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调查报告

2024-08-26

农村调查报告(9篇)

1.农村调查报告 篇一

农村小学“小科目”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07秋教育管理本科徐爱勇

一.调查的背景: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在小学的各科教学中音乐、体育、美术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而这几科在当前农村各小学的教学中恰好是被当成了小科目。相当长的时间以来,语、数、外这几科的教学一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领导重视、教师重视、学生重视、学生家长重视。而音、体、美就惨了,还不如封建社会里的小妾的地位,地位也只相当于封建社会的丫环或佣人。体育课教学的现状是“一个哨子两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体育课就是“打”。音乐课就是唱歌,唱各种流行歌曲。音乐课就是“唱”。美术课就是画画课。说穿了:小学音、体、美就是“唱音乐”、“打体育”、“画美术”。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等这些所谓的“小科目”教学在小学教学中是极为重要。而现在农村小学小科目教学现状如何呢?我对此做一次调查,调查结果令人堪忧。

二.调查对象、内容、方法、过程与调查时间:

1.调查对象:

泗阳县庄圩乡、王集镇、里仁乡、爱园镇各3所小学,共计12所学校,问卷调查这些学校学生400位,访谈教师80位和10位学生家长。

2.调查内容:

①音乐、体育、美术教学计划的制定情况;

A.根据课程要求和本校实情制定了可行的教学计划;

B.为了应付检查制定了教学计划或没有制定教学计划。

②音乐、体育、美术功课的编排情况;

A.课程编排科学,合理,课时达标;

B.课程编排随意,课时不达标;

③音乐、体育、美术教师的配备情况;

A.音乐、体育、美术有专职教师;

B.音乐、体育、美术没有专职教师。

④音乐、体育、美术课的教学情况;

A.音乐、体育、美术课教师能按要求精心组织教学;

B.音乐、体育、美术课时教师上课随意,有挤占课行为。

⑤音乐、体育、美术器材的配备情况;

A.学校的音乐、体育、美术器材齐备;

B.学校的音乐、体育、美术器材不齐备;

⑥学生对音乐、体育、美术课的兴趣情况;

A.学生对音乐、体育、美术课有兴趣;

B.学生对音乐、体育、美术课兴趣不大;

⑦音乐、体育、美术课的测试情况;

A.音乐、体育、美术课的测试科学合理;

B.音乐、体育、美术课的测试较随意或没有测试;

⑧音乐、体育、美术教学质量的评价情况。

A.学校对音乐、体育、美术教学质量的评价科学合理;

B.学校对音乐、体育、美术教学质量的评价随意或没有作出评价。

3.调查方法:

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4.调查过程:

(1)结合上述情况对教师进行访谈;

(2)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5.调查时间:2009年9月——10月。

三.对教师的访谈分析:

1.在音乐教育教学方面: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首先在音乐学科师资配置上,我县农村小学基本上没有专职音乐教师,有的仅限于乡镇中心小学。村小几乎没有音乐教师,有的乡镇有兼职的,也是以其他学科为主,捎带上音乐课。再有一点就是音乐师范毕业生分布不均,有的乡镇多,音乐教师教不上音乐课,去当班主任。而有的乡镇音乐教师少,或者连中心小学都分不到一个。在音乐教学设备上也比较落后,一部分学校有专用音乐教室和钢琴,大部分的音乐教室也可以叫做综合活动室,各种活动都可以用这一个教室。一些小学上课必备的打击乐器、教学磁带等也只有几家学校有。还有一些村小连音乐教材都没订,可想而知,没有教材如何上音乐课?另外,一些学校还常以各种理由,利用音乐课上其他学科的课程,致使学生无法学习和掌握完整的音乐知识结构,剥夺了儿童享受音乐教育的权利,阻碍了音乐教育的发展。

其次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禁锢和影响。音乐教育的地位并未得到真正的落实。忽视了小学音乐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在农村小学只有考试升学的科目才是“主课”,音乐、体育、美术等科目都是“副科”即所谓的“小三门”,对这些科目视作可有可无。音乐作为开发人类智力,陶冶人的情操,激励人们奋进的一种教育工具被忽视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后劲不足。

2.在体育教育教学方面: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首先,当前农村小学体育场地器材资源匮乏。体育场地、器材是推进体育新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物质保证。乡镇小学,一般来说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都跟不上城市,特别是农村小学。尽管近年来撤点并校力度增大,从某种程度上讲,教育资源能整合集中使用,但实际上农村小学原本的体育教育资源是相当匮乏的,撤点并校后学生是明显增加了,师资优势相对也明显了,但体育场地和器材相对来说是更加紧缺了。就我乡现状来说,全乡小学在撤点并校前共有15所小学,现在只剩下5所小学,应该说体育教育资源是相当充足了。其实不然,目前4所学校的体育场地基本还是90年代的场地,器材除省四配套工程发放的一些外,还是以自制为主,数量还远远不能够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而且这种现状在短期之内还难以得到改变,并将直接影响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其次,兼职体育教师较多,直接影响新课改的实施。实施体育新课程以来,小学各年级的体育课已全部实行每周三课时,体育课时总量明显增加。但撤点并校后,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农村小学教师数量也在不断减少。新增的体育课时大部分安排兼职教师,我乡58个教学班,只有乡中心2名体育专职教师,其他兼职体育教师有26名,有的从未经历过体育教学。因此,大部分兼职体育教师连基本的体育课堂常规,基本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不熟悉,又能如何保证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更谈不上贯彻落实新课改的要求了。

再次,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缺乏创新。由于上述两方面原因,农村小学体育场地小、器材少而上不好体育课的观念在教师思想上依旧存在。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了,但体育教师缺乏创新意识,现有场地器材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没有得到较大的改观。新的教学理念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大部分教师还是传承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村级小学中“放羊式”体育课依旧不同程度存在。

3.在美术教育教学方面:

通过对教师的访谈我们发现,第一,在农村小学美术课好上。老师上课只要画一个苹果,或者一个口杯,或者一把椅子,或者一束花在黑板上教学生照着画就行了。老师基本不讲画法、技法、要领,也不做指导,画完了事。第二,农村小学美术课作业简单。学生一边画,可以一边交给教师批改;教师拿来后几秒钟完事,一个分数,一个日期就行。当堂课完成,又无家庭作业之类的课外作业。第三,美术课考试简单。随便画一个什么东西给学生,照着画出来就行了。期末只要提供一个分数给教导处即可。第四,升学不考美术课。小身升初不考美术,所以学校、教师、学生、学生家长都不重视。

四.对学生家长的访谈分析:

虽然小科目教育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世代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们已经吃够了耕作之苦,一心想让后代能够出人头地、跳出农门。认为学好文化知识才是正道,至于对小科目的学习,是可有可无的。多数农村家长忽略了小学时期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强制其学习尚不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现在小学阶段虽然取消了升学考试的压力,但家长并不能给孩子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多数家长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孩子,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这就使他们的孩子错误地认为考试成绩是最重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

五.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

从调查问卷的分析来看,农村小科目教学存在如下诸多问题:

1.许多学校制定的音乐、体育、美术教学计划不具体,对本学期的音乐、体育、美术教学安排不明确,教师对各阶段音乐、体育、美术教学的要求不了解。个别学校音乐、体育、美术课开设节数不够。

2.音乐、体育、美术课挪为他用现象严重。几乎所有学校,所有班级都有挤占体育音乐、体育、美术课的现象,有个别学校甚至几乎不上音乐、体育、美术课,功课表编排的音乐、体育、美术是应付检查。

3.音乐、体育、美术教学质量不高。很多老师上这些课时随意性强,没有按照音乐、体育、美术教学的要求进行组织课堂教学,即使上了也只是集中做些放任自由活动,有的老师甚至把音乐课上成了晚会课,体育课上成了活动课,美术上成了自习课,让学生爱玩什么就玩什么。

4.学生对音乐、体育、美术课颇感失望。许多学生虽然很喜欢上这些小科目的课程,但由于教师欠缺指导,他们上课没有获得多少收获,很多学生对教师上的体育音乐、体育、美术课感到不满意。

5.音乐、体育、美术体育教学评价大多造假。学生的音乐、体育、美术成绩不是真正通过检测来判定,大多是凭教师想象给每位学生定个分数,以此应付领导、应付家长。学校没有把学生的音乐、体育、美术成绩纳入教师考评的内容。

六.存在问题的原因: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出现以上诸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领导重视不够。各级领导,特别是基层学校的领导对小科目教学重视不够。对教师的评价只看重语文、数学学科的教学成绩,学生的音乐素养、体育素质、身体健康状况、认识美、评价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没有纳入评比的范畴,各校教导处对教师小科目上好上坏,有上没上没有很好的管理,甚至是任其自由泛滥,检查督促不力导致教师对此应付了事。

2.专业教师欠缺。学校的音乐、体育、美术教师基本没有专职的,经过正规训练的教师几乎没有。这些小科目课基本上是由兼职教师担任。这些教师因为担任的语文或数学要参加评比,小科目课也就不那么重视了。即使想上好,因为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不懂得音乐、体育、美术教学的方法,也只能是勉强上阵。

3.音乐、体育、美术器材不足。由于收费限制,财政投入又不到位,导致学校经费相当紧张,许多学校的相关器材即使在省四配套工程发放到位后也略显不足。

4.评价体制限不上。许多学校对音乐、体育、美术教师的教学情况没有进行检测,教师教好教坏一个样,有教无教一个样。评价机制跟不上,造成教师对体育教学应付了事。

七.农村小学小科目教学管理的启示:

针对以上问题和存在问题的原因,我认为要抓好小科目教学工作应着手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加强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体育教学工作应引起重视,教育局在评价一所学校时应将学生的音乐、体育、美术教学情况纳入其中。对学校的小科目课程的安排,课程的落实情况应有计划、有检查、有督促,对不落实计划的学校老师应有相应的处理办法。

2.加大投入。各级政府部门应对教育加大投入,特别是应把音乐、体育、美术器材的添置纳入计划,逐年添置配备教学所需要的相关器材,为教师上好课创造有利的条件。

3.加紧培训。要把学校小科目课程的教师的培训纳入继续教育的范畴,开展一些音乐、体育、美术专项培训,组织教师参加一些小科目教学观摩,开展一些小科目课堂教学评比活动,让所有兼职的小科目教师也能熟悉相关课程标准,掌握必备的教学技能。

4.加入评价。各校要把小科目课程的教学情况,开设情况,特别是学生的音乐素养、体育素质、身体健康状况、认识美、评价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纳入学校的评价范畴,让教师感到小科目教学教好教坏不一样,有教无教更不相同,让所有专职兼职的教师都能对小科目教学的有所重视,对小科目教学的加强研究。

2.农村调查报告 篇二

一、研究概述

在浙江省教育厅统一安排下, 浙江省于2008年10月正式启动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工作, 全省12所高校的1800余名学生参与其中, 浙江师范大学有174名大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其中6名学生是信息技术教学论专业的研究生。在顶岗实习支教的过程中, 发现农村中学生的信息素养确实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因此, 针对农村中学生的信息素养问题, 信息技术顶岗实习支教小组做了关于农村中学生信息素养的调查, 并且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 调查对象

衢州农村地区的580名中学生。

(二) 调查内容和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 同时, 与部分农村中学生进行座谈, 并采取上课、观摩的形式对部分农村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

1. 问卷调查法

为了调查农村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现状, 实习小组制定了“中学生信息素养调查问卷”。根据国内外学者对信息素养的定义以及初中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 该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分为四个模块, 根据每个模块的重要程度, 对其调查的情况设置不同的比重。

(1) 信息意识与情感模块:信息意识主要指学生是否敢用和想用信息技术两个方面, 信息情感主要指对于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和兴趣[2]。该模块占整个问卷比重的16.8%。

(2) 信息技术基本技能模块:该模块主要包括学生应该具备的和已经具备的对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可以整体把握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情况。所以, 这部分在整个调查问卷中占很大的比重, 为37.9%。

(3) 信息伦理道德修养模块:该模块主要调查学生是否会在使用信息技术时有不良的道德行为, 是否拥有很强的道德意识, 该模块占整个问卷比重的21.5%。

(4) 信息基础设施模块:这个模块主要了解农村初中学校已经具备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情况以及这些设备是否已经投入使用。该模块占23.8%。

本次调查共发放580份问卷, 调查的地区覆盖了衢州的80%农村初中学校。经过统计, 共收回有效问卷532份, 占问卷总数的91.7%。

2. 座谈法

为了进一步了解初中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 顶岗支教实习小组每个成员都分别和所在的学校教师以及学生进行了座谈, 了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和疑惑。

3. 观察法

信息技术教学论专业的顶岗支教实习小组成员被分别派到了衢州地区各个农村中学, 深入到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第一线, 了解学校的硬件配置, 亲自到课堂讲授, 对课堂教学现场情况有了确切的考察。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根据问卷设置的模块, 分别从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技术基本技能、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以及信息基础设施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信息意识与情感

从表1可以看出, 84.5%的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程, 88.5%的学生喜欢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 87.3%的学生喜欢上网, 91.4%的学生喜欢接受新鲜的前沿的技术, 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学生对新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极大的热情。48.3%的同学喜欢主动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51.7%的同学不喜欢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表明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具有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意识。综合表明, 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有很大的积极性, 好奇心。

(二) 信息技术基本技能

从表2可以看出, 农村中学生经常上网的人数较少, 上网查资料的、制作网页的、了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人数较少, 还不具备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

从表3可以看出, 很大一部分学生在上网的时候经常聊天和打游戏 (分别占到83.2%和54.3%) , 但仍有一部分同学会看网页、查资料、学习办公 (Office) 软件, 但是所占比例不大, 了解和使用电子商务的更是寥寥无几, 这说明学生们利用网络来为自己服务的途径比较单一, 还没有认识到网络无穷无尽的资源, 没有做到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三) 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从表4可以看出, 在是否会在网络里骗人、骂人这个项目里, 选择“会”和“偶尔”的同学比例分别占到23.3%和40.3%, 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在上网时出现了不道德的骂人、骗人的行为, 在是否会尊重个人隐私和是否会尊重信息产权项目里, 选择“偶尔”和“不会”的较多, 这说明大部分学生缺乏对信息伦理道德的认识和理解, 还不具备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没有形成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意识, 是非观念比较淡薄。

(四) 硬件设施

学校的相关硬件设施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重要物质保障。

从表5的数据可以看出, 绝大多数学校拥有计算机, 并且数量在100台左右, 但是, 据到各个农村中学里顶岗支教实习的教师反应, 学校虽然有很多计算机, 但是学生实际能够使用的只有50台左右, 很多班级人数都在50人以上, 有的达到70人, 上课时并不能满足人手一台计算机, 并且大部分的配置比较落后, 一般都是128M的内存, 网速相当慢, 当上课时出现网络不顺畅的时候, 经常会出现学生砸键盘、摔鼠标、敲计算机的现象, 整个课堂的局面无法控制。

三、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 学校硬件设施有待提高

虽然计算机的数量较多, 但是学生实际使用的较少, 还不能够满足人手一台;课时安排较少, 计算机配置已经落伍, 一般都是128M的内存, 计算机的硬件设施有待更新和升级。

(二) 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不够重视

据了解, 许多教师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奖励和惩罚学生的一种手段, 当学生语、数、外科目考试成绩较好时, 就奖励他们上信息技术课程;当学生在语、数、外课堂出现违纪行为时, 就把学生每周仅有的一次上信息技术课的权力给剥夺了。有的学校甚至经常存在语、数、外学科教师占用信息技术课的现象, 使原本课时安排不多的信息技术课形同虚设。而且很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信息技术课与高考关系不大, 大都抱有玩乐的态度, 在学生的眼里信息技术课堂就是“玩游戏”的课堂。

(三) 课堂教学忽视信息素养的培养

由于信息技术教师大多是计算机专业或者是教育技术专业出身, 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了只讲“技术”不讲素养的教学方式, 没有接受过素养培训的过程, 也就没有素养教学的理念和意识。

四、提高农村初中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对策

(一) 开放的信息技术环境是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

要努力为学生建设一个开放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和信息技术生活环境[3], 满足学生对信息的需求。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就是要建设一个强大的信息资源库, 可以采用教师收集、师生创作、网络下载、名师讲堂等多种形式来充实这个用于学生学习的信息资源库。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就是要完善学校的功能室和电教设备, 比如:计算机室、语音室、教学演播室、校园电视台、电子阅览室等, 并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及时更新和升级电教设备。信息技术生活环境就是指那些功能室和电教设备 (计算机室、电子阅览室、语音室等) 全天24小时开放, 学生能够随时利用这些设备来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久而久之就会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信息素养教育的先导

学校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其一, 实践学习。学校可以定期选派信息技术教师到城市或者发达地区的重点中学进行学习, 了解其它学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流程, 借鉴其它学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方式然后结合自己学校的情况完善信息素养教育。

其二, 专业培训。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注意知识的更新, 定期接受一些专业培训, 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其三, 科研能力。信息技术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者型和科研型的信息技术教师,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策划者和参与者, 应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深化自身的信息意识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等, 教师应具有辨别有用信息与无用信息, 健康信息与污秽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不同教学信息的选择和利用将会直接影响学生信息伦理道德观的形成。

(三) 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是信息素养教育的保障

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

首先, 增加课时。从每周一节的信息技术课时增加到每周两节课时, 增多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机会。

其次, 改变教师观念。教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 不要占用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程的时间。相应地信息技术教师也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 重视教学过程中信息素养的教学设计。

再次, 及时更新和升级学校的电教设备。很多学校的计算机配置还是几年前的配置, 内存是128M的很多。这需要学校加大经济投入为教与学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总之, 学校的重视是信息技术素养教育的保障。

(四) 在信息技术教材中加入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相关内容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

如今网上青少年道德失范现象十分突出, 而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影响因素, 为了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4], 加强青少年信息伦理道德建设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落实到学校教育的课程中, 信息技术课程是和学生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密切相关的课程。所以, 信息技术教材和信息技术教师的课程设计里都应该有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 调整信息技术课的结构层次, 使信息技术课从纯粹“技术”层次提升到“素养”的层次。

(五) 开展课外兴趣活动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有效措施

结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信息技术兴趣活动。例如:课件比赛, 内容可以涉及安全、环保、健康等, 由于课件的内容需要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素材, 那么在搜集素材的过程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创新精神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又如:网页制作比赛, 每个学生都围绕同一个主题制作网页, 主题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爱国等思想, 教师在评比学生的电子作品时应该趁机对所涉及的主题进行正面的、健康的教育,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且也渗透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参考文献

[1]钱柳松.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方案的实践与探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 (6) .

[2]钟启泉.信息素养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3]陈琼.提高小学师生信息素养的实践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 2009, (1) .

