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实验化学教学

2024-06-28

微型实验化学教学(15篇)

1.微型实验化学教学 篇一

为了研究微型实验与化学课堂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方法、实施的策略的可行性,本研究中确立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实证研究方向。

第一,研究高中学生以及教师在试验前、后期对“微型实验与化学课堂教学整合”的态度以及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式的变化,采取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的方式,为本文论证研究结论的可行性寻找实践主体的依据。

第二,通过两年时间的试验周期,对学生样本进行教学效果前、后期差异比较,对比反馈结果,探讨该整合模式及教学实施策略的可推广价值、可持续发展性的意义。

2.微型实验化学教学 篇二

目前高中化学常规实验教学中大多采用传统的玻璃仪器, 如试管、烧杯、烧瓶;实验方法也是“照单抓药”。这种传统的实验仪器和方法功能单一, 用药量大, 实验效率低, 且污染严重, 有的危险性大。这一切使学生对实验产生畏惧心理, 挫伤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因此对目前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必须继续改革。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下, 微型实验应运而生。

二、开展化学微型实验的实践

微型实验的特点和要求就是尽可能减少药品用量, 药品用量往往是常规实验的十分之一到千分之一, 目前这种新的实验方法在我国大部分中学化学教学中还未普及, 但我们可将许多普遍实验朝着微型化方向改进, 将部分常规实验改为微型实验。开展微型实验, 实现“药品用量少”这一目的, 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

1. 自制一些微型化学实验仪器。

微型实验有专用的仪器, 如点滴板、多用滴管、井穴板、Y型管等, 这些仪器多功能、省药品。对条件不成熟的学校还可开发一系列微型实验仪器, 如用多孔药品膜代替试管、点滴板清霉素瓶为广口瓶;医用废输液管作长颈漏斗;废圆珠笔芯制成小药匙;小吸管制成小型滴管;注射器制成微小启普发生器。如图1是注射器等物品制成的小型启普发生器的示意图:

制作方法:把15cm塑料软管连接在2支注射器的出口端, 橡皮塞打孔并装上细玻璃短管, 玻璃短管出口连接上40cm的塑料软管作导气管, 软管上安装医用点滴开关, 然后把橡皮塞配到用作气体发生器的注射器筒上, 橡皮筋把2支注射器绑在一起, 用木试管夹夹住气体发生器的上端, 并固定在铁架上, 这样就改装成为简易的微型启普发生器, 利用该装置可制H2、CO2、H2S、C2H2等气体。使用时在左边注射器筒内下部垫少量石棉, 再装上固体颗粒, 在右边注射器中装上液体试剂, 打开开关, 液体进入左边注射器中和固体试剂发生反应。停止使用时, 关闭开关, 气体将左边液体压入右边注射器内, 反应停止。

除了能将许多日常生活用品改为微型实验仪器, 还可以一器多用。比如滤纸, 除了用于过滤外还可以制成试纸或直接在滤纸上进行某些实验, 代替试管或点滴板。如高一化学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非金属性递变规律的实验就可改在滤纸上进行, 方法是:在一张滤纸的中心处滴一滴饱和溴化钠溶液后, 再滴一滴氯水, 滤纸呈黄色斑点, 在黄色斑点上再滴一滴碘化钾溶液, 斑点变为浅褐色, 在浅褐色斑点上再滴一滴淀粉溶液, 斑点变为浅蓝色。该实验用滤纸代替常规试管, 变间歇实验为连续实验, 节省了药品和时间, 现象明显又有趣。类似于这样的开发微型实验仪器的例子不胜枚举。

2. 努力降低试剂的浓度。

开展微型实验, 还可以通过降低试剂浓度的方法来达到减少药品用量的目的。如中学实验中的氯水、溴水、碘水的浓度大多没有明确规定, 而高浓度的氯、溴对人体有害, 因此, 把氯水、溴水的浓度尽可能降低, 如将溴水稀释到淡黄色。此外, 石蕊、酚酞、品红、甲基橙等指示剂均可降低浓度。在Fe2+、Fe3+的检验实验中用的KSCN溶液可将其浓度由0.1mol/L降为0.05mol/L, 以上实验用品都增强了实验结果, 节约了药品。

3. 加强对药品的回收再利用。

将未反应完的原料或副产品、催化剂等回收再利用, 能提高药品使用次数, 节约药品。如实验中未用完的酸液, 可收集于废酸缸中, 供下次实验用或用来除铁锈、水垢。如制过银镜的试管收集起来, 可重新制成AgNO3;用Cl2制FeCl3的实验后, MnO2可经过滤回收, 废酸回收于废酸缸中, 制得的FeCl3回收到试剂瓶中供下次实验用。此外, 还可以对“废物”回收, 如青霉素瓶盖之铝皮可回收代替铝片或铝粉;废旧电池中回收锌片、碳棒、二氧化锰等。对药品回收循环利用是减少药品用量的好方法。

4. 设计密封或连续的实验装置。

利用封闭装置不仅可以提高试剂利用率, 达到“减少试剂用量”的目的, 还能显著降低或杜绝有害物质的排放。此外, 将孤立但有些关联的若干实验合并起来, 设计成连续的实验装置, 也能提高试剂利用率, 减少试剂用量, 如将采用容积小的仪器制作连续装置, 可大幅度减少试剂用量。如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中, 可设计如下图2所示的连续封闭的微型实验装置:

如此改进实验, 不仅操作简便, 现象明显, 节约试剂, 还可以进行尾气处理, 实现了零的排放。使用此装置也可用于制取H2S等气体。

三、开展微型实验的收获

1. 微型实验有利于环境保护。

化学实验必须使用一定量的化学药品, 像中学化学实验中很多物质有毒, 如Cl2、Br2、白磷、重金属盐、CO、H2S等实验时不仅造成环境污染, 还会危害师生的健康, 而且污染程度同药品用量成正比。微型实验因仪器微缩, 药品用量少, 大大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保护了环境。

2. 有利于降低实验成本, 经济可行。

微型化学实验由于可自制微型仪器, 仪器价格低, 药品用量少, 使实验成本较常规实验显著下降。微型实验药品用量仅为常规实验的十分之一至千分之一, 成本是常规实验的十分之一, 这样的经济效益是可观的, 也更符合建立节约型社会,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3. 增加实验的安全性。

常规实验使用试管, 试剂瓶等玻璃仪器较多, 有时还有可燃性气体, 导致仪器炸裂、气体燃烧、爆炸的事故偶有发生。而微型实验大多采用塑料仪器, 玻璃仪器炸裂等危险事故发生的几率小, 而且因微型实验药品用量少, 气体燃烧、爆炸、试剂飞溅的事故发生率也大大减少, 使化学实验较安全。

4. 帮助学生树立了绿色化学思想, 提高了实验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育学生珍惜资源, 爱护环境,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在高中化学实验改革中开展微型实验, 让学生对生活用品或废品进行改造, 自制微型仪器;而且药品用量少, 实验安全, 污染小, 这一切可以使学生培养勤俭节约、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优良品质。微型实验目前仍属探索性实验, 通过学生自行研制微型实验仪器, 自己动脑设计出可行的实验方案, 并自己动手操作、分析总结, 使他们放开手脚而不囿于课本, 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 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参考文献

