真对待, 予以改正。在修改中, 我要求学生运用教材中介绍的修改符号, 予以改正。在学生自改的基础上, 再让学生互改。两人或几人一组, 相互评论,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3.文章开头的技巧 篇三

一、 设置悬念

文章一开始就揭示激烈的矛盾冲突,制造悬念,把读者带入到情境之中,产生欲知究竟之感。例如:

一群魔影在墙上晃动着,鞭打声,镣铐声,伴随着敌人的咆哮声,使人难以入眠。一小时后,两个小特务抬着一具血肉模糊的尸体走了出来。(《战斗在敌人的心脏里》)

这种开头,言简意赅,悬念迭起:敌人毒打审讯的是谁?为什么要拷打他?“血肉模糊的尸体”又是谁?从而激发起读者不读完全文决不罢休之感。

二、渲染气氛

所谓渲染气氛,就是借助天气、环境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从侧面烘托出文章的主题。这种开头能有效地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例如: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穷人》)

作者抓住“寒风呼啸”“起着风暴”“又黑又冷”等自然景物的描写,突出了环境的险恶,反衬了渔夫一家生活的极度贫穷;“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心惊肉跳”等词句勾起了读者对渔夫性命的担忧;“(小屋里)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食具)闪闪发亮”“(五个孩子)安静地睡着”反映了桑娜的勤劳、善良,为下文收养两个孤儿埋下了伏笔。

这样的开头,引人入胜,通过渲染气氛,有力地烘托出文章的主题。

4.写文章的技巧方法口诀 篇四

B.铊中毒

C.地方性氟病

D.痛痛病

E.地方性克汀病

(1).以皮肤损害为显著特点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为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第4题慢性砷中毒特异体征为皮肤损害,早期可出现弥漫性褐色、灰黑色斑点条纹;皮肤“色素沉着”与“色素缺失”多同时出现在躯干部位,以腹部(花肚皮)、背部为主。皮肤角化、皲裂以手掌、脚跖部为主。四肢及臀部皮肤角化,可形成角化斑、赘状物。皮肤角化、皲裂处易形成溃疡,合并感染,甚至演变为皮肤癌。

(2).胚胎期和婴儿发育早期机体严重碘缺乏可引起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第5题地方性克汀病是由于胚胎期和婴儿发育早期严重的碘缺乏,从而导致的一种比较严重的碘缺乏病的表现形式。表现为:患者生后即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体格矮小、听力障碍、神经运动障碍和甲状腺功能低下,伴有甲状腺肿。

(3).引起居民以斑釉齿和骨骼损害为特征的患病率显著增高的是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第6题居民斑釉牙和骨骼损伤是较为典型的慢性氟中毒表现。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一定地区的环境中氟元素过多,从而致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居民经饮水、食物和空气等途径长期摄人过量氟所引起的以氟骨症和氟斑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

2、某孕妇经产前检查,诊断出胎儿有严重缺陷。做出这一诊断的行为属于医疗保健机构为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的孕产期保健服务活动中的 B

A.母婴保健指导

B.孕妇、产妇保健

C.胎儿保健

D.母婴健康检查

3、男性,20岁,在一次劳动用力时,突然出现左侧胸痛伴呼吸困难。查体发现气管向右移位。

(1).该患者胸痛、呼吸困难的原因可能是

A.急性心肌梗死

B.急性渗出性胸膜炎

C.急性左心功能不全

D.左侧大叶性肺炎

E.左侧自发性气胸

【正确答案】 E

(2).查体时,左肺叩诊音可能出现

A.清音

B.浊音

C.实音

D.正常叩诊音

E.鼓音

【正确答案】 E

(3).肺部听诊时可发现

A.左肺呼吸音消失

B.左肺呼吸音增强

C.左肺可闻及胸膜摩擦音

D.左肺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

E.左肺语音震颤增强

【正确答案】 A 4、05

E.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生活饮用水中含砷量不得超过

5、A.地方性砷中毒

B.铊中毒

C.地方性氟病

D.痛痛病

E.地方性克汀病

(1).以皮肤损害为显著特点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为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第4题慢性砷中毒特异体征为皮肤损害,早期可出现弥漫性褐色、灰黑色斑点条纹;皮肤“色素沉着”与“色素缺失”多同时出现在躯干部位,以腹部(花肚皮)、背部为主。皮肤角化、皲裂以手掌、脚跖部为主。四肢及臀部皮肤角化,可形成角化斑、赘状物。皮肤角化、皲裂处易形成溃疡,合并感染,甚至演变为皮肤癌。