3.藏族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家庭生活 学校生活 心理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与父母长期分离的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交往等活动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在当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向城市,留守儿童的数目不断增加,父母与儿童长期的分离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社会各个层面对此的关注和研究也越来越多,但就有关少数民族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还较少。

一、研究过程

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留守儿童跟其他地区有所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类跟其他地区一样,就是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另一类则是藏族纯牧区留守儿童,因父母常年在外游牧而被长留守在家乡的少年儿童。本研究采用整体随机抽样和目的性抽样的方法,在全县14各乡中的4所中学和60多所小学中,抽取了4所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心理测试、半结构式访谈、个案追踪法、比较研究法、影视法以及其他的参与式方法,多维度的搜集资料与信息。其中发放了500份问卷,回收问卷414份,回收率为82.8%。其中2份回答不完整被剔除,有效问卷为412份,有效率99.5%。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生活现状

1. 学习成绩方面

(1)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更好

在夏河县的寄宿制学校中,从总体来看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优于非留守儿童。学校里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留守学生”已经成为主体,他们能够体会父母外出务工或游牧的艰辛与不易,希望通过好成绩来报答父母。

(2)非寄宿学校,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令人担忧

调查结果显示,在非寄宿制学校超过60%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一般,接近20%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而且有70%的学生在成为留守儿童之后,学习成绩明显下滑。

2. 人际交往方面

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没有显著差异。统计数据显示,80%以上的儿童能和班级的其他同学和睦相处,85%以上的儿童有很多或有一些与自己要好的朋友,可见父母外出务工或游牧对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没有显著影响。但是留守儿童容易表现出一种“群体认同感”,留守儿童更愿意与留守儿童在一起,相似的生活经历使他们更容易聚集在一起形成自己特殊的亚文化。

(二)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现状

1. 留守儿童在生活中更自立、更坚强

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自立能力比非留守儿童明显的要高,一部分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照顾,这些老人的年龄普遍较大,而且往往是同时照顾几个孩子,他们的精力有限,所以这些留守儿童必须自立,不仅要学会照顾自己,还要照顾其他人。留守儿童面对于生活中的困难,基本上都能够积极主动的面对。

2. 留守儿童的生活艰辛,缺乏应有的照顾

留守儿童尤其是年龄较小的留守儿童,卫生习惯比较差。大部分留守儿童尤其是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一件衣服会连续穿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持续几天不洗手不洗脸的留守儿童比比皆是;部分留守儿童很难按时吃饭,随便吃块干馒头就是一顿饭,有时可能一天吃不上一顿饭。对于无监护人的留守儿童,生活状况更糟糕,尤其在生病的时候,如果教师没有发现,大多留守儿童就只是默默地忍受着。

3. 隔代监护,过分溺爱,教育方式欠佳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依托和基础,良好的家庭环境能使孩子在学校学习更加有信心、更积极。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不完整的家庭。祖辈往往觉得孩子缺少了父母的照顾,十分心疼,因此对孩子往往过于溺爱放纵,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只要每天去上学就行,至于学习情况、日常行为、道德品行则很少过问。祖辈们大多年迈体衰,且大多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的管教有时难免显得力不从心,在学习上不能给孩子更多帮助,平时也很难和孩子有畅通的交流。

(三)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1. 亲子关系方面

在纯牧区,留守对亲子关系影响不大。在纯牧区,每个家庭基本上都有四个以上的子女。从受民族、地域、文化传统影响,与其他地区相比,他们更看重整个家族的关系。据调查获得的资料显示,他们因为父母一天都在外忙着照顾草场、放牧,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少、交流少,亲情往往只是一个“称呼”上的关系,但相互之间感情表露较少,他们把血缘关系看得更重,很重视“大家族”之间的群体关系。

在非牧区,留守对亲子关系影响较大。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尤其是在孩子年龄较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出的,留守儿童容易出现跟父母关系疏远,亲子关系相对淡薄。有一个非常典型个案:雯雯(化名)的父母在她六岁时外出打工,六年来一直没回过家。当调查人员问她是否想爸爸妈妈时,她说:“不想,习惯了。”

2. 留守儿童内心压抑

家庭生活中,儿童往往对父母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依恋情结。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生活中的困难、压力等各种心里话无法给父母述说,再加上一些孩子比较敏感,本能的把很多事都压在心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留守儿童不会将心里话给父母或其他长辈说,而是选择了朋友或同学,有的干脆憋在心里,时间长了难免压抑。留守儿童,他们正处在最需要父母照顾、关心的年龄阶段,然而生活的需要父母外出,使他们不能与父母一起生活,本该是快乐生活却蒙上了一层不快乐的气息。

【参考文献】

[1]宗权.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思考.教育从论[J]. 2007(5).

[2]张晓艳.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及应对策略.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J]. 2007(10).

4.农村调查报告 篇四

县委、县政府提出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的奋斗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使远安县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城乡建设、生态文明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为全县人民奔向美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难点是残疾人。近些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相对来说、农村贫困人口不断下降,农村残疾人贫困问题逐年减少,解决民生问题已是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日益重视的问题。

一、残疾人的基本情况

我县地处西山区,是一个山区小县,有各类残疾人17000人,占总人口的8、6%,平均每四个家庭有一个残疾人,全县残疾人按类别划分具体情况为:视力残疾2876人,占16.92%;听力残疾3716人,占21.85%;言语残疾269人,占1.58%;智力残疾1541人,占9.07%;肢体残疾4736人,占27.86%;精神残疾1361人,占8.01%;多重残疾2501人,占14.71%。其中农村残疾人15300人,约占残疾人总数90%。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大部分残疾人分布在边远山区,越是交通闭塞的边远地区残疾人比例越大。从经济收入上来看全县残疾人大致可划分为三部分,一是达到小康和正在向小康发展的。这部分残疾人素质较高,有职业、有技术、有自己的产业,多集中在城镇,生活富裕接近小康。在县残疾人中约占20%;二是基本脱离贫困解决温饱问题的。他们残疾程度较轻,辛勤劳动,从事庭院种植养殖、或是手工业修理服务、或是在外打工,能够维持温饱但仍徘徊在贫困线边缘。他们约占50%;三是长期贫困残疾人约占30%。多是重残人或是一户多残或老养残,他们或是看不见、或是不能行走、或是智力障碍,丧失了劳动能力,多年积贫,常年靠救济。

从数据显示、自然分布、自身条件分析,不难看出农村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与一般健全人相比,差距比较大。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贫困数量大。据统计纳入农村低保5001人,其中残疾人1726人,占30%。随着小康进

程的加快,残疾人与健全人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相对贫困的人逐渐增多,残疾人受自身综合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制约返贫都会加大贫困残疾人数量。二是贫困程度深。全县1000元收入以下的家庭可以说全部为残疾人家庭。尽管各级逐年加大贫困残疾人的救助、帮扶力度,但对一些无任何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只能维持基本生存。

二、存在的问题

1、残疾人生活生存质量差。首先最直观的是住房质量差,农村住房有三种类型,一是预制楼房,二是土木结构的新房,三是多年的老土房。残疾人大都是居住在旧土坯房里了,“危、破、陋”是其特点。近几年来、在全县残疾人危房改造中,已解决了近200户,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改造。其次是生活质量差。按我国贫困线标准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来测算,我县十分之一的残疾人处于极度贫困,十分之二的残疾人处于一般贫困,此外,还有生活虽然有了改善,但脱离了外界的帮助无法实现自我发展仍然徘徊在贫困边缘。走进残疾人家庭,多数是空空的什么也没有,电视、电话、家庭影院这些当代已普及的文化生活家常电器,对残疾人来说是奢侈品,因为温饱尚未解决的他们,最有吸引力的是柴米油盐。它们所考虑的是不挨饿,不受冻,如何能吃饱穿暖的问题。其三是看病难。残疾人是不能得病的,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余钱看病吃药。得了病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如果这残疾人是家庭主劳,那么又病又残的他们就只能等着救济了。

2、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低,整体素质差。1.7万残疾人中文盲占三分之一,大多是老年残疾人及重度残疾人;在中青年残疾人中完成九年义务制教育的人还占不到半数;适龄的残疾少年儿童我县统计约250人,能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只有230人,入学率占92%,但辍学率高,能接受大中专教育的,15300人中约有大中专学历的也就是近百人,大多是自学成才,而且其中有些是健全人转为残疾人的。真正能够考上高中接受大中专教育的残疾人寥寥无几。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普遍封闭、保守、落后,整体素质低下造成精神贫困。这样因物质贫困造成了精神贫困,又由精神贫 困反过来加深了物质贫困。恶性循环的锁链束缚了残疾人,长期不能挣脱贫困。

3、残疾人社会就业难、且面窄。首先是因为残疾人素质低下,又有身体功能缺陷的企业技术残疾人中,实现就业的不足60人,且以自谋职业为主。其次是社会存在偏见,不少单位宁可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不安排残疾人就业,有的单位既不安排残疾人就业又不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将法定责任和义务置之不理,因此,残疾人就业率和就业保障金收缴率都低。

三、消除贫困的途径及对策

要消除残疾人的贫困状态,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残疾人扶贫纳入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来统筹规划,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残联组织、社会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探索切实可行的办法,化解各种难点,带领残疾人共同致富。途径及对策如下:

1、强化残疾人基层工作。发挥残联的组织作用,作为“代表、管理、服务”的基层组织,要强调“理念人性化、职责规范化、工作制度化”。必须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好务,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运作机制,操作性强,职责明确,工作体系完备,网络健全,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努力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目标。