3.微型实验化学教学 篇三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实验叫徐 微型实验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8-023-01

随着现代教学发展的不断改革创新,以教师个人演示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所以,以启发性、探索性为主的个体微型实验应运而生。它在尊重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帮助学生获得能用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中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一、微型实验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1. 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化学实验离不开各式各样的化学试剂与化学仪器,多数试剂是有保质期限的,多数玻璃的或橡胶的仪器也是易损易耗品,因此,实验教学的资金投入是一项很大的开支。试剂用量省,实验成本低是微型化学实验最突出的优点。微型实验试剂用量少,仪器简易更有利于将教师的演示实验与学生的大组分组实验改进为随堂实验,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验或重复实验甚至多次试验。例如: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与存在,就可以用在器皿内壁涂澄清石灰水或在玻璃片上蘸石灰水的方法来取用澄清石灰水,试剂用量少,效果也很明显,会看到一层白膜或白渍。微型的仪器,微量的药品使用,不仅节省了实验的空间,也节约了实验的时间,节约让学生们明白了化工实验中“取样”的意义,也让学生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观察、思考与讨论。

2.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对实验装置进行微型化改进,实验过程的危险性明显降低。微型仪器组装安全,药品用量少,污染少,液体飞溅、腐蚀、起火、爆炸等实验事故发生几率大为降低。实验安全性的提高能为学生营造安全的实验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参加实验探索的热情。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型化学实验的仪器因其设计灵巧、制作精巧、安全易用的特点而使学生爱不释手,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由于微型实验既安全又节约,教师可以放心地让学生一人一组做实验。通过亲手做实验,以可帮助学生理解和形成化学概念,可以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同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微型化学实验无污染,现象明显并且成功率高,使学生解除了心理障碍,敢于做实验,喜欢做实验,改变了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被动地位。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二、微型实验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下面,我们就以一个常见的中学实验——硝酸的性质,分别用中学的常规实验法和改进微型实验法两种方法进行实验和比较,来阐述后者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1. 常规实验

(1)浓硝酸和铜的作用。在一支干净的试管中放入一片銅片,再滴入几滴浓硝酸,观察放出气体的颜色。向这支试管里加入5mL水,同时观察溶液的颜色。

(2)稀硝酸和铜的作用。将所用仪器安装好,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试管里放3~4片铜片,再倒入稀硝酸直到浸没铜片为止。把烧瓶加热,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NO气体。

2. 微型实验

(1)浓硝酸和铜的作用。微型试管中放入少许铜和5滴浓硝酸,观察出现的现象。当看到液面上出现棕色气体时,加入蒸馏水。注意不让NO 逸出管外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可在试管口蓬松地塞上以少许NaOH溶液润湿过的棉花.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

(2)稀硝酸和铜的作用。在注射器中放入一片铜片(大约比管的截面小点),烧杯里装稀硝酸,加热片刻,然后拉动活塞,吸入一些稀硝酸,并迅速用胶帽塞住注射头。仔细观察,发现活塞被向后推,有气体产生,观察溶液颜色。片刻,取下胶帽,吸入空气 ,然后将气体注入30%的NaOH溶液内。

3. 试验结果对比

(1)试剂用量对比。常规实验:约5片铜片,约30ml稀硝酸。

微型实验:约2片铜片,约5ml稀硝酸。

(2)仪器损耗对比。常规实验:试管很大,使用不方便,且容易摔破。圆底烧瓶也容易烧破,也不易清洗。组装步骤较为

微型实验:试管较小,使用方便,也不易摔破。用小型注射器方便操作,不需组装。

(3)实验安全对比。常规实验:产生的NO气体容易溢出来,污染实验室空气,对老师和学生身体有害。

微型实验:由于微型试管管口小,很容易用棉花堵住。且产生气体少,不易溢出。用小型注射器不用组装,操作起来也很安全。对人体没有伤害。

(4)学生兴趣对比。常规实验:由于实验会产生有毒气体,而且仪器易碎且组装麻烦,所以兴趣不大,不爱参与。

微型实验:仪器操作简单安全,学生发挥更自由自主,所以兴趣浓厚。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验的内容、目的、现象和定量要求等进行选择,使常规实验和微型实验相结合,两者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价值。我们在积极研究、推广微型化学实验时不应过大的夸大其作用,而应实事求是地逐步引用,以便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石郦,朱汝葵.周虹.吴颖珍微型实验对化学学习动机影响的调查与分析.[J].化学教育2006(6):33-35.

[2] 龙运海.化学实验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

4.与微型实验教学的小学数学论文 篇四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部分小学的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观察,以及在课下与教师们的沟通,笔者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上有不少问题亟需改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少教师较少运用教学设计,没有备课阶段,采用现成的参考资料直接讲课,上课时完全凭着自己的经验,没有具体的课程设计环节。二是教学时所涉及的内容设计太过笼统,内容不够充实,流于形式。授课要素之间的表述极为简单,各个知识环节处于分割和游离的状态。各要素之间没有必然的内在关系。三是在教学设计在主次排序上缺乏严谨度,乱而无序。

二、微型实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为:探寻出教师“唯经验第一”这一教学问题的根源所在,发现问题,对其进行深入剖析,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让教师“唯经验第一”的思维得到彻底的改变。研究的最终意义在于帮助教师找到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方式,不断优化教学内容设计,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改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的优化设计更加便于他们快速学习新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同时也希望可以借助这次研究为丰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三、教学案例微型实验实践与分析

研究案例以“商是两位数的除法”为题,来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本次微型实验的教学设计共分五步。第一步是设计阶段,目的是为了提升教学的可操作性,对教学目标进行排序。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商是一位数,除数选择两位数,且整十”的笔算除法,或“除数是两位数,且不整十”的笔算除法。教师以此为例让学生进行练习。第二步是开发阶段,教师拿出一张纸,纸上画有图画,一个框内装着140个苹果,接着提出问题:要把这些苹果分给20个人,该怎样分呢?在这一阶段促使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判断,对题型进行分析,同时教师注意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纠正。之后教师可再列出一种题型,如“141÷30”“467÷20”等,要求学生详细写出计算的每一步骤,锻炼学生的脑部思考与手部记录同时进行的能力。第三步是实施阶段,要求教师根据课堂需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进行启发式、诱导式教学。第四步是评价阶段,通过再次进行习题检测和对教学效果的测验,评判学生的学习质量。

5.化学教学化学实验论文 篇五

1.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当中,有些实验仪器很难找,或者是实验现象不够明显,转眼就消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辅助实验教学,使化学实验现象显示过程更加的清晰形象,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

通过暂停、放大等途径让学生更清楚的观察到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学生对实验操作要领的理和掌握;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验过程,教师可以把它拍摄下来,制作成影像资料,播放给学生观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优化实验演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创新思维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关键,在化实验教学中,我们只有鼓励学生主动的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才不会盲目的跟随课本知识和教师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诸如在教授“能量守恒”知识点时,如果实验中的Na2CO3和HCl进行与Me带进行燃烧时,

得出的实验结果是质量不相等.这时教师可以根据质量不相等向学生提出更多的疑问,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索为什么出现质量不相等,难道是不守恒吗?然后将其中的知识点加以演示,并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仔细观察能力.通过多种实验演示,

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集中其注意力.因此,不同化学物质实验得出的不同结论,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同的视觉震撼,拓宽了学生的创新视野.

