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能力培养

2024-06-22

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精选14篇)

1.素质教育能力培养 篇一

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门源县第二中学 贺延珠

每一个人的内部都具有相当大的潜能。爱迪生曾经说过:“如果我们做出所有我们能做出的事情,我们

毫无疑问地会使我们大吃一惊。”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提出一个相当科学的问题:“你一生有没有使自己惊

奇过?”在二战期间有一个海军水兵的故事:一艘美国驱逐舰停泊在某国的港湾,那天晚上万里无云,明月

高照,一片宁静。一名士兵例行巡舰,突然停步站立不动,他看到一个乌黑的大东西在不远的水上浮运着。

他惊骇地看出那是一枚触发水雷,可能是从一处雷区脱离出来的正随着退潮慢慢向舰身中央漂来。抓起舰内

通讯电话机,他通知值日官,而值日官马上通知了舰长,全舰立时动员了起来。官兵都愕然地注视着那枚慢

慢漂近的水雷,灾难即将来临。军官立即提出各种办法。他们该起锚走吗?不行,没有足够的时间;发动引

擎使水雷漂离,不行,因为螺旋浆转动只会使水雷更快漂向舰身,以枪炮引发水雷,也不行,因为那枚水雷

太接近舰上的弹药库。突然,一名水兵想出了比所有军官所能想到的更好的办法,“把消防水管拿来”,他大

喊。大家立即明白这个办法有道理。他们向舰艇和水雷之间的海上喷水,制造一条水流,把水雷带向远方,

然后再用舰炮引炸水雷。

这位水兵确实不凡-但他却只是个凡人。不过他却具有在危机状况下冷静而正确思考的能力。我们每一个

人的身体内部都有这种天赋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对我们的.能力抱着肯定的想法

就能发挥出积极心智的力量,并且因而产生有效的行动。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

目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一、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品质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爱好、情感、价值观、性格、意志、动机等。

1、激发兴趣:如果能创造一个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和爱好的条件,帮助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毅

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就有可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力、智力均得到培养和发展。

2、协调师生感情

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来自师生双方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

因素,因此要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流通渠道,把自己的情感渗透于各课课堂教学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

其教学方式有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等特点,可进行快速的信息处理和图像传输,同时还配有悦耳的音乐

和图像描绘,这必然使学生产生好奇性,激发求知欲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利用科学史

如在讲纯碱时,先讲一下比利时人索尔维制碱法,然后再讲一下我国著名化工专家候德榜先生冲破索尔

维法的技术封锁,并加以改进,发明了举世闻名的候氏制碱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

二、加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伴随创造性活动而进行的思维活动,是人脑的一种综合性思维,是思维素质、思维心理、

思维形式、思维环境和思维效果的综合反映,是创造性活动的核心因素。创造性思维由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

维因素组成,非逻辑思维不是概念、判断、推理为主要思维形式,也不是遵守逻辑规则,而是以直觉、灵感、

联想、想象等为主要手段、来触发新思维的产生。如,苯环分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等就是创造性思维

的例子。

三、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从创造意识开始,其精髓就是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同时要培养学生创造

的自信心,激发创造热情,磨砺创造意志优化创造品质。

2、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多让学生取得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比如:开展小论文、小实验、小制作,

以及各种社会问题调查等课外综合实践活动

3、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推测或猜想,培养他们良好的直觉习惯。当然,猜想以后,教师要尽量引导学

生作出解释,即使学生猜想错误或不完全时,教师只能加以引导,绝对不能讽刺、挖苦等手法挫伤学生直觉

思维的积极性。

创造能力的培养,除了注意上述几个环节外,适宜的环境(社会的和家庭的、教育的和活动的),创造

性人格以及和谐、协调、配合、默契的群体,对于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2.素质教育能力培养 篇二

一、进行学法指导, 培养自学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 授人以渔, 终身受用不尽。”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 而且要“会学”。教师进行学法指导时首先要弄清学法指导的内容, 然后去思考和落实怎样指导。教师只有这样教学, 学生才会由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对知识的探究, 并逐步形成自学能力。

例如:由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学法指导, 形成自学三角形的能力。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三角形面积=底×高÷2

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学法指导, 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种思路和方法又会增强自学能力。使自学方法更加科学化, 自学知识更快速、准确。

二、放手让学生自学、自练、自批、自评

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 放开手让学生去做、去说、去论。只有在实践中能力才会受到锻炼和发展。自学是一种实践, 学生在自学中不仅牢固地掌握知识, 而且容易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并形成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例如, 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要广泛采用。要优化课堂结构, 改变传统的满堂灌,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掌握推理原则, 形成初步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定理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对定理的理解是自学的理论基础。严密的推理是论证和掌握定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定理的形成过程 (推理过程) 的认识和理解便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 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符号化思想、集合思想、对应思想、统计思想、极限思想的适当渗透, 可以加深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同时也长智慧, 使自学时更能高瞻远瞩。数学方法 (分析、综合、比较、分类、归纳、类比、转化等) 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 也是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是一种认识能力, 这种能力是自学成功的必要保证。

四、激发学习兴趣, 强化学习动机

自学是一种个体的、自觉的活动, 开展这项活动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自学的效果。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教师要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注意这方面的引导和鼓励, 以便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数学能力时, 一方面要对学生说明进行自学数学的意义, 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 获得成功的体验, 以增强自学数学的兴趣。

数学活动课是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的又一个主战场。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活动课的优势, 对学生及时进行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引导和强化。使学生在成功后有了学习兴趣, 在失败时能更加明确学习目标, 强化学习动机;使学生从教师“指路”学习, 变成自己“找路”学习。

3.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能力 篇三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创新意识

一 、学校呼唤具有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

创新意识是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意向,愿望和动机。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也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面临21世纪各国愈演愈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时代在呼唤中国自己的创新人才,也在呼唤着培养创新人才的中国现代教育。

我们的教育缺乏对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视,这一问题,在中小学教育完成后并为显露出来,考试作为教学效果的检验器,有句话叫: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学生一味的去学习,死读书,读死书。老师一味的讲课,认为学生只要会做就可以了,当到了研究生阶段,思维已经定势了,要想改变这种定势思维,即开发创造性的研究的能力是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只能在别人的指导下进行研究,而不能独立工作,不能领导一个实验室,开创自己的研究领域。可见,我国要在世界激烈的竞争中求得较快的发展,在全球高科技领域争的一席之地,中小学教育光注重培养“好学生”而忽视求异、求新、求变思维的训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绝对不行的。有些教师把喜欢独立思考的学生视为“不定因素”,并千方百计的把他们的新颖思想纳入“正统”的框架。长久如此,我们只能培养出放弃理性判断,放弃独立思考的“好学生”。这是违背现代教育的精神的。很难设想,一个有缺乏自信心的人组成的社会,与一个信心十足的人组成的社会竞争,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中国要腾飞,必须改革教育,要改革教育,就必须创新,惟有创新者才有未来。

二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我们知道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会牵扯到教育的许多方面,所以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必将有力的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化,更好的促进素质教育的实践。

