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内容

2025-01-08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内容(精选11篇)

1.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内容 篇一

嘉祥三中2014-2015学第一学期信息技术校本培训计划

为提高教师的备课、授课水平,使数字化、无纸化办公真正走进每个教师,本学期主要进行电子教案的培训。电子教案的表现形式,电子教案的设计与制作,电子教案的编辑技术,多媒体技术在电子教案中的应用,网络技术在电子教案中的使用。主要介绍利用相应软件,进行文字的处理、多媒体的应用等方法,让教师的备课更加具有个性化,使教师的授课更生动,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本学期教师培训工作将在上学期取得一定进展的基础上,通过开展课件制作培训等形式,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力争使教师牢固地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完成由知识传授型向知识创造型的转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指导思想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在教育领域引起一场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全员培训是关键。因此,我校把开展信息技术全员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培训目标与内容

(一)培训目标

使教师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特别是教育领域中的地位与作用,树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意识;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初步具备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用于教育教学中的能力;建立科学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初步掌握继续学习信息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二)培训内容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分为初级与中级两个等级。

1、初级:

文字处理(利用Word制作教案和试卷并打印)

2、中级:

在掌握初级的基础上,增加以下内容:

演示文稿制作(Powerpoint):制作简单的教学演示文稿

三、培训方式

1、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培训的计划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从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实施培训,特别要注重发挥远程教育手段的优势,确保培训的质量和实效。

2、在培训过程中,坚持按需施教的原则,根据不同对象组织培训活动。以自主上机学习为主、讲授为辅。

3、信息技术培训还应结合教育教学活动,注重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加强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使教师能学以致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各自的学科教学中积极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四、具体安排

电子教案和试卷的制作(集中培训)培训对象:全体需培训的教师 培训时间:开学后第2周 培训地点:微机室

2、多媒体教学平台的操作使用(集中培训)培训对象:全体教师 培训时间:开学后第3周 培训地点:阶梯教室

3、对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分散培训)培训对象:全体需培训教师。培训时间:开学后第4-6周 培训地点:微机室

五、人员安排

全体培训均由信息技术培训小组负责

嘉祥三中信息中心2014年9月

嘉祥三中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信息技术校本培训计划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按照地区教育局和县教育局的统一要求,积极探索以学校为主要培训基地、校长为培训第一责任人的校本培训模式,充分发挥本校的培训功能和优势,实现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的校本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生命活力,努力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育好人”为目标,积极探索以学校为主要培训基地、校长为培训第一责任人的校本培训模式,充分发挥本校的培训功能和优势,实现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的校本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生命活力,面向全体教师,围绕有效教育教学,努力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培训目标

1.建立主动参与、开放高效、满足教师自主性选择学习需要的教师培训体系,使我校的校本培训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2.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具有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习型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在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上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

三、基本要求 1.全面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强化教师自我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坚持依法施教。聚焦课堂,直面问题,增强教师创新精神和执教能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的要求,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和学科发展前沿理论的学习,围绕新课程实验开展多种形式的通识培训和学科专业培训,使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确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全面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和效益。3.围绕教育教学工作,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按需施教,讲求实效,学用一致,因地制宜,多途径多形式开展校本培训。4.面向全体教师,每位教师必须参加校本培训。

5.以教师发展为本,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注重差异,突出个性,满足教师发展需要。

6.注重资源整合,加强教学、科研、培训的有机统一;注重校际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手段。

7.以课题为载体开展教育科研基本理论及方法的培训,指导教师有效地开展教育科研,将教育科研工作融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逐步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四、培训对象

所有在职教师均需参加校本培训和考核。

五、培训形式

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内涵式发展课题为载体,坚持因地制宜、学用结合,引导教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必要时,“走出去、引进来”,分类受训、按需施教。

以备课组为主阵地,采取集体备课、读书活动、案例分析、课例研评。以教导处和区教研共同体安排的教研活动为平台,采取专题研讨、讲座交流、观摩互动、教学比武、成果展示。以自觉性、持久性、习惯性的个人自主培训为最高境界,采取网络研修、课题研究、教育教学创作。

嘉祥三中 2015年3月

嘉祥三中2015-2016学第一学期信息技术校本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中心,以发展创新为动力,与时俱进,继续深入开展校本师资培训,开创校本师资培训的大好局面,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

1.增强信息技术意识,能够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自己的工作中。

2.在具有共同操作基础的前提下,分层学习、分组学习与自己工作相关的技术,以提高工作效率。

3.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式方法,技能技巧。

二、培训原则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学习必须与信息技术实践运用相结合,必须与学校和学习者自身实际相结合,同时也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因而,作为指导教师要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真正把信息技术教育学习落到实处。

2.坚持针对性、时效性原则。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教师必须能熟练使用学校现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教学、教研、教改,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技巧,让学生能够更快地领略信息技术的无穷魅力;坚持与校内外软硬件环境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合理的利用软硬件资源。同时,注意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性,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

3.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和规范管理的原则。

三、培训形式

集中组织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网上交流和定期主动讨论相结合。

四、培训内容

1.对全体教师进行电脑硬件基础知识及应用培训。2.对全体教师进行网络基础知识及使用培训。

3.对全体教师进行常用软件知识(杀毒软件、备份软件)及使用培训。

4.对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室使用方法培训。

五、培训步骤

第一阶段:

认识电脑的组成,学会拼装电脑;调试显示器为最佳状态,给显示器消磁,会设置屏幕分辨率和颜色质量;了解主机的组成,辨别LED指示灯,明白各个接口的作用,尤其是USB接口、音频接口、VGA接口、键盘接口和PS/2接口;认识网卡、网线、信息点,辨别网络的物理连接。

第二阶段:

1.了解IP和MAC地址知识,学会查看命令“IPCONFIG”,明白网关、子网掩码、DNS相关知识;学会更改计算机名和工作组,查看和更改本地连接属性,IP地址相关项目严格按《西平小学电脑设备配置登记表》填写;认识ARP及ARP病毒,如何预防和处理ARP病毒,如何绑定正确的网关。

2.网络应用学习。如E-mail的申请、使用、维护;博客的申请、使用;QQ群的加入和交流;学校网站注册用户的文章发表方法;学籍管理软件的安装和设置;学校FTP的使用和申请等。

第三阶段:认识常用软件并学会安装,如文字处理软件、图片处理软件、课件制作软件;杀毒软件的下载、安装、卸装、设置,具体讲瑞星2008的安装,卡卡助手的使用和防火墙的设置;学习WINDOWS清理助手的使用;学习WINRAR的使用;字体的安装和获取方法; 备份软件的安装与使用方法。