3.凸显以生为本,加强学生的对手设计实验的能力

相对于学生来说,动手设计实验是一种新的挑战与尝试,而通过课堂理论知识和原理的运用,让学生动手设计实验,能够给与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也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如,在学习“铁生锈”的有关知识点时,

可以设计和组织一个“如何防止金属锈蚀”实验.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进行思考或者参考.另外,还可以运用所学有关大气的知识,对空气中的污染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实验结果成功与否,并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培养开拓性思维,让学生更好的享受化学实验学习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实验的创新能力.

4.适度改进原料,不断提高实验效果

实验用的原料虽然比较固定的,但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安全系数,对实验所用原料及用量进行改进,使实验可视性更明晰,有利于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闸门.譬如,在铁丝的燃烧实验中,由于铁丝容易生锈,往往导致实验效果不明显,

甚至失败.因此,对生锈铁丝必须打磨光亮后才使用,我在实验中使用做纱窗用的新铁丝网,既经济、实用,又不需要打磨,实验现象清晰,成功率比较高.

二、结语

6.化学实验教学教学反思 篇六

在教学酸溶液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时,除做好铁锈的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外,还可增加由学生分组做氧化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实验易做,现象明显。通过两组实验的观察,更能使学生理解酸溶液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便于学生得出和掌握规律。在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的教学中,可补充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实验,先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让学生闻气味,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闻气味。这样,既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又可以加强环保教育,强化环保意识,同时也增强了处理污染物的措施,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二、应以创新实验为突破口,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要求各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化学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氢气的燃烧实验,常把氢气通过玻璃管然后点燃,燃烧时只观察到淡淡的黄色火焰而看不到淡蓝色,因为玻璃中含钠元素所影响的,可向学生如实相告。为了观察的氢气燃烧的真实现象,可以设计出不用玻璃管,改用注射用的大号针头代替玻璃管,这样就可以观察的燃烧的真实现象,实验更直观、更富有吸引力,最重要的是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如:氢气的燃烧爆炸创新演示实验:利用废弃的饮料塑料袋,把塑料袋的一角撕开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约三分之二体积的氢气,然后把剩下的水倒出,用长的导线插入塑料袋内,导线的另一端与打火机相连。老师按动打火机,塑料袋内的氢气被点燃而发生爆炸,声音响亮又没有危险,现象非常明显。

7.微型实验化学教学 篇七

一、微型化学实验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一) 微型化学实验的定义。

微型化学实验是一种绿色实验。 所谓微型化学实验, 就是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获得所需要的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微型化学实验所需的化学材料仅仅是传统化学实验中所需材料的几分之一。 仪器的微型化和试剂的微量化是微型化学实验的两个主要特征。

(二) 微型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优势。

1. 微型化学实验是在绿色化学理念的引导下发展出来的。 通过利用较少的实验材料获得需要的化学信息, 可以节约材料, 减少资源浪费, 起到了环保的作用。 如在学习《溶液的酸碱性》时, 学生可以利用井穴板完成微型化学实验“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在井穴板中分别滴入几滴白醋、酸果汁、稀盐酸、纯碱溶液、肥皂水、石灰水、氨水、食盐水、蔗糖水, 再各滴加1-2滴紫色石蕊试液, 观察颜色的变化。 这个微型化学实验, 操作简单, 现象明显, 节省药品, 对环境的污染少。

2.微型化学实验成本较低, 提高了上课效率。 微型化学实验使用的仪器体积一般都很小 (如井穴板) , 与传统化学实验的用具相比价格也比较便宜。 且使用的化学材料只是原来所需材料的几分之一, 或者是利用生活中的物品代替化学仪器, 大大降低了实验成本。 微型化学实验的显著特点是化学实验反应迅速, 可以较短时间内得出所需化学结论,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微型化学实验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在微型化学实验教学中, 教师可以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促进他们创新精神的培养。 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进行实验, 真正成为课堂主体。

4.微型化学实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微型化学实验要求学生独立自主进行, 在进行实验时, 学生会思考“我如何进行这次试验? ”“老师在上课时说过的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哪里?”或是在实验结束后会思考“我做的哪里出错了? 为什么实验现象不明显?”等问题。 一段时间后, 学生就会形成实验前做规划、实验后反思的思维方式。

二、微型化学实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 一) 微型化学实验与传统化学实验相比, 具有传统实验无可比拟的优势。

化学课堂的教学要注重对初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 应当通过实践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 微型化学实验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工具, 微型化学实验主要是运用较少的化学材料, 或是寻找化学仪器的替代品进行实验的。 教师可以将实验的基本原理教授给学生之后, 让学生自行思考, 哪些化学仪器可以被生活中的常见品代替, 由此拓展学生思路,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如《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微型化学实验》便可直观体现出微型化学实验的这一教学优势。 下面主要介绍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主要过程。

实验名称: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微型实验

实验原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空气的成分按照体积进行计算的话大约是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通过利用某物质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消耗尽氧气确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铜丝在空气中加热, 生成氧化铜固体。 实验中氧气的消耗量就是气体的减少量。 在实验前, 容器内外压强相同, 但是随着氧气的消耗, 压强减小, 内外产生压强差。 观察密闭体系内气体体积的变化。

实验用品:两个注射器 (代替烧杯和瓶塞) 、玻璃管、酒精灯、铜丝

实验过程: 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一定体积的空气, 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 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 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 待冷却至室温, 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 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密闭体系内体积的变化占总体积的分数即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本实验操作简单, 现象明显。 让学生直接体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直观易懂, 学习效果非常好。

(二) 构建趣味性的化学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微型化学实验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 微型化学实验可以产生更直观的现象且化学反应迅速。 如《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微型化学实验》时, 火焰燃烧、熄灭、燃烧, 如此循环的实验现象足以激发学生好奇心, 使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更深刻, 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实验名称:二氧化碳性质微型实验

实验原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用品:酒精灯、酒精、烧杯、集气瓶、坩埚钳

实验过程:用坩埚钳夹住酒精灯灯芯的一端, 蘸取酒精, 把它附在烧杯的内壁上, 点燃灯芯, 倾倒二氧化碳, 观察到火焰自下而上熄灭。 再用坩埚钳提起灯芯, 灯芯自上而下复燃;再放入烧杯, 又自下而上熄灭。 学生在熄灭、复燃、熄灭的循环中证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

