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论文

2024-06-14

浅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论文(精选20篇)

1.浅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论文 篇一

浅谈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岳丹(2012-12-31 13:35:58)

转载▼

标签:分类: 邢台金华13人

杂谈

在金华上课已经一个月了,自己多多少少也有一些微变化,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思想上,当然最多的还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每天都要反思自己还能交给孩子们什么,自己还要去学习什么,在这种反思中我却逐渐地对教师这个行业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家长们把孩子最重要的成长时期交给我们,希望在学校这个大的学习环境中使孩子们能够初步树立一个正确的思想观念,所以在我看来教师更多的是担负着育人教书的重要责任。对于我现在接触到的孩子,我发现他们的思想大体上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很多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原因,以致于没有从小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对于初为人师的我来说,在日常教学中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的责任和义务。一个学生要想取得好成绩,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事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学习效率会提高,而且会令孩子们终身受益。当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蹴就的事情,这不仅需要学生自己首先确立正确的观念,而且更需要老师在他们身边坚持不懈地、有条不紊地对孩子们进行练习和强化。学生的学习习惯不良,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他们不会学习,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学习。以下是我针对初始年级浅谈的几个方法:第一,要教会学生预习,开始早晚自习时,老师要尽量带着学生去读去背,教给学生怎样预习未讲内容,渐渐地把预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第二,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在课堂反馈式训练中尽量选择简单的基础题,这样容易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课下作业要有针对性的布置,既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也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制定合适的奖惩制度;第三,上课督促学生认真听讲,规划好板书,方便学生记笔记,而且要定时抽查笔记;第四,鼓励学生多思、善问、大胆质疑,多肯定学生;第五,课后及时复习笔记和书上的重点,教给学生分析段落出题点或出题类型的技巧,毕竟大部分孩子是要参加中高考的;第六,要求学生课下阅读课外读物,并做好记录(自己的感受);第七,学生上课不迟到,老师下课不拖堂;第八,要及时适时地对学生给予正确的引导。

总的来说,这些都需要我们一环紧扣一环,一步不让,严格要求,除了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外,家长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今的孩子们自制力越来越差,更多的需要我们在他们的身后追赶着,所以家长在学生的家庭日常生活中也要对其进行及时的督促和纠正,双管齐下,逐步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尽快的适应自主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第15期沙河、邢台、永年分队金华中学 政治岳丹

2.浅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论文 篇二

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结合起来。中职学校的教师一方面应经常与家长沟通, 和家长携手把学生的生活习惯培养好;另一方面应该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上下功夫。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就会有自觉性、积极性, 就会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而且还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具备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也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那么, 该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笔者认为, 学校与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一、管理思路、办学理念应有根本的转变

过去学校办学以成绩为重, 衡量教师的成绩主要以学生分数为标准, 至于分数是怎么来的则很少有人过问, 这在应试教育阶段无可厚非。但教育发展到今天, 这种教育模式与思维方式, 早已被时代淘汰。目前, 课改虽然已在轰轰烈烈地进行, 教师也在理念、方法、模式上加大力度地改变着, 但是由于新的教育教学运行机制还不完整, 理念、政策、制度还不到位, 应试教育的影子和惯性一直都存在, 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比如, 课堂非但没有形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气氛, 反而教师训斥学生, 给学生施加精神压力等现象时有发生。

究竟路在何方?其实路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脚下, 那就是必须彻底改变旧的管理思路和旧的办学理念, 用“教学改革”的手术刀做真正的“大手术”。学校可以把以教学内容为载体要分数改成以教学内容为载体要素质, 也可以把办学思路定位到利用知识要素质、利用素质要成绩上。与其浪费学生比金子还贵重的时间狠抓分数与成绩, 还不如把时间用在培养学生的素质上, 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在此基础上, 建立健全有效的评价机制和考评机制、培养目标达标机制等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利用科学的管理手段, 把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全部统一在学校科学办学的大目标下进行, 充分调动和激发全体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工作中去。

二、课堂教学的思路要有根本的转变

学生有很强的可塑性, 他们的性格、习惯及各方面素养的形成, 基本上都是在学校、在课堂上完成的。课堂是学生通往未来的桥梁, 同时课堂也是教师的希望, 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利用自己的才华, 通过课堂“塑造”学生。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就是最好的培养素材。过去, 教师只是把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生知识的载体, 忽视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这种短视行为使学校与教师一味地向学生要成绩, 结果是教师累、学生烦, 虽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但是成绩上去也很艰难。反思过去, 我们要想从曾经挣扎过的泥潭中爬出来, 使教师、学生、家长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最可行的办法就是把单纯的学习知识的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来。我们不仅要把培养目标渗透在教学内容里, 而且要在思路、方法、重点、难点和拓展、外延以及所有的创新环节上都围绕着这个目标来进行。在课堂教学中, 从设问到回答、从启发到醒悟、从诱导到发现、从交流到理解等, 都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首要任务来展开。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 从写字姿势到课堂常规、从专心听讲到认真做作业、从积极思考到主动学习、从提前预习到总结复习、从动手动脑到创造性思维等, 都要细心观察、耐心诱导, 切实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落实在每一节课堂上。教师下大力气把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出来, 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

三、培养方法要有根本的转变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仅靠说教不行, 缺少耐心、急于求成也不可取。方法上一定要有创新。宏观上, 要有一个长远的、完整的、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和实施细则。微观上, 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 并且要建立横向联接, 随时或定期交流机制, 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培养和指导。

每一个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除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培养方法和培养目标外, 还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 跟踪观察。对于一些已经形成了不良学习习惯的学生, 由于“恶习”难改, 行为表现上不稳定, 就需要教师跟踪观察, 在观察过程中, 教师要及时发现影响学生的各种因素, 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帮助和疏导。第二, 加强交流。教师要经常在课后与学生交流, 交流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和语言, 都要认真考虑, 做到情真意切, 切实消除师生的距离感, 让学生敞开心扉, 信赖教师。通过交流, 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来由、价值取向、习惯轨迹等, 及时给学生提出意见, 帮助学生自我完善。第三, 因材施教。由于学生家庭背景、文化素养、性格特征的不同, 他们所形成的学习习惯也有很大差别, 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 确保靶向性和准确性。教师要把握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全过程, 对“症”下“药”, 及时发现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并帮助他们改正。总之, 教师要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 把心血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每一项工作中。

四、学校要建立研究团队

学校要建立研究团队, 在团队建立之后, 要赋予研究人员随时进班听课的权利, 通过听课调研, 适时找学生、教师座谈调查。研究团队通过调研、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 了解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并根据实际情况写出调研报告, 为学校决策层制定方针政策提供思路, 为教改的取向、定位提供理论依据。

细节决定成败, 习惯是细节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等于给学生的成功注入了动力, 给学生的梦想插上了翅膀。只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 把功夫下到细微之处,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一定能够被培养起来。

参考文献

[1]张爱卿.现代教育心理学[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

[2]陈文海.决胜6月[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浅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三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上课前初步理解所要学习的新知识的过程。通过预习,学生不但能初步把握新课程内容,了解学生的重点,同时,也增加了听课的针对性。而且,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自我探索、思考、质疑,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习效果就事半功倍。

二、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数学知识逻辑性强,内容之间联系紧密。因此,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是提高数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数学课可以采用多种途径引起学生注意,例如,讲故事、比赛、游戏等,再加上教师饱满的精神,精炼而幽默的语言,定能使课堂引人入胜,使每个学生都乐意听。

另外,老师可每节课抽几分钟的时间来练学生专心倾听的能力。如,每天对学生进行50道左右的口算练习,由教师读题,学生写答案。还可以老师口述应用题,由学生说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并列式计算。这种听算的训练可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是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好方法。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动脑、乐于思考、勤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留给学生足够多的思考时间,而且要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对于一些比较难的问题,可先叫一些优秀生来回答,这样既可以为一些学困生打开思路,又避免了伤害这些学生的自尊心。而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要多关注那些稍差的弱势群体,并要及时地鼓励他们,让他们品尝到独立思考的成功,这样才会有更大的勇气和信心继续努力。

另外,教师还要多表扬、多鼓励那些主动质疑的学生,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能主动质疑,说明他在不断地思考,教师应树立这样的典型,带领学生主动质疑、独立思考。

习惯的养成需要我们教师一点一滴地去培养。只要我们注意引导,方法得当,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定能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结果!