第四阶段:多媒体教室使用方法培训。认识投影机和实物投影及白板等相关操作;多媒体控制系统的操作和维护。

六、考核方法

1.基本技能:全校老师都会正确使用现有设备,维护自己的电脑,掌握多媒体教室使用方法,能使用配套光盘上课。45岁以下的老师能够制作简单的课件,并且每学期必须在校课件资源库有1个以上课件。

2.应用软件:能使用常用软件,进行下载、安装、升级、设置和卸装。

3.网络使用:完成网上浏览、搜索相关资料,下载文件、发送E-MAIL、会使用我校网页等操作,部分教师可以制作网络课件,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4.多媒体教室使用:会应用多媒体教室,年轻教师会应用白板上课。

七、落实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开展校本培训是新形势下适宜基础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因此,学校各层干部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校长全面负责校本培训工作,成立培训领导小组,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相应的领导组织机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2.强化管理,精心组织实施。

要卓有成效地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必须注重校本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校本培训的学习制度、考勤制度、考核、奖惩等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校本培训的新途径、新方法,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水平。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做好培训纪录,健全培训档案和教师成长档案。要加强过程性督导检查,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培训,抓落实,求实效,考核结论可纳入教师进级晋职的依据。

3.落实经费,保障培训条件。

教师培训所需经费学校应统筹考虑,优先安排;教师培训所需资料书籍,学校要予以保证;加强教师图书资料室、阅览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的建设,管好用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充分利用国家投入的相关设施设备加快校园网和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建设,努力为校本培训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确保各项培训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4.严格考核,建全奖惩机制。

教师参加培训应实行考核和成绩登记制度,凡参加培训并经考核合格者,其成绩折合成学分记入本人的继续教育证书,作为教师评先选优、参加职务评聘的必要条件之一,并与平时的绩效挂钩。

嘉祥三中信息中心

2015年9月

嘉祥三中2013-2014学第二学期信息技术校本培训计划

为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深入开展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使教师了解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能,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效益,切实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使信息技术在我校开展普及,切实提高教师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水平,特制定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中心,以发展创新为动力,与时俱进,继续深入开展校本师资培训,开创我校本师资培训的大好局面,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

二、培训目的

1、增强信息技术意识,能够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自己的工作中。

2、在具有共同操作基础的前提下,分层学习、分组学习与自己工作相关的技术,以提高工作效率。

3、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式方法、技能技巧。

三、培训对象:全校所有在职的教师。

四、培训时间、地点:每周二下午第一节课,微机室

五、培训原则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学习必须与信息技术实践运用相结合,必须与学校和学习者自身实际相结合,同时也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因而,作为指导教师要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真正把信息技术教育学习落到实处。

2、坚持针对性、时效性原则。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教师必须能熟练使用学校现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教学、教研、教改,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技巧,让学生能够更快地领略信息技术的无穷魅力;坚持与校内外软硬件环境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合理的利用软硬件资源。同时,注意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性,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

3、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和规范管理的原则。

七、培训形式

集中组织培训和自学结对帮扶相结合,网上交流和定期主动讨论相结合。

八、考核方法

1、基本技能:全校老师都会正确使用现有设备,维护自己的电脑,掌握多媒体教室使用方法,能使用配套光盘上课。50周岁以下的老师都能够进行常用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如WORD、POWERPOINT等)及制作简单的课件。

2、杀毒软件:能使用一种杀毒软件,进行下载、安装、升级、设置和卸装。

3、网络使用:实际考核,完成网上浏览、搜索相关资料,下载文件、发送E-MAIL、会使用我校内、外网资源等操作,完善好自己的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制作课件,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九、考核时间:6月底

嘉祥三中 2014年3月

嘉祥三中2013-2014学第一学期信息技术校本培

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科建设信息化、教师自主学习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为目标,推进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育的整合,建设学科网络教学的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推动网络教育教学研究,充分激活硬件设备,提升、展示我校办学品位和实力,使全体教师应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二、培训目的

1、使教师对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根据教学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

2、使我校教师能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并能够与各学科教学整合。

3、提高教师对各类学习资源、信息技术的学习环境及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能力,并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对远程教育教学评价、反思及教学研究。

三、培训内容

根据年龄段进行分组分层次培训,分为入门教师组(45周岁以上)、初级教师组(35—45周岁)、中级教师组(35周岁以下)三个组。入门教师组:

1、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文件或文件夹的建立、删除、复制、查找等;Windows XP一些基本的设置:开始菜单、桌面等)

2、拼音打字。熟练使用全拼、智能ABC等拼音输入法,掌握正确的指法和打字习惯。

3、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学习。

4、常见音、视频文件的播放,学会Real Player、Windows Media Player的使用。

5、学会使用IE浏览器浏览、搜索与教学有关的各类资源。初级教师组:

1、Windows XP操作系统基本知识(相关的概念)和基本操作、安装软件;

2、Word、Powerpoint软件应用及多媒体教室电教设备的使用

3、常见音、视频文件的播放,学会Real Player、Windows Media Player的使用。

4、熟练使用IE浏览器浏览、搜索与教学有关的各类资源并下载下来,能够到与教育有关的论坛发布帖子、回复帖子。

5、学会申请免费电子邮箱、收发电子邮件。中级教师组:

1、Word、Powerpoint软件应用及多媒体教室电教设备的使用

2、压缩软件Winrar、Winzip的使用

3、音、视频文件的播放及简单编辑(学会Cool Edit Pro的简单操作)

4、图片、图像简单编辑处理(学会PhotoShop的简单操作)

5、Flash入门讲解。

6、熟练使用IE浏览器浏览、搜索与教学有关的各类资源并下载下来,能够到与教育有关的论坛发布帖子、回复帖子。

7、申请免费邮箱,收发电子邮件。

8、参与学校网站的资源上传

9、常用软件的下载、安装、升级、卸载。

10、建立自己的博客。

四、培训形式 集中组织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网上交流和定期讨论相结合

五、考核方法

1、基本技能:大部分老师都会正确使用现有设备,维护自己的电脑,掌握多媒体教室使用方法,能使用配套光盘上课。35岁以下的老师能够进行常用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如Word、Powerpoint、Flash等)及制作简单的课件,并且每学期必须在校课件资源库有1个以上课件。

2、常用软件:能使用一种常用软件,进行下载、安装、升级、设置和卸载。

3、网络使用:,完成网上浏览、搜索相关资料,下载文件、发送E-MAIL、会使用我校内、外网资源等操作,完善好自己的网络资源,部分教师可以制作课件,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嘉祥三中 2013年9月

2.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内容 篇二

教师专业能力的建设离不开培训, 但现实情况是, 一方面多数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 培训精力或时间等会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培训关系到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未来适应性等问题, 任何教师都不能被拒之门外。因此, 寻找一条适合学校的专业化成长之路显得尤为重要。校本培训在学校领导重视的前提下, 也强调校本培训模式和培训支撑平台的作用。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 笔者逐渐寻找出一条适合中职学校的校本培训之路。下面以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谈谈学校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实施。