迪斯尼乐园科技馆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这也许是西方教育中创新教育的最直接的体现,而我们的传统教育中,创新意识就比较少,要改变这些,有赖于教育改革,屏气应试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在应试教育中,迫于升学的压力,学生成为了考试的机器,尤其是初高中,我们都感觉到学习的压力特别的大,疲惫。这样的教育压制了孩子的想象能力和求知欲,很难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思,因此向素质教育转变势在必行。素质教育要做好创新的启蒙教育,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思、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教育基础。

三 、创新能力的培养

“3+X”高考科目设置中出现了综合科目的考试,它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所学相关科目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原则体现: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遵循中学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加大应用型和能力型土模的份量;以能力立意替代以知识礼仪,大破传统的封闭的学科观念。创新思维是创新素质的核心要素,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诸能力培养中之重。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阵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 发学生的活动空间

充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对全体学生而言:要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活动空间。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的讲究师道尊严,认为老师是绝对的权威。严重禁锢学生的活动空间,学生带着非常紧张的情绪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我们要大胆的转变教学观念,以朋友的身份实施教育,寓教娱乐,在生动活泼,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要允许有相对独立的活动空间。传统的教学,总是用一把尺子去度量不同品质的学生,课堂上用一个进度施教,一个难易程度知识传授,结果“好”的吃不包。“差”的吃不消,其实实质就是限制了一部分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对学生学习的热情也造成了伤害。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从多个侧面要求学生任选一个方面求解。这是就可以由成绩相对差的学生推倒比较容易的。在动手推倒后,好学生觉的我行,差生也觉得自己行。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思维积极性就能更好的挖掘出学生个体的创新能力。

2. 提供学生的表现空间

好奇心、探索欲、因为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我们要在教学中为学生提表现的空间,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果得不到表现,认同。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创新意识就得不到强化,创新的动机也会漫漫的消失。因此,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的动手能力,充分的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展现创新的能力,体现创新的乐趣。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贝尔纳说:“创造力是没发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这首先要把教学作为一种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充分信任,让学生主动的学习,独立思考,再不可以采取限制他们回答“雪化了是水,而不是春天”,这样死板的教学方法,其次,创设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创设有丰富反应,给学生以心里安全的教学气氛,鼓励自己探讨,标新立异。因为创新人才惟有从创新的土壤中产生,惟有像爱迪生的母亲,对坐在鸡蛋上孵小鸡的儿子那种精心爱护中产生。

创新不单单是基础教育所面临的一个课题,他还应作为终生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贯穿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教育工作者,让我们在创新教育这个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吧!

参考文献

[1] 王磊.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访中央教科所所长阎立钦教授.[J].教育研究, 1999.

[2] 朱永新、杨树兵.创新教育论纲.[J]教育研究1999.

[3] 姚燕平.创新教育呼唤教育创新[J].1998.

[4] 谌业锋.开展创新教育的思考[J].1999.ology

4.怎样培养孩子自我教育能力 篇四

自我教育这一因素对于孩子成才、成人的重大作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自我教育是指人通过认识自己,要求自己,调控自己和评价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当然,自我教育是在一定的遗传基础上,在环境和他人教育的条件下生成和发展的,但是它一旦生成,就积极地反过来发挥作用,极大地影响着个人的成长,而且随着人的成长,它的作用在四个因素中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最终,它在人的成才各种因素中,成为最重要的因素。回顾人类历史,所有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高度发展的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自我教育为什么重要呢?因为每一个人都以自我发展的方式,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每一个人的行为表现、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和发展状况,实际都要受到自我的制约。

而一个人的自尊心(也就是追求自我价值)才是自己发展的动力,尽管每一个人的发展有千差万别,要使学生的发展是健康的,成为一种主动发展,那就要关注主动发展的核心问题———如何满足学生的“自我肯定或自尊需要”。因此,自我教育的核心应该说让孩子什么是应该追求的自尊心(自我价值),以及应该怎样追求自我价值。

自我教育因素与他人教育因素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没有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目的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内化才能真正实现,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

而所谓“内化”,实际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一个学生只有当他把教育者提出的教育要求变成了自我要求,并把它付诸实现的时候,教育目的在他身上才能真正实现。相反,没有自我教育的所谓教育,就会变成一种野蛮的灌输,甚至是一种精神的摧残,实际是一种反教育。所以,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才一针见血的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凭心而论,根据这个标准,现在有的教育实际上已经不是真正的教育了。

当然,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仍然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帮助、教育,只不过这种教育是在尊重在孩子前提下的一种引导,而且目的是激发孩子的自我教育。

根据我们的研究,家长和老师的帮助和教育,应该表现为以下五方面:

发现

一要善于发现孩子微小的自我教育迹象。幼小的孩子在成人的呵护下慢慢长大,他的自我教育表现,开始的时候往往不易发觉。成人应该细心观察,善于随时发现孩子微小的自我教育迹象。

例如,每天家长护送孩子上学,都是家长拿着书包,孩子心安理得空手跟着走,从来没有别的想法。如果有一天,孩子忽然提出要“自己背书包”,这时家长千万要重视这种迹象,认真询问“为什么”,这很可能是孩子提出的第一个自我要求,不可小看啊!

二要善于发现孩子自我教育上的质变。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在不断提高,其中有平稳的时候,也有出现质变的时候,例如,孩子对自我的认识,如果表现为从关注外部现象转为关注内心世界;对自我评价,从强调效果转为强调动机和效果两方面,这些都是了不起的质变,家长应该善于及时发现,给予鼓励。理解

由于孩子年龄小,他们在表达上存在困难。不仅对于自己的愿望、目的说不清楚;甚至自己做的事情本来是有道理的,但是由于表述不清楚,常常被人误解。所以,成人的任务既然是发现孩子的潜能和内心想法,就不能仅仅限于发现孩子能够表达清楚的时候。善于理解孩子没有表达清楚的想法,更是成人不可少的职责。

例如:在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有的孩子说“以后再也不上学了”,其实这不是她真正的想法,而只是安全需要的一种不准确的表达。地震中许多学校楼房倒塌,孩子看到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埋在废墟下,感到在学校的楼房中上学很不安全,才说出“以后再也不上学了”这句话。我们应该肯定她的安全需要是正确的,慢慢引导她怎样立志重建更加坚固的楼房——慢慢,她会自然地意识到需要回到学校学习。

成人除了需要理解孩子表达不清楚的话语之外,还应该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孩子行为中反映出来的思想本质。

例如:有一位小学老师给学生上课,在课前先宣布了一件事——本班要成立板报组,需要选拔、招聘美术好的同学。接着开始上课,老师发现有一个学生在忙着写写画画,不听课,老师两次委婉地暗示他,也没有用。最后老师只好走到他面前制止。没等老师开口,这个学生却把自己刚刚画完的画笑嘻嘻地递给老师,还想说些什么……老师非常生气,立刻批评他,并把他的画没收了。

其实,这个学生是听到板报组需要招聘美术好的学生时,非常想去,赶紧画画展示自己的水平,其他的事情全都抛到脑后。

这位老师就应该透过学生不遵守纪律的表面现象,看到他关心班集体,愿意奉献的好品质。

唤醒

每一个孩子都有潜能。但是,成人如果认识不到孩子有潜能,就不会依靠孩子;孩子如果体验不到自己的潜能,就会缺少自信。成人的任务是根据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适时地把孩子的潜能激发出来。有时候是孩子不经意迸发的小火花,显露出特点潜能,成人就要及时发现,扩大火势;有时候是成人有意识地提供一定条件,让孩子任意展示自己的才能,往往也能激发出星星之火。