4.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篇四

我从事低年级教学已经几年了。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还不懂事,如上课坐不住,肯讲话,好动。思想开小差等坏习惯,要不断进行组织教学,上一节课至少要组织教学十来次。还不一定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小学教育能否对社会发展起作用,归根到底还要看小学教育能不能促使儿童的身心得到发展。为使小学教育能够真正的促使儿童的发展,就必须正确认识小学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其中我认为儿童的习惯养成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想,当今教育,正在进行新一轮课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作为我结合多年数学教学实践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仍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所谓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学生将受用终生,而良好习惯要从小培养,“从娃娃抓起”。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再纠正,那将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本人总结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数学教学方面,应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我想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呢要?首先要读书背书时要有良好的习惯,另外,学生的课前准备也是关键,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大胆举手发言,与同桌共同交流。也是很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时做作业时定让学生养成细心,检查,验算的好习惯。培养学生主动与同伴合作,从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比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慢慢激发他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平时的工作经验积累谈谈自己的做法。

5.浅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论文 篇五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容易在教学环节中浪费时间,降低学习效率。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要从小抓起,其主要的引导者就是教师。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形式,根据《标准》的新理念,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更重要的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及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下面我就听讲、作业、思考与提问三个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一、专心听讲的习惯培养

对学生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针对这些特点,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应该比较注意以下方面:

1、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首先,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优化教学方法,利用一切教学媒体(图片、实物、玩具、幻灯、投影、录像、录音、指套、木偶等等)创设情景,寓教于乐,让学生身置语境,教学语言要贴近儿童生活中的语言,增强课堂中的趣味性,让学生能跟给老师的语言进行“学习”。

2、其次,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中,学生发言和表达的机会要多,而小学生有意注意较弱,维持时间较短,特别是在听同学发言时易走神。教师除了向学生讲明专心同学发言的好处外,在教学上要采用生动、形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特别要避免枯燥操练,开“定向长火车”,要多用“有意点叫”、个别提问,从而引导学生注意听讲。

二、认真作业的习惯培养

在英语课堂中,我们常常要求学生进行课堂的练习,通过巡查,我们可以在发现学生当堂没有掌握的内容,从而及时的“补救”。在课堂作业练习中,我们发现有大部分的小朋友因为粗心大意而错题,还有一小部分的同学有拖拉、不完成、抄袭他人作业的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都将影响学生学习的水平,甚至影响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为此,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1、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要求学生书写工整、笔画清楚。2、在书写教学一开始,学写字母时,教师就必须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按照规范笔顺书写,在四线三格中位置正确。随着学习的进展,教师要继续坚持不懈地抓好单词、句子、段、篇的书写及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切实做到英文书写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的习惯。

三、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

勤思好问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础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习惯的培养应孕育在整个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中,与英语听、讲,英语书写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本来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和问”的求知欲。这也是培养学生勤思好问习惯的起点。,现在我们所使用的英语课本有很多五彩缤纷的图片,使学生初学英语时能集中全部注意力听录音,理解录音内容,进而正确模仿。通过学习活动,思考练习内容,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考的习惯。

2、榜样示范,激发思考。根据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一些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如:“因为你肯思考,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你对××同学的评价很到位”、“你很善于倾听”、“我们请×××来表演这个角色好吗?”、“你的作业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你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等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而这些疑点和难点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学生大多存在胆怯心理,不少儿童往往有了疑难问题不愿提,不敢提,在英语课堂中有部分学生还因为学习水平较低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教学信息的反馈,注意发现和把握学生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并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生更要大力表扬,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引发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创造性,这也是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的开端。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教学细微未节之中,课堂教学中学习习惯的培养还只是一部分,但也往往容易为我们所忽视。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

专题讲座:

浅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6.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计划 篇六

学习习惯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影响学习者学习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对今后的学习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常言道:“优秀是一种习惯”、“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终生受益。针对自己工作主要从班级和个人教学两方面来制订计划:

一、物理学科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专心听讲的习惯

①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看老师演示、板书和表情、动作,仔细想老师提出的问题和讲解的内容。②注意听同学们的发言,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参加课堂上的讨论活动。③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演示、读书、写作业等任务。纠正精神不集中、贪玩,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的不良习惯。

2、培养学生的解题习惯

以例题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多角度无遗漏地收集题目信息,弄清题目中所阐述的物理过程,画出示意图,明确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找出与已知和所求都密切相关的物体作为研究对象,层层深入,找住要点。

3、善于求异和质疑问难的习惯。

①独立地思考问题,自己肯从书中、演示中或从分析自己的错例中寻找问题答案,不畏困难,积极思考。②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追根问底,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③在解题、讨论或研究问题时,能突破条条框框的约束,不墨守陈规,能从不同角度多方面的思考问题,寻求出创造性的解题方法。

4、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探究中关键是猜想,要根据实验目的,通过事例,图片等再现问题情景,为学生设下铺垫。在此基础上进行猜想,可以避免学生的胡思乱想,探究中的重点是方案的设计,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替代法、对比法、类比法等方法设计实验和完成实验。

5、培养学生整理知识和认真订正错误的习惯和能力

学生平时学习的物理知识都是局部的,零碎的,因此,学完一章以及学完一个部分,应当学会整理知识并形成习惯,整理知识就是指将所学的知识按物理学本身的内容体系有机的结合起来。弄清章节的前后联系及每一部分知识在教材内容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便于融会贯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写出示范性的小结并逐步指导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通过写小结,不但有助于更加深入、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订正错误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和试卷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往往容易略或不认真去检查,这些往往是对所学的知识记忆模糊或未理解教材知识造成的,所以对作业或试卷中出现过错误的地方必须要学生搞清错在什么地方,错误的原因何在,是对概念、规律理解上的错误,还是对所学知识不懂的错,或是粗心大意的错,然后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6、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习惯

针对学科特点,从身边事例入手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再引导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学生用自己所学知识服务于生活,做到学用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二、在班级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除上述内容外,在班级还要培养学生以下良好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的书写规范

写一手好字或者写一手规范的汉字是一个优秀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学生认真写字强调写字姿势、书写知识等让学生提高自己的书写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开始,培养学生学会通读、精读课本,同时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提高个人素质。

3、培养学生勇于提问,敢于发言的习惯

问题没有应该与不应该,对与错之分,不懂就要问,只有能提出问题,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

记笔记一定要有重点,要条理清晰,另外要学会一些提高笔记速度的方法,以提高笔记效率,可以简化某些字词,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书写符号,只要自己以后复习,看得懂就可以。

5、培养学生背诵的习惯

针对不同学科,如英语、语文等学科,培养学生背诵的习惯就显得很重要,教给学生记忆方法以及教会学生如何科学用脑。

6、培总会计师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7.浅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论文 篇七

一、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数学课本, 没有故事情节, 吸引力小, 可读性差.如果只是一般地要求阅读, 必然会出现“读不进去” (没意思) 、“看不出来” (读不懂) 的现象, 因此阅读课本一定要有要求, 有指导.

课上在教师指导下有要求有检查地阅读数学课本, 是教给学生自学方法, 培养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开始可由教师带领学生阅读, 具体地指导学生如何抓住课本中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怎样理解数学概念, 思考问题, 提出问题.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要进行圈、点、划、批, 咬文嚼字, 正确理解数学语言, 掌握数学概念.

指导阅读, 还要根据教材内容, 选择不同的方法.有的教材内容, 学生不易看出重点, 可由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寻找答案, 弄清算理, 掌握法则.有的教材内容, 学生已有一定知识基础, 可由学生先做尝试性练习, 再与课本对照、印证, 加深理解.有的教材内容, 学生能独立看懂, 就放手让学生自己看书, 然后组织交流, 进一步消化理解.