●学校背景与校本培训情况

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综合性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2010年成为国家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性创建学校。学校现有教师369人, 其中取得硕士学位59人, 本科学历310人, 教师平均年龄38岁。学校以往的校本培训大多采取“蜻蜓点水”式集中培训。培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集中培训, 缺乏人性化和培训时间;二是培训形式单一, 局限于单一的理论知识或操作技能培训, 培训效果不理想;三是信息技术校本资源短缺, 学校没有提供教师在信息技术培训学习上更多的资源支持。

●培训的实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 笔者不断思考对策, 经过多次实践, 逐渐探索出“网络选课+现场培训+网络学习”校本培训模式。总体思路如下图所示。

学校采用以上模式实施了四期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培训分集中面授培训和网络自主学习两部分。培训期间, 每周安排主讲教师和教师进行一次面对面的培训讲授, 其余时间参加培训的教师根据主讲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和上交作业。同时, 主讲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与教师进行在线交流、答疑和讨论。具体措施和做法如下。

1.做好培训的需求分析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重点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在培训开始之前, 为了了解教师们的看法, 笔者走访了各门专业课的部分教师, 了解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要求以及他们所认为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选择地观摩了一些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 对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了初步的把握。学期初始笔者在网上设立信息技术校本培训需求的网上调查, 对综合走访及网上调查的结果进行了需求分析, 了解了教师最希望得到的培训内容并制订了每学期的培训计划。制订的培训计划经管理部门和主管校长审核后发布实施。在整个培训进行的过程中, 笔者也综合考虑了教师的意见, 不断调整培训的细节内容、难度和进度, 尽量适应大多数教师的水平和需求。

2.创建培训平台和资源网站

考虑到教师的时间问题, 进行集中培训难以实现。笔者开发了校本培训选课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网站和学校教育资源网站。校本培训选课平台提供教师参加培训的选课以及培训调查等功能。在网络教学平台里, 我们为每位教师设置了一个学习账号, 方便教师在集中培训以外的时间自主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网站和学校教育资源网站为校本培训提供了大量相关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以上平台与资源网站为校本培训管理与教师培训搭建了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和环境。

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学习任务”、“课程作业”和“学习反馈”是主讲教师和参加培训的教师在线学习、完成作业和学习交流的途径之一。主讲教师在培训前通过平台做好培训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指引, 提供各类型的学习资源, 布置好课程培训作业。教师在自主学习或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都能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提出。笔者定时对教师的提问给予解答。网络教学平台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提供了书写学习反思、分享经验的机会。经过约一个月的培训后, 所有的教师都应该完成一个大型作业, 作业包括一堂课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及与这堂课相关的教学课件。教师完成的作业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作业”功能上传。主讲教师可对作品进行评价与分享, 促进教师作品分享与交流。

对于技术基础较差的教师, 为了让他们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笔者使用了屏幕录像工具将示范操作过程制作成视频文件, 发布到资源网站的相应栏目上, 便于教师在课后进行学习。视频文件中有操作的详细过程和讲解, 教师可以重复观看、学习, 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3.明确培训的重点

培训的重点是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 是技术在课程和教学中的整合, 而不仅仅是技术本身。针对存在的“学会技术却不会用”的问题, 笔者在培训伊始, 就要求教师努力在教学实践中试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具体任务为所有的教师针对个人的学科准备一堂完整的课, 在课程的准备、实施中要运用所学的知识。这堂课的准备贯穿整个培训过程, 教师也可以在个人的教学中实施, 随时发现问题并与培训者交流、解决。培训结束后, 要求教师上交作业作品。学校为教师搭建平台, 由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组织全校性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和德育课件比赛等活动。通过比赛活动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同时, 在校园网中展示教师参加培训的优秀作品和竞赛中的获奖作品, 实现成果分享。

4.恰当采用培训的方法

在实施校本培训的过程中, 笔者采用案例引领及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避免了枯燥的理论说教和单纯的技术学习。虽然笔者以前做过多次信息技术培训, 资料也比较充足, 但是教师反映这些理论太抽象, 技术太深奥。鉴于此, 笔者选择了一些比较典型的课例, 包括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录等, 在集中培训的时间内展示给教师看, 然后组织教师开展讨论, 结合好的教学设计案例进行理论学习。

对于技术的学习, 笔者的示范讲解同样是结合具体内容, 目的是让教师明白技术如何使用。例如, 在“PPT课件制作”培训中, 笔者结合各类课程的教学课件案例来讲解如何用Power Point及相关软件技术制作课件。然后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给参加培训的教师布置作业, 要求教师亲手制作任教课程的教学课件。为了让教师顺利完成任务, 笔者在作业中提供了大量与作业相关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料和教学视频等。在具体任务的驱动和指引下, 技术的学习显得容易了很多。此次培训比以往“蜻蜓点水”式培训更具实用性和实操性, 能够让参加培训的学员做出实用、精美的PPT课件, 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培训结束后, 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反馈中学员们发布了很多满意的培训感言。

●培训的管理、评价与总结

管理是培训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校本培训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员掌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让学员把培训成果尽快地应用在教学工作中,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首先, 制定详细而有效的激励机制, 将培训效果与教师的职称评定等关系其切身利益的事情挂钩, 在一定程度上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其次, 制定切实可行的组织制度, 如制定严格的考勤和考核制度及相关标准, 以便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管理与记录。我们的做法是:一是上级教育部门与学校制定教师继续教育与职称评定挂钩的管理制度, 规定教师每年必须完成继续教育72学分 (其中校本培训42学分) 。二是教师先选课, 参加培训时现场签名, 培训结束后结合培训布置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考勤情况由教务处给定校本培训学分。

培训中应做好教师作品的评价工作并及时处理教师在培训中的反馈, 再根据反馈调整培训方案。目前, 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已从过去单纯的制作课件走向信息化教学设计。因此, 在校本培训中要改变评价的方式, 可根据教师通过培训后设计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付诸教学实践的情况进行评价。

校本培训要结合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每次完成培训后, 要做好培训总结、评价与反馈工作。从培训内容、过程和效果等方面、深入总结培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为今后的再培训打下基础。

●培训反思

回顾多次校本培训, 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值得所有开展信息技术培训的相关人员注意。笔者把培训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做了以下整理。

1.分层培训有助于解决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由于学习经历、个人特质不同, 教师的基础、学习能力都存在差异, 尤其明显的是青年教师与老年教师存在分化。因此培训的实施, 尤其是技术部分的培训, 存在很大的困难。为此, 笔者采取了“分层培训”的方法:设置不同难度等次的教学内容和作业任务, 对技术基础差的教师, 提供详细的操作视频教程, 为学有余力的教师提供拓展的学习资源。在集中培训的时间内, 尽量组织教师之间的合作, 这样既能保证进度, 又促进了互帮互学。在集中培训后, 积极通过在线或其他途径帮助学习困难的教师。