2、加强投入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着力改善残疾人身体状况。改善残疾人身体状况是改善其生存生活状况的重要前提。一个人如果看不见,不能行走,你能叫他做什么?要解放他们的生产力必须首先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康复,恢复一定的身体功能让他们自食其力。而康复是有时效性的,是一项抢救性的工程,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康复,那么就会成为国家和社会永久的负担。按照“十五”计划纲要,康复经费应按人口总数0.5%预算,我县只有0.1%,比例偏低。政府应加大投入,培养康复技术人员,建立基层康复网络,逐步使康复社区化,实现人人享有康复的目标。

3、加强残疾人就业工作力度。就业是解决残疾人贫困的根本出路。一要坚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巩固已就业的残疾人的岗位,适当调节一些公益性适合残疾人的工作岗位让有能力的残疾人就业,建立社区残疾人就业基地,鼓励和扶持残疾人积极自主创业、个体开业。二要加强残疾人保障金的征收和管理,拿出部分资金奖励和扶持安残单位和自强残疾人典型。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残疾人职业培训网络,每年有计划,定期培训服装缝纫、家电修理、计算机、盲人按摩和各类种、养殖业的技能,不断提高残疾人的劳动技能。三是以收促安,对部分单位或企业既不缴纳残疾人就业保证金又拒不安置残疾人就业的,要通过法律手段强制征收残保金,达到以收促安的目的。

4、要加强残疾人文化教育。治穷必先治愚,残疾人文化素质低,必须加强教育提高其文化层次。现代社会的竞争就是文化的竞争,没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在竞争中只能处于弱势。必须从青少年残疾人抓起,一要努力提高义务教育入学率,做好随班就读工作,加强对特困残疾学生的救助和生活补贴,对考入高中和大中专的残疾生实施奖励。二要加强特教工作。扶持扩展特教项目,发展手语教学、语言培训、智力培训、家长培训,扩大就学面,让更多的残疾儿童能进学校接受教育。

5、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以及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缺乏基本生存的残疾人家庭应当采取纳入低保救济。一方面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如二级以上的重度残疾人)需要家庭成员护理的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和城镇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另一方面,探索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鼓励志愿者、社会各界合力扶残。再次,积极探索对精神病患者、智力残疾及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服务,以解除残疾人家庭负担,减少社会危害性。

5.农村调查报告 篇五

李荣强 200433005188 机械工程学院

04级机电(2)班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从十一五规划以来,已经在全国各地红红火火地开展开来,农民增收、农业的发展也再次获得新的机遇。在此之前,关于“三农”的问题已成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也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农民的切身利益问题是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我此次回家对乡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的访谈式调查情况以及我自己的亲身体会,感到我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我的家乡是著名的“金柚之乡”,现在,几乎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坡地山岭都种有金柚,以金柚为主的水果业已成为我村的主要经济支柱、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大家都采用科学的栽培和管理方法,及时从镇上和县里了解最新的金柚信息。当然,在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村和镇的领导还指导农民实行适度的规模经营,将零星分散的柚园连片规模经营,同时优化品种结构。经过多年的发展,我村的沙田柚已有相当的规模,成为了我们的致富之宝。不过近几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沙田柚的价格有所下降,农民的增收之路变得艰难了许多。现在,在县领导的关怀下,我们重新明确了发展的道路。在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时,我们还扩大了金柚的销售市场,不但销往外省,还打通了销往国外的道路。现在,农民又兴起了种植金柚的热潮。

今年回去又听到了一个好消息,农村的义务教育费用终于免了。村里的农民无不大加赞赏,大家都说这是继税费改革后,国家给农民办的又一件实事。想起自己当年念小学和初中时,每个学期都要交几百元的费用,有时家里还要为我们两兄妹的学费费神。而今,义务教育在农村终于实现了免费,我为村民感到高兴,也感激我们的政府对农民的真切关怀。就像村里的一个村民说的:“税费改革给我家增加了近千元的收入,现在小孩上学又不用交钱了,家里又多了近千元的收入,真的要感谢恩人共产党啊!”

都说“要致富先修路”。我们村在几年前就已经铺上了水泥路,但由于村里有一个水泥厂,村里的公路都被那些水泥厂的载重货车给压坏了。在镇和水泥厂的领导的共同努力下,村里开通了另外一条公路,主要用于水泥厂的货车通行,此外还修整了村里那些坏了的公路,把连接另外一个村的泥路也铺上了水泥,从而全面实现了村里的公路水泥硬底化。来往于村里的车多了,村民的致富路也宽了。村里的摩托车逐渐多了起来,连小轿车也在村里出现了。现在村民们再也不像以前要在圩日才去镇上,有了摩托车,随时都可以去镇上买卖。有几户村民还在镇上做起了生意,全家也都搬到镇上去住,不过有时还会回村里来和村民拉拉家常。

村里十几年前建有一座水泥厂,这座水泥厂为我们村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水泥厂里招收的工人很大一部分都是我们村的,那时村里还没有广泛种植沙田柚,因此那时水泥厂是我们村的一条生命线。虽然现在村民主要以种沙田柚为主,但还有一部分村民在那里工作。现在这个水泥厂已经承包给私人了,给水泥厂输入了新鲜的血液,近两年水泥厂还搞了扩建和更新设备,年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活络村里的经济继续贡献她的力量。前两年,我们村还将村里的山地承包给了梅雁集团,这不但增加了村里的收入,还因为梅雁集团在承包的山上种植了很多的经济树苗,绿化了我们村的环境,水越来越清了,空气也越来越清新了,每次回家都能感受到广州和家乡的环境差别。

村里有巨大的变化,有一部分还得感谢海外的华侨和在外地的乡贤。前年,村里的小学的月英综合大楼改建工程奠基,这座大楼造价120多万元,三层总面积1800m2,由乡贤梁学琳、王月英先生伉俪之子------广东超华集团董事长梁俊丰及总裁梁健锋兄弟捐资兴建。梁先生家族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曾在松南中学捐资70余万建起学琳教学楼。当其了解到村里的小学的老教学楼已成危房时,主动提出拆危房新建综合楼,使目前列为县一级学校的溪南小学再上一个新台阶。另外,村里的“伍潘群健寿中心”是由现任泰国泰华妇女慈善会会长、广东妇女海外联谊会第一届名誉会长伍启芳女士捐资,广东妇女海外联谊会、省妇联牵线搭桥兴建的。长期以来,伍启芳会长热心公益事业,多次慷慨解囊支持家乡建设,积极为妇女儿童办好事实事,先后捐资兴建了松南镇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幼儿园等公益事业,仅这间以她母亲的名字命名的“伍潘群健寿中心”,就捐资近20万元,建筑面积有320多平方米。伍潘群健寿中心的落成并投入使用,为村里的老人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进展的同时,村里也传出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一是地下六合彩仍很猖獗。听村里的老人说,村里的人聚到一起,谈得最多、谈兴最浓的就是买彩票。农民们反映,现在比以前好一点,投注额小了一些,买的人少了一些。原因有三:一是近两年的连续打击,一些写单做庄的受到了打击;二是写单做庄风险增大。由于私彩是违法的,一些人抓住这一点,到处投注,中了要,没中就不给钱;三是大家变得理性一些了,确实很多人买穷了。从与村民的交谈中,我得出的结论是,私彩猖獗最根本的原因是村民认为自己处置自己的钱是他们的权利,而不认为买私彩是违法犯罪行为。

第二个就是外出打工似乎成为一种潮流,村里的许多年轻人都到外地去打工,甚至有不少40岁以上的村民也赶着外出打工。没有文化,没有技术的他们几乎所有的人都靠出卖苦力赚钱,而且是加班加点地干,省吃俭用地过,而真正能赚到的钱又少得可怜。结构还造成村里的劳动力减少,有些田地也没人耕种,甚至还会耽误小孩的教育。

第三个是从村里的基层干部中了解到他们对乡镇、村组干部队伍状况堪忧,村组干部老化,能力差。由于外出的人多,要求入党的人少,党员老化严重。现在留在家中的,一部分是有能力能够赚到钱的,不愿当干部。一部分是能力差表现不好的,群众不愿选。原有的村干部尽管不叫人满意,也只好将就。我接触到的那些村组干部普遍感到利益难协调,事情难办。

6.农村调查报告 篇六

农村调查报告2007-12-12 14:04:26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农村调查报告

调查范围:王沈、王谷、马庄三个行政村

调查时间: 调查情况:

大庙乡总体情况:行政面积万平方米,现划分为14个行政村。目前总人口为万人,其中大约2万人常年在外务工。全乡去年年平均人收入为1930元。农民收入绝大部分来源于种植业和外出务工,全乡少有工矿企业或工司。

一、王沈村见到的情况:

a、据王沈村村支书王敬文介绍:王沈村村户共有730多户,而至少有700多人在外务工(主要在镇江、温州等地)。

这些打工者能够为村里带来平均5000多元/年的经济收益;全村共有4200亩土,平均亩/人,种植结构为小麦、玉米,每年亩产平均纯利润约在600元/亩左右。全村81名党员,其中8人为编制在内的干部。

b、大庙乡王沈村一农户家的一笔经济帐

收入:

1、种地(面积1..1亩/人×4人=亩)

成本:种子元/市斤×市斤=元 化肥、磷肥、专用肥元/袋×2袋=元 耕作元/亩×亩=元 农药元 收割元/亩×=元 总成本:元/年

收成:小麦市斤/亩×亩×元市斤=元 玉米市斤/亩×亩×元/市斤=元 总收成:元/年

种地利润=—=元/年

2、家中一人在外打工元/月出去开销可节余元/月

元/月×12月=元

全年总收入=种地利润 打工收入=元/年

开支:

1、教育开支(两女儿分别上小学、高中)

小学学费 =元/年

高中学费:元/学期 元/学期(美术班)=元/学期

资料费:元/年

生活费:100元/月×10个月=1000元/年

补课费、试卷费…约100元/学期 教育支出全年共计5100元

2、生活支出:家里平时连油都舍不得多吃,这一项并不多。全年大约300元

3、看病花销:家中主妇有心血管疾病需常年吃药花费约1200元/年

4、人情开支:30~100元/月平均下来每年大概得花费500元左右

全年总开支:4780 320 300 1200 500=7100元/年 帐算下来,全家辛苦一年基本上没有任

何节余。出现任何意外事件需要花钱,除了借钱度日别无他法。

二、王谷、马庄村所见所闻

a、王谷全村有十几家板材厂,每个厂能提供10~20个工作岗位。据村民介绍,在板材厂工作一天大约能收入12~15元/天

这是该村与其他地方特殊之处,其他各方面与王沈相差不大

b、在王沈、王谷调查时遇到村民提出的一些问题:

1、土地分配问题:部分村民对“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政策不太理解,甚至有所抵触。据了解,当地存在不少地少人多或是地多人少的情况。每年因为土地分配引起纠纷的屡见不鲜。

2、乡村道路修建问题:据村民反映,王谷村不少公路收完集资款后,并没有吧道路修建好,有时四、五年都修不好一条路。为次,笔者特意去当地乡政府了解情况。据有关人员介绍,这是因为乡村公路筹建款一半由国家拨款,一半

需当地解决。而现在地方财政很紧张所以需要村民集资,而公路的修建是分阶段进行的,有些村民因为工程没有修到家门,交完几次后不愿在继续集资,工程款无法合拢而导致工期延长。此外,劳务输出比例过大还带来了各种治安隐患、社会问题、伦理问题等多种现实问题。

安徽省是一个打工大省,但是我们不能一辈子给别人做嫁衣,在劳务输出的同时要发展本省经济。从来没有哪一个地区、哪一个省份因为集体外出打工而达到富裕!

个人总结:这几天来其实见到的情况还很多,在次无法一一述及。作为一名初涉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在许多社会问题的分析和把握上都显幼稚。做此篇调研报告,也是一些心理体会,不吐不快!其中肯定有很多不到之处,希望能有一两点有价值的想法能与大家分享。接下来的一个月内,我还会继续学习、继续积累,也希望能在以后的时间

了了解更多安徽农村的实际情况,为安徽农村乃至中国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7.孝感地区农村药品市场调查报告 篇七

1 调研地区基本情况

孝感市总面积8910km2, 其中山区面积约占31%, 户籍总人口530.71万人, 其中农村人口占70.3%, 共有117个乡镇, 2320个行政村, 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356.9万, 占全市农村人口的97.3%。其中革命老区及老少边远山区约占27%, 有126家乡镇卫生院、2337家村级卫生院、796家个体诊所、117家乡镇计生站。有县级药品批发企业16家、医疗器械批发企业33家, 乡镇及以下没有一家药品和医疗器械批发企业。乡镇药店共273家, 其中37家获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乡镇以下没有一家药店。

2 农村药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2.1 药品购销渠道混乱, 市场交易不规范

其主要表现在: (1) 从个体私人药贩手中采购低价药品及无合法资质和疗效的假冒保健品; (2) 药品生产企业代理人员无证直接上门现货推销药品; (3) 从无证药品批发单位和零售药店违规批发购进药品; (4) 没有建立完整、真实有效的药品购销档案记录; (5) 没有建立药品进货验收检查和出库登记制度及药品储存保管制度。

根据调查走访统计数据, 约87%的农村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存在上述问题, 使农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得不到保障, 给农村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2.2 无证经营药品、医疗器械

根据我们调查发现, 有103家单位在没有取得合法资质的情况下违规经营药品、医疗器械等, 占乡镇及乡镇以下药品经营单位的37.72%。这种违法经营的现象普遍存在, 主要表现为: (1) 超出资质证照允许范围违规经营和使用药品, 调查中我们发现94%的乡镇零售药店和私人诊所违规销售大输液、针剂及精神管制药品; (2) 部分药店销售禁止出售的计划生育类 (终止妊娠) 药品; (3) 约有97%的药品零售单位违规向乡村卫生所批发药品; (4) 47%的村个体诊所设置柜台变相销售药品和医疗器械。

2.3 假冒伪劣药品、违规储存使用医疗器械问题严重

在调查的1759种假冒伪劣药品和医疗器械中, 有16.75%来自乡镇药店, 23.37%来自乡镇医疗机构, 50%以上来自村个体诊所, 有近约37%的村卫生所使用变质、过期、失效药品和医疗器械。部分中药饮片制品存在虫蛀、霉变及不按规定炮制药酒等。在被调查的23家乡镇医疗机构中, 大部分医疗机构未按照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管理规定, 对已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进行毁型或是消毒无害化处理, 对必须销毁的一次性医疗器械没有建立严格的销毁登记管理制度。村级卫生所及个体诊所, 根据调查问卷情况看基本上都不知道如何对一次性医疗器械如何进行毁形和无害化处理, 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很有可能被不法商贩利用再次流入社会危害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2.4 药品储存及购销管理混乱

在我们的调查中还发现, 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和药店储存设施条件差, 好多需要低温储藏、隔离单独存放及洁净空间储存药品都被混淆存放在简易纸箱或是未经消毒的铁柜或是木柜中, 药品极易因储存不当而变质和污染给农村人民群众用药带来不安全因素。另外, 在农村医疗机构和乡镇药品经营单位经常出现, 同一规格同一厂家生产药品在不同药店因各自购进渠道不一出现价格相差上十元的情况, 给农村群众合理用药增添经济负担。

2.5 农村药品市场管理松散

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小农经济发展模式当中, 农村地域宽广, 村落分散, 经济构成零散而复杂。以及近年来才起步的医药监管体系才刚刚涉及县级, 使当前孝感农村许多地区药品经营基本处于无机制管理状态。在农村的偏远地区药品监管几乎成为空白。

面对一时难以改变的客观因素, 农村医药市场的现状确实让人担心, 它影响了医药行业在农村中的声誉和未来发展, 给农民群众购药带来了困惑和困难, 同时农民群众在用药的安全问题上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农村村落的分散和网点的稀少, 进一步增加了农民买药的困难。

3 根据调研情况提出解决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

积极开发引导药品连锁经营企业向农村及缺医少药边远山区延伸网店, 建立健全乡村卫生医疗机构及药品经营机构, 实行统一配送, 既方便农民买药, 又让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药、便宜药。在政策上可以采取行政鼓励和政府扶持, 在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 可以适当降低药品连锁经营机构在农村开办连锁门店的门槛, 让每个乡镇和大一点的行政村都有药品连锁店。另外也可对现有乡镇药品零售单位通过联合改造建立新的连锁企业, 实行统一配送、统一价格, 保证药品质量。还可以通过一些连锁经营机构申请特许加盟经营和自愿加盟经营形式并入现有的药品连锁企业, 引导连锁药店向乡镇和农村延伸。作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利用公立性质药品批发机构的合法药品经营权和资源, 以国有公立性质县市级药品批发企业为主体, 建立区域性农村药品采购与批发配送中心, 为乡镇及乡镇以下基层医疗机构和药店提供药品配送, 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 随时需要随时送货, 解决好农村药品的集中配送问题, 使合法药品经营企业和有质量保障的药品充分占有农村药品市场。

3.2 加强农村零售药店建设工作, 鼓励农村零售药店的发展

在零售药店的分布于建设中, 应鼓励发展乡镇以下零售药店建设, 实现每一个行政村都有一个药店, 以方便农村人民群众购药。在行政村药品零售机构设立标准上可以适当放宽政策, 降低标准, 如要求零售药店需配备执业药师、从业药师的条件要求可适当放宽, 可以结合农村实际情况, 在保证农村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前提条件下设立相应标准, 改变医疗机构对农村药品市场的单一垄断局面, 形成有效的农村药品竞争市场。

3.3 加强法律监管与制度建设

医药监管部门应在加强监督检查的同时也要注重《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列》及GSP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不仅让医药产品经营单位更加熟知相关法律规定, 也让消费者了解相关规定, 起到一个政府管理部门、药品经营单位内部和消费者三方共同监管的监督体系。另外, 还可以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和方法对农村医药行销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宣传和专业知识培训, 对销售人员进行考核持证上岗制度, 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法制观念。

3.4 加大农村药品稽查执法力度, 加强农村基层用药监管

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乡镇药品监督管理体制, 建立乡镇药品巡查执法检查机制, 组建乡村药品监督队伍, 构建巡、防、查三位一体的检查监督网络, 实现监督力量从单一的独立行动到协同作战的转变, 彻底改变农村地区药品流通监管薄弱的状况。一方面, 以药监部门为主导, 积极协调公安、卫生、物价、工商等执法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加强监督力量;另一方面, 采取聘请药品监督员的方法, 发挥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作用, 以补充药品监督部门人手不足的现状。同时, 执法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 建立完善的举报网络和县乡联动的快速反应机制, 采取专项治理和日常监督管理及宣传教育相结合的方式, 对无证经营药品和制售假冒伪劣药品的行为坚决予以从重从严打击。

3.5 建立药品购销登记制度, 努力把好“源头关”

加强对药品经销单位监管, 切实落实药品购销制度, 建立一套适合农村地区药品销售管理的方法和制度。通过相关制度建设的完善与健全, 在农村地区必须建立一套与农村医药市场相适应的药品购销登记制度, 确保药品流通的可追溯性, 为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建立一道坚固制度屏障, 确保农民群众用药安全。

3.6 建立农村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许可制度

组织和落实国家《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规范》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确保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在农村医药市场的落实到位。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销与使用单位在市场准入和质量管理上提供相互统一的协调监管, 另外也可以便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农村医疗机构用药进行有效监管。

随着农村医药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我们相信只要加强药品监管力度, 疏通商品流通渠道, 农村医药市场一定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为农民身体健康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孝感市统计局, 2010年孝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

[2]毕冬梅、赵子军、姚行强, 农村药品市场亟待规——来自湖北襄樊农村药品市场调查[J].中国医药报, 2003年03月.