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本.阅读时要标出疑问, 以便在老师讲课时, 带着问题有重点地听课.同时指导学生养成边看课本边整理所学知识的习惯.每学完一个单元, 由学生自己先复习课本, 整理已学知识, 归类、编号, 练习写简短的复习提纲或笔记.每隔一段时间, 选择优秀笔记传阅, 进行评议, 充分调动学生“自己学”的积极性.

二、指导学生学会倾听, 培养认真听课的习惯

目前课堂教学中, 学生心态浮躁, 教师讲的课成为学生的“耳边风”.请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要么张口结舌不知所指, 要么争先恐后简单重复某名学生的回答, 或是一些明显的错误.这样的课堂看上去热闹, 实质是低效的课堂.

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乐于倾听, 善于倾听, 何来上述课堂教学中这种令人尴尬的现象?

引导学生倾听课堂———倾听老师、同学乃至辅助教具之声, 在“听”中理解,

“听”中评析, 提高“善听”的能力.“听”中理解, 能否全面准确地理解“听”的内容, 标志着一个人“听”的能力的高低.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抓住各具特色, 富有内涵的语言, 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听”中评议是促“听”手段, 也是测“听”方式, 它要求学生带着问题专心听话, 并在听话过程中辨析他人说话的意思, 用词是否连贯有序等, 并在听完后发表意见进行评议, 如对他人说话的错误进行更正, 对疏漏的内容进行补充, 对简略的地方予以扩展等.学生初次“听评”, 很可能不会“听”, 也不会“评”, 教师的示范指导很有必要.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要侧耳倾听, 或频频点头, 或微笑, 或疑惑, 以专注的神情去影响每名学生.评点时, 要引导学生知道“听”要抓要点, 抓感觉, 还要多赏识, 少挑刺, 力争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三、指导学生学会动脑, 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课堂上要使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 一方面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另一方面还要有措施, 促使学生动脑子.

激发思考的欲望, 明确思考的目标.例如我在复习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时, 针对学生常常忘记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中“除以2”, 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这两个公式中都有“除以2”?这一问题不仅激起了学生思考的欲望, 而且成了大家集中思考的目标.

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对于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问题, 可适当提供一些思考的依据.如在学习圆面积公式推导时, 提示学生能不能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 如三角形, 长方形, 如果能转化, 又如何转化?

要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如果思考时间太短, 多数学生还没有“想出来”甚至后进生还没有“想进去”, 就让思维敏捷的同学发表意见, 势必会挫伤多数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为使全班每名学生都进入思考之中, 必须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

及时组织多项交流.在独立思考之后要及时组织议论、讨论、争论等多项交流活动, 让学生在交流中表现自我, 交换思考所得.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 有见解就有交流的愿望, 有交流又可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训练, 思考能力随之提高.学生有了思考的兴趣, 就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指导学生学会审题, 培养认真作业的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 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 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要提高作业正确率, 必须下工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 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每教一新课例题, 教师都要有计划, 有目的地, 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审题, 在学新课的同时学会审题方法, 养成审题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主要靠课内教学的指导和训练.解题时要认真书写, 教学生解题时要书写整洁, 格式规范.解题时还要边做边验.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验算, 养成解题时验算的习惯.

引导学生解题时自觉地灵活运用已学知识, 使其形成这样的习惯:解四则式题, 不管是否要求简算, 只要有一步能简算就简算, 并画出标记;解多步应用题, 一般要用两种方法, 并从中选出最佳方法, 注上标记同时要求学生做题时认真仔细, 独立完成, 不依赖别人, 不弄虚作假, 做错了也要错个明白, 学会真本事.

8.浅谈中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八

关键词:学习习惯;转变;教育理念;培养

学习习惯是学生行为中经常的、稳定性的活动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时形成的最稳定、最有效、最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方式,比如,在上课时遵守纪律、专心听讲、积极思考等,课后及时复习、按时预习等。

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结合起来。中职学校的教师一方面应经常与家长沟通,和家长携手把学生的生活习惯培养好:另一方面应该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上下功夫。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就会有自觉性、积极性,就会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而且还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具备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也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那么,该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笔者认为,学校与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一、管理思路、办学理念应有根本的转变

过去学校办学以成绩为重,衡量教师的成绩主要以学生分数为标准,至于分数是怎么来的则很少有人过问,这在应试教育阶段无可厚非。但教育发展到今天,这种教育模式与思维方式,早已被时代淘汰。目前,课改虽然已在轰轰烈烈地进行,教师也在理念、方法、模式上加大力度地改变着,但是由于新的教育教学运行机制还不完整,理念、政策、制度还不到位,应试教育的影子和惯性一直都存在,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比如,课堂非但没有形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气氛,反而教师训斥学生,给学生施加精神压力等现象时有发生。

究竟路在何方?其实路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脚下,那就是必须彻底改变旧的管理思路和旧的办学理念,用“教学改革”的手术刀做真正的“大手术”。学校可以把以教学内容为载体要分数改成以教学内容为载体要素质,也可以把办学思路定位到利用知识要素质、利用素质要成绩上。与其浪费学生比金子还贵重的时间狠抓分数与成绩,还不如把时间用在培养学生的素质上,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有效的评价机制和考评机制、培养目标达标机制等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利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把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全部统一在学校科学办学的大目标下进行,充分调动和激发全体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工作中去。

二、课堂教学的思路要有根本的转变

学生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的性格、习惯及各方面素养的形成,基本上都是在学校、在课堂上完成的。课堂是学生通往未来的桥梁,同时课堂也是教师的希望,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利用自己的才华,通过课堂“塑造”学生。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就是最好的培养素材。过去,教师只是把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生知识的载体,忽视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这种短视行为使学校与教师一味地向学生要成绩,结果是教师累、学生烦,虽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成绩上去也很艰难。反思过去,我们要想从曾经挣扎过的泥潭中爬出来,使教师、学生、家长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最可行的办法就是把单纯的学习知识的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来。我们不仅要把培养目标渗透在教学内容里,而且要在思路、方法、重点、难点和拓展、外延以及所有的创新环节上都围绕着这个目标来进行。在课堂教学中,从设问到回答、从启发到醒悟、从诱导到发现、从交流到理解等,都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首要任务来展开。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从写字姿势到课堂常规、从专心听讲到认真做作业、从积极思考到主动学习、从提前预习到总结复习、从动手动脑到创造性思维等,都要细心观察、耐心诱导,切实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落实在每一节课堂上。教师下大力气把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出来,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

三、培养方法要有根本的转变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仅靠说教不行,缺少耐心、急于求成也不可取。方法上一定要有创新。宏观上,要有一个长远的、完整的、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和实施细则。微观上,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并且要建立横向联接,随时或定期交流机制,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培养和指导。

每一个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除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培养方法和培养目标外,还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跟踪观察。对于一些已经形成了不良学习习惯的学生,由于“恶习”难改,行为表现上不稳定,就需要教师跟踪观察,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影响学生的各种因素,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帮助和疏导。第二,加强交流。教师要经常在课后与学生交流,交流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和语言,都要认真考虑,做到情真意切,切实消除师生的距离感,让学生敞开心扉,信赖教师。通过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来由、价值取向、习惯轨迹等,及时给学生提出意见,帮助学生自我完善。第三,因材施教。由于学生家庭背景、文化素养、性格特征的不同,他们所形成的学习习惯也有很大差别,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确保靶向性和准确性。教师要把握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全过程,对“症”下“药”,及时发现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并帮助他们改正。总之,教师要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把心血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每一项工作中。

四、学校要建立研究团队

学校要建立研究团队,在团队建立之后,要赋予研究人员随时进班听课的权利,通过听课调研,适时找学生、教师座谈调查。研究团队通过调研、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了解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写出调研报告,为学校决策层制定方针政策提供思路,为教改的取向、定位提供理论依据。