(2).胚胎期和婴儿发育早期机体严重碘缺乏可引起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第5题地方性克汀病是由于胚胎期和婴儿发育早期严重的碘缺乏,从而导致的一种比较严重的碘缺乏病的表现形式。表现为:患者生后即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体格矮小、听力障碍、神经运动障碍和甲状腺功能低下,伴有甲状腺肿。

(3).引起居民以斑釉齿和骨骼损害为特征的患病率显著增高的是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第6题居民斑釉牙和骨骼损伤是较为典型的慢性氟中毒表现。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一定地区的环境中氟元素过多,从而致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居民经饮水、食物和空气等途径长期摄人过量氟所引起的以氟骨症和氟斑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

6、表浅粘膜下脓肿切开常用

A.表面麻醉 B.局部浸润麻醉 C.阻滞麻醉

D.气管内插管全麻 E.基础麻醉加局麻

7、某县妇幼保健站组织医疗队下乡为孕妇、产妇做健康方面检查。检查的以下主要内容中属于孕产妇保健服务的是 C

A.为胎儿生长发育提供咨询和医学指导

B.为新生儿生长发育提供咨询和医学指导

C.为产妇提供心理方面的咨询和指导

D.对严重遗传性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和预防方法提供医学意见

8、医疗机构从事药剂技术工作必须配备 D

A.保证制剂质量的设施

B.管理制度

C.检验仪器

D.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

9、对于《执业医师法》的适用对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本法颁布之日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医学专业技术职称和医学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B.乡村医生、军队医师

C.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中的医师

D.在中国境内申请医师考试、注册、执业或者从事临床示教、临床研究等活动的境外人员

10、A.腹腔注射

B.灌胃

C.皮内注射

D.涂皮

E.静脉注射

(1).通常使化学毒物表现出最大毒性的染毒途径是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在毒理学试验中常用的染毒途径有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和注射途径,在这四种途径中,经过消化道和皮肤染毒由于机体的屏障系统和肝脏首过效应,实际进入血液循环到达靶器官的物质相对减少。而在注射途径中,腹腔注射和经皮内注射的物质依然要通过组织液、血管内皮层才能达到血液循环,这个过程会减少物质进人血液循环的量,只有静脉注射,所有的受试物都是全部进入血液循环,达到靶器官,因此作用于靶器官的到达剂量水平最高。所以应该引起的毒性最大。

(2).在毒理学试验中较少使用的染毒途径是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较少使用的染毒途径是皮内注射,主要是由于试验的暴露途径是要代表人可能的暴露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人很少通过该途径暴露于外界物质。

11、A.代谢活化成终致癌物过程的中间代谢产物

B.不经代谢活化即有致癌活性的物质

C.需经代谢活化才有致癌活性的物质

D.兼有引发(启动)、促长、进展作用的物质

E.经代谢转化最后产生的有致癌活性的代谢产物

(1).直接致癌物是指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直接致癌物是指化学物不需要经过体内的代谢转化,而直接可以促使细胞出现恶性转化,形成肿瘤的物质;

(2).完全致癌物是指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化学物的致癌过程有三个阶段,引发、促长和进展阶段,在任何一个阶段发挥作用的物质都是致癌物,如果一个物质在所有的三个阶段都可以发挥作用,那这样的物质称为完全致癌物。

(3).近致癌物是指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在间接致癌物于体内进行代谢转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称为近致癌物

(4).终致癌物是指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最终产生的具有致癌活性的代谢产物叫做终致癌物;

(5).间接致癌物是指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间接致癌物是需要在体内代谢转化以后,形成的代谢产物为具有致癌活性的物质

12、某县城镇要配套建设相应的现代化水厂,供给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和一定的商业服务用水。你作为一名公共卫生医师在这项工作中担负有重要责任。

(1).水源的选择上除了考虑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便于防护以外,还有

A.安全卫生

B.技术经济上合理

C.运行费用低廉

D.兼顾城镇的中远期发展

E.配水管网配置方便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选择水源时,必须综合考虑以下原则: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防护、技术经济合理。

(2).经水厂处理过的水,其水质应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的要求,包括流行病学上安全、感官性状良好和