8.丰都县农村土地流转调查报告 篇八

一、丰都县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一)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加快,规模化经营面积显著增大,有效促进了农村土地的有效利用。2012年,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面积122.48万亩,土地流转面积44.3万亩,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面积的36.17%;适度规模经营面积34.5万亩,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面积的28.17% ,占土地流转面积的77.87%。

(二)农村土地流转形式由单一的代耕代种,转化为转包、转让、互换、出租、入股等多元化流转方式,有效开拓了农村土地流转的途径,增强了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的比率。2012年,在丰都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中,转包面积9.7万亩,转让面积9.2万亩,互换面积7万亩,出租面积4.3万亩,入股面积5万亩,其他方式面积9.1万亩,分别占农村土地流转面积的21.9%、20.77%、15.8%、9.7%、11.29%、20.54%。

(三)农村土地流转方向由初始阶段的农户间流转,扩大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的流转,有效地扩大了农村土地流转空间,拉动了农村土地流转的进程。2012年,丰都县农村土地流转到农业种、养业大户的面积为18.1万亩,流转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面积为9.4万亩,流转到龙头企业的面积为8.6万亩,流转到其他形式的面积为8.2万亩,其流转面积分别占农村土地流转面积的40.85%、21.2%、19.4%、18.5%。

(四)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已从单一的粮油产业,拓展到了其他产业。2012年,丰都县适度规模经营面积34.5万亩,其中用于发展粮油产业的面积为21.7万亩,用于发展蔬菜产业的面积为8万亩,用于发展果树产业的面积为4.4万亩,用于发展其他产业的面积为0.4万亩,分别占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面积的62.8%、23.1%、12.8%、1.2%。

二、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存在的问题

2012年,丰都县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工作虽然有了良好的发展,但还存在以下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在思想认识层面上。

一是干部思想认识不足。部分基层组织干部由于对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的法律、政策缺乏学习和理解,对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缺乏足够认识,片面认为农民拥有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后,土地流转不流转是农民自己的事,没有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

二是农民思想认识不足。农民在土地流转上存在着“两不”观念障碍:农村全面取消农业税后,部分农民对于承包土地形成了“不占白不占,占了也白占”的心理,当其外出务工,土地不能正常耕种时,也不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部分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政策认识不足,害怕土地流转后,失去土地承包经营权,因而不敢进行土地流转。

三是对土地流转认识不足。对土地流转业主存在着“两怕”思想:“一怕”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不稳定,不敢大胆参与流转;“二怕”承包经营担风险,不敢大规模经营和开发。

(二)在工作机制层面上。

一是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制不健全。丰都县虽然在2008年要求乡镇(街道)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但在实施过程中,有的没有建立机构;有的虽有机构,但职责不明确,乡镇经济发展办和农业服务中心互相推诿,均不履行工作职责;有的人员不落实,经费不落实,致使工作不能开展。在少量的土地流转中,由于法律宣传不到位,缺少对土地流转调查登记、信息发布、业主引见和对流转合同的指导,造成农村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一些农户不通过村社集体经济组织确认,便私自进行转包和租赁土地;村社不通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便将集体的“四荒地”与机动地转让、承包和拍卖;农村土地流转手续不完善,农村土地经营者和使用者在进行土地流转时,没有签订正规的土地流转合同;选择业主和项目缺乏科学性,在项目选择上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在品种选择上既不经过引种试验,又不经当地农技推广部门认可,盲目引进并大面积种植,造成种植失败、经营亏损、投资无法收回、租赁费无法兑现。

二是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未形成专门的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土地流转的供求信息不能及时有效沟通。土地流转交易无场所,对接无目标,出现了出租方找不到承租方,只好找人代耕或无偿倒贴转包;想扩大经营规模的专业大户,又难以找到有流转土地意向的对象。“要转的转不出,要租的租不到”。土地流转价格没有统一明确的标准,少数地方出现竞相压低流转费,损害农户利益的行为,也有个别农户漫天要价,阻碍土地流转。

(三)在保障措施层面上。

一是农民的合法权益缺乏有效保障,一些村社以集体的名义随意终止承包合同,无偿收回或强迫农民转让、出租承包地,使承包农户的土地经营权、使用权无形中丧失。

二是农民的经济利益缺乏可靠保障。一些外来业主开发、租赁农民和集体的土地,对农户和集体土地收益的补偿大多采取一年一给付的办法,一旦经营失利便不履行合同,不兑现承包和补偿费用。

三是业主利益得不到保障。有些业主在从事土地流转时,法制意识谈薄,不按照土地流转政策规定与农户签订正规的土地流转合同,而是私下协议和口头协议,土地流转后矛盾纠纷不断,开发经营放不开手脚。

四是土地流转补偿制度和土地投资补偿制度不完善,土地流转政策扶持力度不大、扶持效果不明显,群众感到心里不踏实。

三、推动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的建议

(一)加强领导和督导、推动土地流转。要建立稳定的工作领导机构,落实人员,配备办公设备,办公费用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使其认真履行工作职能和职责。要强化工作的督导管理,将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工作列入年度综合目标管理,定期组织检查。

(二)建立健全机制,服务土地流转。要规范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的日常工作。要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的交易机制,设立专项资金,建立县级土地流转服务的交易市场,积极开展土地评定、评估、登记等工作,为加强土地流转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壮大龙头,带动土地流转。要抓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建设,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他们深入农村以承包、转让、入股的方式,发展建设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和规模,提高经营能力。要大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他们以土地入股等方式,吸纳农民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产业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建设,以专业合作社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化经营。要大力扶持农业种养业大户,鼓励他们承包土地、荒山、林地,搞农业种养业规模开发。

(四)制定有效政策,保障土地流转。要用好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扶持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种养业大户。同时,鼓励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对集中规模经营土地100亩以上、流转期限5年以上、规模经营好的地方给予重点扶持。

要制定好融资政策,积极为从事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的单位和个人拓宽融资渠道,放松抵押和担保的条件,并利用财政贴息,积极扶持他们从事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

要落实好农业扶持政策,在农业发展项目与种粮直补上向从事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倾斜,加大与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相关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额度的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专项扶持资金,用于鼓励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培育规模经营主体、建设镇村土地流转服务组织。

9.农村调查报告 篇九

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到杭州并留在这个大城市里工作。我的家乡位于中部某省,一个千人村庄,人均4亩地,村子里也有穷人,但普遍的生活并不很难。

我曾经在许多时候,在许多人面前,表达过对家乡的热爱。捉过鱼的小河,翠绿的麦田,甚或是田野里的一座座坟,都曾是我无数次情感停留的所在。

只是这些都留在了记忆里。如今,我要讲述我眼见的家乡。

这些文字来自我这些年的返乡见闻。它们只是在讲述,讲述我所见到的农村图景,而这样的图景更多的时候是被忽视和遮蔽掉的。

一、早婚早育和农村养老

不得不先从早婚这个事情说起。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法定最低结婚年龄是男22周岁,女20周岁。可在我们村以及周边的几个村,结婚的年龄一般都在20岁以下,除了在外读书的之外,很少有超过20岁还没有结婚的。过了这个年龄若不结婚,也就意味着可选择性很小,或很难找对象了。

像我这样三十岁,在有两个小孩很正常的。否则,在村子里,就被别人瞧不起,抬不起头来,被人嘲笑。

早婚在这里俨然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一个看一个,一个比着一个。你20岁结婚,我就19岁结婚,你19岁结婚,我就18岁结婚,且基本上是没有领结婚证的。在父母看来,早点给孩子完成了婚事也就早点完成了任务。

我的邻居中,一个1991年出生的男孩,和网恋的18岁女孩在2009年正月里“奉子成婚”了,没有领结婚证。我问,那以后生孩子怎么办?他说,到时候再说呗。

我知道,所谓的到时候再说,也就是请客送礼花钱,修改年龄,补办结婚证,不然怎么给孩子办准生证和户口呢?