例如,允许孩子在地面方砖上画自己喜欢的图画,就有可能唤醒他的绘画潜能;出些计算题让孩子抢

答,就有可能唤醒他数学方面的潜能;提倡自编自演小品,就有可能唤醒他的表演潜能。

有时候孩子整个的精神世界都是在被压抑情况下,这时候的的唤醒,就先要有一个精神的解放,再往后才能有具体的潜能的唤醒。

例如,在一次一年级招生过程中,我们设计了一个面试题目——“你爱不爱提出问题?请你现在就提出一个最想问的问题”。招生过程中有一个孩子默不作声,后来小声嘟囔着:爸爸说,小孩子不能随便提问题……

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就需要先帮助他摆脱掉不让提问题的“紧箍咒”,然后再诱导他把长久压抑在心头的问题统统提出来。

反馈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论做得对与不对,成人都应该在适当时候给予反馈。所谓适当时候,是指根据孩子不同性质的行为,在不同的时候给予反馈。比如,孩子开始做家务活,向他讲了要领之后,就需要他在做当中自己去体验,不需要家长寸步不离地去反馈;而对于幼儿有些危险的行为,如触摸电器开关,家长则需要马上厉声制止。

有些孩子的行为,则需要认真鉴别之后,才能给予反馈。

在当前社会上越来越强调个性,越来越重视培养孩子自主性的时候,更需要引起大家重视的是,不能认为孩子的需要自然而然都是正确的,所有的潜能都是有价值的。人类的遗传基因实际上存在着动物性和人性两方面,也就是既有向善的可能,又有向恶的可能。成人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鉴别、区分出善与恶;好与坏。

这件事,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孩子的需要有时候好与坏是混在一起的,有时候表面看是坏的需要,里面又隐藏着好的需要。

例如,不少少年期孩子,开始偷偷学抽烟的时候,一个主要的心理需求是以为这样比较“有派头”,比较像成人了。抽烟肯定是错误的,把会抽烟当作成熟的标志,也非常可笑。但是,他渴望成熟,羡慕成人,这不能认为是坏的需要。成人的任务是发现隐藏在后面的正确需要,指导他怎样才能真正成熟起来。

对孩子的各种需都要从积极的角度进行评价

即使孩子提出的是正确的需要,也并不等于孩子十分理解,成人积极的评价能够使孩子们的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有些需要只是当前不合时宜,长远看是正确的,例如所谓早恋问题,成人就应该肯定孩子纯洁的感情,美好的心态,同时明确指出其出现的时候是不恰当的;当然还有些需要完全是错误的(例如拿家里

钱去大吃大喝),对此,也要积极引导他勇敢抛弃错误,继续向前。

引导

所谓尊重孩子,并不是让孩子任意自由发展,而是在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尊重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成人要积极地加以引导。这种引导,既反映了家庭的责任,也反映了社会的愿望。引导可以分为一般的途径、方法、内容的引导,和比较复杂的价值引导。

途径、方法、内容的引导

所谓引导,并不是首先由成人主观地提出孩子应该如何如何,孩子被动地去做。而是采取下面的两种方法结合,一是鼓励孩子自己提出行动方案,由成人加以参谋;另一个是由成人提出若干适合这个年龄孩子行动的各种参考方案,由孩子自己选择。

例如:暑假到了,怎样定计划呢?最不好的办法就是由家长主观定一个家长自己很满意的计划,强迫孩子去执行。这样不仅孩子永远学不会自我教育,而且心情郁闷,生活毫无乐趣。如果鼓励孩子自己定计划,家长在孩子计划基础上提出建设性的补充(例如孩子想读三本好书,家长推荐十本供他挑选),孩子就不但越来越善于安排自己的生活,而且觉得自己是主人,积极性、主动性会越来越高。

价值引导

所有引导中,最核心的是价值引导。所谓价值引导就是引导孩子,逐渐自己悟出要做的事情中意义是什么?最终是帮助孩子悟出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悟出一个人怎样获得真正的幸福生活。这种价值引导,并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具体事件,通过对话,自然而然进行的。

5.大学生能力素质及其培养 篇五

伴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做为一名尚在学习期间的大学生,加强自身各方面的能力素质培养,以便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下就结合我们大学生的现状和实际情况,谈一谈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及其培养方面。大学生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着重加强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及其培养。

一、自律: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自律能力就是指自己能否严格地约束自己的能力。读大学不同于读中学,在中学学习期间,班主任管理得较紧、较严;读大学,可以说完全靠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律能力主要是强调一个大学生利用课余期间,重视时间资源,以便安排好时间为自己服务,这便是自律能力的核心问题。

我们要重视时间资源。你热爱生命吗?那幺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这段话是很正确的。很显然,时间是人生最宝贵的资源。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业曾说:“任何财富都是时间与行动化合之后的成果……”这话指出了时间对人类的价值。时间与成才的关系。可以这么说,谁利用好了时间,谁就会有收获,谁就会有成果。

我们要安排好课余时间。在一天的时间里,差不多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由我们自己安排的。我认为有两方面的时间值得我们认真去安排的:一是一天的时间分配问题,二是学习与休息的时间安排问题,各个时间段应该如何利用,怎样利用才是最有效的,这是值得大家深入考虑的。除了结合自己的情况,还要科学地分配时间,早上利用清醒的头脑去识记知识,或者锻炼身体,切莫总是赖在床上睡懒觉,这样只能虚度时间,到最后一事无成,中午就应做好充足的睡眠,为下午的学习养好精神,晚上的时间最为充足,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宝贵时间。总之时间的有效利用是自律问题的核心内容,也是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根本所在。

二、自学:自我学习自主学习

自学能力是指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按照自己的意图,依靠自己的力量主动去获取知识的能力。我认为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取知识,可以从两方面去考虑:一是我想获取哪方面的知识,拓宽自己哪方面的知识面,我就找到有关方面的书籍和资料来阅读,从中获取自己想得到的知识。二是通过思考来获取知识和提高自己认识问题的能力。我第二方面才是当代大学生着重提高的能力。

思考就是以出研究成果为主要目的的阅读。它是为了研究而进行的阅读,它在阅读的过程中开展研究。

怎样进行思考?