2.提供学习资源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几期校本培训中, 笔者发现有相当部分的教师仍然习惯于被动地接受学习, 如在学习软件操作的时候需要把操作步骤记录下来, 集中培训后并不进行在线学习和参加在线讨论、不完成培训作业任务等。这使得培训的开始部分进行比较困难。对此笔者的解决方法是:提供具有良好结构性的学习资源;在集中培训时做好引领工作;设置具体的自主学习任务;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供良好的支持, 使参加培训的教师有动力进行在线学习和完成作业。

●小结

培训结束后, 通过教师的作品以及整个培训过程中与教师的交流, 可以看出笔者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能力有了提高, 自主学习及相互合作的意识也有了明显改善。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信息技术校本培训, 一方面可以真正满足教师的实际培训需要, 把校本培训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工作繁忙的教师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在线学习培训, 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于这方面的实践, 笔者会继续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3.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内容 篇三

关键词: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意义;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迅速普及,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已经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迅速普及对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以多媒体教学为中心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教育本身从目标到内容到形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教师也不再像过去那样直接以知识的分发者的身份出现,而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在精心创设的学习情境中独立探索,构建知识体系,进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E3=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重要源泉。而目前的教育环境,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甚至不是最主要的信息源,电视、手机、书刊、网络知识,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迅速普及,学习信息获取途径更加广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直接给予信息,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索,让学生拥有自己获取信息的能力。

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师职业专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现代的教室都安装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要适时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网络,以及投影、录像等电教手段开展教学。这种教学环境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大量应用对教师个人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现代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也给我们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就做出了“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战略论断,并且在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指出,“要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适应信息社会所需要的创新人才”。面对新的形势和时代赋予教师的重任,教师要将压力变为动力,主动更新教育理念,接受信息技术培训。

三、飞速发展的信息化建设对教师掌握信息化技能也提出了迫切需求

今天,信息化社会对学科教学的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对学科教学的影响促使传统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教育理念发展了,但我们的教师队伍的信息化培训还没有跟上,特别是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远远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录播室、信息中心等“三通两平台”的硬件设备基本到位,为此国家投入了巨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要么不会用要么不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直接造成了资源浪费。我们的培训,就是要引领教师们深刻认识教育信息化的重大意义。要让所有教师看到信息技术对整个社会的强大影响力,看到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认识它的潜力和优势;让教师深刻感受认识信息技术的形象性、动态性、丰富性、交互性及网络的强大优势;让教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教师接受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创新培训模式,提高校本培训效能

经过7年的摸索实践,我们创设出四种有效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

1、“以点带面”培训模式。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选拔一批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方面有较高积极性的教师组成课题组,有重点、有层次地进行培训,使他们逐渐成为有独到专长的教学骨干,以他们的激情与成果进一步激发出各科教师的学习欲望。同时,加强实验者与其他教师的合作,让他们在教学与教研中相互协商和交流,一起进行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用实际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同事们。由于核心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其他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也会相应提升,从而形成充满活力的延续机制。一个教研组可以辐射一个大學科组,一个大学科组又可以带动其他学科组,使“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2、主题式校本培训模式。“主题式”校本培训是在学校组织下,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通过培训和教育科研活动来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的一种全员性培训形式。在培训形式上有课堂讲授、专家报告、小组讨论、专题研讨,还可以在计算机教师自主研习等等。在培训中我们不空讲理论,主要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培训条件,开展有的放矢的培训工作。主要分为普及型、提高型、研修型培训,学校分别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培训计划,以适应不同水平的教师参与培训,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反思式培训模式。通过反思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近年来教师提升行动的有效形式。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策略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认知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和教学思想的转变。这需要参与教师必须要经过认真思索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与其他教师合作进行。反思模式一方面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的自觉反思,同时它本身又是进行教师培训的一种形式。反思模式在改变教学思想、转变教学行为方面是卓有成效的。

4、“案例+自主学习”培训模式。我们确定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模式及手段的选用等方面人手展开培训,培训中结合自身案例或其他优秀案列展开研究。在开展培训过程中,按学科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各小组教师们开展信息素材的自主开发训练和循环展示教学,并通过本校指導小组及其他骨干老师的指导修改后,进行公开教学。这种通过观摩、集体研讨、自主学习等途径的校本培训模式,收到了很明显的培训效果。

4.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篇四

本学期,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在全面理解职教教师专业化、技能化和教育创新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实践,进一步统一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及多媒体课程运用的能力,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育创新”的校本培训方针,秉承“以教师学习促进学生发展,以教师专业提高促进学校常态发展”之理念。基于这种方针理念,我校的此次校本培训工作以落实教师专业化这一培训思路,用新的教育思想促进全体教师实现教育专业化的角色的重新定位,在实际培训中,我们努力做到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对教师的培训学习给予人力、物力的支持,让每一位教师通过学习提高教学、教育技能。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此次校本培训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目标明确

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非常重视,始终把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重点,把搞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提出了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走科研兴校之路的办学思路。我校成立了以许校长为总负责的校本领导小组,教科室和教务处负责组织,信息专业负责实施培训,严格秉承“校本”三个要义: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总体目标,不仅要求广大教师努力发展,成为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还应适应21世纪素质教育需要的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二、加强认识,转变观念

随着课程改革的继续深入发展,对教师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努力加强自身的学习,而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各项技能素质的重要途径。结合我校教师专业技能情况和工作需要,制定了以提高我校教师信息技能为目标的培训任务。

对此,我校通过宣传,使广大教师提高了对培训的认识,转变了陈旧的观念,加强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理清思路,结合实际

信息技术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正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教育现已融入教师的日常教学和工作当中,为了贴近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达到“以教师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结合我校教师信息技能掌握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将此次校本培训分为三大模块:WORD文档编排,EXCEL表格应用及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并结合实际案例将本次校本培训内容编排成册,每位教师一本教程;根据教师年龄及技能情况,采取全校教师分班教学,每班配置三名信息专业教师作为指导老师;严格考勤制度,做到每课必签;严格课堂管理,要求每位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做好上课笔记,培训完成后进行技能考核,并上交培训心得。将此次校本培训努力做到实际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四、优化培训,促进掌握

本次校本培训采取案例培训和自主学习双模式。培训案例具有典型性,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从中获得启迪、寻求解决问题思路的方式。这种培训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效果较好。通过教师参与式的研讨,引导教师运用课改的理念,将角色对置,从培训认识学生需要什么,需要教师如何引导等一系列问题,最后进行总结思考,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在培训过程中,穿插自主学习模式,强调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每位教师完成研讨之后,独立动手完成各个相关项目任务,促进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5.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培训 篇五