和村书记一个桌子喝酒时,我问他农村的早婚事情,他说很普遍,不仅我们村,在我们县,甚至隔壁的几个县都是这样。对于这种事情,他也没办法管。“想管也管不了,这些孩子结婚之后就常年在外打工,找人都找不到。”这个书记如是说。

在农村,一般结婚后一年内就会生孩子,而若在一年内没生孩子的,就会被嘲笑,被歧视。农村女人,可以说是没有青春的,在结婚、生育之后,很快就变得苍老。刚20岁出头的女子,看起来老得像40岁一样。

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在我们这里,头胎是男孩的,不允许生育二胎。但是在最近几年,这些头胎是男孩的,并且已经结扎过的妇女,都接近40岁的年龄了,又纷纷去再做手术,再生孩子。

这就是农村,真实的农村,45岁的女人和18岁的女人,共同怀孕待产,有了网恋,有了未婚生子,有了高龄产妇,与城市“接轨”了。父母有时候会半开玩笑半生气地说,当初,还不如不让你去读书呢,不然,现在我们也就可以抱孙子了。你看村子里和我们差不多大的,都已经抱上孙子了。

闻此,我很难过。因为父母说的不是他们的观点,而是正在农村流行的观点。

把眼光放到农村养老问题上,就不难理解早婚早育的现象了。

在村里,老人的生活还是要靠儿女的赡养。不过,老人们把自己名下的或多或少的田地,交给儿女打理所得收入,并不足以负担他们的生活,以至于养老在农村逐渐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使得老人的生活质量下降。

更多的情况是,老人还是自主生活,除非是衣食完全不能自给,不然还都是一人或老夫妻两人住在一处小房子内,儿女每年给些粮食和零用钱。有些老人得了癌症一类的病,其本人和家人基本上是主动放弃治疗,然后等待死亡。甚至有些被疾病折磨的老人,恳求自己的儿女用农药将自己药死。我父母常与我笑言,他们把我送出来读书,而他们将来则面临老了的时候无人赡养的局面。对此,我只能沉默,或许努力在这个城市挣些钱,买个房子,存些钱,再祈求父母的身体可以一直健康。十几年后,将年迈的父母接出来在身边,才是唯一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办法。这固然是一条艰辛的路,但责无旁贷吧。

二、医疗和火葬

这两年,农村也有了合作医疗,每人每年交几十块钱,在村卫生所看病可以报销30%%。这的确是个好事情。

这次回家,却听闻好多人提到合作医疗的时候,都有怨言。诸如虚开药价,同样的药,在县城的药房买只需要两元钱,在村卫生所开出来却要3元钱;是个小病,也先让你打几天吊针。由于农民长年打工在外,你不可能让一个农民工在外得了病而跑回去治疗。所以,村卫生所的主要病人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妇女和孩子。你不可能指望这些人来纠正卫生所的错误。

还听说,村上的卫生所,每次开药时从来不出具电脑打印的明细账单的,而都是在每天的营业结束后,重新做一份新的明细账单,以备上报或检查之用。因为有些药是被纳入合作医疗的,有些药没有被纳入。至于农民最后用到的到底是什么药,是否享受了国家的福利,无从知晓。

合作医疗的卫生所是自负盈亏的。医生的月收入,据说是每人都有六七千元,而附近另一个村的卫生所因为交通便利,那里的医生的月收入,每月都有近万元。而我们县城高中一个老师的月工资不足 2500元。

每次过年回去,我都会问父亲,这一年,村里死了谁。整个村庄都在老去,村子里那些我熟识的人、长久地停留在我记忆深处的人,都会在某个我所不知道的时刻死去。

癌症这几年在农村的发病率特别高,很多人都突然得了癌症,然后死去。隔壁的邻居常说:“以前也没听说过这个癌症,那个癌症,怎么现在这么多。”2008年,我们村子里死了3个人,除了一个女人是因为从一户人家新盖的两层小楼上掉下来摔死的之外,另外两个死去的男人,一个59岁,一个60岁出头,都是因为突然被检查出来得了癌症,而且到了晚期,在熬了不到半年后就死去了。在死去之前,他们都是村子里做农活很厉害的人,当然,他们不会去想着检查身体,就像是自然界的动物,安静地存活,安静地等待疾病的突然袭来。

在农村,经常会听见这样的一种幸福定义“有吃有喝,没病没灾”。而若是一旦得病,也就常意味着死亡,因为,每每总是小病拖成大病。然后就是等待死亡。

很不幸,我的父亲今年也查出了肺癌晚期,有些事情就是这么的无奈!

顺便再提一下火葬问题。前些年,政府强制实行火化,这也使得在我们县的各种厂纷纷倒闭之际,火葬厂竟然存活了下来,据说效益还不错。但是由于农村的习俗,火化了之后仍然要用棺材,将骨灰盒放进里面,然后办丧事,下葬。所以,后来这里面就产生了猫儿腻,只要出钱(据说是好几千,当然数额多少,也要看是否有关系),就可以不用火化,火葬厂收了钱之后,也会出具证明。查也查不到,除非开棺。而开棺是很危险的,很容易造成警民冲突。当然,若是有权势的,不交钱也可以堂而皇之地不用火化尸体,直接下葬。

火葬,原本是为了节省耕田,现在看来,起码在我们这里,成为一种形式,甚至成为权钱交易的灰色地带。

三、教育和观念改变

邻居的一个小女孩,1994年出生,小学没有毕业,身体都还没长成,在外打工已经一年了。春天的时候去采茶,后来去了南通的一个家庭工厂内做箱包,包吃住,一个月500元钱,从来没有星期六星期天,每天早晨7点多开始做活,晚上什么时候结束不一定,有时候干到晚上10点多。和她一起的还有两个差不多大的小女孩,都是夏天收完麦子后去的,大半年挣了2900块钱回家。

2900元钱,一个16岁女孩辛苦大半年的收入。在我和她谈话的时候,她并没有一句报怨,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命吧。她们是认命的孩子,顺从的孩子。

她的头发拉直了,有点都市的影子,只是那双手,粗糙得像个老人一样,满是伤口和茧子。她没有经历花季。

在农村,流行的一句话是“读书不读书都一样,反正都是打工”,或“读大学又怎样,出来还不是打工?”

每每回家,最怕的是别人问我工资多少,因为在他们看来,我在杭州(杭州对于他们,成为一种文化想象,一个遍地是黄金的大城市)读了所谓研究生了,毕业后,起码也要上万元的工资,还会有人给你分好房子。

等我照实告诉他们挣得没有这么多的时候,他们会说:我看读书也没什么用,某某初中没毕业在外面打工,一个月都好几千。

对于这些,我能争辩什么呢?

我们县高考升学率之低,很难想象,估计是全省最差的一个县了。全县人口80多万,2008年参加高考的只有7000多人(还包括大量的复读生在内),考上的本科(三本以上)才1500余人,其中大量的是三本。其中复读生占了大多数。

那剩下的那些人呢?无非复读,或是外出打工。

在我们县,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开了许多,不仅县城里,乡镇里也有许多。培训的技术,无外乎缝纫,电焊等。然后,他们就进入沿海的一些工厂内。

在更多的孩子和家长看来,这才是人生的正确道路。读高中,花钱又不一定考取大学,考取了大学也没啥用。

能挣多少钱,在农村已经成为衡量一切的价值标准。父辈乡邻之间的谈话,大多是关于谁在外挣了多少钱,谁家挣钱在县城里买了房子。古人云,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现在则是,无论是英雄还是狗熊抑或是奸诈小人,有钱才是真好汉。

无论你人品怎样,即使你之前是个流氓泼皮无赖,倘若你能挣到钱,也是会被尊重和肯定的。你出手阔气,抽的烟好,穿的衣服好,家里房子盖得好,就可以将其他的一切都给遮掩过去,这真可谓是“一钱遮百丑”了。

父亲常说到村上某某时,有这样的感叹:“唉,无论怎样,人家现在能捞到钱哦。”我跟父亲说,人活着不能单单为了钱考虑。父亲说,人活着不为了钱,还能为了啥呢?

一切向钱看,无论其他。诸如目前在家乡特别流行的观点:谁家让孩子上大学,谁家倒霉,花了钱,出来还没啥大作用,又不是铁饭碗,现在到处都是大学生。还不如及早出来打工,赶上好机会,打工一个月也能挣好几千。

由此而形成一种“宁愿打工也不读书”的社会风气。但试想,倘若将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主要是城市的孩子,而农村的孩子只能高中毕业就以出卖体力的身份出去打工,或是受过一两年技术培训就被输入进现代化的生产线上,那么,长期如是,农民只能是一代又一代打工,这与以前的那种一代放羊,生了孩子养大了还是放羊又有何异?

当然,我并非是歧视体力劳动者和打工者。但我想,一切不应该这样。

四、农村低保和“人命不值钱”

在农村,有许多事情的发生,的确是你所想象不到的,比如低保。

申请农村低保的基本程序是,由户主向乡(镇)政府或者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村民委员会开展调查、组织民主评议提出初步意见,经乡(镇)政府审核,由县级政府民政部门审批。乡(镇)政府和县级政府民政部门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核查,了解其家庭收入、财产、劳动力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结合村民民主评议意见,提出审核、审批意见。在申请和接受审核的过程中,要求申请人如实提供关于本人及家庭的收入情况等信息,并积极配合审核审批部门按规定进行的调查或评议,有关部门也应及时反馈审核审批结果,对不予批准的应当说明原因。

而在我们村,有的一家四口人,包括几岁的孩子,全都享受着低保,有许多青壮年的劳动力,也在享受着低保,而一些80多岁的爷爷奶奶却没有低保。

父亲和我说这件事的时候,很愤慨:“谁送礼给书记,谁就有低保,谁上面有人,谁就可以有低保。”

在我们村,低保成了权力这根大棒之后的那根胡萝卜,成了安抚与拉拢的工具,村书记想给谁就给谁。低保一年有近千元,完全成为一种额外的福利待遇。该有的没有,不该有的却有了:谁家权势大,有;谁家上面有人,有;谁家送礼了,有;谁家是刺儿头,容易闹事的,有。

回家还听说两件“人命不值钱”的事情。

其一,是我们后面村的一个老人,念过私塾,写得一手不错的毛笔字,会算命测字打卦,懂一点孔孟之书。经常在赶集的时候,去镇上给人算命,虽然80多岁了,身体还算硬朗。几年前的时候,有一次在去赶集的路上,被一辆摩托车撞了,然后死了。最后,两家私了,肇事者赔偿了1万块钱。回家,我问父亲,怎么才这么少的钱,我爸说“他都80多岁了,还能活几年?”——生命的价值,是用年龄来衡量的。

其二,去年,在距离我家不远的一个村上,一个女的,年龄是60多岁,去村里的医务所打针。针头还没拔出来,人就死了。这明显属于医疗事故。最后,赔偿4.5万元私了此事。

试想这两件事,若放到城市,会怎样处理?