(三) 提倡化学实验的安全性。

化学课堂应该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有些化学实验反应比较剧烈, 可能会造成化学仪器破碎爆炸, 影响学生的安全。 通过在课堂上运用微型化学实验, 将危险的化学实验的危险性降到最低, 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同时降低学校进行化学实验所需的成本。 粉尘爆炸是可以带来毁灭性的后果的, 在面粉、奶粉等粉末物资的仓库是严禁明火的。 这主要是由于像面粉这样的可燃性固态物质的粉尘具有很小的直径和表面积, 与空气有极大接触面积, 当这些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比例时, 一旦遇到明火就会剧烈燃烧甚至发生爆炸。 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设计了《粉尘爆炸的微型实验》。

实验名称:粉尘爆炸微型实验

实验用品:塑料吸管、洗耳球、蜡烛、淀粉

实验过程:在塑料吸管中灌入少量的干燥淀粉, 在吸管的另一端连接一个洗耳球。 将塑料吸管口对着一支燃烧的蜡烛火焰上方进行加温, 迅速挤压洗耳球, 使塑料吸管中的淀粉在火焰的上方喷发出, 观察现象。 若是加入更多淀粉, 则实验效果会更显著。 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到粉尘的爆炸, 对可燃性粉尘引起的爆炸有深刻印象,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有关微型化学实验的建议

(一) 在课本中体现微型实验的理念。

在教材中体现微型实验的理念, 根据化学理论, 对实验进行重新规划, 利用微型实验原理, 改进原有实验过程。 在书中列举经典的微型实验的过程及操作方法, 启发学生进行创新。例如, 通过把气体的性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等经典的化学实验微型化, 让学生了解到化学原理的同时, 自己动手做一做,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有效性。

(二) 推广和普及微型化学实验。

在学校开设微型化学实验的课程, 提高微型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普及程度。 组织培训, 加强教师在这方面的培养, 使老师们系统地学习微型化学实验的相关性理论, 鼓励老师运用微型化学实验进行教学, 鼓励学生自学、创新。

总之, 微型化学实验是现代化学实验的一种趋势, 应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将微型实验同传统实验方式相结合, 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义飞, 张旭方.开展初中微型化学实验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文化, 2010 (5) .

8.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八

关键字:初中;化学教学;微型实验;价值

化学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其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化学属于自然科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是中学阶段的必修课。学好化学不仅有助于我们增长知识,全面发展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而且掌握基本的化学原理可以很好地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化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适度的引入一些微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很好地掌握书本知识。此外,通过做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创新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加快教学任务的完成。

一、关于微型实验的简述

所谓微型化学实验,就是以用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的方法和技术。虽然它的化学试剂用量一般只为常规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甚至几千分之一,但其效果却没有因此而大打折扣,反而能够达到准确、明显、安全、方便和防止环境污染等目的。这一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其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符合当前所提倡的低碳环保的生活要求。其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仪器微型化;第二,试剂用量少。

微型实验凭借其操作简便、配置完整和价格低廉等一系列优点,自传入我国以来就广受欢迎。目前,国内已有800余高等所院校开始采用微型化化学实验。此外,还由于微型化学仪器体积小、携带方便、安全抗摔等特点,这就使每个学生都能配备属于自己的化学实验箱,从而为实现化学课堂的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微型实验应用于课堂的价值

微型实验,通俗地说就是药品用量少,仪器容量小,基本无污染、实验现象直观明了。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引入微型实验,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实验仪器,这就完全摆脱了过去那种老师做,学生看的课堂状况,人人都有动手操作、亲在实践的机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的完成实验过程并能真实客观地观察实验结果,这样的课堂模式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1、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微型实验应用于化学课堂,形成了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型课堂模式,老师在课堂中的主要起引导、启发的作用,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他们自主的完成一整套实验过程,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而且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未知化学反应的好奇心,而且还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书本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此外,新颖的实验方式能更好的开发学生的大脑,使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提高实验的安全性。在现实教学中,有很多学生从来都不愿做化学实验,其主要原因是恐惧,他们害怕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微型实验的应用恰恰克服了化学实验的这一缺点。对实验装置的微型化,大大降低了实验过程的危险性。微型实验装置组装安全,化学试剂用量少,且操作简便,这就使得发生起火、爆炸、腐蚀、液体飞溅等意外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极小,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安全的实践环境。实验过程安全性的提高使得有更多的学生乐于亲自操作,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很好的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还能够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而且能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

3、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微型实验是绿色化学的一项实验方法和技术,其整个操作过程满足了5R原则——Reduction,Reuse,Rejection,Recycling and Regeneration.使用该项实验技术能把污染程度降到最低,有益于师生健康,符合低碳的生活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为其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实施绿色化学奠定了基础。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好书本知识不仅是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其最终目的是回归生活,学以致用。在进行微型实验时,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研究得出正确结论,这就是将理论实际化的过程。通过经常做实验,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让知识更好的指导生活,活学活用。

此外,开展微型化学实验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因为该实验的主要也点就是简单方便,易操作,这就适宜学生单独完成。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微型实验还因其价格低廉为学校节约了经费开支,即使是办学条件差的偏远中学也有能力进行微型实验教学法。

三、结语

本文结合个人平时的生活经验、工作经验以及平时积累的书本知识,就初中化学的微型实验法展开了探讨,具体分析了微型实验的两方面内容:其一,关于微型实验这一新型名词的概述,使读者对其有了大致的了解;其二,详细探讨了将微型实验应用于课堂的价值,它在提倡绿色化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加快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教程中的推广,以充分发挥其教学价值,更快地推进新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 朱清时.绿色化学[J].化学进展,2001(11).

[2] 张红英.微型化学试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甘肃科技,2009(19).

[3] 徐宁.初中微型化学实验的研究与实践[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04).

9.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篇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完成化学教学的目的和手段,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实践、动手、动脑、创新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等。所以化学教学中一定要把实验教学放在首位。

中学化学实验相对来说大部分为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较少。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实验教学的常用模式是:实验前教师明确讲清有关的知识点,将实验方案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明确地教给学生,再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再把实验现象、结果与所讲授的新知识作对应比较,最后由教师或学生做概括总结。观察实验和做实验主要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巩固,是为了进一步掌握已学的知识。做完实验的概括、小结等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整理、归纳,以便构成相关知识的网络体系,使之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一般只是被动地接受、巩固和检验知识,实验起的仅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检验知识的目的。条件差的一些学校,化学教师甚至采取讲实验、背实验的方法完成实验教学,而考试成绩却不一定差。评价学校及化学教师的标准也主要是考试分数,所以化学实验教学一直处于次要地位,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力也未得到锻炼和培养。

为了使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和特别爱好,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开端。化学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下面就实验教学浅谈几点做法。

一.保证演示实验效果,使实验现象明显。如“科教版第三章氧气的制备分别用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加热过氧化氢;分别加热氯酸钾、二氧化锰、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现象就不同。这样就可以极大地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望。