A.化学成分正常

B.有毒化学物质含量正常

C.矿物质含量丰富

D.水中化学物质对健康无害

E.水中不含有毒有害化学成分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制定原则要求:水质在流行病学上安全,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健康无害,确保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3).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分别对铁和挥发酚、氟化物、游离性余氯都作出了明确的限量要求,这些指标为

A.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

B.特殊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

C.一般化学指标、学指标

D.感官性状指标、学指标特殊化学指标、毒理特殊化学指标、细菌

E.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微量元素指标、细菌学指标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规定常规检验项目分为四组:即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以及放射性指标。其中铁、挥发酚指标属于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氟化物属于毒理学指标;游离性余氯属于细菌学指标。因而第3题选择A。

13、A.可引起瞳孔扩大

B.可引起呼吸抑制

C.可引起共济失调

D.可引起急性心力衰竭

E.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1).吗啡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吗啡为阿片类镇痛药,对呼吸中枢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小于镇痛剂量即可抑制呼吸,使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降低,每分通气量减少。

(2).碳酸锂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碳酸锂用于抗躁狂症,但不良反应多,血药浓度大时可引起意识障碍、共济失调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3).乙琥胺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乙琥胺为治疗癫痫失神发作的常用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偶见过敏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14、05

E.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生活饮用水中含砷量不得超过

15、《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发现检疫传染病或者“疑似检疫传染病”时,必须迅速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其时间规定为 D

A.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

B.最迟不得超过8小时

C.最迟不得超过16小时

D.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

16、《化妆品卫生监督实施条例》的施行时间为 A

A.1990年1月1日

B.1991年5月1日

C.1992年10月1日

D.1995年1月1日

17、对甲类传染病,向卫生防疫站报告的时间 A

A.城镇最迟不得超过6小时,农村最迟不得超过12小时

B.城镇应于12小时内,农村应于24小时内

C.城镇和农村最迟不得超过12小时

D.城镇和农村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 18、01mg/L。第6题应选择C。

19、医疗机构施行特殊治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

D

A.病房负责人同意后实施

B.科室负责人同意后实施

C.科室全体医师讨论通过后实施

D.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员批准后实施 20、所有局麻药都使血管扩张,而致吸收加快,其原因是

A.阻滞了副交感神经节和节后神经纤维 B.阻滞感觉神经纤维

C.阻滞了交感神经节的节后神经纤维 D.阻滞了运动神经纤维

E.以上均不是

21、表浅粘膜下脓肿切开常用

A.表面麻醉 B.局部浸润麻醉 C.阻滞麻醉

D.气管内插管全麻 E.基础麻醉加局麻

22、A.代谢活化成终致癌物过程的中间代谢产物

B.不经代谢活化即有致癌活性的物质

C.需经代谢活化才有致癌活性的物质

D.兼有引发(启动)、促长、进展作用的物质

E.经代谢转化最后产生的有致癌活性的代谢产物

(1).直接致癌物是指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直接致癌物是指化学物不需要经过体内的代谢转化,而直接可以促使细胞出现恶性转化,形成肿瘤的物质;

(2).完全致癌物是指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化学物的致癌过程有三个阶段,引发、促长和进展阶段,在任何一个阶段发挥作用的物质都是致癌物,如果一个物质在所有的三个阶段都可以发挥作用,那这样的物质称为完全致癌物。

(3).近致癌物是指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在间接致癌物于体内进行代谢转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称为近致癌物

(4).终致癌物是指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最终产生的具有致癌活性的代谢产物叫做终致癌物;

(5).间接致癌物是指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间接致癌物是需要在体内代谢转化以后,形成的代谢产物为具有致癌活性的物质

23、急性冠周炎的局部治疗应首先采用

A.切开引流 B.龈袋冲洗上药 C.银袋切除 D.龈袋刮治 E.龈袋烧灼 24、5℃,血压80/60mmHg,脉搏94次/分。

(1).对该患者做进一步体检时最可能发现的体征是

A.脑膜刺激征

B.球结膜充血,皮肤出血点

C.皮肤黄染,肝、脾肿大

D.腓肠肌压痛

E.腹部压痛及反跳痛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根据病人的表现可以判断此病人患有流行性出血热,且为低血压休克期。进一步检查可以发现相关的血管病变,即有出血、充血及渗出性水肿。所以第10题答案应选B。