第一,要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例如,作为经贸系的同学,在课余时间阅读财经周刊时,就不能单纯地了解事情的情节,而应当带有一定的研究性的目的去阅读,而且对文章的内容要反复咀嚼。例如美国对中国的轮胎特保案,就要从各个角度去了解这一案例发生的背景和他的影响,还要加上自己的判断。我们研读财经文章的时候,不但要带着细心的态度反复多看几次,还要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反复思考它的作用影响。在阅读中思考研究,逐渐形成自己的看法。如果再深入一层思考的话,还可以把它与以前类似的事件相比较,看看这类事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这种思考应当说是深入了一层。

第二,要围绕研究的目的阅读相关的资料。思考要求我们要善于利用文献检索工具和计算机情报检索系统,迅速检索到与研究课题相关的资料,包括纵向和横向的资料。纵向资料一般指与课题有直接关系的资料,横向资料一般指对课题有比较参照作用的资料。然后,带

着问题去阅读相关的资料,有目的地阅读,有目的地筛选资料,多快好省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第三,要在思考过程中不断地对资料进行分类组合,生成自己的新认识、新见解。我常常把这些新认识、新见解,理解为寻找新的突破口。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当我们阅读了一篇文章之后,初步形成了对这个事件的看法,但为了更进一步了解这个问题,于是又去查阅资料,一查阅资料,往往会发现自己得出的观点,早已被人谈过了,有的比自己认识得更高明。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我认为可以从如下两方面去考虑:一是把别人的精彩意见,进一步去理解、消化,自己重新思考;二是改变思考的角度,重新组织材料,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自立自立自强完善自我自立能力是指不依靠别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的一种能力。我以为对“自立”的理解可以更宽泛些,包含的内容更多些,即你以什么样的能力而立于世。我们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以上自律能力、自学能力要加强培养外,还有自立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创造能力、教学能力、操作能力、教学能力、育人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都要培养的,这些能力,各自并不孤立,而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人们从事某项活动,靠一种能力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多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能力组合成一个有效的系统,最终完成一项或若干项工作。在这里只是作分开讲而已。

1.自立能力

主要是指当代大学生应当努力以自己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使自己自立。已经成年的我们都要有自立的精神。我很清楚,同学们都来自不同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同,有的富裕一些,有的贫困一些。我认为生活困难的同学,要想办法利用暑假和寒假去打工,解决自己读书期间的费用。可以这么说,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的,不是碰到这样的困难,就是碰到那样的困难。当你度过满天飘雪的寒冬,迎来满园春色的时候,你会笑得很美、很甜,你会再一步一个脚印朝前走。

2.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就是指以口头与书面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的能力。作为当代大学生来说,这两种能力是不可缺少的,必须加强培养。

口若悬河的本领从哪里来呢?是天生的吗?有的人从小就注意培养,所以表达能力会显得比人强。但大多数人的口才,都是在成人后自觉地苦练得来的。

古希腊卓越的雄辩家德摩斯梯尼,年轻时有口吃毛病。为了纠正口吃,清晰地发音,他把小石子含在嘴里朗诵,迎着大风讲话。他还经常朗诵诗歌、神话、悲喜剧,经过苦练,他终于成为一位闻名于世的雄辩家。

我们应当积极参加演讲、对话和辩论活动。珍惜在大庭广众面前发表见解的锻炼机会,临场经验多了,口才也自然会好起来。另外,同学们在课堂讨论或分组讨论的活动中,应踊跃发言,不要放弃锻炼的机会,只要持之以恒,刻苦训练,口头表达能力一定会增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强,走上社会也是一种竞争力。当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口头表达能力强,还要有广博的知识做后盾,因此,我们还得加强诸如品德修养、学识修养、以及心理素质、应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还要注重书面表达能力的修养。书面表达能力主要是指写作能力。我们在大学期间,要学会写规范的汉字,会用汉语拼音方案,会写教案,调查报告,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还要初步学会写学术论文。

怎样才能提高写作能力呢?

多读多写。不少专家认为,其基本途径是多读多写。要读一些学术论文,读学术论文,要慢读,概括地读,思考着读。只有这样不断地读,读到一定的数量,自然就能悟出论文写作的道道来了。有必要读些指导学术论文写作的书。这类书比较系统地论述学术论文写作的规律和技巧,给初学论文写作的人入门的路径。以这些写作理论指导学术论文写作,我们就会少走弯路,助我们成功。

3.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在学习前人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创见和作出新的发明的能力。我们在读大学期间,由于多种原因,我们不可能有很大的发明创造,但是在当今激烈竞争的时代,我们要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当我们走上社会之后,仍发扬这种创新精神、勇于创造,肯定会有所作为的。

4.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是指沟通人们之间情感和理智的能力。当我们走上社会的时候,我们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在与人交往中,你能否得到别人的支持、帮助,这里同样会涉及到自身的能力问题。我以为,我们在校演习期间,就要培养自己与同学、与教师、与领导、与职工打交道的能力。与同学交谈,可以论争不同的学术观点,可以谈对社会现象的不同认识,在论辩中提高自己的思辩能力;与老师交谈,可以交流读书心得,理清不同的思想认识,可以从中受到启迪;与领导交谈,可以充分交流自己对问题的不同见解,也许可以锻炼自己在领导面前不怯场;与职工打交道,你可以了解到他的工作状况和不同的心态。善于与人交际,你会从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认为,在大学期间,我们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会宽容,要像大海那样,什么都容得下,宽容是一种美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为了我们在社会上能参与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业为了社会的进步和繁荣,我们一定要在大学期间培养自身的多种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我相信,当我们走上社会之后,都能谱写自己辉煌的篇章。

6.教育笔记: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篇六

首先在吃饭的时候,我不再一味的包办,喂他们了,而是在旁边鼓励他们,一开始吃的很脏,身上到处都是滴下来的汤汁,为了让他能更好的锻炼吃饭,我给他穿上了围兜,让他能自由的发挥,接着擦脸,我会先提醒他要擦脸了,然后在旁边指导他,虽然最后我还要重新的返工一次,但是在这过程中得到体验。包括接下来的上厕所,睡觉。

前两天起床,突然跑到我地方,很自豪的说:杨老师,我会穿裤子了,的确孩子穿上了裤子,但是我发现他的裤子相当鼓,后来才知道,原来他把棉毛裤都卷起来了,没批评他,反而表扬了他,至少宝贝学会了尝试。

7.素质教育能力培养 篇七

一、优化师生关系, 营造探究氛围, 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外部环境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 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 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 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 他的任务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习, 去研究。同时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活动,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自主探索, 发表独立见解, 敢于与老师争论, 或指出老师讲课中的失误及教材的不妥之处。这样, 课堂上就会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谐的新景象。

首先, 教师要留出空间和时间,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 乐意在游戏和活动中学知识, 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但在传统的课堂上, 往往被过于严肃的“管教”和“八股式”的套话, 把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压抑了下去。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 保证思考、探讨问题的时间, 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的过程。在丰富多样的自主探究活动中, 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就会获得充分释放。要求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 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宽松的空间, 让他们去自行探究, 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

其次, 教师要善于组织群体互动, 提倡合作探究。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 也是学生学习过程应当提倡的组织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 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 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因此, 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探索材料, 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合作探究, 以形成集体探究的氛围,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促使集体智慧高度结晶。如在教学“礼品盒的包装”时, 教师把事先包装好的礼品盒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观察、猜想包装的材料和方法, 寻找包装的奥秘, 然后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包装, 再分别汇报交流包装结果, 小组内每个学生都从不同角度叙述了包装结论, 强化了劳动技能。经过合作探究、群体交流, 既展示了学生的个性, 更能培养他们和睦相处、协同工作、取长补短的良好品质, 养成既合作又竞争的团队精神。

第三, 教师要善于激励评价, 使学生保持探究热情。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 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因为只有让学生获得成功, 才会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 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