二.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氧气的有关性质,镁燃烧、硫燃烧、锌跟稀硫酸反应、x石跟稀盐酸反应、酸和碱的溶液跟石蕊试液或酚酞试液的作用等比较容易操作的实验,边讲边指导学生实验和观察,并探究实验结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看实验演示”为“亲自实践”,给同学们更多的实验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或在失败中锻炼自己,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优化化学实验教学,增强实验的直观性和可见度,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合理地选择电教媒体可以加强演示实验效果,弥补传统实验演示方法的不足。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实验现象往往只有前面几排学生看清。如:第四单元电解水实验中气体的检验因气体是微量的,检验不易观察,但改用投影实验,现象就清晰直观地展现于屏幕上,便于全体学生观察,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还有些实验比较危险,例如:(1)物质条件受限制的化学实验;(2)爆炸、毒性较大且不易控制的一些危险实验;(3)易出错误的实验,多媒体模拟一些错误的实验,可使学生亲眼感受错误操作的危险性,从而避免错误的发生;(4)微观物质结构及其运动的实验,有时通过语言描述比较困难,结构模型的使用又不方便,而借助多媒体三维图形功能则可以有利于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理解,有利于空间想像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不易演示,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

运用幻灯片将某些实验内容进行比较和归纳。如:列表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验证方法、性质及其用途,使学生对它们有一个完整、系统的掌握,教给学生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变“教学生学会”为“教学生会学”。

四.设计趣味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觉性。

其实化学实验的具有趣味性的例子很多,像根据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利用蛋壳和漏试管等器材设计实验,制取二氧化碳;一只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插入到盛有石灰水的烧杯中,分析静置一段时间后的实验现象;又如在铁盘上涂上少量蜡油,中间插上一只浸满油绵线,将装置平稳浮在水面上,并点燃棉线,过一会儿,向水里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铵,水温急剧下降,将蜡油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导致火焰熄灭,来证明燃烧需要的条件。只要仔细琢磨研究,就会发现趣味化学存在我们的身边。上实验课时学生往往积极性都是很高的,说明学生还是喜欢实验这个实践活动。挖掘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提高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意义重大。化学实验的启发性、探索性和趣味性教学符合当前提倡推行的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这门科学精神动力的需要,提高他们动手动脑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

五.适当增设一部分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设计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今后继续学习提供能力基础。教学中,我安排的设计性实例如初三化学教材中,没有“CO2溶于水”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说明CO2溶于水的现象,许多学生举出汽水中溶有大量的CO2的事实,教师也可以将一瓶汽水打开,学生通过透明的瓶体可以发现有大量的气体(CO2)逸出。但怎样演示“CO2溶于水”的实验呢?教师可以设计用一次性注射器来进行该实验,先抽取一定量的水,然后再从集气瓶中抽取一定量的CO2,通过活塞的运动来直观地进行CO2溶于水的实验,当压强增大时,CO2溶在水里的溶解量增加;当压强减小时,CO2溶在水里的溶解量减少。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做这样的实验

总之,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学中我也比较注重实验教学,借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和动手动脑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于化学学习过程中,这样教学效果会比较好,我们做老师的,能做的就是把我们自己所知道的知识都教会给学生,同时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条件及环境传授给学生予无限的知识技能与做人的道理!这就是我一个年轻教师的浅显的认识,如有不妥之处,批评指正。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范文五篇【二】

化学实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功能要充分挖掘,尤其是它的育人潜能如何通过教学实验体现出来仍需研究。从化学教育现代化来看,化学实验是个突破口和生长点,现代化的新方法、新手段、新教材可以在实验中体现和应用,这同样需要不断地进行引进和研究。从对化学教育工作者来说,从事实验研究应该是基本功。

在中学基础课中的化学实验一般具有较强的典型性、直观性和可靠性。经过无数次重复,人们积累了大量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按说应该达到“炉火纯青”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很多实验仍然在不断被完善、改进和补充。可以把一些演示实验转化为学生实验,随堂实验或家庭实验。可靠性强,这是作为演示实验非常重要的要求,在课堂上演示的失败,再加上教师不善于科学地说明实验不成功的原因,给教育教学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因此实验改进中提高成功率是教师非常关心的事。便于操作,直观性强、适应性强、合理节约时间等都是化学实验研究的方向。重视化学实验和对其进行研究,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让化学实验在育人方面能更好地发挥出来,我认为要切实做好下列几点:

一、不能看热闹

有些同学觉得化学实验很神秘,有些同学甚至把做实验看成是耍魔术,很好玩。由于他们只注意看“热闹”,而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这样就难以抓住关键的实验现象,其结果就难以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二、要全面观察

一些同学在观察化学实验时,只注意明显突出的现象,而忽略那些不太显著的.现象。观察不仅是用眼看,还包括用耳听、用鼻闻、用手摸,只有“全神贯注”.才能全面观察到实验的现象。

三、要细心比较

观察实验不能只观察一个大概,特别是对相似的实验,更应细心比较。

四、既观察又思考

观察化学实验,不仅要动眼睛和其它感官,还要开动脑筋去分析和判断。

五、弄清概念

有些化学实验的概念容易混淆,若没有搞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就易出现张冠李戴。如“光”与“火焰”、“烟”与“雾”、“浑浊”与“沉淀”、“溶解”与“熔化”等概念极易混淆,只有注意了它们的区别,才能正确描述这类实验现象。

六、不能用结论代替现象进行描述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而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二者有联系、但不能相互代替,如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之一是“有黑色固体产生”,而不能描述为“有四氧化三铁产生”。否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范文五篇【三】

我在本学期中,担任九(3)班和九(4)班的化学教学任务,眼看学期结束了,我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

一、对化学科的认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我参加工作以来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化学中要始终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

(1)客观性原则;

(2)严谨认真的原则;

(3)尊重学生,灵活引导的原则。

二、本学期所做的工作

(1)抓基础知识。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2)抓基本技能。抓基本技能就是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抓思维方法。抓思维方法,就是要让学生形成一种习惯:学习上一定要独立自主,在此基础之上,学会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4)抓晚自习辅导。我一周只有一节化学晚自习,因此,我在晚自习时,都给学生进行试题讲解,还对个别学生进行专门的思想辅导和知识辅导。

(5)抓自身业务学习。本学期我能积极参加各级部门举行的教研活动。在学习、相互研讨的过程中,我自身的教学能力水平得到了提高。

三、存在的不足

(1)对学生的严厉程度不够;

(2)给学生复习时的细致程度不够;

(3)自己对新的有关化学的知识了解得较少;

(4)有时没有及时地给学生评讲作业。

总之,在本学期中,我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化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相信学生对我也有一个满意的评价。尽管有些地方做得还不是很到位,但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用我的实际行动来教育好我的学生的。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范文五篇【四】

通过对我校九年级化学实验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分析,探究了当前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实验教学的功能、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误区等进行了反思。

1.实验设计能力差。从实验设计分析来看,部分学生实验整体设计意识差。多数学生在设计实验步骤时,对仪器、药品的合理使用,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以及实验报告的完整性也存在明显不足。这些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才修改完成。

2.基本仪器、药品的使用技能差。在实验考查具体动手操作时,九年级学生对于那些常用的仪器药品的实验操作,如液体的量取、药品的取用、气体的收集、试纸的使用、滴管的使用等都有不足之处。