(2).最有助于诊断的化验检查是

A.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B.血气分析

C.尿常规检查

D.粪便常规检查

E.脑脊液常规检查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最有帮助的检查为尿检查。尿外观可见小片状膜样物,系由尿蛋白及脱落的上皮细胞组成。尿蛋白多为(+++)~(++++),显微镜下可见管型、,红细胞及巨大融合细胞,巨大融合细胞内可检出病毒抗原。

B1题型 25、5mm,针距1mm B.距创缘1mm,针距2mm

C.距创缘

26、一患儿以肠梗阻入院手术,术中医师将膀胱认作囊肿切除,造成患儿储尿、排尿功能严重受损。该事件中,医师的行为属 B

A.术中并发症

B.过失

C.意外事件

D.直接故意

27、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除了 A

A.没有说明书

B.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C.血袋有破损、漏血

5.写文章的技巧方法口诀 篇五

但是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作文结尾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从而使文章变得前功尽弃。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情况看,学生常见的结尾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拖沓,该收尾的时候不收尾。本身作文表达已经很清晰完整了,可有的小作者还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使得文章主次不明。更有甚者,还要画蛇添足,加上一些额外的内容,使主题变得不集中。

其次是只知空洞地喊口号。在小学,很多孩子习惯了模式化的写作,结尾如“向某某学习”“激动地留下了眼泪”“令人终身难忘”……等,这种写法都无助于提升文章的主题。

那么如何才能写好结尾,提高习作的可读性呢?下面也介绍几种常见的但又十分生动的可以夺人眼球的结尾方式:

1. 引用结尾法。我国不缺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诗词歌赋,当文章快要结束时,引用这些知晓度高,又语义深刻的内容来收尾,既可丰富文章内容增加文章内涵,同时还可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

2. 描写式的抒情结尾。在记叙性的文章中,当故事都已结束,情感表达收到预设效果后,一般文章都可以顺着原先的环境描写,再自然地进行环境刻画,从而提高文章的意境,这样虽没有蕴意深刻的点睛之笔,但水到渠成,效果非凡。

3.点题式结尾。文章点题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有开门见山的,有中间露脸的,更有结尾总结的。一般情况下,作者文章写到后面,表达的基础都已经铺就,在这时把文章的主题写作的意图点出来,那正是好时候,所以人家也把这种结尾方法称为“画龙点晴式”。

6.写小说的技巧和方法 篇六

写文章和庭院规划是一样的道理,一个空洞的大纲和一个空院落是一样的,我们要往里面添加内容,就是平时积累的素材。院子里可以添加一颗海棠树,还可以添加一个锦鲤池、一架葡萄藤,一挂秋千等等。那么是添加在什么位置就要根据情况规划了。文章的素材也一样,前后安排得当,并且随时添加随时调整,因为不一定什么时候来了灵感,一个素材就形成了。

要养成随时记录素材的习惯,很多素材灵光一闪,只要你不记录下来,它就会消失。你不可能把无数个素材全部记在脑子里。不断积累素材,不断添加到丰字的大纲里面去,并规划调整。

经过一段时间积累,添加了一定量的素材后,你会发现你的“丰”字大纲丰满了变长了。每一个素材都是一个丰富的内容,无数个素材串联起来就变成了一串糖葫芦。

但是,每一个素材一定要为你的总纲服务,要学会取舍。就像做菜一样,尽管乱炖很好吃,但终究不是名菜。一盘名菜要色香味型俱全,没有一盘名菜是什么都有。

7.跟鲁迅学修改文章的技巧 篇七

文章不厌百回改,千磨万砺始成金。鲁迅先生说:“写完之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答北斗杂志社问》)又说:“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些宝贵的经验,对于我们写出好文章尤其是修改文章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以大家最为熟悉的鲁迅名篇为例,通过对手稿(原稿)和发表稿(定稿)的比较对照,来直观地“看看”鲁迅是如何精益求精地修改文章的。

一、删繁就简,力求简洁精炼

(1) 原句:在我一生之中认为我师的之中……(《藤野先生》,见《鲁迅手稿选集》)

改句: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同上)

(2)原句: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学上的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藤野先生》,见《鲁迅手稿选集》)

改句:……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同上)