五、对权力的崇拜和对政治的冷漠

说到崇拜,不得不提农民对权力的崇拜,通俗地说,就是对当官的崇拜。

“当官的哪有不腐败的?还是当官好啊!”村人如是说,当官不仅意味着有钱,还意味着有势力,甚至可以鸡犬升天。时常可以听闻有讲述某村的某人在外当官,然后将全家都接走了,又帮谁谁安排了工作,又几个电话就摆平了某件事情。

这样的观念,大多停留在四五十岁以上的村民那里,至于年轻的一代,由于长年迁徙式地往返于城市与乡村之间,似乎自主远离了政治。或许更是因为,他们自知自己无缘于政治参与而主动放弃。

我们村的那个书记,今年69岁了,被称为“不倒翁”,在村书记的位置上,起码已经干了有近20年了。也有人说其很会糊弄,上面有人,在村上又不得罪人,得罪人的事情,都会暗地里指使别人去做。

农村发展党员,谁想入党,必须要经过村书记这一关,先送礼,再表示忠心,于是,发展党员,也就成为培养个人亲信的渠道。起码要确保入党者不会危及其地位。而有几个所谓的刺儿头,怎样也无法入党。

韦伯曾批评德国边境的一些农民,不关心国家政治,是市侩。我家乡的村民,似乎也如是。当然,对此我无意批评,或许他们是聪明地远离了政治,或许他们为了生活之艰辛,只需要对金钱的追逐。

最后说一起发生在我们县的杀人事件。某人的一个儿子在省内的某个市做一官职(据说好像是政法委副书记或其他),其依仗儿子的权势,俨然成为村中一霸。后,村内一人愤然将其杀死,沉尸水塘,案破,其曰,我是为民除害。这则故事,在乡里传为奇谈。

六、土地和进城

我们村的土地,是人均有4亩左右,重新分配过一次土地,之后就一直没动过,这使得有的人家娶了媳妇,生了孩子,都没有土地,而像我这样的,户口早已经迁出,但在家里还有一份土地,那些死去的也包括在内。

农民对于土地的眷恋正在逐渐下降,村里许多有钱的人,都去镇子上或是去县里买了房子,平时都住在县城里,只有每年两次农忙的时候才回来。在我小的时候,我们村种植了许多经济作物,诸如棉花、薄荷、西瓜等,可现在,都是一季麦子、一季大豆。省事,完全的机械化操作。雇用联合收割机,直接把粮食拉到家,有的户,收完粮食就当场卖掉,带了钱走人。然后将秸秆在地里烧掉,再种下一轮。有的人家不愿意种地的,或是常年在外的,就将土地租给别人种,租金300元/亩/年。

有一条正在建设中的高速公路经过我们村,修路占用农田分为两种,一种是路面占地,另一种是取土占地(要取土垫路基)。取土占地的面积很大,有好几块,一块就有80亩。村上有的户是摊到了,有的没有。摊到的就很庆幸,没摊到的就很沮丧。能够卖地的,都很开心。

人们不再稀罕土地。只嫌弃卖少了,没有说多的。

一些三农学者常说,土地目前成为农民的束缚,成为阻碍农民现代化的桎梏,也有人说土地是农民生活的最后保障,是返乡之后的最后栖息地。但无论是怎样的看法,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就是:农民已经不再深深地爱着这块土地。

不再需要土地的农村人也正在抛弃农村,甚至是厌恶农村。或许这是城乡之间的差距在这二十余年来逐渐被拉大的结果,或许是持续二十多年的打工潮,使得农民对于城市的生活越来越向往。无论是年轻的一代,还是五六十岁上了年纪的人,村庄更像是一个驿站,每年只有夏收、秋收和过年的时候,人们才会回去几天。等忙完了之后,又迅速撤回到了城市之中,只剩下孩子和老人,有人甚至将孩子也带走了。

在美国的华裔里,有一个词叫“香蕉人”,而农村的这些年轻一代,在进入了城市之后,也迅速地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城市人,甚至是更像一个城市人。如是的行为,是在掩饰自己的农民的身份,还是隐藏着一种巨大的渴望?

对城市的渴望,也带来了我们县城的城市化的巨大推进,尤其是房地产的兴起,而这些房子有很大一部分是卖给了农村的那些打工富裕者。他们在向城市靠近,离农村越来越远。

七、黄赌毒

每年回去,从县城下车开始,到回到距离县城40里路程的村庄,一路上,我都会努力去寻找变化的痕迹。

县城里新修建了一个某某会所,楼下停放了一排的车。城里的那几个洗浴中心还是那么红火,据说是楼下洗澡,楼上卖春。在我们镇上的一个洗浴中心,去年冬天竟然有了“男女共浴”的服务,按小时收费,一个一个的小房间,吸引了周边村上的许多青年男女和小情侣。村上的人说,生意是特别的红火,价格也不是很高,15元/小时。看来,人们的观念真的是变了。

镇上的网吧也很热闹,放眼望去,全是十五六岁的孩子在玩游戏,嘴里叼着烟卷,神情专注。

十七八岁的男孩子,留着长发,染了颜色,并且还带了耳钉。十六七岁的女孩子,说自己喜欢的人是李宇春,在课本前面写上“非主流”三个字,作为自己的人生信仰。他们不知道WTO,但知道麦当劳,知道网恋,会用QQ找女朋友。

农村没有报纸,基本上每家一户电视,最近两年刚通了有线电视网络(许多人家因为收费,而不装有线)。县电视台里永远都在播放着性药和丰胸广告,用词非常具有挑逗性,大人孩子都在看。

最近几年,我们那里还兴起了一种很另类的唢呐文化。遇到红白喜事,基本上都会请一个唢呐班子到家,谁家不请,就没面子而被瞧不起。在我的小时候,唢呐班子吹的真正的唢呐,有好多种乐器,都卖力地演奏。而现在,只有三两个唢呐,配之以电子琴。

当然,我要说的不是这个,而是这些唢呐班子都会请一个女人,年龄一般都在30岁以上,到晚上的时候,就会浓妆艳抹,登台唱一些黄色小曲,说一些低俗笑话,然后和一个搭配的男人打情骂俏。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性爱”为主题。有些时候,还会玩脱衣舞游戏。

台下的看客,有大人,有孩子,有老人,有男人也有女人,遇到精彩处,都齐声叫起好来,或高喊着“脱啊、脱啊、脱啊”。即使是丧事,也会有这样的演出,无论是亲人还是村人,脸上都看不到一丝的悲伤。若不脱,众人都会说这个唢呐班子不行,不过瘾。

有许多人都说到农村的赌博问题,的确,我们那里也很多,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外出打工的人挣了钱回去之后,就聚在一起赌。赌得很厉害,有的人能把一年在外面挣的钱都输掉。各种赌博的方式都有,甚至妇女老人都参加,从掷骰子,到麻将、牌

九、斗地主、诈金花。

说到赌博,就不得不提抓赌问题。我们镇上的派出所,简直就把抓赌当成了一种创收方式。无论是赌多大的(就连五角、一元、两元金额的掷骰子也抓,我老妈有一年冬天就因为掷骰子,而被抓了一次),是在赌的还是在旁边围观的,统统抓进去,然后通知家里拿钱赎人,这么多年来一直是这样。当然,若是有点关系的,打声招呼,就没事,也不敢抓。

毒品,我原本以为离我们那里的农村很远,但却未必。

这次回家才听说,村里有一户人家,有两个儿子。小儿子辍学后,外出打工,在浙江某地,短短四个月,带回了17万。至于这钱的来路,其父母不仅不去过问,反而责骂其大儿子无能,最后让大儿子也跟着小儿子去了,钱是被其父母拿来盖了两层小楼,以备将来给他们兄弟俩娶媳妇用。结果后来事发,两个孩子目前都无踪影。楼房还没盖好,只是毛坯。父母也外出,年没在家过,有人说是去寻儿子了,有人说是出去躲着了。回去听父亲说,原来那小儿子在外是跟人贩毒的。至于其两个儿子的下落,有人说被逮捕了,有人说是被同行给“做掉了”,具体无从知晓。

我确信,我所见的农村,并不是一个健康的的农村。

我全然明白,当下农村之问题,既是现代化的发展所带来的,也将必然会在现代化发展之中解决。我并非是号召农民都固守在家园,反对工业化,过着一种“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生活。我知道,工业化的席卷或许是现代化的必然之途,也是目前唯一的“解救之道”。

我亦知道,中国的乡村之沉重,农民之艰辛,非是一朝一夕就可治愈。

但我想,总会有办法的。无论是早婚,赌博、教育的贫瘠、环境的恶化、乃至农村基层社会的政治问题、治安等都只不过是问题的具体呈现。就像一个病人,会有发烧,头疼等多方面的症候。至于怎样治病救人,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疾在肌肤还是病在膏肓抑或是持一种“讳疾忌医”的态度?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

【农村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上一篇:城市管理学论述题下一篇:畜牧兽医行政管理试题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