9.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九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为学生终生学习做准备。好的学习习惯能关系到人一生的命运。离开校园以后,人在知识的海洋里能遨游多远多深,很大程度上是在校园期间所形成的学习习惯决定的。那些在学校里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的人,在新知识新事物面前就会去主动探究,就会研究出杰出的成果,就会出人头地。他们或者成为企业家,或者成为某方面的专业人才。

2、好的学习习惯能使教学事半功倍。学生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真正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绝大多数知识能够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完成,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自己研究不出来。通过和同学们一起探究,集思广益,基本上所有问题都能得到解决。老师只对疑难问题进行点拨,讲清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就行了。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需要培养哪些方面的学习习惯。

要培养的学习习惯有很多,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培养了如下几个方面的习惯。

1、自主探究的习惯。就是在新知识学习之前,学生通过预习把自己能学会的知识都学会。

2、合作探究的习惯。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时候,有一些较难问题自己独立解决不了,就让学生在课堂上和同学们分组合作探究。通过共同想办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凡是通过学生合作学习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坚决不讲,都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完成任务。

3、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写作业时要用“心”去做,不能想别的事,尤其是不能看着电视写作业。要认真审题,认真书写。

4、互相帮助的习惯。几乎每个班里都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这部分人如果学不好,就会影响整体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注重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习惯。通过“兵教兵”使学困生得到转化。

5、主动学习的习惯。不用老师安排,学生就能有秩序地自觉学习,而且是心里想着学好,基本上能达到老师的要求。

只要将以上学习习惯培养起来,教学过程就会事半功倍,教学成绩就会名列前茅。那么怎样培养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三、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多种多样,实践中笔者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拿起表扬的武器,对处在萌芽状态的良好学习习惯进行助长。对那些出现良好学习习惯苗头的同学进行表扬,例如对那些还没有讲解就已经学会知识的同学,上课敢于进行争论的同学,作业书写特别认真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介绍他们是怎么做的,并分析这样做的好处。那么到再一节课的时候,就会发现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同学越来越多。再通过引导这些良好习惯就会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2、“先学后教,先练后讲”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合作学习习惯的金钥匙。不少老师说,你班的学生好,能一直坚持自学,俺班的学生不行。其实不是哪个班行,哪个班不行,而是教师教学方法上有问题。从九十年代末开始,笔者

一直坚持采用“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教学方法。在老师教之前先布置学生自学,要讲的习题在讲之前先让学生试做。学生不能独立学会的知识就上课讨论,合作解决。老师只对疑难问题进行点拨,然后再让学生或自主完成,或合作完成。这样学生每天都在教师讲前接触新知识,不是自学,就是讨论。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久而久之就转化成了学习习惯。

3、“有布置有检查有措施”。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后作业,只要布置了就必然进行检查,对完成好的给予表扬鼓励,对不认真的提出整改意见,但不能生硬的批评,而要给他一次改正的机会。课堂上口头提问的作业,学生无论说的对错都不进行批评,并且对大胆发言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表扬他们敢于大胆表达自己意见的精神。这样学生错题不再有顾虑,对其表达出错误的意见不但不批评还表扬,学生发言能不积极吗?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彻底避免了机械、重复的作业。

4、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要有一个“教-扶-放”的过程。学生的习惯很多,未教之前就有若干,但不一定是我们需要的。我们要的是那些能改变学习方式,能提高教学质量的学习习惯。这样的习惯学生原来没有。要对其进行指导,有一个“教-扶-放”的过程。“教”就是教着学生怎样预习,怎样合作学习,遇到不会的问题怎么解决,怎样才算认真完成作业。“扶”就是在前一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着怎样做。老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对出现的偏差进行指导。“放”就是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已经形成习惯,就可以大胆地让学生独立活动。这时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5、通过建立班内机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我所任教的班级里,设有学科课代表。每一排桌设一个大组长。每一个大组设若干学习小组,小组内设组长。每一张桌子上设桌长。其它同学为组员。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凡是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就由自己独立解决,同桌能解决的问题就由同桌解决,学习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在大组内或全班共同讨论解决。层层有人把关,每一种习惯有示范,有学习榜样,有追赶目标。同时把全班同学分为三层,科代表、大组长、和学习特别优秀的小组长等同学为一层,称为大组长级的同学。小组长、桌长等同学为一层,称为小组长级的同学。其他同学为一层。这样每一个学生或学习小组有问题都有具体人员负责,什么级别的同学完成什么样的作业也一目了然。学生的学习习惯相互影响,最终使全体同学都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6、从心理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每逢第一节是我的课,学生老早就到教室里去学习了。有的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就说:“他老师在家一发动摩托车学生就进教室学习了”。这种主动学习的习惯是怎样培养起来的呢?有时上课时故意晚进教室,对在认真学习的同学进行表扬,并告诉他们老师就喜欢“自觉”学习的同学,学习不用老师管着,就应该象那些自觉学习的同学那样,自觉地学习,主动地学习。对学习自觉的同学经常进行表扬。这种思想灌输多了,受表扬的同学越来越多,自觉学习的同学也越来越多。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场面也就出现了。

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应注意的问题。

1、不要同时培养太多习惯。有的人想一口吃成胖子,把所有的学习习惯同时培养,结果各个方面相互干扰,导致效果不好。当然习惯培养太单调也不好,要在学生能接受的前提下,进行立体培养效果会好些。

2、忌“黑瞎子掰棒子”式的习惯培养。学习习惯可以一个一个地培养,也可以同时培养几个,但绝不可以培养了这个忘了那个。培养的习惯要经常运用,最终形成习惯网络,使我们的学生各个方面都有好习惯。

3、善待出现错题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如果出现错误就进行批评,就会在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时候装腔作势,假装会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就不敢说真话。事实上回答出一个错误的问题正好提供了一个讨论的机会。对他为什么会这样回答,根源出现在什么地方弄明白,对学生更有好处。

4、莫怕影响教学成绩。在学生习惯培养过程中,短时间内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但一段时间下来,不但会赶上,而且还会超过原有的水平。再说教学成绩并不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要。

5、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记得自己在上学的时候,绝大多数问题通过看书就能明白。现在的学生又何尝不是这样。有不少老师往往不放心,把问题放给学生怕学不会,怕囫囵吞枣,怕生搬硬套,因此不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其实,这些耽心没有必要,学生自己学会的知识理解更深,自己学会的知识更容易溶入到脑海中的知识网络中去,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10.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十

一、习惯培养的方法

(一)教师以身作则。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从模仿中学习,然而,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试问,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要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二)严格约束,规范训练。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和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

(三)因人制宜,耐心引导。规则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存在差距的。对于习惯较差的孩子,可以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孩子的思想实际,了解孩子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良好习惯。习惯的养成具有一致性的特点,要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孩子的不良习惯的成因有哪些是属于家庭因素造成的,教师要认真分析,并帮助家长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二、习惯培养的内容

(一)行为训练

1、课堂常规的训练:如要求学生课前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学习用品要整齐摆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发言、提问,按规定的姿势举手,发言时要姿势端正,声音洪亮。该动的时候可以自由行动,该说的时候可以畅所欲言,该静的时候就必须安静等。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留意这些细节,如上课时就要检查学生带学具的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提醒,并转告家长督促孩子按照课表整理书包,每天带齐学具;又如问道( )<6,括号可以填哪些数?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讨论结束后,教师必须组织学生安静并坐好后,再交流。

2、读书习惯的训练。语文课要求学生会读课文,数学课我们也要教会学生读懂数学语言。由于小学生刚开始识字,识字量不多,往往是指认较多,或是一字一顿地读,或是唱读。对此,如果要促使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加快阅读速度,以尽早进入能快速浏览、阅读的轨道,必须要让学生在审题时做到手不离书,眼不离书,并与书本保持一尺距离。有的捧书读时眼离书本不是过远,就是太近。对此,我们应该及时提醒学生。