3.缺乏探究性实验技巧。实验教学中,设计性和实验往往是最薄弱的。对于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教师生怕学生在实验中会有差错、闪失,不让学生亲自验证,通常只是将最佳的实验方案提供给学生,并对试剂的用量、实验步骤、注意事项陈述得一清二楚,这就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失去了培养学生创造性、开拓性思维的最佳场所和机会。

4.没有引导学生将实验与生活相结合。为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应当引导学生方泛地开展对平时家庭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新教材提供了许多家庭小实验,如石墨导电、生成炭黑、清洗餐具等,可以让学生在家动手验证所学知识,同时在课堂上结合自然现象进行分析,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而有些教师却不能有机结合,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失去了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机会。

5、缺乏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教学技巧。长期以来,教师包办学生实验设计方案,觉得实验技能仅仅是操作技能,学生只要能动手操作就可以了,而不注重培养学生顺利完成化学实验所需要的观察、设计、数据处理等技能,这就势必会影响学生解决实验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形成。

二、改进今后实验教学的想法:

1、重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知识与科学素养的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分析、创新、协作学习能力。每一堂实验课,教师要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根据实验步骤和所需药品仪器;课堂上强调使用仪器的规范性,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并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对错,对误差进行原因分析。

2、研究课标,充分理解化学实验在教学的作用。

3、研究科学探究的教学技巧和技术,使科学探究教学落到实处。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注意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并通过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例如:用PH试纸测日常生活用品如食醋、酱油、水果、牙膏、肥皂、洗洁精等的酸碱性;关心环境,测量雨水的酸碱度提倡绿色化学。让学生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后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产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4、优化实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实验能力。通过对实验的补充、优化,增加分级实验,让实验教学为理论教学服务。

总之,在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对培养新型创造性人才具有特殊的意义。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范文五篇【五】

新课程教学实践,对我的触动非常大,新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注入了新的生机,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从教师的角色、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转变中进行反思。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1、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笔者见有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2、作业布置的反思

当地学校大都以x教育版为新课程版本。预习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习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习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习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习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要详细讲解。有些学校精心选编试题,控制难度,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习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习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习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3、公开课的反思

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公开课很“成功”,一节课表面上看来条理清楚、精彩圆满,师生配合默契、问答巧妙,学生似乎个个聪明机智,根本不需教师的启发诱导。公开课应该求真务实,多一点本色,少一些粉饰。化学公开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正确把握学科特点,遵循教学规律,选择合适教法,才能实现优质高效的目标,扎扎实实地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10.化学常规实验微型化 篇十

大家知道,课本实验《碱和盐的性质》需要用到仪器10种,试剂14种,每人需要试管11支。按此计算,我校初三级856名学生共需试管9416支,平均每45分钟约需785支,各种溶液共约8.3升。我校有12个教学班,存在实验条件不足(一个实验室)、实验仪器较少、人手不多(一个实验员)等问题,难以满足该实验的要求。为了解决存在的困难,使实验能够顺利完成,让学生人人动手操作、亲自体验,我们把该实验改成微型化实验。

具体做法如下。

1. 前一节课老师向学生讲明实验的目的要求,布置微型化实验方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实验内容,写好预习报告并上交科任老师,经教师检查后发还给学生作为实验操作依据。

2. 利用废弃物代替试管。要求每个学生自带一块药片包装胶片(废弃品,具有12个槽穴代替12支试管,如包装西瓜霜含片之类的胶片)。另外,再准备20克苏打、20毫升食醋(醋酸溶液),一面小玻璃镜子。实验一布置,学生都非常乐意,积极地准备。教师把实验内容、试剂用量画成图:

实验步骤示意图

几点说明:

①注意安全,认真细心操作,本实验所用试剂有些是有强腐蚀性(如NaOH、HCl等)或是有毒(如CuSO4等)。

②仔细检查自带的胶片是否有破漏,如有破漏的,请换成实验室的点滴板。

③方框内是主反应物。

④图中数字是加试剂或操作顺序。

⑤所用各种液体试剂:2—3滴。

⑥锌粒用量:绿豆大小。

该实验微型化之后能真正做到每人一套仪器,人人动手,“身临其境”,克服了你做我看的不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实验节约了大量试剂,减少了环境污染,试剂实际用量比课本中用量平均节省94.7%,节省用水90%。这一做法还克服了实验仪器不足的问题,减轻了科任老师的工作量。此外,在学生自带的胶片中,用12个槽穴代替12支试管,因胶片槽穴浅,每只大约盛6滴试液,做好实验后将试液倒进指定废物缸,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胶片不需共用,避免因试管不干净而导致实验失败。学生每人一套胶片,互不干扰,易观察到试验反应现象。胶片是透明的,放在小玻璃镜上有反光作用,有助于准确观察到试验反应现象,不同实验产生不同颜色,相互辉映,五彩缤纷。这样,《碱和盐的性质》实验要求的操作、现象等知识内容得以落实,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11.浅议微型化学实验 篇十一

关键词:微型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育中重要不可或缺的一环, 要求有人人有机会亲自动手实验, 才能验证理论与实际是否相吻合。但是化学实验具有以下特点:1.有些物质有毒性, 腐蚀性, 易挥发, 易燃等;2.化学反应时间较长, 副反应较多, 产物不易分离, 容易造成巨大的污染及原料的浪费, 回收困难等。所以造成了对化学实验教学的局限性。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重视和绿色化学的崛起, 加之原材料和药品价格的上涨, 要想在现有的实验室条件和经费下, 提高实验教学条件和环境, 减少实验试剂的用量, 就成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因而, 把常规实验改成微型实验, 以达到减少试剂的用量, 增加参与实验的人数, 减少实验的污染和危害, 可以明显提高实验效果。下面就微型实验谈谈我的体会:

1 何谓微型实验

微型实验 (Microscale laboratory) 又叫微型化学实验 (Microscale Chemicalexperiment) , 是80年代首先从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化学实验方法。它是指“以微小量的试剂, 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中进行的化学实验”。微型化学实验是国际上公认的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一种化学实验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它是指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中进行的化学实验, 其试剂用量是常规实验的十分之一至千分之一。纵观近代化学发展的历史, 化学实验的试剂和样品的用量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实验仪器精确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减少的。与此同时, 在化学教学实验中也存在着逐渐减少试剂用量的趋势。

微型化学实验以使用尽可能少的试剂为主要特征, 而采用微型化的实验仪器装置是微型化学实验的第二特征。基于这两个基本特征可以看出微型实验具有节约药品、节省时间、减少仪器损耗、便于携带、提高实验安全程度等优点。此外, 微型化学实验 (M.L.) 在中学教学中的推广, 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是对传统的实验进行的大幅度调整和充实, 将实验微型化, 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资源意识、安全意识、创新意识, 形成以学生自拟实验方案的启发性、探索性为主的实验内容。

2 微型实验与常规实验的比对

2.1 实验药品用量

常规实验药品用量较大, 特别是一些有机化学实验, 药品大多具有毒性, 腐蚀性, 强刺激性, 易挥发, 易燃等特点。实验过程中用到大量的玻璃仪器, 学生易发生割伤, 烧伤, 爆炸等意外。而微型实验, 大大减少了药品的用量, 使得危险性得到降低, 节约实验经费, 减少了人为的危害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2.2 反应时间