安徽巢湖黄麓师范 陈永生

摘要: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信息技术为其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校本培训,引导教师自主学习和积极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 校本培训 中图分类号: G632 进入21世纪,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已经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的主要方向和任务。学校是教师专业生涯的主要环境,同事是教师专业生活的主要合作伙伴,学校组织和学校同事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因而校本培训已经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环节。校本培训的优势在于学校提供了中小学教师专业生活的实践基地,教师实践的经历有了,如何引导教师通过反思将经历转化为经验,并通过行动研究等方式提升经验,是校本培训必须考虑和实践的问题,专家引领和榜样示范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学校要研究学校组织和学校同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途径和方式,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数量多,地域分散,很难组织足够数量的专家学者到每个学校开展较长期的、有连续性的培训活动;送培送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一线的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也不能长期、连续地起作用。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硬件条件基本满足时,信息技术具有:

1、能拓宽信息来源,增大信息量。教师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除教科书、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外,互联网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2、加快信息获取的速度,提高信息的时效性。互联网的快捷性和可选择性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对信息的可选择性,大大提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时效性。

3、拓展交流平台,活跃思维。互联网可以非常容易的跨越地域界限实现实时沟通,不管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还是复合信息的传送都非常方便,使交流更通畅。

那么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便成为解决上述难题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基于此,本文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培训的组织和实现形式。

一、构建现代化的校本培训平台

网络环境下的现代化教育,跨时空、大信息量、交互性和个性化是其信息资源和方便的获取方式是其特征。加强学校网络服务平台建设,以教学信息化驱动校园网建设,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完善校园网的组织管理和网络共享平台,链接互联网的教育信息,为教师提供便捷查询和下载的优质课件、课堂实录、专家讲座、教学辅导资料、网上阅读期刊图书等学习内容;通过自主开发、选择性购买等措施建设教师培训和研修的资源库,为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给技术支撑。只有当信息技术能够用来支持课程实施的时候,教师才会自发地、自如地在课堂上应用技术。

学校坚持为教师搭建多元发展的平台,设计“有层次、有梯度、有质量”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框架,对初级水平教师实行“个案追踪,带动发展”,对中级水平教师“递近规划,顺势发展”,对学科骨干教师采取“任务驱动,自主发展”,对信息技术能手则“满足需求,特色发展”,引导教师体验阶梯式不断上升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围绕“信息文化”开展有关能够促进教学策略、反思能力、课程开发的反思性网络教研,在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中培植起“信息”的意识,获得专业发展的新突破。

充分发挥校园网、“农远”项目卫星资源系统,为实施校本培训构建了现代化的平台,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服务,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空间。

二、抓“个人、集体、专业研究人员”三要素

校本培训强调教师工作与学习、教学与研究的结合,强调教师相互之间、教师与专业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因此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与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培训的三个核心要素,而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与引领则是开展校本培训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力量。(一)教师个性化学习

校本培训是教师全员参与、合作探究的大众化的教学科研。个性化学习的关键是教师们愿意学、自主学、轻松学。网络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便利的使用操作,有其他媒体不具备的独特优势,给教师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技术保障和广阔的舞台。信息技术,能够更方便地突破了校园围墙的局限,可以和全国各地的同行进行自由切磋交流研讨,可以开拓教师的眼界、及时更新知识观和教育思想方法等。(二)教师合作化学习

网络学习需要更强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我个人认为,一定程度上,自觉的学习者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更有效,而不自觉的学习者在常规的组织学习活动中更有收获。鼓励教师和其他同仁共同合作、相互学习,可采用以下一些做法:

1、教学远程协作设计(电子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分享的方式任务明确,针对课堂,实用性强。以其实用性提高教师参与积极性,而且参与面广,可以有效地进行教学经验分享和传递。另外因为放在校园网上,具有公开性和永久保存性,共享的教学资源将减轻教师资料查阅的负担,使教师更加深刻和全面地思考某一个更为集中的主题或单元。这些都有助于激发教师的成就感和责任心,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设计,提高质量。从保障质量的角度看,电子集体备课必须以真实对话、讨论为辅助,从而使同伴能理解分享设计思想,并使设计者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设计的认识,进行设计反思和进一步改进设计。另外,集体成果最终需要个体实现,个性化调整和补充至关重要,他们提出的“个性——共性——个性”总体思路,体现了集体智慧与个体创造的有机结合。

2、开辟教研论坛。在学校网站上开辟一定主题的教研论坛,学生和教职工都可以登陆到网站上互相交流,论坛成为信息反馈的集散地。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心得放在网上,相对纸笔书写的心得,网络上的心得具有公开性,它增加了教师的成就感和责任感,教师将更加认真,更加负责的对待,使教师得到更自觉的自我锤炼和

提高,同时还能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三、教研专家讲座

视频案例的教学观摩与研讨,教学案例是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实例,在被描述的具体情境中包含一个或者多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同时也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有具体情景的介绍和描述,也有一定的理论思考和对实践活动的反思。与视频案例比较,平常教研活动比较真实但可重复性差,而且主题不集中,视频案例具有典型性,它的典型源于对普遍教育教学现象的真实抽象,典型还在于主题集中;文本案例、口述案例在再现真实情境方面也明显不足。视频案例的比较优势使其不断受到教师教育工作者和一线中小学教师的追捧和青睐。另外学校根据教师发展的需要及培训的进程,每年邀请一些教研专家联系学校的教育实际和教师的教学疑惑举办主题讲座,这种采取同步培训、现学现教的形式,信息量大,受益面广,能有效地提升“校本培训”的品位,使教师能在自己的实践中更好地逐步体会新课改理念。

信息技术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和平台,学校坚持为教师搭建多元发展的平台,引导教师创设和生成有价值研究问题,引导教师自主学习和积极反思,引导互动有效的团队专题研究,使教师在参与共同主张和价值观的合作创造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1] 谭龙孝.走校本研修之路 促教师专业成长[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2] 白宝彦.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新课程校本研修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0).作者简介:陈永生

计算机讲师

6.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内容 篇六

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成长的关键是继续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这是现阶段摆在中小学教育面前一项艰苦而紧迫的任务。校本培训作为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它更多地以教育现实为着眼点,有利于教师在实践中训练和提高教育教学技能。

1、加强师资培训,更新课程理念

随着课改实验不断深入,学校、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也随之凸现。校情不同、问题各异。立足校本,我校从三方面着手,建设开放、民主、有效的教研机制,即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

2、培训管理规范性

为保证以校为本教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高度重视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制定《华富小学校本课程制度》,营造利于教师教研的氛围,扎实推进校本教研活动,力争“步步有实效”,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研讨制度。校长为校本教研第一负责人,在教研组指导下,组织实验学科的互观课、研讨课等活动,实验教师每学期至少承担区研讨课1次,承担校示范课1次以上。