3、坐姿的训练。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成长的年龄段。坐姿端正与否,不仅影响到学习,而且将影响到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要让学生保持良好坐姿并不费事,只须我们在恰当的时机予以提示。比如按照约定教师呼叫:“一、二、三!”学生回答:“坐端正!”或是教师以某种动作手势予以个别提示,比如老师手背后,身体站直,学生看到老师后也会自觉坐直。既达到了目的,也不会影响教学的进行。

4、注意力的训练。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针对这些特点,我们更应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好习惯。首先,教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性。如数学课上,可以结合直观形象的图片、教具或用具体的范例来鼓励他们学习,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引导学生参加班上的共同学习活动。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对于特别认真积极的小朋友要及时鼓励,建立个人“红星”榜,开展“比比红星谁最多”等活动。

5、动手操作的训练。一年级小朋友动手操作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有利时机,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习惯培养

1、培养认真作业的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不仅是教育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需要,也是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措施,对学生人格和自主能力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义。一年级学生尚未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作为教师更应该注意对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培养。首先,要训练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时刻关注、提醒,形成习惯。其次,要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这时要充分发挥教师范写的作用。如在抄写生字前,教师常常进行范写,并请学生说笔画的名称,遇到关键笔画时还适当讲解,这样不仅让学生牢记笔顺与笔画的位置,教师工整的书写也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最后,还要注重作业的评价,采用激励机制。比如采用“画☆法”,五颗星是最好,反之就逐渐减少。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一年级小朋友刚入学时最大的一个弱点就是当别人发表意见时,不懂得如何认真倾听。有的一心想表现自己,边举手边不停地喊“我来、我来”,有的随心所欲地看书,此时,我们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任其自由散漫,课堂的学习效率将大打折扣,而且会滋长某些不良习惯的蔓延。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我们可有意识地提醒与评价,让学生逐渐养成认真倾听教师和同学发言的好习惯。

3、培养认真思考和语言表达的习惯。从一年级起就开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好习惯,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乃至一生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先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思考,或以小组的形式合作讨论,然后交流时让每一位同学都说说自己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大声表达自己的想法,语言表达要完整,让别人能听明白。允许学生保留有不同的意见。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相互交流、补充、评价。对于有独特的、表达精彩的学生,教师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一次次的培养中,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想法的好习惯就慢慢养成了。

4、培养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工具书和资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在学习中,会使用工具书和资料好处很多。除了一般的字典、词典之外,各门学科都有专门的工具书,教师要指导孩子多利用工具书。这方面习惯养成了,孩子将终生受益。

5、 培养善于请教的习惯。善于请教是一种好习惯。善于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我注重指导孩子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提问题是要讲质量,翻开书本就能解决的,最好自己解决。有些疑难问题,如果自己有尝试性答案,带着答案去请教,会收获更大。

三、习惯培养应遵循的原则

在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中,应共同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以身作则。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我们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做学生的模范。

2、注意第一次。一旦发现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以后,切忌不能忽视,一定要及时给予教育、指导,避免以后的再次发生。

3、不要有例外。养成好习惯难,养成坏习惯易。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好习惯未成的时候,不准有例外的动作。一个小小的例外,就可能破坏已养成的好习惯。

4、发挥儿童的自主性。“做”这个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一切的学习,都要靠“做”的。所以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做的,就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我们切不可一手包办,或横加干涉,应当从旁观察,适时指导,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5、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条件。不断地做,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

6、统一行动,协调配合,共同教育。作为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必须与各科任课教师密切联系,经常沟通,了解每个学生在其他学科课上的表现。并及时与家长交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班主任的常规教育与各科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相结合。

11.浅谈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十一

【关键词】学习习惯;预习;自主学习;计算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明明感觉学生已经学会了,但不管是平时的课堂作业,还是考试,学生的错误可谓是千奇百怪——从计算填空,选择题,到判断,应用题等,错误可谓是无处不在。但只要发回去补错题,马上就会。究其原因,还是学习习惯不好。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我的做法是: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预习时,我常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看:书上无论有什么都看,每一个字都不能丢掉。我首先编制一份能引导学生自学的提纲,然后指导学生按提纲内容先独立阅读,思考,再标注答案划重点,圈难点,找关键词。

(2)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例题的解题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3)问:除了书上现有的方法外还有没有其它解法,能不能自己再提问题并解答;

(4)总结:预习之后,我觉得哪些已经懂了,还有哪些疑惑,需要在班级交流等。

预习能力的培养,既有利于学生数学语言的提高,又有利于教科书资源的深度开发,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课堂能真正达到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谓一举多得。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数学学习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源,故君子欲其得之也。”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有较深的造诣,须用自学的方法达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到“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需要老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不断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从以下几点入手 :

(1)打好口算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支撑数学大厦的是计算,而计算又是从一道道简单的口算开始的。口算按运算分为加、减、乘、除;按方法分为能简便运算的和不能简便运算的;按数据分为整数、小数、分数及混合算式;按步骤分为一步计算,两步计算……把各种口算分类,有利于让学生根据不同类型的口算使用不同的口算方法。训练口算时,把加减乘除各种口算类型整理成各种表格,多加训练,让学生熟练到见到题目就能不假思索地一口说出答案。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针对学生计算中出现的情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①细心抄写数据的习惯。②认真检查的习惯。③培养总结反思的习惯。④规范书写的习惯。⑤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对自己做出的每一道题负责,写完后都要认真验算,检查有没有错误。久而久之,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逐渐得到培养。

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持之以恒的坚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是我们培养学习习惯的阵地。只要坚持不懈,我相信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花开的美丽,还可以收获果实的芳香!

参考文献:

[1]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上海人发出版社,1986

[2]孔慧英,梅智超编著.《现代数学思想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3]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4]郭思乐,喻伟著.《数学思维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5]席振伟著.《数学的思维方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6]章志光.《小学数学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6 期

12.浅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论文 篇十二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质量。如,在学生用教师提供的各种职业做了“Jim’s father is a teacher.”的机械替换练习后,教师提问:“What does your father do?”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父母的真实职业来回答。这样就形成了从机械练习到实际操练的过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观察、记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学内容越感兴趣,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越强。

二、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运用英语思维

初中学生往往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经常借助翻译成汉语的方法来学习英语,这极不利于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也不利于英语学习,教师应当积极地用英语教学思维来感染和影响学生,引导他们运用英语思维,使他们学习英语更加得心应手。因此,一开始学英语,就要坚持课堂教学实际化,尽量设置情景将学生完全“浸泡”在英语的环境中。首先要规范语言,其次进一步训练用英语思维,把疑问句和相关疑问词尽可能地储存在学生的头脑中。如,“I don’t understand.What does it mean?”,“Can you explain it again?”等等,让学生尽快进入到用英语思考和提问的准备阶段。

三、巧设训练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课堂上,要精心设计语言训练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量的语言实践,如值日报告,角色表演、三分钟演讲、同桌操练、分组操练,归纳和听写等。通过这些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紧跟教师的思路。同时,也使教师减少了重复性指令,形成师生密切配合、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鼓励学生声音响亮、大胆发言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除了性格和学习习惯等因素外,但凡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不爱开口。他们怕出丑且缺乏自信心,在课堂上是“老听众”。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能力将很难提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发言时声音洪亮,这样有助于学生正确思考、并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表达能力,进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五、培养有意识、有目的的课前预习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阵地。课前预习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突破难点,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多渠道获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预习通常要做到:1,借助音标、录音机读单词,了解词义,初步读懂课文,能回答课文中的一些表层问题;借助词典、课本、笔记、参考书等资料,了解一些单词、短语的用法,找出疑难问题。2,学会分析对比,增加对语言的敏感性。汉语语言和现代英语有异同之处,了解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就可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简化学习过程。而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是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可能出现的错误之处。如,英语中有汉语中没有的助动词、系动词,便是学习简单句的重点和难点。3,提高比较新学项目和已学项目的异同来发现问题。如学过去分词作定语后,再学不定式作定语,比较它们在意义、使用范围、时间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就能抓住学习非谓语动词作定语的关键。4,要圈点批注,听课时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5,要向学生提出预习的内容、方法和应达到的要求,并严格检查,勤于指导。