(3)原句:人人愿意知道现钱和新夹袄的阿Q的中兴史,看去是天然的事,所以在酒店里,茶馆里,庙檐下,便渐渐的问出来了。(《阿Q正传》,见《晨报副镌》1921年12月4日—1922年2月12日)

改句:人人都愿意知道现钱和新夹袄的阿Q的中兴史,所以在酒店里,茶馆里,庙檐下,便渐渐的探听出来了。(见《呐喊》)

例(1)“在……之中”句,一个并不长的句子里就出现了两个“之中”,显得重复、累赘,读起来感觉拗口;再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自然就包含着自己“一生之中”的意思。此外,“一生之中”似有总结生平的意味,用在这里也不得体。所以鲁迅就“毫不可惜”地将其删除。例(2)“解剖学上的图”比“解剖图”的范围要宽泛得多,而根据上下文可知:这个图是指作者笔记上画的“下臂的血管”图。删去“学上的”三个字,切合语境,表义较原先准确,简洁明了,避免了歧义,念起来也感觉顺畅。例(3)原句说未庄的人们愿意知道阿Q的中兴史,在修改时又加了一个“都”字加以强调,这时再说这件事“看去是天然的事”实在没有必要,是冗余言语。故作者毫不犹豫地删除了该句,并用具体形象的“探听”一词替代了“问”字,活画出未庄人探究阿Q“中兴史”兴趣的浓厚和询问的细致。

“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文心雕龙·练字》)从以上三例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删繁就简毫不手软,的确做到了“无情地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车尔尼雪夫斯基语)。这些“示例”对那些舍不得“忍痛割爱”者尤其具有示范功效。

二、悉心斟酌,务求准确严密

(4)原句: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总是养不过夜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见《鲁迅手稿选集》)

改句: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同上)

(5)原句:从此就看见许多新的先生,听到许多新的讲义。(《藤野先生》,见《鲁迅手稿选集》)

改句: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同上)

(6)原句:在我一生之中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奖励的一个。(《藤野先生》,见《鲁迅手稿选集》)

改句: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同上)

例(4)从手稿的影印件来看,原先是没有“总是”二字的,是鲁迅后来添加上去的。最终定稿时,觉得不妥,还是把它删掉了。推想起来,对自然科学也很喜爱的鲁迅大约觉得“总是”两字强调无一例外,说得太“过”,并不符合科学精神。删掉这两个字,表现出作者为文之严谨,体现了作者用语之准确。类似这样追求用词准确、表达严谨的范例还有《祝福》的开头部分对祥林嫂的肖像描写中有关“眼睛”一词的替换。“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明她是一个活物”,最初在杂志上发表时用的是“眼睛”,后来收入集子时改为“眼珠”。我们平常所说的眼睛除了眼珠,还包括眼皮、睫毛等。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眼珠间或一轮”比“眼睛间或一轮”要准确、严密得多。

例(5)中的“新”是多义词,用它作修饰语含义比较宽泛,表意指向不甚明确。像原句中的“新的先生”,既可指没见过的先生,也可指新来的先生。作者初到仙台,人生地不熟,“看见”的自然是“陌生的先生”。改“新”为“陌生”,指向就明确了,表意也较原来清楚。将“新的讲义”改为“新鲜的讲义”(这里的“讲义”是鲁迅借用的日语词汇,是指上课内容),则在原来没有学过的课堂知识这层意思的基础上,又多了一层上课内容新颖、让人感觉新鲜的意味,表达较原先准确、贴切。总之,修改后的用词,避免了“新”字的重复,不仅使句意表达较原句准确严密、贴切自然,也使改句音韵和谐,读来感觉朗朗上口。

例(6)中的把“一生之中”“毫不可惜”删除,这在例(1)的分析中已作说明。除了这一被改处之外,作者还把“奖励”改成了“鼓励”。从手稿影印件上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先写的是“鼓励”,后来改成了“奖励”,最后还是改回到“鼓励”。这样否定之否定的修改,说明这是作者在精心地“炼字”,值得我们品味。叶圣陶说:“用词要用得正确、贴切,需要比较一些词的细微的区别。”(《认真学习语文》)“奖励”和“鼓励”的用法还是有些差别的。“奖励”是“给予荣誉或财物来鼓励”;“鼓励”是“激发、劝勉”的意思。藤野先生给留学时期的青年鲁迅以人格上的尊重、精神上的鼓励,并没有给予什么荣誉或财物,所以鲁迅用“鼓励”一词最恰当、贴切,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恩师的赞美、感激之情。这里虽然只改动了一个字,但却有点石成金之妙。