有研究资料表明:一般学生只需发挥其自身能力的20%~30%, 即能保证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如果学生受到充分的激励, 其能力可发挥至80%~90%。可见, 激励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教学中发现, 探究成功者会产生自我激励, 然而未必人人都获成功。对于未获成功者, 教师决不能简单地给予批评责备。学生解题的错误中往往有正确的成份, 教师应该尽量发现其错误中的正确成份予以肯定, 并启发学生自己发现、纠正错误, 使每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课堂教学中, 如何实施评价策略, 是每位教师应该解决的问题, 教师在转变教师角色的同时, 研究评价效应, 多用“你能行”“你真棒”“你已经获得了成功, 祝贺你”“你进步了还要努力”等激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 同时, 可运用成长记录袋的方式, 记录学生成长进步的过程, 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探究热情。

二、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单纯的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 学生会没有兴趣和激情。因此要从现代生产、生活实际出发, 给出一些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问题让学生解答。利用对问题的探究, 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创设的情境, 提出一些供学生讨论的问题, 让学生互相交流, 激发他们参与实践, 培养能力。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假设一个生活场景:××商店挂着一则商业广告, 所有商品一律“八折”优惠。有一种原标价为120元的衣服, 老师想买这件衣服, 你帮老师算算, 应付人民币多少元?又如在教学“比例尺”时, 教师让学生亲自量操场及校园设施实际的长和宽, 然后让学生把它合理地画在纸上, 并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从而引出比例尺, 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充满数学, 然后引导学生探索什么是比例尺, 怎样求比例尺, 最后再根据比例尺把操场上的冰场示意图画在图纸上, 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此时教师及时点拨, 起到了水道渠成的作用。

三、教师要注重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

首先, 积极展示知识发生、形成的尽可能充分和丰富的历史和现实背景, 使学生在这种背景中产生认知冲突, 激发认知需要和探索欲望;同时也使学生能够以更广阔的视野, 多侧面、多角度地理解知识的意义。其次, 立足于教材, 适度地再现和引入学生进入思维活动的过程, 把“发现活动中的知识”反朴归真地交给学生, 让学生的思维卷入知识再现的过程, 即问题被提出的过程、知识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倒过程、方法的思维过程等等。再次, 引导学生通过展开独立的、充分的思维来获得知识, 以至想“活”起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机会暴露自己在思维过程所必然要碰到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 同时要给予时间加以解决, 切不可贪图方便, 舍不得花时间, 而以讲解乃至直接的灌输代替引导和启迪。那样会导致学生以听讲代替思维, 而结果是听起来好像什么都明白, 事后自己动手做起来什么都不明白。美国一家博物馆的铭牌上刻着:“听见的容易忘记, 看见的容易记得, 亲手做过的才真正理解。”我们让教师时时回想此内涵, 进而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四、教师要创设开放的课堂, 拓宽主动探究的学习领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突破学科界限, 鼓励多角度求知。教师要懂得学习不是孤立的, 它可以和其他学科形成交叉联系。例如学生学习了“利息”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 了解几年来利息的变化情况, 了解储蓄对社会所产生的价值, 这样就与社会知识有机结合。

同时, 教师要突破课堂为中心, 倡导多方面尝试。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同。课内打好基础, 目的是在课外求得发展, 把主动学习辐射到学生生活各个方面, 这样才能增强学习的活力。

8.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素质教育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减负增质;素质教育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首先要先认识事物、了解事物,这样才能把握、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说话课上,我经常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先观察整体的图画,大体了解图意,然后再逐幅进行细致的观察,同时指导学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这样就培养了学生从粗到细、从大到小的观察能力。

2.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思维定式是妨碍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为克服这种定式,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力求出新。在讲授《小白兔和小灰兔》时,引导学生想:小灰兔看到小白兔自己种白菜,自己会怎么想?引导学生多探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讲授《两只小狮子》一文时,可引导学生想: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会怎么做呢?通过想象使学生的思维趋于创新动向。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一文是一首古诗,在讲述诗意之前,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我朗读课文,凝思想象。读完课文后,我请学生说出自己所想象的东西,结果,学生争先恐后地说,他们的想象简直是画中充满诗意。课文进行到此,任务已完成多半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又能将学到的知识巩固。

二、语文教学中“减负增质”

所谓减负增质,就是要减轻过重课业负担,把更多的时间和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最大限度地发展智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1.提倡用脑识字。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学习书面语言的基本环节。它与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学生识字既要掌握字形本身的结构,又要建立形、音、义之间的联系。而在以往的识字教学中,往往把精力放在写字数量上,而且还要反复地练习排笔画、数笔画、写偏旁部首等,忽略了这些知识只是学习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学习的目的。用脑识字是以学生的智力活动贯穿识字教学。第一步是通过读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知汉字的音形义及内部结构,让学生在多次的感知过程中,在音形义之间建立起统一的联系。第二步是记忆字形,教给学生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学会对字形进行分析综合,把识字的过程变成思维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先记住字形,再进行书写。第三步通过讲读课和开展课外阅读,使识过的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处于活动状态,在运用中加以巩固,用脑识字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识字能力。

2.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比起书面语言来,口头语言起着更直接、更广泛的交际作用。孩子在入学前就已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已经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除了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外,还要在每个单元训练后安排一节口语交际课,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都能无拘无束地进行广泛的口语交际,从而改变了以往只有个别说话能力较强的学生唱“独角戏”的情况,同时激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三、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1.创设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内容通过直接教学,学生不一定能够完全接受,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考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体会教材所讲述的内容,有时会收到完全不同的效果。比如,在教学小语课文《乌鸦喝水》时,可先拿来一瓶水,让一个小同学模拟乌鸦往瓶中投石子的动作,让其他同学注意观察瓶中水位的变化,从而悟到乌鸦能喝到水的道理。然后再提出是否可以再替乌鸦想个办法使它能喝到瓶中的水,比较哪个方法更科学。进一步启发学生,做事情遇到困难应像乌鸦那样开动脑筋,勤于思考,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一起,好奇心激发了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有力地提高了素质教育的效果。

2.营造巩固课堂教学的氛围。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好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如果能让学生在玩中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素质就会得到提高。而课后“思考练习”是课堂知识的消化、巩固与否,学生能否完全掌握的一种有力的检查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我采用课后作业展览的形式,让学生从书写到内容,比比看看,想想谈谈,学学做做,迅速获取成功或失误的信息,从而有效地进行反馈矫正,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取长补短、自我激励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对学习中的问题大胆质疑,从而也使老师发现教学中的疏漏之处,为研究学法、确定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的依据起到了很大作用。学生的课后学习活动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每学完一课、一单元,我采用多种方式来加深学生的记忆和激发其探索精神。如学完《狼和小羊》这课后,让学生分小组编排课本剧,从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各方面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程度。学完一个单元,要求学生制作知识卡,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知识竞赛,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快乐。