六、勤做笔记,多做总结

1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篇十三

摘要: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尽可能多的美德——节制,宽容,勤奋,公正,节俭,整洁,秩序,谦虚。。。是的。这些美好的品德会让我们的孩子最终走向成功,并成为令人尊敬的人。对孩子如何进行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有用的人,这将是每个家庭乃至社会关注的话题。未来社会日益纷繁复杂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如何成就一番事业,都关系到如何对孩子进行培养的问题,本文通过学习和生活进行分析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盛和习惯的问题。

关键词:教育;兴趣;习惯

习惯决定人生,好习惯主宰孩子的一生。对孩子来说要成就学业,事业要拥有美好的人生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生和习惯。在当代,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学会学习。如何教孩子学会学习归纳如下:

(1):培养学习兴趣,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先要是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如果孩子一旦灰心失望就永远不会有进步。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父母要避免急躁情绪,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强迫孩子学习。要多鼓励。对于孩子的好表现和好成绩,父母不要吝啬使用赞美之词。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不断的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勤于思考,奠定思维能力。要引导孩子们自己去思考,给孩子出一些思考问题,无论是看书,看电视都启发孩子进行思考,并且全家参与,对问题要全面思考,善于归纳,举一反三,形成习惯后学生就会对所看到的事物进行独立思考,学会归纳。

(3):认清事物,善于观察,张开想象的翅膀。让孩子多参加活动,知道孩子观察时,认清事物,启发将观察与想象紧密结合,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观察自然与观察社会的机会。培养孩子回话,音乐等方面的素质。让孩子脑手密切配合,多种心智积累同时参加的智力活动,它可激发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4):打破常规,积极创造条件。专心学习,珍惜时间,勤于动笔,平时读课外书时让孩子拿一支笔。外出时,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记录下来,那怕非常粗略,简单;养成记笔记,记随笔的习惯让孩子随身携带纸笔,把脑中闪过的灵感捕捉下来。启发孩子自己提问题,和孩子交谈,激发孩子的思考。

(5):喜欢阅读,通过阅读训练,激发孩子对书籍,报刊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孩子求知的各个愿望,养成喜欢读书的好习惯,一切书籍和文章都是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再现,并给孩子创建一个舒适的读书环境。

(6):读写姿势,正确的读写姿势,一开始读书就要严格训练,坚持两三年,正确的习惯就养成了,保护好孩子的心灵之窗——眼睛,耳聪目明是学生用途学习的最基本的身体条件,通过训练让孩子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科学用眼的好习惯,以保护视力,促进脊椎健康发育。

(7):认真书写。正确的书写姿势包括笔姿和握笔的姿势,折顺正确,包括笔顺规划和基本笔画书写,间架结构正确,书写格式规范,文面整洁美观,作为父母要帮助孩子认识到写孩子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孩子正确书写的习惯。

(8):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孩子,读课外书籍需要动笔,读课本要动笔,写读书笔记不要局限照抄上面,还可以写读后感。如抄录生字,新词,精彩句子,摘录名言,警句,日积月累会使你的生活和定出的文章很有说服力。

(9):预习,复习。预习作为课堂学习的准备环节,它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之前事先对老师要讲的内容有所了解,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大致的认识,记忆的方法很多,要教会孩子正确的记忆方法。

(10):善于记忆,写日记,刻苦专研,科学视听,安全上网搜集信息。训练孩子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并付诸实践,提高学习成绩,日记是人内心的独白,这种交流帮助别人感悟生活和促使人成长,许多文学家和科学家都有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刻苦专研的好习惯使孩子在学习上能发扬不怕困难,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孩子科学视听,安全上网的好习惯。

除了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对孩子进行审美,爱美的教育。(1):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养成保护大自然的好习惯,让他们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并自觉的投入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行列,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快乐。让美丽的大自然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广泛的兴趣爱好,能为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提供一种精神动力,使孩子长期保持饱满的精神和充沛的精力,对人和事较乐观,积极,热情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2):爱音乐,常唱歌,听歌曲,爱美术,爱画画,音乐的作用很多,它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可以振奋人的精神,鼓舞人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要以愉悦人的身心,增进健康,帮助人们排除被动,忘却痛苦,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音乐可以治病可以鼓舞人的士气,也可以涣散军心等益处很多。养成勤画画的习惯,能培养和发展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力,使孩子在画画中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

(3):爱名著勤习作,通过训练使孩子养成爱名著勤习作的好习惯。让孩子在文学名著的艺术殿堂里陶冶情操,提高精神境界,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增长才干,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想象力,提高审美力。

(4):赞美他人,是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养成赞美他人的良好习惯,保持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5):完善自我,改正错误行为,是学生懂得改掉不良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父母的要想帮助孩子进步,必须先沟通和了解,多抽时间和孩子说说话,针对孩子的不良习惯,及早帮助改正。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帮助他们提高自觉意识,逐步实现自我完善。自觉积极改正以往的不良习惯,逐步实现完善自我的目的。

14.怎么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十四

2、合作探究的习惯。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时候,有一些较难问题自己独立解决不了,就让学生在课堂上和同学们分组合作探究。通过共同想办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凡是通过学生合作学习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坚决不讲,都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完成任务。

3、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写作业时要用“心”去做,不能想别的事,尤其是不能看着电视写作业。要认真审题,认真书写。

4、互相帮助的习惯。几乎每个班里都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这部分人如果学不好,就会影响整体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注重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习惯。通过“兵教兵”使学困生得到转化。

15.浅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论文 篇十五

关键词:语文学习,习惯,工具书,质疑,背诵,实践

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由此可见,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结合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 认为应着重培养学生具有以下四种学习习惯。

一、勤用工具书的习惯

在小学阶段, 小学生最重要的工具书是字词典。北师大版教材自二年级上册就开始安排查字典的训练, 且每单元都有, 其目的主要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查字典的方法。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我的具体做法是:学生在课文预习时至少查3-5个生字词;在课堂上尽量选择典型的字词当堂动手查字典, 重在义项选择;在课外阅读时, 遇到不懂的字词务必翻阅字典并注上音。久而久之, 学生逐渐养成了查字典的习惯。在学习中, 一遇到不认识的字, 就去向字典请教, 通过自己的努力, 解决了学习当中的障碍, 树立了自信, 同时也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勤于质疑的习惯

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质疑是创新的基础。教学中, 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引导孩子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质疑的方法多种多样:1.可以针对课题进行质疑。如在教《回自己的祖国去》时, 刚板书完课题, 就有孩子提出:老师, 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回自己的祖国去?他为什么要会自己的祖国去呢?此问一出, 一石激起千层浪,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 他们急于从书中找出答案, 迫不及待地读起课文来。2.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质疑。如:教学《沙漠之舟》一课, 在学完课文后, 就有同学问:老师, 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骆驼和沙漠里的小船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了更全面地回答这个问题, 笔者领着学生又把课文读了一遍, 指导他们抓住关键词语, 很快就查找到有关的语句, 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还可针对文中的空白处质疑。如教学《圆圆的沙粒》一课,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对此, 沙粒们议论纷纷:‘啊呀, 从今以后, 他再也看不见美丽的阳光、奇妙的海景, 听不到滚滚的涛声了!……’‘它简直把自己关进了牢狱, 太可怕了!’……”在这里, 作者对于其他沙粒对于钻进蚌壳的圆圆的沙粒的议论并没有一一进行描述, 这就给孩子们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学时, 就可用这些留白处, 引导学生思考、想象、质疑问难, 想想沙粒们还会说些什么?以此进行再创作。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但相信, 只要我们努力, 长期坚持下去, 学生就一定能养成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勤于背诵的习惯