三、讲究声律,追求顺畅和谐

(7)原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筛下时,将绳一拉,便罩住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见《鲁迅手稿选集》)

改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侯,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同上)

(8)原句:阿Q本来也是正人,我们虽然不知道他曾经蒙什么明师指授过,但他对于“男女之大防”却历来非常严。(《阿Q正传》,(见《晨报副镌》1921年12月4日—1922年2月12日)

改句:……我们虽然不知道他曾蒙什么明师指授过……(见《呐喊》)

(9)原句: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们所打劫的是平民。(《流氓的变迁》, 1930年1月1日《萌芽月刊》第一卷第一期)

改句: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们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将相。(见《三闲集》)

鲁迅在修改例(7)时,直接在手稿上通过连续添加的形式,把“筛下时”改成了——“竹筛底下的时候”。正式发表时,又把“绳”改为“绳子”。“竹筛底下”比“筛下”要明确得多、具体得多,准确地写出了鸟雀进入捕具的部位。不过,鲁迅如此添加的意图主要还是从语言的音乐美的角度来考虑的。将单音节词改成了双音节词,使得句子音节自然和谐,节奏舒缓有度。极其口语化的叙述,让人觉得如叙家常一样亲切自然。

“言辞当求美也。”(杨树达《汉文文言修辞学》)。如果说例(7)是为了追求语言的声韵美将单音节词改为双音节词的范例的话,那么例(8)则是作者为了追求语句的节奏美,将双音节词改为了单音节词。改句把双音节的“曾经”改换成单音节的“曾”字,就是为了和后面单音节的“蒙”字搭配合更协调,念起来更顺畅。这样看来,是用单音节词还是双音节词,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语境和题旨的需要而定。这正如修辞学家陈望道所说的:“语言文字的美丑全在用得切当不切当:用得切当便是美,用得不切当便是丑。”(《修辞学发凡》)

例(9)改句中添加了“不是将相”之后,便与前面的“不是天子”相对,把“侠之流”终于是奴才”的本性揭示得更清楚。这一添加虽与原句的意思没有什么根本不同,但在声律上却是大不一样了:改句较之原句整齐匀称,音节分明流畅,节奏感明显增强了。它虽在表意上并没有增加什么新信息,却弥补了原句声律上的小瑕疵,使得改句具有形式上的对称美、音律上的节奏美、语意上的对比美,这样看起来顺眼,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真可谓声情并茂、美不胜收。

四、增添词句,力求生动形象

(10)原句: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采腊梅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见《鲁迅手稿选集》)

改句: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同上)

(11)原句:(藤野先生)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藤野先生》,见《鲁迅手稿选集》)

改句:(藤野先生)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同上)

(12)原句:他跪着俯伏下去时,果然背上有一个圆的小包袱,青色布,上面有些暗红色的花纹。(《眉间尺》,见《鲁迅手稿选集》)

改句:他恭敬地跪着俯伏下去时,果然看见背上有一个圆圆的小包袱,青色布,上面还画上一些暗红色的花纹。 (同上)

例(10)中手稿的影印件非常清晰地显示:鲁迅把“采”涂掉了,而改成了“爬上花坛去折”。仅用一个“采”字,的确太平常了,不够具体,显得很一般。加上了“爬上花坛去折”这样一个描述“采”腊梅全过程的“连动式”修饰语,比原先单用一个“采”字具体、形象多了。特别是一个“爬”字,尤为传神,活画出小孩子天真、顽皮的性格特点,充满了童趣。

例(11)加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非常真实地“复原”了藤野先生当时作自我介绍时的情景。描述这样很有个性、很特别的“声调”,先声夺人,写出了独特的“这一个”。不仅如此,还为文章结尾“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作了必要的铺垫,是一个巧妙的伏笔。总之,这一“添”成了描写藤野严九郎“亮相”时的精彩一笔。它在起到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艺术效果的同时,也彰显出文章照应之自然、作者行文之严谨,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技巧。