9.素质教育能力培养 篇九

内容上,我将美术教材与子便教材相结合。先从书本入手,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有关构图、图案、色彩知识,结合自编的剪纸教材进行教学。那具有一定特色的剪纸艺术家及学生的单色、套色、染色作品让同学们欣赏。在欣赏过程中向学生介绍剪纸艺术的起源、发展、继承、特点、意义和作用。并在课堂上现场示范,徒手剪给他们看。引起他们对剪纸的兴趣。再按剪纸教学的低起点、慢速度、多落点的原则,又简倒繁,有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组织教学。剪纸画的过程是绘画创作和手工制作之综合。教学必须从绘画创作、手工劳作两方面入手。手工劳作之间、课、贴的技能。首先训练学生剪、刻直线、弧线。因剪纸话要讲究刀法,而常用的刀法有方、圆、硬、软四种,作品的内容不同,表现方法也不同。所以这是剪纸画中必不可少的训练。接着从书本上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画面经过变形,改成剪纸画。比如:构好小学生踢足球的图,只要剪出外形即可。这是以影造型为主的简化内部而强化轮廓的一种简易表现法,这是初级引入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让学生逐步掌握剪纸的内涵。即剪纸的特点。第二阶段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绘画知识基础上,重点学习立意、写生、变形、夸张、装饰。剪纸教学一徒手剪纸为主,用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促进眼、脑、手的和谐、协调及均衡发展。如讲授人物头像的直接剪法,我根据中国传统人物画法“三停五眼”的规律变为剪纸人物头像剪法规律即“三停三眼”。这样学生易接受,也易掌握。使教学顺利进行。学生对此兴趣极浓。形式上,实行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为使学生在课堂上学的东西掌握得更牢,我们成立了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讲课堂上学的在课外加以延伸、拓展,使学生对手工剪纸有一个“稳定兴趣”。我常爱课堂上选择学生易接受、有情、有趣、贴近于学生生活的作品让学生欣赏,通过剪纸作品生动的形象和简练的形式,来激发学生感染学生。再利用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学生把易学的图案加以灵活变化,以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鼓励学生思考。比如:剪三角形,可以从数量、色彩、县条上进行变化。有时带学生到野外写生,这样学生的眼界开阔了,表现的题材也多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课堂于课外的结合,使学生们的剪纸既能得到提高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我采取多样的形式,不局限于课堂教学,不局限于剪纸单项,将剪纸于手工制作紧密结合,各尽所能,不断发展他们的兴趣和特长。以兴趣小组活动为主,注重实效,因人而异,加强辅导,在教学中不局限于教师或教本的固定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其多种设想。比如:利用可口可乐瓶制作花篮立体装饰品。向学生介

绍剪、折、插的基本方法后,让学生面对实物认真观察揣摩,开动脑筋,大胆设想,通过动脑、动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增强了学生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方法上指导模仿于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相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环境,教育与人身心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教学中,只有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我根据中师生好胜心、自尊心强,求知欲旺盛这一特点。要求他们自己动手进行剪纸创作,用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眼、脑、手三方面协调运用。启发学生注意观察自己所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喜欢画什么就画什么,想怎么剪就怎么剪,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用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法大胆的表现生活,表现自然,表现自己对美的追求。在教学中,我并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生怎样画,而是放在理解他们的话,并帮助他门去完善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自我创新,积极思维。如:创作中旨在反映新人新事的剪纸画《在上学的路上》一题中,每个学生剪出了许多意想不到得作品,从他们的作品中可看到无拘无束的意趣。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所以不管学生剪得象不象,我都予适当肯定。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施展,眼、脑、手得到了训练,即开发了学生的治理,也培养了中师生的审美观念。

10.素质教育能力培养 篇十

陈 春

11月28日下午,我到昆十六中听了三节课,感触颇多,现与大家分享。三位老师为同课异构,课题是八年级下册的《人的性别遗传》。总体感觉三位老师虽然风格不同,但都使用了学案,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很好的达到了教学目的,展示了自己的教学魅力。

余老师上课稳扎稳打,用复习提问的方式引入新课,用一段《超生游击队》的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中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用五子棋模拟生男生女的几率均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议:1.加大书p37页“人类男女染色体图”的使用实效;2.注意学生活动开始前,强调游戏规则。

张老师上课一开始用图片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我是男孩、女孩?最大的特色是学案的使用,每个教学内容都以学案为载体展开,小组讨论的时间充足,有利学生能力的培养。建议:1.加大书p37页“人类男女染色体图”的使用实效;注意课件与学案的同部。

杨老师上课是最有激情的一位老师,气场非常强,通过问题串层层引导,步步深入,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一直都控制在她的掌控中。乒乓球的游戏也给这节课增色不少。建议:板书上应再考虑如何体现一节课的主线和精髓,补充多媒体的不足。

11.素质教育下,低年级阅读能力培养 篇十一

【关键词】 素质教育 阅读 阅读能力培养

低年级是学生启蒙教育阶断,也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课标提出低年级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所以低年级阅读必须从最基本的东西抓起,首先要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其次是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情趣。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低起点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才入学,阅读能力等于是零.所以低年级阅读教学要建立一个较低的起点,教学目标要简明集中,要抓好基本功的训练和良好的阅读品质的培养.

1.培养正确的读书姿势

正确的姿势是阅读的前提,如果学生读书时坐姿百态,东倒西歪,那绝对不能算是学习.初入学的儿童进行读书、写字训练,从读"a,o,e"开始,坐端正,立书,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双手拿书,声音适中响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要时时提醒,天天训练.

2.过好认读关

"识字"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从广义上说,起步阶段的阅读教学只是为识字提供更广阔的语言环境,以便学生随着语境的变化进行立体识字.初读课文阶段,我总是用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反复读生字词,要求学生把生字词都做成字卡,词卡,同桌互相读一读,考一考,想一想记忆字形的方法.利用"猜谜、东南西北、掷色子"等游戏巩固生字,创造机会让学生与生字"亲密接触",从而达到识记目的,为下面的阅读扫除"拦路虎".

3.由字到词到句进行导读

"学不离词,词不离句" ,将识字教学与阅读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生字,再读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最后找到由这个词组成的一句话读读.读课文就是将句子连起来.在教学第一篇课文《一去二三里》时,首先教学生识标点符号,搞清逗号和句号及停顿,再从字到词到句练习朗读.在教学《爷爷和小树》一课时,由于先前未接触过自然段的课文,首先教学学生认识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由几句话组成,学生对这些认识清楚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二.不同形式的导读

导读的过程要扎扎实实展开,形式多样.不搞花架子,要努力开除多余的教学环节,把读的基本方法交给学生,让他们会操作,真正能读, 真正自己会读.

学生起步读书要有要求,但要求不能过高.第一步,让学生自由读,可以指读,不会读的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第二步,把课文中的每一句话读通顺,字音读准确;第三步,把课文读准确,这样把注意力放在正确认读、读的连贯、形成顺畅语流上.利用多种形式帮学生克服"破词,破句"不连贯现象.如老师的范读,可以让学生强烈地感受课文的美,也初步知道了阅读的方法;同学的领读,让学生由不连贯到连贯;还可以同桌对读,开火车读等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实实在在的读,背,眼到,口到,心到,而不是整齐划一背口歌,滥竽充数式的背诵.