背诵是大量积累材料的最有效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机械记忆的黄金时期, 不可错过。多读书, 多背诵一些好的文章, 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对培养孩子的语感也有一定的帮助。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对于课本中规定背诵的课文, 笔者都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对于课文中出现的某些精彩片段, 如《瑞雪图》中对雪中、雪后美景的描述, 虽然课本上并不要求学生背诵, 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笔者仍然指导学生去熟读并抄写在摘抄本上。本学期笔者结合教材要求学生背诵15首古诗, 对于每一首古诗, 笔者都要先详细向学生讲解诗的意思及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然后再指导背诵, 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背诵, 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课外阅读中遇到的佳句名篇, 如《小学生同步拓展阅读》中的《猫》等文章, 笔者也提倡学生背下来, 以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语言储备, 方便将来习作、口语表达时信手拈来、出口成章。本学期, 笔者每个星期都要安排二、三次背诵的作业, 或一段课文、或一首古诗、或几句格言、谚语, 而且有布置就有检查, 在班干部检查的基础上, 笔者还要有目标、有针对性的随机抽查。这样学生对于背诵作业都会高度重视。长期坚持下去,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很有益处的。

四、勤于实践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工具拿在手里, 必须不断地使用才能练习成熟练技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多听、多读、多说、多写, 是学好语文的法宝。因此, 语文老师还要注重指导学生养成勤于实践的习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 每星期都要安排学生写1-2篇小作文。实践证明:大量动手习作是积累作文素材, 促使学生留心观察的有效方法, 是练习作文基本功的最佳方式。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孩子们由于生活阅历有限, 拿起笔来常常不知道该写什么, 作文假、大、空现象也非常严重。针对这种情况, 每次习作前, 笔者都会结合教材内容, 提供一些习作材料或制定一个题目, 抽出一定时间, 让学生自由讨论。然后指名谈谈看到题目 (或材料) 后, 你会写些什么内容、应该怎么布局谋篇。如在教完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语文天地中的自主阅读课文《深山风雪路》后, 要求学生回家写一写在一个风雪天, 你在家中收到老吕送来的信时的感人情景, 经过大家充分讨论, 共同列出了写作提纲: (一) 要有对风雪天气的环境描述; (二) 要写一写自己在家中等信时焦急的心情; (三) 要对老吕的外貌描写; (四) 要写好自己和老吕之间的对话, 通过人物的语言来表现出自己对老吕的感激之情及老吕对工作火一般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心, 再现人物的高大形象。这样通过讨论, 学生丰富了习作内容, 开拓了思路, 习作时就不愁无米下锅了, 对于一些相当不错的习作, 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一一宣读, 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既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收效很好。

16.浅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论文 篇十六

一.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当前,有的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教学,是不可能取得最佳的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习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事大脑遺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二.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数学。在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中,与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不可能学习好,课堂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学习的习惯,课外学习时,也要帮助学生克服边学习边玩,边学习边吃东西等不良习惯。

三.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往往由教师进行小结或优等生作答,大部分学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机会。素质教育要求,应让学生会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和学习活动的参与率。所谓“课堂学习活动”是指为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而设计的,由学生自主参与的各种学习形式。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四.多动脑,勤动手的习惯。

小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尚在起步阶段,掌握概念的过程一般以认识具体实物为起点,先形成表象,然后抽象概括得到概念。针对学生这一思维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遇事问个为什么,更要把得到的结论记录下来动手演练,进行验证,在实践中体验获取知识的规律和乐趣,这样长持以久,“勤思勤动”的习惯就会在“乐”中逐步形成。

五.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疑难是正常现象,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题,能请教老师和他人,有的学生则遇到疑难不吱声,怕别人笑话,这是不良习惯。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许多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的。教学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六.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如书、本、笔、尺等,而且应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在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的。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如果是做假期作业,应先制订做作业的计划,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不能拖拉,做完作业之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做作业要字迹工整,答卷时卷面要整洁。

许多学生做完题目,让老师和家长检查,这有好的一面,同时也容易养成依赖思想。在学生的学习中,应把这种积极性逐渐引导到自我评价上来,使他们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做完作业,先验算,发现问题再看书,看例题对照检查,做出正确与否的评价,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教师和家长长期要这样要求,就能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七.课外阅读的习惯。

要学好数学,光靠课内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教学中,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阅读,要教给学生教书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要教会学生如何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书来学习,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17.浅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论文 篇十七

-----有效学习的研究

2013—2014上刘晓梅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制定“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无穷。

我校学生大都是周边农村孩子,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学前教育,学习习惯养成方面更无谈起,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学习的习惯; ②书写不规范,不注意认真书写的习惯;

③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

④不善于做 笔记,有的甚至没有作笔记的习惯;

⑤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 ⑥上课精力不集中,沉迷于幻想的习惯;

⑦学习懒散,依赖性强,缺乏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⑧不善于温故知新,有的甚至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 ⑨考试审题不严,缺乏认真仔细检查的习惯;

⑩学习死记硬背,只求结论,不重探究过程,缺乏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因此本学期我校决定将“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研究课题。

二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①通过对学生学习各环节存在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运用教育理论,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矫正,以达到让学生逐渐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确立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和层级结构水平,通过研究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模式和评价方法等理论与实践操作技术。

③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对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对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

2.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归因分析研究:

(1)主观因素的分析(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

(2)客观因素的分析(包括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因素等)。

3.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研究:

五、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的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确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反映个体需要的主观愿望。

2.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辅导、训练帮助学生纠正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已经形成的不良学习习惯。

18.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十八

宝轮四小

王琴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习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最高境界;不良的学习习惯,会给学习的成功带来困难。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鲜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在这个竞争的年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中“成龙”、“成凤”,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生的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教师以身作则,作好榜样。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从模仿中学习。然而,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孩子的口里听到“我们老师是这样说的。”这说明,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有多重要,教师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的实现。

二、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要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反

复练习而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必须有一个过程,美国经过调查发现,一个好习惯至少要经过21天才能形成,要纠正一个坏习惯,需要更长的时间。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的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

三、家庭与学校配合,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除了学校外,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对于正在学校里学习的孩子来说,学校的学习环境固然重要,但是,家庭是孩子生活的基地,家庭的学习环境也决不能忽视。家庭这个基地的学习环境如何,对孩子学习的好坏及良好习惯的形成也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不仅包括安静的住所、明亮的书房、舒适的桌椅、合适的灯光等物质条件,还应包括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浓厚的家庭学习气氛和合理的生活安排等。父母的习惯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孩子的不少习惯是潜移默化的直接从父母那里“复制”或学过来的。因此,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靠家庭成员,首先是父母以身作则的言行来影响。父母热爱学习,把读书学习作为业余生活的最大爱好,把谈论学习作为家庭的重要话题,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对孩子的学习兴趣,会自觉的模仿父母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熏陶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方法。

四、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调动学习兴趣。

孔子曾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旦有了自觉性,学生就会心甘情愿的、积极主动的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针对学生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好奇心强、喜欢表现等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氛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1、上“有形”课。

2、上“有声”课。

3、上“有情”课。

五、耐心答疑,培养学生好问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提出问题的前提下解决问题,其实,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细致、耐心的回答各种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使每一位的问题都能够得到满意的答复,甚至是学生提出的一些古怪的、莫名其妙的问题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万不可敷衍了事,更不能置之不理。

六、从小培养,要抓住教育的关键期。孩子幼小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

七、制定合理的目标,让学生挺起自信的胸膛。

19.浅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论文 篇十九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良好习惯

一、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现状分析

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 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在学习习惯上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 (1) 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 (2) 上课精力不集中, 沉迷于幻想的习惯; (3) 不善于使用工具书, 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 (4) 没有形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这些问题造成了学生英语学习效率低下, 使他们很难适应终身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需要, 势必影响到他们一生的发展。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以下就是我对影响农村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归因分析。