微型实验时间要比常规实验减少30%—50%。这就意味着在同样的时间可以有更多的人亲自动手, 取得实验结果, 这样可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特别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减少了对自身的危害。

2.3 反应结果与讨论

微型实验在产量产率上要比常规实验低一些, 但是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以较少的试剂用量和较短的时间得出研究的结果, 更是杜绝了对环境的污染和自身的危害。

从上述微型实验和常规实验的比对中, 可以看到微型化学实验比起常规实验更加简单易行、安全可靠、趣味性高、实验现象明显, 因此学生的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更高。能从中获得了更多的化学知识, 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仪器精巧, 改变了传统化学实验在人们心目中的不良印象。又由于实验时间快捷, 验证简单, 在很大的程度上给学生创造了人人动手做实验的可能, 改变了过去“一人做, 多人看”的局面, 为学生实验和边讲课边实验提供了方便。

3. 微型实验的推广

由于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具有小巧便携、不易破碎、液体试剂在多用滴管中不易流出等优点, 使每个学生都有条件装备自己的化学实验箱。这就为改革化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方便与可能。实践证明, 微型化学实验对中学化学教学的改革有如下主要优点:可使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 改变过去那种“一人做、大家看”的局面;使学生由过去被动“等待”和“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变为“主动”和“探索式”的学习方式;使多年来提倡的“启发式”、“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得以实验。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由于微型实验既安全又节约, 教师可以放心地让学生一人一组做实验。通过亲手做实验, 以可帮助学生理解和形成化学概念, 可以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同时,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盼着上微型化学实验课, 做作业、复习或预习等, 根本不用教师督促。使随堂实验、实验室分组实验、家庭小实验和课外活动实验等都得以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既动脑又动手、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和创新精神。对办学条件较差, 缺少仪器药品和实验设备的农村中学, 促进了其对化学实验代用仪器药品的开发和推广。能改善实验室环境。可大幅度地减少实验室空气和水体排放污染, 有益于师生的健康。

12.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篇十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整个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如何搞好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能力呢?笔者对化学实验教学提出自己的几点不成熟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兴趣是一种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原动力。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往往对化学中的实验现象感到很神奇,渴望知道为什么。我们可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在课堂上设置和安排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化学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生来说,一些危险性实验、污染严重的实验和现象不太明显的实验等不适合课堂演示的实验可进行实验模拟,设计成课件,借助多媒体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的教学同样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又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学生印象。

在实验教学实践中,有部分同学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表现突出,我们可以召集这部分同学成立课外实验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活动时间选做学生实验和家庭小实验,组织他们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进行实验表演活动,让他们获得成就感,使他们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能更好地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从而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化学的决心。

二、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容量

化学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尽可能地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动眼、动手、动脑中学到知识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如果教学中不做实验或少做实验,将直接影响学生化学思维的形成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因此,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是每个化学教师应该注意的事情。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不仅要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同时要注意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如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选择仪器,边组装边思考:采用什么样的实验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不用普通漏斗?应加入多少的稀盐酸为宜?怎样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怎样证明集气瓶里已充满了二氧化碳?如果不用这套装置,你可能会采用什么样的装置……以此来增加学生的思维容量,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注意探求有效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寻求有效的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注意观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我们只是起到点拨、纠错的作用。化学实验会使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到抽象,再由抽象到直观,在这个思维反复的过程中很容易使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1.增强实验的探究性

在化学教学中尽管有较多的验证性实验,也应把这个过程当作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要注重引导学生有意地去设计探究性实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和探究,一方面能从探究过程中透过各种实验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2.设计联系实际的实验,实施绿色化学实验教学

为了让学生用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身边的现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增加一些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实验,同时要注意尽量减少或彻底消除使用和产生有害物质。部分化学实验对环境会造成污染,我们要预防化学污染,提倡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和清洁化。化学实验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水、废渣和废气,在进行实验教学时一定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例如在进行CO还原CuO的实验时,尾气通入石灰水生成沉淀,CO有毒,可以点燃处理掉。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不能随意把废气排入大气或把废液排入下水道中。应该用相应液体吸收有毒或有害气体,实验后用酸中和碱或用碱中和酸。我们应将绿色化学的思想深入到实验教学中,使它成为化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努力使学生养成绿色环保的思维习惯。

1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叙事 篇十三

教师的教学活动应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学生是主体,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

上学期我曾上过这样一节化学课:在对实验室氧气制法的教学中,教材上是以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而学生极力主张用水电解来制取氧气.为此师生间进行了一场争论。学生举例力争:电解水原料取之容易,且产物无污染,同时还产生了一种无污染的燃料,符合绿色化学的主体精神,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过程复杂,同时还有一定的危险性。二者比较当然是用水为佳,面对这种现实,如何不否定学生的想法,且还能激发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是关键。于是我问:一堂45分钟,我们要既要制取氧气,还要研究其化学性质,时间来的及吗?课堂静了下来,我灵机一动,接着开导,用水制取氧气,方法是可行的,也是很理想的,更符合绿色化学的精神,问题的关键是能否在不需要消耗大量电能的情况下,也能制得氧气呢?这样既肯定了学生的思维,又教育了学生学会节俭的好习惯,同时又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14.初中化学创新性微型实验设计四则 篇十四

一、分子的性质实验———分子间有间隙 (教师演示实验)

1. 取一根长25cm的细玻璃管 (直径5~6mm) , 用蜡封

严一端, 从封严一端起, 量出10cm长的一段, 用蓝线缠绕一至二周作标记, 再量出10cm的一段, 用红线缠绕一至二周作标记, 上面留出5cm的一段。

2. 实验时, 用塑料移液管吸取5ml水, 缓慢加入玻璃

管内, 至蓝线标记处, 再用细竹签蘸少许油酸放到水面上, 形成一层油酸膜, 之后用移液管吸取5ml酒精, 加入玻璃管内, 至红线标记处即可。

3. 用食指或中指指腹堵严玻璃管上口, 迅速将玻璃

管颠倒、振荡几次, 再把玻璃管竖直起来, 放开堵玻璃管口的手指观察, 可以看到原来不溶于水的油酸溶解在水和酒精的混合溶液中, 并且混合后的液面很明显地低于原来红线标记处, 这说明了一体积的水和一体积的酒精混合后, 总体积小于两体积。这说明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相互挤占了空间, 所以总体积减小。

教材上的实验是将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观察总体积小于200ml。实验耗用酒精量比较大, 100ml酒精至少够10个小组做一次加热的分组实验。而且容器较大, 现象并不明显。创新改进后的实验只需要4ml酒精, 且现象比原实验更加明显。

二、分子的性质实验———分子在不断运动 (学生分组实验)