三.阅读情趣的培养

对于入学不久的儿童来说,进行书面阅读的困难较多,如果我们在学生的启蒙阶段就抹杀学生的阅读兴趣,那到了高年级根本就谈不上阅读了."喜欢阅读"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就要求我们在学生阅读的起跑线上,采取多种手段让学生喜欢读书,重视读书,逐步让他们爱读,乐读.把读书当做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1.导入激趣

备课时,狠钻研教材,精心舌计课文的导入,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我多想去看看》一课.我设计了以下导语:大家知道我国的首都在哪儿?你去过北京吗?有一个孩子和你们一样也想去北京去看看,于是他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读吗?这样开门见山,很快将学生的朗读欲激发起来了.《小松鼠找花生》一课开头,以"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的谜语导入,令学生欣然,迫不及待进入朗读.

2.创设情景

学生不是不想读,而是教师没为他们创设一定的情景.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氛围,学生经历的不同,情感体验就产生共鸣,比起简单的说教,更能激起学生情感..《雨点儿》一课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学生开始读不出感情,我在黑板上贴出了大雨点,小雨点,花儿,草,告诉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大雨点和小雨点来看你们了,读好他们的对话吧!话还未说完,孩子们就读了起来,真的是有感情,表情丰富,达到了预期目的.

3.表演激趣

.低年级课文语言优美,极富童趣,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而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在读读演演中可以轻松突破教学难点.如《四季》一课时,让学生分别表演草押,谷穗,荷叶,通过看着雪人可爱得意的样子,惟妙惟肖,读的语气也到位了.再如《自己去吧》一课,师生共同表演,学生轻松理解了课文寓意.

4.课件激趣

低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多媒体课件在这方面作用显著,好的课件可以化静为动,点石成金,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荷叶圆圆》一课学生总是读的不理想,于是课件出示了动画蜻蜓飞,小青蛙的动作,不约而同地绘声绘色的读了起来.

四.坚持课内外联系

阅读教学只局限于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将教学空间向外延伸,想社会延伸.鼓励学生课外多读一些童话故事,连环画,还可以猜读,挑读,遇到不认识的字问别人等方法读课文."和爸爸妈妈一起读课文"活动有效的使语文延伸到孩子的家庭,让家长也来"看语文书",和孩子一起走進课文,走入孩子们丰富多彩的阅读中,可以对读,开火车读,分角色读,周末,休息时间可以带孩子去看电影,一起看动画片,感悟语言魅力.平时我还布置让每天看一个故事,并将给喜欢的人听,定时开故事会,朗诵会,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12.素质教育能力培养 篇十二

1.用情趣弥补不全,努力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 一些小学生往往缺乏责任自控能力,唯有情趣化教学才能够对他们产生相应的“万有引力”。陆游说:“汝果要学诗,工夫在诗外。”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目标内容和学生发展需要,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深入挖掘并有效凸显其中的情趣要素, 努力激活学生的学习情感,充分发挥“情绪智力”效应,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如在教学加减法应用题时,教师首先以多媒体演示“羊群吃草”的动画场景,然后提问:“共有多少只小羊? ”学生兴致勃勃、指指点点:“白羊10只,黑羊5只,一共15只。”“土丘上7只 ,平地上8只 ,加起来15只。”教师进一步启发 :“再看一看,还可以怎么数呢? ”小学生又有了新发现:吃草的6只,散步的9只;长角的4只,还没长角的11只……他们惊讶地发现,很多种数法加起来都是一种结果,脸上露出无比自豪的神情。

2.用实践成就信念,努力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当今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你听了就忘了, 你看了就知道了,你做了就懂了。”这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生活处处有数学”,尤其是小学数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比较强, 这些都有利于执教者把数学知识教学转化为丰富多彩的生活现象,既可淡化课程形式,又可促进学生学用结合和知行统一。比如,教学“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时,笔者没有直接进入课程教学程序,而是引导小学生“做游戏”:动手量一量课桌四条边的长度,然后寻找课桌周长的计算方法有多少种。在实际测量的基础上,学生先是得出“长 +长 +宽 +宽”、“长×2+宽×2”的周长计算方法 , 在老师的进一步激励和启发下,他们获取了“长方形周长=(长+宽)×2”的终极化公式。再如,“生活中各种车轮为什么都是圆形而不是长方形、梯形、正方形的呢? ”这些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发小学生的生活性思考和手脑联动情趣, 对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大有裨益。

3.用延伸拓展空间,努力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课后天地 ,大有作为”。由于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很强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运用才能得以有效消化、巩固和发展。若过于忽视课后延伸环节,那将是一种无法估量的浪费和损失。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坚持“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又要通过延伸环节和拓展空间丰富课程内容、开阔教学视野,努力构建一种综合性、立体化的教学活动体系,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积淀实力和开发潜力。如教学“分类”内容时,可提前布置学生到附近超市观看各类商品的摆放实况,然后自主交流讨论,弄清楚商品的种类与分类等详细情况。在课堂上教师投影显示模拟实况,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从中找出错放现象。如钢笔属于学习用品,不应放在食品柜台;菜刀应放在厨具柜台,而非文具柜台;香蕉不能与肉类混放,应当与梨、苹果等物以类聚。如此内外结合,既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又可给他们留下持久深刻的印象。

4.用激励架设心桥,努力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学校教育是一项充满情感性的艺术实践活动。“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无论在复习、新授还是巩固环节,教师都要以良好的教学气度和宽容心态,对小学生坚持做到“多肯定少否定,多激励少批评,多欣赏少刻薄”。首先,“凡是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教学对象是一个生动活泼、个性各异的学生群体,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个体差异性,这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面对和正视的。其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小学生的变数很大且可塑性极强,教师不能因为他们在课堂表现、作业环节和几次检测中出现一些差错而妄加定论,应当给予更多的引导、激励和帮助,促使他们扬长避短、再接再厉,逐步赢得千里跬步和江海细流的效应。再次,“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形成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才能形成教学合力,长久保持学习热情和进取意识,这正是自主学习的动力与活力所在。

13.素质教育能力培养 篇十三

利用班级教育阵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李 伦

(重庆市永川区朱沱镇广发希望小学校)

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侧面。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交往的需要,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小学生心理、生理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人际交往指导,有意识地帮助他们具备独立的人际交往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笔者认为,对小学生进行人际指导,应该充分利用好班级人际教育这块阵地。

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他们最直接的人际关系是从班级中的人际关系开始的。重视对学生在班级中的人际指导是促进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增强学生独立交往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形成独立人际交往能力的基础