例(12)是写复仇者“黑色人”被召进王宫时的情形。从手稿的影印件可以清楚地看到:鲁迅在“跪着”的前面用插入符号加上修饰语“恭敬地”三个字。这样,在凸现黑色人“恭敬”神态的同时,也表现出复仇者的冷静、机智。至于对“小包袱”的描述,改句加了一个“圆”字,与前一个“圆”字连在一起,构成了叠音词,不仅念起来更为顺畅,而且使“小包袱”具有立体感。“还画上一些暗红色的花纹”的描述较之于“有些……花纹”的交代,显然要具体、详实得多,同时也能避免和前句中的“有”字重复。总之,改句通过加上恰当的修饰语,改变了原句的粗疏、笼统,使得“小包袱”——这一复仇的重要“道具”像电影里的特写镜头般醒目、突出,更具视觉冲击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突破常规,营造独特效果

(13)原句:只有着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吃喝。(《孔乙己》,见《新青年》1919年4月第六卷第四号)

改句: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见《呐喊》)

(14)原句:直到下半天,几个人寻到山坳里,看见刺柴上挂着他的一只小鞋。(《祝福》,见1924年3月25日《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六号)

改句:直到下半天,几个人寻到山坳里,看见刺柴上挂着一只他的小鞋。(见《彷徨》)

例(13)中,作者把“着长衫的”改为“穿长衫的”是出于表达口语化、通俗化的需要,并没有什么超常之处。倒是将“吃喝”改为“坐喝”有些不同寻常。文句是写“穿长衫的”在咸亨酒店“阔绰”用餐时的情景,用常用词“吃喝”来描写无疑是正确的,似无改动的必要。大约作者觉得这个词太一般了,不仅毫无新鲜感可言,而且也无法准确、传神地表现出“穿长衫的”下馆子吃喝的个性化特征,于是就自造新词“坐喝”来形容。这个超常搭配、临时“生造”的词语,非常形象、传神地“描摹”出“穿长衫的”坐着喝酒的情景,也和上文所写“短衣帮”站着喝酒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所有这些对小说主人公活动场景的生动描述,为酒店里“唯一的”“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另类”——孔乙己的出场作了十分精彩的铺垫,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所以能取得这些艺术效果,与作者突破常规、创造性地运用新词“坐喝”,凸显“畸人”的生活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例(14)是祥林嫂机械地叙述“阿毛的故事”中的一段话。原句中“小鞋”的两个定语——“他的”“一只”是按常规顺序排列的(表领属的词+数量词),非常正确,也符合我们的语言表达习惯。如在《无常》的手稿上,鲁迅就把“鬼王拿的是小小的一块虎头牌”的语序改为合乎常规的“……一块小小的虎头牌”。而《祝福》中的改句作者却打破常规,将之改成了并不符合语言表达习惯的“一只他的”(数量词+表领属的词)。看来,作家这样改是有意而为之的,是有深意的。这种不符合一般语言表达习惯的语序,出自经受过两次丧夫之痛接着又遭受失子打击的祥林嫂之口,应该说是正常的。这和她第二次来到鲁四老爷家当女仆后,一开口就是“我真傻,真的……”一样,同样是她“就只是反复的向人说她悲惨的故事”情形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她神情有些恍惚、精神有些紊乱的生动描述。看似不合常规、实则合乎事理的语序是她“非常态诉说”中的“准确叙述”,是“不正常”里的“正常”。颠倒的词序所表达的语义宛如不断推进的电影镜头一般鲜明,由远而近,非常清晰、有序地“再现”了祥林嫂央人搜寻儿子,看到“一只”鞋子,发现是“他的小鞋”(根据样式、质地等来迅速判断、确认)的全过程。“阿毛的故事”是祥林嫂“日夜不忘的故事”,是她的“受伤记忆”,对这些细节记得越清晰、深刻,就说明她所遭受的打击之沉重、承受的痛苦之巨大,也就越能震撼读者的心。一种摄魂夺魄的悲剧美的力量由此而生。而原句的常规语序只是一般的平常叙述,无法蕴含如此丰富的内涵。这个非常规语序获得了常规语序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是鲁迅极具深意的表现技巧,是他出奇制胜的艺术创造。

以上两例一个是看似无需改动的词语,一个是好像调换错了的语序,它们看似变异、反常,实则是语言的变革、创新。“反常合道”,鲁迅通过富有创造性的“生造”、有意颠倒的语序,带给人一种新奇、别样的审美感受,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这是鲁迅式的语言技巧,值得我们咀嚼、借鉴。

上一篇: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黄玲下一篇:2022北京一模分类二: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