(2)共享制度。在课改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下和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激励每位教师开放自己,利用科组活动、业务学习、学术沙龙、研讨课等多种渠道,通过交谈、协作、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创设共享制度,提供交流平台,加强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共享经验,探讨问题,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3)管理制度。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及时收集、整理典型案例、优秀课列、交流论文,通过数据、资料整理调整校本课程研究动态,并设专门机构管理校本课程有关工作。

(4)激励制度。组织形式多样的参评活动,如优秀教案(活动)设计、说课评比、优秀论文、案例选拔,及时奖励成绩突出的实验或非实验教师,促进每位教师能说、会写、善评、敢想。

3、深入学科,聚焦课堂

进入21世纪,信息社会,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人类获取、处理大量信息,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学校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庞大系统工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全新教育体系,必然会涉及到学校管理者的观念、学校培养目标与任务、决策与管理、模式与评价、环境与资源、手段与技术、科研与培训等方面的问题。我校在实施 “搭积木” 信息技术建设策略,实现了各学科实验室都装备多媒体,做到多媒体进入所有班级,并充分发挥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的优势,确保教学资源随时随调用,自如共享。我们还紧紧抓住对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关注热点和难点问题,创造一切条件,让教师们用好、用活、用精现有设备,让信息技术设备发挥真正意义上的支撑和提升课改的作用。我校每二周就进行一次信息技术培训,从操作系统到文字处理,从Authorware 到Flash,教师们都在电脑房流连忘返。学校在服务器上建立素材库、课件库,给教师提供大量的图片、动画、声音素材,方便教师制作课件,可以让教师在互联网上开阔视野,欣赏高水平的讲课,领略最前沿的学科知识,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这样,中小学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联系,选择学习内容,调节进修计划和进程,开展交互式咨询活动,解决工作、学习中的各种疑难问题,进而把“校本培训”引向一个新的阶段。

7.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内容 篇七

[案例]

在依托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以“杨浦高级中学60周年校庆宣传片”为主题的单元课程,引导学生将画面、音乐、文字以数字化的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作出个性化的校庆宣传片。其中,“光影交错,创意无限”这堂课在借鉴国内外优秀影像作品艺术创意的基础上,以学习镜头语言、镜头运动等知识为抓手,深入探讨学校宣传片拍摄的要素和艺术表现手法。教学中,通过云课堂信息技术的运用,师生共同参与调查、讨论、实践、评价学生原创的校庆宣传片,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与合作能力。

片段一:我让学生以导演的身份介绍“杨浦高级中学60周年校庆”宣传片的拍摄构想和制作情况。例如,第一组作品名称《一秒杨高》,借鉴了国外创意短片《一秒之美》,以一秒一景的方式,运用大量蒙太奇手法“形散神聚”地呈现出了学校美景、校园生活点滴与师生之情。

片段二:我带领学生欣赏北京大学宣传片《光影交响曲》与耶鲁大学宣传片《为什么选择耶鲁》,要求学生从平板电脑中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视频片段,并通过云技术将各自平板电脑上的内容上传到大屏幕,与师生一同分享。学生们从两所学校宣传片的人文内涵、拍摄主题、音乐运用、画面效果、风格特色、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讨论、分析,共同总结出宣传片的拍摄要素,为下一步的艺术探索提供了创作要素与创作方向。

片段三:师生以平板电脑作为辅助工具,运用平板电脑中的摄影、摄像功能,在课堂上体验教材中景别和运动镜头等知识点。学生将拍摄的作品上传网络,并通过实践、分享、点评各自的作品,进一步了解了不同景别所呈现出的不同视觉效果。在互评环节中,每个小组的学生要根据宣传片的拍摄要素对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并将评价内容上传到网络平台。同时,每个小组根据其他组员的评价和建议,再次进行小组讨论,形成二度创作计划。

[分析与反思]

第一,任务驱动,激发爱校之情。

本课教学紧紧围绕“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整合艺术课程中影视欣赏、戏剧实践等板块,让学生在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以创作校庆宣传片为具体任务。学生们在活动中将课本知识融会贯通,在构思、拍摄、制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以独特的视角探寻学校之美,用细腻的镜头、优美的旋律、精美的制作、创意的构想制作出一部部个性十足的校庆宣传片,反映了浓厚的师生之情与爱校之情。

第二,高效课堂,教学灵活多样。

数字化的云课堂让教师的教学更为轻松高效,授课方式也随之更加多样化。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把网路上的热点讨论问题“北大与耶鲁”宣传片作为资源课前推送给学生预习。课堂上,学生通过平板电脑的运用使得声音与画面同步展现,提升了教学资源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另外,课堂评价也一改平时教学中一问一答的单向模式,使学生通过云技术在较短的时间里收获了大量来自其他组员和教师的评价,增强了课堂互动性。

第三,即时互动,反馈教学效果。

教学中,教师通过平板电脑和网络平台系统,充分体现了云课堂的即时性、互动性、实践性与信息量大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景别的概念是本堂课重要的教学内容,书本上以取景框的形式呈现。教师运用平板电脑的拍摄功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实践拍摄,并上传到网络平台,使学生的作品即时地展现在屏幕上,既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又能让学生学习同伴的优秀作品,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教学运动镜头这一知识点原本需要讲解多时,而教师通过平板电脑即时拍摄与上传的功能,做到了“现场直播”,让学生一目了然,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

8.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内容 篇八

关键词:中职学校 校本培训 实践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越来越完善,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有效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随机对襄阳市护士学校进行调查,并抽取了41名专任教师进行了“教师信息化技术能力校本培训需求现状”的问卷调查,访问了2所中职学校,发现在信息化校本培训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群体和校本培训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强信息化校本培训的实践。

一、信息化校本培训过程要进行整体规划设计

(一)充分进行调查分析

要充分了解信息化校本培训的基本情况,广泛征求师生的建议,结合教师的培养、学校发展及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根据学校办学的特点,从自身基本情况和发展规划出发,确定教师信息化校本培训整体方案,保证校本培训方案的科学可行。

(二)确定切实可行的培训目标和内容

信息化校本培训的目标并不是将教师培养成多媒体、课件制作、网页制作专家,而是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更新观念,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整个教学系统设计能力,使教师能够掌握一定的教育技术理论和教学软件开发技能,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提高教学效果,逐步实现教育现代化、信息化。

培训内容可安排为三大块:

其一,培养意识。根据调查发现,一般教师对理论学习没有兴趣,但是,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因此,信息化校本培训第一课要让教师了解教育学理论、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内涵和教学设计理论,树立自觉在专业、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能将信息技术和教学有效结合。