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是小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形成独立人际交往能力的基础。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很喜欢围在教师的身边,他们对老师的亲密、依赖程度胜过了自己的父母、同学。他们有什么话会告诉老师,同学间闹矛盾也一定会向老师告状。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老师是最伟大的,是无所不能的,老师永远都是他们心中的偶像。老师高兴,他们欢乐;老师痛苦,他们忧愁。甚至老师的一个脸色、一个眼神也会影响他们的一天。但是,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老师的依赖程度也在悄然变化着,他们也开始有了自己认识、评价事物的观点。特别是进入高年级以后,他们更多的是和同学在一起,心中的欢乐与忧愁则更愿意和同学分享、倾诉。虽然此时师生关系仍然在他们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是他们已开始渐渐与老师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的潜意识里萌发了“老师是另一条战线的人,老师与我们是不同的,有些话(事)是不能给老师说”的想法。面对这种境况,作为老师,要更多地去关心学生,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用自己高尚的思想、品行把学生拉回到自己的身边。在工作实践中刻苦钻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素质,努力让学生学有所得,心理健康,品行有所长进,从而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得到尊敬。特别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正确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认识到每一位学生都有其优点和长处。特别是当学生与他人之间产生分歧时,老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如何向他人阐明自己的观点,学会如何让他人赞成或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学会正确听取、评价他人的观点,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去理解、接受他人的正确观点。并以此来为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帮助学生建立融洽的同伴关系,是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孩子的发展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小学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人际交往,帮助他们建立融洽的同伴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他们的性格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实际,努力为学生建立融洽的同伴关系、形成良好的交际空间营造宽松的环境氛围。对那些性格内向、害羞的学生,要激发他们自觉参加到集体活动中来,鼓励他们大胆交际,在不同场合给他们创造交往的氛围,并教会他们努力让自己成为别人的知心朋友,让他们在浓浓的交际氛围中逐步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正说明了这一道理。例如,我所教班级有一名女生,由于家庭原因,再加上性格内向,在班上总是“不合群”,朋友几乎没有,成绩也较差,平时与班上的同学基本“无言”,同学们也不与她多谈,因而整天眉皱不开。我了解情况后,就有意识地让她多参加集体活动,使其在活动中增加与同学的交往机会。有意安排她每天与一位同学打扫教师办公室,并叫班上的同学写表扬稿到学校广播室表扬她,利用读报课时间让她上台即兴演讲。慢慢地,她和同学们交谈起来,参加活动也由过去的被动转为主动,笑容终于挂上了她的脸,学习成绩也提高了,还通过竞职演说当上了班上的文娱委员,成了班上的文娱骨干。因此,我们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班级教育这块阵地,对学生处处关心,特别是对那些适应能力不强的学生,要寻找合适的场合,营造特定的氛围,让他们展示自己的独特才能,提高他们在同学中的地位,使他们乐于交往,在交往中不断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三、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人际交往能力,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小学生的心灵是稚嫩而真实的,也是较脆弱的。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言行以及认识事物的观点,在我们成人看来是幼稚的。但那是他们用自己稚嫩的头脑、真实的眼睛去思考事物、观察世界的结果,我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他,更不能以“曲则美,直则无姿”的成人化标准来要求他们建立成人化的人际关系。而应是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出发,走进他们的心灵,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尊,以符合儿童交往心理的标准去指导他们的人际交往,增强他们对人际交往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在自觉的人际交往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交际能力。

但是,利用班级教育阵地,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形成独立的人际交往能力,并不是唯一的途径。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遵循教育规律,结合学生年龄、性格特征,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敢于改革。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形成较强人际交往能力的方法,为培养祖国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4.素质教育能力培养 篇十四

论文关键词 信息素质教育 大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论文摘 要 文章从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出发,论述了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以及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以及信息素质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具体的教育措施。

21世纪是信息社会,人们对信息的获取、选择及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应用,直接影响到知识的产生、科研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大学生作为具体创新工作的承担者,其信息素质的高低,在我国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乃至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信息素质教育

大学生创新能力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应体现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上。创新意识决定创新的产生,创新技能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决定创新的成功和水平,而信息素质教育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基础源泉。因此,培养大学生有目的地捕捉、选择、存储、加工、利用信息并进行创新思维的锻炼,让大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实践证明,大学生有了信息意识,就能敏锐地确定信息需求,从繁杂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这对他们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将会大有帮助。

二、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一)信息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创新型人才指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出新设想、解决新问题的人才。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复兴,必须在“传承文明”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一是要继承和借鉴人类已有的一切先进的科技、思想理论成果,具有广博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二要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利用能力。据有关资料统计,大学毕业生所具有的知识,只有近30%是在大学阶段获得的,而70%则来自于工作实践。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很强的信息素质,具有良好的信息获取、选择与吸收的能力。这样,才能主动地去获取各种信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信息素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基础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信息社会,注重信息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因此,必须改变传统教育中以传授已有知识为中心的模式,指导大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信息素质教育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条件,它能使大学生不断增强自己的信息意识,积极开拓进取,追求新的`目标。

(三)信息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信息素质教育培养的信息能力是进行终身自学、吸收新知识的必备条件。信息能力越强,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就越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就越高。学生通过信息素质教育,就能够具备较强的信息分析和判断力,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做出正确的决策,使事业不断走向成功。

三、加强信息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在信息素质培养模式的创建与摸索过程中,高校还要注重几个方面的创新培养:

(一)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加他们的好奇心,启发学生敢于想象和联想,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勇于质疑,鼓励学生善于反向思考,标新立异,以学生的爱好和兴趣为突破口,引发学生的创造积极性,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加快文献检索课程改革,促进信息素质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资源、信息需求的变化,文献检索课程必须适应信息素质教育的发展,予以不断地更新、充实。在教学内容方面,应改变过去重信息获取,轻信息分析和创新的做法,把教学重点转移到信息分析、信息创新层次上来。在教学方式上,可以将信息素质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增强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学生培养成积极主动的信息获取者。在课程设置上,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除了面授和网上课程以外,还可以采取讲座、讨论、实习、咨询、科研等多种方式。在教学目的上,应着重培养大学生研究问题和检索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和学生做研究课题或毕业设计结合起来。

(三)创新教学模式,注重研究型学习和实践教学

信息素质教育模式分为独立模式、混合模式和层次模式三大类。研究型学习注重科研课题的检索和科技查新、课题综述和分析报告的撰写等,开展研究型教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兴趣,促进学术写作和参与科研的能力。要重视实践教学,尽可能精简基础理论知识内容,将重点放在检索技能的培养上,增加检索案例的分析、教学范例的演示,加强信息的甄别与分析,增加实习课时,设计好实习作业。

(四)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信息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是推进信息素质教育之根本,现代网络环境需要具有较高信息素质的专兼结合教师。我国的信息素质教师队伍由于历史原因,在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网络道德等方面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的要求。因此,高校亟需构建一支以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为己任,通晓业务,具有组织协调能力,善于与他人协同合作的学科带头人和组织者,以及由一定数量、结构合理、有较高业务素质的教师构成的师资队伍。必须加强信息素质教师的继续教育,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在职进修,系统培训信息检索与利用的业务,以提高自身信息素质向学生传授信息检索与利用知识。

(五)开展在线信息素质教育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Online 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简称OILI)是针对传统图书馆用户教育而言的。它是以网络为依托,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对用户进行的普及信息知识、启发信息意识、强化信息能力、规范信息行为的一种教育活动。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由于其教学不受时空限制,是以用户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近年来在国内高校图书馆越来越受到重视。开展在线信息素质教育要注意课程的趣味性和实效性,重视学习者的信息反馈、建立更新、长效维护机制,还应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网上支持和指导。

高等教育必须以创新教育为理念,明确我国大学教育中信息素质教育的培养标准,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实现通过教育创新培养21世纪人才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明珍.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情报,2007,(O3).

[2]刘继荣等.试论教师信息素质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河北科技图苑,2003,(3).

上一篇:财务管理 案例分析报告下一篇:简历中特长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