1. 社会因素

社会氛围是影响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好的社会氛围对于中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城市, 知识结构、文化层次较高, 人的思想比较开明, 家长更注重子女的英语学习。各种英语教育形式应运而生, 这就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为整个英语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农村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人们对英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 再加上条件有限, 学习英语的氛围无法形成。泥土给予农村孩子质朴的同时也赐予他们沉默和害羞, 当他们上这种必须开口说的完全陌生的英语课时, 其学习氛围整体呈现一片空白, 加上农村的特殊环境, 有关英语语言的媒体和信息几乎没有, 你不可能在这些地方找到一本英语的杂志或一份报纸, 因此在感性上他们感觉不到学习英语的必要性和乐趣, 学习动力严重不足。

2. 教育因素

(1) 现行中学英语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大多以城市的现实生活为背景, 农村学生对此较为生疏,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不仅仅对英语知识感到费力, 那些不熟悉、不理解的生活知识也成了学习的障碍。

(2) 目前许多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学设备仅限于大、小黑板和教师自制的图片、卡片、简笔画以及不成套的教学挂图和教学磁带, 无法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3. 家庭因素

(1) 农村家长素质较低者偏多, 家庭缺乏教育氛围, 因而无法对子女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导。“现在英语真难, 孩子的作业拿回家, 我根本看不懂。”家长们如是说。

(2) 农村家长大多缺乏与孩子的交流, 缺少对孩子正确的学习习惯、方法的培养。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能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 许多家长认为, 他们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 学习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

4. 学生自身因素

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在英语的学习上不感兴趣, 不求进取, 只求及格, 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及家长和教师的检查, 作业不认真, 在学习上怕苦怕累, 贪玩, 不愿学习, 认为学习英语无用, 课堂行为问题当然随之也就增多。学习态度端正与否, 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1. 营造语言氛围, 加强学法指导

语言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 需要一个良好的语境。教师要尽量创设学习语言的环境, 使学生在课堂内外有真实的语境, 从中理解、学习和运用英语, 用英语进行思维。譬如, 在课前几分钟尝试放一些英文歌曲, 既帮助学生从上一堂课的思维中唤醒, 又激发了学生对该堂课的兴趣, 同时也很好地做了一个课前的“Lead-in”。

学生的英语学习不但要有英语氛围, 也离不开教师的学法指导。作为教师, 我们不但要教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如何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帮助学生树立起强烈的语言实践意识, 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享受成功的喜悦, 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得轻松, 学有所得, 学以致用。

2. 改进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

中学英语教学的突出问题是“聋哑英语”, 而农村中学尤为显著。针对这一点, 我们确定了教学改革方向, 提出了中学英语课应采取“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交际型英语教学模式。首先, 要鼓励学生“开口”。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 善于疏导, 对于在课堂上羞于开口的学生, 要予以多多鼓励, 尽量引导他们“开口”。其次, 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针对英语新教材的特点, 使对话教学表演化、词汇教学交际化、语法教学情景化、课文教学故事化。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智力竞赛、趣味性游戏、英文歌曲演唱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大力开展课外小组活动, 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表达能力, 让学生的学习充满快乐, 从而培养学习兴趣, 进而逐步提高能力。

3. 结合课改, 大胆创新

《国家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作用。要求教师要合理地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 针对本地区的条件, 积极和有创造性地利用多种资源, 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提高课程实施的效果。

教师在吃透标准的基础上, 依据教材内容, 结合学校条件和学生的实际生活, 发挥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 大胆创新, 自编一些生活性、趣味性较强的教学和训练材料进行教学。例如, 在教学中直接利用本班学生的相关信息、周围的环境、各自的动作、班上发生的事情等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用英语表达, 并学习英语时态的用法, 继而做到“在学中用, 用中学”。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一门工具课。因此, 英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习惯养成的过程。所以, 为了提高农村学生的英语水平, 让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更多地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吧。

参考文献

[1]沈阳.心理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0.浅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论文 篇二十

1 情感带动学生习惯养成

低年级的小学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作为班主任要创设更多教育机会,使学生在入情入理的教育中体验到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为此,我每天都会利用好晨会课时间,及时把班中出现的情况和发生的事情,和孩子们一起分析,引导他们学会辨别好坏。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奖励,对做了错事的学生提出要求,寄予希望,使孩子们体会到,老师是爱他们的。刘伟沩是我们班的调皮大王,一开学我就让他做领读的小老师,带领大家早读。站在讲台上的他站得规规矩矩,领读的声音非常的响亮,做好了同学的榜样。但好景不长,不久他的坏习惯就暴露出来了,上课插嘴,做小动作。我就跟他谈心,了解他内心真实的想法,他说:“老师,我知道这样做不对,我想改的,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我就耐心地教育他说:“老师知道一个人的坏习惯是不可能一下子改掉的,可是不能以这个作为挡箭牌,老师建议你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每天要改掉一点,自己督促自己,老师也随时提醒帮助你,好吗?”他听了非常开心,一下课就写了个纸条给我,表示了自己的决心,就这样,他每天都会来问我今天表现得好不好?如果我说好,他就会一蹦老高,如果我说你表现得还不够,他就会悄悄地做一些好事,现在他上课总是积极发言,课余还主动去督促帮助班里的后进生呢!

2 家校联系促习惯养成

学生的进步与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我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不仅沟通信息还增进了情感的交流。我班学生张楗,学习上依赖性很强,一遇到做作业,他总是愣在那里,等着老师去教他。我发现这一现象后,一方面与他父母取得联系,了解该生在家里的学习情况,原来该生做作业,每天都由父母陪着他做,已经形成了习惯。我就与家长讲这样做对孩子的危害性,要求他们培养孩子独立作业的习惯,等作业做完了再检查,作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我找他谈心,让他明白作业是自己的事,一定要自己完成。经过家长的配合,现在他终于会自己作业了,一般会做的题目他都独立完成,实在不会做的也会问老师了。

3 兴趣、训练促习惯养成

抓学生不良习惯的转化、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来说,都是一个艰苦甚至是痛苦的过程。我的做法是:反复训练、严格把关、激发兴趣、养成习惯,在对学生进行排队出操训练时,我要求学生集合站队做到“静、快、齐”,听到口令,老师数三下,“声落、动止、队形成”。慢了,解散重做,做好了表扬,反复训练,直到达到要求,形成习惯为止。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单调训练容易乏味,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编了一些儿歌,与学生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上课预备铃响了,就让学生念儿歌:“上课铃声响,快步进课堂,安静坐端正,等着老师来上课。”上课发现有谁坐不端正,我就让学生念:“小手放放好,小脚并并拢,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听仔细。”在训练学生正确的坐姿、立姿、写字姿势、举手姿势、读书姿势时,我在班上找小榜样,开展“请你像他这样做”的有趣活动。请小榜样做出一个正确的姿势并说:“请你像我这样做,”同学们立刻学做,并说:“我就像您这样做,”我还不断更换小榜样,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学生的习惯在有趣的活动中进一步得到强化,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4 竞赛活动巩固良好习惯

纠正不良习惯,形成良好习惯,需要不断的巩固训练,需要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上进心。为此,我与学生开展多种比赛活动。我首先引导学生找出我班存在的问题,然后讨论从哪些方面来开展比赛活动,最后制定出评比方案和一系列评比要求。我在黑板下的瓷砖上开辟出了“比、追、赶、超”争夺红星的竞赛活动栏目,给每个学生剪了一颗淡蓝色的大星,比一比谁的大星里的小红星最多,谁的淡蓝色星变得最红。按照制定出的比赛要求,设立了“天天奖,周周奖,月月奖,大总奖,”每天从早读就开始评,评出”早读之星“,上课评出“纪律之星”“爱动脑之星”等等;然后周末数数谁的红星多,评出本周之星,到月底的时候,再数数这个月谁的红星最多,评出“本月之星”,并发给他们奖品;到了期末按照红星的累计数量评出“十佳之星”,在此基础上评出“三好”生。通过这样的争夺红星竞赛活动,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得到了及时提醒、督促,逐渐形成行为迁移,养成良好习惯。

上一篇:乐山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申请书下一篇: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