其二,普及技能。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笔者了解到许多教师操作计算机不够娴熟,不会独立开发教学课件,对多媒体设备也不够熟悉,更不能及时地解决多媒体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在培训中要把普及操作技能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以便能在教学实践中即懂会用。

其三,提高能力。为改变以往培训中存在的技术和应用两张皮的现象,培训应加强教学设计培训,加大信息化在教学中的综合应用训练,即以课堂为阵地,结合教师课堂教学实际,充分将信息化技术培训内容与教师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相结合,将信息化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逐步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校本培训分时间阶段规划

培训分时间分阶段实施,可分为“动员和理论学习——普及——提高、实践——总结”各阶段。每一阶段分步实施,扎实推进。

(四)建章立制加强管理

根据调查了解,该校信息化校本培训第一期到后期人数只有一半人,无法约束教师的行为,说明缺少有效的制约,培训是达不到效果的,会带来管理上的短期行为,无法持久地展开培训工作,教师信息化水平难以真正得到提高。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有关教师信息化校本培训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培训目标、培训任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及奖惩制度。

二、扎实有效地推进信息化校本培训方案,保证培训效果

(一)做好培训前期动员及准备

在开展培训活动前,要营造学习的氛围和领导重视的环境,召开全体教师大会,提出培训活动的目标、内容、形式及意义等,并对培训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宣布培训规章制度,通过这种形式给教师一定的压力,创设一种领导重视教师信息化校本培训的氛围。同时,在培训开始,可组织教师观看案例视频和示范课,激发学习的欲望。

(二)选择适当的培训方式

1.在普及基础性信息化技术理论知识方面。根据以往成功的经验,可采用专题讲座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专题讲座,主要是聘请校外专家或由学校教师主讲,每个内容安排一个专题,教师可自主化学习,各取所需,选择听课。讲座内容应更多地作为载体向教师演绎和传递一种价值观念和方法论知识,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打开通往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通道,帮助他们建立整体的科学观和正确的方法论,以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讲授内容要“少而精,要管用”。自主学习,可提供给教师学习资料或者是题目,让教师通过学习资料、网络资源、询问请教,从中找出问题的答案,从而达到学习目标。鼓励教师撰写学习心得或教育教学论文,并对提交的论文开展校级论文评比活动,记入教师成长档案,作为年终考核或教师评奖的重要依据之一。

2.在普及计算机操作技能、提高课件制作能力方面。可采用集中培训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从调查问卷中我们了解到,以前的培训大部分教师并不认同集中培训的方式,那是因为忽视了教师的个体性差异。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自愿报名,分层教学。开办普及班和提高班,按需施教,项目引导,急用先学。可把培训内容设计成一个个项目,引导教师结合自己的学科一边学习一边完成项目,助推培训效果。要提倡协作互助“一对一”“一对多”学习方式。还可组织教师计算机技能大赛和教师课件制作比赛,检验培训的成果。根据制度,给予不同的奖励,并与教师年终考核、职级评聘等挂钩。

9.校本培训内容 篇九

培训主题: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培训目的: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明确自己的职责,规范师的职业道德。培训内容:

一、依法执教。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重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三、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a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指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四、严谨治学。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培训地点:会议室 培训主持人:魏世香 培训人员:全体任课教师

培训主题: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培训目的: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明确自己的职责,规范师的职业道德。培训内容:

五、团结协作。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六、尊重家长。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和配合。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

七、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八、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培训地点:会议室 培训主持人:魏世香

培训主题:新课程标准内容及对教师的要求

培训目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新课程标准内容,明确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 培训内容

一、新课程标准的内容简要及结构内容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具有初步技术能力。

培训地点:会议室

培训主持人:魏世香

培训主题:新课程标准内容及对教师的要求

培训目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新课程标准内容,明确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 培训内容

一、新课标的三维目标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构成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指向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在品德、才智、审美等方面的成长,是国家新课程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

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

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专注于人的理性发展,更致力于教育的终极目的即人格完善。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体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训地点:会议室 培训主持人:魏世香

培训主题:新课程标准内容及对教师的要求

培训目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新课程标准内容,明确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 培训内容

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

10.校本培训业务学习内容 篇十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身处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中,我们小学教师无时无刻不在思索这样的问题:如何才能够迅速地成长?专业成长之路究竟如何走?

一、从模仿开始

教师水平的差距关键在于思想认识的差距,教师如果想准确地把握教育教学观念,掌握教育教学方法,可以从模仿开始。犹如我们写字临帖一样,先选择自己喜爱的一本字帖,从字形、结构开始描摹入帖,直至完全吃透其精神风格,然后再出帖。教学模仿可以分再造性模仿和创造性模仿两类。

再造性模仿侧重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是完全的不加改变的模仿,是模仿的初级阶段。模仿着眼的角度比较小,也容易学到手,刚步入教坛的教师可以用这个方法。再造性模仿通常包括整体模仿和局部模仿两种:整体模仿就是整节课全搬照抄地模仿,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模仿,只进行局部调整,但整堂的教学结构、指导方法和设计思路都没有变动。局部模仿是对在一节课的某一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思路和指导方法的模仿。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整体模仿能体现被模仿者的风格,但由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以及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不同,模仿起来难度较大,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局部模仿操作起来比较灵活,但却不能体现被模仿者的整体风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有选择的采用,尽量做到扬长避短,为我所用。创造性模仿是模仿的高级阶段,模仿的难度比较大,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模仿时不拘泥于细节,而是从整体风格方面去模仿,灵活性比较大。当教师的再造性模仿积累到一定时期,掌握了娴熟的教学技巧和名师的教学风格,具有足够的举一反三或触类旁通的能力以后,就可以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情况,从语言风格到课堂结构、设计思路等进行创造性的改革。

我刚步入教坛时就先向一位自己特别喜欢的有经验的高级教师学习,从点滴的教学方法到严谨的课堂结构,乃至独到的教学风格,然后转益多师,多看名师教学实录,再结合自身特点和教学环境创新,久而久之自然就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立足课堂,加强研修

教师成才是立足课堂的岗位成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教师只有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行动研究中,重建自己的教育观念,形成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自觉意识,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才能不断提升教学技能。日本学者佐藤学说过:“要改变一所学校,需要不断开展校内教研活动,让教师们敞开教室的大门,进行相互评论,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教室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场所,教师每天的大多数时间都在教室里面临不同教育教学情景的挑战。因此,要把教室作为提出研究问题的“源泉”,要把教室当成探索和验证教育理论的“实验室”。把教学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身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程监控、分析、调整,进行彻底的自我反思、自我培训学习。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共建的过程,教师的研究离不开学生这个亲密的伙伴。教师虽然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存在差异,但在教学活动中不同教师必然会碰到一些共性的问题,教师相互学习,进行经验交流、切磋时,可以相互帮助,共同分享收获。另外,在一个教师群体当中,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对于任何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是极其宝贵的经验财富。只有通过相互的交流,才能对各种观点进行进一步的比较与鉴别,从而获得对问题更为本质的、全面的认识,获得共同提高。在新课程实施中,小学教师面临着更多新问题的挑战,这时同伴交流显得更为重要。