该实验的创新改进来源于“普实”验收时期, 要求分组实验“生生会”。原实验是用两个20ml的小烧杯分别装5ml的浓氨水和5ml的酚酞试液, 再用一个1000ml的大烧杯罩住, 看到酚酞试液慢慢变红。可是我们农村中学化学仪器配置数量有限, 1000ml的烧杯只有5个, 要开24组的分组实验显然不行。情急之下我就想到用一块玻璃片, 在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酚酞、一滴石蕊、一滴浓氨水 (隔一定的距离, 越大越好) , 迅速用一个100ml的烧杯罩住, 过一会儿就看到酚酞的那滴变红, 石蕊的那滴变蓝, 颜色也逐渐加深, 说明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这个实验药品用量极少, 现象也明显, 达到了实验的目的, 且增加了石蕊的变色情况, 拓展了实验教学内容。

三、灭火器原理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1. 取一个橡皮塞, 中间打一个稍大的孔, 用一个5ml

的医用废弃注射器 (去针头) 塞入其中, 并移至注射器活塞的出口处, 橡皮塞要能够塞严20ml的注射器口。

2. 取一个20ml的医用废弃大注射器 (去针头) 待用。

3. 实验时, 用20ml大注射器抽取约10ml浓碳酸钠溶

液 (加入少许发泡剂, 如洗涤剂等) , 慢慢取出活塞, 并用左手中指指腹堵住注射器下端防止溶液漏出。再用塞好橡皮塞的5ml注射器抽取约4ml的浓盐酸, 并塞紧在20ml的注射器口, 迅速推下5ml注射器的活塞, 使浓盐酸和浓碳酸钠溶液混合, 大量混有气泡的溶液便从大注射器口喷出。

该实验是教材上的一个分组实验, 是用吸滤瓶和小试管、橡皮塞来做的。所耗的药品量比较多, 而且吸滤瓶的喷出口口径较大, 现象不够明显。

四、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1. 取一个废弃的电烙铁, 去掉套在加热芯上的焊

头, 在加热芯上缠绕满一圈一圈的细铜丝 (尽可能地多绕) , 并把靠近加热芯处的隔热手柄削细, 套上一个橡皮塞。通电加热, 使细铜丝的温度升高, 和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再让它自然冷却。

2. 收集一试管验纯的一氧化碳气体, 用套在加热芯

上的橡皮塞塞紧, 之后通电加热, 使电烙铁芯上的铜丝受热, 表面黑色的氧化铜就和一氧化碳反应, 黑色的氧化铜就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的铜。

这个实验操作简洁, 也不用清洗仪器, 并可反复使用。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和过量的氧化铜反应, 免去了繁琐的尾气处理, 不会污染空气。该实验装置还可以用于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摘要:创新性微型化学实验具有现象明显、效果良好、节省经费和时间、减少污染、安全、方便等优点,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旨在与同行进行交流, 以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水平, 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

15.初中化学创新性微型实验设计四则 篇十五

关键词:创新性;微型化;实验设计;创新意识

创新性微型化学实验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用微型化的仪器和装置以及少量的试剂做化学实验的一种化学实验方法。创新性微型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性微型化学实验仪器体积小,价格较便宜,也可就地取材,降低使用成本。另外,微型化学实验所用药品、试剂仅为常规实验的10%左右。创新性微型化学实验由于药品用量减少,反应时间相应缩短,实验微型化、药品微量化使化学实验的排污量大大减少,尾气吸收、废弃物回收处理也比较容易,因此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对学生环保意识最生动、最现实的教育。

一、分子的性质实验——分子间有间隙(教师演示实验)

1.取一根长25cm的细玻璃管(直径5~6mm),用蜡封严一端,从封严一端起,量出10cm长的一段,用蓝线缠绕一至二周作标记,再量出10cm的一段,用红线缠绕一至二周作标记,上面留出5cm的一段。

2.实验时,用塑料移液管吸取5ml水,缓慢加入玻璃管内,至蓝线标记处,再用细竹签蘸少许油酸放到水面上,形成一层油酸膜,之后用移液管吸取5ml酒精,加入玻璃管内,至红线标记处即可。

3.用食指或中指指腹堵严玻璃管上口,迅速将玻璃管颠倒、振荡几次,再把玻璃管竖直起来,放开堵玻璃管口的手指观察,可以看到原来不溶于水的油酸溶解在水和酒精的混合溶液中,并且混合后的液面很明顯地低于原来红线标记处,这说明了一体积的水和一体积的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两体积。这说明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隙,相互挤占了空间,所以总体积减小。

教材上的实验是将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观察总体积小于200ml。实验耗用酒精量比较大,100ml酒精至少够10个小组做一次加热的分组实验。而且容器较大,现象并不明显。创新改进后的实验只需要4ml酒精,且现象比原实验更加明显。

二、分子的性质实验——分子在不断运动(学生分组实验)

该实验的创新改进来源于“普实”验收时期,要求分组实验“生生会”。原实验是用两个20ml的小烧杯分别装5ml的浓氨水和5ml的酚酞试液,再用一个1000ml的大烧杯罩住,看到酚酞试液慢慢变红。可是我们农村中学化学仪器配置数量有限,1000ml的烧杯只有5个,要开24组的分组实验显然不行。情急之下我就想到用一块玻璃片,在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酚酞、一滴石蕊、一滴浓氨水(隔一定的距离,越大越好),迅速用一个100ml的烧杯罩住,过一会儿就看到酚酞的那滴变红,石蕊的那滴变蓝,颜色也逐渐加深,说明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这个实验药品用量极少,现象也明显,达到了实验的目的,且增加了石蕊的变色情况,拓展了实验教学内容。

三、灭火器原理实验(学生分组实验)

1.取一个橡皮塞,中间打一个稍大的孔,用一个5ml的医用废弃注射器(去针头)塞入其中,并移至注射器活塞的出口处,橡皮塞要能够塞严20ml的注射器口。

2.取一个20ml的医用废弃大注射器(去针头)待用。

3.实验时,用20ml大注射器抽取约10ml浓碳酸钠溶液(加入少许发泡剂,如洗涤剂等),慢慢取出活塞,并用左手中指指腹堵住注射器下端防止溶液漏出。再用塞好橡皮塞的5ml注射器抽取约4ml的浓盐酸,并塞紧在20ml的注射器口,迅速推下5ml注射器的活塞,使浓盐酸和浓碳酸钠溶液混合,大量混有气泡的溶液便从大注射器口喷出。

该实验是教材上的一个分组实验,是用吸滤瓶和小试管、橡皮塞来做的。所耗的药品量比较多,而且吸滤瓶的喷出口口径较大,现象不够明显。

四、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学生分组实验)

1.取一个废弃的电烙铁,去掉套在加热芯上的焊头,在加热芯上缠绕满一圈一圈的细铜丝(尽可能地多绕),并把靠近加热芯处的隔热手柄削细,套上一个橡皮塞。通电加热,使细铜丝的温度升高,和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再让它自然冷却。

2.收集一试管验纯的一氧化碳气体,用套在加热芯上的橡皮塞塞紧,之后通电加热,使电烙铁芯上的铜丝受热,表面黑色的氧化铜就和一氧化碳反应,黑色的氧化铜就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的铜。

上一篇:四比四做对照检查材料下一篇:大学生个人期末学习总结