三、反思经验,总结提升

经验需要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 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 次重复,他永远也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的水准上。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日志的形式记录当天的教学活动,特别是对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特殊事件进行详细的记载和分析。这样,通过长期教学反思的积累,必将积累大量的第一手实践资料,这些既是撰写论文或实验总结的参考资料,同时也为教师改进教学实践提供了依据。

反思的内容十分丰富。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所得到的教学结果、课程与教科书的设计等都可以成为教学反思的对象。可以反思教材编排是否合理、教学情景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教案设计是否恰当,课堂提问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是否抓住了学生思维闪光点,学生的课堂反映如何,教师是否认真分析了学生出错的原因,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将来准备如何进行改进。

四、形成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彼此能以共同的愿望为目标,以学习为纽带,共享学习的资源,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共同克服学习的困难,共同创造学习的成就,因而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我们正处在一个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准确把握教育时代脉搏,我为不要只局限在学校范围,除了可以在网上搜集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外,还可以在网上和远隔千里的老师聚在一起互动交流,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以学习为纽带,共享学习的资源,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使自己的知识得以不断积累、不断沉淀,自己的理念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同时对教育实践活动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对教育主题资源的利用。这些来自一线教师的最为宝贵、最为有效和实用的资源

和财富正是学校教育资源建设的良性循环。只有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这样的资源才有针对性,才富有生命的活力。

五、走研究之路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的确,如果让教师的心理能量长期穷于应付单调繁重的教学工作,固守着传统的教育思想、墨守成规,不进行研究创新,久而久之,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就会产生疲惫心理,就会觉得工作没意思。教师只有向自己能力挑战、开发潜在智慧,展示自身价值,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提高,通过自觉地参加到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中来,自我反思,自我总结,享受研究成功的喜悦,体验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获得充实的精神生活,享受自我实现的满足。

11.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内容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教学

我们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内容更新快、教学资源匮乏等突出问题,但是同时信息技术学科热点多,需要动手操作的的机会多,但是鉴于信息技术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绝大多数只能完成课堂任务的一个小环节,不能完成比较系统的作品。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创作出比较系统的作品,逐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我校在小学阶段开发了以软件教学为主要形式的校本课程。

首先我们选择容易下载、安装,对系统要求低、简单易学、有利于创作的火柴人软件来拓展信息技术教学,以此通过学生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的作品创作,使学生在易操作的前提下熟悉信息技术作品创作的一般过程。对于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就是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具体的校本课程的教学中,火柴人软件容易操作,安装简便,对软硬件的要求低,同时通过对一些操作的设置可以为Flash软件学习打好基础。我校在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进行火柴人软件的教学,一般每周一次课。由于软件为绿色版本,我们从软件的基本操作、软件界面、参数设置、修改调试、发布来进行讲解和教学。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在进行自定义角色设计的时候,学生设计的角色大都与学生自身有关系。例如,男学生设计的角色一般都比较有力量,视觉冲击强,视觉上比较大,棱角比较分明,设计的元素都是男孩喜欢的;女学生设计的都比较可爱、漂亮。设计的元素大都是女孩子比较喜欢的。

其次,学生在半开放半封闭任务比开放性任务和封闭任务做的更有思路。在课程的最后要提交一个个人作品,在对所教学生分成三组后,第一组是完全开放性任务,题目自选,自由创作;第二组是封闭任务,对作品的每一项指标都有要求;第三组是半开放半封闭任务,只对作品提出部分要求,比如在题目的选取上,选取某一类动物,做哪一类型的动作等。第一组学生没有方向,今天选一个,明天选一个,三天打鱼,两天耕地。第二组同学虽然有方向,但是同学们做的都一样,尤其是抄袭情况比较严重。第三组的同学们能发挥各自的兴趣爱好,做自己喜欢的东西,积极性也高,效果也好。

第三,在进行作品设计的时候,有脚本的同学明显比没有脚本的同学做的更有意思,更流畅。在教学过程中,脚本的设计和编写没有硬性要求,没有脚本的同学比有脚本同学每次做的时候改动幅度都比较大,有的时候都是将以前做的推到重来。反观有脚本的同学,虽然脚本不是很专业,有时候都有拼音和错别字,但是在制作的时候有具体的思路,有的同学还能不断的修改脚本,使脚本更加完善。

第四,一些平时比较内向的学生制作的作品也很灵动。班里有一位维吾尔族小朋友,平时给人的感觉是很腼腆,不爱说话,但是有一次在学习《赤兔马》一课的时候,老师布置的课堂任务是做出赤兔马奔跑的效果就好了,但是他在做好奔跑的效果后还加了马儿摇尾巴的动作,使老师和同学们眼前一亮。

通过这些问题,我们不难发现,课堂教学总是充满了不断的变化,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带给我们更多得是一些启示。

第一,课堂任务的布置尽量与学生的生活贴近。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缺乏抽象性思维,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能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经验去主动的思考,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即使是对生活的憧憬也能给课堂带来新的活力。多布置一些学生有过体验的任务,或者耳濡目染的事物,学生们能通过回忆展开想象,在学习的同时更能体会到快乐。要让信息技术的教学超越技术训练,回归技术本质。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设计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软件操作分散到不同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技术要求的提升引领学生螺旋上升式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能够服务生活,与生活联系很紧密。

第二,任务的布置要有主线,不能太放任,在设计上不能太开放,也不能太封闭。任务的布置要让学生有章可循,有路可走,纯粹让学生自创反而会降低学习效率。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我们的任务要使学生从模仿开始,逐渐向个性化创作进行过渡,太开放和太封闭的任务都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第三,在进行作品创作的过程中,脚本的设计编写必不可少。不论是图片、文本还是动画的创作都需要有一个脚本编写的过程,这个脚本没必要太详细,太复杂,只要学生能自己看得懂即可,老师在进行脚本编写指导的时候,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通过范例来进行讲解,主要还是让学生养成脚本编写的良好习惯。

第四,不要一成不变的看待学生,更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也是如此,不能用老眼光去看待学生。此外,由于学生人数众多,信息技术教师经常连自己学生的名字都记不住,更别提了解学生了,我觉得这不因该,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用心去了解你的学生,在课堂上多用心去观察,去体会,多发现学生身上和作品中的闪光点,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作品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不断的了解,逐渐改进我们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能更好的服务教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效率。

上一篇:关于做好2013年初级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下一篇:贺词老干部迎新春联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